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叉课程设计说明书

换挡叉课程设计说明书
换挡叉课程设计说明书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零件工艺性分析 (1)

1.1换挡叉的概述 (1)

1.2换挡叉的技术要求 (1)

1.3分析换挡叉的工艺性 (2)

1.4确定换挡叉的工艺类型 (3)

2换挡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3)

2.1换挡叉材料及毛坯制造方法 (3)

2.2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加工余量 (2)

2.3定位基准的选择 (4)

2.4制订工艺路线 (5)

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7)

3 铣槽14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2)

3.1设计主旨 (12)

3.2夹具设计 (12)

4课程设计总结 (13)

6参考文献 (12)

1零件工艺性分析

1.1换挡叉的概述

1.1.1换挡叉的功用

换挡叉头以孔套在变素差叉轴上,并用销钉经孔与变速叉轴联接,换挡叉脚则夹在双联变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换挡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换挡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移,换挡叉脚拨动双联变速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变换档位,从而改变机器的运转速度。

1.1.2换挡叉的结构特点

换挡叉在改变档位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以适应换挡叉的工作条件。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换挡叉脚两端面、叉轴孔和锁销孔,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予以保证。

1.2换挡叉的技术要求

换挡叉零件技术要求如下表

该换挡叉形状特殊、结构简单,属典型的叉杆类零件。为实现换挡、变速的功能,其叉轴孔与变速叉轴有配合要求,因此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差脚两端面以及换挡叉头部方槽两侧面在工作中需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其耐磨性,该表面要求高频淬火处理,硬度为55-63HRC ;

为保证换挡叉换挡时叉脚受力均匀,要求叉脚两端面对叉轴孔027.0016+φmm 垂直度为0.1。为

保证换挡叉在叉轴上有准确的位置,该换档位准确,换挡叉采用螺栓螺纹连接定位。为保证整个零件的硬度和加工性能,要求对整个零件进行热处理、调质,硬度为18-25HRC 。 综上所述,该换挡叉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制定的较为合理,符合该零件在变速箱中的功用。

1.3分析换挡叉的工艺性

分析零件图可知,拨插头两端面和差脚两端面均要求切削加工,且在轴向方向上均高于相邻表面,这样既减少里加工面积,又提高了换挡时叉脚端面的接触刚度;16φmm 孔的端面为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钻偏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另外,该零件除主要工作表

面(换挡叉脚两端面、内表面07.0043+R mm 和差轴孔027.0016+φmm )外,其余表面加工精度均

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而主要工作表面虽然加工精度相对较高,但也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保质保量的加工出来。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1.4确定换挡叉的工艺类型

设计要求该零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2换挡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2.1换挡叉材料及毛坯制造方法

由于该换挡叉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换挡叉的强度和冲击韧度,获得纤维组织,毛坯选用铸件,该换挡叉的轮廓尺寸不大,且生产类型属于中批生产,为提高生产率和铸件精度,以采用砂型铸造方法制造毛坯。毛坯的拔模斜度为5°。

2.2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加工余量

要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应先确定如下各项因素。

2.2.1铸件机械加工余量等级

查表2-5[1]得铸件机械加工余量等级为F~H ,取G 级。

2.2.2铸件公差等级

由于铸件选择机器造型,材料为ZG45Ⅱ,生产类型为大批量,查表2-1[1]得铸件公差等级CT 为8~12级,取10级。

2.2.3确定铸件基本尺寸

换挡叉铸件尺寸公差、加工余量和基本尺寸如下:

2.3定位基准的选择 2.

3.1粗基准

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欠缺。 粗基准:选择换挡叉脚两端面和内表面作为粗基准。

2.3.2精基准

根据该换挡叉零件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选择换挡叉头右端面和叉轴孔027

.0016+φmm

做为精基准,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他们作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了“基准统一”原则。

叉轴孔027.0016+φmm 的轴线是设计基准,选用其做精基准定位加工换挡叉脚两端面,实

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要求。

选用换挡叉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同样是遵循了“基准重合”的原则,因为该换挡叉在轴方

向的尺寸多以该端面作为设计基准;

另外,由于换挡叉刚性较差,受力易产生弯曲变形,为了避面在机械加工中产生加紧变形,根据夹紧力应垂直于主要定位基面,并应作用在刚度较大部位的原则,夹紧力作用点不能做用在叉杆上。

选用换挡叉头右端面作精基准,夹紧可作用在换挡叉左端面上,加紧稳定可靠。

2.4制订工艺路线

2.4.1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1:粗铣换挡叉头左右两端面

工序2:钻

16

φ

mm孔。

工序3:拉

16

φ

mm孔至图样尺寸。

工序4:锪

16

φ

mm孔处倒角1×45o。

工序5:粗铣换挡叉头上端面。

工序6:粗铣—精铣换挡叉头部方槽。

工序7:粗铣—精铣—磨削换挡叉脚两端面。

工序8:粗铣—精铣换挡叉脚内表面。

工序9:粗铣螺纹孔端面。

工序10:钻M10mm底孔Φ8.5mm,倒角120 o,攻螺纹M10mm。工序11:清洗。

工序12:终检。

2.4.2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1:粗铣换挡叉头左右两端面

工序2:钻16

φmm孔。

工序3:拉16

φmm孔至图样尺寸。

工序4:锪16

φmm孔处倒角1×45o。

工序5:粗铣—精铣—磨削换挡叉脚两端面。

工序6:粗铣—精铣换挡叉脚内表面。

工序7:粗铣换挡叉头上端面。

工序8:粗铣—精铣换挡叉头部方槽。

工序9:粗铣螺纹孔端面。

工序10:钻M10mm底孔Φ8.5mm,倒角120 o,攻螺纹M10mm。

工序11:清洗。

工序12:终检。

2.4.3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上述两个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一是先加工换挡叉头部两端面及Φ16mm孔,再加工换挡叉头部方槽,再加工换挡叉脚部端面及内表面,最后加工M10mm螺纹孔。方案二是先加工换挡叉头部两端面及Φ16mm孔,再加工换挡叉脚部端面及内表面,再加工换挡叉头部方槽,最后加工M10mm螺纹孔。显然在加工换挡叉脚部端面及内表面之后在加工换挡叉头部方槽,较易保证方槽的加工精度和形位公差,所以方案二较合理。

2.4.4工艺路线确定

在综合考虑工序顺序安排原则的基础上,表4列出了换挡叉的工艺路线。

表4换挡叉工艺路线及定位基准、设备的选用

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2.5.1切削用量的计算

工序1:同时粗铣换挡叉头左右两端面。

该工序就一个工步,即同时粗铣换挡叉头左右两个端面。 (1)背吃刀量的确定 1.22)422.46(=÷-=p a mm

(2)进给量的确定 由表5-7,按机床功率5~10kW 、工件—夹具系统刚度为中等条件选取,

该工件的每齿进给量z f 取为0.08mm/z 。

(3)铣削速度计算 由表5-9,按镶齿铣刀、d/z=80/10的条件选取,铣削速度v 可取为

44.9m/min 。由公式(5-1)n=1000v/πd 可求得该工序铣刀转速,即n=1000×44.9m/min/π×80=178.65r/min ,参照表4-15所列X51型立式铣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n=160r/min 。再取此转速代入公式(5-1),可求出该工序的实际铣削速度v=n πd/1000=40.2m/min 。 工序2:钻Φ16mm 孔。

(1) 背吃刀量的确定 由表2-28,15=p a mm 。

(2) 进给量的确定 查表5-22,按钢件45刚查表得进给量取f =0.25mm/r 。

(3) 切削速度的确定 查表5-22得切削速度v=20m/min. 工序3:拉Φ16mm 孔。

(1) 背吃刀量的确定 11516=-=p a mm 。

(2) 进给量的确定 查表5-33得拉削进给量z f =0.05mm/z

(3) 切削速度的确定 查表5-34,取第2组切削速度,切削速度为v=4m/min. 工序4:锪Φ16mm 孔两端倒角1×45o

(1) 背吃刀量的确定 7.045sin 1=?= p a mm (2) 进给量的确定 查表5-32,取进给量f =0.10mm/r. (3) 切削速度的确定 查表5-32,取切削速度v=14m/min. 工序5:粗铣—精铣换挡叉脚两端面

本工序由两个工步组成,即工步1:同时粗铣换挡叉脚两端面;工步2:同时精铣换挡叉脚两端面。

(1) 背吃刀量的确定 工步2的机械加工余量为1mm ,所以工步1的背吃刀量

9.019.11=-=p a mm ;工步2的背吃刀量12=p a mm 。

(2) 进给量的确定 工步1:查表5-7,取每齿进给量z f = 0.08mm/z ;工步2:查表5-8,

进给量f =1.5mm/r 。

(3) 铣削速度的确定 工步1:铣削速度同工序1,即:v 1=40.2m/min ;工步2:铣削速度

同工步1,即v 2=40.2m/min.

工序6:粗铣—精铣叉脚内侧面

本工序由两个工步组成,即工步1:粗铣换挡叉脚内侧面; 工步2:精铣换挡叉脚内侧面。

(1)背吃刀量的确定 工步2的机械加工余量为1mm ,所以工步1的背吃刀量

2.112.21=-=p a mm ;工步2的背吃刀量12=p a mm 。

(2)进给量的确定 工步1:查表5-7,取每齿进给量z f = 0.08mm/z ;工步2:查表5-8,进

给量f =1.5mm/r 。

(3)铣削速度的确定 工步1:铣削速度同工序1,即:v 1=40.2m/min ;工步2:铣削速度同

工步1,即v 2=40.2m/min

工序7:粗铣换挡叉头上端面,并粗铣、精铣方槽

本工序共有三道工步,即工步1:粗铣换挡叉头上端面;工步2:粗铣方槽;工步3:精铣方槽。

(1) 背吃刀量的确定 工步1:6.21=p a mm ;工步2:由于精加工余量为1mm ,所以

101112=-=p a mm ;工步3:该工步进给量包括方槽纵向背吃刀量和左侧及右侧

横向背吃刀量,三个背吃刀量相同,即13=p a mm 。

(2) 进给量的确定 工步1和工步2的进给量相同,即08.021==z z f f mm/z ;工步3的

进给量为f =1.5mm/r 。

(3) 铣削速度的确定 三个工步的切削速度相同,即v=40.2m/min 。 工序8:粗铣螺纹孔端面

(1) 背吃刀量的确定 5.2145.16=-=p a mm 。 (2) 进给量的确定 z f = 0.08mm/z 。 (3) 铣削速度的确定 v=40.2m/min 。

工序9:钻M10mm 底孔Φ8.5mm ,倒角120,攻M10mm 螺纹

本工序包括三道工步,即工步1:用Φ8.5mm 的麻花钻钻削底孔;工步2:用锪钻钻削

120倒角;工步3:攻M10mm 螺纹。

(1) 背吃刀量的确定 工步1:5.81=p a mm ;工步2:2p a =0.5mm ;工步3:

5.15.8101=-=p a mm 。

(2) 进给量的确定 工步1:查表5-22,按钢件45刚查表得进给量取1f =0.0.15mm/r 。工

步2:查表5-32,取进给量2f =0.10mm/r ;工步3:由于攻螺纹的进给量就是被加工螺纹的螺距,取本螺纹的螺距为1mm ,所以本工步的进给量3f =1mm 。

(3) 切削速度的确定 工步1:查表5-22得切削速度v=20m/min ;工步2:查表5-32,取

切削速度v=14m/min 。工步3:由表5-37差得攻螺纹的切削速度v=3~8m/min ,暂取v=3m/min 。由公式(5-1)求该工步的主轴转速8.391000≈?=

d

v

n πr/min ,又由立

式钻床主轴转速表4-9,取转速44r/min 。再将此转速代入公式(5-1)可求出该工步的实际切削速度32.31000/==d n v πm/min 。

工序10:钻通孔Φ2mm

(1)背吃刀量的确定 2=p a mm 。 (2)进给量的确定 f =0.08mm 。 (3)切削速度的确定 v=20m/min 。

2.5.2基本工时的计算

工序1:同时粗铣换挡叉头左右两端面

按表5-43,取

l =22mm ,54.21)484640080(5.0)3~1()(5.02

21=+--?=+--=e a d d l mm ,

22=l mm s f l l l t Mz j 4.12min 21.0160

1008.02

54.22221=≈??++=++=

工序2:钻Φ16mm 孔

根据表5-41,取

l =42mm ,4.6154cot 2

15

)2~1(cot 211≈+?=+-=

r d D l κmm ,12=l mm s f l l l t Mz j 9.30min 51.0960

1.01

4.64221=≈?++=++=

工序3:拉Φ16mm 孔

设拉刀长度为400mm ,则

s t j 6.6min 11.04000

400

42=≈+=

工序5:粗铣—精铣换挡叉脚两端面

l =19mm ,14.21)361640080(5.0)3~1()(5.02

21=+--?=+--=e a d d l mm ,

22=l mm s i f l l l t Mz j 49min 82.04160

1008.02

14.22221=≈???++=?++=

工序6:粗铣—精铣叉脚内侧面

l =26mm ,2.21)676640080(5.0)3~1()(5.02

21=+--?=+--=e a d d l mm ,

22=l mm s i f l l l t Mz j 6.56min 94.04160

1008.02

2.22621=≈???++=?++=

工序7:粗铣换挡叉头上端面,并粗铣、精铣方槽 (1) 粗铣换挡叉头上端面时所用基本工时计算:

l =42mm ,5.71)1764640080(5.0)3~1()(5.02

21=+--?=+--=e a d d l mm ,

22=l mm s f l l l t Mz j 1.24min 40.0160

1008.02

5.74221=≈??++=++=

(2) 粗铣方槽所用基本工时为

l =12mm ,5.11)144640080(5.0)3~1()(5.02

21=+--?=+--=e a d d l mm ,2

2=l mm s f l l l t Mz i 3.7min 12.0160

1008.025.11221=≈??++=++=

(3) 精铣方槽两侧面所用基本工时为

l =12mm ,5.11)144640080(5.0)3~1()(5.02

21=+--?=+--=e a d d l mm ,2

2=l mm s i f l l l t Mz j 6.14min 24.02160

1008.02

5.11221=≈???++=?++=

工序8:粗铣螺纹孔端面

l =14mm ,6.11)196640080(5.0)3~1()(5.02

21=+--?=+--=e a d d l mm ,2

2=l mm s f l l l t Mz j 3.8min 14.0160

1008.02

6.11421=≈??++=++=

工序9:钻M10mm 底孔Φ8.5mm ,攻M10mm 螺纹 (1)钻

M10mm

底孔Φ8.5mm

所用基本工时为l

=8mm ,

1.4154cot 2

5.8)2~1(cot 211≈+?=+-=

r d D l κmm

1

2=l mm

s f l l l t Mz i 2.8min 14.0960

1.01

1.4821=≈?++=++=

(2)攻M10mm 螺纹所用基本工时为

l =8mm ,212)3~1(1=?==p l mm ,212)3~2(1=?==p l mm

s fn l l l fn l l l t j 7.32min 55.044122844122802121==???

?

??+++?++=???? ??+++++=

工序10:钻通孔Φ2mm

l

=29mm ,

7.1154cot 2

2

)2~1(cot 211≈+?=+-=

r d D l κmm ,12=l mm s f l l l t Mz i 8.19min 33.09601.01

7.12921=≈?++=++=

3 铣槽14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3.1设计主旨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形成大批量生产,通常需要设计专用夹具。

经过选择课题和指导老师的帮助,决定设计槽14铣床夹具。本夹具将用于卧式铣床,刀具为三面刃铣刀,对工件的两端面同时进行铣削。

3.2夹具设计 3.2.1约束自由度

由于加工19、20两端面,所以至少要约束Z 轴的平移、X 轴旋转和Y 轴的旋转。

3.2.2设计夹具定位夹紧结构

因为只需约束三个自由度,

所以设计为小圆面、支撑板和大圆柱销定位结构来限制自由度,详见右图。

3.2.3定位误差分析

工件在竖直平面内最大转角误差 Δ

dw =Δ

db

=arctan

L

T T Hz Hg

+≈

7

.0o

T Hg

为小圆面上偏差; T

Hz

为支撑板上偏差;

L 为二者之间距离。

3.2.4夹紧力计算

R

R F F

f k

C

J

1

2

==2.5×

60

*5.0100

*3000N=25kN 。

4课程设计总结

此方案虽然也存在不足之处,但总体上可以满足要求,而且操作和经济性都很方便。汽车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汽车生产商不断加强在汽车研发上的物力、财力、和人力的投入。拨叉作为汽车上不可缺少的零件,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汽车的传输动力效率,提高拨叉的技术水平和合理性是汽车在研发部门的重中之重。

在设计过程中,与同组的其他人员有异同的地方,例如换挡叉的工艺路线,工序过程,经过我们的反复讨论和分析,再根据我们在设计拨叉时所采用的车型不同,最终我们采取了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使我们在设计时考虑问题更加缜密,设计出来的产品更加合理。

本设计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是由于本人对CAXA画图软件的掌握还不够好,二是本人对换档叉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的不够熟练,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全面地考虑问题,造成走许多弯路,设计速度缓慢,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进一步实践来解决。

5参考文献

[1]赵丽娟,冷岳峰.机械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M]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2]孙丽媛.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3]李凤平,张士庆.机械图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

[4]黄健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徐萃萍,赵树国.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

[6]孙志礼,冷兴聚.机械设计[M]沈阳:东北大学,2000.

[7]李育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吴拓,方琼珊.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指导[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9]崇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0]孙恒,陈作模.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变速器换挡叉的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变速器换挡叉的工艺设计 目录 机械自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3) 序言 (4) 零件的分析 (4)

零件的工艺分析 (4) 确定生产类型 (4) 确定毛坯 (5) 工艺规程设计 (5) 选择定位基准 (5) 制定工艺路线 (5)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6) 夹具设计 (16) 问题提出 (16) 夹具设计 (16) 参考文献 (17) 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制定变速器换挡叉的加工工艺,设计钻φ15 及2-M6孔的钻床夹具 设计要求:中批量生产手动夹紧通用工艺装备 设计时间:2009.6 设计内容:1、熟悉零件图; 2、绘制零件图(一张); 3、绘制毛坯图(一张); 4、编写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 5、绘制夹具总装图; 6、绘制夹具零件图; 7、说明书 2009年06月 序言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的各科课程一次深入的综合性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他在我们的大学四年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一步适应性的训练,希望自己在设计中能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资料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零件的分析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变速器换档叉。它位于汽车的变速机构上,主要起换档作用。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35钢,,为此以下是变速器换档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1、孔Φ15.8以及与此孔相通的、M10螺纹孔。 2、上下U型口及其两端面 3、换档叉底面、下U型口两端面与孔Φ15.8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15mm。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工Φ15的孔,然后以此作为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选择以孔为基准加工的面作为孔加工的精基准。最后,以精加工的孔为基准加工其他所有的面。此变速器换档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二、确定生产类型 已知此换档叉零件的生产纲领为5000件/年,零件的质量是2.26Kg/个,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2页表1.1-2,可确定该换档叉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大量采用专用工装。 三、确定毛坯 1、确定毛坯种类: 零件材料为35钢。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采用模锻件作为毛坯。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41页表2.2-5,选用锻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12。 工艺规程设计 (一)选择定位基准: 1 粗基准的选择:以零件的圆柱面为主要的定位粗基准 2 精基准的选择: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 则和“基准统一”原则,以

课程设计---变速器换挡叉说明书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1) 二、零件分析 1、零件的作用 (2) 2、零件的工艺分析 (2) 三、工艺规程的设计 1、确定毛坯的设计制造 (3) 2、基准的选择 (3) 3、制定工艺路线 (4) 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6) 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7) 四、心得体会 (10) 参考文献 (11)

二、零件分析 1、零件的作用: 该零件是变速器换挡叉,如零件图所示。它位于传动轴的端部,主要作用是换档。使变速器获得换挡的动力。 2、零件的工艺分析: 由零件图可知,其材料为35钢,锻造成型,由零件的尺寸公差选择模锻加工成型,保证不加工表面达到要求的尺寸公差。现分述如下: (1)Φ15.81的孔。 (2)以Φ15.81孔为基准的16×56两侧面和叉口的前后两侧面。 (3)以Φ15.81孔为基准的其它几个平面及槽。 (4)M10×1-7H的螺纹孔。 这几组加工面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Φ15.81mm孔的中心线与叉口的前后两侧面的垂直度公差为0.15mm。

三、工艺规程的设计 1、确定毛坯的设计制造: 零件的材料为35钢,常用的毛坯有铸件、锻件、型材、冲压件和焊接件等。考虑到零件在工作时要求较高的强度和抗扭性,非加工面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以及批量为大批量生产,所以采用锻件,模锻毛坯成型。 2、基准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回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选择定位粗基准是要能加工出精基准,同时要明确哪一方面的要求是主要的。粗基准的选择应以下面的几点为原则:a.当必须保证加工表面与非加工表面的位置和尺寸时,应选非加工的表面作为基准。b.应选能加工出精基准的毛坯表面作为粗基准。 c.要保证工件上某重要表面的余量均匀时,应选该表面为定位基准。 d.当全部表面都需要加工时,应选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基准,以保证该表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在铣床上加工变速器换挡叉时,以Φ15.81内孔作为粗基准。满足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2)精基准的选择:精基准的选择应从如何减少工件的定位误差,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出发,同时考虑装夹方便,夹具结构简单。选择

拨叉专用夹具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拨叉钻孔的专用夹具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2015年01 月26 日

课程设计 目录 前言................................................................................................................................................................ (1) 设计任务 (2) 1零件的工艺分析 (3) 1.1设计题目 (3) 1.2零件的使用要求基本分析 (3) 1.3零件的工序特点 (3) 2.定位方案选择 (4) 2.1定位方案分析 (4) 2.1.1定位方案a (4) 2.1.2定位方案b (4) 2.2定位方案确定 (5) 3.夹紧方案选择 (5) 3.1夹紧方案 a (6) 3.2夹紧方案 b (6) 3.3夹紧方案确定 (6) 4夹具具体结构 (6) 4.1定位元件 (6) 4.2夹紧机构 (7) 4.3导向机

构 (7) 4.3.1钻模体机构 (7) 4.3.2.钻套的选择 (8) 4.3.3钻套高度的选择 (8) 4.3.4排屑间隙 (9) 5.定位误差 (9) 5.1定位误差分析 (9) 5.2定位误差计算 (9) 6夹紧力计算 (10) 6.1切削力计算 (10) 6.2实际所需夹紧力计算 (10) 6.3夹紧力校核.......................................................................................................................................... 11 7夹具精度分析与计算 (12) 8夹具总装 (12) 总结................................................................................................................................................................ .. (14) 参考文献 (1) 5 课程设计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含机床夹具设计)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大学本科里的最后一次课程设计。这次设计为了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的分析和解决工艺夹具问题。让我们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所需的夹具设计的能力,也是

CA6140拨叉831005专用夹具设计说明书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大学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辅助环节。它是我们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加工工艺及夹具结构设计的一次重要实践,对于培养我们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机床夹具设计的能力,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和去工厂从事工艺与夹具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课程设计培养了我们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及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让我们初步具备设计保证加工质量的高效、省力、经济合理的专用夹具的能力。掌握从事工艺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今后进行毕业设计和去工厂从事工艺与夹具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有许多不足之处,恳求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一 零件的分析 (一) 零件的作用 众所周知,现在的机床有许多半自动控制的,这类机床能实现有级调速,靠的是拨叉拨动从动装置而实现。本工艺学课程就是针对CA6140车床的拨叉而设计的,此零件的结构如图所示。它安装在机床齿条的末端,调速时扇形齿由人工拨动,使齿条左右移动,此时拨叉拨动从动装置末端的轴套也作左右移动,从而使得转换齿轮的啮合,达到调速的目的。零件有花键,可以保证零件使用时不发生转动。零件工作时所受的载荷主要是两槽在花键孔方向上的载荷。 (二) 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的拨叉共有两组加工表面,现分述如下: 1. 以右端面为基准的加工表面 这组加工表面包括:mm 012.0018+宽槽内外表面至该基准面的距离,槽mm 03.008+内表面至基准面的距离。 2. 以mm 25φ花键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组加工表面包括:mm 28.0022+φ孔,mm 023.0025+φ六齿方齿花键孔,以及2× 15°倒角。mm 012.0018+和mm 03.008+槽上下表面。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两组加工表面而言,可先加工右端面,然后借助专用夹具加工另外的表面。 二 工艺规程设计 (一)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灰铸铁,考虑到机床经常要变速和该零件的表面要求、产量、经济性等因素,决定选用铸造。由于零件年产量为2000件,达到中批量生产水平,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故采用金属型浇注铸造,这从生产率、保证加工精度上考虑,也是可行的。 (二) 基面的选择

变速箱换挡叉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模板

变速箱换挡叉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模板 1

毕业设计( 论文) 变速箱换挡叉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a

摘要 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 拨叉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其铣叉口面与钻mm Φ孔的夹 8. 15 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铣叉口面以mm Φ孔及其端面作为来定位 8. 15 基准, 以工件的另外一个端面作为辅助基准, 实现工件的完全定位, 夹紧则是经过调节螺母来实现; 钻mm Φ孔以其端面 15 8. 作为定位基准, 夹紧则是由快换垫圈、螺母、心轴等组成。关键词: 夹紧定位基准 i

Abstract The design of the content relates to th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machine tool fixture design, metal cutting machine tool, tolerance and measur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knowledge. Fork processing procedures and milling fork and drill Φ hole of fixture design is including machining 15 mm 8. process design, process design and fixture design in three parts. Milling fork with diameter mm Φ hole and end as to 8. 15 the locating datum to the workpiece, another end as auxiliary reference, realize the workpiece positioning, clamping is realized through adjusting nut; drill mm Φ 15 8. hole and its face as a positioning reference, to achieve workpiece positioning, clamping is fast changing washer, nut, the mandrel. Key words:clamping positioning datum ii

变速器换挡叉14.2任务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题目设计变速器换挡叉机械加工工艺工装 专业班级机设1094 学生姓名学号16 指导老师倪小丹 审批 设计完成日期 2012年1月8日

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 一.设计内容 1、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对指定工序进行工序设计; 3、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 二.设计要求 1、编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过程卡; 2、按教师要求设计指定工序,填写工序卡; 3、设计专用夹具装配图; 4、设计专用夹具夹具体的零件工作图; 5、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生产类型:中批 说明书内容 1.课程设计封面; 2.任务书(插入零件图); 3.说明书目录; 4.设计计算过程; 5.参考文献; 6.总结与体会; 7.附录。 进度安排 第一周:熟悉零件结构及加工要求;设计零件机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过程卡片;设计指定工序,填写工序卡片。 第二周: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画出夹具装配图。 第二周:设计专用夹具夹具体的零件工作图;整理设计说明书。 参考文献 1、李洪主编《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2、王绍俊主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 3、倪小丹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4、王益民主编《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5、王永康主编《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6、杨黎明主编《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目录 1 零件的分析 (1) 1.1零件的作用 (1)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1) 2 工艺规程设计 (3)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3) 2.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3) 2.3锻件形状复杂系数与锻件材质系数的确定 (3) 2.4锻件分模线形状与零件表面粗糙度 (3) 2.5基面的选择 (4) 2.6制定工艺路线 (4) 2.7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确定 (6) 2.8确定切削余量 (8) 3 夹具设计 (9) 3.1问题的提出 (9) 3.2夹具设计 (9) 参考文献 (11) 总结 (11) 附录:变速器换挡叉机械加工工序卡 (12)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CA6140拨叉(831005型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全套图纸)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说明书 题目:设计CA6140拨叉(831005)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备工艺装(年产量为4000件)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一、零件工艺性分析 (1) 1.1、零件的作用 (1)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1) 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2)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成 (2) 2.2、基准的选择 (2) 2.2.1粗基准的选择 (2) 2.2.2精基准的选择 (2) 2.3、制定工艺路线 (2) 2.3.1工艺路线方案一 (3) 2.3.2工艺路线方案二 (3) 三、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皮尺寸的确定 (4) 3.1、毛坯余量及尺寸的确定 (4) 3.2、确定工序 (4) 四、夹具的设计 (12) 4.1、提出问题 (12) 4.2、设计思想 (13) 4.3、夹具设计 (13) 4.3.1定位分析 (14)

4.3.2切削力、夹紧力、切屑用量和切屑速度的计算 (14) 4.3.3夹具操作说明 (15) 五.体会 (15) 六.参考文献 (16)

一、零件工艺性分析 1.1、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零件是CA6140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宽度为18+0.0120mm的槽尺寸精度要求很高,因为在拨叉拔动使滑移齿轮时如果槽的尺寸精度不高或间隙很大时,滑移齿轮得不到很高的位置精度。所以,宽度为18+0.0120mm的槽和滑 移齿轮的配合精度要求很高。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成 零件材料HT200、考虑到此零件的工作过程中并有变载荷和冲击性载荷,因此选用锻件,以使金属纤维尽量不被切断,保证零件的工作可靠。由于生产纲领为中批生产而且零件的尺寸并不很大,故可采取模锻成型。经查《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表5-5取等级为2级精度底面及侧面浇注确定待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为3±0.8mm。 2.2基准的选择 2.2.1 粗基准的选择 因为要保证花键的中心线垂直于右端面,所以以Φ40的外圆表面的粗基准。 2.2.2精基准的选择 为保证定位基准和工序基准重合,以零件的下低面为精基准。 2.3、制定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得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工卡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2.3.1. 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 1.粗、精车端面,钻、扩花键底孔、倒两端15°倒角。 2.粗、精铣削B面。 3.铣削8+0.030mm的槽。 4.铣削18+0.0120mm的槽。 5.拉花键。 2.3.2.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 1.粗、精车端面,钻、扩花键底孔、倒两端15°倒角。以Ф40mm 圆柱面为粗基准。选用C3163-1转塔式六角车床及三爪卡盘夹具。

拨叉零件钻锁销孔夹具设计说明书

洛阳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 设计课题拨叉零件钻锁销孔夹具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5 年 3 月 12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 设计题目:拨叉零件钻锁销孔夹具设计 设计内容: 为拨叉零件钻Φ8H7锁销孔。 1.装配图1张 2.零件图1张 3.夹具体图1张 4. 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要求: 单件小批生产 设计(论文)开始日期 2015年 3 月 2 日 设计(论文)完成日期 2015年 3 月 13 日 指导老师

课程设计评语 机械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设计题目:拨叉零件钻锁销孔钻床夹具设计 课程设计篇幅: 图纸共 3 张 说明书共 15 页指导老师评语: 年月日指导老师

洛阳理工学院课程设计 目录 前言 (1) 第1章零件的分析 (2) 1.1 零件的作用 (2)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2) 1.3 设计准备工作 (3) 第2章定位方案设计 (5) 2.1 确定定位方案 (5) 2.2 选择定位元件 (5) 第3章夹紧机构设计 (6) 第4章钻孔导向装置设计 (7) 4.1 钻套的设计 (7) 4.2 钻模板的设计 (9) 第5章夹具体设计 (10) 第6章夹具装配图的绘制 (11) 6.1 制图比例1:1 (11) 6.2 定位、夹紧、导向,夹具体 (11) 总结 (12) 谢辞 (14) 参考文献 (16)

前言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应该学习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其目的在于:(1〕学习和掌握一般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独立设计能力,为以后续的专业课程及毕业设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2〕为了开阔视野,掌握执照技术最新发展,开阔专业视野,培养复合型人才,处进先进制造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先进制照技术”以作为许多学校的必修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及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训练可以巩固、加深有关机械课设方面的理论知识。 〔3〕使学生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询有关设计资料的能力。 零件在工艺规程之后,就要按工艺规程顺序进行加工。在加工中除了需要机床、刀具、量具之外,成批生产时还要用机床夹具。它们是机床和工件之间的连接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获得正确的位置。机床夹具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件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通常把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过程,称为定位。当工件定位后,为了避免在加工中受到切削力、重力等的作用而使工件的既有位置遭到破坏,还应该用一定的机构或装置将工件加以固定。使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称为夹紧。将工件定位、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工件装夹是否正确、迅速、方便和可靠,将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生产效率、制造成本和操作安全。在成批、大量生产中,工件的装夹是通过机床夹具来实现的。机床夹具在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换挡叉》说明书课件

目录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1.1换挡叉的概述 (2) 1.2换挡叉的技术要求 (2) 1.3分析换挡叉的工艺性 (3) 1.4确定换挡叉的工艺类型 (3) 2.毛坯的选择 2.1确定毛坯的类型、制造方法和尺寸及精度等级 (4) 2.2确定毛坯的技术要求 (4) 2.3绘制毛坯图 (4) 3.选择基准,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3.1粗基准 (5) 3.2精基准 (5) 3.3工艺路线方案 (5) 3.4工艺路线确定 (6) 4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4.1切削用量的计算 (8) 4.2基本工时的计算 (8) 5.φ19、φ20两端面铣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5.1约束自由度 (12) 5.2设计夹具定位夹紧装置 (12) 5.3定位误差分析 (12) 6.参考文献 (13)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1.1换挡叉的概述 1.1.1换挡叉的功用 换挡叉头以孔套在变素差叉轴上,并用销钉经孔与变速叉轴联接,换挡叉脚则夹在双联变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换挡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换挡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移,换挡叉脚拨动双联变速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变换档位,从而改变机器的运转速度。 1.1.2换挡叉的结构特点 换挡叉在改变档位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以适应换挡叉的工作条件。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换挡叉脚两端面、叉轴孔和锁销孔,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予以保证。 1.2换挡叉的技术要求 换挡叉零件技术要求如下表 加工表面尺寸及偏差 /mm 公差及精度等 级 表变粗糙度 Ra/m 形位公差/mm 换挡叉头两端42 IT13 12.5

课程设计 变速器换挡叉课程设计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完成了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大部分专业课以及参加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应该得到下述各方面的锻炼: 1 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 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应当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且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3 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数据。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目录 一.零件作用及设计任务: (4) 二.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4) 三.零件技术要求 (4) 四.审查换挡叉得工艺性 (5) 五.确定毛坯: (5) 1.选择毛坯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5 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222222222222226 3.锻件形状复杂系数22222222222222222222226 4.锻件材质系数2222222222222222222222226 5.锻件分模线形状222222222222222222222226 6.零件表面粗糙度222222222222222222222226 六.拟定工艺路线 (7) 1.定位基准选择2222222222222222222222227 2.表面加工方法确定22222222222222222222227 3.加工阶段的划分222222222222222222222228 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22222222222222222222228 5.工艺路线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8 (1)机械加工工序 (8) (2)热处理工序 (9)

变速器换挡叉设计说明书资料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变速器换挡叉的工艺设计 姓名蒋博 学号1310100907

目录 机械自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3) 序言 (4) 零件的分析 (4) 零件的工艺分析 (4) 确定生产类型 (4) 确定毛坯 (5) 工艺规程设计 (5) 选择定位基准 (5) 制定工艺路线 (5)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6) 夹具设计 (16) 问题提出 (16) 夹具设计 (16) 参考文献 (17)

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制定变速器换挡叉的加工工艺 设计要求:中批量生产手动夹紧通用工艺装备 设计时间:2016.5 设计内容:1、熟悉零件图; 2、绘制零件图(一张); 3、绘制毛坯图(一张); 4、编写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 5、绘制夹具总装图; 6、绘制夹具零件图; 7、说明书 2016年05月

序言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的各科课程一次深入的综合性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他在我们的大学四年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一步适应性的训练,希望自己在设计中能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资料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零件的分析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变速器换档叉。它位于汽车的变速机构上,主要起换档作用。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35钢,,为此以下是变速器换档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1、孔Φ15.8以及与此孔相通的、M10螺纹孔。 2、上下U型口及其两端面 3、换档叉底面、下U型口两端面与孔Φ15.8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15mm。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工Φ15的孔,然后以此作为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选择以孔为基准加工的面作为孔加工的精基准。最后,以精加工的孔为基准加工其他所有的面。此变速器换档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二、确定生产类型 已知此换档叉零件的生产纲领为5000件/年,零件的质量是2.26Kg/个,查《机械制

CA6140车床拨叉831007课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

机械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课程设计 作业题目:机械拨叉夹具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10机制5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 年 12月 21 日

山西大同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设计清单 (03) 设计内容 (03) 原始资料 (03) 一、零件分析 (04) (一)零件的作用 (04)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04) 二、工艺规程设计 (05) (一)确定毛坯制造形式 (05) (二)基面的选择 (05) (三)制定工艺路线 (06)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08) 三、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0) 四、夹具设计 (15) (一)任务的提出 (15) (二)定位方案及定位装置的设计计算 (15) (三)夹紧方案及装置的设计计算 (18) 参考文献 (21) 设计清单: 1、零件图 1张 2、零件毛坯图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套 4、夹具设计1套 5、课程设计说明书1套

凌金锋拨叉831007夹具设计 设计内容: (1)画零件图 (2)绘制毛坯图 (3)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4)选择夹具设计方案 (5)绘制某一工序夹具草图及零件图 (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原始资料:拨叉零件图831007,生产纲领为5000件/年。

山西大同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零件分析 (一)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方的φ22孔语操作机构相连,下方的φ55半孔则是用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波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两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的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和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需要加工的表面: 1.小孔的上端面、大孔的上下端面; 2.小头孔φ22mm以及与此孔相通的φ8mm的锥孔、M8螺纹孔; 3.大头半圆孔φ55mm; 位置要求: 小头孔上端面与小头空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5mm,打孔的上下断面与小头孔的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7mm。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工拨叉底面,然后依次作为粗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再根据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拨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拨叉831002夹具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 前言 (2)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以及生产类型的确 (3) (一)零件的用途 (3) (二)零件的技术要求 (3) (三)审查零件的工艺性 (3) (四)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4) 二、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4) (一)选择毛坯 (4) (二)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4) 三、拟定拨叉工艺路线 (5)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5) (二)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5) (三)加工阶段的划分 (6) (四)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6) (五)工序顺序的安排 (6) (六)确定工艺路线 (7) 四、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8) (一)机床设备的选用 (8) (二)工艺装备的选用 (8) 五、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8) 六、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 (10) (一)切削用量的计算 (10) (二)时间定额的计算 (14) 七、夹具的设计 (22) (一)问题的提出 (22) (二)夹具的设计 (22) 八、课程设计总结 (23) 参考文献 (24)

前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机床卡具”的工程实践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完成了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一部分专业课进行的。大学两年半年来对机械相关知识学习的一次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应该得到下述几方面的锻炼: 1、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的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 、提高机械结构设计的能力。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应当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且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3 、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由于能力有限,本课程设计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给予指导。

变速器换挡叉毕业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1 引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间对所学的各科课程一次深入的综合性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他在我们的大学四年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一步适应性的训练,希望自己在设计中能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资料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2 零件分析 2.1零件的功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变速器换挡叉材料为35钢,生产纲领设计为5000件/年。要求设计加工该零件用的毛坯图或零件与毛坯合图1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套,主要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2份,以及设计说明书1份。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该零件是以φ15.8F8孔套在轴上,并用螺栓经M10X1-7H孔与轴定位,拨叉脚卡在双联齿轮的槽中,变速操纵机构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动,拨叉脚拨动双联齿轮在花键轴上滑移,从而实现变速。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通过对该零件图的重新绘制,知道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零件最高表面粗糙度要求仅为6.3μm,表面质量要求较低。拨叉的

主要工作表面为操纵槽及拨叉脚两端面。主要配合面为φ15.8F8孔、M10X1-7H 孔和拨叉脚内侧面51。该零件属特殊形状零件,但复杂程度一般。由于拨叉在工作时承受一定的力,因此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韧性。 2.3零件的生产类型 依设计题目知:Q=5000件/年,n=1件/次;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α和废品率β分别取为10%和1%。代入公式(2-1)得该零件的生产纲领 N=2000X1X(1+10%)X(1+1%)=5555件/年 零件是车床上的变速机构,质量为0.8Kg,查表2-1可知其属轻型零件,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 3 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3.1选择毛坯 该零件材料为35钢,考虑在机床运行时经常要正反向旋转,该零件在工作过程中则经常承受交变载荷及收到冲击性载荷,因此应该选用锻件,以使金属纤维尽量不被切断,保证零件工作可靠。由于零件年产量为5555件,且零件结构比较简单,拨叉的轮廓尺寸不大。且有较多不需要切削加工的表面,故可采用模锻成型。这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精度上考虑,也是应该的。 3.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 参见课程设计指南第五章第一节,钢质模锻件的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按GB/T12362-2003确定。要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应先确定如下各项因素。 (1)锻件公差等级由该零件的功能和技术要求,确定其锻件公差级为普通级。

拨叉夹具设计.doc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一、分析零件图 (3) 1.1 零件作用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二、确定毛坯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三、工艺规程设计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3.1 基面的选择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3.2 精基准的选择 (7) 四工序加工计算 (8) 五、夹具的设计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5.1 定位误差分析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5.2 工件的夹紧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5.2.1. 加紧位置的组成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5.2.2. 加紧力的方向 (18) 5.2.3. 加紧力的作用点 (18) 5.2.4. 加紧力的大小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5.2.5. 夹具的精度分析 (21) 参考文献 (22) 任务书 1、分析零件图 1.1 零件作用 拨叉是传动系统中用来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的零件。其小头通过与轴的过盈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大头的内部突起处与滑移齿轮的凹槽配合。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1、零件选用材料为 ZG310-570。 ZG310-570 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

换挡叉课程设计说明书

换挡叉课程设计说明书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目录 7 2 2 2 3

1零件工艺性分析 换挡叉的概述 换挡叉头以孔套在变素差叉轴上,并用销钉经孔与变速叉轴联接,换挡叉脚则夹在双联变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换挡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换挡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移,换挡叉脚拨动双联变速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变换档位,从而改变机器的运转速度。 换挡叉在改变档位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以适应换挡叉的工作条件。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换挡叉脚两端面、叉轴孔和锁销孔,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予以保证。换挡叉的技术要求 换挡叉零件技术要求如下表

该换挡叉形状特殊、结构简单,属典型的叉杆类零件。为实现换挡、变速的功能,其叉轴孔与变速叉轴有配合要求,因此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差脚两端面以及换挡叉头部方槽两侧面在工作中需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其耐磨性,该表面要求高频淬火处理,硬度为55-63HRC ;为保证换挡叉换挡时叉脚受力均匀, 要求叉脚两端面对叉轴孔027 .0016+φmm 垂直度为。为保证换挡叉在叉轴上有准确 的位置,该换档位准确,换挡叉采用螺栓螺纹连接定位。为保证整个零件的硬度和加工性能,要求对整个零件进行热处理、调质,硬度为18-25HRC 。 综上所述,该换挡叉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制定的较为合理,符合该零件在变速箱中的功用。 分析换挡叉的工艺性 分析零件图可知,拨插头两端面和差脚两端面均要求切削加工,且在轴向方向上均高于相邻表面,这样既减少里加工面积,又提高了换挡时叉脚端面的接触刚度;16φmm 孔的端面为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钻偏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另外,该零件除主要工作表面(换挡叉脚两端面、内表面 07.0043+R mm 和差轴孔027.0016+φmm )外,其余表面加工精度均较低,不需要高精度 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而主要工作表面虽然加工精度相对较高,但也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保质保量的加工出来。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论文

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论文 1 绪论 夹具设计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教学的基本训练科目,在毕业设计中占极其重要的位置。夹具结构设计在加深对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加强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拨叉的夹具设计能很好的综合考查我们大学四年来所学知识。本次所选拨叉C的工艺分析及夹具设计容主要包括:拨叉C工艺路线的确定,夹具方案的优选,装配图、零件图的绘制以及拉刀设计,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等。 夹具是工艺装备的主要组合部分,在机械制造中占有重要地位,夹具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缩短产品生产周期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夹具设计方式已成为企业中产品快速上市的瓶颈,各企业迫切需要提高夹具设计的效率。 刀具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肩负着为制造业提供关键装备、数控刀具的重任,制造业的水平如何往往会受刀具行业整体水平的较大影响,而制造业的发展也会促进刀具行业的发展,两者可以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随着制造业的持续发展,为制造业提供关键装备的刀具行业必将快速、稳步发展,根据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多功能复合刀具、智能刀具、高速高效刀具必将成为时代的新宠,面对日益增多的难加工材料,刀具行业必须在改进原有的刀具材料、研发新的刀具材料及寻找更合理的刀具结构方面多下功夫,以解决制造业面临的越来越多的加工难题。 当前,切削技术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了现代切削技术新阶段,刀具材料、刀具结构均取得了全面的进步,加工效率也在成倍提高。同时,切削技术和刀具也成为制造业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应用新材料的基础工艺和建立创新体系的关键技术。本次设计的拉刀常用于加工高精度零件,所以在设计拉刀时要确保各个参数的正确性,为了保证在拉削过程中的高精度,拉刀材料的选择也是设计拉刀的重点,即要保证拉刀的寿命,也要保证拉刀的成本,加工难度小。

拨叉夹具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说明书 题目 学院名称 指导教师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年月日

摘要:主要包括了连杆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的工艺路线,以及工序的加工余量,切削用量的选定,工艺卡的制定,工艺路线的安排等方面的相关问题,确定相关的工艺尺寸及选择合适的机床和刀具,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在本文的后一部分设计了钻孔专用夹具,对夹具进行了定位误差的分析和计算,绘制了夹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我通过这次设计应得到如下训练: ⒈通过对中等复杂程度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档制订的模拟训练,使我进一步掌握制订工艺档的基本知识,加深课本知识的理解。 2、通过某道工序夹具设计,掌握机械总体设计和部装图设计的基本技能。 3、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养成查阅参考书,技术手册,选用国家标准、规范的习惯,为我以后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字:连杆;钻孔夹具;机械加工艺过程卡;机械加工工艺卡;训练

目录 1 零件的分析 (1) 1.1零件整体分析 (1) 1.2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1) 2 毛坯的选择 (1) 2.1 选择毛坯应考虑的因素 (1) 2.2毛坯的制造方法及其工艺特征 (2) 2.2.1毛坯的制造方法 (2) 2.2.2工艺特征 (2) 3 工艺规程设计 (2) 3.1 基准面的选择 (2) 3.1.1粗基准的选择 (3) 3.1.2精基准的选择 (3) 3.2制定工艺路线 (3) 3.2.1工艺路线方案一 (3) 3.2.2工艺路线方案二 (3) 3.2.3工艺方案比较分析 (4) 3.3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确定 (4) ⒋专用夹具设计 (7) 4.1问题提出 (7) 4.2夹具设计 (8) 4.3定位误差 (8) 4.4夹具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 (9) 小结 (10) 参考资料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