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思想论文

女权主义思想论文
女权主义思想论文

女权主义思想论文

作为女权主义理论的先驱,伍尔夫见证了女权主义思想从萌芽到成熟的艰辛历程。

关键词:《一间自己的房间》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权主义

《一间自己的房间》这部小说是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依据自己于1928年在剑桥大学所做的题为“妇女与小说”的演讲加工而成的。在书中,伍尔夫回顾了女性遭受压迫束缚的历史,针对当下社会中女性缺乏自己的声音的现实,她提出了这样一个著名设想:“一个女人要想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子。”《一间自己的房间》,伍尔夫之所以为这本宣扬女性独立的小册子取名为此,包含着她对女性文学创作条件的思考。她指出女性作家在男权意识形态的社会缺乏独立的物质基础,随之而来的其他各方面也受到压抑,制约了女性作家的创作。伍尔夫认为女性只有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才能进行自己的写作,而最基本的物质保障是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以及每年五百镑的收入。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女性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她们渴望得到认同,赢得尊重。只有拥有独立的物质和精神空间,妇女才能平静而客观地思考,才能不怀胆怯和怨恨地进行创作。

一.物质生活空间

在男权至上的19世纪,女性虽然勇敢地进入写作领域,把写小说作为她们的爱好和职业,但与男性相比,她们的创作条件十分恶劣。女性整日忙于家庭琐事,缺乏独立的创作空间,也得不到很好

浅谈女权主义

浅谈女权主义 摘要:女权主义是西方社会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是近、现代西方妇女运动的意识形态。自第一次女权运动以后,女权主义在政治领域赫然崛起,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几经挫折,但由于女权主义在研究对象、思想方法、价值观念、政治观点诸方面始终独树一帜,总体政治影响不断扩大。女权主义以两性关系为政治研究的中心议题,反对性别的歧视、压迫、剥削,追求两性的平等和妇女的解放,对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以男性为主题的其他各种政治思潮形成了挑战和冲击。 关键词:女权主义;政治。 1女权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虽然“女权主义”一词出现于19世纪末,但是女权运动的发端却要早得多,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当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妇女的处境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在一个长时期内不断下降。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使得西方妇女愈益无法忍受现实中的两性差别。她们开始以种种方式争取与男子相同的政治和法律地位,诸如受教育、财产、就业、离婚等方面的权利。 1.1第一次女权运动 世纪中叶兴起的女权运动被称为第一次女权运动,或第一次女权运动高潮。它的高潮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末。这是妇女争取与男子同等的政治法律权利的运动。斗争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国家,指向那些将妇女排斥在受教育权、就业权、参政权以及其他权利之外的国家法律。 第一次女权运动主要有三个目标:①争取女性选举权。世界各国妇女在争取选举权的过程中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例如,美国男权主义者曾宣称:“如果给妇女选举权,你就得在每个县建立疯人院,在每座城镇建立离婚法庭。女人太神经质和歇斯底里,不能介入政治。”尽管遇到了强大的阻力,妇女运动还是取得了胜利。自1848年7月,美国女权运动发表了《妇女伤感宜言》后,美国女权主义者全力组织妇女参加争取参政权的运动。1917年,美国妇女运动团体“妇女国会同盟”和“妇女党”组织了连续24小时对白宫的示威。192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第19号修正案.明确规定妇女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妇女获得了完全的选举权。在英国,妇女的选举权是分两步获得的,在1918年,30岁以上妇女获得选举权,到1928年妇女最终获得同男子同等的选举权。②争取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各国妇女纷纷提出实现受教育的要求,女子学校大量涌现。一些女权主义者们曾就女童的教育内容应不应与男童一样,男女学生的考试内容应不应该相同等间题展开辩论。在1868年,剑桥大学为女生提供了单独的考试。这一做法在女权主义者当中引起激烈的争论,有的赞成,有的反对。③争取女性就业权。在 19世纪,人们普遍认为,生育和抚养子女是女人的天性,因此女人的天职就是留在家里生育和抚养子女。妇女到社会上就业之后,工作和婚姻的矛盾变得突

女权主义-开题报告

女权主义-开题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 院(系)名称外国语学院 专业名称英语 年级2008级 学生姓名王萌 学号2008212611 指导教师姓名方幸福 论文选题类型师范类专业研究 填表时间: 2012 年 3 月 18 日

填表说明 1.本科生原则上应于第七学期结束之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和开题工作。 2.本表由学生在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开题指导并修改后填写。指导教师在学生填写后,应在本表相应栏目里填写确认性意见。本表最后由院(系)盖章备案保存。 3.学生应执行本表撰写毕业论文(设计),不得作实质性改变。学生须在所在院(系)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并参加答辩。 4.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要求请参阅《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和《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与排版打印规范》。 5.论文选题类型分为四类即:师范类专业研究;师范类教育研究;非师范类基础研究;非师范类应用研究。 6.本表由教务处统一印制发放。学生可用蓝色或黑色水笔认真填写,做到填写整洁、正确,也可用电子表格填写,该表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

拟选题目为黑人男性申辩 ---《紫色》中黑人男性的妇女主义解读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选题依据:自艾丽丝?沃克的《紫色》出版以来,对其中黑人男性形象,批评界一直争论不已;批判声此起彼伏,赞同者却寥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艾丽丝?沃克首次提出“妇女主义”的观点,以区别于女性主义和黑人女性主义。“妇女主义”以整个黑人民族的解放为目标,不仅仅局限于黑人女性。“妇女主义”并不排斥男性,对黑人男性的精神发展给予同样关注。因此,从“妇女主义”去重新诠释其中的黑人男性形象会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艾丽丝?沃克的作品《紫色》。 意义:重新解读男人形象,纠正以往批评界中的偏见,唤起人们对黑人男性的关注 选题的研究现状 当今对《紫色》中黑人男性形象研究大体分两派,主流是否定批评,还有少部分评论家对其持积极态度,但他们的出发点是“转变成长”,认为黑人男性可以经过自我拯救来重获人性。“妇女主义”发展至今,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在充分发展的“妇女主义”观点下,黑人男性形象又将获得新的解读。

谈谈对激进女权主义的理解

谈谈对激进女权主义的理解 摘要: 在中国学术界,女性主义研究已经成为显学之一。女权主义为妇女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这些女权主义者们的努力换来了新时代下姐妹们的平等权益。激进女权主义运动是女性为寻求自身解放而作出的不懈努力,而这种努力正是女性掌握自己命运过程中主动性的表现。激进女权主义运动冲击了男权制、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提高了女性的传统意识,挑战了男性的特权地位,提高了女性了社会地位,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关键词: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 一、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泛指女性有关争取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力的主张,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经日本中介传到中国,定名为“女权主义”,显示出着眼于男女社会权力平等的时代特征。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用“女性主义”代替“女权主义”提法,含有侧重争取男女之间文化与精神平等的考虑在内,同时也减弱了“激进女权”的西方色彩,另外一些学者则继续使用“女权主义”的概念。 二、激进女权主义的理论 1、激进女权主义关于父权制的理论 激进女权主义的许多思想并不是过去没有人提出过,但是直到本世纪60年代,它才发展成一种系统的自我认定的理论。激进女权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建树是父权制理论。激进女权主义坚持认为,自己独立创造了父权制理论,并宣称自己一派的理论"完全没有父权制的痕迹"。米丽特是最早将父权制这一概念引入女权主义理论的人。它包含了双重含义:第一,它指男性统治女性;第二,它指男性长辈统治晚辈。从60年代开始,这一概念被定义为男尊女卑的系统化机制。 激进女权主义非常强调自己的理论是关于女性的理论,是由女性创造的理论,又是为了女性而创造的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有:把对妇女的压迫视为统治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其目的在于理解和结束这一统治;在所有的概念中,父权制是关键概念;女性作为一个群体同男性利益相对立,这一利益使女性在姐妹情谊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超越了阶级和种族的界线,所有的女性都应当为女性的解

谈《简爱》中的女权主义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谈《简爱》中的女权主义

谈《简爱》中的女权主义 摘要 《简爱》以女主人公简爱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坚强,独立,热爱劳动、自尊、自强、自信的女性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位值得赞美,歌颂的女教师形象。主人公简·爱--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但社会地位卑微的女子的思索和抗争,并通过简·爱曲折丰富的情感经历,体味简·爱对爱情、友情以及独立、平等、自信等的理解和实践。两性之间是平等的,爱情须得以平等和互相独立做为基础。女人必须有独立的人格,自尊自爱,不依附于其他人才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热爱,才会有真正的幸福。书中也讨论了简爱的反抗意识,集中反映在她为自由,平等,独立和女性尊重而战。在盖茨黑德,简爱由顺从到为生存而战,在劳渥德,她为女性尊重和平等而战,也为拥有平等爱而战。最后她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关键词: 坚强,独立,热爱劳动、女性平等、自尊、自强、自信

目录 1前言 (1) 2 作者女权主义思想的产生 (2) 2.1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介绍 (2) 2.2作品《简爱》的介绍 (2) 3《简爱》中女权主义思想 (3) 3.1简爱的自尊心、自信心、反抗精神 (3) 3.2简爱的爱情观 (4) 3.3简爱的独立性 (5) 4《简爱》中女权主义反抗意识 (6) 4.1为生存而战 (6) 4.2为获得认同和尊严而战 (7) 4.3为独立平等而战 (7) 5结语 (9)

1前言 当今社会,女权主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女权主义泛指妇女要求平等权利的社会思潮。又称男女平权主义、男女平等主义。女权主义是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提倡妇女在人类生活所有领域与男子具有同等权利。女权主义具有广泛的文化内涵,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宗教、伦理等领域。 在19世纪的英国,一位批评现实主义的文学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写出了一部代表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简·爱》。这部小说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书中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她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这部小说以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它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体现的女性主义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主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一名早期的女性主义作家,简·奥斯汀在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表现了她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想并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表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因而她的作品对研究女性主义有重要意义。 一.时代背景 奥斯丁生活的时代,妇女普遍被歧视,人们认为妇女在智力上低于男人。尽管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但是封建主义仍旧根深蒂固,世袭贵族和中产阶级并存。正如《傲慢与偏见》所揭露的那样, 男女根本不平等。贝内特姐妹由于继承法规定财产归最近的男亲戚所继承, 她们将在父亲死后变得一文不名。奥斯丁笔下的少女们, 在平日里并没有广阔的活动范围, 她们只能待在家里, 或偶尔去拜访一下朋友, 或由父母陪伴去参加一个舞会。她们没有工作, 社会和家庭也不需要她们工作,她们只能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伊丽莎白的婚姻观充分表现了奥斯丁所推崇的理想模式,在她与达西的交往中,始终坚持着自己人格的平等和尊严,把高尚的情操、情感的需要视为人生价值和人生幸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婚姻态度的心理基础正是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对人格尊严、平等独立的坚持。所以奥斯丁笔下的理想婚姻包括双方相互的理解、尊重、平等和自由,正是这些品质,人们才有可能超越家长制的束缚,实现自我。 二、对人格平等的追求 女权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抗议现实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奴役,强调妇女应具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呼吁女性不应受制于男性社会,而应当以自己的最佳状态来估价自己作为女性应有的存在价值,颠覆现存的父权社会的不合理性,确立并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凸现妇女不可忽视、不可取代的社会价值。奥斯汀追求男女的平等,尤其是人格的平等。奥斯汀的观点显然是通过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进行阐释的。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三、真挚的姐妹情谊 姐妹情谊是女性主义者所强调的,女性主义者提倡妇女们要互相支持、亲如姐妹,这一点在《傲慢与偏见》中有充分的体现。在《傲慢与偏见》中就可以看到女性之间种种深厚的情谊。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姐姐吉英的深厚情谊让读者为之感动。吉英去彬格莱家做客,路上遇到大雨,结果病倒在主人家。为了能看到亲爱的姐姐,伊丽莎白独自一人在泥泞的路上走了三英里,到达尼日斐花园。作为一个年轻的小姐,她的这一举动是非常不合时宜的,而她顾不得尴尬一心只关心吉英的病情。其实伊丽莎白对吉英的关心更体现在对姐姐与彬格莱的爱情方面,因为她认为吉英如此地善良,应该找到幸福的归宿。但恰恰是达西试图破坏他们之间的爱情。所以当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时,她激动地说到:“一个毁了我最亲爱的姐姐的幸福,甚至永远毁了她的幸福的人,怎么会打动我的心去爱他呢?”由此可见她是多么重视姐妹之间的情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她对爱情的期待。 四、经济问题对女性的束缚 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对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地位问题进行了细致地描述并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她意识到了妇女的经济地位决定妇女的社会地位,从而对经济问题女性在婚姻中

关于飘中女权主义毕业论文

Analysis of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Abstract Margaret Mannerly Mitchell, an American author, won the Pulitzer Prize in 1937 for her novel Gone with the Wind. It was the only book she wrote in her all life, Margaret Mitchell was born in Atlanta, where she always hear about many stories about the war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tates in American, then when she was wounded in home, she determined to write a book about the war .This novel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books of all time. The novel Gone with the Wind was set during the times of the Civil War in Atlantic. Soon or later, the American Civil War broke out. Ashley and Charles joined the war. Unfortunately, Charles died in the war. Scarlett became a widow, but she has been in love with Ashley. In the following article, firstly, on the love among Scarlett O’Hara, Ashley Wilkes and Rhett Butler will be introduced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hree principals. Secondly, the love of the friendship among different kinds of person will be mentioned.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something about the love of family members in the novel of Gone with the wind will be said. Finally, compared with the modern society, what theme the novel revels will be said. Key words: Love; Friendship; Family love;Reality.

浅析女性主义

西方文论论文 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09级 姓 名 杨夏清 论文题目 浅析女性主义 指导教师 朱庆福 职称 副教授 2012年6月2日 学号: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前言 (3) 一、女性主义产生的原因 (3) 二、女性主义的影响 (5) (一)社会科学领域 (5) (二)文学创作领域 (7) 参考文献 (8)

浅析女性主义 摘要:女权主义,又叫女性主义,它是近、现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和政治思潮,女权运动的意识形态。基本特征为争取妇女的权益,要求保护并扩大她们的应得权利。认为女性一向为习惯势力和法律的歧视和限制,享受不到与男性同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那么女权主义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它在社会科学领域及文学创作上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关键词:女性主义;原因;影响;社会科学;文学创作 前言 女权主义批评是与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分不开的,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高涨,直接引发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浪潮出现在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期,以1920年至1928年英美妇女获得完全的选举权为达到高潮的标志。60年代后出现了第二次女权运动。这次女权运动的大背景是法国和西欧的学生造反运动,以及美国的抗议越战的和平运动、黑人的反种族歧视运动和公民权运动。欧美政治斗争的风起云涌,成为这次妇女解放的直接导火线。这次女权运动已超越了第一次女权运动争取妇女财产权、选举权的范围和目标,逐步深入到就业、教育、福利和政治、文化各领域,并努力上升到对妇女的本质和文化构成的探讨,“它包括一名妇女应是什么的真正问题,我们的女性气质和特征怎样界定、以及我们怎样重新界定的问题,它包括反对妇女作为供男性消费的性欲对象的战役,反对色情描写、强奸等暴力形式;妇女解放运动关心妇女的教育、福利权利、机会的均等,工资、工作环境选择的自由,妇女有了孩子后的生活,是否要孩子以及什么时候要孩子的权利;关注父权制的压迫方式,它和阶级及种族对妇女的压抑等等”。显然这次女权运动的深广度远远超过了第一次。 一、女性主义产生的原因 妇女解放运动是女性主义的直接导火线,要探索女性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必须要了解妇女解放运动的来龙去脉。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对妇女无休止的压迫便

the feminist view of love in jane eyre 简爱中的女权主义爱情观学位论文

Outline 1. Introduction 2. The Reasons Why the Feminist View of Love Is Popular 2.1 Background of the Society 2.2 The Author’s Experience 3. The Development of Jane Eyre’s Resistance 3.1 Outburst Period at Gateshead 3.2 Jane’s Resistance at Lowood Institution 3.3 Jane’s Resistance becomes Perfect at Thornfield and Moor House 4. Jane Eyre’s Pursuit of Independence and Freedom 4.1 The Definition of Feminism View 4.2 Jane Begins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Independence and Freedom 4.3 Jane Gains Strengths from Her Teacher and Her Friend to Achieve Her Independence 4.4 Jane Develops Her Independence fully and Enjoys the Pleasure of It 5. Jane Eyre’s View of Love 5.1 True Love should Be Based on Equality 5.2 The Marriage Pursued by Women must Be Based on True Love 6. Conclusion

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主义

Research on the Feminism in Sense and Sensibility A paper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literature class to th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October 2011 A BSTRACT Jane Austen was a quite renowned English writer in the 19th Century, who is also the representative of English romanticism. Her writing focused on middle-classe life with humor and understanding. Austen was in many ways a realist, and the England she depicted was one in which social mobility was limited and class-consciousness was strong. Many of her works were very influential to the world, especially to the academy world. Sense and Sensibility is the one of her famous works, although it was the first work of Jane Austen, its writing skill was quite good. And from the time

谈《简爱》中的女权主义 论文

曲腊腊毕业论文 谈《简爱》中的女权主义 学生姓名:曲腊腊 系(部):商务英语系专业:英语指导教师: 2013年X月X日

谈《简爱》中的女权主义 摘要 《简爱》以女主人公简爱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坚强,独立,热爱劳动、自尊、自强、自信的女性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位值得赞美,歌颂的女教师形象。主人公简·爱--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但社会地位卑微的女子的思索和抗争,并通过简·爱曲折丰富的情感经历,体味简·爱对爱情、友情以及独立、平等、自信等的理解和实践。两性之间是平等的,爱情须得以平等和互相独立做为基础。女人必须有独立的人格,自尊自爱,不依附于其他人才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热爱,才会有真正的幸福。书中也讨论了简爱的反抗意识,集中反映在她为自由,平等,独立和女性尊重而战。在盖茨黑德,简爱由顺从到为生存而战,在劳渥德,她为女性尊重和平等而战,也为拥有平等爱而战。最后她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关键词: 坚强,独立,热爱劳动、女性平等、自尊、自强、自信

目录 1前言 (4) 2 作者女权主义思想的产生 (5) 2.1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介绍 (5) 2.2作品《简爱》的介绍 (5) 3《简爱》中女权主义思想 (6) 3.1简爱的自尊心、自信心、反抗精神 (6) 3.2简爱的爱情观 (7) 3.3简爱的独立性 (8) 4《简爱》中女权主义反抗意识 (9) 4.1为生存而战 (9) 4.2为获得认同和尊严而战 (10) 4.3为独立平等而战 (10) 5结语 (12)

1前言 当今社会,女权主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女权主义泛指妇女要求平等权利的社会思潮。又称男女平权主义、男女平等主义。女权主义是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提倡妇女在人类生活所有领域与男子具有同等权利。女权主义具有广泛的文化内涵,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宗教、伦理等领域。 在19世纪的英国,一位批评现实主义的文学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写出了一部代表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简·爱》。这部小说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书中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她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这部小说以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它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体现的女性主义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主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一名早期的女性主义作家,简·奥斯汀在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表现了她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想并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表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因而她的作品对研究女性主义有重要意义。 一.时代背景 奥斯丁生活的时代,妇女普遍被歧视,人们认为妇女在智力上低于男人。尽管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但是封建主义仍旧根深蒂固,世袭贵族和中产阶级并存。正如《傲慢与偏见》所揭露的那样,男女根本不平等。贝内特姐妹由于继承法规定财产归最近的男亲戚所继承,她们将在父亲死后变得一文不名。奥斯丁笔下的少女们,在平日里并没有广阔的活动范围,她们只能待在家里,或偶尔去拜访一下朋友,或由父母陪伴去参加一个舞会。她们没有工作,社会和家庭也不需要她们工作,她们只能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伊丽莎白的婚姻观充分表现了奥斯丁所推崇的理想模式,在她与达西的交往中,始终坚持着自己人格的平等和尊严,把高尚的情操、情感的需要视为人生价值和人生幸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婚姻态度的心理基础正是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对人格尊严、平等独立的坚持。所以奥斯丁笔下的理想婚姻包括双方相互的理解、尊重、平等和自由,正是这些品质,人们才有可能超越家长制的束缚,实现自我。 二、对人格平等的追求 女权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抗议现实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奴役,强调妇女应具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呼吁女性不应受制于男性社会,而应当以自己的最佳状态来估价自己作为女性应有的存在价值,颠覆现存的父权社会的不合理性,确立并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凸现妇女不可忽视、不可取代的社会价值。奥斯汀追求男女的平等,尤其是人格的平等。奥斯汀的观点显然是通过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进行阐释的。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

结合女权主义谈谈女性的现状和未来

从女权主义出发浅述女性的现状与未来班级:中文101班姓名:谢远学号:20104120132 摘要: 女权主义发展至今已经有了百来年历史,在这过程之中,女性的自我意识得到了极大的觉醒。时至今日,女权主义的很多思想,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很多很多女性的心中,更多的女性开始对于自己的社会地位,自己所应该得到的社会权利,自己所应该受到的合理的待遇,进行思考和争取。女性群体,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向前发展,她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占到的地位,也在不断地上升。 关键词: 女权主义,流派思想,女性现状,平等,发展

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来传到英美,并逐渐流行了起来。1919年五四运动的时候,传到中国,并被译为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者,不光着眼于对已存在的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的批判,同时,也关注着关于性别歧视、妇女权益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女权主义,其理论的目的主要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之上。 一、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 女权主义发展的历程是层次分明的。它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其一,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主义者开始觉醒的初期,主要是通过发动局部的妇女解放运动进行,她们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对以后的女权主义运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运动也有很大影响。这一时期,女权主义还没有上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主要还是停留在一些实践活动上。 其二,现代女权主义 此时的女权主义真正以一种社会思潮的形式在西方世界兴起,并且它的表现形式并不仅仅局限于妇女解放运动,更多的开始渗透到了社会的其他领域中。像这一时期的激进和自由女权主义对"性解放" 的诉求,对一批女权主义作家的文学创作,就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英语毕业论文)从女性主义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2016年最新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2 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 3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 4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 5 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6 《我的安东妮娅》中的文化冲突研究 7 奥斯卡王尔德童话的唯美主义研究 8 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三美原则的再现 9 Strategies of V ocabula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 10 英语新闻标题中名转动词的认知阐释 11 英汉语中与饮食相关习语的文化含义及形象意义对比 12 不同的阅读任务对高中生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13 政论文的英译特点 14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方法 15 英汉习语中价值观的差异 16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⑦⑨⑨⑦⑤⑦⑨③⑧ 17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nne of Green Gab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al Aesthetics 18 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人物性格 19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20 法律英语的特点 21 《苔丝》中的女性与自然 22 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广告的英译策略 2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24 语用模糊及语用功能 25 《哈利波特》中斯内普的人物分析 26 《道连葛雷的画像》叙事艺术的分析 27 《神探夏洛克》文化现象研究 28 29 美国梦的矛盾心理-伟大的盖茨比主题分析 30 浅谈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31 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新词翻译 32 论电影片名翻译的“忠实性” 33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主流审美观对美国黑人的影响 34 关联理论视角下莫言《红高粱家族》中的隐喻翻译分析 35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人物原型分析 36 An Analysis of Symbols in Young Goodman Brown 37 探析《呼啸山庄》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38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39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温斯顿丘吉尔 40 亲属称谓:英汉社会文化差异

开题报告女性主义视角下浅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悲剧命运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女性主义视角下浅析《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专业名称英语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2014 年04 月02 日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选题依据:女性主义最早出现在法国,在当时具体指妇女解放。后期传播到英美地区随即逐渐流行,主要指妇女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中应与男人享有平等权利的一切活动。随着文学发展,女性主义也作为重要的文化流派而发展起来。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小说,也是一部著名小说,在英国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呼啸山庄》1847年首度出版时,在当时由于小时内容对人性丑恶的描写而遭到非议,被称为是一本“可怕而野蛮”的书,不被大众所熟知。小说中女主人公代表人物凯瑟琳的鲜明人物特点也体现了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面临的困境。凯瑟琳对困境的抗争和对幸福权利的追求体现了女性主义中女性意识的成长。在小说女主人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对自己权利的追求,体现了小说中女性主义的精神。而最终凯瑟琳的悲剧结局则体现了当时社会女性的地位低下,而且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萌发。 选题意义: 《呼啸山庄》在出版之初,由于所描写的环境和人物特征都阴郁而幽暗,并不为读者为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小说中对世界的感悟,对荒原的依恋和描写,小说中独特的审美韵味,使得《呼啸山庄》最终被社会接受和欣赏,其小说所反映的情节故事已成为经典之作,并被搬上荧幕为大众所欣赏研究。 《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凯瑟琳展现了一位不同于其他任务的女性。凯瑟琳敢于挑战父权拥有自己的个性,向往自由,却无法接受贫穷的婚姻带给自己的地位低下而最终妥协了婚姻嫁给了不爱的人。凯瑟琳的悲剧因她所处的社会时代的女性困境所决定,无法改变自己的悲惨结局。《呼啸山庄》通过对凯瑟琳的描写树立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所处的困境,以及对困境的摆脱和挣扎,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从而促进新时代女性的自强与幸福最求权利进步。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国外现状: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 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

女权主义问题及影响.pdf

女权主义问题及影响 一、引言 从女权运动开始,女性争取自由和权利的运动从未停止。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权主义开始被现代社会的人们所关注,最为直观的,也是最贴近女性生活和本身的,无疑是生育权的演变。在古代社会,女权主义未发展前,生育是一个女性赖以生存和受人尊重的唯一因素,一个无法生育或是未生育的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是极低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权主义越发对生育的问题产生了影响,进而影响了现代女性的职业生涯。因此,在现代化生活中,女性的生育行为越来越深刻地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可以说,女性自身的特征会影响现实世界,甚至会影响人类下一代。而在这些特征里,职业发展水平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 二、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工作效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对于产后女性职业者这一特定人群而言,最重要的因素是专注力和执行力。然而,产后女性职业者的休息问题对于工作效率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一旦发生了产后女性职业者在专注力上的不足,便有可能导致企业管理活动中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执行力是要求每一位产后女性职业者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能够第一时间、快速的将其扼杀于摇篮里。如果产后女性职业者未能第一时间将事件产生的影响控制在最小影响下,那么便会引发不可预期的后果。 (二)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 长时间的工作和没有固定的休假时间,会使得产后女性职业者被社会所孤立,人际关系得不到良好的改善。由于产后女性职业者的工作特点和性质,导致了产后女性职业者不能有稳定的休息时间和休假时间,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劣势。许多产后女性职业者除了在自己工作的圈子内进行娱乐和交流很少与外界

产生共同话题和兴趣爱好,这便限制了产后女性职业者对于社会的了解和自身的发展。与亲朋好友之间的逐渐疏远,没有共同的谈论性话题这都是产后女性职业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常见的问题。 三、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影响的实际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以微信为发布收集资料的载体,25-35岁、已生育的女性为问卷调查的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发放200份问卷,回收问卷为181份,有效问卷173份,有效率为86%。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变量类别频率百分比 25-27岁8549.13 28-30岁8850.87年龄段 31-33岁15287.86 34-35岁2112.14 (二)生育对25-35岁女性职业发展的实际影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85位25-27岁的女性在她们职业生涯发展的黄金期选择生育,进而对她们的职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她们表示生育对她们职业发展最大的影响是,在生育过后,多数女性选择自己在家带孩子,而不是交给父母代为抚养,自然没有多余的精力和动力来完善自己的职业发展,85名女性现从事的职业基本为基础工作,即:文员;档案管理;医疗记录员等,没有较强的竞争性和压迫性,都是较为轻松的工作。其中,28-30岁与31-33岁的 女性表示,自己的生育后对自己的事业虽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较小,并且自己生育后更加树立起了家庭观念和育儿意识,会将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协助其进行抚养,而自己讲继续投身进职业发展。然而,34-35岁的女性表示,自己之所以在30岁之后选择生育,很大程度上就是考虑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工作近10年后,职业发展较为稳定,即使之后在工作中需要分出精力和时间来照顾孩子,也不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虽然影响力仍旧存在,但

女权主义论文

试论《红字》的女权主义精神 周盛 摘要:霍桑的《红字》以17世纪清教徒统治下的美国波士顿为背景,引入“通奸”这一敏感话题,以女主人公海丝特通奸被发现、受罚为线索,并对以海丝特为代表的女性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命运展开探索。本文将运用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分析,深入探索霍桑在小说《红字》的潜在的女性意识,并对霍桑女性意识的妥协性进行解读。 关键词:《红字》;霍桑;女权主义;海斯特 《红字》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它叙述了美国最初移民时期发生在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的一个悲剧。弗雷得里克·艾·卡彭特教授(Frederic I Carpenter)就曾这样评价《红字》:“《红字》的伟大之处在于海斯特这个人物。”[1]这部小说以它的平行结构,富有诗意的语言象征主义的运用,尤其是其模糊的含义引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兴趣。其中特别是通过对海斯特这个女权主义形象的描绘,体现了他的女权主义思想。 一、霍桑的背景和他的女性意识 霍桑于1804年7月4日出生在马萨诸塞洲的塞勒姆镇。在他四岁时,他的父亲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遇难,丢下了他28岁的妻子和三个幼小的孩子。霍桑很同情他妈妈,这也是他在《红字》中高度赞扬母爱的原因。他妈妈的生活环境让他开始思考妇女在父系社会中的地位。他发现她们处在社会的边缘地位。霍桑在《红字》中也精心描绘了妇女的边缘地位。 (一)人生的初始 霍桑早年生活在缅因州的乡下。也正是那段日子,培养了他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大学毕业后,他留在家里阅读,创作,没有去找寻任何工作。1842年。霍桑和他的妻子索法亚·皮博迪结婚,他的妻子是一个很独立的女人,没有她的支持霍桑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作家。她认为家是女人永远的港湾,在家里她可以感到很幸福和自由。因为她的智慧和能力使霍桑更加爱她,对她的爱可以重新定义女性气质。他和谐的家庭生活促进了他去探究人物形象、爱和母性气质。要理解霍桑在作品中的女权主义思想意识,我们应该追溯他当时的政治和宗教背景。[2] (二)女权的涌现 霍桑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对立的男人,他不是任何一个宗教团体成员,他认为他的宗教课是愚昧的,并且拒绝背诵圣经中的经文。有时,他在描述人物时体现自己对清教社会的置疑。 在霍桑生活的环境中,女权思想是当时理性环境的一部分。霍桑深受同时代的女权主义人物的影响。他熟知他们的观点,即使他并未完完全全支持他们。此外,清教社会对妇女的偏见让霍桑产生了对女性的同情。在《红字》中,海斯特的个性以及自立的呈现加深了我们对霍桑的女权主义的理解。然而。霍桑并不是女权主义者,在他的脑海中所存在的只是女权主义意识,这也时不时地表现在他的《红字》中。 二、霍桑的女性意识在《红字》中的体现 (一)《红宇》的主题 从女权主义的角度看,《红字》是一部有关反叛女性—— —海斯特的小说。她创造性地演绎了反抗当时的父系社会对她的压迫。她的女权思想滋生于清教社会态度在传播过程对她的影响。霍桑将海斯特描述成一个女权主义先行者,反映出他对女性的鲜明态度。最初,霍桑看似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去抓住读者的心,因为读者急切地想尽快找到答案。 从描摹霍桑的思想特征进入故事的迷宫,我们能从他对女英雄的描述中感受到他的女权主义意识。显然,小说的主题十分清晰:不是对罪恶的研究,不是关于罪恶的影响,而是罪恶惩罚的有效性。处罚只是对某些人有用,并非对所有人有用。在描述效应中,霍桑倾向于表达他对父系社会的谴责。在《红字》中,除了其反映了人性复杂的深远主题外,霍桑独特的艺术技巧也堪称一绝。最让惊人记忆深刻的是他巧妙的组织了他的思想,特别是通过描写女主人公海斯特来表达他的女权主义意识。[3] (二)女主人公海斯特的角色分析 1.海斯特的叛逆 作为一个传统的男作家,霍桑肯定清楚妇女在社会中的次等地位以及她们在清教社会中所受的压迫。海斯特,小说的主角,展现了她所处的社会边缘的女性形象,霍桑通过她呈现了女性受压迫的过程。对她而言,最主要的罪人是罗杰·奇林沃斯。在她很年轻的时候他们就结婚了,但是他们之间没有爱。因此,海斯特是婚姻的牺牲品。实质上,她是社会的牺牲品。在她的婚姻中,海斯特失去了作为一个妇女选择自己生命的自由。为了抵制这被迫的婚姻,海斯特选择了极端的方式—— —感情越轨。事实上,妇女处在社会边缘意味着给霍桑一个机会去把海斯特描绘成一个反抗者。尽管她被社会抛弃,海斯特依旧留在这个世界,而奇林沃斯和丁梅斯代尔处在社会的最中央,却彻底的被监禁在自己的罪孽里。 2.海斯特对主体的颠覆 在某种程度上,妇女在文学中的地位反映了作者对妇女的态度。在《红字》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都出现了三个断头台场景。这三个场景是为海斯特、丁梅斯代尔展现他们自己提供了一个舞台。通过这三个情形,霍桑证明了海斯特的无穷力量,以及她那显眼的个性,其远远超过了将这个女人视为客体的传统种类。丁梅斯代尔的胆怯指明了霍桑试图将男人在父系社会中的优势减弱为劣势。用这种方式,霍桑彻底地 182

简爱女性主义分析开题报告

简爱女性主义分析开题报告 题目:《简爱》的女性主义分析 《简.爱》作为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其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简.爱》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意识更是引起了当时以及后代人的广泛关注,而中外学者对《简.爱》中的女性主义也都持有各自的观点。 吴娟《从觉醒到回归的渐进---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探幽》(2010)表现了19世纪以跨世纪小说家简.奥斯汀为首,勃朗特姐妹及乔治.艾略特等一批优秀女作家相继亮相文坛,共同揭开了19世纪英国小说史上妇女创作艺术的崭新篇章。指出女性作为第二性和“多余的肋骨”,在父权社会的历史上是带着沉重的枷锁处于从属地位的。文章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论述从奥斯汀到乔治.艾略特等女作家的小说中所体现的19世纪英国妇女从觉醒到抗争,从出走到回归的曲折历程。她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妇女的处境,表达妇女的心声,以女性特有的目光来审视社会现实,生动的反映女性在男权统治的社会中的坎坷命运,并深刻地揭示了她们的情感危机,道德困惑和反叛意识。 冯茜《夏洛蒂.勃朗特文本的女性社会主体意识》指出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在看似女性私人化的叙事中,透露着19世纪英国社会公众事务中的诸多信息。夏洛蒂.勃朗特把外在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现象转化为写作的一部分,一方面,小说折射出英国海外殖民的社会背景;一方面,小说也不乏关注英国社会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财产与婚姻

关系折射出诸多的社会问题。作品以边缘人向主流社会挺近的姿态,在双重历史语境下进行着对权利的去势与挑战,实现着作者鲜明的平等意识和女性主义的价值观。夏洛蒂的小说更是以第一人称的叙事与读者成为“同谋”,叙说着女作家自身的焦虑与无奈。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夏洛蒂是试图通过她的女性文本和阴书写突破女性自身的内囿和父权制的历史语境,抵抗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边缘化和在语言、意识上的陌视。 肖巍《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景观》(2001)指出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它旨在批评贬低和歧视女性伦理理论,建立男女平等的伦理学说。它主要探讨的主题有政治伦理、生态伦理、生命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性伦理等。认为当代主义伦理学是批判“父权制妇女观”、继承“父权制批判妇女观”的产物。而其发展又呈现出“破”与“立”两大主流,反映出女性主义伦理学的宗旨:批判和建构。并将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的理论特色概括为:关系中的自主性;情境的氛围;经验和情感的纽带;能力和实践的支柱;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视角;性别的分析范畴。周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2004)指出女性主义批评这种外来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经过引进、本土化和科学化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出现不同的特点,经历了被拒斥到接受、落地生根直至蓬勃发展的曲折历程。认为传统文化积淀和解放后意识形态对女性的规范,都忽略了女性意识中的自住性原则;当下的社会存在和生活方式遮蔽了性别身份的存在,对于性别差异缺乏充分的认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在当时文艺批评中处在边缘地位;这三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