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纶写的塞下曲六首

卢纶写的塞下曲六首
卢纶写的塞下曲六首

有关李白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卢纶写的塞下曲六首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4,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5,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6,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卢纶《塞下曲》原文、译文、赏析

卢纶《塞下曲》原文、译文、赏析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作者简介] 卢纶(748?-800?)字允言,籍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末曾应进士举,安史乱起,避难移居江西鄱阳。代宗大历初,又数度至长安应举,都未及第。后因宰相元载、王缙推荐,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等职。大历十一年(776)元载被杀,王缙被贬,卢纶也受牵连,至德宗建中元年(780)才被任为长安附近的昭应县令。贞元时,在河中节度使浑□的军幕中任元帅府判官,官至户部郎中。 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如《塞下曲》等,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他年轻时因避乱寓居各地,对现实有所接触,有些诗篇也反映了战乱后人民生活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萧条,如《村南逢病叟》。其他如前期所作七律《晚次鄂州》,写南行避安、史乱的旅途夜泊心情和体验,真实生动,感慨深长。七言歌行《腊日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描绘壮士与猛虎搏斗,写得惊心动魄,虎虎有生气。清代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说:"大历诸子兼长七言古者,推卢纶、韩□,比之摩诘(王维)、东川(李颀),可称具体。" 今存《卢户部诗集》10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又有明正德刊本《卢纶诗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诗》佚诗5首。《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旧唐书·卢简辞传》和《新唐书·文艺传》。(傅璇琮) [注释] 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 [译诗、诗意]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沒有月光的晚上,鸿雁受到惊吓纷纷飞往高高的天空,原来是单于趁着黑夜,帶着他的部众逃走了。英勇的将军打算率领行动敏捷的骑兵追击,但这時候紛然落下的大雪,使得弓箭和配刀上都堆滿了雪花。 [赏析]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词《塞下曲》的鉴赏

诗词《塞下曲》的鉴赏 导读:塞下曲四首 朝代:唐代作者: 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鉴赏 此诗一题《和张仆射塞下曲》。诗共六首,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作为第一首,歌咏边塞景物,描写将军发号时的壮观场面。 前两句用严整的对仗,精心刻划出将军威猛而又矫健的形象。“鹫翎金仆姑”,是写将军的佩箭。“金仆姑”,箭名,《左传》:“乘

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箭用金做成,可见其坚锐。并且用一种大型猛禽“鹫”的羽毛(“翎”)来做箭羽,既美观好看,发射起来又迅疾有力,威力无穷。“燕尾绣蝥弧”(蝥音wù),是写将军手执的旗帜。“绣蝥弧”,一种军中用作指挥的旗帜,《左传》:“颖考叔取郑之旗蝥弧以先登。”这种象燕子尾巴形状的指挥旗,是绣制而成的,在将军手中显得十分精美。这两句没有直接写将军的形貌,只是从他身上惹人注目的佩箭、旗帜落笔,而将军的矫健身影已经屹立在读者面前。诗中特意指出勇猛的“鹫”和轻捷的“燕”这两种飞禽,借以象征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这两句的`描写、衬托,一位威武而又精明干练的军事将领的形象,跃然纸上。 后两句写发布新令。将军岿然独立,只将指挥令旗轻轻一扬,那肃立在他面前的千营军士,就齐声发出呼喊,雄壮的呐喊之声响彻云天、震动四野,显示出了豪壮的军威。“独立”二字,使前两句中已经出现的将军形象更加挺拔、高大,并且与后面的“千营”形成极为悬殊的数字对比,以表明将军带兵之多,军事地位之显要,进一步刻划了威武形象。那令旗轻轻一扬,就“千营共一呼”,在整齐而雄壮的呐喊声中,“千营”而“一”,充分体现出军队纪律的严明,以及将军平时对军队的严格训练,显示出了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战斗力。这一句看似平平叙述,但却笔力千钧,使这位将军的形象更为丰满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五言绝句中,像这首诗这样描写场面如此壮阔,声势如此浩大

塞下曲 卢纶

塞下曲卢纶(唐)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望洞庭刘禹锡(唐) 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刘禹锡(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忆江南白居易(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小儿垂钓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山行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乐游原李商隐(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蜂罗隐(唐五代)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山居秋暝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黄鹤楼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卢纶《塞下曲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全诗翻译注释

卢纶《塞下曲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全诗翻译注释卢纶的诗《塞下曲其二》全诗诗意翻译注释及赏析 塞下曲其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 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 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 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注释】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赏析】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

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阴影起落处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将军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当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戎昱《塞下曲》(其六)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戎昱《塞下曲》(其六)原文、译文及赏析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戎昱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即最后一首。其它五首都是五言六句的古诗,这一首是五言律诗。此题一作《塞上曲》,唐新乐府辞,属《横吹曲》。 在唐代,边塞诗作很多,或写气候的酷寒,或勾勒山势的险峻,或渲染战斗的激烈等等,以显征战之苦。而此诗着重在描写人物,通过刻画一位戍边老将的形象,表现了经久不息的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赏析】 这首诗不仅句法富有变化,而且用字也特别凝炼、准确、形象。动词“凋”字,用以表示北风对白草的强大威力,“飞”字用来说明烟尘的接连不断和弥漫无际,都

极为有力、准确。形容词“重”字、“深”字,更具有双重含义,不仅写出霜重、年深的情况,而且进一步表示出边将内心的深重痛苦,十分形象而又含蓄。前人评价戎昱的诗“滥觞晚唐”,就是指其遣词造句严整工稳而言,但诗人的“匠心”表现在诗中却堪称羚羊挂角不着痕迹。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点染了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据《汉书·西域传》王先 谦补注谓白草"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白草为北风所凋,其风之大,其气之寒,可以想见。另外《诗经·邶风·北风》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北风是象征国家的危乱,所以此处也指边境形势十分险恶,下句紧接着写外族军队正在加紧寇边,步步向要塞逼近,军情非常紧急。骎骎,马走得很快的样子。这两句,把边塞的环境,沙场的气氛形象生动,显得笔势凌健。虽然边将这个形象还没有出场,却做足了烘衬和铺垫之功。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归的痛苦心理:"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明月,不禁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渐渐地,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他相依为伴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似乎也在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秋月本为寻常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来,就暗示出了边将的思家之念。铁衣是边将随时披戴之物,覆以重重的霜花,足见边地之苦寒,边将的心情也可想而知。战马,更是边将不可须臾分的伙伴,连牲口也苦于久戍边地,更不必说人了。四句诗中,作者选取了与人物紧密相关的景物、事物,使之不着痕迹地高度融合,组成形象的画面,而人物的心情,也从画面中自然流出,收到了感动人心的效果。 这四句诗在句法上也很有特色。前两句诗是两个名词性词组,中心词是"月"和"

扩写卢纶塞下曲

扩写卢纶塞下曲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扩写范文一 汉军占贺兰。此处乃一边防重地也,焉能轻心乎?为守此地,大将李广亲自夜巡,以防胡人突袭其营。夜深人静,广带几甲士巡至一山林处,忽狂风大作,草木皆惊。众人狐疑。一老甲士云:“古人云:‘龙至生云,虎至生风。’此风甚大,必有虎矣。吾尝闻此地多虎,众人小心耶!”众甲士听罢面无血色,面面相觑。广曰:“此道听途说,不可信也!”风又起,忽见(xian)一物伏于丛中,若隐若现。广观罢,箭囊取一雕翎快箭搭于弓上,屏息,将弓拉至十成,射将过去,正中其物之首。众甲士连声喝彩,急欲上前探看。广举目望星辰,见已四更,遂笑曰:四更天矣,胡人尝以此时夜袭,吾等当立即巡夜要紧。至于那大虫定死无疑,明日再做理会不迟。”众甲士应了一声,匆匆追随将军而去。翌日平明,广带甲士寻中箭之物于草莽之间,不见大虫,盖一坚锐之巨石也。其箭正中石之棱也,只露白羽。甲士轮拔之,皆摔于地,未果,皆惊叹将军神力。此事传于之胡人之耳,皆大惊失色,目瞪口呆。后人有诗赞曰:弓似满月箭似风,雕翎急矢破夜空。没入石棱露白羽,龙城飞将留美名. 《塞下曲》扩写范文二 尖啸的北风将草原上的枯枝败草卷上天空,滚滚乌云无情地将如眉的残月吞没。四周空旷、寂静,只有偶尔的几声狼嗥,凄厉地在夜空回荡。云间不时的一道闪电,让扎在边塞山坳间的军营露出黝黑的身影。 汉军营塞闪着几点昏黄的灯光,除此就是巡夜老军苍凉的梆子声,在呼呼地北风中回响。无边的'黑暗和死一般的寂静,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忽然,一道亮光划破漆黑的夜幕,远处树林子里闪出一团如鬼魅一般的黑影来,悄无声息却快如闪电,但仍旧将水塘边芦苇丛中酣睡的大雁惊醒了。雁群纷纷扑棱着翅膀,嘎嘎尖叫着飞向高空。 汉军营寨里依旧毫无动静。 那些黑影并没理会高飞的雁群,而是更加迅速地向汉营逼近,就像捕食的灵猫般轻灵迅猛,转眼间就掩至汉营前。 火光闪起,那些黑影原来是数千个骑蒙古骏马的匈奴铁骑,为首那个骑踏雪乌马,手握锯齿飞镰弯刀,雕翎狐裘的彪悍大汉,就是匈奴单于。

塞下曲 王昌龄赏析

塞下曲王昌龄赏析 本文是关于王昌龄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昌龄的《塞下曲》是著名的边塞诗作,塞下曲·其一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而塞下曲·其二展现的是军旅生活艰难以及战争的残酷。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昌龄的《塞下曲》,欢迎阅读! 《塞下曲·其一》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韵译】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赏析】 在盛唐诗人中,王昌龄的边塞诗也是别树一帜,颇为人们称道的。诗人早年漫游西北边地时所作的《塞上曲》,就是很有特色的作品。 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诗由征戍边塞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

武力,抒发非战之情。 诗人先以“蝉鸣空桑林”强烈渲染悲凉之氛围,写得有声、有境、有情。尤其是著一“空”字,就给人造成一种萧瑟之感,面对叶尽林空,耳听寒蝉悲鸣,行人又将何以堪?诗的头两句,点出时令和边塞的具体地点,同时通过蝉鸣空桑林的描写,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的环境气氛。一个“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明林中空空,一片萧瑟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荒僻之感。诗人还以寒蝉凄切的鸣叫声,进一步烘托边塞的萧条荒僻。三四两句,一方面从戍边将士“出塞入塞”中,暗示这秋高马肥的季节,边塞形势紧张,一方面又从萧关内外处处是黄芦枯草的廷期环境描写,来显示将士守卫边地的艰苦。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这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都是中围古代诗歌意象里悲情的代名词,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反战主题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功名只向马上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皆共沙尘老”的无奈结局。 末两句,以对比作结,通过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善于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卢纶《塞下曲(其三)》原文、译文与赏析

卢纶《塞下曲(其三)》原文、译文与赏析 月黑雁飞高,单(chán)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jì)逐,大雪满弓刀。 【格律】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jì):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译文】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 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 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

《塞下曲六首》赏析

《塞下曲六首》赏析 《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全诗写出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塞下曲六首 其一 五月天山雪⑴,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⑵,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⑶,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其二 天兵下北荒⑷,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⑸。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⑹。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⑺。 其三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⑻。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⑼。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⑽。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⑾。 其四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⑿。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⒀。 无时独不见⒁,流泪空自知。 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⒂。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⒃。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⒄。 其六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⒅。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⒆。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⒇。 【注释】 ⑴天山:指祁连山。 ⑵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⑶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⑷天兵:指汉朝军队。 ⑸衔恩:受恩。甚:多。 ⑹海:瀚海,大沙漠。陇头:田野。 ⑺高枕:高枕无忧。 ⑻鸣鞭:马鞭挥动时发出声响。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 ⑼天骄:指匈奴。 ⑽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 ⑾麟阁:即麒麟阁。霍嫖姚:即霍去病。 ⑿云砂:细碎的石粒,指边塞风光。 ⒀沙棠:植物名,果味像李子。 ⒁独不见:为乐府古题,吟诵的是思而不得见的落寞愁绪。 ⒂虎竹:兵符。龙沙:即白龙堆,指塞外沙漠地带。 ⒃剑花:剑刃表面的冰裂纹。 ⒄殊:远。嗟:感叹。 ⒅甘泉:甘泉山,秦时在山上造甘泉宫,汉武帝扩建。 ⒆合:满。陇底:山坡下。 ⒇负:凭借。净:一作“静”。妖氛:指敌人。 【白话翻译】 其一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其二

关于《塞下曲》的古诗赏析

关于《塞下曲》的古诗赏析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 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

塞下曲的三首古诗的解释-

塞下曲的三首古诗的解释? 塞下曲塞下曲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注释]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2.月黑:没有月光.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4.遁:逃走.5.将:率领.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7.逐:追赶.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简析]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

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译文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注释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③引

唐诗赏析-李白《塞下曲六首》原文译文鉴赏

李白《塞下曲六首》原文|译文|鉴赏 '《塞下曲六首》这一组诗与其他许多初、盛唐边塞诗一样,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xa0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xa0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xa0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xa0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xa0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译文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拂晓时分随着号令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露宿入眠。 只愿用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我军向北方荒远地带进军,因为那里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横曳戈矛前往战场,身经百战,只是因为受皇恩眷顾太深了。在大沙漠里握雪成团而食,夜里拂去沙土露宿于旷野。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人,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呢? 骏马像狂风般地驰骋,在清脆的马鞭挥动声响中,飞快地奔出了渭桥。 我们全副武装离开京城开赴边疆,奉命前去击破前来侵扰的匈奴。 敌人的队伍被瓦解,边境的危机被解除,敌军的营寨已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了。 成就大功而画像麒麟阁的,只有霍去病一人。 白色的骏马,多沙的边塞,细碎的石粒,这一切都是因你而梦魂牵绕的。 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远远地思念戍守边疆的你。 秋天萤火虫满纱窗地乱飞乱撞,月光照在我的闺房前久不离去。 梧桐叶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让人心感萧条。 常常独自吟唱着《独不见》,虽然流下了许多伤心的泪水,可是这一切也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匈奴为掠夺秋季丰收的粮食而悍然入侵,朝廷派出军队抗击。 将军受命出兵,战士们行军到塞外,在龙沙一带暂时安营扎寨。 边塞的月光伴着弓影,胡地的雪霜拂过剑锋。 战士们还远没有进入玉门关,少妇们不要长声感叹。 烽火在沙漠深处燃起,连绵直到甘泉宫,照亮了甘泉宫上空的云层。 汉武帝握剑拍案而起,回头召来李广将军。 战斗的气氛弥漫着天空,震天的鼓声,连山坡底下都可清晰听闻。 横行战场靠的是勇敢的气魄,在将士们的奋勇拼杀下,一仗就消灭了敌人。 注释 天山:指祁连山。 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带拼音版

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带拼音版 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古诗带拼音版,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 却写出了当时 的实情: 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 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 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 一起学习一下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古诗带拼音版,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古诗解释,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古诗赏析吧! 1、 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古诗带拼音版 sāi xià qǔ yuè hēi yàn fēi gāo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lú lún 卢纶 yuè hēi yàn fēi gāo ,chán yú yè dùn táo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yù jiāng qīng qí zhú ,dà xuě mǎn gōng dāo 。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古诗解释 安静的夜晚没有月光,雁群飞得很高,匈奴的首领趁黑夜悄悄地窜逃。正要 带领轻装快速的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沾满身上弓刀。 3、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古诗赏析 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单于夜遁 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后两句写将 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 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最后一 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 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 精神。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 渲染了出来。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 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1/5

《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译

《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译 一、《塞下曲六首》原文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二、《塞下曲六首》原文翻译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拂晓时分随着号令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露宿入眠。 只愿用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我军向北方荒远地带进军,因为那里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 横曳戈矛前往战场,身经百战,只是因为受皇恩眷顾太深了。 在大沙漠里握雪成团而食,夜里拂去沙土露宿于旷野。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人,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呢? 骏马像狂风般地驰骋,在清脆的马鞭挥动声响中,飞快地奔出了渭桥。 我们全副武装离开京城开赴边疆,奉命前去击破前来侵扰的匈奴。 敌人的队伍被瓦解,边境的危机被解除,敌军的营寨已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了。 成就大功而画像麒麟阁的,只有霍去病一人。 白色的骏马,多沙的边塞,细碎的石粒,这一切都是因你而梦魂牵绕的。 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远远地思念戍守边疆的你。 秋天萤火虫满纱窗地乱飞乱撞,月光照在我的闺房前久不离去。 梧桐叶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让人心感萧条。 常常独自吟唱着《独不见》,虽然流下了许多伤心的泪水,可是这一切也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匈奴为掠夺秋季丰收的粮食而悍然入侵,朝廷派出军队抗击。 将军受命出兵,战士们行军到塞外,在龙沙一带暂时安营扎寨。 边塞的月光伴着弓影,胡地的雪霜拂过剑锋。 战士们还远没有进入玉门关,少妇们不要长声感叹。 烽火在沙漠深处燃起,连绵直到甘泉宫,照亮了甘泉宫上空的云层。 汉武帝握剑拍案而起,回头召来李广将军。 战斗的气氛弥漫着天空,震天的鼓声,连山坡底下都可清晰听闻。 横行战场靠的是勇敢的气魄,在将士们的奋勇拼杀下,一仗就消灭了敌人。 三、《塞下曲六首》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二》古诗原文及鉴赏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二》古诗原文及鉴赏 【解题】 原诗共六首,此处选其中第三首。作于贞元十四年(798)前后,时卢纶正被 召入内殿,令和御制诗,并超拜户部郎中。张仆射:指张建封,时为徐州刺史、 兼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支度营田观察使,加检校右仆射。贞元十三冬,张建封 入觐京师,德宗礼遇加等。十四年春,建封将还镇,特赐诗。张建封当时有《塞 下曲》,但原诗已佚,卢纶此组诗即为和作。前首写将军的武艺,用《史记·李 将军列传》中李广射石故事 。 后首写战争胜利和艰苦。 两诗语言精练, 剪裁巧妙, 意境含蓄, 耐人寻味。 【全诗】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二》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 1、此首又见钱起集中。 2、单于:见高适《燕歌行》注。 3、将:率领。轻骑(ji):轻装快速的骑兵。 4、大雪:西北边地八月即下大雪,故雁飞与大雪同时。 【译文】 密林幽暗, 一阵劲风把草木惊动;原来是将军走马射猎, 他奋臂拉开了强弓! 天色破晓,他去寻找那支白色羽箭,箭头竟深深地扎进了石棱之中。 【全诗鉴赏】 在大历诗坛上,卢纶以其气势雄壮刚健、基调昂扬豪放的边塞诗而卓立于 “大历十才子”之中。 他曾有过军队的生活经历, 做过军队幕府中的幕僚和河中 元帅府的判官,因此,他的边塞诗生活气息很浓,有盛唐那种雄浑的气象, 令 人读后振奋不已。
1/6

这组《塞下曲》(又题作 《和张仆射塞下曲》),共六首,这是其中第二首, 塑造了一位勇猛善射的守边将军形象。 诗的内容取材于 《史记·李将军列传》 。 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有一次外出打猎, 误将草 丛中的一块大石头认为是老虎, 一箭射去, 因用力过猛,连箭尾都陷进石头中 了。 诗人巧借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加以点染, 仅仅通过射虎中石这样一 个典型的情节,将军的勇武以及诗人的赞美便尽在其中了。 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和场景, 即林边、暗夜、风吹草动。深山密林本是猛 虎的栖身之所, 加之时值夜晚, 光线幽暗, 耳边只听得风吹草木“唰唰”声, 草 木披纷处, 隐约可见一庞大的黑影恰似猛虎状,此景此况, 怎不叫人猛吃一 “惊”?这里,诗人仅用一个“惊”字,既写出了人物的神情,又渲染出一片紧 张的气氛。一“惊”之后, 胆小的人说不定会掉头夺路而逃,而诗人笔下的将 军却是从容不迫, 很有把握地搭箭“引弓”, 奋力射向猛虎。 上下两句一紧一松, 张弛有度, 使人在一 “惊”之后, 又受到将军镇定自如的神情的感染, 临危 而不致变色,遇险而不会慌乱。倘若真是猛虎来袭, 可以断定, 在如此勇武善 射的将军 “引弓”之后, 其必死无疑。 后二句, 作者省略了当时在暗夜中将军的活动情况, 将时间跳跃到次日清晨 ( “平明”)。将军搜寻猎物, 才发现 “夜引弓”后的结果是出人意料的:原 来是有 “惊”无险,射中的并非猛虎,而是一块状如猛虎的石头,并且箭杆尾 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已“没在石棱中”。其膂力之大,射向之准, 令人叫 绝! 这其中尽管有夸张的成分, 浪漫的色彩, 但从艺术的真实这个角度来说, 令人不能不信服: 这是一位如同汉代名将李广一样武艺超群、 胆量过人的守边将 军。 短短二十个字, 能塑造出如此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已殊为不易, 而诗人的意 图恐怕还不止于此。 诗人之所以赞美将军, 更是为了赞美这支由将军率领的守边 部队。强将手下无弱兵,将军如此勇武,士气自然高昂,作起战来, 自然能勇 往直前,所向披靡。这是一支有信心、有力量击败任何来犯敌人的军队,从诗人 塑造出的高大威武的将军形象中,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鉴赏】 首句写夜猎之环境:幽暗的深林,一阵狂风刮过,茂密的草丛忽然惊动。一 个“惊”字,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也暗示了将军的警惕。次句写射虎:将军 在夜里, 拉开了强劲的弩弓。这里不写射虎而只写“引弓”,是准备发射的动 作,既写出将军临 险镇定、从容的神态,又表现将军敏捷、气势昂扬的作风。 后二句写意外发现:翌日天 晓,去寻找白色的羽箭,哪里是老虎,只见箭镞, 没入一块蹲着的大石缝中。此诗极力 赞美将军的神武。这出乎意料的结局,令 人惊异,令人感叹,使人读后深感其曲折而极 富情趣。这神话般的夸张,给此 诗涂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读来如饮醇酒,韵味无穷。
2/6

《塞下曲》李白鉴赏与赏析

《塞下曲》李白鉴赏与赏析 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塞下曲》李白鉴赏与赏析,更多杂文阅读欢迎访问YJBYS文学网。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 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 译文 到了五月,天山依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 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 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 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赏析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 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

卢纶—《塞下曲六首》

卢纶—《塞下曲六首》 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译文】将军配戴着用鹫鸟的羽毛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绣的旌旗飘带迎风飘动。屹立着宣布新的命令,千营的将士一齐回应。 【注释】 鹫翎:箭尾羽毛。 金仆姑:神箭名。 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 蝥弧:旗名。 独立:犹言屹立。 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赏析】此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本诗描写了勇猛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所征服。

【汇评】 民国·俞陛云《诗境浅说》:寥寥二十字中,有军容荼火之观。 其二 【原诗】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译文】 边疆的森林里,夜间光线很暗,突然一阵风吹来,吹得前面杂草丛哗哗地响,巡逻的李广将军以为是老虎来了,立即拉弓,向响声处一箭射去。天亮时去找射出的箭,发现它已深深地嵌在石头里。 【注释】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赏析】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阴影起落处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将军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唐诗赏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原文译文鉴赏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原文|译文|鉴赏 '这组《塞下曲》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二载(743年)。此前一年李白初入长安,此时供奉翰林,胸中正怀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注释 ⑴天山:指祁连山。 ⑵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⑶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