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独立分离规律

第三章 独立分离规律
第三章 独立分离规律

第一节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序:孟德尔研究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提出分离规律后,进一步研究了两对和两对以上相对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提出独立分配规律。

●举例说明

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F1黄色、圆粒

F2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总数实粒数315 101 108 32 556

理论比例9 : 3 : 3 : 1 16

从上图可以看出,F1都是得到黄色和圆粒种子,说明黄色和圆粒都是显性的,这与二对性状分别单独进行研究是一致的。由种子长成植株进行自交,15株F1自交共得到556粒种子,共有四种类型,即黄圆、黄皱、绿圆、绿皱。四者比例为9:3:3:1。如果按一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则为

黄色:绿色=(315+101):(108+32)=416:140≈3:1

圆粒:皱粒=(315+108):(101+32)=423:133≈3:1

F2代分离符合3:1的比例,说明它们是彼此独立地从亲代遗传给子代,没有任何干扰。同时从F2内两种重组型个体的出现,表明两对性状遗传是自由组合的。按照概率定律,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为,分别出现的概率的乘积。

○黄子叶、圆粒同时出现的机会应为3/4×3/4=9/16

○黄子叶、皱粒=3/4×1/4=3/16

○黄子叶、圆粒=1/4×3/4=3/16

○绿子叶、皱粒=1/4×1/4=1/16

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表达:

黄子叶3/4:绿子叶1/4

×圆种子3/6:皱种子1/4

黄圆9/16:黄皱3/16:绿、圆3/16:绿、皱1/16

如果将孟德尔获得556粒F2种子,按上述9:3:3:1理论推算,即556分别乘以9/16、3/16、3/16和1/16,得出以下结果: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实得粒数 315 101 108 32

理论推算 312.75 104.25 104.25 34.75

差数 +2.25 -3.25 +3.75 -

从统计分析看,是完全符合的。

第三节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

内容:

一、测交法

二、自交法

一、测交法

孟德尔同样用测交法验证独立分配规律,即用双隐性纯合亲本与F1杂交。

●F1可产生四种配子,即YR,Yr,yR和yr,比例为1:1:1:1。

●双隐性纯合体只产生一种配子,即yr。

●因此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理论上能反映F1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表3-2说明

孟德尔所得到的实际结果与测交的理论推断是完全一致的。

和双隐性亲本测交

表3-2 豌豆黄、圆粒×绿、皱粒的F

1

二、自交法

●F2自交后代分离的理论推测

○F2共有三类基因组合的植株,即

一对基因杂合的植株,各占2/16,共8/16,这类植株自交后,F3代应出现3:1分离。

二对基因杂合的植株,共4/16,这类植株自交后,F3代将分离为9:3:3:1比例。

纯合的F2植株,各占1/16,共4/16,这类植株自交F3不再分离。

○自交的试验结果如下,完全乎合推论

F2 F3

38株(1/16)YYRR→全部为黄圆

35株(1/16)yyRR→全部为绿圆

28株(1/16)YYrr→全部为黄皱

30株(1/16)yyrr→全部为绿皱

65株(2/16)YyRR→全部为圆粒,子叶颜色分离3黄:1绿

68株(2/16)Yyrr→全部为皱粒,子叶颜色分离3黄:1绿

60株(2/16)YYRr→全部为黄色,3圆:1皱(分离)

67株(2/16)yyRr→全部为绿色,3圆:1皱(分离)

138株(4/16)YyRr →分离9黄圆:3黄皱:3绿圆:1绿皱

第四节 多对相对性状杂种的遗传

●举例: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

○性状:子叶颜色(黄色、绿色),Y ,y 种子粒形(圆粒、皱粒),R ,r 花色(红花和自花),C ,c

○F1杂种基因型YyRrCc ○F1杂种产生配子类型 Y 与y 分配到不同的细胞中去 R 与r 分配到不同的细胞中去 C 与c 分配到不同的细胞中去

它们彼此独立可自由组合,所以可能23=8种的可能分离方式。

○用棋盘格图解法分析雌雄配子组合的基因型。表明F2将产生64种基因组合,27种基因型,8种表现型。表3-3。

P 黄、圆、红 绿、皱、白

YYRRCC × yyrrcc │ │

配子 YRC yrc

↘ ↙

F 1

YRC YRC YrC Yrc yRC yRc yrC

yrc

Y

R

C Y Rc Yr C Yr c yR C

c

yr

C

yr

c

○用概率计算进行计算

F1自交可以看作3个单基因杂种之间的杂交,即(Yy×Yy)(Rr×Rr)(Cc×Cc)。由于每一单基因杂种的F2是按3:1比例分离,所以,3对独立基因杂种的F2表现型的比例就是(3:1)×(3:1)×(3:1)或(3:1)3的展开。

配子的种类数23=8

基因型的种类型33=27

表现型的种类型23=8

●多种性状的分析

表3-4反映了不同对数基因杂交后代的各种参数

表3-4 杂种杂合基因对数与F2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的关系

表3-4表明,F1形成配子的种类=2n

F2基因型种类=3n

F1配子可能的组合数4n

需要指出的是:F2多种理论比例,如3:1,9:3:3:1、1:1等,在实际观察值中,与其理论

值常有一定的差异,即使群体很大,也难免,为了进一步测定其真实性,必须采用卡平方(X2)测验法,进行适合性测验,看实得值与理论值差异是否显著。具体方法见生统。

1对基因Yy

配子比例1/2Y 1/2y

雌雄受精(1/2Y+1/2y)(1/2Y+1/2y)

=(1/2Y+1/2y)2

显隐性比例=1/4YY+1/2Yy+1/4yy

2个显性1个显性0个显性

基因基因基因

2对基因YyRr

配子比例1/4YR 1/4Yr 1/4yR 1/4yr

(1/2Y+1/2y)(1/2R+1/2r)

=(1/2显+1/2隐)(1/2显+1/2隐)

=(1/2显+1/2隐)2

雌雄受精=(1/2显+1/2隐)2(1/2显+1/2隐)2

=(1/2显+1/2隐)4

显隐性比例=1/16显4+4/16显3隐1+6/16显2隐2 +4/16显1隐3+1/16隐4

3对基因YyRrCc

配子比例1/8YRC 1/8YRc 1/8Yrc 1/8yRC 1/8yRc 1/8yrc 1/8YrC 1/8yrC

(1/2Y+1/2y)(1/2R+1/2r)(1/2C+1/2c)

=(1/2显+1/2隐)(1/2显+1/2隐)(1/2显+1/2隐)

=(1/2显+1/2隐)3

雌雄受精=(1/2显+1/2隐)3(1/2显+1/2隐)3

=(1/2显+1/2隐)3x2

显隐性比例=1/64显6+6/64显5隐1+```+6/64显1隐5+1/64隐6

n对基因YyRrCc```Mm

配子比例1/2n

(1/2Y+1/2y)(1/2R+1/2r)(1/2C+1/2c)```(1/2M+1/2m)

=(1/2显+1/2隐)(1/2显+1/2隐)```(1/2显+1/2隐)

=(1/2显+1/2隐)n

雌雄受精=(1/2显+1/2隐)n(1/2显+1/2隐)n

=(1/2显+1/2隐)2n

显隐性比例=(1/2显)2n+2n(1/2显)2n-1 (1/2隐)1 +n(2n-1)(1/2显)2n-2(1/2隐) 2 +```` +(2n)!/{r!(2n-r)!}(1/2显) r (1/2隐)2n-r +(1/2隐) 2n

推导如果要求r个显性基因和(2n-r)个隐性基因的个体比例

=(2n)!/[r!(2n-r)! ](1/2显)r(1/2隐)2n-r(通式)

举例: 在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 示F2代中含3显性基因和3个隐性基因的个体比例解n=3 r=3 2n-r=3 2n=6

代入通式得

=6!/[3!3!](1/2显)3(1/2隐)3

=20/64

自由组合规律表现不仅表现于豌豆,而且表现在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真核生物,是一个普遍规律。

例2 非洲蜂:团结性强,战斗力强,但毒素低

西当地蜂:团结性弱,战斗力弱,但毒素高

二者杂交,得到团结性强,战斗力强,毒素高的杂交蜂——杀人蜂。

例3 在人类中,Mendel定律仍然具有普遍适用性。研究人类遗传学的方法不同于其他生物,通常用系谱分析法(pedigree analysis)。系谱中常用的符号有:□正常男性;○正常女性;■●男女型患者;□─○配偶关系;□═○近亲婚配;

如:人类中有棕色眼(B)和蓝色眼(b); 右手癖(R)和左手癖(r)

蓝眼右癖×棕眼左癖

(bbRr)(Bbrr)

蓝眼左癖(bbrr)

第五节遗传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内容:

一、基本定义(定理)

二、概率公式的推导

三、概率公式展开式的应用

一、基本定义(定理)

●概率(probability):指一定事件总体中某一事件可能出现的机率。

举例:杂种F

(Rr),其R和r分配到每个雄配子的机会是均等的。这就是

1

说,雄配子总体中带有R或r基因的雄配子概率各为1/2。

●乘法定理: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乘积。

举例:黄圆×绿皱的条件基因型YyRr,由于这两(个)对性状是受独立基因控制的,所以在减数分裂时,两个非等位基因(如YR或yR)同时进某一配子的概率=1/2×1/2=1/4。

●加法定理:两个互斥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是各个事件各自发生的概率之和。

○互斥事件(mutually exclusive events):是某一事件出现,另一事件即被排斥。

举例:豌豆子叶不是黄色,就是绿色,二者只居其一。如果问子叶黄色和绿色的概率是多少?则是二者概率之和,即1/2+1/2=1。

●两个定理直接应用的举例

○同一配子中具有互斥性质的等位基因不可能同时存在,只可能存在非等位基因,所以形成了YR、Yr、yR和yr四种配子,且其概率各为1/4。它们的♀♂配子受精后结合成16种合子,每种的概率分别都为1/4×1/4=1/16(如表)。

各个♀♂受精结合为一种基因型的合子以后,就不可能再形成为另一种基因

群体的表现型的基因型归内成表3-5。

的合子。→形成彼此互斥事件。F

2

二、概率公式的推导

可以通过棋盘方格把显性和隐性基因数目不同的组合及其概率进行整理排列,并获得比例数值。但工作较繁。可以用二项式公式进行分析,则较简便。

●假设

P=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q=另一事件出现的概率。p+q=1

n=估测其出现概率的事件数

●二项式展开

(p+q)n=p n+np n-1q+n(n-1)

p n-2q2+

n(n-1)(n-2)

p n-3q3+……+q n 2!3!

●如果是推导其中某一项事件出现的概率为:

n!

p r q n-r(通式)

r!(n-r)!

○r:代表某事件(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的次数;n-r代表另一事件(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的次数。

三、概率展开式的应用(含通式)

●计算杂种后代不同个数显隐性基因型比例

举例1:二对相对性杂种二代不同个数显隐性基因的比例计算

P= 1

P=

1

n=杂合基因个数2 2

(p+q)n=(1

+

1

)4 22

=(1

)4+4(

1

)3(

1

)+

4×3

(

1

)2(

1

)2+

4×3×2

(

1

)(

1

)3+(

1

)4 2222!223!222

=(1

)+(

4

)+(

6

)+(

4

)+(

1

) 1616161616

即4显性基因为1

,3显1隐

4

,2显2隐

6

,1显3隐

4 4

1 1616161616

如果只了解了显性1隐基因个体出现的概率,即n=4,n-r=1。代入通式

n!

p r q n-r= 4!

(

1

)3(

1

)=

4×3×2×1

(

1

)(

1

)=

4

r!(n-r)!3!(4-3)! 2 2 3×2×1×1 8 2 16

●用于测交后代Ft群体中表现型的排列和分析,测交后代,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出现的概率也都是1/2(p=1/2,q=1/2)

●用于推算杂种自交的F

1

群体中不同表现型个体出现的频率

根据孟德尔的定律,任何一对完全显隐性的杂合基因型,自交的F2群体出现概率p=3/4,隐性性状出现的概率q=1/4;p+q=3/4+1/4=1,n 代表杂合基因对数,则2次式为:

(p+q)n=( 3

+ 1 )n =( 3 )n +n( 3 )n-1( 1 )+ n(n-1) ( 3 )n-2( 1 )2+ n(n-1(n-2) ( 3 )n-3( 1 )3

+………+(

4 4 4 4 4 2! 4 4 3! 4 4 举例:两对基因杂种YyRr 自交产生的F2群体,2项式展开为

(p+q)n =(

3 +

1 )2=( 3 )2+2( 3 )( 1 )+( 1 )2= 9 + 6 + 1

4 4 4 4 4 4 16 16 16

表明具有两个显性性状(Y-R-)几个体概率为9/16,一显一隐(Y-rr 和yyR-)为6/16,双隐为1/16,即9:3:3:1(表现型比率)

举例2:三对基因杂种YyRrCc ,自交的F 2群体的表现型概率

(p+q)n =(p+q)3 =( 3 + 1 )3 4 4 =( 3 )3+3×( 3

)2( 1 )+ 3×2 ( 3 )( 1 )2+ 3×2×1 ( 1 )3 4 4 4 2 4 4 3×2×1 4 = 27 + 27 + 9 +

1 64 64 24 64

所以具有三个显性基因(Y-R-C-)的几个体概率为27/64,二个显性基因一个隐性(Y-R-cc 或Y-rrC-或yyR-C-)的个体概率为27/64,一显二隐(Y-rrcc ,yyR-cc yyrrC-)为9/64,全部为隐性性状为(yyrrcc )1/64。表现型比率为27:9:9:9:3:3:3:1。

●用于推算F 2群体中某种表现型个体出现的频率,可用通式来计算。 举例:三对基因杂种YyRrCc 的F2群体,求二显一隐性状个体出现的概率。 n=3,r=2,n-r=3-2=1

n! prq n-r

=

3! ( 3

)2

( 1 )= 27

r!(n-r)!

2!(3-2)! 4 4 64

即出现的概率为2 7

6 4

实现孟德尔比率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是相等的;②到观察时子二代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④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⑤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上述条件不可能在每次实验中都能满足。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实验误差,出现观察频数与预期的孟德尔比率不相一致的情况。特别当实验所得的后代个体数不够多时,偏离孟德尔比率的波动性更加明显。但是偏离孟德尔比率也有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非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性质不同于随机误差。区分和判断误差的性质需要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处理和推断。

例如在番茄中某次实验以真实遗传的紫茎、缺刻叶植株(AACC)与真实遗传的绿茎、马铃薯叶植株(““cc)杂交,F2得到454株植株,其4种表型的频数分布如下:紫茎缺刻叶247,紫茎马铃薯叶90,绿茎缺刻叶83,绿茎马铃薯叶34。判断这个实验结果是否可以用孟德尔的9:3:1的理论来说明,还是必须否定这个理论比率?生物统计学上已有十分成熟而简便的方法,那就是离散型数据的X’检验(Chisquare test),亦即适合度(goodness of fit)检验法。利用X’作为一个测量实际观察的频数(observed)和预计频数(expected)之间的偏离度的判据,其定义式为:

n (实计数—预计数)2 n (0

i —E

i

) 2

x2=Σ =Σ

i=1 实计数 i=1 E

i

按照统计学x2检验的步骤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计算:x2=1.71

由df(自由度)=4-1=3,当p=0.05时,查x2表得x2=7.82。实

验所得x2与查表所得的x2比较,1.71<7.81,统计学上认为在5%显著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则可以认为该次杂交结果符合孟德尔定律。虽然F2的4种表型与9:3:3:1的分离比有偏差,但在统计上属于随即误差。

第六节基因的互用

内容:

一、互补作用

二、积加作用

三、重叠作用

四、显性上位作用

五、隐性上位作用

六、抑制作用

序:基因互作(interaction of genes)

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而导致杂种后代分离比例偏离正常的孟德尔比例,即称之为基因互作。

一、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effect)

●定义:两对独立基因分别处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作用称为互补作用。发生互补作用的基因称为互补基因(complementary gene)。

●举例:香豌豆(Lathyrus odoratus)花色遗传

其中有两个白花品种,杂交F1代开紫花,F2代分离出9/16紫花和9/16白花。如下图分析

P 白花CCpp×ppCC白花

F1 紫花CcPp

↓?

F29紫花(C_P_):7白花(3C_pp+3ccP_+1ccpp)

属于二对独立基因的互补作用

F1和F2的紫花植株和它们的野生祖先的花色相同。

○返祖遗传(atavism):在杂种后代重现祖先的某些性状,即为之。

二、积加作用(additive effect)

●定义: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则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称之。

●举例:南瓜(Cucurbita pepo)果形遗传

圆球形对扁盘形为隐性,长圆形对圆球形为隐性。用两种不同基因型的圆球形品种杂交,F1产生扁盘形,F2出现三种果形:9/16扁盘形,6/16圆球形,1/16长圆形。

遗传分析为:

P 圆球形AAbb×圆球形aaBB

F1扁盘形AaBb

↓?

F29扁盘形(A_B_):6圆球形(3A_bb+3aaB_ ):1长圆形(aabb)

从以上分析可知,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为长圆形,只有A或B存在时,为圆球形;A 和B同时存在时,则形成扁盘形。

三、重叠作用(duplicate effect)

●定义:不同对基因互作时,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称为重叠作用。这类表现相同作用的基因,称为重叠基因(dupliate gere)。

●举例:荠菜(Bursa pursa-pastoria)果形的遗传。

Bursa pursa-pastoria常见果形为三角形蒴果,极少数为卵形蒴果。将两种植株杂交,F1全是三角形蒴果。F2则分离15/16三角形蒴果:1/16卵形蒴果。卵形的后代不分离,三角形则有三种情况:

○不分离

○分离出3/4三角形蒴果,1/4卵形蒴果

○出现15:1比例分离。

显然这是9:3:3:1的变形,其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的则可使果为三角形,缺少显性基因为卵形。

遗传分析:

P 三角形T1T1T2T2×卵形t1t1t2t2

F1三角形T1t1T2t2

F2 15三角形(9T1-T2- +3T1-t2t2 +3t1t1T2-):(1卵形t1t1t2t2)

如果是三对基因,则为63:1,余类推。

四、显性上位作用(epistatic dominance)

●定义: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称为上位性(epistasis)。反之,后者被前者所遮盖,称为下位性(hypostasis)。如果是显性起遮盖作用,称为上位显性基因。

●举例:

西葫芦(squash)的皮色遗传

显性白色基因(W)对显性黄皮基因(Y)有上位性作用。

P 白皮WWYY ×wwyy 绿皮

F1 WwYy白皮

↓×

F2 12白皮(9W_Y_+3W_yy):3黄皮(wwY_):1绿皮(wwyy)

当W存在时,Y的作用被遮盖,当W不存在时,Y则表现黄色,当为双隐性时,则为绿色。

五、隐性上位作用(epistatic recessiveness)

●定义: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称epistatic recessiveness。

●举例:玉米胚乳蛋白质层颜色的遗传

当基本色泽基因C存在时,只对Prpr都能表达各自的作用,即Pr表现紫色,Pr表现红色,缺C因子时,隐c对Pr和Pr起上位性作用。

P 红色CCprpr×ccPrPr白色

F1CcPrPr紫色

F29紫(C_Pr_): 3红(C_prpr): 4白(3ccPr_+1ccprpr)

上位性是作用于非等位基因之间,而显性是发生于等位基因之间,所以是不同的。

六、抑制作用(inhibiting effect )

●定义: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称之基因抑制。

●举例:玉米胚乳蛋白质层颜色的遗传

白色×白色,F1表现白色,F2=13白:3有色

P 白色CCII×白色ccii

F1白色CcIi

F 2 13白色9C_Ⅰ_+3cc Ⅰ_+1ccii): 3有色C_ii )

上位作用和抑制不同,抑制基因本身不能决定性状,而显性上位基因除遮盖其他的基因的表现外,本身还能决定性状。

△两种对基因互作的各种情况关系,归纳见模式图3-3。

⑨ ⑨ ⑥

互补作用 ⑦ 积加作用 ① ③ 无互作 ① ⑨

重迭作用 ①

③ 隐性上位作用

③ 抑制作用 显性上位作用 ①

图3-3两对基因互作的模式图

从图可以看出,基因互作各种表现型的比例都是从9:3:3:1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只是比

例有所改变,而基因型的比例仍然和独立分配是一致的,由此可见,虽然这种比例不同,但并不能由此否定孟德尔的基本规律,而应该是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

△△基因互作可分为基因内互作(intragenic interation)和基因间互作。intragenic interation 是指同一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表现为显性,不完全显性和隐性。基因间互作则非等位基因的作用,表现为上位性和下位性。

第七节基因的作用和性状的表现

内容:

一、基因作用的方式

二、基因作用与性状表达的机制

三、举例

一、基因作用的方式

●多因一效(Multigenic effect)

如玉米叶绿素的形成与50多对不同的基因有关。

●一因多效(Pleiotropism)一个基因影响多个性状的发育。

如水稻的矮生基因除控制矮化外,还控制分蘖(分蘖力加强)、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扩大栅栏细胞的直径

二、基因作用与性状表达的机制

基因作用与性状表达是通过控制特定的系列化过程来进行的。如果是“多因一效”,意味着一个性状的发育是由许多基因所控制的许多系列化过程连续作用的结果。如果是“一因多效”,一个基因除了控制一个以该基因为主的系列化过程外,也影响与该系生化过程有联系的其他生化过程,从而影响其他性状的发育。

三、举例

“多因一效”实例

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氟化物含量的控制

P 低含量LLhh×低含量llHH

高含量LlHh

F

1

↓?

Φ2 ηηλλ1+-Hλλ3+ηη-Λ3 ?+N7 -H-Λ ?+?9

??> +??????? ? ? ∑?? ∈μυιλοφιρT (∴ε ?? ⊥ ?+ι ??ηMσνεπερ

χινογονψχ ?√ α 0+? /ι 0 η? ? β (∴ ?Λ ??√0?(ιθM? 1 /??√ α0+ ι 0 ?√ α∑ (∴?H( ?H6???Hσ 6???H/ ?*∧ ε? ? (∴ ?H ?ξ0( εδισοχψλγ

H Λ

↓↓

(L酶)(H酶)

………→前驱物含氰糖苷氰化物

所以性状的表现决定于基因的相互作用,而基因的相互作用又是通过具体的生化过程而实现的。此外,基因的作用又受到内外环境条件的作用。

第八节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

●用于育种和良种繁种工作的指导。在杂交育种中,可以有目地组合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

并可预测在杂交后代中出现优良性状组合及其大致的比例,以便确定育种的规律。

●举例:水稻无抗病性育种

P 无芒染病aarr ×AARR有芒抗病

F1AaRr(有芒抗病)

F2分离无芒抗病(aaR-)的机率占3/16,其中纯合的(aaRR)占1/3,杂合aaRr占2/3,如在F3希望获得10个稳定遗传的无芒、抗病(aaRR)株系。那么可以预先估计,在F2至少要选择30株以上无芒、抗病的植株,供F3株系的鉴定。

基因分离定律题型题型(详细好用)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 一、名词: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二、语句: 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 2、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3、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4、纯合子杂交不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杂交不一定都是杂合子。 8、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 DD DD 全显 (2)dd × dd dd 全隐 (3)DD × dd Dd 全显 (4)Dd × dd 1/2Dd :1/2 dd 显:隐=1:1 (5)Dd ×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 Dd 1/2DD : 1/2Dd DD:Dd=1:1 (二)遗传规律中的解题思路 ....与方法 1、正推法 (1)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2)实例:两个杂合子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Aa×Aa→1AA︰2Aa︰1aa。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 占3/4,显性个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类型总结

一、分离定律: 基础类型: 1.下列关于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杂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子 B.纯合子的细胞中无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 C.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D.杂合子自交的后代全都是杂合子 分离规律正推: 2.一白化病女子与一正常男子结婚后,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若他们再生两个孩子,则两个孩子中出现白化病的几率是 A.1/2 B.1/4 C.1/8 D.3/4 练:视神经萎缩是一种显性遗传病。若一对夫妇均为杂合子,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A 25%B12.5% C 32.5% D 75% 胚胎致死型: 3.在家鼠中短尾鼠(T)对正常鼠(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与短尾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的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 A.TT B.Tt C.tt D.TT或Tt 练: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二分之一。 随机交配类型: 4. 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比例占25%,基因型Aa比例为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群体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16 B1/9 C1/8 D1/4 练:果蝇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只有灰身个体,其中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 的比例是 A9/25 B12/25C6/25 D4/25 5. 已知一批豌豆种子的基因型为AA,Aa与的种子数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A3:2:1 B1:2:1 C3:5:1 D4:4:1 二、自由组合定律 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子二代分离比正推型: 1. 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 而且都是独立遗传。在一个家族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

基因分离定律知识要点

基因分离定律知识要点 一、基本概念: 二、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优点及方法: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方法: 三、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

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实验原理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受精时,比例相等的两种雌配子与比例相等的两种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合子,机会均等。随机结合的结果是后代的基因型有三种,其比为1∶2∶1,表现型有两种,其比为3∶1。因此,杂合子杂交后代发育成的个体,就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如果此实验直接用研究对象进行在条件和时间等方面不具备,就用模拟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2.材料用具小塑料桶2个,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 (球的大小要一致,质地要统一,手感要相同,并要有一定重量)。 3.实验方法与步骤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内放有两种色彩的小球各10个,并在不同色彩的球上分别标有字母D和d。甲桶上标记雌配子,乙桶上标记雄配子,甲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

因d的雌配子;乙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因d 的雄配子。 (1)混合小球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2)随机取球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这表示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的过程。记录下这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 (3)重复实验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动小桶中的彩球,使小球充分混合后,再按上述方法重复做50~100次(重复次数越多,模拟效果越好)。 (4)统计小球组合统计小球组合为DD、Dd和dd的数量分别是多少,记录并填入上表。 (5)计算小球组合计算小球组合DD、Dd和dd之间的数量比,以及含有D的组合与dd组合之间的数量比,将计算结果填入上表中。 4.实验结论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出合理的结论(可将全班每一小组结果综合统计,进行对比) 五、自交法和测交法的应用: 1.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2.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3.显隐性性状的判断与实验设计方法: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及伴性遗传知识清单 1、孟德尔豌豆做遗传实验的原因是:①在自然条件下,豌豆是传粉,而且是受粉,所以在自然条件下豌豆 一般是;②豌豆性状;③豌豆的子代多,统计结果较准确。 2、孟德尔以高茎作为母本,矮茎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首先是对茎进行处理,然后,待父本母本成熟后就传粉,再。本实验的反交结果与正交结果,是因为。 3、相对性状是指:。比如: 4、孟德尔把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的现象叫。 5、孟德尔的假说: 6、孟德尔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假说,提出分离定律。孟德尔在整个科学研究里使用的方法叫,测交过程属于该方法的阶段。 7、孟德尔用山柳菊做实验失败了,其原因是: 8、表现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等位基因是指: 9、受精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作用和特点,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是一半来至,另一半来至。受精卵中的DNA来至的多一些,是因为。 10、萨顿的假说是:,他提出假说所用方法叫。萨顿之所以提出假说是因为他发现了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具体是指:①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和,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②在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也是,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染色体的。③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11、美国科学家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他选择的实验材料是,在培养过程中偶然 发现了一只白眼果蝇,起产生的原因是,最后摩尔根用等方法验证了基因在染色 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排列。 12、某人的21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所示:请写出其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的种类及比例 13、伴性遗传是指:。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是: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是: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是: ;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是: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 14、在已知显隐性的条件下,判断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的方法是:①首先选和交配,若,则。若 ,则。 基因的本质知识清单 1、核酸分为和两种,其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和。 2、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 3、DNA和RNA的区别是:。 4、格里菲斯的实验结论是:,其实验原理是。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 ,与格里菲实验相比其优点在于,由此要证明DNA和蛋白质那个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思路是。 5、病毒一种生物,但是只有在才能完成繁殖。病毒主要由和组成,而且核算只能是。病毒侵染细胞的五大步:。 6、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结论是:,他们所用的方法是。他们如何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 他们如何获得被35S标记的噬菌体:; 用已标记的噬菌体感染,再离心观察沉淀和上清液的放射性。本实验能否直接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为什么?。 7、沃森和克里克提出:,查哥夫提出:。DNA分子的主要特点是:①DNA分子是由两条构成,而且两条链是平行方式盘旋成。②DNA

集体备课基因的分离定律

集体备课: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的关系; 3.掌握基因的分离规律; 4.了解显性的相对性; 5.了解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从分离规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规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规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除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外,着重在提高学科科学素质方面进行下列两点教育: 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实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假说──实验验证──理论; 2.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基因的分离规律

[解决办法] (1)着重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因为这是分离规律包涵的基本概念。 (2)在分离现象的解释、测交的讲授中强调杂合体中等位基因随同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而形成1:1的两种配子。 (3)应用分离规律做遗传习题。 (4)说明不完全显性遗传F2表现型之比为1:2:1,更证明分离规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1)分离规律的实质。 (2)应用分离规律解释遗传问题。 [解决办法] (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 (3)应用遗传规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疑点相对性状、杂交方法、人的高矮遗传。 [解决办法] 相对性状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并口头测试。 杂交方法用挂图说明去雄与授粉。 人的高矮遗传说明是多基因的遗传。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法讲述、谈话、练习。

2021-2022年高中生物 分离规律试验单元测试 中图版必修2

2021-2022年高中生物分离规律试验单元测试中图版必修2 1、一只杂合的黑毛家兔产生200万个精子,这些精子中含隐性基因(白色基因)的约有( ) A、25万 B、50万 C、100万 D、200万 2、如果杂合体雄豚鼠的精巢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0个黑毛基因,经减数分裂后,最多能形成带黑毛基因的精子细胞( ) A、10个 B、20个 C、40个 D、80个 3、雌豚鼠的卵巢中,含有20个带黑毛基因的杂合型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最多能产生带黑毛基因的卵细胞( ) A、10个 B、20个 C、40个 D、80个 4、下列基因型中不是配子的是( ) A、YR B、Dd C、BV D、AB 5、若一个家庭已有4个孩子,三男一女,那么再生一个孩子是女孩子是女孩的几率是( )

A、0 B、1/2 C、1/4 D、1/8 6、将基因型为AA的花粉授给基因型为aa的雌蕊柱头,则长成的种子中的种皮和胚乳的基因型分别为( ) A、Aa,AAa B、Aa,Aaa C、aa,AAa D、aa,Aaa 7、多指症为显性遗传病,如果父母双亲中有一方患多指症,子女中既有正常指的,也有多指的,那么他们的子女患多指症的几率是( ) A、1/3 B、1/4 C、1/2 D、3/4 8、家兔皮下白色脂肪对黄色脂肪为显性。将纯种的白色脂肪家兔与纯种的黄色脂肪家兔杂交,对它们生下的小兔喂以含叶绿素的食物时,小兔的皮下脂肪为黄色。这说明( ) A、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B、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C、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D、在相同的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相同 9、将雄绵羊甲的体细胞的细胞核取出移植入已去掉细胞核的雌绵羊乙的卵细胞中,再将此细胞植入雌绵羊丙的子宫内发育,再绵羊产下的小羊即为“克隆”绵

【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12天-基因的分离定律 1、基因分离定律与假说 ? ????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 1代全为高茎,,F 1自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3∶1,其他6对相对性状均如此 ???? ? ①F 1代中全为高茎,矮茎哪里去了呢②F 2代中矮茎出现了,说明了什么③为什么后代的比值都接近3∶1 ???? ? ①矮茎可能并没有消失,只是在F 1代中未表现出来。因为F 2代中出现了矮茎②高茎相对于矮茎来说是显性性状③相对性状可能受到遗传因子的控制,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可能有显、隐性之分 ???????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有 显性与隐性之分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 将F 1代植株与矮茎豌豆杂交,预期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1∶1 ? ???? 实验结果: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30∶34约为1∶1

? ???? 预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假说正确,得出基因的分离定律 巧记“假说—演绎过程” 观察现象提问题,分析问题提假说, 演绎推理需验证,得出结论成规律。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下图表示一个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 由图得知,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精(卵)原细胞可能产生A 和a 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 3、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子代所出现的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 2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设计实验,判断显隐性 4、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较与鉴定 比 较 纯合子 杂合子

实验设计说明文档

实验设计说明文档 运行“开始\程序\东方仿真\通用气相色谱”中的“实验设计”。 可以在实验表中添加用户自己设计的仿真实验。利用这个结构,可以方便地在软件中添加模拟实验操作考试。 以分离规律实验的添加为例。 实验名称:必填。 固定相:点击下来钮,选取有数据的固定相。 固定相含量:如:SE-30,5%。不填不影响运行。 色谱柱长:缺省值为2000(单位为mm)。必填。 色谱柱内径:缺省值为3(单位为mm)。必填。 色谱柱死体积:必填。最好大于30。 固定相说明:如“聚乙二醇是一种强极性、氢键型固定液”,运行时显示在界面上。不填不影响运行。

检测器:只有“FID”、“TCD”、“ECD”3个值。必填。 定量方法:点击下拉选项,“I”为内标法,“O”为外标法。 载气:只有“氮气”、“氢气”、“氦气” 3个值。必填。 溶剂:在溶剂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一种溶剂,注意不要用键盘通过输入字符填写,以免输入的名称与计算机存储的名称不一致而导致计算机不识别。如果所选择的样品是可以互溶的液体样品,可以不填(与定量实验不同)。 检测器的灵敏度系数:缺省值为1,如果模拟的检测器的灵敏度较高,请填大于1的数,如果模拟的检测器的灵敏度较低,请填小于1的正数。 系统的噪音系数:缺省值为1,如果模拟的系统的噪音较高,请填大于1的数,如果模拟的系统的噪音较低,请填小于1的正数。 选择标样:物质后面括号里的数字为该物质在所选固定相150摄氏度条件下的保留指数。选中某种物质双击或点击“添加”即可把该物质选为标样。 选择样品:点击“添加样品”按钮,填入样品名,选择组分,在点击“添加组分”,即可把该物质添加到样品中,最后输入组分浓度(mg/L),添加完毕后点击“确定”即可。这样就配好了一个样品。 在实验都设计好后,点击“保存”,保存到软件安装目录下的/qxsp/db文件夹里,名字与已有实验不能重名,记录好文件名,打开安装目录下的AD500u.ini文件,在希望添加的类别下添加如图所示的文字,除了实验名称可以需要改变外,后面的格式与字母不能改变,照图所示填写。

2.2 独立分配规律

第二节独立分配(自由组合)规律 ● Mendel在分别研究了豌豆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表现之后,提出了一对相 对性状遗传的分离规律。但二对或二对以上相对性状从亲代遗传给子代的过程中相互关系如何呢?Mendel又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提出了遗传学中的另一个基本规律,即独立分配规律。 ●又称“自由组合规律”: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等位基因)在世代传递 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互关系。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孟德尔仍以豌豆为材料进行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他选取黄色子叶、圆粒豌豆和绿色子叶、皱粒豌豆的纯种作亲本进行杂交,F1植株都结黄色子叶、圆粒豌豆,说明黄色、圆形这二个性状是显性性状。让F1(15株)自交,在F2代共得到556粒种子,分离成四种性状:其中黄色圆形和绿色皱形是亲本原有的性状组合,叫做亲本组合,黄色皱形和绿色圆形是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叫做重组合,试验结果如图3-5所示。 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 F1黄色圆粒 ↓? F2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总数 粒数 315 108 101 32 556 比例 9 : 3 : 3 : 1 16 图3-6 豌豆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如果将上述二对相对性状的试验结果分别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黄色籽粒:绿色籽粒=(315+101):(108+32)=416:140=2.98:1 圆形籽粒:皱形籽粒=(315+108):(101+32)=423:133=3.17:1 可见虽然两对相对性状是同时由亲代遗传给子代的,但是每对相对性状的

分离仍然符合3:1的比例,与分离规律出现的比例相同,说明一对相对性状(如黄子叶与绿子叶)的分离,与另一对相对性状(如圆粒与皱粒)的分离是互不干扰的,二者在遗传上是独立的。同时在F2群体中两种重组类型个体的出现,说明两对性状的基因在从F1遗传给F2时,是自由组合的。按照概率定律,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为分别出现的概率的乘积。因而黄子叶和圆粒同时出现的机会应为3/4×3/4=9/16,黄子叶和皱粒同时出现的机会为3/4×1/4=3/16,绿子叶和圆粒同时出现的机会为1/4×3/4=3/16,绿子叶和皱粒同时出现的机会为1/4×1/4=1/16。F2的表现型分离比为9:3:3:1。 将Mendel试验所得的556粒种子按上述9:3:3:1的理论推算,其理论值与实际结果比较,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是完全符合的。 二、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 在上述试验中,两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以Y和y分别代表控制黄色籽粒和绿色籽粒的基因;以R和r分别代表控制圆形粒和皱形粒的基因。黄色圆粒纯合体亲本基因型为YYRR,绿色皱粒纯合体亲本基因型为yyrr。对于YYRR 基因型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即Y与Y、R与R分离,独立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样只能形成一种YR类型的配子。同理yyrr只能形成yr类型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基因型为YyRr 的F1。F1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Y与y分离,R与r分离,各自独立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不同对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Y可以和R或r组合,形成YR或Yr类型配子;y可以和R或r组合,形成yR 或yr类型配子。这样基因型为YyRr的F1植株,经减数分裂,形成了YR、Yr、yR、yr四种组合的配子,且各种组合的配子数相等。 F1植株自花授粉,这四种雌配子和四种雄配子随机结合,共有4×4=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即黄色圆形,黄色皱形,绿色圆形,绿色皱形。它们的比例为9:3:3:1,如图3-6所示。 P 黄色圆粒YYRR × yyrr 绿色皱粒 ↓ F1 YyRr黄色圆粒

分离工程第二章复习思考题.doc

分离工程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单级分离是指两相经()后随即分离的过程。 (2)常用的气液相平衡关系为()。 (3)相对挥发度的定义为两组分的()之比,它乂称为()o (4)根据泡、露点的概念,精憾塔塔顶温度即为对应塔顶气相组成的 (),塔釜温度即 为对应塔釜液相组成的()。 (5)平衡常数与组成冇关的露点计算,需迭代露点温度或压力外,还需对()进行试差。 (6)在分离流程中常遇到的部分汽化和冷凝过程属()。 (刀在进行闪蒸计算吋,需判断混合物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是否处于 (8)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满足()条件,混合物处

于()。 (9)传质分离可分为和。 (10) (11)衡量分离的程度用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 度是。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条 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 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12) (13) (14) (15)分离剂可以分为和两大类。理想气体的 平衡常数与无关。绝热闪蒸过程,节流后的温度 设计变量分为与。 二选择题 (1)计算溶液泡点时,若 ,则说明 a.温度偏低 b.正好泡点?KXi i?lCi?l?O c.温度偏高 c (2)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由物料组成计算出的i?l 状态为()? KXiCi?l?O, 且i?l?Zi/Ki?l,该进料

a.过冷液体 b.过热气体 c.汽液混合物 (3)计算溶液露点时,若?yi/Ki?l?O,则说明 a.温度偏低 b.正好泡点 c.温度偏高 (4)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 A.易挥发 B.难挥发 C.沸点高 D.蒸汽压小 (5)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 A.两相间组份的浓度相等 B.只是两相温度相等 C.两相间各组份的化学位相等 D.相间不发生传质 (6)当过冷液体进行被加热吋,开始产生气泡的点叫作() A.露点 B.临界点 C.泡点 D.熔点 (7)当过热蒸汽被冷却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 A.露点 B.临界点 C.泡点D?熔点 (8)当物系处于泡、露点Z间时,体系处于() A.饱和液相 B.过热蒸汽 C.饱和蒸汽 D.气液两相 (9)闪蒸是单级蒸憾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 A.很高 B.较低 C.只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 D.只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 (10)下列哪一个过程不是闪蒸过程() A.部分气化 B.部分冷凝 C.等含节流 D.纯组分的蒸发 (11)等含节流之后()

分离定律的常见题型及解题规律

分离定律的常见题型 一、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分析: 黄花×白花→黄花(为显性性状); 黄花自交后代既有黄花又有白花(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进行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 →分离比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若以上方法无法判断,可用假设法 练习1:(双选)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实验中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 A.紫花×紫花=紫花 B.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C.紫花×白花=紫花 D.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练习2: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 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 南瓜杂交,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 让F1自交产生的F2性状表现类型如右图所示。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 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C.F2中,黄果遗传因子组成为aa D.P中白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

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 1、测交法(已知显隐性)若测交后代无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 若测交后代有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 2、自交法(已知或未知显隐性)若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 若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 3、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取出花粉粒用碘液检测。 若一半蓝色,一半红褐色,则待测个体为;若全为一种颜色,则待测个体为 对于动物来说,可用测交法鉴别;对于植物,自交法更简便 练习3.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遗传因子的组成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三、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与表现型(正推型):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分离规律试验自主训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分离规律试验自主训练(含解 析)中图版必修2 我夯基我达标 1.下列几组植物杂交中,其实验结果可以用分离规律加以解释的是() A.抗病×早熟→F1F2 B.杂高×纯矮→F1F2 C.高秆×抗病→F1F2 D.纯高×纯高→F1F2 思路解析:基因的分离规律是指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去。A、C两项中涉及的都不是一对相对性状,无法用分离规律来解释;而D项的两亲本都是同一性状的纯合子,不论互交还是自交,其后代都是纯合子,不涉及等位基因,其结果也不能用分离规律来解释。 答案:B 2.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子一代种子和子二代种子分别结在() A.F1植株和F2植株上 B.亲代母本植株和F1植株上 C.亲代父本植株和F1植株上 D.亲代母本植株和父本植株上 思路解析:子一代种子是由亲代母本上的胚珠发育而来的。而子二代的种子是由子一代植株上的胚珠发育来的。 答案:B 3.正常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黑爪,如果在兔背上剥去一块白毛,并在该处放上一块冰,结果不久后长出黑毛,这说明() A.遗传对基因的表达起作用 B.显性基因被除去 C.环境影响了基因型的改变 D.环境对基因表达有影响 思路解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正常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黑爪。但在兔背上剥去白毛并放置冰块后,长出黑毛,说明生物的性状表现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即环境对基因的表达有影响,但并不导致基因型的改变。 答案:D 4.一对杂合黑豚鼠交配,产下了4只小豚鼠,这4只小豚鼠的表现型是() A.全部黑色 B.黑白各一半 C.黑白之比为3∶1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思路解析:一对杂合的黑豚鼠交配,按照孟德尔的分离规律,从理论上讲,子代分离比为3∶1,但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前提是子代的数量很多,并且交配后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而本题的子代只有4只,不是大量统计的结果,所以子代的分离比不一定符合分离规律的分离比。在实际的交配后代中各种情况都能发生。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 题型一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例1.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技法提炼 “三法”验证分离定律 (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题型二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例2.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解题技巧 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1)根据定义直接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若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依据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来判断:若两亲本的性状相同,后代中出现了不同的性状,那么新出现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而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这可简记成“无中生 有”,其中的“有”指的就是隐性性状。学@科网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表现型相同的两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3”对应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第三章 独立分离规律

第一节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序:孟德尔研究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提出分离规律后,进一步研究了两对和两对以上相对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提出独立分配规律。 ●举例说明 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 F1黄色、圆粒 ↓ F2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总数实粒数315 101 108 32 556 理论比例9 : 3 : 3 : 1 16 从上图可以看出,F1都是得到黄色和圆粒种子,说明黄色和圆粒都是显性的,这与二对性状分别单独进行研究是一致的。由种子长成植株进行自交,15株F1自交共得到556粒种子,共有四种类型,即黄圆、黄皱、绿圆、绿皱。四者比例为9:3:3:1。如果按一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则为 黄色:绿色=(315+101):(108+32)=416:140≈3:1 圆粒:皱粒=(315+108):(101+32)=423:133≈3:1 F2代分离符合3:1的比例,说明它们是彼此独立地从亲代遗传给子代,没有任何干扰。同时从F2内两种重组型个体的出现,表明两对性状遗传是自由组合的。按照概率定律,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为,分别出现的概率的乘积。 ○黄子叶、圆粒同时出现的机会应为3/4×3/4=9/16 ○黄子叶、皱粒=3/4×1/4=3/16 ○黄子叶、圆粒=1/4×3/4=3/16

○绿子叶、皱粒=1/4×1/4=1/16 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表达: 黄子叶3/4:绿子叶1/4 ×圆种子3/6:皱种子1/4 黄圆9/16:黄皱3/16:绿、圆3/16:绿、皱1/16 如果将孟德尔获得556粒F2种子,按上述9:3:3:1理论推算,即556分别乘以9/16、3/16、3/16和1/16,得出以下结果: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实得粒数 315 101 108 32 理论推算 312.75 104.25 104.25 34.75 差数 +2.25 -3.25 +3.75 - 从统计分析看,是完全符合的。 第三节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 内容: 一、测交法 二、自交法 一、测交法 孟德尔同样用测交法验证独立分配规律,即用双隐性纯合亲本与F1杂交。 ●F1可产生四种配子,即YR,Yr,yR和yr,比例为1:1:1:1。 ●双隐性纯合体只产生一种配子,即yr。 ●因此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理论上能反映F1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表3-2说明

2.1.1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2.1.2分离规律试验 同步测试 中图版必修二

2.1.1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2.1.2分离规律试验同步测试中 图版必修二 一、选择题 1.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解析】豌豆属于自花受粉的植物,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保留雌蕊,授以其他植株的花粉,人工授粉后,应套袋处理。 【答案】 C 2.(2013·江苏无锡期中测试)1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实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是() A.F1形成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且它们具有一样的生活力 B.F1的两种配子的结合机会均等 C.F2的各种个体成活率是相等的 D.以上叙述都正确 【答案】 D 3.(2013·徐州高一期中)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子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子粒。原因是 () A.甜是显性性状B.非甜是显性性状 C.显性的相对性D.环境引起的变异 【解析】非甜玉米果穗上结的子粒都是非甜的,而非甜玉米有两种受精的可能:一是自花传粉,得到纯合的非甜玉米子粒;二是异花传粉,得到杂合的非甜玉米子粒。由此可确定非甜对甜是显性。甜玉米果穗上结的子粒有甜的,也有非甜的,而甜玉米的受精也有两种可能:一是自花传粉,得到纯合的甜玉米子粒;二是异花传粉,得到杂合的子粒,表现型为非甜。由此也可确定非甜对甜是显性。

【答案】 B 4.豌豆的种子圆粒(Y)对皱粒(y)是显性,下面关于基因型为Yy的豌豆产生的配子情况,正确的一项是() A.Y雌配子与y雄配子的比例为1∶1 B.Y雄配子与y雌配子的比例为1∶1 C.Y雄配子与y雄配子的比例为1∶1 D.Y雌配子与y雌配子的比例为3∶1 【解析】杂合子Yy的豌豆产生的雌配子中Y雌配子与y雌配子的比例为1∶1;产生的雄配子中Y雄配子与y雄配子的比例为1∶1。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 【答案】 C 5.在1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通过测交实验不能够了解F1的() A.基因型B.产生配子的数量 C.所产生配子的种类D.产生配子的比例 【解析】测交是F1与隐性个体相交,隐性个体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含隐性基因的配子与含显性基因的配子结合,后代为显性;含隐性基因的配子与含隐性基因的配子结合,后代为隐性,因此通过测交可了解F1所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比例,进一步推知F1的基因型。 【答案】 B 6.(2013·盐城中学高一测试)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解析】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杂合子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答案】 C 7.在1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A.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后产生显性后代 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后产生显性后代 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后产生隐性后代 D.杂种个体自交后产生显性和隐性后代

分离工程 第二章 单级平衡过程

分离工程第二章单级平衡过程

第二章 单级平衡过程 Chapter2 Single stage balance process 单级平衡分离是指两相经一次紧密接触达到平衡后随即引离的过程,由于平衡两相的组成不同,因而可起到一个平衡级的分离作用。其相平衡用于阐述混合物分离原理、传质推动力和设计计算。 §2-1汽液相平衡(Vapour-liquid phase equilibrium ) 所谓相平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的意思是指:在宏观上系统的性质随时间而改变的趋势已达到零。而所谓“相”,是指任何数量的物质在其所占据的空间内宏观性质是均匀一致的,没有不连续的地方。一定数量的物质,即使被分割成若干部分,但只要它们的性质和组成完全一样,则可把它们称为一个“均相”。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均相,虽然它们互相紧密接触,但它们各自的性质并不随时间而改变,通常,就用“相平衡“这一词来表达这一状态。 对于双组分系统温度—压力—组成的平衡关系,常常利用实验来测得,而多组分系统的相平衡关系用实验方法来测定就比较复杂。随着相平衡理论研究的深入,对双组分和多组分系统的汽液相平衡已建立了一些定量的关系式,利用这些关系式,它只需用少量的双组分的实验数据,这就大大地减轻了实验工作量。 一、 汽液相平衡关系(Vapour-liquid phase equilibrium ) 1. 基本关系式 相平衡条件:组分i 在汽液两相中的化学位相等,L i V i μμ= 也可表示为组分i 在汽液两相中的逸度相等, L i V i f f ??= i V i V i i V i V i y f y P f 0??γφ== i L i L i i L i L i x f x P f 0??γφ== i L i i V i x P y P φφ??= 或 i i L i i V i x f y P γφ0?= () RT P P V P f S i i S i S i L i -=ex p 0φ 2. 相平衡常数i k

基因的分离定律(解析版)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母题07 基因的分离定律 【母题来源一】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Ⅲ卷) 【母题原题】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 和Bb 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 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 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 、Bb 、bb 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 .250、500、0 B .250、500、250 C .500、250、0 D .750、250、0 【答案】A 【解析】双亲的基因型均为Bb ,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Bb×Bb→1/4BB 、1/2Bb 、1/4bb ,由于每对亲本只能形成1个受精卵,1000对动物理论上产生的受精卵是1000个,且产生基因型为BB 、Bb 、bb 的个体的 概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即产生基因型为BB 的个体数目为1/4× 1000=250个,产生基因型为Bb 的个体数目为1/2× 1000=500个,由于基因型为bb 的受精卵全部致死,因此获得基因型为bb 的个体数目为0。综上所述,BCD 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 【母题来源二】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II 卷) 【母题原题】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新高考】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4 分离定律(知识点+练习 讲解)

专题14 分离定律 1、最新考纲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最近考情 2018·全国卷Ⅱ(32)、2018·全国卷Ⅲ(31)、2017·全国卷Ⅰ(32)、2017·全国卷Ⅲ(6)、2016·全国卷Ⅰ(32)、2016·全国卷Ⅱ(6)、 2016·全国卷Ⅲ(32) 生命观念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从细胞水平建立进化与适应的观点 科学思维利用假说—演绎法,培养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能力 科学探究验证分离定律实验 考点一分离定律的发现及应用【科学思维】【基础知识梳理】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传粉方面: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②性状方面:具有易于区分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的性状。 ③操作方面: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授粉操作。 (2)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方法

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

3.分离定律的实质 (1)细胞学基础(如下图所示) (2)分离定律实质与各种比例的关系

(3)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适用范围 ①真核(填“真核”或“原核”)生物有性(填“无性”或“有性”)生殖的细胞核(填“细胞核”或“细胞质”)遗传。 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4.分离定律的应用 (1)农业生产:指导杂交育种 ①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利用杂合子选育显性纯合子时,可进行连续自交,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可留种推广使用。 ②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使用。 ③优良性状为杂合子:两个纯合的不同性状个体杂交的后代就是杂合子,但每年都要育种。 (2)医学实践: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率;为禁止近亲结婚和进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核心考点突破】 (1)对分离定律理解的两个易错点 ①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 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即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即A∶a=1∶1,但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通常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②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针对完全显性)。原因如下: a.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若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b.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性状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2)不要认为子代只要出现不同性状即属于“性状分离” 性状分离是指“亲本性状”相同,子代出现“不同类型”的现象,如红花♀×红花♂→子代中有红花与白花(或子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白花),若亲本有两种类型,子代也出现两种类型,则不属于性状分离,如红花♀×白花♂→子代有红花与白花,此不属于性状分离。 例题精讲:(2019·河北石家庄市摸底)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B.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测交、杂交等方法都能用来确定基因的显隐性 C.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D.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的遗传现象 【答案】 D 【解析】孟德尔通过“假说”进行演绎推理,A错误;遗传学中,利用自交、杂交的方法进行基因显隐性的确定,不能利用测交确定基因的显隐性,B错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错误;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遗传,细胞质中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因此不能解释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