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轴抱死原因分析

主轴抱死原因分析
主轴抱死原因分析

主轴抱死原因分析

1 事故描述:

2010年7月、YK20100磨齿机砂轮主轴在2000转/分试运行时、突然出现主轴抱死现象;

2010年10月5日、YK2050磨齿机砂轮主轴在2000转/分试运行时、主轴又重复主轴突然抱死现象;

二次质量事故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同一质量问题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重演、说明我们的主轴装配存在较大的问题。

2原因分析:

主轴抱死、不外出以下原因:

1)预紧力过大;

2)润滑脂选择不合理;

3)滚道不干净、有异物;

4)超过主轴极限转速,温升过快。

二个主轴抱死的转速2000转/分左右,属于中底速工作,转速不高,且有加速过程、温升过快是不成立的,润滑脂选择不符合高速运转的条件,但在2000转/分左右就导致主轴抱死的可能性极小。

按上述分析、导致主轴抱死的主要原因、应该是预紧力过大和滚道不干净。就这二个问题,我的看法如下:

二台主轴抱死出现在同一转速区、抱死轴承处在同一装配位置、滚道不干净的假设在同一部位出现机遇很小、可以不考虑。真正造成主轴抱死的原因是预紧力过大、中高速转动时,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升温速度不一样、膨胀系数有差异、造成钢球受压后无法滚动。出现突然抱死。

3造成预紧过大的原因分析

能导致预紧过大的原因有如下几条:

1)设计不合理、在特定条件下选择预紧力过大,

2)装配做预紧时测量的数据不正确;误判预紧力;

3)预紧配磨方法不正确;改变了设计预紧力;

4)突然遇外力作用,造成预紧力改变。

通过查阅资料、预紧力设计选用是合理、委外装配的主轴也没出现问题,

说明设计不合理是不存在的,YK 2050进行过结构尺寸改进,只有在这种特定条件下能够出现,在YK 20100中条件是没有改变的。我认为设计预紧力是合理的;

目前预紧力测试数据齐全,装配作预紧时测量的数据不正确;误判预紧力;这一点也可排除;

主轴在正常情况下工作并无切削外力突然增加,突然遇外力作用,造成预紧力改变的可能性也不存在。

从上述分析可来判断、造成主轴抱死的真正原因就是预紧配磨方法不正确;理由如下:

通过多方面了解,目前我们的主轴装配预加负荷的方法是:

1)单独给每个轴承按设计要求预加负荷后,检查内外圈高度差,

2)按成组轴承内外圈高度误差之和配磨内外调整垫的厚度差;如下图(1),如果测量的厚度差分别是0.02、0.03、0.02二组数据、

排除隔圈固定厚度、装配后的情况如下图(2 )、隔圈的厚度差等于0.07,这样的配磨厚度是完全错误的。当主轴装配后、就会出现异常、

图上明显可以看出,无论那一组、内外圈的实际位移量是0.07,第2和第3号轴承的移动量是重合而且相等的, 实际第1号和第2号轴承的内外圈平均移动量是0.07/2,而我们设计的负荷作用下平均移动量是0.05/2,显然不符合设计要求,预加负荷不真实,第一组明显负荷增大、第二组负荷明显减小。

从上述分析,真正的预加负荷远远高于设计要求,在低速度转动时不会出现抱死、一旦高速转动、温升到一定时、直接造成主轴抱死。

4改进措施

4.1 观点一:我们购买的轴承是成组轴承,提供公司已经作好预加负荷,我们只要配磨隔圈等高就能满足要求。

观点二:从上述分析、主轴抱死的直接原因是预加负荷失真,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改进预加负荷配磨调整垫的方法、保证调整垫的配磨不会改变预加负荷的大小。

还是前面二组轴承来说明见图3:

配磨隔圈的厚度差保守的做法左边一组应该以1号和3号来配磨厚度差、装配后的效果如下图(4)左,右边一组应该以1号和2号来配磨厚度差、装配后的效果如下图(4)右,

图(4)左图(4)右

按上述方法配磨隔圈厚度差,左边1号和3号轴承的预加负荷没有改变,2号的负荷有一定的富裕保险,右边图1号和2号轴承的预加负荷没有改变,3号轴承的负荷有一定的富裕保险。

配磨隔圈的厚度差大胆做法是左边以1号和2号来配磨厚度差、装配后的效果如下图(5)左;左边1号和2号轴承的预加负荷没有改变,3号的负荷有一定的增加,配后的效果如下图(5)左;

右边以1号和3号来配磨厚度差、1号和3号轴承的预加负荷没有改变,2号轴承的负荷有一定的增加。装配后的效果如下图(5)右;

图(5)左图(5)右

按上述方法配磨隔圈厚度差,参与配磨厚度差的轴承预加负荷符合设计要求,不参与配磨厚度差的轴承负荷有一定增加、当轴承装配孔偏大时可以采用。

4.2 隔圈配磨的理论依据

1)上述配磨隔圈的方法是按照在一定负荷作用下的轴向位移量来决定的、在力学理论上是可靠的;

2)NSK轴承标准135页的配磨方法如下:以图(1)左边一组为例、查1 号轴承在设计预加负荷作用下上下圈位移量0.02、将2、3号轴承重合在一起,在设计预加负荷的作用下检查2、3号轴承的位移量、根据力学原理、检查2、3号重合后在设计预加负荷的作用下位内外圈误差应该为0.03、

如图6:

按上述检查配磨厚度差后的装配情况如下

图7:

对比图4右和图7的装配效果是完全一样的。也说明上面的分析是正确的。

4.3 更换润滑脂、改善装配工作环境防止灰尘进入。

4.4 轴承装配后进行教精确的检测、测量方法如下

目前我们公司对轴承装配后预加负荷的测量靠手转主轴、凭个人感觉进行检查,没有说服力、目前标准的检查方法有二个

1)检查启动力矩、

购买启动力矩仪、通过启动力矩的大小判断是否合格,大了预紧负荷太大、小了预紧负荷太小、满足一定的启动力矩条件侧合、测量方法如图(8)

2)推力测量静刚性法

通过在静态情况下测量主轴的刚性、测量简图(9)

5对设计的一点建议

设计产品应该明确提出主轴装配后的启动力矩要求或刚性要求和测量条件、目前设计对主轴的装配后检测要求就是用手转动、保证灵活、对一般性的旋转是可以的、对于高精度主轴是有待改进的。要有数据说话、需要技术出准确的启动力矩。

6结论

上述分析是我个人的观点和认识、由于我水平有限、从事机床行业时间不长、有很多要向各位前辈学习、仅凭我个人的知识很难断定分析是否正确、把自己的一点想法说出来、提供参考。

工艺所:徐兴福

2010-9-8

主轴部分常见故障1[1]

主轴部分常见故障 1.故障现象:主轴异响严重;转数高时有噪声;温升比较高。 原因分析:①可能主轴轴承研伤或损坏; ②可能主轴润滑不好,造成缺油;或润滑油脏或有杂质; ③可能隔环端面有脏物; ④可能主轴轴承的预紧力过大。 ⑤可能皮带位置和张力不合适; ⑥主轴部件动平衡不好; 解决办法:①更换主轴轴承; ②适当加主轴油;更换新油,保证主轴的清洁; ③拆下主轴后,把隔环进行清洗; ④重新调整预紧力; ⑤重新调整皮带位置和张力; ⑥重新调整动平衡; 2.故障现象:主轴有异响,用手旋转时费力,有明显的卡塞感觉。 原因分析:可能锁紧汽缸打刀撞块的螺钉松动造成撞块松动,使得锁紧蝶簧螺母与撞块之间没有间隙,从而产生摩擦。 解决办法:紧固松动的螺母,使两者之间的间隙合适。 3.故障现象:在切削过程中,振动大。 原因分析:①可能主轴轴承拉毛或损坏;②轴承预紧螺母松动造成主轴有窜动;③轴承预紧力不够、间隙过大;④其他因素; 解决办法:①更换轴承;②紧固螺母,确保主轴精度合格; ③重新调整轴承间隙,但预紧力不要过大; ④检查刀具或改变切削参数。 4.故障现象:在换刀过程中出现刀具数据错误。 原因分析:①可能主轴上无刀开关(SQ9:X1000.3)的状态不正常,可能

拉钉长度不合适引发;②可能主轴上的刀号有问题。 解决办法:①按下述表一重新调整无刀开关的位置,使其状态正常;拉钉不合适请更换,如开关损坏请更换;②按下述方法检查主轴刀 号D420参数是否与主轴当前有无刀状态一致。 system PMC PMCPRM DA TA G.DA TA D420 5.故障现象:主轴在低速某个范围内转动有轻微噪声。 原因分析:如果避开此范围没问题那就属于正常现象。 解决办法:在加工中避开此段转速。 6.故障现象:松刀失败报警。 原因分析:①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松刀动作,可能延时过短;②可能松刀电磁阀和松刀汽缸不正常;③可能气压瞬间不足;④可能松 刀开关位置处于临界。 解决办法:①检查松刀机构是否有问题,如正常把松刀延时(T6)加长进行实验; system PMC PMCPRM TIMER T6,适当增加; ②如果电磁阀损坏请更换; ③提高气压,使松刀正常; ④按下表的状态重新调整开关位置,使其状态正常。 system PMC PMCDGN STA TU X1000 7.故障现象:用检棒检测远端跳动过大。 原因分析:①可能主轴内进入了灰尘或铁屑或油渍;②可能主轴锥孔有损伤。 解决办法:①清理主轴锥孔;②如锥孔有损伤,请拆下重新修理。 8.故障现象:主轴不能旋转。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技术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技术 正式版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技术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 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机组在启动前检查偏心、蒸汽参数、盘车时间等各启动条件必须符合《集控运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否则严禁启动。机组在600rpm以下时,用打偏心表的方法来监视偏心。 2锅炉点火到机组并列期间,以及机组解列到高压首级金属温度或中压持环温度降到150℃期间,应详细进行启、停机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处理。 3启动前必须确认振动跳闸保护好用,否则不得启动。 4严格按《集控运行技术标准》投入轴

封汽源,轴封供汽温度在规定范围内,轴封系统应充分暖管,疏水,保证轴封供汽不低于14℃的过热度。 5热态启动前应检查停机记录,并与正常停机记录比较,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处理。 6启动过程中严格按《集控运行技术标准》开、关各高、中压疏水,经常监视缸体上、下温差,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分析、处理。 7启动过程中严密监视振动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升速,查明原因处理,严禁硬闯临界转速或降速暖机。 8启动过程中,中速暖机结束后,必须按运行规程中规定确认高、中压缸膨胀达

2021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分 析与排除

2021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三相异步电动机应用广泛,但通过长期运行后,会发生各种故障,及时判断故障原因,进行相应处理,是防止故障扩大,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通电后电动机不能转动,但无异响,也无异味和冒烟。 1.故障原因①电源未通(至少两相未通);②熔丝熔断(至少两相熔断);③过流继电器调得过小;④控制设备接线错误。 2.故障排除①检查电源回路开关,熔丝、接线盒处是否有断点,修复;②检查熔丝型号、熔断原因,换新熔丝;③调节继电器整定值与电动机配合;④改正接线。 二、通电后电动机不转,然后熔丝烧断 1.故障原因①缺一相电源,或定干线圈一相反接;②定子绕组相间短路;③定子绕组接地;④定子绕组接线错误;⑤熔丝截面过小; ⑤电源线短路或接地。 2.故障排除①检查刀闸是否有一相未合好,可电源回路有一相断

全身式安全带选配原则及穿戴方法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73017 全身式安全带选配原则及穿戴方法 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全身式安全带选配原则及穿戴方法 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全身式安全带是工人所穿戴的用于坠落防护的个人防护产品。其主要作用在于防止高处作业人员发生坠落,或发生坠落后将作业人员安全悬挂,保护其不受伤害,也不会从安全带中滑脱。挂点的静态负荷应满足安全带上的每处挂点必须能够承受大于15KN 的静态负载3 分钟(GB6095-2009,EN361 和 E358)坠落防护系统中唯一允许的安全带形式是全身式安全带。这应根据所进行的工作以及工作环境来进行选择:

电机滚动轴承保持架失效原因分析

电机滚动轴承保持架失效原因分析 【摘要】圆柱滚子槽形保持架轴承的失效形式主要是保持架早期磨损。针对造成该问题的几种因素:保持架加工工艺、滚子倒角尺寸、装配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和控制,有效解决了保持架早期失效问题,提高了槽形保持架轴承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保持架;滚子轴承;磨损;寿命;工艺 保持架在滚动轴承中起着等距离隔离滚动体并防止滚动体掉落,引导并带动滚动体转动的作用。滚动轴承在工作时,由于滑动摩擦而造成轴承发热和磨损,特别是在高速运转的条件下,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加速了摩擦磨损与发热,严重时会造成保持架烧伤和断裂,致使轴承不能正常使用。保持架损坏在轴承失效形式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下面以6201- 2RZ轴承的保持架为研究对象。某轴承企业生产的6201- 2RZ 轴承装在某型电机上使用不到2天就发生抱死,且此类现象频现。在对电机进行分解后发现:轴承外表面有变色的油脂,用手转动轴承完全卡死,轴承密封盖打开后可观察到轴承内部较黑,剩余油脂已全部碳化,轴承保持架有一处断裂;轴承清洗后可见大量片状碎屑,在钢球与内滚道间居多,防尘盖附着的油脂中也混有部分碎屑。 一、故障特征 鉴于轴承已经发生止转失效,部分零件已经损坏严重,轴承的旋转精度及尺寸精度完全丧失,已无法测量,故直接对轴承外圈切割将轴承进行分解,发现有以下几个特征: 1.一粒钢球从断裂的兜孔中脱离,挤压到相邻兜孔,两个兜孔都已变形;钢球表面已经失去光泽,朝外一侧严重磨损(图1)。 图1 钢球从断裂的兜孔中脱离 2.内外沟道的工作轨迹均偏离沟道中心位置,且内圈工作轨迹较宽,约占沟道宽度的3/5。内、外沟道均发现有多个轴向压痕,工作轨迹表面出现了粗糙度下降的情况;内沟道黏有大量金属铁屑,连续铺满约180°的内沟道表面,铁屑已被碾压成片状。 3.保持架内径与外径方向均有明显磨损,兜孔边缘可见挤压变形;七个兜孔中有五个兜孔保持基本完整,一片半保持架在两个相邻的损坏的兜孔间的铆钉孔处断裂,断裂处铆钉已不可见,断口卷曲变形(无脆性断裂特征);另一片半保持架在对应位置有挤压变形,铆钉孔内径方向磨豁。在未分解之前该处一粒钢球已从兜孔中脱出。在断裂处相隔一个铆钉的位置,发现一枚铆钉在中心位置断

温升测试规范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测试规范 MTD-CS-182 A1 温升测试规范 (共 7 页) 起草:冯金勇 2009.7.20 审核:卢栋才 2009.7.20 批准:卫海龙 2009.7.20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本部发布 QR-STA-017 版本:A1

目次 前言............................................................................................................................................................... I 修订履历......................................................................................................................................................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3.1 温升 (1) 3.2 热点 (1) 3.3 温度稳定 (1) 4 要求 (1) 4.1 测试配置的选取 (1) 4.2 测试点的选取 (1) 4.3 加载发热卡 (1) 5 试验方法 (1) 5.1 试验环境条件 (2) 5.2 试验程序 (2) 5.3 判定标准 (2) 5.4 常温温升超标时的选择 (3)

前言 温升测试是对产品散热性能的检测。本规范主要规定了整机、板卡、笔记本、CPCI系列产品温升测试的试验要求。 本规范由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本部中试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规范起草部门:中试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丁登峰冯金勇 本规范审核人:卢栋才 本规范批准人:卫海龙

电机轴承常见7种异常声音的分析与解决

电机轴承常见7种异常声音的分析与解决 交流电机轴承声音异常的分析与解决 1、连续蜂鸣声“嗡嗡……” 原因分析: 电机无负荷运转是发出类似蜂鸣一样的声音,且电动机发生轴向异常振动,开或关机时有“嗡”声音 具体特点: 多发润滑状态不好,冬天且两端用球轴承的电机多发,主要是轴调心性能不好时,轴向振动影响下产生的一种不稳定的振动 解决方法 A、用润滑性能好的油脂 B、提高马达轴承座钢性 C、选用径向游隙小的轴承 D、加预负荷,减少安装误差 E、加强轴承的调心性 注:第五点起到根本改善的作用,采用02小沟曲率,01大沟曲率。 2、保持器声“唏利唏利……” 原因分析: 由保持器与滚动体振动、冲撞产生,不管润滑脂种类如何都可能产生,承受力矩、负荷或径向游隙大的时候更容易产生 解决方法: A、提高保持器精度 B、降低力矩负荷,减少安装误差 C、选用好的油脂 D、选用游隙小的轴承或对轴承施加预负荷 3、高频、振动声“哒哒…...” 具体特点: 声音频率随轴承转速而变化,零件表面波纹度是引起噪音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法: A、改善轴承滚道表面加工质量,降低波纹度幅值

B、减少碰伤 C、修正游隙预紧力和配合,检查自由端轴承的运转,改善轴与轴承座的精度安装方法 4、杂质音 原因分析: 由轴承或油脂的清洁度引起,发出一种不规则的异常音 具体特点: 声音偶有偶无,时大时小没有规则,在高速电机上多发 解决方法: A、选用好的油脂 B、加强轴承的密封性能 C、提高注脂前清洁度 D、提高安装环境的清洁度 5、漆锈 原因分析: 由于电机轴承机壳漆油后干,挥发出来的化学成分腐蚀轴承的端面、外沟及沟道,使沟道被腐蚀后发生的异常音 具体特点: 被腐蚀后轴承表面生锈比第一面更严重 解决方法: A、把转子、机壳、晾干或烘干后装配 B、降低电机温度 C、用适应的油脂,脂油引起锈蚀少,硅油、矿油最易引起 D、改善电机轴承放置的环境温度 E、采用真空浸漆工艺 具体特点: 轴承运转后,温度超出要求的范围 原因分析: A、润滑脂过多,润滑剂的阻力增大 B、游隙过小引起内部负荷过大 C、安装误差

全身式安全带选配原则及穿戴方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全身式安全带选配原则及穿戴方法(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703-23 全身式安全带选配原则及穿戴方法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全身式安全带是工人所穿戴的用于坠落防护的个人防护产品。其主要作用在于防止高处作业人员发生坠落,或发生坠落后将作业人员安全悬挂,保护其不受伤害,也不会从安全带中滑脱。挂点的静态负荷应满足安全带上的每处挂点必须能够承受大于15KN 的静态负载3 分钟(GB6095-2009,EN361 和E358)坠落防护系统中唯一允许的安全带形式是全身式安全带。这应根据所进行的工作以及工作环境来进行选择: 环境描述推荐常见配置 脚手架、建筑施工单挂点式安全带、缓冲系绳或双叉缓冲系绳、坠落制动器 屋顶检修、行车检修三挂点全身式安全带、双叉

缓冲系带、水平生命线、人坠落制动器 一般厂区高空作业单挂点安全带、个人坠落制动器 电力行业配腰带的全身式安全带、定位系绳、吊带、缓冲系绳、坠落制动器、双叉缓冲系绳 全身式安全带常见主要有三大类组成: 1.单挂点安全带:最常见的安全带形式,可以在几乎任何防坠落场合使用。后部D型环是安全带上被优先推荐使用的挂点! 2.双挂点安全带:(又称三挂点安全带)最常见的安全带形式,可以在几乎任何防坠落场合使用,尤其适合上下攀爬时使用。 3.配腰带的安全带:(又称五挂点安全带)需要实现工作定位,又需要防坠落的场合。 全身式安全带穿戴方法: 1.握住安全带的背部D型环,抖动安全带,使所有的编织带回到原位。检查安全带各部分是否完好无

高速电机抱轴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2021版)

高速电机抱轴原因分析和解决 方法(2021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69

高速电机抱轴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2021 版) 分析高速电机抱轴的原因,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问题背景 化工集团醋酸分公司隶属于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现有在册职工412人,固定资产15.02亿元。主要以甲醇、一氧化碳为原料,采用低压液相羰基合成工艺,生产20万吨/年优质醋酸。共有设备608台,动设备就有220台,其中两极高速电机占75%以上,主要分布于装置的各关键工序,自2007年开工投产以来,两极高速电机故障频出。其中尤其以位于造气车间脱硫脱碳工序的贫液泵P1504电机最为典型(2台国产YB450S3-2型防爆高压电机,功率400kW,电压6000V,转速2985r/min),先后两

次发生抱轴事故,严重制约和影响装置的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 问题分析 紧急停机后发现电动机盘不动车,电机轴已抱死。引起电机抱轴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电机的内部原因有:轴承质量不好;润滑脂质量不好;润滑脂加入量不合适;检修工艺不当;电机运行时振动超标;转子上有轴电压。电机外部原因主要有:非户外型电机户外安装或用水冲洗电机;电机安装基础不牢固;电机周围环境温度过高。经解体检查发现,轴承润滑脂烧尽,轴承保持架损坏变形,滚子和滑道过热发蓝,轴承座防爆曲路与轴结合处烧结抱死。经分析问题出在以下两方面: 2.1.该电机轴承选用SKF钢制保持架,相对于黄铜保持架,其极限转速有所降低,在同等运行条件下更容易失效损坏。 据轴承有关资料表明,一般情况下,在同种保持架,同种润滑条件下,随着轴承型号的增大,其极限转速相应减小。对于极限转速与电机转速接近的轴承,最好不用。2P高压电机的转速一般为2970~2990r/min,因受两极高压电机轴伸直径的限制与润滑条件,

温升测试规范

1.0测试目的 本作业指导书描述了园林工具、电动工具产品在发热试验中的工作程序,用以确定产品各部件的温升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允许值。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符合标准要求的所有园林工具及电动工具产品。 3.0 名词术语: 热平衡--- 每隔前面已用的测试时间的10%的时间(但不少于5分钟)连续三次读数, 其变化少于1℃时样机所达到的热稳定状态. 4.0 参考文献: EN/UL/CSA/GLOBE要求 5.0 职责:

实验室所有技术员及工程师 6.0 测试设备: 6.1 变频电源 6.2 交直流电参数测量仪 6.3 热电偶线(K型或J型) 6.4 UL胶水和催化剂 6.5 数据采集仪(安捷伦) 6.6 电机温升测试仪 7.0 测试程序: 7.1 温升测试前的条件。 7.1.1 使用的所有设备都必须以一年为周期进行调校. 载有最后调校日期和调校周期的调校粘纸必须粘固在每一台仪器上. 7.1.2 检查样机的完整性,零部件,配件,附件应齐全。

7.1.3准备具有代表性的样机在温度23℃±2℃,湿度50﹪RH—90﹪RH之内的环境温度下放置10H,至样机表面温度达到与室温平衡进行测试。 7.2 温升测试前的准备。 7.2.1 根据标准中对被测产品测试点位置的要求,把热电偶牢固粘接在被测产品各测量点部位的表面(除非标准另有规定选用其它热电偶外),并应确保连接至数据采集仪的热电偶设置与仪器操作规范的要求一致。 a、热电偶线:J型或K型长度约1mm—2mm,探头为碰焊,材 料为铁–铜镍合金(J型),铬-硅,镍合金(K型) b、胶水,崔化剂(质量需保证,需有证可或能满足要求) c、对于工具类的产品通常需要布点的位置有: 电机绕组,炭刷,轴承(需要钻孔),电机外壳,开关,内部导线,把握手柄,电阻,电容,PCB,IC,外壳(出风口处)等。 d、焊点:把探头紧贴在被测位置的比较恰当的点,打上一点胶水 (胶水不宜过多,能粘住即可) e、热电偶走线:

主轴抱死原因分析

主轴抱死原因分析 1 事故描述: 2010年7月、YK20100磨齿机砂轮主轴在2000转/分试运行时、突然出现主轴抱死现象; 2010年10月5日、YK2050磨齿机砂轮主轴在2000转/分试运行时、主轴又重复主轴突然抱死现象; 二次质量事故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同一质量问题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重演、说明我们的主轴装配存在较大的问题。 2原因分析: 主轴抱死、不外出以下原因: 1)预紧力过大; 2)润滑脂选择不合理; 3)滚道不干净、有异物; 4)超过主轴极限转速,温升过快。 二个主轴抱死的转速2000转/分左右,属于中底速工作,转速不高,且有加速过程、温升过快是不成立的,润滑脂选择不符合高速运转的条件,但在2000转/分左右就导致主轴抱死的可能性极小。 按上述分析、导致主轴抱死的主要原因、应该是预紧力过大和滚道不干净。就这二个问题,我的看法如下: 二台主轴抱死出现在同一转速区、抱死轴承处在同一装配位置、滚道不干净的假设在同一部位出现机遇很小、可以不考虑。真正造成主轴抱死的原因是预紧力过大、中高速转动时,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升温速度不一样、膨胀系数有差异、造成钢球受压后无法滚动。出现突然抱死。 3造成预紧过大的原因分析 能导致预紧过大的原因有如下几条: 1)设计不合理、在特定条件下选择预紧力过大, 2)装配做预紧时测量的数据不正确;误判预紧力; 3)预紧配磨方法不正确;改变了设计预紧力; 4)突然遇外力作用,造成预紧力改变。 通过查阅资料、预紧力设计选用是合理、委外装配的主轴也没出现问题, 说明设计不合理是不存在的,YK 2050进行过结构尺寸改进,只有在这种特定条件下能够出现,在YK 20100中条件是没有改变的。我认为设计预紧力是合理的; 目前预紧力测试数据齐全,装配作预紧时测量的数据不正确;误判预紧力;这一点也可排除; 主轴在正常情况下工作并无切削外力突然增加,突然遇外力作用,造成预紧力改变的可能性也不存在。 从上述分析可来判断、造成主轴抱死的真正原因就是预紧配磨方法不正确;理由如下: 通过多方面了解,目前我们的主轴装配预加负荷的方法是: 1)单独给每个轴承按设计要求预加负荷后,检查内外圈高度差, 2)按成组轴承内外圈高度误差之和配磨内外调整垫的厚度差;如下图(1),如果测量的厚度差分别是0.02、0.03、0.02二组数据、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事故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事故简易版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事 故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为了防止汽轮机转子弯曲和轴瓦烧损事故 的发生,应认真贯彻原水利电力部《防止20万 千瓦机组大轴弯曲事故的技术措施》[(85) 电生火字87号、基火字64号]等有关规定, 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 1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 1.1应具备和熟悉掌握的资料。 1.1.1 转子安装原始弯曲的最大晃动 值(双振幅),最大弯曲点的轴向位置及在圆 周方向的位置。 1.1.2 大轴弯曲表测点安装位置,转子

的原始晃动值(双振幅),最高点在圆周方向的位置。 1.1.3 机组正常起动过程中的波特图和实测轴系临界转速。 1.1.4 正常情况下盘车电流和电流摆动值,以及相应的油温和顶轴油压。 1.1.5 正常停机过程的惰走曲线,以及相应的真空和顶轴油泵的开启时间。紧急破坏真空停机过程的惰走曲线。 1.1.6 停机后,机组正常状态下的汽缸主要金属温度的下降曲线。 1.1.7 通流部分的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 1.1.8 应具有机组在各种状态下的典型起动曲线和停机曲线,并应全部纳入运行规

电机轴承故障处理及分析

电机轴承故障处理及分析 一、保持器声“唏利唏利……” 原因分析:由保持器与滚动体振动、冲撞产生,不管润滑脂种类如何都可能产生,承受力矩、负荷或径向游隙大的时候更容易产生。 解决方法: 1、提高保持器精; 2、选用游隙小的轴承或对轴承施加预负荷; 3、降低力矩负荷,减少安装误差; 4、选用好的油脂。 二、连续蜂鸣声“嗡嗡……” 原因分析:马达无负荷运转是发出类似蜂鸣一样的声音,且马达发生轴向异常振动,开或关机时有“嗡”声音。 具体特点:多发润滑状态不好,冬天且两端用球轴承的马达多发,主要是轴调心性能不好时,轴向振动影响下产生的一种不稳定的振动。 解决方法: 1、用润滑性能好的油脂; 2、加预负荷,减少安装误差; 4、提高马达轴承座刚性; 5、加强轴承的调心性。 注:第五点起到根本改善的作用,采用02小沟曲率,01大沟曲率。 三、漆锈 原因分析:由于电机轴承机壳漆油后干,挥发出来的化学成分腐蚀轴承的端面、外沟及沟道,使沟道被腐蚀后发生的异常音。 具体特点:被腐蚀后轴承表面生锈比第一面更严重。 解决方法: 1、把转子、机壳、晾干或烘干后装配; 3、选用适应漆的型号; 4、改善电机轴承放置的环境温度; 5、用适应的油脂,脂油引起锈蚀少,硅油、矿油最易引起; 6、采用真空浸漆工艺。 四、杂质音 原因分析:由轴承或油脂的清洁度引起,发出一种不规则的异常音。 具体特点:声音偶有偶无,时大时小?有规则,在高速电机上多发。 解决方法: 1、选用好的油脂; 2、提高注脂前清洁度; 3、加强轴承的密封性能; 4、提高安装环境的清洁度。 五、高频、振动声“哒哒......” 具体特点:声音频率随轴承转速而变化,零件表面波纹度是引起噪音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法: 1、改善轴承滚道表面加工质量,降低波纹度幅值; 2、减少碰伤;

引风机电机轴承烧毁的原因分析

引风机电机 轴承烧毁的原因分析

X炉XX引风机电机轴承烧毁的原因分析 X炉引风机电机为内馈调速异步电动机绕线式电机,其基本技术参数如下: 其前后端轴承于2009年12月至今先后发生四次烧毁轴承或抱轴的现象。其所用轴承型号:电机驱动端为:SKF NU1044 MA/C3 SKF NU16044 MA/C3;电机非驱动端为:SKF NU1044 MA/C3。经现场观察与分析,造成上述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2009年12月4日在检修部巡检人员8点班正常的巡检情况下,未 发现异常情况,电机前后端轴承运行温度正常。到晚上19点20分左右,运行人员在巡视时发现电机后端轴承有温度突然升高迹象,最后停机,量取温度达200℃,电机后端轴抱死,轴承内润滑油脂飞溅外溢。在进行抢修打开时发现轴承内保持架断裂,轴承内套与大轴轴颈相粘连。在拆解内套发现轴颈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在轴颈中部有划痕,在通知厂部现场观察后考虑到现场的实际运行情况,决定进行现场修复,用锉刀进行粗略打磨与细砂纸精细打磨。换取同类型号轴承SKF NU1044 MA/C3。 此后端轴承在2008年#2机组大修时打开发现油隙超标,但由于未进行更换,可能是这一次的事故发生的原因。 2. 2010年2月6日在检修部巡检人员8点班正常的巡检情况下,未发 现异常情况,电机前后端轴承运行温度正常。到晚上21点10分左右,运行人员在巡视时发现电机后端轴承有温度突然升高迹象,并且有铜粉

溢出,最后停机,量取温度达145℃之高,被迫停机进行检修,在打开电机后端轴承发现轴承保持架磨损,更换相同型号怕轴承:SKF NU1044 MA/C3。这一次事故的发生有前次轴承抱死,造成大轴损伤,虽然在现场用锉刀进行粗略打磨与细砂纸精细打磨修复。但轴颈是否有弯曲没有进行会诊;所换轴承为同一类型,其运行时间不足三个月的时间,轴承质量问题有待考虑。 3. 2010年7月13日,在各项巡检正常工作下,电机前后端轴承运行 温度正常。在次日凌晨4点40分左右前端轴承运行温度突然盘升造成大轴抱死,被迫停机。考虑到可能造成大轴弯曲,进行隔半小时进行强行盘车。在打开前轴发现轴承保持架磨损。这次考虑到前二次的事故发生,决定进行外委检修,由新乡电机厂进行了检修,对电机大轴进行修正。为保障电机的安全运行,对电机前后端轴承进行重新更换。换取同一类型号轴承:电机驱动端为:SKF NU1044 MA/C3 SKF NU16044 MA/C3; 电机非驱动端为:SKF NU1044 MA/C3。这一次事故的发生有前二次的事故,可能造成电机大轴弯曲,使电机与风机机械相连不为同心运行所致,但电机轴承的质量问题是不得不考虑的。在2010年7月26日恢复安装使用。 4. 2010年11月26日凌晨5点20分左右,运行人员巡视发现电机后 端轴承有铜粉磨出,但电机运行温度在40℃左右。考虑到电机运行的安全,进行停机。在打开后端轴承时发现,电机的轴承外径与轴承室内径之间有油脂与铜粉磨出,呈比较规律性的分布特性。在现场经相关职能部门与修复厂家的会诊,厂家不为其电机才运行不足两个月的时间承认

温升试验

什么是温升测试仪?温升测试仪工作原理、条件 温升测试仪,可用于考核电器附件在接上负载电流时其表面发 热情况,电极温升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能有效检测插销和插座的 插套是否偏薄,插头和插座是否配合良好 在变压器所有型式试验和例行试验项目中以温升试验最为特殊。现在各大厂家一般都采用短路法,人工现场操作。温升试验具有以 下特点:第一,时间较长,大型变压器的试验需要十几个小时甚至 更长时间,即使中小型的试验过程也需要八、九个小时;第二,试验 过程单调枯燥,不仅需要监视加在被试变压器上的总损耗,调节试 验电源保证所加的总损耗,还要长时间地反复测量温度值。由此可见,温升试验常常长时间在夜间进行,夜间人容易疲劳,再加上试 验过程本身的单调,往往容易影响测量准确度,甚至操作错误。为此,实现试验过程的控制自动化就十分必要。 该温升试验自动控制系统引入微计算机技术,既能自动测量记 录相关温度,做出判断,又能测量试验中的相关电量做到实时监测 加在被试变压器上的总损耗等重要参数,并能在偏离预定值时自动 调整试验电源。 1 试验原理及过程简述 1.1温升试验原理 按JB/T501–91《电力变压器试验导则》进行变压器温升试验 有以下几种方法:直接负载法;相互负载法;循环电流法;零序电流法;短路法。 短路法试验是利用变压器短路产生损耗,来进行温升试验的。 目前,一般都用短路法。短路法试验变压器的温升是所有变压器温 升试验中需要电源容量最小,试验电压最低的试验方法,是大型油 浸式变压器温升试验最常用的方法。 1.2试验过程 采用短路法进行温升试验。首先确定试验电源容量和试验电流,连接好试验线路,然后开始试验。试验中监测加在被试变压器上的 损耗和电流,与设定值进行比较,若超过允许误差范围,调整试验 电源;并在间隔预定时间后(一般间隔15~30min)测试一次试验部 位温度,并记录、对测量结果做出判断。一直到检测的顶层油温升 的变化率小于1K/h,并继续维持3h,就认为油顶层温升已经稳定。 取最后一个小时中的平均值为油顶层温升。 之后,开始试验的第二阶段:绕组温升试验(测量热态电阻, 冷态电阻在温升试验前已经测定)。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事故技术措施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事故 技术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 nt to achieve a uni 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 nt people, so as to coord in ate acti on, reduce bli ndn 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事故技术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在机组启、停过程中或正常运行时,由于汽缸变形、振 动过大而引起摩擦以及热状态下汽轮机进冷水、冷汽等原因 都可能导致汽轮机转子的弯曲。为防止此类事故发生,特制订以下措施: 1、汽缸保温良好,能保证在启、停及正常运行过程中上、下缸不产生过大的温差。 2、首次启动过程中,应适当延长暖机时间,以利于全面检查,并避免潮湿的保温造成汽缸表面受热不均而变形。 3、汽轮机的监测仪表如转速表、大轴晃度表、振动表、汽缸金属温度表、轴向位移表、差胀表等必须齐全、完好、 准确、可靠。 4、冲转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否则禁止启动: 4.1大轴晃度值不超过原始值0.02mm,转子偏心小于 0.0762mm 。

烧电机的原因总结起来都有哪些呢

烧电机的原因总结起来都有哪些呢 电源问题or负载问题... ①电源电压过高,使铁芯发热大大增加;②电源电压过低,电动机又带额定负载运行,电流过大使绕组发热;③修理拆除绕组时,采用热拆法不当,烧伤铁芯;④定转子铁芯相擦;⑤电动机过载或频繁起动;⑥笼型转子断条;⑦电动机缺相,两相运行;⑧重绕后定于绕组浸漆不充分;⑨环境温度高电动机表面污垢多,或通风道堵塞;⑩电动机风扇故障,通风不良;定子绕组故障(相间、匝间短路;定子绕组内部连接错误)。 2.故障排除:①降低电源电压(如调整供电变压器分接头),若是电机Y、Δ接法错误引起,则应改正接法;②提高电源电压或换粗供电导线;③检修铁芯,排除故障;④消除擦点(调整气隙或挫、车转子);⑤减载;按规定次数控制起动;⑥检查并消除转子绕组故障;⑦恢复三相运行;⑧采用二次浸漆及真空浸漆工艺;⑨清洗电动机,改善环境温度,采用降温措施;⑩检查并修复风扇,必要时更换 这个原因很多。 1.电源问题 a.三相电源不对称 b.接法错误包括三角形接成星形,星形接成三角形 c.电压过高或过低 2.负载问题 过载; 负载被卡住 3.电机问题 线圈匝间短路 线圈断开 电机内有异物 定转子相擦 4.其它问题 轴承问题 油脂不好 通风有问题 楼上的比较全面。一般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烧毁的电机主要原因是:过载、单相、缺相、匝间。拆开电机后检查绕组线包,可以判断出烧毁的大致原因: 1、过载机过载烧毁时,线包一般会全部烧黑。 2、单相、缺相烧毁一相线圈或两相线圈 3、匝间在线包或是线槽上会有铜线烧熔化后烧出来的洞和铜珠 另外轴承内盖配合不好或是轴承故障抱死轴烧坏电机的情况也会有,这个可以直接看到。这个属于机械方面的故障 造成电动机过负荷的原因主要有: (1)电源电压低。当机械负载不变时,电源电压降低,就会造成电动机工作电流加大。由于

防止汽轮机组大轴弯曲事故措施示范文本

防止汽轮机组大轴弯曲事故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防止汽轮机组大轴弯曲事故措施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应具备和熟悉掌握的资料: (1)运行人员应掌握机组安装后或大修后大轴原始晃 动值。 (2)机组正常启动过程中的实测轴系临界转速值。 (3)正常情况下盘车电流和电流摆动值,以及相应的 油温和顶轴油压。 (4)正常停机过程的惰走曲线,以及相应的真空破坏 门和顶轴油泵的开启时间。紧急破坏真空停机过程的惰走 曲线。 (5)应具有机组在各种状态下的典型启动曲线和停机 曲线,并应全部纳入运行规程。

(6)记录机组启停全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和状态。停机后定时记录汽缸金属温度、大轴弯曲、盘车电流、汽缸膨胀、胀差等重要参数,直到机组下次热态启动或汽缸金属温度低于150℃为止。 2、汽轮机启动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否则禁止启动: (1)大轴晃动、轴向位移、胀差、低油压和振动保护等表计显示正确,并正常投入。 (2)汽轮机各部金属温度测点应齐全可靠,大轴偏心度指示准确。大轴晃度、串轴、胀差、膨胀等表记指示正确,冲转前大轴偏心度不得大于0.075mm ,大轴晃度不得超过原始值0.02mm。 (3)高中压外缸上、下缸温差不超过50℃。高中压内缸上、下缸温差不超过35℃。 (4)主蒸汽温度必须高于汽缸最高金属温度50℃,但不超过额定蒸汽温度。蒸汽过热度不低于50℃。

电动机轴承异响故障分析及应对措施

电动机知识 电动机轴承异响故障分析及应对措施 1.电动机轴承声音异常 一台给水泵高压(6kV)电动机YKK400-2,功率450kW,转速2975r/min.轴伸端用深沟柱NU3E222型轴承,非负荷端用深沟球6222型轴承。运行中轴伸端声音尖锐刺耳,不像是电磁噪声,也不像轴承缺油干磨的声音,噪声持续约2min,然后间歇2min.用测振仪(VA-80A)测出轴承的振动幅值为0.021mm,声响异常时,测得振动速度值为53.6m/s,有时甚至达到97m/s,远远超过标准值28 m/s,且电流波动较大。 由于轴伸端采用间隙配合,无法调整轴承的轴向定位尺寸。在检修过程中发现内油盖有不均匀的磨损痕迹,轴承有两个深沟柱损伤。测量轴承、端盖和内外挡油小盖的定位尺寸,并经过计算,轴承的允许间隙为0.7mm,当电动机的轴承温度达到100℃,轴承的膨胀值约0.9mm,不能满足电动机正常运行要求。多次更换深沟柱轴承后,电动机噪声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异响周期变为4min. 2.故障分析与处理 根据轴承的特点分析:由于电动机原来采用NU型深沟柱轴承,允许电动机轴向窜动。轴承内圈两侧有挡边,外圈无挡边,因此允许轴相对轴承双向位移,可以承受轴热膨胀引起的伸长。同时轴承的间隙相对深沟球轴承来说偏大,但轴承的受力为线形,比深沟球轴承的点受力好。轴承运动轨迹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这是由干深沟柱(或深沟球)和滚道之间存在间隙,运行时受力的不同,使得运动轨迹成椭圆形。轴承的受力主要是在下部,对于深沟柱轴承其受力点为一条直线,高速运转中,由于轴承的间隙,受力点改变,受力运动轨迹变

成抛物曲线形。 给水泵电动机运行时主要受轴向力作用,且拖动的负载平稳,深沟柱轴承允许的径向窜动必要性减弱,因此将前轴承更换为深沟球轴承,轴承的间隙仍为C3,约0.04mm,可以满足运行要求。同时考虑轴承的膨胀,在挡油环小盖处加一块厚度约0.8mm垫片,克服来自于给水泵和轴承温度升高引起的窜动。 轴承滚动体及滚道的微观表曲是粗糙不平的,运动中会发生一定的冲击,但这种冲击产生的脉冲是高频的,因而使用测振仪测量电动机运行的高频干扰的参数值比标准的大。深沟柱轴承与滚道的接触较多,产生的高频冲击就大,而深沟球轴承与滚道的接触是点,产生的高频冲击相对较小,因而本例的电动机可以使用深沟球轴承代替深沟柱轴承,解决设备出现的异响。 将深沟柱轴承更换为深沟球轴承后,轴承异响消失。运行一段时间噪声没有再出现,测电动机的振动幅值为0.013mm,加速度值为2.8m/s2,带负荷性能稳定,电流也没有较大波动。·基于UC3637的直流电动机PWM控制电路图_ ·多台电动机逐一星形三角形起动电路_电 ·变频器的暂停减速功能 ·变频器过压类故障的分析 ·变频器启动前的直流制动功能 ·变频器与电动机的距离 ·变频调速控制方式的选择 ·变频器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变频器为什么要求可靠接地? ·变频器怎样利用多功能输出控制端? ·NDJ-79旋转粘度计仪器的工作原理

全身式安全带使用前检查原则及规定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42305 全身式安全带使用前检查原则及规 定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全身式安全带使用前检查原则及规 定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无论是建筑业还是电力行业,在工作的时候都离不开安全带等防坠落用品的帮助,都需要时刻佩戴好安全带、安全绳、防坠制动器等配件,以防意外发生。不过安全带虽然结构简单,但是也不能马虎对待。使用之前,我们需要仔细检查安全带及其配件的安全性。 安全带 使用前检查原则: 领用时检查:每次领用防坠落用品,必须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当发现安全性有疑问时不得使用。

使用时实验:使用时按照要求对安全绳、抓绳器、坠落制动器(瞬间制动)进行试拉。防坠落用品,日常使用只做外观检查。 领用时检查规定: 一、全身式安全带 1、检查D型环:4个D型环整体无锈蚀、变形、裂纹; 2、检查编织带及缝合点:每一根编织带无损伤(磨损、刮伤、撕裂、烧伤等);各缝合点牢固无开裂、散脱现象; 3、检查扣件:3组扣件无锈蚀、变形、裂纹。 二、坠落制动器 1、检查系带和缓冲包:系带无磨损、撕裂,刮伤;匀速拉动灵活无卡塞现象;缓冲包缝制完好,无破损打开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