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教案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教案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1课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洋流的概念、成因和分类;

(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气压带和风带图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对比能力;

(2)通过展示和分析洋流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教学重点】

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性质分类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归纳法、讲练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无

【教学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

开场白:同学们,请安静下来,我们开始上课了!

二、引入新课(5分钟)

在讲新课之前呢,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很多年以前日本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很多带有颜色的漂流瓶投入日本以东的海域。经过了五十多天后,这些漂流瓶竟然在美国的西海岸被发现了!

那么,是什么力量帮助了这些没有长脚、不会游泳的漂流瓶,使它们能够跨越大洋,周游列国呢?日本科学家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带着这个疑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部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请同学们翻开课本57页,阅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洋流的概念、洋流的分类以及海水运动的动力。阅读完可以举手回答。

三、讲授新课(30分钟)

[板书]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

[师]好,小明同学你来回答,什么是洋流?

[生]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师]很好!请坐!在洋流的概念中,有几个关键词,分别是:常年、稳定、一定方向、大规模,请同学们在这几个字下面着重标记一下。同学们要根据这几个关键词好好理解洋流的概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它记住。

[板书] 2.关键词:常年、稳定、一定方向、大规模

[师]知道了什么是洋流后,再来看看它是如何分类的。如果按性质分的话,洋流可以分为什么呢?

[板书]3.分类

[生]按洋流的性质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反之,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

[师]没错,回答的很好。大家知道,较低纬度的气温比较高纬度的气温高,所以,一般来说,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为暖流,而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为寒流。但是,同学们要注意,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

[板书]

暖流:从水温高→水温低,低纬→高纬

按性质分

寒流:从水温低→水温高,高纬→低纬

[师]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几幅图的洋流的性质及所处的半球。

[生]学生回答]A南半球、寒流,B 南半球、暖流,C北半球、暖流,D 北半球、寒流

补充内容:

[师]洋流除了按性质分类外,还可以根据它的成因,将它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师]风海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特点是由高温流向低温,由低纬流向高纬度。例如中国的季风。

密度流:是由于还是盐度造成的,特点是海水表面密度高的地方流向密度低的地方;海底由密度低的地方流向密度高的地方。例如:地中海的直布罗陀海峡。补偿流:是由某一海区的海水出现亏缺,相邻海区的海水向缺水海区补充而形成的海流,特点是垂直方向的补偿流可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即垂直流动。例如:秘鲁海区。

[板书]

风海流:从水温高→水温低,低纬→高纬例:中国季风

按成因分密度流:海面:从密度高→度低,海底:从密度低→密度高

例:地中海的直布罗陀海峡

补偿流:升流和下降流,即垂直流动例:秘鲁海区[师]这些补充的内容,由于课程标准中没有要求,所以同学们只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师]俗话说:无风不起浪。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促使海水发生运动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啊?

[生]风。

[师]不错,就是风,但是我们地理学术语叫盛行风!在盛行风的吹拂下,表层海水随风漂流的同时表层海水会带动下层海水流动,最终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

[板书] 4.形成因素

(1)盛行风——主要动力

[师]盛行风只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那么洋流的形成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影响洋流形成的其他因素。

[生]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

[板书]

(2)海陆分布

(3)地转偏向力

[师]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且洋流的方向与盛行风的方向一致。那么洋流的分布模式是否与盛行风一致呢?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内容,请同学们翻开课本34页与57页,对照图和的图。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讨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是否和盛行风相一致?并根据风带模式图将洋流模式图画出来。

[板图]

[师]不错,大家都积极认真的讨论并得出了自己的答案。那么,大家画的是不是跟老师的一样啊?不一样也没关系,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

[师] 我们一起来看,赤道南北两侧附近的海水受哪个风带的影响?

[生]信风带。

[师] 对,信风带。在赤道以北,海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在赤道以南海水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在信风的吹拂下,本来应该自东北向西南河自东南向西北流的洋流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转变成自东向西流。由于它们分别位于赤道南、北两侧附近,所以我们称之为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

[师]赤道洋流会这样一直向西运动吗?洋流向西遇到陆地阻挡,会怎么样?

[生]不会,遇到大陆会发生偏转。

[师]对,方向会发生改变!自东向西的南、北赤道暖流受地形阻挡,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大部分向高纬地区流动。还有

一小股自西向东回流。由于它的方向正好与南、北赤道暖流的方向相反,所以我们称之为赤道逆流。

[师]而向高纬地区运动的洋流到达北纬40度附近后,“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里有什么风带?

[生]盛行西风带。

[师]对,受盛行西风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洋流向东流动。由于这股洋流主要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形成,所以我们称之为西风漂流。

[师]西风漂流继续向东,又会遇到陆地阻挡,其中大部分海水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低纬度海区流动,补偿了南、北赤道暖流。这样在赤道和南北纬40度之间的海区,也就是中低纬海区分别形成一个闭合的大洋环流。

[师]西风漂流还有一部分海水向高纬地区流动,受高纬地区的极地东风影响,又向南流动,汇入西风漂流。这样在中高纬海区也形成一个大洋环流,构成全球的洋流分布模式。

[师]这是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是理想状态下的洋流分布状况。那么,实际洋流是怎么分布的?请同学们结合洋流模式图,阅读图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注意实际洋流分布与洋流模式图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了解各海区洋流名称。分别从中低纬度海区和中高纬度海区作答。

我们分一下工。

第一组:观察太平洋海区洋流的分布状况;

第二组:观察大西洋海区洋流的分布状况;

第三组:观察南印度洋海区洋流的分布状况;

[师]谁来给我们说说太平洋不同海区有哪些洋流分布?

[生]中低纬度海区:南、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中高纬度海区: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南极环流。

[师]好,下一位同学来说说大西洋有哪些洋流分布?

[生]中低纬度海区:南、北赤道暖流、几内亚暖流(赤道逆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格拉寒流;中高纬度海区:拉布拉多寒流、东格陵兰寒流、北大西洋暖流、南极环流。

[师]好。南印度洋海区呢?

[生]只有中低纬度海区,分布是季风洋流、南、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厄加勒斯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师]好,我们发现,同学们在说的时候,有些洋流的名称比较顺口,有些洋流的名称较陌生。一般地,洋流是用流经地区或国家的名字来命名的,比如说,(指图读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

[师]洋流的命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同样,在洋流的分布上,也应该有规律可循。以太平洋海区为例,大家看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区洋流的流动箭头指向,是不是一个是顺时针流动,一个是逆时针流动。

[师]大家再继续看大西洋的中低纬度的洋流流向,是不是也跟太平洋一样?

[生]对。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南印度洋的洋流流向也跟中低纬度的大西洋、太平洋一样。由于北印度洋洋流受季风的影响,流向跟其他几个地区不同,我们等下后面再一起探讨学习。

[师]现在我们再观察大洋两岸的洋流性质有什么规律?

[生]大洋东岸是寒流、西岸是暖流。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大致以什么纬度海区为中心?

[生]30度附近。

[师]对!30度附近,靠近热带地区,我们称之为副热带海区。也就是说,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师]很好,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规律:中低纬度海区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北顺南逆);大洋东岸是寒流、西岸是暖流(东寒西暖)。

[板书]5.洋流的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海区(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顺南逆,东寒西暖[师]接下来我们来看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流向有什么规律?

[生]逆时针。

[师]不错,是逆时针。那这个大洋环流大致又以什么海区为中心?

[生]副极地海区。

[师]那么我们再观察大洋两岸的洋流性质有什么规律?

[生]大洋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

[师]好,我们把目光移到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有没有形成闭合的大洋环流圈呢?

[生]没有。

[师]那分布的是什么洋流?

[生]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

[师]为什么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没有形成闭合的大洋环流呢?请同学们从影响洋流方向的因素去思考。我们知道,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除此之外,还受地转偏向力和陆地阻挡的影响。和北半球相比,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面积怎么样?

[生]陆地主要集中在南极圈以内。

[师]对,在南纬40到60度之间全部是海洋,西风漂流没有大陆的阻挡,不会发生偏移,所以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有没有形成闭合的大洋环流,而分布的是全球性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

[师]很好,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另一个规律:中高纬度海区是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逆时针,大洋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东暖西寒)。而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则是全球性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

[板书] 北半球:北逆,东暖西寒

中高纬度海区

(副极地海区为中心)南半球:全球性的西风漂流、南极环流

[师]好,接下来我们到北印度洋海区看看,北印度洋洋流有什么特点?这里用了两幅图向我们解释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分别是冬季的和夏季的。冬、夏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不同?

[生]冬季逆时针环流,夏季顺时针环流

[师]没错,冬季北印度洋由于受到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自东北向西南流动;

夏季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自西南向东北流动。同样的,受到地转偏向力和大陆的阻挡,分别形成了逆时针环流和顺时针环流。

[师]我们把北印度洋海区随季节变化的洋流的运动方向有规律发生变化的洋流称为季风洋流。

[板书]

北印度洋海区:季风环流,夏顺冬逆

四、总结新课(4分钟)

[师]好了,到这里我们这堂课的内容就学完了。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性质分类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已经在黑板上了,大家有没有抄到自己的课本上啊。

[师]这节课的重中之重就是我们的洋流分布规律,下面我们再一次通过图这幅图来巩固一下。

[师]大家看这个北太平洋的洋流模式是不是很像一个阿拉伯数字?

[生]像8。

[师]对,北大西洋也跟北太平洋一样。我们可以把这个8写大一点写在图的旁边,并用箭头把这个8的笔顺标出来。

[师]大家现在观察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发现它们的洋流流向像哪个阿拉伯数字呢?

[生]像0。

[师]对了,其实南北印度洋的洋流流向也是一个0,但是大家要注意北印度洋的冬、夏季之分。

[师] 我们可以把这个8和0写大一点写在图的旁边,并用箭头把这个8的笔顺标出来。借助这两个阿拉伯数字帮助我们记忆。

[师]最后我们通过下面几道选择题来考察大家这堂课的听课效果,看大家到底掌握的怎么样。

五、复习巩固(4分钟)

1.主要以盛行西风为驱动力的洋流是( A )。

A.北太平洋暖流 B.日本暖流

C.北赤道暖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

2.下列洋流系统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是( B )

A.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 B.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

C.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 D.北印度洋冬季环流

3.某海洋位于西半球大陆东岸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洋流是( B )

A.墨西哥湾暖流 B.巴西暖流

C.秘鲁寒流 D.东澳大利亚暖流

读下图回答4题

4.如果上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B )

A.①表示寒流 B.②表示西风漂流

C. ③表示暖流

D. ④表示赤道逆流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并完成练习册上相对应的题目;

2.完成课本58页活动的3道题;

3.预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内容。

附:板书设计(指固定板书)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

2.关键词:常年、稳定、一定方向、大规模

3.分类

→水温低,低纬→高纬

按性质分

→水温高,高纬→低纬

风海流:从水温高→水温低,低纬→高纬

例:中国季风

密度流:海面:从密度高→密度低,

按成因分海底:从密度低→密度高

例:地中海的直布罗陀海峡

补偿流:上升流和下降流,即垂直流动

例:秘鲁海区

4.形成因素

(1)盛行风——主要动力

(2)海陆分布

(3)地转偏向力

5.洋流的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海区(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北半球:北逆,东暖西寒

中高纬度海区

(副极地海区为中心)南半球:全球性的西风漂流、南极环流

北印度洋海区:季风环流,夏顺冬逆

【课后分析】

由于是传统教学,很多东西都需要用形象的例子来说明,增加了讲课的难度。再者是第一次写教案,很多东西不知道如何入手,感觉课上讲了的东西没有写在教案里,教案里写了的东西没有讲出来!由于自己本身学过这些知识,所以很难切身的体会初学的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怎样,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好度,做到通俗易懂,让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

洋流的分布规律(教案)

洋流的分布规律 叶曹先2012/03/31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洋流分布规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风海流、补偿流的形成原因。 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提炼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主要洋流”来归纳总结出洋流分布模 式,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洋流模式和气压带和风带图”的对比分析以及材料“洋流形成 的影响因素”理解,来归纳总结洋流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地理学习素养;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世界洋流的形成原因和世界洋流的分布。 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在于洋流的形成原因的分析。 难点突破:设置活动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洋流的形成原因。

五、课前反思 本节课其实是上次在威坪开课的时候上过的,这次思来想去还是想拿来再上一次。原因主要有:1、上次的课没有成功,因为对各个环节把握的不够准确,所以没能完成课堂教学目标;2、在评课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之后一直没有机会把它们付诸实践;3、自己觉得这样的课还是很有挑战性的,特别是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方面。 本节课的流程大体没有变化,主要是在部分环节的处理上作了一些改变。比如说,1.在引出太平洋的洋流分布之后,将把发现的规律放在大西洋去印证(上次是让学生再去画出来,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争取更多的时间安排后面的内容。 2.突出课堂的重难点:把课堂的重中之重放在分析洋流的成因这样一个难点上面。 3.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来做,来表达,来评价。(这一点确实难)本节课一个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学生对于这节知识已经有所掌握,再把它当成一堂新课来上有点作秀的感觉,而且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失真。 在本次比赛的选拔过程中,各位老师在听我课的时候提过很多的意见,也让我意识到其实我在有意识的想把时间交给学生,但完全没能真正的做到放手。所以我这次还想试试这堂课!希望各位老师不会听烦了,谢谢!

世界洋流分布

世界洋流分布 一、说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也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实现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载体。因此,洋流的知识属于地理学中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几节教材的内容有紧密联系。表现如下:一方面,关于洋流的分布,与前面所学的全球风带的分布、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世界气候分布等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就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体现。对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学习,不仅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还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对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迁移。 二、说本节课教材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从课程标准要求看,本节课不再以世界洋流分布的成因为重点,而重在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但洋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为遥远,洋流虽然是具体的地理现象,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些抽象。 三、说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比老教材,可以看出,新课标有关的洋流知识作了大量的简化。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目的,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基础。 通过研读课标,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三点: 第一,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全球洋流分布图”,此外还有“渔场分布图”“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等。第二,通过阅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第三,通过阅读“全球洋流分布图”及“渔场分布图”等,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量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海洋的一些知识。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岩石圈和大气圈中有关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知识,本节课洋流的运动也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因此,理论上来说,学习洋流是已有类似知识的延续。从我所任教的这两个班的实际情况来说,两个班都是理科竞赛班,智力基础、反应速度相对于其他班级而言,可能要好一些,同时,也正是因为是理科竞赛班,对于地理这门功课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到位,有些同学私下里和我聊天时说,我将来肯定要读理科的,地理只要会考通过就可以了。因此花在地理上的时间、精力到不一定有普通班多。地理的基础、地理思维还是很薄弱的,从我上课过程中同学们的反应来看也可以印证这一点的,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了,有时也很难得出期望的结论。 五、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能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 3、学会利用海水等温线来判断寒、暖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洋流分布规律的总结,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

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南北半球大洋环流的成因:在南北半球的信风带驱动下,海水由东向西流,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风海流),西流到达大洋西岸时,受陆地阻挡,其中一小股回头东流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向高纬流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偏转(右偏或左偏),至中纬海区再由于西风吹动形成西风漂流(风海流),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形成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同时形成中低纬大洋环流;另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后在极地东风带驱动下向低纬回流,从而构成中高纬大洋环流。 ①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赤道为低气压区,由赤道两侧吹向赤道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驱动赤道南北两侧的海水由东向西流动,这叫赤道洋流,即南北赤道暖流。赤道洋流到达大洋西岸,受到陆地的阻挡,除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外,大部分沿海岸向较高的纬度流去,转化为西风漂流。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也即形成了中低纬度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另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构成中高纬或极地环流。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也有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即气旋型大洋环流。其形成过程接上;北半球西风漂流(北太平洋暖流或北大西洋暖流)到达大洋东岸时,另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和地形因素制约,到大洋西岸又补充回西风漂流,这就构成了北半球中高纬度气旋型大洋环流。 ③南极大陆外围形成西风漂流。南极大陆外围,陆地很少,海面广阔。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性质属寒流,是由于该地区海面广阔,受来自南极大陆极端寒冷的东风气流影响而变成冷性的,并且是全球热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寒流。 ④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在三大洋中,惟独北印度洋与众不同,在冬、夏季风作用下形成季风环流。从10月至来年3、4月份,即北半球的冬半年,亚洲大陆被强大的高压所笼罩,在北印度洋海面,盛行东北季风,这时海水在盛行风的作用下,主要向西南流动。赤道暖流的北分支和沿北印度洋西岸南下的东北季风海流汇合东转,形成赤道逆流,又补充回北印度洋东岸所缺失海水的区域,这样,在北印度洋海区形成了逆时针转动的大洋环流。从5月至9月,即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海水运动的趋势大致与冬季相反,向东或东北方向流动,赤道暖流的北分支在季风作用下越过赤道,进入北印度洋,沿索马里海岸向东北流动。其时,在索马里沿海,由于西南季风的作用,形成相当强大的上升流。洋流到北印度洋东岸折向南再汇入赤道暖流,补充回到大洋西岸所缺失海水的区域。这样,在夏季这里又形成了顺时针转动的大洋环流。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航海等都有影响,对人类文明进程和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贡献。 ①对气候的影响:洋流按性质可分为暖流和寒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度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要高,叫做暖流。暖流对流经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例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如果没有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再如,我国东南部降水之所以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受日本暖流或台湾暖流的增温增湿的影响。从高纬向低纬流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叫做寒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②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是形成渔场。全球四大渔场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布在寒暖流交汇的地方,另一类是分布在上升补偿流的地方(秘鲁渔场)。因为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都能把营养盐类带至表层。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引起上下翻腾,于是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各种鱼类都集中到这里觅食,这就形成了渔场。世界著名的三大渔场都分布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它们是北海道渔场(日本)、北海渔场(英国)、纽芬兰渔场(加拿大)。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陆地上的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以后,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这样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是,随着洋流的运动,污染物质会传到其他海域,这样,别的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 ④对航海事业的影响:在这方面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正如我们平常顺风、顺水走的速度要比逆风、逆水走的速度快的多的道理一样。又如,当年郑和下西洋,便选择在冬季出发,次年夏季反航,充分利用了顺水航行的道理。 三、海-气相互作用 海洋占据地球表面三分之二的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5倍。海流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和热惯性。在海洋上海面温度发生异常变化的区域空间尺度大,持续时间长。这些海洋的物理特性与陆地和大气之间的显著差异,对大气环流和长期天气气候变化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我国位于世界著名的季风区,表现为明显的季风气候,就是由于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作用而造成的。地球上海陆分布在南北半球有明显不同并随纬度而有差异。这对覆盖其上的大气的状态和运动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北半球和南半球,在高纬区域和低纬区域,大气环流的演变和天气系统的发展,都表现出海洋和大气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互作用。 1、大气对海洋的影响 突出地表现在海洋的流场、温度场和盐度场中,它们均受到低层大气的风和温湿层结的影响,其中以动力性的作用为主。海洋在大气的影响下,由于动量和动能的下传,直接产生漂流、倾斜流、海浪和增水减水现象,配合地形与海岸效应形成上升流、沿岸流和风暴潮等。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海洋表层,还可以传到海洋中较深的水层。人们从现场调查和理论模拟,都已证明了大尺度风场对大洋环流的作用,例如西风漂流、信风环流和季风环流等,都是与大气环流相对应的海洋环流。同时还发现,异常的大气环流也可以导致异常的海洋环流。至于海温的高低、海面蒸发的强弱及海冰的生成和移动等,无不与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2、海洋对大气的影响 多属热力性的。不同海区,由于所处纬度和海陆配置的差异,海洋对大气影响的程度和特征不尽相同。其中突出的是赤道太平洋海区所存在的海温的东西差异,这对上空大气环流、云和降水等均有显著作用。著名的埃尔尼诺现象与大范围的气候有密切关系(见厄尔尼诺、海-气关系、太平洋)。海温对于台风和温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频率及移动路径,均有显著的影响。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在长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海洋和大气既有各自不同的属性和运动体系,又是在地球运动统一影响下的相互作用着的耦合系统。海-气相互作用是一种相互调整和相互制约的反馈过程。只要一方出现异常,就有可能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说课稿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一、说教材 本节课出自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水圈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第一节介绍了自然界的各种水体及其关系——水循环。世界表层洋流的学习是上节课的延续,同事为下一课时“洋流对世界地理环境的影响”奠定知识基础。 (过渡: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以及高一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结合课标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洋流的概念 掌握寒、暖流的判断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 度,提高公民的地理素养。 (过渡: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寒、暖流的概念理解与判断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难点: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确定依据:洋流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世界大鱼场的形成等。掌握了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寒、暖流的判断, 学生可以学以致用,解释我们经济活动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 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但洋流的分布规律 涉及的空间尺度大,理解有困难,且内容抽象,难于长久性的记忆。 二、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地理图表法、对比法与引导探究法。 图片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要素,而对于地理分布知识的教学,地图更是必不可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画出的世界洋流分布示意图,与课文中的“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的三次对比,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出洋流的三个分布规律,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学法指导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乃是教学生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本节课引导学生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1、读图分析法: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 2、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给学生一定弹性的思考与交流空间,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又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四、教学过程 1、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教材分析的作业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二、课标分析 即让学生在运用地图自主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学会归纳世界海洋表层的洋流分布规律,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做好知识预备工作。 三、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地位:本节课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盛行风、地转偏向力等知识(理论基础),为理解洋流的成因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是从动态的角度认识海洋水体,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空间空间感和读图能力,在前面的学习,例如在上一章《地球上的大气》——“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中也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训练(方法基础)。 作用:水是生命之源,陆地淡水对人类固然非常重要。作为整个水圈中最主要的水体—— 海洋水本身是非常重要的未来水资源的开发源泉,海水的运动无论对人类现在还是未来都 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本节“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的运动规律”也是非常重要的自然地理知识。(二)知识结构分析: 内部结构: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是定义、分类、动力和分布,核心知识点是分布,需要学生绘制理想洋流模式图,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前三者是学习分布 的基础。 海水的运动 洋流 波浪 潮汐 常年稳定、大规模、沿一定方向

图像分析: 辅助正文,直观呈现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用不同 颜色的箭头表示两种性质的洋流,并设置3道思 考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栏目分析:全球风带模式图与理想洋流模式图对照, 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对照画出理想洋流模式,并 提炼分布规律,让学生真正体验抽象的思维过程。 外部结构:本节内容属于四大圈层之一—水圈,本章主要研究地球上的水,上一节对水体 有了基本的认识,海洋水是整个水圈中最主要的水体。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是学习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基础。 (三)能力结构分析 通过对风带分布图与洋流分布图的比较、分析、对洋流分布规律归纳,培养学生对地 理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结构 通过对洋流分布规律的归纳,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四、重点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总结 五、难点 世界洋流的模式图建构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示意图的有效教学策略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示意图的有效教学策略》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杜家伟 【摘要】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中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交互作用的基本原理、阐明地域系统的空间结构、时间过程、人地关系以及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的规律性,探索地球表层的整体和各个区域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规律 性的科学]。研究地球表层的基本地理规律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重点阐述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示意图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洋流分布示意图有效教学 【正文】 地理规律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必然联系,它是地理分布、地理演变和地理关联知识的深化和发展,是地理理性知识的重要组成。地理空间分布规律是其中最常见的重要规律之一,结合教学实践与反思,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有效教学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出发点和基础的,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提出一些学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趣味性的问题,出现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典型的地理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唤醒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在新课导入时,可创设以下的问题情境: 情境(一)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船上一个装满近三万只黄色塑料玩具鸭的集装箱坠入大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一万玩具鸭组成的“小鸭舰队”抵达英国海岸。 问题设计:这些玩具鸭为什么能抵达英国海岸? 情境(二)展示北太平洋局部地图,1941年12月,日本突袭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 问题设计:其舰队航线没有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的南航线,而是选用冬季自然条件恶劣的北航线,这是为什么? 教师:这些都与洋流有关。那么什么叫“洋流”?它空间分布有何规律?是怎样形成的?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探讨这些问题。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和思考,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指明学生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体会学习知识和生活紧密相关,同时为最后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打下伏笔,通过问题的解决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落实有效教学。 二、充分应用图像归纳探索规律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必备工具。地图最能直观、生动和具体的地体现地理空间分布规律的空间性特点,充分运用地图是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大大增强地理规律教学的直观性,才能更有效地形成地理观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而理解更多的理性知识。归纳就是通过足够多次数的重复观察,并得到相同的观察结果,这是一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过程。 通过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读图观察: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运动方向有什么差异?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在南半球也是这样吗?在印度洋冬季、夏季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给足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 教师可结合世界轮廓简图板图,表示相应洋流的流向,加以强化刺激学生感官。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采用求同法,即按同一类地理事物分布的相同性或相似性,进行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1课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洋流的概念、成因和分类; (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气压带和风带图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对比能力; (2)通过展示和分析洋流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教学重点】 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性质分类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难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归纳法、讲练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无 【教学课时】45 分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 分钟) 开场白:同学们,请安静下来,我们开始上课了! 二、引入新课(5 分钟) 在讲新课之前呢,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很多年以前日本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很多带有颜色的漂流瓶投入日本以东的海域。经过了五十多天后,这些漂流瓶竟然在美国的西海岸被发现了! 那么,是什么力量帮助了这些没有长脚、不会游泳的漂流瓶,使它们能够跨越大洋,周游列国呢?日本科学家的实验说明了什么?带着这个疑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部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请同学们翻开课本57 页,阅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洋流的概念、洋流的分类以及海水运动的动力。阅读完可以举手回答。 三、讲授新课(30 分钟) [ 板书]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 洋流 [师]好,小明同学你来回答,什么是洋流?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哥伦布第一次去美洲时,向西横渡大西洋,经过37天,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第二次去,绕了一个大圈,先顺着西班牙和北非西海岸南下,接近赤道时才向西横渡大西洋。却只花了20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是洋流帮了哥伦布的忙。那么什么是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它又有何分布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学习这个问题。 【师述】所谓洋流,就是海水常年定向的大规模的流动。按性质可以划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类。从名字上看:寒冷的海水定向大规模的流动称为寒流;温暖的海水定向大规模的流动称为暖流。换句话说: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反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从纬度的角度来看,应该怎么描述呢? 【生答】海水从高纬向低纬定向大规模的流动叫做寒流;海水从低纬向高纬定向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暖流。 【师述】很好。但我们要注意寒流和暖流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流经海区的水温而言。下面,我们就通过一道题,来加深对寒流、暖流概念的理解。 加载图片 【师述】正确。请注意,图中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①和②等温线均由温度低的海区向温度高的海区弯曲,表示①和②处的洋流均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故均为寒流。 【师述】根据这个原理,我们还可以发现寒暖流对沿岸的气候会产生影响。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稍加解释),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稍加解释) 【师转】那老师,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呢? 【师述】大家学习物理的时候,应该听老师讲过,任何物体要运动,就一定要受到外力的作用。那么使得海水定向大规模运动的外力是什么呢?。 【学生】…… 【师述】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学生】为什么盛行风能让海水动起来呢? 【师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看看盛行风是怎样让海水流动起来的。 【教师边讲,边插播课件,按内容一步一步演示课件】 【师问】首先,在赤道附近有哪些盛行风呢? 【生答】北半球是东北信风; 南半球是东南信风。 【师问】请问,它们的共同方向是什么方向呢? 【生答】由东向西! 【师述】是的,这样赤道附近的海水在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共同作用下,由东向西定向流动,形成赤道洋流。北支称为北赤道暖流,南支称为南赤道暖流。 【师问】那么,赤道洋流一直由东向西运动下去吗? 【生答】不会,因为要受到陆地的阻挡。 【师述】对,当赤道洋流到达大陆的东岸,即大洋西岸时,受到陆地的阻挡,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沿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去。 【师问】能不能一直向高纬流动,直到极地地区呢?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定稿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设计 于都中学地理教研组李森林 【教材分析】 “世界洋流”作为经典的自然地理内容,属于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范畴,是后面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气候等内容的知识基础和理论依据。新教材把“世界洋流”置于“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的背景下,还赋予它作为基本地理过程在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理性思维上无可替代的价值。因此教学中应挖掘这一因素,突出过程分析和方法运用,使之成为训练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的有效载体。 课程标准在“必修Ⅰ”中提出的相应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归律。 【学情分析】 (1)初中地理中对这部分的知识没有涉及,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没有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知识。但是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针对这一事实,应该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反复充分阅读图——“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来熟悉洋流的名称;并最终反复运用图来分析洋流影响的地理环境。 (2)学生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或是一些“漂流瓶”的故事和墨西哥湾漏油等事件比较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选取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的事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3)学生学习本课时内容可能遇到的障碍有:通过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洋流的主要成因的分析找不到突破口。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情况,依据课标要求,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了解海水运动的几种主要形式;理解洋流形成的原因;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识记重要洋流的名称;学会用相关的知识规律来解释实际问题,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绘制世界洋流图,培养学生的解图能力和观察探究能力;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愉快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流,认识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并对学生进行资源观、环境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通过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1课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洋流的概念、成因和分类; (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气压带和风带图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对比能力; (2)通过展示和分析洋流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教学重点】 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性质分类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归纳法、讲练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无 【教学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 开场白:同学们,请安静下来,我们开始上课了! 二、引入新课(5分钟) 在讲新课之前呢,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很多年以前日本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很多带有颜色的漂流瓶投入日本以东的海域。经过了五十多天后,这些漂流瓶竟然在美国的西海岸被发现了! 那么,是什么力量帮助了这些没有长脚、不会游泳的漂流瓶,使它们能够跨越大洋,周游列国呢?日本科学家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带着这个疑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部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请同学们翻开课本57页,阅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洋流的概念、洋流的分类以及海水运动的动力。阅读完可以举手回答。 三、讲授新课(30分钟) [板书]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讲义 【教学章节】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 学会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来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根据已有知识构建洋流的模式; 学会在等温线地图上判别寒、暖流。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故事导入法:首先引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所行进的航线图”,引出洋流这个概念。 2.设问导入法:通过有目的、有层次的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对《世界海洋洋流分布图》进行读图和信息提取,分析和归纳,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情境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完成洋流的概念、洋流的运动方向及其成因的学习探究过程。 3.版图导入法:在黑板上首先绘制出等温线图,让学生自己标出高低纬度,然后通过课本中给出的概念,初步判断等温线弯曲方向所指代的洋流方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例子引出洋流的概念,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延伸及思考。 2.在引用故事的同时,循序渐进引出洋流这一概念。从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清晰地思路。 3.通过引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例子,树立学生在学习地理时要明确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洋流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分析洋流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2.世界洋流分布及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教学设计及方法】 一、教学方法 提问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平台、自制课件 三、教材分析 1、教案顺序:先从一个案例给学生提出洋流的概念及其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接着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与盛行风有关。并结合风带与洋流模式图总结和归纳了洋流的分布规律。最后,给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冬季分布图,让学生读图思考的问题主要涉及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2、由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子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认知欲望,提供教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再探究其主要驱动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程导入 哥伦布第一次去美洲时,从巴罗士港出发,向西横渡大西洋,经过37天,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第二次去,绕了一大圈,先顺着西班牙和北非西海岸南下,接近赤道时才向西横渡大西洋。却只花了20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是洋流帮了哥伦布的忙。那么什么是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它又有何分布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学习这个问题。二、教学内容及步骤 (1)洋流的概念及其分类{板书}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 所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 授课内容: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洋流的主要形式及其成因; (2)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3)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世界风带模式图,推导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 (2)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2)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 (3)学习洋流形成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点: (1)绘制世界洋流模式图;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世界洋流模式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学生程度: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基本的地理分析、推理能力,适当引导能够较好的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学生对图像的观察能力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图像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够归纳总结出洋流的分布规律。 学法指导: 需要正确的引导,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地理课的魅力。充分挖掘本节新的学习资源,结合现实生活中例子,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而且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地理的乐趣。采用了“导—读—思—绘—结—探”的学法模式。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读图分析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归纳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主要是把知识获得的过程体现出来,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知识的形成与发现过程。这有助于引起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迁移。主要采用了导读法、读图分析法以及案例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引导和读图分析为主,充分发挥教师在引导、分析中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地理教案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地理教案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本节是高中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二节,在高中地理内容的基本结构中属于自然地理的部分。下面我们来看看《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地理教案,仅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标 能说出洋流的概念及分类;会分析洋流的成因;能够说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通过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初步养成用地理眼光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地理思维,形成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故事导入法,讲述哥伦布两次前往美洲所花费时间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原因。引出洋流帮了哥伦布的忙。提问:“那么什么是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它又有何分布规律?”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洋流的定义和分类。 1、洋流的概念 什么是洋流?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理解洋流概念时,要把握几个关键词,常年比较稳定、沿着一定方向、大规模。 2、洋流的分类 (1)按照洋流性质,洋流分哪几种类型?其特点有何不同? (2)高纬度海区的洋流一定是寒流,低纬度海区的洋流一定是暖流吗? (1)按性质,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暖流是指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寒流是从水温

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2)暖流和寒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洋流相对于它所流经海区的水温而言的。 一般情况下,从低纬度海区流向高纬度海区的洋流是暖流;反之,从高纬度海区流向低纬度海区的洋流是寒流。(索马里洋流除外) 3、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1)洋流的成因 结合所学知识及学生思考: ①在物理中我们就学习过,任何物体要运动,就一定要受到外力的作用。那么使得海水定向大规模运动的外力是什么呢? 洋流是在盛行风、陆地形状和地砖偏向力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盛行风是洋流产生的主要动力。 在盛行风的影响下,洋流又有怎样的分布规律呢? (2)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师呈现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学生分小组讨论。 ①北半球和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致以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有何差异?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致以60°为中心)的大洋环

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学案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班别: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根据洋流的成因,局部海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绘制洋流模式图,阐述洋流分布规律。 【知识点一】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1)定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 地沿着 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2)分类: 按性质分类,包括寒流、暖流2种 暖流:从 纬度的海区流向 纬度的海区的洋流。 寒流:从 纬度的海区流向 纬度的海区的洋流。 【方法技巧】根据海水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洋流的性质 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图中甲为 半球,图中乙为 半球。 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则洋流流经的水温比两 侧海区温度 ,则洋流为 。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则洋流流经的水温比两 侧海区温度 ,则洋流为 。 结论:等温线的凸出方向与洋流的流向

【知识点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以北半球某大洋为例)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首要驱动力,使同纬度大洋两侧产生水位差。水平补偿流促进海水从水位高的海区流向水位低的海区,从而构成大洋环流。 1.a风带是,驱动着右图中的(填数码)向流动。 c风带是,驱动着右图中的(填数码)向流动。 2.②④从成因上属于流,其中②流向为,④流向为。与之成因相同的还有(填数码)。 3.①②③④共同构成大洋环流系统,是一个以°N为中心,呈时针环绕的洋流系统。 ③⑤⑥则是以°N为中心,呈时针环绕的洋流系统。 练习:若该图为大西洋洋流分布模式图。 1.,在图中用箭头描绘出洋流流向。 2.FGIH洋流系统位于半球,以为中心的洋流系统, 呈时针环绕,与(填字母组合)方向一致。 3.DECB洋流系统与FGIH环绕方向。两者的东侧洋流 都是(洋流的性质),西侧都是(洋流的性质)。 4.ABC洋流系统呈时针环绕,洋流①受带吹 拂形成,其名称为,洋流②受带 吹拂性质,其名称为。 【知识点三】季风洋流的分布和形成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规律:冬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