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校园景观设计——以许昌学院为例

海绵校园景观设计——以许昌学院为例
海绵校园景观设计——以许昌学院为例

2016·12

基于工业等领域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生态环境逐渐呈现出地下水位下降、水生态环境恶化、水源污染等问题,因此,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即要求在城市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建筑、绿色、道路等生态系统调节功能。而为了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空间,大学校园作为一个独立系统,应吸纳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对现有校园景观进行规划、改造,以期缓解生态危机。以下就是对海绵校园景观设计问题的详细阐述。

一、海绵校园概念

大学校园作为一个独立系统,受到了城建工作的重视,即在海绵城市理论指导下,逐渐倡导海绵校园的建设,海绵校园即指整个大学校园像海绵一样,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如,在遇到自然灾害问题时,可借助自身弹性,对雨水进行收放,且在降雨期间合理规划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处理程序,而在校园水资源短缺时,及时释放蓄存水,最终改善大学校园生态环境。此外,海绵校园理念在提出过程中突破了传统校园建设思想,倡导渗、滞、蓄、净、用、排等的一体化设计,继而通过雨水资源的合理化应用,修复校园水生态,同时,建设以景观为载体的水生态基础设施,打造良好的校园景观环境。但在海绵校园景观规划期间,为了符合海绵校园理论思想,需突出以人为本设计原则,即站在人们审美习惯、自然心理需求等角度,挖掘校园文化特色,且坚持乔、灌、草等的合理布局,体现多层次景观设计特色,并以绿色景观为依托,创建良好的水生态空间。

二、海绵校园景观设计路径

(一)分区规划设计

在许昌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为了突出海绵校园设计理

念,注重通过分区规划设计方式达到渗、滞、蓄、净、用、排水等环境建设目的。而许昌校园景观分区规划主要包含了英杰园、思故园等的设计,其中,英杰园景观在设计过程中以浮雕水幕墙为主,注重表现许昌名人历史。同时,为了突出景观设计水文化特色,在英杰园壁顶设计了一个水堰,继而通过水景的动态性,吸引人们注意。此外,在许昌学院思故园区域规划期间,借鉴了传统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思想,将许昌历史文化浓缩为山水文化,即在思故园中央设置一个水池,水池北侧为假山,东侧为亭廊,南侧为缓坡地形,种满翠竹,继而通过水、石、亭等的情景交融,引人深思,并迎合海绵校园设计要求。另外,在许昌学院占地1万平方米的苗圃园景观规划过程中,以花坛、盆景、盆花等花草设计为主,同时,布置了温室等基础设施,由此打造了良好的景观环境。

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通过英杰园、思故园、苗圃园等的分区设计,可依据各个区域水资源等的需求不同,合理规划水资源渗、滞、蓄、净等工作,避免水资源浪费

海绵校园景观设计

———以许昌学院为例

◇李满园

要:基于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海绵城市建设概念逐渐涌现出来,因而,当代院校在景观设计

过程中应注重借鉴海绵城市理念,同时,借助校园景观排水、蓄水等系统,对景观设计环境中绿化带、水塘等区域进行改造,且突出生态化设计思想,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性,避免校园环境恶化问题的凸显。从海绵校园概念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海绵校园设计的具体方法,旨在推进当前校园景观的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海绵校园;景观;规划

[基金项目:许昌学院2016校级科研基金项目“海绵校园雨洪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16060

许昌市科技局2016软科学研究项目“许昌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图1

屋顶绿化结构图

71

学校校园建设之海绵校园建设初探

学校校园建设之海绵校园建设初探 发表时间:2018-12-13T10:04:31.363Z 来源:《红地产》2017年2月作者:李文坤[导读] 受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影响,学校校园作为社会公共设施,其环境建设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学校建设也逐渐融入了海绵建设。海绵校园建设将有力推进整个社会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它既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学校建立自身特点和提升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 1 海绵城市 1.1 海绵城市的定义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1.2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学者不断提出许多新型城市建设理念,包括园林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等。基于城市内涝问题严重、旱涝急转明显等问题,又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比较具体地从城市雨洪管理的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关系发展,其低影响开发和雨水资源循环利用不同于传统高碳型排放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碳排放,体现了低碳理念。 2 校园建设 2.1 海绵意识 校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环境,人改变环境,环境也影响人的行为,绿色的、生态的校园是学生可持续教育的直接载体,对人产生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作用。建设绿色校园有利于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让学生从小树立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养成良好的节能环保的生活习惯。 海绵校园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海绵校园建设,首先是转变理念和增强意识,要有意识地将海绵城市纳入校本课程中,从孩子抓起,改变他们的理念和想法。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包括广播通知、海报宣传、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让校园海绵城市建设深入人心。让校园真正像海绵一样“呼吸”顺畅,实现生产生活空间中点、线、面“海绵体”的全覆盖。 2.2 海绵校园 建设海绵校园将极大的整体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同时提升绿色校园、生态校园的内涵。优良的学校环境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因素,推进总数庞大的中小学绿色校园建设,将有力推进整个社会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学校建立自身特点和提升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 2.3 校园“海绵体” 校园建设前后水文特征应保持不变,并建设相应的“海绵体”。校园“海绵体”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屋顶、植物草沟、园林绿化、透水铺装等设施,部分学校可能有河道、水塘等水系。利用绿化面积进行雨水收集利用,简便易操作。若绿化面积分布不均,可利用饮水沟、生态沟进行雨水的收集引流等进行分配。 2.4 学校校园传统雨洪应对策略存在的问题 学校校园传统雨洪应对策略就是希望雨水迅速集中外排,解决校园内洪涝、马路积水等问题,但在实际情况中,存在以下两方面不足: 增大排洪压力和加剧内涝学校校园高密度的建筑群建设使土壤的不透水面积增加,降低了地表对雨水的吸水能力,以往通常让雨水形成地表径流排入下水道入河道等水域中;这样不仅对校园排水系统造成负担,且易形成路面积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师生们出行的安全。 浪费雨水资源 一般而言,学校校园环境优美,雨水中污染物质较少,雨水回收循环利用价值高,将雨水资源作为废水排放,是对水资源巨大的浪费。研究表明,学校校园内师生多、需水量大、建筑楼群密集,一旦雨水回用设施建设到位,形成规模,足够日常的冲厕和绿化的杂用水,可以在缓解校园供水压力和雨水工程投资负担的同时,节约水资源,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5 学校校园海绵化改造设想 在海绵校园建设过程中可采用湿塘、雨水花园、生态树池、雨水湿地及蓄水罐相结合的方式作为雨水的存蓄方案,采用引水沟和生态沟结合的方式作为雨水的调蓄方案,同时利用景观湿地建设水文循环系统,依托无动力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等海绵化改造项目,将雨水变为学校绿化浇灌、室外清洁、道路冲洗、卫生间清洗用水等的新用水来源。 地面排水 校园地面除建筑物、绿化、水体景观占地以外的广场、人行道、车行道、运动场、球场都铺装成特殊透水沥青或透水砖石地面,将极大地改善校园暴雨天时的内涝问题;同时,利用原有地势,加以引水沟槽,将地面的雨水引向生态树池;当原有树池面积不能满足蓄水需求时,扩大树池的面积或在周边建造雨水花园,以满足局部雨水排蓄需求。此举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下完成雨水利用。 3 道路雨水利用 道路采用透水铺装,可减少下雨天气的地表径流,使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在路边石上开口,将道路雨水引入近处绿地,在避免使用昂贵透水路面材料的前提下,利用道路雨。 4 屋顶雨水利用 屋顶雨水可统一收集,收集后可考虑雨能联合利用,雨水蓄集后用于冲厕所和园林绿化等用途;也可对校园建筑的屋面进行改造,如在屋顶进行绿化栽植等,充分利用绿色屋顶建设工程进行雨水收集利用。 5 水系开发

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湿地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湿地景观设计 摘要: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颁布,“海绵城市”成为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基础。建设好城市中的湿地景观,不仅能够维持城市的生态系统的平衡,也推进了海绵城市的建设。通过对城市中的湿地进行景观设计,可以有效解决城市雨季的雨洪问题。基于此,以“海绵城市”建设为指南,探讨如何对城市中的湿地进行景观设计。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湿地;景观设计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中的路面建设亦随之发展扩大,路面的建设材料大多是沥青、混凝土等防水材料,导致城市中的雨水不能通过地面渗透到地下,又因为城市中的建设管理跟不上发展需要,防洪泄水系统不健全,导致雨季时,城市面临暴雨不能及时的通过管道排出,从而发生城市内涝。2014 年国务院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提出了海绵理论,为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未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决策,因此,运用海绵理论对城市湿地进行景观设计,是现阶段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 1“海绵城市”的理论概述 海绵城市的表面意思是指希望城市能如同海绵一样,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和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具有良好的吸收和恢复能力。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下雨时的水进行吸收、储存,然后雨后加以利用释放,

达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遵循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则,将自然存在的和人工建设相结合,在保障城市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城市最大限度的储水,再将雨水进行释放,从而维护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避免了城市在暴雨时出现洪涝灾害。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城市对雨水资源的利用,而且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2基于“海绵城市”理论对城市湿地进行景观设计 2.1设计原则 2.1.1生态平衡的原则。城市湿地景观设计时应以生态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中的路面建设亦随之发展扩大,路面的建设材料大多是沥青、混凝土等防水材料,导致城市中的雨水不能通过地面渗透到地下,又因为城市中的建设管理跟不上发展需要,防洪泄水系统不健全,导致雨季时,城市面临暴雨不能及时的通过管道排出,从而发生城市内涝。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提出了海绵理论,为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未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决策,因此,运用海绵理论对城市湿地进行景观设计,是现阶段城市生态平衡为基础,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则,合理地对城市的湿地进行开发和景观设计,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2.1.2具备防洪功能的原则。城市湿地建设除了为人们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等功能,还应该具备一定的防洪储水的能力,是城市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结构。雨季来临时,城市湿地能够具有吸水储水的功能,作为城市的储水基地,为整个城市在雨季建立一道安全防线。2.1.3与城市相

海绵城市背景下的校园景观改造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58710008.html, 海绵城市背景下的校园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康文静王梦茜刘海潮肖玉海付宗权李金金 来源:《现代园艺·园林版》2017年第05期 摘要: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以苏州市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校园建筑、铺装、植物、景观等方面出发,针对校园整体建设,运用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方式解决校园环境现存问题,且在设计中展现其生态理念和落实2r,;-,L-。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景观改造,意在打造节能环保的生态校园环境。 关键词:海绵城市;校园景观;改造设计 校园是一个相对独立、特殊的城市子系统,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方式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把“校园海绵”理念逐渐运用于校园中,使校园内的灰色空间转变为绿色空间。打造生态环保的校园环境,提供优良的学习氛围,衍生实地的教学模板。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国近现代园艺与园林职业教育的发祥地,与“海绵城市”理念息息相关,把改变建筑无景观、铺装不透水、植物单一性作为手段,以实现生态校园为目的,打造节能绿色的校园环境。 1“海绵城市”背景下的生态校园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即城市如海绵,具有良好的“弹性”,应用于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中,以生态优先为原则,把人工措施与自然途径相结合,在保证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正常的前提下,实现雨水最大化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实现雨水资源的再利用。简而言之,海绵城市包括原有生态的保护,恢复和改善原有水质及其他环境,以节能环保的方式建设城市生态环境。“海绵校园”是在“海绵城市”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和实践。“海绵校园”的改造拥有较大的占地面积和良好的场地条件,具备优良的师范效果,同时有利于对“海绵城市”理念的教育和普及。在规划设计校园时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雨水管理系统可以在校园中得到充分地应用和展示,把景观设计和相关技术措施相结合,营造出丰富的生态景观,得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海绵校园”贯穿于苏农学院的设计改造 “海绵城市”背景下,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海绵校园”设计也应运而生。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至今还面临诸多问题。在建筑方面,校园建设未考虑到雨水的回收和利用,没有建筑设有屋顶绿化和雨水收集设施,离“绿色建筑”标准相差甚远。在铺装方面,校园排水采用的是传统市政排水模式,且多用不透水铺装,暴雨时节地表径流量大,多处地段易形成内涝。通过对地理、气候、诸多问题的分析,确定了“海绵校园”在建筑,铺装,植物景观等方面设计实施,其主要以“水”为研究核心。 2.1建筑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式景观设计新思路 冯合林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式景观设计新思路冯合林 发表时间:2019-10-10T14:15:57.0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作者:冯合林 [导读] 现代化城市建设要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并被大力推广。身份证号:41052119750306****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使其符合现代化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为后期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洪水内涝等一系列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环保认识的逐渐提高、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现代化城市建设要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并被大力推广。 1 海绵城市概述 1.1海绵城市的概念 提起“海绵城市”,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陌生,但它是对城市雨洪管理的一种新解读,即当城市遭到洪涝灾害的时所具有良好的“弹性”效果,通俗地讲,就是当下雨时城市能够进行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而在城市需水时便能够“释放”雨水以供使用,我们也把它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1.2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德国最早对城市雨水进行政府管制,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之下,目前针对海绵城市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关于雨水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关的技术理论以及相应的奖励政策,这使得德国的雨洪管理利用技术已经成功步入正轨。 日本是的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因此日本政府把雨水的收集和使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雨水贮留渗透计划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日本开始实施,随着近年来雨水渗透设施的推广和应用,同样也带动了相关领域内的法律和技术的成型以及管理体系逐渐完善。 1.2.2国内研究现状 在2004年深圳市开始引入低冲击开发理念,经过十多年来的努力,通过创建海绵城市示范区、出台与之相应的标准规范和政策法规,以及加强开发基础研究与国际交流,这使得深圳市在海绵城市的队伍中也有了一席之地。 为了能够缓解因城市不透水地表增加引发的城市内涝等系列生态问题,福建省政府特此开展了提高城市透水率专项行动,围绕提高透水率这一主题,针对规划设计和优化工程措施推广两方面,分别提出了一系列的设计要点和要求: (1)认知海绵城市建设的根本途径; (2)深入了解规划设计目标和任务; (3)明确工程设施推广的着力点。 2 园林景观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在于构建相应的水生态基础设施,水生态基础设施对应的就是园林景观格局。园林景观设计和海绵城市建设密不可分,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园林景观设计打造既实用又美观的水生态基础设施,科学、合理、经济地实现水资源的利用,得到最大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3 海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些措施 海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就是要综合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通过合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适当应用先进的人工技术、材料,能有效的整合自然水资源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1 设置渗透性铺装 海绵城市园林景观的铺装要有渗水、滞水和排水的能力,实现减洪、水质净化与地下水涵养等功能。在道路、广场、停车场等铺装设计中优先采用生态透水材料,如透水沥青、透水砖、鹅卵石等,使雨水能够及时渗入地下,不但起到削减洪峰、减少水土流失、降低“热岛效应”的作用,还能吸声降噪、吸附粉尘污染,效降低投入、减少维护成本,使铺装自然美观,更容易贴合环境生态。 3.2 因地制宜设置排水系统 在海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排水系统要能起到滞水、净水、排水以及部分蓄水的功能,设计时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高低地势、水流汇聚情况、降雨水平、土壤性质以及植被覆盖等条件,综合分析并进行系统化的科学布置。排水系统分为地面自然排水、沟渠排水和管道排水三种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应以地面自然排水为主,沟渠排水和管道排水为辅。地面自然排水依据地形地势建造自然绿地缓坡,雨水在下坡的时候慢慢被吸收,实现滞水、排水的功能,余下的雨水将被导流到蓄水系统中。地面自然排水不仅造价和维护费用较低、不影响土地使用功能而且美观环保,能构成良好的园林景观要素。沟渠排水主要有生态植草沟、溪流、旱溪等形式,设计时应适当增加布置适宜生长的植物和沙石等配置,在植物、沙土的过滤、沉淀作用下,净化水资源、涵养地下水,达到迅速导流的目的。管道排水则能更快速直接的实现径流疏导和排放,设计时应注意考虑排水口的设置,既要保证在低洼雨水汇集处,又要避免冲蚀地表土、植物茎叶和垃圾物的堵塞。 3.3 设计中应考虑利用自然净水 海绵城市园林景观中,自然净化水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能源及投资方面具有相当突出的优点。通过土壤和植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原理,有效对水体污染物进行阻挡、过滤和吸附消除。在自然净水系统中,地形布置是关键,能有效疏导水资源;而植物选择是否得当则是重点,将直接关系到净化效果。自然净水的主要过程是先利用缓坡地形来降低水体流速,自然沉淀一些大颗粒杂质,再通过沙石土壤、植物根茎叶的渗滤作用分解水中的污染物,借助植物吸收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和杂质,最终达到净化水资源的目的。

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园林景观

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园林景观 发表时间:2019-02-25T10:46:36.5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王[导读] 摘要:近年来,构建“海绵城市”的景观生态规划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 海口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海口 570100摘要:近年来,构建“海绵城市”的景观生态规划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海绵城市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构建“海绵城市”的景观生态规划途径展开了探讨,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海绵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1 前言 我国园林工程有着长久的发展历程,在发展历程当中,经济是至关重要的主题,但对于生态环境却始终缺乏应有的重视,当前虽然各个省市都在积极建设园林设施,但实际上园林建设是否能够体现出绿化作用,长久的服务于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于民众的生活。但当前我国的园林工程普遍是比较程式化的,有固定的建设流程以及相似的建设思想,仿古风格常见,创新程度不足,这样的量产园林工程,虽然能够满足部分民众的基本环境需求,但实际上并不具备代表性,即便建设的再多,也无法体现出我国在绿化工作上的优势,而且一味的追求仿古风格,会使园林风格设计僵化,无法体现出各个地区的文化特点。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园林建设需求不同,而且当前的文化共融思想下,各个地区的园林需要体现出当地的文化优势,也应当融合更多地区的文化,让园林建设更加多元化,这样才是符合当前我国园林建设需求的思想。 2 “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理论指把城市建造成具有海绵功能的城市。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的系统运用,恢复传统粗放建设破坏的生态,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减少径流量,减轻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海绵城市”理论不同于绿色基础设施技术,主要区别在于其宏观性。后者关于雨水排水的管理办法大多着眼于景观设计和相应的技术革新,缺少对生态系统层次的整体考虑。“海绵城市”理论强调的是生态优先,其研究对象是整个生态系统,构建绿色网络,系统的梳理水文网络,支撑起“海绵城市”的骨架。在景观和水文网络基础之上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最终实现“海绵城市”的构建。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建设理念,是一个综合形象的概念,通过建立城市“海绵体”即在景观设计中通过建设绿地、可渗透路面等方式,使城市具有像海绵一样的弹性,可以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吸收的雨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防止城市的洪涝灾害,减少径流污染负荷,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调节城市微气候,改善城市景观等目标。将各种资源统筹规划,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最终构建起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海绵城市”已经在我国多个城市进行了试点建设,在未来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3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1 有效提升水质,保护水岸生态环境 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能够实现区域内部雨水的收集、渗透以及过滤等,有效提升了水质,另外也降低了洪涝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水岸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3.2 增加生态休憩场所,提升生活品质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限制了城市的盲目发展,通过科学的集中开发,建立适宜的生态自然环境,增加了休闲场所,提升人们生活品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景观设计,在雨水资源的利用上尤为科学,将雨水管理与净化处理相结合,不仅能够利用雨水进行水景类型的景观设计,同时也合理利用了雨水资源,一举多得。在鼓励公众参与城市景观建设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 3.3 改善城市环境压力,降低城市建设成本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建设,将雨水利用融入了景观设计,有效克制了传统城市中以排为主的灰色基础设施利用,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压力,减少排水设施的维护与建设成本。 4 构建“海绵城市”的景观生态规划途径探讨 我国园林工程有着长久的发展历程,在发展历程当中,经济是至关重要的主题,但对于生态环境却始终缺乏应有的重视,当前虽然各个省市都在积极建设园林设施,但实际上园林建设是否能够体现出绿化作用,长久的服务于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于民众的生活。但当前我国的园林工程普遍是比较程式化的,有固定的建设流程以及相似的建设思想,仿古风格常见,创新程度不足,这样的量产园林工程,虽然能够满足部分民众的基本环境需求,但实际上并不具备代表性,即便建设的再多,也无法体现出我国在绿化工作上的优势,而且一味的追求仿古风格,会使园林风格设计僵化,无法体现出各个地区的文化特点。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园林建设需求不同,而且当前的文化共融思想下,各个地区的园林需要体现出当地的文化优势,也应当融合更多地区的文化,让园林建设更加多元化,这样才是符合当前我国园林建设需求的思想。所以园林建设相关单位及人员,都应当更加重视对当前园林发展问题的分析,并严谨的分析园林建设后续发展趋势,根据趋势去改革相关工作,这样才是符合当前社会生态化发展需求的园林工程[1]。 4.1 道路景观设计 道路作为城市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廊道,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里主要对道路中的硬质景观(铺装样式及铺装材料)和绿化景观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总结。 绿化设计:在道路隔离带或路测绿化带设计中,设置植草沟、植物缓冲带和下沉式绿地,对雨水进行截留,当设施内雨水饱和时,可通过溢流口经过滤处理后排入雨水集水池中,干旱时可向周边绿地提供水资源。 硬质铺装:指通过改变地面铺装材料自身的透水性或扩大材料之间相互衔接的缝隙面积,使雨水下渗到场地内部。即一方面增加透水混凝土和透水面砖的使用面积,促进水体渗入地下,另一方面,增加汀步、石材拼接间的绿化面积等,以至当有降水时,雨水可顺着材料自身的孔隙或之间的缝隙下渗留存;当没有降水时,材料自身的孔隙或之间的缝隙又可作为土壤通风换气的通道,减少城市干岛效应的发生。 4.2 广场景观设计

关于节约型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探讨

关于节约型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9-07-22T17:15:59.3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孙伟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持续发展,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也应该展示出一定的节约型特点。 新道信创意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持续发展,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也应该展示出一定的节约型特点。本文对节约型校园景观设计原则进行总结,并从地形利用设计策略、雨水利用设计策略、植物栽植设计策略、材料运用设计策略、总体控制策略五方面,论述节约型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节约型;高校校园;景观设计 前言:现如今,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极快,人们在生活舒适度追求上也有了新的目标,这也为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但在实际城市化进程之中,如果过于重视建设速度,将建设质量忽略,很容易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尤其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上,如果只顾着外表的高端和靓丽,不但与城市发展要求不符,还容易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 1.工程概况与工程特点 1.1工程概况 本次项目建设内容为天狮大学景观工程,该学校位于天津市武清区,地处京津走廊枢纽位置,在工程建设的北侧是龙凤河,南边则是京津塘高速公路,区域交通极为发达。天狮大学总占地面积为3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10万平方米,环境建设面积为200万平方米。在整个学校发展过程中,开设有理学院、商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农学院和医学院等多个教学楼,并配置了完善的教学设施,如图书馆、体育中心、宿舍、食堂等。 1.2工程特点 本次校园景观设计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赋予校园浓厚的开放性国际思想,将国际文化元素引入到校园之中,让景观环境具备更多可持续发展优势。在实际设计工作开展上,参考了很多知名大学环境设计案例,并与现阶段最为环保的生态学理念结合在一起,加强对前期投入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的有效控制。另外,在植物选择上,主要以本地苗木为主,让整个校园的绿化景观与周边环境实现高度融合,生态系统成熟稳定。校园内部规划有丰富的景观水系和湿地生态,宽度8-15米的人工河道水系景观贯通整个校园,并于北侧的龙凤和相连,丰富的水系系统为校园景观提供了充分的水源。而且整个景观设计还与海绵城市设计原理相结合,实现对自然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为了更好的将校园艺术特性展示出来,在设计时通过对亲水平台和景观小品的设计,为师生构建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1]。 2.节约性校园景观概念及设计原则 2.1节约型校园景观概念 所谓节约,就是避免浪费现象出现,如果是在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同样需要将资源节约效果展示出来。一般来说,节约型景观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在实际景观建设过程中,除了满足各功能需求之外,还要控制好实际投资成本,将其控制在最低状态。第二,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体现出来,明确景观自然环境的作用。 在整个节约型校园景观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要求内容:首先,在节约型校园景观构建过程中,应该重点满足师生的工作和学习需求,并避免对以往建设的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其次,校园景观建设更应该对生态环境进行维护,在满足景观设计效果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维护和投入成本;最后,校园景观设计,还应该将学校本身特点展示出来,引导校园精神文化更好的传递下去。 2.2节约型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2.2.1经济性原则 在整个节约型校园景观规划和建设上,经济性原则是开展设计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除了校园物质和精神需求之外,还要对整个节约型景观建设和后期维护耗费资源进行合理控制,避免整个节约型校园景观设计效果大打折扣。从节约型校园景观设计再到后期建设和维护,均应该将经济性原则体现出来,这也是整个节约型校园景观建设的重点所在。 2.2.2以人为本原则 在具体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人们首先要将重点内容集中在教师和学生的需求点上。除此之外,还应该以美学原理为主,给人一种强烈的舒适感。其次,设计人员需要对实际环境的生态规律进行充分把握,将以人为本原则展示出来,进而实现对整个校园景区功能的全面划分,之后再增加一些相应的休闲娱乐功能,为师生互动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整体来看,通过上述内容的整合设计,校园环境的景观多样化特点将会全面的展示出来,在强化观赏价值之外,校园使用价值也会得到突显。 2.2.3美观性原则 节约型校园景观建设,并不是单纯的成本节约。在具体成本节约效果体现的同时,还要将校园景观效益进一步扩大,让整体景观与美学原则相符,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否则,景观价值也无法更好的展示出来,意义和作用效果也会持续下降。一般来说,校园景观的外观设计较为复杂,尤其是在细节设计上,设计师需要提高重视程度。例如,在具体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将实际文化特征和美学特征结合到一起,同时也可以将雕塑、标识等元素引入到校园内部,起到点缀效果,在突出设计主题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3.节约型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主要方法 3.1地形利用设计策略 以地形地貌为基础,不仅是校园景观得以呈现的重要所在,还是对大自然艺术的一种诠释方式。站在具体节约型景观设计角度来说,并不是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填沟削山操作,展现出宏大的气势,而是对周边的土地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降低土方外运量,以此来达到填充量和开挖量的有效平衡。通过上述操作,主体建设成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土地资源可以得到有效节约,确保景观和地形保持同步的契合状态。例如,在天狮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地形利用设计策略,借助于河道挖掘工作的开展,实现了土方的就近利用,营造出形式多样的景观地形,丰富了景观空间效果,也为为后续雨水收集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校园的总体规划,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利用原有地形中的低洼区域设置成具有海绵城市功能的绿化种植区,将自然雨水进行有效收集和利用。 3.2雨水利用设计策略 节约型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可以通过雨水收集和净化策略,实现生态景观的全面建设。在此过程中,实现了对校园雨水进行充分利

海绵校园景观设计——以许昌学院为例

2016·12 基于工业等领域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生态环境逐渐呈现出地下水位下降、水生态环境恶化、水源污染等问题,因此,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即要求在城市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建筑、绿色、道路等生态系统调节功能。而为了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空间,大学校园作为一个独立系统,应吸纳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对现有校园景观进行规划、改造,以期缓解生态危机。以下就是对海绵校园景观设计问题的详细阐述。 一、海绵校园概念 大学校园作为一个独立系统,受到了城建工作的重视,即在海绵城市理论指导下,逐渐倡导海绵校园的建设,海绵校园即指整个大学校园像海绵一样,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如,在遇到自然灾害问题时,可借助自身弹性,对雨水进行收放,且在降雨期间合理规划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处理程序,而在校园水资源短缺时,及时释放蓄存水,最终改善大学校园生态环境。此外,海绵校园理念在提出过程中突破了传统校园建设思想,倡导渗、滞、蓄、净、用、排等的一体化设计,继而通过雨水资源的合理化应用,修复校园水生态,同时,建设以景观为载体的水生态基础设施,打造良好的校园景观环境。但在海绵校园景观规划期间,为了符合海绵校园理论思想,需突出以人为本设计原则,即站在人们审美习惯、自然心理需求等角度,挖掘校园文化特色,且坚持乔、灌、草等的合理布局,体现多层次景观设计特色,并以绿色景观为依托,创建良好的水生态空间。 二、海绵校园景观设计路径 (一)分区规划设计 在许昌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为了突出海绵校园设计理 念,注重通过分区规划设计方式达到渗、滞、蓄、净、用、排水等环境建设目的。而许昌校园景观分区规划主要包含了英杰园、思故园等的设计,其中,英杰园景观在设计过程中以浮雕水幕墙为主,注重表现许昌名人历史。同时,为了突出景观设计水文化特色,在英杰园壁顶设计了一个水堰,继而通过水景的动态性,吸引人们注意。此外,在许昌学院思故园区域规划期间,借鉴了传统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思想,将许昌历史文化浓缩为山水文化,即在思故园中央设置一个水池,水池北侧为假山,东侧为亭廊,南侧为缓坡地形,种满翠竹,继而通过水、石、亭等的情景交融,引人深思,并迎合海绵校园设计要求。另外,在许昌学院占地1万平方米的苗圃园景观规划过程中,以花坛、盆景、盆花等花草设计为主,同时,布置了温室等基础设施,由此打造了良好的景观环境。 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通过英杰园、思故园、苗圃园等的分区设计,可依据各个区域水资源等的需求不同,合理规划水资源渗、滞、蓄、净等工作,避免水资源浪费 海绵校园景观设计 ———以许昌学院为例 ◇李满园 摘 要:基于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海绵城市建设概念逐渐涌现出来,因而,当代院校在景观设计 过程中应注重借鉴海绵城市理念,同时,借助校园景观排水、蓄水等系统,对景观设计环境中绿化带、水塘等区域进行改造,且突出生态化设计思想,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性,避免校园环境恶化问题的凸显。从海绵校园概念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海绵校园设计的具体方法,旨在推进当前校园景观的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海绵校园;景观;规划 [基金项目:许昌学院2016校级科研基金项目“海绵校园雨洪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16060 许昌市科技局2016软科学研究项目“许昌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图1 屋顶绿化结构图 71

海绵城市设计专篇word版本

十六海绵城市设计篇 16.1、项目概况 本工程建设用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XXXXX,北临XX大道,西侧、南侧、东侧现状均为田地和水塘,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城目规划用地呈矩形,南北宽112.81米,东西长194.65米,场地内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内标高高于XX大道。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9086.66㎡,场地内高差整体呈南高北低。 场地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沿道路两侧雨水井收集,由暗管排入北面黄桥大道市政管网。 16.2、设计原则 (1)、安全第一,消除安全隐患、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2)、因地制宜,渗、滞、蓄、净、用、排相结合,实现生态排水、综合排水; (3)、雨污分流,实现雨水资源化,改善水环境与生态环境; (4)、在经过审批的管线综合规划基础上合理布局 LID 设施,避免冲突; (5)、协同排水、道路、景观、建筑、施工等专业优化设计方案,确保落实到位; (6)、综合考虑适用与技术先进,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节省建设投资和维护成本。 16.3、设计依据 《长沙市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技术导则》(试行)DBCJ004-2016 《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DBCJ004-2017)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 年版)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6 年版)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DGJ32/J113-2011 经过审批的项目管线综合规划 甲方提供的项目总平面图和其他相关资料设计范围 16.4、设计标准 16.4.1、雨水管网设计标准 16.4.1.1、雨水流量公式 F q Q? ? =ψ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ψ-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a); q -设计暴雨强度(L/(s*ha))。 16.4.1.2、暴雨强度公式 Q=1392.1(1+0.55lgP)/ (t+12.548)0.5452(升/公顷·秒) 式中:q —设计暴雨强度(L/(s*ha));T—设计降雨重现期; t—设计降雨历时(min)。 16.4.1.3、设计降雨重现期 T: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本项目T场地采用三年,屋面采用五年。 16.4.1.4、径流系数ψ:根据用地类型,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取值后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综合流量径流系数。LID 设施规模计算采用雨量径流系数,参照《长沙市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技术导则(试行)》DBCJ004-2016 取值,具体如下表所示: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街道景观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街道景观设计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景观设计是一种可生态循环系统,也是我国发展现代 化城市理念的重要体现。本文主要就“海绵城市”理念下的街道景观设计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绿色街道;景观设计 前言 低影响开发、最佳管理措施、绿色基础设施都是海绵城市的理念基础,最佳管理措施是 美国在70年代时提起的,当时也是为了控制城市和农村的面源污染,其后逐渐发展成对降 雨径流水量加以控制以及保障水质生态可持续的综合性措施。园林景观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达到生态循环的目的。 一、绿色街道景观设计 (一)绿色街道景观 以本地自然雨水循环过程为依据对不同的雨水景观设施进行合理应用,将街道雨水管理 与街道景观结合在一起的街道形式称之为“绿色街道”。从城市道路现状来看,可以对路边的 绿地、绿化隔离带、停车场以及人行道等方面进行合理改造,以将道路初期雨水污染与雨水 水量问题妥善解决,同时还可起到美化街道景观的效果。常用的绿色街道基本景观设施有雨 水种植池、生态边沟、透水性铺装等(见图 1)。 图1 融合绿色街道的道路雨水管理示意图 1.雨水种植池:雨水种植池是一种下凹式景观空间,池底部大多为平底,且具有垂直的 池壁和平缓的纵向坡度。池内配置有丰富的耐湿性较强的景观植物。雨水种植池较多应用于 道路隔离带,有时也是由城市道路绿化带改造而成的,收集机动车道上的雨水径流是主要作用。 2.生态边沟:作为一种线性下凹式景观空间,生态边沟主要应用与道路两旁的路边绿地,其在配置植物时需依据种植位置来选择耐湿性不同的植物,收集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上多余 的雨水是其主要作用。生态边沟的池底部多为坡底,具有倾斜的横向和纵向边坡。 3.透水性铺装:透水性铺装材料有利于雨水通过并下渗到地下,通常应用于广场、人行道、停车场与街道的雨水管理。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透水地砖、沙砾网格和嵌草网格等 材料均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透水性铺装材料。 (二)绿色街道景观景观设计现状 近两年,不少城市都出现了特大暴雨多发高发的现象,再加上大多数街道道路均已水泥 或沥青混凝土等不透水的硬质材料为主,因此我国街道道路透水率较低,地表径流量明显增加,下渗量却在明显减少。城市街道自然水管理能力并不强,城市水体黑丑和水生态恶化、 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悬而未决,大规模、大范围、高频率的内涝、街道瘫痪事件时有发生。相 较于国内,国外的街道雨水管理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技术上均胜出一筹。以美国波特兰市的NE Siskiyou“绿色街道”改造设计项目为例,在街道绿化改造过程中巧妙融合进了街道雨水管 理与利用的理念。街道路沿侧石设计了宽为 45cm 的入口,道路两侧则设计有两个宽为 2m、 长为 15m 的种植区。本街道范围内的降雨汇集成为雨水径流,通过沿侧石入口流入种植区后 将以 7.5m 的速度下渗至土壤中。当种植区内的水深达到 17.8m 时,多余的雨水将通过卵石 小水坝流入下一个种植单元。经过以上一系列过程,雨水依次流经四个种植单元,多余的雨 水将流入城市排水系统。在 NE Siskiyou“绿色街道”改造设计项目中,两个绿色种植区可在各 种植物的帮助下形成一个完备的生态处理系统(见图 2)。该生态处理系统不仅可收集、滞 留雨水,还可起到净化、渗透的功效。美国这一绿色改造项目完工后,波特兰市的雨水系统 压力得以缓解,其所种植的各类绿色植物为街道的景观也增色了不少。相关模拟实验证明, 美国这一“绿色街道”改造项目中的绿化种植区能够处理 25 年一遇的暴雨经流量 85% 的雨水。 因此,我国在进行绿色街道景观设计时需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雨水管理理念、策略及技术, 并从国情出发,积极探求适合我国城市雨水问题的解决方案。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 发表时间:2019-07-13T10:42:44.71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作者:娄礼伟陈孟锦[导读] 本文以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为研究主体,对海绵城市理论在其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条件进行分析。 宁波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 315211 摘要:本文以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为研究主体,对海绵城市理论在其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条件进行分析。简要介绍海绵城市基本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该理论与校园景观规划的适应性,并在雨水花园、屋顶花园、下沉绿地、透水铺装这四类海绵城市理论背景下的景观应用内容分析中,更加深刻的说明海绵城市理论在校园建设中的应用条件。 关键词:海绵城市;校园景观;绿化设计 1海绵城市理论概述海绵城市是一种水管理系统。在充分收集自然降水、废水资源的同时,在规划空间中形成自循环的生态小系统,达到水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管理共存的建设效果。该理论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城市空间中的规划问题进行优化,并加强生态化城市的建设效果。在校园空间中的建设应用,可以视作城市规划的缩小版,并在生态化发展的进程中起到相同的功效作用。 2海绵城市理论与校园景观规划的适应性校园景观的规划,不仅要配合整体规划建设方案,优化校园内部的学习生活环境,也要凸显出校园的科技、人文特征。而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海绵城市理论具有典型的先进性与发展性,可在优化基础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满足并适应高校生态化建设的发展需要。站在规划的角度,校区环境就是城市的缩影,在较为完善的内部系统中,为高校师生创造了完整的科研、学习、生活条件。而强调校园内部的生态建设,可保证校园内的环境条件,在降低资源消耗与成本投入的基础上,为高校师生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生活空间。而作为时代科技水平的代表,高校对于时代先进规划理念的应用,也可凸显出高校在科学理论的带头作用,更好的强调自身发展特点。 3海绵校园建设存在问题大部分研究的重点都放在了怎么改造好校园环境,师生和其他人群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度尚且不足,校园内的积水和干旱等问题对不同人群及生物都产不同的影响,要分重点分对象全面的分析。很多的理论研究都没有在实际的建设中实施,大部分只停留在设计方案上,由于自然、人为等因素考虑不全面,不能完全按照设计方案改造。我们勘测的具体问题场地为校园内老体育处。该场地一方面周边铺装简易,渗水性极差,雨后地面水流汇集。另一方面周边植被较少,烈日曝晒下,无可遮荫处;且无固定停车处,车辆占用人行道且经风吹日晒。 4对策与途径针对铺装问题,我们整体采用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后将雨水引流至人行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同时,在道路铺装边缘改建植草沟以代替路边的排水沟或者雨水管渠系统,兼顾排水功能与校园美化。路牙改成平道牙,立道牙设置开槽。建筑周围绿地改建为雨水花园,边界选择经济、环保且有良好渗透性、过滤性的石笼。使绿地下凹,底部设雨水收集管,上面依次设透水层种植土及雨水收集口等。同时,改造还应与杨凌城市规划相结合,互相促进,统筹兼顾,形成水资源循环释放系统。本校校园面积较大,且绿化率也较高,所以我们可以在这里运用的设施还有花坛、收集池、垂直绿化、绿色屋顶、耕作园等。例如,校内部分平屋顶可结合学校农业特色设计成耕作园。合理布置植草沟,花坛等,便于建设“海绵校园”的同时,也方便师生日常生活。另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海绵校园的建设在实际生活中不能将想法变为现实,根本原因无非是资金、技术得不到保障,人们对这一概念没有明确的认识,我们也应加强对其的宣传科普,使“海绵理念”真正地深入人心。 5海绵城市理论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5.1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是指栽种植物的建筑屋顶、露台、天台等,其基本结构包括防渗漏层、隔根层、保湿层、蓄排水层、过滤层、种植层和植被层。绿色屋顶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计算好建筑外加荷载的承载能力,做好建筑本身的防排水层,其次,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应以浅根性植物为主,在植物配植模式上做到高低疏密错落有致、色彩搭配和谐合理。在校园内进行绿色屋设计时,在满足绿色、游憩、生态的基础上还应兼具一些实用功能,如可在教学楼的屋顶空间开辟室外教学及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 5.2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在地势较低区域,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浅凹绿地,可以对环境空间中的降水资源进行汇集,通过地下的蓄水系统进行水资源的净化与存储,有计划的应用水资源,达到合理配置的建设目标。构建雨水花园景观,同时也可对校园环境中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在经过净化后,二次对其进行使用,使其在浇灌绿地、清晰道路、生活用水中发挥作用。由此持续的完成对雨洪控制与利用,发挥景观功能作用的同时,为校园环境提供生态性保护。 大学校园的建筑空间建设中,大多采用组合式的设计模式,将教学区域与生活区域相区分。而在不同的功能区域中,都可以设置相应的绿化景观。因此,雨水花园设施在用地条件上得到了基础保障。而在建设这一空间环境的过程中,高校也有一定的优势条件。由于高校规划建设的主体性较强,可以独立的完成建造与审批项目,并对其后期的管理进行控制。而雨水花园自身的成本消耗较低,并无需高昂的费用,非常易于管理。 5.3景观绿地 景观绿地在校园中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能为学校师生创建一个亲切交往、知识碰撞的聚合空间,同时也是雨水最好的渗透场所,可实现对雨水的回收再利用。根据绿地下渗速度、滞留的雨水容量、雨量以及径流速度等数据的科学分析和计算,应用填方与挖方就地平衡原理,设计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景观,沿着绿地四周布置雨水进水口,收集校园的雨水径流,使其经过沉淀、过滤和净化后进入生态湿地。如某大学校园景观绿地,在场地四周营造出高低不一的微地形与深浅不同的雨水花园,形成蓝绿交织的“海绵”带,收集雨水,使其经过沉淀、过滤和净化后流入生态湿地。 5.4透水铺装

浅谈海绵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

234 2017, V ol.37, No.08农业与技术※园林园艺 浅谈海绵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 袁晓旻 (肇庆市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广东肇庆 526020)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使其符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特点,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旨在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207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洪水内涝等一系列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环保认识的逐渐提高、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现代化城市建设要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并被大力推广。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是一个形象且综合的概念,让城市变得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这是我国在借鉴国外先进的雨洪管理理念基础上,提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管理、保护的方法。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解决日益恶劣的环境问题以及由其引发的自然灾害,以生态优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居住环境,让城市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科学的技术手段,改进和优化城市水生态基础设施,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三大功能,达到降低城市雨洪压力、涵养水源、净化雨污水土、改变城市微气候、优化城市景观的目的。 2园林景观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在于构建相应的水生态基础设施,水生态基础设施对应的就是园林景观格局。园林景观设计和海绵城市建设密不可分,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园林景观设计打造既实用又美观的水生态基础设施,科学、合理、经济地实现水资源的利用,得到最大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3海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些措施 海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就是要综合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通过合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适当应用先进的人工技术、材料,能有效的整合自然水资源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1 设置渗透性铺装 海绵城市园林景观的铺装要有渗水、滞水和排水的能力,实现减洪、水质净化与地下水涵养等功能。在道路、广场、停车场等铺装设计中优先采用生态透水材料,如透水沥青、透水砖、鹅卵石等,使雨水能够及时渗入地下,不但起到削减洪峰、减少水土流失、降低“热岛效应”的作用,还能吸声降噪、吸附粉尘污染,效降低投入、减少维护成本,使铺装自然美观,更容易贴合环境生态。 3.2 因地制宜设置排水系统 在海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排水系统要能起到滞水、净水、排水以及部分蓄水的功能,设计时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高低地势、水流汇聚情况、降雨水平、土壤性质以及植被覆盖等条件,综合分析并进行系统化的科学布置。排水系统分为地面自然排水、沟渠排水和管道排水三种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应以地面自然排水为主,沟渠排水和管道排水为辅。地面自然排水依据地形地势建造自然绿地缓坡,雨水在下坡的时候慢慢被吸收,实现滞水、排水的功能,余下的雨水将被导流到蓄水系统中。地面自然排水不仅造价和维护费用较低、不影响土地使用功能而且美观环保,能构成良好的园林景观要素。沟渠排水主要有生态植草沟、溪流、旱溪等形式,设计时应适当增加布置适宜生长的植物和沙石等配置,在植物、沙土的过滤、沉淀作用下,净化水资源、涵养地下水,达到迅速导流的目的。管道排水则能更快速直接的实现径流疏导和排放,设计时应注意考虑排水口的设置,既要保证在低洼雨水汇集处,又要避免冲蚀地表土、植物茎叶和垃圾物的堵塞。 3.3 设计中应考虑利用自然净水 海绵城市园林景观中,自然净化水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能源及投资方面具有相当突出的优点。通过土壤和植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原理,有效对水体污染物进行阻挡、过滤和吸附消除。在自然净水系统中,地形布置是关键,能有效疏导水资源;而植物选择是否得当则是重点,将直接关系到净化效果。自然净水的主要过程是先利用缓坡地形来降低水体流速,自然沉淀一些大颗粒杂质,再通过沙石土壤、植物根茎叶的渗滤作用分解水中的污染物,借助植物吸收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和杂质,最终达到净化水资源的目的。 3.4 设计生态节约蓄水系统 海绵城市园林景观中的蓄水系统,应结合相应的水资源净化和再利用技术措施,能够获得最大的景观生态效益,构建成成本投入少、后期养护管理资源消耗小的节约型系统。 3.4.1雨水湿地 雨水湿地一般为下凹绿地形式,区域内种植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等植物,降雨的时候能将雨水汇集其中,可短暂或长期的由湿地形态存在,要发挥储存和净化作用,构成良好的景观。这种绿地的植物配置应采用耐涝湿的植物,尽量使用本地植物,以适应本地气候和生态环境,打造出生长茂盛、层次高低错落、品种丰富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 3.4.2人工湖 人工湖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最核心的蓄水场所。在建设人工湖的时候,湖内应结合排水系统,将经过净化处理的雨水、地表水、中水水资源作为补充,以保持水循环的平衡,要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水生湿地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种群,慢慢 (下转第23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