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能源政策和国际战略文献综述

免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能源政策和国际战略文献综述
免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能源政策和国际战略文献综述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能源政策和国际战略文献综述

一、引言

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过去的2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源成为当今世界瞩目的问题,它不仅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是影响国际政治、军事和外交的重要因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清泰指出:中国能源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当面临资源有限、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局势的今天,如何管理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如何建立我国能源安全体系以保障能源的供给,如何高效的利用能源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理解能源的现状和未来,进而探讨我国能源政策和国际战略的取向。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按照由国际到国内、由宏观到微观的逻辑顺序展开。第二部分分析能源战略的国际环境。第三部分比较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能源战略和能源政策。第四部分回到国内,对现行的能源政策作出简要的分析和评述。第五部分从国土资源和产业布局规划的角度,分析其与能源政策的内在联系。第六部分将讨论新能源战略的成本核算和融资体系。第七部分从宏观上提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政策的战略思路。第八部分则从微观上具体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政策的设计问题。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国际环境分析

《世界能源形势》一文对全球能源宏观态势进行了概述: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有所变化,石油占据主导地位,天然气在世界能源消费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增加,世界石油供应格局有些变化,中东仍是世界石油供应的重要源地;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基本稳定,未来煤炭消费量可能增长;核能将逐渐退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受到重视。国际环境是我国实施能源政策的重要方面,从学者对国际环境的论述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威胁与合作两个方面,其中一些论述中国与国际能源形势的著作比较具有学术价值。

(一)竞争与威胁

大多数研究能源问题的文章都会讨论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能源形势的严

峻性。徐小杰在《新世纪的油气与地缘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中,对中国21世纪油气资源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做了详细的论述。该书将世界油气供应与需求的地带划分为两块:“石油心脏地带”和需求月形地带,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冷战后各国围绕石油展开的一场地缘政治竞赛的基本格局,反映了未来全球油气发展的大趋势。并提出了在冷战后新的能源形势下,如何获得交叉投资、地区能源连接、战略机遇和战略联盟等问题。

王家枢的《石油与国家安全》(地震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侧重于回顾有关石油的国际政治经济历史,讨论了世界100多年以来,有关石油的经济、政治、外交、战争和石油战略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探讨了世界和中国石油供应安全的对策以及替代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前景。

学者意识到中国的石油运输通道存在安全隐患。《国际能源新格局与中国能源安全》提出,我国通过海运方式进口石油路线比较单一,高度依赖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85%左右进口的石油都要途经马六甲海峡。而马六甲

海峡是美国军方提出的必须控制的全球16条海上咽喉要道之一。如果某些大的海权国家控制了马六甲海峡,中国的石油进口就会中断。

(二)共赢与合作

另一些学者更多的看到共赢与合作的一面,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面临的是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中国在能源领域如何开展双边、区域和国际组织合作的相关问题中,主要有以下论文和著作。

1. 双边合作

现有的研究分别从俄国、中东、韩国、中亚四个地区提供了我国周边国际合作的思路。《跨世纪中俄资源合作》(宋魁主编,哈尔滨出版社,1999年版)一书运用大量第一手资料,从经济转轨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角度,重点对俄罗斯能源工业进行了全方位、系统性研究;并从中国石油化工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对策提出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同时提出了建立东北亚能源共同体方案。《中俄油气合作现状、前景和影响》(夏义善,《国际问题研究》2000年第6期)认为中俄油气合作不仅有利于中俄两国,而且也惠及所有输入油气的国家和参与合作的外国公司。不仅会促进东北亚地区的繁荣,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东面,由于中韩两国是近邻,双方政治和经济关系正在不断发展,两国石油供需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韩国石油工业现状与中韩石油贸易前景展望》(董秀成、卢爱珠,《国际石油经济》1997年11期)认为,中韩两国的石油贸易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的石油安全与中东五大产油国的石油政策》(吴磊,《西亚非洲》,2002年第2期)提出,世界能源安全问题的实质是中东石油问题,我国也不例外。随着对中东石油进口依赖的逐年加深,我国的中东石油战略将面临多重挑战。中东主要产油国的石油政策各不相同,较温和和较激进两种不同国家的石油政策较,要求我国中东石油战略的关键是要把握中东主要产油国的石油政策趋向。里海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使其成为近10年来国际资本激烈竞争的舞台,美俄两大政治势力对里海能源争夺的焦点在于里海石油出口管道的走向。《中国与里海石油》(许世国,《国际石油经济》,2002年第10期)一文认为,中哈输油管线将成为第二亚欧大陆桥,使伊朗、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俄罗斯、甚至乌兹别克斯坦的原油都可以进入中国,对中国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保证能源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

2. 多边合作

我国的石油消费量和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日益扩大,成为我国未来能源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必须扩大区域内能源多边合作。《东北亚天然气资源开发与我国的对策》(于潇,《东北亚论坛》2002年第1期)提出,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国际合作提供了的基础条件。90年代后,俄罗斯在开发远东天然气资源方面已开始寻求与东北亚周边国家的合作。我国应在加快能源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天然气市场、发挥地理优势、控制投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东北亚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东北亚油气供需格局中的中韩两国的合作潜力》(徐小杰,《当代韩国》1999年第1期)认为,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对东亚各国具有很大吸引力,中俄日韩合作具有多方面的巨大潜力和比较有利的地缘政治环境,应充分发挥“第二轨道”的作用。

对于能源消费国组织的研究,主要是《IEA各国的石油安全应急对策体系》

(杨敏英,《中国能源》2002年第3期)。文章概述了国际能源机构各成员国对石油安全应急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制定石油安全应急对策体系十分迫切和必要。

三、能源战略、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特别是里约会议以来,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以求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舞台上争取主动,在可持续发展的各个领域维护自身的利益。中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挑战,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究竟如何实现?中国在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征途中有哪些国外的经验可以借

鉴?《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比较研究》(王伟中主编,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一书重点介绍了28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国家覆盖了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典型代表。关于国别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介绍了这些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战略目标、相应的对策、实施途径、主要进展,负责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织机构,地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以及对一些全球重大环境问题的国家立场和对策等。在此基础上,该书对国别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比较,概括总结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九大趋势,并就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模式对中国的启示进行了分析。

《2006中国能源发展报告-能源蓝皮书》(崔民选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4月版,P233-235)则对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政策做了简明扼要的对比,认为美、日和欧盟能源政策的共同主要特点有:奉行石油政治政策,以能源安全作为国家安全战略重中之重;保证石油供应作为国家石油安全战略的主要目标之一;鼓励使用太阳能等新能源,政府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围绕能源安全问题对能源政策进行调整。具体来说,美、日和欧盟对于能源政策的调整有不同的侧重。日本对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由以煤为主、高消耗结构,转向以石油、天然气、核能及新能源为主的节能增效结构。欧盟能源政策由单纯强调保证能源供应安全,向追求能源供应安全和使用安全的结合方向移动。美国则从限制产量的自我保护政策,向保护国内石油工业、限制进口自我发展政策,再向价格管制、鼓励国内生产、增效节能、有效开发利用、保护环境政策方向调整。

中国社科院刘明的《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石油政策和能源战略》(刘明,《中国能源》,2001年第8期)同样也认为美国、日本和欧盟都毫无例外的把能源安全视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的能源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和手段总结起来有:保证石油供应稳定,建立战略石油储备,进口石油来源多元化,强化石油消费管理,开发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以及环境保护。保证石油供应是石油安全战略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欧盟制定了包括建立石油应急储备、控制需求增长、管理石油供应等方案。美国实行鼓励国内石油勘探开发的战略,以政策手段鼓励加强国内原油生产和炼油能力,增加石油产品供应。日本通过参与国际石油勘探开发,获取产油国的份额原油储备,增加国内石油供应保证。在各国能源政策调整问题上,文章认为:美国的能源政策建经历了一个从自我保护到自我发展,到人类对自然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即从限制产量,到保护国内石油工业、限制进口,到价格管制、鼓励国内生产,到强调增效节能。日本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是其能源政策调整的核心,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到石油为主,再到天然气、核能、新能源为主的变化。

世界各国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都非常重视,《世界能源形势》中提到

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调整。欧盟5个国家宣布核能发电延缓行动,法国开始考虑是否让核电分阶段退出,美国也在减少核电发电能力;可再生能源得到重视,德国通过《再生资源法》、并向可再生能源项目追加投资,英国制定《再生资源优惠条款》对利用可再生资源予以鼓励,法国出台推广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长期计划,荷兰提供一系列财政、税收、金融措施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

《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能源战略比较与启示》(席玮,《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6期)则对另外几个主要国家的能源战略做了比较:日本实施能源多样化政策,并且建立能源储备管理机制;加拿大政府则把重点放在技术开发、能源替代和开展合作等方面。文章比较了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印尼将转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泰国要求生产者、地方政府、家庭和中央政府制定具体的目标,实现提高能源效率、废物减少和再利用再循环。

四、中国现阶段能源战略和政策的分析与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能源问题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能源开发政策、节能政策、能源技术政策、能源经济政策、能源进出口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促进了能源供应的增长和合理利用,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能源战略和政策的回顾与评估》(《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1月31日)对1980-2000年的能源战略和政策进行回顾和评估,包括综合、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农村能源和新能源、能源环境、节能7个部分。在68

项政策中,暂不评价的6项;给予评价的62项中,执行效果好的占30.6%,比较好的占53.2%,效果差的仅占14%。评估结果表明:我国政府充分重视能源问题,高度认识到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为能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重视能源问题、集中力量建设能源基地、积极开展对外合作等八点主要成功经验,也同时指出了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综合能源战略、缺乏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和制度、监督执法薄弱等六点主要教训,并同时提出了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制定国家综合能源发展战略、建立能源、经济、环境综合决策和规划体制等五点主要建议。

但中国能源政策的制定机制并不科学。《2006中国能源发展报告-能源蓝皮书》认为“中国尚无一个单独的中央政府部门负责能源政策和管理事务,缺少具有全局性、系统性、连贯性的整体国家能源政策。由于中国独特的国情特征,许多能源政策的出台并不是以科学和优化的方式,而是在平衡或照顾不同省份和大型企业等既有利益集团的过程中制定的。”

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对现在中国的能源现状和政策提出了疑义。《我国能源政策中的几个问题》(茅于轼,《发展》,2005年第09期)一文讨论了我国是否面临能源短缺、是能源开发和节约并重吗、要不要能源法三个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茅于轼的回答是:虽然我国存在能源供应紧张的现象,但并不是生产不足,而是由于不合理的消费存在。对于第二个问题,他认为并重的结果是在政策的执行中变成了以开发为主,但无论是从我国的能源形势还是经济效果来看,将重点放在节能上都比开发好。在要不要节能法的问题上,茅于轼的观点是合理用能的标准难以统一制定,唯一正确的解决办法是给出各种资源的正确价格。

除国内自己的研究外,国外研究机构也发布报告评价中国的能源政策。《美国能源部研究报告评价中国能源政策》(《中国建设动态》,2006年2期)一文传达了美方关于对中国能源政策看法的重要信息。该报告认为,生产方面,中国试图通过增加国内能源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满足要求,但国内石油生产可能已达到极限,未来需求满足只能全部或大部依赖国外。中国政府与能源丰富的“问题国家”建立紧密联系将影响美国的战略利益。进口方面,中国将增加从俄罗斯和中亚的进口,争取来源多元化和收购海外资产来提高能源供应安全。海外投资方面,投资虽然在增加,但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有限,其经济影响也仅仅是中性的。

英国学者在《中国能源政策的成效与挑战》提到:中国近20年来能源紧张状况得到大规模缓解,主要应归于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促进节能与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指令性和导向性措施,财税激励比指令性和导向性措施的节能效果差。但不清楚的是近年来的节能政策是否仍然能成功。对于中国能源政策未来的挑战,文章认为还应在制度结构、法律与监管框架、经济措施和能力不足方面大力改进。

五、国土资源规划、产业政策与能源战略

(一)国土资源规划与能源战略

本领域现有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一般出现在国土资源规划研究中的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部分。

2006年出台的《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标志着我国的矿产资源规划的起步。钟自然认为为完成能源矿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坚持五项方针:开发和保护并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察,合理开采,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坚持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防止污染环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的赵成功《国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文中提出,发挥矿产资源规划的宏观引导作用,提高矿产品加工程度,促进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从已有的学术文献来看,并没有单独对能源矿产资源规划做出研究,而是将能源和非能源矿产资源放在一起加以讨论。从已出台的国家政策来看,也未对能源矿产作出单独、详细的规划。因此,加强对该领域的独立研究显得十分迫切。

(二)产业政策与能源战略

对于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战略之间关系的重要总结性文献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刘满平,《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第2期)。对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国内出现了协整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有关学者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正处在对能源消费增长更高依赖性的阶段;2.世界工厂的成本优势正在丧失;3.以提高经济效率为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节省能源;4.煤炭消费量的增加直接导致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

曾波、苏晓燕通过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和能源消费的灰色关联分析以及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分析得出结论:第二产业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最大;第一、三产业和能源消费的关联性也较高而发展落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有限。

中国正面临经济高速增长和能源短缺的双重境地。丁代平、朱曦、蔚力兵认为第三产业对能源需求量相对较小,因此要在目前能源供给约束条件下实现经济快速增长,需要重点发展第三产业;此外,优化能源结构,主要取决于工业发展模式,而第二产业发展对能源结构优化影响最大。耿莉从电力紧缺的现象入手分析,强调应“提升能效,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

六、新能源战略的成本核算和融资体系

(一)新能源战略的成本核算

现有的关于新能源成本核算问题的研究十分欠缺。大部分文献仅仅只针对传统能源的核算问题,如《关于完善煤炭成本核算框架的构想》(苏立功,《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关于现行煤炭成本核算问题的探讨》(王拴群,《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第9期),《中国煤炭成本核算框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陈洪涛,黄国良,《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年第8期),《完善煤炭成本核算框架的构想》(张秋明,《会计之友》,2006年第6期),《电力成本核算要有利于环境的治理》(李贵寿,《陕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12月22卷),《资源成本核算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李兵,《科学与管理》,2000年20卷第4期)。但文献中提出应将资源成本(矿业权费用)、生态环境成本(环境保护费)、发展成本(发展费用)、推出成本(转产费用)包含进成本核算体系的建议对新能源的成本核算亦有借鉴价值。

而涉及新能源成本核算的内容,只存在于一些零散的关于可行性研究的研究之中。如《实施风力发电、生物质直燃发电、光伏发电溢出成本全网分摊的可行性分析》(马胜宏,《中国能源》,2005年10月),《沼气发电产业化可行性分析》(颜丽,《太阳能》,2004年第5期),《青藏地区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可行性分析》(郑敏,朱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6月第33卷)。总体上看,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对新能源核算体系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因此应加强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

(二)新能源战略的融资体系

新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在于投资不足和对现代融资机制的认识局限。传统融资方案的融资风险(也就是借贷方案、产权集资等),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发展构成了额外的限制。国内学者专门单独研究新能源战略融资体系的框架较少。《大中型沼气工程商业化融资的前景及对策》认为,以沼气为代表的新能源投融资体系框架应包括财政支持、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3个层次。通过财政的引导,政策性金融优惠支持,有效的弥补目前商业性融资体系的弱质性,待新能源项目融资活动具备符合市场化要求的投资环境后,以逐利为目的的三位商业化金融按照市场规律自动进入。

但国外学者认为,仅仅通过自筹资金、接待筹资和国家投资并不能为克服可再生能源项目面临的障碍提供必要的手段。《可再生能源与能效项目中第三方融资的作用》为过内的新能源战略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视角,提出将第三方融资作为促进可再生能源与能效最有前途的融资方案。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渠道中,引进外资和海外上市是其中一条重要途径。谢岸辉的观点是在新能源开发方面,应当鼓励外资进入;吸纳民间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也有学者通过比较国外的融资法律制度,提出了我国金融法律制度的创新。曾东红认为可以考虑以下融资机制:1.与股份即期上市相结合的风险企

业融资法律机制;2.运用财政预算资源基础上的成本分摊合作融资机制;3.设立政府背景的、全国统一的、专门的综合性融资供给机构。

七、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政策的战略思路

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当前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将成为中国长期面对的矛盾之一,要使中国能源的供应能够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需要制定面向中长期的能源发展战略。周大地(2005)认为,中国的高能耗产业将导致能源的短缺,2020年后必须想办法解决能源长期的需求短缺问题;此外,由于中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因此必须把安全与洁净作为煤炭业未来的关键;中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

(一)“三阶段”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报告》(“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报告”课题组,《经济参考研究》,2004年第83期)提出了对国家能源战略的基本构想。21世纪前半叶,用三个15年使中国的能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体而言,到2020年初步实现能源的集约利用,力争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开发利用道路。到2035年使得能源多元化发展初具规模,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得以显著改变,基本形成可再生能源实现规模化发展的能力。2035年以后,新增的能源需求主要由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新能源提供,其比例力争超过30%;氢燃料动力汽车成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50年初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保证能源供应,确保石油安全

保证石油供应安全的一个途径是通过海外油田投资,究竟多少投资才能达到目标?陈淮的一个基本估计是,如果倒2010年,我国通过海外投资获取的“份额油”量达到3000万吨以上,海外石油生产基地的产量占到国内供给缺口的25-30%时,就能在国际油市的采购价格和采购规模上取得较大的主动权。

《中国的石油安全及其战略选择》(刘新华、秦仪,《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12期)一文认为中国石油形势的现状要求中国必须关注世界石油地缘政治,制订相应的石油安全战略,以确保石油安全。具体来说对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国家大力开展石油外交,以保证石油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大力发展海权,增强海军实力,加强防御来保障来自海外的石油,增强对开发主权问题上复杂的亚太地区海洋资源的实际影响力;加强与亚太地区石油出口国和消费国的合作,促成亚太能源安全多边合作体系的建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

(三)实现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开发战略

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是各学者对我国能源战略的共识。如《重构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曹新,《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2月)就提出,应当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1990年~1996年在进行“中国能源战略研究2000~2050年” 时,又对中国煤炭供应能力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根据煤炭资源条件,开采技术和供需关系,分析每个现有和可能开发矿区的技术上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然后用系统动态模型,考虑储量、需求、投资利润以及环境和运输等因素,进行了动态模拟,结果表明,2020年2l亿顿,2050年产煤炭的供应能力为23~27亿顿。

《21世纪中国能源发展战略选择》(聂锐、张炎治,《资源经济》,2006年第5期)认为今后应把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作为能源发展的主线,不断降

低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增加油气比重,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西部能源开发。并具体就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和新能源五个方面提出了开发战略。

也有学者如罗强和王成善在《中国的能源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认为,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应实现“跨越式”升级战略,转向以天然气为主的消费模式。《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周凤起、周大地,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也建议“将能源优质化作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主攻方向,以天然气开发作为下世纪我国一次能源开发的重点”“将国内天然气输送配管系统的建设作为

国家支持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内容”。

(四)完善制度、政府推动促进节能优先战略的实施

由于能源状况的严峻,我国的能源节能战略势在必行。冯飞认为,中国的资源能源节约问题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是纵向比,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了明显提高;而是与发达国家比,甚至与部分发展中国家比,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依然偏低,特别从2002开始,单位GDP耗能出现连续上涨。

林宗虎院士在《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道路》(林宗虎,《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7,(5))一文中提出,我们应该贯彻“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方针,在今后的巨额能源需求中,从节能方面提供大量可用能源。

(五)实施环境友好的能源战略

王俊峰在博士论文《中国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发展的研究与政策选择》中,强调了能源战略的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认为优化能源结构是改善环境的一个有效手段,国家应采取以提高能源供应质量与利用效率为中心的能源发展战略。《21世纪中国能源发展战略选择》(聂锐、张炎治,《资源经济》,2006年第5期)提出应采取广义环保和广义节能相结合的战略方针,以人为本,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2003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编辑委员会,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P106)认为解决中国能源环境问题的指导思想是:从国情出发,以能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主线推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清洁、高效、有利于环保的能源系统,制定并完善有利于改善生态和环境的法规、技术与经济政策,采取多种手段解决能源环境问题。

八、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政策的具体设计

(一)能源产业发展模式、思路

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后,能源研究的显著特点是从选择能源项目转向创新能源发展模式,培育能源产业,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

从开发能源资源到培育特色经济支柱产业,是研究能源资源禀赋省区能源开发问题形成的共识。对西部能源的研究主要针对能源开发模式,新疆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我国石油能源新的战略接替区,因此,有学者就石油产区经济发展模式和新疆油区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还有一些学者针对个别能源大省的能源工业低层次,仍沿袭数量型、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的状况,提出了摒弃传统模式、创新能源发展模式的对策(郭颜清,山西能源经济环境的分析与思考,《经济师》,2000年8月)。

如何发展西部能源产业,事关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所以,如何确定西部能源产业思路和重点成为研究的一个集中问题。有

的学者提出了发展西部能源产业的思路:“在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的前提下,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优势能源资源为依托,以高新技术创新为推动力,以管理体制和企业体制改革为基础,不断提高优势能源资源的开发效益和精深加工水平,延长产业价值链条。”(孔详智,西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的优势、重点和对策研究,《资源.产业》,2003年8月)有的还提出能源资源大省四川应该以水电、天然气取代煤炭,调整能源结构(以水电、天然气取代煤炭——关于调整四川能源结构的建议,https://www.360docs.net/doc/754958545.html, )。有的专家提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有研究者以煤炭产量居全国之首的山西省和原油产量居全国之首的黑龙

江为实证对象,深刻说明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能源工业占大比重的省份形成了一种落后的区域经济类型——能源主产区型。其特点是能源初级产品的价格在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格控制下,不仅受低价原材料输出和高价消费品的双向损失,而且还承受由于铁路运力紧张制约其他工业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的双重负担,必须培育能源特色支柱产业,走出落后的区域经济的怪圈(谢克昌,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设山西能源经济基地,《煤炭转化》,1995年4期)。对于以煤炭为主的省区要加快能源开发的技术创新,发展“绿色能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煤炭综合利用产业链。

(二)省区能源发展战略及重点

由于能源禀赋优势,西部省区能源战略研究最突出,成为省区能源研究的第一个热点。《西部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课题组,《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50期)是该研究领域的一篇力作。其他研究者在研究制定西部能源战略时有一个共同点:着眼于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着眼于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着眼于努力实现能源与其它产业、与社会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国家能源安全。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许多省区都希望通过开发本地区的能源资源,参与国家重大能源工程,加快自身的发展。通过研究,涌现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学术成果,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四川水能资源开发》(赵文谦,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该项研究认为,在相当长时间内,西部地区的“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建设项目是我国整个能源战略的重点。对于西部各省区,研究中提出了相应的重要建设项目建议。

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山西,在我国能源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山西能源战略研究是省区能源研究的第二个热点。集中性的研究意见是进一步审视其能源优势,《山西能源发展战略新思路》(张莲莲,《中国能源》,2000年10期)提出:实施“对经济增长方式实行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以提高投入要素的效率为手段,讲求资源在各部门间合理有效的配置,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成本和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较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有《山西能源开发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王宏英,北京: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山西能源: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宋焕才,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

第三个热点是研究经济强省的能源战略。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市能源发展战略虽各有特点,但共同之处是: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用能技术,加强污染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节约用能,积极开发新的清洁可再生

能源。对个别省区的研究已经成为能源学术专著中的重要部分,如《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赵媛,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就包含了江苏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四个热点是以特定区域为对象的研究,如:西北地区农村、长江流域、大兴安岭、柴达木盆地等区域性的能源战略研究。也有的将全国各省区划分为若干大区进行研究,其代表性成果是“中国能源战略研究”课题组撰写的《中国能源战略研究(2000-2050年)》。它立足于全国,将全国划分为华北区、东北区、华东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分别对这七大区域的能源发展战略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的各区域能源发展战略突出了区域特色,具有可操作性。

省区能源研究还拓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2004年我国南方的9个省区和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签署了包括“各方积极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内能源领域建立

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实施西电东送等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加快能源建设项目的合作开发,鼓励省际间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的产销合作,实现区域内能源优势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在内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https://www.360docs.net/doc/754958545.html,)。

(三)加快发展天然气的措施

周大地、周凤起等学者都认为天然气是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张福东的博士论文《中国天然气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专门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提出了加快天然气发展的具体措施:1.在市场发育初期,天然气勘探工作以预探为主,以发现大气田为主;2.国家要对天然气合理利用统筹规划,建立相关法规,上下游必须协调发展;3.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攻关力度;

4.建立国家天然气协调管理体系。罗强和王成善认为国家还应当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天然气战略的实施,并且建议强制推行以气代煤工作,用经济杠杆制约煤的使用。

(四)改革能源价格制定机制

学者提出,能源短缺问题与能源价格机制的缺陷密不可分,能源价格的错位是导致能源浪费、结构失调、供给紧缺的根本因素。茅于轼的《我国能源政策中的几个问题》(茅于轼,《发展》,2005年第09期)认为,中国能源问题唯一正确的解决办法是给出各种资源的正确价格,改革能源价格制度势在必行。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机制。《新时期能源价格政策的基本思路》(刘树杰、陈扬,《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就我国能源价格政策调整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几点建议:1.以兼顾能源可持续与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可持续为目标。2.以能源价格合理化——价格反映成本为目标中介。3.以引入竞争、再造监管、强化外部性调节为主要措施。而寒冬炎在博士论文《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理及调控机制的研究》从分析国外对石油价格进行调控的两种基本模式入手,对石油这一重要能源的价格调控机制构建了具体的模式,即政府宏观调控下的浮动价格机制。这有利于发挥价格的信号作用,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五)能源可持续发展指标指标建设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非常广泛,为了观测和评价可持续发展的进展和变化情况,联合国《21世纪议程》指出:“各国在国家一级、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

在国际一级,应探讨制定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概念,以便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

《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评述》(陈丽萍,《国土资源情报》,2005年11期)总结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指标、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标、欧盟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波罗的海21世纪议程指标体系等四种综合可持续发展体系能源指标,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可持续能源指标、全球能源可持续观察团开发的指标、加拿大能源部门的能源可持续指标、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能源矿产可持续性指标等四个专门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指标。这对于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监控和评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Thought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Energy 学号:20113989 姓名:李代强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热能与动力工程4班 指导教授:冉景煜

摘要 纵观世界能源局势,能源匮乏危机已然席卷全球,我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的浪费现象仍然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低碳意识、节约资源,而且对能源的利用率也不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技术,提高利用率。传统能源一般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发展新能源并将其推广也就成了必然之势,只有树立了低碳意识,提高了传统能源利用率,发展推广新能源才能使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使中国的能源真正的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前言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经济、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人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实现人类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美好自然保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凸显。能源匮乏,使用率低下,技术滞后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突破能源瓶颈,实现能源可持续的发展,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开发并举,使得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共进,不断推进技术研发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当今能源形势不容乐观。根据《2006年BP世界能源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565.8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63.3%,北美洲占 5.5%,中,南美洲占8.9%,欧洲占9.2%,非洲占8.9%,亚太地区占4.2%。2005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 6.97亿吨,比上年度增加3.8%。通过对比各地区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可以发现,中东地区需要向外输出约8.8亿吨,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产量也大于消费量,而亚太、北美和欧洲的产消缺口分别为6.7亿、4.2亿和1.2亿吨。煤炭资源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截止到2005年底,世界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844.5亿吨,储采比高达192(年),欧洲、北美和亚太三个地区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区,三个地区合计占世界总量的92%左右。同期,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75.78万亿立方米,储采比达到67。中东和欧洲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两个地区占世界总量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结构和典型例题解析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结构和典型例题解析 【考纲要求】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能源,人类利用能源的过程,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3、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能说出不同能源的特点; 5、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能源 凡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要点诠释: 1、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1)钻木取火是人类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 (2)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人类的主要能源从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利用化石燃料的各种新型热机的问世,使化石能源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 (3)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 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像化石能源一样,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这些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所以称电能为二次能源。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常见的化石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

常见的一次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常见的二次能源有:电能。 考点二、核能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者重新组合是极困难的。但是,一旦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新能源,它有两种主要形式: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 要点诠释: 1、核裂变:快速的裂变反应可以引起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利用快速裂变制成的,我们还可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把核能用于和平建设事业。“核反应堆”就是控制裂变反应的装置。 2、核聚变:除了裂变外,如果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例如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与 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有时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 3、核能的利用:我国是核能资源丰富的国家,现已具备了建造核电站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现已在 浙江和广东建设了核电站,分别是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核电站的建立给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带来了希望,在不可再生资源日趋珍贵之时,适度发展核电是人类的一种选择,全世界已经建成几百座核电站,核电发电量接近全球发电量的1/5。 考点三、太阳能 1、太阳能是氢原子核在超高温时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如化石能源、 地球上的风能、生物质能都来源于太阳。 2、太阳能的利用 (1)间接利用太阳能:化石能源(光能----化学能) 生物质能(光能----化学能) (2)直接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有平板型集热器、聚光式集热器)(光能----内能) 太阳能电池:(光能----电能)一般应用在航空、航天、通讯、计算器、手表等方面。 (3)太阳能来源丰富,不需要运输,无污染,但由于能量比较分散且受季节、气候和昼夜变化的影响很大,给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带来一些新的技术课题。 考点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我们是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中利用能量的,因此,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所以我们应节约能源。 2、能源的消耗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大量的粉末污染了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还会使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加剧温室效应,核能的使用也可造成辐射污染。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而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 人类生活中,还广泛利用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这类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2)21世纪能源消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世界化石能源的使用年限存在严重危机,人们期待未来的理想能源的开发。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典型例题】 类型一、能源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这份年度报告以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集中讨论在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设计;对于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缓解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完成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 究要点一、城际之间、城乡之间是一个区域系统在一个地域中,平面上的空间充填是一个有序的体系。人为的分割,虽然有利于行政管理,但却与真实的系统行为运行有很大的背离,既不符合几何原则,也不符合生产原则。因此,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城际关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必须如实地看作是一种结构有序、功能互补、具有统一基础的复杂系统。从地理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应当符合空间充填原理,它们在宏观 上是可辨识的,在微观上是随机的,实际上可以把大、中、小城市看作是立足于乡村平面上的、具有等级特点的一组空间充填物,共同构成一个区域综合体,并相应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从社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社会分布原理,它们在本质上是由于社 会分工的不同和创造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在获取财富、分配财富、消费财富上的差异,但最终它们必须服从一个临界阈值,即作为区域内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都至少应当获得作为体面生活标志的最低门槛,满足基本人权所赋予的“机会平等”。从产业结构看,城 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产业升级原理,它们在产业链形成与产业集群形成上,既有外在的联系与制约,又有内在的联系与制约。农村作为第一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生存支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育功能。城市作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产品、服务及相应供需支持系统,从区域的整体上是互补的和不可分的,因此,不应单以“结果平等”的眼光去对待。从智力结构看,城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符合人口流动原理,乡村提供了人力 资源的丰厚土壤,不同等级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纳和创造“生态位”的条件差异,表现出宏观可识别的吸附特征。由以上的阐述,可以发现只有把城市融入到区域的整个体系之中,并且始终把农村作为区域的基底平面,才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城乡统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转折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指出,必须慎重把握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的两大基本转折。第一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相对平衡的 区域内,形成大小不等的点状分布(亦可视为区域增长极),随之发生了急剧的人口集聚能力、经济密度集聚能力、二三产业集聚能力和资本集聚能力的中心。这一个转折,表现在城市开发度急剧增强,工业化利用土地的规模急剧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度急剧增强,科技含量和创新步伐等的急剧增强。这类急剧增强的结果,就在地理区域的空间平面上,形成了大、中、小城市等级布局的空间充填,使得广大农村与城市之间在财富创造、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扩大,二元结构系数加大,形成了以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基本格局,在力度和流向上“以农补工”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个转折,是在财富 分布空间已经相当不一个重大标志,其增长过程与财富积累呈非线形的对应关系。中国 从建国开始的发展战略中就有“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抑制城市化”的主导思想,加上长期“恐城症”的制约,中国城市化50年的变迁,一直都在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道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两倍,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十分落后。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200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2%,低收入国家为30%,而中国城市化率尚未达到40%。至2000年底,中国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低12个百分点,比世界发达国家平均低40个百分点。虽然从1949年全国建市67个增长至目前的600多个,但

(完整版)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1、可持续发展 (1)、化石能源:由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3)、二次能源: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得到的能源。如:电能(4)、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如:食物中的化学能(5)、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6)、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7)、人类家族中现在常用的能源是化石、电能能源,注:在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电能中:A、属于一次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B、属于二次能源的是:电能C、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D、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2、核能 (1)、核能: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2)、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3)、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4)、聚变:氘核与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聚变目前是不可以控制的(5)、今后开发理想的能源应该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A、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B、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C、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D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6)、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对我们解决能源问题将有重大的意义。(7)、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种途径,一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个途径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一、能源家族

应用文-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 近年来多方面的研究表明,21世纪上半叶(至2050年)我国能源体系发展的展望、主要趋势与特点是: 1. 我国的能源需求仍将快速增长。2000年我国人均能耗约为1吨标煤/年,人均发电装机容量约为0.25千瓦。据预测2020年将增至约2吨标煤/年及0.7千瓦,2050年将达3吨标煤/年及1.5千瓦。 2. 一次能源结构将开始发生明显变化。我国的一次能源一直以化石能源为主,其总份额一直占总耗能量的90%以上。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能源结构大体稳定在:煤占65-70%,石油占20-25%,天然气占3%,水电与核电份额有所增加,由4%增至7%。展望2050年,虽然我国煤资源还较丰富,由于开采能力与安全,以及 、运输等的限制,普遍认为我国煤产量增至约30亿吨/年后将会大体保持稳定,约合20亿吨标煤/年,煤的份额将由2005年约68.8%降至40%左右,石油份额大体保持在20-25%,天然气份额会有所增加,至约12%,使整个化石能源份额降至70-75%左右,下降15-20%。虽然国家已明确了大力发展水电与核电的方针,由于资源的限制,其增长将与耗能增长大体同步,份额略有上升,由当前的7%增至10%。这样,2050年我国一次能源供应将出现10-15%的缺口,要依靠大规模发展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应由发展太阳能、风能与生物质能来补足。 3. 保障石油供应是能源安全的突出矛盾。由于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和国内石油资源与生产能力的限制,预计石油年产量将稳定在2亿吨左右,保障石油供应已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关键问题。2005年我国石油消费量3亿吨,国内产量1.81亿吨,进口量已达约40%,预期2020年消费量最少将达 4.5亿吨,2050年将达8亿吨,进口量将增至近70-80%。充分利内两方面的资源是保障供应的主要方面,与此同时,在国内必须大力发展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以保障能源安全。交通运输占石油消耗的比重很大,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其耗油增长已成为全国石油消耗增长的主要因素,大力发展节油交通应成为交通发展的重要原则。 从我国能源发展的需求、现状与特点出发,在21世纪上半叶逐步构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议要积极推进一次能源结构的调整,积极、科学地进行有关重大战略部署,主要包括:(1) 根据资源与环境条件,大力发展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2)大力发展水电与核电。(3) 大力开源节流,保障石油供应。(4) 大规模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风能与生物质能的发展应该积极起步,力求其所占能源份额将明显提高。(5) 未来新型能源,主要是核聚变能、天然气水合物与大规模海洋能,虽在21世纪上半叶尚不可能在能源供应中发挥作用,它们的研究发展应给予充分重视与支持,进行认真部署。 我国可持续能源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投资巨大,正确、科学地拟定发展战略有着重大的意义。现在有关 正在起步,要以滚动的方式长期、综合持续地进行,中国科学院作为超脱于国家行政部门的科学思想库理应发挥重要作用,做出应有贡献。中国科学院学部 了相关领域的院士及专家,进行了咨询研究[2-3],期望使我国可持续能源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更加科学与合理。 发展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对满足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均有着重大意义。从我国当前相关技术与产业的现状和需求出发,近期内,宜大力支持多方面的研发与示范工作,有选择地开展一些初步产业化的工作,在大规模产业化方面,宜采取谨慎态度,充分论证后再做决定。发展替代燃料,主要包括开发非常规石油,用煤和气制取液体燃料和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优教教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理解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了解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优点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在我们使用能源的过程中,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工作时间较长的机械的外壳会很烫手;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化成为轮胎、地面和空气的内能;汽车行驶过程中要用大量的水吸收多余的热。这些消散掉的内能能否在次被收集起来提供机械做功,继续为我们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了解一下能源利用中的物理知识。 探究点一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活动1:冬天,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能够把这些内能重新收集真情为,来年再用吗?显然不能。一般情况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否则会引起其他的变化,消耗别的能。再如,冰箱里的热量不会自动转移到外部,而必须消耗其他的能量(电能)才能把热量转移出来使冰箱内部变交冷。可见,涉及热现象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方向睡,不可逆的,消散掉的内能不能被收集起来再利用。同学们可以讨论、交流一下,看看哪些能量可以被利用,哪些不能? 归纳总结:前面学习过的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可以被利用,风能、水能、地热能也能被利用。机械摩擦产生的内能不能被利用,空气摩擦产生的内能也不能被利用。

探究点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活动1: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特别是目前石油、煤炭占了能源的绝大部分,而且年消耗量在不断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现在我们来看下影像,了解一下它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同学们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2: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可能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举出能源消耗还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本P179“想想议议”表中的空格填上,使学生认识到过量使用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探究点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活动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讨论交流后回答:能源按是否可以再生利用的方式怎么分类? 学生回答: 1.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2.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电能、沼气等 未来的理想能源 活动2: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不仅留给子孙后代的越来越少,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学过的有关能源的知识,以及课本上提出的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并说明其道理,同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瑞典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瑞典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简介 瑞典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瑞典政府最近向国际社会做出承诺:2020年后将全面使用生物燃料,放弃使用石油燃料,并将完全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成为地球上第一个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无油国(oil-free)。这是瑞典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结晶。 在国际环保产业和能源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瑞典堪称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典范,其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可再生能源技术及节能举措对于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和最新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瑞典的能源政策 可持续发展是瑞典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国策。瑞典政府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着力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能源产业。特别是经历了七十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的重创,为保证瑞典的经济发展不再受制于日益高涨的石油价格和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的威胁,从国家的能源安全出发,瑞典政府制定了能源发展目标,并于1997年确立了能源战略的指导原则:加快可持续能源系统开发,早日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全面实现可再生能源化。其主旨在于:瑞典的电力和其它能源供应要有保障,价格在国际上要有竞争力;要高能效、低成本和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地降低能源对人类健康、环境以及气候的不利影响,促进生态平衡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立法先行是瑞典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显著特点。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瑞典就颁布了一系列强制性的有关能源合理化使用和节能的法律、法规,并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以此来指导、规范企业的行为。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法规得以执行,政府还制定了许多具体可行的监督措施和必须执行的行业标准,体系完备。 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机制是将能源战略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瑞典从政府到地方都建立了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瑞典可持续发展部归口管理能源产业,其下属机构瑞典能源署的工作职能就是:通过加强与贸易和工业部门、能源公司、科研院所及各省、市对口单位及咨询公司的合作、理解和信任,来协调、引导政府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使其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稳定和高效的原则,又不失不断得以发展完善,确保能源系统向生态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转化。 财政、税收导向和经济措施行之有效。瑞典的能源税收政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如电力税、燃油税、汽车税等,依据对大气的污染程度,针对不同种类的燃油收取不等税费。1991年,瑞典还成为世界首批开征二氧化碳税的国家。同样,为鼓励企业使用生物能源和本地能源,瑞典政府还从2003年起引入了基于电力市场的电子证书系统,根据企业使用生物电能占用电总量的比例给予税收减免优惠。这些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为改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生物燃料利用率,降低能耗和环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的说课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设计,四、学法指导,五、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部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框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是世界性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注重的热点。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的人口、环境的相关知识,理解了我国社会面临严峻的人口和环境形势。在此基础上,本框题将使学生了解掌握我国资源的现状及特点,能准确理解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协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并付诸行动。为下一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框题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包括: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我国资源的现状、特点及其严峻性;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理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水平目标:让学生参与活动,协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用实际行动保护水平目标环境、关爱自然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协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保护环境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这不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也将构成威胁。所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理解不足,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不深刻,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三、教法设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演示法:使用图片、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描述各种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能通过具体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5.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6.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能源的开发利用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能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能量”一词,学生对这个词本身比较熟悉,但对作为物理概念(物理量)还是比较陌生的,教材从八年级上学期开始渗透光能、热能,到电学板块时直接提出了电能的概念,将词义变成物理量,从而有了单位及计算的方法,同时粗略地渗透动能的概念,九年级又形成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等概念.“能量”作为主线之一,也贯穿在整套教材当中.本章在前面学过的各种能的知识基础之上,对能源知识做了常识性的介绍,对“能量”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本章教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最后一章,起着至关重要的压轴作用.它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在此达到高潮,物理教育教学的意义得以充分的体现.从知识方面看,对能量、能源及转化有全面的认识,从价值观方面看,培养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本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对能源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其他的目标都是为了这一终极目标服务的,这一终极目标又为学生形成对包括社会问题在内的各方面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从学习物理开始就接触光能、热能,到学习电能时就涉及了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问题,后来又逐渐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学习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与能量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对各种能量的了解与学习,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节能环保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话题,这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核电站、核武器等内容也是学生的兴趣点,太阳能热水器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路灯也是学生心存疑惑争于探究的问题.但本章知识的综合性和抽象性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原子能、核能以及能量的转化、转移,虽然学生对太阳能很熟,但是没有原子核和核能为基础理解起来是困难的.因此本章应该重视核能、太阳能这两节内容的教学.教学中要尽量关注学生对于能量转移和转化事实的积累和认识,尽量让学生参与以期获得一些规律性知识和结合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思考.首先通过实例介绍能源的不同分类:可再生、不可再生;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核能应用的两种方式,核聚变、核裂变,主要以视频课件为主.以核能为基础,教师讲解太阳内部的反应来理解太阳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引导学生介绍太阳能应用的优缺点,能源革命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内容,而能的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析归纳自主探究得出,能源与

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问题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则显得异常重要。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分别阐述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他们是长期坚持节能优先战略;适应终端能源需求的变化趋势,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变,加快发展天然气;从实际出发,实施煤炭的清洁利用;系统考虑电源结构,水电、核电要实施长期的发展计划;推动环境保护,为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实施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安排等。 Abstract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re has been more and more concern about the energy issue. Thus, it is a quite big issue that how to make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ergy. This essay will focus on the topic on six aspects as follows: the long range insists on preferential strategy of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adaptation to the terminal energy demand change trend and the shift of energy supply’s structure and making a faster pa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gas; making use of coal clearly on basis of reality; systematical consideration of the Power source structure and the enforcement for the long range development of water、electricity and nuclear power; the good extern environment for the enforcement of the energy strategy through the promo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king an excellent strategetic arrang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enerative energy and so on. 关键字能源可持续发展节能发展战略环境 Keywords energy stainable development energy reserv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environment 能源既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又是现实的重要污染来源。解决好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至少应考虑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如何确保经济合理的持续的能源供应和高效使用能源,二是要解决好能源开发和使用过程中有关的环境问题。 1 长期坚持节能优先战略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态势,能源供应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节能受到必要的重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市场经济初步

试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摘要:“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最早出现于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便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为:(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2)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3)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4)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中共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从忽略环境保护受到自然界惩罚,到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 二.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关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计划生育极为关注,并逐步从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相互关系的高度,来认识控制人口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就都成为严重的问题。"他在谈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时反复讲到,人多是我国最大的难题,"人口问题是个战略问题,要很好控制"。 2.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自然资源相对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我们地大物博,这是我们的优越条件。但有很多资源还没有勘探清楚,没有开采和使用,所以还不是现实的生产资源,土地面积大,但耕地很少。

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严陆光*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为满足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近年来我国已拟定了至2020年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并进行了相应的部署。按照中央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还有一些涉及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需进一步研究明确。近一年多来,我参加了有关研究和讨论,包括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的咨询项目(“十一五国家高技术产业先进能源领域发展重点咨询研究”)、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中美两国科学院与工程院(两国四院)合作研究项目(“城市化-能源-清洁空气”)、国际科学院委员会能源研究项目(“向可持续能源系统过渡”)。本文介绍上述研究形成的有关战略,并提出一些个人意见。 一、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估计 表1列出了我国能源发展的现状与预测[1],包括一次能源、石油与电力三个方面。总体上看,我国当前总能耗约为1吨标煤/人年,发电装机容量约为0.3千瓦/人,2020年将增长至约2吨标煤和0.7千瓦,2050年将达约3吨标煤和1.5千瓦。根据这个有较大共识的预测结果,可以发现我国能源发展有以下主要特点。 煤炭在21世纪上半叶仍为最主要的一次能源,但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将逐渐下降,由2003年67%降至2050的约40%。2003年我国煤炭总产量为16.7亿吨,近年仍在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约25亿吨,2020年后将稳定在30亿吨左右,新增煤炭绝大部份用于发电。因此,煤电中提高效率与降低污染,实现高效、低污染燃煤发电技术及其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能源科技重点。 保障石油供应是能源安全的关键。解决保障石油供应问题,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进行努力。2003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已达0.9亿吨,占全国总耗油量的35%,预期2020年将达2.7亿吨(60%),2050年将达6.2亿吨(78%)。而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35年左右达到峰值,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开源,包括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和推进补充和替代能源的发展和产业化。在“节流”方面,交通运输是石油消耗的大户,我国交通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9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Chin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Report 2009 ---- China’s Approach towards a Low Carbon Future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科学出版社 北京,2009年3月

中国科学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总策划:曹效业潘教峰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名誉组长:牛文元 组长:王毅 副组长:刘毅李喜先 成员:胡非蔡晨杨多贵陈劭锋陈锐 《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研究组 主题报告首席科学家王毅 研究起草组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克王海芹邓梁春付允邢璐曲建升 朱松丽庄幸刘扬刘虹刘强刘怡君 汝醒君苏利阳邹骥邹秀萍汪云林张志强 陈劭锋周元春周宏春 胡秀莲姜克隽傅莎 曾静静 技术报告首席科学家牛文元 研究起草组成员陈劭锋刘扬邹秀萍王海燕苏利阳 汝醒君张云芳郑爱丽 本报告得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资助,特此致谢

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 报 告 摘 要?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重大环境与发展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围绕防止气候变暖的国际谈判及其行动不仅关系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尽管全球气候保护的进程将取决于人类在科学认知、政治意愿、经济利益和社会接受程度上的共识和采取的措施,但探索低碳发展之路却无疑是未来人类发展的重要选择。 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及其延伸的政治、经济议题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根据大量实测资料,近百年(1906~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了0.74℃,并且升温速率不断加快,同时全球平均海平面也在不断上升(IPCC,2007a)。这一系列变化将对全球气候系统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气候变化同样给中国的气候、环境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的气候和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近100年的地表平均温度明显增加;降水量变化趋势虽不显著,但年代际波动和区域差异大;近50年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出现了明显变化(《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委会,2007)。 IPCC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IPCC,2007a),自1750年以来,人类活动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近50年全球的大部分增暖,非常可能(90%以上)是人类活动的结果,特别是源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气候系统还将继续变暖,其升温幅度将取决于人类现在所采取的行动。IPCC第四次评估第三工作组报告认为(IPCC,2007c),人类采取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在经济和技术上是可能的,通过部署各行业关键减缓技术、采取政策和行政干预、改变发展道路等能够对减缓气候变化做出重大贡献。IPCC的评估报告已经成为全球气候政治决策最重要的科学基础。 气候变化科学尽管在过去20多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因其属于复杂的综合科学领域,所以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应对。一方面,由于涉及众多学科以及研究尚显不足,驾驭起来难度很大,因此在自然科学研究基础方面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包括气候变化的发生与发展机理、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及影响、气候变化的区域特征、碳捕获和封存(CCS)的可行性等(参见第一章)。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科学及各种社会力量的介入,气候变化已经跨越了自然科学问题,演变成为发展问题和政治问题,并且其“政治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在某种意义上,各国也都在以保护全球气候的名义为其国家或是不同的利益集团的权益寻找对各自有利的证据、指标及相应的制度安排。许多观点也是在自然科学认识的基 ?报告摘要由王毅执笔,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报告已由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3月出版。进一步信息请浏览“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54958545.html,”

中国能源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的做法

中国能源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的做法 中国新能源网 | 2008-6-27 9:44:00 | 新能源论坛 | 我要供稿 特别推荐:《2011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年鉴》 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此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早在1994年我国制定《中国21世纪发展议程》的时候,就把能源列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在能源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了下列一些做法。 一、坚持节约优先、效率为本 中国是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节能提效的道路。为了实现节能减排,2007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全国“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5000万千瓦、当年关停1000万千瓦的目标。2007年实际关停小火电机组1438万千瓦。每年可节省原煤188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9万吨、二氧化碳3700万吨。 中国将继续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通过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加强法制、动员全民节能和开展国际合作等多种途径,努力实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的目标。 二、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国已颁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电价、税收、投资等政策,使近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明显加快。到2007年底,水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4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4800多亿千瓦时,占到全部发电量的16%。2007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340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超过了60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总量超过1.2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使用量的60%。 2007年9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总体目标,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将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将达到15%。 三、积极发展清洁煤技术 中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如何高效利用煤炭,减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