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布苏病毒简介

坦布苏病毒简介
坦布苏病毒简介

坦布苏病毒简介

1、坦布苏病毒病概述

2010年4月以来在我国大部分养鸭地区发生了一种以传播迅速、突发性的产蛋急剧下降为主要特点的新鸭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产蛋鸭产蛋严重下降,产蛋率从90%降至10%以内,甚至绝产,给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李玉峰,2011)。该病最初命名为“鸭出血性卵巢炎”,“鸭病毒性脑炎”,“鸭产蛋下降综合症”,“鸭传染性卵巢炎”(黄欣,2011;李玉峰,2011;廖敏等,2011)等。苏敬良等从病鸭中分离出了一种新型黄病毒,并命名为BYD病毒,属于在鸭上首次发现。2012年该病被确诊是鸭坦布苏病毒(DuckTembusuvirus,DTMUV)。到目前为止,更有报道本病在蛋鸡、鸡群及鹅群(傅光华等,2011;黄欣梅,2011)中发现。关于本次在鸭上传播的鸭黄病毒,病毒学家,法国马赛第二大学的访问学者ErnestGould表示,由蚊子造成的传播不应该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并指出这种病毒传播期间的温度变化与由蚊子传播的其他黄病毒并不一致。(鸭子在早春的寒冷气候中开始患病,而推测起来,蚊子种群在此时还很虚弱,而疾病的暴发则会一直持续到秋季。)

鉴于该病为鸭群新发生的疫病,除该病的病原学外,其致病机理、免疫机理、快速诊断技术和防制措施等,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病原学

鸭出血性卵巢炎的病原与恩他耶病毒群的坦布苏病毒(Tem-busuvirus,TMUV)印尼和泰国病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7%~91%,氨基酸同源性为98%~99%;而与同群的Ntaya病毒、Sitiawan病毒、Theiler'smurineencephalomye-litisvirus(TMEV)、Bagaza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大于70%,国际上对黄病毒属成员的分类标准为NS5基因3'端长约1kb的区域中同种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大于84%。因此确定该病原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恩他耶病毒群的TMUV。鸭坦布苏病毒(DuckTembusuvirus,DTMU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TMUV的病毒粒子直径40~50nm,有脂质囊膜(胡旭东等,2011)。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大小为。

病毒基因组结构

鸭坦布苏病毒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分子量约为×106(Shustov,AVetal.,2007),由10990个核苷酸构成(Yun,Tetal.,2012)。病毒基因组由3’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region,UTR),5’非编码区(5’non-codingregion,NCR)及一个

开放性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组成。3’非编码区由618个核苷酸构成,与其他黄病毒不同,3’非编码区还含有一个poly(A)尾,包括起始、调节基因组复制和转录的保守二级或三级RNA元件。5’非编码区由94个核苷酸构成,在黄病毒属中该结构保守性较差,其主要功能是在RNA复制过程中作为正链合成的起始位点。病毒基因组的开放性阅读框(ORF)包含10230nt,编码一个大多聚蛋白,由3426个氨基酸构成,可以裂解为3个结构蛋白(C、M、E蛋白)和7个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Mukhopadhyay,Setal.,2005)。E、NS1、NS3、NS5蛋白具有保守性和抗原性。C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低,含有大量的碱性氨基酸,参与病毒组装过程。E蛋白是DFV主要表面蛋白,具有促使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及膜融合功能,能诱导产生中和抗体。DFV的非结构蛋白NS1是黄病毒中最大的,是病毒感染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免疫原,但NS1免疫不能诱导无明显的抗病毒抗体产生,发生抗体增强效应的可能性较小(TangY,etal.,2011)。NS3蛋白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核苷三磷酸酶/RNA解旋酶活性,参与蛋白质水解加工及病毒复制,与病毒的致病性密切相关(郑杰,2007)。NS3与NS2组成病毒复制体,感染动物可产生抗NS2-3抗体,但抗NS2-3抗体不具有病毒中和活性(郑杰,2007)。基因组RNA就是DTMUV特异性RNA,具有感染性、携带全部遗产信息、在病毒增殖过程中,直接起mRNA作用,既可复制子代RNA,又可翻译出病毒蛋白。

生物学特性

TMUV对乙醚及去氧胆酸盐敏感。56℃加热15分钟灭活。最适pH为,pH10以上使其灭活。对酸敏感。TMUV在胰酶处理后,感染性丧失。鸭坦布苏病毒可以在鸭胚、鸡胚、鸭胚成纤维细胞及部分传代细胞系如Vero细胞中繁殖。将鸭坦布苏病毒经尿囊腔接种鸡胚和鸭胚,3-5d后可致鸡胚和鸭胚死亡。接种CEF盲传5代不会产生病变,而将鸭源胚毒第1代接种DEF就在48h出现了明显CPE。适应DEF后的病毒,通常在36-48h就会产生CPE,随时间延长,CPE会更加明显,表现为细胞圆缩和脱落,细胞折光性增强,细胞变圆以及细胞融合,最终崩解死亡。通过.染色便可见细胞破碎,并有大量红染颗粒。通过RT-PCR 检测,接种病毒的CEF为阴性,而接种DEF后检测为阳性(李玉峰等,2011)。

3鸭坦布苏病毒的研究现状

1997年,温立斌等(温立斌,2001)从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发现康贝尔鸭产蛋下降,有神经症状,分离到有囊膜RNA病毒,经初步鉴定,疑似黄病毒,初步命名为“鸭病毒性脑炎”。曹贞贞等(曹贞贞,2010)于2010年将种鸭和蛋鸭发病死亡病例暂命名为“鸭出血性卵巢炎”。2011年,苏敬良、高福等(苏敬良等,2011)经过大量的研究工作,测序分析

将其命名为白洋淀(BYD)病毒。李玉峰等(李玉峰,2011)发现,除种鸭外,商品肉鸭也发病。黄欣梅等(黄欣梅,2011)报道鸭鹅均发病,将其命名为“脑炎-卵巢炎综合征”。随后,傅光华等(傅光华等,2011;黄欣梅,2011)报道本病在蛋鸡、鸡群中发现。

截至2011年12月15日,GenBank数据库收录了9株鸭源、1株鹅源、1株鸡源共11株DTMUV的基因序列。

毒株名称GenBank登录号分离来源

YY5株(HQ641390.1)鸭

BYD-1株(JF312912.1)鸭duck/SD/CHN/2010株(JF738022.1)鸭

Fengxian株(HQ833331.1)鸭

Huabei株(JF523187.1)鸭CJD05/CHN/2010株(JF795477.1)鸭

HBJL株(JF423123.1)鸭

JS804株(NC015843.1)鹅

JM株(JN811559.1)鸭

FS株(JN811558.1)鸭

muscovy/SD/China/2011株(JN232077.1)鸭

11株鸭坦布苏病毒的多聚蛋白、NS5、E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大于98%。其中BYD-1、JS804、FS、JM、muscovy/SD/China/2011、CJD05等6株病毒完成了全基因组或聚蛋白基因序列分析。E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发现,11株鸭坦布苏病毒分属于2个分支,其中CJD05、Fengxian、JS804、muscovy/SD/China/2011等4株的亲缘关系相近,与泰国蚊源株THCar同属一个分支;而BYD-1、FS、JM、duck/SD/CHN/2010等4株的亲缘关系相近,属于另一个分支。NS5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1株DFV分属于2个分支,其中Huabei与其它10株亲缘关系较远,与TembusuvirusnoteN2revived14/6/82同属一个分支;而其它10株的亲缘关系相近,与泰国蚊源株THCar同属于一个分支。NS5和E基因进化分析结果提示我国的DFV源头可能来东南亚,而不同地区流行病毒株存在遗传变异情况(李玉峰,2012)。4流行特点

鸭坦布苏病毒在自然爆发时可感染除番鸭外的所有品种产蛋鸭,包括蛋鸭(如金定鸭、绍兴鸭、山麻鸭、缙云麻鸭、台湾白改鸭、康贝尔鸭)、肉种鸭(如北京鸭和樱桃谷鸭)及野鸭等(滕巧泱等,2010)。也有相关报道产蛋鸡(傅光华、陈仕龙等,2011)、鹅自然感染发病(黄欣梅,2011)。在病毒的复制研究中,也有相关报道称人工肌肉注射或滴鼻接种分离的病毒在雏鸭、雏鸡、蛋鸭、雏鹅中成功复制出该病并回收到病毒(李玉峰等,2011;廖敏等,

2011;曹贞贞,2010;SuJing-liangandHuXu-dong,2011;黄欣梅,2011)。

到目前为止,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从泄殖腔棉拭子中分离到病毒,表明该病毒可经粪便排毒;另一方面,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从鸭场内死亡麻雀体内检出鸭坦布苏病毒,提示病毒可经鸟类传播;带毒蚊子和麻雀可导致病原在不同鸭场间的传播。在病鸭组织样品中进行病毒分离,卵泡膜的检出率最高,达93%,近期该病毒在种鸭和种鹅上的垂直传播也有报道。

5诊断

目前可用于鸭坦布苏病毒病原分离与鉴定的方法主要有SPF鸡胚和鸭胚病原分离法(Cao,Zetal.,2011)、常规RT-PCR检测方法(Yan,Petal.,2011)、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张帅等,2012)、套式PCR检测方法(颜丕熙等,2011)、Real-timeRT-PCR检测方法(Yan,Letal.,2011)、一步法Real-timeRT-PCR检测方法(Yun,Tetal.,2012)、RT-LAMP检测方法(Tang,Yetal.,2012)和间接ELISA法(姬希文等,2011)等。

实验室诊断

鉴于对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目前实验室用于检测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病原的方法不是很多,但是每一种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常规的检测方法主要是血清学方法,包括中和试验、血凝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荧光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等。

血清中和试验(Virus-neutralizationtest,VN)

中和试验是目前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是公认的一种权威方法。通常在鸡胚上以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进行,也有人在鸭胚、雏鸭或病毒适应细胞中进行试验。就目前而言,此病的中和试验的孵育温度、病毒量等的最佳条件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利用中和抗体进行的空斑减少试验,微量中和试验也未见报道。中和试验虽是普遍认为的权威诊断方法,但其繁琐、费时、成本高,不能用于快速诊断,难以在基层中推广应用。在诊断其他鸭病上被认为是一种最可靠的方法,但用该方法诊断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研究还未见报道,相信在不久的时间内该方法的研究报道将接踵而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是当前酶免疫测定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姬希文等(姬希文等,2011)首次建立了间接ELISA法以检测鸭坦布苏病毒(DTV)抗体,利用纯化的DTV奉贤株(FX2010)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DT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且对各种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确定的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μ

g/孔,抗原最佳包被条件为37℃放置2h后,4℃下过夜,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200,酶标二抗的最佳作用时间为45min,酶标抗体最适稀释度为1∶2000。在优化条件下,阴阳性临界值判定标准为。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I型鸭肝炎病毒、呼肠孤病毒、禽白血病病毒阳性血清进行了检测,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的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和%,显示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用间接ELISA方法对140份疑似鸭坦布苏病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有108份样品呈现阳性,而琼扩试验只有32份呈阳性结果,而且用该方法检测的阳性样品包括了琼扩试验的阳性样品,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间接ELISA方法虽然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的优点,很多学者也建立了用以诊断DTV的这种方法,但因所用的检测试剂(包被液、封闭液、酶标抗体等)尚未标准化,病毒的纯化和DTV阴性血清的制备等均存在一定难度,该方法在鸭坦布苏病毒的检测诊断方面还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姬希文等,2011)。

分子生物学实验

近两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专家学者对鸭坦布苏病毒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已经建立起检测鸭坦布苏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曹贞贞、张存等在对不同地区的15份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后,RT-PCR检测结果显示禽流感、鸭瘟病毒、水禽细小病毒、鸭呼肠孤病毒、鸭甲肝病毒、鸭形状病毒、鸭圆环病毒、鸭冠状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呈阴性,15份样品中,1份样品新城疫病毒阳性,为自然病例的混合感染现象;仅黄病毒RT-PCR 检测呈阳性。这对于鸭坦布苏病毒的准确分类以及建立快捷的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曹贞贞等,2010)。

颜丕熙等根据鸭坦布苏病毒E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重叠引物,建立了检测鸭坦布苏病毒的套式RT-PCR方法,该套式RT-PCR比一般PCR敏感性高10倍,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应用该套式RT-PCR对临床病料进行检测验证,结果表明该套式RT-PCR是检测鸭坦布苏病毒的有效手段,可用于鸭坦布苏病毒的临床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该方法对安徽省、河北省、山东省、浙江省、上海市等地发病鸭场的63份样品进行了检测,阳性检出率为48/63(%),而病毒分离率仅为13/63(%)。由此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较,所建立的套式RT-PCR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优点,可用于鸭坦布苏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的检测(颜丕熙,2011)。

云涛等建立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利用MGB探针,在3’非编码区设计一对引物和探针,最低能检出10Copies/μL的体外转录RNA量,在保证快速、准确、

特异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有利于,为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疫病监测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云涛等,2012)。

王友令等以新分离的病毒与其他亲缘关系较近的病毒为基础,根据6种E蛋白基因设计引物,使用绿色荧光蛋白SYBR1进行标记建立了鸭黄病毒病的RT-LAMP检测方法。RT-LAMP检测方法简单迅速,敏感性更高。通过一系列的临床样品扫描证明,此方法在临床检测方面更加简单易行,是一种及时迅速的检测新分离的病毒的有效工具,不仅适合于高端实验而且适合于普通条件的实验室(YoulingWangandYufeng,2011)。

6防控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近两年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防控该病的主要措施是接种疫苗。当前有正规批号的是瑞普生物坦布苏灭活疫苗、齐鲁动保弱毒疫苗,目前均处于推广应用阶段,灭活疫苗存在抗原含量高,免疫期持久的特点,少数鸭群免疫坦布苏弱毒疫苗后反应有瘸腿的现象,严重者其子代出现骨骼发育障碍,是否和弱毒疫苗出现一定的排毒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加强管理措施

防制本病应注意从健康鸭群引进种苗,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鸭场门口应设消毒池和消毒间,进出车辆和进场人员要经过消毒池,并做到消毒液定期更换。外来人员不应随意进出生产区,特定情况下,参观人员在淋浴和消毒后穿戴保护服才可进入,进出场车辆喷雾消毒方可进入厂区。

免疫接种

肉鸭:5-9日龄,每只颈部皮下注射

麻鸭或种鸭:5-9日龄首免,只,两周后加强免疫一次,只,开产前2-4周第三次免疫,1mL/只。

根据鸭群的具体状况,可以推广弱毒疫苗+灭活疫苗相结合的免疫接种模式,鸭群处于发病期时建议采用弱毒疫苗用于紧急接种。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弗兰肯斯坦》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小说揭示了作者玛丽雪莱的观点:她认为人具有双重性格——善与恶,长期受人嫌恶、歧视和迫害会使人变得邪恶,乃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它讲述了一位名叫弗兰肯斯坦的科学家自少年时期潜心研究自然科学,将尸体拼接起来,用电流赋予它生命,却在最后发现创造了一个拥有可怖外表的怪物。在恐慌与无措中,他选择了抛弃。怪物开始自己探索世界,起初它以善意对待世人,甚至因知道自己的丑陋而把自己藏了起来,暗中帮助他喜欢的一户人家,结果在小心翼翼袒露身份的那天却遭到鄙视与唾弃。渐渐的它开始仇恨这个世界,这股愤怒驱使他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和新娘。它失去了所有,它也不再顾虑或期待,用小说原文来说,它就像一股不受限制的飓风,将死亡带给弗兰肯斯坦的家庭。最终弗兰肯斯坦死去时,怪物也宣布它的复仇结束了,接着消失在冰原中。 对于这本书,我最感触的是怪物在与它的创造者重逢时说出的这句话“我本性也是仁慈的、善良的,都是痛苦让我变成了魔鬼。”细想一下,是什么让当初用好奇的眼睛捕捉周围一切的怪物变成了杀戮狂魔?是它所处的环境啊。即使它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可是人们一看到它的脸就躲避、尖叫,甚至拳脚相加;即使它的初衷是救助溺水的女孩,最终只得到了一颗冷冰冰的子弹。世界的冷漠剥去了它内心柔软的外壳。它也想过变好,可是怪物承受了太多人类的恶意,悲剧不断重现,最终彻底浇灭了它的希望。 而其创造者弗兰肯斯坦创造怪物的初衷是为了让人们免于死亡,因为他的母亲,一位善良可爱的女士,死于猩红热。他明明成功复活了死亡,却因此陷入无尽的悲痛与折磨。我认为弗兰肯斯坦就是人类的一个代表,他代表着自我矛盾。 可以说世上本没有怪物,但自从世上出现了人,怪物也就出现了,因为人本来就是怪物。某位大家曾说过:“人类为什么可以统治地球,那是因为没有任何生物可以比人类更残忍。”异想天开的弗兰肯斯坦无法接受自己创造的怪物,残忍地将其抛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现实中,往往我们的无情与冷淡无意间就会让我们自己成为弗兰肯斯坦,想想,社会上那些相貌丑陋亦或身体残疾的人群人们都得到了平等对待么?玛丽?雪莱可能就是要告诉我们善 待同类的同时也要善待异类吧。否则人类也终将会因为自己的残忍毁灭自己。 高三(4)班黄一文6号

坦布苏病毒简介

坦布苏病毒简介 1、坦布苏病毒病概述 2010年4月以来在我国大部分养鸭地区发生了一种以传播迅速、突发性的产蛋急剧下降为主要特点的新鸭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产蛋鸭产蛋严重下降,产蛋率从90%降至10%以内,甚至绝产,给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李玉峰,2011)。该病最初命名为“鸭出血性卵巢炎”,“鸭病毒性脑炎”,“鸭产蛋下降综合症”,“鸭传染性卵巢炎”(黄欣,2011;李玉峰,2011;廖敏等,2011)等。苏敬良等从病鸭中分离出了一种新型黄病毒,并命名为BYD病毒,属于在鸭上首次发现。2012年该病被确诊是鸭坦布苏病毒(DuckTembusuvirus,DTMUV)。到目前为止,更有报道本病在蛋鸡、鸡群及鹅群(傅光华等,2011;黄欣梅,2011)中发现。关于本次在鸭上传播的鸭黄病毒,病毒学家,法国马赛第二大学的访问学者ErnestGould表示,由蚊子造成的传播不应该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并指出这种病毒传播期间的温度变化与由蚊子传播的其他黄病毒并不一致。(鸭子在早春的寒冷气候中开始患病,而推测起来,蚊子种群在此时还很虚弱,而疾病的暴发则会一直持续到秋季。) 鉴于该病为鸭群新发生的疫病,除该病的病原学外,其致病机理、免疫机理、快速诊断技术和防制措施等,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病原学 鸭出血性卵巢炎的病原与恩他耶病毒群的坦布苏病毒(Tem-busuvirus,TMUV)印尼和泰国病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7%~91%,氨基酸同源性为98%~99%;而与同群的Ntaya病毒、Sitiawan病毒、Theiler'smurineencephalomye-litisvirus(TMEV)、Bagaza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大于70%,国际上对黄病毒属成员的分类标准为NS5基因3'端长约1kb的区域中同种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大于84%。因此确定该病原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恩他耶病毒群的TMUV。鸭坦布苏病毒(DuckTembusuvirus,DTMU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TMUV的病毒粒子直径40~50nm,有脂质囊膜(胡旭东等,2011)。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大小为。 病毒基因组结构 鸭坦布苏病毒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分子量约为×106(Shustov,AVetal.,2007),由10990个核苷酸构成(Yun,Tetal.,2012)。病毒基因组由3’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region,UTR),5’非编码区(5’non-codingregion,NCR)及一个

鸭坦布苏病毒双抗夹心ELISA抗原检测技术规程湖北标准2020版

鸭坦布苏病毒双抗夹心ELISA抗原检测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鸭坦布苏病毒双抗夹心ELISA抗原检测的术语和定义、试剂和材料、抗体包被板的制备、待检样品处理、检测步骤、废弃物处理和防止污染的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鸭坦布苏病毒病原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鸭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 鸭坦布苏病毒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以蛋鸭、种鸭产蛋骤然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以出血性卵巢炎为主要病变特征。 3.2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 酶联免疫吸附法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与酶标记技术相结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酶示踪物质,利用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通过酶标仪测定酶分解底物产生的有色物质的光密度值,计算抗原或抗体的含量。 3.3630nm吸光度值Optical density at630nm OD值表示被检测物吸收掉的光密度,是检测方法里的专有名词,检测单位用OD值表示,OD=lg(1/trans),其中trans为检测物的透光值,因此又叫通光率。630nm吸光度值即为在630nm的波长下测OD值。 4试剂和材料 4.1试剂 鸭坦布苏病毒单克隆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鸭坦布苏病毒单克隆抗体、TMB底物显色液、终止液、阳性对照品、阴性对照品、样品稀释液、20倍浓缩洗涤液、碳酸盐包被液、封闭液。 鸭坦布苏病毒单克隆抗体制备、纯化及HRP标记鸭坦布苏病毒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见附录A。

HN病毒简介

病毒简介 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流感病毒颗粒外膜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血细胞凝集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H又分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3、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H3为人犬共患,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这个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力、传播力,还没有依据进行分析判断。[3]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4]是甲型流感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 临床表现 诊疗方案指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 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发病症状 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会出现高热、呼吸困难。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发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等重症肺炎相关表现,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 预防措施 日常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3、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类的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读后感之《弗兰肯斯坦》

读后感之《弗兰肯斯坦》 1818年出版的长篇哥特小说《弗兰肯斯坦》(《科学怪人》)算是最早的科幻小说了。 小说最初是由书信体开始,主人公沃尔顿带领船员往北极去探险,在路上给姐姐写信,叙述见闻。中途遇到落魄的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将他带到自己的船上。接下来就开始了弗兰肯斯坦以第一人称开始的自述。 弗兰肯斯坦原本生活在瑞士日内瓦,热衷于科学,好奇生命的原理。在外国学习期间更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于生命的研究充满热情。他逐渐明晰了生命的原理,并且利用死去的人的肢体拼凑、创造了一个生命。结果当这实验结果成型,他却感觉到恐惧、恶心。 “在那半明不灭的微光里,我看见那生灵睁开了呆钝的黄色眼睛,吃力地呼吸起来,有了生命的手脚也开始动弹,像是抽搐。我怎样才能描述自己在这巨大的祸害面前的感受呢?“他逃走了,后来在朋友的陪伴下回到实验室,”怪物“已经不见了。 接下来便开始了弗兰肯斯坦的悲惨遭遇。他先是生病,被恐惧攫住,生怕自己制造的怪物出现在眼前。几个月

后病情好转,回到瑞士家里,却发现自己的弟弟已经遭遇不测,他明白是怪物的报复,但无法说出口;一个好姑娘因此被判死刑。弗兰肯斯坦陷入深刻的痛苦和自责。经常一个人游荡,在途中发现了怪物的足迹。他压抑自己的痛苦和恐惧,听怪物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怪物讲述自己如何被抛弃,因此而痛苦不堪。他离开弗兰肯斯坦,躲避人群。当他发现一个贫穷瞎眼老人和他的一对子女后,为他们的生活而感动,便在暗地里观察并且帮助他们,从他们身上学习语言,并期盼某一天能得到他们的友情。终于有一次他出现在那瞎眼老人的面前,对他倾诉衷肠,结果那老人的子女出现以后,对他又是惊惧又是厌恶。怪物理想破灭,愤恨离开。怪物希望弗兰肯斯坦能够再创造一个同伴,一个女人,这愿望一旦满足,他声称自己便要与同伴远离人群。 他的讲述一时使得弗兰肯斯坦犹豫了。 “记住,我是你制造出的生命,原因是你的亚当。可如今,我倒更像是你的堕落天使了。你不乐见我幸福,想让我滚蛋。可我并没有办错事呀。我随处所见都是幸福,只有自己被关在门外,幸福不起来。我满怀善意,也很驯服,可厄运却把我变成了魔鬼。“ 弗兰肯斯坦答应了怪物的要求,于是便又离家,找寻

流感病毒基础的知识

流感的危害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潜伏期短、发病率高等特点,在儿童、老人及高危人群中的死亡率很高。有数据表明,每年冬季流感爆发期会使全球人口近10%感染致病。 流感病毒简介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简称流感病毒,是引起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是与粘液蛋白有特殊亲和性病毒中的1科)粘病毒是指对人或某些动物红细胞表面的黏蛋白有亲和力的病毒。正、副粘病毒的区分以其核酸是否分节段为标准,分节段者为正粘病毒,不分节段者为副粘病毒,正粘病毒科只有流感病毒一个种。 (一)形态与结构 流感病毒具有多形态,一般为球形,也有的呈丝状或杆状,病毒直径为80-120nm。流感病毒的结构主要包括内部的核心、衣壳(核衣壳)和外面的包膜(附图)。 Fig. (1)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influenza A virus (Reference [22]) 1、核心(core)流感病毒的核酸为分节段、负链单股RNA,称为分节段基因组(segmented genome)。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核酸分为8个节段,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为7个节段。每一基因节段分别编码不同的蛋白,决定流感病毒的遗传特性。第1~6基因节段分别编码RNA多聚酶(RNA polymerase)PB 2、PB1、PA、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核蛋白(nucleoprotein, NP)、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第7基因节段编码包膜蛋白,包括内膜基质蛋白(M1)和膜蛋白(M2);第8节段编码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 NS)NS1和NS2。流感病毒各基因节段复制后,组装入子代病毒体中,但在组装过程中极易发生基因重组而导致新病毒株的出现,这是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而出现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2、衣壳(caspid)核蛋白是流感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构成病毒衣壳卷曲包绕在RNA外,并与3种RNA多聚酶(PB1、PB2、PA)一起与RNA节段形成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RNP),即螺旋对称的核衣壳。RNA多聚酶PB1、PB2、PA与RNA的转录有关,核蛋白的抗原性稳定,很少发生变异,具有型特异性。 3、包膜(envelop)流感病毒包膜由内向外,可分为内膜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MP)和脂蛋白(lipoprotein,LP)两层。内膜基质蛋白M1,是包围在病毒核心外的一层膜结构,介于核蛋白与脂质双层膜之间,与组成脂质双层膜的类脂紧密结合,在维持病毒形状与完整性上起重要作用,具有型特异性。脂蛋白层是脂质双层膜的结构成分,来源于宿主细胞膜或核膜。基质蛋白M2为镶嵌其中的膜蛋白,形成膜通道,有利于病毒脱壳及血凝素的生成。 流感病毒包膜上镶嵌的两种糖蛋白向外突出形成刺突(spike),一种是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另一种是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HA的数量是NA的4~5倍。

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悲剧的必然性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旅游标语英语翻译标准研究 2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 3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基于xx公司商务往来信函 4 浅析《掘墓人的女儿》所体现的犹太寻根主题 5 简奥斯汀对英国小说的贡献——以《傲慢与偏见》为例 6 《红字》中善与恶的不同结局 7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 8 撒旦和孙悟空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对比 9 东方主义视角下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中西方殖民话语分析 10 中西面子观的比较研究 11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幽默对话翻译——以《老友记》第一季为例 12 从王尔德喜剧中的花花公子形象解读王尔德信奉的纨绔主义 13 《洛丽塔》—时间的悲剧 14 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15 中西方传统习俗的对比研究——出生礼,婚礼,葬礼 16 寻找自我——浅谈《宠儿》中黑人女性的解放 17 诗歌《飞鸟集》的意象评析 18 《荆棘鸟》中女性主义及女性意识觉醒的解读 19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主义 20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West-Eastern Business Negotiations 21 增译法在商务英语汉译中的应用 22 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 23 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 24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中文旅游文本翻译 25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graphy and Language as Seen in English Idioms 26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27 汉英谚语中关于文化价值观的比较 28 礼貌原则与中西文化的差异 29 温和的反叛者——论《小妇人》中的女性群像 30 浅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31 读者与作者的断裂——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女权主义解读 32 从目的论角度浅谈电影字幕翻译 33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 3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 35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 in Kung Fu Panda 36 从涉外婚姻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37 A Study on Effective Multimedia-assisted SEFC Teaching 38 从《麦琪的礼物》和《爱的牺牲》分析欧?亨利的写作特色 39 分析露丝的觉醒《接骨师之女》 40 广告英语标题翻译的修辞特点 41 A Tentative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hinese Wine Culture and Western Wine Culture 42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

介绍一下木马病毒的种类

介绍一下木马病毒的种类 随着网络在线游戏的普及和升温,我国拥有规模庞大的网游玩家。网络游戏中的金钱、装备等虚拟财富与现实财富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与此同时,以盗取网游帐号密码为目的的木马病毒也随之发展泛滥起来。网络游戏木马通常采用记录用户键盘输入、Hook游戏进程API函数等方法获取用户的密码和帐号。窃取到的信息一般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或向远程脚本程序提交的方式发送给木马作者。网络游戏木马的种类和数量,在国产木马病毒中都首屈一指。流行的网络游戏无一不受网游木马的威胁。一款新游戏正式发布后,往往在一到两个星期内,就会有相应的木马程序被制作出来。大量的木马生成器和黑客网站的公开销售也是网游木马泛滥的原因之一。2. 网银木马网银木马是针对网上交易系统编写的木马病毒,其目的是盗取用户的卡号、密码,甚至安全证书。此类木马种类数量虽然比不上网游木马,但它的危害更加直接,受害用户的损失更加惨重。网银木马通常针对性较强,木马作者可能首先对某银行的网上交易系统进行仔细分析,然后针对安全薄弱环节编写病毒程序。如2004年的“网银大盗”病毒,在用户进入工行网银登录页面时,会自动把页面换成安全性能较差、但依然能够运转的老版页面,然后记录用户在此页面上填写的卡号和密码;“网银大盗3”利用招行网银专业版的备份安全证书功能,可以盗取安全证书;2005年的“新网银大盗”,采用API Hook等技

术干扰网银登录安全控件的运行。随着我国网上交易的普及,受到外来网银木马威胁的用户也在不断增加。3. 即时通讯软件木马现在,国内即时通讯软件百花齐放。QQ、新浪UC、网易泡泡、盛大圈圈……网上聊天的用户群十分庞大。常见的即时通讯类木马一般有3种:一、发送消息型。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自动发送含有恶意网址的消息,目的在于让收到消息的用户点击网址中毒,用户中毒后又会向更多好友发送病毒消息。此类病毒常用技术是搜索聊天窗口,进而控制该窗口自动发送文本内容。发送消息型木马常常充当网游木马的广告,如“武汉男生2005”木马,可以通过MSN、QQ、UC等多种聊天软件发送带毒网址,其主要功能是盗取传奇游戏的帐号和密码。二、盗号型。主要目标在于即时通讯软件的登录帐号和密码。工作原理和网游木马类似。病毒作者盗得他人帐号后,可能偷窥聊天记录等隐私内容,或将帐号卖掉。三、传播自身型。2005年初,“MSN性感鸡”等通过MSN传播的蠕虫泛滥了一阵之后,MSN推出新版本,禁止用户传送可执行文件。2005年上半年,“QQ龟”和“QQ爱虫”这两个国产病毒通过QQ聊天软件发送自身进行传播,感染用户数量极大,在江民公司统计的2005年上半年十大病毒排行榜上分列第一和第四名。从技术角度分析,发送文件类的QQ蠕虫是以前发送消息类QQ 木马的进化,采用的基本技术都是搜寻到聊天窗口后,对聊天窗口进行控制,来达到发送文件或消息的目的。只不过发送文件的操作比发送消息复杂很多。4. 网页点击类木马网页点击类木马会恶意模拟用户点击广告等动作,在短时间内可以产生数以万计的点击量。病毒作

弗兰肯斯坦英文版

简介 或许以这个悲伤而恐怖的故事拍成的电影要比世界上由任何其他故事拍成的电影都要多。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喜欢它因为当我们第一次读到它时,它就好像是出自我们梦中的记忆一样。 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也是一个新的故事。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创作于一百五十多年以前,那时的科学发展才刚刚起步;说它“新”是因为弗兰肯斯坦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科学给予我们力量去改造世界,但这种力量也可能与我们作对并毁灭我们。弗兰肯斯坦创造了一个新的人,他比任何其他人都要巨大和强壮——然而弗兰肯斯坦控制不了他,这个怪物毁灭了弗兰肯斯坦所爱的一切。今天的科学家正在创造着巨大的机器、电脑和武器,他们声称这些东西对我们有益——但我们能够驾驭它们吗 玛丽·雪莱(1797—1851)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位重要作家。她的丈夫是英格兰最著名的诗人之一——珀西·比希·雪莱。 1 ‘Captain!Something is moving on the ice.Look over there!’

The sailor stood at the top of the mast,high above the Captain.His hand pointed away from the ship,across the miles of ice that covered the sea. The Captain looked to the north,where the sailor was pointing.He saw something coming fast towards the ship across the ice.He put his telescope to his eye,and through it he could see the shapes of ten dogs pulling a sledge over the ice.He could also see the driver of the sledge—a huge figure,much bigger than a man.The sledge came nearer and nearer to the sea.Soon it was only a quarter of a mile from the ship.No one needed a telescope now to see the huge figure of the driver. Suddenly the sledge went behind a mountain of ice and disappeared.At that moment another sledge appeared.It,too,was moving fast,and was clearly chasing the first sledge.This driver was a smaller figure,more like an ordinary man.Faster and faster the dogs ran;then the second sledge also disappeared behind the mountain of ice. Two hours passed.The sledges did not appear again.Nothing moved on the ice.Soon night came,and in the night there was a storm.In the morning,the sailors saw that great pieces of ice were floating round the ship.Suddenly the sailor on the mast shouted again:

坦布苏病毒简介教学教材

坦布苏病毒简介

坦布苏病毒简介 1、坦布苏病毒病概述 2010年4月以来在我国大部分养鸭地区发生了一种以传播迅速、突发性的产蛋急剧下降为主要特点的新鸭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产蛋鸭产蛋严重下降,产蛋率从90%降至10%以内,甚至绝产,给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李玉峰,2011)。该病最初命名为“鸭出血性卵巢炎”,“鸭病毒性脑炎”,“鸭产蛋下降综合症”,“鸭传染性卵巢炎”(黄欣,2011;李玉峰,2011;廖敏等,2011)等。苏敬良等从病鸭中分离出了一种新型黄病毒,并命名为BYD病毒,属于在鸭上首次发现。2012年该病被确诊是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到目前为止,更有报道本病在蛋鸡、鸡群及鹅群(傅光华等,2011;黄欣梅,2011)中发现。关于本次在鸭上传播的鸭黄病毒,病毒学家,法国马赛第二大学的访问学者Ernest Gould表示,由蚊子造成的传播不应该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并指出这种病毒传播期间的温度变化与由蚊子传播的其他黄病毒并不一致。(鸭子在早春的寒冷气候中开始患病,而推测起来,蚊子种群在此时还很虚弱,而疾病的暴发则会一直持续到秋季。) 鉴于该病为鸭群新发生的疫病,除该病的病原学外,其致病机理、免疫机理、快速诊断技术和防制措施等,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病原学 鸭出血性卵巢炎的病原与恩他耶病毒群的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印尼和泰国病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7%~91%,氨基酸同源性为98%~99%;而与同群的Ntaya病毒、Sitiawan病毒、Theiler's murine encephalomye-litis virus(TMEV)、Bagaza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大于70%,国际上

流行性感冒简介

流行性感冒简介 一、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起病急,传染性强,流行广泛,传播迅速,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 二、流感病源体的特点有哪些? 流感的病源体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在外界的抵抗力弱,在56℃30分钟条件下易被灭活,在室温下传染性很快丧失,100℃1分钟即被灭活,但在0~4℃能存活数周,在-20℃真空干燥条件下可长期保存。对紫外线和化学有毒剂敏感。流感病毒可分甲、乙.丙三型,同型病毒又可分为若干个亚型。甲型病毒易发生变异,常引起流行,乙型病毒变型缓慢,流行比较局限,丙型病毒很少变异,多呈散发,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三、流感的传染源有哪些? 流感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轻型患者在传播上有重要意义。隐性感染者排病毒的数量较少而时间短,故传染意义不大。 四、流感是怎样传播的? 流感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当病人咳嗽.喷嚏及大声说话时,病毒随飞沫喷到病人周围空气中,侵入正常人的鼻粘膜而传染,通过尘埃及日常用品的间接接触传播也有可能。 五、流感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免疫时间短,而流感病毒变异性大,但型间无交叉免疫,所以人在一生中可多次患流感。 六、流感的流行特征有哪些? 本病常突然发生,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流行时间短,常沿交通线迅速蔓延,先集体后散居,先城市后农村,在几个月内,可遍及世界各地,造成全球性的大流行。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 七、流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流感临床上分单纯型流感和肺炎型流感两种,潜伏期1—3天。 1.单纯型流感: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动眼痛.身软无力.恶心.食欲减退,并有轻度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干咳.咽痛.咽痒.剧咳时可伴有胸骨后痛,少数患者有胃肠道症状。体温升高时,脉搏.呼吸相应加快,病人呈急性发热面容。发热与临床症状可在1--2日达高峰,3--5日内退热,症状也随之消失,但咳嗽可持续1--2周。 2.肺炎型流感:较少见,易发生于老.幼.弱及原有心肺疾病的患者。起病时与典型流感病人相似,起病24小时后,病情迅速加重,出现高热。烦躁、剧烈咳嗽,痰呈血性,并有呼吸困难及发绀,双肺呼吸音低,布满干.湿罗音,但无肺实变的体征。调线胸片呈双肺弥漫性结节性阴影,近肺门区较多,症状日益加重,多于5--10日内发生呼吸和循环衰竭,病死率较高。 八、流感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诊断流感有以下几点: 1.流行病学资料。该地区是否有流感流行,有否接触史,是否多发季节。 2.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头痛、肌肉酸痛、身软无力.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3.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肺炎型流感可有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增高。鼻粘膜细胞检查:下鼻甲鼻粘膜压印片中,可见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堆积,并在细胞浆中

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的主题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52549887.html, 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的主题解读 作者:陈欣 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11期 [摘要]玛丽·雪莱的第一部反乌托邦生态小说《弗兰肯斯坦》开创了科幻小说新的文学样式。本文试图从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及社会背景出发解读该小说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科技;自然;和谐统一 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的第一部反乌托邦生态小说《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在英国文学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价值,它开创了科幻小说这一新的文学样式,年轻的作者也因为这部作品而为世人耳熟能详,被称之为科幻小说之母。1818年出版的《弗兰肯斯坦》在接 下来的近200年时间里屡次被改编为电影,并且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至今仍方兴未艾,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解读。本文试图从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及社会背景出发解读该小说的主题思想。 一、作品的时代背景 作家玛丽·雪莱生活的时代是整个西方社会经历深刻历史变化的时期。当时科学技术文明空前发达,在众多科学领域都实现了很大的突破,比如:天文、地理、物理等等。广大民众对科技理性盲目崇拜,对科技能够改变世界抱有各种幻想。他们相信科学知识法力无边,能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能够不断地创造各种奇迹。玛丽·雪莱的父亲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哲学家,当时家里常有各种学术领域的人士出入,他们谈古论今,对当时社会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谈论得也更深入,其中探讨最多的问题就是人类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在令世人欢欣鼓舞的同时,又不得不让人陷入内心的恐慌与极度不安之中。从小深受父亲影响的雪莱,在年轻时就出版了不朽名作《弗兰肯斯坦》,它让玛丽名声大震,一度曾超过其丈夫英国诗人雪莱。 二、作品的主要内容 《弗兰肯斯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酷爱科学,研究电化学和生命,他发现了死亡的秘密,于是决定着手制造生命。他从尸体中寻找材料,从停尸房等地方取得各种不同人体的器官以及身体组织,把它们拼合成一个人体,并利用电化学方法予以激活。但是高达8英尺的怪物在被赋予了什么生命之后,却变得面目狰狞,其丑无比。尽管长相丑陋,但怪物在刚诞生时还是天性善良,向往美好,渴望爱情。他曾潜入普通人家里,试图与他们沟通,交流。但是,由于其丑陋的外表,被世人不能接受,这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他一出现在大街上,就受到很多人的打骂,并屡屡遭受人们的厌恶与恐惧,甚至有人朝他开枪。为此,怪物丧失了最后一丝善良,把一切都归因于他的制造者。从此噩运就一直发生在弗兰肯斯坦身上。怪物杀死了他的家人,并要求科学家弗兰肯斯坦为自己制造一个配偶,并答应有了

禽流感病毒的简要介绍

禽流感的介绍与防治 林泽宇201400111040化学 摘要: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 关键词:禽流感、传播途径、对人致病性 1.引言: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不仅是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5等15种亚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 2.研究历史: 连月来,以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为主要病原的禽流感疫情在亚洲多个国家先后暴发,其传播的范围和规模是空前的。尽管目前只在越南、泰国发现了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但这场成千上万只家禽病死或被宰杀的禽流感危机,无疑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禽流感病毒攻击人类在历史上已非首次。有据可查的禽流感病毒直接传染人的首个病例为1996年的1例结膜炎患者,Banks等对其病毒分离株(268/96)进行了DNA测序后发现,7个神经氨酸酶(NA)及内部基因与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血凝素(HA)基因的全部核苷酸序列也与1995年从爱尔兰火鸡身上分离出的H7N7病毒株有98.2%相同。 3.基本特征: 成分: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赏析1500字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赏析15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弗兰肯斯坦》读后感赏析1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赏析1500字: 1818年出版的长篇哥特小说《弗兰肯斯坦》(《科学怪人》)算是最早的科幻小说了。 小说最初是由书信体开始,主人公沃尔顿带领船员往北极去探险,在路上给姐姐写信,叙述见闻。中途遇到落魄的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将他带到自己的船上。接下来就开始了弗兰肯斯坦以第一人称开始的自述。 弗兰肯斯坦原本生活在瑞士日内瓦,热衷于科学,好奇生命的原理。在外国学习期间更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于生命的研究充满热情。他逐渐明晰了生命的原理,并且利用死去的人的肢体拼凑、创造了一个生命。结果当这实验结果成型,他却感觉到恐惧、恶心。 “在那半明不灭的微光里,我看见那生灵睁开了呆钝的黄色眼睛,吃力地呼吸起来,有了生命的手脚也开始动弹,像是抽搐。我怎样才能描述自己在这巨大的祸害面前的感受呢?“他逃走了,后来在朋友的陪伴下回到实验室,”怪物“已经不见了。 接下来便开始了弗兰肯斯坦的悲惨遭遇。他先是生病,被恐惧攫住,生怕自己制造的怪物出现在眼前。几个月后病情好转,回到瑞士家里,却发现自己的弟弟已经遭遇不测,他明白是怪物的报复,但无

法说出口;一个好姑娘因此被判死刑。弗兰肯斯坦陷入深刻的痛苦和自责。经常一个人游荡,在途中发现了怪物的足迹。他压抑自己的痛苦和恐惧,听怪物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怪物讲述自己如何被抛弃,因此而痛苦不堪。他离开弗兰肯斯坦,躲避人群。当他发现一个贫穷瞎眼老人和他的一对子女后,为他们的生活而感动,便在暗地里观察并且帮助他们,从他们身上学习语言,并期盼某一天能得到他们的友情。终于有一次他出现在那瞎眼老人的面前,对他倾诉衷肠,结果那老人的子女出现以后,对他又是惊惧又是厌恶。怪物理想破灭,愤恨离开。怪物希望弗兰肯斯坦能够再创造一个同伴,一个女人,这愿望一旦满足,他声称自己便要与同伴远离人群。 他的讲述一时使得弗兰肯斯坦犹豫了。 “记住,我是你制造出的生命,原因是你的亚当。可如今,我倒更像是你的堕落天使了。你不乐见我幸福,想让我滚蛋。可我并没有办错事呀。我随处所见都是幸福,只有自己被关在门外,幸福不起来。我满怀善意,也很驯服,可厄运却把我变成了魔鬼。“ 弗兰肯斯坦答应了怪物的要求,于是便又离家,找寻机会去创造怪物的同伴。中途他一直犹豫、痛苦,当怪物出现在他窗前观看他的作品时,他看到怪物的丑陋以及奸诈的微笑,便陷入狂怒,不再相信怪物,决不肯让世上再出现怪物的同伴,便将正在创造的生命破坏了。读后感·怪物声称要报复,弗兰肯斯坦陷入更深的不幸。他的朋友被杀害,接下来在新婚之夜妻子也被杀害,他的父亲因不堪忍受一再的

禽流感病毒介绍

January 10, 2006 Page 1 of 3 KEY FACTS Information about Avian Influenza (Bird Flu) and Avian Influenza A (H5N1) Virus This fact sheet provides general information about bird flu and information about one type of bird flu, called avian influenza A (H5N1) that is infecting birds in Asia and has infected some humans. Also see th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FAQs) (http://www.who.int/csr/disease/avian_influenza/avian_faqs/en/index.html ) on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website. Avian Influenza (Bird Flu) Avian influenza in birds Avian influenza is an infection caused by avian (bird) influenza (flu) viruses. These influenza viruses occur naturally among birds. Wild birds worldwide carry the viruses in their intestines, but usually do not get sick from them. However, avian influenza is very contagious among birds and can make some domesticated birds, including chickens, ducks, and turkeys, very sick and kill them. Infected birds shed influenza virus in their saliva, nasal secretions, and feces. Susceptible birds become infected when they have contact with contaminated secretions or excretions or with surfaces that are contaminated with secretions or excretions from infected birds. Domesticated birds may become infected with avian influenza virus through direct contact with infected waterfowl or other infected poultry, or through contact with surfaces (such as dirt or cages) or materials (such as water or feed) that have been contaminated with the virus. Infection with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in domestic poultry causes two main forms of disease that are distinguished by low and high extremes of virulence. The “low pathogenic” form may go undetected and usually causes only mild symptoms (such as ruffled feathers and a drop in egg production). However, the highly pathogenic form spreads more rapidly through flocks of poultry. This form may cause disease that affects multiple internal organs and has a mortality rate that can reach 90-100% often within 48 hours. Human infection with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subtypes of type A influenza viruses. These subtypes differ because of changes in certain proteins on the surface of the influenza A virus (hemagglutinin [HA] and neuraminidase [NA] proteins). There are 16 known HA subtypes and 9 known NA subtypes of influenza A viruses. Many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HA and NA proteins are possible. Each combination represents a different subtype. All known subtypes of influenza A viruses can be found in birds. Usually, “avian influenza virus” refers to influenza A viruses found chiefly in birds, but infections with these viruses can occur in humans. The risk from avian influenza is generally low to most people, because the viruses do not usually infect humans. However, confirmed cases of human infection from several subtypes of avian influenza infection have been reported since 1997. Most cases of avian influenza infection in humans have resulted from contact with infected poultry (e.g., domesticated chicken, ducks, and turkeys) or surfaces contaminated with secretion/excretions from infected birds. The spread of avi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