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质谱

串联质谱
串联质谱

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

遗传性代谢病( inborn error of metabolism,IEM)是一类涉及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尿素循环、碳水化合物、类固醇等多种物质代谢的疾病。其种类繁多,是儿科临床的疑难杂症。虽然其单一病种患病率较低,但总体发病率较高,对人口素质、家庭乃至社会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其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的特异性检查。我国每年出生约2200万新生儿,仅高苯丙氨酸血症(包括苯丙酮尿症)这类疾病,每年就新增患儿1600~1800例。LC-MS/MS 技术的发展使得这类疾病在发病前进行干预成为可能。即在新生儿出生后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出现异常,而尚未出现临床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时就早期明确诊断,并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对症治疗,以避免患儿的重要脏器出现不可逆性损害,进而保障儿童正常的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这就是新生儿疾病筛查(neonatal screening)。国际新生儿疾病筛查发展趋势逐步提高到以串联质谱(MS/MS)技术为中心的筛查,如欧美等国目前已经广泛采用LC-MS/MS法对新生儿遗传疾病筛查。串联质谱即两个质谱仪串联后一次进行二级质谱检测,利用超敏性、高特异性、高选择性和快速检验的串联质谱技术,能在2~3 min内对1个标本进行几十种代谢产物分析,通过对这些产物的分析,可以对40种左右遗传性代谢病(包括氨基酸代谢紊乱、有机酸代谢紊乱和脂肪酸代谢紊乱性疾病)进行筛查和诊断。2004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专门制订了“用串联质谱法分析新生儿氨基酸,游离肉毒碱和酰基肉碱筛选检测系统”的指导性文件。串联质谱技术不仅实现了“一项实验检测一种疾病”向“一项实验检测多种疾病”的转变,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同时使筛查过程中常见的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使新生儿疾病筛查在内容和质量上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串联质谱在临床遗传性代谢病高危患儿选择性筛查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筛查中心检测了1000多例全国各地送检的遗传性代谢病高危标本,发现阳性标本达9% ~10%,在22700例新生儿中筛查出阳性病例6例。因此,串联质谱技术是目前开展新生儿筛查和临床遗传性代谢病高危患儿筛查诊断较好的方法和发展方向。目前,LC-MS/MS技术检测相对发生率比较高的一些新生儿代谢疾病如下:中链脂肪酸脱氢酶缺乏症、短链脂肪酸脱氢酶缺乏症、长链脂肪酸代谢异常、卡尼丁(肉碱)吸收障碍、卡尼丁结合酶缺乏、卡尼丁穿透障碍、丙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异戊酸血症、戊二酸血症、3-hydroxy-3-methylglutaric aciduria、中链槭糖尿症(MCAD)、短链槭糖尿症(SCAD)、长链槭糖尿症(LCAD)、超长链槭糖尿症(VLCAD)、瓜氨酸血症、酪氨酸代谢紊乱、高胱氨酸尿、高苯丙氨酸血症、精氨酸酶缺乏症、精氨琥铂酸尿症、高甲硫氨酸血症、苯丙酮尿症、Argininosuccinic acidemia、非酮性高甘胺酸血症、Glutaric Acidemi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lyase De?ciency、?-Ketothiolase De?ciency、Multiple Carboxylase De?ciency等。检测方法与原理:方法一,衍生化法:通过把样品进行“一步法”衍生,可以减少干扰,提高灵敏度。取1~2个滤纸血点(直径3 mm的干血滤纸片,相当于3.2 μL全血),置于96孔过滤板中,每孔加入含氨基酸和酰基肉碱同位素内标的无水甲醇100 μL,室温放置20 min,以提取血片中的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然后离心至另一个96孔板中,氮气保护下50℃吹干,加入60 μL正丁醇((含3 mol/L HCl),密封,65℃孵育15 min进行衍生化。氨基酸衍生反应:

R = H , 氨基乙酸R = (CH2)2CO2H , 谷氨酸R = CH3 , 丙胺酸R = (CH2)2SCH3 , 蛋氨酸R = CH(CH3)2 , 缬氨酸R = CH2C6H5 , 苯基丙氨酸R = CH2CH(CH3)2 , 亮氨酸R = CH2C6H5OH , 酪氨酸R = CH2OH , 丝氨酸R = (CH2)3NH2 , 鸟氨酸R = CHOHCH3 ,苏氨酸R = (CH2)4NH2, 赖氨酸R = (CH2)3NHCONH2 , 瓜氨酸R=OH, 肉碱R=OCO(CH2)6CH3,辛基肉碱(MCAD), (MADD)R=OCOCH2CH3, 丙基肉碱(CMA) R=OCO(CH2)12CH3,十四烷基肉碱(LCAD), (LCHAD)R=OCO(CH2)2CH3,丁基肉碱(SCAD) R=OCO(CH2)16CH3,十八烷基肉碱R=OCO(CH2)4CH3,己基肉碱(MACD)衍生后的溶液,在氮气保护下50℃吹干。用100 μL 流动相(一般为80%乙睛+20%水+0.02%甲酸)再溶解残渣,取20 μL进样,进行FIA-MS/MS分析。方法二,非衍生化法。取1~2个滤纸血点(直径3 mm的干血滤纸片,相当于3.2 μL全血),置于96孔板中,每孔加入含氨基酸和酰基肉碱同位素内标的无水甲醇100 μL,室温放置30 min,提取血片中的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然后转移上清液至另一个96孔板中,取20 μL进样,进行FIA-MS/MS分析。新生儿疾病筛查的MS/MS分析,主要同步执行3个扫描模式:母离子扫描(PS)、中性丢失扫描(NL)和多反应检测扫描(MRM)。在母离子扫描中,第二级质谱选择特征的碎片离子,扫描检测第一级质谱中能产生该碎片的所有母离子,主要用于酰基肉碱的分析检测,经CAD后可产生相同的碎片离子(m/z 85);在中性丢失扫描中,两级质谱分析监测那些产生相同中性碎片的母离子,主要用于氨基酸的分析检测,大多数氨基酸可以产生102u的中性碎片,也有少数例外(甘氨酸56u、精氨酸161u、鸟氨酸119u等)。因此,氨基酸分析一般采用中性丢失扫描,而在酰基肉碱的分析中,多采用母离子扫描。新生儿疾病筛查串联质谱分析所需的试剂:标准试剂。Set A:稳定同位素标记氨基酸对照品混合物,冻干粉,1管,12种/管;Set B:稳定同位素标记乙酰肉碱对照品混合物,冻干粉,1管,8种/管。标准溶液的配制、稀释和保存:浓缩储备液—用1 mL溶剂充分溶解,混匀,即为浓缩储备液;浓缩工作液—将1 mL浓缩储备液(Set A与Set B)混匀,密封保存在4℃。为保证溶液的活性,建议分装,1个月后丢弃。日常工作液—取浓缩工作液,稀释100倍,密封保存在4℃。为保证溶液的

9.1 最适新生儿疾病筛查平台

9.1.1 API 2000?、API 3000?、API 3200?系列任一台或多台质谱仪。

9.1.2 ChemoView?新生儿疾病筛查软件

符合GLP和其他相关的标准;

●可控制不同厂商的LC泵和自动进样;

●支持实时处理数据;

●可用于其他疾病标记物的筛查;

●从MRM、母离子扫描、中性丢失扫描数据自动生成浓度、离子强度或浓度比的定制报告

应用实例

1.相关MS/MS图谱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苯丙氨酸(Phe)不能分解代谢酪氨酸(Tyr),血液和尿中浓度升高,发育迟钝;发病率高,世界为1/10000,我国略高,为1/3000;传统方法BIA(细菌抑制实验)灵敏度低,阳性错误结果高(10%),成本高;部分新生儿苯丙氨酸浓度高,但分解代谢,酪氨酸浓度也高,后会恢复正常,BIA 法只测苯丙氨酸浓度;MS/MS测顶Phe/Tyr比值,灵敏度和准确率高,假阳性率几乎为零,测定30万个样品没有出现假阳性结果。氨基酸丁基酯经CID后产生102u的中性碎片,因此,采用中性丢失扫描检测。枫糖尿症(MSUD):支链氨基酸在氨基转移后所形成的α-支链酮酸必须由线粒体中的支链α酮酸脱氢酶进一步催化脱羧,该酶是一个复合酶系统,由脱羧酶(E1α、E1β两个亚单位)、二氢硫辛酰胺酰基转移酶(E2)和二氢硫辛酰胺酰基脱氢酶(E3)等4部分组成,它们的编码基因分别位于19q13.1~q13.2、6p21~p22、lp2l~3l和7q3l;其中E3还是人体内丙酮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的组成部分。这一酶系统还需焦磷酸硫胺作为辅酶参与作用。任一上列基因的突变均会导致这一酶复合体的缺陷,造成各种不同类型的枫糖尿症。酶缺陷造成的支链氨基酸代谢障碍使患儿神经系统中支链氨基酸增高;谷氨酸、谷氨酰胺和γ-氨基丁酸等明显下降;髓质脂类如脑苷脂、蛋白脂质和硫酸脑苷脂等不足。患儿脑白质发生海绵状变化和髓鞘形成障碍,以大脑半球、胼胝体、齿状核周围和锥体束等处最为显著;由于急性代谢紊乱导致死亡的患儿大都有脑水肿。支链氨基酸丁基酯经CID后产生102u的中性碎片,因此,同样采用中性丢失扫描检测。

2.串联质谱技术筛查遗传性代谢病高危儿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顾学范等使用API 2000?LC-MS/MS临床疑诊遗传性代谢病儿童104例,检出阳性标本10例(9.6%),其中酪氨酸血症1例、同型胱氨酸血症1例、高鸟氨酸血症1例、甲基丙二酸血症2例、丙酸血症1例、3-羟基3-甲基戊二酸裂解酶缺乏症1例、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2例、酰基肉碱转移酶Ⅱ缺乏症1例。串联质谱技术可检测30余种遗传性代谢病包括氨基酸代谢紊乱、有机酸代谢

串联质谱在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病筛查中的应用

遗传性代谢疾病是由于遗传性代谢途径的缺陷,引起异常代谢物的蓄积或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缺乏,而导致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它涉及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尿素循环、类固醇、维生素等多种物质的代谢异常,可导致多个系统受损。

该类疾病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500余种,但这类疾病危害很大,综合患病率高,可达到四千至五千分之一。有些遗传性代谢病在新生儿早期,例如出生后数小时或几天内即发病,部分疾病却可在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甚至成年期发病。如果不及早发现,对身体可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损害,如智力低下、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对人口素质、家庭乃至社会的发展构成很大的威胁。

新生儿疾病筛查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被普遍认可,新生儿疾病的筛查也逐步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普及。与此同时,筛查的疾病病种也逐步增多,由最初苯丙酮尿症一种增加到目前的数十种,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方法也越来越灵敏、可靠,串联质谱技术的发展为逐渐向一次实验检测多种疾病的模式转变提供了可行有效的手段。

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在上海和北京开展,经过多年年的探索,中国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经历了从自发开展到有序、系统规划组织的过程。目前,全国各地主要筛查先天性甲低和苯丙酮尿症两种疾病,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等部分地区也增加了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及G6PD的筛查。

串联质谱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高端实验室,是更为先进、有效的分析技术,传统的新生儿筛查通过一次实验只能检测一种疾病,多种疾病需要多次检测来完成。串联质谱技术可以分析血液中多种化合物的浓度,通过检测样品中物质的质荷比(相对分子质量),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同时检测一滴血中70余种氨基酸和酰基肉碱,可以对40余种氨基酸、有机酸和脂肪酸氧化代谢病进行快速的筛查和诊断,通过一次检测便可以知道代谢产物数值是否在正常范围。是一种高灵敏性、高特异性、高选择性及快速检测的技术。

目前欧、美、澳洲及中国台湾地区都已经普及串联质谱新生儿疾病筛查方案,此方案可以更有效、更早地找出这些遗传性代谢疾病,为针对性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为遗传性代谢病的预防开辟了新的领域。我们国家于2002年开始使用串联质谱进行遗传代谢病新生儿筛查和临床疑似遗传代谢病患者检测,使我国的遗传代谢病的筛查、诊断及治疗技术有了显著提高。上海新华医院利用串联质谱技术筛查269341例新生儿,筛查出14种74例遗传代谢病,阳性率为1/3640。2008年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Waters串联质谱技术,在对2153份临床样本实验中,共发现4例与代谢有关的疾病,验证这项技术推广普及的价值。目前杭州市区出生的新生儿全部由政府买单进行串联质谱和其他疾病的筛查。山东省济南市新筛中心已在本院出生新生儿开始进行试筛查,青岛市新筛中心仪器预计在9月份安装使用,济宁市新筛中心最近对串联质谱仪器也在进行考察。

高危儿童遗传代谢病的诊断及其他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的疾病诊治

高危儿童遗传代谢病的诊断及其他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的疾病诊治高危儿童遗传代谢病的诊断及其他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的疾病诊治高危儿童遗传代谢病的诊断及其他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的疾病诊治

遗传性代谢疾病患儿急性期病情危重,死亡率极高,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

决定预后的关键。传统的辅助检查手段也难以提供确诊依据,所以此类疾病的具体病因诊断难度较大,许多患儿因此错过了最佳干预期而致愚、致残,甚至致命。但是,近年来,随着串联质谱、有机酸分析及氨基酸分析等技术的发展,遗传性代谢疾病的早期确诊率大幅提高,随着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许多疾患的预后明显改善,尤其重要的是有一些遗传性代谢疾病明确诊断后是可以挽救患儿并能因此获得针对性的合理治疗。例如,由于多种羧化酶缺陷症或生物素酶缺乏是相对少见的一组遗传性代谢疾病,临床表现各异,婴儿期以严重酸中毒、皮疹和皮肤脱屑发病,迟发者以神经系统症状发病。早期诊断及时给予生物素治疗可使相当一部分患者症状缓解,并可防止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的预后。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采用叶酸、维生素B12及甜菜碱等治疗后有较理想预后的,国内外均有不少患儿健康成长。

目前串联质谱技术可筛查疾病

1 氨基酸类代谢病

苯酮尿症高胱氨酸尿症枫糖尿症酪氨酸血症瓜氨酸血症精氨酸血症高氨血症

2脂肪酸类代谢病:

极长链脂肪酸代谢异常长链脂肪酸代谢异常中链脂肪酸代谢异常短链脂肪酸代谢异常肉碱穿透障碍肉碱结合酶缺乏症第一型肉碱结合酶缺乏症第二型肉碱吸收障碍

3有机酸类代谢病:

戊二酸血症第二型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异戊酸血症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三功能蛋白缺乏症乙基丙二酸血症

丙二酸血症

异丁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如何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进行筛查?

宝宝生后72小时或进食48小时后,由专业护士采集新生儿的足跟血,在专用滤纸片上滴2-3滴,晾干后血片送往筛查中心统一检测,发现异常,医院会主动通知家长,并推荐遗传性代谢疾病的诊疗专家进一步追踪及检查。

质谱基本原理

质谱基本原理 质谱法是将样品离子化,变为气态离子混合物,并按质荷比(m/z)分离的分析技术;质谱仪是实现上述分离分析技术,从而测定物质的质量与含量及其结构的仪器。质谱分析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利用质谱仪可进行同位素分析,化合物分析,气体成分分析以及金属和非金属固体样品的超纯痕量分析。在有机混合物的分析研究中证明了质谱分析法比化学分析法和光学分析法具有更加卓越的优越性,其中有机化合物质谱分析在质谱学中占最大的比重,全世界几乎有3/4仪器从事有机分析, 现在的有机质谱法,不仅可以进行小分子的分析,而且可以直接分析糖,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上的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生物质谱学的时代已经到来,当代研究有机化合物已经离不开质谱仪。 一.仪器概述 1.基本结构 质谱仪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供电系统 ┏━━━━━┳━━━━━━╋━━━━━━━┳━━━━━━┓ 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接收器数据系统┗━━━━━┻━━┳━━━┻━━━━━━━┛ 真空系统 (1)进样系统:把分析样品导入离子源的装置,包括:直接进样,GC,LC及接口,加热进样,参考物进样等。 (2)离子源:使被分析样品的原子或分子离化为带电粒子(离子)的装置,并对离子进行加速使其进入分析器,根据离子化方式的不同,有机常用的有如下几种,其中EI,FAB最常用。 EI(Electron Impact Ionization):电子轰击电离——最经典常规的方式,其他均属软电离,EI 使用面广,峰重现性好,碎片离子多。缺点:不适合极性大、热不稳定性化合物,且可测定分子量有限,一般≤1,000。 CI(Chemical Ionization):化学电离——核心是质子转移,与EI相比,在EI法中不易产生分子离子的化合物,在CI中易形成较高丰度的[M+H]+或[M-H]+等‘准’分子离子。得到碎片少,谱图简单,但结构信息少一些。与EI法同样,样品需要汽化,对难挥发性的化合物不太适合。 原理R + e-→R+·+ 2e-(电子电离)反应气为含H的 R为反应气体分子R+·+ R →RH+ + (R-H)·分子,例如异丁 M为样品分子RH+ + M →R + (M+H)+ (质子转移)烷,甲烷,氨气, R浓度>>M浓度R+·+ M →R + M+·(电荷交换)甲醇气等 R+·+ M →(R+M)+·(加合离子) FD(Field Desorption):场解吸——大部分只有一根峰, 适用于难挥发极性化合物,例如糖,应用较困难,目前基本被FAB取代。 FAB(Fast Atom Bombardment):快原子轰击——利用氩,氙,80年代初发明,或者铯离子枪(LSIMS,液体二次离子质谱),高速中性原子或离子对溶解在基质中的样品溶液进行轰击,在产生“爆发性”汽化的同时,发生离子-分子反应,从而引发质子转移,最终实现样品离子化。适用于热不稳定以及极性化合物等。FAB法的关键之一是,选择适当的(基质)底物,从而可以进行从较低极性到高极性的范围较广的有机化合物测定,是目前应用比较广的电离技术。不但得到分子量还能提供大量碎片信息。产生的谱介于EI与ESI之间,接近硬电离技术。生成的准分子离子,一般常见[M+H]+和[M+底物]+。另外:还有根据底物脱氢以及分解反应产生的[M-H]_ 容易提供电子的芳烃化合物产生M+

串联质谱

串联质谱如何定量? 串联质谱定量时,是以后面产生的碎片峰(子离子)定量,但是这一子离子是由母离子在碰撞室产生的特征性碎片,所以用MRM定量灵敏度会比用SIM定量好很多。 建立方法的步骤是:用一定溶度的标准品溶液(1-10 ug/mL)Tune化合物的一级质谱条件,找到母离子的最佳质谱条件,然后对母离子进行打碎,优化碰撞能量,得到其特征性的子离子。最后利用该质谱条件和该母离子->子离子对进行定量。 API和ABI如何区别? 但API也是Atmosphere Pressure Ionization (大气压电离,包括ESI、APCI和最新的大气压光电离APPI)的简称,API是LCMS的关键,因为这一技术最开始是ABI公司发明的,所以ABI的LCMS和LCMSMS都以API命名,常见的型号有API2000,API 3000,API4000。您问的API也可能是指这个。 Q-Tof中的Q是什么意思?? Q就是指的四极杆,TOF是指的飞行时间。QQQ是三重四极杆。两者是四极杆-飞行时间的串联一般的四极杆串联都是三重四极杆的空间串联,至于纯粹的二重四极杆没有听说过,但是QQ-TOF有没有就不是很清楚 质量偏差怎么办? 不知道你用的是哪个厂家的仪器,应该每个厂家都会随机带有校正液。 质谱的质量数偏了,说明你的仪器该校正了,一般3个月就要校一次机。

做样前-检查氮气,流动相,质谱仪的真空度,毛细管温度,… 1 最好不用直接进样(容易污染离子源)! 2 做联用时最好分流(a可以使用常规柱,b缩短分析时间,c 延长质量分析器寿命) 3 最好使用在线切换阀,降前每个样品的前后1-2分钟的流动相切入废液(避免样品中的盐进入质谱,做Sequence时可以把平衡柱子的流动相切入废液) 4 开始联用前,直接运行质谱数分钟,可以先将温度(毛细管温度和离子源温度(APCI))加热到预设定值(如果是APCI源还可以避免将烧掉heater,很贵的,我烧掉过一个) 5 待机时将切换阀置于waste,避免刚开液相时将流动相打入离子源, 6 关机前毛细管的温度先降下来,稳定一段时间后再关闭电源,避免风扇停止转动后毛细管外围的热量向里扩散,容易引起内部线路及电子元器件老化加速, 7 每天清理毛细管口外部,擦洗干净,每次停机时注意清洗Skimmer,用无尘擦拭纸,kimberly 那种, 8 如果用的是钢瓶而且天天做样的话,将两个钢瓶并联,当然,一月不做一次的话就算了, 9 做定量时注意离子源喷针的具体位置,否则标准曲线就不能用了, 10 不要不经过柱子分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可靠(竞争性抑制目标分子离子化) 11 如果是负离子检测的话,可以相流动相中加入少量异丙醇, 12 不好使用不挥发性盐,可以使用挥发性盐,但浓度不要超过20mmol/l 13 需要使用酸的情况下可以用甲酸,乙酸,三氟乙酸可以用,但能用甲酸或乙酸时就别用TFA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消毒产品中丙酸氯倍他索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Determination of clobetasol propionate and levofloxacin hydrochloride in disinfection product - LC-MS-MS method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膏霜类消毒产品中丙酸氯倍他索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残留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膏霜类消毒产品中丙酸氯倍他索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残留量的测定。 取样量为0.1g时,本方法对丙酸氯倍他索和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检出限见表1。 表1 丙酸氯倍他索和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检出限、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 中文名称英文名称 检出限 (μg/g) 保留时 间(min) 特征离子(m/z) 丙酸氯倍他索Clobetasol propionate 0.009 7.83 467.0/355.2/373.4 盐酸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hydrochloride 0.06 1.11 362.0/260.9/318.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原理 试样中丙酸氯倍他索和盐酸左氧氟沙星用甲醇提取,提取液经0.45μm滤膜过滤,用C18柱分离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正离子扫描,离子对定性,峰面积定量。 4 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说明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不含有机物的纯水,纯水中干扰物的浓度需低于方法中待测物的检出限。 4.1甲醇:农药残留级。 4.2乙腈:农药残留级。 4.3甲酸:分析纯。

4.4标准品:丙酸氯倍他索和盐酸左氧氟沙星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纯度≥99.8%。 4.5标准溶液:准确称取丙酸氯倍他索适量,用乙腈-水(1:1)配制成100μg/mL 的标准贮备液。准确称取盐酸左氧氟沙星适量,用纯水配制成100μg/mL的标准贮备液。准确量取上述标准贮备溶液适量,用乙腈稀释配制成浓度为10.0μg/mL 的混合标准中间溶液,将标准中间溶液转移到安瓿瓶中于4 C保存。临用前,再根据需要用甲醇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使用溶液。 4.6甲酸溶液(0.2%,v/v):量取2mL甲酸,用纯水定容至1000mL。 4.7 0.45μm滤膜。 5 仪器 5.1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HP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 API 4000质谱仪(Applied Biosystems) ,电喷雾离子化源(ESIMS,NI/PI模式)。 5.2 分析天平:感量0.1mg和0.001g。 5.3实验室纯水机:Barnstead纯水机。 5.4涡旋振荡器:Scientific Industries 涡旋振荡器。 5.5 具塞试管:10mL。 6 试样的制备与保存 6.1 试样的制备 取有代表性样品5g,搅拌均匀,制成实验室样品。 6.2 试样保存 制备好的试样置于室温保存。 7 测定步骤 7.1样品前处理 称取0.1g~0.2g样品(精确到0.001 g) ,置于10mL试管中,加入3.00mL甲醇溶液,涡旋振摇使样品分散后,超声振荡10min。静置,吸取上清液经滤膜(4.7)过滤后,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

串联质谱技术的基本情况

技术的基本情况 1. 技术原理:(包括技术方法、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及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等)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测的化合物分子电离成不同质量电荷比(m/z)的带电离子,按其质荷比的不同进行分离,从而对化合物的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并通过测定离子峰的强度计算出待测化合物的浓度。串联质谱(MS/MS)是由2个质谱仪串联而成,一级质谱将化合物按不同质荷比进行分离并对化合物进行能量修饰,二级质谱检测被测物质与惰性气体碰撞后的碎片离子的子离子,由被测物质的质荷比及其碎片子离子的质荷比共同对一个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串联质谱是一种特异性更高,更准确的物质定性、定量分析技术。串联质谱用于新生儿代谢病的筛查的实际操作中通过利用含有稳定同位素内标的溶液对滤纸干血片样本进行萃取,然后用串联质谱系统进行检测。每个分析物的检测结果与它们对应的稳定同位素内标相关并与分析物浓度成正比。串联质谱分析中数据的采集是通过中性粒子丢失、母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三种模式来完成,获得的数据通过串联质谱系统中的软件处理完成。应用液相串联质谱联用仪测定新生儿外周血液中40余种氨基酸、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根据外周血液血液中氨基酸、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浓度的变化筛查出氨基酸代谢病、有机酸代谢病和脂肪酸代谢病共三大类40余种遗传性代谢病,并对其中一部分疾病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仪器选用了国内目前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诊断中普遍采用的AB SCIEX API 3200型液相串联质谱联用仪,该款仪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超宽的动态范围和极高的可靠性,完全适用于遗传代谢病的筛查与诊断。试剂采用广州市丰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氨基酸、肉碱检测试剂,试剂盒采用了目前

翻译-多残方法测定蔬菜样品中农药含量的气相串联质谱分析报告

多残方法测定蔬菜样品中农药含量的气相串联质谱分析 关键词:气相色谱农药残留多残方法蔬菜 综述 :一种进行对新鲜蔬菜中30多级中农药残留检测,量化,并确认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GC - MS - MS技术)的方法已发展。电离的最佳模式有电子碰撞(EI- MS/MS )或化学电离(CI-MS-MS 技术),用于不同类别的农药在一个单一环境中的运行。农药残留是用二氯甲烷从蔬菜中提取的。当被测样品使用顶空进样法直接注射10ul而不通过前处理回收效率可以达到70 -1 19%,所有化合物在两个不同回收率研究中相对标准偏差< 16.9 %。化合物的最低检出限是 30ng/kg-6ug/kg 。该方法适用于温室蔬菜中常规农药分析( Almeria ,西班牙) 导言:,因为农药被大量应用于农作物,所以检测食品中农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控制农药 在食品中尤其是在新鲜蔬菜中的残留是一个生产者越来越关心的问题,消费者和政府都要对 潜在的风险负责。许多政府和国际组织建立了食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限制度。适量的使用农药 是无可厚非的,所以要定期的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为此,有必要建立监测程序来保护消 费者并且评估食品的质量。蔬菜中存在的干扰植物可能会对用于监测农药残留的目标化合物 的信号产生掩蔽。这种分析方法较难分析农药在蔬菜中有较大浓度差的情况,更难的是,蔬 菜基质成分和农药有较大浓度差。气相色谱(GC)的选择性探测器显示了其测定农药残留的 能力,但前提是必须通过质谱(MS)这一个实验室中的必备工具提供明确的结果,甚至定量的 测定农药残留。然而,现在更加流行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来测定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它在复杂的分析中可以实现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并且它不丧失识别功能。许多的实验 室都在一个合适的价格下开始接受离子阱串联质谱要归功于它使用电子冲击(EI)和化学电 离(CI)对大多数的农药都有一个大围的可探测波段。 另一方面,对于样品前处理,最常规分析实验室倾向于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法从蔬菜中萃 取农药是因为化合物有广泛的极性并且其操作简单、速度快和回收率高。然而,他们一般需 要一个清洗步骤以减少误差这个过程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并且增加了实验的不确定度。这种 清洗步骤将包括潜高峰期重叠和频繁的清洗仪器。当然,使用特定技术,减少样品基质进入 柱和检测器,如使用顶空进样,加上选择性的MS / MS法,可避免的必要性清理步骤,使方 法更适合实验室常规分析农药残留。 本实验描述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使用不同的电子碰撞(EI-MS/MS)和化学电离 (CI-MS-MS)方法检测并确定确定30多类农药的新鲜蔬菜。该方法已成功应用到大约8000 新鲜植物实际样品检测中(Almeria,西班牙)。 实验 试剂:农药标准品和咖啡因(部标准,IS)经过Ehrenstorfer博士(德国)进行纯度鉴定。二氯甲烷,环己烷,丙酮,甲醇(用于分析农药残留)来自Scharlau (西班牙)。已有 解决方案是在丙酮中浓缩农药到75-550mg/L并存放在-30 ℃的低温环境,正在使用的方法 是用适量的环己烷稀释并储存在-4℃无水硫酸钠中以待分析使用 仪器:saturn2000 GC - MS(瓦里安公司美国)该气相色谱仪(型号CP- 3800 )装有8200 自动取样器(100ul注射器),分裂分流程序升温注射器1079,大容量注射模式和电子流量 控制( EFC)系统。一个熔硅制成未经使用的毛细管柱2m x 0.25mm(美国)作为备用柱连

串联质谱技术的应用综述

《有机结构分析II》 串联质谱技术的应用

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将应用范围极广的分离方法与灵敏、专属、能提供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信息的质谱法结合起来, 因此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分离分析技术。虽然与LC相连的单极质谱仪也能够提供相对分子质量的信息, 但不足之处在于基质对待测组分的干扰难以排除及待测组分的结构信息不能充分利用。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可在一级质谱MS条件下获得很强的待测组分的准分子离子峰, 几乎不产生碎片离子, 并可对准分子离子进行多级裂解, 进而获得丰富的化合物碎片信息, 可用来推断化合物结构, 确认目标化合物, 辨认重叠色谱峰以及在高背景或干扰物存在的情况下对目标化合物定量, 因而成为药物代谢过程和产物研究, 复杂组分中某一组分的鉴定和定量测定, 以及药用植物成分研究中更为强有力的工具。本文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n)的原理及其在药物代谢方面的应用作简要介绍。 1 串联质谱(MS/MS)基本原理 1.1 离子源 离子源的种类包括:电子轰击电离(EI)、化学电离(CI)、快原子轰击(FAB)、场电离(FI)和场解吸(FD)、大气压电离源(API)、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MALDI)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离子化(ICP)等。现在主要采用大气压离子化技术(API), 包括电喷雾离子化(ESI)、大气压化学离子化(APCI)和大气压光电离化(APPI)。API 是软电离技术, 通常只产生分子离子峰, 因此可直接测定混合物。其中,ESI应用十分广泛, 适用于极性、热不稳定、难气化的成分分离分析, 小到无机离子, 大到蛋白质、核酸。ESI-MS中可以容易地控制碎片的裂解程度。用串联质谱可以选择特定的离子, 通过碰撞诱导解离(CID)使其碎裂成碎片离子;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改变锥孔(取样口)电压(源内CID)的方式, 无选择地将源内所有的离子击碎。 1.2 质量分析器及其特点 质量分析器是质谱计的核心, 不同类型的质量计其功能、应用范围、原理和实验方法均有所不同。磁质谱:分为单聚焦磁场分析器和双聚焦分析器。离子源中生成的离子通过扇形磁场和狭缝聚焦形成离子束。离子离开离子源后, 进入垂直于其前进方向的磁场。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在磁场的作用下, 前进方向产生不同的偏转, 从而使离子束发散。由于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在扇形磁场中有其特有的运动曲率半径, 通过改变磁场强度, 检测依次通过狭缝出口的离子, 从而实现离

质谱仪原理

王俊朋6 我的主页帐号设置退出儒生一级|消息私信通知|我的百科我的贡献草稿箱我的任务为我推荐|百度首页新闻网页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百科文库 帮助首页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技体育图片数字博物馆核心用户百科商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质谱仪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CHY-2质谱仪质谱仪又称质谱计。分离和检测不同同位素的仪器。即根据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能够偏转的原理,按物质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的质量差异进行分离和检测物质组成的一类仪器。 目录 质谱仪原理 质谱仪简介 用法 有机质谱仪 无机质谱仪 同位素质谱仪 离子探针 编辑本段质谱仪原理质谱仪能用高能电子流等轰击样品分子,使该分子失去电子变为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这些不同离子具有不同的质量,质量不同的离子在磁场的作用下到达检测器的时间不同,其结果为质谱图。 原理公式:q/m=2v/B2r2 编辑本段质谱仪简介 质谱仪以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离子检测器为核心。离子源是使试样分子在高真空条件下离子化的装置。电离后的分子因接受了过多的能量会进一步碎裂成较小质量的多种碎片离子和中性粒子。它们在加速电场作用下获取具有相同能量的平均动能而进入质量分析器。质量分析器是将同时进入其中的不同质量的离子,按质荷比m/e大小分离的装置。分离后的离子依次进入离子检测器,采集放大离子信号,经计算机处理,绘制成质谱图。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离子检测器都各有多种类型。质谱仪按应用范围分为同位素质谱仪、无机质谱仪和有机质谱仪;按分辨本领分为高分辨、中分辨和低分辨质谱仪;按工作原理分为静态仪器和动态仪器。 编辑本段用法分离和检测不同同位素的仪器。仪器的主要装置放在真空中。将物质气化、电离成离子束,经电压加速和聚焦,然后通过磁场电场区,不同质量的离子受到磁场电场的偏转不同,聚焦在不同的位置,从而获得不同同位素的质量谱。质谱方法最早于1913年由J.J.汤姆孙确定,以后经 F.W.阿斯顿等人改进完善。现代质谱仪经过不断改进,仍然利用电磁学原理,使离子束按荷质比分离。质谱仪的性能指标是它的分辨率,如果质谱仪恰能分辨质量m和m+Δm,分辨率定义为m/Δm。现代质谱仪的分辨率达105 ~106 量级,可测量原子质量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字。 质谱仪最重要的应用是分离同位素并测定它们的原子质量及相对丰度。测定原子质量的精度超过化学测量方法,大约2/3以上的原子的精确质量是用质谱方法测定的。由于质量和能量的当量关系,由此可得到有关核结构与核结合能的知识。对于可通过矿石中提取的放射性衰变产物元素的分析测量,可确定矿石的地质年代。质谱方法还可用于有机化学分析,特别是微量杂质分析,测量分子的分子量,为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提供可靠的依据。由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专业技术实验指导(许煊炜)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检测技术 实验指导 (2014、2015级) 课程内容(一个实验8学时): (1)AB Sciex Qtrap 4500 三重四级杆/离子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的结构原理、操作及定性定量应用。 (2)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快速测定水果中7种农药的残留量。 吉林农业大学农业部参茸质检中心 2017.03

实验一AB Sciex Qtrap 4500 三重四级杆/离子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的结构原理、操作及定性定量应用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通过学习液质联用仪的构成和使用方法,及其在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液质联用仪进行仪器分析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数据报告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准备充分、操作规范,记录简明,台面整洁、实验有序,良好的环保和公德意识)。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统筹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查阅手册资料并运用其数据资料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一)检测仪器 1、仪器名称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简称LC-MS-MS)。型号:4500 QTRAP(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 2、仪器组成液相色谱部分:岛津LC-30A,配有在线脱气机、超高压二元泵、自动进样器;串联质谱部分:QTRAP4500,配有ESI离子源、串联四级杆/线性离子阱。 3、主要性能指标离子化方式:ESI电离质量范围:(5 ~ 1700)amu 分辨率:> 6900 质量稳定性:0.1 amu/12h 灵敏度:1pg reserpine, ESI+, MRM扫描(m/z : 609/195),信噪比S/N > 120:1 扫描速度:4000 amu/sec 质量准确度:< 0.01%(全质量数范围) 4、方法原理高效液相色谱二元泵将流动相泵人系统并混合,自动进样器将待测样品注入流动相中,随流动相进入色谱柱,由于样品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保留时间不同,各组分被分开,依次进入离子源。在离子源中,各组分以ESI或APCI方式电离,被加速后进入质量分析器。4500QTRAP 的质量分析器主要由Q1、Q2、Q3三组四级杆串联组成。Q1可将分子离子按质荷比(m/z)大小分开;Q2是碰撞室,可将母离子进一步破碎为碎片离子;Q3具有四级杆和线性离子阱两种功能,作为四级杆时可将分子离子或碎片离子按质荷比大小分开,作为离子阱还可富集离子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各组分的不同离子在质量分析器中被破碎、分离,并按质荷比大小依次抵达监测器,经记录即得到按不同质荷比排列的离子质谱图。4500QTRAP通过串联四级杆/线性离子阱两种不同质谱技术的结合,可以在单次分析中对复杂样本中的单个成分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也可以对多个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整台仪器的控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结果输出均由PC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下的Analyst软件控制完成。

质谱原理简介

质谱原理简介: 质谱分析是先将物质离子化,按离子的质荷比分离,然后测量各种离子谱峰的强度而实现分析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以检测器检测到的离子信号强度为纵坐标,离子质荷比为横坐标所作的条状图就是我们常见的质谱图。 常见术语: 质荷比:离子质量(以相对原子量单位计)与它所带电荷(以电子电量为单位计)的比值,写作m/Z. 峰:质谱图中的离子信号通常称为离子峰或简称峰离子丰度:检测器检测到的离子信号强度. 基峰:在质谱图中,指定质荷比范围内强度最大的离子峰称作基峰总离子流图;质量色谱图;准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多电荷离子;同位素离子总离子流图: 在选定的质量范围内,所有离子强度的总和对时间或扫描次数所作的图,也称TIC图. 质量色谱图指定某一质量(或质荷比)的离子其强度对时间所作的图. 利用质量色谱图来确定特征离子,在复杂混合物分析及痕量分析时是 LC/MS测定中最有用的方式。当样品浓度很低时LC/MS的TIC上往 往看不到峰,此时,根据得到的分子量信息,输入M+1或M+23等数值,观察提取离子的质量色谱图,检验直接进样得到的信息是否在 LC/MS上都能反映出来,确定LC条件是否合适,以后进行MRM等 其他扫描方式的测定时可作为参考。 1.0 指与分子存在简单关系的离子,通过它可以确定分子量.液质中最常 见的准分子离子峰是[M+H]+或[M-H]-. 在ESI中,往往生成质量大于分子量的离子如

M+1,M+23,M+39,M+18......称准分子离子,表示为:[M+H]+,[M+Na]+ 等碎片离子: 准分子离子经过一级或多级裂解生成的产物离子碎片峰的数目及其丰度则与分子结构有关,数目多表示该分子较容易断裂,丰度高的碎片峰表示该离子较稳定,也表示分子比较容易断裂生成该离子。 Ep hedri ne, MW = 165 多电荷离子: 指带有2个或更多电荷的离子,常见于蛋白质或多肽等离子.有机质谱中,单电荷离子是绝大多数,只有那些不容易碎裂的基团或分子结构 -如共轭体系结构-才会形成多电荷离子.它的存在说明样品是较稳定 的?采用电喷雾的离子化技术, 可产生带很多电荷的离子,最后经计算机自动换算成单质/荷 比离子。 同位素离子由元素的重同位素构成的离子称为同位素离子各种元素的同位素,基本上按照其在自然界的丰度比出现在质谱中,这对于利用质谱确定化合物及碎片的元素组成有很大方便,还可利用稳定同位素合成标记化合物,如:氘等标记化合物,再用质谱法检出这些化合物,在质谱图外貌上无变化,只是质量数的位移,从而说明化合物结构,反应历程等 如何看质谱图: (1)确定分子离子,即确定分子量 氮规则:含偶数个氮原子的分子,其质量数是偶数,含奇数个氮原子 的分子,其质量数是奇数。与高质量碎片离子有合理的质量差,凡质量差在3~8和10~13,21~25之间均不可能,则说明是碎片或杂质。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小知识

一、开机 water 2695/micromass zq4000: 开机步骤 1. 分别打开质谱、液相色谱和计算机电源,此时质谱主机内置的CPU会通过网线与计算机主机建立通讯联系,这个时间大约需要1至2分钟。 2. 等液相色谱通过自检后,进入Idle状态,依照液相色谱操作程序,依次进行操作。(具体根据液相色谱不同型号来执行,下面以2695为例)。 a.打开脱气机(Degasser On)。 b.湿灌注(Wet Prime)。 c.Purge Injector。 d.平衡色谱柱。 3.双击桌面上的MassLynx 4.0图标进入质谱软件。 4.检查机械泵的油的状态(每星期),如果发现浑浊、缺油等状况,或者已经累积运行超过3000小时,请及时更换机械泵油。 5.点击质谱调谐图标(MS T une)进入质谱调谐窗口。 6.选择菜单“Options –Pump”,这时机械泵将开始工作,同时分子涡轮泵会开始抽真空。几分钟后,ZQ就会达到真空要求,ZQ前面板右上角的状态灯“Vacuum”将变绿。 7.点击真空状态图标,检查真空规的状态,以确认真空达到要求。 8. 确认氮气气源输出已经打开,气体输出压力为90 psi。 9.设置源温度(Source T emp)到目标温度。 关机 1.点击质谱调谐图标进入调谐窗口。 2.点击Standby 让MS 进入待机状态时,这时状态灯会由绿变红,这一过程是关质谱高电压的过程。 3.停止液相色谱流速,如果还需要冲洗色谱柱,可以将液相色谱管路从质谱移开到废液瓶。4.等脱溶剂气温度(ESI)或APCI探头温度降到常温,点击气体图标关闭氮气。 5.逆时针方向拧开机械泵上的Gas Ballast 阀,运行20分钟后关闭(镇气)。 a) 对于ESI源,至少每星期做一次。 b) 对于APCI源,每天做一次。 6.再次确认机械泵的Ballast阀是否已经关闭。 7.选择Option / Vent,这时质谱开始泄真空,ZQ 前面板的状态灯“Vacuum”开始闪烁,几分钟后机械泵会停止运行,这时可以关闭质谱电源。 FINNIGEN DECA 开关机及校正流程—— 1开机前准备事项 (1)确保质谱总电源开关(白色开关)及主板电源开关(黑色开关)处于关闭状态(O); (2)检查真空泵油液面,确保泵内油页面处于标定的上下两线之间; (3)查看离子源洁净程度,ESI源查看喷口是否有固体析出,毛细管口是否完好;APCI喷口是否有积液; (4)气体压力,打开高纯氮气钢瓶总阀,调节出口压力调至0.65MPa,打开高纯氦气钢瓶总阀,调节出口压力调至0.25Mpa; (5)检查壳气及辅助气接口连接紧固,松开液相管路与离子源的接口; (6)开启动力电源,电压稳定,正常;

(完整版)质谱法的原理和应用

质谱法的原理和应用 原理 待测化合物分子吸收能量(在离子源的电离室中)后产生电离,生成分子离子,分子离子由于具有较高的能量,会进一步按化合物自身特有的碎裂规律分裂,生成一系列确定组成的碎片离子,将所有不同质量的离子和各离子的多少按质荷比记录下来,就得到一张质谱图。由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每种化合物都有其确定的质谱图,因此将所得谱图与已知谱图对照,就可确定待测化合物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测出了离子的准确质量,就可以确定离子的化合物组成。这是由于核素的准确质量是一多位小数,决不会有两个核素的质量是一样的,而且决不会有一种核素的质量恰好是另一核素质量的整数倍。 应用 质谱中出现的离子有分子离子、同位素离子、碎片离子、重排离子、多电荷离子、亚稳离子、负离子和离子-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离子。综合分析这些离子,可以获得化合物的分子量、化学结构、裂解规律和由单分子分解形成的某些离子间存在的某种相互关系等信息。 质谱法特别是它与色谱仪及计算机联用的方法,已广泛应用在有机化学、生化、药物代谢、临床、毒物学、农药测定、环境保护、石油化学、地球化学、食品化学、植物化学、宇宙化学和国防化学等领域。近年的仪器都具有单离子和多离子检测的功能,提高了灵敏度及专一性,灵敏度可提高到10(克水平。用质谱计作多离子检测,可用于定性分析,例如,在药理生物学研究中能以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气相色谱图上的保留时间和相应质量碎片图为基础,确定药物和代谢产物的存在;也可用于定量分析,用被检化合物的稳定性同位素异构物作为内标,以取得更准确的结果。 在无机化学和核化学方面,许多挥发性低的物质可采用高频火花源由质谱法测定。该电离方式需要一根纯样品电极。如果待测样品呈粉末状,可和镍粉混合压成电极。 此法对合金、矿物、原子能和半导体等工艺中高纯物质的分析尤其有价值,有可能检测出含量为亿分之一的杂质。 利用存在寿命较长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来确定物体存在的时间, 在考古学和地理学上极有意义。例如, 某种放射性矿物中有放射性铀及其衰变产物铅的存在,铀238 和铀235 的衰变速率是已知的,则由质谱测出铀和由于衰变产生的铅的同位素相对丰度,就可估计该轴矿物生成的年代。 近年来质谱技术发展很快。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 质谱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由于质谱分析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分离和鉴定同时进行等优点,因此,质谱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化学,化工,环境,能源,医药,运动医学,刑侦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 质谱仪种类繁多,不同仪器应用特点也不同,一般来说,在300C左右能汽化的样品,可以优先考虑用GC-MS进行分析,因为GC-M3使用EI源,得到的质谱信息多,

串联质谱

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 遗传性代谢病( inborn error of metabolism,IEM)是一类涉及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尿素循环、碳水化合物、类固醇等多种物质代谢的疾病。其种类繁多,是儿科临床的疑难杂症。虽然其单一病种患病率较低,但总体发病率较高,对人口素质、家庭乃至社会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其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的特异性检查。我国每年出生约2200万新生儿,仅高苯丙氨酸血症(包括苯丙酮尿症)这类疾病,每年就新增患儿1600~1800例。LC-MS/MS 技术的发展使得这类疾病在发病前进行干预成为可能。即在新生儿出生后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出现异常,而尚未出现临床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时就早期明确诊断,并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对症治疗,以避免患儿的重要脏器出现不可逆性损害,进而保障儿童正常的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这就是新生儿疾病筛查(neonatal screening)。国际新生儿疾病筛查发展趋势逐步提高到以串联质谱(MS/MS)技术为中心的筛查,如欧美等国目前已经广泛采用LC-MS/MS法对新生儿遗传疾病筛查。串联质谱即两个质谱仪串联后一次进行二级质谱检测,利用超敏性、高特异性、高选择性和快速检验的串联质谱技术,能在2~3 min内对1个标本进行几十种代谢产物分析,通过对这些产物的分析,可以对40种左右遗传性代谢病(包括氨基酸代谢紊乱、有机酸代谢紊乱和脂肪酸代谢紊乱性疾病)进行筛查和诊断。2004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专门制订了“用串联质谱法分析新生儿氨基酸,游离肉毒碱和酰基肉碱筛选检测系统”的指导性文件。串联质谱技术不仅实现了“一项实验检测一种疾病”向“一项实验检测多种疾病”的转变,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同时使筛查过程中常见的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使新生儿疾病筛查在内容和质量上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串联质谱在临床遗传性代谢病高危患儿选择性筛查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筛查中心检测了1000多例全国各地送检的遗传性代谢病高危标本,发现阳性标本达9% ~10%,在22700例新生儿中筛查出阳性病例6例。因此,串联质谱技术是目前开展新生儿筛查和临床遗传性代谢病高危患儿筛查诊断较好的方法和发展方向。目前,LC-MS/MS技术检测相对发生率比较高的一些新生儿代谢疾病如下:中链脂肪酸脱氢酶缺乏症、短链脂肪酸脱氢酶缺乏症、长链脂肪酸代谢异常、卡尼丁(肉碱)吸收障碍、卡尼丁结合酶缺乏、卡尼丁穿透障碍、丙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异戊酸血症、戊二酸血症、3-hydroxy-3-methylglutaric aciduria、中链槭糖尿症(MCAD)、短链槭糖尿症(SCAD)、长链槭糖尿症(LCAD)、超长链槭糖尿症(VLCAD)、瓜氨酸血症、酪氨酸代谢紊乱、高胱氨酸尿、高苯丙氨酸血症、精氨酸酶缺乏症、精氨琥铂酸尿症、高甲硫氨酸血症、苯丙酮尿症、Argininosuccinic acidemia、非酮性高甘胺酸血症、Glutaric Acidemi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lyase De?ciency、?-Ketothiolase De?ciency、Multiple Carboxylase De?ciency等。检测方法与原理:方法一,衍生化法:通过把样品进行“一步法”衍生,可以减少干扰,提高灵敏度。取1~2个滤纸血点(直径3 mm的干血滤纸片,相当于3.2 μL全血),置于96孔过滤板中,每孔加入含氨基酸和酰基肉碱同位素内标的无水甲醇100 μL,室温放置20 min,以提取血片中的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然后离心至另一个96孔板中,氮气保护下50℃吹干,加入60 μL正丁醇((含3 mol/L HCl),密封,65℃孵育15 min进行衍生化。氨基酸衍生反应: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附件 面膜类化妆品中氟轻松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面膜类化妆品中氟轻松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面膜类化妆品中氟轻松的定性定量测定。 2方法提要 面膜类化妆品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分散,用乙腈从分散液中提取氟轻松,用亚铁氰化钾和乙酸锌沉淀提取液中大分子基质,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采用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对丰度比定性,以待测物质相对应离子峰面积定量,以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3 μg/g,定量限为0.05 μg/g。 3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或以上规格,水为纯化水。 3.1甲醇:色谱纯。 3.2乙腈:色谱纯。 3.3冰醋酸:优级纯。 3.4饱和氯化钠溶液。 3.5 10%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115 g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固体,

用水溶解定容至1000 mL。 3.6 20%乙酸锌溶液:称取239 g乙酸锌C4H6O4Zn·2H2O固体,用水溶解定容至1000 mL。 3.7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或相当者:60 mg,3 mL。 3.8 标准物质:氟轻松,纯度不小于99.0%;标准物质的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CAS登录号、化学结构图参见附录A。 3.9 标准储备液(ρ=1g/L):准确称取氟轻松标准物质(3.8)10mg,精确到0.01 mg,置于10 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定容,于-18℃下冷冻保存。 3.10 标准工作溶液:临用时,取标准储备液(3.9)适量,用乙腈稀释成0.05μg/mL、0.10μg/mL、0.20μg/mL、0.40μg/mL、0.80μg/mL系列浓度的标准工作溶液。 4仪器和设备 4.1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ESI源)。 4.2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0.00001g。 4.3 涡旋混合器。 4.4离心机:转速5000r/min,容量10mL;50mL。 4.5 固相萃取装置。 5分析步骤 5.1样品处理 5.1.1提取 称取样品(带有载体的面膜,去除载体后取样)0.2 g,精确至0.0001 g,置15 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3 mL饱和氯化钠溶液(3.4),于涡旋混合器上混合使样品分散,准确加入2 mL乙腈,充分涡旋提取2 min,以

质谱原理简介

质谱原理简介: 质谱分析是先将物质离子化,按离子的质荷比分离,然后测量各种离子谱峰的强度而实现分析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以检测器检测到的离子信号强度为纵坐标,离子质荷比为横坐标所作的条状图就是我们常见的质谱图。 常见术语: 质荷比: 离子质量(以相对原子量单位计)与它所带电荷(以电子电量为单位计)的比值,写作m/Z. 峰: 质谱图中的离子信号通常称为离子峰或简称峰. 离子丰度: 检测器检测到的离子信号强度. 基峰: 在质谱图中,指定质荷比范围内强度最大的离子峰称作基峰. 总离子流图;质量色谱图;准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多电荷离子;同位素离子 总离子流图: 在选定的质量范围内,所有离子强度的总和对时间或扫描次数所作的图,也称TIC图. 质量色谱图 指定某一质量(或质荷比)的离子其强度对时间所作的图. 利用质量色谱图来确定特征离子,在复杂混合物分析及痕量分析时是LC/MS测定中最有用的方式。当样品浓度很低时LC/MS的TIC上往

往看不到峰,此时,根据得到的分子量信息,输入M+1或M+23等数值,观察提取离子的质量色谱图,检验直接进样得到的信息是否在LC/MS上都能反映出来,确定LC条件是否合适,以后进行MRM等其他扫描方式的测定时可作为参考。 1.0 指与分子存在简单关系的离子,通过它可以确定分子量.液质中最常见的准分子离子峰是[M+H]+ 或[M-H]- . 在ESI中, 往往生成质量大于分子量的离子如 M+1,M+23,M+39,M+18......称准分子离子,表示为:[M+H]+,[M+Na]+等碎片离子: 准分子离子经过一级或多级裂解生成的产物离子. 碎片峰的数目及其丰度则与分子结构有关,数目多表示该分子较容易断裂,丰度高的碎片峰表示该离子较稳定,也表示分子比较容易断裂生成该离子。 Ephedrine, MW = 165 多电荷离子: 指带有2个或更多电荷的离子,常见于蛋白质或多肽等离子.有机质谱中,单电荷离子是绝大多数,只有那些不容易碎裂的基团或分子结构-如共轭体系结构-才会形成多电荷离子.它的存在说明样品是较稳定的.采用电喷雾的离子化技术, 可产生带很多电荷的离子,最后经计算机自动换算成单质/荷

质谱原理与方法

?、质谱发展史 ?1910年,英国剑桥大学JJ.Thomson首先发现了氛的同 位素(20Ne 22Ne), ?1934年,双聚焦质谱仪,大大提高了分辨率。 ?二战期间,用于美国原子弹制造计划(研究235U)。 ?1942年,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质谱仪问世,并用于石油分析。?1953年, 出现新型质量分析器一四极滤质器O ?1955年, 脉冲飞行时间分析器问世并出现新的离子化手段, 火花离子源、二次离子源等。

?60年代以后,更多的新的离子化方法:El, FD, CI, 离子探针,三级 四极 杆,四极杆飞行时间,磁场 四极,磁场飞行时间,离子回旋共振等,气质联 用(GC-MS)o ?1974年等离子体质谱。1981年快原子轰击质谱(FAB)。 1988年,多级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液质联用(LC- MS)。 ? 90年代以后,EPI-MS, ESI-MS MALDHVIS 用于生物间 非共价键作用 研究,联用技术发展迅速,核磁共振质谱连 用(NMR-MS)o FAB, ESI,复杂的质谱仪推出, ICP

二、质谱分析原理 1>质谱仪组成: 1?气体扩散 2?直接进样 3?气相色谱 1?电子轰击 2?化学电离 3?场致电离 4?激光

A 检测器 [质量分析即 1 ?单聚焦 2?双聚焦 3?飞行时间 4?四极杆 1= 1 ?电子倍增 管 2、光电倍增管

2、质谱仪的特点 ?质谱仪需要在高真空下工作: 质量分析器(10 6 Pa ) ?(1)大量氧会烧坏离子源的灯丝; ?(2)用作加速离子的几千伏高压会引起电; ?(3)引起额外的离子一分子反应,改变裂 离子源(10心 ~10 -5 Pa )

质谱技术原理与方法简介

质谱技术原理与方法 质谱方法(Mass Spectroscope,MS)是通过正确测定蛋白质分子的质量而进行蛋白质分子鉴定、蛋白质分子的修饰和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质谱仪通过测定离子化生物分子的质荷比便可得到相关分子的质量。但长期以来,质谱方法仅限于小分子和中等分子的研究,因为要将质谱应用于生物大分子需要将之制备成气相带电分子,然后在真空中物理分解成离子。但如何使蛋白分子经受住离子化过程转成气相带电的离子而又不丧失其结构形状是个难题。20世纪70年代,解吸技术的出现成功地将蛋白分子转化成气相离子。尔后快原子轰击与其紧密相关的溶液基质二次离子质谱法使得具有极性的、热不稳定的蛋白分子可经受住电离过程。但这些方法仅限于10kD以下蛋白分子的研究。80年代电喷雾电离(ESI)和软激光解吸(SLD)电离技术的发展则使得质谱方法应用于高分子量蛋白分子的研究。 电喷雾电离(ESI)原理可按电荷残留模型予以描述,带电液滴蒸发,液滴变小,液滴表面相斥的静电荷密度增大。当液滴蒸发到某一程度,液滴表面的库仑斥力使液滴爆炸。产生的小带电液滴继续此过程。随着液滴的水分子逐渐蒸发,就可获得自由徘徊的质子化和去质子化的蛋白分子。针对电喷雾电离所产生的多电荷状态,Fenn将多电荷状态理解为对分子质量进行多次独立的测量,并基于联立方程解的平均方法,获得对分子质量的正确估量,解决了多电荷离子信息的问题,使蛋白分子质量测量精度获得极大的提高,并于1988年首次成功地测量了分子量为40 kD的蛋白质分子,精确度达到99.99%。 软激光解吸(SLD)是指从激光脉冲中获得能量后,样品分子以完整的低电荷分子离子释放,然后由电场加速。运用激光解吸电离蛋白分子时,激光的能量和波长、化学/物理基质的吸收和热传递特性,与基质中分析物的分子结构之间需要作合理的选择调配。Tanaka选用了低能量氮激光和含有胶状颗粒的甘油作基质,成功地测定了高分子量的糜蛋白酶原、梭肤酶-A以及细胞色素。由于Tanaka成功的开创性工作,SLD技术迅速发展。目前占主导的方法是基质辅助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