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特利3300系统505系统

本特利3300系统505系统

本特利3300系统505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解答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解答 1-1 试简述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第一个阶段50年代前后:实现了仪表化和局部自动化,其特点: 1、过程检测控制仪表采用基地式仪表和部分单元组合式仪表 2、过程控制系统结构大多数是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3、被控参数主要是温度、压力、流量和液位四种参数 4、控制的目的是保持这些过程参数的稳定,消除或减少主要扰动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5、过程控制理论是以频率法和根轨迹法为主体的经典控制理论,主要解决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值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问题 第二个阶段60年代来:大量采用气动和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其特点: 1、过程控制仪表开始将各个单元划分为更小的功能,适应比较复杂的模拟和逻辑规律相结合的控制系统 2、计算机系统开始运用于过程控制 3、过程控制系统方面为了特殊的工艺要求,相继开发和应用了各种复杂的过程控制系统(串级控制、比值控制、均匀控制、前馈控制、选择性控制) 4、在过程控制理论方面,现代控制理论的得到了应用 第三个阶段70年代以来:现代过程控制的新阶段——计算机时代,其特点: 1、对全工厂或整个工艺流程的集中控制、应用计算系统进行多参数综合控制 2、自动化技术工具方面有了新发展,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单元组合仪表和开发和广泛应用 3、在线成分检测与数据处理的测量变送器的应用 4、集散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 第四个阶段80年代以后:飞跃的发展,其特点: 1、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大大促进了过程控制的发展 2、过程控制的结构已称为具有高度自动化的集中、远动控制中心 3、过程控制的概念更大的发展,包括先进的管理系统、调度和优化等。 1-2 与其它自动控制相比,过程控制有哪些优点?为什么说过程控制的控制过程多属慢过程? 过程控制的特点是与其它自动控制系统相比较而言的。 一、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连续控制指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其被控量需定量控制,而且应是连续可调的。若控制动作在时间上是离散的(如采用控制系统等),但是其被控量需定量控制,也归入过程控制。 二、过程控制系统由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 过程控制是通过各种检测仪表、控制仪表和电子计算机等自动化技术工具,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自动检测、自动监督和自动控制。一个过程控制系统是由被控过程和检测控制仪表两部分组成。 三、被控过程是多种多样的、非电量的 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业过程日趋复杂,工艺要求各异,产品多种多样;动态特性具有大惯性、大滞后、非线性特性。有些过程的机理(如发酵等)复杂,很难用目前过程辨识方法建立过程的精确数学模型,因此设计能适应各种过程的控制系统并非易事。 四、过程控制的控制过程多属慢过程,而且多半为参量控制 因为大惯性、大滞后等特性,决定了过程控制的控制过程多属慢过程;在一些特殊工业生产过程中,采用一些物理量和化学量来表征其生产过程状况,故需要对过程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所以过程控制多半为参量控制。

本特利3500组态中文说明

本特利组态 一、连接、上载 一般先上电,点击图1后,选择端口和波特率见图2,点CONNECT建立连接。 点UPLOAD图3,上载组态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二、模块设置 1、模拟量模块设置 点击图4中左侧的options按钮,然后可以对各个模块进行组态。 以上图为例,1~7槽分别为CPU模块,增速箱振动,风机振动,风机位移,报警继电器,停车继电器,modbus通信模块。 点击图4中的2号槽进入图5的界面进行振动组态

图5 如图5中,选择通道信号类型,每两个通道为一组同类型信号,Radial Vibration为振动,如果信号为位移则选择Thrust Position.不测建相,将No Keyphasor打钩。用到那个通道将该通道Active打钩。设定量程,选择探头类型点击要设定的通道的Options按钮。现在以图5中通道1为例,进入图6选择探头类型 图6 再点击图6中的进入图7选择要设定的参数量程,并且可以设置报警和停机的延迟时间。设置好点ok保存,如果该模块四个通道信号类型,探头型号以及量程都相同,可以点击图5中的1和2按钮依次将设置好的1通道属性复制到Channel 2、Channel 3、Channel 4中。 位移的设置类似。

图7 2、继电器模块设置 点击图4中的槽5进入图8的界面 图8

图8的逻辑是该继电器模块的第一路通道是第一个模拟量模块前两个通道报警信号有任何一个出现,该继电器输出。依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其他通道输出逻辑。 三、报警、停机值设定 点击主菜单中的如下图 图9 要设置振动或位移的报警、停机值,可在图9的界面中点击相应的模块 图10

本特利bently电涡流传感器工作原理

本特利bently电涡流传感器工作原理 本特利bently电涡流传感器工作原理 一、本特利bently电涡流传感器常用分类 我们常接触到的本特利bently涡流传感器有直径5mm涡流传感器、8mm涡流传感器、11mm涡流传感器、14mm涡流传感器、25mm涡流传感器、50mm差胀传感器、3300耐高温电涡流传感器几种,其中5mm探头和14mm探头不常用。每个传感器系统都由探头、延长线和前置器组成,本特利探头、延长线和前置器具有完全的可互换性,只要部件号一致,各部分可以互换。 二、本特利bently电涡流传感器工作原理 电涡流传感器是以高频电涡流效应为原理的非接触式位移、振动传感器,其基本原理是探头、延伸电缆、前置器以及被测体构成基本工作系统。 前置器中高频振荡电流通过延伸电缆流入探头线圈,在探头头部的线圈中产生交变的磁场。如果在这一交变磁场的有效范围内没有金属材料靠近,则这一磁场能量会全部损失;当有被测金属体靠近这一磁场,则在此金属表面产生感应电流,电磁学上称之为电涡流。与此同时该电涡流场也产生一个方向与头部线圈方向相反的交变磁场,由于其反作用,使头部线圈高频电流的幅度和相位得到改变(线圈的有效阻抗),这一变化与金属体磁导率、电导率、线圈的几何形状、几何尺寸、电流频率以及头部线圈到金属导体表面的距离等参数有关。 通常假定金属导体材质均匀且性能是线性和各项同性,则线圈和金属导体系统的物理性质可由金属导体的电导率б、磁导率ξ、尺寸因子τ、头部体线圈与金属导体表面的距离D、电流强度I和频率ω参数来描述。则线圈特征阻抗可用Z=F(τ, ξ, б, D, I, ω)函数来表示。通常我们能做到控制τ, ξ, б, I, ω这几个参数在一定范围内不变,则线圈的特征阻抗Z就成为距离D的单值函数,虽然它整个函数是一非线性的,其函数特征为S型曲线,但可以选取它近似为线性的一段。于此,通过前置器电子线路的处理,将线圈阻抗Z的变化,即头部

PLCDCSFCS三大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区别

PLC、DCS、FCS三大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区别 PLC (1)从开关量控制发展到顺序控制、运送处理,是从下往上的。 (2)连续PID控制等多功能,PID在中断站中。 (3)可用一台PC机为主站,多台同型PLC为从站。 (4)也可一台PLC为主站,多台同型PLC为从站,构成PLC网络。这比用PC机作主站方便之处是:有用户编程时,不必知道通信协议,只要按说明书格式写就行。 (5)PLC网格既可作为独立DCS/TDCS,也可作为DCS/TDCS的子系统。 (6)大系统同DCS/TDCS,如TDC3000、CENTUMCS、WDPFI、MOD300。 (7)PLC网络如Siemens公司的SINEC—L1、SINEC—H1、S4(错了,去掉)、S5、S6(错了,去掉)、S7等,GE公司的GENET、三菱公司的MELSEC—NET、MELSEC—NET/MINI。 (8)主要用于工业过程中的顺序控制,新型PLC也兼有闭环控制功能。 (9)制造商:GOULD(美)、AB(美)、GE(美)、OMRON(日)、MITSUBISHI(日)、Siemens (德)等。 DCS或TDCS (1)分散控制系统DCS与集散控制系统TDCS是集4C(Communication,Computer, Control、CRT)技术于一身的监控技术。 (2)从上到下的树状拓扑大系统,其中通信(Communication)是关键。 (3)PID在中断站中,中断站联接计算机与现场仪器仪表与控制装置。 (4)是树状拓扑和并行连续的链路结构,也有大量电缆从中继站并行到现场仪器仪表。(5)模拟信号,A/D—D/A、带微处理器的混合。 (6)一台仪表一对线接到I/O,由控制站挂到局域网LAN。 (7)DCS是控制(工程师站)、操作(操作员站)、现场仪表(现场测控站)的3级结构。(8)缺点是成本高,各公司产品不能互换,不能互操作,大DCS系统是各家不同的。(9)用于大规模的连续过程控制,如石化等。 (10)制造商:Bailey(美)、Westinghous(美)、HITACH(日)、LEEDS & NORTHRMP(美)、SIEMENS(德)、Foxboro(美)、ABB(瑞士)、Hartmann & Braun(德)、Yokogawa(日)、Honewell(美国)、Taylor(美)等。 3 FCS (1)基本任务是:本质(本征)安全、危险区域、易变过程、难于对付的非常环境。(2)全数字化、智能、多功能取代模拟式单功能仪器、仪表、控制装置。 (3)用两根线联接分散的现场仪表、控制装置、PID与控制中心,取代每台仪器两根线。(4)在总线上PID与仪器、仪表、控制装置都是平等的。 (5)多变量、多节点、串行、数字通信系统取代单变量、单点、并行、模拟系统。 (6)是互联的、双向的、开放的取代单向的、封闭的。 (7)用分散的虚拟控制站取代集中的控制站。 (8)由现场电脑操纵,还可挂到上位机,接同一总线的上一级计算机。 (9)局域网,再可与internet相通。 (10)改变传统的信号标准、通信标准和系统标准入企业管理网。 (11)制造商:美Honeywell 、Smar 、Fisher— Rosemount、 AB/Rockwell、Elsag— Bailey 、Foxboro 、Yamatake 、日Yokogawa、欧 Siemens、 GEC—Alsthom 、Schneider、 proces—Data、 ABB等。 (12)3类FCS的典型

3500本特利使用说明

有关萧山电厂的3500本特利使用说明 我厂于2005年5月在#1机组上安装了3500本特利表(由3300改造) BNC System Installed Date: 本特利公司系统安装日期:2005年5月 BNC System Construct and It’s P/N, S/N: 本特利公司系统构成及编号,系列号: 3500监测系统1套: 3500/15 2块, 3500/22 1块, 3500/25 1块, 3500/42 3块, 3500/45 1块, 3500/32 2块, 3500/33 1块, 3500/92 1块 Installation/Configuration/Calibration/Inspection Procedure: 安装/组态/校验/检测步骤: 1, 3500系统组态 1), 槽2的CH1是键相器, 1齿, 0 - 5000rpm。键相探头的安装电压为-10Vdc,不能对准键槽. 2), 槽3和槽4的8个通道组态为绝对振动,相对振动传感器为3300 8mm,瓦振传感器9200。量程0 – 500um pp, 绝对振动报警1为125um pp, 报警2为250um pp。 槽3: ch1= VB1R, ch2= VB2R, ch3= VB1S, ch4= VB2S 槽4: ch1= VB3R, ch2= VB4R, ch3= VB3S, ch4= VB4S

3), 槽5的CH1和CH2组态为轴位移,7200 11mm传感器,量程为±2mm, 报警1为±1.0mm, 报警2为±1.2mm 。轴位移正方向为远离探头。轴位移1和2的安装零位电压为-12Vdc。 Ch1=RP1, Ch2=RP2 4), 槽5的CH3组态为偏芯, 峰峰值量程0 – 500um pp.电名为RX. 安装零位电压为-10Vdc。 5), 槽6 CH1组态为高缸胀差, 量称为-2.0 -0- +8.0mm, 报警1为+6.0mm, -1.0mm。报警2为+7.0mm, -1.5mm。其正方向为靠近探头。高胀差的安装零位电压为-10Vdc 槽6 CH2组态为低缸胀差, 量称为-2.0 -0- +8.0mm, 报警1为+6.5mm,报警2为+7.0mm。其正方向为远离探头。低胀差的安装零位电压为-5Vdc Ch1= DEA, Ch2= DEB 6), 槽7的CH1是轴位移报警1输出, CH2是轴位移报警2输出。 7),槽8的CH1是高缸胀差报警1输出,CH2是高缸胀差报警2输出。CH3是低缸胀差报警1输出,CH4是低缸胀差报警2输出。 8), 槽9的CH1是VB1报警1输出, CH2是VB1报警2输出。CH3是VB2报警1输出, CH4是VB2报警2输出, CH5是VB3报警1输出, CH6是VB3报警2输出。CH7是VB4报警1输出, CH8是VB4报警2输出。

本特利3500系统介绍及探头安装、调试

本特利3500系统介绍及探头安装、调试 【摘要】本文介绍本特利3500系统软硬件结构,以及各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同事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传感器探头的安装与调试进行说明,供大家参考与学习。 【关键词】本特利3500;轴振;轴向位移;电涡流传感器 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汽轮机安全监视与保护,已成为汽轮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汽轮机的各种安全装置的动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轮机的安全检测系统是对汽机的转速、轴承振动、轴向位移、高低压缸差胀、盖振、偏心、绝对膨胀进行时实监测,并当某一参数越限时,监测系统及时的发出报警或跳机信号,保护汽轮机设备运行安全。耒阳电厂汽轮机安全监测系统使用了本特利3500型监测系统,其方便的软件组态形式和可靠硬件质量,将为电厂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本人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本特利3500系统结构以及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 一、系统结构 1.1仪表框架部分 仪表框架部分包括:电源输入模块1个,框架接口模块模块1个,两通道键相监测模块1个,四通道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或速度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模块4个、四通道差胀或轴向位移监测模块2个,两通道的转速监测模块1个。四通道的继电器模块2个。 1.2现场传感器部分 传感器部分主要有:各种涡流监测探头和速度式探头、延长电缆和前置器及信号线。 1.3计算机及软件 3500软件包包括:框架配置软件;数据采集/服务器软件;操作员显示软件。各种监测模块的内部设置,可以通过连接装有框架组态软件的计算机的RS232接口和框架接口模块的组态专用接口,在计算机上设置好各模块的参数,下装到各模块,及完成对各监测器的量程、报警点、探头类型和继电器输出的设置。 1.4电涡流传感器监测原理 电涡流传感器是根据涡流效应原理工作的,涡流传感器的线圈L与一个电容C并联,构成一个并联谐振电路。由前置器内的晶体振荡器供给稳定的高频电流来激励,在线圈周围产生高频交变磁场俑,当被测主轴靠近次交流磁场φ用范围时,在被测主轴表面产生电涡流,而此电涡流又产生一个新交变磁场来阻碍主磁场的变化,这一过程将消耗能量,因而使线圈的Q值发生变化。在被测主轴与传感器之间的间隙d改变时,传感器线圈的Q值也随之变化。 在电路中线圈Q值与线圈是电感量之间的关系为: Q=XL/R 式中L——线圈是电感量;R——电路中的祸合电阻。 上式说明,线圈的电感量随Q值变化而变化,亦即随间隙d的变化而变化。而线圈电感量的变化,使线圈的输出电压U发生变化。这样涡流传感器便将间隙d的变化转变成电压的变化。信号经前置器放大以后为0—24VDC信号进仪表框架。 二、TSI探头的安装与调试

PLC、DSC、FCS三大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差异

PL C、DCS、FCS三大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差异 FCS是由PLC发展而来的;而在另一些行业,FCS又是由DCS发展而来的,所以FCS与PLC及DCS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存在着本质的差异。本文试就PL C、DCS、FCS三大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差异作一分析,指出它们之间的渊源及发展方向。 摘要: 本文对PL C、DCS、FCS三大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差异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三种控制系统之间的渊源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1.前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走向实用化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正以迅猛的势头快速发展,是目前世界上最新型的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目前自动化技术中的一个热点,正受到国内外自动化设备制造商与用户越来越强烈的关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出现,将给自动化领域带来又一次革命,其深度和广度将超过历史的任何一次,从而开创自动化的新纪元。 在有些行业,FCS是由PLC发展而来的;而在另一些行业,FCS又是由DCS 发展而来的,所以FCS与PLC及DCS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存在着本质的差异。本文试就PL C、DCS、FCS三大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差异作一分析,指出它们之间的渊源及发展方向。 2.PL

C、DCS、FCS三大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 目前,在连续型流程生产自动控制(PA)或习惯称之谓工业过程控制中,有三大控制系统,即PL C、DCS和FCS。它们各自的基本特点如下: 2.1 PLC (1)从开关量控制发展到顺序控制、运送处理,是从下往上的。 (2)连续PID控制等多功能,PID在中断站中。 (3)可用一台PC机为主站,多台同型PLC为从站。 (4)也可一台PLC为主站,多台同型PLC为从站,构成PLC网络。这比用PC机作主站方便之处是: 有用户编程时,不必知道通信协议,只要按说明书格式写就行。 (5)PLC网格既可作为独立DCS/TDCS,也可作为DCS/TDCS的子系统。 (6)大系统同DCS/TDCS,如T DC3000、CENTUMCS、WDPFI、MOD300。 (7)PLC网络如Siemens公司的SINEC—L 1、SINEC—H 1、S 4、S 5、S 6、S7等,GE公司的GENET、三菱公司的MELSEC—NET、MELSEC— NET/MINI。 (8)主要用于工业过程中的顺序控制,新型PLC也兼有闭环控制功能。

本特利3500型TSI系统安装与调试

1 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 1.1轴承振动传感器探头的安装 6个φ8 mm灵敏度为7.87 V/rnm 的涡流探头分别装于1号、2号、3号轴承处。每个轴承处安装两只互成90° ,垂直于轴承,探头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分别测量X、Y方向上的振动。一般涡流传感器,涡流影响范围约为传感器线圈直径的三倍,因此传感器对应的测量宽度应为传感器直径的三倍,而且在传感器空间24mm范围内不应有其它金属物存在,否则会带来误差。安装间隙电压应为传感器输出特性曲线确定的线形中点位而定,φ8 mm灵敏度为7.87 V/mm的探头,安装间隙电压为- 9.75 V或1.2 mm左右。由于传感器线形电压范围大大超过测量范围,所以安装间隙允许有较大的偏差,只要保证测量范围在线形段内即可,但为了满足故障诊断和可靠性的需要,一般要求安装电压9.75土0.2 V。 1.2轴向位移、高低压差胀传感器的安装 轴向位移测的是推力轴承相对汽缸的轴向位移,在机组运行过程中,使动静部件之间保持一定的轴向间隙,避免汽轮机内部转动部件和静止部件之间发生摩擦和碰撞。两只轴向位移传感器探头安装在2号轴承处,分别装于甲乙两侧,探头朝向低压缸方向安装探头型号为7200型φ14 mm探头,灵敏度为3.937 V/mm,前臵器供电电压为-24V。大轴相对于汽缸的设计零点为止推轴承靠在工作瓦面为大轴零位。在安装轴向位移和低压差胀传感器前,首先要把大轴推到零位,然后按要求安装。轴向位移的量程范围为-2 mm一+ 2 mm,安装电压- 9.75

土0.2 V 沾化电厂汽轮机膨胀相对死点在2号轴承处,高压缸转子膨胀在以2号轴承处为相对死点向前箱方向膨胀,低压缸转子膨胀在以2轴承处为相对死点向发电机方向膨胀。高低压差胀探头为不带前臵器φ25 mm涡流探头,灵敏度为0.8 V/ mm,因为高低压差胀都是朝着发电机方向安装,要使高低缸差胀测量范围均在线形范围之内,按照探头线性中点及量程范围- 2--10 mm定位。探头零位的安装电压可按下式计算: 高压差胀探头零位安装电压:探头线性中点电压(-6.95 V)-探头灵敏度(0.8 V/mm)*4 低压差胀探头零位安装电压:探头线性中点电压(-6.95 V) +探头灵敏度(0.8 V/mm)*4 所以,高压差胀探头零位安装电压为-11.10 V;低压差胀探头零位安装电压为-3.8V。 1.3大轴偏心传感器的安装 偏心度的测量是监视大轴的弯曲程度。直接偏心指瞬时偏心值,峰一峰值偏心表示的是轴弯曲正方向的极值与负方向的极值之差。偏心的测量是通过偏心探头和键向探头共同完成的,均为φ8 m灵敏度为7.874 V/mm的涡流探头,键相器探头监测轴上一个凹槽,当轴每转一周,在探头上产生一个脉冲电压,提供计算偏心峰一峰值的频率。探头的安装间隙电压都为一10 V,注意键相探头的安装,不要正对着槽位安装。键相器也为振动提供相位信号,以便对振动进行分析研究。 1.4转速探头的安装

本特利3500安装与调试

1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 1.1轴承振动传感器探头的安装 6个φ8 mm灵敏度为 7.87 V/rnm的涡流探头分别装于1号、2号、3号轴承处。每个轴承处安装两只互成90°,垂直于轴承,探头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分别测量X、Y方向上的振动。一般涡流传感器,涡流影响范围约为传感器线圈直径的三倍,因此传感器对应的测量宽度应为传感器直径的三倍,而且在传感器空间24mm范围内不应有其它金属物存在,否则会带来误差。安装间隙电压应为传感器输出特性曲线确定的线形中点位而定,φ8 mm灵敏度为 7.87 V/mm的探头,安装间隙电压为- 9.75 V或 1.2 mm左右。由于传感器线形电压范围大大超过测量范围,所以安装间隙允许有较大的偏差,只要保证测量范围在线形段内即可,但为了满足故障诊断和可靠性的需要,一般要求安装电压 9.75土 0.2 V。 1.2轴向位移、高低压差胀传感器的安装 轴向位移测的是推力轴承相对汽缸的轴向位移,在机组运行过程中,使动静部件之间保持一定的轴向间隙,避免汽轮机内部转动部件和静止部件之间发生摩擦和碰撞。两只轴向位移传感器探头安装在2号轴承处,分别装于甲乙两侧,探头朝向低压缸方向安装探头型号为7200型φ14mm探头,灵敏度为 3.937V/mm,前臵器供电电压为-24V。 大轴相对于汽缸的设计零点为止推轴承靠在工作瓦面为大轴零位。在安装轴向位移和低压差胀传感器前,首先要把大轴推到零位,然后按要求安装。轴向位移的量程范围为-2 mm一+ 2 mm,安装电压-

9.75土 0.2 V沾化电厂汽轮机膨胀相对死点在2号轴承处,高压缸转子膨胀在以2号轴承处为相对死点向前箱方向膨胀,低压缸转子膨胀在以2轴承处为相对死点向发电机方向膨胀。高低压差胀探头为不带前臵器φ25 mm涡流探头,灵敏度为 0.8 V/ mm,因为高低压差胀都是朝着发电机方向安装,要使高低缸差胀测量范围均在线形范围之内,按照探头线性中点及量程范围- 2--10 mm定位。探头零位的安装电压可按下式计算: 高压差胀探头零位安装电压: 探头线性中点电压(- 6.95 V)-探头灵敏度( 0.8 V/mm)*4 低压差胀探头零位安装电压: 探头线性中点电压(- 6.95V)+探头灵敏度( 0.8 V/mm)*4 所以,高压差胀探头零位安装电压为- 11.10 V;低压差胀探头零位安装电压为- 3.8V。 1.3大轴偏心传感器的安装 偏心度的测量是监视大轴的弯曲程度。直接偏心指瞬时偏心值,峰一峰值偏心表示的是轴弯曲正方向的极值与负方向的极值之差。偏心的测量是通过偏心探头和键向探头共同完成的,均为φ8 m灵敏度为

PLC、DCS、FCS三大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差异

PLC、DCS、FCS三大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差异 前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走向实用化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正以迅猛的势头快速发展,是目前世界上最新型的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目前自动化技术中的一个热点,正受到国内外自动化设备制造商与用户越来越强烈的关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出现,将给自动化领域带来又一次革命,其深度和广度将超过历史的任何一次,从而开创自动化的新纪元。 在有些行业,FCS是由PLC发展而来的;而在另一些行业,FCS 又是由DCS发展而来的,所以FCS与PLC及DCS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存在着本质的差异。本文试就PLC、DCS、FCS三大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差异作一分析,指出它们之间的渊源及发展方向。 2.PLC、DCS、FCS三大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 目前,在连续型流程生产自动控制(PA)或习惯称之谓工业过程控制中,有三大控制系统,即PLC、DCS和FCS.它们各自的基本特点如下:2.1 PLC (1)从开关量控制发展到顺序控制、运送处理,是从下往上的。 (2)连续PID控制等多功能,PID在中断站中。 (3)可用一台PC机为主站,多台同型PLC为从站。 (4)也可一台PLC为主站,多台同型PLC为从站,构成PLC网络。这比用PC机作主站方便之处是:有用户编程时,不必知道通信协议,只要按说明书格式写就行。 (5)PLC网格既可作为独立DCS/TDCS,也可作为DCS/TDCS的

子系统。 (6)大系统同DCS/TDCS,如TDC3000、CENTUMCS、WDPFI、MOD300.(7)PLC网络如Siemens公司的SINECL1、SINECH1、S4、S5、S6、S7等,GE公司的GENET、三菱公司的MELSECNET、MELSECNET/MINI.(8)主要用于工业过程中的顺序控制,新型PLC 也兼有闭环控制功能。 (9)制造商:GOULD(美)、AB(美)、GE(美)、OMRON(日)、MITSUBISHI(日)、Siemens(德)等。 2.2 DCS或TDCS (1)分散控制系统DCS与集散控制系统TDCS是集4C (Communication,Computer,Control、CRT)技术于一身的监控技术。 (2)从上到下的树状拓扑大系统,其中通信(Communication)是关键。 (3)PID在中断站中,中断站联接计算机与现场仪器仪表与控制装置。 (4)是树状拓扑和并行连续的链路结构,也有大量电缆从中继站并行到现场仪器仪表。 (5)模拟信号,A/DD/A、带微处理器的混合。 (6)一台仪表一对线接到I/O,由控制站挂到局域网LAN.(7)DCS是控制(工程师站)、操作(操作员站)、现场仪表(现场测控站)的3级结构。 (8)缺点是成本高,各公司产品不能互换,不能互操作,大DCS

本特利BN3500安装指导说明

BN3500现场调试和传感器安装指导 该指导书主要针对印度135MW机组编制,该工程TSI与常规设计不同在于,胀差是冗余布置,特别是低压缸胀差,为冗余补偿式测量,安装时需要对两对传感器同时考虑安装间隙,还有该机组盖振配置为XY向。其他机型可以参考变通。 1、软件安装 BN3500系统调试软件3500/01,安装简单;现场调试安装请注意软件版本,目前厂内调试一般用的最新软件,因此现场最好也安装最新版本软件,否则在软件组态通讯上会有不匹配的情况出现。本指导按软件版本V3.92SP2(不同版本组态界面可能不一样)完成。 2、通讯连接 BN3500系统调试通讯通过通讯电缆从PC和框架接口模块(3500/20,该卡件已经被淘汰,目前为3500/22)连接。3500/20板件背后有个开关,可以选择RS232/RS422,一般情况下,出厂即是选的RS232,因此现场直接用232的电缆连接即可,BN3500系统用RS232电缆连接如图1),通讯连接不需要密码,只要电缆没问题就OK,设置(通讯口和波特率)也不用更改,连接界面如图2、3。 图1 RS232电缆连接 图2 通讯连接界面一

图3 通讯连接界面二 3、模块组态以及组态下载 按TSI机箱框架实际槽位布置新建一个框架配置组态(只针对同一机箱配置,不同机箱需要不同框架配置组态),该配置也可以直接从TSI框架接口模块中上传至PC上(因为出厂前,TSI在厂内已经完成调试工作),如图4。 图4 上传机箱配置到PC上 右键框架中任何一个模块,即可对其进行组态,右键菜单如图5: 图5 卡件组态 卡件右键OPTIONS,设置卡件参数,包括传感器选型,测量类型,通道选择等; 卡件右键SETPOINTS设置报警停机值; 卡件右键VERIFICATION为卡件通道显示(间隙电压和间隙值),当PC与框架接口模块处于连接状态,并且传感器安装连接上时,可以在这个画面中检测传感器间隙值显示;同时在该画面中可以显示该模块OK状态,通道OK状态和传感器所处的状态(间隙值,电压值,停机报警状态变化),界面如图6。

FCS、DCS、PLC三大控制系统的特点各差异

FCS、DCS、PLC三大控制系统的特点各差异 1.前言?上世纪九十年代走向实用化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正以迅猛的势头快速发展,是目前世界上最新型的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目前自动化技术中的一个热点,正受到国内外自动化设备制造商与用户越来越强烈的关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出现,将给自动化领域带来又一次革命,其深度和广度将超过历史的任何一次,从而开创自动化的新纪元。?在有些行业,fcs是由plc发展而来的;而在另一些行业,fcs又是由dcs发展而来的,所以fcs与plc及dc s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存在着本质的差异。本文试就plc、dcs、fcs三大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差异作一分析,指出它们之间的渊源及发展方向。?2.plc、dcs、fcs三大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目前,在连续型流程生产自动控制(pa)或习惯称之谓工业过程控制中,有三大控制系统,即plc、dcs和fcs.它们各自的基本特点如下:2.1 plc (1)从开关量控制发展到顺序控制、运送处理,是从下往上的。?(2)连续pid控制等多功能,pid在中断站中。(3)可用一台 (4)也可一台plc为主站,pc机为主站,多台同型plc为从站。? 多台同型plc为从站,构成plc网络。这比用pc机作主站方便之处是:有用户编程时,不必知道通信协议,只要按说明书格式写就行。?(5)plc网格既可作为独立dcs/tdcs,也可作为dcs/tdcs的子系统。(6)大系统同dcs/tdcs,如tdc3000、centumcs、wdpfi、mod300.(7)plc网络如siemens公司的sinec—l1、s

inec—h1、s4、s5、s6、s7等,ge公司的genet、三菱公司的melsec—net、melsec—net/mini.(8)主要用于工业过程中的顺序控制,新型plc也兼有闭环控制功能。?(9)制造商:go uld(美)、ab(美)、ge(美)、omron(日)、mitsubishi(日)、siemens(德)等。? 2.2 dcs或tdcs?(1)分散控制系统dcs 与集散控制系统tdcs是集4c(communication,computer, control、crt)技术于一身的监控技术。?(2)从上到下的树状拓扑大系统,其中通信(communication)是关键。(3)pid在中断站中,中断站联接计算机与现场仪器仪表与控制装置。?(4)是树状拓扑和并行连续的链路结构,也有大量电缆从中继站并行到现场仪器仪表。(5)模拟信号,a/d—d/a、带微处理器的混合。?[URL=http://bbs.examda.com/]考试大论坛?[/URL](6)一台仪表一对线接到i/o,由控制站挂到局域网lan.(7)dcs是控制(工程师站)、操作(操作员站)、现场仪表(现场测控站)的3级结构。 (8)缺点是成本高,各公司产品不能互换,不能互操作,大dcs系统是各家不同的。(9)用于大规模的连续过程控制,如石化等。?(10)制造商:bailey(美)、westinghous(美)、hitach(日)、le eds &northrmp(美)、siemens(德)、foxboro(美)、abb (瑞士)、hartmann& braun(德)、yokogawa(日)、honewell(美国)、taylor(美)等。?2.3 fcs (1)基本任务是:本质(本征)安全、危险区域、易变过程、难于对付的非常环境。(2)全数字化、智能、多功能取代模拟式单功能仪器、仪表、控制装置。

本特利3500中文说明书

TSI系统调试基本知识 本内容将围绕大多数电厂中广泛使用的美国本特利(BENTLY)公司生产的振动检测系统3500为模版,全面讲述系统安装、组态、调试过程及调试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第一节 TSI系统硬件基本知识 3500系统能提供连续、在线监测功能,适用于机械保护应用,并为早期识别机械故障提供重要的信息。该系统高度模块化的设计主要包括: 见下图: 系统的工作流程是:从现场取得的传感器输入信号提供给3500监测器框架内的监测器和

键相位通道,数据被采集后,与报警点比较并从监测器框架送到一个地方或多个地方处理。 3500框架中模件的共同特征是带电插拔和内部、外部接线端子。任何主模件(安装在3500框架前端)能够在系统供电状态中拆除和更换而不影响不相关模块的工作,如果框架有两个电源,插拔其中一块电源不会影响3500框架的工作。外部端子使用多芯电缆(每个模块一根线)把输入\输出模块与终端连接起来,这些终端设备使得在紧密空间内把多条线与框架连接起来变的非常容易,内部端子则用于把传感器与输入\输出模块直接连接起来。外部端子块一般不能与内部端子输入/输出模块一起使用。 1、3500/05系统框架 3500框架用于安装所有的监测器模块和框架电源。它为3500各个框架之间的互相通讯提

供背板通讯,并为每个模块提供所要求的电源。 3500框架有两种尺寸: 1 全尺寸框架——19英寸EIA框架,有14个可用模块插槽 2 迷你型框架——12英寸框架,有7个可用模块插槽 电源和框架接口模块必须安装于最左边的两个插槽中。其余14个框架位置(对与迷你型框架来说是其余7个位置)可以安装任何模 块。 2、3500/15电源模块 3500 电源是半高度模块,必须安装在框架左边特殊设计的槽口内。3500 框架可装有一个或两个电源(交流或直流的任意组合)。其中任何一个电源都可给整个框架供电。如果安装两个电源,第二个电源可做为第一个电源的备份。当安装两个电源时,上边的电源作为主电源,下边的电源作为备用电源,只要装有一个电源,拆除或安装第二个电源模块将不影响框架的运行。3500 电源能接受大范围的输入电压,并可把该输入电压转换成其它3500 模块能接受的电压。对于3500 机械保护系统,有以下三种电源: 1.交流电源 2.高压直流电源 3.低压直流电源 输入电源选项: 175 到 264 Vac rms: (247 到 373 Vac, pk),47 到 63 Hz。该选项使用交流电源且为高电压(通常220V)交流电源输入模块(PIM)。安装版本R 以前的交流电源输入模块(PIM)和/或版本M 以前的电源模块要求电压输入:175 到250 Vac rms。 85 到 132 Vac rms: (120 到 188 Vac, pk), 47 到 63 Hz。该选项使用交流电源并且是低电压(通 常110V)交流电源输入模块(PIM)。安装版本R 以前的交流电源输入模块(PIM)和/或版本M 以前的电源模块要求电压输入:85 到125 Vac rms。 88 到 140 Vdc: 该选项使用直流电源,并且是高电压直流电源输入模块(PIM)。 20 到 30 Vdc: 该选项是低压直流供电,是低压直流供电模块(PIM)。

PLC DCS FCS三大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PLC、DCS、FCS三种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摘要:本文对PLC、DCS、FCS三种控制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后,指出了三种控制系统应用方向。 关键词: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1.前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走向实用化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正以迅猛的势头快速发展,是目前世界上最新型的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目前自动化技术中的一个热点,正受到国内外自动化设备制造商与用户越来越强烈的关注。 在有些行业,今天使用PLC,明天使用FCS+PLC,;而在另一些行业,今天使用DCS,明天使用FCS+DCS,所以FCS与PLC及DCS之间,既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又存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PLC、DCS、FCS三种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2.PLC、DCS、FCS三种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 目前,在连续型流程生产自动控制(PA)或习惯称之谓工业过程控制中,有三种控制系统,即PLC、DCS和FCS。它们各自的基本特点如下: 2.1 PLC (1)从开关量控制发展到顺序控制、运送处理,是从下往上的。 (2)连续PID控制等多功能,PID在中断站中。 (3)可用一台PC机为主站,多台同型PLC为从站。 (4)也可一台PLC为主站,多台同型PLC为从站,构成PLC网络。这比用PC机作主站方便之处是:有用户编程时,不必知道通信协议,只要按说明书格式写就行。 (5)大系统同DCS/TDCS,如TDC3000、CENTUMCS、WDPFI、MOD300。 (6)PLC网络如Siemens公司的SINEC—L1、SINEC—H1、S4、S5、S6、S7等,GE公司的GENET、三菱公司的MELSEC—NET、MELSEC—NET/MINI。 (7)主要用于工业过程中的顺序控制,新型PLC也兼有闭环控制功能。 (8)制造商:GE(美)、OMRON(日)、MITSUBISHI(日)、Siemens(德)等。 2.2 DCS (1)分散控制系统DCS是集4C(Communication,Computer, Control、CRT)技术于一身的监控技术。

PLC、DCS、FCS三大类型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PLC、DCS、FCS三大类型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 作者:丁善达赵景萍黄龙尹宏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19期 【摘要】在自动控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PLC、DCS、FCS三种控制方式,这三种控 制方式有各自的特点。FCS是由PLC发展而来的,而在另一些行业,FCS又是由DCS发展而来的,所以FCS与PLC及DCS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存在着本质的差异。本文概述了PLC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FCS控制系统、三大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自动控制可编程控制器PLC集散控制系统DCS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1 PLC控制系统的特点 PLC可编程控制器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自动化控制装置,最早是用于代替传统的继电器控制装置,功能上只有逻辑计算、计时、计数以及顺序控制等,而且只能进行开关量控制,因此其英文原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中文称“可编程 逻辑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线路相比,具有很多优点。 1.1 应用灵活 PLC为标准的积木式硬件结构,现场安装十分简便。各种控制功能通过软件编程完成,因而能适应各种复杂情况下的控制要求,也便于控制系统的改进和修正,特别适合工艺流程变更较多的场合。 1.2 功能完善 PLC既有开关量输入/输出,也有模拟量输入/输出,还具有逻辑运算、算术运算、定时、计数、顺序控制、PID调节、自诊断、记录等功能。除了适用于离散型开关量控制系统外,也用于连续的流程控制系统。 1.3 操作方便,维修简单 PLC采用工程人员习惯的梯形图形式编程,易懂易学,编程和修改程序方便。PLC还具有完善的显示和诊断功能,故障和异常状态均有显示,便于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时了解出现的故障。出现故障后可通过更换模块或插件迅速排除故障。 1.4 节点利用率高,成本低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

第一章绪论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组成、分类和发展趋势。 (1)计算机控制的一般概念及其发展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组成和分类 (3)计算机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课程重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组成和分类 课程难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信号变换特点 解决办法: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入手,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一个模拟-离散混和系统,引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信号转换过程,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 第二章数字控制理论基础 计算机控系统的数学基础、离散系统数字控制理论和性能指标分析。 (1)信号变换理论 (2)离散系统数字描述 (3)脉冲传递函数 (4)线性离散系统稳定性、稳态性能和暂态性能分析 课程重点: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性、稳态性能和暂态性能分析 课程难点:线性离散系统的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解决办法:熟练掌握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方法,借助MATLAB仿真工具,充分利用图解分析方法,直观方便。 第三章开环数字程序控制 直线和圆弧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计算机控制步进电机的实现方法。 (1)运动轨迹插补的基本原理 (2)直线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 (3)圆弧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 (4)步进电机控制原理 (5)计算机与步进电机接口实现方法 课程重点: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直线与圆弧)、步进电机控制 课程难点:四个象限圆弧逐点比较法插补运算 解决办法:以第一象限为主,掌握圆弧插补运算。在此基础上考虑四个象限的符号变化以及顺弧和逆弧进给的走步区别。 第四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常规控制技术 数字PID控制原理、控制器的设计、控制参数的整定及其PID控制新技术。 (1)数字PID控制标准型算法 (2)数字PID控制改进型算法 (3)控制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 (4)PID控制算法的发展 最少拍控制原理、控制器的设计及其系统的改进。 (1) 最少拍控制的基本原理 的结构设计 (2) 闭环脉冲传递函数)(z (3) 最少拍有纹波控制器的设计 (4) 最少拍无纹波控制器的设计 (5) 最少拍系统的改进措施

DCS、SIS和MIS三大控制系统的区别

DCS、SIS和MIS三大控制系统的区别 文章稍长,安帕尔科技技术部建议收藏慢慢研究,阅读大概需要3-4分钟 1.DCS 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 te d Control system)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集中分散 型控制系统。自70年代中期第一套集散控制系统问世以来,集散控制系统已经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集散控制系统的主要特性是通过实时监控达到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 2.SIS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upervisory Informn ti on System)是集过程实时监测、优化控制及生产过程管理为一体的厂级自动化信息系统。SIS的目标是通过大规模的数据搜集处理,实现生产实时信息与管理信息的共享,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分析、统计、优化、数据挖掘手段,实现化工厂生产过程监视、工艺设备性能及经济指标分析和运行指导。主要特性体现再系统决策支持上。 3.MIS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送、储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能够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并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的角度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这里给出的定义强调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性质,也强调了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对企业管理而言只是一种工具。 二、DCS、SIS和MIS关系 DCS系统重在实时监控和精确控制,以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为目的。SIS是建立在DCS基础上的,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对全厂生产运行实时指挥调度,以保证生产整个系统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性为目的。而MIS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任务是信息处理、任务流转和工作协同等,为全厂的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人员提供所需的信息,强调生产、辅助、财务等关系协调,主要完成设备和维修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