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_第四章_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_第四章_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_第四章_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第四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任何机械加工所得到的零件表面,实际上都不是完全的理想的表面,经对加工表面的测量和分析说明,零件表面加工后存在着表面粗糙度,表面波度等微观几何形状误差以及划痕裂纹等缺陷。此外,零件表面层在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有的还会产生化学性质的变化。实践表明,机械零件的破坏,一般总是从表面层开始的,这说明零件的表面层质量对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加工表面质量的目的,就是要掌握机械加工中各种工艺因素对加工表面质量影响的规律,以便应用这些规律控制加工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加工表面质量,提高产品性能的目的。

第一节加工表面质量及其对使用性能的影响一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

用4-1 (a)所示为零件加工表面层治深度方向的变化情况,在最外层生成氧化膜或其它化合物,并吸收渗进了某些气体,液体和固体的粒子,称为吸收层。厚度一般不超过8Xl(Turn,在加工过程中由切削力造成的表面塑性变形区称为压缩区,其厚度一般约为几十至几百微米,在此压缩区的纤维层,则是由被加工材料与刀具之间的摩擦力造成的。加工过程中的切削热也会使加工表面层产生各种变化,如同淬火,回火一样将使表面层的金属材料产生金相组织和晶粒大小的变化等。由上述种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最终使零件加工表面层的物理机械性能与零件基本有所差异,产生了图4-1 (b)的变化。所以加工表面质量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误差,

表面层金属的力学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物理-机械性能)

(一)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误差

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误差包括如下四部分,

1) 表面粗糙度,

2) 波度,

3) 纹理方向,

4) 伤痕。

加工后的表面几何形状总是“峰”“谷”交替出现的形式偏离理想的光滑表面,其偏差有宏观和微观之分。一般一波距(峰峰或谷谷之间的距离) 和波高H (峰与谷之间的高的比值)不同加以区分,如下图所示。

S/H>1000时,属宏观几何形状误差,如圆度误差,圆柱度误差等,属于加工精度范畴,不属于加工表面质量。

S/H<50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称为表面粗糙度。

S/H=50?1000则为表面波度。表面粗糙度和波度属于加工表面质量范畴。

纹理方向是指表面刀纹的方向,它取决于表面形成过程中所采用的机械加工方法,书上图4-2给出了各种纹理方向及其符号标准。(230页)其C-circle M -------- R~radiate |'reidieit|

伤痕是在加工表面上一些个别位置上出现的缺陷,例如砂眼气孔裂痕等。

(:二)表面层金属的力学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2

前面已经讲过由于机械加工中力和热因素综合作用,加工表面层金属

的物理一机械性能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表面层金属的冷做硬化,

工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表面金属层产生强烈的塑性变形,使表面的强度和硬度都有提高,这种现象称为?。

表面硬化通常以冷硬层深度hy和硬化程度N来衡量。

N=H/H〇*100%

式中H——加工后表面层的显微硬度,

H〇——材料原来的显微硬度。

一般情况下,硬化层深度可达0.05?0.3毫米,有时可达几个毫米。

2) 表面层金属的金相组织

机械加工过程,由于切削热的过程会引起表面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发生变化,大大降低了表面层的性能,这是控制表面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3) 表面层金属的残余应力

由于切削力和切削热的综合作用,表面层金属金相发生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或产生金相组织的变化,使表面层金属产生残余应力,如应力超过材料的极限强度,就会产生裂痕。表面的微观裂纹给零件带来严重的隐患。

二.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一)表面质量对耐磨性的影

零件的耐磨性主要与摩擦副的材料热处理情况和润滑条件有关。在这些条件已确定的情况下,零件的表面质量就起着决定的作用。

零件的磨损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摩擦副开始时,摩擦比较明显,称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为初期磨损阶段(一般也称为跑合阶段),跑合后的摩擦副摩擦就不明显了。

进入正常磨损阶段。最后摩擦又突然加剧,导致零件又不能正常工作,称为快速磨损阶段。见图4-3

1) 表面粗糙度对耐磨性的影响

这是由于零件存在微观不平度,当两个零件表面相互接触时,实际上有效接触面积只是名义接触面积的一小部分,表面越粗糙,有效接触面积就越小。在两个零件做相对运动时,开始阶段由于接触面积小,压强大,在接触点的凸峰处会产生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及减切变形,这样凸峰很快会被磨掉,被磨掉的金属微粒落在相配合的摩擦表面之间,会加速摩擦过程,即使有润滑液存在的情况下,也会因为接触点处压强过大,破坏油膜,形成干摩擦。因此零件表面的初期磨损阶段的磨损速度很快,起始磨损量较大。随着磨损的发展,有效接触面积不断增大,压强也逐渐减小,磨损将以较慢的速度进行,进入正常磨损阶段。在这之后。由于有效接触面积越来越大,零件间的金属分子亲和力增大,表面的机械咬合作用增大,使零件又产生急剧磨损而进入磨损阶段,此时零件将不能使用。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表面磨损的影响很大,教材中图4-4是表面粗糙度与起始磨损量的关系。一般来说,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耐磨性越好。但太小因接触面容易产生分子黏结,润滑油不易存储,磨损反而增加,因此,就磨损而言,存在一个最优表面粗糙度值,表面粗糙度值的最优数值与机器零件工况有关,这点从图4-4上可以看出,载荷增大,起始磨损量增大,最优表面粗糙度值增

大,另外,表面粗糙度和磨损量与跑合时间有关。如图4-5

摩擦副材料45钢,原始粗糙度A6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4

跑合载荷170N/cm2,润滑速度75m/min

从图中可看出跑合过程表面粗糙度逐渐减小,同时磨损也逐渐减小,约40分钟跑合结束,进入正常磨损阶段。

2) 表面纹理对耐磨性的影响

表面纹理的形状及刀纹方向对耐磨性有一定的影响。这是由于纹理形状和刀纹方向将影响有效接触面积与润滑液的存留。一般来讲,圆弧形凹坑状表面纹理的耐磨性好,尖峰状的表面纹理由于摩擦副接触面压强大,磨损量最小。而重载时,磨损最小的是表面纹路互相垂直,因为两接触表面粗糙度纹路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一致时,容易发生咬合,故摩擦量反而最大。

3) 冷作硬化对耐磨性的影响

加工表面的冷作硬化,一般都能使耐磨性有所提高。其主要原因是:冷作硬化使表面层金属的显微硬度提高,塑性降低。减少了摩擦副接触部分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故可减少磨损。但过度的冷作硬化会将引起金属组织的疏散,在相对运动时可能会产生金属剥落和疲劳裂痕,反而降低了耐磨性。参见教材231页,图4-5的实测曲线。

(二)表面质量对耐疲劳性的影响

1,表面粗糙度对耐疲劳性的影响

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零件上的应力集中区最容易产生和发展成疲劳裂纹,导致疲劳破坏。由于表面粗糙度的凹谷部位最容易引起应力集中,产生疲劳破坏,所以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表面缺陷越小,工件耐磨性越好;

下图表示表面粗糙度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对于不同的材料,表面粗糙度对疲劳强度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这是因为不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同的材料对应力集中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材料的晶粒越细小,质地越致密,对应力集中越敏感,表面粗糙度对疲劳强度的影响程度越严重。钢材的强度极限高,对应力的敏感程度就大,而铸铁和有色金属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弱。

2)表面金属的力学物理性能对耐疲劳性的影响。

疲劳损坏由拉应力产生的疲劳裂纹引起的。并且从表面开始,因此表面若具有残余压应力,将抵消一部分交变载荷引起的拉应力,从而提高零件的抗疲劳强度。反之,残余拉应力则导致疲劳强度的明显下降。

表面冷作硬化对疲劳强度也有影响,适当的冷硬使表面层金属强化,可减小交变载荷引起的交变变形副值,阻止疲劳裂纹的扩展。因此能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但冷硬过度,因出现疲劳裂纹,将会降低零件的疲劳强度。

(三)表面质量对耐蚀性的影响

1)表面质量对耐蚀性的影响

零件在潮湿的空气中或在腐蚀性介质中工作时,会时金属表面发生腐蚀。腐蚀有两种,1)化学腐蚀,2)电化学腐蚀。由于粗糙表面的凹谷处容易积聚腐蚀性介质而发生化学腐蚀,在表面粗糙度的凹峰间容易产生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电化学腐蚀。无论是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其腐蚀程度均与表面粗糙度密切相关。粗糙度越大,腐蚀程度越大,因此减小表面粗糙度就可提高零件的耐腐蚀性。

2)表面层力学物理性质对耐蚀性的影响

当零件表面层有残余应力时,能够阻止裂纹的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提高零件表面的抗腐蚀能力。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6

(四)表面质量对零件配合质量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影响着配合表面的配合质量。对于间隙配合表面,初期磨损的影响最为显著,因粗糙度太大,初期磨损就较严重,从而使配合间隙增大,降低了配合精度,降低了配合的稳定性,增大了对中性误差,弓丨起间隙密封部分的泄漏等,对于过盈配合表面,表面粗糙度越大,两者相配合时,部分表面凹峰易被挤掉,使过盈量减小,降低了配合表面的结合强度。

实验表明:具有相同有效过盈量的配合零件,如粗糙度不同,则粗糙度大时,其结合强度也低,因此零件表面的粗糙度与加工精度应相适应,下列数据可供设计时参考:

零件尺寸>50mm时,RS (0.1?0.15) 5 零

件尺寸在18?50时,(0.15?0.2) 5 零件尺

寸<18mm时,R厶(0.2?0.25) 5 式中5

为尺寸公差值

对于过度配合表面,则兼有上述两种配合的影响。

第二节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变措施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主要有几何因素和物理因素两个方面,不同的加工方法,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各不相同。

一.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8 车削,刨削时残余面积的高度可由下式计算

f x =Hctgk r , f 2=Hctgk'r , :.f = H(ctgk r +Hctgk'r ) :.H 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值主要取决于切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 素。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主要包括:刀尖圆弧半径re ,主偏角 kr 副偏角kr'及进给量f 等。

(ctgk r + Hctgk'r )

用圆弧刀刃切削时

H =r e (l- cos —) = 2r e sin

当a 甚小时:S in^|S in|而sinf =女

崎)2

从以上两式可得出,进给量f 、刀尖圆弧半径1^对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 的影响比较明显,切削加工时,选择较小的进给量和较大的刀尖半径,将 会使表面粗糙度得到改善。

切削加工后表面粗糙度的实际轮廓形状,一般与纯几何因素所形成的

理论轮廓有较大的差别,这是由于切削加工中有塑性变形的缘故。

图5-27加工塑性材料时切削速度对表面粗糙

度影响

上图描述了加工塑性材料时切削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切削速度处于20?50m/miii时,表面粗糙度最大,因此常出现积削瘤,使加工表面质量严重恶化,当切削速度超过l〇〇m/min时,粗糙度下降,并趋于稳定,在实际切削时,选择低速宽刀精切和髙速精切,往往可得到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由此可见,用较高的切削速度,即可提高生产率,又可使表面粗糙度下降,所以不断提高切削速度一直是提高工艺水平的重要方向。提高切削速度又三个途径。

(1) 发展新刀具,

(2) 采用先进刀具结构,

(3) 直接提高机床切削速度。

有的小机床,当工件中n=1200r/min,v=:rt(in/ (1000*60) =37.6m/min恰好是积削瘤较严重和心提高区域,所以必须努力提高切削速

度。

加工脆性材料,切削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大,…般说,切削脆性材料比切削塑性材料容易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对于同样的材料,金相组织越粗大,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值也越大,为减小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常在精加工前进行调质处理,目的在于得到均勻细密的晶粒组织和较高的硬度。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9

此外,合理选择切削液,适当增加刀具的前角,提高刀具的刃磨质量等均能有效的减小表面粗糙度值。

二.磨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

正做切削加工时表面粗糙度的形成过程一样,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形成也是由几何因素和表面层金属的物理因素(塑性变形)决定的,但磨削过程要比切削过程复杂的多。

(―)几何因素的影响

磨削表面是由砂轮上大量的磨粒刻画出的无数伴粒的沟槽形成的。单纯从几何因素考虑,可以认为在单位面积上刻痕越多,即通过单位面积的磨粒越多,刻画的等高性越好,则磨削表面的粗糙度值越小。

1. 磨削用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v_越高,单位时间通过被磨面的磨粒数越多,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越小。

工件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刚好于砂轮速度的影响相反,增大工件速度,单位时间通过被磨面的磨粒数减少,表面粗糙度增加。

砂轮的纵向进给量减少,工件表面的每个部件被砂轮重复磨削的次数增加。被磨表面的粗糙度值将减小。

2. 砂轮粒度和砂轮修整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砂轮的粒度不仅不仅表示磨粒的大小,而且还表示磨粒之间的距离,书上234页,表4-1列出35号组织,不同粒度的砂轮的磨粒尺寸和磨粒之间的距离。常用的有36#,46#,60#,80#砂轮等,号越大越细。

磨削金属时,参与磨削的每一颗磨粒都会在加工表面上跟它的大小形状相

机械加丁表面质量

同的一道小沟,在相同的磨削条件下,砂轮的粒度号数越大,参加磨削的磨粒越多,表面粗糙度就越小。

修正砂轮的纵向进给量对磨削表面的粗糙度影响甚大。用金刚石修正砂轮时,金刚石在砂轮边缘上加出一道螺旋槽,其螺距等于砂轮转一转时金刚石在纵向的移动量。砂轮表面的不平整在磨削时将被复映到被加工表面,修正砂轮时,金刚石单向纵向进给量越小,砂轮表面粗糙度值就越小,小表面粗糙度值磨削的实践表明,修正砂轮时,砂轮转一转金刚石笔的纵向进给量如能减少到0.01mm,磨削表面粗糙度就可达到R z 0.1?0.2um。

(二)表面层金属的塑性变形一物理因素的影响

砂轮的磨削速度远比一般切削加工的速度高的多,且磨粒大多是负前角,磨削比压大,磨削区温度高,工件表面层温度有时可达,工件表面层金属容易产生相变而烧伤。因此,磨削过程的塑性变形要比一般切削过程大的多。

由于塑性变形的缘故,被磨表面的几何形状与单纯根据几何因素得到的原始形状大不相同。在力因素和热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被磨工件表层金属的晶粒在横向上被拉长了,有时还产生细微的裂口和局部的金属堆积现象。影响磨削表层金属塑性变形的因素,往往是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决定性

1. 磨削用量砂轮速度越高,就有可能使表层金属塑性变形的传播速度小于切削速度,工件材料来不及变形,致使表层金属的塑性变形减小,磨削表面的粗糙度值将明显减小。

工件速度增加,塑性变形增加,表面粗糙度值将增大。。磨削深度对表层

机械加丁表面质量

金属塑性变形的影响很大。增大磨削深度,塑性变形将随之增大,被磨的表面粗糙度值会增大。

2. 砂轮的选择。

砂轮的粒度、硬度、组织和材料的选择不同,都会对被磨工件的塑性变形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表面粗糙度。

单纯从几何因素考虑,砂轮粒度越细,磨削的表面粗糙度越小。但磨粒太细时,不仅砂轮易被磨屑堵塞,若导热情况不好,还会在加工表面产生烧伤等现象,使表面粗糙度值增大。因此砂轮粒度常取46?60号。

砂轮的硬度是指磨粒在磨削力作用下从砂轮上脱落的难易程度。砂轮选的太硬,磨粒不易脱落,磨钝了的磨粒不能及时被新磨粒代替,使表面粗糙度增大。砂轮选取太软,磨粒易脱落,磨削作用减弱,也会使表面粗糙度值增大,通常选用中软砂轮。砂轮的组织是指磨粒,结合剂和气孔的比例关系。紧密组织中的磨粒比例大,气孔小,在成形磨削和精密磨削时,能获得高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疏松的组织的砂轮不易堵塞,适用于磨削软金属,非金属软材料和热敏性材料(不锈钢,耐热钢等),可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一般情况下选用中等组织的材料。

砂轮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砂轮材料选择适当,可获得满意的表面粗糙度。氧化物(刚玉)砂轮适于磨削铸铁、硬质合金等材料;用高硬磨料(人造金刚石,

立方碳化硼)可获得极小的表面粗糙度,但加工成本很高。

此外,磨削液的作用十分重要。对于磨削加工来说,由于磨削温度很高,热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磨削液送

机械加丁表面质量

入磨削区。

第三节影响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由于受到切削力和切削热的作用,表层金属的力学物理性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有三个方面:

冷作硬化。

金相组织的变化。

残余应力。

一、加工表面层的冷作硬化。

(-)概述,产生的原因

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强化)。

金属冷硬的结果使金属处于变能位不稳定状态。只要一有条件,金属的冷硬结构本能的向比较稳定的状态变化。这些现象称为弱化。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切削热将使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冷硬现象得到恢复。

由于金属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同时受到力因素和热因素的作用。机械加

工后表面层金属的最后性质取决于强化和弱化两个过程的综合。

评定指标:

表层金属的显微硬度HV

硬化层深度h (um)

硬化程度N

N=HV

~

HV

^m% HV

机械加丁表面质量

(二)影响切削加工表面冷作硬化的因素

1. 切削用量的影响

进给量和切削速度。

进给量增大,切削力增大,塑性变形加剧,冷作程度增大。但这种情况只在进给量比较大时准确,当很小时,继续减小,冷硬不仅不减小,反而增大。

切削速度增大,刀具与工件作用t减小;使塑性变形的扩展深度减小,h 丄;当然v丨。切削热在表面的作用时间减少,冷硬程度丨,如P.236图4-9。切削层厚度和冷硬的关系如图4-10,切削层厚度小时,主要是强化作用,弱化作用很小,所以冷硬大;切削层厚度大时,强化、弱化的共同作用是变化如图所示。

2. 刀具几何形状的影响

切削刃钝圆半径影响很大。

如半径增大,径向切削分力随之增大,塑性变形程度加剧,冷硬增大。

刀具磨损对冷硬影响也很大。

刀具磨损摩擦力加大,塑性变形增大,冷硬增大。但磨损继续加大,摩擦热增大,弱化趋势增大,冷硬减弱,直至平衡。

3. 加工材料的影响

工件材料塑性越大,冷硬倾向越大,冷硬程度越严重。导热性越好,热越不易集中,弱化倾向越小,冷硬程度越严重。

(三)影响磨削加工表面冷硬的因素。

1. 磨削用量的影响

机械加丁表面质量

磨削深度丨,磨削力丨,塑性变形丨,冷硬个。

纵向进给速度T,切削厚度t,磨削力t,冷硬T。但纵向进给速度t,切削热丨,弱化趋势丨,冷硬丨。要综合考虑。

v:1:t缩短砂轮对工件热作用时间,弱化倾向丨,冷硬T。

使每颗磨粒切除厚度变小,塑性变形程度丨,冷硬丨。磨削区温度f,弱化倾向T,冷硬1。

2. 砂轮粒度的影响

粒度越大,每颗磨粒载荷越小,冷硬程度也越小。书上P237,表4-2 列出了各种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工件时的冷硬深度和冷硬程度。

3. 工件材料性能的影响

这点同切削加工中一样,要从材料的塑性和导热性两方面考虑。

(四)冷作硬化的测量方法

测量主要是指表面层的显微硬度HV和硬化层深度h的测量,显微硬度用显微硬度计测量,原理与维氏硬度计测量相同。釆用顶角为136°的

金刚石压头在试件表面上打印痕,根据印痕大小决定硬度,所以载荷小于2N 印痕极小,

加工表面冷硬层很薄时,可在斜截面上测量显微硬度,并计算h。

2.表面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变化

(一)机械加工表面金相组织的变化

机械加工过程中,在工件的加工区及邻近区域,温度会急剧升高,当工件高到超过工件材料金相组织变化的临界点时,就会发生金相组织的变化对于一

机械加丁表面质量

般的切削加工方法到不至于严重到如此程度,但磨削加工中,不仅磨削比特别大,且磨削速度也特别高,切削金属的功率消耗远大于其它加工方法。而加工所消耗能量的绝大部分都能转化为热,这些热量中的大部分(约80%)将传给被加工表面,使工件表面具有很高的温度。对于已淬火的钢件,很高的磨削温度往往会使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织产生变化,使表层金属硬度下降,使工件表面呈现氧化膜颜色,这种现象称为磨削烧伤。若出现磨削烧伤,将会严重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

磨削淬火刚时,瞬时高温使表层金属产生下列三种金相组织的变化:

如果磨削区的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碳钢为720°),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中碳钢为300°),工件表层金属的马氏体将转化为硬度较高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托氏体),这称为回火烧伤。

如果超过相变温度,再加上冷却液的急冷作用,表层金属会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硬度比原来的马氏体高,在它的下层,因冷却较慢,出现了硬度比原来的马氏体低的回火组织,称为淬火烧伤。

如超过相变温度,又没有冷却液,表层金属将产生淬火组织,硬度急剧下降,称为退火烧伤。

(二)改善磨削烧伤的工艺途径

1. 正确选择砂轮

磨削导热性差的材料,应特别注意选择砂轮的硬度,结合剂和组织。硬度不高,钝化后不易脱落,容易产生烧伤。应选择较软的砂轮,有一定弹性的结合剂。此外,在砂轮的空隙内浸入石蜡之类的润滑物质对降低磨削区的温度,

机械加丁表面质量

防止工件烧伤也有一定的效果。

2. 合理选择磨削用量

磨削深度对磨削温度影响极大,从减轻烧伤的角度考虑,不宜过大,239页图4-14。

横向进给量Fi上升,可减轻烧伤,宜选用较大的H,239页图4_15。

V:r+上升,磨削表面温度上升,但其增长速度与磨削深度的影响相比小的多,Vn:上升,热量不易传入工件内层,可减小烧伤层深度,但V T 上升,粗糙度上升,为弥补这一缺陷,可以相应提高砂轮速度Vs。

实践证明:同时提高砂轮速度乂^^和V _l:,可以避免烧伤。

3. 改善冷却条件

磨削液若能直接进入磨削区,对磨削区进行充分冷却,能有效的防止烧伤现象的产生。水的比热和气化热都很高,在室温条件下,lml水变成水蒸汽,能带走2512焦的热量,而磨削区热源每秒钟的发热量再一般的磨削用量下都在4187以下,因此每秒内幽有2毫升的冷却水进入磨削区,将有相当可观的热量被带走,就可以避免产生烧伤,然而目前通用的冷却效果很差,240页图4-16/内冷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240页图4-17冷却水能直接注入冷却区,但磨床附近产生大量水雾,操作人劳动条件差,精磨时无法通过观察火焰试磨对刀。

4. 开槽砂轮

在砂轮的圆周上开一些横槽,能使砂轮将冷却液带入磨削区,有均勻等距开槽和变距开槽两种,参看240页图4-18,有三点好处:1)能将冷却液带入磨

机械加丁表面质量

削区,2)间断磨削,工件受热时间短,金相组织来不及转变,3) 能起扇风作用,改善散热条件。因此可有效防止烧伤现象的产生。

3.表层金属的残余应力

再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力因素和热因素的共同作用,表层金属组织发生形状变化,体积变化和金相组织变化,将在表面层的金属与基体间产生相互平衡的残余应力。

(―)表层金属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

1. 机械加工表层金属有塑形变性,使体积变大,另外,当刀具从被加工表面切除金属时,纤维被拉长,弹性变形被恢复,塑性变形得不到恢复,这两种情况都使表层金属产生残余应力,而在里层金属产生拉伸残余应力,这种情况叫冷态塑性变形,主要是力因素导致的。

2. 热因素导致的热态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

机械加工中,切削区产生大量的切削热,有的可达800?1200度,

上图为工件温度分布示意图,tp点为金属具有高塑性的温度,温度高于tp,表层金属不会有残余应力,tn为标准室温,tin为金属融化温度。

表层金属1的温度超过tp,处于没有残余应力的高塑性状态,金属层2 在tp和tn之间,受热膨胀,金属层1不对2起任何阻碍作用,但2受到3 的阻止,因此2产生瞬时压缩残余应力,3受到瞬时拉伸残余应力,切削结束后,2件温度下降,当金属层1的温度降至低于tp时,变为不完全塑性状态,1的继续冷却使体积收缩,但受到2的阻碍,这时1内产生拉伸残余应力,2中的压缩残余应力进一步增大,再继续冷却,1继续收缩,因此1 中的拉伸残余应力继

机械加丁表面质量

续加大,而2的压缩应力则扩展到3内,在室温下,由于切削热引起的表层金属残余应力状态,如图所示。

3. 金相组织变化引起的残余应力

不同的金相组织具有不同的密度,如果在机械加工中产生了金相组织的变化,由于体积的变化,将导致残余应力的产生。若表层金属体积增大, 如出现淬火烧伤,则表层金相产生压缩残余应力,而里层金属产生拉伸残余应力,如出现回火烧伤或退火烧伤,表层金属体积减少,表层金属产生拉伸残余应力,里层金属产生压缩残余应力。

(二)影响车削表层金属残余应力的工艺因素。

1.切削速度和被加工材料的硬影响

实验表明:用正前角车刀加工45钢时,再所有切削速度下,均是热因素

A钢时,低速时热起主导作用,工件表层产生拉伸残余应力,而切削18CrNiM

因素起主导作用,切削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表层温度渐升高至

机械加丁表面质量

淬火温度,表层金属产生局部淬火,拉伸残余应力的数值逐渐减少,速度在增高,淬火进行的较充分,金相组织的变化因素起主导作用,因而,在表层金属中产生压缩残余应力。

2. 进给量的影响

进给量增大,塑性变形增大,切削热也增高,使残余应力和扩展深度也增大。

3. 前角的影响

前角影响极大,切削45钢时,前角由正-负,表层金属拉伸残余应力下降。负前角很大,(r=-30度和-50度时)切削速度又很大时,发生淬火反应,出现压缩残余应力。

切削18CrNiMoA合金钢时,容易发生淬火反应,在v-150m/min,r=-30

度时,就出现压缩残余应力,在v=750m/min时,所有负前角都出现压缩残余应力。

只有较大正前角时,才会出现拉伸残余应力。

前角的变化,不仅影响残余应力的数值和符号,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残余应力的扩展深度。

此外,切削刃钝圆半径rs,刀具磨换状态等都对表层金属残余应力的性质及分布有影响。

(三)影响磨削残余应力的工艺因素。

磨削加工中,热因素,塑性变形对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都很大,热主导--表层拉伸,塑性变形--表层压缩,若金相组织变化,产生淬火烧伤,则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第四章 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

第四章 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 4-1 什么是主轴回转精度?为什么外圆磨床头夹中的顶尖不随工件一起回转,而车床主轴箱中的顶尖则是随工件一起回转的? 4-2 在镗床上镗孔时(刀具作旋转主运动,工件作进给运动),试分析加工表面产生椭圆形误差的原因。 4-3 为什么卧式车床床身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要求高于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要求? 4-4 某车床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为0.015/1000mm ,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为0.025/1000mm ,欲在此车床上车削直径为φ60mm 、长度为150mm 的工件,试计算被加工工件由导轨几何误差引起的圆柱度误差。 4-5 在车床上精车一批直径为φ60mm 、长为1200mm 的长轴外圆。已知:工件材料为45钢;切削用量为:v c =120m/min ,a p =0.4mm, f =0.2mm/r; 刀具材料为YT15。在刀具位置不重新调整的情况下加工50个工件后,试计算由刀具尺寸磨损引起的加工误差值。 4-6 成批生产习题4-6图所示零件,设A 、B 两尺寸已加工至规定尺寸,今以底面定位镗E 孔,试求此镗孔工序由于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定位误差。 习题4-6图 4-7 按习题4-7图所示方式定位在立式铣床上铣槽,其主要技术要求为: (1)槽宽 0 0.04312b -=mm 。 (2)槽距尺寸 0 0.2120l -=mm 。 (3)槽底位置尺寸为 0 0.1634.8h -=mm 。 (4)槽两侧面对外圆轴线的对称度公差 0.01e =mm 。 已知:外圆尺寸00.01640φ-mm 与内孔尺寸0.0210 20φ+mm 均已加工至规定尺寸,内外圆的径向圆跳动公差值为0.02mm 。试分析计算该工序的定位误差。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与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与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就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 1、一花键孔的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 这一组面包括?25H7的六齿方花键孔、?22H2的花键低空及两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三版王先逵第五章习题解答word精品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解答 第五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第3版P267) 5-1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P229)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A.加工表面层的几何形貌,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⑴表面粗糙度; ⑵波纹度;⑶纹理方向;⑷表面缺陷。 B.表面层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⑴表面层金属冷作硬化;⑵表面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变化;⑶表面层金属的残余应力。 5-2 为什么机器零件一般总是从表面层开始破坏的?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有哪些影响? 答:(P231)(1)由于表面是零件材料的边界,常常承受工作负荷所引起的最大应力和外界介质的侵蚀,表面上有着引起应力集中而导致破坏的微小缺陷,所以这些表面直接与机器零件的使用性能有关。(2)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零件配合质量都有影响。 5-3 车削一铸铁零件的外圆表面,若进给量f=0.40mm/r ,车刀刀尖圆弧半径re=3mm ,试估算车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答上根据教材P2站舍式,表面粗桂度的估算直为 5-4高速精镯呆谓工件的内孔时,采用主値角K ,=75%副偏角输一1即前锋利尖刀,当加工表面粗糙度 要求R 尸3」—.3 Um.时.问: ⑴衽不考虑工祥材料塑性变形对表而粗糙度影哨的杀件下「进骼量f 应选择多大了 (2)分析室际加工表面粗糙度与计算值是否相同,为什么? ⑶ 进给量f 越小’表面祖糙度值是胥越小? 备 ⑴根据教材P2阳公式,H = ------- ---- 可以导出:/ = H(cctK r +cotKj cot + COtk r 耽 H=23.2nm.则 匸0,QQ32 (1 tan75+l.tanl53 =0,013mm (2)分析实际加工表面粗粒度与计算渲不同'其頰因是材料有塑性变形,还有弹性恢复锌匚 ⑶在主谍甬因健角前定的皤况下,建给量子越丿卜表面粗穗愛值就越小, 5-6为什么提高砂轮速度能减小磨削表面的粗糙度数值,而提高工件 速度却得到相反的结果? 答:(P224)砂轮速度越高,单位时间内通过被磨表面的磨粒数就越 多,工件材料来不及变形,因而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而工件速度 增大,单位时间内通过被磨表面的磨粒数减少,塑性变形增加,表面 粗糙度值将增大。 5-7为什么在切削加工中一般都会产生冷作硬化现象? 答:(P240)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 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进一步变形受到阻碍,这些都会使表 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强化)。 0.00667mm =听&jjm H 0.4:

第四章机械加工精度及其控制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机械加工精度: 2.误差复映: 3.系统误差: 4.工艺系统刚度: 5.主轴回转误差: 二、选择题 1. 分析计算两定位误差的前提是采用夹具装夹加工一批工件,用()法保证加工要求。 A、调整 B、试切 C、轨迹 2. 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影响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为保证加工要求必须使机床()。 A.冷却后再测量及精加工B.热伸长后再调刀 C.热平衡后再加工D.冷却后再安装工件 3. 工艺系统静误差主要指()。 A、工艺系统受力误差 B、工艺系统受热误差 C、机床误差 D、刀具磨损 4. 工艺系统热变形不仅影响加工精度而且影响生产效率,为保证加工要求须使机床()。 A.冷却后再测量及精加工B.热伸长后再调刀 C.热平衡后再加工D.冷却后再安装工件 5. 误差的敏感方向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工艺系统原始误差处于加工表面的()。 A、法线方向 B、切线方向 C、轴线方向 6. 车床主轴的几何偏心(纯径向跳动)使加工阶梯轴时产生的误差是()。 A、圆柱度误差 B、端面平面度误差 C、加工面与装夹面的同铀度误差 7. 在大量生产的精加工时,应采用()方法以获得图纸要求的尺寸精度。 A、试切法加工 B、试切调整法加工 C、样件调整法加工 D、按样件初调刀后试切一组工件作精确微调 8. 研究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时,若以车床两顶尖间加工光轴为例,如果只考虑机床变形,则

由于切削过程受力点位置的变化而引起工件产生()形状误差。 A、圆锥形 B、腰鼓形 C、马鞍形(双曲线) D、圆柱形 9. 分布曲线的中心位置表示()对一批工件加工尺寸的影响。 A、常值系统误差 B、变值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随机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 10. 研究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时,若以车床两顶尖间加工光轴为例,如果只考虑工件变形,则 由于切削过程受力点位置的变化而引起工件产生()形状误差。 A、圆锥形 B、腰鼓形 C、马鞍形(双曲线) D、圆柱形 11. 工艺系统动误差主要包括()。 A、调整误差 B、工艺系统受热误差 C、机床传动误差 D、定位误差 12. 分析计算两定位误差的前提是采用夹具装夹加工一批工件,用()法保证加工要求。 A、调整 B、试切 C、轨迹 13. 工件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一次装夹车削外圆及端面,加工后检验发现端面与外圆不垂直, 其可能原因是()。 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B.车床主轴回转轴线与纵导轨不平行 C.车床主轴轴向窜动D.三爪卡盘装夹面与车削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14. 薄壁套筒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以外圆定位车内孔,加工后发现孔有较大圆度误 差,其主要原因是()。 A.刀具受力变形B.刀具热变形C.工件热变形D.工件夹紧变形15. 车削细长轴时,由于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 A.矩形B.鼓形C.梯形D.鞍形 16. 采用死顶尖磨削外圆时,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引起工件的圆度和锥度误差()。 A.顶尖的形状误差B.主轴的回转误差C.工件受力变形D.导轨的导向误差 17. 车床主轴产生轴向窜动,其原因可能是()。 A. 主轴承端面跳动量大 B. 主轴轴肩端面跳动量大 C. 主轴承和轴轴肩两者都有较大的端面跳动量 D. 主轴轴颈圆度误差 18. 在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持镗削工件短孔,产生了锥度误差,其原因可能是()。 A. 机床导轨误差 B. 机床主轴的纯径向跳动 C. 工件热变形 D. 刀具磨损 19. 车床上加工大刚度轴外圆产生中凹的原因可能是()。 A. 刀具磨损 B. 刀具热变形 C. 工件刚度差 D. 机床刚度差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工艺规程是生产工人操作的依据 ,在加工过程中操 作 者要不折不扣地按照工艺规程进行生产。随着新技术、新设 备的不断出现 ,作为指导生产活动的工艺规程也必须与时俱 进,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笔者就如何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的步骤谈一下浅显的看法。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1. 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技术文件 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 ,经该工艺规程的主管工艺人员更改 并经批准后才能执行 ,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更改。 件的工艺过程是一个整体 ,对过程中任何工序的更改都要从 整体的观点去分析。 2. 工艺规程是进行生产准备和生产管理的依据 工艺规程是由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的桥梁。为了把零件 的设计图样变成产品 ,必须在物资方面以及生产管理方面做 系列的准备工作。 3. 工艺规程是新厂建设和旧厂改造的重要技术资料 在执行过程中 ,如果发现工艺规程有错误或有好的建议 个零

在建设新厂或在老厂的基础上为某种新产品的投产扩 建车间时,工艺规程可以提供生产需要的机床和其他设备的 种类、规格、数量、各类设备的布局、建筑面积、生产工人的工种、数量以及必须具备的技术等级等数据。 、制定工艺规程所依据的技术资料 制定工艺规程的工作是从研究零件图及其技术条件开 始的。工艺人员在制定工艺规程时,首先要确定其内容,将这 些内容划分成工序,进而为各工序选择适当的设备,并根据零 件图和规定的生产纲领决定取得毛坯的方法。由此可见,制定 工艺规程应当具备以下主要技术资料。 1.产品零件图及有关部件图或总装图 产品零件图和与之相应的技术条件是规定对所制零件 要求的唯一文件,是零件制成后进行检验和验收的唯一依据。 因此,产品零件图应当正确而完善。工艺人员在为制定工艺规程而研究产品零件图时,其主要目的是认真领会零件图的各 项技术要求,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产品质量。 2.生产纲领 生产纲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应当出产的产品数量。有

第五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冷作硬化: 2.磨削烧伤: 二、选择题 1.磨削淬火钢时,磨削区温度末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可 能产生()。 A、淬火烧伤 B、回火烧伤 C、退火烧伤 D、不烧伤。 2.磨削淬火钢时在重磨削(不用切削液)条件下可能产生()形式的磨削烧伤。 A、淬火烧伤 B、回火烧伤 C、不烧伤 D、退火烧伤 3.加工过程中若表面层以冷塑性变形为主,则表面层产生()应力。 A、拉应力 B、压应力 C、无应力层 4.机械加工中的振动,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三种,试指出自激振动的能量特性() A、在外界周期性干扰力持续作用下的持续振动; B、只有初始干扰力的作用、振动中再也没有能量输入,故为衰减振动; C、维持振动的交变力是振动系统在自身运动中激发出来的,从而引起系统的持续振动。 5.削扁镗杆的抗振性比圆镗杆好是由于()。 A、系统刚度的组合特性合适 B、阻尼大、消耗振动能量大 C、刚度高 6.磨削淬火钢时,若工件表面出现淬火烧伤,工件表面将产生()残余应力。 A、拉伸 B、压缩 C、无 7.零件配合性质的稳定性与()的关系较大。 A.零件材料B.加工表面质量C.载荷大小D.接触刚度8.如果使扁形镗杆能够产生消振作用,需要()。 A.选择合适的削扁值和刀头相对削扁方向的位置B.选择合适的镗杆长度C.选择合适的削扁值D.选择合适的刀头相对削扁方向的位置

9.冷态下塑性变形经常在表层产生()。 A.拉应力B.不定C.压应力D.金相组织变化 10.金属的加工硬化现象将导致什么结果。 A、强度降低,塑性提高 B、强度提高,塑性提高 C、强度提高,塑性降低 D、强度降低,塑性降低 11.工件材料的塑性越大,冷作硬化倾向(),冷作硬化程度() A.越小,越轻微B.越小,越严重C.越大,越轻微D.越大,越严重12.机械加工时,工件表面产生波纹的原因有()。 A.塑性变形B.切削过程中的振动C.残余应力D.工件表面有裂纹13.在切削加工时,下列哪个因素对表面粗糙度没有影响?() A.刀具几何形状B.切削用量C.工件材料D.检测方法 14.工件加工过程中若表面层以热态塑性变形为主,常在表层产生()。 A.拉应力B.不定C.压应力D.金相组织变化 15.除非连续切削之外,振幅随切削用量的改变而改变者属于()。 A. 自激振动 B. 强迫振动 C. 自由振动 D. 以上三种振动 16.磨削表层裂纹是由于表面层()的结果。 A.残余应力作用B.氧化C.材料成分不匀D.产生回火 17.不同的表面纹理形状对零件的耐磨性有一定影响,下面哪一种表面纹理形状的零件,其 耐磨性最差()。 A.冷作硬化B.圆弧状C.凹坑状D.尖峰状 18.下面哪一种加工方法使得加工后工件表面的残余应力为残余拉应力()。 A.粗磨B.精磨C.车削D.铣削 19.振动的持续需要有支持振动的变动力才可以进行。对于自激振动,支持振动的变动力是 ()。 A.没有支持振动的变动力B.由外界产生,不受振动运动的控制 C.在振动过程中产生,并受振动运动的控制D.由外界周期性的干扰力所支持 三、填空 现在。 图1

第7章%20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

第7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习 题 7-1 T 形螺杆如图7-1所示。其工艺过程如下,请分出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及走刀。 ⑴ 在锯床上切断下料Φ35×125; ⑵ 在车床上夹一头车端面,打顶尖孔; ⑶ 用尾架后顶尖顶住工件后,车Φ30外圆及T20外圆(第一刀车至Φ24,第二刀车至 Φ20),车螺纹,倒角; ⑷ 在车床上车Φ18外圆及端面; ⑸ 在卧式铣床上用两把铣刀同时铣Φ18圆柱上的宽15的两个平面,将工件回转90°(利 用转台),铣另两个面,这样作出四方头。 图7-1 7-2 如图7-2所示套筒零件,加工表面A 时要求保证尺寸10+0.10mm ,若在铣床上采用静调整 法加工时以左端端面定位,试标注此工序的工序尺寸。 7-3 如图7-3所示定位套零件,在大批量生产时制定该零件的工艺过程是:先以工件的右端 端面及外圆定位加工左端端面、外圆及凸肩,保持尺寸5±0.05mm 及将来车右端端面时的加工余量 1.5mm ,然后再以已加工好的左端端面及外圆定位加工右端端面、外圆、凸肩及内孔,保持尺寸60-0.25 mm 。试标注这两道工序的工序尺寸。 图7-2 图7-3 2?45?

7-4 如图7-4所示为一锻造或铸造的轴套,通常是孔的加工余量较大,外圆的加工余量较小, 试选择粗、精基准。 7-5 试提出成批生产如图7-5所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从工序到工步),并指出各工 序的定位基准。 7-6 图7-6所示的轴类零件,在卧式铣床上,采用调整法且用两把铣刀组合在一起同时加工 两个槽。当此工序以大端端面为轴向定位基准时,根据零件图,重新标注工序尺寸A 。 图 7-4 图 7-5

第4章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练习题和答案_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第4章 练习题 1. 单项选择 1-1 表面粗糙度的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 )。 ① 小于50 ② 等于50~200 ③ 等于200~1000 ④ 大于1000 1-2 表面层加工硬化程度是指( )。 ① 表面层的硬度 ②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比 ③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 之差 ④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差与基体硬度之比 1-3 原始误差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源误差”,即( )。 ① 机床误差 ② 夹具误差 ③ 刀具误差 ④ 工艺系统误差 1-4 误差的敏感方向是( )。 ① 主运动方向 ② 进给运动方向 ③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 ④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切向 1-5 试切n 个工件,由于判断不准而引起的刀具调整误差为( )。 ① 3σ ② 6σ ③ n σ3 ④ n σ6 1-6 精加工夹具的有关尺寸公差常取工件相应尺寸公差的( )。 ① 1/10~1/5 ② 1/5~1/3 ③ 1/3~1/2 ④ 1/2~1 1-7 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① 轴承孔的圆度误差 ② 主轴轴径的圆度误差 ③ 轴径与轴承孔的间隙 ④ 切削力的大小 1-8 在普通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工件外圆车内孔,车后发现内孔与外圆不同轴,其最可能原因是( )。 ① 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② 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③ 刀尖与主轴轴线 不等高 ④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1-9 在车床上就地车削(或磨削)三爪卡盘的卡爪是为了( )。 ① 提高主轴回转精度 ② 降低三爪卡盘卡爪面的表面粗糙度 ③ 提高装夹稳定性 ④ 保证三爪卡盘卡爪面与主轴回转轴线同轴 1-10 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 )传动。 ② 升速 ② 降速 ③ 等速 ④ 变速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完整

第10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0.1 工艺过程 10.1.1 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1) 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是指把原材料(半成品)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①生产与技术的准备,如工艺设计和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资料的准备;②毛坯的制造,如铸造、锻造、冲压等;③零件的加工,如切削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④产品的装配,如总装,部装、调试检验和油漆等;⑤生产的服务,如原材料、外购件和工具的供应、运输、保管等。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比较复杂,目前很多产品往往不是在一个工厂单独生产,而是由许多专业工厂共同完成的。例如:飞机制造工厂就需要用到许多其他工厂的产品(如发动机、电器设备、仪表等),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架飞机的生产过程。因此,生产过程即可以指整台机器的制造过程,也可以是某一零部件的制造过程。 (2) 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如毛坯的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均为工艺过程。在工艺过程中,若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工艺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同样,将加工好的零件装配成机器使之达到所要求的装配精度并获得预定技术性能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的两项主要容。 10.1.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个或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的,而工序又可分为若干个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毛坯就是依次通过这些工序的加工而变成为成品的。 (1) 工序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区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或设备)是否变动和完成的那部分工艺容是否连续。如图4.1所示的零件,孔1需要进行钻孔和铰孔,如果一批工件中,每个工件都是在一台机床上依次地先钻孔,而后铰孔,则钻孔和铰孔就构成一个工序。如果将整批工件都是先进行钻孔,然后整批工件再进行铰孔,这样钻孔和铰孔就分成两个工序了。 工序不仅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也是制订工时定额,配备工人,安排作业和进行质量检验的依据。 通常把仅列出主要工序名称的简略工艺过程称为工艺路线。 (2) 安装与工位 工件在加工前,在机床或夹具上先占据一正确位置(定位),然后再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工件(或装配单元)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容称为安装。在一道工序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安装。工件加工中应尽量减少装夹次数,因为多一次装夹就多一次装夹误差,而且增加了辅助时间。因此生产中常用各种回转工作台、回转夹具或移动夹具等,以便在工件一次装夹后,可使其处于不同的位置加工。为完成—定的工序容,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或装配单元)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例子

例1:试提出小批生产下图所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从工序到工步)。[解答]:齿轮加工内容有两端面、内孔、四个小孔、键槽、齿等。为保证A、B 面的平行度还需磨削,齿部还需高频淬火。 加工工艺过程 注意点:毛坯为型材,需要钻孔;调头车B面,不能保证B∥A,因此需要磨端面B; 如上例齿轮,若毛坯为模锻件,试提出小批、成批和大批大量生产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序到工步)。 齿轮加工工序安排

若批量生产时毛坯为锻件,工序1变为两个工序。即,如果在加工端面A 和外圆后,就将该工件卸下,换上另一工件,加工其端面A和外圆,一直到一批零件加工完,再调头加工端面B及另一部分外圆,这中间就有了间断,因此就是两个工序。对于大批大量生产,采用拉刀拉孔、多刀车床车外圆(复合工步)等先进工艺,可提高生产率。因此齿轮大量生产和小量生产其工艺有很大差别。 例2:试提出如右图所示小轴的小批、成批和大批大量生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分析每种方案的工艺过程组成。 表1 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小批生产)

表2 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成批生产) 表3 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大批大量生产) 例3:如右图盘状零件,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有如下两种方案,试分析每种方案工艺过程的组成。 1)在车床上粗车及精车端面C,粗镗及精镗 φ60H9mm孔,内孔倒角,粗车及半精车φ 200mm外圆。调头,粗、精车端面A,车φ96mm 外圆及端面B,内孔倒角。划线,在插床上按

划线插键槽18D10。在钻床上按划线钻6-φ20mm的孔。钳工去毛刺。 2)在车床上粗、精车一批零件的端面C,并粗、精镗φ60H9mm孔,内孔倒角。然后在同一台车床上将工件安装在可涨心轴上,粗车、半精车这批工件的φ200mm外圆,并车φ96mm外圆及端面B,粗、精车端面A,内孔倒角。在拉床上拉键槽。在钻床上用钻模钻出6-φ20mm的孔。钳工去毛刺。 注意:φ20mm的孔无公差要求 盘状零件加工工艺过程 单件小批生产成批生产 例4试提出成批生产如图1-5所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过程(从工序到工步),并指出各工序的定位基准。注 意:φ10mm的孔有精度要求,因此钻-扩-铰 [答案]:工艺过程安排如下表: 工序号工步定位基准(面)1车端面,钻、扩、铰Φ20孔(安装1)外圆 2车另一端面及外圆Φ75(安装1)端面及内孔 3拉键槽内孔及端面 4钻、扩、铰Φ10H7孔(安装1)内孔及端面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三版王先逵第五章习题解答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解答第五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第3版P267) 5-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P229)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A.加工表面层的几何形貌,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⑴表面粗糙度;⑵波纹度;⑶纹理方向;⑷表面缺陷。 B.表面层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⑴表面层金属冷作硬化;⑵表面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变化;⑶表面层金属的残余应力。 5-2为什么机器零件一般总是从表面层开始破坏的?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有哪些影响? 答:(P231)(1)由于表面是零件材料的边界,常常承受工作负荷所引起的最大应力和外界介质的侵蚀,表面上有着引起应力集中而导致破坏的微小缺陷,所以这些表面直接与机器零件的使用性能有关。 (2)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零件配合质量都有影响。 5-3车削一铸铁零件的外圆表面,若进给量f=r,车刀刀尖圆弧半径 re=3mm,试估算车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5-6为什么提高砂轮速度能减小磨削表面的粗糙度数值,而提高工件速度却得到相反的结果?

答:(P224)砂轮速度越高,单位时间内通过被磨表面的磨粒数就越多,工件材料来不及变形,因而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而工件速度增大,单位时间内通过被磨表面的磨粒数减少,塑性变形增加,表面粗糙度值将增大。 5-7为什么在切削加工中一般都会产生冷作硬化现象? 答:(P240)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进一步变形受到阻碍,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强化)。 5-8为什么切削速度越大,硬化现象越小?而进给量增大,硬化现象增大? 答:(P240-241)增大切削速度,(1)刀具与工件的作用时间减少,使塑性变形的扩展深度减小,因而冷硬层深度减小;(2)温度增高,弱化倾向增大,冷硬程度降低。而进给量增大时,硬化现象增大的原因是随着进给量的增大,切削力也增大,表层金属的塑性变形加剧,冷硬程度增大。但是,这种情况只是在进给量比较大时才是正确的。 5-11什么是回火烧伤、淬火烧伤和退火烧伤? 答:(P243)磨削淬火钢时,在工件表面形成的瞬时高温将使表层金属产生以下三种金相组织变化:1)如果磨削区的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碳钢的相变温度为720℃,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中碳钢为300℃,工件表面金属的马氏体将转化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托氏体),这称为回火烧伤。2)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再加上冷却液的急冷作用,表层金属会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织织,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6)(1).doc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1.分析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6.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含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等),对需要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工艺装备要提出设计任务书。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8.确定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2006-2-12-->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1.分析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 2.对零件图和装配图进行工艺审查; 3.由今生产纲领研究零件生产类型; 4.确定毛坯; 5.拟定工艺路线; 6.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含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等),对需要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工艺装备要提出设计任务书。 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8.确定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9.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10.编制工艺文件。 二:工艺路线的拟订 拟订工艺路线是设计工艺规程最为关键的一步,需顺序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内容

原则 原则说明 具体实例 选择定位基准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基准重合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精基准,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定位误差。———— 统一基准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用同一组精基准加工工件上尽可能多的加工表面,以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加工轴类零件时,一般都采用两个顶尖孔作为统一精基准来加工轴类零件上的所有外圆表面和端面,这样可以保证各外圆表面间的同轴度和端面对轴心线的垂直度。 互为基准原则 当工件上两个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以采用两个加工表面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方法。例如,车床主轴前后支承轴颈与主轴锥孔间有严格的同轴度要求,常先以主轴锥孔为基准磨主轴前、后支承轴颈表面,然后再以前、后支承轴颈表面为基准磨主轴锥孔,最后达到图纸上规定的同轴度要求。 自为基准原则 一些表面的精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常以加工表面自身为基准图示为在导轨磨床上磨床身导轨表面,被加工床身1通过楔铁2支承在工作台上,纵向移动工作台时,轻压在被加工导轨面上的百分表指针便给出了被加工导轨面相对于机床导轨的不平行度读数,根据此读数操作工人调整工件1底部的4个楔铁,直至工作台带动工件纵向移动时百分表指针基本不动为止,然后将工件1夹紧在工作台上进行磨削。 在导轨磨床上磨床身导轨面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三版第五章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三版第五章答案 : 篇一: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三版王先逵第五章习题解答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解答 第五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第3版P267) 5-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P229)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A.加工表面层的几何形貌,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⑴表面粗糙度; ⑵波纹度;⑶纹理方向;⑷表面缺陷。 B.表面层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⑴表面层金属冷作硬化;⑵表面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变化;⑶表面层金属的残余应力。 5-2为什么机器零件一般总是从表面层开始破坏的?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有哪些影响? 答:(P231)(1)由于表面是零件材料的边界,常常承受工作负荷所引起的最大应力和外界介质的侵蚀,表面上有着引起应力集中而导致破坏的微小缺陷,所以这些表面直接与机器零件的使用性能有关。 (2)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零件配合质量都有影响。 5-3车削一铸铁零件的外圆表面,若进给量f=0.40mm/r,车刀刀尖圆弧半径re=3mm,试估算车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5-6为什么提高砂轮速度能减小磨削表面的粗糙度数值,而提高工件速度却得到相反的结果? 答:(P224)砂轮速度越高,单位时间内通过被磨表面的磨粒数就越

多,工件材料来不及变形,因而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而工件速度增大,单位时间内通过被磨表面的磨粒数减少,塑性变形增加,表面粗糙度值将增大。 5-7为什么在切削加工中一般都会产生冷作硬化现象? 答:(P240)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进一步变形受到阻碍,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强化)。 5-8为什么切削速度越大,硬化现象越小?而进给量增大,硬化现象增大? 答:(P240-241)增大切削速度,(1)刀具与工件的作用时间减少,使塑性变形的扩展深度减小,因而冷硬层深度减小;(2)温度增高,弱化倾向增大,冷硬程度降低。而进给量增大时,硬化现象增大的原因是随着进给量的增大,切削力也增大,表层金属的塑性变形加剧,冷硬程度增大。但是,这种情况只是在进给量比较大时才是正确的。 5-11什么是回火烧伤、淬火烧伤和退火烧伤? 答:(P243)磨削淬火钢时,在工件表面形成的瞬时高温将使表层金属产生以下三种金相组织变化:1)如果磨削区的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碳钢的相变温度为720℃,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中碳钢为300℃,工件表面金属的马氏体将转化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托氏体),这称为回火烧伤。 2)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再加上冷却液的急冷作用,表层金属会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织织,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高;在它的下层,因冷却较慢,出现了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托氏体),这称为淬火烧伤。 3)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而磨削过程又没有冷却液,组织,表层金属的硬度将急剧下降,这称为退火烧伤。 5-12为什么磨削容易产生烧伤?如果工件材料和磨削用量无法改

第5章 机械加工质量与控制 学习指导

第5章机械加工质量与控制 一、本章知识要点及要求 5.1 机械加工质量概述基本知识 1.了解机械加工质量、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理解加工经济精度的内涵。 2.了解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指标及其对耐磨性、疲劳强度、耐蚀性、配合质量等使用性能的影响。 5.2 机械加工精度基本知识 1.了解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原始误差的概念。了解工艺系统原始误差的划分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了解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掌握机床的主轴回转误差、导轨的导向误差、传动链误差、成形运动间位置关系精度,刀具、夹具的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并了解其控制方法。 3.了解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掌握工艺系统刚度的概念,掌握加工过程工艺系统刚度的变化、切削力的变化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了解夹紧力、重力、传动力、惯性力引起的加工误差。了解提高工艺系统刚度的途径。 4.掌握误差敏感方向的概念及其在机械加工精度分析中的应用。 5.了解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理解工艺系统热变形的原因,掌握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和减小途径。 6.了解工件内应力重新分布引起的误差。熟悉内应力、残余应力的概念,掌握内应力、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和减小途径。 例5.1 滚动轴承中滚动体的尺寸误差,对主轴回转精度有什么影响? 答:若滚动轴承中滚动体大小不一致,将引起主轴径向跳动。当最大的滚动体通过承载区一次,会使主轴回转轴线跳动一次,其频率与保持架转速有关。通常保持架转速约为内环转速的二分之一,故这种径向跳动每当主轴转两周发生一次,常称为"双转跳动"。 例 5.2 在车床上加工工件端面时,若刀具直线运动方向与工件回转运动轴线不垂直,对零件加工精度有什么影响? 答:加工后工件端面将产生内凹或外凸,如例题5.2解答图所示。 例题5.2解答图成形运动间位置误差对端面车削的影响 例5.3 工厂常用例题5.3图所示方法测量主轴回转精度。这种方法存在什么问题。

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

第四章 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 例1:在车床上用两顶尖定位车削刚性轴(y 工件≈0,y 夹具≈0,y 刀具≈0),k 床头= 300000N /mm ,k 尾座=56600 N /mm ,k 刀架=30000 N /mm ,F p=4000 N ,计算由于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引起的工件形状误差,并画出加工后工件纵向截面示意图。 解:y 系(0)=F p ( 主轴 k 1+ 1k 刀架 )=400( 30000 1 3000001+ )=0.0147 y 系(2l )=F p (主轴k 41+14k 尾座+1k 刀架 )=0.0154 y 系(l )=F p ( 1k 尾座 + 1k 刀架 )=0.0204 y 系(x 0)=y 系min = F p (尾座 主轴+k k 1 +1k 刀架) =0.0144 x 0= 尾座 主轴尾座+k k k l =0.16 l 其圆柱度误差为: Δ=y 系 max -y 系 min =0.0204-0.0144=0.006 其直径误差为: Δd =2(y 系 max -y 系 min )=0.012 例2:在车床上车削短轴(k 系=C ),已知:a p1=2.5mm ,a p2=1.8mm ,C =2000N /mm , k 系=2×104 N /mm 。求工件加工后的圆柱度误差。 解:Δ工件=εΔ毛坯=(a p1-a p2) C k 系 =0.07 mm 例3:在车床上镗一短套筒工件孔,毛坯孔的圆柱度误差Δ毛坯=1.2mm ,系数C =2×103N/mm , 且只考虑切削力大小变化之影响,试求: (1)若k 系=2×104N/mm ,镗一次后,工件孔的圆柱度误差Δ工件; (2)若镗孔后使Δ工件≤0.05mm ,则需镗几次? (3)若镗一次后使Δ工件≤0.1mm ,则k 系应为多高? 解:(1)ε= 工件毛坯ΔΔ=C k 系 Δ工=C k ?毛坯系 =0.12(mm )

第4章_部分习题解答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 第四章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 4-1什么是主轴回转精度?为什么外圆磨床头夹中的顶尖不随工件一起回转,而车床主轴箱中的顶尖则是随工件一起回转的? 解:主轴回转精度——主轴实际回转轴线与理想回转轴线的差值表示主轴回转精度,它分为主轴径向圆跳动、轴向圆跳动和角度摆动。 车床主轴顶尖随工件回转是因为车床加工精度比磨床要求低,随工件回转可减小摩擦力;外圆磨床头夹中的顶尖不随工件一起回转是因为磨床加工精度要求高,顶尖不转可消除主轴回转产生的误差。 4-2在镗床上镗孔时(刀具作旋转主运动,工件作进给运动),试分析加工表面产生椭圆形误差的原因。 答:在镗床上镗孔时,由于切削力F的作用方向随主轴的回转而回转,在F作用下,主轴总是以支承轴颈某一部位与轴承内表面接触,轴承内表面圆度误差将反映为主轴径向圆跳动,轴承内表面若为椭圆则镗削的工件表面就会产生椭圆误差。 4-3为什么卧式车床床身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要求高于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要求? 答:导轨在水平面方向是误差敏感方向,导轨垂直面是误差不敏感方向,故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要求高于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要求。 4-4某车床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为0.015/1000mm,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为0.025/1000mm,欲在此车床上车削直径为φ60mm、长度为150mm的工件,试计算被加工工件由导轨几何误差引起的圆柱度误差。 解:根据p152关于机床导轨误差的分析,可知在机床导轨水平面是误差敏感方向,导轨垂直面是误差不敏感方向。 水平面内: 0.015 1500.00225 1000 R y ?=?=?=mm; 垂直面内: 2 2 7 ()0.025 150/60 2.3410 21000 z R R - ??? ?==?=? ? ?? mm,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所以,该工件由导轨几何误差引起的圆柱度误差0.00225 R ?=mm。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规范(doc6)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分析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6.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含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等),对需要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工艺装备要提出设计任务书。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8.确定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2006-2-12--> 1.分析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 2.对零件图和装配图进行工艺审查; 3.由今生产纲领研究零件生产类型; 4.确定毛坯; 5.拟定工艺路线; 6.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含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等),对需要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工艺装备要提出设计任务书。 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8.确定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9.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10.编制工艺文件。 二:工艺路线的拟订 拟订工艺路线是设计工艺规程最为关键的一步,需顺序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内容

原则 原则说明 具体实例 选择定位基准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基准重合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精基准,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定位误差。———— 统一基准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用同一组精基准加工工件上尽可能多的加工表面,以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加工轴类零件时,一般都采用两个顶尖孔作为统一精基准来加工轴类零件上的所有外圆表面和端面,这样可以保证各外圆表面间的同轴度和端面对轴心线的垂直度。 互为基准原则 当工件上两个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以采用两个加工表面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方法。例如,车床主轴前后支承轴颈与主轴锥孔间有严格的同轴度要求,常先以主轴锥孔为基准磨主轴前、后支承轴颈表面,然后再以前、后支承轴颈表面为基准磨主轴锥孔,最后达到图纸上规定的同轴度要求。 自为基准原则 一些表面的精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常以加工表面自身为基准图示为在导轨磨床上磨床身导轨表面,被加工床身1通过楔铁2支承在工作台上,纵向移动工作台时,轻压在被加工导轨面上的百分表指针便给出了被加工导轨面相对于机床导轨的不平行度读数,根据此读数操作工人调整工件1底部的4个楔铁,直至工作台带动工件纵向移动时百分表指针基本不动为止,然后将工件1夹紧在工作台上进行磨削。 在导轨磨床上磨床身导轨面

4单元综合复习(八)第四章-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

4单元综合复习(八) 第四章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 一、单向选择题: 1、原始误差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源误差”,即(D)。 A、机床误差; B、夹具误差; C、刀具误差; D、工艺系统误差。 2、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刀刃轮廓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因此在生产中(C)。 A、不能采用; B、可以采用; C、误差允许,可广泛采用。 3、误差的敏感方向是(C)。 A、主运动方向; B、进给运动方向; C、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 D、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切向。 4、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A)。 A、轴承孔的圆度误差; B、主轴轴颈的圆度误差; C、轴颈与轴承孔的间隙; D、切削力的大小。 5、在采用滚动轴承的主轴结构中,( B )不会影响主轴的回转精度。 A、滚动轴承外环滚道对其外圆的偏心; B、主轴轴颈的圆度; C、滚动轴承内环滚道对其内孔的偏心; D、轴承座孔的圆度。 6、机床主轴产生轴向窜动时,对( C )的加工精度影响最大。 A、外圆; B、内孔; C、端面。 7、在普通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工件外圆车内孔,车后发现内孔与外圆不同轴,其最可能的原因 是(B)。 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B、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C、刀尖与主轴轴线不等高; D、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8、在车床上就地车削(或磨削)三爪卡盘的卡爪是为了(D)。 A、提高主轴回转精度; B、降低卡爪装夹面的表面粗糙度; C、提高装夹稳定性; D、保证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同轴。 9、外圆磨床上采用死顶尖是为了(C)。 A、消除顶尖孔不圆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B、消除导轨不直度对加工精度的; C、消除工件主轴运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D、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例子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例子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例1:试提出小批生产下图所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从工序到工步)。 [解答]:齿轮加工内容有两端面、内孔、四个小孔、键槽、齿等。为保证A、B面的平行度还需磨削,齿部还需高频淬火。 注意点:毛坯为型材,需要钻孔;调头车B面,不能保证B∥A,因此需要磨端面B; 如上例齿轮,若毛坯为模锻件,试提出小批、成批和大批大量生产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序到工步)。

若批量生产时毛坯为锻件,工序1变为两个工序。即,如果在加工端面A和外圆后,就将该工件卸下,换上另一工件,加工其端面A和外圆,一直到一批零件加工完,再调头加工端面B及另一部分外圆,这中间就有了间断,因此就是两个工序。对于大批大量生产,采用拉刀拉孔、多刀车床车外圆(复合工步)等先进工艺,可提高生产率。因此齿轮大量生产和小量生产其工艺有很大差别。 例2:试提出如右图所示小轴的小批、成批和大批大量生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分析每种方案的工艺过程组成。 表1 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小批生产) 表2 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成批生产) 表3 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大批大量生产) 例3:如右图盘状零件,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有如下两种方案,试分析每种方案工艺过程的组成。

1)在车床上粗车及精车端面C,粗镗及精镗φ 60H9mm孔,内孔倒角,粗车及半精车φ200mm 外圆。调头,粗、精车端面A,车φ96mm外圆及 端面B,内孔倒角。划线,在插床上按划线插键 槽18D10。在钻床上按划线钻6-φ20mm的孔。钳 工去毛刺。 2)在车床上粗、精车一批零件的端面C,并粗、精镗φ60H9mm孔,内孔倒角。然后在同一台车床上将工件安装在可涨心轴上,粗车、半精车这批工件的φ200mm外圆,并车φ96mm外圆及端面B,粗、精车端面A,内孔倒角。在拉床上拉键槽。在钻床上用钻模钻出6-φ20mm的孔。钳工去毛刺。 注意:φ20mm的孔无公差要求 盘状零件加工工艺过程 单件小批生产成批生产 例4试提出成批生产如图1-5所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 程(从工序到工步),并指出各工序的定位基准。注意: φ10mm的孔有精度要求,因此钻-扩-铰 [答案]:工艺过程安排如下表: 工序号工步定位基准(面) 1 车端面,钻、扩、铰Φ20孔(安装1)外圆 2 车另一端面及外圆Φ75(安装1)端面及内孔 3 拉键槽内孔及端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