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

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

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

安理会由15个理事国组成:

5个常任理事国是:美利坚合众国、俄罗斯联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10个非常任理事国,由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两年(附任期截止年份):比利时(2020年)

多米尼加共和国(2020年)爱沙尼亚(2021年)德国(2020年)印度尼西亚(2020年)尼日尔(2021年)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2021年)南非(2020年)突尼斯(2021年)越南(2021年)

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是如何确定的

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是如何确定的 罗斯福提出“四警察”思想 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会上通过了由美国政府起草,经美、苏、英、中四国签字的《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言明确宣布,四国政府“承认有必要在尽速可行的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这是二战期间,四国政府第一次共同宣布,一致赞同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倡导建立“国际联盟”问题上的教训,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经过长时间的谋划,提出了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设想。 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苏美英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提出了关于建立国际组织的较为具体的计划。罗斯福强调,新的国际组织应该是世界性的,而非地区性的。罗斯福的建议得到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同意。12月24日,罗斯福再次郑重强调:“英国、苏联、中国、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这就

是举世闻名的“四警察”思想,这一思想成为后来确定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基础。 中国成为常任理事国 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曾于1943年11月29日下午,同斯大林举行了45分钟的私人会谈。会谈中,罗斯福详细叙述了对联合国组织机构的设想,其中也包括“世界警察”问题。 罗斯福认为,未来的联合国组织应由三个层次的机构组成:最低一级为全体大会,由当时大约35个反法西斯国家成员国组成。这个机构定期在不同的地方开会,每个国家都有权平等地发表意见,并向一个较小的机构提出建议。中间一个层次是执行委员会,参加者为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再加上两个欧洲国家、一个南美洲国家、一个近东国家、一个远东国家和一个英帝国(后改为英联邦)自治领,总共10到11个国家。这个机构有权处理一切军事以外的问题,它所作出的决议对各有关国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最高一级为“四警察”机构,由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组成,这个机构将有权快速处理任何对和平构成威胁的事件和突发事变。 在回答斯大林提问的过程中,罗斯福进一步补充说,在和平可能受到威胁时,“四警察”有两种对付方法:一种情况是,如果威胁起因于一个小国的革命或扩张,“四警察”可以采取隔离的方法,封锁有关国家的边界并实行禁运。第二种情况是,如果威胁更严重,四大国即以“警察”身份行事,向有问题的国家发出最

2019-2020年人教版政治选修三讲义:专题5+2 中国与联合国及答案

2中国与联合国 一、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1.创建过程:中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2.恢复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著名的第2758号决议。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组织上彻底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这是中国与广大坚持原则、主持正义的国家的重大胜利。 二、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当代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2.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1)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2)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通过与联合国广大会员国特别是安理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中国积极推动多起地区冲突走向政治解决。中国对联合国维

和行动的参与水平不断提高。在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领域,中国努力维护现有多边条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支持发挥联合国在防扩散领域的核心作用。 (3)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中国连续担任经社理事会理事国,积极参与经社系统的重要国际会议和其他活动。中国积极推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敦促发达国家为实现全球普遍、协调、均衡发展承担更多责任。中国加入多项国际人权公约并认真履行公约义务,与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保持良好合作,与多国展开人权对话。 (4)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中国主张改革应有利于坚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会员国的共同利益;应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和发言权,切实维护其利益。 [判一判] (1)中国主张应维护联合国会员国的所有利益。() (2)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享有否决权。() (3)中国坚持以双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4)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提示:(1)×(2)√(3)×(4)√ [ 自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在政治、经济、人权、社会、军控、法律等各个领域的工作,不断深化与联合国的合作,忠诚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美国曾在安理会提出了缅甸问题决定草案,指责缅甸存在人权、艾滋病、毒品等问题。中国在安理会表决时动用了“否决”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根据“大国一致”规则阻止该决定通过。中国认为,《联合国宪章》赋予安理会的职责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缅甸问题并未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决定超出了安理会的职责,干涉了一国内政,损害了安理会的作用和权威,并使

国际公法单选多选答案

单选题 A开头 1、安理会所表决的非程序事项,以包括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理事国的(可决)票决定。 B开头 2( D )把危机国际民用航空机场安全的暴力行为定为犯罪。D. 蒙特利尔公约的补充议定书 3 ( D )不能行使紧追权。 D. 民用商船 4 ( A )被视为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的事件之一。A.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 5( B )被视为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的事件之一。B.《战争与和平法》的发表 6被誉为国际法创始人的是荷兰著名法学家( B )。B. 格老秀斯 C开头 1除群岛国的情形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叫做( C )。C. 内水 2 从国际法角度来看,只有曲入陆地的海域面积( B )以湾口宽度为直径的半圆面积才称为海湾。 3处理国际组织日常工作的常设机构是(D)安理会 D开头 1 第一个惩治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国际公约是( A )。A. 东京公约

2第一次确立了国家领空主权原则,奠定了航空法的基石的公约是( A )。A. 巴黎公约 3第一次海洋法会议于( D )年在日内瓦召开。D. 1958 4地面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有权保留(A )。 A. 国内运输权 5对于发生在公海上的船舶碰撞或其他航行及船长或其他服务人员的刑事或纪律责任事项,由( C )专属管辖。 C. 船旗国或有关人员所属国 6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属于对( C )的承认。C. 新政府 7对于宽大陆架国家确定大陆架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多可划到(B ) B. 350海里 8当条约与我国法律抵触时,( B )。B. 条约优先于宪法以外的法律 当某一国际条约与联合国宪章发生冲突时,通常的原则是( A )。A. 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联合国宪章优先 G开头 1关于国家行使自卫权,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B. 可以单独自卫,也可以集体自卫 2关于不动产的国家继承,应适用( C )。 C. 随领土转移原则 3 关于国际法效力依据问题下列学者持实在法学派观点的是(A)A奥本海 4关于国家管辖豁免问题C立场在19世纪末期由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的司法判例正式确认。C.限制主义 5关于国家管辖豁免问题,(B)立场在19世纪初得到英美等国的司法判例的确认,19世纪末以前一直得到几乎所有西方国家的司法实践和学者的普遍支持。 B.普遍主义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原因探析

[摘要] 维持和平行动是联合国实现其“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宗旨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区性大国,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是中国重要的外交目标之一。因此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不仅是中国作为一个地区性大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且也是中国实现其外交目标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本文通过三个方面的详细论述来阐明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必要性。[关键词] 中国参与维持和平行动外交战略[Abstract] Peace-keeping operations(PKO)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nd efficient means to maintain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 by United Nations; China is a very important regional power ,is one of permanent Members of Security council ,maintaining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 is one of its important diplomatic goal . So participating peace-keeping operations of United Nations is its bounden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s .This passage exposit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peace-keeping of United Nations by argumentation of three respects. [Key Words] China's Participation Peace-keeping Operations Diplomatic Strategy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新事物,始于1948年联合国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UNTSO)的建立。“维持和平”(PKO)一词的正式使用,始于1965年2月联合国大会建立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但什么是维持和平行动?学术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致的定义。一般认为它是由“联合国所从事的、在冲突地区帮助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由军事人员参与的、无强制力的一种行动”,①“是在冷战阴影里发现的重要任务”②。可以说它是在冷战对抗的大气候下,联合国处理频繁的国际冲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最有创造力的发明。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中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对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采取了不参与,不投票,不摊费的消极政策,然而随着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开放,在80年代伴随着对整个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开始对联合国维和行动采取谨慎的积极态度。冷战结束以后,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联合国维和行动出现重大变化。维和次数迅速增加,维和费用大大提高,维和“三原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破坏,维和行动的功能大大扩展,由“维持 (peace-making)乃至“缔造和平”(peace-building),和平”(peace-keeping)发展到“建立和平” 维和行动出现了本质性的变化,自此联合国维和行动进入“第二代维和时期”。联合国“第二代维和行动”无论从内容、原则以及决策程序等方面与“第一代维和行动”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这与中国一直所强调的“主权”原则,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相互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联合国的维持和平行动,中国未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在维和行动方面中国是否应有自己的战略选择,这一直是学术界以及各国政府密切关注的一个问题。就笔者而言,中国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来对待和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这不仅是联合国的殷切希望,也是任何一个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尤其是世界大国重要的外交政策之一。[!--empirenews.page--] 一、联合国维和行动代表建构和平安定的社会理想追求从古到今,人们历尽各种苦难而渴望和平,思索着如何永远消除战争和流血,实现永久和平。从伊曼努尔·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到近代思想家的“和平联合”思想都是人们对和平安定社会的追求和探索。而在刚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中,人类社会又经历了两次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的蹂躏,饱经了战争创伤。第一次世界大战迫使欧洲社会面对一场超越空间和技术界限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与恐怖;第二次世界大战则迫使欧洲社会面对一场超越意识形态限制的战争所造成的大规模犯罪。联合国就是世界各国人民在二战中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后建立的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宪章》开宗明义的指出,这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组织的成立是“欲免后世再遭当代人类两度惨不堪言之战祸”。因此“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重要总旨。为实现这一宗旨,联合国宪章第

中国历次在联合国安理会行使否决权情况

一、“大国一致”规则 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的国际组织,也是大国利益的角逐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则是大国间相互较量、相互制衡的工具。 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否决权的使用问题上,中国是相当谨慎的,但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却是原则性极强,可以说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使的“否决权”是怎么一回事呢?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联合国安理会”或“安理会”)是联合国的六大主要机构之一,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联合国机构。 安理会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5个常任理事国是中国、法国、俄罗斯(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席位由俄罗斯联邦接替)、英国、美国。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最初为6个。1965年,通过修改宪章,非常任理事国数量从6个增加到10个。 事实上,《联合国宪章》有关安理会的章节中并无“否决权”一说,但其规定凡非程序性决议案,必须得到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至少9票以上赞成,并且5个常任理事国中没有一国投反对票才能通过。这样说来,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票都会使一个议案无法通过,这就是“大国一致”规则。 实际上,在程序问题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拥有否决权。因为安理会会员国就该问题是“程序问题”还是“实质问题”产生分歧时候,就可以把该问题认定为“实质问题”。因此,一般情况下,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即被称为行使“否决权”。 二、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一共行使过9次否决权 从联合国1945年成立至今,安理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都曾使用过自己掌握的否决权。 1946年2月16日,苏联在安理会就叙利亚、黎巴嫩问题的一次表决中首度行使否决权。此后从1945年至2004年,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总共使用过261次否决权。其中,法国18次,英国32次,美国80次,苏联(俄罗斯)122次,中国9次。 纵观联合国的历史,中国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动用否决权最少的国家。连同近几年的2次反对票,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一共行使过9次否决权。 三、中国政府历次行使否决权的时间及原因: 第一次:1955年12月13日,台湾当局占据着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位置,否决了安理会关于蒙古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 国民党政权逃到台湾后,收回曾经对蒙古独立的承认,在蒙古加入联合国的申请中行使了否决权。此举引起苏联东欧集团和第三世界国家的不满。1961年,迫于国际形势的压力和争夺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的考虑,台湾当局作出了妥协,10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以9票赞成,0票反对和1票弃权推荐蒙古进入联合国。其中,美国弃权,台湾当局没有参加投票。2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1630号决议,接纳蒙古加入联合国。 这是1946年到1971年国民党占据联合国席位期间,台湾当局在安理会仅有的一次投反对票。 第二次:1972年8月25日,中国否决了关于孟加拉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 1972年8月8日,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原东巴基斯坦)向安理会提出加入联合国的申请。由于当时印度军队尚未撤出东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未承认孟加拉国,我国从反对肢解一个主权国家的原则出发,在安理会投票反对,从而否决了由苏联、印度、南斯拉夫和英国提出的关于推荐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这是我国自恢复联合国席位以来第一次在安理会行使否决权。两年后的1974年2月22日,巴基斯坦承认了孟加拉国。同年5月14日,孟加拉国重提人会申请,要求安理会重新审议。经第三者从中斡旋后,我国同意安理会重新审

联合国知识

联合国简介 联合国 自1945年成立伊始,联合国(United Nations)即成为世界政治活动的中心舞台,半个世纪以来,它对于维护世界和平,调和国家间的矛盾,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联合国又汇集了各个会员国不同的利益,联大讨论的议题、通过的决议往往涉及到各国的利害关系,就这个意义上讲,联合国也是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相互争夺、相互妥协的谈判场。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从两极体制开始向多极化过渡,在这一过程中,联合国将发挥比以往更重要的作用。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七五八号决议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立足于第三世界,在冷战期间为世界和平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冷战结束后,中国政府开始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联合国,并在其中扮演了突出而富有建设性的角色,肯定并赞成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是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基本内容。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联合国地位的提高,中国在联合国的政治角逐对于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今天的联合国组织不仅关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也致力于

促进全球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议题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环境、教育和卫生等诸多领域,几乎所有的重要跨国议题都被列入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在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中遵循有关程序进行对话、磋商、谈判,并争取最终达成协议和履行协议,是各国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共同关心的国际议题的主要方式。 【宗旨和原则】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类福利性质的问题,并且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为实现上述宗旨,联合国应遵循下列原则: 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 各会员国应该忠实履行根据宪章规定所承担的义务; 各会员国应该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 各会员国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以不符合联合国宗旨的任何方式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各会员国对联合国依照宪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应确保使非会员国遵循上述原则;联合国组织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

国际公法——论国际法的渊源+试述安理会的职权和表决程序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在职研究生课程班课程作业 题目:试述国际法的渊源 姓名: 学号: 专业: 科目:国际公法 任课老师:

国际法的渊源是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第一次出现的地方或最初的表现形式,是国际法中证明具有法律的拘束力并普遍适用的规则已经存在的证据和表明这种规则效力的法定形式。 关于国际法渊源的内容,学者们的看法并不一致,但把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作为国际法的两个主要渊源却是没有分歧的。 (一)国际条约 国际条约是现代国际法最主要的法律渊源,是当代国际法规则的主要表现形式。从渊源角度看,国际条约可以分为“契约性条约”和“造法性条约”。前者一般是双边或少数国家参加的,旨在规定缔约国之间的特定事项的权利义务的条约,如贸易交通等事项的条约。后者由多国参加,目的和内容是确立或修改某些国际法原则、规则或制度。从确立国际社会一般法律规则的角度看,“造法性条约”无疑具有更重要和普遍的意义。 (二)国际习惯 国际习惯是指在国际交往中由各国前后一致地不断重复所形成并被广泛接受为有法律拘束力的行为规则或制度。国际习惯是不成文的,它是国际法最古老、最原始的渊源。 国际习惯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物质要素或客观要素,即存在各国反复一致地从事某种行为的实践;二是心理要素或主观要素,它要求上述的重复一致的行为模式被各国认为具有法律拘束力,即存在所谓法律确信。 由于无论是习惯构成的物质要素或心理要素,都是在国际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证明一项国际习惯的存在,必须从国际法主体的实践中寻找证据。这里应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实践:1.国家间的各种文书和外交实践;2.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各种文件,包括决议、判决等;3.国家的国内立法、司法、行政实践和有关文件。 (三)一般法律原则 一般法律原则是指各国法律体系中所共有的一些原则,如善意、禁止反言等。一般法律原则的作用是填补法院审理案件时可能出现的由于没有相关的条约和习惯可以适用而产生的法律空白。它在国际司法实践中处于补充和辅助地位,很少被单独适用。

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因

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因 四川省邻水中学吴光耀(638500) 1945年10月24日,旧金山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建立,中国与美、英、苏、法一起正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美苏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英法也属于发达资本主义强国,而作为贫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何以能与世界上的四大强国平起平坐、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第一、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的特殊重要性和中国人民英勇抗战、支撑起对日作战的大半壁格局结果,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和反法西斯盟国的高度重视,这是中国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根本原因。中国是最早开始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也是坚持时间最长的国家,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前后长达14年。其中,中国人民全面抗战也长打8年时间。太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向太平洋和东南亚南亚地区发动进攻,企图控制整个太平洋,与德国法西斯会师中东,占领战略要地中东产油区。如果日本的阴谋得逞,后果不堪设想。正是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抗击和牵制日本陆军总兵力的2/3以上,才使日本的这一企图破产。正如罗斯福总统在1942年对他的儿子说的那样:“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败,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劲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一直冲到中东。”在八年的全面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中国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和重大牺牲,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四大国(美英苏中)之一。 第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积极展开活动,为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和平组织作了大量的鼓动宣传、组织准备工作,是联合国创建的发起国和创始国之一,这为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奠定基础。1941年底,蒋介石向英美等国提出在华盛顿组织“联系军事、政治之永久机构”,这一机构在战时负责作战指挥,在战后还要发挥保卫世界和平的作用。1942年上半年,国民政府一些党政要员先后发表演说,呼吁“建立世界和平组织,订定公约,以代替过去之国际公约”。1943年4月,中国国内就战后和平问题的讨论掀起热潮,中国共产党和许多著名人士纷纷在报刊上发表评论,各抒己见,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和平组织的酝酿和诞生。1944年8月——10月,中美英苏四国在敦巴顿橡树园召开会议,筹建新的国际组织。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7点建

中国外交

中国外交 摘要: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中国自古以来主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文简要概述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及外交工作所取得的部分成就,回顾历史吸取教训,更好的展望未来。 摘要:外交政策外交成就 外交是指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互派使节、进行谈判、会谈等。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国家形势(内外)、国家性质(国体)、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国家利益(政治、经济等)等都是影响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从古至今我国的外交有和平到反抗外来侵略,到后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和平发展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这是由于各个时期中国的国家利益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家力量的强弱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时期实行不同的外交政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反映了中国由弱到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整个过程。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知道,汗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张骞通西域,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人民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张骞通西域,奠定了我国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基础,后来,西汉设置了西域都护。张骞通西域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开通“丝绸之路”。唐朝鉴真东渡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

鉴真东渡,对促进中日关系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玄奘西行的传奇经历,不仅为中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还为中印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元朝的马可波罗来华,更是促进了亚欧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成为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和东非各国人民的友好来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它是明朝政治、经济以及综合国力强盛的反映和标志。郑和下西洋,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但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就是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它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流和友好来往,使中国先进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地理和航海知识。另外,以郑和下西洋为契机,更多的中国人来到南洋,为南洋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后来的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些外交事件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自古以来的外交政策都是以和平友好为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热爱和平的大国。在古代,我国在唐宋时期外交更加频繁到了清朝我国却选择闭关锁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对外政策影响外交。和平发展有利于开放,开放促进发展。 随着闭关锁国的进行,我国的经济科技都急剧下滑,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从此打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此的近百年中,中国外交备受侮辱,签订了一些列的不平等条约,甚至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的,却签下了《凡赛尔合约》这种不平等条约。充分印证了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弱国无外交是对中国近代以来,国家

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 成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俄罗斯联邦(俄罗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法国)、美利坚合众国(美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联合国机构,其中五大国有安理会否决权。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Permanent membe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或Permanent Five 或Big Five,p5)。二战的五大战胜国,自二战来保留最强军事实力,在联合国有一票否决权。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的五位创始成员国,即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中的四大国和参加反德同盟的法国。《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中明文规定:“中华民国、法兰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美利坚合众国应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1958年起,法兰西改称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席次,蒋介石的代表在非法占据的席位上被驱逐。1991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席次为俄罗斯联邦所继承。 成为常任理事国,不仅需得到所有联合国会员国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票,且现任的所有常任理事国的赞成票亦是必要条件。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截止到2002年,安理会总共批准执行了约55项维持和平行动,有力阻止和减缓了地区冲突的发展和扩大。 安理会现任五大常任理事国介绍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随即开展经济恢复与建设,1953年开始三大改造,到1956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探索阶段。文化大革命之后

资料 中国否决瓦尔德海姆

资料中国否决瓦尔德海姆 中美在联合国秘书长人选上的对峙邓小平传话“一否到底” 联合国秘书长,是世界上最大国际组织的行政首长,常被看作是“世界的总管”。作为联合国的代表,秘书长由安理会推荐、联合国大会任命,其主要职能是:在大会、安理会和托管理事会的会议中,以秘书长资格行使职权,向大会提交关于联合国工作的年度报告和必要的补充报告,有权把其认为有可能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事件提请安理会注意。此外,还可根据大会和安理会授权负责有关决议的实施。 正是因为联合国秘书长位高权重,为了维护秘书长人选的公正性,在第五任联合国秘书长人选问题上,中国和美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中国和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关系良好 1971年底,联合国秘书长、缅甸人吴丹因病不能继续任职,奥地利常驻联合国大使库尔特?瓦尔德海姆报名参加秘书长竞争。 瓦尔德海姆与中国的关系是比较友好的。1971年12月21日,这天正好是瓦尔德海姆的生日,联合国大会举荐他为联合国秘书长。中国给予瓦尔德海姆极大支持;瓦尔德海姆当选后,对中国也表现出了充分的尊重。 1972年8月1日,瓦尔德海姆和夫人应中国外交部部长姬鹏飞邀请抵达北京,成为首位正式访问中国的联合国秘书长。8月13日晚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会见了瓦尔德海姆夫妇,在谈话中周恩来表示同意瓦尔德海姆关于“联合国处于十字路口”的观点。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联合国为了表示对周恩来的悼念,破天荒地决定为周恩来的去世下半旗一周。对这样史无前例的举动,有的成员国代表以“此事没有先例”为由表示反对。瓦尔德海姆掷地有声地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却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却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下半旗。”在座的各个国家的代表都无言以对。 1976年12月8日,由于中国的继续支持,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瓦尔德海姆连任秘书长。 中国“旗帜鲜明地站在第三世界国家一边” 1981年12月,已经担任两届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宣布:再次竞选连任秘书长一职。瓦尔德海姆的连任要求引起第三世界国家的不满,他们认为这一职务不应老是由欧洲人担任,按联合国的地域轮流的惯例和原则,应由非洲或拉丁美洲国家,即第三世界的人选担任。 早在1981年6月,由50多个国家组成的非洲统一组织,就在内罗毕首脑会议上一致推荐时任坦桑尼亚外交部长的德?萨利姆,代表非洲大陆竞选联合国秘书长。9月间,近百个不结盟国家又在纽约举行会议,通过了支持萨利姆竞选的决议。 从表面上来看,这似乎只不过是萨利姆和瓦尔德海姆两人之间的竞争,而实际上已经成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反对两个超级大国操纵联合国行政事务,争取平等权利的一场政治斗争。在竞选活动还没有开始之前,西方媒体就纷纷预测,瓦尔德海姆会得胜,因为他既得到美国、也得到苏联的坚决支持。而根据历届联合国秘书长选举的惯例来看,只要美苏两个大国满意的人选,即使广大中小会员国不满意,最终也是要当选的。但是,现在中国方面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历史的惯例已经不适合今天的形势了。第三世界国家再也不能容忍美苏操纵

联合国介绍

联合国介绍 联合国(常以英文缩写UN表示)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联合国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5年,用以取代国际联盟,去阻止战争并为各国提供对话平台。联合国下设了许多附属机构以实现其宗旨。 到2011年为止,联合国共193个成员国,包括除梵蒂冈城国以外所有得到国际承认的主权国家。在联合国遍及世界的办事处中,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通过全年举行定期会议来决定实体和行政议题。联合国由六大主要机构组成:联大(主要的审议机构)、安理会(以决定对和平与安全的某些决议)、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以协助促进国际经济和社会的合作和发展)、秘书处(为联合国提供所需的研究、资讯和设施)、国际法院(主要的司法机构)以及联合国托管理事会(当前不活跃)。其他重要的联合国机构还有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国里最主要的公众人物是秘书长,自2007年起,该职位由韩国的潘基文担任。联合国的经费由会员国分摊和自愿捐赠。联合国有6种官方语言,分别为: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

一、历史 945年,智利代表团在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 国际联盟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出于人类无法承受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广泛共识,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并推动解决国际经济、社会和人权方面问题的合作,多个主权国家于1945年创建了联合国,以取代有缺陷的国联。美国国务院在1939年最先提出了成立一个新世界组织的计划。罗斯福最先使用“联合国”(United Nations)一词来描述同盟国。1942年1月1日,该名词首次出现在26国政府签署的旨在誓言战斗到底的大西洋宪章中。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中,有50个国家政府和1个非政府组织参与了联合国宪章起草。1945年10月24日,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法国、中华民国、苏联、英国和美国)以及大部分其他签署国(注:共有46国,为加拿大、墨西哥、古巴、多米尼加、萨尔瓦多、海地、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巴西、阿根廷、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智利、乌拉圭、巴拉圭、玻利维亚、印度、菲律宾、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土耳其、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南斯拉夫、希腊、南非、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理亚、澳大利亚、新西兰)批准了该宪章,联合国正式宣告

基本国情篇(12)

国情(一) 一、选择题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B全面发展C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 2、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实践和理论依据是() ①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②在总结我国长期发展的实践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③在正确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继承前人又勇于创新,深刻阐明了发展的本质、内涵和基本要求基础上提出来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统筹发展就要() ①必须遵循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③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④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坚持以人为本() ①既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需要,也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②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④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全面、协调发展() ①包括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②要保持发展的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不同要素、不同要求的相互适应、有机配合、优势互补与彼此促进③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生态、环境与资源相互适应④解决现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做到“协调一致”,就必须() A限制经济的发展B尽可能地开发、利用现有资源 C把保护环境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D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7、我国自行研究制造的深水潜艇"蛟龙"号突破5000米水深,意味着"蛟龙"号有能力达到全球70%以上的海洋深处,也体现了我们拥有了进军深海大洋的技术实力。说明我国()①综合国力显著提高②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③自主创新能力大大提高④航天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8、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下列对改革开放认识错误的有() A改革开放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基本点 B改革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C改革开放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D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9、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D 经济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Security Council -- SC)(简称安理会)是联合国的6大主要机构之一。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同意接受并执行安理会的决定,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联合国机构。2011年10月24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选举出了2012-2013年度5个非常任理事国,危地马拉、摩洛哥、多哥、巴基斯坦以及阿塞拜疆当选。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概述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会议厅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是联合国的六大主要机构之一。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联合国机构。 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同意接受并执行安理会的决定。联合国其

他机构只是向各国政府提出建议,唯有安理会有权作出根据《宪章》规定各会员国必须执行的决定。 安理会有权调查任何引起国际争端或摩擦的任何情况,并可提出解决这些争端的方式或办法。会员国或接受联合国宪章的非会员国、联合国大会或秘书长,均可就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提请安理会注意。安理会有权断定任何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侵略等行为的存在,并可提出采取强制措施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建议或作出这方面的决定,如认为这些措施还不能解决问题,它可以通过采取关于军事行动的决议去解决这些问题。安理会还有向联合国大会提出年度报告、特别报告、对战略性地区行使托管等职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结构组成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安全理事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它的组织方式是要使其能够持续不断地行使职能。每个理事国都必须有一名代表常驻联合国总部。安理会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常任理事国 5个常任理事国是: 中国、法国、俄罗斯(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席位由俄罗斯联邦接替)、英国、美国 非常任理事国

中美博弈

中美战略选择—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摘 要:回顾五十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中美关系也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原因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的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重大问题上既具有共同的利益,同时也存在着争端和对立。因此,中美关系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据此,本文以中美战略选择为题,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对此进行分析,进而探求中美发展之路的纳什均衡方案。 关 键 词:动态模型 分析 纳什均衡 从2010年到2011年,中美两国的关系经历了从奥巴马上台以来的微风扑面的蜜月期,到现如今暴风骤雨的冰冻期。自从美国高调的向世界宣布:“美国要重返亚洲”的那一刻起,中美两国的关系就变得十分敏感,并在一定时期内变得更加脆弱,仿佛整个世界都处于一触即发的军事对抗中。 一.中美战略选择的动态博弈模型 如图(2-1)所示,在这个动态博弈中,决策是美国先中国后。美国的策略有四个,即 . 美国应对策略 中国崛起战略 硬实力 软实力 顺应 遏制 对抗 5,9 6,8 7,7.5 8.5,7.5 6,8 4,2 中美战略的选择—动态博弈模型 图(1—1)

此动态博弈模型是关于中美战略选择的模型,由图(1—1)可以看出,美国可采取的战略为合作、遏制、对抗。中国现在是在知道美国的决策以后才行动的,所以要把这个信息因素考虑进去。这样,中国崛起的策略有六个: 1.美国对中国运用顺应战略,中国可以硬实力即诉诸武力崛起; 2.美国对中国运用顺应战略,中国可以通过温和的方式崛起; 3.美国对中国运用遏制战略,中国可以通过硬实力崛起; 4.美国对中国运用遏制战略,中国可以通过温和的方式崛起; 5.美国对中国运用对抗战略,中国可以通过硬实力崛起; 6.美国对中国运用对抗战略,中国可以运用软实力崛起; 二.中美战略选择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就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种形态。硬实力(HARD POWER)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SOFT POWER)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 在清楚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对中美战略选择的动态博弈模型的赋值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分析和对比。 (一)美国决策的战略为顺应,中国战略的选择。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当前摆在中国和美国面前最为重要的问题。 对中国来说,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和发展。发展需要稳定的局面,因此稳定是必备的条件。首先就是要稳定国内形势,而稳定国内形势最重要的前提是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了国内才能稳定。所以对中国来说稳定和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主题的两个方面。其次就是要稳定周边,周边的安全是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保证。因此中国一定要稳定周边的局势。 对于美国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摆脱经济危机,实际上也是一个发展问题,虽然美国也强调一些非传统的安全问题,但这个问题实际上对美国来说不构成重大威胁,这实际上是美

安理会改革各国立场

Ad Hoc Committe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form 联合国有三项任务,除维护和平与安全外,还有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其基本自由之尊重”的任务。 改革包括①增加理事国(add members)②改革表决方式(Reform the voting method(③改革制裁手段(Reform sanctions) 各国立场 一.关于增加理事国 1.五大国:五大国对安理会扩大问题的态度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要保持自己在安理会的地位不变并主张新增常任理事国不一定享有否决权。(To maintain their position on the security council and advocate new permanent not necessarily enjoy veto)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二次大战结束后建立的由以美、中、苏(俄)、英、法5 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核心的联合国主导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的国际格局和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现在实际上存在两种对立的新秩序观,①一种是以美国为主导的或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新秩序观,在这种所谓的新秩序下强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行西方价值观,使之一统天下。②另一种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公正、合理(equality, fair and reasonable)的新秩序观。 Ⅰ。发达国家:(目前安理会内席位分配对欧洲、西方国家有利,它们占有4 个常任理事国席位和至少3 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发达国家强调能否对维护国际和平、安全以作贡献,地理分配(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并非是要考虑的惟一标准. 美国:⑴西方发达国家多年来一直反对这两项原则。直到1997 年夏天,美国才突然一反常态,改变了以往只同意吸收德、日两国担任新常任理事国的立场,宣布它还将同意支持三个发展中国家占有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亚非拉三个地区各占一席),至于哪些发展中国家可作为候选国,美国说让它们自己去争。观察家们对美国这一转变有多种不同的解释:①一种解释是美国为了换取发展中国家对美国削减会费要求的支持;②另一种解释是美国明知要从发展中家国家中产生三个常任理事国的候选国决非易事,但这一态度既可赢得发展中国家的好感,又可以使安理会扩大问题继续拖延下去,因为它内心深处也并不真正愿意德、日两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⑵美国一方面希望德国和日本尽早成为常任理事国,原因:①既可增强西方发达国家在安理会内的实力,②又可减轻它在联合国的财政负担;但另一方面,①又担心发展中国家增加在安理会中的影响力,②也担心德、日将来利用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不买它的账。这就是美国方案中提出新增常任理事国“不一定享有否决权”的根本原因。⑶美国策动的联合国在索马里的维和行动遭到失败后,美国就开始改变对联合国的态度。(它不仅不再积极策动或支持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而且从1 995 年起在未经联合国同意的情况下,单方面决定将美国应承担的联合国维和费用份额从31 . 7 %削减到25 %,还要求把它承担的联合国经常费用份额减到20 %以下,并且故意扣缴会费,致使联合国连年处于极端困难状况,维和行动和促进发展的项目不得不一减再减。)自1998 年初美国企图再次利用联合国对伊拉克动武遭到失败后,美国对联合国的态度更加消极。美国《基督教科学篇言报》1998 年7 月间的一篇文章明确说:“美国的基本观点是联合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它现在宁可把资源用于北约和世界贸易组织上。”果然,1998 年10 月间,美国利用北约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擅自作出对南斯拉夫进行空中打击的决定,并于1 999 年3 月24 日开始将这一决定付诸实施,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狂轰滥炸。美国还提出了21 世纪北约使命“全球化”的战略新概念,将该地区组织的战略从“集体自卫”转变成“保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其军事行动可超出北约成员国的防区,对付来自任何地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活动、民族和地区冲突等一切被认为可能危及北约安全的威胁,而且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须取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科索沃是被当做这个新战略的试验场。毫无疑问,美国策划的北约“全球化”新战略和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狂轰滥炸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权威和作用。今天美国对联合国的政策是实用主义的,能利用时还是要尽量利用,因为那样可为它的霸权行径披上合法的外衣⑷美不支持印度“入常”,美国只会支持日本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日本:⑴强调“担任常任理事国应首先考虑该国在政治、经济和其他方面是否具有全球性的分量(Global component)”,一再声称它“不能只是给联合国支付大笔会费,而在安理会内没有发言权。”近年来,日本还威胁说,如果再不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它将削减所缴的会费。⑵迄今依然拒绝承认侵略罪行(Still refused to admit aggression),而且近年来民族主义和右翼势力不断上升,并大肆扩张军事实力,不能不使东亚国家特别是那些饱受日本侵略的国家深为担忧,因而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持反对或保留态度是理所当然的。 德国:虽然对二战认罪较彻底,但它毕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策动者,特别是这次施罗德领导的德国又积极参与北约对南斯拉夫的侵略性轰炸(NA TO bombing Y ugoslavia),这是二战结束以来德国第一次出兵到国外参战,已引起西欧其他一些国家的担忧,连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对德国参与北约空袭南斯拉夫也提出了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