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 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 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 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教学设

计(参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教学设计(参考文

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3.诵读古文,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2.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

1.读准字音:曝、雨、夹、即。会写本课出现的生字。

2.正确理解“方、曝、箝、雨、得、禽”的意思,为正确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础。

教学方式:激趣——自学——交流——诵读——拓展——实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点燃兴趣。(讲述赵王欲伐燕的历史故事。)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时期,各个诸侯纷争形成了许多国家,其中有齐、楚、燕、韩、赵、魏、秦实力较为强大,称之为战国七雄。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强了。它总想一统天下,可一举吞并六国又不太可能,所以秦国只能等待机会。有一次,赵国和燕国闹了一点小矛盾,赵王为了出这口气,想出兵攻打燕国。燕王听说了,就委托当时著名的游说家苏代,去劝阻赵王出兵。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使赵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居然能制止一场战争呢?

大家粗略的浏览一下课文,说说课文给你什么初步印象?

(1)全文只有59个字,就起了这么大的作用,制止了一场战

争,真是一字千金、字字珠玑啊。

(2)古文乍一看晦涩难懂,读起来也感觉拗口,可细研究起来你会深刻的感悟到他的精辟、内敛、精炼。

你们想让老师讲给你们听坐享其成,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把这个故事读懂呢?

只有拥有一颗勇于探索的心,才能发掘出一片片未曾涉足的领域。

二、激励自学,探究文意

1、出示自学方法:

(1)读文:多读几遍古文,直到读得通顺流畅为止。(2)质疑:有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向组内同学请教。(3)理解:联系上下文,参考译文,弄懂这个故事的意思。

准备好了吗?那就开始我们的探索之旅吧!

2、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成果,体验成功快乐

1.检查朗读情况,适当指导。(正确、流利、停顿适当即可。)

同学们,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探索成果啊?谁敢第一个站起来读?

评议:通顺、有感情、有没有读出古文的味道来。(一条一条逐步增加难度)

个别读,个别读,个别读,后齐读。

2. 有谁把重点字的意思也弄明白了?谁能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除了讲这个字的意思,还要讲一讲它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方、曝、箝、雨、得、禽。)

在字词理解方面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果还有问题,要注意把它放回语言环境中去感悟,去理解。

3、讲故事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

哪个同学能把这个故事简单明白地讲给大家听吗?

(指出直译与意译。引导学生意译,感悟两者的直接与生动、传神。)

4.归纳条理。

后人从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个成语,叫什么?鹬蚌相争。

小学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一、第一自然段 1、出示(这是一只河蚌)板:河蚌读 (它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演:张壳出示:太阳 问:被暖暖的太阳照着,河蚌会有怎样一番感觉呢? 也许它会说什么?谁来做河蚌?交流 (可这时,来了只鹬)出示板:鹬读 (它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问:鹬?河蚌?分别想什么?(也可加语言)也来说一说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演:合壳(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问:这时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里如何) 2、这是故事的起因,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录音(提醒:注意,听仔细了) 3、打开书本,看这部分内容,先自由读,要求试着复述 4、学生试讲(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大声点) 评价:提点意见,优点也行 二、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鹬和蚌之间的这场争斗,会如何发展? 请看二、三两小节鹬蚌之间的一段对话。 1、自由读 2、简单说说故事如何发展?(互相争持) 3、这一段写得非常生动,再请同学读。提醒:加表情 (动脑,怎么读,才有味道) 请大家认真听,最好能在脑海中浮现鹬蚌相争的画面 4、说说此时鹬蚌之间的局势? (威胁、毫不示弱、和意洋洋、相持、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两人配合分角色朗读

(前后、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请一对搭裆分角色读,为了体现故事的完整性,再请一位同学做旁白(可喊暂停提醒:注意语气,表情,要进入情境) 7、评价 8、课后也可通过表演,复述故事 三、第四自然段 过渡:鹬蚌互相争持,所导致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1、录音范读 2、回答:鹬蚌双方--筋疲力尽 板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3、揭示寓意: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四、总结 1、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些什么? 2、交流 五、发挥想象 1、鹬和蚌被渔夫抓住后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2、交流(或可先同桌讨论) 六、小练笔

22 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优)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学期 22《狐狸分奶酪》 孝感经济开发区共青小学廖钗华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相处”这个主题编排了《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风娃娃》4篇童话故事。通过童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这些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角色个性鲜明,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与人相处。 文本解读: 《狐狸分奶酪》是匈牙利的民间故事,讲的是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狐狸趁它们拌嘴时提议帮它们分奶酪。在分奶酪的过程中,狐狸故意分配不均,而小熊哥儿俩都不愿意吃亏,让狐狸一次又一次地有机会吃奶酪。最后,一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光了,两只小熊这才恍然大悟,可狐狸还狡辩说,它分得很公平。故事中的狐狸非常狡猾,它从一开始就打着“如意算盘”想吃掉奶酪,而文中的小熊们却傻乎乎地不明就里,总在奶酪的大小上斤斤计较,看不清狐狸行为的用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教学目标: 1.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等8个字,会 写“哥哥、开始”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领会其中的道理。

3.拓展积累“开始、起始”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的狡猾,并领会其中的道理。 师生齐准备: 1.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磁性田字格黑板贴、狐狸和小熊 头饰(教师) 2.预习课文,田子格练习簿。(学生)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酪、捡、俩、始、拌、帮、匀、嚷”8个生字,正确、 美观地书写“奶、始、吵”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读好长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4课寓言二则《鹬蚌相争》同步练习A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4课寓言二则《鹬蚌相争》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4题;共100分) 1. (4分)读课文《鹬蚌相争》,把标点符号补充完整。 ①________多好的一顿美餐哪________ ③这时候走来的一个打鱼的人________毫不费力地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走了________ 2. (1分)读课文《鹬蚌相争》,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忍让;古往今来,忍让一直是中华民族提倡的美德,有许多的名言警句也告诫我们要学会忍让,如:________。 3. (4分)在课文《鹬蚌相争》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 (3分)读句子,给划线的词换一个新词,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 ①鹬立刻飞下来,啄那只河蚌的肉吃。 ________ ②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儿合上,紧紧地夹注河蚌的嘴巴。 ________ ④忽然,鹬看见一只河蚌张开壳儿,正在沙滩上晒太阳呢。 ________ 5. (4分)我会填 ①“蚌”字共________画,是________结构。 ②“肉”字共________画,第四画是________。

6. (2分)根据课文《鹬蚌相争》填空,并找出一个可以替换的词语。 这是走来一个打鱼的人,________ 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走了。 可替换的词:________ 7. (5分)《鹬蚌相争》讲了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8. (6分)填上合适的量词(不要写相同的)。 一________河蚌一________美餐一________打鱼人一________珍珠一________彩虹一________红霞 9. (2分)写笔顺。 ①鹬:________ ②餐:________ 10. (6分)比一比,写一写。 蚌________ 相________ 鹬________ 样________ 泪________ 橘________ 11. (5分)我会回答下列问题。 你觉得《鹬蚌相争》一文中渔夫是个怎么样的人? 12. (5分)《鹬蚌相争》是个成语故事,你知道的成语故事还有什么 13. (2分)选词填空。 晒洒 ①它看见一只河蚌张开壳儿,正在沙滩上________晒太阳呢。 ②洒水车正在________水。 14. (11分)根据课文《鹬蚌相争》,填写完整。

鹬蚌相争教案3

《鹬蚌相争》教案 执教者:陆文琪 教学目标 1、读准并会写本课的生字词,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做事情只考虑眼前的利益,一味地意气用事,只会两败俱伤、因小失大,使第三 者坐收渔翁之利”的道理。 3、使学生感悟寓言“小故事、大道理”的鲜明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从而获得 更多更深刻的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悟寓言“小故事、大道理”的鲜明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从而获得更多更深刻的思想启迪。 教学难点 懂得“做事情只考虑眼前的利益,一味地意气用事,只会两败俱伤、因小失大,使第三者坐收渔翁之利”的道理。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文的朗读与思考,通过把握重点词句进行分角色朗读,借助多媒体,加深学生的理解与体验,使学生从小故事中获得深刻的思想启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周同学们在卢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揠苗助长》,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它和动物有关。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动物,大家认识它们吗?(出示图片:鹬和蚌) 第一个动物是什么?(PPT出示“鹬”) 这是一种鸟,名字叫“鹬”,跟着老师一起念!(教师带领学生齐读“鹬”两遍) “鹬”这个字比较难写,同学们,看好老师写,你也可以伸出手来跟我写(教师边说笔画边完成板书:鹬,学生跟着写) 第二个动物是什么?(PPT出示“蚌”)“蚌”这个字比较好写(完成板书:蚌) 看看图片,谁来说一说这两个动物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鹬:嘴巴很长,善于捕捉水中的鱼虾和贝类 蚌:有坚硬的壳儿,在危险的时候蚌会合起它的壳儿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正是由于鹬和蚌特殊的外形特点,所以呀,它们之间才发生了矛盾,它们争执了起来——(PPT出示鹬蚌相争,完成板书:相争)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齐读课题) 读完课题我们知道,这是发生在鹬和蚌之间的争斗,那么鹬和蚌为什么而争斗的呢?争斗的结果又如何呢?请打开书本,翻到第139页,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完成板书:相争)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鹬蚌相争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3.诵读古文,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2.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 1.读准字音:曝、雨、夹、即。会写本课出现的生字。 2.正确理解“方、曝、箝、雨、得、禽”的意思,为正确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础。 教学模式:激趣——自学——交流——诵读——拓展——实践。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苏代劝阻赵王出兵的故事。通过建立考古小分队,激发学生探究古文的兴趣和自信心。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引导学生自学研究,讨论交流,诵读古文。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感知内容,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教学流程: 一、创设返古情境,点燃学习兴趣 师板画战国七雄形式图,生动地讲述赵王欲伐燕的历史故事。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强了。它总想一统天下,可一举吞并六国又不太可能,所以秦国只能等待机会。有一次,赵国和燕国闹了一点小矛盾,赵王为了出这口气,想出兵攻打燕国。燕王听说了,就委托当时著名的游说家苏代,去劝阻赵王出兵。他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使赵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居然能制止一场战争呢?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作文往往是在某种情境中有感而发。能够点燃作者创作热情的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大屏幕上出示古文《鹬蚌相争》。)大家看一看,全文只有59个字,就起了这么大的作用,真是一字千金啊。古文乍一看不懂,可细研究起来还挺有意思。你们想让老师讲给你们听,还是想建立考古小分队,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把这个故事读懂呢?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二、建立古文学习小分队,探究古文文意 有了兴趣,学生一定想知道“在这个情境中,作者写了什么”?让学生自主理解文意。此时我给学生提示自学方法:这样吧,你们前后4人组成一个考古小分队。先自读几遍古文,直到读得通顺流畅为止。把你觉得难写的或者容易写错的字在本子上练会。联系上下文,参考译文,弄懂这个故事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向组内同学请教,然后再读课文。注意:一定先自己学,听懂了吗?开始吧,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咱们比一比,看哪个考古小分队的考古能力强。(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他们自学方法。立足于使学生学会学习,具备基本的学习语文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对学生提出了学习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三、展示考古成果,体验成功快乐 1.检查朗读情况,适当指导。(正确、流利、停顿适当即可。) 各位小考古学家,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考古成果啊?谁敢第一个站起来读?他读的时候大家认真听,听他是不是在读古文,听他有没有读出古文的味道来。 2.讲故事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 哪个考古小分队把这篇古文的意思弄懂了?能把这个故事简单明白地讲给大家听吗? 有谁把重点字的意思也弄明白了?谁能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除了讲这个字的意思,还要讲一讲它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方、曝、箝、雨、得、禽。) 3.在字词理解方面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如果还有问题,教师也要注意把它放回语言环境中去感悟,去理解。 4.归纳条理。 后人从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个成语,叫什么?鹬蚌相争。(板书:鹬)“鹬”字最难写了,谁来讲一讲,你是怎么样记住它的?我也有个好办法:“商”字摘掉帽,上面换个“矛”,右边站只“鸟”。就念“鹬”。(板书:蚌相争)谁来讲一讲这个题目?鹬蚌相争,故事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情节的?争。(师板书:鹬啄蚌,蚌夹鹬。互不相让翁得利。)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这则寓言的寓意,使学生从中 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重难点: 体会这则寓言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有关动物的成语,指名填空。 2.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篇寓言故事也和动物有关,板书“鹬蚌相争”,学生书空。 3.让学生猜一猜“鹬和蚌”分别是哪一类动物。 (师生交流,渗透汉字的组成规律,鹬字,鸟旁,蚌字,虫旁。) 二、读课题,质疑 1.学生齐读课题。 2.思考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师生交流,学生提出问题。 3.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鹬蚌为什么争?怎样争?争的结果怎样? 三、理解感悟故事内容 学习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2.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师生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感受到这是一只饥饿的鹬。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 教师小结:鹬的优势就是嘴巴长,它刚要用自己的长嘴巴去啄蚌,蚌就一下子夹住了鹬的嘴巴,两者相持不下。 学习三、四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生交流。 教师指导抓住两个角色话语中的关键词语,体会鹬和蚌在争时的傲慢与不满,气愤与恼怒等心情,引导学生感悟鹬蚌相争时的情景。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4.教师设置引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鹬傲慢地说:蚌白了鹬一眼说: (2)鹬扎煞着羽毛,生气地说:蚌也恶狠狠地说: (3)鹬咬牙切齿地说:蚌也怒气冲天地说: (4)过了很长时间,鹬和蚌都筋疲力尽,鹬有气无力地说: 蚌也无精打采地说:

幼儿园音乐公开课教案例(附视频)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幼儿园音乐公开课教案100例(附视频) 01、大班律动《小丑当大厨》 02、小班音乐游戏《小猴与鳄鱼》 03、大班歌唱游戏《酸酸葡萄》 04、大班音乐游戏《拾豆豆》 05、大班律动游戏《百叶龙》 06、大班音乐游戏《救回蛋宝宝》 07、大班音乐欣赏《魔术师圆舞曲》 08、小班歌音乐活动《停下来》 09、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 010、大班律动活动《魔仙的指法》 011、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012、“玩中学”生命教育背景下的原创韵律活动三部曲013、小班律动游戏《剪剪纸》 014、大班音乐欣赏《天鹅》 015、大班律动游戏《澡缸里的国王》 016、中班音乐活动《我不上你当》 017、让动机穿行于活动之中 018、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 019、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

020、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 021、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 022、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023、大班歌曲游戏《烫火锅》 024、大班音乐游戏《斗舞》 025、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 026、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 027、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 028、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029、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030、大班领域综合活动《金老爷买钟》031、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 032、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033、大班韵律游戏《香草咪咪》 034、大班音乐游戏《跳舞的乒乓球》035、《金老爷买钟》说课 036、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 037、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038、大班歌曲学习超市《小红花》039、大班歌唱活动《数子歌》 040、大班音乐欣赏《小老鼠与胖厨师》041、大班音乐游戏《山魈》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三)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三) 导读: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3.诵读古文,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2.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 1.读准字音:曝、喙、雨、箝、即。会写本课出现的生字。 2.正确理解“方、曝、箝、喙、雨、禽”的意思,为正确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时期,各个诸侯纷争形成了许多国家,知道是哪七个国家吗?(生答。)齐、楚、燕、韩、赵、魏、秦实力较为强大,称之为战国七雄。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强了。它总想一统天下,可一举吞并六国又不太可能,所以秦国只能等待机会。有一次,赵国和燕国闹了一点小矛盾,赵王为了出这口气,想出兵攻

打燕国。燕王听说了,就委托当时著名的游说家苏代,去劝阻赵王出兵。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使赵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居然能制止一场战争呢? 2、这个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请出今天要出场的主人公“鹬”和“蚌”,师书写二字,一边写,老师一边教学“鹬、蚌”两个字。 3、出示幻灯片,认识“鹬”“蚌”两种动物的特点。 鹬是一种在水边觅食的水鸟。课件2出示“鹬”的图画。它的特点是什么?(嘴巴尖而长,腿细而长。) 课件3再出示“蚌”的图画。蚌我们可不陌生,它跟蛤蜊一样都是带壳的水生贝类,就是个头大。有的蚌像碗一样大。它用两扇贝壳合起来夹东西可紧了。 3、老师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师: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 质疑:通过课题,有什么问题想弄明白的?(为什么争斗?如何争斗?结果如何?)(师相机板书)大家的问题都直奔中心,知道故事围绕一个“争”字展开。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那就让我们走进这则寓言故事。请大家打开书,(课件4大屏幕上出示古文《鹬蚌相争》)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 1、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弄清楚每个字的字音,并读准确,然后我请同学起来读。(指名读,纠正生读错的字音)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言中所蕴含的深刻的道理。教学准备:收集关于“鹬和蚌”资料、蚌的实物、课件。 一、猜谜导入,引入新课: (一)猜谜导入,积累成语: (课件分别出示“对牛弹琴”“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的图片)请同学们猜成语,猜对就大声读出来。(还可以让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寓言)(此处过渡语言要用好,最好借鉴张康桥老师的过渡,点出寓言的特点,用严文井的话转承) (二)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 今天呀,(我们一起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看同学们通过努力能从中掏到哪些东西)老师把故事的主人公请到了我们的课堂,看(老师怎样板书课题)! 1.(出示鹬的图片)(先板书“鹬”,识记字形后再出示图片) (1)板书“鹬”(鹬字比较难写,怎样记住它?编顺口溜:“商”字

摘掉帽,上面换支“矛”,右边站只“鸟”)自己竖空画一遍。(2)(“鹬”的偏旁是“鸟”字,说明“鹬”跟鸟有关)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嘴长) (3)师简介鹬的生活习性(说明生活环境和扑食情况即可)。 2.(出示蚌的实物)(“蚌”的教法和顺序与“鹬”相似) (1)指导学生观察,说说“蚌”有什么特点?(壳硬) (2)板书“蚌”(指导书写:第三横最长,要感谢谁给他留出了位置?)(三)揭示课题,猜想质疑: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段动画片。(播放课件)(此处最好别播放这一课件) 1.(鹬和蚌是故事的)主人公,他们在干什么?(板书“相争”)(互相争吵)(还有“争斗”的意思)板书“相争” 2.(鹬蚌相争)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提示读出“争”的味道)。通过课题,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大家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争?怎样争?结果怎样?)大家很会提问,知道故事围绕一个“争”。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则寓言故事,请大家打开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读书情况: 1.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这篇古文很短,仅有59个字,而有些字却很难读,老师把这些容易读错的字列出来,我们来认读它。谁来当小老师?(课件出示生字)

小学成语大全

AABB式:鬼鬼祟祟熙熙攘攘战战兢兢兢兢业业沸沸扬扬 林林总总支支吾吾吞吞吐吐浩浩荡荡影影绰绰密密麻麻 疏疏朗朗朝朝暮暮日日夜夜浑浑噩噩风风雨雨风风火火 堂堂正正偷偷摸摸轰轰烈烈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迷迷糊糊 心心念念挨挨挤挤勤勤恳恳踉踉跄跄原原本本形形色色 口口声声 AABC式:芸芸众生咄咄逼人头头是道津津有味津津乐道 奄奄一息念念不忘空空如也源源不绝姗姗来迟面面相觑 面面俱到振振有辞窃窃私语息息相关喋喋不休循循善诱 郁郁寡欢彬彬有礼亭亭玉立铮铮铁骨飘飘欲仙夸夸其谈 孜孜以求孜孜不倦莘莘学子跃跃欲试井井有条绰绰有余 楚楚可怜 十二生肖成语:胆小如鼠对牛弹琴杀鸡吓猴如狼似虎守株待兔 狗急跳墙叶公好龙画蛇添足呆若木鸡人仰马翻顺手牵羊 人怕出名猪怕壮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万象更新抱头鼠窜鸡鸣狗盗千军万马亡羊补牢杯弓蛇影鹤立鸡群对牛弹琴如鱼得水鸟语花香为虎作伥黔驴技穷画龙点睛抱头鼠窜虎背熊腰守株待兔鹤发童颜狗急跳墙鼠目寸光盲人摸象画蛇添足 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鹤立鸡群鸡鸣狗盗鹬蚌相争蚕食鲸吞蛛丝马迹龙争虎斗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骧虎步龙潭虎穴龙跃凤鸣车水马龙指鹿为马兔死狐悲鸡犬不宁心猿意马狼吞虎咽 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胸无点墨头重脚轻手足轻深口是心非手疾眼快手疾眼快耳闻目睹头破血流眉清目秀袖手傍观口出不逊手无缚鸡之力 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飞蛾扑火金蝉脱壳积蚊成雷蟾宫折挂蚕食鲸吞蜻蜓点水螳臂挡车蛛丝马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见多识广察言观色高瞻远瞩左顾右盼调兵遣将粉身碎骨狂风暴雨旁敲侧击千辛万苦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惊天动地七拼八凑胡言乱语改朝换代道听途说 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千呼后拥东倒西歪眼高手低口是心非头重脚轻有头无尾前倨后恭东逃西散南辕北辙左顾右盼积少成多同甘共苦半信半疑大材小用先人后己有口无心由此及彼天经地义弄假成真举足轻重南腔北调声东击西转危为安东倒西歪反败为胜以少胜多多字格成语:九牛二虎之力手无缚鸡之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不可貌相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天时地利人和习惯成自然一年之计在于春久旱逢干雨解铃还须系铃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急来抱佛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宁为鸡首,无为牛后三人行必有我师化干戈为玉帛 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千钧一发刻不容缓迫不及待十万火急火烧眉毛燃眉之急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心旷神怡心平气和目不转睛呆若木鸡眉开眼笑愁眉苦脸愁眉紧锁目瞪口呆垂头丧气嬉皮笑脸 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一身正气临危不惧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大智大勇力挽狂澜急中生智仰不愧天镇定自若化险为夷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课前准备: 学生 (1)网上收集鹬、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自学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 (1)学习教材,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设计教案。 (2)准备课件。 教学课题: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涟漪、心旷神怡、暗自得意、反唇相讥、、互不相让、怒目相视、轻易而举”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3 4、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过程: 板书:寓言一、 你学过什么寓言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1. 2. 你明白寓言故事的特点了吗?生交流,板书:读好一个故事 明白一个道理 3. 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读题 A:认识“鹬”吗?出示图片,它长的怎么样? 它遇到小鱼小虾喜欢“啄”? 认识“蚌”B:,见过吗?怎么样? 遇到危险时,它会“夹”学习生字“夹” C:“争”就是?再读题,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生回答,师板书:为什么争? 怎么争?

结果? 二、初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 聪明的同学,你解决了刚刚提出的那个问题? A:生回答:解决了为什么争,因为鹬被夹,蚌被啄, 师板书:啄 鹬——蚌 夹 B 生回答:结果是渔夫收了它们两个。 3.“那你能看着板书,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吗? a生说,b生说(教师提高要求,用上“首先,然后,结果) 4.A生齐读课文,自由读 B 读词语:注:不禁(多音字)毫不示弱(教学生字:弱) C 再读,理解词义。 三、走进文本 1.读第一小节: A河蚌晒太阳,心里会想什么? 生:暖洋洋,真舒服啊! B.可是,有只鹬看见了,它是怎么做的?那个词语告诉你速度很快?“猛的”生再读,读出力量的猛,速度的快。 C那蚌见此情景,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抓住“急忙”“牢牢夹住”词语体会

鹬蚌相争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鹬蚌相争》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24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则寓言通过鹬和蚌相互争吵谁也不让谁,最后双方都被渔夫捉住这个小故事,说明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课文篇幅不长,语言通俗易懂,题目直接点出了寓言的内容,同时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三年级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寓言,如《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等,也明白这些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一些学生也可能听过《鹬蚌相争》这个故事。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低、中年级学生理解事物具有形象性、浮浅性、情感性等特点,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让他们明白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字典、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前每生准备好《新华字典》和生字本。

2.一张战国时期的彩色简易地图,鹬和蚌图片,词语卡片等。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一)历史故事引入。 战国时期,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苏代以一则寓言故事打消了赵王这个念头。这则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相关。 [设计意图: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动他们发展。”以历史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并激发学习兴趣。] (二)出示图片,理解鹬和蚌。 1.出示鹬的图片。 (1)板书:鹬。 (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3)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鹬的嘴巴又尖又长) (4)师简介鹬的生活习性。

小学三年级语文知识点:鹬蚌相争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知识点:鹬蚌相争知识点本文是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知识点:鹬蚌相争知识点,感谢您的阅读! 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我们为大家准备了鹬蚌相争知识点,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 【原文】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战国策》) 【翻译】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

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释义】 方——刚刚。 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曝——晒。 支——支持,即相持、对峙 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 谓——对……说。 舍——放弃。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齐,一同。 禽——同“擒”,捕捉,抓住。 且——将要。 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禽——通“擒”,捕捉。 恐——担心。

语文A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鹬蚌相争》教案范文三篇

语文A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鹬蚌相争》教案 范文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4个以上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动画片。(课件出示《鹬蚌相争》的动画片,学生观看。)

2.学生思考:看了这段动画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还想知道些什么?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自学生字。 2.出示会认字字卡,指名认读。组词。 3.同桌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三、精读课文。 1.读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自然段讲了鹬蚌相争这个故事? (3—6自然段) 2.精读3—6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认为有意思的地方画上“﹏”,不理解的词句旁画个“?”。 (2)学生汇报。 (3)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想想这一个自然段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这一段有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配上相应的动作吗?

③学生汇报。 ④老师指导朗读。 (5)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①请同学们找出写鹬和蚌争论的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并评一评同桌读得怎么样?练一练争取让自己读得更好。 ②自己读读第4—6自然段,想想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同桌讨论讨论,还是弄不懂就作个记号,待会儿提出来,大家解决。(理解:摆脱、毫不示弱、相持不下、毫不费力等。) (6)学生汇报。 (7)齐读第3—6自然段。 (8)试试看,自己能绘声绘色地把《鹬蚌相争》讲给大家听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这篇课文还藏着一个故事,聪明的孩子们快找一找吧!(1、2、7、8自然段) 4.请想读的同学自由地读读第1、2、7、8自然段,想想故事里都讲了什么?比比谁说得最棒! 5.你知道苏代为什么要对赵王讲这个故事吗? 四、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1.自由读读全文,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生活中你见过类似鹬蚌相争的事情吗?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寓言二则(鹬蚌相争)

寓言二则(鹬蚌相争)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编了《郑人买履》和《鹬蚌相争》两则寓言。 其中《鹬蚌相争》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讲的是河蚌刚刚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就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蚌紧紧夹住了鹬的嘴。它们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谁。结果一起被渔人捉去了。这则寓言生动地说明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读懂故事内容,如此浅显易懂的故事,从语言和情节的理解上来说,对他们并不难。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领悟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如果想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就能真正理解简单的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也并非易事。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则《鹬蚌相争》又是典型的“小故事蕴含大道理”的寓言故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历史故事贯穿始终,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寓意。另外还通过想象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学习活动,理解重点词语,充分挖掘、延展文本,力争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有机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随文学会本则寓言中的4个生字及新词,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理解词义。 2.通过想象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学习活动,理解重点词语,知道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懂得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3.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展开想象,具体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教学重点:知道寓言所讲的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鹬蚌相争

24.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鹬蚌相争》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24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则寓言通过鹬和蚌相互争吵谁也不让谁,最后双方都被渔夫捉住这个小故事,说明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课文篇幅不长,语言通俗易懂,题目直接点出了寓言的内容,同时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三年级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寓言,如《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等,也明白这些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一些学生也可能听过《鹬蚌相争》这个故事。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浮浅性、情感性等特点,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让他们明白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字典、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 3.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前每生准备好《新华字典》和生字本。 2.一张战国时期的彩色简易地图,鹬和蚌图片,词语卡片等。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一)历史故事引入。 1.播放课件,师简介故事背景。 两千多年前,中国曾分为很多个小国家,有秦国、赵国、燕国、魏国、楚国等,其中秦国的势力是最强大的,他一直想消灭赵国、燕国等等这些小国统一

天下,可是又担心这些小国家联合起来自己对付不了,所以就一直在等待机会。嘿,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矛盾,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眼看一场激烈的战争就要爆发,就在这时,燕国大夫苏代立即求见赵王,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就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什么故事竟然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呢?你们想知道吗? [设计意图: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以历史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并激发学习兴趣。] (二)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 1.出示鹬的图片。 (1)板书:鹬。 (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3)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鹬的嘴巴又尖又长) (4)师简介鹬的生活习性。 2.出示蚌的图片。 (1)指导观察,说说蚌有什么特点。(蚌有坚硬的外壳儿) (2)板书:蚌。 [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鹬和蚌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鹬和蚌的外形基本特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有助于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揭示课题,猜想质疑。 1.揭示课题,齐读。 2.根据课题猜想,你了解到什么?(鹬和蚌相互争吵) 3.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它们是怎样争吵的?结果怎样了?)

幼儿园大班律动活动《鹬蚌相争》教案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 二、表演动作建议 1、第一段音乐 第1-2小节,左手的大拇指和其余四指捏住作小河蚌休息状。 第3小节,幼儿用左手手指作蚌壳张开合上的动作。 第4-10小节,动作同第1小节。 2、第二段音乐 第1-2小节,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作鹬嘴状,胳膊作鹬的膀子。 第3-6小节,右手变成的鹬作左右晃头状。 第7-8小节,右手变成的鹬作上F点头状。 3、第三段音乐 第1-3小节,左手作河蚌打开蚌壳晒太阳状,右手作鹬伸长膀子发现河蚌状。 第4小节,作鹬的右手向作河蚌左手飞过去,作河蚌左手从打开蚌壳变成合上蚌壳。 第5-8/J、=宵,同第4/j、_青。 第9小节,蚌壳夹住鹬嘴。 第10-11小节,河蚌和鹬互不相让,拉来拉去。 第12小节,河蚌和鹬被渔夫捉走了o 二、教学活动建议

教学准备 一块大布幕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优美、风趣的旋律,能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结构。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尝试用手指动作表现故事音乐。 3、感悟“友好相处、互相谦让”的内涵,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1、观看老师用小手表演,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2、老师有表情地带领幼儿倾听并进行分析。 3、在理解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学习分段表演。 分析第一段音乐,引导幼儿创编小河蚌的动作;(师幼共同讨论并创编小河蚌蚌壳打开、跳舞、合上等动作。) 分析第二段音乐,引导幼儿创编鹬的动作;(师幼共同讨论并创编鹬跳舞、点头、飞等动作。) 分析第三段音乐,创编鹬蚌相争的动作:(师幼共同讨论并创编鹬啄蚌时的鹬和蚌相争的动作。) 4、在老师的体态语言暗示下,尝试自主用小手完整表演,两人合作表演。 四、友情提示 本次活动,酉一名幼儿用双手进行两个角色转换表演,也可结伴合作表演。在此基础上,可以和区角游戏、亲子游戏配合开展,也可结合人际交往开展社会主题活动。

鹬蚌相争教案

五年级上册《鹬蚌相争》第一课时教案 马蹬镇第一中心小学 2014年12月12日

五年级上册《鹬蚌相争》第一课时教案 马蹬镇第一中心小学李剑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战国时期,中原有七个国家,齐、楚、燕、韩、赵、魏、秦,其中秦国势力最强,其他之间势力较弱、旗鼓相当,秦国一直想吞并六国,统一天下。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六国的机会来了。然而,有个叫苏代的人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赵王立刻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这是什么故事呢?具有这么大的魔力?居然能够阻止一场战争? 今天我们学习《鹬蚌相争》这一则寓言故事,板题(齐读题目)。 1)同学们看到题目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2)注意“鹬”“蚌”的写法。 2、出示导学提纲。 1)能读写生字,组词。 鹬蚌涟漪适旷怡钳悔 2)理解词语意思(可以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鹬蚌相争心旷神怡无计可施饥肠辘辘暗自得意反唇相讥怒目相视

3)有感情朗读课文,说说故事中有哪些人物?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自学设疑。(学生在自学的同时记下自己新产生的疑问) 二、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交流导纲和自己新产生的疑问) 2、展示、评价: 1)展示读写生字词。 2)展示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说说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4)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读一读,简单谈谈自己的认识。 5)分角色朗读鹬鸟和河蚌对话的语句,简要说说他们相持不让的原因。 6)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7)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质疑解难:学了这节课,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 三、导学归纳:学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四、拓展训练: 1、拓展运用: 1)故事的结果鹬鸟和河蚌被渔夫轻而易举的捉住了,此刻鹬鸟、河蚌和渔夫的心里分别会想些什么? 2)再想想苏代给赵王讲“鹬蚌相争”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寓言类的成语?说一说。 2、编题自练:同学们自己编一道题考一考你的同学。 板书设计:25、鹬蚌相争 鹬蚌 渔夫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学习活动,理解重点词语,并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2.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3.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展开想象表演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出示鹬和蚌的图片)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了解鹬和蚌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就鹬和蚌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两方面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鹬和蚌的图片,了解两种动物的外形特点,交流课外资料,了解鹬和蚌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给了他们直观感性的体验,读书时就能带着这样的形象走进故事中去,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3.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学习《鹬蚌相争》的故事。 (二)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读一读:鹬蚌相争毫不示弱啄夹 啄、夹各是什么意思? 3.再读课文,思考: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请学生按提示说一说: 河蚌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课件逐步呈现每一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感知。接着请学生说一说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提高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二)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思考:(1)鹬和蚌为什么会争斗起来呢? (2)它们是怎么争斗的呢? (指答读文) 2.展示课件:鹬蚌相争时的对话内容的文字片 3.指导学生朗读 (1)问:鹬被蚌紧紧夹住了,如果你就是这只鹬,你会怎么想? 追问:你要是这只鹬,你会怎么生气地说? 感悟,有语气朗读 (2)问:鹬这样生气,蚌害怕吗?它表现得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毫不示弱) (3)帮助学生理解“毫不示弱”

五年级语文鹬蚌相争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鹬蚌相争练习题及答案 一、形近字组词。 蚌()涟()漪()矿()怡()悔() 邦()链()奇()旷()抬()晦()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百()百()捕()捉()杞()忧()井( )之()蛙 望()止()杯()蛇()不()时()愚 ( )移( ) 掩 ( ) 盗( ) 阳光( ) 心( )神( ) 口( )直( )流 无( )可( ) 饥肠( ) 暗( )自得( ) 反( )相( ) 怒( )目而( ) 轻( )易( ) 唇( )寒齿( ) ( )相争 三、选词填空。 1. ....因为... 虽然…但是…假如…就…尽管…但… 既…又…因为…所以… ①( )这里的景色看的太久了,( )感觉不到它的美了。 ②我们要向骆驼血衣,他们( )慢慢地走( )总会走到目的地。 ③( )是我三年前的发现,( )我不敢说出,怕大家笑话。 ④我想把骆驼垂在肚皮底下的毛皮剪一剪,( )太不整齐了。 2..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如果…就… ①秦国( )不敢进攻赵国,( )我们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②我们( )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 )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四、把句子改为陈述句。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能想到,从这不值钱的野树花上,能酿出那么高级的蜂蜜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的精品,难道是从山上那根很不显眼,很普通的荆条上采来的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