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习题答案第5章机械波

大物习题答案第5章机械波
大物习题答案第5章机械波

第5章机械波

基本要求

1.理解描述简谐波的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由已知质点的简谐振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理解波函数的物理意义.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概念.

3.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理解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相位差和波程差分析、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4.理解驻波及其形成。

5.了解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

基本概念

1.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机械波产生的条件首先要有作机械振动的物体,即波源;其次要有能够传播这种机械振动的弹性介质。它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

2.波线与波面沿波的传播方向画一些带有箭头的线,叫波线。介质中振动相位相同的各点所连成的面,叫波面或波阵面。在某一时刻,最前方的波面叫波前。

3.波长λ在波传播方向上,相位差为2π的两个邻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它是波的空间周期性的反映。

4.周期T与频率ν一定的振动相位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需的时间称为波的周期,它反映了波的时间周期性,波的周期与传播介质各质点的振动周期相同。周期的倒数称为频率,波的频率也就是波源的振动频率。

5.波速u单位时间里振动状态(或波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它与波动的特性无关,仅取决于传播介质的性质。

6.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在无吸收的均匀介质中沿x轴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为

()2cos y A t

x ω?π

λ

=+

或s )co (x y A t

u ω??

?=+???

?

其中,“-”表示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表示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 波函数是x 和t 的函数。给定x ,表示x 处质点的振动,即给出x 处质点任意时刻离开自己平衡位置的位移;给定t ,表示t 时刻的波形,即给出t 时刻质点离开自己平衡位置的位移。

7.波的能量 波动中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其特点是同体积元中的动能和势

能相等。任意体积元的222k 211d =d d d sin ()22P W W W VA t x π

λ

ρωω?==-+

8.平均能量密度、能流密度 一周期内垂直通过某一面积能量的平均值是平均能量密度,用w 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平均能量,叫做波的能流密度,用I 表示。

其中22

011d 2

T w w t A T ρω=

=?,2212wuTS I wu A u TS ρω=== 9.波的衍射 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并能绕过障碍物而继续向前传播,这种现象称为波的衍射(绕射)。

10.波的干涉 几列波叠加时产生强度稳定分布的现象称为波的干涉现象。产生波的相干条件是: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列波的叠加。加强和减弱的条件,取决于两波在相干点的相位差21

212π

r r ???λ

-?=--,

()2π0,1,2,...k k ??=±= 时,合振幅达到极大max 12A A A =+,称为干涉

相长

()()21π

1,2,3...k k ??=±-=振幅为极小,12A A A =

-,称为干涉相消。

11.驻波 它由两列同振幅的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叠加而成。

驻波方程:2π

2cos

cos y A x t ωλ

=。

12.半波损失 波由波疏介质行进到波密介质,在分界面反射时会形成波节,相当于反射波在反射点损失了半个波长的过程。

13.多普勒效应 因波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介质运动,而使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的振动频率不同的现象。

基本规律

1.惠更斯原理 介质中波动传到的各点均可看做能够发射子波的新波源,此后的任一时刻,这些子波的包迹就是该时刻的波前。据此,只要知道了某一时刻的波面,就可用几何作图的方法决定下一时刻的波面。因而惠更斯原理在很广泛的范围内解决了波的传播问题。下面通过球面波的传播来说明惠更斯原理的应用。如图5-1所示,t 时刻的波面是半径为R 1的球面 S 1,按惠更斯原理,S 1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成发射子波的点波源。以 S 1面上各点为中心,以r u t =?为半径作半球面,这些半球面就是这些新的子波的波前,它们的包络面S 2就是(t+Δt )时刻的波面。

2.多普勒效应 当观察者和波源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所测到的频率

R ν和波源的频率S ν不相同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与观察者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二者关系为R

R S S

u v u v νν±=。 u :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S v :波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

R v :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的速度为

观察者接近波源时,R v 前取“+”号,远离时,则取“-”号;波源朝向观察者运动时,S v 前取“-”号,远离时,则取“+”号。

学习指导

5-1

1重点解析

下面将讨论本章的习题分类及解题方法:

(1)已知波动表达式求有关的物理量,如振幅、周期、波长、质元间的相位差等.

通常采用比较法,即将已知的波动表达式与标准的波动表达式进行比较,从而找出相应的物理量;也可以根据各物理量的关系,通过运算得到结果。

(2)已知波动的有关物理量,建立波动表达式

基本步骤如下:(a )由题给条件写出波源或传播方向上某一点的振动表达式。(b )在波线上建立坐标后,任取一点P ,距原点为x ,计算出p 点的振动比已知点的振动在时间上超前或落后。设超前或落后的时间为t ’,将原振动表达式中t加上或减去t ’,即得该波的表达式。也可计算出P 点振动相位比已知点超前或落后,设超前或落后相位为

2x π

λ

,则将原振动表达式中的相位加上或减去

2x π

λ

。注意:超前为加,落后为减。为方便起见,有时常把波线上的已知点选

为坐标原点。

(3)已知波形曲线,建立波动表达式

从波形曲线上确定有关的物理量。如波长、振幅等,特别要注意从曲线上确定某点(如原点)的振动相位,这可用旋转矢量法或解析法确定,然后写出该点的振动表达式,再根据传播方向写出波动表达式。

例1 已知一平面波在t=0s 时的波形曲线如图5-2所示,波沿x 轴正向传播,已知波的周期3T s =.

求(1)该波的波函数;(2)点P 处质元的振动方程。

分析:首先要选一个参考点,如坐标原点,求出该点处质元的振动方程,因此必须求出振动的特征量A 、?、ω。然后由图中信息求出波长或波速,再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写出波函数。将P 点x 坐标值代入波函数即可求P 处质元的振动方程。

解:选坐标原点为参考点,由图可知振幅

2410A m -=?,3T s

=,则圆频率

图5-2

1223

rad s T ππω-=

=? 波沿x 轴正向传播,显然00v >,利用旋转矢量法,画出t=0时刻对应的旋

转矢量图如图5-3所示,则3

π

?=-

,于是原点处质元的振动方程为

22410cos(

)33

y t m ππ

-=?- 为求波函数,要求出波长λ或波速u 。 先设波函数为222410cos(

)33

y t x m πππ

λ-=?-- 由波形曲线可知t=0时刻,x=0.4m 处,2410y m -=-?,代入波函数

222410410cos(0.4)3

π

π

λ---?=?-

?-

得 1.2m λ=

所以波函数为225410cos(

)333

y t x m πππ

-=?-- (2)P 点 x=0.8m 代入波函数即可求P 处质元的振动方程是

22410cos(

)33

y t m ππ

-=?+

(4)波的干涉和驻波

波的干涉问题主要是计算相干波在空间各处相遇是增强还是减弱,这可通过二者相位差或波程差来确定。驻波问题中,波腹和波节的位置是计算问题的重点,而写出反射波是关键。

例2 两波在一根很长的弦线上传播,其波动方程分别为

2144.0010cos(

8)3y x t π

π-=?- 2144.0010cos(8)3y x t π

π-=?+

求(1)两波的频率、波长、波速 (2)两波节叠加后的节点位置 (3)叠加后振幅最大的那些点的位置 解:(1)与标准的波动方程()2cos y A t

x ω?π

λ

=+比较可得:

频率4Hz ν=、波长 1.50m λ=、波速16.00u m s λν-=?=?。

(2)节点位置

4()32x k πππ=±+ 则有:31

()(0,1,2,3)42

x k k =±+=

(3)波腹位置:43x k π

π=±

则有:3

(0,1,2,3)4

x k k =±=

(5)多普勒效应

求解多普勒效应问题时,首先要分析波源和观察者的运动情况,以便应用不同公式进行处理。应特别注意公式中符号规则。对于有反射面的情况,反射面相当于一个“观察者”,分析反射波时相当于一个“波源”。

2难点释疑

疑难点1. 如何理解驻波,“半波损失”。

两列振幅相同、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的相干波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就叠加形成驻波。其表达式为:

cos()cos()2cos

cos y A t x A t x A x t ωωωλ

λ

λ

=-

++

=

波节位置:(21)(0,1,2,)4

x k k λ

=±+=

波腹位置:(0,1,2,)2

k x k λ

=

相邻两波节或波腹之间的距离为

2

λ,相邻波节间各点振动同相位,波节两侧2

λ

范围内媒质的振动相位差为π。驻波没有能量和相位的传播,这就是驻波中“驻”字的含义。但不断进行着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以及能量从波节到波腹和从波腹到波节的转移。

半波损失是指波由波疏介质进入波密介质时,在反射点处,反射波与入射波叠加形成波节。相对于入射波,反射波相位突变π,相当于出现了半个波长的波程差。

疑难点2. 波动过程任一体积元的机械能不守恒。 理想的谐振动系统是一个孤立系统,在振动过程中,质点受保守力作用,系统的动能、势能相互转换,总机

械能保持不变。波动过程中,虽然质元也在做简谐振动,但质元振动的动能和势能却同时达到最大,同时减小变为零,和谐振动系统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感到很困惑,这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问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势能产生的原因:具有形变因而产生势能。从图5-4中可明确看到,质元在最大位移处几乎没有形变,在平衡位置处形变最大,故势能最大。

习题解答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时,某一时刻在传播方向上介质中某质元在负的最大位移处,则它的能量[ ]

(A)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 动能为零,势能为零 (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解析:正确答案(B )

介质中某质元的动能表达式222k 1d d sin 2()2W V x A t ρωωπλ

?=-+,质元的弹性势能222p 1d d sin 2()2W V x A t ρωωπ

λ

?=

-+,所以在波动传播的介质中,任一体积元的动能、势能均随,x t 作周期性变化,且变化是同相位的。体积元在平衡位置时,动能、势能和总机械能均最大。体积元的位移最大时,三者均为零。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y = (3t -x+) (SI)t = 0 时的波形曲

线如图所示,则[ ]

(A) O 点的振幅为-0.1m (B) 波长为3m (C) a 、b 两点间相位差为/2

(D) 波速为9m/s 解析:正确答案(C ) 波动方程的一般表达式是

()2cos y A t x ω?π

λ

=-

+,对比所给波动方程可知:各个质点的振幅都是0.1m ,

习题图

波长2m λ=,角频率13rad s ωπ-=?,所以波速112

3322u m s m s λωπππ

--=

?=??=?。a 、b 两点间距离差是

4

λ

,对应的相位差是 2π2ππ42

r rad rad λ?λλ?=?=?=。

某平面简谐波在t = 时波形如图所示,则该波的波函数为[ ] (A)0.5cos[4()]82x y t cm π

π=--

(B)0.5cos[4()]82x y t cm π

π=++

(C)0.5cos[4()]82x y t cm π

π=+-

(D)0.5cos[4()]82x y t cm π

π=-+

解析:正确答案(A )

波动方程的一般表达式是())cos x u y A t ω???

=±+????

,由图可知,

A=0.5cm ,10.08u m s -=?, 所以x 前系数取负值。t=时,00y =,00v <,此时的相位是

2

π

已知条件代入方程可得:2

π

?=-

所以,波的波函数为0.5cos[4()]82

x y t cm π

π=--

一余弦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已知x=-1m 处振动方程为cos()y A t ω?=+,若波速为u,则波动方程为[ ]

(A)cos x y A t u ω?????=++ ??????? (B)1cos x y A t u ω??-?

??=++ ??????? (C)1cos x y A t u ω??+???=++ ??????? (D)1cos x y A t u ω??+???=-+ ??????? 解析:正确答案(C )

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波动方程的一般表达式是())cos x u y A t ω???

=++????

,本

题中x=-1m 处的相位是t ω?+,相位差与波程差之间的关系是

y (

x

= 习题图

r r u

ω

?=

?=

?,可知任意x 处的相位比x=-1m 的相位多

(1)x u

ω

+,所以任意

x 处的相位是1

(1)()x t x t u

u

ω

ω?ω?+++

+=+

+。 频率为100Hz ,传播速度为1300m s -?的平面简谐波,波线上距离小于波长的两点振动的相位差为π,则此两点相距[ ]

(A)1.5m (B)2.19m (C)0.5m (D)0.25m 解析:正确答案(A )

相位差与波程差之间的关系是2π

r ?λ

?=

?,

本题中100Hz ν=,1300u m s -=?,3003100u

m m λν

=

=

=。3

1.52π2π

r m m λ?π?=?=?=。 两列相干波沿同一直线反向传播形成驻波,则相邻波节间各质点的振动[ ] (A)振幅相同,相位相同 (B)振幅不全相等,相位相同 (C)振幅相同,相位不同 (D)振幅不全相等,相位不同 解析:正确答案(B ) 驻波方程为2π

2cos cos y A x t ωλ

=,因此根据其特点,两波节间各点运动振幅

不同,但相位相同。

在波长为λ的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腹之间的距离为 [ ] (A)

4λ (B) 2

λ

(C) 34λ (D) λ

解析:正确答案(B ) 驻波方程为2π

2cos

cos y A x t ωλ=,波腹处质点就满足条件是:2πcos

1x λ

=,

(0,1,2,)2

k x k λ=±

=相邻波腹间的距离是波长的一半,为

2

λ。 一机车汽笛频率为750 Hz ,机车以时速90公里远离静止的观察者,观察者

听到的声音的频率是(设空气中声速为1340m s -?)[ ]

(A)810 Hz (B)699 Hz (C)805 Hz (D)695 Hz 。 解析:正确答案(D )

本题是多普勒效应的应用,机车汽笛是一个声源,观察者静止。所以观察者

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可用公式:34025

750695

340

R

R S

u v

Hz Hz

u

νν

--

==?=。选(D) t=0时刻波形曲线如左图所示,此时a点运动方向,b点运动方向,坐标为x的质点振动曲线如右图所示时,则a 时刻运动方向,b时刻运动方向。

解析:-y,+y, +y,-y

本题给出了两个很相似的曲线图,但本质却完全不同。求解本题要弄清波动图和振动图的不同的物理意义。左图是波形曲线,由波型状态和传播方向可知,a点运动方向是沿y轴负向,b点运动方向是沿y轴正向。右图是振动曲线,由曲线和传播方向可知,a点运动方向是沿y轴正向,b点运动方向是沿y轴负向。

一横波波函数为0.5cos[(20010)]

2

y t x

π

π

=-+m,则频率ν= ,波长

λ= ,初相

?= 。

解析:100HZ,0.2m,

2

π

波动方程的一般表达式是()

2

cos

y A t x

ω?

π

λ

=+,对比将已知波的表达式,

可知频率ν=100HZ, 波长λ=0.2m, 初相

?=

2

π

波相干的条件是。

解析:两列波相干的条件是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

频率为500Hz的波,其波速为1

350m s-

?,相位差为

2

3

π的两点间距离为。

解析:0.23m

相位差与波程差之间的关系是

r

?

λ

?=?,本题中500Hz

ν=,1

350

u m s-

=?,

习题图

3500.7500u

m m λν

=

=

=。0.727

2π2π330

r m m λπ??=?=?=。 沿x 轴正向传播的波,波速为12m s -?,原点振动方程为0.6cos()y t π=,试求

(1) 此波的波长。(4m) (2)波函数。

(3)同一质元在1s 末和2s 末这两个时刻的相位差(πrad) (4)1A x m =, 1.5B x m =处两质元在同一时刻的相位差 解析:

(1)由原点的振动方程知,振动周期T=2s . 所以此波的波长是224uT m m λ==?= (

2

0.6cos 0.6cos ()2x x y t t SI u ππ????

????=-=- ? ?????????????

(3)同一质元在两个时刻的相位差为()t rad ?ωπ?=?= (4)波线上两点在同一时刻的相位差为0.5()()2

4

x rad rad u

ω

π

π

??=?=

?=

B 点比A 点滞后。

一横波波函数为0.5cos 42x y t ππ??

??=-+ ???????,求:

(1) 振幅、波长、频率和初相位 (2)x=2m 处质点在t=2s 时振动的位移

(3)传播方向上时间间隔为1s 的两质点的相位差 解析:

(1)将给定的方程化为

0.5cos(42)y t x πππ=-+

与标准形式的波动方程()2cos y A t x ω?π

λ

=-+比较,可得

振幅

A=0.5m ,波长1m λ=,角频率14rad s ωπ-=?,频率

4222Hz Hz ωπνππ

=

==,初相位rad ?π= (2)把x=2m ,t=2s 代入波函数,可得振动的位移

20.5cos 420.52y m ππ??

??=-+=- ???????

(3)本题目中221

42

T s s π

πωπ=

=

=,传播方向上时间间隔为1s 的两质点之

间的距离是两个波长。对应的相位差是2224x rad ππ

?λπλλ

?=?=?=

一波源位于坐标原点向x 轴正方向发射一横波,周期T=1s ,波长λ=10m ,振幅A=0.5m ,当t=0s 时刻波源振动位移恰好为正方向最大值,求:(1)波函数;(2)t 1=时,x=2.5m 处质点位移;(3)t 2=时,x=2.5m 处质点的振动速度。

解析:波函数动方程一般形式是()2cos y A t x ω?π

λ

=-+,要求波函数只要求

振幅、波长、角频率和初相位。

(1)振幅A=0.5m ,波长λ=10m ,角频率122rad s T

π

ωπ-=

=?,当t=0s 时刻波源振动位移恰好为正方向最大值,可知此时对应的的相位是0,即是初相位。波函数是0.5cos(2)5

y t x π

π=-

(2)t 1=时,x=2.5m 代入波函数,即可得质点位移

0.5cos(2)0.5cos(20.25 2.5)0.55

5

y t x m m π

π

ππ=-

=?-

?=

(3)t 2=时,x=2.5m 处质点的振动速度

00

22

1,,(0.52sin 2)

5

x t x t y v s t t

x m π

πππ--

?=

=-?=-??

如图所示为一平面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设此简谐波的频率为250Hz ,且此时质点P 的运动方向向下,求

(1) 该波的波动方程。 (2) 在距原点为100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的表达式。

解析:由P 点的运动方向,可判定该波向左传播。

习题图

对坐标原点处质元,t=0时的位置,有

0cos 2A y A ?=

=,00v <,所以3

rad π

?= 原点的振动方程为0cos(500)()3y A t SI π

π=+

波动方程为0cos(500)()1003

y A t x SI ππ

π=+

+ (2)在距原点为100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是cos(500)()3

y A t SI π

π=-+

如图所示为平面简谐波在4

T

t =时的波形曲线,求该波的波动方程。

解析:设x=0处质元的振动方程是

cos()y A t ω?=+

由图可知:A=0.1m,12165()

u rad s π

ωπλ

-=

=?,4

T t =

时,

0cos()04

T

y A ω

?=+=,速度方向为+y 方向, 342T π

ω?+=

324

T π?ωπ=-=

原点处质元的振动方程是0.1cos(165)()y t SI ππ=+ 该波的波动方程为0.1cos(165)()2

y t x SI π

ππ=-

+

一平面简谐波以u=0.8m ?s -1的速度沿x 轴负方向传播。已知距坐标原点x=0.4m 处质点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试求:

(1) x=0.4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2) 该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3) 画出t=0时刻的波形图

习题图

解析:

(1)振动方程的表达式cos()x A t ω?=+,由图可知振幅A=0.05m ,T=1s,角频率122rad s T

π

ωπ-=

=?,t=0s 时,位移是正的最大可知初相位0?=。所以振动方程是0.05cos(2)y t m π=

(2)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的表达式

()2cos y A t x ω?π

λ

=+

+

其中A=0.05m ,角频率122rad s T

π

ωπ-==?,波长0.810.8u T m m λ=?=?=,所以波动方程可写成

8

0.05cos(2)5

y t x m ππ?=++

由x=0.4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可知,当t=0s, x=0.4m 处质点的的相位是0, t=0s, x=0.4m 代入波动方程可得相位表达式

8

200.40.6405

ππ?π??+?+=+=

0.64?π=-

波动方程是

8

0.05cos(20.64)5

y t x m πππ=+-

(3)t=0代入波动方程可得8

0.05cos(0.64)5

y x m ππ=-。图略

一平面波在介质中以u 沿x 轴正方向传播,已知A 点振动方程cos y A t ω=,A 、B 两质点相距为d ,x A

(1)以A 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动方程;(2)以B 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动方

习题图

程。

解析:A 点振动方程cos y A t ω=,将t 换成x

t u

-

就得到以A 为原点的波动方程cos ()x

y A t u

ω=-

(2) 令x=d 就得到B 点振动方程cos ()d y A t u ω=-,将式中t 换成x

t u -就得

到以B 为原点的波动方程

cos ()x d y A t u

ω+=-

一平面简谐波,频率为300Hz,波速为340m ?s -1,在截面积为×10-2m 2的管内空气中传播,若在10s 内通过截面的能量为×10-2J,求

(1) 通过截面的平均能流; (2) 波的平均能流密度; (3) 波的平均能量密度. 解析:

(1)通过该截面的平均能流2

312.710 2.71010

W P J s t ---?==

=?? (2)波的平均能流密度312212

2

2.7109.0010

3.0010P I J s m J s m S -------?==??=????

(3)波的平均能量密度由于I Wu =

所以2

2429.0010 2.6510340

I W J m J m u ----?==

?=?? 5.21 一正弦波沿直径为d 的圆柱传播,波的平均能量密度为

531010J m --??,频率为200Hz ,波速为200m ?s -1,求:(1)波的平均强度;(2)

每两个相邻相面波带中含能量7410J -?,求d 。

解析:本题要求能正确的理解波的平均能量密度、波的平均强度,及相互之间关系。

(1)5212211010200210I J m s J m s ων------=?=????=???

(2)2222200sin ()()()22x d d u

W dV A t dx u λλωρωωπωπν

==-=??,

可得0.071d m =

湖面上方 h=0.5m 处有一电磁波接收器,当某射电星从地面上渐渐升起时,接收器可测得一系列波强的极大值。已知射电星所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λ=20cm,求第一个极大值时射电星的射线与铅垂线夹角θ。(湖水可看作电磁波的反射体。电磁波的干涉与机械波的干涉有同样的规律,电磁波从空气射向水面而反射时有半波损失)

解析:接收器测得的电磁波是射电星所发射的信号直接到达接收器的部分与经湖面反射的部分相互干涉的结果。

解 计算波程差

(1cos 2)2

2

r AC BC AC λ

λ

α?=-+

=-+

sin AC h α=

(1cos 2)sin 2

h r λ

αα?=

-+ 极大时,r k λ?=

(21)sin 4k h

λ

α-=

取k=1,

2120010arcsin 574405

-...α?==??

图示为声音干涉仪,用以演示声波的干涉。 S 为受电磁铁影响而振动的薄膜, D 为声音探测器,如耳机或话筒。路径 SBD 的长度可以变动,而路径 SAD 的长度是固定的, 干涉仪内是空气。现测知声音强度在 B 的第一位置时为极小值100单位, 而渐增至 B 距第一位置为×10- 2m 的第二位置时, 有极大值900单位。求:

(1) 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

(2) 抵达探测器的两波的相对振幅。

习题图

习题图 B

A

C

(空气中声速设为1340m s -?)

解析:声波沿路径 SBD 和路径 SAD 分别分别传到D 处时产生干涉。 产生极小值时波程差r k λ?= 产生极大值时波程差(2'

1)

2

r k λ

?=-

根据条件可知2'2 1.6510r r m -?-?=??,k ’=k+1 所以26.610m λ-=?

3

2

3405106.610

u

Hz νλ

--=

=

=?? (2)抵达探测器的两波的相对振幅是2 如图所示,S 1和S 2为相同的声源,当L 1=L 2时,P 点听到了较大的声音,若随着L 1逐渐增加,当L 1-L 2为20.0cm,60.0cm 和100.0cm 时,在P 点听到的声音最弱。求声源的频率。已知声速为1340m s -?。

解析:当L 1=L 2时,P 点听到了较大的声音,说

明S 1和S 2为同相位的声源。当S 1和S 2中一方为波峰另一方为波谷到达P 点,声

音最弱。故L 1-L 2为12λ,32λ,5

2λ等时,声音最弱。所以P 点连续两次声音最

小时,L 1增加的距离为λ,由已知数据得40cm λ=。声源频率为

340

8500.4

u

Hz Hz νλ

=

=

= 如图所示,原点O 是波源,振动方向垂直于纸面,波长是λ。AB 为波的反射平面,反射时无相位突变π。O 点位于A 点的正上方,AO=h 。ox 轴平行于AB 。求ox 轴上干涉加强点的坐标。(限于x>0)

习题图

解析:沿ox 轴传播的波与从AB 面上的P 点反射来的波在x 处相遇,两波的波程差是

习题图

222()2

x

r h x ?=+-

代入干涉加强的条件,有

222(),

1,2,

2

x

r h x k k λ?=+-==

可得222

421,2,3,,

2h k h

x k k λλ

λ

-=

=<

(当x=0时,由22240h k λ-=,可得2h

k λ

=

如图,一角频率为ω,振幅为A 的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设在t=0时该波在原点O 处引起的振动使介质质点由平衡位置向y 轴的负方向运动。M 是垂直于x 轴的波密介质反射面。已知'74OO λ=

,'1

4

PO λ=(λ为该波波长)

,设反射波不衰减,求:(1)入射波与反射波的表达式;(2)P 点的振动方程。

习题图

解析: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的表达式()2cos y A t x ω?π

λ

+,

对于入射波,x 前系数取负号,反射波取正号。题目已知条件是:t=0时该波在原点O 处引起的振动使介质质点由平衡位置向y 轴的负方向运动,由旋转矢量法可知相位是

2

π

,即是初相位,2π?=。入射波表达式是2cos()2y A t x ππωλ=-+。

入射波在O ’点的相位是7322

t t ππ

ωωπ-+=-,由于M 是垂直于x 轴的波密介质反射面,波是从波密媒质反射回波疏媒质,在反射点反射时有相位π的突变。

反射波的相位是32t t ωππωπ-+=-

设反射波的表达式是()2cos y A t x ω?π

λ

=++,则t 时刻,反射波在O ’点的

相位是277

42

t t ωπ

λλ?πω?+

++=+?

比较以上反射波O ’点的相位的两个表达式,可得15

2

?π=-,所以反射波的表达式是2cos()2

y A t x π

π

ωλ=+

+ (2)P 点的振动是入射波与反射波在P 点引起振动的合成。 入射波在P 点引起振动表达式是

12351

cos()cos()cos()2222

y A t A t A t π

πωλωπωπλ=-

?+=-=-+ 反射波在P 点引起振动表达式是

2237cos()cos()cos()2222

y A t A t A t π

πππωλωωλ=+

?+=+=-+ 所以122cos()2

y y y A t π

ω=+=-+

一驻波波函数为0.02cos 20cos750()y x t m =,求 (1)形成此驻波的两行波的振幅和波速各为多少 (2)相邻两波节间的距离多大

(3)32.010t s -=?时,25.010x m -=?处质点振动的速度多大 解析:

(1)将0.02cos 20cos750()y x t m =与驻波方程

2cos cos y A x t ωλ

=相比较可知A=0.01m,10

m πλ=

,1750rad s ω-=?,

所以,传播速度137.52u m s λ

ωπ

-=

=? (2)相邻两波节点之间的距离0.1572

x m λ

?==

(3)质元振动速度

00

00

1,,22cos

sin 8.08x t x t y v A t

m s t

π

ωωλ

-?=

=-=-??

一辆机车以125m s -?的速度驶近一位静止的观察者,如果机车的汽笛的频率为550Hz ,此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是多少(空气中声速为1340m s -?) 解析:观察者不动,波源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为

340550594'

34025

R S S u

u Hz Hz u v ννλ=

=

=?=--

一声源的频率为1080Hz ,相对地面以130m s -?的速率向右运动。在其右方有一反射面相对地面以165m s -?的速率向左运动。设空气中声速为1331m s -?。求:

(1)声源在空气中发出的声音的波长; (2)反射回的声音的频率和波长。 解析:

(1)波源运动时,波长将发生变化。 声源在空气中发出的声音的波长33130

0.33431080

S

u v m m λν

++=

=

= (2)声源向右运动,反射面也在运动,则反射面相当于观察者。波源和观察者在他们的连线上相向运动时

33165

108033130

R R S S u v Hz u v νν++=

=?-- 求解反射回的声音的频率时,反射面相当于声源,观察者不动。则

33133165

'108017683316533130

R R S u Hz Hz u v νν+=

=??=--- 对应的波长是331

'0.18721768

u

m m λν

=

=

= 频率为f=400Hz 的音叉以12v m s -=?的速率远离一名观测者同时又朝一面大墙运动。求:(1)观察者所听到的未经反射的声音的频率;(2)所听到经反射后声音的频率;(3)每秒能听到几次拍的声音,已知声速为1340m s -?。

解析:(1)此时的情景是声源远离观察者运动。 观察者所听到的未经反射的声音的频率

340

4003983402

R S S u Hz Hz u v νν=

=?=++ (2)此时的情景是声源靠近观察者运动。 所听到经反射后声音的频率340

'4004023402

R S S u Hz Hz u v νν=

=?=-- (3)拍频是' 4.7R R Hz νν-=,每秒能听到次拍的声音

大学物理机械波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3147:一平面简谐波沿Ox 正方向传播,波动表达式为 (SI),该波在t = 0.5 s 时刻的波形图是 [ B ] 2.3407:横波以波速u 沿x 轴负方向传播。t 时刻波形曲线如图。则该时刻 (A) A 点振动速度大于零 (B) B 点静止不动 (C) C 点向下运动 (D) D 点振动速度小于零 [ ] 3.3411:若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式中A 、B 、C 为正值常量,则: (A) 波速为C (B) 周期为1/B (C) 波长为 2π /C (D) 角频率为2π /B [ ] 4.3413:下列函数f (x 。 t )可表示弹性介质中的一维波动,式中A 、a 和b 是正的常量。其中哪个函数表示沿x 轴负向传播的行波? (A) (B) (C) (D) [ ] 5.3479:在简谐波传播过程中,沿传播方向相距为(λ 为波长)的两点的振 动速度必定 ] 2)42(2cos[10.0π +-π=x t y ) cos(Cx Bt A y -=)cos(),(bt ax A t x f +=)cos(),(bt ax A t x f -=bt ax A t x f cos cos ),(?=bt ax A t x f sin sin ),(?=λ 21 x u A y B C D O x (m) O 2 0.1 0 y (m) ( A ) x (m) O 2 0.1 0 y (m) ( B ) x (m) O 2 - 0.1 0 y (m) ( C ) x (m) O 2 y (m) ( D ) - 0.1 0

(A) 大小相同,而方向相反 (B) 大小和方向均相同 (C) 大小不同,方向相同 (D) 大小不同,而方向相反 [ ] 6.3483:一简谐横波沿Ox 轴传播。若Ox 轴上P 1和P 2两点相距λ /8(其中λ 为该波的波长),则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这两点振动速度的 (A) 方向总是相同 (B) 方向总是相反 (C) 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D) 大小总是不相等 [ ] 7.3841:把一根十分长的绳子拉成水平,用手握其一端。维持拉力恒定,使绳端在垂直于绳子的方向上作简谐振动,则 (A) 振动频率越高,波长越长 (B) 振动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C) 振动频率越高,波速越大 (D) 振动频率越低,波速越大 [ ] 8.3847:图为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t = 0时刻的波形。若波的表达式以余弦函数表示,则O 点处质点振动的初相为: (A) 0 (B) (C) (D) [ ] 9.5193:一横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若t 时刻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在t + T /4时刻x 轴上的1、2、3三点的振动位移分别是: (A) A ,0,-A (B) -A ,0,A (C) 0,A ,0 (D) 0,-A ,0. [ ] 10.5513:频率为 100 Hz ,传播速度为300 m/s 的平面简谐波,波线上距离小 于波长的两点振动的相位差为,则此两点相距 (A) 2.86 m (B) 2.19 m (C) 0.5 m (D) 0.25 m [ ] 11.3068:已知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a 、b 为正值常量),则 (A) 波的频率为a (B) 波的传播速度为 b/a (C) 波长为 π / b (D) 波的周期为2π / a [ ] 12.3071:一平面简谐波以速度u 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t = t '时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坐标原点O 的振动方程为 (A) (B) π21ππ 23π 31)cos(bx at A y -=]2)(cos[π+'-=t t b u a y ] 2)(2cos[π -'-π=t t b u a y x u a b y O 5193图 x y O u 3847图

(完整word版)机械波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检测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40分) 1.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机械振动必有机械波 B .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 C .在波的传播中,振动质点并不随波的传播方向发生迁移 D .在波的传播中,如振源停止振动,波的传播并不会立即停止 2.波长指的是 ( ) A .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B .横波中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 C .纵波中两个密部之间的距离 D .波的传播方向上, 两个相邻的任意时刻位移都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 3.关于波速公式v =λf ,下面哪几句话是正确的 ( ) A .适用于一切波 B .对同一机械波来说,通过不同的介质时,只有频率f 不变 C .一列机械波通过不同介质时,波长λ和频率f 都会发生变化 D .波长2 m 的声音比波长1 m 的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一倍 4. 一列波从空气传入水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 ) A .波速 B .波长 C .频率 D .振幅 5.一列波沿直线传播,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所示, 质点A 的位置与坐标原点相距0.5 m ,此时质点A 沿y 轴正方向运动,再经过0.02 s 将第一次达到最大位移,由此可见 ( ) A .这列波波长是2 m B .这列波频率是50 Hz C .这列波波速是25 m/s D .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是沿x 轴的负方向 6.如图2所示,为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在某一时刻的图像,由图可知,这列波 的振幅A 和波长λ分别为( ) A .A =0.4 m ,λ=1 m B .A =1 m , λ=0.4 m C .A =0.4 m ,λ=2 m D .A =2 m , λ=3 m 7.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波,波速为4 m/s ,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3所示.此时x =8 m 处 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速度,则再过 4.5 s 图1 图 2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机械波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当P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A.0.60 m B.0.30 m C.0.20 m D.0.15 m 2.如图所示,质点0在垂直x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形成了沿x轴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质点0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运动,经0.2s第一次形成图示波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0.4 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波峰 B.t=1.2 s时,质点A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轴正方向 C.t=2 s时,质点B第一次到达波谷 D.t=2.6 s时,质点B的加速度达到最大 3.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如图甲是t=0.2s 时的波形图,P、Q 是这列波上的两个质点,图乙是P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再经过 0.2s,Q质点的路程为 4m B.经过1 3 s的时间,波向 x轴正方向传播 5m C.t=0.1s 时质点Q处于平衡位置正在向上振动 D.之后某个时刻P、Q两质点有可能速度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 4.处于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v=200m/s.已知t=0时,波刚传播到x=40m处,波形如图所示.在x=400m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负方向 B.接收器在t=2s时才能接收此波

C.若波源向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接收器收到波的频率大于10Hz D.从t=0开始经0.15s,x=40m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0.6m E.当t=0.75s时,x=40m的质点恰好到达波谷的位置 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周期为T。在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波上有P、Q 两点,其纵坐标分别为y P=2cm,y Q=-2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P点的速度正在增大 B.P点的振动形式传到Q点需要 2 T C.P、Q在振动过程中,位移的大小总相等 D.在5 4 T内,P点通过的路程为20cm E.经过 5 12 T,Q点回到平衡位置 6.一列横波沿x轴传播,图中实线表示t=0时刻的波形,虚线表示从该时刻起经0.005s 后的波形______. A.该横波周期为0.02秒 B.t=0时刻,x=4m处的质点的振动方向一定与x=8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相反 C.t=0时刻,x=4m处的质点向上运动 D.如果周期大于0.005s,波向右传播时,波速为400m/s E.如果周期小于0.005s,则当波速为6000m/s时,该波向左传播 7.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同向独立传播,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如图所示为0 t=时刻的部分波形。1s t=时刻质点Q第一次振动至平衡位置。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波的波长为20m B.甲波的周期为2s

第十四章机械波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十械波 一. 选择题 [C] 1.(基础训练1)图14-10为一平面简谐波在t = 2 s 时刻的波形图,则平衡位置在P 点的质点的振动方程是 (A) ]31 )2(cos[01.0π + -π=t y P (SI). (B) ]31 )2(cos[01.0π++π=t y P (SI) . (C) ]31 )2(2cos[01.0π+-π=t y P (SI). (D) ]3 1 )2(2cos[01.0π--π=t y P (SI). 【提示】由t=2s 波形,及波向X 轴负向传播,波动方程 })2[(cos{0 ?ω+-+ -=u x x t A y ,?为P 点初相。以0x x =代入。 [C] 2.(基础训练4)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某一瞬时,媒质中某质元正处于平衡位置,此时它的能量是() (A)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 动能为零,势能为零. (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提示】在波动的传播过程中,任意时刻的动能和势能不仅大小相等而且相位相同,在平衡位置,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3.(基础训练7)在长为L ,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悬空细杆上形成驻波,则此驻波的基频波(波长最长的波)的波长为 (A) L . (B) 2L . (C) 3L . (D) 4L . 【提示】形成驻波,固定端为波节,自由端为波腹。波长最长, 4 L λ =。 [D] 4.(自测提高3)一平面简谐波以速度u 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t = t '时波形曲线如图14-24所示.则坐标原点O 的振动方程为 (A) ]2 )(cos[π + '-=t t b u a y . (B) ]2)(2cos[π -'-π=t t b u a y . (C) ]2 )(cos[π +'+π=t t b u a y . 图14-24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机械波 选择题 1.一简谐横波沿水平绳向右传播,波速为v ,周期为T ,振幅为A .绳上两质点M 、N 的平衡位置相距四分之三波长,N 位于M 右方.设向上为正,在t =0时刻M 位移为2 A +,且向上运动;经时间t (t T <),M 位移仍为2 A +,但向下运动,则( ) A .在t 时刻,N 恰好在波谷位置 B .在t 时刻,N 位移为负,速度向上 C .在t 时刻,N 位移为负,速度向下 D .在2t 时刻,N 位移为2 A - ,速度向下 2.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 向B 传播,A 、B 相距0.45m ,右图是A 处质点的震动图像.当A 处质点运动到波峰位置时,B 处质点刚好到达平衡位置且向y 轴正方向运动,这列波的波速可能是 A .4.5m/s B .3.0m/s C .1.5m/s D .0.7m/s 3.如图所示,实线是沿x 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 ="=" 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波在t ="=" 0.2 s 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波速是0.8 m /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列波的波长是14 ㎝ B .这列波的周期是0.125 s C .这列波可能是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 D .t =0时,x = 4 ㎝处的质点速度沿y 轴负方向 4.甲、乙两列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从波源M 、N 两点沿x 轴相向传播,波速为2m/s ,振幅相同,某时刻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 A .甲乙两波的起振方向相同

B.甲乙两波的频率之比为3∶2 C.再经过3s时,平衡位置在x=7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上 D.再经过3s时,平衡位置在x=2m处的质点将向右运动到x=8m处的位置。 E.再经过3s时,平衡位置在x=1m处的质点将第二次出现在波峰 5.一列简谐横波在t=1 3 s时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是质 点Q的振动图象。则() A.该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B.该列波的波速是1.8m/s C.在t=1 3 s时质点Q的位移为 3 2 A D.质点P的平衡位置的坐标x=3cm 6.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x=2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1所示,在x=8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2m/s B.x=2m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向+y方向振动时,x=8m处的质点在波峰 C.该波的波长可能为8m D.在0~4s内x=2m处和x=8m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均为6cm 7.甲、乙两列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从波源M、N两点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为2m/s,振幅相同;某时刻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A.甲、乙两波的起振方向相同 B.甲、乙两波的频率之比为3:2 C.甲、乙两波在相遇区域会发生干涉 D.再经过3s,平衡位置在x=6m处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 E.再经过3s,平衡位置在x=7m处的质点加速度方向向上

(完整版)机械波单元测试题

(完整版)机械波单元测试题 一、机械波选择题 1.如图所示,S1和S2是两个相干波源,其振幅均为A,周期均为T.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c是波谷与波谷的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处质点始终处于离平衡位置2A处 B.随着时间的推移,c处的质点将向右移动 C.从该时刻起,经过1 4 T,c处的质点将通过平衡位置 D.若S2不动,S1沿S1b连线向b运动,则b处质点仍然始终处于平衡位置 2.一列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a、b、c、d为介质中沿波传播方向上四个质点的平衡位 置.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此后,若经过3 4 周期开始计时,则图2描述的是 A.a处质点的振动图像B.b处质点的振动图像C.c处质点的振动图像D.d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3.一列简谐横波在t=1 3 s时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是质 点Q的振动图象。则() A.该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B.该列波的波速是1.8m/s C.在t=1 3 s时质点Q的位移为 3 2 A D.质点P的平衡位置的坐标x=3cm 4.一振动周期为T,振幅为A,位于x=0点的波源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向开始做简谐振动,该波源产生的一维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速为v,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一

段时间后,该振动传播至某质点P,关于质点P振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振幅一定为A B.周期一定为T C.速度的最大值一定为v D.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向上 E.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向上或向下取决于它离波源的距离 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在x=0和x=0.6m处的两个质点A、B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15s时A、B的加速度相同 B.该波的波速可能为1.2m/s C.若该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波长可能为2.4m D.若该波的波长大于0.6m,则其波速一定为2m/s 6.一列简谐波沿x正方向传播,振幅为2cm,周期为T,如图所示,在t=0时刻波上相距50cm的两质点a、b的位移大小都是3cm,但运动方向相同,其中质点a沿y轴负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列波的波长可能为75cm B.该列波的波长可能为45cm C.当质点b的位移为+2cm时,质点a的位移为负 D.在 2 3 t T 时刻,质点b的速度最大 7.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波向右以4 m/s 的速度传播,振幅为A。某一时刻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a、b两质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机械波习题及答案

波的形式传播波的图象 认识机械波及其形成条件,理解机械波的概念,实质及特点,以及与机械振动的关系; 理解波的图像的含义,知道波的图像的横、纵坐标各表示的物理量.能在简谐波的图像中指出波长和质点振动的振幅,会画出某时刻波的图像 一、机械波 ⑴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⑵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 二、机械波的分类 ⑴)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波峰和波谷. ⑵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疏部和密部. 三、机械波的特点 (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⑵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⑶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 ⑷所有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与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 四、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 ⑴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对于横波:相邻的两个波峰或相邻的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对于纵波:相邻的两个密部中央或相邻的两个疏部中央之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⑵波速:波的传播速率叫波速.机械波的传播速率只与介质有关,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波速是一个定值,与波源无关. ⑶频率:波的频率始终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⑷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v=λf=λ/T 五、波动图像 波动图象是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当波源做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图象为正弦或余弦曲线. 六、由波的图象可获取的信息 ⑴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⑵质点振动的振幅A. ⑶波长. ⑷若知道波的传播方向,可判断各质点的运动方向.如图7-32-1所示,设波向 右传播,则1、4质 点沿-y方向运动;2、 3质点沿+y方向运 动. ⑸若知道该时 刻某质点的运动方 向,可判断波的传播 方向.如图7-32-1中若质点4向上运动,则可判定该波向左传播. ⑹若知波速v的大小。可求频率f或周期T,即f=1/T=v/λ. ⑺若知f或T,可求波速v,即v=λf=λ/T ⑻若知波速v的大小和方向,可画出后一时刻的波形图,波在均匀介质中做匀速运动,Δt时间后各质点的运动形式,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Δx=vΔt 有关机械波的内容近年经常在选择题中出现,尤其是波的图象以及波的多值解问题常常被考生忽略。 【例1】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振动方向总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B.简谐波沿长绳传播时,绳上相距半个波长的两质点的振动位移总是相同 C.任一振动质点每经过一个周期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一个波长 D.在相隔一个周期的两个时刻,同一介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总相同 【解析】波有纵波和横波两种,由于横波的质点振动方向总是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而纵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 由于相距半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 机械振动,并不沿着传播方向移动,所以选项C 是错误的。 相隔一个周期的两个时刻,同一介质质点的振动状态总是相同的,所以选项D正确. 【例2】一列横波水平方向传播,某一时刻的波形如下图 图7-32-1

高中物理机械波单元测试及答案

机械波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机械振动必有机械波 B.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 C.在波的传播中,振动质点并不随波的传播方向发生迁移 D.在波的传播中,如振源停止振动,波的传播并不会立即停止 2.一列波由波源向周围扩展开去,由此可知() A、介质中各质点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 B、介质点的振动形式由近及远传播开去 C、介质点振动的能量由近及远传播开去 D、介质点只是振动而没有迁移 3.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为超声波。 B、次声波的波长比可闻波短,超声波的波长比可闻波长长 C、次声波的波速比可闻波小,超声波的波速比可闻波大 D、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次声波、可闻波和超声波的波速相等 4.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 某时刻的图象如图1所示. 质点A的位置坐标为(-5,0), 且此时它正沿y轴正方向运动, 再经2 s将第一次到达正方向最大位移, 由此可知 ( ) A. 这列波的波长为20 m B. 这列波的频率为 Hz C. 这列波的波速为2.5 m/s 图1 D. 这列波是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的 图2

5.一列机械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2中实线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波形图象变成如图2中虚线所示,波速大小为1 m/s .那么这段时间可能是( ) A .3 s B .4 s C .5 s D .6 s 6.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波,波速为4 m/s ,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3所示.此时x =8 m 处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速度,则再过 s ( ) A .x =4 m 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加速度 B .x =2 m 处质点具有负向最大速度 C .x =0处质点具有负向最大加速度 D .x =6 m 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0 cm 7.如图4所示,在xoy 平面内,有一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1 m/s ,振幅为4 cm ,频率为 Hz .P 点、Q 点平衡位置相距0.2m 。在t =0时,P 点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则Q 点 ( ) A .在 s 时的位移为4 cm B .在 s 时的速度最大 C .在 s 时速度方向向下 D .在0~ s 内的路程为4 cm 8.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5甲所示.若从此时刻开始 计时,则图5乙表示a 、b 、c 、d 中哪个质点的振动图象 ( ) A .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则乙图为a 图4 甲 乙 图5 2图3

机械波习题答案汇编

第十一章 机械波 一. 选择题 [ C ]1. 一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t = 2 s 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原点O 的振动方程为 (A) )2 1(cos 50.0ππ+=t y , (SI). (B) )2121(cos 50.0ππ-=t y , (SI). (C) )21 21(cos 50.0ππ+=t y , (SI). (D) )2 1 41(cos 50.0ππ+=t y ,(SI). 提示:设O 点的振动方程为O 0()cos()y t A t ω?=+。由图知,当t=2s 时,O 点的振动状 态为:O 0(2)cos(2)=0 0y A v ω?=+>,且 ,∴0322πω?+=,0322 π ?ω=-,将0?代入振动方程得:O 3()cos(2)2 y t A t π ωω=+ -。由题中所给的四种选择,ω取值有三种:,,24πππ,将ω的三种取值分别代入O 3()cos(2)2 y t A t πωω=+-中,发现只有答案(C )是正确的。 [ B ]2. 图中画出一向右传播的简谐波在t 时刻的波形 图,BC 为波密介质的反射面,波由P 点反射,则反射波在t 时刻的波形图为 提示: 由题中所给波形图可知,入射波在P 点的振 动方向向下;而BC 为波密介质反射面,故在P 点反射波存在“半波损失”,即反射波与入射波反相,所以,反射波在P 点的振动方向向上,又P 点为波节,因而得答案B 。

[ A ]3.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 0 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P 处质点的振动在t = 0时刻的旋转矢量图是 提示:由图可知,P 点的振动在t=0 [ B ]4.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时,某一时刻媒质中某质元在负的最大位移处,则它的能量是 (A)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 动能为零,势能为零. (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提示:动能=势能,在负的最大位移处时,速度=0,所以动能为零,势能也为零。 [ B ]5. 在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节间各质点的振动 (A) 振幅相同,相位相同. (B) 振幅不同,相位相同. (C) 振幅相同,相位不同. (D) 振幅不同,相位不同. 提示:根据驻波的特点判断。 [ C ]6. 在同一媒质中两列相干的平面简谐波的强度之比是I 1 / I 2 = 4,则两列波的 振幅之比是 (A) A 1 / A 2 = 16. (B) A 1 / A 2 = 4. (C) A 1 / A 2 = 2. (D) A 1 / A 2 = 1 /4. 二. 填空题 1. 一平面简谐机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若一媒质质元在t 时刻的总机械能是10 J ,则在 (t + 2. 一列强度为I 的平面简谐波通过一面积为S 的平面,波速u 与该平面的法线0n 的夹 角为θ,则通过该平面的能流是cos IS θ。 ω S A O ′ ω S A O ′ω O ′ ω S A O ′ (A) (B)(C)(D) S

机械波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 机械波 一. 选择题 [ C ]1. 一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t = 2 s 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原点O 的振动方程为 (A) )2 1(cos 50.0ππ+=t y , (SI). (B) )2121(cos 50.0ππ-=t y , (SI). (C) )21 21(cos 50.0ππ+=t y , (SI). (D) )2 1 41(cos 50.0ππ+=t y ,(SI). 提示:设O 点的振动方程为O 0()cos()y t A t ω?=+。由图知,当t=2s 时,O 点的振动状 态为:O 0(2)cos(2)=0 0y A v ω?=+>,且 ,∴0322πω?+=,0322 π ?ω=-,将0?代入振动方程得:O 3()cos(2)2 y t A t π ωω=+ -。由题中所给的四种选择,ω取值有三种:,,24πππ,将ω的三种取值分别代入O 3()cos(2)2 y t A t πωω=+-中,发现只有答案(C )是正确的。 [ B ]2. 图中画出一向右传播的简谐波在t 时刻的波形 图,BC 为波密介质的反射面,波由P 点反射,则反射波在t 时刻的波形图为 提示: 由题中所给波形图可知,入射波在P 点的振 动方向向下;而BC 为波密介质反射面,故在P 点反射波存在“半波损失”,即反射波与入射波反相,所以,反射波在P 点的振动方向向上,又P 点为波节,因而得答案B 。

[ A ]3.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 0 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P 处质 点的振动在t = 0时刻的旋转矢量图是 提示:由图可知,P 点的振动在t=0 [ B ]4.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时,某一时刻媒质中某质元在负的最大位移处,则它的能量是 (A)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 动能为零,势能为零. (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提示:动能=势能,在负的最大位移处时,速度=0,所以动能为零,势能也为零。 [ B ]5. 在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节间各质点的振动 (A) 振幅相同,相位相同. (B) 振幅不同,相位相同. (C) 振幅相同,相位不同. (D) 振幅不同,相位不同. 提示:根据驻波的特点判断。 [ C ]6. 在同一媒质中两列相干的平面简谐波的强度之比是I 1 / I 2 = 4,则两列波的振 幅之比是 (A) A 1 / A 2 = 16. (B) A 1 / A 2 = 4. (C) A 1 / A 2 = 2. (D) A 1 / A 2 = 1 /4. 二. 填空题 1. 一平面简谐机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若一媒质质元在t 时刻的总机械能是10 J ,则在)(T t +(T 为波的周期)时刻该媒质质元的振动动能是 5(J ) . 2. 一列强度为I 的平面简谐波通过一面积为S 的平面,波速u 与该平面的法线0n v 的夹 角为θ,则通过该平面的能流是cos IS θ。 ωS A ?O ′ ω S A ?O ′ ω A ? O ′ ω S A ?O ′ (A) (B)(C)(D) S

高中物理-“机械波”练习题

高中物理-“机械波”练习题 1.如图所示,一列横波沿x 轴传播,t 0时刻波的图象如图中实线所示.经△t = 0.2s ,波的图象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其波长为2m ,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 .若波向右传播,则波的周期可能大于2s B .若波向左传播,则波的周期可能大于0.2s C .若波向左传播,则波的波速可能小于9m/s D .若波速是19m/s ,则波向右传播 2.如图所示,波源S 从平衡位置y =0开始振动,运动方向竖直向上(y 轴的正方向),振动周期T =0.01s ,产生的机械波向左、右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 =80m/s ,经过一段时间后,P 、Q 两点开始振动,已知距离SP =1.2m 、SQ =2.6m .若以Q 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零点,则在下图所示的四幅振动图象中,能正确描述S 、P 、Q 三点振动情况的是(AD ) A .甲为Q 点的振动图象 B .乙为振源S 点的振动图象 C .丙为P 点的振动图象 D .丁为P 点的振动图象 3.一列横波在x 轴上传播,t s 与t +o.4s 在x 轴上-3m ~ 3 的区间内的波形如图中同一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 ①该波最大速度为10m /s ②质点振动周期的最大值为0.4s ③在t +o.2s 时,x =3m 的质点位移为零 ④若波沿x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如图为一列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4s 时刻的波形图,若已知振源在坐标原点O 处,波速为2m /s ,则( D ) A .振源O 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 轴正方向 B .P 点振幅比Q 点振幅小 C .再经过△t =4s ,质点P 将向右移动8m D .再经过△t =4s ,质点Q 通过的路程是0.4m 5.振源O 起振方向沿+y 方向,从振源O 起振时开始计时,经t =0.9s ,x 轴上0至12m 范围第一次出现图示简谐波,则(BC ) A .此列波的波速约为13.3m /s B .t =0.9s 时,x 轴上6m 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下 C .波的周期一定是0.4s D .波的周期s n T 1 46.3+=(n 可取0,1,2,3……) 6.如图所示,一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轴上a 、b 两点相距12m .t =0时a 点为波峰,b 点为波谷;t =0.5s 时a 点为波谷,b 点为波峰,则下列判断只正确的是(B ) A .波一定沿x 轴正方向传播 B .波长可能是8m C .周期可能是0.5s -5a 0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机械振动机械波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简谐运动和简谐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振幅有关 B.横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C.在波传播方向上的某个质点的振动速度就是波的传播速度 D.单位时间内经过介质中一点的完全波的个数就是这列简谐波的频率 2、一物体置于一平台上,随平台一起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则 A.当平台振动到最高点时,物体对平台的正压力最大 B.当平台振动到最低点时,物体对平台的正压力最大 C.当平台振动经过平衡位置时,物体对平台的正压力为零 D.物体在上下振动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保持守恒 3、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P以该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 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该时刻起经过 s时,质点P到达波峰 B.从该时刻起经过 s时,质点Q的加速度小于质点P的加速度 C.从该时刻起经过 s时,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了3 m D.从该时刻起经过 s时,质点Q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大于质点P距平衡位置的距离 4、如图所示,质点O在垂直x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形成了沿x轴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质点O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运动,经第一次形成图示波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波峰 B.t=时,质点A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轴正方向 C.t=2s时,质点B第一次到达波谷 D.t=时,质点B的加速度达到最大 5、一列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abcd为介质中沿波传播方向上四个质点的平衡位置.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后,若经过周期开始计时,则图乙描述的是( )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1)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1) 一、机械波 选择题 1.某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谱横波,在4 T t = 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P 、Q 为介质中的两质点,质点P 正在向动能增大的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B .4 T t =时刻,Q 比P 的速度大 C .34T t = 时刻,Q 到达平衡位置 D .34 T t = 时刻,P 向y 轴正方向运动 2.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的实线所示,t =0.02s 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若该波的周期T 大于0.02s ,则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 ) A .2m/s B .3m/s C .4m./s D .5m/s 3.声波能绕过某一建筑物传播而光波却不能绕过该建筑物,这是因为 A .声波是纵波,光波是横波 B .声波振幅大,光波振幅小 C .声波波长较长,光波波长很短 D .声波波速较小,光波波速很大 4.如图所示,某一均匀介质中有两列简谐横波A 和B 同时沿x 轴正方向传播了足够长的时间,在t =0时刻两列波的波峰正好在12m x =处重合,平衡位置正好在216m x =处重合,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横波A 的波速比横波 B 的波速小 B .两列波的频率之比为A B :11:7f f = C .在0x >的区间,t =0时刻两列波另一波峰重合处的最近坐标为(586), D .2m x =处质点的振动始终加强 5.一根长20m 的软绳拉直后放置在光滑水平地板上,以绳中点为坐标原点,以绳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为x 轴建立图示坐标系。两人在绳端P 、Q 沿y 轴方向不断有节奏地抖动,形成两列振幅分别为10cm 、20cm 的相向传播的机械波。已知P 的波速为2m/s ,t =0时刻

机械波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十机械波 一. 选择题 [C] 1.(基础训练1)图14-10为一平面简谐波在t = 2 s 时刻的波形图,则平衡位置在P 点的质点的振动方程是 (A) ]31 )2(cos[01.0π+-π=t y P (SI). (B) ]31 )2(cos[01.0π++π=t y P (SI). (C) ]31 )2(2cos[01.0π+-π=t y P (SI). (D) ]3 1 )2(2cos[01.0π--π=t y P (SI). 【提示】由t=2s 波形,及波向X 轴负向传播,波动方程 }])2[(cos{0 ?ω+-+ -=u x x t A y ,?为P 点初相。以0x x =代入。 [C] 2.(基础训练4)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某一瞬时,媒质中某质元正处于平衡位置,此时它的能量是() (A)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 动能为零,势能为零. (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提示】在波动的传播过程中,任意时刻的动能和势能不仅大小相等而且相位相同,在平衡位置,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3.(基础训练7)在长为L ,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悬空细杆上形成驻波,则此驻波的基频波(波长最长的波)的波长为 (A) L . (B) 2L . (C) 3L . (D) 4L . 【提示】形成驻波,固定端为波节,自由端为波腹。波长最长, 4 L λ =。 [D] 4.(自测提高3)一平面简谐波以速度u 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t = t '时波形曲线如图14-24所示.则坐标原点O 的振动方程为 (A) ]2)(cos[π +'-=t t b u a y . (B) ]2)(2cos[π -'-π=t t b u a y . (C) ]2)(cos[π +'+π=t t b u a y . (D) ]2 )(cos[π -'-π=t t b u a y . 【提示】由图可知,波长为2b ,周期2=,b T u 频率=u b ωπ,在t = t ',o 点的相位为-2π。 坐标原点O 的振动方程为]2 )(cos[π -'-π=t t b u a y [D] 5.(自测提高6)如图14-25所示,S 1和S 2为两相干波源,它们的振动方向均垂直于图面,发出波长为? 的简谐波,P 点是两列 图14-10 图14-24 图14-25

《机械波》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测试题(含答案) 一、机械波选择题 1.一列简谐横波,在t=0.6s时刻的图像如图甲所示,此时,P、Q两质点的位移均为- 1cm,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这列波的波速是16.67 m/s C.从t=0.6s开始,紧接着的?t=0.6s时间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10m D.从t=0.6s开始,质点P比质点Q早0.6s回到平衡位置 2.声波能绕过某一建筑物传播而光波却不能绕过该建筑物,这是因为 A.声波是纵波,光波是横波B.声波振幅大,光波振幅小 C.声波波长较长,光波波长很短D.声波波速较小,光波波速很大 3.一根长20m的软绳拉直后放置在光滑水平地板上,以绳中点为坐标原点,以绳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为x轴建立图示坐标系。两人在绳端P、Q沿y轴方向不断有节奏地抖动,形成两列振幅分别为10cm、20cm的相向传播的机械波。已知P的波速为2m/s,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两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反 B.两列波的频率均为2Hz,叠加区域有稳定干涉图样 C.t=6s时,两波源间(不含波源)有5个质点的位移为-10cm D.叠加稳定时两波源间(不含波源)有10个质点的振幅为30cm 4.一列简谐横波在t=1 3 s时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是质 点Q的振动图象。则()

A.该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B.该列波的波速是1.8m/s C.在t=1 3 s时质点Q的位移为 3 2 A D.质点P的平衡位置的坐标x=3cm 5.有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橫波,从某时刻开始,介质中位置在x=0 处的质点a和在 x=6m处的质点b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1图 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这列波的最大波长为24m B.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这列波的最大传播速度为 3m/s C.若波的传播速度为0.2m/s,则这列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D.质点a处在波谷时,质点定b一定处在平衡位置且向 y 轴正方向振动 6.一振动周期为T,振幅为A,位于x=0点的波源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向开始做简谐振动,该波源产生的一维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速为v,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一段时间后,该振动传播至某质点P,关于质点P振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振幅一定为A B.周期一定为T C.速度的最大值一定为v D.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向上 E.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向上或向下取决于它离波源的距离 7.一列简谐波沿x正方向传播,振幅为2cm,周期为T,如图所示,在t=0时刻波上相距50cm的两质点a、b3cm,但运动方向相同,其中质点a沿y轴负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机械波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 [ C]1. 一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t= 2 s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原点O的振动方程为 (A) ) 2 1 ( cos 50 .0π π+ =t y,(SI). (B) ) 2 1 2 1 ( cos 50 .0π π- =t y,(SI). (C) ) 2 1 2 1 ( cos 50 .0π π+ =t y,(SI). (D) ) 2 1 4 1 ( cos 50 .0π π+ =t y,(SI). 提示:设O点的振动方程为 O0 ()cos() y t A tω? =+。由图知,当t=2s时,O点的振动状 [ B ]2. 图中画出一向右传播的简谐波在t时刻的波形 图,BC为波密介质的反射面,波由P点反射,则反射波在t时 刻的波形图为 提示: 由题中所给波形图可知,入射波在P点的振 动方向向下;而BC为波密介质反射面,故 在P点反射波存在“半波损失”,即反射波 与入射波反相,所以,反射波在P点的振动 方向向上,又P点为波节,因而得答案B。

[ A ]3.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 0 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P 处质 点的振动在t = 0时刻的旋转矢量图是 [ B ]4.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时,某一时刻媒质中某质元在负的最大位移处,则它的能量是 (A)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 动能为零,势能为零. (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提示:动能=势能,在负的最大位移处时,速度=0,所以动能为零,势能也为零。 [ B ]5. 在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节间各质点的振动 (A) 振幅相同,相位相同. (B) 振幅不同,相位相同. (C) 振幅相同,相位不同. (D) 振幅不同,相位不同. 提示:根据驻波的特点判断。 [ C ]6. 在同一媒质中两列相干的平面简谐波的强度之比是I 1 / I 2 = 4,则两列波的振 幅之比是 (A) A 1 / A 2 = 16. (B) A 1 / A 2 = 4. (C) A 1 / A 2 = 2. (D) A 1 / A 2 = 1 /4. 二. 填空题 1. 一平面简谐机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若一媒质质元在t 时刻的总机械能是10 J ,则在)(T t +(T 为波的周期)时刻该媒质质元的振动动能是 5(J ) . 2. 一列强度为I 的平面简谐波通过一面积为S 的平面,波速u 与该平面的法线0n v 的夹 角为θ,则通过该平面的能流是cos IS θ。 ωS A ?O ′ ω S A ?O ′ ω A ? O ′ ω S A ?O ′ (A) (B)(C)(D) S

长春市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长春市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机械波 选择题 1.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x 轴负方向传播,已知5 4x λ=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2π cos( )y A t T =,则34 t T =时刻的波形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如图,a b c d 、、、是均匀媒质中x 轴上的四个质点,相邻两点的间距依次为2m 4m 、和6m 。一列简谐横波以2m /s 的波速沿x 轴正向传播,在0t =时刻到达质点 a 处,质点a 由平衡位置开始竖直向下运动,3s t =时a 第一次到达最高点。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在6s t =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d 处 B .在5s t =时刻质点c 恰好到达最高点 C .质点b 开始振动后,其振动周期为4s D .在4s 6s t <<的时间间隔内质点c 向上运动 E.当质点d 向下运动时,质点b 一定向上运动 3.一列简谐横波在t = 1 3 s 时的波形图如图a 所示,P 、Q 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 是质点Q 的振动图象。则( ) A .该列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 B .该列波的波速是1.8m/s

C.在t=1 3 s时质点Q的位移为 3 2 A D.质点P的平衡位置的坐标x=3cm 4.甲、乙两列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从波源M、N两点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为2m/s,振幅相同;某时刻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A.甲、乙两波的起振方向相同 B.甲、乙两波的频率之比为3:2 C.甲、乙两波在相遇区域会发生干涉 D.再经过3s,平衡位置在x=6m处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 E.再经过3s,平衡位置在x=7m处的质点加速度方向向上 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在x=0和x=0.6m处的两个质点A、B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15s时A、B的加速度相同 B.该波的波速可能为1.2m/s C.若该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波长可能为2.4m D.若该波的波长大于0.6m,则其波速一定为2m/s 6.一列简谐波沿x正方向传播,振幅为2cm,周期为T,如图所示,在t=0时刻波上相距50cm的两质点a、b的位移大小都是3cm,但运动方向相同,其中质点a沿y轴负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列波的波长可能为75cm B.该列波的波长可能为45cm C.当质点b的位移为+2cm时,质点a的位移为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