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自测题库及参考答案--18世纪启蒙文学

西方文学自测题库及参考答案--18世纪启蒙文学
西方文学自测题库及参考答案--18世纪启蒙文学

西方文学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者是(C)。

A.斯威夫特 B.理查生

C.笛福 D.菲尔丁

2.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诞生的作品是(B)。

A.《格利佛游记》 B.《鲁滨逊漂流记》

C.《汤姆·琼斯》 D.《克拉丽莎》

3.斯威夫特在英国文学中所开创的传统是(C)。

A.现实主义传统 B.浪漫主义传统

C.讽刺传统 D.空想社会主义传统

4.代表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小说是(D)。

A.《鲁滨逊漂流记》 B.《格利佛游记》

C.《克拉丽莎》 D.《汤姆·琼斯》

5.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其代表作是(A)。

A.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里芙的《渥多尔弗的秘密》

B.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和《天真之歌》

C.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

D.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

6.诗句“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无论我们到哪儿寻找快乐,快乐总在那儿等候”的作者是(C)。

A.拜伦 B.雪莱

C.彭斯 D.济慈

7. 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是(A)。

A.《波斯人信札》 B.《老实人》

C.《天真汉》 D.《拉摩的侄儿》

8.“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名言,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这句名言出自一部小说的结尾。这部小说是(B)。

A.《天真汉》 B.《老实人》

C.《波斯人信札》 D.《爱弥儿》

9.《新爱洛德丝》的作者是(B)。

A.狄德罗 B.卢梭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

10.《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女主人公是(C)。

A.尤丽 B.苏珊娜

C.绿蒂 D.玛加蕾特

11.歌德创作的《浮士德》,从构思到脱稿,前后延续的时间是(D)。

A.20年 B.40年

C.50年 D.60年

12.“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生活的享受“出自一部诗剧,这部诗剧是(B)。

A.《力士参孙》 B.《浮士德》

C.《普罗米修斯》 D.《阴谋与爱情》

二、多项选择题

1.法国哲理小说的主要作品有(ABD)。

A.《波斯人信札》 B.《老实人》

C.《新爱洛绮丝》 D.《爱弥儿》 E.《熙德》

2.狄德罗的三部哲理小说是(BCD)。

A.《新爱洛绮丝》 B.《修女》

C.《拉摩的侄儿》 D.《宿命论者雅克》 E.《天真汉》

3.歌德在狂飙突进运动中代表作品是(CD)。

A.《浮士德》 B.《赫尔曼与窦绿苔》

C.《少年维特的烦恼》 D.《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E.《威廉·退尔》4.《浮士德》在艺术上的特色是(ABC)。

A.以幻想为主,将写实与幻想结合

B.用辨证的方法塑造主要人物形象

C.作品形式多样化,几乎当时欧洲的各种诗体都在作品中出现

D.作品情节集中,完全符合古典主义“三一律”法则

E.神秘梦幻的中世纪手法

三、专业术语解释

1.启蒙运动

2.“狂飙突进”运动

3.感伤主义文学

4.哲理小说

5.正剧

四、理解简答题

1.启蒙运动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五、

六、

2.狂飙突进运动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德国启蒙运动深入发展到70年代,出现了“狂飙突进”运动。这是一个具有德国特点的资产积极的文学运动。不同于其他国家,这是一场民族文化运动,是启蒙运动在德国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反封建斗争达到高潮的标志。参加这个运动的作家大都是青年,他们不满于启蒙运动的温和精神,不满于统治阶级,要求进行公开的斗争。此运动并无明确的目标,往往带有个人反抗的狂热性质,领袖是理论家赫尔德。其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代表作是席勒的《强盗》和《阴谋与爱情》、歌德的《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和《少年维特之烦恼》。

3.《少年维特之烦恼》思想意义和影响。

五、综合论述题

1.《浮士德》的思想内容及其意义。

2.“否定精灵”梅非斯特形象分析。

3.浮士德形象分析。

4.浮士德和梅非斯特的辨证关系。

第五章18世纪文学(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D 5.A 6.C 7.A 8.B 9.B 10.C 11.D 12.B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BCD 3.CD 4.ABC

三、专用术语解释

1.启蒙运动是18世纪产生的具有全欧性质的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实质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所谓启蒙就是要启迪蒙昧,开发蒙昧,给予知识和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把启蒙教化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这样一个思想、社会思潮的形成,就叫启蒙运动。

2.

3.感伤主义文学是18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发生在英国的一股文学潮流。产业革命以后,现实矛盾加剧,人们开始对理性社会产生怀疑,但又无可奈何,只得寄希望于艺术和情感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感伤主义这一潮流在文学形式方面将欧洲带入一个新阶段。他不仅是19世纪初欧洲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可以说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传统小说大都以情节为基础,遵循着因果规律重新组织现实生活,而感伤主义则开辟了一种以心理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事方式。这种新方式的产生对于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感伤主义是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4.哲理小说是德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这种小说虽有人物、情节,但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穿插描写了多方面的内容,把叙事、议论、抒情、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

哲理小说是18世纪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的目的不在于全面的描写个性和细致的描写历史环境,而在于以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诲性的形式,使读者了解作者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它常常通过传奇的故事来影射、讽刺社会现实,反对封建专制制度,阐明哲理和宣传启蒙思想。其手法灵活多样,语言简洁,生动活泼;但由于忽视典型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写,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成为作者哲学思想的代言人,因此作品也就缺乏艺术感染力。如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狄德罗《拉摩的侄儿》、伏尔泰的《老实人》、《天真汉》等。

5.正剧由法国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这种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它采用散文的形式,描写现实社会斗争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如狄德罗的《私生子》、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等。

四、理解简答题

1.启蒙运动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贵族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上层建筑领域的表现。它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具有全欧性质的又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的主要任务,是清算“中世纪废物”(列宁语),为资产阶级革命做思想准备,为新的社会经济关系而斗争;但由于这个运动在各国的发展不平衡,任务也不完全相同。英国启蒙运动的主要任务不是为革命做舆论准备而是扫除封建残余,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其启蒙运动直接负有教育群众,使他们摆脱愚昧,学会理性思考,从而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的任务。德国启蒙运动的任务是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分裂,建立民族统一国家。

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首先就是要用那个永恒的理性及建筑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摆脱愚昧、麻痹世人的宗教迷信的谎言;另一方面,还要从政治上,用暴力革命推翻封建专制,为实现自由、平等、博爱、基于天赋人权的理性国家而奋斗。

2.德国启蒙运动发展到70年代,出现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狂飙突进运动.狂飙突进运动是启蒙运动在德国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反封建达到高潮的表现.参加这个运动的作家大都是青年,他们不满于启蒙运动的温和精神,不满于统治阶级,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抑,要求个性解放;他们大喊大叫,崇尚天才和叛逆;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崇尚自然和自我。狂飙突进运动并无明确目标,往往带有个人反抗的狂热,是一个具有德国特点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3.歌德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产生世界影响的作品。小说是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其他见闻写成的。维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

象。他有才华,有热情,向往自由和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但是,社会却是丑恶的:庸俗麻木的市民,势利傲慢的贵族,保守腐败的官场……,这一切就象一张无形的灰暗的网,罩在维特的心头。他不断的与之冲突,也不断的逃避,性格也日甚一日的内向和忧郁。他逃离城市的庸俗与烦闷,来到了乡村,在大自然的怀抱和淳朴的民风中得到了短暂的安慰;他同绿蒂一见钟情,但面对她及其未婚夫,只能给他再添上一层精神苦闷。于是他回城到外交部门工作,可又受到上司的歧视和贵族的当面侮辱,他再次逃离城市,又回到绿蒂的身边。面对已婚的绿蒂,他更陷入嫉妒的忧伤。至此,他感到无处可逃,生命已无价值,精神崩溃,饮弹自尽。总的看来,维特是个时代的觉醒者和庸俗环境的反抗者。他以个人为中心,以孤傲来对抗德国现实的丑恶,他比那些浑浑噩噩苟且偷生者要清醒得多,激昂的多;但正因此注定形成了他性格的软弱性,他总是以逃避的方式来反抗,缺乏战斗性。维特的性格是社会造成的,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也正因为如此,它感染了世界各国不同时代的同病相怜的青年,他们竞相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甚至也学维特自杀者不乏其人。

五、综合论述题

1.《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作品。其主要有:(1)对德国丑恶现实的描绘;(2)对教会伪善的讽刺;(3)对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的揭露;(4)对反动思潮的嘲笑抨击。但其主要思想价值,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挣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

诗剧的意义,在于它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憧憬、追求、成功、幻灭,再憧憬、再追求、再成功、再幻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超越自身、发展进步的;诗剧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坚定信念;在前进的道路上人们会遇上这样那样的阻碍,但最终会找到人生的真理,为实现崇高的目标而奋斗;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与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现代人格基础。

2.梅非斯特是《浮士德》中的另一重要人物,是一个来自北欧传说和基督教传统的形象(即《圣经》中的撒旦)。他在诗中是作为浮士德的对立面出现的。这是生活中玩世不恭的虚无主义典型,是情欲的化身,“恶”的代表,同时也是一个象征、寓意型的形象。

梅非斯特是情欲的化身,寡廉鲜耻是他的本性。梅非斯特主观作恶,客观行善,是对浮士德形象的补充。他对浮士德探索人生的过程,客观上起着推动作用。他把浮士德引入尘世,主观目的是要诱惑浮士德堕落,实际上却帮助他摆脱阴暗的书斋,投身于社会实践;他多次诱惑浮士德作恶,客观上却使浮士德从错误和挫折中猛醒,向更高的境界进步;他忠实地完成了上帝赋予他的使命:鞭策人们精神中的懈怠和贪图安逸的惰性,激发人们更加努力。另外,作为长期观察社会邪恶的厌倦者,作为虚无主义者,梅非斯特不相信世界上会有什么好事情,他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目光使他能机警的表现社会的邪恶和人的弱点,所以他有时候能讲一些精辟的话语。总之,梅非斯特在诗剧中的调侃、讥笑,不可否认的构成了对社会邪恶的批

判,虽然他主观上是冷眼旁观,幸灾乐祸,站在魔鬼邪恶的立场上来看待社会现实中的邪恶。可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嘲讽格外辛辣,他的批判更切中要害,产生了以毒攻毒的效果。同浮士德一样,在梅非斯特身上,也同样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法思想。

3.《浮士德》的主人公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的形象。为了人生的真义,为了体察那短暂的、至善至美的一瞬,他不怕以鲜血和灵魂做低押;他在探求人生意义、探索理想社会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生无所惜、坚韧顽强、非凡毅力和品格。他经受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的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离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无论是在人间或在天上,没一样可满足他的心肠”,始终向上向善。这些便构成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这正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些渴望摆脱蒙昧、获取真知而勇往直前的知识分子的写照。浮士德又是普通人类的代表,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求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个人欲求和现实所迷惑,而是一次又一次勇敢地超越了自我,不断走向新生活。他一方面想奋发求进,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着缠绵悱恻的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清醒的、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盲目的、腐朽王权的支持者。浮士德身上的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善”与“恶”的斗争,体现了歌德身上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也展示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

浮士德的形象意义,在于向人们指出一条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人生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4.梅非斯特在诗剧《浮士德》中是作为浮士德的对立面出现的。他主观作恶,客观作善,是对浮士德形象的补充。他对于浮士德探索人生的过程,客观上起着推动作用:他把浮士德引入尘世,主要目的是要诱惑浮士德堕落,实际上却帮助他摆脱了阴暗的书斋,投身社会实践;他多次诱惑浮士德作恶,客观上却使浮士德从错误和挫折中猛醒,向更高的境界迈进;他忠实地完成了上帝赋予他的使命:鞭策人们精神中的懈怠和贪图安逸的惰性,激发人们更加努力。总之,梅非斯特和浮士德是对立统一关系,浮士德满足之日就是身亡之时。他们打赌订约一方面表明梅非斯特对他的帮助,为了占有他,有得必有失,得失之间是辨证关系。同时,他们的打赌,特别是浮士德之死,说明对真理的追求不应该有止境,满足必然停止,停止就意味着死亡。矛盾永远存在,矛盾解决之日就是事物死亡、消灭之时。所以进取不能满足。天帝最后接浮士德上天,既说明善一定战胜恶,也说明恶可以反过来推动善。正是在梅非斯特的推动下,才造成浮士德不断追求。所以梅非斯特和浮士德体现了善恶相反相成的关系。

西方文学自测题库及参考答案--14-16文艺复兴文学

西方文学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真正开端是(B)。 A.浪漫主义文学 B.人文主义文学 C.古典主义文学 D.启蒙运动文学 2.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C)。 A.基督教精神 B.理性主义 C.对“人”的肯定 D.平等、博爱思想 3.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是(D)。 A.歌颂现世生活 B.讲究理性、学习知识 C.追求爱情幸福 D.反封建反教会 4.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文学先驱是(A)。 A.彼特拉克 B.但丁 C.薄伽丘 D.拉伯雷 5.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是(D)。 A.拉伯雷 B.斯宾塞 C.蒙田 D.龙沙 6.蒙田的《随笔集》是法国近代第一部(C)。 A.短篇小说集 B.抒情诗集 C.散文集 D.文学评论集 7.被称为西班牙“民族戏剧之父”的是(B)。 A.斯宾塞 B.维伽 C.马洛 D.本·琼生 8.薄伽丘在其《十日谈》等作品中宣扬的是(B)。 A.大自然的奇迹 B.幸福在人间 C.人权高于一切 D.科学、理性 9.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的是(C)。 A.托马斯·莫尔 B.斯宾塞 C.乔叟 D.莎士比亚 10.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是(C)。 A.英国 B.西班牙 C.意大利 D.法国 11.彼特拉克《歌集》的主要形式是(A)。 A.十四行诗 B.抒情诗

C.温柔的新体诗 D.无韵诗 12.薄伽丘的《十日谈》是一部(C)。 A.民间故事集 B.长篇传奇 C.框架结构的短篇小说集 D.抒情诗集 13.构成堂·吉诃德性格喜剧性的主要因素是(B)。 A.他对社会的冷嘲热讽 B.他企图恢复过时的骑士精神C.他立志铲除人间罪恶却屡遭失败 D.他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精神14.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出(A)。 A.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B.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悲剧 C.理想破灭的悲剧 D.气氛最阴暗、可怖的悲剧15.莎士比亚的《雅典的泰门》是一出(C)。 A.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B.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悲剧 C.揭露资本主义金钱作用的悲剧 D.气氛最阴暗、可怖的悲剧 16.西方评论家认为是莎士比亚“诗的遗嘱”的剧作是(D)。 A.《泰尔亲王佩里克利斯》 B.《辛白林》 C.《冬天的故事》 D.《暴风雨》 17.莎士比亚晚期传奇喜剧的思想特征是(B)。 A.明朗乐观 B.宽恕与和解 C.野心与贪婪 D.邪恶与善良 18.《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是一个(D)。 A.具有叛逆精神的艺术典型 B.酷爱自由、纯洁善良的女性 C.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 D.人文主义的新女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有(ABCD)。 A.用人权反对神权 B.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C.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D.拥护中央王权,反对封建割据 E.用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来反对封建专制和特权 2.莎士比亚戏剧中著名的三大典型人物是(BCD)。 A.罗密欧 B.哈姆莱特 C.福斯塔夫 D.夏洛克 E.泰门 3.拉伯雷《巨人传》中塑造的巨人形象是(ACD)。 A.格郎古杰 B.若望修士 C.卡冈都亚 D.庞大固埃 E.巴汝奇 4.《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的性格特点有(ABCD)。 A.贪婪 B.吝啬 C.狡猾 D.残酷 E.好色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至18世纪仍然影响欧洲文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 A.古希腊文学B.中世纪文学 C.文艺复兴文学D.古典主义文学 2.法国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学的时间是(C)。 A.16世纪B.17世纪 C.18世纪D.19世纪 3.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这是(C )。 A.斯威夫特B.理查生 C.笛福D.菲尔丁 4.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诞生的作品是(B )。 A.《格利佛游记》B.《鲁滨逊漂流记》 C.《汤姆?琼斯》D.《克拉丽莎》 5.斯威夫特在英国文学中所开创的传统是(C)。 A.现实主义传统B.浪漫主义传统 C.讽刺传统D.空想社会主义传统 6.代表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小说是(D )。 A.《鲁滨逊漂流记》B.《格利佛游记》 C.《克拉丽莎》D.《汤姆?琼斯》 7.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其代表作是(A)。 A.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里芙的《渥多尔弗的秘密》 B.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和《天真之歌》 C.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 D.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 8.诗句“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无论我们到哪儿寻找快乐快乐总在那儿等候”的作者是(C)。 A.拜伦B.雪莱 C.彭斯D.济慈 9.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是(A )。 A.《波斯人信札》B.《老实人》 C.《天真汉》D.《拉摩的侄儿》 10.“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名言,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这句名言出自一部小说的结尾。这部小说是(B )。 A.《天真汉》B.《老实人》 C.《波斯人信札》D.《爱弥儿》 11.被恩格斯称之为“辨证法的杰作”的作品是(B )。 A.《修女》B.《拉摩的侄儿》 C.《宿命论者雅克》D.《天真汉》 12.《新爱洛德丝》的作者是(B)。 A.狄德罗B.卢梭 C.孟德斯鸠D.伏尔泰 13.《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女主人公是(C )。 A.尤丽B.苏珊娜

外国文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外国文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古代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古希腊最早的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是(A )。 A.《工作与时日》 B .《胜利颂》 C .《神谱》 D .《牧歌》 2 .古希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是(B A .《长征记》B.《神谱》 C .《工作与时日》 D .《胜利颂》 3 .古希腊古典时期文学成就最大的是( D)。 A .抒情诗 B .散文 C .寓言D.戏剧 4 .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诗人是( C)。 A .维吉尔 B .贺拉斯C.萨福 D .奥维德 5 .《伊索寓言》主要反映的是(C )。 A .个人情感 B .贵族与奴隶主的情趣 C .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D .市民的思想感情

6 .古希腊被称为“历史之父”的作家是(A )。 A .希罗多德 B .修昔底德 C .色诺芬 D .苏格拉底 7 .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是( A)。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西塞罗 D .卢克莱修 8 .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代表作品是(C )。 A .《理想国》 B .《伊安篇》 C .《诗学》 D .《诗艺》 9 .“希腊化时期”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是( A)。 A .米南德 B .阿里斯托芬 C .普劳图斯 D .泰伦斯 10 .泰伦斯的代表作品是(C )。 A .《双生子》 B .《一罐黄金》 C .《婆母》 D .《恨世者》 11 .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被称为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部(A )史诗。 A .文人 B .英雄 C .民族 D .悲剧

12 .贺拉斯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是( B)。 A .《诗学》 B .《诗艺》 C .《讽刺诗》 D .《颂歌集》 13 .奥维德的代表作品是(B )。 A .《爱经》 B .《变形记》 C .《讽刺诗》 D .《颂歌集》 14 .《伊利昂纪》是一部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开篇写的是(A )。 A .阿喀琉斯的愤怒 B .希腊联军节节败退 C .阿喀琉斯重上战场 D .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 15 .《奥德修纪》是一部( B)。 A .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 B .反映氏族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对自然和社会斗争的史诗 C .悲剧史诗 D .英雄传说 16 .奥德修斯的形象是一个(A )。 A .被理性化了的早期奴隶主的形象 B .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形象 C .战胜自然的形象 D .漂泊者 17 .被称为“古希腊悲剧之父”的是( C)。

18世纪重要文学内容

简析18世纪文学的背景: ①产业革命;②启蒙运动;③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包括洛克重视感觉和经验的唯物主义哲学及社会政治理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的蒸汽机以及当时的光学理论等;④古希腊文学传统。 简述18世纪文学的特征: (1)古典主义仍占有重要地位,启蒙文学成就最高,两种主要创作方法在该时期都有质的飞跃,直接为19世纪两种主要思潮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继英(16世纪)、法(17世纪)后,德国在1S世纪形成厂自己的民族文学。(2)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它与17世纪古典主义同属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思潮,但古典主义拥护国王,启蒙主义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3)启蒙文学自觉地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写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普通情感,这在文学的人民性方面前进丁一大步。(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如正剧、哲理小说等等。 启蒙运动: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及文艺复兴运动后所掀起的一场更为激烈、广泛的反封建、反教会,具有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简析18世纪启蒙文学的特点。 ①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教诲性。 ②启蒙文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 哲理小说:是18世纪在法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用小说的形式表现作者的哲学观点和社会看法。不重视情节、环境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而把人物的形象作为一种寓意,常用体裁有书信体、对话体、游记体等。哲理小说对开启民众思想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启蒙戏剧也称“正剧”或“市民剧”,它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由法国的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其特征是打破了悲、喜剧的界限,描写日常生活,以平民为主人公,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育功能。代表作有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等。 “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中期发生在德国的一次全国性资产阶级文学革命运动,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它充分肯定个人的地位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崇尚感情,肯定自然,推崇天才,带有狂热的个人主义倾向和反叛精神,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赫尔德是运动的精神领袖,青年歌德和席勒是主要作家,代表作品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的《阴谋与爱情》。 什么是感伤主义? 答:感伤主义首先出现于18世纪后半期的英国,名称从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来。感伤主义作家把现实矛盾看成是理性社会的罪恶,因而对理性采取否定态度。他们在作品中批评贵族与大资产阶级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在艺术上,重视感情的力量,力图引起读者对主人公的同情,达到作者的创作意图。感伤主义作家注意描写平民形象,而且创造了日记体、游记体等新小说形式,给欧洲文学带来了新因素。 什么是哥特式小说? 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这种小说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城堡为背景,写其中因恋情或因财产而引起的凶杀复仇,充满神秘、怪诞、恐怖和刺激,代表作是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力芙的《渥多尔弗的秘密》。 莱辛是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莱辛是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其主要贡献有三:一是美学理论。《拉奥孑L》(1766)探讨的是诗与画的界限。二是戏剧理论。《汉堡剧评》(1767—1769)强调戏剧的社会教育作用和民族特性,要求反映市民阶级的生活、愿望和情感。三是戏剧贡献。其喜剧代表作是《明娜?封?巴尔赫姆》(1767)、市民悲剧代表作是《萨拉?萨姆逊》(1755)和《爱米莉娅?迦洛蒂》(1772)。 歌德 论述浮土德的艺术形象。 这一生的痛苦曲折经历中,浮士德表现出坚韧顽强、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品格。在他不断得到与不断失去的整个人生过程中,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他生命饱满,感受丰富,痛苦促使他深入思考,失败磨砺他的意志,内心不断生出的种种意愿使其精力旺盛,永远开拓。:这种永远不满足、锲而不舍的性格特点,构成了有名的“浮士德精神气这正是欧洲

2020福师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试卷1

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试卷(A) 一,名著:20% 古代著名的史诗四部:古希腊的《伊俐亚特》、《奥德塞》及古印度的《摩珂婆罗多》、《罗摩衍那》。 十八世纪著名的小说四部: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理查逊的《克拉丽莎》、亨利·菲尔丁的《弃儿汤姆·琼斯》。 近代以前著名的六个戏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克拉提诺斯、欧波利斯和阿里斯托芬。 近现代六部著名作品的主人公: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鲁滨逊 歌德《浮士德》的浮士德 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的格列佛 巴尔扎克《欧也尼.葛郎台》的葛郎台 歌德《浮士德》的浮士德 狄更斯《双城记》的马内特医生 二,简答题:(32%) 1,古希腊神话有哪些特点? 答:一、古希腊神话最大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在形体上和人一样,且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品质和行为,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也有正直、勇敢、残忍、嫉妒等各种品质,只是具有超人的智慧和力量,能长生不死。 二、古希腊神话想象丰富、形象生动、故事性强,既有现实主义的真实描绘,也有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三、古希腊神话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积极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受宗教迷信影响很少,不是神决定和主宰人,因而它能引导人们积极向上。 2,但丁《神曲》的复杂性体现在哪里? 答:首先表现在如何看待祖国的前途命运。一方面但丁认识到统一意大利是拯救祖国的唯一途径,另一方面他所设想的统一方式却是空想的、错误的,把希望寄托在好皇帝和人们的道德完善上。 其次表现在对待宗教的二重态度上。一方面主张信仰上帝,为天主、圣徒、苦行僧唱颂歌,另一方面对现实中的教会罪恶做了全面的揭发与批判。 第三表现在对待现世人生的态度。一方面歌颂禁欲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肯定现世人生,赞美人性,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识。 第四表现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一方面采用中世纪文学的创作手法,如梦幻形式、象征手法、神秘主义描写;另一方面又显示出近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如写实手法、心理描写、运用意大利语写作,促进了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凡此种种,都表现出《神曲》的复杂性,既有中世纪的一面,又有新时代的一面。 《神曲》的主题思想是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类需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磨练,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地。它是作者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统一的寓言性总结,表现了强

启蒙文学是指盛行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

启蒙文学是指盛行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启蒙文学”并不是如浪漫主义文学或自然主义文学一样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而是席卷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文学上的延伸和体现。启蒙文学并没有独立的纲领,在文学史上对这一流派的界定也存在很多争议,但通常认为奥古斯都时期的英国文学、大革命之前的法国文学以及德国的 狂飙突进运动,都可以算作启蒙文学范畴。 从纵向上看,启蒙文学选择性继承了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某些特性,但是却已经具备了近代文学的诸多元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尽管没有形成统一的纲领,各国发展的状况也存在差距,但仍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欧洲诸国中以法国成就最高,英国和德国次之,在俄国和意大利等国也有相应的发展。 [hr] 笛卡尔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保守的封建势力和新兴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之间的一次巨大的冲撞。英国经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并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残存的封建势力和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冲突不断,经验主义哲学盛行。路易十四死后,一度是欧洲最强大国家的法国开始陷入无休止的社会矛盾之中;稍晚于英国到来的工业革命极大的激化了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的决心,启蒙思想较英国更为激进,并最终催生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德国在17世纪“三十年战争”的影响下,仍分裂为数以百计的小邦国,经济远远落后于英法,德国的知识分子则深受法国、英国知识界影响,致力于传播启蒙思想,吁请国家统一与民族自强。在这样的社会与历史背景下,启蒙运动催生并得以迅速扩散,在整个 欧洲形成一股强大的洪流。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经验主义哲学和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唯理主义哲学是启蒙运动的两大理 论来源。 作为启蒙运动一部分的启蒙文学,在思想上以“理性崇拜”为核心,主张崇拜“自然理性”,反对君主王权。体现在文学上,基本都表现出崇尚个人自由、崇尚回归自然、宣传开明君主制或君主立宪制、主张发展工商业、自由的经济竞争等等。17世纪的法国式古典主义文学在启蒙运动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但并未产生伟大的作品。尽管许多文学家仍借用古典主义的形式进行创作,但在思想内涵上却远远超越了古典主义的范畴 整体上看,启蒙文学中的反王权、反教会思想和文艺复兴文学有些相似,但更加激进。由于根植于启蒙运动的土壤之中,启蒙文学具有更加强烈的哲学思辨特征和政治经济学底蕴。启蒙文学不追求崇高的风格,多半以来自市民阶层的平民为主要人物,在体裁上也不仅仅局限于诗歌和戏剧,而是广泛采用各种体裁,其中尤以小说最为发达,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繁荣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欧洲文学的“诗体时代”向“散文体时代”的过渡就是在启蒙 文学阶段完成的。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的中国思想文化因素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的中国思想文化因素——析“中国礼仪之争”对法国启蒙文学 的影响 郭丽娜/康波 【英文标题】Chinese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Eighteenth-Century French Enlightenment Literature: The Controversy over Chinese Rituals and French Enlightenment Literature 【作者简介】郭丽娜,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康波,中山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国礼仪之争/东学西传 French Enlightenment Literature/the controversy over Chinese rituals/the spread of Oriental literature to the West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宣扬自然神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提出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等政治主张或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思想文化的启发。“中国礼仪之争”是东学西传的起始,从17世纪下半叶起,它的进展就与法国早期启蒙主义思潮的发展相互作用。传教士的文本争论客观上造成了中国文学典籍及其负载的思想文化,主要是儒学和宋明理学在法国的广为传播,并进而在思想内容方面影响法国文学;但是,中国古典文学并未在体裁和表现形式上对法国启蒙文学产生过影响。 比较研究 The eighteenth-century French Enlightenment literature, advocating deism or atheism and advancing the theory of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and separation of powers, was, to some extent, inspired by Chinese ideology and culture. The controversy over Chinese rituals was the origin of the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学习重点:启蒙主义文学是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启蒙主义文学也和古典主义文学一样强调理性精神,但启蒙文学的“理性”在肯定笛卡尔的理性精神外,又从自然法则的高度,强调人与人之间平等自由的社会法则,肯定人的自我情感的天然合理性。启蒙作家大多都把个性与情感自由强调到了高于理性与秩序的程度。学习本章,应了解启蒙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各国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本章的重点作家是歌德。关于歌德,我们应掌握歌德的思想发展及其对创作的影响;其代表作诗剧《浮士德》的思想意义、浮士德形象及其表现的时代精神、靡菲斯特的“作恶造善之一体”的辩证特征、诗剧的艺术特色等。 第一节概述 一、历史背景 18世纪,自然科学的各学科已经基本形成,科学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特别是牛顿(1642—1727)三大力学理论和万有引力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宇宙世界的看法发生了巨大改变。瓦特(1736—1819)高热效率蒸汽机的发明并应用于生产,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使国际贸易的范围逐渐扩大,欧洲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视野大开,并进一步认识到了人类自身所具有的巨大力量,人的价值被进一步地肯定了。上个世纪英国革命的发生,使人们看到一线光亮。 但是,当时的欧洲各国仍处于王权的强力统治之下,教会仍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人的个性仍处于王权和教权的阴影之下。下层人民生活艰辛,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铲除社会上的王权主义、教权主义和愚昧主义,以法国为中心,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领导者和思想家试图以文化知识为工具,开启大众愚昧的思想,使之摆脱王权与教权的控制。他们崇尚理性,认为人类现在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上接受审判,理性是裁定一切的标准。但这种理性与17世纪的古典主义理性是不同的,17世纪古典主义强调的是崇尚王权,维护王权和国家利益,为专制制度服务的理性,而18世纪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是因为他们认为“凭借理性人能够解决一切重大难题、确立生活的基本准则;同时坚信,运用理性必将迅速地驱散迷信、偏见及野蛮带来的社会黑暗,使人解脱对权威的单纯依赖和对传统观念的盲从,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王国”。狄德罗在《百科全书》中对理性进行了意义的界定,认为理性就是指人的精神不靠信仰的光亮的帮助就能够自然达到一系列真理的能力。他们高扬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所以他们宣传以自由、平等和博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以此来抵制不合理的现实,以消除现实与人生的自由原则的对立。由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自由的、人道的思想已经开始取得了对专制、愚昧的思想的胜利,人类已经从幼年状态中解放了出来,进入了成熟阶段,这种成熟的标志是人类具有了“独立思考的决心和勇气”(康德语)。 二、启蒙文学的特点 文学是启蒙思想家的重要武器。18世纪的重要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拥护者几乎都运用了这一武器。如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博马舍等,英国的笛福、斯威夫特、费尔丁等,德国的莱辛、歌德和席勒等。 启蒙文学的特点非常明显。首先,内容上的反教权反王权。启蒙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延伸。是对文艺复兴后的新的教权主义和古典主义理性的反驳。作家们高举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等大旗,猛烈的抨

十八世纪俄罗斯文学

十八世纪,俄罗斯已脱离了中世纪的愚昧和落后,作为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进入欧洲大国的行列。在这个世纪,俄国的社会和经济逐步走向稳定与发展的道路,俄罗斯文学也从幼稚走向成熟。 俄罗斯在十八世纪的发展与俄国进入该世纪后的第一位沙皇彼得一世的贡献分不开的。他的改革不仅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对俄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他的改革及其对欧洲文化的引入,形成了西欧文化与俄罗斯民族文化历史上的第一次碰撞,它将欧洲先进的技术和一些进步的思想传入俄国,促使俄罗斯这个刚刚统一、停止征战的民族一改闭塞的生活方式,俄国的文化、乃至整个民族的文明水准亦得到了发展和提高。造就了一个在文化层次上不断成熟的民族。 十八世纪的最初三十年,俄国的文坛同动荡的社会相比,显得相对平稳。除延续一些旧的文学体裁外,新的文学体裁尚未成熟。 俄罗斯文学至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古典主义和后来的感伤主义文学兴起之后才有改观。 古典主义文学浪潮产生于十七世纪的法国,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这种文艺思潮拥护王权和崇高的理性,艺术上追求和谐、完美,提倡“三一律”。古典主义由欧洲传入俄国时,法国已由古典主义极盛时期转入启蒙主义时期,所以,俄国的古典主义作品除具有歌颂开明君主、歌颂个人对国家利益的服从、艺术上严格遵守各种清规戒律(体裁、文体等)外,还带有鲜明的启蒙主义思想倾向,即平等意识。 康捷米尔是俄国第一个讽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讽刺、抨击保守势力,批判他们在彼得一世改革后复辟和倒退的倾向。他的诗篇《告理智,或致诽谤学术者》、《费拉列特和叶甫盖尼,或论堕落贵族的妒嫉与傲慢》在当时以手抄本形式广为流传。罗蒙诺索夫是该时期又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学者、思想家。他创办了如今享誉世界的莫斯科大学,他的《修辞学》,《俄语语法》、《论俄文格律书》等主要著作,不仅奠定了语言学、修辞学基础,而且以语言、语体的改革对俄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与阿那克里翁的对话》、《彼得大帝》等诗篇被誉为俄国文学史上古典主义的佳作。 感伤主义在俄国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在古典主义与感伤主义之间,还有一个讽刺杂志流行、社会思想活跃的时期。社会各界参与社会变革的思想,各种讽刺刊物,如诺维科夫的《雄蜂》、楚尔科夫的《杂拌儿》等相继出现,这些杂志的风格一改古典主义歌功颂德的倾向,讽刺中带有批评、抨击,幽默中有深刻的劝戒,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和监督作用。所传播的启蒙主义思想和对现实的否定意识却对当时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出现以卡拉姆津为代表的感伤主义文学潮流外,还出现了一批逐渐摆脱古典主义、乃至感伤主义影响,将目光和笔触投向社会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出现,改变了俄罗斯当时文坛的景象,在他们的作品中,已流露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端倪。俄国文学史上文学对社会的责任感、作家对文学事业的责任感这一传统也可追溯于此。 感伤主义在俄国兴起于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它源于十八世纪的英国,它崇尚情感,重人物的内心感受,其主人公也非帝王和功臣,而是普通人,这是一种深受启蒙主义思想影响的潮流,它表现了人们对平等的理想,它在艺术技巧上重人物心理刻划,也为文学形象的个性化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尼·卡拉姆津是俄国感伤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个俄国旅行家的书信》和中篇小说《可怜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启蒙运动及启蒙文学 (一)、启蒙运动 十八世纪具有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运动,启蒙家以先进的观点教育民众,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因而有“启蒙”之名。启蒙运动在法国声势最为浩大,在德国也有蓬勃的发展,俄、意等国启蒙思想也很流行。这一思想运动也是一场非常剧烈的政治革命运动。启蒙运动的任务表现在几个具体的方面: 首先是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宗教。其次是以理性为中心启迪教育民众,消除蒙昧。再次,以理性为目标,向往理性王国,建立理性的社会,这是当时启蒙主义者梦寐以求的东西,企图以此来代替黑暗的封建社会。 (二)、启蒙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具有如下特点。(与文艺复兴文学相比较来认识) 1、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重视作品的写实性,重视 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描写。 2、启蒙文学对封建制度本身及其精神支柱——教会进一步进行深刻批判。对现 实的揭露更加广泛和深刻。 3、从人物塑造角度看,文艺复兴时作品正面主人公大多是上流社会的人物,而 启蒙文学中资产阶级和下层劳动人民的形象占据了重要地位,一些道德高尚,感情丰富、有血有肉的平民成为作品的正面人物。 4、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民主性。 5、他们喜欢材采用民间故事和人民的语言,使作品容易为民众所了解。十八世 纪作家创作了一些新体裁,如正剧、哲理小说和抒情小说等,以适应启蒙运动的需要。 二、英国文学 (一)、主要作家作品: 1、丹尼尔·笛福(1661-1731)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小说家。五十九岁时他的《鲁滨逊漂流记》出版,获得很大成功。

西方文学自测题库及参考答案--18世纪启蒙文学

西方文学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者是(C)。 A.斯威夫特 B.理查生 C.笛福 D.菲尔丁 2.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诞生的作品是(B)。 A.《格利佛游记》 B.《鲁滨逊漂流记》 C.《汤姆·琼斯》 D.《克拉丽莎》 3.斯威夫特在英国文学中所开创的传统是(C)。 A.现实主义传统 B.浪漫主义传统 C.讽刺传统 D.空想社会主义传统 4.代表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小说是(D)。 A.《鲁滨逊漂流记》 B.《格利佛游记》 C.《克拉丽莎》 D.《汤姆·琼斯》 5.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其代表作是(A)。 A.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里芙的《渥多尔弗的秘密》 B.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和《天真之歌》 C.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 D.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 6.诗句“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无论我们到哪儿寻找快乐,快乐总在那儿等候”的作者是(C)。 A.拜伦 B.雪莱 C.彭斯 D.济慈 7. 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是(A)。 A.《波斯人信札》 B.《老实人》 C.《天真汉》 D.《拉摩的侄儿》 8.“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名言,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这句名言出自一部小说的结尾。这部小说是(B)。 A.《天真汉》 B.《老实人》 C.《波斯人信札》 D.《爱弥儿》 9.《新爱洛德丝》的作者是(B)。 A.狄德罗 B.卢梭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 10.《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女主人公是(C)。 A.尤丽 B.苏珊娜

C.绿蒂 D.玛加蕾特 11.歌德创作的《浮士德》,从构思到脱稿,前后延续的时间是(D)。 A.20年 B.40年 C.50年 D.60年 12.“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生活的享受“出自一部诗剧,这部诗剧是(B)。 A.《力士参孙》 B.《浮士德》 C.《普罗米修斯》 D.《阴谋与爱情》 二、多项选择题 1.法国哲理小说的主要作品有(ABD)。 A.《波斯人信札》 B.《老实人》 C.《新爱洛绮丝》 D.《爱弥儿》 E.《熙德》 2.狄德罗的三部哲理小说是(BCD)。 A.《新爱洛绮丝》 B.《修女》 C.《拉摩的侄儿》 D.《宿命论者雅克》 E.《天真汉》 3.歌德在狂飙突进运动中代表作品是(CD)。 A.《浮士德》 B.《赫尔曼与窦绿苔》 C.《少年维特的烦恼》 D.《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E.《威廉·退尔》4.《浮士德》在艺术上的特色是(ABC)。 A.以幻想为主,将写实与幻想结合 B.用辨证的方法塑造主要人物形象 C.作品形式多样化,几乎当时欧洲的各种诗体都在作品中出现 D.作品情节集中,完全符合古典主义“三一律”法则 E.神秘梦幻的中世纪手法 三、专业术语解释 1.启蒙运动 2.“狂飙突进”运动 3.感伤主义文学 4.哲理小说 5.正剧 四、理解简答题 1.启蒙运动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五、

18世纪文学概述

各国社会政治情况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俄国 18世纪的欧洲是反封建斗争最激烈的时期。 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文学 启蒙运动 背景: 1)科学与生产力的突破性发展,工业文明的到来;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及其进步思想的传播; 3)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不满于旧的等级制度; 4)封建统治和教会特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启蒙运动的性质、代表人物及思想内涵 性质:继文艺复兴后欧洲的又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及主要阵地:法国“百科全书派”。 思想内涵: 1)思想核心:理性主义; 2)宗教上:反对宗教狂热/迷信,崇尚自然神论、无神论; 3)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天赋人权思想,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4)经济上:提倡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 5)文化上:倡导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 启蒙运动旨在建立一种新的资产积极思想体系,为资产积极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奠定基础。启蒙文学的特点 目的:宣传知识,开启蒙昧,唤醒民众 特点: 1)推崇理性; 2)政治性和革命性; 3)哲理性与政论性(说教性); 4)文体的创新性与多样性(散文时代、正剧、书信体小说、哲理小说、自传、对话体);5)主人公的平凡化. 英国18世纪文学概述 一、18世纪初期,温和的古典主义倾向,“蒲伯时代”。 二、20-50年代:具有启蒙性质的写实小说。(链接) 三、中后期:1、感伤主义文学:斯特恩、墓园诗派(链接) 2、戏剧:(链接) 3、诗歌(链接) 4、哥特式小说(链接)(反对) 写实小说兴起的意义及原因 是一个伟大的文学事件:它标志两千余年的史诗传统的终结,一个以个人主义和日常生活为文学题材的小说时代的到来。 英国小说得以在18世纪发展的原因:

18世纪文学

18世纪文学 1、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 (二)自然科学的推动 (三)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 2、启蒙文学的特点 首先,启蒙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较之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具有更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 第二,启蒙文学的主人公较之以往的文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把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当作主人公甚至英雄人物进行描写。 第三,启蒙作家的理性崇拜和渴望参加现实斗争的倾向,使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第四,在文体形式方面,启蒙作家平等地广泛采用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 3、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战斗性 (二)出现了新题材、新人物和新思想 (三)创造了多种文学样式 (四)着重说理,人物形象不够丰满 4、英国启蒙文学的特点 英国是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的源头。在18世纪前期,英国文坛崛起来笛福、斯威夫特、 理查逊、菲尔丁等一批小说家。他们的创作将英国小说迅速提高到世界水平。 ①形式上多为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而且具有明显的流浪汉小说特征; ②内容上一方面批判封建残余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一方面激发资产阶级积极开辟 世界的进取精神。 5、列举18世纪英国启蒙文学的成就 英国启蒙文学以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最高。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其代表作《鲁滨逊飘流记》,塑造了一个英国“真正资产者”的著名典型,体现了资产阶级向上发展时期的奋发进取和创业精神。斯威夫特是著名的讽刺小说家,其代表作《格列佛游记》享誉世界。理查生是英国家庭小说的开创者,其作品以《帕米拉》、《克拉丽莎》最为著名。他关注婚姻、家庭、道德问题,把婚姻自主与中产阶级温和的道德说教结合起来,成为此后一个时期英国家庭小说的一种模式。菲尔丁是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那些被称为“散文滑稽史诗”的小说,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重要作品,《汤姆?琼斯》则是其中的典范之作。 6、法国启蒙文学的特点 ①法国是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的的中心。在18世纪20年代起,法国启蒙文学汇成潮流。 法国启蒙文学的特点表现在: ②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服务,批判性和战斗性最强; ③高举理性的大旗,宣扬科学和真理,极富哲理色彩。

外国文学笔记整理打印版(古希腊到十八世纪部分)

外国文学笔记整理打印版(古希腊到十八世纪部分)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中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两个源头。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第一节古代文学概述 一古代希腊文学 (欧洲文学的源头之一) (一)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二)主要特征: 理解后简答题 希腊神话的主要特征:1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多愤怒,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色彩、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 (三)古希腊文学的发展状况。 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 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等二时期(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 主要成就:戏剧成就最大,另外还有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 抒情诗中琴歌成就重大: 萨福: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独唱琴歌代表诗人:阿那克瑞翁:创造“阿那克瑞翁体”。 合唱琴歌代表诗人:品达:代表作《胜利颂》 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 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 几次著名的战役后,出现了正式的历史著作。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 雄辩家:苏克拉底和狄摩西尼。 文艺理论家: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代表作《对话录》。亚里斯多德:代表作《诗学》

《外国文学史》世纪文学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文学(启蒙主义文学) 主要成就:启蒙主义包括: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理解后简答题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术语解释正剧(严肃的喜剧): 1.18世纪由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 2.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 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主要作品有狄德罗《私生子》、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哲理小说: 1.18世纪由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2.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以人物活动为主线,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如孟德斯鸠《波斯人的信札》、伏尔泰《老实人》、卢梭《爱弥尔》。 18世纪文学状况: 一、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笛福(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第一人称自述方式)。 斯威夫特(激进的民主派,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主要作品:《格列佛游记》(儿童幻想剧小说)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 理查生(长于使用书信体叙述故事的作家):《克拉丽莎》书信体小说菲尔丁:(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 《汤姆?;琼斯》(欧洲文学中的一流小说):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 术语解释感伤主义: 1.60年代至80年代末,在英国出现了感伤主义文学。它不仅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也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 2.感伤主义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 3.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哥尔斯密斯:小说《威克菲牧师传》及“墓园诗派”的诗歌中,感伤主义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哥特式小说(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

19世纪欧洲文学

第七章19世纪中期欧洲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 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可数的几个黄金时代之一。出现了一大批属于该时代又属于一切时代的文化巨人如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罗曼罗兰、狄更斯、哈代、普希金、果戈理、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德莱塞等灿若星辰的作家,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数量之多、整体水平之高,可以说前代不可与之比肩,后代也难以再现。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继浪漫主义后盛行于欧洲的一种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它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广阔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生活和矛盾,深刻地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丑恶,并注意从环境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塑造典型性格,具有较大的认识作用和艺术借鉴价值,对后代欧洲文学有很大影响。由于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的不同,西欧和俄国、东北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现实主义在此不作为写作方法,而是指文学思潮。30年代之前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起点一般认为是在法国。作为策源地,法国的现实主义开始并不是在文学领域,而是在绘画上。离枫丹白露不远的巴比松,风景优美,在此聚集了一大批画家,他们描绘最庸常的生活,既没有浪漫主义的浓烈的色彩,没有浪漫主义选材的传奇性,也没有古典主义的庄重、严谨。代表作品有米勒的《拾穗者》、《播种者》及为库尔贝的《石匠》。他们形成了一个画派,学院派对这个画派非常反感,就给了他们一个蔑称:“现实主义”。当时在法国召开的博览会根本不接纳他们,他们便自己在展览会外(后)挂上横幅:现实主义,自己展览自己。这时已是50年代,文学家们也开始探讨文学,发现在文学上已有了现实主义,如此时已不在世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还有福楼拜,他们的作品中早已有了现实主义,这样,在19世纪中后期,现实主义的地位逐渐有了提高。 浪漫主义在还没有创作时,就已有了宣言,它是喧嚣地登上文坛,而现实主义则是静悄悄地出现。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一、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概述 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的资产阶级经过三四百年的苦心经营,到18世纪,一些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打破了17世纪它和封建贵族阶级势均力敌的状态,各国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也进入到一个空前激烈的阶段。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个时候,资产阶级发动了一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文化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史称“启蒙运动”。 1.社会状况 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资产阶级终于结束了封建势力独霸的政权。资产阶级的新贵族相互妥协,联合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从此以后,英国就开始了飞速发展之路。18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使英国的资产主义经济基础迅猛发展,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也随之日益强大,君主立宪之下的资产阶级新贵族当权的政局得到巩固。所以英国的启蒙运动,除了继续扫荡封建势力;另一方面,也有支持现存制度,主张局部改革的保守主张。 而法国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专制君主路易14,也就是莫里哀的君主“太阳王”以后,法国的封建社会已经腐朽不堪,全国分成3个等级,第三等级备受盘剥压制,这种尖锐的矛盾,就导致了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那就是发生在18世纪末的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胜利。而整个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都在为这次彻底的革命积蓄力量。所以在各个国家中,法国的启蒙运动是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的一个,它直接导致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从而震撼了整个世界。 在18世纪,也包括之前的17世纪,英法两国都在大踏步地向前发展,它们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使它们走在了世界欧洲的前列,而此时,德国的内战却好像是一打起来就没个完。从17世纪一直打到18世纪,仍然处于封建割据状态。这就使德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于是,软弱和妥协就成了德国资产阶级的特性。启蒙运动在德国始终没有形成像英国、法国那样的政治革命。它的首要的任务是反对割据,争取统一。 2.启蒙运动。 (1)“启蒙”:“照亮”人们的头脑 “启蒙”的原意是“照亮”(enlighten)。启蒙主义者认为现实社会的一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