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谈技术创新

从经济学角度谈技术创新
从经济学角度谈技术创新

从经济学角度谈技术创新

摘要: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对一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战略性政策。本文从技术创新的理论渊源谈起,在承认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利用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技术创新;生产力;经济发展

一、技术创新理论的理论渊源

第一次科技革命之后,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初次显现出来,这使得许多经济学家开始了对科学技术和技术创新理论的探索和研究。

(一)马克思的技术创新理论

作为一个关注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增长和发展趋势的经济学家,马克思较早地注意到了技术创新对资本主义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他认为,技术是工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联系的中介,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一种表现为客观技术关系的社会关系。而技术创新则是这个一般知识和特殊技能的发展或进步,其直接后果是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在他的分析框架里,技术或者技术创新不仅是一个客观技术的问题,而且还是社会生产关系的表现。马克思在其论著中多次表达技术或者技术创新会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在一定时期推动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这足以说明了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

(二)熊彼特及新熊彼特学派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的概念。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他将创新归纳为5中情况:(1)引进新产品;(2)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这种定义既有技术创新的含义又有制度创新的含义,被西方主流的新增长理论广泛地接受。熊彼特认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创新的先决条件是在经济体系外存在科学和发明,企业家利用科学和发明导致创新的

出现。

新熊彼特学派补充和发展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给整个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增添了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西方经济学。其主要的代表人物和观点有:蒂斯关于创新的决定因素是市场需求的观点;莫厄里等人关于引起技术创新的市场需求和技术互动说;弗里曼等人关于企业规模影响创新而大公司最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观点等等。

二、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马克思的技术创新理论和熊彼特及其学派的创新理论都说明了技术创新在

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力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经济结构的升级,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动力。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从企业层面看,技术创新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受利润最大化的驱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进入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技术创新使一个企业在某一领域内短期的领先是可能的,但难以长期持续,这就客观上要求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以取得比较优势来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一定意义上就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成功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能给企业带来商业盈利;二是能抢先占领新市场或扩大原有市场份额,即改善企业的市场状况;三是能增强企业技术竞争能力和创新管理经验的积累,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素质。长期不断的成功技术创新积淀,能够培育和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的最大特点是不易模仿,使企业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竞争优势,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二)从国家层面看,技术创新能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技术作为生产力,它的进步与发展,必然影响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革。从历史上看,产业结构的每一次重大变化或调整,都与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第一次大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由于农业技术的发展,人类从原始野蛮的渔猎时代进入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占居主要地位。第二次大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由于一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手工劳动被大机器工业生产所取代,从而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第三次大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发生在20世纪中叶,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以广泛的服务业为内容的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

中以信息业的比重上升最大。由此可见,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力量,它更是提升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近现代世界历史表明,技术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技术创新能力强盛的国家往往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实质是通过“制造差别化”来战胜竞争对手。技术创新可以利用研究开发的优势,在产品的品种、质量等反面取得优势;也可以利用先进的设备,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产品成本,建立同等质量下的低价格优势;还可以利用流通领域优质的售后服务创造服务方面的差别化。不管哪一种差别化都可能获得竞争优势,但任何一种差别化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因此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国家竞争力。

三、我国技术创新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逐步接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迅速发展。20世纪以来,我国已逐渐形成了庞大的科研系统,各个高校和科研单位不断为企业和社会输送科技研究成果。企业纷纷转变观念,加大科技投入,走科技创新之路。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不可否认,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仍不完备,较发达国家来说还存在许多缺陷。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创新意识方面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未能扭转粗放经营观念,轻视技术改造,轻视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不仅缺乏进行技术创新的压力和动力,且又因面临生存的困难,精力主要用于筹措资金,维持企业生存,没有长远打算,在创新上投入不足。

(二)产权制度方面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伴随着一系列产权的转移。而产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利益主体最关注的问题,能否建立起一套富有激励功能的产权制度,关系到企业技术创新是否具有动力机制问题。我国企业由于产权的不够明晰,使得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三)体制方面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初期阶段,许多体制上的不完善造成对技术创新的障碍。首先,技术创新主体错位。我国现在的技术创新主体大多是国家的科研院所,而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的主体应是企业。

许多企业认为技术创新是科研机构的事情,而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不愿增加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在创新成果的转让上,增加了技术创新的转让成本和费用,不利于企业利用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其次,技术创新供求错位。技术创新供给者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作为技术创新需求者的企业,在科技成果供需上存在矛盾。并且技术创新成果的转让缺乏中介的组织,致使技术创新的供求双方处于隔绝状态。

(四)市场方面

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还没完全建立起来,致使技术创新缺乏市场激励机制。科研院所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政府而非市场,科研人员的投入依赖于财政而非市场,科研院所与市场隔绝,市场的规律、规则和机制对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无法产生激励的作用。

四、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马克思和熊彼特关于技术创新的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我国的技术创新体制,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一)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定位要以企业为主体,实现科研项目和技术与企业的直接结合,是使技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与经济价值的关键。企业具有把选择适合市场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的优势,所以目前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应以企业为主体。要改变我国现有的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主体的科研体制,积极支持大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使企业成为研发的主体。在技术创新的投入方面, 政府在政策安排上一是要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减免力度,二是对独资、合资企业及产学研合作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提供更多的财政金融方面的支持;三是引导企业,建立以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渠道的技术创新投资融资机制与体系;四是积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这些方法,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研发和创新的主体,成为技术成果应用的出体。

(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技术创新人才

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创造新技术的开拓者,也是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新产业的实践者。他们是技术创新的灵魂人物。

在技术创新中,企业家的主体作用表现在:第一,企业家促进创新观念的产生,他能在企业内部营造创新气氛,使全体职工共同捕捉创新机会;第二,企业家重视研究和开发活动,把其作为技术创新日常管理的一项工作来抓,从而为技术创

新创造前提;第三,企业家对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使技术创新顺利进行。因此,企业要根据技术创新过程特征及人们对技术创新的贡献,确定不同岗位的支付报酬标准,通过内部激励机制的建立,使企业内部形成一支以企业家为核心的稳定的技术创新队伍。

(三)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

政府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创造一个使企业的创新和竞争活动得以繁荣的良好环境。首先,要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政府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创造一个使企业的创新和竞争活动得以繁荣的良好环境,包括减少在新技术开发和商业化过程中不必要的法律、制度和经济的障碍;制定相应的支持创新的政策;加强对技术创新产品的保护力度;重视知识产权制度等。其次,扶植中介服务机构,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技术市场中介的发展和完善有益于疏通技术成果信息传播渠道,缓解技术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为技术资源和企业家资源的结合提供更好的信息环境。我国现有的各种技术中介机构并不少,但不论是人员的素质还是服务的范围和服务质量,都很不理想。我认为现阶段我国在发展技术市场中介的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对其中的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持,应建立全国性的能为企业鉴别技术、并能提供技术创新全过程服务的权威中介机构,其目标不完全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在技术市场中介发展中重示范效应,重质量,重社会效应。

五、总结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是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是技术发展的起因和归宿。技术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动力,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推动我国的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看待,竭尽全力规划部署科技发展战略。增强国家竞争力,在摆脱金融危机,构建全球格局多极化的进程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275-277. [2]张宇,孟捷,芦荻.高级政治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85-407.

[3]吴易风.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141-151.

[4]李树毅.论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J].理论前沿,2006,14:20-21. [5]宋宗宏,叶初升.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9,04:97-101.

[6]李树毅.推进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思考[J].理论界,2007,08:71.

.

加大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加大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加大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了一下发到。 为加快推进我县行政审批 "三集中、三到位"改革,促进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近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周全臣带领县环境创优效能提速工作办公室、监察局、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政府法制办、采购中心、城投公司、电信公司等单位负责人,赴**市、**县和**市考察学习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情况,通过听取情况介绍、现场参观、查阅资料等方式,实地感受了三地高度重视政务服务和优化环境工作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政务服务中心的大手笔风格,人员创新服务理念、热情为民服务的精神风貌,其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一、三县市政务服务基本情况 (一)**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新政务服务中心于xx年8月正式运行,面积6500平方米,全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45个,其中44个部门275项行政审批服务项目进驻,设70个服务窗口,窗口人员150人,真正实现了"一楼式办公、一站式收费、一条龙服务、一网式运行",是集审批、咨询、服务于一体的"便民服务超市".一是窗口布局科学合理。将中心大厅按功能分成投资建设审批

区、企业注册登记区、房产登记服务区等9个服务区,同时还设有10个中介和配套服务窗口,大厅服务功能清晰明了。二是人员管理规范有效。坚持用制度管事管人,制定了责任追究、限时办结等19项管理制度,统一窗口人员工作着装,并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营造中心"一家人"的亲情氛围,达到了凝聚人心、整合力量的目的。三是政务服务向镇村延伸。全市10个乡镇123个村、22个社区的便民服务室全部建成,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做到"十有",村便民服务室做到"五有",部分乡镇还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了网上通知、网上代办、网上查讯、网上投诉等网上办事目标。 (三)**市政务中心。**市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于xx年,进驻市级审批部门39个、开发区部门4个,水电气热报装和中介服务机构26家,设服务窗口253个,窗口人员390人。该市在政务服务中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很多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中心也被列为全国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主要做法是:深入开展行政___度改革,延伸服务链条,形成 "一个创新、四个延伸、两个网络"的服务模式,打造了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资源交易于一体的"政务超市". 在推行"四个延伸"上:一是中介机构进中心。设立中介机构服务区,招标进驻20余家服务好、收费低、效率高的中介或技术服务机构,包括环评咨询、会计师事务所、建筑图审查等,为项目提供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

摘要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一跃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但如今我国的经济面临了一个可持续增长的命题,也就是要寻找一条兼顾当代经济与后代子孙利益相结合的经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而相对于新古典理论中所言的“要素”因素促进经济增长,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内的“创新”更能引起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种种问题,均需要通过技术和制度的创新提供很好的保障。 【关键词】可持续增长;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第1章前言 (3) 1.1课题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3) 1.2 创新理论综述 (3) 第2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经济可持续增长 (5) 2.1 技术创新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 (5) 2.2 制度创新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 (6) 2.3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之比较 (6) 第3章中美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比较分析 (8) 3.1 中美创新基础比较 (8) 3.2 对中国的启示 (9) 第4章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第1章前言 1.1课题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超过了日本[1],正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而中国在全球化市场的竞争版图中,地位也是越来越高。然而取得了经济上的重大成就的中国,也隐藏着很多问题,主要有:1. 能源紧张;2.产业结构亟需调整;3.社会经济分配不均衡;4.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合理的增长也成为了新世纪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我们知道,一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多因素进行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并不是线性的,而且带有十分复杂的相互耦合关系。而中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课题,但主要还是取决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而国家层面的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又依托于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制度上的革新。因此,本文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研究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国家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并通过对比中美两个经济大国在这两方面的异同,着重研究中国应该从中吸取到的宝贵经验。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初探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将来要走的方向,为经济理论发展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 1.2 创新理论综述 创新理论最早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关于经济革新的动态理论,在这套理论中,熊彼特强调要素在各种创新活动中的巨大推动作用。而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们进一步发展并革新了熊彼特创新理论[2],并主要发展成了两大分支:以技术创新为对象的技术创新经济学理论和以制度创新为对象的制度创新经济学理论,并形成了所谓的“新熊彼特理论”。 1)技术创新理论 门施与熊彼特的观点相似,将技术创新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还使用相关的统计资料证明了熊彼特的观点。但是,门施也指出了熊彼特理论的不足之处,认为熊彼特理论只是强调企业的技术革新,而没有涉及创新环境这一因素。而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等人虽然也认为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主要作用,但他们也提出了政府的科学技术政策和体制也是对技术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卡曼、曼斯菲尔德、海纳等人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理论[3],通过研究分析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规模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企业的竞争程度、企业的垄断力量和企业的规模是决定技术创新的三个最主要的因素。

技术经济学在线作业1

1.第1题单选题下列哪项关于自有资金的表述是错误的。() A、自有资金包括资本金和资本溢价 B、不同类型企业的资本金最低限额是不同的 C、以土地所有权作为资本金时,允许无形资产超过企业注册资 D、资本金就是投资者实际缴付的全部投资额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2.第2题单选题下列哪项关于经营成本的表述是错误的。() A、资金何时发生何时计入 B、不包括摊销费用 C、包括当期全部实际现金支出 D、利息支出不计入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3.第3题单选题下列哪项属于无形资产。() A、土地所有权 B、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C、开办费 D、现金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4.第4题单选题下列哪项关于流动资金和流动资产的表述是错误的。() A、流动资金是流动负债的货币表现 B、应收账款属于流动资产 C、预付款属于流动资产 D、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流动资金始终被占用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5.第5题单选题下列哪项关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表述是正确的。() A、计税依据为计划完成投资额 B、预测该税项时,不考虑预备费用 C、不是所有投资项目都缴纳该税项 D、所有投资项目采用同一的税率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6.第6题单选题下列哪项关于无形资产的表述是错误的。() A、一般都予以资本化 B、在受益期内分期摊销

C、能够为企业提供某些权利或利益 D、图书版权不属于无形资产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7.第7题单选题关于“经济”在技术经济学中的含义,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 A、社会再生产过程 B、社会经济制度 C、经济总量 D、经济效益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8.第8题单选题下列哪项关于技术经济学的表述是错误的。() A、这里的“经济”具有节约的含义 B、主要研究技术方案实施效果的后评估 C、具有比较性的特点 D、寻求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呈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总趋势。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著,知识、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将更加密切,科学物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中第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率,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得各国纷纷重视增加对科技要素的投入,投资大规模流向科技领域,强大的社会需求促进与刺激了科技进步,经济积累中分配给科技的份额更为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因此,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科技进步使投资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二者形成一个循环式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是社会系统的整体的、综合的发展,是科技进步与社会大系统及其内部要素间在有机协调条件下,逐渐进化的发展趋势。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紧接着,在十六届四中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这一系列的重要思想都充分肯定了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二.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经济增长理论揭示了科技与经济的内在联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知识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保证。科技进步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不是可有可无、随机出现的外在因素,科技进步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着重表现为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1.科技创新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科技进步可以缓解资源的稀缺性程度,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尽可能向生产可能性边界靠近。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以使未预见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现实的宝贵资源,使同样的资源投入,就可以使生产可能性从原有的低利用率提高到较高的位置。科技进步使等量资源投入产出更多的产品组合,这为人类突破资源供给的限制带来了希望,从而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 从世界科技发展史来看,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20世纪50年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超过了生产要素投入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总和。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现在已达到80%。我国的资源状况决定了经济发展不可能走高耗、浪费、粗放经营的道路,而必须选择低耗、节约、集约经营的道路。虽然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是有限的,但技术进步则是无限的,所以,经济增长不仅要靠要素投入增加,更加需要科技进步推动的来实现。 2.科技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科技进步主要表现在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生产设备的大型化、生产的自动化等可提高企业生产的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投入产出率。生产工艺水平是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它的高低对生产消耗、产品质量、产品成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劳动者素质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科技进步不仅影响劳动者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改善健康、延长寿命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劳动者的智力、知识、劳动技能等,使之能与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工艺相互配合,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经济效益也获得相应提高。此外科技进步也包括宏观和微观决策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这是软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内容。与提高设备水平、改善生产工艺等硬技术

技术创新的概念与特点

第十二章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积极进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进展的产业结构格局。本章研究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它对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第一节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特点 一、技术创新的由来 创新一般是指人的制造性劳动及其成果。技术创新的概念是由“创新”的概念衍生而来的。对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从技术变革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进展的阻碍方面进行的。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为制造相对剩余价值“必须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以提高劳动生产力”②。资本家通过使用新机器以降低商品的价值,从而获得利润,这实际上确实是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来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经济效益,这是技术创新的本意所在。· 受马克思创新思想的阻碍,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于1912年在《经济进展理论》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并从经-济学角度把创新看成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猎取潜在的超额利润的过程。他还提出了创新的五种表现形式:生产新的产品;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工艺过程;开发新的市场;

开拓和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供给来源;采纳新的组织方法。 此后,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创新进行新的认识,不仅深化了技术创新的概念,而且衍生出“社会创新”、“制度创新”等相关的概念。例如:德鲁克 (P.Drucker,1909一 )从治理学角度把创新理解为给予资源以新的制造财宝能力的行为,并以此把创新划分为制造经济价值的“技术创新”和制造社会价值的“社会创新”;诺思从经济学角度把创新理解为“制度创新”,认为经济进展是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过程。 技术创新对经济与社会的进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世纪50年代,日本把“技术创新”翻译成“技术革新’:,认为“技术革新确实是开发新技术、制造新产品,它应是包括从研究开发到实际应用的整个过程”。我国沿用“技术革新”概念直至90年代初。1995年,随着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进展,为回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指出:“技术创新是企业科技进步的源泉,是现代产业进展的动力。”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又进一步强调,要把建立、健全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1996年,国家科技部等单位实施了“技术创新示范工程”。1999年8月,全国技术创新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进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从此,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迅速进展。 二、技术创新的本质

技术经济学--石大在线作业

单选题 试卷要求: 一、单选题 答题要求: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5.0分) 下列哪项关于技术经济评价原则的表述是错误的。() ?A) 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 ?B) 方案比较时,价格上应具有可比性 ? ?C) 只需要考虑技术和经济两种因素 ? ?D) 可以使用年等值法统一方案比较期 ? 参考答案: C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2(5.0分) 下列哪项资金不具有资金时间价值。() ?A) 存入银行的资金 ? ?B) 银行贷出的资金

? ?C) 投入股市的资金 ? ?D) 埋于地下的藏款 ? 参考答案: D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3(5.0分) 下列哪项关于资金时间价值的表述是错误的。() ?A) 资金在时间推移中的增值能力 ? ?B) 所有的资金都具有时间价值 ? ?C) 利润和利息是资金时间价值的基本形式 ? ?D) 资金时间价值的衡量尺度是社会折现率 ? 参考答案: B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4(5.0分) 下列哪项关于技术经济评价原则的表述是错误的。() ?A) 核心原则是经济效益原则 ? ?B) 应遵循可比性原则 ? ?C)

应遵循综合评价原则 ? ?D) 所有因素必须定量分析 ? 参考答案: D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5(5.0分) 下列哪项关于净现值法的表述是正确的。() ?A) 属于静态评价方法 ? ?B) 表示投资项目所获得的额外收益 ? ?C) 折现率越大,净现值越大 ? ?D) 应舍弃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 ? 参考答案: B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6(5.0分) 下列哪项关于有效利率的表述是错误的。() ?A) 名义利率与有效利率产生区别的前提是复利计息法 ? ?B) 单利计息法无所谓有效利率与名义利率问题 ? ?C) 名义利率与有效利率产生区别的条件是付息周期大于计息周期 ?

论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摘要 技术创新划分为生产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前者提高生产率,因而能够推动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后者改变产品的质量和差异性,不一定加速增长。产品创新在后工业经济时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因此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比不上工业经济时期。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证明了这一趋势。 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对一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战略性政策。本文从技术创新的理论渊源谈起,在承认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利用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后工业经济;生产力;经济发展 ABSTRAC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divided into production process innovation and product innovation. The former can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so it can improve the speed of economic growth, which changes the quality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product, and not necessarily accelerate the growth. Product innovation is the main for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post industrial economy period, so in this new historical stage,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The economic realitie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proved this trend.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ir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d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first productivity, its impact on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以及未来我国创新 发展的着力点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创新已成为一国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之源,科技与经济的互动、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科技经济一体化,既是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世界各国竞相追求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如何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来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未来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关键字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动力源泉途径创新发展着力点 【正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经验证明,科技在应对经济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带来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产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来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可见,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来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从紧闭国门到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经济格局。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1、科技创新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科技创新可以缓解资源的稀缺性程度: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尽可能向生产可能性边界靠近;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使几年前还难以想象其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今天宝贵的资源,这为人类突破资源供给的限制带来了希望。我国的资源状况决定了经济发展不可能走高耗、浪费、粗放经营的路子,而必须选择低耗、节约、集约经营的道路。虽然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是有限的,但技术创新则是无限的,所以,经济增长不仅要靠要素投入增加,更加需要科技创新推动的来实现。 2、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经济增长是人类赖以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劳动、资本、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通过科技创新实施的。一项成果的科技创新,通过大面积的技术扩散,必然会导致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外贸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又牵动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如此循环往复,就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取之不尽的源泉。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呈现递增趋势。 3、科技创新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力量 各国工业化的进程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都依赖于该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意味着高技术的产业化,传统技术得到适当的更替和改造;意味着劳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发展促进定位途径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企业的发展。它即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规模上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间的技术创新实力的较量。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 技术创新是具有特定含义的经济发展观,是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引进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供应的新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不能把技术创新等同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或单纯的技术活动,而要正确把握技术开发、工程化、商业化应用和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全过程。正因为如此,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形式和必由之路,是各类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基本前提。就工业企业来说,产品的竞争力,包括性能、质量、成本、价格、服务、交货期等,核心是技术创新。因为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不断的更新换代、适应需求变化以及创造新的市场,都有赖于技术创新。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不仅要靠技术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而且也是目前有些处于困难的传统产业的振兴之路。无论国内国外,都不乏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实现以质取胜的成功事例。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 技术创新既可以由企业单独完成,也可以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完成,但是,技术创新过程的完成,是以产品的市场成功为全部标志,因此,技术创新的过程,无论如何是少不了企业参与的。具体从某个企业看,企业取何种方式进行技术创新,要视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企业自身的实力等有关因素而定。从大企业来看,技术创新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提高技术开发的能力和层次,营造技术开发成果有效利用的机制;从中小企业看,主要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承接技术开发成果并有效利用的机制。对政府而言,就是要努力营造技术开发成果有效转移和企业充分运用的社会氛围,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意识,加大技术开发成果面向市场的力度,使企业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有用的技术开发成果。 二、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1)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拼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科技与经济交织在一起的激烈竞争在全球展开,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都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客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2)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在现实的企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或扩散行为相关,决定着企业的产品市场拓展能力、成本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而构成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是反映企业技术竞争水平乃至整体竞争实力的高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在成熟的市场竞争背后所蕴含的,是更为成熟的创新竞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

浅谈现代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一)

浅谈现代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一) 论文关键词:知识社会;现代经济;技术创新 论文摘要:走技术创新之路,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知识社会进步的一条捷径。当夸社会正面临知识社会的时期,知识的生存、扩散与进步日益依赣于技术的创新和进步。现代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共同体,其迅速发展越来越依靠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技术创新是开启现代经济迅猛发展的金钥匙,是推动知识社会前进的助力器。当前,世界经济正加速向全球化和知识化方向发展,发达国家正经历着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战略转移,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倍努力迎头赶上。像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究竟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因势利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富民强国之路,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极其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走技术创新之路,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知识社会进步的一条捷径。因而要处理好现代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一、当今社会正面临知识社会的时期,知识的生存、扩散与进步日益依赖于技术的创新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知识作为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潜在因素,逐步从后台走到前台,显示出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迅速跨上了通向知识社会时代的列车,看到了一片曙光。“知识社会”所处的社会背景主要反映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知识社会的明显特征是知识的高速增殖、迅速膨胀和爆炸式增长。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每隔5—7年知识量就翻一番;全世界每天发表2万篇文献著作;目前世界上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数量相当于过去20130年中科学家数量的总和。知识增长的曲线似乎是绝对上升和无尽无头的,知识同样是没有极限和无穷无尽的。今天人们可以在一瞬间将任意且大量的知识几乎同时传送到世界任何一方。 二是知识的增长是技术感生的,技术的发展是知识社会的基础。近百年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知识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技术推动知识的增长,而知识的增长又促进技术的发展和技术能力的加强。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极其数据网络等高新技术兴起,使社会采用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当今世界范围内与因特网联网的计算机数量正以每l5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似乎是知识的增长伴随着网络的增长而增长。 三是知识社会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创造,人是知识社会的主体。知识增长、技术感生的这一事实,绝对不会使知识社会变成一个技术的复制品。当你将信息和知识在眼前展示和比较的话,你就会发现硬件包括作为原材料使用的信息在内永远不会替代人类智慧。当体操纵鼠标进入因特网,引发的信息像雪崩一样从你身边滚过的时候,这并不会使你马上变得聪明。随着知识社会的发展,人不是退却到事物边缘而是进入到事物的中心,不是作为客体而是作为主体、作为具有天赋和使命与具有充沛能力和才华的主人身份出现的。 四是知识社会不再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形态,而有可能是一个具有多样性和趋同性的共同体。知识社会存在着更多的机会是社会结构出现活力和生机。比如:社会知识量的迅速膨胀使得各种知识愈来愈急速微分和细化,朝着知识专业化、职业多样化方向发展。其结果是每一个对各种事物的细节了解愈来愈少,愈来愈依赖于他人和专家的知识,因而不得不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表现在研究和学习领域尤为突出,错综复杂的研究课题单靠一个人是解决不了的,集体协作精神已经替代了崇拜天才。 五是知识社会以知识经济为生产力的主要特征,竞争仍然是其发展动力。在向知识社会转化的过程中,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所占份量越来越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不仅成为决定性的生产要素,而且成为一种多方寻求的产品,一种提高竞争力和创收的无形产品。国民经济的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现有知识更新的范围和程度,即体现于知识的质量和现实作用。六是知识社会将改变人们劳动的含义和结构。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劳动世界正在经历着结构性变化。企业家越来越依靠知识个性化的人,越来越向所有人都开放机会,使之

石油大学《技术经济学》第阶段在线作业

1(5.0分) 下列哪项不属于技术经济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 A) 调查研究 B) 计算分析 C) 综合评价与系统选有 D) 实践验证 参考答案:?D?? 解析: 无 2(5.0分) 下列哪项关于固定资产的表述是错误的。() A) 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原有实物形态 B) 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 C) 使用期限较长,在生产过程中为多个生产周期服务 D)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不能作为固定资产处理参考答案:?D?? 解析: 无 3(5.0分) 下列哪项关于流动资金估算的表述是错误的。() A)

流动资金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 B) 流动资金至少含有30%的自有资金 C) 流动资金借款在第一年采用全年计息法 D) 流动资金属于建设工程总造价的一部分 参考答案:?D?? 解析: 无 4(5.0分) 下列哪项关于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表述是错误的。()A) 研究技术实践的经济效果 B) 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C) 研究影响经济效益的一切因素 D) 不研究技术本身的水平 参考答案:?C?? 解析: 无 5(5.0分) 下列哪项属于递延资产。() A) 应由投资者负担的费用支出 B) 筹建期间的差旅费

C) 计入固定资产的构建成本的汇兑损益 D) 计入无形资产的构建成本的利息支出参考答案:?B?? 解析: 无 6(5.0分) 下列哪项不属于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A) 技术方案的设计 B) 经济发展战略的论证 C) 工业发展规模的论证 D) 技术改造项目的经济效益论证 参考答案:?A?? 解析: 无 7(5.0分) 下列哪项属于经营成本。() A) 利息支出 B) 人工成本 C) 折旧费 D)

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分析

2010年2月 第9卷第l期(总第43期) 安阳工学院学报 JoumalofAnyangInstituteofTechnology Feb.2010 V01.9No.1(Gen.No.43) 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分析 张保胜 (商丘师范学院经济学与管理学系,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动力,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本文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创新的作用,技术创新对要素、需求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与低碳经济三个方面分析了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相应的思路。 关键词:技术创新;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928(2010)01-0042—04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基本内涵,其核心就是实现三个转变: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个转变”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基本途径f1I。可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是经济的持续增长问题,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技术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动力,它通过对需求结构、要素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新产业的创造,促进了产业结构的高效化和高度化,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 (一)sk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由于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主要是以资本积累为核心。以资本收益递减规律为基本假设的,所以不管是索洛一斯旺模型,还是拉姆齐一卡斯一库普曼斯模型.都认为除非存在着外生的技术进步,否则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总会使资本积累动力逐渐减弱,经济也不可能实现持续的增长。但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却无法解释18世纪到19世纪荷兰、英国、美国出现的人均产出持续增长的现象以及各国人均收入和经济增长速度存在很大差异的现象。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缺陷在于没有把技术进步内生化,因为外生的技术进步不能说明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内生增长理论就应运而生。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策略性互补和需求外溢模型;第二类是边干边学和技术扩散模型:第三类是内生的技术进步和回报递增模型,具体又包括Romer(1986)的生产要素外溢效应、Lucas(1988)的人力资本积累理论和R&D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来说。第二类和第三类模型应该更贴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 (二)技术创新与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的核心就是技术进步的内生化。从本质上说。技术进步根源于技术创新,是各种创新累积性的经济体现,因此以技术进步为变量同样可以表征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自从1912年熊彼特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并在1939年提出了创新理论以来,技术创新作为一个重要变量来考查其对经济增长以至社会变迁的影响就一直得到广泛的重视。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机理来说,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力量缘于它能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上升率以及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和使用效率,同时通过影响供需结构的变化,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宏观上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当然。创新是长期增长的一个关键要素,但不是唯一要素。内生增长理论的贡献就在于弥补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忽视技术进步内生作用的不足,资本积累等要素仍然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经济学家虽然也讨论了技术进步之外的经济增长中避免边际要素报酬递减的手 。收稿日期:2009—11—22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2008GXSlD020);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08—108)。 作者简介:张保胜(1970-),男,河南省滑县人,博士,商丘师范学院经济学与管理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技术创新。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技术经济学》第1阶段在线作业

1(5.0 分)
下列哪项关于无形资产的表述是错误的。()
? A)一般都予以资本化 ? B)在受益期内分期摊销 ? C)能够为企业提供某些权利或利益 ? D)图书版权不属于无形资产
参考答案: D
收起解析 解析:

2(5.0 分)
下列哪项关于流动资金和流动资产的表述是错误的。()
A)流动资金是流动负债的货币表现
? B)应收账款属于流动资产 ? C)预付款属于流动资产 ? D)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流动资金始终被占用
参考答案: A
收起解析 解析:

3(5.0 分)
下列哪项关于自有资金的表述是错误的。()
? A)自有资金包括资本金和资本溢价
? B)不同类型企业的资本金最低限额是不同的

? C)以土地所有权作为资本金时,允许无形资产超过企业注册资
本的 20%
? D)资本金就是投资者实际缴付的全部投资额
参考答案: D
收起解析 解析:

4(5.0 分)
下列哪项关于流动资金估算的表述是错误的。()
? A)流动资金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 ? B)流动资金至少含有 30%的自有资金 ? C)流动资金借款在第一年采用全年计息法 ? D)流动资金属于建设工程总造价的一部分
参考答案: D
收起解析 解析:

5(5.0 分)
下列哪项关于借入资金的表述是错误的。()
? A)包括所有需要还本付息的资金 ? B)实行年中法计息 ? C)流动资金借款最多占流动资金总额的 70% ? D)借款利息不一定全部计入财务费用
参考答案: B

西方经济学论文 有关于技术创新

西方经济学论文有关于技术创新 目前,对于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已日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了当代经济学界和科技管理界的热门课题。然而。对于这方面的兴趣并非历来如此,对于它们的理解只是到了近代才有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同技术进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改变密切相关。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技术进步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从工业革命以来,技术进步的作用无论从其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了显着的变化。技术进步作用的迅速扩大已披早期的经济学家所注意,然而,他们的理解都和当今的认识有很大的区别。18、l9世纪的经济学家,一方面注意到许多新机器(纺织机械、蒸汽机等)的出现对经济造成的后果,认为技术进步(或它的一部分)是当时经济增长加快的原因,另一方面,他们并没有去解释这些技术(新的机器和新的操作方法)是怎样推动经济增长的。机器成了经济增长的偶像或象征,而不是增长过程中可被理解和说明的部分。与这种见解相对应的是一些长期以来作为技术进步经济论述基础的思想和概念,例如:技术是独立于经济系统之外的外生变量,技术的效果,技术对经跻增长的贡献,可以是很大,却不外是由于不断减少了生产的单位成本和开辟了新产品的市场,等等。 在那个时代的经济学家中,唯有亚当·斯密和卡尔·马克思是例外。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不同的方式将对资本主义社会根本机制的兴趣和对技术进步本身如何发生的分析结合了起来。 在卷帙浩繁的马克思经济理论中,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与作用给予了特殊的重视马克思指出应该“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在对资本主义的经济作了具体的分析之后,马克思更为明确地指出尽管“直接劳动时间的量,已耗费的劳动量是财富生产的决定因素。但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 ?相反地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这种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以及和它有关的其它一切科学的发展,又和物质生产的发展相适应。)” 毋庸置疑,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并且正在继续被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历史进程所证实。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本来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生产决定的,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促进生产的发展。,马克思除了在一般意义上论述科学技术的作用以外,还注意到了许多技术创新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他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腰,机器的采用,电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里,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真正把技术刨新作为一种理论提出来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A·熊彼特完成的。熊被特在关于经济发展、经济动态均衡的研究中,首先提出了“创新理论” 。他在其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中初剖(1912年),又于3O年代和4O年代之交相继在Ⅸ经济周期》和Ⅸ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两书中加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他与“正统经济学家的重要差别之一就是用其“剖新理论” 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特征,解释经济发展的兴旺与衰退。 白熊彼特之后,有不少经济学家发展和补充了熊彼特的“创新” 理论,技术创新理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摄为突出。特别是5O年代后期以来,人们不仅关注技术创新、技术进

管理技术创新与经济生态化

管理技术创新与经济生态化 [摘要] 随着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生态环境压力的进一步加大,我国必须要走一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型发展道路。而要完成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就要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经济产业的科技附加值和管理附加值,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笔者认为,应该乐观的看待现代技术应用的前景,减少现代技术应用带来的负效应,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尤其是管理技术的优势来促进经济的生态化发展。 [关键词] 技术创新;经济生态化;管理技术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迅速崛起,在短短二十多年里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中心。可以说,中国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能源需求量的高速增长,生态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使得我国主要靠能源和原材料等硬资源投入的低技术附加值和低管理附加值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的集约化转型已是势在必行。要达成集约化的目标就要促进技术的革新。这里所说的技术革新不仅指的是工艺技术的革新,也包括管理技术的革新。技术革新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产业由低端向高端游移,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技术革新可以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所谓经济生态化发展是指通过生态理念的渗透使经济系统具有生态功能从而使经济逐步演进为生态

型经济的一个过程。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程度,降低能源和原料的附加值比重,提升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和管理附加值,减轻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有学者曾计算,如果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企业也能按照硅谷半导体技术的跳跃性发展(集成电路发展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速度和集成度提高1倍,价格降低一半)的话,那么汽车将以超音速的速度行驶,而且每一万里耗油将不到1盎司燃料,购买成本将不到25美分。[1]。摩尔定律表明,技术创新可以使产业显现出相对传统低技术产业的生态化特征。同时,技术创新可以产生较高的投入产出比。比如,生产1000吨玻璃纤维所需能源只有生产1吨铜的5%,但后者却能比前者创造出更大的效益。技术创新节约了资源,加强了产品功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有效利用率,使得单位经济的增长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破坏程度日益减小,有助于缓解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因此,技术创新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能源替代和资源开发,已经成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 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家,而且还是一个处在工业化过程之中的国家。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某些发达国家那样通过传统产业的弱化来促进经济的生态化发展,而必须走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道路。这一点在国内学术界已经形成了共识,但在重视程度上,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却往往对工艺技术创新青睐有加,而忽视了管理技术创新对经济生态化发展的重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