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正念对冗思和负性情绪的调节作用_邱平

大学生正念对冗思和负性情绪的调节作用
邱 平1 罗黄金△ 李小玲o 姚 聘? 唐海波?
【摘要】 目的 探索正念在冗思影响负性情绪中的作用。方法 用五因素正念觉知量表(FFMQ)、冗思反应量表(RRS)、焦虑
自评量表(SA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22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正念、冗思和焦虑、抑郁这两种负性情
绪均不存在性别差异(t=-0.75,-0.90,0.48,0.01;P>0.05);正念与负性情绪显著负相关(r=-0.37,-0.34;P<0.01);冗思与
负性情绪显著正相关(r=0.33,0.39;P<0.01);正念对冗思和负性情绪的调节效应显著(△F=6.25,4.32;P<0.05)。结论 
正念可以调节冗思对大学生负性情绪的不良影响,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正念;冗思;抑郁;调节作用
The Moderation Effect of Mindfulness in Relationship between Rumination and Depressive/Anxious of University Students.Qiu
Ping,Luo Huangjin,Li Xiaoling,et al.The Third Xiangya Hospita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410013,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mindfulness in the influence of rumination on negative emotions.Methods A total
of 223 college student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the FFMQ,RRS,SAS and CES-D.Results There were not gender differences in
mindfulness,rumination,anxiety and depression(t=-0.75,-0.90,0.48,0.01;P>0.05).Mindfulnes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negative emotions(r=-0.37,-0.34;P<0.01);Rumina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negative emotions(r=0.33,0.39;P
<0.01);The moderation effect of mindfulness in relationship between rumination and depressive/anxiou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F=6.25,4.32;P<0.05).Conclusion Mindfulness can adjus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rumination on negative emo-
tions,and improv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mental health level.
【Key words】 Mindfulness;Rumination;Depression;Moderation effect
负性情绪(NA)是一种心情低落和陷于不愉快激活境况的基本主观体验,包括各种令人生厌的情绪状态,如焦虑、恐
进行的事后访谈中,有一些大学生认为,重度残疾者更处于劣
势,他们更需要他人的同情;但也有可能是因为被调查的大学
生几乎没有任何亲身接触过重度残疾人,对重度残疾者缺乏
基本的认知有关。
在非残疾相关因素方面,大学生更偏爱上过大学的残疾
女青年,即大学生更偏爱与他们自己在年龄和教育程度上有
相似性的残疾人。在以往的研究文献发现,相似性是人际交往
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象N W Asher[15]研究发现的,无论是
残疾人或是健全人,当他们认为研究对象与自己有相同之处
时,他们会彼此更加喜欢。针对本研究而言,大学生被试会更
喜欢那些与自己有相同教育经历的残疾人。至于偏爱女性残
疾人,是因为相较于男性残疾人,女性有更低的

社会、教育、劳
动参与度[25],容易激发人们的保护欲。
4 参考文献
[1]刘其成,郑曦.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量表的试用[J].心理测量与评
估,2007,21(7):448-451
[2]陈光华,张治星.大学生对残疾人内隐与外显态度[J].中国特殊教
育,2012,19(8):22-28
[3]肖放,落合俊朗,朴在国.中国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调查研究
[J].中国特殊教育,2008,19(8):3-9
[4]Antonak R F,Livneh H.Measurement of attitudes towards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J].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2000,22:211-224
[5]马子媛,张殿君,王俊刚.大学生对残疾人外向态度和内隐态度的
测量和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3):444-445
[6]沈浩,柯惠新.结合分析的原理和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8,
17(4):39-45
[7]Shamir M,Shamir https://www.360docs.net/doc/754683491.html,peting values in public opinion:A conjoint
analysis[J].Political Behavior,1995,17:107-133
[8]Chan F,Wang M H,Thomas K R,et al.Conjoint analysis in rehabili-
tation counseling research[J].Rehabilitation Education,2002,16:
179-195
[9]Rosenthal D A,Chan F,Livneh H.Rehabilitation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in high-and low stakes social con-
texts:A conjoint analysis [J].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2006,28
(24):1517-1527
[10]王敏行.应用联合分析法探讨接触经验对身心障碍者偏好决定的
影响[J].特殊教育研究学刊,2007,32(1):15-34
[11]Louviere J J.Analyzing decision making:Metric conjoint analysis
[A].Series:Quantitative applications in the social sciences[C].
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cations,1988:7-67
[12]Green P E,Srinivasan V.Conjoint analysis in consumer research:Is-
sues and outlook [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78,5:103-
123
[13]Corrigan P W,River L P,Lundin R K,et al.Stigmatizing attribu-
tions about mental illness[J].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2000,28:91-102
[14]Graham S,Weiner B,Giuliano T,et al.An attribution analysis of re-
actions to Magic Johnson[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993,23:996-1010
[15]Asher N W.Manipulating attraction toward the disabled:An appli-
cation of the similarity-attraction model [J].Rehabilitation Psy-
chology,1973,20:156-164
(编辑:李 薇 收稿时间:2013-01-08)
·1088·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第21卷第7期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3,Vol 21,No.7 
1中国.国防科技大学(长沙) 410003 o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学研究所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理科
△通讯作者 E-mail:luohuangjin@https://www.360docs.net/doc/754683491.html,惧和抑郁等[1]。大学生群体承受着人际、就业和学业等各方面
的压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应激事件。
例如,跟同学闹矛盾,或者考试挂科等,当遇到这些不顺心的
事情,部分个体将产生深刻的负性情绪。可以通过避免应激事
件的发生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其负性情绪的
体验。但是,由于

应激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和不可控性,以及考
虑到部分应激事件对于大学生群体成长的积极促进作用,完
全消除应激事件的发生似乎不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利
途径。值得庆幸的是,应激事件将通过一些因素的中介作用来
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即相同的应激事件会因个体相关因素的
不同,其产生的影响也将不同。这些个体相关因素包括有社会
支持[2]、应对方式[3]及人格[4]等,其中冗思的中介作用在许多
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冗思作为一种非适应性的反应风格,会让个体反复思考
情绪本身、产生情绪的原因和各种可能的不良后果[5],进而延
长和增强负性情绪对个体的影响。尽管Treynor等人将冗思
的结构分为反省深思和强迫思考两个方面[6],并认为冗思结
构中存在的反省深思是适应性的,长时间进行反省沉思对于
个体解决问题是有帮助的,但是更多的研究表明冗思是抑郁
和焦虑等负性情绪的认知易感因子,冗思可以显著预测抑郁
和焦虑情绪的产生和发展[7]。因此,为了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
状况,缓解甚至消除他们出现的负性情绪,必须以改变大学生
冗思的反应风格入手,根除负性情绪的认知因子。正是这样的
需求背景下,逐渐兴起了正念训练对冗思干预的应用研究。正
念训练是个体有意识地把注意维持在当前内在或外部体验之
上,并对其不做任何判断的一种自我调节方法[8]。正念的这种
关注当下体验和不做反应有助于解除冗思状态下的自动思
维,而不做评价的作法又可以促进非执,进而干预冗思[9]。以
往研究发现通过将正念训练应用于冗思的干预具有较好的效
果[10],并且正念水平较高的个体其抑郁和焦虑得分也相对较
低[11-12],但是,正念在冗思影响负性情绪中起到什么作用,正
念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对冗思和负性情绪产生积极的效果至今
还没有定论。本文以大学生为样本,分析正念和冗思与负性情
绪的关系,以及正念在冗思和负性情绪之间所起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某大学本科生223名,其中男生105
名,女生118名;年龄在18~24岁之间,平均20.4岁。
1.2 方法
1.2.1 冗思反应量表(RRS) 该量表为反应风格问卷
(RSQ)的分量表,用来评估个人对抑郁心境的冗思,即对抑郁
的反应集中在对自我的感觉、对事情原因和结果的自责中、或
者症状本身,RRS为自评量表,共22个条目,1~4级评分,分
数越高表示使用相应的反应风格越多。其中又分为冥思、反思
和抑郁相关3个分量表,分别有5,5,12个条目。RRS在我国
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其信、效度符合测量学要
求[13]。本研究中RRS总量表的Cronbach' sA系数为0.89。
1.2.2 五因素

正念觉知量表(FFMQ) 五因素正念觉知度
量表是由Baer等人编制的[14],他们通过对以往正念的测量量
表,包括心智觉知注意觉知量表、弗莱堡觉知量表、肯塔基州
觉知量表、心智觉知认知与情绪量表以及心智觉知量表,进行
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最终得出5个因素:观察、描述、有
觉知的行动、不判断、不反应。该量表共有39道题,采用5级
评分。以往研究显示正念量表有较好的内部信度,本研究该量
表Cronbach' sA系数为0.85。
1.2.3 焦虑自评量表(SAS) 该量表由Zung于1971年编
制,本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的中文版[15],它可以评定被试
现在或过去1周焦虑感受出现的频度。采用1~4级评分,其
中5个项目为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高。本研究
该量表Cronbach' s系数为0.87。
1.2.4 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 采用Radloff编制
的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的中文修订版[16]。该量表
主要测量抑郁心境和体验,同其它抑郁问卷相比更适用于一
般人群的抑郁评定。它包括20个条目,采用1~4级记分,对
最近一段时间出现的抑郁感受的频度进行评价,4个反向条
目重新计分后,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高。本研究中显示该
量表Cronbach' sA系数为0.90。
1.3 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录入EpiData 3.0,再通过
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主要统计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
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结 果
表1 正念、冗思与负性情绪的相关(r)
项 目 焦 虑 抑 郁正 念
焦 虑-
抑 郁0.63**-
正 念-0.37**-0.34**-
冗 思0.33**0.39**-0.04
 注:*P<0.05,**P<0.01,***P<0.001,下同
表2 正念在冗思与焦虑之间的调节作用分析
项 目Beta R2△R2△F
焦虑(自变量-因变量)
Step1冗思、正念-焦虑0.24 0.13 19.84***
冗思0.20
正念-0.19
Step2
 冗思、正念、冗思×正念-焦虑0.27 0.03 6.25*
冗思0.21
正念-0.18
冗思×正念-0.17
抑郁(自变量-因变量)
Step1冗思、正念-抑郁0.26 0.11 21.75***
冗思0.37
正念-0.33
Step2
 冗思、正念、冗思×正念-抑郁0.28 0.02 4.32*
冗思0.38
正念-0.32
冗思×正念-0.14
2.1 正念、冗思和负性情绪的性别差异分析 焦虑、抑郁、正
·1089·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第21卷第7期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3,Vol 21,No.7 念和冗思的差异分析。显示不管是负性情绪还是正念和冗思
在性别上,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t=-0.75,-0.90,0.48,
0.01;P>0.05)。
2.2 正念、冗思与负性情绪的相关分析 为了探求负性情
绪、正念、冗思之间的关系,对各量表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
进行分析,见表1。正念与负性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

冗思与
负性情绪呈显著正相关,但冗思与正念之间相关不显著。
2.3 正念在冗思与负性情绪之间的调节作用分析 依据温
忠麟等人关于调节效应的检验程序[17],分别以焦虑和抑郁为
因变量,将自变量冗思和调节变量正念做中心化变换后,对于
回归方程Y=aX+bM+cXM+e,c系数显著或者层次回归
R2显著,则说明调节效应显著,见表2。由表2的结果可以发
现,正念对冗思和焦虑、抑郁的调节效应均显著。
3 讨 论
国外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存在性别差异[17],但是
这没有得到我国的实证研究支持,有研究者认为这也许与中
国人对于抑郁和焦虑的理解不同于国外的缘故。本研究结果
显示,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两种负性情绪不存在性别差异,与
国内研究结果一致[18]。此外,郭素然等人对冗思各因子进行
性别差异检验没有发现冗思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19],这与本
研究结果相一致。正念在性别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这与国外研
究结果一致[17]。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负性情绪与正念和冗思
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正念得分较高,焦虑、抑郁两种负性情
绪得分相对较低,而冗思得分越高的个体,其负性情绪得分越
高。这与以往研究一致[5-7,11-12]。本研究发现,正念与冗思之间
相关不显著,这一点与国外研究不同[10],可能是由于文化差
异导致的,或者与所选取的样本均是没有冥想和正念训练的
经历有关。研究发现,密切关注当下对于没有冥想经验的个体
将是一种适应不良的体现[20]。为了进一步分析各相关变量背
后存在的关系,本研究进行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正念在
冗思与负性情绪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因此,可以认为正念可
以调节冗思对大学生情绪的消极影响,缓解大学生不良情绪
的后果。正念可以作为今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工作的有
力的途径,是调节冗思等对负性情绪的影响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工作不仅可以通过各
种途径对产生的负性情绪进行及时处理,而且应该利用正念
对于冗思和负性情绪调节作用,尽力减少甚至避免负性情绪
的产生。但是,由于本研究选取样本的数量和类型(均是没有
冥想经验被试)的限制,研究结论需要不断深入的研究进行验
证。另外,今后关于正念、冗思和负性情绪的研究可以深入分
析正念各因子的作用,并分别研究冗思的各个因子在负性情
绪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4 参考文献
[1]李晓敏,罗静,高文斌,等.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应对方
式、自尊水平及人际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
(5):620-622
[2]陶雨春,贺苏,崔滨,等.依恋、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影响

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
(6):532-534
[3]涂阳军,郭永玉.生活事件对负性情绪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效
应与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5):
652-655
[4]吴九君,郑日昌.高三学生人格、应对方式、亲子沟通、社会支持与
抑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2):1101-1103
[5]Nolen-Hoeksema S.The role of rumination in depressive disorders
and mixed anxiety/depressive symptoms[J].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2000,109(3):504-511
[6]来水木,韩秀,杨宏飞.国外反刍思维研究综述[J].应用心理学,
2009,15(1):90-96
[7]Roelofs J,Huibers M,Peeters F.et al.Effects of neuroticism on de-
pression and anxiety:Rumination as a possible mediator[J].Person-
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8,44: 576-586
[8]Baer R A.Mindfulness training as a clinical intervention:A conceptu-
al and empirical review[J].Clinical Psychology:Science and Practice,
2003,10,125-143
[9]Mary D,Kimberly A W,Jason O,et al.Mindfulness and rumination:
Does mindfulness training lead to reductions in the ruminative think-
ing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J]. Explore,2009,5:265-271
[10]Alexandre H,Pierre P.Changes in ruminative thinking mediate the
clinical benefits of mindfulness:Preliminary findings[J].mindful-
ness,2011,2:8-13
[11]Erisman S M,Roemer L.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experimentally induced mindfulness on emotional responding to
film clips[J].Emotion,2010,10:72
[12]Roemer L,Lee J K,Salters-Pedneault K,et al.Mindfulness and e-
motion regulation difficulties in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Prelim-
inary evidence for independent and overlapping contributions[J].
Behavior Therapy,2009,40:142-154
[13]韩秀,杨宏飞.Nolen-Hoeksema反刍思维量表在中国的试用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5):550-552
[14]Baer R A,Smith G T,Hopkins J,et https://www.360docs.net/doc/754683491.html,ing self-report assess-
ment methods to explore facets of mindfulness[J].Assessment,
2006,13(1):27-45
[1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00-202,235-238
[16]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
理学报,2005,37(2):268-274
[17]Alexander V,Tatum C.Gender differences in anxiety in a mindful-
ness and cognitive therapy treatment program follow-up[J].Jour-
nal of Men' s Health,2010,7(3):330-331
[18]刘启刚,李飞.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和焦虑的影响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7):604-605
[19]郭素然,伍新春,郭幽圻,等.大学生反刍思维对消极情感和积极
情感的影响-以孤独感和情绪智力为例[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27(3):329-334
[20]Baer R A,Smith G T,Lykins E,et al.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 in meditating and nonmeditating
samples[J].Assessment,2008,15(3):329-342
(编辑:刘 

洋 收稿时间:2013-01-17)
·1090·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第21卷第7期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3,Vol 21,No.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