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综述

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综述
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综述

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综述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综述“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结合部,也是工业与农业的交汇点,还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切入点,在宏观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所指的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为云南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特别是2004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和《云南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等4个配套文件,确定了47个县在2005~2007年三年时间开展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县域经济,把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协调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明确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即发达县率先发展、中等县加快发展、欠发达县跨越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随着一系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经过2005~2007年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达到了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促进发展、积累经验的工作目标,云南省的县域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经济实力显着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全省129个县(市、区)县域经济迅猛发展

(一)整体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实力显着增强

改革开放30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逐步加快,1978~2007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特别是2005年开展的试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05~2007年

全省县域GDP年均增长达%。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加速,经济实力显着增强。2007年全省县域GDP超过100亿元的有8个,比2004年增加5个;GDP超过50亿元的县有24个,比2004年增加16个。

(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基础地位更加牢固

改革开放30年,农村体制改革使云南省成功解决了全省的粮食供给问题,粮食生产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云南粮食总产量已由1978年万吨达到2007的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公斤。县域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亿元增加到2007年亿元,增长倍,1978~2007年年均增长%。特别是2005年以来,云南深化农村税费、县乡财政、乡镇机构改革,实施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农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5~2007年年均增长达7%。

(三)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支柱地位明显加强

改革开放30年,工业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全省县域全部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亿元增加到2007年亿元,增长倍,1978~2007年年均增长%。特别是近年来,云南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工业强省”战略,一批县(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速县域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支柱地位明显加强。2005~2007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达%,2007年全省县域工业增加值完成亿元,拉动全省GDP 增长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

(四)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县域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从农村、农业开始继而推向工业、城市直至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职能也逐步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城乡商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县域消费品市场呈现繁荣活跃的景象。1978~2007年全省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05~2007年年均增长达到%,近几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均高于同期GDP

增长率,消费对全省县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五)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云南经济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的省情,全省上下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走出了一条符合云南实际的发展之路,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特别是2003年云南开始实施以大项目带动大

发展战略,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跨越1000亿元台阶,达到亿元,到2007年已接近2800亿元,达到亿元,五年内就翻了一番,实现了历史性跨越。1978~2007年全省县

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05~2007年年均增长达到%,固定资产投资进入了新的高速增长时期,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六)财政收支再上新台阶,县域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金融体制健康运行,县域财政收支快速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省财政总收入为亿元,是1978年的倍,年均增长17%;全省财政支出为亿元,是1978年的倍,年均增长%,财政收支双双突破1000亿元。2007年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亿元,是1978年的倍,

年均增长%;2005~2007年增长速度分别为%、%和%,增速稳步提高,年均增长达%。2007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3亿元的有22个县域,比2004年增加了14个,其中,超过5亿元的有10个,比2004年增加了6个,五华区和官渡区突破了10亿元。改革开放30年云南县域财政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七)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云南在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方面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个人和社会的积极性,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2003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全省县域非公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年提高,充分显示了强劲的经济活力,成为推动全省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2004年全省县域非公经济增加值跃上千亿元大关,达到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经过县域经济三年试点工作的开展,2007年,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比2004年提高了个百分点。非公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

(八)进一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成效显着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打破县域界限,进一步扩大开放,特别是2005年以来,积极融入多区域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行内外并举,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2007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全省县域全年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实际引进省外资金亿元,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和引进省外资金首次突破5亿美元和500亿元大关,增幅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内外资引进在“质”和“量”上均实现了较大突破。

(九)教育和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基本确立。到2007年义务教育“普九”县达121个,全省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7年普通小学、初中、高中在校学生分别为万人、万人和万人,在校本、专科学生由1978年的万人发展到2007年的万人,在校中专、职中学生由1978年的万人发展到2007年的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由2000年的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万人,2007年在校研究生达到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医疗保险制度的有序推进,居民的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2007年卫生机构床位达到万张,医生数达到万人,全省县域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和医生数分别为张和人,比1978年分别增长%、%,比2004年分别增长%、%。

(十)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07年全省县域职工年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08元增加到20481元,1978~2007年均增长%;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1496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35倍,年平均增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34元,比1978年增长了20倍,年均增长%。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6772元,比1978年增长了495倍,年均增长%。全省各族人民从改革开放30年中得到了实惠。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7922元,比1978年增长了26倍,年均增长%;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

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3%下降到2007年的45%。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37元,比1978年增长了23倍,年均增长%;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下降到2007年的%。30年来,全省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得到提升。

二、47个试点县实现了率先发展的目标,试点工作成效显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云南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又大胆进行了探索,2004年在全省16个州市认真筛选确定了47个试点县,用2005~2007年三年时间开展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工作。47个试点县占全省县级行政区划总数的%,其国土面积占全省的%,人口占全省48%。对47个试点县,省政府在投资、财政、经济管理权限等方面给予了重点倾斜,经过三年试点工作顺利开展,47个试点县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工业增效、后劲增强的总体目标,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领跑和带动作用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试点县的主要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明显提高

2007年47个试点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占全省县域的%,比试点前的2004年提高了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亿元,占全省县域的%,与2004年的比重持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亿元,占全省的%,比2004年提高了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亿元,占全省的%,比2004年提高了个百分点。

(二)试点县的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2005~2007年47个试点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达%,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持平;财政支出年均增长达%,

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个百分点。

(三)试点县的人均主要经济指标提升较快

2007年47个试点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891元,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3351元,比2004年增长%;人均财政收入达到701元,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170元,比2004年增长%;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8894元,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604元,比2004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10元,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176元,比2004年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7296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24元,比2004年增长%。

(四)试点县卫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在试点县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卫生、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试点县地方财政教育事业专项投入达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高于全省县域个百分点;地方财政卫生事业专项投入达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高于全省县域个百分点;卫生机构床位达到万张,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万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张、人,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五)试点县“一主三化”进程明显加快

积极发展非公经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是我省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重点任务。三年来,非公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县域经济“三化”进程明显加快。2007年47个试点县非公经济创造的增加值达到亿

元,占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的比重达%;农业总产值达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完成工业增加值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75%;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达到亿元,占全省县域的比重达%。城镇化率达到36%,比全省高个百分点。47个试点县城镇化率超过50%的县增加到12个,超过30%的县增加到30个。

三、8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由于自然禀赋、历史发展和地理区位等多方面的原因,贫困一直是云南最突出的问题,扶贫工作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扶贫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按照中央关于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和产业培植、劳动力培训转移“一体两翼”战略,积极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围绕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素质、基本保障和基本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完善措施, 80个重点扶持县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为重点扶贫县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到2007年,重点扶持县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34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2003~2007年年均增长%;地方财政收入达到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倍,年均增长%;地方财政支出达到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倍,年均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倍,年均增长%,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2003~2007年,重点扶持县的经济发展不仅规模在扩大,经济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2007年,重点扶持县的二三产业比重达到%,比2002年增加了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2003~2007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立足云南实际,加大投资力度,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实施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和产业扶贫,扶贫开发长效投入机制初步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07年,重点扶持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倍,年均增长%,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03~2007年,在重点扶持县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社会事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5年来重点扶持县共新建校舍万平方米,适龄儿童入学率由2003年的%提高到2007年的%;建设村卫生室1900多所,缓解了群众就医难的问题,2007年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人;全省50户以上的村全部实现通广播电视;图书馆、文化站等文化设施建设逐步推进,进一步丰富了重点扶持地区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2003~2007年,重点扶持县在经济水平和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稳步的提高。2007年,重点扶持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按现价计算,比2002年增长了%,年均增长%,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职工年平均工资18620元,比2002年增长了%,年均增长%;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82元,比2002年增长了倍,年均增长%。

四、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切实加强对云南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省政府成立了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协调小组,负责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16个州(市)、47个试点县也都先后成立了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在制定规划、明确目标、确定重点、落实政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资金投入、产业扶持、责任考核、表彰奖励、督导检查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省已经建立并形成了领导挂帅、三级联动、部门配合的良好工作机制,确保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明确思路、科学规划,引导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各试点县因地制宜,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云南产业发展规划布局,针对自身实际,明确发展思路,科学编制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有效地提高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三年试点工作的实践,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进一步清晰,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特色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灵魂,只要把自身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自身特色充分突出出来,建立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经济,不断提高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各试点县结合县域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培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特色经济,使各县发展的优势更优,强项更强,县域经济发展各具特色。

(四)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非公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云南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就业的主渠道,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对外开放的主力军,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非公经济已进入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狠抓政策落实,为非公经济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的竞争环境,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五)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战场。各县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推动各种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能源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村水电路建设,加大对农村建设投入的力度。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更好更快地推动全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取得互动互促、相得益彰的效果。

(六)进一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成效显着

县域经济要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就要有强劲的投资推动力,光凭自身力量发展不够,还要借助强大的外力。云南各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招商方式,拓展引资领域,扩大引资规模,提高引资水平,全省内外资引进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通过开放引资,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形成比较竞争优势,推动了云南特色县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形成;通过开放引资,不断地以增量优化存量,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进程,带动县域工

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齐头并进发展,促进了云南县域经济“一主三化”的发展进程;通过开放引资,不断促进优势产业和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在某一区域的聚集,形成了初具雏形的产业集群,培育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有力地带动了全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已经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引擎。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Research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 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年“6.9”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2.2%、11.2%、10.5%和 11.9%。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9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

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增长 18.4%。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省、全市份额的0.029 %和0.57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32.7%和全市10046元的59.2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6.7:31.7:41.6,与全省11:56:33和全市24.8:38.6:36.6比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小、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文秘杂烩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一)什么是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第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产业。 (二)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中国县域经济形成了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点。 1、农村性。在中国,习惯上总是把“县”与农村和农业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农村和农业也就不称其为“县”。所以,农村性是我国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地域性。县域经济的地域性,是指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间可分割的行政界限。县域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这一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县域的经济管理权限也局限在这一范围内。 3、层次性。是指一个县范围的全体经济的总和,它既有产业的总和,也有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总和;既有老百姓经济,即就业与收人;也有政府经济,即财政收入和财政收支平衡。从这个意义上看,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4、综合性。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运行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具有与国民经济相对应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县域经济集三次产业、集生产和非生产性活动、集经营与管理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5、差异性。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相关联的县域社会差异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据统计比较,人均GDP最高的100个县是最低县的15.1倍。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经济实力雄厚,其数量占全国县(市)总数的不足二十分之一,人口占全国县域总人口的不足十分之一,

2020年最新云南省情试题(适用于公务员及事业单位)

最新云南省情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开始的标志是( A ) A.修“五尺道” B.庄踊人滇 C设益州郡 D平定南中 2.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的历史人物是( C )。 A.段思平 B郑买嗣 C皮逻阎 D杨干贞 3. 1949年12月9日率部在昆明起义的是( B )。 A.龙云 B.卢汉 C唐继尧 D.刘文辉 4.红军长征过云南时党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C )。 A.遵义会议 B.通道会议 C扎西会议 D.黎平会议 5.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云南人是( A )。 A.艾思奇 B.李达 C.熊庆来

D.周保中 6、同云南西部接壤的国家是( B )。 A.越南 B缅甸 C.泰国 D. 印度 7、.云南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河流是( C ) A.怒江 B.金沙江 C.澜沧江 D.红河 8、云南最大的坝子是( B )。 A.昆明坝 B.陆良坝 C.蒙自坝 D.祥云坝 9、.云南最深的湖泊是( B )。 A.滇池 B.抚仙湖 C.泸沽湖

D.阳宗海 10、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B )。 A.壮族 B.彝族 C白族 D.纳西族 11、 "一五"计划的时间是( D )。 A. 1949—1953年 B 1950~ 1954年 C 1951~1955年 D. 1953~ 1957年 12.国有企业改革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 )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实行政企分开 C转换经营机制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3.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 D )。 A. 1956~ 1966年 B. 1966~1978年 C、1966~1976年 D 1966~1976年 14. ( B )是云南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A. 1952~1953年 B. 1950~ 1952年 C 1953--1956年 D.1953--1957年 15. ( A )年以后是制度创新阶段,这一阶段以邓小平南方谈诗为标志,重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A.1992年 B 1994年 C 1991年 D.1993年

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赵子龙12)

岢岚县与神池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完备功能的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部分,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本文在对汾西县与蒲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作出分析,运用相关经济系数对比法,对岢岚县和神池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分层比较,剖析两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参考建议。一、岢岚县和神池县基本概况 (一)两县简介 1、岢岚县 岢岚县位于忻州地区西南部, 南与吕梁地区为邻,地处晋西北黄 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北依 五寨、河曲,南靠兴县、岚县,东 邻宁武、静乐,西与保德相连。面 积19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71.2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 23.9%。全县辖2镇10乡204个行 政村,8.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 口68066人,非农业人口14980人是全市的版图大县、人口小县、畜牧大县。

岢岚县是山西省忻州地区辖县。岢岚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山地以岢岚山主峰荷叶坪为最高,海拔2783米,山上森林茂密,植被良好。西南部为烧炭山,山上牧草繁茂,宜于放牧。西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中部沿岚漪河两岸形成带状平川区。全县山地为1140平方公里,丘陵为799平方公里,平原为45平方公里。 岢岚地域辽阔,交通便利,矿藏丰富。全县人均土地11.2亩,在全国2000多个县份中首屈一指;境内三大流域水量丰富,是晋西北少有的富水县。 岢岚交通便捷,公路铁路均通过本县,乘坐铁路客运可达太原,大同,忻州,原平等县市。209国道贯穿本县,路况较好。此外,已建好的忻保高速公路途径岢岚,按计划将在岢岚设3个出口,到时,岢岚的交通将更加便捷,到太原的时间可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209国道途经县境47公里,干线公路店临线纵贯南北55公里。宁(武)岢(岚)铁路由北入境直通县城, 计有31公里。晋西北循环公路横 贯东西82公里。各乡镇均能通行 汽车。 2、神池县 神池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 踞管涔山北麓,地跨东经111° —112°18′,北纬38°56′—

2019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XX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位于豫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8镇8乡、340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人,是全省25个深山县、7个库区重淹没县、3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23个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农业奠基、工业立县、基础先行、开放带动”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1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8.64亿元,同比增长14.1%,超过国家、省、市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5亿元,增长3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1636亿元,增长3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761元、2448元,增长14.4%、16.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8.94亿元,增长17%。“十五”计划圆满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序大幅提升。主要做法是: 一、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撑 做大做强工业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县强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倾全县之力大办工业,推动了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18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6.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3.9%,增长16.5%,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70%。一是抓骨干育

龙头。重点培育兴隆汽车配件公司、和平制动器公司、鑫琦钙粉加工公司、华龙辛夷公司、金纬绢纺公司、助剂厂等骨干企业,全县纳税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21家。汽配铸造、矿产建材、电力、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工业主导产业日渐明晰,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抓园区上规模。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膨胀工业经济总量的载体来抓,完成投资2700万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各类园区共吸纳50万元以上企业52个,另有一大批项目即将入驻。尤其是县城工业园区,通过抓硬件建设、抓环境优化、抓政策激励,目前已入驻企业20家,年产值达到2亿元。三是抓改制激活力。因企制宜,分类施治,采取招商引资、盘活资产、收购、租赁、股份制改造、破产重组、多种开发等形式,催化剂厂、钾长石矿、砖厂、印刷厂、缫丝厂、云母厂等企业先后进入改制程序,鑫达公司成功租赁水泥一厂,使其从濒临倒闭一跃成为纳税266万元的大户,天瑞集团收购重组云钢总厂,初步启动生产,纳税就达到521万元。四是抓项目增后劲。去年,全县项目建设呈现出投资总量大、项目个头大、外来项目多、建设速度快的良好态势。回龙电站、杰达特种材料、鑫琦钙粉、英威选矿厂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后发动力。五是抓服务强“三属”。立足**三属企业比较集中的特色和优势,创优环境,强化服务,注重横向联合,充分利用其技术、设备、人才优势,新上项目,实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共同发展,三属企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加,18年纳税额达到3000万元,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云南概况及省情

云南概况: 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一颗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是一块正待开发的宝地,有着极其美好的发展前景。 (一)自然资源丰富 云南总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4300多万,资源总量居全国第6位,人均资源拥有量是我国平均水平的2倍。资源优势突出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是气候。云南具有我国从海南岛到黑龙江的各种气候类型。地处云南最南端的西双版纳,属热带北部边缘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热量充足;地处滇中的昆明,则是全国著名的春城,有“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美誉;地处云南最北端的迪庆州香格里拉一带,属北温带山地季风气候,气温垂直差异明显。 二是生物。由于多样性的气候和环境,云南拥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地区的多种生物资源种类,高等动物、植物和花卉的种类皆占我国的一半左右,是我国最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之乡”、“药材之乡”和“生物资源基因库”。

三是旅游。云南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拥有除海洋旅游资源以外的其他各种旅游资源,较好地实现了秀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悠久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完美融合。主要风景名胜有60多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3%,其中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有丽江大研古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有滇西北“三江并流”风景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有石林、大理、西双版纳、昆明滇池、丽江玉龙雪山、腾冲地热火山、瑞丽江-大盈江、宜良九乡、建水等10余处。 四是水能。云南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或上游流域区,如珠江就发源于云南曲靖市的马雄山。云南有6大水系,由于山高谷深,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如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都具备建设大型梯级电站的条件。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04亿千瓦,可开发量9700多万千瓦,占全国可开发水力资源的20.5%,居全国第2位。 五是矿产。云南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经济价值高。拥有量居我国西部省区第3位,已探明储量的92种矿产中,有35种储量居全国前5位,尤其是有色金属和磷矿储量丰富,铅矿、锌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近年来云南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也已跃居全国第1位。 (二)区位条件优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 年“”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和%。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p>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盛全市份额的 %和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和全市10046元的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与全省11:56:33和全市::比

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孝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文秘杂烩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由于没有稳固财源,地方财政收入极其微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保工资和保运转,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困难,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乏力。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薄弱。近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中省项目拉动,地方投资比例低,项目统筹能力差。县乡村道路网点少、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交通瓶颈问题尚未彻底根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瘠薄,地块狭窄,人均耕地面积小;城乡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市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贫困面大,城乡群众增收乏术,

(发展战略)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其最大的特点:一是农的成份大,整个经济与农的联系也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整个经济相对落后。三是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阶段内,往往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联系。 对县域经济概念它的内涵外延,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因为,这对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应从县域经济与市域、省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各个县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当前县域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特点、规律等,以此更有效地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宏观、微观政策和措施。 一、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 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各界最关注的是“三农”及相关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并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比较丰富、比较深入的探讨。 我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县域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即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要靠工业来带动,包括农产品增值主要靠工业来转化,农业劳动力转移首先靠工业来吸纳,城镇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工业发展来创造需求和积累资金等等。所以,县城经济发展中,工业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所在。基础配套和集中体现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即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城镇化水平滞后会制约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太超前则不仅不会必然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必然发展,还会成为无本之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以及发展规划,当前应特别注意要立足县情,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既要跳出“三农”抓“三农”,也还必须立足“三农”抓“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看,无疑是正确的,这是我国抓“三农”思路的一个重大进步。但现在流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跳出“三农”抓“三农”,就是“三农”要“三化”,即农村城市化、农民居民化、农业工业化。我认为,这就走向了极端,既是不可能的,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也会是十分有害的。无论到什么时候,“三农”只会减少,不可能被全部“化”了。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三农”工作的整体思路还只能只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在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立足“三农”抓“三农”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

云南省情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开始的标志是(A ) A.修“五尺道” B.庄踊人滇C设益州郡D平定南中 2.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的历史人物是(C)。 A.段思平B郑买嗣c皮逻阎D杨干贞 3. 1949年12月9日率部在昆明起义的是(B )。 A.龙云 B.卢汉C唐继尧D.刘文辉 4.红军长征过云南时党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是(C )。 A.遵义会议 B.通道会议C扎西会议D.黎平会议 5.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云南人是( A)。 A.艾思奇 B.李达. C.熊庆来 D.周保中 6、同云南西部接壤的国家是(B )。 A.越南B缅甸 c.泰国 D. 印度 7、.云南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河流是( C ) A.怒江 B.金沙江c.澜沧江 D.红河 8、云南最大的坝子是(B )。 A.昆明坝 B.陆良坝c.蒙自坝D.祥云坝 9、.云南最深的湖泊是( B)。 A.滇池 B.抚仙湖c.泸沽湖 D.阳宗海 10、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B)。 A.壮族 B.彝族c白族D.纳西族 11、"一五"计划的时间是(D )。 A. 1949—1953年B 1950~ 1954年 C 1951~1955年D. 1953~ 1957年 12.国有企业改革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 A扩大企业自主权B实行政企分开C转换经营机制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3.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D )。 A. 1956~ 1966年 B. 1966~1978年C、1966~1976年 D 1966~1976年 14. (B )是云南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A. 1952~1953年 B. 1950~ 1952年 C 1953--1956年 D.1953--1957年 15. (A )年以后是制度创新阶段,这一阶段以邓小平南方谈诗为标志,重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A.1992年 B 1994年 C 1991年 D.1993年

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思路

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思路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一、编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县是一级最基本和最完善的行政区域,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经济总量看,整个国家的GDP有相当大的比重是由县和县以下的经济活动创造的,绝大多数的人口也是居住在县和县以下地域之内,因此,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地方的稳定和人民生 活的改善。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或者好的发展思路,才能从总体和长远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展次序和相应的政府措施。1.区域竞争的要求。目前,全国有2052(2001年底)个县级行政单位,每个县都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面临的市场、资金、资源等又是有限的,特别是随着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整合,县与县之间的经济竞争必然会加强,这就要求各个县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研究,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竞争战略。一个科学和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对确定发展战略,形成特色经济,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长远发展的要求。目前很多县域经济的发展缺乏长远的、明确的发展规划,主导或者优势产业的确定没能抓住自己的特色,要么简单地模仿其他县的发展,要么闭门造车,没能将县域经济的发展,立足于国际和国内大市场中,寻找发展机遇。基本是一届领导一个发展思路,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盲目性。 3.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的发展会受到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的影响,比如,前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一些以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xx县位于湘中偏北,地处雪峰山北麓,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180个村(居委),总人口95万,集山区、库区、贫困区、自然灾难多发区于一体,是国家21世纪扶贫开辟重点县。怎么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进展,是历届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和别断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xx县域经济进展现状 多年以来,我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实施“农业产业化”、“科教兴县”和“可持续进展”战略,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别断提高开放程度,狠抓支柱产业建设、民营企业进展、招商引资、劳务输出等重点工作,使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脚进展。2014年全县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91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地点财政收入9325万元,增长4.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3元,增长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2亿元,增长7.7%。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日趋合理,民营经济进展较快,支柱产业逐步形成,经济进展环境别断优化,县域经济呈现良好的进展势头。 1 、积极哺育了支柱产业。我县第九次党代会确定将养殖、竹木、建材矿产、茶叶、绿色食品和药材等六大产业哺育成县域支柱产业。为此,制订了产业进展的中长期规划,逐步建立健全了“以优质资源造优良产品,以优良产品兴优秀企业,以优秀企业带优势产业,使优势产业能优先进展”的工作机制,并按照统一项目布局、统一投资方向,分行业、分区域实施的原则,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别断进展壮大。 2 、大力进展了民营经济。县委、县政府坚持走经济以民营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县域经济民营化的道路,努力打破别合时宜的条框限制,放手进展民营经济。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民营企业集中,从政策、基础设施、政务服务上打造好民营企业的进展平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进展。到2014年末,全县共进展民营经济经营实体近3万家,其中民营企业3500家,拥有资产总额55亿元,从业人员近9万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有34家,民营工业年产值达11.21亿元,实现利税2929万元,并涌现出富源牧业、建玲竹业等一批新兴骨干企业,民营经济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 3 、别断加强了劳务输出。我县有城乡劳动力48.6万人,剩余劳动力达28万人。为此,县委、县政府将进展劳务输出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劳务输出规划,简化了外出务工各种手续的办理程序。在充分发挥乡镇劳动治理站有序转移劳动力的并且,还在广州市设立了xx县人民政府驻广州劳务治理站,以广州为中心辐射整个南方劳务市场,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跟踪服务,提供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援助,及时帮助外出民工处理劳资、合同、事故等纠纷。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加强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务工致富的能力。经过十余年的进展,全县劳务输出人员常年稳定在15万人左右,占全县剩余劳动力的65%左右,年劳务收入超过5亿元,累计收入达60亿元以上,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xx 作为一具山区贫困县,xx县域经济进展要紧受以下因素的制约和妨碍: 1 、思想观念降后,进展氛围别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别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县广阔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但一些陈旧降后的观念和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妨碍县域经济进展的最大障碍。当前,降后保守的小农经济意识、打算经济时代的行政观念、官本位思想仍大有市场,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别到位,别善于抢抓机遇,别能敢为人先,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行动别多,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的方法少,想进展、求进展、促进展的氛围别浓。如近两年来为鼓舞进展民营经济,激活民间资本,我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但民间的投资热情仍然较低。更多相关的文章请参考免费公文写作范文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xx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油菜生产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首批“绿色能源县”。XX年、XX年、XX年三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强县。 XX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创业富民”战略,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全力推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县域经济稳健上行,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更加协调,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亿元,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8万元,增长12.2%。投资和消费拉动有力,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4亿元,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1亿元,增长18.1%。财政总收入达7.73亿元(占gdp的4.3%),增长29.9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7亿元,增长31.5%,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乡储蓄存款达到110.8亿元,比年初增加1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98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99元,增长19.5%,净增1125元,是近16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万元规模工业增 1 加值能耗降低9.5%,工业污染减排任务完成100%(so2排放强度8.5,cod排放强度0.29),全县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100%,森林总蓄积量增长5.42%。全年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始终坚持工业强县、 第2 页共2 页

最新云南省情试题(适用于公务员及事业单位)

肅最新云南省情考试题蚀一、单项选择题 蒇1、1、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开始的标志是( A ) 肆A.修“五尺道” B.庄踊人滇 C设益州郡 D平定南中 蒃2.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的历史人物是( C )。 葿A.段思平 B郑买嗣 C皮逻阎 D杨干贞 薇3. 1949年12月9日率部在昆明起义的是( B )。 蒇A.龙云 B.卢汉 C唐继尧 D.刘文辉 膅4.红军长征过云南时党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C )。 蒂A.遵义会议 B.通道会议 C扎西会议 D.黎平会议 蚇5.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云南人是( A )。薄A.艾思奇 B.李达 C.熊庆来 D.周保中 蚃6、同云南西部接壤的国家是( B )。 芁A.越南 B缅甸 C.泰国 D. 印度 螆7、.云南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河流是( C ) 羅A.怒江 B.金沙江 C.澜沧江 D.红河 莅8、云南最大的坝子是( B )。

羀A.昆明坝 B.陆良坝 C.蒙自坝 D.祥云坝 肀9、.云南最深的湖泊是( B )。 莆A.滇池 B.抚仙湖 C.泸沽湖 D.阳宗海 袃10、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B )。 肃 A.壮族 B.彝族 C白族 D.纳西族 膀11、 "一五"计划的时间是( D )。 螇A. 1949—1953年 B 1950~ 1954年 C 1951~1955年 D. 1953~ 1957年 薅12.国有企业改革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 ) 袂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实行政企分开 C转换经营机制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芀13.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 D )。 膈A. 1956~ 1966年 B. 1966~1978年 C、1966~1976年 D 1966~1976年 羃14. ( B )是云南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薁A. 1952~1953年 B. 1950~ 1952年 C 1953--1956年 D.1953--1957年 莀15. ( A )年以后是制度创新阶段,这一阶段以邓小平南方谈诗为标志,重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芅A.1992年 B 1994年 C 1991年 D.1993年 蚄二、多项选择题

调研报告: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7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

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彬县、兴平市、秦都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7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7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礼泾三食品工业、彬长旬能化产业、兴平武功装备制造产业、乾县纺织产业以及永寿淳化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7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其最大的特点:一是农的成份大,整个经济与农的联系也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整个经济相对落后。三是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阶段内,往往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联系。对县域经济概念它的内涵外延,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因为,这对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应从县域经济与市域、省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各个县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当前县域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特点、规律等,以此更有效地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宏观、微观政策和措施。 一、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 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各界最关注的是“三农”及相关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并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比较丰富、比较深入的探讨。 我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问

题,县域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即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要靠工业来带动,包括农产品增值主要靠工业来转化,农业劳动力转移首先靠工业来吸纳,城镇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工业发展来创造需求和积累资金等等。所以,县城经济发展中,工业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所在。基础配套和集中体现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即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城镇化水平滞后会制约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太超前则不仅不会必然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必然发展,还会成为无本之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以及发展规划,当前应特别注意要立足县情,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既要跳出“三农”抓“三农”,也还必须立足“三农”抓“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看,无疑是正确的,这是我国抓“三农”思路的一个重大进步。但现在流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跳出“三农”抓“三农”,就是“三农”要“三化”,即农村城市化、农民居民化、农业工业化。我认为,这就走向了极端,既是不可能的,对

福建省省情常识

福建省省情常识 省情综述: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3°31′~28°18′,东经115°50′~120°43′之间。北界浙江,西邻江西,西南与广东相接,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连东海、南海而通太平洋。全省东西最大宽度约480公里,南北最大长度约530公里,土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就海上交通而言,福建是中国距离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较近的省份之一,历来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 二、地貌山脉 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西、中两列大山带构成福建地形的骨架。两列大山带均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 蜿蜒于闽赣边界附近的西列大山带,由武夷山脉、杉岭山脉等组成,北接浙江仙霞岭,南连广东九连山,长约530多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是闽赣两省水系的分水岭。山带北高南低,有不少1500米以上的山峰,主峰黄岗山,位于武夷山市境内,海拔2158米,是中国东南沿海诸省的最高峰。山带中,有不少因断层陷落或古老河谷被抬升而形成的垭口,通称为“关”、“隘”、“口”,自古为福建与江西、浙江陆上的天然通道和军事要冲。 斜贯福建省中部的闽中大山带,被闽江、九龙江截为三部分。闽江干流以北为鹫峰山脉;闽江与九龙江之间称戴云山脉;九龙江以南为博平岭。山带中段的山势最高,山体最宽。德化境内的戴云山主峰,海拔1856米,为闽中大山带最高峰。原先的古海湾,由于河海的交互堆积,形成冲积、海积平原。著名的福州平原、莆田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总面积1865平方公里,是福建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三、地质与土壤 福建位于华南褶皱系东部。泥盆纪前处于地槽阶段,奥陶纪末开始转为准地台阶段,早侏罗世以来又进入濒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多种类型的沉积建造,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多期的变质作用,构成复杂的构造,它们主要呈北东向延伸。 其构造单元划分为:闽西北隆起带、闽西南坳陷带、闽东火山断坳带三个一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县级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综合体现,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能力要素,只有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富裕、和谐、文明目标。像xx这样的贫困边境县,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历届县委、政府及有识之士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经济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xx年,完成生产总值3亿元,增长为地方财政收入1652万元,增长为工业增加值1490 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95万元,增长%全县旅游人数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8 : 20 : 4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816元,增加15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旅游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明显改善,积极争取并实施了水利、交通、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以及社会事业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支撑xx县的发展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加大项目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小康进程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L、下,20xx年我县 实施的重大项目有:膜下滴灌工程、设施农业、退牧还草工程、白户牧民定居工程、xx县和平小区建设、城北物流园区工程、xx 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市场下迁县城及市场改扩建工程、交通工程、地质石油勘探、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一大批对县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通过以上项目的大力建设,使我县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城镇面貌、道路建设大为改观。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断优化经济环境,扩大开放开始提速 “ ^一五”期间,县委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有大集团、大公司来我县投资,20xx 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3个,到位资金9000万元,本地外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宏泰商贸、野马经贸对外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雄哈尔、海龙等一批企业落户xx,积极参与优势 资源开发,为农牧民创收带来了机遇,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 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县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因素和政策、体制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xx县总体来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依然较低,与 地区和牌内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经济总虽仍然很小,县域经济实力偏弱 20xx年全县经济总虽占全地区的2%,地方财政收入占 全区财政收入的%,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农牧民人均收入与全区平均水平相差40%。可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X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XX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X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X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X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食品工业、能化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纺织产业以及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X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一是经济基础不牢固。全市多数县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产业结构单一,呈现出“一业或一企”独大的现象,持续稳定发展面临市场风险、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