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偏仪测薄膜参数实验讲义

椭偏仪测薄膜参数实验讲义
椭偏仪测薄膜参数实验讲义

实验十四 椭圆偏振仪测量薄膜厚度和折射率

在近代科学技术的许多部门中对各种薄膜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因此,更加精确和迅速地测定一给定薄膜的光学参数已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可以利用各种传统的方法测定光学参数(如布儒斯特角法测介质膜的折射率、干涉法测膜厚等),但椭圆偏振法(简称椭偏法)具有独特的优点,是一种较灵敏(可探测生长中的薄膜小于0.1nm 的厚度变化)、精度较高(比一般的干涉法高一至二个数量级)、并且是非破坏性测量.是一种先进的测量薄膜纳米级厚度的方法.它能同时测定膜的厚度和折射率(以及吸收系数).因而,目前椭圆偏振法测量已在光学、半导体、生物、医学等诸方面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这个方法的原理几十年前就已被提出,但由于计算过程太复杂,一般很难直接从测量值求得方程的解析解.直到广泛应用计算机以后,才使该方法具有了新的活力.目前,该方法的应用仍处在不断的发展中.

实 验目 的

(1) 了解椭圆偏振法测量薄膜参数的基本原理;

(2) 初步掌握椭圆偏振仪的使用方法,并对薄膜厚度和折射率进行测量.

实 验原 理

椭偏法测量的基本思路是,起偏器产生的线偏振光经取向一定的1/4波片后成为特殊的椭圆偏振光,把它投射到待测样品表面时,只要起偏器取适当的透光方向,被待测样品表面反射出来的将是线偏振光.根据偏振光在反射前后的偏振状态变化,包括振幅和相位的变化,便可以确定样品表面的许多光学特性.

图1 光在薄膜中的多次反射和折射情况

图1所示为一光学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单层介质膜.它有两个平行的界面,通常,上部是折射率为n 1的空气(或真空).中间是一层厚度为d 折射率为n 2的介质薄膜,下层是折射率为n 3的衬底,介质薄膜均匀地附在衬底上,当一束光射到膜面上时,在界面1和界面2上形成多次反射和折射,并且各反射光和折射光分别产生多光束干涉.其干涉结果反映了膜的光学特性.

设φ1表示光的入射角,φ2和φ3分别为在界面1和2上的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有

n 1sin φ1=n 2sin φ2=n 3sin φ 3 (1) 光波的电矢量可以分解成在入射面内振动的P 分量和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s 分量.若用E ip 和E is 分别代表入射光的p 和s 分量,用E rp 及E rs 分别代表各束反射光K 0,K 1,K 2,…中电矢量的p 分量之和及s 分量之和,则膜对两个分量的总

反射系数R p 和R s 定义为

R P =E rp /E ip , R s =E rs /E is (2) 经计算可得

式中,r 1p 或r 1s 和r 2p 或r 2s 分别为p 或s 分量在界面1和界面2上一次反射的反射系数.2δ为任意相邻两束反射光之间的位相差.根据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和边界条件,可以证明

r 1p =tan(φ1-φ2)/ tan(φ1+φ2), r 1s =-sin (φ1-φ2)/ sin(φ1+φ2); r 2p =tan(φ2-φ3)/tan(φ2+φ3), r 2s =-sin (φ2-φ3)/ sin(φ2+φ3). (4) 式(4)即著名的菲涅尔(Fresnel )反射系数公式.由相邻两反射光束间的程差,不难算出

1

22

122224π4π2?λ

δsin cos n n d

n d

-=

=

. (5)

式中,λ为真空中的波长,d 和n 2为介质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在椭圆偏振法测量中,为了简便,通常引入另外两个物理量ψ和Δ来描述反射光偏振态的变化.它们与总反射系数的关系定义为

上式简称为椭偏方程,其中的ψ和Δ称为椭偏参数(由于具有角度量纲也称椭偏角).

由式(1),式(4),式(5)和上式可以看出,参数ψ和Δ是n 1,n 2,n 3,λ和d 的函数.其中n 1,n 2,λ和φ1可以是已知量,如果能从实验中测出ψ和Δ的值,原则上就可以算出薄膜的折射率n 2和厚度d .这就是椭圆偏振法测量的基本原理.

实际上,究竟ψ和Δ的具体物理意义是什么,如何测出它们,以及测出后又如何得到n 2和d ,均须作进一步的讨论.

2 ψ和Δ的物理意义

用复数形式表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p 和s 分量

E ip =|E ip |exp(i θip ), E is =|E is |exp(i θis );

E rp =|E rp |exp(i θrp ) , E rs =|E rs |exp(i θrs ). (6)

ip

i p p i p p rp E e

r r e r r E δ

δ2212211--++=is

i s s i s s rs E e

r r e r r E δ

δ2212211--++=

)

)((1))(1(/.22s 1s 221221221δ-δ-δ-δ-++++=

=ψi i p p i s s i p p s p i Δr r r r r r r r R R e e e e e tan (3)

式中各绝对值为相应电矢量的振幅,各θ值为相应界面处的位相.

由式(6),式(2)和式(7)式可以得到

{}

)]

()[(|

||E ||||E |is ip rs rp ip rs is rp i Δi E E e θ-θ-θ-θ=

?ψexp tan . (7)

比较等式两端即可得

tan ψ=|E rp ||E is |╱|E rs ||E ip | (8) Δ=(θrp –θrs )- (θip –θis ) (9)

式(8)表明,参量ψ与反射前后p 和s 分量的振幅比有关.而(9)式表明,参量Δ与反射前后p 和s 分量的位相差有关.可见,ψ和Δ直接反映了光在反射前后偏振态的变化.一般规定,ψ和Δ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ψ<π /2和0≤Δ<2π.

当入射光为椭圆偏振光时,反射后一般为偏振态(指椭圆的形状和方位)发生了变化的椭圆偏振光(除开ψ<π/4且Δ=0的情况).为了能直接测得ψ和Δ,须将实验条件作某些限制以使问题简化.也就是要求入射光和反射光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要求入射在膜面上的光为等幅椭圆偏振光(即P 和S 二分量的振幅相等).这时,|E ip |/|E is |=1,式(9)则简化为

tan ψ=|E rp |/|E rs | . (10) (2)要求反射光为一线偏振光.也就是要求θrp –θrs =0(或π),式(9)则简化为

)

(is ip Δθ-θ-= (11)

满足后一条件并不困难.因为对某一特定的膜,总反射系数比R p /R s 是一定值.式(6)决定了⊿也是某一定值.根据(9)式可知,只要改变入射光二分量的位相差(θip –θis ),直到其大小为一适当值(具体方法见后面的叙述),就可以使(θip –θis )=0(或π),从而使反射

光变成一线偏振光.利用一检偏器可以检验此条件是否已满足.

以上两条件都得到满足时,式(10)表明,tan ψ恰好是反射光的p 和s 分量的幅值比,ψ是反射光线偏振方向

与s 方向间的夹角,如图15.2所示.式(11)则表明,Δ恰好是在膜面上的入射光中s 和s 分量间的位相差.

3 ψ和Δ的测量

实现椭圆偏振法测量的仪器称为椭圆偏振仪(简称椭偏仪).它的光路原理如图3所示.氦氖激光管发出的波长为 632. 8 nm 的自然光,先后通过起偏器Q ,1/4波片C 入射在待测薄膜F 上,反射光通过检偏器R 射入光电接收器T .如前所述,p 和s 分别代表平行和垂直于入射面的二个方向.快轴方向f ,对于负晶体是指平行于光轴的方向,对于正晶体是指垂直于光轴的方向。

图 2

图2

图3 椭圆偏振仪光路示意图

图3 从Q ,C 和R 用虚线引下的三个插图都是迎光线看去的指垂直于光轴的方向.t 代表Q 的偏振方向,f 代表C 的快轴方向,t r 代表R 的偏振方向.慢轴方向l ,对于负晶体是指垂直于光轴方向,对于正晶体是指平等于光轴方向.无论起偏器的方位如何,经过它获得的线偏振光再经过1/4波片后一般成为椭圆偏振光.为了在膜面上获得p 和s 二分量等幅的椭圆偏振光,只须转动1/4波片,使其快轴方向f 与s 方向的夹角α=土π/4即可(参看后面).为了进一步使反射光变成为一线偏振光E ,可转动起偏器,使它的偏振方向t 与s 方向间的夹角P 1为某些特定值.这时,如果转动检偏器R 使它的偏振方向t r 与E r 垂直,则仪器处于消光状态,光电接收器T 接收到的光强最小,检流计的示值也最小.本实验中所使用的椭偏仪,可以直接测出消光状态下的起偏角P 1和检偏方位角ψ.从式(11)可见,要求出Δ,还必须求出 P 1与(θip –θis )的关系.

下面就上述的等幅椭圆偏振光的获得及P 1与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4所示,设已将1/4波片置于其快轴方向f 与s 方向间夹角为π/4的方位.E 0为通过起偏器后的电矢量,P 1 为E 0与s 方向间的夹角(以下简称起偏角).令γ表示椭圆的开口角(即两对角线间的夹角).由晶体光学可知,通过1/4波片后,E 0沿快轴的分量E f 与沿慢轴的分量E l 比较,位相上超前π/2.用数学式可以表达成

?

??

??-=??? ??-=π

102104πe 4πP E p E E i f cos i cos . (12)

?

??

??-=104πP E E l sin . (13) 从它们在p 和s 两个方向的投影可得到p 和s 的电矢量分别为:

图 4

)14

3(022

44p i l f ip E E E E -π

=π-π=e cos cos . (14)

1()40cos cos 442

i p is f

l E E E E e π

ππ

+=+=. (15) 由式(14)和式(15)看出,当1/4波片放置在+π/4角位置时,的确在p 和

s 二方向上得到了幅值均为2E 0/2的椭圆偏振入射光.p 和s 的位相差为 θip –θis =π/2-2P 1. (16) 另一方面,从图15.4上的几何关系可以得出,开口角γ与起偏角P 1的关系为

γ/2=π/4-P 1

γ=π/2-2P 1 (17) 则(16)式变为

θip –θis =γ (18) 由式(15)可得

Δ=—(θip -θis )= -γ (19)

至于检偏方位角ψ,可以在消光状态下直接读出.

在测量中,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常常不是只测一次消光状态所对应的P 1和ψ1值,而是将四种(或二种)消光位置所对应的四组(P 1, ψ1)),(P 2, ψ2)

,(P 3, ψ3)和(P 4, ψ4)值测出,经处理后再算出Δ和ψ值.其中,(P 1, ψ1)和(P 2, ψ2)所对应的是1/4波片快轴相对于S 方向置+π/4时的两个消光位置(反射后P 和S 光的位相差为0或为π时均能合成线偏振光).而(P 3,ψ3)和(P 4,ψ4)对应的是1/4波片快轴相对于s 方向置-π/4的两个消光位置.另外,还可以证明下列关系成立:|p 1-p 2|=90?,ψ2=-ψ1.|p 3-p 4|=90?,ψ4=-ψ3.求Δ和ψ的方法如下所述.

(1) 计算Δ值.将P 1,P 2 ,P 3和P 4中大于π/2的减去π/2,不大于π/2的保持原值,并分别记为< P 1>,< P 2>,< P 3>和< P 4>,然后分别求平均.计算中,令

{}{}

2211P P P +=

' 和 {}{}

2433P P P +=

', (20)

而椭圆开口角γ与1P '和3P '的关系为

||31P P '-'=γ. (21)

由式(22)算得ψ后,再按表1求得⊿值.利用类似于图4的作图方法,分别画

出起偏角P 1在表1所指范围内的椭圆偏振光图,由图上的几何关系求出与公式

(18)类似的γ与P 1的关系式,再利用式(20)就可以得出表1中全部Δ与γ的对应关系.

计算ψ值:应按公式(22)进行计算

4)|||||||(|4321

ψψψψψ++=. (22) 4 折射率n 2和膜厚d 的计算

尽管在原则上由ψ和Δ能算出n 2和d ,但实际上要直接解出(n 2,d )和(Δ,ψ)的函数关系式是很困难的.一般在n 1和n 2均为实数(即为透明介质的),并且已知衬底折射率n 3(可以为复数)的情况下,将(n 2,d )和(Δ,ψ)的关系制成数值表或列线图而求得n 2和d 值.编制数值表的工作通常由计算机来完成.制作的方法是,先测量(或已知)衬底的折射率n 2,取定一个入射角φ1,设一个n 2的初始值,令δ从0变到180°(变化步长可取π/180,π/90,…等),利用式(4),式(5)和式(6),便可分别算出d ,Δ和ψ值.然后将n 2增加一个小量进行类似计算.如此继续下去便可得到(n 2,d )~(Δ,ψ)的数值表.为了使用方便,常将数值表绘制成列线图.用这种查表(或查图)求n 2和d 的方法,虽然比较简单方便,但误差较大,故目前日益广泛地采用计算机直接处理数据.

另外,求厚度d 时还需要说明一点:当n 1和n 2为实数时,式(4)中的φ2

为实数,两相邻反射光线间的位相差“亦为实数,其周期为2π.2δ可能随着d 的变化而处于不同的周期中.若令2δ=2π时对应的膜层厚度为第一个周期厚度d 0,由(4)式可以得到

1

221220sin 2?λ

n n d -=

(23)

由数值表,列线图或计算机算出的d 值均是第一周期内的数值.若膜厚大于d 0,可用其它方法(如干涉法)确定所在的周期数j ,则总膜厚是

D = (j -1) d 0+d . (24) 5 金属复折射率的测量

以上讨论的主要是透明介质膜光学参数的测量,膜对光的吸收可以忽略不计,因而折射率为实数.金属是导电媒质,电磁波在导电媒质中传播要衰减.故各种导电媒质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吸收.理论表明,金属的介电常数是复数,其折射率也是复数.现表示为

2~n =n 2 –i κ (25)

式中的实部n 2并不相当于透明介质的折射率.换句话说,n 2的物理意义不对应

于光在真空中速度与介质中速度的比值,所以也不能从它导出折射定律.式中κ称为吸收系数.

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当2~

n 为复数时,一般φ1和φ2也为复数.折射定律

在形式上仍然成立,前述的菲涅尔反射系数公式和椭偏方程也成立.这时仍然可以通过椭偏法求得参量d ,n 2和k ,但计算过程却要繁复得多.

本实验仅测厚金属铝的复折射率.为使计算简化,将式(25)改写成以下形式

2~n =n 2-i n κ (26)

由于待测厚金属铝的厚度d 与光的穿透深度相比大得多,在膜层第二个界

面上的反射光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以直接引用单界面反射的菲涅尔反射系数公式(4).经推算后得

Δ

ψψn n cos sin cos tan sin 212111+??≈

Δsin tan ψ≈κ2 (27)

公式中的n 1,φ1和κ的意义均与透明介质情况下相同.

实 验 内 容

关于椭偏仪的具体结构和使用方法,请参看仪器说明书.

实验时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不但应将样品台调水平,还应尽量保证入射角φ1放置的准确性,保证消光状态的灵敏判别.

另外,以下的测量均是在波长为632.8nm 时的参数.而且,所有测量均是光从空气介质入射到膜面.

1.测硅衬底上二氧化硅膜的折射率和厚度

已知衬底硅的复折射率为n 3=3.85-i0.02,取入射角φ1=7π/18.二氧化硅膜只有实部.膜厚在第一周期内.

测出Δ和ψ后,利用列线图(或数值表)和计算机求出n 2和d ,将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并计算膜的一个周期厚度值d 0.

2.测厚铝膜的复折射率

取入射角φ1=π/3.按已述方法测得Δ和ψ.由式(26)和式(27)式算出n 和κ值,并写出折射率的实部和虚部.

3. 测量κ0玻璃衬底上氟化镁(MgF 2)膜层的折射率和厚度 (1) 测κ0玻璃的折射率

首先测出无膜时K 0玻璃的Δ和ψ值,然后代入n 3=n 3(Δ,ψ,φ1)的关系式中算出n 3值,测量时入射角φ1取7π/18.

关于n 3与三个参量的关系式,根据式(1),式(4),式(5)和式(6),并令膜厚d =0,便可以算出n 3的实部n 0的平方值和n 3的虚部κ值为

2

2221

2

12

2

20

)2(122[1Δψ

Δψn cos sin sin sin cos tan sin ψ+-?+?+κ= (28)

2

01212)2(124Δψn Δψcos sin sin sin tan sin +ψ?=

κ (29)

(2)测透明介质膜氟化镁的折射率和厚度

仍取入射角φ1=7π/18.膜厚在第一周期内.测出Δ和ψ后也用列线图和计算机求出结果.

思考题

(1) 用椭偏仪测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时,对薄膜有何要求?

较准确?

(2) 在测量时,如何保证φ

1

(3) 试证明:|P1-P2| =π/2,|P3-P4| =π/2.

(4) 若须同时测定单层膜的三个参数(折射率n2,厚度d和吸收系数κ),

应如何利用椭偏方程?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荧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及使用。 2.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3.掌握分子荧光光度计分析物质的特征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测定方法。 4.了解影响荧光产生的几个主要因素。 5.学会运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 原子外层电子吸收光子后,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回到较低能级或者基态时,发射出一定波长的辐射,称为原子荧光。对于分子的能级激发态称为分子荧光,平时所说的荧光指分子荧光。 具有不饱和基团的基态分子经光照射后,价电子跃迁产生荧光,是当电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S1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S0各振动能级所产生的光辐射。 (1)激发光谱 是指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的强度随激发光波长(或频率)变化的曲线。横坐标为激发光波长,纵坐标为发光相对强度。 激发光谱反映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产生发光的效果。即表示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可以被什么波长的光激发、激发的本领是高还是低;也表示用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时,使材料发出某一波长光的效

率。荧光为光致发光,合适的激发光波长需根据激发光谱确定——激发光谱是在固定荧光波长下,测量荧光体的荧光强度随激发波长变化的光谱。获得方法:先把第二单色器的波长固定,使测定的λem不变,改变第一单色器波长,让不同波长的光照在荧光物质上,测定它的荧光强度,以I为纵坐标,λex为横坐标所得图谱即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从曲线上找出λex,,实际上选波长较长的高波长峰。 (2)发射光谱 是指发光的能量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通常实验测量的是发光的相对能量。发射光谱中,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发光相对强度。 发射光谱常分为带谱和线谱,有时也会出现既有带谱、又有线谱的情况。发射光谱的获得方法:先把第一单色器的波长固定,使激发的λex不变,改变第二单色器波长,让不同波长的光扫描,测定它的发光强度,以I为纵坐标,λem为横坐标得图谱即荧光物质的发射光谱;从曲线上找出最大的λem。 (3)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浓度的关系 用强度为I0的入射光,照射到液池内的荧光物质时,产生荧光,荧光强度If用仪器测得,在荧光浓度很稀(A 三、实验试剂和仪器试剂:罗丹明B乙醇溶液;1-萘酚乙醇溶液;3,3’-Diethyloxadicarbocyanine iodide:标准溶液,10μg/ml, 20μg/ml,30μg/ml,40μg/ml和未知浓度;蒸馏水;乙 醇。 仪器:Fluoromax-4荧光分光光度计;1cm比色皿;

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与折射率

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和折射率 近代科学技术中对各种薄膜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因此,能够更加迅速和精确地测量薄膜的光学参数例如厚度和折射率已变得非常迫切。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各种传统的方法来测定薄膜的光学参数,如布儒斯特角法测介质膜的折射率,干涉法测膜。另外,还有称重法、X 射线法、电容法、椭偏法等等。其中,椭圆偏振测量(椭偏术)是研究两媒质界面或薄膜中发生的现象及其特性的一种光学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偏振光束在界面或薄膜上的反射或透射时出现的偏振变换。因为椭偏法具有测量精度高,灵敏度高,非破坏性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各种薄膜的光学参数测量,如半导体、光学掩膜、圆晶、金属、介电薄膜、玻璃(或镀膜)、激光反射镜、大面积光学膜、有机薄膜等,也可用于介电、非晶半导体、聚合物薄膜、用于薄膜生长过程的实时监测等测量。 实验目的 了解椭圆偏振测量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一些偏振光学实验技术。 实验原理 光是一种电磁波,是横波。电场强度E 、磁场强度H 和光的传播方向构成一个右旋的正交三矢族。光矢量存在着各种方位值。与光的强度、频率、位相等参量一样,偏振态也是光的基本量之一。 在一光学材料上镀各向同性的单层介质膜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在一般情况下会同时存在的。通常,设介质层为n 1、n 2、n 3,φ1为入射角,那么在1、2介质交界面和2、3介质交界面会产生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多光束干涉。 这里我们用2δ表示相邻两分波的相位差,其中222cos /dn δπφλ=,用r 1p 、 r 1s 表示光线的p 分量、s 分量在界面1、2间的反射系数, 用r 2p 、r 2s 表示光线的p 分量、s 分量在界面2、3间的反射系数。 由多光束干涉的复振幅计算可知: 2122121i p p rp ip i p p r r e E E r r e ?δ --+= + (1) 2122121i s s rs is i s s r r e E E r r e ? δ --+=+ (2) 其中E ip 和E is 分别代表入射光波电矢量的p 分量和s 分量,E rp 和E rs 分别代表反射光波电矢量的p 分量和s 分量。现将上述E ip 、E is 、E rp 、E rs 四个量写成一个量G ,即:

椭偏仪

椭偏仪 tuopianyi 椭偏仪 ellipsometer 一种用于测量一束偏振光从被研究的表面或薄膜上反射后偏振状态产生变化的光学仪器,用它可以得到表面或薄膜的有关物理参量的信息。 椭圆偏振测量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光学技术,它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1808年,.-L.马吕斯探测到反射光线的偏振特性,1889年P.K.L.德鲁德建立了椭圆偏振测量的基本方程式,奠定了椭圆偏振测量技术的发展基础。它是一种无损的测量方法,并且对于表面的微小变化有极高的灵敏性,例如可以探测出清洁表面上只有单分子层厚度的吸附或污染。特别是近年来,这一技术与微型计算机相结合,达到了测量步骤简化及计算更为迅速的效果,使这一古老的方法获得了新生。它在各个领域中,如物理、化学、材料和照相科学、生物学以及光学、半导体、机械、冶金和生物医学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原理当一束光线倾斜入射到一表面或薄膜上时,平行于入射面振动的p偏振分量和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s偏振分量在满足切向分量连续的边界条件下,因入射媒质、基片和薄膜材料对于p偏振和s偏振有不同的光学反射系数,在表面或薄膜上反射时,p偏振和s偏振的反射振幅和反射位相也各不相同。当入射光是一束线偏振光时,在一般情况下,从表面或薄膜上反射后,p偏振和s偏振之间产生了不同的振幅衰减和相对位 相差=-(和别是p偏振和s偏振的位相差)。反射光电矢量终端的轨迹是一椭圆,称为椭圆偏振光。轨迹方程是 [1043-01]如入射光的p偏振和s偏振有相同的并为1的振幅, 则、分别为沿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振动振幅。可见表征椭圆偏振必须要三个独立的量,例如振幅、 和位相差,也可以用物理因次全一样的参量──斯托克斯参量等来表征偏振态。 一个平面单色波的斯托克斯参量是下列四个量

红外光谱(FTIR)实验报告

红外光谱仪调查及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红外光谱仪调查 1.1 简介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全名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 Spectrometer),是基于对干涉后的红外光进行傅里叶变换的原理而开发的红外光谱仪,主要由红外光源、光阑、干涉仪(分束器、动镜、定镜)、样品室、检测器以及各种红外反射镜、激光器、控制电路板和电源组成。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不同于色散型红外分光的原理,可以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地矿、石油、煤炭、环保、海关、宝石鉴定、刑侦鉴定等领域。 滤光片型近红外光谱仪器: 滤光片型近红外光谱仪器以滤光片作为分光系统,即采用滤光片作为单色光器件。滤光片型近红外光谱仪器可分为固定式滤光片和可调式滤光片两种形式,其中固定滤光片型的仪器时近红外光谱仪最早的设计形式。仪器工作时,由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滤光片后得到一宽带的单色光,与样品作用后到达检测器。 色散型近红外光谱仪器: 色散型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分光元件可以是棱镜或光栅。为获得较高分辨率,现代色散型仪器中多采用全息光栅作为分光元件,扫描型仪器通过光栅的转动,使单色光按照波长的高低依次通过样品,进入检测器检测。根据样品的物态特性,可以选择不同的测样器件进行投射或反射分析。 傅里叶变换型近红外光谱仪器: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简称为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它利用干涉图与光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测量干涉图并对干涉图进行傅里叶积分变换的方法来测定和研究近红外光谱。其基本组成包括五部分:①分析光发生系统,由光源、分束器、样品等组成,用以产生负载了样品信息的分析光;②以传统的麦克尔逊干涉仪为代表的干涉仪,以及以后的各类改进型干涉仪,其作用是使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后,造成一定的光程差,用以产生空间(时间)域中表达的分析光,即干涉光;③检测器,用以检测干涉光;④采

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和折射率实验报告

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与折射率实验报告 组别:69组院系:0611 姓名:林盛学号:PB062104 45 实验题目: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与折射率 实验目得:了解椭偏仪测量薄膜参数得原理,初步掌握反射型椭偏仪得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椭圆偏振光经薄膜系统反射后,偏振状态得变化量与薄膜得厚度与折射率有关,因此只要测量出偏振状态得变化量,就能利用计算机程序多次 逼近定出膜厚与折射率。参数描述椭圆偏振光得P波与S波间得相位差经薄膜系统关系后发生得变化,描述椭圆偏振光相对振幅得衰减。有超越方程: ? 为简化方程,将线偏光通过方位角得波片后,就以等幅椭圆偏振光出射,;改变起偏器方位角就能使反射光以线偏振光出射,,公式化简为: 这时需测四个量,即分别测入射光中得两分量振幅比与相位差及反射光中得两分量振幅比与相位差,如设法使入射光为等幅椭偏光,, 则;对于相位角,有: 因为入射光连续可调,调整仪器,使反射光成为线偏光,即=0或(),则或,可见只与反射光得p波与s波得相位差有关,可从起偏器得方位角算 出、对于特定得膜,就是定值,只要改变入射光两分量得相位差,肯定会 找到特定值使反射光成线偏光, =0或(). 实验仪器:椭偏仪平台及配件、He-Ne激光器及电源、起偏器、检偏器、四分之一波片、待测样品、黑色反光镜等。

实验内容: 1.按调分光计得方法调整好主机. 2.水平度盘得调整。 3.光路调整。 4.检偏器读数头位置得调整与固定. 5.起偏器读数头位置得调整与固定。 6.波片零位得调整。 7.将样品放在载物台中央,旋转载物台使达到预定得入射角70即望远镜转过 40,并使反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亮点。 8.为了尽量减小系统误差,采用四点测量. 9.将相关数据输入“椭偏仪数据处理程序”,经过范围确定后,可以利用逐次逼 近法,求出与之对应得d与n ;由于仪器本身得精度得限制,可将d得误差 控制在1埃左右,n得误差控制在0、01左右. 实验数据: 将表格中数据输入“椭偏仪数据处理程序",利用逐次逼近法,求出与之对 应得厚度d与折射率n分别为: 误差分析: 实验测得得折射率比理论值偏大,厚度比理论值偏小,其可能原因有: 1.待测介质薄膜表面有手印等杂质,影响了其折射率。 2.在开始得光路调整时,没有使二者严格共轴,造成激光与偏振片、1/4波片之 间不就是严格得正入射,导致测量得折射率与理论值存在偏差。 3.消光点并非完全消光,所以消光位置只能由人眼估测,所以可能引入误差。 4.由于实验中需多次转动及调节、安装仪器,会破坏仪器得共轴特性.虽经多次 调节,但还就是会产生误差.

【实验报告】近代物理实验教程的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教程的实验报告 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以为自己还有很多时间,只是当一个睁眼闭眼的瞬间,一个学期都快结束了,现在我们为一学期的大学物理实验就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本学期从第二周开设了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在三个多月的实验中我明白了近代物理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回顾这一学期的学习,感觉十分的充实,通过亲自动手,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我们所做的实验基本上都是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著名实验,以及体现科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现代实验技术的实验。它们是我受到了著名物理学家的物理思想和探索精神的熏陶,激发了我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同时近代物理实验也是一门包括物理、应用物理、材料科学、光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系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物理实验课程也是我们物理系的专业必修课程。 我们本来每个人要做共八个实验,后来由于时间关系做了七个实验,我做的七个实验分别是:光纤通讯,光学多道与氢氘,法拉第效应,液晶物性,非线性电路与混沌,高温超导,塞满效应,下面我对每个实验及心得体会做些简单介绍: 一、光纤通讯:本实验主要是通过对光纤的一些特性的探究(包括对光纤耦合效率的测量,光纤数值孔径的测量以及对塑料光纤光纤损耗的测量与计算),了解光纤光学的基础知识。探究相位调制型温度传感器的干涉条纹随温度的变化的移动情况,模拟语电话光通信, 了解光纤语音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构成。老师讲的也很清楚,本试验在操作上并不是很困难,很易于实现,易于成功。

二、光学多道与氢氘:本实验利用光学多道分析仪,从巴尔末公式出发研究氢氘光谱,了解其谱线特点,并学习光学多道仪的使用方法及基本的光谱学技术通过此次实验得出了氢原子和氘原子在巴尔末系下的光谱波长,并利用测得的波长值计算出了氢氘的里德伯常量,得到了氢氘光谱的各光谱项及巴耳末系跃迁能级图,计算得出了质子和电子的质量之比。个人觉得这个实验有点太智能化,建议锻炼操作的部分能有所加强。对于一些仪器的原理在实验中没有体现。如果有所体现会比较容易使学生深入理解。数据处理有些麻烦。不过这也正是好好提高自己的分析数据、处理数据能力的好时候、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三、法拉第效应:本实验中,我们首先对磁场进行了均匀性测定,进一步测量了磁场和励磁电流之间的关系,利用磁场和励磁电流之间的线性关系,用电流表征磁场的大小;再利用磁光调制器和示波器,采用倍频法找出ZF6、MR3-2样品在不同强度的旋光角θ和磁场强度B的关系,并计算费尔德常数;最后利用MR3样品和石英晶体区分自然旋光和磁致旋光,验证磁致旋光的非互易性。 四p液晶物性:本实验主要是通过对液晶盒的扭曲角,电光响应曲线和响应时间的测量,以及对液晶光栅的观察分析,了解液晶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的变化,以及引起的液晶盒光学性质的变化,并掌握对液晶电光效应测量的方法。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了液晶的基本物理性质 和电光效应等。发现液晶的双折射现象会对旋光角的大小产生的影响,在实验中通过测量液晶盒两面锚泊方向的差值,得到液晶盒扭曲角的大小为125度;测量了液晶的响应时间。观察液晶光栅的衍射现象,在“常黑模式”和“常白模式”下分别测量了液晶升压和降压过程的电光响应曲线,求得了阈值电压、饱

椭偏法测介质膜厚度和折射率 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得分: 实验时间: 2009 年 11 月 02 日, 第 十 周, 周 一 , 第 5-8 节 实验者: 班级 材料0705 学号 200767025 姓名 童凌炜 同组者: 班级 材料0705 学号 200767007 姓名 车宏龙 实验地点: 综合楼 408 实验条件: 室内温度 ℃, 相对湿度 %, 室内气压 实验题目: 椭偏法测介质膜的厚度与折射率 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 WJZ-II 型椭偏仪 实验目的: 1. 掌握椭偏法测量薄膜和折射率的基本原理 2. 学会使用椭偏仪测量固体表面上介质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 实验原理简述: 反射型椭偏仪的原理是:用一束椭圆偏振光作为探针照射到被测样品上,由于样品对入射光中平行于入射面的电场分量(简称P 分量)和垂直与入射面的电场分量(简称S 分量)有不同的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因此从样品上出射的光,其偏振状态相对于入射光来说要发生变化 1. 光波在介质分界面反射和透射的电磁波理论 光入射到两种均匀、各向同性的介质分界面上时,要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5-3-1)。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折射角与入射角以及折射率的关系是: 2211s i n s i n ??n n = 或 1 212 222s i n c o s ??n n n -= 另外,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界面条件,可以得到菲涅耳公式:

??? ??? ? ????? ?+=-+= +-- =+-= )sin(cos sin 2)cos()sin(cos sin 2)sin()sin()tan()tan(211221211221212121??????????????????s p s p t t r r 2. 反射系数比G 定义反射系数比)] (exp[| |||s p s p s p i r r r r G δδ-= = 而通常G 往往被写成如下形式:)exp(tan ??=i G ψ 其中 || tan s p r r =ψ s p δδ-=? 根据前式,可以得到21 122112]tan )11(1[sin ???+-+??=G G n n 从式中可以看出, 如果n1是已知的, 那么在一个固定的入射角φ1下测定反射系数比G , 则可以去顶介质2的折射率n2. 3. 光波在介质薄膜上反射和透射的电磁波理论——椭圆偏振光测量单层薄膜光学系统 如图(5-3-2)所示为“三介质二界面”模型,我们假定: 3.1薄膜两侧的介质是半无解大的,折射率分别为1n 和3 n 3.2薄膜折射率为2n ,它与两侧介质之间的界面1和界面2平行,并且都是理想的光滑斜面 3.3 三种介质都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

分光计实验报告()

分光计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分光计的调整要求和调整方法,并用它来测量三棱镜的顶角和最小偏向角。 3、学会用最小偏向角法测棱镜材料折射率 【实验仪器】 分光计,双面平面镜,汞灯光源、读数用放大镜等。 【实验原理】 1、调整分光计: (1)调整望远镜: a目镜调焦:清楚的看到分划板刻度线。 b调整望远镜对平行光聚焦:分划板调到物镜焦平面上。 c调整望远镜光轴垂直主轴:当镜面与望远镜光轴垂直时,反射象落在上十字线中心,平面镜旋转180°后,另一镜面的反射象仍落在原处。 (2)调整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并垂直仪器主轴:将被照明的狭缝调到平行光管物镜焦面上,物镜将出射平行光。 2、三棱镜最小偏向角原理 介质的折射率可以用很多方法测定,在分光计上 用最小偏向角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可以达到较高的 精度。这种方法需要将待测材料磨成一个三棱镜。如 果测液体的折射率,可用表面平行的玻璃板做一个中 间空的三棱镜,充入待测的液体,可用类似的方法进 行测量。 当平行的单色光,入射到三棱镜的AB面,经折射 后由另一面AC射出,如图7.1.2-8所示。入射光线LD 和AB面法线的夹角i称为入射角,出射光ER和AC 面法线的夹角i’称为出射角,入射光和出射光的夹角 δ称为偏向角。 可以证明,当光线对称通过三棱镜,即入射角i0等于出射角i0’时,入射光和出射光之间的夹角最小,称为最小偏向角δmin。由图7.1.2-8可知: δ=(i-r)+(i’-r’)(6-2) A=r+r’(6-3) 可得:δ=(i+i’)-A (6-4)

三棱镜顶角A 是固定的,δ随i 和i’而变化,此外出射角i’也随入射角i 而变化,所以偏向角δ仅是i 的函数.在实验中可观察到,当i 变化时,δ有一极小值,称为最小偏向角. 令 0=di d δ ,由式(6-4)得 1' -=di di (6-5) 再利用式(6-3)和折射定律 ,sin sin r n i = 's i n 's i n r n i = (6-6) 得到 r n i i r n di dr dr dr dr di di di cos cos )1('cos 'cos ''''? -?=??= ' 'csc csc 'sin 1cos sin 1'cos 2 2 2 2222 2 22r tg n r r tg n r r n r r n r --= --- = ' )1(1)1(12 2 22r tg n r tg n -+-+- = (6-7) 由式(6-5)可得:')1(1)1(12 22 2 r tg n r tg n -+=-+ 'tgr tgr = 因为r 和r’都小于90°,所以有r =r ’ 代入式(5)可得i =i'。 因此,偏向角δ取极小值极值的条件为: r =r ’ 或 i =i' (6-8) 显然,这时单色光线对称通过三棱镜,最小偏向角为δ min ,这时由式(6-4)可得: δ min =2i –A )(21 min A i += δ 由式(6-3)可得: A =2r 2 A r = 由折射定律式(6-6),可得三棱镜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n 为 2 sin )(21 sin sin sin min A A r i n += =δ (6-9) 由式(6-9)可知,只要测出三棱镜顶角A 和对该波长的入射光的最小偏向角δmin ,就可以计 算出三棱镜玻璃对该波长的入射光的折射率。顶角A 和对该波长的最小偏向角δ min 用分光计测定。 折射率是光波波长的函数,对棱镜来说,随着波长的增大,折射率n 则减少,如果是复色光入射,由于三棱镜的作用,入射光中不同颜色的光射出时将沿不同的方向传播,这就是棱镜的色散现象。 【实验内容】

用椭偏仪测薄膜厚度与折射率

103 实验十二 用椭偏仪测薄膜厚度与折射率 随着半导体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的飞速发展,薄膜技术的应用也越加广泛。因此,精确地测量薄膜厚度与其光学常数就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测量技术。 目前测量薄膜厚度的方法很多。如称重法、比色法、干涉法、椭圆偏振法等。其中,椭圆偏振法成为主要的测试手段,广泛地应用在光学、材料、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而测量薄膜材料的厚度、折射率和消光系数是椭圆偏振法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应用之一。 实验原理 由于薄膜的光学参量强烈地依赖于制备方法的工艺条件,并表现出明显的离散性,因此,如何准确、快速测量给定样品的光学参量一直是薄膜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椭圆偏振法由于无须测定光强的绝对值,因而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灵敏度,而且测试方便,对样品无损伤,所以在光学薄膜和薄膜材料研究中受到极大的关注。 椭圆偏振法是利用椭圆偏振光入射到样品表面,观察反射光的偏振状态(振幅和位相)的变化,进而得出样品表面膜的厚度及折射率。 氦氖激光器发出激光束波长为632.8nm 的单色自然光,经平行光管变成单色平行光束,再经起偏器P 变成线偏振光,其振动方向由起偏器方位角决定,转动起偏器,可以改变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线偏振光经1/4波片后,由于双折射现象,寻常光和非寻常光产生π/2的位相差,两者的振动方向相互垂直,变为椭圆偏振光,其长、短轴沿着1/4波片的快、慢轴。椭圆的形状由起偏器的方位角来决定。椭圆偏振光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样品的表面,反射后偏振状态发生改变,一般仍为椭圆偏振光,但椭圆的方位和形状改变了。从物理光学原理可 以知道,这种改变 与样品表面膜层厚 度及其光学常数有 关。因而可以根据 反射光的特性来确 定膜层的厚度和折 射率。图1为基本 原理光路。 图2为入射光 由环境媒质入射到单层薄膜上,并在环境媒质——薄膜——衬底的两个界面上发生多次折射和反射。此时,折射角满足菲涅尔折射定律 332211sin sin sin ???N N N == (1)

椭偏仪

PB09000631 实验题目:椭偏仪 实验目的:利用传统的消光法测量椭偏参数,使学生掌握椭偏光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的使用,并且实际测量玻璃衬底上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实验原理:见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1、调节仪器共轴。 调节激光与椭偏仪两个光道共轴,具体步骤为取四个中间有小孔的塑料塞,塞在椭偏仪的两个平行光管筒的四个孔上,用激光射向平行光管筒,使激光穿过四个塑料塞的小孔,尽量使四个塑料塞上没有红光,即激光全部从小孔中通过,则说明仪器共轴调好。调好后将表盘调零。 2、安装检偏器 在远离激光器一边的平行光管筒一边插上望远镜筒,在平台上放置一玻璃挡板,将平行光筒调过66°,调节玻璃挡板的角度使得激光射入望远镜筒,在平行光管筒上安上检偏器,内环调到0°,外环调到90°,刻度处竖直向上;然后用眼睛观察望远镜筒,微调检偏器,直至望远镜筒中的红点亮度最小,固定检偏器。 3、安装起偏器与1/4波片 将玻璃挡板取下,并将平行光管筒调回0°处,将起偏器内环调到0°,外环也调到0°,刻度竖直向上挂到离激光器较近的平行光管筒上,然后眼睛注视望远镜筒,微调起偏器,直至红点光强最小时停止调整,固定起偏器。然后将1/4波片安到起偏器上,注意用一只手固定起偏器内环,防止内环转动,同时用另一

PB09000631 只手转动波片,眼睛通过望远镜观察红点光强,直至光强最弱,这时停止调整,此时的仪器已调整完毕。 4、寻找消光点 将样品放到座台上,将平行光管筒调至40°处,调节样品角度使得激光射到平行光管筒中且可以在望远镜中看到红点。先将起偏仪内环调到+45°,这时将起偏仪与检偏仪均调至0~90°间任何一值,在0~90°之间调节起偏仪,同时眼睛注视红点,发现红点光强有变化时,调节检偏仪,范围同样是0~90°,可发现光强变小,反复调节二者,直至找到光强最小处,记下此时起偏器与检偏器的读数;再将二者调到90~180°之间重复上述操作,得到另一组数据。然后将起偏仪内环调至-45°,重复上述操作,再得到两组数据。 5、用软件计算薄膜的折射率与厚度 将刚刚测得的四组数据输入软件中,运行软件找到样品的折射率与厚度。实验现象及数据: 在调节共轴时四个塑料塞基本上没有红光; 安装起偏器、检偏器、1/4波片时消光比较成功,尤其是在安装1/4波片时,基本上将光消掉,红光已经由红点变成淡淡的一片红色。 使用的薄膜编号为6360,实验数据如下: 1/4波片角度起偏器角度检偏器角度+45°63°75.9° 143.5°100°

光谱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指导老师: 乔旭升 成绩: 实验名称: 光谱分析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紫光/可见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和荧光光谱仪的基本原理、主要用途和实际操作过程。掌握玻璃透光率、薄膜吸收光谱、固体粉末红外光谱和固体发光材料荧光光谱的测试方法。学习分析影响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 二、实验原理 电磁波可与多种物质相互作用。如果这种作用导致能量从电磁波转移至物质,就称为吸收。当光波与某一受体作用时,光子和接受体之间就存在碰撞。光子的能量可被传递给接受体而被吸收,由此产生吸收光谱。通常紫外和可见光的能量接近于某两个电子能级地能量差,故紫外与可见光吸收光谱起源于价电子在电子能级之间的跃迁,又称为电子光谱。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到非散射的均匀介质时,光的一部分将被介质所反射,一部分被介质吸收,一部分透过介质。如果入射光强度为I0.反射光强度为Ir ,吸收光强度为Ia ,透过光强度为It ,则有I0=Ir+Ia+It 投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称为透光率 T=It/I0 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照射某化合物时,其分子要吸收一部分光能转变为分子的震动能量或转动能量。此时若将其透过的光用单色器进行色散,就可得到一带暗条的谱带。以红外光的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吸收率或者透过率百分数为纵坐标,把该谱带记录下来,就可得到该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不同的化合物均有标准特征谱,将实验所得的光谱与标准谱对照,就可进行分子结构的基础研究和化合组成的分析。可由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来推知被测物的结构,按照特征峰的强度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当分子吸收来自光辐射的能量后,其本身就由处于稳定的基态跃迁至不稳定的激发态: M+h ν→。激发态是不稳定的,寿命极短,激发态分子会迅速以向周围散热或再发射电磁波(荧光或磷光)的方式回到基态: →M+荧光(或磷光)。任何能产生荧光(或磷光)的物质都具有两个特征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荧光(或磷光)为光致发光,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激发光波长,这可通过激发

激光拉曼光谱仪实验报告

实验六 激光拉曼光谱仪 【目的要求】 1.学习和了解拉曼散射的基本原理; 2.学习使用激光拉曼光谱仪测量CCL 4的谱线; 【仪器用具】 LRS-3型激光拉曼光谱仪、CCL 4、计算机、打印机 【原 理】 1. 拉曼散射 当平行光投射于气体、液体或透明晶体的样品上,大部分按原来的方向透射 而过,小部分按照不同的角度散射开来,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散射是光子与物质分子相互碰撞的结果。由于碰撞方式不同,光子和分子之间会有多种散射形式。 ⑴ 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是光子和分子之间没有能量交换,只是改变了光子的运动方向,使得散射光的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基本相同,频率变化小于3×105HZ ,在光谱上称为瑞利散射。瑞利散射在光谱上给出了一条与入射光的频率相同的很强的散射谱线,就是瑞利线。 ⑵ 非弹性碰撞 光子和分子之间在碰撞时发生了能量交换,这不仅使光子改变了其运动方向,也改变了其能量,使散射光频率与入射光频率不同,这种散射在光谱上称为拉曼散射,强度很弱,大约只有入射线的10-6。 由于散射线的强度很低,所以为了排除入射光的干扰,拉曼散射一般在入射线的垂直方向检测。散射谱线的排列方式是围绕瑞利线而对称的。在拉曼散射中散射光频率小于入射光频率的散射线被称为斯托克斯线;而散射光频率大于入射光频率的散射线被称为反斯托克斯线。斯托克斯线和反斯托克斯线是如何形成的呢?在非弹性碰撞过程中,光子与分子有能量交换, 光子转移一部分能量给分子, 或者从分子中吸收一部分能量,从而使它的频率改变,它取自或给予散射分子的能量只能是分子两定态之间的差值21E E E -=?。在光子与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过程中,光子把一部分能量交给分子时,光子则以较小的频率散射出去,称为频率较低的光(即斯托克斯线),散射分子接受的能量转变成为分子的振动或转动能

椭偏仪测折射率和薄膜厚度

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椭偏仪测折射率和薄膜厚度 学院:xx 学院专业班级:xxx 学号:xxx 学生姓名:xxx 实验成绩 预习题(一空一分,共10 分) 1.(单选题)起偏器和检偏器的刻度范围为多少?(B) A.0 ° ~180° B.0 ° ~360° 2.(单选题)黑色反光镜在仪器调整中起什么作用?

实验预习题成绩: (B) A. 确定起偏器的方位 B. 确定检偏器的方位 C.确定波片的方位 3.(单选题)在椭偏仪实验中坐标系是选在待测薄膜的(B)上。 A 入射面 B 表面 4.(单选题)椭偏仪的数据处理方法有三种,即查图法、查表 法、迭代法解非线性超越方程,本实验中使用(B) A 查图法 B 查表法 5.(填空题))调整椭偏仪光路的步骤是,首先使激光光线与分光计仪器主轴垂直,并通过载物台中心,然后确定(C)的0 刻度位置,这要利用(A)的布鲁斯特角特性,然后再确定(B)0 刻度位置,最后调整1/4 波片,使其快轴与(C)成± 45° 选择答案: A 黑色反光镜 B 检偏器 C 起偏器

6.(填空题)将起偏器套在平行光管上,使0°位置朝上,从载物台上取下黑色反射镜,将检偏器管转到共轴位置,整体调节起偏器使检流计(A),固定起偏器螺钉。此时起偏器与检偏器通光方向(C)。选择答案: A 光强最小 B 光强最大 C 平行 D 垂直

原始数据记录 成绩: 1/4 玻片起偏器角度检偏器角度+45°(> 90°)103.4 91.7 +45°(< 90°)21.2 51.6 -45 °(> 90°)106.5 98.6 -45 °(< 90°)21.2 51.6 薄膜厚度: 110.0000 折射率: 1.4800

偏振光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偏振光的研究 实验者:PB08210426 李亚韬 实验目的:掌握分光计的工作原理,熟悉偏振光的原理和性质。验证马吕斯定律,并根据 布儒斯特定律测定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 为了研究光的偏振态和利用光的偏振特性进行各种分析和测量工作,需要各种偏振元件:产生偏振光的元件、改变光的偏振态的元件等,下面分类介绍。 1 产生偏振光的元件 在激光器发明之前,一般的自然光源产生的光都是非偏振光,因此要产生偏振光都要使用产生偏振光的元件。根据这些元件在实验中的作用,分为起偏器和检偏器。起偏器是将自然光变成线偏振光的元件,检偏器是用于鉴别光的偏振态的元件。在激光器谐振腔中可以利用布儒斯特角使输出的激光束是线偏振光。 将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的方法有很多,一个方法是利用光在界面反射和透射时光的偏振现象。我们的先人在很早就已经对水平面的反射光有所研究,但定量的研究最早在1815年由布儒斯特完成。反射光中的垂直于入射面的光振动(称s 分量)多于平行于入射面的光振动(称p 分量);而透射光则正好相反。在改变入射角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即入射角为一特定值时,反射光成为完全线偏振光(s 分量)。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而且此时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垂直,这种现象称之为布儒斯特定律。该方法是可以获得线偏振光的方法 之一。如图1所示。因为此时 20π γ= +i ,γsin sin 201n i n =, 12 0000sin cos sin n n sin i i i tgi === γ,若n 1=1(为空气的折射率),则 2tgi n = (1) 0i 叫做布儒斯特角,所以通过测量布儒斯特角的大小可以测量介质的折射率。 由以上介绍可以知道利用反射可以产生偏振光,同样利用透射(多次透射)也可以产 生偏振光(玻璃堆)。第二种是光学棱镜,如尼科耳棱镜、格兰棱镜等,它是利用晶体的双折射的原理制成的。在晶体中存在一个特殊的方向(光轴方向),当光束沿着这个方向传播时,光束不分裂,光束偏离这个方向传播时,光束将分裂为两束,其中一束光遵守折射定律叫做寻常光(o 光),另一束光一般不遵守折射定律叫做非寻常光(e 光)。o 光和e 光都是线偏振光(也叫完全偏振光),两者的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在一般使用状态下)互相垂直。改变射向晶体的入射光线的方向可以找到光轴方向,沿着这个方向,o 光和e 光的传播速度相等,折射率相同。晶体可以有一个光轴,叫做单轴晶体,如方解石、石英,也可以有两个光轴,叫双轴晶体,如云母、硫磺等。包含光轴和任一光线的平面叫对应于该光线的主平面,o 光电矢量的振动方向垂直于o 光主平面,e 光电矢量的振动方向平行于e 光主平面。 格兰棱镜由两块方解石直角棱镜构成,两棱镜间有空气间隙,方解石的光轴平行于棱镜的棱。自然光垂直于界面射入棱镜后分为o 光和e 光,o 光在空气隙上全反射,只有e 光透过棱镜射出。

光栅光谱仪实验报告

光栅光谱仪的使用 学号 2015212822 学生姓名张家梁 专业名称应用物理学(通信基础科学) 所在系(院)理学院 2017 年 3 月 14 日

光栅光谱仪的使用 张家梁 1 实验目的 1.了解光栅光谱仪的工作原理。 2.学会使用光栅光谱仪。 2实验原理 1. 光栅光谱仪 光栅光谱仪结构如图所示。光栅光谱仪的色散元件为闪耀光栅。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分别在两个球面镜的焦平面上,因此入射狭缝的光经过球面镜后成为平行光入射到光栅上,衍射光经后球面镜后聚焦在出射狭缝上。光栅可在步进电机控制下旋转,从而改变入射角度和终聚焦到出射狭缝处光线的波长。控制入射光源的波长范围,确保衍射光无级次重叠,可通过控制光栅的角度唯一确定出射光的波长。 光谱仪的光探测器可以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硅光电管、热释电器件和CCCD 等多种,经过光栅衍射后,到达出射狭缝的光强一般都比较弱,因此本仪器采用光电倍增管和CCD 来接收出射光。 2. 光探测器 光电倍增管是一种常用的灵敏度很高的光探测器,它由光阴极、电子光学输入系统、倍增系统及阳极组成,并且通过高压电源及一组串联的电阻分压器在阴极──打拿极(又称“倍增极”) ──阳极之间建立一个电位分布。光辐射照射到阴极时,由于光电效应,阴极发射电子,把微弱的光输入转换成光电子;这些光电子受到各电极间电场的加速和聚焦,光电子在电子光学输入系统的电场作用下到达第一倍增极,产生二次电子,由于二次发射系数大于1,电子数得到倍增。以后,电子再经倍增系统逐级倍增,阳极收集倍增后的电子流并输出光电流信号,在负载电阻上以电压信号的形式输出。

CCD 是电荷耦合器件的简称,是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的新型器件,在电路中常作为信号处理单元。对光敏感的CCD 常用作图象传感和光学测量。由于CCD 能同时探测一定波长范围内的所有谱线,因此在新型的光谱仪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 闪耀光栅 在光栅衍射实验中,我们了解了垂直入射时(Φ=90°)光栅衍射的一般特性。当入射角Φ=90°时,衍射强度公式为 光栅衍射强度仍然由单缝衍射因子和多缝衍射因子共同决定,只不过此时 当衍射光与入射光在光栅平面法线同侧时,衍射角θ取+号,异侧时取-号。单缝衍射中央主极大的条件是u=0,即sinΦ=-sinθ或Φ=θ。将此条件代入到多缝干涉因子中,恰好满足v=0,即0 级干涉大条件。这表明单缝衍射中央极大与多缝衍射0 级大位置是重合的(图9.1a),光栅衍射强度大的峰是个波长均不发生散射的0 级衍射峰,没有实用价值。而含有丰富信息的高级衍射峰的强度却非常低。 为了提高信噪比,可以采用锯齿型的反射光栅(又称闪耀光栅)。闪耀光栅的锯齿相当于平面光栅的“缝”。与平面光栅一样,多缝干涉条件只取决于光栅常数,与锯齿角度、形状

椭偏测厚仪主要参数与工作原理

“椭偏测厚仪”有关情况介绍 一、引言: 1、椭偏法是一种测量光在样品表面反射后偏振状态改变的广西方 法,它可以同时测得样品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由于此法具有非接触性、非破坏性以及高灵敏度、高精度等优点,鼓广泛用于薄膜厚度及材料的光学常数的测定。 2、椭偏法测量数据可在短时间快速采集,可对各类薄膜的生长和工 艺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故已成为半导体行业重要的在线监测设备之一。 3、纳米技术是当今科技的发展热点,能精确测得纳米级薄膜厚度和 折射率的椭偏测量技术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二、椭偏测厚仪发展概况: 1、椭偏测厚仪在我国起步较晚,70年代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椭偏 测厚仪只有“TP-77型椭偏测厚仪”和“WJZ型椭偏测厚仪”。基本上是手动测量,仅配一种入射角和衬底材料的薄膜(n,d)~(Ψ,Δ)函数表(如SiO2,70°入射角,波长632.8nm)。 2、 90年代末,华东师大学研制并生产了“HST-1型”和“HST-2型” 多功能智能椭偏测厚仪。该仪器使用计算机技术,利用消光法自动完成,测量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3、进入二十一世纪,国生产自动椭偏测厚仪的厂家逐渐多起来。如: 天津港东科技发展生产的“SGC-1型椭圆偏振测厚仪”、“SGC-2型自动椭圆偏振测厚仪”。天津拓普仪器生产的“TPY-1型椭圆偏振测厚

仪”和“TPY-2型自动椭圆偏振测厚仪”等。 现将目前国生产的几种自动椭圆偏振测厚仪,其性能指标等参数列表如下,供参考: 国几种“椭圆偏振测厚仪”的性能参数 三、消光法测量薄膜和折射率的计算公式:

1. 在椭偏法测量中,为了简便,通常引入两个物理量——Ψ,Δ来 描述反射光偏振态的变化,它们与总反射系数p R (p 分量,在入射面),s R (s 分量,在垂直于入射面)之间的关系,定义如下: tan Ψi e ?=p R /s R ————————— 偏振方程 ○ 1 式中:Ψ,Δ —— 椭偏参数(均为角度度量) Ψ —— 相对振幅衰减 Δ —— 相位移动之差 在固定实验条件下:~ 1n 和~ 3n 为已知,则Ψ=Ψ(d ,~ 2n ), Δ=Δ(d ,~ 2n ) 2122121i p p p i p p r r e R r r e δδ--+?= +??,2122121i s s s i s s r r e R r r e δ δ --+?=+?? 式中:2δ——相邻两光束的相位差,设膜厚为d ,光波长为λ, 则有: 122~~~22221122()d n Cos d n n Sin ππ δ??λλ =???=??-?——— ○2 若:P-起偏角,A-检偏角 则:Ψ=A ,Δ=k ×180°+90°-2p (当0°≤p ≤135°时,k=1;当 135°≤p ≤180°时,k=3) 综上:通过测得起偏角P 和检偏角A ,即可求得Ψ,Δ,还可反求 d ,~ 2n 。 1) 对于透明膜,~ 2n 只有实部,上述椭偏方程(复数方程)只有d , ~ 2n 两个未知数,由两个已知实测的Ψ,Δ原则上可解出d , ~ 2n ,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实验报告_分光计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实验报告_分光计.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分光计 土木21班 2120702008 崔天龙 . . 验项目名称:分光计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深入了解分光计的构造和设计原理,学会调整分光计的正确方法; 2(了解用最小偏向角法测棱镜材料折射率的基本原理; 3(完成测量折射率实验,并正确分析实验误差。 二、实验原理 1(分光计的结构 分光计主要由三部分:望远镜,平行光管和主体(底座、度盘和载物台)组成。附件有小灯泡、小灯泡的低压电源以及看度盘的放大镜。望远镜的目镜叫做阿贝目镜,如图1所示。 2(分光计的调整原理和方法 调整分光计,最后要达到下列要求: (1)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 (2)望远镜对平行光聚焦(即接收平行光); (3)望远镜、平行光管的光轴垂直仪器公共轴。

分光计调整的关键是调好望远镜,其他的调整可以以望远镜为标准。 在调整望远镜时,可以先将小灯泡的光引入分划板,当分划板的位置刚好在望远镜的焦平面上时,从载物台上放置的平面镜上反射回来的光正好落在分划板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十字象。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将望远镜调好(出射平行光以及使望远镜的主轴与仪器主轴垂直),当望远镜调好后就可以利用望远镜调节平行光管,此时就可以进行光线的角度的测量了。 3(用最小偏向角法测三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 如下图,一束单色光以角入射到AB面上,经棱镜两次折射后,从AC面 射出来,出射角为。入射光和出射光之间的夹角称为偏向角。当棱镜顶角A一定时,偏向角的大小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当=时,为最小(证明略)。这时的偏向角称为最小偏向角,记为。 由上图可以看出,这时

固体红外光谱实验报告

KBr压片法测定固体样品的红外光谱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红外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Nicolet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方法。 3、掌握用KBr压片法制备固体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测定的技术和方法。 4、了解基本且常用的KBr压片制样技术在红外光谱测定中的应用。 5、通过谱图解析及标准谱图的检索,了解由红外光谱鉴定未知物的一般过程。 二、仪器及试剂 1 仪器:美国热电公司Nicolet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HY-12型手动液压式红外压片机及配套压片模具;磁性样品架;红外灯干燥器;玛瑙研钵。 2 试剂:苯甲酸样品(AR);KBr(光谱纯);无水丙酮;无水乙醇。 三、实验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法是通过研究物质结构与红外吸收光谱间的关系,来对物质进行分析的,红外光谱可以用吸收峰谱带的位置和峰的强度加以表征。测定未知物结构是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一个重要用途。根据实验所测绘的红外光谱图的吸收峰位置、强度和形状,利用基团振动频率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来确定吸收带的归属,确认分子中所含的基团或键,并推断分子的结构,鉴定的步骤如下: (1)对样品做初步了解,如样品的纯度、外观、来源及元素分析结果,及物理性质(分子量、沸点、熔点)。 (2)确定未知物不饱和度,以推测化合物可能的结构; (3)图谱解析 ①首先在官能团区(4000~1300cm-1)搜寻官能团的特征伸缩振动; ②再根据“指纹区”(1300~400cm-1)的吸收情况,进一步确认该基团的存在以及与其它基团的结合方式。

图1 仪器的基本结构 四、实验步骤 1. 红外光谱仪的准备 (1)打开红外光谱仪电源开关,待仪器稳定30 分钟以上,方可测定; (2)打开电脑,选择win98系统,打开OMNIC E.S.P软件;在Collect菜单下的Experiment Set-up 中设置实验参数; (3)实验参数设置:分辨率 4 cm-1,扫描次数32,扫描范围4000-400 cm-1;纵坐标为Transmittance 2.固体样品的制备 (1)取干燥的苯甲酸试样约1mg于干净的玛瑙研钵中,在红外灯下研磨成细粉,再加入约150mg干燥且已研磨成细粉的KBr一起研磨至二者完全混合均匀,混合物粒度约为2μm以下(样品与KBr的比例为1:100~1:200)。 (2)取适量的混合样品于干净的压片模具中,堆积均匀,用手压式压片机用力加压约30s,制成透明试样薄片。 3.样品的红外光谱测定 (3)小心取出试样薄片,装在磁性样品架上,放入Nicolet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的样品室中,在选择的仪器程序下进行测定,通常先测KBr的空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