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变色花|苏教版(4)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变色花|苏教版(4)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变色花|苏教版(4)

教学分析:

《变色花》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讲的是物质的变化,教材从生活中的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的积极性。

本节课从“使指示剂变色”的单一角度初步认识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至于酸和碱的性质及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变色的原因本课不讲,留待学生以后到中学化学课中学习。教材是按照“变魔术探奥秘--自制指示剂--鉴别身边物质”的活动顺序编写的。教材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变魔术,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纸花变红,纸叶变绿”的奇妙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二部分:学生亲自制作紫甘蓝汁,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第三部分:用自制的紫甘蓝汁检测各种物质,并记录在《活动记录》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

2、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

3、了解指示剂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了解自制指示剂的过程;

2、能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索的过程中,能积极大胆阐述自己发现,体现探究的乐趣。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碱性物质。

难点:1、自制紫甘蓝汁指示剂。

2、用自制的紫甘蓝水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装有紫甘蓝汁的喷壶、纸花、装有白醋和小苏打水的试管、胶头滴管若干、紫甘蓝汁、温水。

分组材料:紫甘蓝、厚塑料袋、牙签、笔、烧杯、托盘、抹布、洗衣粉溶液、肥皂、洗发精、花露水、盐水、茶水、自来水、矿泉水、糖水、牛奶、桔子汁、苹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魔术导入。(3分钟)

1、谈话:(出示纸花)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变个魔术,就是这个“神奇花”。这朵花有什么神奇之处呢?那么请你睁大眼睛,因为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2、表演魔术。教师给纸花“浇水”,学生认真观察现象。

3、提问:孩子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生答:花变色了;有一朵变红了,有一朵变绿了。)

4、提问:那么你们认为花为什么会变色呢?小组讨论下。【板书】变色花

5、学生讨论、猜想、汇报。(生:花事先做过处理,和紫甘蓝水发生反应产生了魔术的效果。)

【设计意图】利用魔术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实验解密(5分钟)

1、提问:师:那花做过什么处理呢?

生:可能用什么泡过。

2、谈话:是的,老师就是用这两种溶液浸泡过“神奇花”,一种是1号试管中的白醋溶液,一种是2号试管中的小苏打水溶液。当他们遇到紫甘蓝汁时就发生了变化。那么你们想不想再看看这神奇的变化呢?(生:想。)找位同学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吧。

3、学生演示实验,老师在旁指导。

4、提问:这次你发现了什么?

(生:紫甘蓝汁遇白醋变红,遇小苏打水变绿。)

5、师讲授:像白醋一样,使紫甘蓝汁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小苏打水一样,使紫甘蓝汁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在这里我们简称为酸红碱绿。

【板书】酸红碱绿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知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的变化现象,进而使学生从激发兴趣阶段过渡到初步感知阶段。

三、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酸碱性。(2分钟)

1、引导:明白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那么生活中哪些物质是酸性的,哪些又是碱性的呢?

2、师:猜猜这些物品吧?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物品。

【课件展示】面包、橙子、西红柿、化肥、洗涤剂

3、提问: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知它们的酸碱性的呢?比如醋

4、根据学生回答,导出指示剂。

谈话:有些同学说尝,那化肥、洗涤剂甚至是盐酸我们也能尝一尝吗?(生:不能)为什么?(生:危险)所以我们还得用科学的方法去检验。那么我们用什么来检测呢?(生:用紫甘蓝汁)5、谈话:对,像紫甘蓝汁这样,能够分辨物质的酸性和碱性的物质,我们称它为酸碱指示剂。利用酸碱指示剂我们就检测出物质的酸碱性。

【板书】酸碱指示剂

【设计意图】从生活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出指示剂的概念,这样会使学生认识更自然、流畅。

6、引导自制紫甘蓝汁指示剂

师:那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杯紫甘蓝汁指示剂呢?生:想

四、学生实验制作紫甘蓝汁。(10分钟)

1、出示课件:紫甘蓝指示剂的制作方法。通过阅读方式自学制作方法。

师:那要如何制作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自学课件中的制作方法。

【课件展示】

第一步:将紫甘蓝的薄叶撕碎装入透明塑料袋中;

第二步:加入一杯温水(50℃——60℃);

第三步:一只手握住袋口,另一只手反复挤压菜叶直到水变为紫色。

第四步:用牙签在塑料袋底部扎一个孔,使紫甘蓝汁流入烧杯中。

2、师: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那么你有没有思考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都需要注意些什么?小组讨论。

3、生汇报,出示课件,请学生指读注意事项。

【课件展示】

?选择紫甘蓝的薄叶少用梗;

?紫甘蓝撕块要小一点;

?反复挤压菜叶时,不要把塑料袋弄破;

?挤压菜叶的时间以汁液变紫为准。

4、师:既然大家都已经摩拳擦掌,就开始动手吧,需要温水时可以举手示意老师。

学生实验制作紫甘蓝汁指示剂,师巡视解疑。

5、各小组展示实验结果。

师:现在请每组的小组长高举你们的实验结果,展示一下吧!第X组做的最好,颜色很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前具有清晰实验思路的能力,防止学生盲目的实验或随意的玩弄实验器材。

五、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来检测物质的酸碱性。(18分钟)

1、汇报实验材料。

师:既然有了指示剂,不妨我们就测一测物质的酸碱性,好不好?生:好。

师:老师看到大家带来了很多常见的生活品,那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下你们带来的实验材料。

生:矿泉水、茶水、糖水、自来水、肥皂水、洗发精、洗衣粉、花露水、橘子汁、苹果、盐水、牛奶。

2、预测:那么你们觉得这些物质遇到紫甘蓝汁后会变成什么颜色?出示课件,学生汇报,师填写猜测记录。

验来说话吧,可是我们要怎样做这个实验呢?找位同学读一下实验步骤。

4、学生朗读实验步骤。

【课件展示】

●先将被检测的溶液分别倒入试管中待测,并按顺序标记好溶

液的名称;

●然后用胶头滴管取适量紫甘蓝汁滴入到被检测物质的试管

中;

●把观察到的现象写在实验活动记录表上。

5、师:实验操作并不难,但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组

讨论下。

6、学生讨论汇报。

7、找学生指读注意事项。

【课件展示】

注意事项

①被测溶液需取少量,约2cm高即可;

②向试管中倒溶液时,试管要倾斜45度;

③苹果可以取一小块,直接在剖面上滴紫甘蓝汁;

④使用胶头滴管时要将滴管垂直于试管上方,不要接触试剂,以免污染滴管,影响实验结果。

8、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既然你们都已经迫不及待了,那就动起来吧,记录员同学别忘了把实验结果填写到实际记录表上,现在开始。

9、总结汇报。

师:每个小组做的都非常认真,尤其是第X组,组织有序,合作默契,希望其他小组的同学积极向他们学习。那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下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

生汇报。

【课件展示】

生:有的物质不变色,它既不是酸性也不是碱性。11、师讲授:像这样不能使紫甘蓝水变色的物质我们叫做中性物质。

【板书】中不变

11、小结:但是今天,同学们检测的这些物质多数还是偏酸或偏碱的。我们刚刚是用紫甘蓝汁作的酸碱指示剂,其实指示剂的种类很多,常用的还有试纸(出示试纸)。试纸可以检测出物质具体的酸碱度,我们一般用PH值来表示。PH<7的表示酸性,PH>7的表示碱性,PH=7的则表示中性。(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养成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

案,验证假设的探究问题的科学思路,发散学生思维。

六、总结——学以致用(1分钟)

师:小小的变色花变出了这么多的知识,这些知识其实在生活中经常会被用到。(出示课件)

找学生生指读: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如果发现它的叶瓣发黄发枯,就说明可能土壤偏碱性,我们可以喷洒呈酸性的硫酸亚铁。而竹子喜好碱性土壤。如果淋了酸雨,它就会大面积死掉。七、拓展——激发继续研究的兴趣。(1分钟)

师:有意思吧,如果你感兴趣还可以做做这个——写密信。出示课件。

【课件展示】

课后建议:写密信。

师:在战争年代,我们的共产党员经常用写密信的方式传递情报,这就是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给鲁迅的密信。(出示课件)它是怎么做的?找位同学读一读。

生:它是用稀淀粉溶液(米汤)在白纸上写字,干后是看不见字迹的,再用碘水涂抹,就会显出蓝色字迹,放在火焰上方烘,蓝色又会褪去,这样就可秘密的把情报送出去。

师:那么你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也写一封密信呢?动手试试吧!【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记录1:

紫甘蓝汁遇盐水后,颜色,说明盐水是物质。实验活动记录2:

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教案设计

《变色花》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变色花》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物质在变化》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旨在通过探究变色花的奥秘来认识两类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制作好的“指示剂”鉴别身边物质的酸碱性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指示剂”这个神奇物质在不同酸碱性物质中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 2.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 3.知道指示剂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教师的示范了解自作指示剂的过程。 2.能用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究的过程中,能积极大胆的阐述自己发现,体现探究的乐趣。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难点:用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方法:情趣导入法、实验探究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准备: 紫色甘蓝指示剂、肥皂水、洗衣液、橙汁、白醋、橘子数个、白色纸花、 试管若干、试管架若干、水槽若干、胶头滴管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问题-猜想 1.同学们,刘谦听说过吗?老师也跟这魔术大师学了一手,想看吗?接下来就是我们一起见证奇迹的时刻! 2.表演魔术: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纸花,并在上面喷水,学生认真观察。 3.设疑:你们认为使花变色的奥妙在哪里呢? 4. 我非常欣赏同学们科学的思维方式,任何看似奇异的现象只是因为其中蕴藏着一些我们暂时不明白科学道理,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假设,这些假设是否正确呢?我们要通过什么来验证? (设计意图:利用魔术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任务一:尝试探究,揭示概念 任务呈现:学生尝试实验 让学生在装有白醋和碱水的烧杯中分别滴入五六滴紫甘蓝水,观察现象。 自主学习: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展示交流:生发现:紫甘蓝水遇白醋变红,遇肥碱水变绿。 教师讲解:1.什么是酸、碱性物质什么是酸碱指示剂。 2.说明指示剂的用途和应用范围。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汇资料全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资料 (六上)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重要知识点 1、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其中像剪刀、扳手等构造简单的 又叫【简单机械】,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 2、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原理】。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分别是【支点— 支撑并使杠杆围绕转到的位置;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点;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点。】 4、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费力杠杆—阻力点 到支点的距离大;】【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使用杠杆不一定省力【例:省力杠杆——开瓶器、切纸刀、园林剪等;费力杠杠——手术剪、镊子、筷子等;不省力不费力杠杠——订书机、跷跷板、天平】 5、杠杆尺的钩码怎么挂才平衡 (1)如果两边只挂一个点,只要两边挂的钩码数与它离支点的格数相乘的积相等就行。 (2)如果挂1个点以上,杠杆尺两边各个点上的钩码数和格数的乘积的和要相等。 左边【2×2=4】【右边1×4=4】左边【2×1+1×1=3】右边【1×3=3】6、【“称砣虽小,能压千斤”】是杠杆类工具运用的一个典型事例,生活中的实例 还有:羊角锤、尖嘴钳、各种剪刀、镊子、开瓶器等。【小杆秤三点:提绳——支点;秤盘——阻力点;秤砣——用力点】 7、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且可以转动的装置叫【轮轴】,生活中常见轮轴有:【门 把手、汽车的方向盘,水龙头,扳手,螺丝刀等】。 轮轴的作用:【A、在轮上用力带动轴省力B、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费力。】【当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名称: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 作用: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既能省力,又能的方向。不能省力。变力的方向。

《变色花》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变色花》教学设计 执教者:洪冰洁时间:2016年11月15日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自制紫甘蓝指示剂。 2、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几种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科学知识 1、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2、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2、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奥秘的愿望。 3、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会变色的白色纸花(花朵用酸浸过,叶子用面碱浸过;浸泡的时间不要提前太久,以免酸碱中和,使实验失败)、不会变色的白色纸花、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汁、保鲜袋、牙签、烧杯、滴管、白醋、桔子、盐水、洗衣粉水、肥皂水、抹布。 三、教学过程 (一)魔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谈话:今天,老师要给表现最好的同学送一朵我亲手制作的纸花。(出示一朵纸花)这朵花看起来感觉怎么样? 2、魔术:被你们这么一说,我也感觉这朵花颜色太单调了。不过,老师最近学了个魔术可以把它变色,你们相信吗?看好喽!(往纸花上喷紫甘蓝汁)看到了什么? 3、揭题:看来,这朵纸花与众不同,它能变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变色花。(贴出课题《变色花》) 4、提问:白花白叶为什么能变成“红花绿叶”呢?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猜想,一是与这神奇的水有关,另一个原因可能与纸上做了手脚有关)(二)制作——学会制作紫甘蓝指示剂

1、谈话:我们就先来研究这瓶液体。你们想亲手做一瓶这样的液体吗?那么我们来看看应该怎样做。(播放紫甘蓝指示剂制作方法的微视频) 2、提醒注意事项:现在知道这瓶液体叫什么了吗?(板书:紫甘蓝汁)会做紫甘蓝汁了吗?除了微视频中提到的要求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挤压紫甘蓝时,不能把塑料袋弄破;塑料袋上的孔不能戳太大,以免水洒到外面;要注意小组合作) 3、检验:第×小组表现最好,请带着你们的紫甘蓝汁上来,喷洒到这朵纸花上。 (1)初验:怎么回事?(纸花没变化) (如学生提出:用老师的紫甘蓝汁喷,就让他喷) (2)再验:怎么还是没变色? (学生认为老师肯定在纸花上做了手脚了。) (3)谈话:同学们真聪明,马上想到另一种可能!想知道老师到底在花和叶上做了什么手脚吗?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找找答案? (三)探密——花和叶上到底做了什么手脚 1、谈话: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器材,拿出来,看看里面有什么?(生说,师在黑板一边贴出各名称) 2、实验要求:接下来我们怎么做?请看大屏幕。(请一学生大声读) 3、请学生示范:实验要求都明白吗?好,那谁来示范一下,什么叫:边滴边轻轻晃动液体?(老师先叫了一个学生) 需要合作者吗?(两个学生上台示范了“边滴边轻轻晃动液体”的动作) 4、谈话:看明白了吗?合作得真不错!实验中合作很重要,接下来,老师要来看看哪些小组能学会合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5、学生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6、汇报实验现象:遇紫甘蓝汁变红的有白醋和桔子汁;变绿的有肥皂水和洗衣粉水;不变的是盐水。(整理板书) 7、小结:像白醋这样,能使紫甘蓝汁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肥皂水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像盐水一样,不能使紫甘蓝水变色的物质,叫做中性物质;类似紫甘蓝汁这样的物质,由于能够分辨物质的酸性和碱性,称为酸碱指示剂。(板书)酸碱指示剂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不断了解到。 8、提问:现在有谁能大胆地告诉大家:老师到底在花和叶上做了什么手脚?你能肯定你的想法是正确的吗?敢不敢上来证实一下。

变色花教学(精~)

《变色花》 周春花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自制紫甘蓝指示剂。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几种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科学知识 ●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奥秘的愿望。 ●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会变色的白色纸花(花朵用酸浸过,叶子用面碱浸过;浸泡的时间不要提前太久,以免酸碱中和,使实验失败)、不会变色的白色纸花、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汁、保鲜袋、牙签、烧杯、滴管、白醋、苹果汁、柠檬汁、盐水、纯净水、洗衣粉水、肥皂水、温水、酸性物质(醋精)、碱性物质(碳酸钠)、喷壶、毛笔、录象、抹布。 三、教学过程 (一)魔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件礼物。(一朵纸花)感觉怎么样? 被你们这么一说,我也感觉这朵花颜色太单调了。不过,老师有本领把它变色,你们相信吗? 看好喽!(往纸花上喷紫甘蓝汁)看到了什么? 看来,这朵纸花与众不同,它能变色。(贴出课题) 2、为什么它能变成“红花绿叶”呢?(暂停、等待) 刚才有同学说可能与这瓶液体有关,想做一瓶这样的液体吗?

(二)制作——学会制作紫甘蓝指示剂 1、那么我们来看看应该怎样做。(播放紫甘蓝指示剂制作方法的录象) 2、现在知道这瓶液体叫什么了吗?(贴出紫甘蓝汁) 会做紫甘蓝汁了吗?除了录象上提到的要求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 制作的时候,老师要看看哪一组的表现最好,对于这样的小组,接下来的实验我会请他们来完成,想得到这样的机会吗?还等什么呢? (学生制作紫甘蓝指示剂,教师巡视:有三组已经完成了,而且能坐正、举手…… 都完成了) 3、第×小组表现最好,请带着你们的紫甘蓝汁上来,喷洒到这朵纸花上。 注意观察! 怎么回事?(对喷的学生——等待) (如学生提出:用老师的紫甘蓝汁喷,就让他喷) 怎么没变色?(对全体学生) (学生认为老师肯定在纸花上做了手脚了。) 恭喜你们,答对了!想知道老师到底在花和叶上做了什么手脚吗? 想呀!老师就不告诉你们,你们自己找答案,有信心吗? (三)探密——花和叶上到底做了什么手脚 1、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器材,拿出来,看看里面有什么? 烧杯里面有什么?(生说,师在黑板一边贴出各名称) 2、接下来我们怎么做?请看大屏幕。(幻灯片出示实验要求,请一学生大声读)实验要求都明白吗? 好,那谁来示范一下,什么叫:边滴边轻轻晃动液体? (老师先叫了一个学生)需要合作者吗? (两个学生上台示范了“边滴边轻轻晃动液体”的动作) 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的实验动作。 看明白了吗?合作得真不错!实验中合作很重要,接下来,老师要来看看哪些小组能学会合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3、(学生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4、大家表现都很好,现在我们静下来,说说你们的实验现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3.3、变色花教案

变色花 课程标准: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的: 过程技能 1.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2.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科学知识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2.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奥秘的愿望。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通过学习不能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不知道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层次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但是不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层次3: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也不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探究能力: 层次1:没有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不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层次2: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不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层次3:会自制蔬菜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材料:课前涂过白醋和碱水的白色纸花、喷壶、白醋、检测物质用的果冻盒(贴上标签)、烧杯、滴管。紫甘蓝、塑料袋子 教学步 骤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目 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 题老师变小魔术:出示纸花,用 喷壶往“花瓣”和“叶子”上 喷紫甘蓝水,当学生感到很惊 奇时,问学生:谁能猜出其中 的奥秘? 学生开始讨论:这是为什么? 然后向老师汇报。 这个步骤可以极大 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愉快的接受 新课的教学。同时可 以引出本课的研究 课题。

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word教案

变色花》教学设计 王石中心小学许桂珍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36 页 教学目标: 1.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意识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产生进一步探索奥妙的愿望。 2.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碱、中性的各种物质。 3.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紫甘蓝汁)、能利用自制的蔬菜指示剂(紫甘蓝汁)鉴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4.体会到运用科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自制指示剂并检测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会变色的白色纸花,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汁,碱水,白醋,烧杯,镊子,盐水,茶水,洗衣粉水,肥皂水及各种带检测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1.师: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最近老师学会了一个小魔术今天要表演给同学们看,教师出示一只白色的纸花,用喷壶往纸花和叶上喷水(花变红叶变绿)问:你有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白纸花,并在上面喷“水”。学生好奇的观看。)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花红了,叶绿了。 2.教师归纳学生中的问题——“花为什么变色了?”进一步引导同学猜想如: ①花瓣上可能涂了什么东西; ②叶子上可能喷了什么药水; ③喷壶里的“水”可能是什么药品等等,这里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产生多种猜测。 师:要想判断同学们猜想的是否正确,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设计意图:利用魔术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学生尝试、探究 1.教师向学生分发自己的“水” 。让他们在装有白醋和碱水的烧杯中。分别滴入五六滴紫包菜汁,观察现象。 (学生对现象的出现表现的异常兴奋。) 2.生发现:紫包菜汁会让白醋变红,让碱水变绿。 3.教师讲解什么是酸,碱和中性物质,并说明了指示剂的用途和应用范围。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变色花》课堂实录

《变色花》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自制紫甘蓝指示剂,并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几种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3、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奥秘的愿望,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会变色的白色纸花(花朵用酸浸过,叶子用面碱浸过;浸泡的时间不要提前太久,以免酸碱中和,使实验失败)、不会变色的白色纸花、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汁、厚透明塑料袋、牙签、烧杯、滴管、白醋、苹果汁、橙汁、盐水、自来水、洗衣粉水、肥皂水、酸性物质(溶液)、碱性物质(溶液)等。 [教学过程] 一、魔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出示一朵白色的纸花)老师来到迎幸小学给同学们一起上一节科学课非常高兴,想送给大家这样一个礼品。大家觉得这件礼品怎么样? 生1:颜色太单调。 生2:白色的不吉利。 师:耶!被你们这么一说,我也感觉这颜色不太好。不过,老师能把

它变成“红花绿叶”。相信吗?(学生反应冷淡) 师:请大家看好喽!(往纸花上喷紫甘蓝汁) 师:(惊奇状)真变成“红花绿叶”了! 师:咦!怎么会变成“红花绿叶”了呢? 生1:那瓶神奇的水使它变的。 生2:老师在纸花上涂了一种物质,遇到那种水就会变。 生3:也许这种纸遇到水就会变。 师:刚才同学们产生了两种猜想,一是与这神奇的水有关,另一个原因可能与纸上做了手脚。这样,我们就先来研究这瓶液体。你们想亲手做一瓶这样的液体吗? 生(齐):想。 二、制作——学会制作紫甘蓝指示剂 师: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制作方法。(指导学生看教材:紫甘蓝指示剂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将紫甘蓝的薄叶撕碎装入透明塑料袋中加入一杯温水(50℃左右); 第二步:将塑料袋中的空气排掉; 第三步:一只手握住袋口,另一只手反复挤压菜叶直到水变为紫色。第四步:用牙签在塑料底部扎一个孔,使紫甘蓝汁流入烧杯中。 师:现在知道这瓶神奇的液体是什么了吗? 生(齐):紫甘蓝汁。(教师板书) 师:会做紫甘蓝汁了吗?在做的过程中,除了教材中提到的注意点外,

六年级科学上册 变色花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变色花教案苏教版 1、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2、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科学知识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2、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奥秘的愿望。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l 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l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l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l 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通过学习不能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不知道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层次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但是不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层次3: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也不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探究能力: 层次1:没有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不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层次2: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不能够

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层次3:会自制蔬菜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教学材料:课前涂过白醋和碱水的白色纸花、喷壶、白醋、检测物质用的果冻盒(贴上标签)、烧杯、滴管。紫甘蓝、塑料袋子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老师变小魔术:出示纸花,用喷壶往“花瓣”和“叶子”上喷紫甘蓝水,当学生感到很惊奇时,问学生:谁能猜出其中的奥秘?学生开始讨论:这是为什么?然后向老师汇报 。这个步骤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愉快的接受新课的教学。同时可以引出本课的研究课题。探索和调查教师引导学生猜测说出理由:什么原因使花瓣变红了,叶子变绿了?纸花上可能有什么物质?学生进行猜测:如果猜不出来可以让学生看看书上的例子。学生汇报,教师问学生想不想自己也来变变这个小魔术。在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教师教学生如何制作蔬菜指示剂。教师用紫甘蓝演示,让学生仔细观看。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来制作这样一个蔬菜指示剂。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做的蔬菜指示剂来做实验,看看哪些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让学生开始实验,在实验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把看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并且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总结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总结和汇报,教师要即使纠正学生的说法。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刚才看见的现象分为哪几类?学生回答:一共是两类,一个是紫甘蓝水变成了红色一个是让紫甘蓝水变成了绿色。教师告诉学生能够使

科学公开课《变色花》

《变色花》教学设计 汪翠微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3、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点: 了解物质的种类,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碱性物质。教学难点: 用自制的紫甘蓝水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 装有紫甘蓝汁的喷壶、纸花(两束)装有白醋、碱水的烧杯、紫甘蓝水。 分组材料: 紫甘蓝、塑料袋、温水、烧杯、洗衣粉、盐、糖水、自来水、牛奶、苹果、桔子、醋、水果刀、滤纸等。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1、谈话:(出示纸花)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表现最好的同学送一多我亲手制作的纸花。(停顿片刻)你觉得这朵花还差点什么? 2、表演魔术。 3、提问:对于这朵变色花,你们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吗? 4、学生猜想、讨论、交流。 二、实验解密 1、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看桌面上有什么?学生看到桌面上有紫叶甘蓝、白醋、碱水 引导:这三种液体我在喷花魔术中都用到了,将紫甘蓝汁分别滴入两杯液体中会怎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 2、学生分组实验。(把紫甘蓝汁分别滴入白醋和碱水的烧杯中。) 师:强调两点,①滴管不要碰到检测的物品,否则会污染了滴管影响对其他物品检测,②分工合作,仔细观察。 观察交流实验现象。 3总结:像白醋一样,使紫甘蓝汁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碱水一样,使紫甘蓝汁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类似紫甘蓝汁这样的物质,由于能够分辨物质的酸性和碱性,人们称它为酸碱指示剂。 4分析:那么根据实验所看到的现象,你能够解释纸花变

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说课教案

《变色花》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变化单元的第三课《变色花》,本单元主要讲的是物质的变化,教材从生活中的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的积极性。 本节课从“使指示剂变色”的单一角度初步认识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至于酸和碱的性质及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变色的原因本课不讲,留待学生以后到中学化学课中学习。 依据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和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 2、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3、乐于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教学难点是: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的物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本课教学内容教法学法选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试纸、会变色的白色纸花(花朵用醋浸过,叶子用碱水浸过)、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汁、碱水、白醋、检测物质用的烧杯、滴管、镊子、盐水、茶水、洗衣粉水、肥皂水、厚塑料袋。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的机会。教师是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遵循这些理念,我为本课设计了这样的三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二、观察实验、研讨探究;三、巩固拓展、延伸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通过变魔术导入新课 看过魔术表演吗?有什么感觉?老师最近学会了一个小魔术,想表演给同学们看,你们愿意看吗? 板书:变色花 然后出示一支白色的纸花,用喷壶往纸花和纸叶上喷“水”,当学生感到很惊奇时,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归纳学生中的问题——“花为什么变色了?” 进一步引导同学猜想,如做花瓣和叶子的纸上是否做了“手脚”,喷壶里的“水”是否有问题,花瓣上可能涂了什么东西,叶子上可能喷了什么药水,喷壶里的“水”可能是什么药品等等,这里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产生多种猜测。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花的颜色变了,白花变成了红花绿叶。很自然的在头脑中就会产生这样的颖问:花为什么会变色呢?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6.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7.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固,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8.不容易倾倒的塔结构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 9.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10.钢索桥的结构: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桥塔修得高,是为了降低钢缆的拉力。 11.评价一座桥好坏的指标:①是否坚固;②是否节省材料;③是否美观。 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变色花》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变色花》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分析: 《变色花》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讲的是物质的变化,教材从生活中的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的积极性。 本节课从“使指示剂变色”的单一角度初步认识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至于酸和碱的性质及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变色的原因本课不讲,留待学生以后到中学化学课中学习。课文是按照“变魔术探奥秘--自制指示剂--鉴别身边物质”的活动顺序编写的。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变魔术,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纸花变红,纸叶变绿”的奇妙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二部分:是学生亲自制作紫甘蓝汁,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第三部分:用自制的紫甘蓝汁检测各种物质,并记录在《活动记录》中。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2、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2、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种类,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碱性物质。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紫甘蓝水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装有紫甘蓝汁的喷壶、纸花(两束)装有白醋、碱水的烧杯、紫甘蓝水。 分组材料:紫甘蓝、塑料袋、温水、烧杯、托盘、抹布、洗衣粉、盐、肥皂、澄汁、花露水、自来水、牛奶、苹果、桔子、橙子、水果刀、滤纸等。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1、谈话:(出示纸花)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表现最好的同学送一多我亲手制作的纸花。(停顿片刻)你觉得这朵花还差点什么? 2、表演魔术。 3、提问:对于这朵变色花,你们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吗? 4、学生猜想、讨论、交流。 二、实验解密 1、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看桌面上有什么? 学生看到桌面上有紫叶甘蓝、白醋、碱水 引导:这三种液体我在喷花魔术中都用到了,将紫甘蓝汁分别滴入两杯液体中会怎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 2学生分组实验。(把紫甘蓝汁分别滴入白醋和碱水的烧杯中。) 师:强调两点,①滴管不要碰到检测的物品,否则会污染了滴管影响对其他物品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六年级科学 变色花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变色花教学设计 变色花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变化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讲的是物质的变化,本节课从“使指示剂变色”的单一角度初步认识酸性和碱性的物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是科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 (一):给白醋和洗衣粉水滴加紫甘蓝水。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白醋变红、洗衣粉水变绿从而引出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而且也解决了刚开始提出的问题:白花为什么会变成红花绿叶;活动(二):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加深如何利用指示剂来辨别酸碱性物质,同时也引出了中性物质这个概念。至于酸和碱的性质及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变色的原因本课不讲,留待学生以后学习。 学情分析:八 (一)班的学生基础不错,有5 位学生接受能力强,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变化的内容,可能会感到有点陌生,但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于生活中的酸性物质可能有感性的认识,但对于碱性物质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哪些是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从而建立科学的概念。 【教学目标】

过程技能 1、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2、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科学知识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2、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奥秘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难点: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纸花)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表现最好的同学送一朵我亲手制作的纸花。 2、(停顿片刻)你觉得这朵花还差点什么? 3、表演魔术师:同学们请看,花朵变色了,这是一朵变色花(板书) 二、新授 1、提问师:是什么使花朵变成了红色,叶子变成了绿色?老师给花朵喷洒的溶液是什么?

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教案设计

《变色花》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变色花》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物质在变化》单元中的第三课。 本课旨在通过探究变色花的奥秘来认识两类物质一一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制作好的“指示剂”鉴别身边物质的酸碱性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指示剂”这个神奇物质在不同酸碱性物质中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 2.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 3.知道指示剂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教师的示范了解自作指示剂的过程。 2.能用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的过程中,能积极大胆的阐述自己发现,体现探究的乐趣。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难点:用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方法:情趣导入法、实验探究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准备: 紫色甘蓝指示剂、肥皂水、洗衣液、橙汁、白醋、橘子数个、白色纸花、试管若干、试管架若干、水槽若干、胶头滴管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问题-猜想1.同学们,刘谦听说过吗?老师也跟这魔术大师学了一手,想看吗? 接下来就是我们一起见证奇迹的时刻! 2.表演魔术: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纸花,并在上面喷水,学生认真观察。 3.设疑:你们认为使花变色的奥妙在哪里呢? 4.我非常欣赏同学们科学的思维方式,任何看似奇异的现象只是因为其中蕴藏着一些我们暂时不明白科学道理,冈吋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假设,这些假设是否正确呢?我们要通过什么来验证? (设计意图:利用魔术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任务一:尝试探究,揭示概念任务呈现:学生尝试实验 让学生在装有白醋和碱水的烧杯中分别滴入五六滴紫甘蓝水,观察现 象。 自主学习: 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展示交流: 生发现:紫甘蓝水遇白醋变红,遇肥碱水变绿。 教师讲解: 1.什么是酸、碱性物质什么是酸碱指示剂。

小六科学题2015年教材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知识展示台:(每空2分,共36分) 1、杠杆省力与否与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有关,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 2、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省力的大小与斜面()的大小有关。 3、机械是能使我们()的装置。 4、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它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5、()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6、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肋骨、足骨等部位有()的保护。 7、建房时横梁都是立着放的。这样可以增加横梁的(),从而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8、()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9、由()和线圈组成的装置叫做电磁铁。10、能量有电能、热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具有能量,叫做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做()。 11、在我们使用的能量中,煤、()、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12、身体中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 脊椎动物,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有脊柱的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类,()类等。13、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这种现象说明生物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1.滑轮在生活中的运用,如:旗杆顶端安装的是,吊车的吊钩上随生物一起移动的是,大型起重机上安装的是。)2.像铁塔那样骨架式的构造通常叫做结构。3.根据能源可否再生,将它分为能源和能源。4.电磁铁通电时产生,切断电流后。 5.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成和两类。 二、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30分) 1.下列简单机械中不属于轮轴的是()。A.镊子B.自行车车把C.方向盘 2.下面不属于斜面应用的是()A.爬楼梯上楼B.玩跷跷板C.螺丝刀拧螺丝钉3.人的脚能承受较大的重量,主要是因为()。A.脚骨组成拱形结构B.脚骨的数量多C.脚部肌肉发达4.下面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是()。A.煤B.太阳能C.地热能 5.只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这时电磁铁()。A.南北极不变B.南北极改变C.磁

变色花教学设计

变色花教学设计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变色花》教学设计 建平县第三小学耿鹏静 【教材分析】 《变色花》是《物质在变化》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旨在通过探究变色花的奥秘来认识两类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制作好的“指示剂”鉴别身边物质的酸碱性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指示剂”这个神奇物质在不同酸碱性物质中的变化。 【教学思路】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认识紫甘蓝、变魔术,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纸花变红,纸叶变绿”的奇妙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讨论纸花变色的原因,了解常见的物质中,有的是酸性物质,有的是碱性物质,还有的是中性物质。还知道有的物质能够分辨出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这样的物质,实验室里称它为指示剂。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 第二部分:学生用紫甘蓝或其他代用品自制指示剂,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难点。因为自制指示剂的好坏将决定着下一步检测身边各种物品酸碱性的效果。教科书选用的是紫甘蓝做指示剂,如果当地没有这种蔬菜,可以用紫色的牵牛花代替。做法是:把牵牛花的花冠切碎,放在温水中浸泡,过一段时间,水就变成紫红色了,这是因为花青素从细胞里出来进入水中。如果找不到牵牛花,用紫心萝卜代替也行。 第三部分:用自制的紫甘蓝汁检测各种物品,并记录在《活动记录》中。教科书提供了食醋、肥皂水、茶水、自来水、柠檬汁等物品,让学生亲自动手,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身边物品的酸碱性有更加广泛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 2、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并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的常见的物质的酸碱性。 3、乐于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化学世界的奇妙。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教学难点: 用自制的紫甘蓝水检测身边的物质。 分组实验准备:紫甘蓝叶片一袋,装有半杯温水的烧杯一个,滴管一支,牙签4根,托盘一个,透明塑料袋,抹布,带标签的一次性塑料杯,滤纸,检测的物品,实验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紫甘蓝 师:认识它吗? 生:认识! 师:是的,紫甘蓝营养丰富,它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炒着吃,是很受欢迎的一种蔬菜,除此之外,它还是很好的科学实验材料。请看———拿出2只白色的花,分别喷洒紫甘蓝水。 师:猜一猜是什么原因使花变色了呢? 生:猜测。

最新六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题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填空题: 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 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二、问答题: 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 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暴晒。 3、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4、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 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4) 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5、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答: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 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5天后观察它们。 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 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