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经济学整理

曼昆宏观经济学整理
曼昆宏观经济学整理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在某一特定时期一国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它衡量一国的总收入,包括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劳务产出的总支出。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GDP的衡量:

1.GDP为了把许多种不同的物品加总为一个经济活动价值的衡量指标,使用市场价格。

2.GDP是全面的指标,包括在经济中生产并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包括了经济中住房存量提供的住房服务的市场价值,其中假设了所有者将住房出租给自己)。它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西(毒品)和家庭内生产消费(自家果园)。

3.GDP只包含最终物品的价值。当中间物品没有被使用,而是增加了企业以后使用或出售的存货时,它被暂时作为最终物品,价值作为存货投资成为GDP的一部分。当存货中的物品以后被使用或出售时,其减少再从GDP中扣除。

4.GDP既包括有形的物品(食物)又包括无形的劳务(打扫卫生)。

5.GDP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二手车)。

6.GDP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与生产者国籍无关。

7.GDP衡量某一特定时期内发生的生产的价值,通常是一年或一季度。当政府公布季度数据时,通常已经乘以了四以便于年度数据比较,也已经被称为季度调整的程序修改过,避免有规律的季节性变动(如圣诞购物)影响经济监测。

8.由于数据来源不完全,用收入和支出衡量的GDP结果的差额称为统计误差。

GDP组成部分:GDP(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1.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教育包括在劳务消费中。

2.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在这里投资是衡量对物品与劳务的支出,是指购买用于生产其它物品的物品。存货则相当于生产者自己购买的产品,而卖出时存货投资为负,抵消了买者的正支出,这样衡量是因为增加到存货中的物品是这个时期生产的一部分。

3.政府购买:地方和中央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为教师和军官支付的工资,不包括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

4.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去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

真实GDP:

名义GDP:按现期(当年)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生产。

真实GDP:按不变(基年)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生产。即,若以过去某一年(基年)的价格来确定今年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那么它们的价值是多少。它说明了一段时期内经济的整体物品与劳务生产的变动,只反映生产产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衡量相对于基年价格的现期物价水平,是通货膨胀率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某个物价水平衡量指标变动的百分比。如果用GDP平减指数,则第二年通货膨胀率=(第二年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GDP平减指数*100%

其他收入衡量指标:

1.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永久居民(国民)的总收入,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的收入。

2.国民生产净值(NNP):一国居民的总收入减折旧。折旧是经济中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的磨损或损耗(卡车报废,电脑过时),被称为固定资本的消费。

3.国民收入:一国居民在物品与劳务生产中赚到的总收入。它与国民生产净值的差别在与它不包括间接的企业税(如销售税)但包括企业补贴,还源于统计误差。

4.个人收入: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得到的收入。它相当于国民收入减去留存收益(公司获得的但是没有支付给其所有者的收入)、公司所得税和对社会保障的支付,加上家庭从持有的政府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和政府转移支付项目中得到的收入(如福利和社会保障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在完成对政府的义务之后剩下的收入,等于个人收入减税收和某些非税收支付(罚单)。

消费物价指数(CPI):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1.计算:固定篮子(确定哪些物价对普通消费者是最重要的)、找出价格(每个时点上篮子中每种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计算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在用指数衡量生活费用的变动时,基年的选择是任意的,CPI=100*当年一篮子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计算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100%)。

2.生产物价指数: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通常认为其变动对预测CPI变动是有用的。

3.问题:替代偏向(不同商品物价上升速度不同,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提价少的商品,而计算时篮子里的商品比例没有变化,即没有考虑消费者替代,从而高估了某一年到下一年生活费的增加)、新产品的引进(引进了新产品时,更多的选择使货币更值钱,从而使维持相同经济福利水平的费用减少)、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物品质量的好坏变动会影响货币的价值)。

4.与GDP平减指数的差别: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如何对价格进行加权以得出一个物价总水平的数字不同:CPI篮子基本固定,只是偶尔改变,而GDP平减指数衡量现期物品与劳务,组合自动随时间变动。

校正经济变量:不同时间的货币量并不代表购买力的有效比较。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美元数量的协议对同伙膨胀的影响自动调整(根据CPI变动工资)。

名义利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校正过的利率。

真实利率: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过的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第25章,P45,生产与增长

生产率

按人均GDP衡量的经济繁荣在世界各国的差异很大。最富裕国的平均收入是最贫穷国家的10倍以上。由于真实GDP增长率差别很大,各国相对地位一直在急剧变化。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其决定因素有人均物质资本、人均人力资本、人均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物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简称为资本,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也是一种被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

自然资源: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国际贸易使其不是高生产率的必要条件。

技术知识: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与人力资源的不同在于,技术知识是指社会对世界如何运行的理解,人力资源是指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劳动力的资源消耗。

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

1.储蓄和投资:提高未来生产率的一种方法是把更多的现期资源投资于资本的生产,而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更多的投资意味着更少的现期消费。鼓励投资和储蓄是政府促进增长的一种方法。

2.收益递减与追赶效应:鼓励储蓄、提高资本存量会引起生产率的提高和GDP的更快增长,但由于受到收益低见的制约,增长率不能一直高下去。在长期中,高储蓄率引起高水平的生产率和收入,但在这些变量中并没有高增长。

收益递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每一单位的额外投入得到的收益减少的特性。当经济的资本水平低时,增加一单位资本引起产量大幅度增加,资本水平高时相反。

追赶效应:是收益递减的一层重要含义,即开始时贫穷的国家倾向于比开始富裕的国家增长更快的特征。在贫穷国家中,工人甚至缺乏最原始的工具,生产率极低,此时少量的资本投资会大大提高生产率;富国的工人用大量的资本工作,则相反。

3.来自国外的投资:包括外国直接投资(由国外实体拥有并经营的资本投资)和外国有价证券投资(国内居民经营的外国投资)。

4.教育: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会带来正外部性,对于欠发达地区尤其明显。但欠发达地区的儿童往往早退学,因为家庭需要他们的劳动。穷国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人才外流,许多受过最高教育的工人移民到富国,以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5.健康与营养:人力资源投资也用来描述使人口更健康的投资,长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通过更好的营养改善健康状况。

6.产权和政治稳定:价格制度发生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经济中广泛尊重产权,保护产权是市场经济如何运行的核心问题。产权是人民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行使权利的能力。对产权的一个威胁是政治的不稳定性,一个拥有有效的法院体系、忠诚的政府官员和稳定的政治局势的国家享有的生活水平将高于一个缺乏法院体系、官员腐败和经常发生革命和政变的国家。

7.自由贸易:穷国实行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外向型政策会更好。贸易在某些方面是一种技术(出口小麦进口纺织品),因此取消贸易限制的国家将经历重大技术进步后的出现的经济增长。贸易还取决于地理环境,有天然海港的国家更容易进行贸易。

8.研究与开发:政府通过资助、减税以及专利制度等鼓励研发。

9.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多种影响。一方面,更加迅速的人口增长会通过使自然资源供给紧张和减少每个工人可以得到的资本量而降低生产率。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口也可以提高技术进步的速度,因为会有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等。

第26章,P71,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机构,使经济中的稀缺资源从储蓄者(支出小于收入的人)流动到借款者(支出大于收入的人)手中。

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储蓄者可以借以直接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机构,其最重要的两种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1.债券:一种债务证明书,它规定了到期日(偿还日期)以及在贷款到期之前定期支付的利息的比率,购买者可以持有债券至到期日,也可以在到期日之前把债券卖给其他人。出售债券筹资称为债务筹资。债券有三个重要特点:期限,分为短期、长期、永久债券(永远支付利息,不偿还本金),长期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短期债券;信用风险,即借款人不能支付某些利息或本金的可能性,可能性高时购买者需要高利率来补偿风险,因此政府债券倾向于支付低利率,而财务状况不稳定的公司发行的垃圾债券有极高的利率,购买者可以通过各种机构核查信用风险;税收待遇,即税法对待债券所赚到的利息的方式,大多数利息是应纳税收入。

2.股票:企业部分所有权的索取权,出售股票来筹资称为股本筹资。与债券相比,股票既给持有者提供了高风险,又提供了潜在的高收益。股票持有者可以在有组织的股票市场交易这些股票,交易价格是由这些公司股票的供求状况决定的。由于股票代表公司所有权,所以股票的需求及其价格反映了人们对公司未来赢利性的预期。股票指数是计算出来的一组股票价格的平均数,各种股票指数可以用于检测整体股票价格水平。股市中通常注意三个数字,价格、红利(公司支付给股东的一些利润,而没有支付的称为留存收益,用于增加投资)、价格—收益比。

金融中介机构:储蓄者可以借以间接地向提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是银行和共同基金。

1.银行:对存款人的存款支付利息,对借款人的贷款收取略高一点的利息。另外,银行通过允许人们根据自己的存款开支票使物品和劳务的购买变得便利。

2.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持股人接受与这种资产组合相关的风险与收益。其首要优点是可以使钱不多的人进行多元化投资,且风险更小;其次是使普通人获得专业资金管理者的技能。

储蓄与投资

核算:如何确定并加总各种数字。

国民储蓄(S):简称储蓄,是在用于消费和政府购买后剩下的一个经济中的总收入。

私人储蓄: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剩下来的收入。

公共储蓄:政府在支付其指出后剩下的税收收入。

预算盈余:税收收入大于政府支出的余额,T-G(>0)。

预算赤字:政府支出引起的税收收入短缺,T-G(<0)。赤字降低了国民储蓄,可贷资金的攻击下降,均衡利率上升。当政府为其预算赤字筹资时,有些原本要借款用于投资的家庭和企业就被挤出,引起生产率和GDP增长的降低。

挤出:政府借款所引起的投资减少。

重要的恒等式:Y=C+I+G+NX

Y=C+I+G(封闭经济,即不与其他经济相互交易的经济,净出口为0时成立,表明每单位产出都被消费、投资或由政府购买)Y-C-G=I(左边是除消费和政府购买的总收入,是国民储蓄,等于投资。Y-C-G=S=I)

S=(Y-T-C)+(T-G)(T是政府以税收形式从家庭得到的减去以转移支付形式返还给家庭的数量,Y-T-C是私人储蓄,T-G是公共储蓄)

可贷资金市场:向储蓄的人借以提供资金、向借钱投资的人借以借贷资金的市场。

可贷资金的供给来自有额外收入并想储蓄和贷出的人,贷出可以直接进行(购买债券)或间接进行(通过银行),来源是储蓄;需求来自希望借款进行投资的急停和企业,来源是投资。

第27章,P92,基本金融工具

金融学:研究人们如何在某一时期内做出关于配置资源和应对风险的学科。

现值

现值:用现行利率产生一定量未来货币所需要的现在货币量。N年后得到X的现值是X/(1+R)N

未来值:在现行利率既定时,现在货币量将带来的未来货币量。寻找一定量未来货币量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

复利:货币量的累积,比如说银行账户上货币量的累积,即赚得的利息仍留在账户上以赚取未来更多的利息。

风险管理

风险厌恶:不喜欢不确定性。人们是风险厌恶者的原因是边际效用递减,即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越多,他从增加的亿美元中得到的效用越少。风险厌恶者可以通过购买保险、使持有财产多元化以及选择低风险和低收益的有价证券组合来降低风险。

保险:应对风险的一种方法是购买保险,保险的作用并不是消除生活中固有的风险,而是更有效地分摊风险。保险市场的两类问题是,逆向选择(高风险的人比低风险的人更可能申请保险)和道德风险(购买保险后,对谨慎从事以规避风险的激励小了)。多元化:通过用大量不相关的小风险代替一种风险来降低风险,它可以消除企业特有风险(只影响一个公司的风险),但不能消除市场风险(影响股市场所有公司的风险)。

资产评估

一种资产的价值等于所有者将得到现金流的现值,对一股股票而言,这些现金流包括红利流量以及最终出售价格。

基本面分析:为决定一家公司的价值而对其会计报表和未来前景进行的研究。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资产价格反映了关于一种资产机制的所有公开的、可获得的信息的理论。供求均衡决定了市场价格,由于认为股票被高估和被低估的人正好相等,根据普通人的判断,所有股票总是被公正地估价。根据这一理论,股票市场表现出是信息有效的,股票价格应该是随机行走的。

信息有效:以理性的方式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的有关资产价额的描述。

随机行走:一种变量变动的路径是不可预期的。

市场非理性:股票价格波动部分是心理原因造成。当一种资产价格上升到高于其基本价值,就可以说市场正经历一场投机泡沫。

第28章,P109,失业

失业的确认

劳动力:既包括就业者又包括失业者的工人总数。

就业者:包括作为得到报酬的员工而工作的人、在自己的企业里工作且得到报酬的人以及在家族企业中工作单拿不到报酬的人,全职及兼职都计算在内的所有有工作岗位的人。

失业者:包括能够工作且在之前4周内努力找工作但没有找到的人和被解雇正在等待重新被招回工作岗位的人。大多数成为失业者的人在短期内找到了工作,然而,在任何一段既定时间内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是由于少数人长期是失业者。

非劳动力:不属于就业者和失业者的人,如全日制学生、家务劳动者。

失业率:劳动力中失业者所占的百分比,是对失去工作者的一个不完善的衡量指标。

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占成年人口的百分比。

自然失业率:失业率围绕它而暴动的正常失业率。

周期性失业: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背离。

丧失信心的工人:想工作但以放弃寻找工作的工人。

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寻找最适合自己是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由于某些劳动市场上可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不足以为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工作而引起的失业。

寻找工作

寻找工作:在工人的嗜好与技能既定时工人寻找适当工作的过程。

部门转移:各行业或各地区的需求构成变动。部门转移引起暂时的失业。

失业保险:当工人失业时为他们提供部分收入保障的政府计划,会导致摩擦性失业人数的增加。

工会和集体谈判

工会:与雇主就工资、津贴和工作条件进行谈判的工人协会,是卖者共同行动以希望发挥其共同市场势力的一个集团。

集体谈判:工会和企业就就业条件达成一致的过程。

罢工:工会组织工人从企业撤出劳动。

效率工资理论

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有四种主要理论支持高工资。

1.工人健康:可用于解释欠发达地区的失业,企业可能担心削减工资实际上会对其工人的健康和生产率有不利影响。

2.工人流动率:企业雇佣并培训新工人的有成本的,因此工人流动率高的企业往往生产成本也高。

3.工人素质:高工资有利于吸引高素质的工人来申请供职。

4.工人努力程度:高工资使工人更渴望保持他们的工作,从而给予工人付出最大努力的激励。

第29章,P139,货币制度

货币含义

货币: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

经济中三种职能:

1.交换媒介:买者在购买物品与劳务时给予卖者的东西。

2.计价单位:人们用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标准。

3.价值储藏手段:人们可以用来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的东西。当人们决定以某种形式持有财富时,必须使每种可能资产的流动性,即一种资产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与资产作为价值储藏的有用性保持平衡,如货币最具流动性,但作为储藏价值手段是不够的。

种类:商品货币(以内在价值,即东西本身的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如黄金)和法定货币(没有内在价值、由政府法令确定作为通货使用的货币),

货币存量:经济中流通的货币量。

通货:公众手中持有的纸币钞票和铸币,是经济中接受最为广泛的交换媒介。

活期存款:储户可以通过开支票而随时支取的银行账户的余额。

信用卡不是一种交换媒介,它并不是一种支付方式,而是一种延期支付方式。

银行与货币供给

准备金:银行得到但没有贷出去的存款。银行的每一笔存款都减少了通货并增加了等量的或其存款,从而使货币供给不变,因此银行以准备金形式持有的存款不影响货币供给。

部分准备金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银行制度。当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时,银行创造了货币。

准备金率:银行作为准备金持有的存款比例。

货币乘数:银行体系用单位货币的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是准备金率的倒数。

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法定准备金(关于银行必须根据其存款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规定)和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贴现率高使准备金减少,货币供给减少)。控制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美联储不能控制家庭选择以银行存款的方式持有货币量;不能控制银行选择的贷款量。因此经济中货币量部分取决于储户和银行家的行为。

第30章,P160,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古典通货膨胀理论

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时,就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供给量的持续增长引起了持续的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论:一种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可得到的货币量的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的理论。其本质是,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所以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M)时,名义产出价值(P*Y)同比例变动,而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产量(Y)主要是由要素供给(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和可以得到的生产技术决定的,又由于货币是中性的,并不影响产量,所以这些变动反映在物价水平(P)上。因此,当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高通货膨胀率。

名义变量: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

真实变量: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相对价格是真实变量。

古典二分法: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

货币中性: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的观点,在短期中并不适用。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易手的速度。V=P(物价水平,即GDP平减指数)*Y(产量,即真实GDP)/M(货币量)。

数量方程式:M*V=P*Y把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的货币价值联系在一起。它说明经济中货币量的增加必然反映在其他三个变量中的一个上。

通货膨胀税: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的收入,就像是一种向每个持有货币的人征收的税。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对同伙膨胀率所进行的一对一的调整,短期内不成立。当货币增长率提高时,长期的结果是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更高的名义利率。

通货膨胀的成本

收入与物价的膨胀是同步的,因此通货膨胀本身并美誉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但持续的货币增长实际上对真实变量有影响,超速通胀时期影响巨大,温和通胀时期成本大小尚不清楚。

1.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减少货币持有量的实际成本是为了使手头保留的钱少于没有通货膨胀时的数量,你必须牺牲时间与便利。

2.菜单成本:改变价格的成本,包括决定新价格、印刷新清单和目录、把新价格表和目录送个中间商和顾客、为新价格作广告的成本,甚至包括处理顾客对价格变动的恼怒的成本。

3.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不当:通货膨胀引起了相对价格变动,而当通货膨胀扭曲了相对价格时,消费者决策也被扭曲了,市场也就不能把资源配置到其最好的用途中。

4.税收扭曲:存在通货膨胀时,因为制定税法时往往没有考虑到通胀,许多税收更受怀疑,而通胀又往往增加了收入的税收负担(名义资本收益和名义利息收入),因此高通胀倾向于抑制人们的储蓄,从而抑制长期经济增长。解决的办法除了消除通胀之外,还有税制指数化,即修改税法以考虑通胀的影响。

5.混乱与不方便:通胀侵蚀了计价单位的真实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使投资者不能区分成功与不成功的企业,这又抑制了金融市场在把经济中的储蓄配置到不同类型投资中的作用。

6.未预期到的通胀的特殊成本: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第31章,P187,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封闭经济:不与世界上其他经济相互交易的经济。

开放经济:与世界上其他经济自由交易的经济。

物品与资本的国际流动

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与劳务。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与劳务。

净出口:一国的出口值减进口值,又称贸易余额。

影响进出口的因素有:消费者对国内与国外物品的嗜好;国内与国外物品的价格;人们可以用国内通货购买国外通货的汇率;国内与国外消费者的收入;从一国向另一国运送物品的成本;政府对国际贸易的政策。

贸易盈余:出口大于进口的部分。贸易赤字:进口大于出口的部分。

贸易平衡:出口等于进口的状况。

资本净流出(NCO):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减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NC0=NX5。其影响因素有:国外资产得到的真实利率;国内资产得到的真实利率;持有国外资产可以觉察到的经济与政治风险;影响国外对国内资产所有权的政府政策。

由Y=C+I+G+NX可以推出S=I+NX=I+NCO,即为了未来储蓄了一单位货币时,这单位货币既可以用于为国内资本积累筹资,又可以用于为外国资本的购买筹资。

国际交易的价格

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升值:按所能购买到的外国通货量衡量的一国通货的价值增加。贬值:按所能购买到的外国通货量衡量的一国通货的价值减少。真实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物品与劳务交换另一国物品与劳务的比率,衡量的是国内与国外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之比。真实汇率=名义汇率*国内价格/国外价格。

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一种认为任何一单位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量物品的汇率理论。它说明一单位通货在每个国家都应该有相同的真实价值,因此真实汇率不变。购买力平价的含义是,两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取决于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

套利:利用不同市场上同一种东西的价格差的过程。人们利用套利机会时会造成价格的变化,最终导致不同市场价格相同。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汇率变动并不总能保证一国通货在所有国家始终都具有同样的真实价值。原因是许多物品是不容易进行贸易的(在巴黎和纽约理发),无法消除价格差;即使是可贸易物品,当它们在不同国家生产时,也并不总能完全替代。因此,真实汇率一直在波动。

第32章,P211,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求及开放经济中的均衡

可贷资金应该解释为国内生产的可用于资本积累的资源流量。较高的真实利率鼓励储蓄而抑制投资,因此增加可贷资金的供给量而减少其需求量,还减少资本净流出。

在可贷资金市场上,真实利率的调整使可贷资金的供给(来自国民储蓄)和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平衡;在外汇市场上,真实汇率的调整使一国通货的供给(来自资本净流出,由于汇率变动既影响购买外国资产的成本,又影响持有这些资产的收益,两者互相抵消,因此资本供给不受真实利率影响,是垂直的线)和需求(用于净出口)平衡。因为资本净流出是可贷资金需求的一部分,并且它为外汇市场提供了通货,所以它是联系这两个市场的变量。

影响因素

1.政府预算赤字:挤出了投资,且它代表负的公共储蓄,所以减少了国民储蓄,即减少了可贷资金的供给,使真实利率上升;真实利率上升又使资本净流出减少,人们需要的用于购买外国资产的外国通货减少了,外汇市场上本国通货供给减少了,所以本国通货升值,真实汇率上升,本国物品与外国物品现对更贵了,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净出口减少,使贸易余额倾向于赤字。

2.贸易政策:直接影响一国进口或出口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政府政策,常见形式有关税和贸易配额。宏观上来说,NX=NCO=S-I,而政策没有改变国内储蓄和国民投资水平,因此贸易政策不改变贸易余额。汇率不变,增加净出口、减少进口的同时,增加的通货需求使真实汇率上升,国内物品相对变得昂贵,鼓励进口,减少出口,净出口并没有改变。但在微观上,政策对企业有较大影响。

3.政治不稳定与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即一国大量且突然的资金外流(资产需求减少)。资本净流出的增加使可贷资金的需求更大,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增加,结果是提高通货的真实利率,降低真实汇率。

第33章,P233,总需求与总供给

衰退:真实收入下降和失业增加的时期。严重的衰退称为萧条。

经济波动特点

经济波动无规律且不可预测:经济中的波动称为经济周期。

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真实GDP是最普遍用于监测经济中短期变动的一个变量,而对于短期波动而言,用哪一张指标来观察是无关紧要的,大多数衡量某种收入支出或生产波动的宏观经济变量几乎是同时变动的,但是波动幅度不相同。

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失业率从未达到零,围绕5%到6%左右)。

长期与短期利率

长期: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三个观点—产量由资本和劳动的攻击以及把资本和劳动转变为铲除的可得到的生产技术(自然产量率)决定;在产量水平既定时,利率的调整使可贷资金的供求平衡;当产量与利率既定时,物价水平的调整使货币的供求平衡,货币供给的变动又引起物价水平同比例变动。

短期:许多价格对货币供给变动的调整是缓慢的,结果短期中物价总水平本身并不能使货币供求平衡。物价水平的这种黏性要求利率变动以使货币市场均衡,利率变动又影响总需求,从而引起产量背离产量水平。其逻辑为—物价水平基于以前形成的预期固定在某个水平上,短期中队经济状况的变动反应较小;对于任何一个既定的物价水平,利率的调整使货币的供求平衡;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影响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从而影响产量水平。

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古典理论描述了长期世界,但并没有描述短期世界。在超过几年的一个时期,货币供给的变动量影响物价和其他名义变量,但并不影响真实GDP、失业以及其他真实变量。然而在研究逐年的经济变动时,货币中性的假设就不再适应了。在短期中,真实变量与名义变量是高度相关的,而且货币供给的变动可以暂时地使真实GDP背离其长期趋势。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大多数经济学家用来解释经济活动围绕其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的模型。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客户想要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曲线。经济中物价总水平上升会引起物品与劳务总需求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1.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更富有,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意味着物品与劳务需求量更大。物价水平上升相反。

2.利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降低了利率,鼓励储蓄、更多的用于投资品的支出,增加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物价水平上升相反。

3.汇率效应:当一国的物价水平下降引起利率下降时,其通货在外汇市场上的真实价值下降了。这种贬值刺激了其净出口,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物价水平上升相反。

移动的原因:

1.消费变动:任何一个改变人们在物价水平既定时想消费多少的事件—税收、股市,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变动。具有这一效应的政策变量之一是税收水平,减税时需求增加,曲线右移。

2.投资变动:任何一个改变企业在物价水平既定时想投资多少的事件也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影响总需求的政策变量主要有税收水平—减税时企业投资增加以增加需求,和货币供给—短期中货币供给增加降低利率,使借款成本减少,刺激了投资支出,需求增加,曲线右移。

3.政府购买:决策者使需求曲线变动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4.净出口变动:物价水平既定时任何一个改变净出口的因素也会引起需求曲线的变动。有时,净出口的变动是由于国际投资者的活动引起了汇率变动。

总供给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企业选择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曲线。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是垂直的,短

期中是想右上方倾斜的。

长期垂直的原因:长期中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生产(真实GDP)取决于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的供给以及可得到的、用于把这些生产要素变成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技术。也就是说,物价变动不影响供给。

长期曲线移动的原因:劳动变动、资本变动、自然资源变动、技术知识变动(国际贸易开放有同等效用)。

长期趋势是短期波动叠加的结果,应该把产量与物价水平的短期波动视为对持续的产量增长和通货膨胀长期趋势的背离。

自然产量率:一个经济在长期中当失业处于其正常率时达到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短期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短期中物价水平影响经济的产量,物价水平上升往往会增加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理论解释为,当经济中的实际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供给量就背离了其长期水平或自然水平,即物价水平高于人们预期时,供给量也高于其自然率。

1.黏性工资理论:未预期到的低物价水平增加了真实工资,引起企业减少雇佣工人并减少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根据这种理论,向右上倾斜是因为名义工资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缓慢。而名义工资变动短期内有黏性的原因是名义工资是基于预期的物价确定的,并且当实际物价水平结果不同于预期水平时,名义工资并不会立即做出反应(长期合同和影响工资确定的社会规范和公正的观念变动缓慢)。工资的这种黏性激励了企业在实际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生产较少的产量,而在实际物价水平高于预期水平时生产较多的产量。

2.黏性价格理论:未预期到的低物价水平使一些企业的价格高于合意的水平,抑制了销售并引起削减生产。这种理论强调一些物品与劳务的价格的调整也是缓慢的,这种缓慢部分是由于菜单成本。

3.错觉理论:未预期到的低物价水平使一些供给者认为自己的相对价格下降了,生产减少。根据这种理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对自己产品的个别市场发生事情的看法,即看到名义价格变动,误以为是相对价格的变动,从而改变供给。短期曲线移动的原因: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技术及预期物价水平(预期物价水平上升减少了供给量,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下降相反)的变动。

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移动。

需求:假设经济处于长期均衡中,对经济的悲观情绪使总需求减少,引起短期中的产量减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预期赶上了过低的现实,预期物价水平也下降,从而改变了工资、价格和感觉,短期总供给右移,在一个新的较低的物价水平上产量又恢复到其自然率水平。因此,总需求移动的长期效应是一种名义变动(物价水平变动),而不是真实变动(产量不变)。

供给:假设经济处于长期均衡中,成本上升使总供给减少且物价上升,经济经历滞涨。高物价引起高工资,进一步提高物价,出现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现象。在某一点时上升会放慢,低产量与低就业将压低工资,进而使生产利润增加,供给右移,物价水平下降,长期中物价和产量都不变。然而决策者会通过移动总需求曲线来抵消供给曲线移动的一些影响,但需要接受通胀。滞涨:产量减少而物价上升的时期。

经济学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归纳

经济学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考研笔 记重点(5)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时,就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供给量的长期增长引起了持续的通货膨胀。 2、货币中性原理断言,货币量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中性近似地描述了长期中的经济行为。 3、政府可以简单地通过印发货币来为自己的一些支出付款。当国家主要依靠这种通货膨胀税时,结果就是超速通货膨胀。 4、货币中性原理的一个应用是费雪效应。根据费雪效应,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名义利率等量上升,因此,实际利率仍然不变。 5、许多人认为,通货膨胀使他们变穷了,因为通货膨胀提高了他们所买东西的成本。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通货膨胀也提高了名义收入。 6、经济学家确定了通货膨胀的六种成本:与减少货币持有量相关的皮鞋成本,与更频繁地调整价格相关的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性加剧,由于税规非指数化引起的税收负担的不合意变动,由于计价单位变动引起的混乱和不方便性以及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任意的财富再分配。在超速通货膨胀时期,这许多成本都是巨大的,但温和通货膨胀的这些成本大小并不清楚。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曼昆—宏观经济学》 重点总结

第23章一国收入得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与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与经济增长。 一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 product,GDP) 就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得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 2组成:GDP(用Y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 = C + I +G +NX 3 实际GDP与名义GDP: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得就是生产得变动,而不就是物价得变动。 4 GDP平减指数: ,就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通货膨胀率得一个重要指标。(GDPdeflator) 5 GDP与经济福利: ?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得活动得价值包括进来,特别就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得物品与劳务得价值。 ?GDP没有包括得另一种东西就是环境质量。 ?GDP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衡量收入得其她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就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得总收入。它与GDP得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得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得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就是一国居民得总收入(GNP)减折旧得消耗.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24章生活费用得衡量—CPI 一CPI 1定义: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就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得物品与劳务得总费用得衡量标准 2 计算:定义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100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得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得引进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 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 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复习题 1、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产生于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研究整个经济时,我们必须考虑个别经济行为者的决策。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经济学家是用模型来解释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式构成。经济学家建立模型有助于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这类经济变量。这些模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略去无关的细节而更加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联系上。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3、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迅速变动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即市场走向供求均衡。这种假设称为市场出清。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市场出清模型。 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不完全现实。市场要持续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求变动作出迅速调整。但是,实际上许多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虽然市场出清模型假设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有伸缩性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些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明显的价格粘性并不一定使市场出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有基本的事实: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所以,一个买者支出的每一美元必然成为一个卖者的一美元收入。 2、CPI衡量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它表示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2×失业率的变动,印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3% 左右。这种正常的增长率是由于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比,实际GDP一般减少2个百分比。一 问题和应用一 1、大量经济统计数字定期公布,包括GDP、失业率、公司收益、消费者物价指数及贸易结余。GDP是一年内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失业率是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公司利润是所有制造企业税后会计利润,它暗示公司一般的财务健康情况。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的平均价格,它是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贸易结余是出口物品与进口物品之间的价差。一 2、每个人的增值是生产的物品的价值减去生产该物品所需的原材料的价值。因此,农夫增值是1美元,面粉厂的增值是2美元,面包店的增值是3美元。GDP就是总的增值,即为6 美元,它正好等于最终物品的价值。一 3、妇女与她的男管家结婚,GDP减少量等于男管家的工资。这是由于GDP是衡量经济中所有人

人大802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精)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 I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章节或知识点 一、导言(第1、2章 1、宏观经济学科学(第1章 (1宏观经济学。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后面所有章节都是围绕这三个变量展开的、本书框架(有利于加深对宏观体系的认识。 (2价格黏性与伸缩性。短期和长期,价格情形,也是不同学派分析的角度或出发点。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了解下即可。 2、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总产出。重点掌握:概念和内涵;核算中的特殊处理;名义GDP、实际GDP和GDP平减指数;GDP核算指标的缺陷和改进。 (2国民收入核算。重点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三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GDP与其他国民收入指标(GNP、NNP、NI、PI、PPI的关系。 (3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重点掌握:CPI的含义。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关系。 说明:第1、2章比较基础,初级宏观看过的考生,可以直接看讲义,教材直接略过就行。 二、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4、5、6章 重点章节在4、5、6。其中,最最重要的章节在第4章。

1、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第3章 (1国民收入的分配。重点掌握:企业对要素需求的决定,欧拉定理。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该函数的性质必须掌握。 (3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重点掌握: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均衡的条件、利用储蓄和投资曲线分析问题。 2、货币与通货膨胀(第4章 (1货币数量论。重点掌握:数量方程式和货币数量论,表达式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数量方程式来解释通货膨胀。(12年真题 (2通货膨胀与利率。重点掌握:费雪效应与费雪方程。 (3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重点掌握: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价格与利率的关系。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重点掌握: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VS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5古典二分法。重点理解古典二分法含义,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含义与区别。 说明:货币与通货膨胀这一章的比较重要,建议能在这些重点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下,本章不难。 3、开放的经济(第5章 (1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2小型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重点掌握:①小型开放经济的特点和假设条件; ②各种政策对贸易余额的影响。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曼昆—宏观经济学》 重点总结

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一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组成:GDP(用Y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 = C +I +G +NX 3 实际GDP与名义GDP: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生产的变动,而不是物价的变动。 4 GDP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GDP deflator) 5 GDP与经济福利: ?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特别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GDP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 ?GDP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衡量收入的其他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与GDP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的消耗。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CPI 一CPI 1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 2 计算:定义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100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的引进

曼昆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中英文)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五章MEASUREING A NATION’S INCOME一国收入的衡量 Microeconomics the study of how households and firms make decisions and how they interact in markets.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Macroeconomics the study of economy-wide phenomena,including inflation,unemployment,and economic growth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GD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within a country in a given period of time. 国内生产总值GDP:给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Consumption is spending by households on goods and servic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purchased of new housing. 消费:除了购买新住房,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Investment is spending on capital equipment inventories, and structures, including household purchases of new housing.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Government purchases are spending on goods and services by local, state, and federal government. 政府支出: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与劳务的支出。 Net export is spending on domestically produced goods by foreigners (exports) minus spending on foreign goods by domestic residents (imports)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Nominal GDP is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valued at current prices.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Real GDP is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valued at constant prices. 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和服务的生产。 GDP deflator is a measure of the price level calculated as the ratio of nominal GDP to real GDP times 100.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通过宏观经济学学习,了解了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 能够用厂商理论和消费这行为理论去判断在微观的市场结构中, 各个主体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决策。下面是WTTWTT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篇1 我很喜欢经济。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对于一个想挣大钱的人 来说!没有什么途径能比这挣钱更快的了!所以我一开始还是很喜 欢关于经济之类的学科的! 在这个学科中,我起码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的相关术 语,比如说:“GDP”,“GNP”,“NI”等术语!明白了在宏观经 济中投资和储蓄的关系!也知晓了什么叫“节俭悖论”知道了“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等。同时也知晓了什么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以及它们有怎么样的作用!虽说知道了这些,但在自己 去解释相关的经济学原理时,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所以然!总是觉得自己学得用处不是很大!记得自己大一学习网页制作时,老师告诉我们有用,可是在我们结业时,老师却告诉我们说:“你们 学的还是最基础的东西,真的要有使用价值,还是要在大二学习 更深的理论才有用处!”当时,真的感到无语!顿时心情低落万丈!明白最后也只是自己的一个学分罢了!并没有让我真的学到实用的!因为都是皮毛!就像我们数据库老师告诉我们的一样,我的教学任

务只是让你们知道这门课是怎么回事,带你们入门,至于以后怎么办,那就是你们的“F1”了!虽说,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应该主动的学习,但真的这样,中国的大学还有什么 用!?我想我们大部分人之所以上课玩手机就是这种心理:不知道自己学得到底可以干什么!对自己有没有用!老师您可能认为您上课给我们强调怎么怎么的有用,但您是站在自己系统的角度来讲的!对于我们学习宏观或者微观,我们却不是那么系统,我们只是知道我们有这门课,而且这门课也不是我们自己选的,而且我们学完之后,如果非这门专业,我们也不会接受过多的系统教育,就会出现我之前出现的那种情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失去学习的激情,知道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静下心来,自己多看看八卦呢!所以我们只有一贯的知识,我们才能够真的明晓我们学得意义!当然,这也不是老师您所左右的!这在可以解释为何每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失业大学生,因为他们的大学真的没有给予他们所需的,供求和需求之间隔着深深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还有的就是我们的现在宏观经济的考试模式,它给我的启发特别大。我先说一下,我这次考的不是太好,不是我学的不好,我是真的有点怀疑,这份题组合时是否真的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可以在没有草稿纸的情况下做的玩,而且还可以得到满意的成绩,其实我觉得这个试卷出的题有点多!就拿计算题来讲吧!虽说都是您给的类型题,但密密麻麻的试卷上翻一页,做一下题,我并不觉得真的是给我们考试的!也更不是考察我们知识点的掌握的!我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8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经济的收入与支出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2.国内生产总值 (1)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它衡量的是一国的总收入,被认为是衡量社会经济福利最好的一个指标。 (2)对经济的衡量 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的总支出。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某个买者的1美元支出正是某个卖者的1美元收入。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 用图23-1所示的循环流量图也可以说明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假设所有物品与劳务由家庭购买,而且家庭支出了他们的全部收入,这些支出通过物品与劳务市场流动;企业用销售得到的收入来支付工人的工资、地主的租金和企业所有者的利润,这些收入通过生产要素市场流动。货币不断地从家庭流向企业,然后又流回家庭。 GDP等于家庭在市场上为物品和劳务支付的总额,也等于企业在市场上为生产要素支付的工资、租金和利润的总额。

宏观经济学学习总结

宏观经济学学习总结 这一时期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算是获得了一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咨询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咨询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 一,理论基础仍是重点 固然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仍然是基础,凯恩斯的理论仍然是学习的重点。随着经济的进展,在一定的阶段产生了一些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咨询题,凯恩斯主义一度走入低谷,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进展趋势是凯恩斯主义将重新受到重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相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靠拢,新增长理论将是一具研究热点,别远的今后宏观经济学将浮现新的综合。 二,宏观经济咨询题的关注和理论的应用 在本课的学习中着重说到了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咨询题:首先,经济的增长咨询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为例。现时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感受到财宝的相应迅速增加,甚至感受在缩水。到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那个咨询题从乐观和悲观两方面来分析,并从两种观点中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现状。中国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很快,增长百分比在10%左右,但是人们向来对如今反应经济增长的gdp的核就是否能反应经济的实际增长存在怀疑,因此在学习中我们引入了绿色gdp 的核算。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我们还对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咨询题都进行了学习,分别以中国的数据作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面对这些宏观经济中的咨询题,每个国家都采纳一定多的经济政策,以此促进经济的良好运行。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是在1998年往常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1998年至如今国家向来采纳稳健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能够用研究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is-lm曲线来分析,同时对is-lm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每一具国家别再可能是彻底封闭的,因此is-lm模型进一步扩展为is-lm-bp模型。如此能够更完善分析各国的经济。从is-lm模型中还能够推出ad-as曲线,这时价格别再作为一具常量而是作为一具变量来思考,同时把总供给和总需求结合了起来。用ad-as模型能够充分的分析美国90年代后的新经济,从而研究对我国经济的进展有启发的因素。 三,结论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看出这是一门论战激烈,别断变动进展的学科。除了在有关妨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方面经济学家能达成一致以外,在其他领域中,尤其是在涉及商业周期,失业,通货膨胀中宏观经济学各流派争论别休。而且各个流派的理论研究基本上在不少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每个流派在研究时基本上寻觅可以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而对反方面的实际咨询题则别予思考,如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局限性。因此我个人认为宏观经济学对经济的运行有着指导作用,但是仍存在不少的局限。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中文)

第20章货币制度 1、为什么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货币量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是因为把存款用于放贷并收取利息比持有全部存款更有利可图。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通过货币乘数所创造的货币量是相关的。银行的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所以银行存款的每一元钱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 2、考察以下情况如何影响经济的货币制度。 a、假设雅普岛的居民发现了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这种发现如何影响石轮作为货币的有用性呢并解释之。 b、假设美国某个人发现了一种仿造100美元钞票的简单办法。这种发现将如何影响美国的货币制度呢并解释之。 参考答案: a、如果有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雅普岛上的居民就会制造多余的石轮,只要每个石轮的货币价值大于制造它的成本。结果,人们会自己制造货币,于是就有太多的货币被制造出来。最有可能的是,人们会停止接受石轮作为货币,而转向其他资产作为交换的媒介 b. 如果美国有人发现了伪造百元面值美钞的简单方法,他们就会大量地生产这种假钞,而降低百元美钞的价值,结果可能是转为使用另一种通货。 3、伯列戈瑞德州银行(BSB)有亿美元存款,并保持10%的准备率。 a)列出BSB的T账户。 b)现在假设BSB的大储户从其账户中提取了1000万美元现金。如果BSB决定通过减 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说明它的新T账户。 c)解释BSB的行动对其他银行有什么影响 d)为什么BSB要采取(b)中所描述的行为是困难的讨论BSB恢复其原来准备金率的另 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 a. BSB的T账户如下:: b. 当BSB的大储户提取了1000万美金现金,而BSB通过减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它的T账户如下: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复习题 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 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 买者和卖者。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 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 既衡 量总收入 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 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 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 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因 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 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 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 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 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 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 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 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今天她在 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 现期gdp. 5 .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 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宏观经济学(曼昆)读书笔记

Macroeconomics (Sixth Edition) N.Gregory Mankiw 第一篇 导言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1.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 三个重要指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模型 (1)内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一个模型接受为给定的变量,模型说明外生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2)举例:供求关系模型(比萨饼市场模型) Q d =D(P,Y) Q s =S(P,P m ) Q d =Q s (P :比萨饼的价格;Y :总收入;P m :原材料价格) 这个比萨饼市场模型有两个外生变量和两个内生变量。 例如:总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比萨饼的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均 衡数量都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比萨饼的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因此,该模型说明了总收入或原材料价格的变动是如何影响比萨饼市场的价格和数量的。 (3)模型的建立:没有一个模型能回答所有的问题。一个模型仅仅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且一个适用于某种目的的假设对其它的目的可能是误导。 对于不同的目的,我们应该建立不同的模型,而且要略去无关细节而集中于 必要的联系上。所有的模型都会许多简化的假设。 比如,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解释奶酪的价格如何影响比萨饼的平均价格和销售 量,那么多种比萨饼价格也许就是无关紧要的,简单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有三个比萨饼店的城镇的比萨饼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价格比只有一个比萨饼店的城镇低,那么上述模型的作用就很小了。 需求的移动 供给的移动 3.价格:伸缩性与黏性 4.微观经济思考与宏观经济模型 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 微观经济基础之上的。 尽管微观经济决策,是构成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但在许多模型中,家庭和 企业最优化行为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就是一个例子。家庭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P 2 P 1 Q 1 Q 2 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Q 2 Q 1 P 2 P 1

宏观经济学重点整理(吐血啊)

1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民经济的有关总量指标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得 到充分利用的一门学科。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收支的基 本平衡。 产生:亚当· 斯密,1776 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李嘉图,1817 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凯恩斯, 1936 年( 30 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理论的出现。 发展( 40 年代— 60 年代):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索洛、托宾,微观、宏观二者可以结合;新剑桥学派, 罗宾逊夫人、斯拉法,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作为凯恩斯理论的前提。 变革时期( 70 年代以后):市场机制是否完全有效,国家是否应该干预经济。 2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在本国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 值的总和。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例如二手房交易),但计入经纪人佣金;不包括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没有通过公开的市场交换的地下经济和非市场经济活动的价值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名义的 GDP是指按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的GDP 是指按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不 变价格)计算的GDP。 GDP 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 GDP)× 100% 潜在的GDP:木桶的最大容量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生产的最大 GDP;现实的GDP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生产要素所实际生产的GDP。 ,而且无膨胀; 潜在 GDP> 现实 GDP 时,存在失业,经济萧条;潜在 GDP =现实 GDP 时,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 潜在 GDP < 现实 GDP 时,经济膨胀。潜在的GDP- 现实的 GDP=GDP 缺口。 GDP 的计算。 支出法: GDP=C (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服务支出)+I (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存货支出、住房支出;金融投资不算) +G (政府转移支付不算)+NX (出口 -进口) 收入法: GDP= 工资+利息净额+租金+利润+非公司业主收入+间接税+折旧 NDP (国内生产净值)=GDP- 折旧 NI (狭义的国民收入)=NDP- 间接税 +政府补贴 =工资收入 +净利息收入 +租金收入 +利润 +非公司制企业主收入 PI(个人收入) =NI- 公司利润 -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股息(股东红利) 或者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 -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DPI=C+S+ 居民支付的利息=PI- 个人所得税 - 非税性支付 两部门经济:居民+企业;三部门:居民+企业 +政府;四部门:居民+企业 +政府 +进出口。 GDP 恒等式:C+I+G+NX=GDP=C+S(储蓄:折旧、企业未分配利润、个人储蓄、统计误差)+T (间接税、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投资与储存恒等式,总原则:收入=支出 两部门: I=S 三部门: I+G = S+T→ I = S+(T - G)即投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 四部门: I+NX=S+ ( T-G)即私人国内总投资+对外净投资 =私人储蓄 +公共储蓄 练习:资本消耗补——356.4雇员酬金——1866.6企业利息支付—264.9间接税——266.3个人 租金收入—— 34.1公司利润——164.8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20.8红利——66.4社会保险税——253.9 个人所得税——402.1消费者支付的利息——64.4政府支付的利息——105.1政府的转移支付——374.5 个人消费支出——1991.9 计算: 1、国民收入2、国内生产净值3、国内生产总值4、个人 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个人储蓄 ( 1) NI= 雇员酬金 +企业利息支付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866.6+264.9+34.1+164.8+120.8=2451.2 (2)国民生产净值 =NI+ 间接税 =2451.2+266.3=2717.5 (3) GDP=NDP+ 折旧 =2717.5+356.4=3073.9 (4) PI=NI -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支付的利息+消费者支付的利息+股息 =2451.2- 164.8- 253.9+374.5+105.1+64.4+66.4 =2642.9 ( 5) DPI=PI -个人所得税 =2642.9- 402.1=2240.8 ( 6)个人储蓄 =DPI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2240.8-1991.9-64.4=184.5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中文)

第 20 章货币制度 1、为什么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货币量 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是因为把存款用于放贷并收取利息比持有全部存款更有利 可图。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通过货币乘数所创造的货币量是相关的。银行的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所以银行存款的每一元钱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 2、考察以下情况如何影响经济的货币制度。 a、假设雅普岛的居民发现了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这种发现如何影响石轮作为货 币的有用性呢?并解释之。 b、假设美国某个人发现了一种仿造100 美元钞票的简单办法。这种发现将如何影响美 国的货币制度呢?并解释之。 参考答案: a、如果有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雅普岛上的居民就会制造多余的石轮,只要每个 石轮的货币价值大于制造它的成本。结果,人们会自己制造货币,于是就有太多的货币被制 造出来。最有可能的是,人们会停止接受石轮作为货币,而转向其他资产作为交换的媒介 b.如果美国有人发现了伪造百元面值美钞的简单方法,他们就会大量地生产这种假 钞,而降低百元美钞的价值,结果可能是转为使用另一种通货。 3、伯列戈瑞德州银行(BSB)有 2.5 亿美元存款,并保持10%的准备率。 a)列出 BSB的 T 账户。 b) 现在假设BSB的大储户从其账户中提取了1000 万美元现金。如果 BSB决定通过减 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说明它的新T 账户。 c) 解释 BSB的行动对其他银行有什么影响? d) 为什么 BSB要采取 (b) 中所描述的行为是困难的?讨论BSB恢复其原来准备金率的 另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 a. BSB的 T 账户如下: : 伯列戈瑞德州银行(BSB) 资产负债 准备金$25 million存款$250 million 贷款$225 million b.当 BSB的大储户提取了 1000 万美金现金,而 BSB通过减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 准备率,它的 T 账户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