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常见肢蹄病及其防治

奶牛常见肢蹄病及其防治
奶牛常见肢蹄病及其防治

奶牛常见肢蹄病及其防治

[日期:2011-03-26]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奶牛常见肢蹄病及其防治

李林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是目前国内外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它是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引起奶牛被迫淘汰的第三大最普遍的原因。但由于该病多呈慢性经过,不致死亡,常被忽视。肢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柱器官,肢蹄健康是奶牛高产、健壮的保证。肢蹄病对奶牛产生严重不良后果,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而且会造成高的淘汰率,使替补的费用大副增加。因抗病性状遗传力很低,环境管理和营养调控技术将是降低肢蹄病的主要途径。

一、常见奶牛肢蹄病种类及其症状

1常见奶牛肢蹄病种类

肢部疾病:腕、附关节发炎囊肿。蹄部疾病:蹄冠、球部炎性红肿、蜂窝织炎、组织增生、蹄底溃疡腐烂等;蹄角质变形:延伸蹄、剪状蹄、翻卷蹄和翘尖蹄等;骨营养不良:蹄角质粉化,指(趾)骨变形和骨折等。

2一些常见的蹄病临床特点和治疗

1、蹄叶炎:这是发生在包围趾骨的真皮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65%的蹄病直接或间接地与蹄叶炎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奶牛的跛行是由蹄叶炎引起的,当然并不是全部。蹄炎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在所有三个阶段,奶牛通常都有特定的姿势以减轻疼痛。患蹄病的奶牛通常后背拱起来,如后肢比正常情况更朝前放置,说明疼痛在脚趾,如比正常更朝后,说明疼痛在蹄踵。奶牛如起卧困难或走路笨拙,则很可能是由于蹄炎或其他蹄病所致[1]。

在急性阶段(最初10天),牛蹄会发热,蹄底软化,一周以后,临床症状包括其白线变黄呈粘稠状,蹄内真皮组织血管阻塞,且由于接近蹄壁和缺少可活动性,肿胀会引起很大的疼痛,牛蹄变热,冠状带之上脉博次数增加,家畜呼吸次数和体温都增加。

在亚急性阶段(第10-45天期间),壁外及冠状带周围出血,最显著的变化是蹄壁与蹄底分离,可以看到趾很长及蹄踵分枝。从内部可以看到趾骨刺向下面。

在慢性阶段,(45天以后)蹄底开始凹陷,且蹄底与蹄踵区分不明显,趾朝上。蹄壁外层可看到横的纹路(小沟)趾骨刺向蹄底,进一步与蹄壁分离,由于趾骨的转动,使得奶牛感到很不舒服。

治疗及预防:蹄叶炎很难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用非类固醇抗炎症药。经常削牛蹄,牛床上要有足够的垫草,尽可能减少水泥地上的时间。当然最佳的治疗方法是预防,饲料成分进行分析,日粮配制应该平衡,从一周岁开始定期对奶牛进行修蹄,提供舒适的牛床,控制产后的一些疾病,如乳房炎和子宫炎。可继发于严重的乳房炎,子宫内膜炎、酮病、瘤胃酸中毒等。

2、腕、附关节囊肿:本病是指关节的突出部重复蒙受损伤所引起的皮下组织内浆液聚积。临床上以腕关节背则及胫骨近端外侧、跗关节外侧常见。通常腕部发生的称为水瘤,跗关节部发生的称为飞节肿。水瘤及飞节软肿过去常认为是黏液囊炎,现在认为它们不是真正的黏液囊发炎,而是重复陨伤或卧于坚硬地面所引起的浆液在皮下组织内的聚积。

本病呈慢性经过。初期常不被发现。随着炎症的加剧,渗出物数量显著增加,渗出物大量积聚,腕前部及跗关节出现很大的隆起,局部呈局限性、波动性肿胀,肿胀呈圆形或卵圆形,水瘤、如网球至大如监球大,无机能障碍,无疼痛感,故对奶牛影响不大。由于渗出物中纤维蛋白的析出和结缔组织增生,囊壁增厚,水瘤变得硬固。随病时延长,水瘤体积过于增大,在运动时皮肤经常遭受机械性刺激而发生硬化或角化。少数水瘤因皮肤擦伤和病变为条件性微生物如化脓性放线菌侵入提供厂条件,囊腔感染,病牛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屈曲或触诊囊腔下关节时运动避闪。当水瘤感染后,由于治疗不及时或不当,炎症扩散可引起脓毒性关节炎或腱鞘炎,全身症状加重。

通常对水瘤不需治疗。一般治疗是在皮肤上涂擦发泡剂。也可抽出炎性分泌物,并向囊内注入奴夫卡因青霉素,最后于关节处装压迫绷带。当水瘤过大时,可施行手术。以已感染的水瘤应及时作外科处理,扩开囊壁,放出脓汁,用高锰酸钾液冲洗。骨关节周围肿胀,全身可用抗生素治疗。预防的关键是减少对关节部位的磨损。

3、指(趾)间皮肤赘生:本病常取慢性过程。慢性发炎组织可引起病态生长。在不良因素作用下,使生长层受到慢性刺激并导致表皮形成增多,其真皮也有新组织形成的反应,在真皮和表皮的厚度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加下,其结果表现出指(趾)间增生物的形成。指(趾)间增生物由于受压迫坏死,或受外力损伤,表面破溃并感染,可见破溃面上有渗出物流出、恶臭,或成干痂覆盖。有时可形成一种疣样的乳头状增生物—疣状皮炎。惟因真皮暴露,在受到两指(趾)的压力和其他物体的作用时,疼痛异常。泌乳牛奶产量下降[2]。

本病对奶牛无显著影响,经过适当治疗,常预后良好。分药物腐蚀法和手术切除法两种。药物腐蚀法:用0.1%高锰酸钾或2%来苏儿彻底清洗指(趾)间皮肤,增生部可撒布硫酸铜粉、;高锰酸钾粉,硫磺粉等,再包扎蹄部,48~72 h更换药物一次,直到增生物消除为止。预防为加强管理,保持蹄部干燥,故要使牛床、运动场清洁,干燥;坚持用硫酸铜溶液浴蹄,减少蹄感染机会;定期修蹄,防止蹄变形的发生。

4、指(趾)间蜂窝织炎:许多国家本病是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命名也曾经是很混乱的,美国称为腐蹄病,德国和法国称为瘭疽。症状患肢跋行,通常是一个蹄部发热肿胀,趾间皮肤充血肿胀溃烂,两趾分开,分泌物恶臭,并蔓延至蹄冠、系部、蹄底溃烂,形成小孔和空洞,洞内常有污灰或黑褐色坏死组织及恶臭的浓汁,重者蹄壳变形、松动乃至脱落。所有品种的牛都可发病,但乳牛发病率更高,可能与饲养管理方法不同有关系。

全身应用抗生素或磺胺。抗生素可用青霉素或广谱抗生素。链霉素没有治疗效果。

局部处置也很重要,蹄用防腐液清洗后,取除任何游离的指(趾)间组织,患部要轻度搔刮,伤口内要放置抗生素或磺胺,可用青霉素,也可放置磺胺二甲基嘧啶粉剂。绷带要环绕两指(趾)包絷,不要装在指(趾)间。否则影响引流和创伤开放。

一种有争论的方法是口服锌制剂,有人报道,每千克体重喂4.5毫克硫酸锌,连续几天,取得了惊人的效果。相似的情况,希腊也有人证实有效。法国用含有2.4%氧化锌的舔盐,对控制指(趾)间病得到成功。

5、蹄溃疡:溃疡往往发生在蹄踵前面的蹄底部位,由于这一部位的蹄底最薄,因而骨骼与蹄底之间的组织最易受到损害,软化的或较薄的蹄底容易受外压或创伤的损害。由于缺少足够的垫料而引起的牛床潮湿,奶牛休息时间不足以及修蹄不当,磨损过多都会导致蹄底软化或过薄,由于蹄炎而引起的血液循环的变化也是导致溃疡的因素[3]。

治疗及预防:溃疡区域应该削掉,但尽量保留蹄壁外层以利于支撑,有些兽医把未受影响的趾填起来以减轻受影响趾的压力,也可以用碘液擦患处。如果发生了感染则应注射抗菌素。

6、白线病:这发生在蹄底与蹄壁的连接处,走路不小心会引起白线的擦伤。真皮组织的出血也会影响白线,使得脏物进入并形成脓疮,治疗及预防方法与蹄底溃疡相同。

三、奶牛肢蹄病的预防

对致疾病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防治本类病发生的关键。一些管理因素,如奶牛所处的环境、奶牛营养和遗传选择在减少肢蹄病的发生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环境:主要是牛床及运动场的建筑材料及建筑结构,应松软平整清洁干燥,否则极易造成奶牛患肢蹄病。奶牛的牛床要保持清洁干燥,损坏要及时维修,运动场要保持平整,不积水,不能有尖锐的异物及坚硬的棱角杂物。地面结构是很重要的,水泥地面比泥地面更易引起奶牛肢蹄的擦伤。水泥地,尤其是新浇的水泥地对奶牛肢蹄磨损很大,刚修过蹄的奶牛在最初的两个星期内不应在水泥地上面走动。太光滑的地面易引起奶牛打滑、损伤牛蹄,因此水泥地上应当有纹路(小沟)。潮湿的环境易引起奶牛蹄软化,软化的蹄易损伤且细菌容易进入。另一方面,非常干燥的环境(如栓系式牛舍中前肢所处的环境)会导致脆骨症和蹄裂。奶牛每天应有一定的时间在排水良好的泥土地面的运动场内走动,这对牛蹄很有好处[4]。

2饲养:饲养管理差,代谢病多,奶牛体质就差,易继发肢蹄病。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通风,干燥,勤放牧,运动场无牛粪和石子,定期正确修蹄是预防奶牛肢蹄病的有效办法。制定合理的日粮结构,保证奶牛的营养平衡、充足,调整矿物质特别是钙、磷的平衡。V E的缺少可导致白肌病,V D和钙的缺失可导致拘偻病,通过配制平衡的日粮可防止这几种疾病的发生。然而在世界某些地区存在着对奶牛健康非常重要的硫、锌和铜的缺少现象,尤其在新西兰的牧草地上缺乏这些矿物质。硫和锌对保持牛蹄的健康非常重要,锌还可以帮助伤口的愈合,铜是构成关节、骨骼和角蛋白的一部分,而且当日粮中钼(Mo)含量较高时,铜的含量也需要增加。

高能、低粗纤维的日粮改变了瘤胃中微生物的数量,结果是乳酸菌数量大量增加,使得瘤胃内PH值下降导致瘤胃酸中毒,再加上由于PH下降使得革兰氏阴性菌大量死亡并产生大量的内毒素,引起真皮组织内毛细血管的扩张和收宿进一步引起肿胀和痛苦状。血液循环中的

任何改变均可导致不可逆转的损害。这些损害再加上角质化,导致蹄组织软化和畸形,蹄组织软化可进一步引起白线病发病率上升、蹄底溃疡和蹄踵的腐烂。而且蹄底磨损加快,导致对创伤的易感性增加,饲喂高能饲料的奶牛修蹄次数应该增加,粗料应该有一定的长度以促使唾液的分泌和瘤胃缓冲液的产生,对泌乳早期的奶牛,精粗比例(干物质比较)应为50:50。北美洲研究表明,日粮中精料含量较高易使奶牛患蹄病,而且饲喂精料含量较高的奶牛蹄病持续时间比饲喂粗纤维含量较高日粮的奶牛要长一倍。饲料中补充一些缓冲液以及喂精料之前先喂干草可降低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率。最理想的是进行饲料分析,饲喂平衡日粮,减少潮湿饲料的饲喂量(因其酸度较高)目标是日粮中干物质含量在45~55%左右,建议把所有饲料全部混合在一起然后进行饲喂[5]。

3遗传育种:蹄病与遗传育种的关系蹄病的遗传性已愈来愈多的被人们认识,比如荷斯坦高产奶牛经过长期的高产选育普遍都是皮薄蹄壳软的种群,由于个体庞大,很易磨损及被外界的尖锐的东西刺破或硬的棱角物撞伤,造成发炎腐烂。不同品种的牛,蹄病的易感性各不相同。曾有研究报道:美国、加拿大黑白花牛蹄病发生相对少,红白花次之,荷兰黑白花牛发病最多;有些蹄病如趾间皮炎及螺旋状变形蹄有遗传性,发生腐蹄的牛只其母代往往也发生过腐蹄。遗传和选育在短期内并不能解决肢蹄病的问题,当然选择肢蹄性状在平均以上的公牛作为种公牛是一个良好的育种工作者应优先考虑的事情。在每年制定选种选配方案时,注意对使用公牛女儿情况的调查,选择肢蹄健壮,蹄形合格的公牛使用,避免公牛蹄形对女儿的影响。另外加强奶牛的个体选择,在6、12、18月龄,对奶牛的主要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进行顺序选择,独立淘汰。母亲发生蹄变形的女儿均不选留。

4其他方面:

季节:在炎热多雨潮湿的季节,肢蹄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使蹄更易变软,很易损伤,加上这个时期病原菌繁殖也特别快,很易感染发炎。尤其是夏季多雨季节,粪尿清理不及时,堆积发酵,通风不良,牛蹄长期浸泡在污物中,角质软化,抵抗力降低列,病原菌繁殖导致奶牛感染发炎。在多发病季节,可在奶牛的进出口处设置1个蹄浴池,内装3%左右的甲醛液或5%一10%的硫酸铜溶液,奶牛进出时药液刚好浸到蹄部,这样既可对蹄进行消毒,减少病菌的感染,也可使牛蹄角质和皮肤变硬,减少外部异物对蹄部的伤害。同时患牛应隔离饲养,牛舍应严格消毒。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蹄病的发生率也增加,但是如果从周岁开始就定期进行修蹄可减少以后的肢蹄病的发生率。

疾病: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全身各脏器都要超负荷地运转,因此奶牛很易患病,如产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乳房炎、酮病等造成体弱,起卧较困难,肢蹄损伤,继发肢蹄疾病。与大多数其他疾病一样,泌乳最初三个月肢蹄病发生率较高,要加强这阶段的疾病防控及饲养管理。减少疾病发生。奶牛蹄底在代谢旺盛时生长加快,可安排在妊娠3个月前和产后3 0d左右整复牛蹄(修蹄)。

? 1

?顶一下

肢蹄病总结

肢蹄病 1奶牛肢蹄病概述 1.1肢蹄病的概念 奶牛的四肢病和蹄病统称为肢蹄病,发病率较高。肢蹄病常常表现慢性经过,不致死亡,但如果诊治不及时,可造成残废。该病会对奶牛产生不良后果,影响泌乳牛的泌乳量和利用年限,影响种公牛的精液数量和质量。 1.2肢蹄病的种类 肢部疾病:腕、附关节发炎囊肿。 蹄部疾病:蹄冠、球部炎性红肿、蜂窝织炎、组织增生、蹄底溃疡腐烂等; 蹄角质变形:延伸蹄、剪状蹄、翻卷蹄和翘尖蹄等; 骨营养不良:蹄角质粉化,指(趾)骨变形和骨折等。 [1]张晶,单安山.奶牛肢蹄病及其防治[J].动物医学,2004,21(2):51-52. 1.3肢蹄病的发病特点 ①奶牛肢蹄病一般情况下多发生于舍饲和多雨的夏季,且随着胎次的增加与产奶量的提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②现研究已经证明,奶牛的肢蹄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特别与父系关系密切。 ③后肢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前肢。 ④变型蹄较正常蹄更易发生蹄病。 ⑤南方地区肢蹄病发病度率高于北方。 [2]常建华,卢岩等. 奶牛肢蹄病的发生与预防[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2):93-95. 1.4肢蹄病常见症状 奶牛肢蹄病最主要的症状是跛行,站立姿势不正。急性肢蹄病:局部红肿热痛、姿势改变、产乳量下降;慢性肢蹄病:跛行、消瘦、产乳量少甚至无乳、繁殖障碍、起卧困难;有的出现全身症状:心跳加快,体温升至39℃~40℃,严重时患牛卧地不起。 2引起奶牛肢蹄病的原因 2.1营养因素 (1)日粮中钙、磷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当机体钙磷比例下降时,奶牛为了维持泌乳和血液中钙磷正常含量的需要,就会动用骨骼中储存的钙磷,导致奶牛骨质疏松、蹄部角质软化和蹄形态的改变,而发生肢蹄病。 (2)血液中铜和锌水平的降低,可引起含铜和锌的酶活性减弱,使赖氨酸残基上的氧化脱氨基作用受阻,损伤骨胶原多肽链的交叉结合,降低骨胶原的稳定性和强度,以致骨骼异常变形和骨质疏松。 (3)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D、E。维生素A、D不足或不平衡,使机体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而诱发肢蹄病。维生素E具有维持细胞完整和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若奶牛缺乏维生素E能导致奶牛跛行。 [3]朱玉平.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原因及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06,(8):16-17.

奶牛常见病防治规程

奶牛常见病防治规程 一、如何揭发病牛 (一)在挤奶通道外观察回牛舍的奶牛运动状态,如运步缓慢、运步困难、弓腰、运步时出现点头运动、伸低头运动、运步停下,在回牛舍挤奶通道落在最后的牛,这些牛可能是有病的牛。(二)注意观察泌乳牛回牛舍后上颈枷的情况:泌乳牛挤完奶回牛舍后,应立刻上颈枷高高兴兴吃草,不上颈枷或回去后卧地的牛往往是有病的牛,应注意观察这些牛。 (三)牛吃饱后应该在卧床上舒舒服服地反刍,不反刍的牛往往是有病的牛。 (四)观察奶牛的鼻镜,如果鼻镜无汗,干燥,眼无神的,是有病的牛。 (五)凡怀疑有病的牛,都要做以下检查:测体温、听心音、听心侓。测次数,检查胃肠蠕动,看粪便,必要时做直肠检查,观察直肠粪的性状,感觉子宫的大小、有无积液等,以确定奶牛是否发生了疾病。 (六)观察奶牛的腹围大小,有无鼓气、积液、真胃积粪,应进行腹部的触诊,以判定奶牛有无疾病。 (七)观察奶牛阴道有无异常,有无异味,排出的分泌物性状、气味等。 (八)通过上述的检查,对有病的牛,用喷漆在牛体上做好标记,将牛分离到奶牛医院隔离、治疗。 (九)观察圈的各种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反馈给兽医处长。(十)做好每日的巡圈观察记录记录,做好巡栏兽医交之间的接

时交接。 二、疾病诊断与治疗程序 (一)建立病牛病历档案制度:每头病牛都有1个病历,病历填写的容为:一般检查:体温、心跳/分钟、呼吸/分钟,粪的性状、鼻镜、精神状态、病牛的瘤胃蠕动、肠音、真胃触诊状态。 通过信息中心电子档案了解病牛圈舍、胎次、产后天数、病史、产奶量等,并登记在病历上。 (二)病牛临床检查:病牛的现症检查; 在做了体温、心跳、呼吸、粪的性状、鼻镜、精神状态、瘤胃蠕动、肠音等检查的基础上,必要时再做直肠检查,进一步判定粪便有无异常,子宫有无异常、胎儿是否存活、真胃的触诊判定真胃有无积粪等,必要时采样进行实验室检验。 肢蹄病的检查,是通过运动检查和肢蹄的局部检查以确定患肢与患部。 (三)实验室检查:对不能确诊的病牛,根据怀疑的病因,可采集相关的病料,送化验室进行检验。临床常做的检验项目有: 1、血液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白细胞分类等,这类检查对发热性疾病很有意义。 2、建立血钙、血镁、血钾、血磷含量监测制度:采血,送化验室化验,对指导产前产后的饲养管理及用药很有意义。 血清钙含量:健康牛:9.5mg/100ml以上 围产牛:7.8mg/100ml 初产牛:7.5—7.8mg/100m 血清钙低于上述指标就可能产后发生低血钙。

奶牛常见肢蹄病及其防治

奶牛常见肢蹄病及其防治 [日期:2011-03-26]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奶牛常见肢蹄病及其防治 李林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是目前国内外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它是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引起奶牛被迫淘汰的第三大最普遍的原因。但由于该病多呈慢性经过,不致死亡,常被忽视。肢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柱器官,肢蹄健康是奶牛高产、健壮的保证。肢蹄病对奶牛产生严重不良后果,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而且会造成高的淘汰率,使替补的费用大副增加。因抗病性状遗传力很低,环境管理和营养调控技术将是降低肢蹄病的主要途径。 一、常见奶牛肢蹄病种类及其症状 1常见奶牛肢蹄病种类 肢部疾病:腕、附关节发炎囊肿。蹄部疾病:蹄冠、球部炎性红肿、蜂窝织炎、组织增生、蹄底溃疡腐烂等;蹄角质变形:延伸蹄、剪状蹄、翻卷蹄和翘尖蹄等;骨营养不良:蹄角质粉化,指(趾)骨变形和骨折等。 2一些常见的蹄病临床特点和治疗 1、蹄叶炎:这是发生在包围趾骨的真皮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65%的蹄病直接或间接地与蹄叶炎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奶牛的跛行是由蹄叶炎引起的,当然并不是全部。蹄炎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在所有三个阶段,奶牛通常都有特定的姿势以减轻疼痛。患蹄病的奶牛通常后背拱起来,如后肢比正常情况更朝前放置,说明疼痛在脚趾,如比正常更朝后,说明疼痛在蹄踵。奶牛如起卧困难或走路笨拙,则很可能是由于蹄炎或其他蹄病所致[1]。 在急性阶段(最初10天),牛蹄会发热,蹄底软化,一周以后,临床症状包括其白线变黄呈粘稠状,蹄内真皮组织血管阻塞,且由于接近蹄壁和缺少可活动性,肿胀会引起很大的疼痛,牛蹄变热,冠状带之上脉博次数增加,家畜呼吸次数和体温都增加。 在亚急性阶段(第10-45天期间),壁外及冠状带周围出血,最显著的变化是蹄壁与蹄底分离,可以看到趾很长及蹄踵分枝。从内部可以看到趾骨刺向下面。 在慢性阶段,(45天以后)蹄底开始凹陷,且蹄底与蹄踵区分不明显,趾朝上。蹄壁外层可看到横的纹路(小沟)趾骨刺向蹄底,进一步与蹄壁分离,由于趾骨的转动,使得奶牛感到很不舒服。

奶牛肢蹄病的症状是什么奶牛肢蹄病怎么防治

奶牛肢蹄病的症状是什么奶牛肢蹄病怎么防 治? 肢蹄病是奶牛常见疾病之一,使奶牛发情持续时间减少、首次配种受精率降低等,使奶牛的淘汰率升高,进而导致很大的经济损失。奶牛肢蹄病的症状是什么?奶牛肢蹄病怎么防治?快来看看吧! 奶牛肢蹄病的症状是什么? 奶牛肢蹄病以跗关节磨损及炎症肿胀、白线裂、蹄叉炎、蹄叶炎、蹄底溃疡、腐蹄病为主。 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蹄叉炎及蹄底溃疡,后肢以跗关节磨损及炎性肿胀、蹄叉炎、蹄底溃疡居多,患病蹄部真皮和角质层发生化脓性病理变化,病牛蹄部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站立姿势不正,导致跛行等运动功能障碍。 患牛常卧于地面,患肢负重不起或各肢交替负重,以一肢或多肢跛行、跪地及剧烈疼痛为特征。

急性病例表现为奶牛肢蹄局部热痛,患肢不敢负重,强行运动步态强拘、弓背,叩诊或钳压敏感、疼痛,患牛常卧于地面,卧地后患病肢蹄外伸,常呈侧卧姿势,严重时则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 慢性病牛的全身症状轻微,病牛不愿站立和运动,常喜躺卧,运动时出现跛行症状。 奶牛肢蹄病怎么防治? 奶牛肢蹄病应以预防为主,采取多种措施。如散养奶牛,应设置尽可能大的运动场,增加奶牛运动;保持牛舍、运动场地面干燥卫生;科学配制饲料;定期修剪牛蹄,为牛蹄药浴等。 局部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蹄部外用药物疗法、蹄浴疗法、手术疗法和局部注射用药疗法。蹄部外用药物治疗时,对患病蹄部进行清洗和消毒,切除指(趾)间坏死组织,使用抗菌药物。如用硫酸铜和磺胺1:4的混合物,或含土霉素2.5%的甘油水溶液涂抹患病蹄部,打上蹄绷带,每天2次,连用5天,并将病牛转至干燥圈舍饲养。 处于急性期的病牛采用普鲁卡因封闭疗法,或采用镇痛及抗炎药物治疗,如用阿司匹林、乙酰丙嗪等镇静止痛药物消肿止痛。为了减少炎性渗出,缓解疼痛,

奶牛几种常见产科疾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奶牛几种常见产科疾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产科疾病是奶牛常见的疾病,普遍存在于牛群中,常造成繁殖性能下降,产犊及产奶量逐渐减少,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及时诊断于综合防治奶牛产科疾病的发生,是提高奶牛养殖户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常见的奶牛产科疾病有流产、难产、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子宫内翻及脱出、乳房炎等。 1 流产是由于异常原因胎儿在母牛体内的正常关系受到破坏,或脾肾亏损,冲任不固,气血两虚而导致的妊娠中断。 1.1症状奶牛乳房突然肿大,阴唇肿胀,乳头内可挤出清亮液体,阴门有黏液排出,要及时检查是早产、死胎,干尸等。 1.2治疗西医:皮下注射黄体酮50~100mg,每日一次,连用五天。若胎儿已干尸化或浸容,可注射前列腺素PGF2 4mg,连用3~5天,可以排出死胎。 中医:用补肾气、固冲任、调气血安胎的药剂。如泰山磐石散:党参60g、黄芪30g、白术30g、当归20g、白芍18g、熟地25g、续断30g、桑寄生25g、阿胶30g、杜仲25g、菟丝子30g、补骨脂30g研末,开水冲调、温灌。 1.3预防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损伤母牛,奶牛疾病严格用药制度,危、禁、疑药坚决不用,严格防疫制度,杜绝自发性传染性等疾病的传播等。 2 难产由于某些原因而使母牛分娩时间明显延长,母牛难于或不能排出胎儿,在产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病因多为母牛骨盆狭窄,母牛早配、胎儿过大或胎位不正,并且平时饲养失调,母牛体弱气衰等造成的。 2.1 症状根据预产期分娩预兆已出现,但长久不能排出胎儿,产程延长;分娩时子宫壁及腹壁的收缩时间长,间隙短,力量强;或宫颈尚未完全张开,胎儿尚未进入产道,胎水已破,或有明显

奶牛肢蹄病总结

奶牛肢蹄病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影响奶牛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 一、临床症状 患病蹄部红肿、热痛,站立姿势不正,导致跛行等运动功能障碍。患牛常卧于地面,严重者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慢性病牛的全身症状轻微,有的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病牛不愿站立和运动,常喜躺卧,运动时出现跛行症状。 二、发病因素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因素有5个方面,即营养、遗传、环境、管理和疾病。 1、营养因素 ①一般牛体内钙磷比例为1.5-2∶1,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或缺乏时,奶牛就会动用骨骼中储存的钙磷,导致奶牛骨质疏松、蹄部角质软化和蹄形态的改变,而发生肢蹄病。 ②奶牛体内维生素A、D不足或不平衡,使机体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而诱发肢蹄病。日粮结构不合理,高蛋白质的日粮结构或粗纤维摄入不足,可引发肢蹄病。 2、遗传因素 奶牛的遗传性状直接决定它们对肢蹄病的易感程度。奶牛肢蹄病的遗传系数为0.6,与生产性能呈高度正相关,蹄变形引起的蹄病与种公牛有关。其中3-4岁奶牛发病率高。 3、环境因素 ①牛舍环境卫生状况较差是引起肢蹄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牛圈堆积厚层牛粪,再加上饮水池经常有水溢出,粪便和污水浸染,氨对蹄壁的腐蚀作用,可降低蹄壁的屏障作用,使牛蹄角质软化,受到粪尿的侵蚀,角质生长发育不良,且脆弱,极易引起趾间腐烂、蹄底腐烂等蹄病。 ②湿热的环境条件对肢蹄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奶牛的肢蹄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使蹄更易变软,很易损伤,易受病原菌感染发炎。同时高温高湿气候使奶牛的采食量显著下降,营养摄取过低,出现能量负平衡,体质逐渐下降,机体抵抗力减弱,影响牛蹄角质的正常生长,使肢蹄病大增。 ③冰凉的水泥和结冰地面,也可增加患肢蹄病机会。 4、管理因素 ①日常对牛蹄洗刷、药浴护蹄和季节性计划修蹄工作重视不够,使蹄病大量发生 ②修削蹄不当也易引起感染化脓。 ③干奶期过于肥胖,饲养密度过大,饲槽过低,运动场面积过小,奶牛运动不足,易引发肢蹄病。 ④日粮结构不合理或不同泌乳期的奶牛使用同一饲料配方日粮,这也是引发肢蹄病的重要因素。 产后疾病如产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乳房炎、酮病等引起奶牛体质差,易发生继发性肢蹄病;变形蹄引起蹄负担过重和蹄壁支撑力不足,出现皮下炎症和溃疡而发生急、慢性蹄叶炎;血液内毒素的存在促使小血管内形成微血栓,易导致蹄叶炎发生;病牛血浆中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Ⅴ、Ⅶ、Ⅹ及纤维蛋白含量的增加,易造成微血栓的形成,特别是在机体的末梢部位,导致末梢器官部分血循障碍,造成蹄角质部角化不全,从而引起变形蹄。 三、预防措施 1、定期对奶牛的蹄部进行药浴。每1-2个月应对奶牛的蹄部进行一次药浴。方法是:在奶牛舍的出入口处设一消毒池,池内放入配制好的消毒液,药液的深度以淹没奶牛的蹄部为宜,让奶牛在出入牛舍时自行消毒。也可每月用4%的硫酸铜溶液对奶牛的蹄部进行1-2次喷洒消毒,让药液浸透整个蹄部。每年的4-10 月为较佳药浴时间。 2、每年应对奶牛进行修蹄。在每年的春季,要对奶牛的叉蹄、裂蹄等进行修整,以防造成蹄伤。 3、定期添加硫酸锌药物。定期在奶牛的日粮中添加0.01%-0.02%的硫酸锌,每次持续1个月以上,每年进行5次,可使奶牛的肢蹄病发病率降低40%。同时,应保证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充足供应。 4、定期做好奶牛场的环境消毒工作。及时清理奶牛粪便及污水,保持奶牛场地的干燥清洁,每月对环境消毒2次,杀灭致病菌。

奶牛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

感冒 一、病因 主要由于天气突然变化,寒冷季节贼风侵袭,早春及秋末受到冷雨浇淋及牛舍原因营养不良而使牛只抵抗率下降而致病。 二、症状 体温升高至40℃食欲减少直至废绝,清神沉郁、呆滞、耳尖发冷也有发热,眼结膜充血、潮红、呼吸心跳频率加快,伴有咳嗽,病情严重时,患体皮温不整、寒颤、反刍停止,常表现前胃弛缓症状,鼻腔内流出清水鼻涕。 三、诊断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即能诊断 四、治疗 解热镇痛预防继发感染为原则 五、处方 1、30%安乃近或复方氨基比林40ml,每日二次。 2、复方氨基比林40ml,青霉素80万×10混合肌肉注射每日二次。 3、5%糖盐水1000~1500 ml,10%安纳加30ml,VC注射液40~50ml,静脉注射。 4、柴胡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普青80万/瓶×8瓶,温合肌肉注射每日二次。 牛常见病的防治2 1.乳房炎 接种乳房炎疫苗:乳房炎疫苗是一种预防乳房炎的特效疫苗,许多奶牛场已计划将其纳入乳房炎控制规程。它能有效预防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具体使用方法为:肩部皮下注射3次,每次5毫升。 乳头药浴:停乳后或临产前10天开始,每日1~2次,泌乳牛每天挤乳后进行1次。主要药浴药品为0.4%次氯酸钠、0.3%~0.5%洗必泰、0.2%过氧乙酸等。

服药治疗:在采用传统的抗生素疗法的同时结合中药治疗,效果明显。内服云苔子,一次250~300克,隔日1剂,3剂为一疗程。也可内服几丁聚糖,日喂15克,每日2次,拌入精料中,饲喂6~8天。 2.子宫炎 预防:胎衣不下是牛产后子宫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可每日饲喂精料3~4千克、青贮料15千克,或让其自由采食青干草,以防止母牛过肥;产前2~5天和产后应当立即注射20%葡萄糖酸钙溶液200毫升、2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每天1次,连注2~3天;产后还应肌注催产素100单位,以加快胎衣脱落,预防子宫炎。 治疗:常规方案是用抗菌素进行治疗,现阶段主要用宫康宁混悬剂治疗。使用前剪掉前封口,用输精器具直接输入宫体内给药。治疗产后急性子宫炎和产道感染时,2天注药一次,每次20毫升;治疗慢性子宫炎所致不孕症时,每5~7 天注药一次,每次20毫升。 3.蹄叶炎 预防:定期修剪和清洗牛蹄,用10%硫酸铜溶液倒入带喷嘴的喷雾器内,直接喷入蹄叉内,隔日一次。 奶牛常见病的防治3 1.感冒感冒是由于奶牛受到风寒侵袭而引起的以上呼吸道炎症为主 的急性、热性、全身性疾病。无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早春、晚秋气候多变季节较为多见。 症状:精神不振,头低耳耷,结膜潮红,怕光流泪,皮温不匀,耳尖、鼻端和四肢末端发凉,鼻塞不通、咳嗽,体温升到40℃以上,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粪便干燥,皮毛竖立,全身颤抖。 诊断:根据病因调查和身颤肢冷,皮温不匀,鼻流清涕等主要症状,即可确诊,但必须与流行性感冒相区别。如体温突然升高达40℃以上,传播迅速,眼结膜和消化道粘膜有卡他性炎症,结膜黄染等症状,则为流行性感冒。 治疗:治疗以解热、镇痛为主。可肌注安基比林或安痛定或安乃近20毫升~40毫升,每天2次。病情较重者,可用磺胺类药物和抗菌素,氨基比林20毫升~40毫升,青霉素100万单位~20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混合肌肉注射,每天2次。 2.瘤胃臌气奶牛采食了大量容易发酵的草子(苕子、紫云英)、露水青草、腐败的饲料、冰冻的萝卜等可使瘤胃臌气。 症状:腹部胀大,腹痛不安,不断弯转头来回顾腹部,摇动尾巴,踢腹,时起时卧,不食草料,反刍停止,呼吸困难,张口伸舌,口流泡沫。病末站立不稳,不断呻吟,最后窒息或心脏麻痹而死。重症牛病情发展快,常于数小时内死亡。

几种常见奶牛疾病的诊治

---------------------------------------------------------------最新资料推荐------------------------------------------------------ 几种常见奶牛疾病的诊治 几种常见奶牛疾病的诊治论文导读: 发病奶牛的皮肤病多发生在头部,特别是眼的周围、颈部等部位,不久就遍及全身。 现代医学认为风湿病是一种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 关键词: 奶牛,疾病,诊治 1 奶牛皮肤真菌病的诊治奶牛皮肤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临床上以被皮呈圆形脱毛、形成痂皮等病变为特征,且该病传染快、蔓延广。 1.1 临床症状发病奶牛的皮肤病多发生在头部,特别是眼的周围、颈部等部位,不久就遍及全身。 病初成片脱毛区域如小硬币大小,有时保留一些残毛,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秃毛圆斑,一部分皮肤隆起变厚形似灰褐色的石棉状,病初不痒,逐渐开始出现发痒表现。 1.2 实验诊断 1. 2.1 直接镜检: 刮取患部痂皮连同受害部的毛,浸泡于 20%氢氧化钾溶液中,微加热 3~ 5 小钟,然后将所采病料置于载玻片上滴蒸馏水 1 滴,加盖玻片镜检,可看到分隔的菌丝或成串的孢子。 1.2.2 真菌的分离培养: 将采集的被毛、痂皮等病料,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再用灭菌吸纸吸干后,接种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添加 1%酵母浸出 1 / 8

液,同时为了抑制杂菌繁殖干扰,每毫升培养液添加 0.125 毫克的氯霉素),放在37℃恒温箱中培养 10 天,在培养基表面形成棉絮状的白色菌落,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棒状的大分生孢子和分隔的菌丝。 1.3 防治措施 1.3.1 分群隔离: 对所有牛只逐头保定检查,有临床症状的牛只全部转群集中在同一牛舍内,病、健牛只固定人员饲养,不得串舍。 1.3.2 强化消毒: 采取全方位的卫生清理和消毒,牛舍要求每天上、下午两次清扫,两次用消防水龙头冲洗,两次用来苏儿、百毒杀更替消毒,舍外包括人员、用具及场地等每天进行一次清现和消毒。 1.3.3 具体治疗措施: 对于发病牛整个治疗工作分为三个疗程,每个疗程 7天。 ① 用灰黄霉素原粉饮水对症治疗,每头 5 克/次, 2 次/天。 ② 先用温的来苏儿溶液浸泡过的毛巾对患部浸润用牙刷去掉患部痂皮用 5%~ 10%碘酊涂擦患部最后用达克宁外涂。 ③ 对于去掉的痂皮集中清理,洒油烧掉,保定牛只用具、人员和场地消毒处理。 1.3.4 健康牛只的预防措施: ① 对于健康牛只饮用添加灰黄霉素原粉的水,每头 4 克/次, 2 次/天。 ② 对于健康牛只在各自固定的运动场进行日光浴,在天气晴朗

奶牛酮病的诊断及预防

奶牛酮病的诊断及预防 临床特征 酮病症状常在母牛产犊(延长母牛的产犊时间将会影响牛奶产量后几天至几星期出现,包括食欲缺乏,便秘,粪便上覆有黏液。精神沉郁,凝视,体重显著下降,产奶量也降低,乳汁易形成泡沫,类似初乳状。有与呼吸、排尿相同的酮气味,加热更明显。病牛迅速消瘦。病牛呈拱背姿势。大多数病牛嗜睡,少数病牛可发生狂躁和激动,但还能饮水,表现为转圈、摇摆、舐嚼和吼叫,感觉过敏,强迫运动及头执拗。这些症状间断地多次发生,每次持续1小时。往往呈现低糖血症、酮血症、酮尿症和酮乳症。尿呈浅黄色、水样,易形成泡沫。 诊断 对于临床上比较典型的酮病病例,可根据其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及特有的酮体气味作出初步诊断。在临床实践中,可用快速简易定性法检测尿、乳中有无酮体存在。其方法是取硫酸铵100 g、无水碳酸钠100 g和亚硝基铁氰化钠3 g,研细成粉末,混匀;然后取粉末0.2 g放于载玻片上,加尿液或乳汁2~3滴,加水做对照,出现紫红色者为酮体反应阳性,不出现红色者为阴性反应。 牛酮病的实验室诊断,血液酮体简称血酮,指血液中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BHBA)之和。奶牛血糖含量在500 mg/L以下,血酮升高到200 mg/L以上及出现临床症状可诊断为临床型奶牛酮病,血酮在100 mg/L~200 mg/L为亚临床酮病,60 mg/L~100 mg/L为可疑酮病。 鉴别诊断 由于子宫炎、乳房炎、创伤性网胃炎、皱胃变位等引起食欲下降时,血酮水平亦可增高,注意鉴别诊断。 临床病理检查 血糖水平由正常的50毫克/100毫升下降到20~40毫克/100毫升。由于其他疾病继发的酮病,血糖水平在40毫克/100毫升以上,并往往在正常值以上。血酮水平由正常的10毫克/100毫升以下,升高至10~100毫克/100毫升,而继发性酮病虽亦增高,但很少高于50毫克/100毫升。尿酮定量试验,由于尿浓度变动范围很大,测定结果可能不满意。正常母牛,尿酮可高至70毫克/100毫升,尽管通常低于10毫克/100毫升。奶中丙酮水平很少产生变动,由正常3毫克/100毫升到有病母牛平均40毫克/100毫升,糖元水平低,葡萄糖耐量曲线正常。

(企业诊断)奶牛常见十种病的诊断和防治

奶牛常见十种病的诊断和防治 1、乳房炎 乳房炎是奶牛多发病。20%-60%的经产奶牛都发生过乳房炎。乳房发炎后,泌乳减少,乳汁变质。炎症最终可破坏乳腺组织,使其部分或全部乳房丧失泌乳功能。乳房外伤、挤奶方法不当、挤奶不净或挤奶延迟等,加上环境不洁,不注意乳房卫生,给微生物感染提供机会,都可促使该病的发生。80%-90%的病例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感染所引起。饲喂高蛋白的牛群易发。随炎症性质可分为浆液性炎、卡他性炎和纤维素性炎,乳房红肿热痛,泌乳减少,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延误治疗则转为慢性化脓性炎。多数会造成乳房硬结、萎缩,一区或多区失去泌乳功能,有的可因乳池炎引起乳池狭窄或闭锁,个别还会继发乳房坏疽或患牛死亡。 治疗:⑴初期处在红肿热痛阶段可施行冷敷。后期可施行2-3次热敷。 ⑵乳房内冲洗对各类乳房炎的治疗均可产生良好的效果。冲洗前应先消毒乳头并将乳房内积乳尽量挤干净,每个乳头先用1%-2%小苏打水冲洗后再注入抗菌药。⑶对化脓性乳房炎,脓肿位于皮下浅层的应尽早切开排脓,若在深层则用注射器抽出脓汁,然后注入抗菌药。 预防:保持圈舍及乳房卫生,正确挤乳,加强饲养管理。 2、酮血症 该病又称酮病。是由于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障碍,酮体(乙酰乙酸、丙酮和β-羟丁酸)蓄积于血液和组织内所引起的疾病。多发生于缺乏运动的饲喂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高产舍饲奶牛。由于糖以及脂肪代谢

障碍,使大量酮体蓄积于体内。同时血糖降低,血脂升高,遂导致一系列病征。多发生在4~9岁间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常于分娩1周后发病。主要症状是食欲减退、体况下降、产奶量减少。神经症状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后期多见营养衰竭、消瘦,四肢瘫痪,卧地不起,有时呈半昏睡状态。病牛呼出的气体及乳、尿中均含有酮类气味(似氯仿的芳香味)。若不及时救治,终因长期卧地不起而淘汰。 治疗:⑴必须尽快增加血糖水平。为达此目的,静注25%-50%葡萄糖500~1000毫升,每日2次,连用2~3天。也可选丙酸钠、丙二醇或甘油口服。⑵静注3%~5%碳酸氢钠注射液300~500毫升或11.2%乳酸钠注射液250~500毫升,以缓解酸中毒。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满足各种生产状态下的能量需要,合理搭配饲料,多喂富含醣类饲料及优质青(干)草和多汁饲料。牛群应有适当运动和日光照射。 3、前胃弛缓 该病是由于前胃收缩力和兴奋性降低,致使前胃内容物排出延迟所引起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如饲料突然改变、饲料配合调制不当、饲料品质不良和饮水不洁所引起。病牛食欲、反刍及嗳气减少或停止,产奶量下降、精神沉郁。瘤胃蠕动减弱,嗳气恶臭。直肠检查或触压瘤胃,手感胀满但不坚实。体温、脉搏一般正常。少数急性病例在停食2~4天后可不治自愈,但大多数病例若不及时治疗则会转为慢性,病牛进行性消瘦,泌乳停止,体况恶化、衰竭、卧地不起而死亡。 治疗:⑴禁食1~2天,配合瘤胃按摩,促进瘤胃功能恢复。⑵药物治

奶牛生产三大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奶牛生产三大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一、乳房炎: 1.接种乳房炎疫苗:乳房炎疫苗是一种预防乳房炎的特效疫苗,许多奶牛场已计划将其纳入乳房炎控制规程。它能有效地预防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具体使用方法为:肩部皮下注射3次,每次5毫升,第一次在牛干奶时,30天后注射第2针,产后72小时注射第3针。 2.乳头药浴:停乳后或临产前10天开始,每日1-2次,泌乳牛每班挤乳后进行1次,主要药浴药品为0.4%次氯酸钠、0.3%-0.5%洗必泰、0.2%过氧乙酸和0.5%-1%磺伏等。 3.服药治疗:在传统的抗生素疗法的同时结合服药治疗,效果明显。内服云苔子,一次250-300克,隔日1剂,3剂为一疗程。也可内服几丁聚糖,日喂15克,每日2次,拌入精料中,待吃完后再中粗料,饲喂6-8天。 二、子宫炎: 1.预防:胎衣不下是牛产后子宫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干奶牛的饲养以日喂精料3-4千克、青贮料15千克、自由采食青干草为宜,以防止母牛过肥;产前2-5天和产后立即注射20%葡萄糖酸钙液200毫升、20%葡萄糖液500毫升,每天1次,连注2-3天;产后立即肌注催产素100单位,加快胎衣脱落,预防子宫炎。 2.治疗:常规治疗方案是用抗菌素进行治疗,现阶段主要用宫康宁混悬剂治疗。使用前剪掉前封口,用输精器具直接于宫体内给药。治疗产后急性子宫炎和产道感染时,2天注药一次,每次20毫升;治疗慢性子宫炎所致不孕症时,每5-7天注药一次,每次20毫升。 三、蹄叶炎:

1.预防:定期修剪和清洗牛蹄、用10%硫酸铜溶液倒入带喷嘴的喷雾器内,直接喷入蹄叉内,隔日一次。 2.治疗:保定患牛于六柱栏内,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将患蹄清洗干净,整修蹄底,将腐烂的腔洞扩创成反漏斗形,让其流出鲜血,以高锰酸钾粉填塞创口止血。随后用3%-5%的高锰酸钾液清洗控干,将血竭研末倒入清创后的创腔内,再用烧红的斧形烙铁烙之,使血竭熔化与角质结合,若创腔深,最好分层烙熔,以绷带包孔固定,隔5-7天检查一下,如绷带未脱落无需处理,否则再补一次,一般1-3次可愈如病变处脓血分泌物较多,则常规处理后,待病灶处于脱水再生阶段,再用血竭封闭。 如牛乳房炎、子宫炎和蹄叶炎都应以防为主,首先应加强营养管理,定期用虫克星进行体内外驱虫。注意多喂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和微量元素的青绿饲料。建立良好的技术人员队伍和健全的防暑御寒制度,定期用1%-2%碱水消毒牛舍、牛体,每日刷拭牛体,挤乳要按操作规程进行。

奶牛常见十种病的诊断和防治

奶牛常见十种病的诊断 和防治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奶牛常见十种病的诊断和防治 1、乳房炎 乳房炎是奶牛多发病。20%-60%的经产奶牛都发生过乳房炎。乳房发炎后,泌乳减少,乳汁变质。炎症最终可破坏乳腺组织,使其部分或全部乳房丧失泌乳功能。乳房外伤、挤奶方法不当、挤奶不净或挤奶延迟等,加上环境不洁,不注意乳房卫生,给微生物感染提供机会,都可促使该病的发生。80%-90%的病例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感染所引起。饲喂高蛋白的牛群易发。随炎症性质可分为浆液性炎、卡他性炎和纤维素性炎,乳房红肿热痛,泌乳减少,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延误治疗则转为慢性化脓性炎。多数会造成乳房硬结、萎缩,一区或多区失去泌乳功能,有的可因乳池炎引起乳池狭窄或闭锁,个别还会继发乳房坏疽或患牛死亡。 治疗:⑴初期处在红肿热痛阶段可施行冷敷。后期可施行2-3次热敷。⑵乳房内冲洗对各类乳房炎的治疗均可产生良好的效果。冲洗前应先消毒乳头并将乳房内积乳尽量挤干净,每个乳头先用1%-2%小苏打水冲洗后再注入抗菌药。⑶对化脓性乳房炎,脓肿位于皮下浅层的应尽早切开排脓,若在深层则用注射器抽出脓汁,然后注入抗菌药。 预防:保持圈舍及乳房卫生,正确挤乳,加强饲养管理。 2、酮血症 该病又称酮病。是由于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障碍,酮体(乙酰乙酸、丙酮和β-羟丁酸)蓄积于血液和组织内所引起的疾病。多发生于缺乏运动的饲喂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高产舍饲奶牛。由于糖以及脂肪代谢障碍,使大量酮体蓄积于体内。同时血糖降低,血脂升高,遂导致一系列

几种牛的常见病

牛病防治 瘤胃积食 ,主要病因是食入了大量的饲料,由于是喂精料过多引起,所以饲养牛就要特别注意也是常发生的一种病。 主要表现:病初食欲、反刍、暖气减少或停止,背拱起时作怒责状,头向后躯顾盼,后肢踢腹,磨牙、摇尾、呻吟,站立不安,时卧时起,卧地时一般右侧横卧。 防治原则,主要应注意饮食,草不要刹得太短,我在日本时用稻草喂牛,刹成8公分或10 公分。填精料时要注意与草拌匀,没分槽定位的牛不能精料归堆,不能让一头牛独占独食过多精料。 治疗:主要是泻下方法:可投入500—1,000克硫酸钠(镁)溶液,也可用液体石油,同时对严重的牛可进行补液,防止酸中毒。每次可补2,000—4,000毫升,同时加入碳酸氢钠300—600毫升,同时也可给刺激胃兴奋药,如新期的明、氨钾酰胆碱等。 食道梗塞 原因及症状:是食道内腔突然被吞食过大的块状饲料,如胡萝卜、白薯类块根或未被打破和泡软的饼类饲料所引起。突然发生

食欲停止,头颈伸直、流涎、咳嗽,不断咀嚼伴有吞咽而不能的动作,摇头晃脑,惊恐不安。可分食道前部与胸部食道阻塞两种情况。食道前部阻塞可以在颈侧摸到,而胸部阻塞可从食道积满唾液的波动感诊断。 治疗:主要是及时排出食道阻塞物,使之畅通。包括:将阻塞物从口中取出法(将阻塞物向口腔推压然后一人用手从口腔中取物)。送入法:将胸部食道阻塞物用食道探子向下推送入胃。打气法:将胃导管插入食道内然后打气或边插边达到推送阻塞物的目的。强制运动法:将牛头与前肢系部拴在一起,然后强制牛运动20~30分钟,借助颈肌运动促使阻塞物进入瘤胃。 预防:主要是饲料加工规格化,块根饲料加工达到一定的碎度可以根除本病。 前胃弛缓 牛的前胃胃壁收缩无力,兴奋性减弱或缺乏。 原因及症状:长期大量饲喂粗硬难消化的饲料;过食浓厚、劣质、发霉变质糟渣饲料;运动不足,维生素、矿物质缺乏;继发于瘤胃积食、臌气、创伤性网胃炎、生产瘫痪等。初期:食欲减退、胃蠕弱或丧失,反刍次数减少后期停止,间歇性胀肚。后期排出黑便、干块,外有粘液、恶臭、有时干稀交替发生,呈现酸

奶牛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生产瘫痪:又称产褥热、产后疯,是围产期母牛在产犊后(也有少数病例在产前1―3天内)突然发病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临床上以感觉丧失、四肢瘫痪、消化道麻痹、体温低为特征。 病因:主要是由于体内大量的钙流失所致,分娩后大量产奶,钙从奶力流失,血钙含量急剧下降。血钙测定病牛为每100mL3.0―7.76mg,正常牛为每100mL8.6―11.1mg。分娩前腹压增大,乳房肿胀,影响静脉回流;分娩后,腹压急剧下降,致使流入腹腔与乳房的血液增多,头部的血液减少,血压下降,引起中枢神经暂时性贫血,机能障碍,致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影响血钙的调节。同时,血液中磷的含量也减少。 症状:一般分为重型病例和轻型病例。 1.重型病例呈卧状不能站立,四肢屈于躯干下,头向后弯至胸部一侧。用手将头 拉直,但一放手后就又恢复原状。个别母牛四肢伸直抽搐。若常时间卧地,则会 出现瘤胃臌气。没有意识和知觉,皮肤对疼痛刺激无反应,呼吸深慢,脉搏快弱 (80―120次/min)。肛门松弛,舌头外露。体温降低至37℃以下。 2.轻型病症除四肢或后肢瘫痪外,头颈呈S状弯曲,精神沉郁,但不昏睡,食欲 废绝。反射减弱,但不完全消失,体温正常或稍低 诊断:发病母牛多为3-6胎,产后不久(多数在3天以内)出现食欲下降、反刍停止、蜷卧瘫痪症状。 实验室检验:血钙含量降至每100mL血正常值8mg以下,多半降至2―5mg。 诊断时必须区别以下病症:神经型酮病除瘫痪外,呼吸有丙酮为;产后败血症和忧郁分娩而恶化的创伤性网胃炎,一般体温升高;妊娠截瘫主要是后肢神经损伤性麻痹,除后肢瘫痪外,其他情况如精神、食欲、体温、各种反射、大小便等都正常 治疗: 1.乳房送风法:乳房送风可使乳房膨满,内压增高,压迫乳房血管,减少乳房的血液,抑制乳房泌乳,使血钙的含量不致急剧减少。可用乳房送风器,在送风前使牛侧卧,挤出乳汁。先在消毒的乳导管尖端涂以些许消毒的凡士林,在将导管插入乳头内,用送风器讲空气徐徐送入乳房内,使空气充满乳房,但要防止乳管和腺泡破裂。4个乳区均注入空气,为防止空气逸出,取出乳导管后,可用手轻捻乳头。若乳头括约肌松弛,则应用绷带讲乳头的基部扎住。半个小时后全身状况好转。起立后1小时可去掉绷带。若未见好转,可重复打气,或并用氯化钙、葡萄糖。 2.钙疗法:常用20%―25%硼葡萄糖酸钙溶液或20%葡萄糖酸钙溶液500mL(500kg 体重的牛)与10%葡萄糖1000mL,混合后静脉注射。若经12小时为见效时,可重复注射,但最多不超过3次,继续使用会出现中毒甚至死亡的副作用。体重较大者一次用量可增至700―800mL,为减少钙剂的不良刺激,可用等量的等渗糖或10%的葡萄糖做适当的稀释后静脉滴注。乳出现战栗等不良反应,则可降低滴注速度;还可用25%硫酸镁溶液100mL,用等渗糖稀释成1%浓度的镁溶液与钙剂轮换滴注。 3.激素疗法: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每次肌肉注射10-20mL,每天1次,连用1-2天。 4.调整体液:增加血糖含量,可用25%葡萄糖溶液500mL,复方盐水和生理盐水个1000mL,与钙剂同时静脉滴注。 5.维生素疗法:补充维生素D,开始补钙时,肌肉注射维生素D31000IU/次。 对心脏功能减弱的病牛可肌肉注射10%安钠咖注射液20mL。 预防:1.分娩后不急于挤奶,乳房正常的牛,初次挤奶,一般挤1/2的奶量,以后逐

奶牛常见传染病及防治

实用养殖技术,请见哈尔滨华达饲料制造有限公司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515154298.html, (一)口蹄疫 口蹄疫,是偶蹄兽的一种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 病因: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在不同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变异,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征目前已知全世界有7个主型,即A型、O型、C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和亚洲1型。病毒主要存在于水泡皮及淋巴液中。病牛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和康复期的病牛亦带毒排毒。本病主要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也能经粘膜和皮肤感染。其传播既有蔓延式又有跳跃式的,可发生于一年四季。 症状: 潜伏期平均2~4天,最长可达7天左右,病牛体温升高到40~41℃,精神沉郁、食欲下降,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吮吸声。1~2天后在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粘膜发生蚕豆大至核桃大的水泡。此时口角流涎增多,呈白色泡沫状,常挂嘴边,采食、反刍完全停止。在口腔发生水泡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泡,并很快破溃出现糜烂,然后逐渐愈合。若病牛衰弱或治疗不及时,糜烂部可能继发感染化脓、坏死甚至蹄匣脱落,乳头皮肤有时也可能出现水泡,且很快破裂形成烂斑。 本病一般为良性经过,只是口腔发病,约经1周即可治愈,如果蹄部出现病变时,则病期可延至2~3周或更久,死亡率一般不超过1~3%。但有时当水泡病变逐渐愈合,病牛趋向恢复健康时,病情突然恶化,全身虚弱、肌肉震颤,特别是心跳加快、节律不齐,因心脏停搏而突然倒地死亡。这种病型称为恶性口蹄疫,病死率高达20%~50%,主要是由于病毒侵害心肌所致。犊牛患病时特征性水泡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麻痹,死亡率很高。 防治: 鉴于口蹄疫具有多种动物宿主,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病毒抗原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感染后或接种疫苗后免疫期短等特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使口蹄疫的控制变得相当困难。1未发病场的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防疫消毒制度。全场应立即成立口蹄疫防治小组,负责疫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对本病危害性的认识,自觉的遵守防疫消毒制度;场门口要有消毒间、消毒池,进出牛场必须消毒;严禁非本场的车辆入内。猪肉及病畜产品严禁带入牛场食用;每月定期对畜舍、牛栏、运动场用2%苛性钠或其他消毒药进行消毒。消毒要严、要彻底。 (2)坚持进行疫苗接种。定期对所有牛只进行系统的疫苗注射,使牛具有较好的保护能力。 我国兰州兽医研究所和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生产并已经使用的口蹄疫活疫苗,其型号有牛羊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单价苗)和牛羊O~A型口蹄疫双价灭活疫苗(双价苗)。 1)犊牛。出生后4~5个月首免,肌内接种单价苗2mL/ 头或双价苗2mL/头。首免后6个月二免(方法、剂量同首免),以后每间隔6个月接种1次,肌内接种单价苗3mL/头或双价苗4mL/头。

奶牛常见病防治规程

奶牛常见病防治规程一、如何揭发病牛(一)在挤奶通道外观察回牛舍的奶牛运动状态,如运步缓慢、运步困难、弓腰、运步时出现点头运动、伸低头运动、运步停下,在回牛舍挤奶通道落在最后的牛,这些牛可能是有病的牛。 (二)注意观察泌乳牛回牛舍后上颈枷的情况:泌乳牛挤完奶回牛舍后,应立刻上颈枷高高兴兴吃草,不上颈枷或回去后卧地的牛往往是有病的牛,应注意观察这些牛。 (三)牛吃饱后应该在卧床上舒舒服服地反刍,不反刍的牛往往是有病的牛。 (四)观察奶牛的鼻镜,如果鼻镜无汗,干燥,眼无神的,是有病的牛。 (五)凡怀疑有病的牛,都要做以下检查:测体温、听心音、听心侓。测次数,检查胃肠蠕动,看粪便,必要时做直肠检查,观察直肠内粪的性状,感觉子宫的大小、有无积液等,以确定奶牛是否发生了疾病。 (六)观察奶牛的腹围大小,有无鼓气、积液、真胃积粪,应进行腹部的触诊,以判定奶牛有无疾病。 (七)观察奶牛阴道有无异常,有无异味,排出的分泌物性状、气味等。

(八)通过上述的检查,对有病的牛,用喷漆在牛体上做好标记,将牛分离到奶牛医院隔离、治疗。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反馈给兽医处观察圈内的各种设施,(九). 长。 (十)做好每日的巡圈观察记录记录,做好巡栏兽医交之间的接时交接。 二、疾病诊断与治疗程序 (一)建立病牛病历档案制度:每头病牛都有1个病历,病历填写的内容为:一般检查:体温、心跳/分钟、呼吸/分钟,粪的性状、鼻镜、精神状态、病牛的瘤胃蠕动、肠音、真胃触诊状态。 通过信息中心电子档案了解病牛圈舍、胎次、产后天数、病史、产奶量等,并登记在病历上。 (二)病牛临床检查:病牛的现症检查; 在做了体温、心跳、呼吸、粪的性状、鼻镜、精神状态、瘤胃蠕动、肠音等检查的基础上,必要时再做直肠检查,进一步判定粪便有无异常,子宫有无异常、胎儿是否存活、真胃的触诊判定真胃有无积粪等,必要时采样进行实验室检验。 肢蹄病的检查,是通过运动检查和肢蹄的局部检查以确定患肢与患部。 (三)实验室检查:对不能确诊的病牛,根据怀疑的病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