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哥伦布第一次去美洲时,向西横渡大西洋,经过37天,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第二次去,绕了一个大圈,先顺着西班牙和北非西海岸南下,接近赤道时才向西横渡大西洋。却只花了20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是洋流帮了哥伦布的忙。那么什么是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它又有何分布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学习这个问题。

【师述】所谓洋流,就是海水常年定向的大规模的流动。按性质可以划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类。从名字上看:寒冷的海水定向大规模的流动称为寒流;温暖的海水定向大规模的流动称为暖流。换句话说: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反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从纬度的角度来看,应该怎么描述呢?

【生答】海水从高纬向低纬定向大规模的流动叫做寒流;海水从低纬向高纬定向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暖流。

【师述】很好。但我们要注意寒流和暖流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流经海区的水温而言。下面,我们就通过一道题,来加深对寒流、暖流概念的理解。

加载图片

【师述】正确。请注意,图中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①和②等温线均由温度低的海区向温度高的海区弯曲,表示①和②处的洋流均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故均为寒流。

【师述】根据这个原理,我们还可以发现寒暖流对沿岸的气候会产生影响。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稍加解释),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稍加解释)

【师转】那老师,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呢?

【师述】大家学习物理的时候,应该听老师讲过,任何物体要运动,就一定要受到外力的作用。那么使得海水定向大规模运动的外力是什么呢?。

【学生】……

【师述】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学生】为什么盛行风能让海水动起来呢?

【师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看看盛行风是怎样让海水流动起来的。

【教师边讲,边插播课件,按内容一步一步演示课件】

【师问】首先,在赤道附近有哪些盛行风呢?

【生答】北半球是东北信风;

南半球是东南信风。

【师问】请问,它们的共同方向是什么方向呢?

【生答】由东向西!

【师述】是的,这样赤道附近的海水在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共同作用下,由东向西定向流动,形成赤道洋流。北支称为北赤道暖流,南支称为南赤道暖流。

【师问】那么,赤道洋流一直由东向西运动下去吗?

【生答】不会,因为要受到陆地的阻挡。

【师述】对,当赤道洋流到达大陆的东岸,即大洋西岸时,受到陆地的阻挡,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沿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去。

【师问】能不能一直向高纬流动,直到极地地区呢?

【生答】不能,因为中纬度地区会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产生偏转。

【师述】很好。由于中纬度地区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西风漂流。西风漂流到达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时,一支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洋流的补偿流。另一支折向高纬,在受到极地东风的吹拂下,极地海水向低纬流动,形成极地环流。

【师述】这样,全球的洋流模式图便形成了。看上去,南北半球的洋流均呈8字形,但因为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是陆地,所以,北半球的洋流呈8字形,南半球的洋流呈0字形。观察洋流模式图,我们来找找其中的洋流的分布规律。

【自主合作探究】利用图3.5,分组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以北纬60度(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中高纬度海区

2:以北纬30度(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

3:以南纬30度(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低纬度海区

4:以南纬60度(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高纬度海区

提示:对比分析洋流运动的方向、东西岸的洋流性质差异

各组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和范围,增强目的性。自主合作学习落实到行动上。

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并掌握归纳的一般方法。

归纳总结

【师问】我们先来看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

【生答】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北半球,洋流呈顺时针旋转;南半球,洋流呈逆时针旋转。大洋西部均为暖流,大洋东部均为寒流。

【师问】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

【生答】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北半球,洋流呈逆时针旋转,大洋西部为寒流,大洋东部为暖流。

【师述】请大家注意: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暖流;南半球是西风漂流是寒流。

【师述】值得注意的是,北印度洋海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区域,它在冬季、夏季节时,洋流的运动方向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师问】你们还记得南亚是什么气候类型吗?

【生答】热带季风气候。

【师述】是的,正因为受到季风的影响,使得北印度洋海区形成的是季风洋流。

【插播课件,教师边讲边播】

【师述】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为东北季风,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旋转;夏季,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旋转。最终,使得北印度洋形成了“冬逆夏顺”的洋流旋转方向。

【师问】我国明朝郑和曾七下西洋,他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季返回。这是为什么呢?

【生答】因为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郑和由东向西顺风顺水航行;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郑和由西向东也是顺风顺水航行。

【师述】没错,除此之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也属季风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郑和冬季出发南下顺风顺水航行;夏季

盛行东南季风,郑和夏季返回也是顺风顺水航行。

【师述】现在,根据我们刚刚所学的这些知识,你们能解释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为什么少用17天吗?

【生答】因为第二次去美洲是顺着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航行,一路都是顺风顺水。所以即使绕了大圈,但时间上却节省了17天。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洋流?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它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这是我们今后研究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对渔场的分布、对海洋航行的影响等地理问题的基础,大家一定要加以巩固、理解。

[课后练习]

1.下面四幅图中,属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的环流的是(

A B C D

2.有关右图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暖流

B. 南半球寒流

C.北半球暖流

D. 南半球寒流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3~5题。

3.若AB线是30°纬度,则这个海域位于 (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4.若AB线是60°纬度,则这个海域位于 (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印度洋

D.南太平洋

5.若AB线是60°纬度,则这个海域中的乙是:①风海流②暖流③寒流④补偿流以下选项组合正确的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5℃

17℃

19℃

洋流的分布规律(教案)

洋流的分布规律 叶曹先2012/03/31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洋流分布规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风海流、补偿流的形成原因。 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提炼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主要洋流”来归纳总结出洋流分布模 式,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洋流模式和气压带和风带图”的对比分析以及材料“洋流形成 的影响因素”理解,来归纳总结洋流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地理学习素养;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世界洋流的形成原因和世界洋流的分布。 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在于洋流的形成原因的分析。 难点突破:设置活动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洋流的形成原因。

五、课前反思 本节课其实是上次在威坪开课的时候上过的,这次思来想去还是想拿来再上一次。原因主要有:1、上次的课没有成功,因为对各个环节把握的不够准确,所以没能完成课堂教学目标;2、在评课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之后一直没有机会把它们付诸实践;3、自己觉得这样的课还是很有挑战性的,特别是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方面。 本节课的流程大体没有变化,主要是在部分环节的处理上作了一些改变。比如说,1.在引出太平洋的洋流分布之后,将把发现的规律放在大西洋去印证(上次是让学生再去画出来,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争取更多的时间安排后面的内容。 2.突出课堂的重难点:把课堂的重中之重放在分析洋流的成因这样一个难点上面。 3.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来做,来表达,来评价。(这一点确实难)本节课一个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学生对于这节知识已经有所掌握,再把它当成一堂新课来上有点作秀的感觉,而且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失真。 在本次比赛的选拔过程中,各位老师在听我课的时候提过很多的意见,也让我意识到其实我在有意识的想把时间交给学生,但完全没能真正的做到放手。所以我这次还想试试这堂课!希望各位老师不会听烦了,谢谢!

世界洋流分布

世界洋流分布 一、说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也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实现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载体。因此,洋流的知识属于地理学中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几节教材的内容有紧密联系。表现如下:一方面,关于洋流的分布,与前面所学的全球风带的分布、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世界气候分布等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就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体现。对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学习,不仅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还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对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迁移。 二、说本节课教材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从课程标准要求看,本节课不再以世界洋流分布的成因为重点,而重在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但洋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为遥远,洋流虽然是具体的地理现象,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些抽象。 三、说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比老教材,可以看出,新课标有关的洋流知识作了大量的简化。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目的,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基础。 通过研读课标,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三点: 第一,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全球洋流分布图”,此外还有“渔场分布图”“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等。第二,通过阅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第三,通过阅读“全球洋流分布图”及“渔场分布图”等,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量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海洋的一些知识。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岩石圈和大气圈中有关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知识,本节课洋流的运动也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因此,理论上来说,学习洋流是已有类似知识的延续。从我所任教的这两个班的实际情况来说,两个班都是理科竞赛班,智力基础、反应速度相对于其他班级而言,可能要好一些,同时,也正是因为是理科竞赛班,对于地理这门功课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到位,有些同学私下里和我聊天时说,我将来肯定要读理科的,地理只要会考通过就可以了。因此花在地理上的时间、精力到不一定有普通班多。地理的基础、地理思维还是很薄弱的,从我上课过程中同学们的反应来看也可以印证这一点的,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了,有时也很难得出期望的结论。 五、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能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 3、学会利用海水等温线来判断寒、暖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洋流分布规律的总结,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

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南北半球大洋环流的成因:在南北半球的信风带驱动下,海水由东向西流,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风海流),西流到达大洋西岸时,受陆地阻挡,其中一小股回头东流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向高纬流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偏转(右偏或左偏),至中纬海区再由于西风吹动形成西风漂流(风海流),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形成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同时形成中低纬大洋环流;另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后在极地东风带驱动下向低纬回流,从而构成中高纬大洋环流。 ①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赤道为低气压区,由赤道两侧吹向赤道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驱动赤道南北两侧的海水由东向西流动,这叫赤道洋流,即南北赤道暖流。赤道洋流到达大洋西岸,受到陆地的阻挡,除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外,大部分沿海岸向较高的纬度流去,转化为西风漂流。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也即形成了中低纬度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另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构成中高纬或极地环流。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也有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即气旋型大洋环流。其形成过程接上;北半球西风漂流(北太平洋暖流或北大西洋暖流)到达大洋东岸时,另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和地形因素制约,到大洋西岸又补充回西风漂流,这就构成了北半球中高纬度气旋型大洋环流。 ③南极大陆外围形成西风漂流。南极大陆外围,陆地很少,海面广阔。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性质属寒流,是由于该地区海面广阔,受来自南极大陆极端寒冷的东风气流影响而变成冷性的,并且是全球热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寒流。 ④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在三大洋中,惟独北印度洋与众不同,在冬、夏季风作用下形成季风环流。从10月至来年3、4月份,即北半球的冬半年,亚洲大陆被强大的高压所笼罩,在北印度洋海面,盛行东北季风,这时海水在盛行风的作用下,主要向西南流动。赤道暖流的北分支和沿北印度洋西岸南下的东北季风海流汇合东转,形成赤道逆流,又补充回北印度洋东岸所缺失海水的区域,这样,在北印度洋海区形成了逆时针转动的大洋环流。从5月至9月,即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海水运动的趋势大致与冬季相反,向东或东北方向流动,赤道暖流的北分支在季风作用下越过赤道,进入北印度洋,沿索马里海岸向东北流动。其时,在索马里沿海,由于西南季风的作用,形成相当强大的上升流。洋流到北印度洋东岸折向南再汇入赤道暖流,补充回到大洋西岸所缺失海水的区域。这样,在夏季这里又形成了顺时针转动的大洋环流。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航海等都有影响,对人类文明进程和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贡献。 ①对气候的影响:洋流按性质可分为暖流和寒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度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要高,叫做暖流。暖流对流经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例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如果没有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再如,我国东南部降水之所以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受日本暖流或台湾暖流的增温增湿的影响。从高纬向低纬流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叫做寒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②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是形成渔场。全球四大渔场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布在寒暖流交汇的地方,另一类是分布在上升补偿流的地方(秘鲁渔场)。因为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都能把营养盐类带至表层。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引起上下翻腾,于是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各种鱼类都集中到这里觅食,这就形成了渔场。世界著名的三大渔场都分布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它们是北海道渔场(日本)、北海渔场(英国)、纽芬兰渔场(加拿大)。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陆地上的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以后,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这样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是,随着洋流的运动,污染物质会传到其他海域,这样,别的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 ④对航海事业的影响:在这方面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正如我们平常顺风、顺水走的速度要比逆风、逆水走的速度快的多的道理一样。又如,当年郑和下西洋,便选择在冬季出发,次年夏季反航,充分利用了顺水航行的道理。 三、海-气相互作用 海洋占据地球表面三分之二的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5倍。海流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和热惯性。在海洋上海面温度发生异常变化的区域空间尺度大,持续时间长。这些海洋的物理特性与陆地和大气之间的显著差异,对大气环流和长期天气气候变化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我国位于世界著名的季风区,表现为明显的季风气候,就是由于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作用而造成的。地球上海陆分布在南北半球有明显不同并随纬度而有差异。这对覆盖其上的大气的状态和运动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北半球和南半球,在高纬区域和低纬区域,大气环流的演变和天气系统的发展,都表现出海洋和大气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互作用。 1、大气对海洋的影响 突出地表现在海洋的流场、温度场和盐度场中,它们均受到低层大气的风和温湿层结的影响,其中以动力性的作用为主。海洋在大气的影响下,由于动量和动能的下传,直接产生漂流、倾斜流、海浪和增水减水现象,配合地形与海岸效应形成上升流、沿岸流和风暴潮等。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海洋表层,还可以传到海洋中较深的水层。人们从现场调查和理论模拟,都已证明了大尺度风场对大洋环流的作用,例如西风漂流、信风环流和季风环流等,都是与大气环流相对应的海洋环流。同时还发现,异常的大气环流也可以导致异常的海洋环流。至于海温的高低、海面蒸发的强弱及海冰的生成和移动等,无不与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2、海洋对大气的影响 多属热力性的。不同海区,由于所处纬度和海陆配置的差异,海洋对大气影响的程度和特征不尽相同。其中突出的是赤道太平洋海区所存在的海温的东西差异,这对上空大气环流、云和降水等均有显著作用。著名的埃尔尼诺现象与大范围的气候有密切关系(见厄尔尼诺、海-气关系、太平洋)。海温对于台风和温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频率及移动路径,均有显著的影响。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在长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海洋和大气既有各自不同的属性和运动体系,又是在地球运动统一影响下的相互作用着的耦合系统。海-气相互作用是一种相互调整和相互制约的反馈过程。只要一方出现异常,就有可能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说课稿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一、说教材 本节课出自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水圈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第一节介绍了自然界的各种水体及其关系——水循环。世界表层洋流的学习是上节课的延续,同事为下一课时“洋流对世界地理环境的影响”奠定知识基础。 (过渡: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以及高一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结合课标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洋流的概念 掌握寒、暖流的判断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 度,提高公民的地理素养。 (过渡: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寒、暖流的概念理解与判断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难点: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确定依据:洋流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世界大鱼场的形成等。掌握了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寒、暖流的判断, 学生可以学以致用,解释我们经济活动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 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但洋流的分布规律 涉及的空间尺度大,理解有困难,且内容抽象,难于长久性的记忆。 二、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地理图表法、对比法与引导探究法。 图片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要素,而对于地理分布知识的教学,地图更是必不可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画出的世界洋流分布示意图,与课文中的“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的三次对比,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出洋流的三个分布规律,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学法指导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乃是教学生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本节课引导学生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1、读图分析法: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 2、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给学生一定弹性的思考与交流空间,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又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四、教学过程 1、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教材分析的作业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二、课标分析 即让学生在运用地图自主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学会归纳世界海洋表层的洋流分布规律,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做好知识预备工作。 三、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地位:本节课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盛行风、地转偏向力等知识(理论基础),为理解洋流的成因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是从动态的角度认识海洋水体,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空间空间感和读图能力,在前面的学习,例如在上一章《地球上的大气》——“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中也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训练(方法基础)。 作用:水是生命之源,陆地淡水对人类固然非常重要。作为整个水圈中最主要的水体—— 海洋水本身是非常重要的未来水资源的开发源泉,海水的运动无论对人类现在还是未来都 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本节“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的运动规律”也是非常重要的自然地理知识。(二)知识结构分析: 内部结构: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是定义、分类、动力和分布,核心知识点是分布,需要学生绘制理想洋流模式图,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前三者是学习分布 的基础。 海水的运动 洋流 波浪 潮汐 常年稳定、大规模、沿一定方向

图像分析: 辅助正文,直观呈现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用不同 颜色的箭头表示两种性质的洋流,并设置3道思 考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栏目分析:全球风带模式图与理想洋流模式图对照, 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对照画出理想洋流模式,并 提炼分布规律,让学生真正体验抽象的思维过程。 外部结构:本节内容属于四大圈层之一—水圈,本章主要研究地球上的水,上一节对水体 有了基本的认识,海洋水是整个水圈中最主要的水体。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是学习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基础。 (三)能力结构分析 通过对风带分布图与洋流分布图的比较、分析、对洋流分布规律归纳,培养学生对地 理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结构 通过对洋流分布规律的归纳,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四、重点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总结 五、难点 世界洋流的模式图建构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示意图的有效教学策略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示意图的有效教学策略》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杜家伟 【摘要】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中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交互作用的基本原理、阐明地域系统的空间结构、时间过程、人地关系以及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的规律性,探索地球表层的整体和各个区域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规律 性的科学]。研究地球表层的基本地理规律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重点阐述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示意图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洋流分布示意图有效教学 【正文】 地理规律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必然联系,它是地理分布、地理演变和地理关联知识的深化和发展,是地理理性知识的重要组成。地理空间分布规律是其中最常见的重要规律之一,结合教学实践与反思,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有效教学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出发点和基础的,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提出一些学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趣味性的问题,出现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典型的地理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唤醒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在新课导入时,可创设以下的问题情境: 情境(一)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船上一个装满近三万只黄色塑料玩具鸭的集装箱坠入大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一万玩具鸭组成的“小鸭舰队”抵达英国海岸。 问题设计:这些玩具鸭为什么能抵达英国海岸? 情境(二)展示北太平洋局部地图,1941年12月,日本突袭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 问题设计:其舰队航线没有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的南航线,而是选用冬季自然条件恶劣的北航线,这是为什么? 教师:这些都与洋流有关。那么什么叫“洋流”?它空间分布有何规律?是怎样形成的?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探讨这些问题。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和思考,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指明学生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体会学习知识和生活紧密相关,同时为最后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打下伏笔,通过问题的解决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落实有效教学。 二、充分应用图像归纳探索规律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必备工具。地图最能直观、生动和具体的地体现地理空间分布规律的空间性特点,充分运用地图是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大大增强地理规律教学的直观性,才能更有效地形成地理观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而理解更多的理性知识。归纳就是通过足够多次数的重复观察,并得到相同的观察结果,这是一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过程。 通过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读图观察: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运动方向有什么差异?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在南半球也是这样吗?在印度洋冬季、夏季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给足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 教师可结合世界轮廓简图板图,表示相应洋流的流向,加以强化刺激学生感官。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采用求同法,即按同一类地理事物分布的相同性或相似性,进行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

16+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倩君)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一、教学内容分析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本课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文。洋流也是地壳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和大洋环流四大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之一。它也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做好了知识预备工作。 二、学情分析 认知: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规律,对洋流名称与分布的理解有一定帮助,而且第二章气压带风带的学习也为这一节奠定了知识基础心理: 洋流的分布规律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鲜活的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探讨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更好地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洋流的概念,能说出洋流的性质分类和特点 绘制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简单模式图 ?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学习中,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来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根据已有知识建构洋流分布的模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洋流分布规律的探索和归纳中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全球观念。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掌握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难点 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五、教学方法 归纳式教学法、启发式讲授法、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纬,成为赤道洋流的补偿流。另一支折向高纬,形成极地环流。 因为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是海洋,不存在陆地的阻挡,南半球

板书设计: 引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海域检测出日本福岛核泄漏入海的微量铯sè 134 1、洋流的概念分类稳定、一定方向、大规模的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加入纬度角度)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加入纬度角度) 2、形成原因 对比风向图和洋流模型图:盛行风、大陆轮廓 3、洋流分布规律 南北纬30度、北纬60度、北印度洋四个海区的洋流运动方向(北印度洋解释原因)4、小结 中低纬度的洋流:北顺南逆 中高纬度的洋流:北逆南无 北印度洋海区夏顺东逆 北半球的洋流呈8字形,南半球的洋流呈0字形。 评价:很多,要删减 1、洋流的概念 2、洋流的形成原因 3、北印度洋的洋流方向和成因。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1课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洋流的概念、成因和分类; (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气压带和风带图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对比能力; (2)通过展示和分析洋流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教学重点】 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性质分类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难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归纳法、讲练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无 【教学课时】45 分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 分钟) 开场白:同学们,请安静下来,我们开始上课了! 二、引入新课(5 分钟) 在讲新课之前呢,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很多年以前日本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很多带有颜色的漂流瓶投入日本以东的海域。经过了五十多天后,这些漂流瓶竟然在美国的西海岸被发现了! 那么,是什么力量帮助了这些没有长脚、不会游泳的漂流瓶,使它们能够跨越大洋,周游列国呢?日本科学家的实验说明了什么?带着这个疑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部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请同学们翻开课本57 页,阅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洋流的概念、洋流的分类以及海水运动的动力。阅读完可以举手回答。 三、讲授新课(30 分钟) [ 板书]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 洋流 [师]好,小明同学你来回答,什么是洋流?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哥伦布第一次去美洲时,向西横渡大西洋,经过37天,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第二次去,绕了一个大圈,先顺着西班牙和北非西海岸南下,接近赤道时才向西横渡大西洋。却只花了20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是洋流帮了哥伦布的忙。那么什么是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它又有何分布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学习这个问题。 【师述】所谓洋流,就是海水常年定向的大规模的流动。按性质可以划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类。从名字上看:寒冷的海水定向大规模的流动称为寒流;温暖的海水定向大规模的流动称为暖流。换句话说: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反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从纬度的角度来看,应该怎么描述呢? 【生答】海水从高纬向低纬定向大规模的流动叫做寒流;海水从低纬向高纬定向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暖流。 【师述】很好。但我们要注意寒流和暖流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流经海区的水温而言。下面,我们就通过一道题,来加深对寒流、暖流概念的理解。 加载图片 【师述】正确。请注意,图中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①和②等温线均由温度低的海区向温度高的海区弯曲,表示①和②处的洋流均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故均为寒流。 【师述】根据这个原理,我们还可以发现寒暖流对沿岸的气候会产生影响。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稍加解释),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稍加解释) 【师转】那老师,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呢? 【师述】大家学习物理的时候,应该听老师讲过,任何物体要运动,就一定要受到外力的作用。那么使得海水定向大规模运动的外力是什么呢?。 【学生】…… 【师述】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学生】为什么盛行风能让海水动起来呢? 【师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看看盛行风是怎样让海水流动起来的。 【教师边讲,边插播课件,按内容一步一步演示课件】 【师问】首先,在赤道附近有哪些盛行风呢? 【生答】北半球是东北信风; 南半球是东南信风。 【师问】请问,它们的共同方向是什么方向呢? 【生答】由东向西! 【师述】是的,这样赤道附近的海水在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共同作用下,由东向西定向流动,形成赤道洋流。北支称为北赤道暖流,南支称为南赤道暖流。 【师问】那么,赤道洋流一直由东向西运动下去吗? 【生答】不会,因为要受到陆地的阻挡。 【师述】对,当赤道洋流到达大陆的东岸,即大洋西岸时,受到陆地的阻挡,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沿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去。 【师问】能不能一直向高纬流动,直到极地地区呢?

世界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作者:————————————————————————————————日期:

《世界洋流及其地理意义》学案导学 山东省利津县第二中学徐光辉 【课标解读】 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2.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水运动形式,洋流分类,明确洋流的影响因素。 2.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等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能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 4.能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 【知识结构】

【自主学习】 一、主干知识链接 1.海洋中的海水_________比较稳定地_________做_________的流动,称为洋流, 2.按性质,可以将洋流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类型。从水温_____高的海区流向水温_____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从水温_____低的海区流向水温_____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 3.按成因,可以将洋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类型。 4.影响洋流的因素,_________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如信风和西风。其他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5.洋流分布规律总结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_________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_____时针方向,南半球呈____时针方向,大洋的东岸(大陆的西岸)为____流,大洋的西岸(大陆的东岸)为____流。 (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以_________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大洋的东岸为暖流,大洋的西岸为寒流。 (3)南极大陆的外围形成自西向东的_________(性质为____流)。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_________,夏季为_____时针,冬季为_____时针。 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全球大洋环流的意义: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____平衡和____平衡。 (2)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具有_________作用;寒流具有_________作用。 (3)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有显著影响:全球四大渔场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布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域,如________渔场、_________渔场和_________渔场,另一类是分布在上升补偿流的海域,如世界著名_________。 (4)对海洋航行影响:顺流航行可以_________,_________航行速度。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_________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5)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既加快_________,加快_________,又_______。

洋流教案

《洋流》教案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世界洋流分布图,使学生了解洋流分布规律 2、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世界洋流分布图,提升学生读图和归纳规律的能力 2、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科学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的观点 【教学活动设计】 1.在洋流的分布规律中,学生分小组看图讨论分析归纳洋流的规律。 2.第二个重点内容中,设计案例分析来阐述洋流分布规律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教学线索设计】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内容有两块,一是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难点是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无需讲解洋流分布规律产生的原因。

能力迁移,再用 同样方法归纳南 太平洋和男大西 洋的洋流分布规 律。 学生分组讨论, 归纳出南半球的 分布规律。 由学生自己总结 规律,老师纠正 偏差 根据前面讨论结 果,学生自己画 出洋流的模式图 学生互相参考, 画出洋流模式图 老师提醒学生用 不同颜色笔区分 寒、暖流;注意 洋流的纬度位置 和流向。 能力级别提升 北半球和南半球 环流有哪些异同 点? 小组讨论、探究 解决,相互补充 设疑:南半球有 没有中高纬环流 ?为什么? 培养拓展性思维 北印度洋与北太 平洋、北大西洋 的洋流分布规律 有无不同? 结合季风,给学 生以思路的提醒 具体原因是什 么? 洋流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展示情景1:圣 约翰斯和都柏林 的气温差异 学生之间相互讨 论,探究洋流对 气候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 重点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的思路和 方法。 结合课本P85页 “世界自然带分 布图” 探究洋流类型与 自然带、气候类 型的关系 由学生自己总结 出洋流对气候的 影响。 展示情景2:洋 流模式图上展示 学生合作探究洋 流与渔场分布的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1课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洋流的概念、成因和分类; (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气压带和风带图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对比能力; (2)通过展示和分析洋流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教学重点】 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性质分类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归纳法、讲练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无 【教学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 开场白:同学们,请安静下来,我们开始上课了! 二、引入新课(5分钟) 在讲新课之前呢,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很多年以前日本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很多带有颜色的漂流瓶投入日本以东的海域。经过了五十多天后,这些漂流瓶竟然在美国的西海岸被发现了! 那么,是什么力量帮助了这些没有长脚、不会游泳的漂流瓶,使它们能够跨越大洋,周游列国呢?日本科学家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带着这个疑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部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请同学们翻开课本57页,阅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洋流的概念、洋流的分类以及海水运动的动力。阅读完可以举手回答。 三、讲授新课(30分钟) [板书]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 所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 授课内容: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洋流的主要形式及其成因; (2)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3)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世界风带模式图,推导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 (2)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2)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 (3)学习洋流形成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点: (1)绘制世界洋流模式图;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世界洋流模式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学生程度: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基本的地理分析、推理能力,适当引导能够较好的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学生对图像的观察能力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图像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够归纳总结出洋流的分布规律。 学法指导: 需要正确的引导,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地理课的魅力。充分挖掘本节新的学习资源,结合现实生活中例子,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而且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地理的乐趣。采用了“导—读—思—绘—结—探”的学法模式。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读图分析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归纳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主要是把知识获得的过程体现出来,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知识的形成与发现过程。这有助于引起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迁移。主要采用了导读法、读图分析法以及案例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引导和读图分析为主,充分发挥教师在引导、分析中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与影响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与影响 洋流是地球上热量转运的一个重要动力。洋流调节了南北气温差别,在沿海地带等温线往往与海岸线平行就是这个缘故。海洋下垫面的性质是不均一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冷、暖洋流上。 世界洋流分布图 海流(洋流)犹如大洋中的河流,会向某一特定的方向流动,流动的路径大致固定,惟有在陆地沿岸,会因潮汐、地形及河水的注入等影响其变化。其中,洋流是海洋中大股海水的定向流动,洋流的温度、盐度和流向在各地大致一定。洋流如按成因而分,有因风的摩擦应力而产生吹送流(drift currt),因海水密度不均而生的密度流(density current),因海面倾斜而生的倾斜流(slope current),及因流体的连续性而发生的补偿流(compensation current)。其中以盛行风吹拂的吹送流最为普遍,次为密度差异而生的密度流。洋流如依本身与周围海域之温度差异而分为暖流及寒流。前者为洋流本身比周围海域高温,后者则比周围海域低温者。至於凉流则是从温带流向热热的一种寒流。 海水等温线的判读: ①判断南北半球(往北温度降低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洋流: (1)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2)分布(画一画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洋流); ②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③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逆时针方向大洋环流(气旋型); ④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东北风,海水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西北风,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 ⑤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⑥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3)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暖流(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寒流(比流经地区温度低)有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沿岸荒漠的形成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 渔场分布:寒暖流交汇:北海道、纽芬兰、北海渔场等;与上升流有关,秘鲁渔场等。 注意: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1.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2.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③影响航海:顺流增速节能。但海雾影响能见度,影响航行安全。 ④影响海洋污染:加快了净化速度,扩大了污染范围。

世界洋流分布

课题: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比较分析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解释其成因。 2、能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识洋流的形成原因是由各种因素影响下的过程中,学会通过综合思考 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会绘制洋流分布图,归纳总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 2、激发学科兴趣,培养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与态度。 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表,培养获取信息、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世界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2、通过考虑大陆的轮廓情况进一步分析描绘全球洋流分布,熟记主要洋流名称 教学难点: 洋流模式图的推理以及实际洋流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联系已学知识] 之前我们说过了地球上71%都是海洋,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以及其规律 【新课学习】 [讲解] 请同学们先快速阅读57页的文字,思考洋流定义、分类以及成因。 洋流就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

动,叫做洋流。在这之中同学们可以看看对于这个流动有哪几个修饰词, 那就是“常年”、“稳定”、“沿着一定的方向”、“大规模”。 这说明洋流并不是在某个特殊的时候才发生的海水的流动,就比如说我们刚才提到的火山地震等,而且洋流的运动方向以及它的流量等 都是相对稳定的。这样的海水运动才能称为洋流。 我们知道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在这样大的面积之下洋流的自然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这些洋流的性质和成因是否是一致的呢?自 然是不同的,那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按性质洋流可以分为那几类: 按性质可将洋流分为两种——寒流和暖流。 从字面上来看,同学们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暖流和寒流吗?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那么也就是说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寒流。 在之前我们有学习过全球分为五个温度带吧!温度从赤道地区向两极递减的,海水的温度也是这样的,所以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一 般是暖流,从高流向低的通常也是寒流。 [提问] 那么这些洋流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在大洋上形成这样的流动方向的呢? 通过之前的阅读我们已经知道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动力。那同学们思 考在风力的作用下海面海水会怎样运动呢?(作图) 所以我们把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运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我们称之为风海流。 除了风海流以外,还有另外两种:密度流和补偿流。 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洋流呢? 陆地和地球自转会影响洋流的运动方向 [讲解] 在全球洋流成因中,近地面风带也就是盛兴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在第二章第二节我们有学习过全球分为几个风带,同学们还记得把, 那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几个风带之中吹定向风的有那些?请同学们翻 到书58页,完成活动题的第一小题。 但是由于全球并不是处在这样一个模式之下,洋流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受地形和地转偏向力也影响着洋流,使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现在就 跟着老师一起来看看北半球形成了怎样的大洋环流。

世界洋流分布图——填图测试

精心整理 世界洋流分布图——填图练习 丙 乙 甲 丁 、填出图中箭头的名称(实线为暖流,虚线为寒流) 太平洋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 印度洋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渔场的名称和形成原因。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甲________渔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渔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渔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渔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蓝色笔描出5处风海流 精心整理

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设计 课标解析: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这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 “标准”要求学习目的是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落实本条“标准”应注意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一般不必对洋流知识进行加深和扩展、对洋流的名称不要求记住,但为了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需要,应了解不纬度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教学重点为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材分析:教材主要介绍了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着重讲述了中低纬海区的洋流分布规律。教材中关于世界洋流的分布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而对具体的洋流名称不作强记性要求。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较为薄弱,空间概念和想象力还较为缺乏,因而洋流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对地图的使用,引导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新知识,深化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 泰坦尼克号是从英国南安普顿驶往纽约的路上遇到冰山的,并没有进入北冰洋海域,理论上这里不会遇到冰山。那要怎么解释它受冰山撞击沉没呢?(通过联系电影《泰坦尼克号》,创设认知冲突,引出课题,激发思维动机。)

【新课呈现】 1)投影洋流分布图,分小组探究北半球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南半球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以及北半球太平洋中高纬度海区洋流的方向,以及大洋东、西侧分别是什么洋流(暖、寒流)。(学生读图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出三个海域洋流的方向和性质,自主构建知识) 2)对比北半球太平洋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和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提问:为什么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的成果与真实情况形成认知冲突,学生迫切想要知道答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3)投影大西洋洋流分布图,与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对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由学生主动完成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4)活动:大家来找茬。投影冬、夏季全球洋流分布图,学生对比发现北印度洋海区冬、夏季洋流分布不同。尝试归纳北印度洋洋流分布规律:夏顺冬逆。 (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构建知识) 5)活动:绘制世界洋流模式简图(学生自主绘制,建构知识) 【反思总结】 通过表格的形式罗列知识点,引导学生总结,系统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地理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反思和小结) 【应用迁移】 1)撞击泰坦尼克号的冰山是哪里来的? 2)提供材料:我是一只小黄鸭,1992年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坐上一艘大船,我们要去美国。突然有一天,我“嘭”得一声掉进了大海里,太平洋的风好大,浪好大,我漂啊漂,不知道漂了多少年,不知道漂到哪里,我的小伙伴们又漂到哪里了呢?(通过真实案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地理。小黄鸭的卡通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