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的足部如何护理

糖尿病人的足部如何护理

糖尿病人的足部如何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发的一系列的足部疾病,如果病情加重,会出现烂脚、溃疡、流脓等严重后果,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进行足部护理,来预防疾病的恶化呢?

第一、严格控制血糖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足。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周围神经营养障碍而变性,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复小损伤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并截肢的最主要诱因,血糖控制不良者比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率可高出2倍。

第二、注重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千万不能忽视饮食疗法的重要性。患者应做到定时定量,三餐合理搭配,补足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禁吃含糖量高的糖类食品及高胆固醇的食物,尽量减少外出饮食或参加宴会。当然饮食控制不是饿着,重要的是控制总热量。

第三、重视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往往只关注自己的血糖变化,不重视足部的病变,患者应充分认识其危害性。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护足部避免受伤,注意足部卫生及鞋袜穿着,每天用39~40℃温水泡脚,洗脚后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彻底擦干。冬季洗完脚后,不要使用热水袋、电热器或直接烧火取暖。脚易干裂时涂搽甘油或植物油。

2、鞋袜透气性要好,袜子不要太大,不要穿有松紧带的袜子,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3、避免穿过紧、前面开口或露出脚趾的鞋,更不能赤脚外出。穿鞋前仔细检查鞋内有无异物,以免形成茧子,因为足茧往往是发生足溃疡的先兆。

4、剪指甲要小心,按时修剪并在泡脚后趾甲变软时再修剪,剪指甲不能太靠近皮肤,以免损伤甲沟皮肤而导致感染,有脚垫的患者不要自己用剪刀削挖,需请专业人员处理。

5、学会足部检查,如发现有皮肤颜色、温度改变,感觉异常,趾甲变形等,要及时就诊,避免贻误病情。

第四、解除足部受压的危险因素减轻体重对足部造成的负荷是促进溃疡愈合的重要因素。糖尿病足部溃疡90%发生于受压最大的部位。故应减轻体重及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行走或尽量卧床休息。

第五、促进足部末梢血液循环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弹性及皮肤温度。每日早、中、晚按摩足部各1次,每次30分钟,动作轻柔,从趾尖开始向上按摩,可有效改善微循环,利于糖尿病足的恢复。老年患者除注意保暖外,可尝试做足部运动。方法:平卧,抬高患肢45°,维持2分钟,足下垂2分钟,平放2~5分钟,反复5~10次。足部及足趾向上、下、内、外运动10~20次,早晚约10分钟,这种方法可有效地促进下肢血。

济南糖尿病医院推展的“捷生”保足疗法会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来选择治疗手段,也会根据时节的不同,来科学的变化治疗方案,所以“捷生”保足疗法是一种全面的、系统性的治疗方法,这是糖尿病足治疗史上的新篇章,开辟了国际上倡导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先例。(本文由济南糖尿病医院供稿)

糖尿病疾病知识及相关护理常规

糖尿病疾病知识及相关护理常规 谭茶玲 概念:糖尿病(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长期的高血糖及伴随的蛋白、脂肪代谢异常,会引起心、脑、肾、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甚至会造成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流行病学:发病率较高:80年我国30万人口调查发现,DM发病率为6.09‰;目前我国有患者三千多万,居世界第二位。男女患病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患病率与年龄和体重超重却显著相关。(北京:40岁以下DM患病率为1-2%,40岁以上者为3-4%,个别报告退休干部可达12%);体重越超重,DM患病率越高。 糖尿病的分型(Classification): DM主要分为四大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一、1型糖尿病:约占5%DM病人,发病与胰岛素(Ins)分泌绝对不足、免疫介导有关。相对特征: 青少年起病 起病急,症状典型,有自发酮症倾向 对Ins敏感 有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血清中胰岛素、C肽水平低 二、2型糖尿病:约占90%--95%DM病,发病与胰岛素(Ins)抵抗和(Ins)分泌不足 有关。 相对特征: 多有肥胖或肥胖前病史 多成年发病(40岁以后发病) 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无酮症倾向 无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血清中胰岛素、C肽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对胰岛素不敏感 (三)妊娠糖尿病(Gestation Diabetic Mellitus. GDM) 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的IGT或DM均为GDM,已有糖尿病的女病人以后妊娠不包括在内。这些妇女在产后5~10年有发生糖尿病的高度危险性。 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复杂,总的来说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 (一)1型糖尿病: 与某些HLA有关,有家族遗传史;当病毒感染时可激活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胰岛细胞自身抗体,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以致胰岛素不足,发生1型糖尿病。

最新糖尿病人护理查房

糖尿病护理查房 主讲人:傅晓玲 基本资料:姓名:周文祥,年龄:69岁,性别:男,职业:退休教师,婚姻:已婚。 主诉:口干、多饮、多尿、视物模糊3年余。 现病史:患者3年前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伴视物模糊,无明显四肢麻木,无间歇性跛行,伴逐渐消瘦,诊断糖尿病,先后予格列齐特、唐力降糖, 在家未监测血糖,自述门诊检查时示血糖控制不佳,目前予拜糖平降糖。 患者近期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明显加重,为进一步治疗入院。病 程中,患者精神胃纳可,睡眠差,大便正常,尿频、尿急、尿不尽、夜 尿增多,无尿急,近1年体重下降10斤。 既往史:2001年有心肌梗死病史,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平素服阿司匹林及倍他乐克。 入院体检:T:36.0℃,P:118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Wt:58.5Kg,H:173cm; 一般情况:身高173cm ,体重58.5 Kg ,BMI 22.95Kg/m2,无特殊体型,无特殊面容。皮肤、粘膜:无色素沉着,无紫纹,无溃疡,无痛风结石。眼:眼 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晶体无混浊。甲亢眼征:无突眼,无上睑挛 缩,眼裂增宽,Mobius征(-),Stellwag征(-),Von Graefe征(-),Joffroy 征(-)。甲状腺:无肿大,无结节,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 入院诊断:1、糖尿病 2、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IV级 护理问题: P1、营养失调:抵于机体需要量—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或控制饮食不当有关。 P2、疾病知识缺乏,与信息来源不足有关。 P3、有感染的危险(糖尿病足),与高血糖,微循环障碍,机体防御机能减弱有关。P4、潜在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与胰岛素中断或剂量不足、饮食不当,感染及各种应激反应有关;②底血糖,与胰岛素使用不当,饮食不当有关。③视力模糊,与血糖控制不好,眼底血管病变有关。④潜在出血,心力衰竭,猝死,心律失常与治疗用药有关。

糖尿病人的护理

糖尿病人的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的持续高血糖,常常引发各类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是人体健康的一大克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呈逐年增高的态势。对糖尿病如果能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将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要想避免患糖尿病,最重要的就是要认识到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发现这些症状后,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一、糖尿病早期的典型症状: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典型的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 吃得多:饭量比以前增大,天天不干活仍然不到时间就赶到肚子饿,有时候即使吃撑了肚子还是感觉没吃饱。 喝得多:总是感觉口干,舌头发粘,不断地喝很多水,甚至有时候喝得肚子都涨了仍感到口渴。 尿得多:白天、夜间小便次数和尿量都增多,特别是夜间尿多。 体重减少:体重一再下降,身体消瘦。 糖尿病专家统计数据发现,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高达2%,且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高达4000万人次,并且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迅速扩增。如果不及时发现糖尿病进行治疗,后期可能会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威胁生命。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是怎样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常感觉疲劳,全身没劲,特别是双腿酸软发沉,老想躺着,血压高、尿液发白。 2、发生原因不明的手足麻木、发抖,小腿会疼痛、抽筋。 3、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突然看东西模糊且原因不明。 4、皮肤经常生疖长疮,常化脓,伤口不容易长好,出现脚趾头腐烂坏死等。 5、饭后2—3小时或午饭前及晚饭前常发生心慌、多汗、头晕、饥饿等。 6、女性反复发生尿道感染,外阴经常瘙痒。 7、男性出现阳痿。 8、饥饿和多食。 9、体癣、股癣 若是出现以上症状,要引起重视,到医院检查一下,以免忽视患糖尿病。 糖尿病症状大全: 本病以口渴多饮、多食而消瘦、多尿,或尿混浊为特征。属于中医学中“消渴”的范围。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三类证型。 ①肺热津伤证(上消)以口渴多饮、咽干舌燥为主。大便如常,小便频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治宜清肺润燥。 ②胃燥阴伤证(中消)以多食易饥,大便干燥为主。口渴多饮。潮热盗汗,形体消瘦,小便频多,舌苔黄燥,脉滑数。治宜清胃养阴。 ③肾虚精亏证(下消)以尿频量多,手足心热为主。尿如脂膏,头晕腰酸,口干喜饮,舌红,脉沉细而数。治宜滋阴补肾。

45例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体会

45例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7-02-28T09:40:07.9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1期作者:朱焕男1 张国兰2 房蕊1 [导读] 通过精心护理,减少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生,提高治疗疗效。 1.顺义区天竺镇卫生院 101300; 2.北京京顺医院 100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足部的护理,减轻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通过对本院45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收集资料,分析总结。结论:通过精心护理,减少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生,提高治疗疗效。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 糖尿病是目前发病率较高,合并症较多的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运动量减少,糖尿病的危害也逐年加大。很多患者为糖尿病合并症所困扰。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的末梢神经病变更是潜移默化的发生。本文收集近2年来因为糖尿病足部疾患住院的患者 45例,通过对这些患者的护理谈谈自己队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 2014年 9月至 2016年 9月本院糖尿病患者123 例中45例有足部症状的病人人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 20例,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37岁,患糖尿病(5-15)年。足部症状为足部疼痛,全足或部分红肿、皮肤破损、溃疡或变黑坏死。 1.2 治疗方法全身治疗:①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每天根据血糖情况监测情况及时调整降糖药物剂量,使其逐步达到稳定的状态,血糖控制在 6.8mmolfL以下。②局部抗感染治疗,选择高效的抗菌药物治疗。③应用活血化瘀的药物静脉给药,通过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达到改善局部循环的目的。 局部治疗:①对于单纯疼痛和知觉障碍的患者,中药浸泡治疗效果较好,每次30分钟或更长时间,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清热凉血的作用。②对足部有溃疡和皮肤破损的患者,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及时清创换药,无菌纱布覆盖。 2 健康宣教 2.1 病人行动不便,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往往会出现厌世感,护士要及时与病人进行沟通,发现不良情绪耐心进行疏导。要劝慰病人,保持愉快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 2.2 饮食指导饮食治疗是基础治疗措施,能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部分患者经饮食治疗后血糖可以完全恢复正常。 2.3 运动指导运动可以巩固治疗效果,减轻体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以让患者躺在床上,双腿上举,直至脚尖苍白或局部缺血约 1—2分钟,将腿拿下,再将脚垂直至床沿下,直至脚底发热或充血,然后将脚踝部分左右上下活动约 1分钟,使脚踝颜色红润为止。 3 临床护理 3.1 严格控制血糖这是治疗的根本,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血糖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和康复计划,遵循少吃多动的原则,鼓励患者在控制饮食的同时做好体育锻炼,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等,定期查血糖,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时间,使血糖维持在一个平稳的水平。 3.2 有效的防治感染注意保持足部的清洁卫生。足部破损者,要减少活动,抬高患肢。当有真菌感染时及时治疗,促进伤口的愈合。保持足部皮肤的光滑,无皲裂,不撕皮。 3.3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天用温水泡脚,可以加速血液循环,穿柔软舒适的鞋袜,避免过紧过松,防止生脚癣。 3.4 教会患者识别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当出现足部感觉减退、麻木或针刺感时,及时就医。 4 结果 45例患肢中症状明显改善者 39例,显效 4例,无效2例。 5 讨论 糖尿病足主要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溃疡和肢体远端的坏疽,直接导致患者的致残率上升,影响病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坏疽的特点为,创面愈合不良,表层皮肤生长缓慢,以足趾和足跟多见,多为足部受力不均,外伤感染等因素诱发。病因是机体在高糖状态下,糖蛋白含量增加,相继引起下肢血管基膜增厚,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使下肢组织因供养缺乏而受损,小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血管收缩,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不良,毛细血管基膜增生,血栓生成。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加强糖尿病足的护理和宣教,可以有效减轻或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参考文献: [1]郑金莲,郑金梅.糖尿病足的康复护理,现代康复,2001,4(2):148. [2]王方凌.足部护理简要,糖尿病新世界,1999,7(1):20—21.[3]赵丽萍.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l820—1821.

糖尿病常见护理诊断

糖尿病常见护理诊断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糖尿病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缺乏饮食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1、评估病人对饮食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确定宣教内容 2、根据病人病情向病人讲解每日饮食需要量及合理的膳食结构 3、帮助病人选择每日的主、副食的品种和量 4、每周称体重 5、应用胰岛素的过程中,随时监测血糖变化,以免发生低血糖 二、个人应对能力低下与产生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关 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说出对治疗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感受 2、鼓励病人制定更贴合实际的目标,以免产生失望或失败 感,如:将自我注射胰岛素的目标分解为小目标等 3、指出或赞扬病人已取得的进步,并强调成功和进步同等重 要 三、有感染的危险与糖尿病易合并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进行皮肤保健,避免皮肤抓伤、刺伤或其他伤害,皮肤受伤后应立即治疗,如伤口不愈合或已发生感染应立即就医 2、做好足部保健,每天检查足部,如有疼痛、颜色或温度变化疑为感染应立即就医,不可用锐器抠老茧或鸡眼,每日穿干净袜子,不宜选择过紧的袜子或长筒袜

3、指导病人做好口腔牙齿保健 4、增强病人抵抗力 四、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与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当、饮食因素、应激有关 护理措施:1、监测实验室酮症酸中毒的指标,监测并记录尿糖水平 2、评估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症状 3、监测并记录呼吸频率和深度厂 4、遵医嘱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够 五、潜在并发症低血糖与患者应用胰岛素有关 护理措施:1、严密监测病人血糖 2、根据病人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六、潜在并发症糖尿病足与患者糖尿兵易出现足部并发症有关 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做好足部护理 2、足部出现症状及时处理

糖尿病足护理论文

糖尿病足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的早期预防与干预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降低因糖尿病足部溃疡,坏死导致截肢的有效性。方法:对11例糖尿病足患者均采用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局部治疗,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治疗,饮食治疗,健康教育等。结果:治愈率高,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复发率降低。结论:指导患者做好自我足部护理,减少和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1]。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 1 生活护理指导 1.1 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袜子软皮的皮鞋、运动鞋是[2]最理想的,鞋型应尽可能选择方头,要保证鞋与足相比较宽且有一定的抗击外力的作用。不要穿高跟、尖头、硬皮以及塑料的鞋子。要常常检查鞋内部可能存在的异物,选择的袜子要既透气又吸汗(全棉之类),不要穿有补丁的棉袜和鞋子,以免受力不均,影响血液循环,并且要求常常换洗。 1.2 正确的洗脚和保护脚为保护足部卫生,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洗脚。洗脚前最好用手或温度计测量水温,因为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足部神经病变,所以对温度的感觉能力下降。温度一般为40°c左右为宜。可一边泡脚一边加入温水,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20分钟为宜。洗完脚要用软毛巾将脚擦干。秋冬季节足部宜干裂时可使用适量润肤霜。冬季禁忌用热水袋取暖,不能用烘烤器

直接贴患者足部,以防烫伤和水泡发生。每日进行足部检查,若有皮肤皲裂湿冷,肤色变化,感觉缺失,或局部红肿热痛等,都可能提示已经发生足部病变,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2 饮食护理 2.1 正确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让患者参与治疗使患者了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定时、定量,吃低盐低脂,低蛋白,营养丰富宜消化食物,饥饿时可增加一些含糖量低的水果蔬菜如:西红柿,黄瓜等。 2.2 合理用药物有效控制血糖: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与血糖密 切相关。持续过高的血糖导致患者发生血管及周围神经病变,是导致急慢性并发症和糖尿病足的主要根源。血糖控制在5~8mmol/l为宜. 2.3饮食疗法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与不及。即不能主观随意,也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 3健康教育 3.1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在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中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研究表明,强化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足部护理教育与指导,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足部护理习惯,建立健康足部护理行为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环节[2]。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 主讲人:赵米米 主要的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糖代谢障碍、蛋白质过多分解消耗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4.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 5.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有关饮食、活 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①三餐热量分配②食物的选择 2.运动治疗的护理 (1)要求病人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2)采取的锻炼形 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3)作用及其预防:1)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高血糖和酮症、心血管意外和运动系统损伤。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活动强度、时间、活动前进餐时间、食品种类、活动前血糖水平及用药情况有关。 2)副作用的预防: 1 型糖尿病人在活动前须卫人网原创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min为宜。 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 身携带甜点心及病卡以备急需。 3.药物护理 (1)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1)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2)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口服磺脲类药物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低血糖多见于 1 型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 葡萄糖。胰岛素过敏的表现以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

糖尿病的护理常规

糖尿病的护理 一、概念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 二、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低血糖/高血糖与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稳或突发事件有关与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或感染、创伤等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高于机体需要量 3、有感染、受伤的危险与糖尿病病人组织中糖含量高及免疫功能受损有关与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觉功能障碍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糖尿病患者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 5、知识缺乏与糖尿病缺发相关知识及保健措施有关 6、焦虑与血糖控制不稳定及需长期治疗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患者血糖控制基本平稳的情况下可进行日常活动和工作,避免过度疲劳。如果出现任何症状加重或感觉不适,应适当休

息. 2、严格饮食管理,给予糖尿病饮食。 3、遵医嘱糖尿病治疗,观察降糖药的副作用,及时处理低血糖。如出现心慌、脉速、出汗、饥饿感,甚至昏迷等低血糖反应时,及时报告医师并抢救处理。其处理:一旦确诊低血糖发生,立即口服能快速升高血糖的物品,如一杯饮料(雪碧、可乐、果汁等)、糖果(水果糖、奶糖、巧克力糖)、糖水(温开水冲白糖或葡萄糖25~50g)、口服葡萄糖片、一勺蜂蜜或果酱等,如果5分钟内症状仍无改善,应再服糖1次,若10分钟仍无改善,考虑静脉输注葡萄糖溶液。切不可用低热量饮料或甜味剂食品治疗低血糖。 4、评估病情变化,注意监测生命体征、血糖、血酮、尿酮、电解质及体重等情况,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若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 5、指导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注意运动安全.如患者出现下列情况,应禁止运动:血糖〉 16. 7mmol/l.或空腹血糖〈4. 5mmol/l (应适当加餐后再运动);尿中有酮体;足部或下肢感觉异常;心悸,气促,恶心,眩晕;身体突然发生的剧烈疼痛;视物模糊等。 6、协助口腔及皮肤护理。注意保护足部,避免穿过紧的鞋、袜,防外伤致足部感染。

糖尿病护理个案

护理个案 一例围产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科室:急诊ICU 姓名:黄会平

一例围产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黄会平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ICU) [摘要]总结通过一例特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报道,告诫医务人员多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一定要提高警惕有胸痛症状的孕妇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关键词]围产期;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 One case of perinatal car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bstract] Summary Through a special case of reported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rn medical personnel acquire the relevant knowledge and mor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re must be vigilant to the possibility of pregnant women with chest pain symptom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Keyword] Perinata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first symptom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所致。此病例为一例围产期28岁年轻女性,以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本病例的突出特点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于患者分娩后3天,

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计划

2014年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班 资 料 汇 编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2014年8月

2014年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班课程表 会议地点:盐城市一院老干部楼12楼 2014年8月

附录1: 糖尿病联络护士的培训目的与工作职责 一、培训目的 1. 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新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专科门诊就诊率100%。 2. 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提高非糖尿病专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效果。 3. 提高了在非糖尿病专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了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 二、工作职责 1. 联络护士对所在病区的糖尿病患者提供基础的糖尿病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能掌握常用降糖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正确服用方法并对患者进行指导;胰岛素注射技巧指导;明白胰岛素的保存和使用方法,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正确使用胰岛素注射笔;能对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患者实施抢救措施;能够正确进行血糖监测与观察;掌握糖尿病足部护理基础知识。 2. 定期接受糖尿病专科知识培训,在糖尿病专科护士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糖尿病管理工作。 3. 对所在病区特殊、疑难、复杂的糖尿病患者,由联络护士书写专科护士会诊单,请糖尿病专科护士会诊;协助糖尿病专科护士建立全院糖尿病患者档案,有利于将来对所有患者进行有效的教育、跟踪、管理和定期、系统的对并发症进行检查。 4. 定期参加糖尿病联络护士工作会议,反映本病区内糖尿病护理存在的问题,与糖尿病专科护士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

附录2: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糖尿病联络员登记表 老干部北楼 五官科

6号楼

糖尿病护理常规

糖尿病的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询问既往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和进食情况及生活方式、休息状况、排泄状况、有无特殊嗜好。 2.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泌尿道、皮肤、肺部等感染。 3.观察有无低血糖表现。 4.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人,注意观察有无血管、神经系统异常。 【症状护理】 1.感染的护理: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全身和局部清洁,加强口腔、皮肤和阴部的清洁,做到勤换内衣。 2.肢体麻木、疼痛的护理:注意保护足部,鞋袜不宜过紧,保持趾间干燥、清洁。经常检查有无外伤、鸡眼、水泡、趾甲异常等,并及时处理。剪趾甲时注意剪平,不要修剪过短。应禁烟限酒,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3.眼部病变的护理:出现视物模糊,应减少活动,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视力下降时,加强日常生活的协助和安全护理。 【主要护理措施】 1维持营养平衡 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饮食计划并指导患者正确进食,具体计划因人而异。饮食治疗原则为在满足机体需要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总热量、合理搭配营养素以及合 理安排饮食。 2运动治疗 运动原则强调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适可而止、持之以恒。据个人喜好选择轻、中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健身操、太极拳等。运动时间一般坚持30-60 分钟,每周至少运动3天。不宜空腹运动,每次运动宜选择餐后1小时。运动强度 因人而异,以运动后脉率应达(170-年龄)、且不感到疲劳为宜。 3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低血糖风险的有效手段。 采用便携式血糖仪检测,检测频率取决于治疗目标和方式。 4 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按医嘱使用降血糖药,不可随意加减剂量,定时定量进餐,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密切监测用药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 (1).注射胰岛素病人护理 * 胰岛素需置于0-5℃冰箱存放。 * 抽吸胰岛素剂量必须准确,抽吸时摇匀并避免剧烈振荡。 * 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如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及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 * 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后抽吸中效及长效胰岛素。 (2).胰岛素使用法: * 指导所使用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及注意事项。 * 指导低血糖反应的紧急处理,食用糖水、高糖等。 5 健康教育 a.向患者解释糖尿病的有关知识,说明糖尿病是一种需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能通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使用降血糖药得到控制,其预后取决于血糖是否得到控制和有无并发症。 b.解释严格控制饮食的重要性,知道患者进行饮食疗法;每日定时定量进餐,饮食搭配均匀,分配一般为1/5、2/5、2/5或1/3、l/3、l/3。 c.教会患者及家属测尿糖、血糖,胰岛素的抽吸、注射技术及饮食量、降血糖药物的剂量的调整方法。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饭后2h血糖< 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ATC≤8%。 d. 按时测体重,必要时记录出人量。 e.每日起居应有规律,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f. 病人易产生焦虑,应鼓励病人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坚持控制血糖,可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g. 足部护理: (1)定期检查足部皮肤,以早期发现病变。 (2)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以温水浸泡双脚,时间不可过长,5分钟左右,冬季应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冷空气中。 (3)以润滑剂按摩足部,避免穿过紧的长裤、袜、鞋。 (4)避免穿拖鞋、凉鞋、赤脚走路,禁用暖水袋,以免因感觉迟钝而造成踢伤、烫伤。 h. 保持皮肤清洁:

糖尿病足部护理

糖尿病足部护理 糖尿病病人忽视足的护理将会导致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许多病人因为一个很小的伤口,疏于治疗及护理,最终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指导糖尿病病人科学合理的进行足部护理,可有效地防止足部溃疡和截肢的发生。 1、对于尚无危险因素的年轻病人,可仅给于一般性的知识介绍,使其了解为什么要进行足部护理,通过简单的足部护理,可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机率减少到最低程度;了解糖尿病病人控制吸烟与足部并发症的关系。同时,向病人建议避免穿鞋不当引起胼胝、囊泡,以及足部过度潮湿,导致真菌感染;定期检查,注意足部卫生,正确地修剪趾甲,并在洗脚后趾甲变软、变直时进行。 2、对于老年病人或糖尿病病史较长但足部正常者,有患糖尿病足的危险,除进一步强调上述建议,应鼓励病人注意并及时向医生报告有无下肢麻木或刺痛、变色、肿胀、囊泡、外伤、溃疡或胼胝形成。 3、对于高危病人必须学会足部护理 (1)每日检查足部。从足背到足底仔细检查,特别是要注意足趾缝间,必要时可借助镜子或家人帮助。注意足部皮肤是否有水疱、擦伤、裂口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注意是否有胼胝、鸡眼;注意趾甲是否过长、过厚,是否有嵌甲、劈裂、甲沟炎;注意趾甲是否有颜色变化,黄绿色可能为霉菌感染,紫红色可能有甲下出血。如发现有任何异常,病人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每日洗脚。病人应知道怎样洗脚。洗脚应用水温以38-40°C为宜。洗脚时间以10分钟为宜,洗脚宜用中性肥皂。洗脚后应用干净、柔软、吸水性好的毛巾将脚轻轻地擦干。如果毛巾质硬粗糙或者用力过重,均易造成足部皮肤不易查觉的损伤。擦脚用的毛巾最好为白色,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血迹或者脓迹。 (3)正确修剪趾甲。趾甲过长易裂而伤及甲周围组织,剪趾甲时光线要好,病人视力较差或手发抖时,应由家人帮助修剪。修剪趾甲之前应检查剪刀两刃之间是否夹住了皮肤。趾甲应直剪,不要斜剪,以免伤及甲沟。趾甲不要剪得太短,不要太靠近皮肤,一般剪到与趾尖同一水平即可。如果剪趾甲伤及皮肤,或发现趾甲有剪裂、颜色有变化、甲周皮肤红肿,应去医院就诊。

糖尿病人的足部如何护理

糖尿病人的足部如何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发的一系列的足部疾病,如果病情加重,会出现烂脚、溃疡、流脓等严重后果,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进行足部护理,来预防疾病的恶化呢? 第一、严格控制血糖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足。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周围神经营养障碍而变性,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复小损伤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并截肢的最主要诱因,血糖控制不良者比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率可高出2倍。 第二、注重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千万不能忽视饮食疗法的重要性。患者应做到定时定量,三餐合理搭配,补足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禁吃含糖量高的糖类食品及高胆固醇的食物,尽量减少外出饮食或参加宴会。当然饮食控制不是饿着,重要的是控制总热量。 第三、重视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往往只关注自己的血糖变化,不重视足部的病变,患者应充分认识其危害性。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护足部避免受伤,注意足部卫生及鞋袜穿着,每天用39~40℃温水泡脚,洗脚后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彻底擦干。冬季洗完脚后,不要使用热水袋、电热器或直接烧火取暖。脚易干裂时涂搽甘油或植物油。 2、鞋袜透气性要好,袜子不要太大,不要穿有松紧带的袜子,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3、避免穿过紧、前面开口或露出脚趾的鞋,更不能赤脚外出。穿鞋前仔细检查鞋内有无异物,以免形成茧子,因为足茧往往是发生足溃疡的先兆。 4、剪指甲要小心,按时修剪并在泡脚后趾甲变软时再修剪,剪指甲不能太靠近皮肤,以免损伤甲沟皮肤而导致感染,有脚垫的患者不要自己用剪刀削挖,需请专业人员处理。 5、学会足部检查,如发现有皮肤颜色、温度改变,感觉异常,趾甲变形等,要及时就诊,避免贻误病情。 第四、解除足部受压的危险因素减轻体重对足部造成的负荷是促进溃疡愈合的重要因素。糖尿病足部溃疡90%发生于受压最大的部位。故应减轻体重及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行走或尽量卧床休息。 第五、促进足部末梢血液循环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弹性及皮肤温度。每日早、中、晚按摩足部各1次,每次30分钟,动作轻柔,从趾尖开始向上按摩,可有效改善微循环,利于糖尿病足的恢复。老年患者除注意保暖外,可尝试做足部运动。方法:平卧,抬高患肢45°,维持2分钟,足下垂2分钟,平放2~5分钟,反复5~10次。足部及足趾向上、下、内、外运动10~20次,早晚约10分钟,这种方法可有效地促进下肢血。 济南糖尿病医院推展的“捷生”保足疗法会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来选择治疗手段,也会根据时节的不同,来科学的变化治疗方案,所以“捷生”保足疗法是一种全面的、系统性的治疗方法,这是糖尿病足治疗史上的新篇章,开辟了国际上倡导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先例。(本文由济南糖尿病医院供稿)

糖尿病护理常规

糖尿病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有无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等代谢紊乱综合症。 2.评估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既往饮食习惯,饮食结构、进食及排泄 况。 3.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无特殊嗜好,体重变化情况等。 4.评估有无低血糖表现,泌尿系、皮肤、肺部感染情况。 5.有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心、肾、眼等重要脏器功能;血管、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6.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糖、血酮、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 等。 7.心理社会资料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经济状况等。 二、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低血糖/高血糖——与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稳或 突发事件有关 2、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与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或感染、创伤等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高于机体需要量 4、有感染的危险——与糖尿病病人组织中糖含量高及免疫功能受损有关

5、有受伤的危险----与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觉功能障碍有关 6、活动无耐力----与糖尿病患者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 7、知识缺乏——与糖尿病缺发相关知识及保健措施有关 8、焦虑与血糖控制不稳定及需长期治疗有关 三、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血糖变化,了解病人有无感觉导常,注意检查足部皮肤。有无咳嗽咳痰,有无腹痛及排尿导常。 2.正确执行医嘱,准时(餐前、餐中、餐后)准量给予口服降糖药,并观察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注射胰岛素时剂型、剂量、时间要准确,注意轮换注射部位。观察有无低血糖的表现。 3.饮食护理:遵医嘱控制总热量,使病人了解饮食与治疗的关系。注意定时、定量、定餐、禁食各种甜食,遵守饮食规定。每周定期测量体重,了解饮食是否符合治疗标准。 4.保持室内通风,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皮肤及会阴清洁,避免皮肤感染。如有外伤或皮肤感染时,不可随意用药,尤其是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碘酒。 5.足部护理:每天检查足部一次,观察皮肤颜色温度以及足部神经感觉,足背的动脉搏动等情况。每晚用温水洗足,穿宽松柔软的鞋袜。修剪指甲勿损伤皮肤。

糖尿病的足部护理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死,是糖尿病的主要且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据有关资料统计,约15%的糖尿病患者会并发糖尿病足,而糖尿病足的截肢率高达50%以上,截肢后30天内的死亡率约为10%。糖尿病足虽然诊断容易但治疗却相当困难,其最根本且最有效的治疗是预防。有效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是预防糖尿病足发生的最有效且最关键的手段,可以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和截肢率。本文阐述对临床上5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糖尿病足预防及护理,无一例并发糖尿病足。 [关键词]糖尿病足;预防;护理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涉及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糖尿病足定义为: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结成斑块,而造成下肢血管闭塞、支端神经损伤,从而造成下肢组织病变。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表现为双脚皮肤瘙痒、怕冷、畏寒、皮肤发白或变紫,以及伴有刺痛和麻木感、走路时突然下肢疼痛等。严重者常表现为下肢皮肤溃疡,更甚者可因发生下肢坏疽而被截肢,甚至死亡[1]。糖尿病足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截肢率高达50%以上。糖尿病足诊断容易,治疗困难,但预防确实有效。 2010年6月份至今,我工作所在医院把糖尿病的自我足部护理内容纳入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和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中,取得很好效果。随诊58例患者无一例因并发糖尿病足而引起截肢的后果。 1.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5月我工作所在医院收住糖尿病患者共有58例,其中男性患者有39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18-86岁不等。临床诊断明确,文化程度最高本科,最低文盲,均对其进行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宣教及指导。定期随访及随诊,无一例并发糖尿病足。 2.足部护理 良好的足部护理能使多达80 %的患者避免发生足部溃疡,因此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足部护理教育和指导与宣教,建立良好的足部护理行为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并且极其重要的环节。 2.1每天常规检查双足经常检查双足足背动脉的搏动、血管弹性、皮肤色泽及温度,包括足底、足趾以及趾缝等易受挤压的部位,每一处皮肤都需要用手指细致地触摸检查,任何异样或受伤之处都应特别注意,如水泡、划伤、皮肤发红、皮肤发硬、破损、擦伤、局部发热、局部发凉、脱皮,裂口等。注意趾甲是否过长、过厚、是否有嵌甲,是否有劈裂,是否有甲沟炎,注意趾甲是否有颜色变化。例如黄绿色可能为霉菌感染,紫红色可能存在甲下出血。如皮肤温度降低,肢端变凉,皮肤逐渐变白或由暗红色转为暗紫色,甚至紫黑色,足背动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失,提示局部缺血缺氧严重,容易出现溃疡并形成坏疽。如发现该类异常,患者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及时求医,切不可等闲视之,贻误了治疗时机。

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一)主要的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糖代谢障碍、蛋白质过多分解消耗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4.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 5.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有关饮食、活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二)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 ①三餐热量分配②食物的选择 2.运动治疗的护理 (1)要求病人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2)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 (3)作用及其预防: 1)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高血糖和酮症、心血管意外和运动系统损伤。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活动强度、时间、活动前进餐时间、 食品种类、活动前血糖水平及用药情况有关。 2)副作用的预防:1型糖尿病人在活动前须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l5~30min为宜。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身携带甜点心及病情卡,以备急需。 3.药物护理(1)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1)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2)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口服磺脲类药物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低血糖多见于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胰岛素过 敏的表现以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变而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应有计划地改换注射部位。 4.预防感染 (1)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2)进行皮下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3)预防糖尿病足关键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 5.并发症的护理 (1)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以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每l~2h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体及血糖、血酮体等。 (2)低血糖护理:当病人出现强烈饥饿感,伴软弱无力、恶心、心悸甚至意识障碍时,或于睡眠中突然觉醒伴皮肤潮湿多汗时,均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发生低血糖时,采取的措施包括:有条件应先做血糖测定,然后进食含糖食物,静脉推注50%葡萄糖和肌注胰高血 糖素。 2016年7月26日

糖尿病 足的护理

糖尿病足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11-24T11:47:36.8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0期供稿作者:芮晓婷[导读] 糖尿病足的患者随时受到感染的威胁,烫伤、摔伤、挤压伤等均可引起局部皮肤损伤造成感染。 芮晓婷(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矿区总医院山西太原 030200)【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0204-02 【摘要】探讨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在控制好血糖,感染的前提下,应用全身治疗和护理相结合。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好局部溃疡的护理,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可明显减轻病情的发展,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预防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可损害腿部神经,一旦神经受损,感觉的传导即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手足麻木、腿部烧灼样疼痛、感觉减退,易出现烧、烫伤或其他外伤。糖尿病还可以影响下肢的血液供应引起腿部疼痛,下肢供血不足抵抗力降低,足部受伤后经久不愈导致肢端坏疽,甚至截肢造成终身残废。因此,糖尿病足治疗的重点在于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在于患者的日常护理,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教育,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糖尿病足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诊断符合WHO(1985)标准。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50~78岁,糖尿病病程2~25年。16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足麻、疼痛、跛行等症状。溃疡发生部位:足趾8例,足背4例,足底2例,踝部1例,足跟1例,溃疡面积在0.5cm×0.5cm~7.0cm×9.0cm。16例糖尿病足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饮食控制,控制血糖、抗感染,足部护理及创面处理。 2 护理 2.1 积极控制糖尿病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措施。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及活动量,计算每日饮食量,以达到热量摄入与能量消耗间的平衡。指导患者有规律地进食,原则上是进餐要定时、定量,早、中、晚3餐食量分配各1/3[1],应避免饱餐。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疾病的好转,有利于局部病变的恢复。 2.2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2.1 观察皮肤表现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弹性、皮肤色泽及温度,如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失,皮肤温度降低,肢端发凉,皮肤逐渐变白或由暗红色转为暗紫红,甚至紫黑色,提示局部缺血缺氧严重,容易出现溃疡并形成坏疽。 2.2.2 局部皮肤护理由于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皮肤微循环障碍使皮肤屏障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至关重要。每天可用软皂温水39~40℃泡脚20min,洗脚时水温不宜太高;皮肤瘙痒或脚癣切勿用力搔抓;足部按摩每日数次,动作轻柔,应从趾尖开始向上按摩,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嘱病人鞋袜应宽松。由于皮肤微循环障碍,寒冷时注意肢端保暖,但忌用热水袋保暖、热敷,以防烫伤起泡。 2.3 创面处理 出现感染的创面应每天换药,可根据脓汁培养情况,局部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双黄连、呋喃旦啶等。创面感染严重,有腐肉、脓汁时,应切开引流或彻底清创,创面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液冲洗,局部用红外线灯照射,距离30~50cm,每日2次,每次15min,主要是促进血液循环和肉芽生长。也可用磺胺银粉、维生素E和氯啡林软膏交替涂创面,促进干燥、生肌、活血化瘀。经过以上的积极治疗和处理,若患者仍出现全身毒血症状,且感染灶明显扩大与健康部位失去明显界限,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适当的、足量广谱抗生素,给予全身用药。如感染仍无法控制,则应及时截肢。 3 糖尿病足的预防 3.1 严格控制血糖 根据病情及时调整降糖药剂量,给予糖尿病饮食,将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在饮食治疗中注意[2]:①按时进食。②控制总热量,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保证饮食平衡。③严格限制各种甜食。④体育锻炼时不宜空腹。⑤控制体重。 3.2 足外伤的预防 足外伤和感染是引发足溃疡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足外伤,应做到:①每日检查双足,观察足部皮肤的颜色、温度和疼痛感觉有无变化。 ②每日用温水(以不烫手为宜)清洁足部,保持足趾间的清洁、干燥;保持足部清洁,嘱患者勤换鞋袜。③避免足部受伤,不要赤足行走,不要赤足穿鞋,以防刺伤、碰伤。④注意保暖,尤其是冬天,要选择柔软、前头宽大合脚舒适的鞋子。⑤修剪指甲时注意剪平,不可过短。⑥正确处理鸡眼、脚癣。 4 结果 16例糖尿病足患者经上述治疗,15例均痊愈出院,其中,9例足部溃疡2~3周愈合,6例3~4周愈合,1例因入院时溃疡深入肌层,创面愈合较慢,后因家庭经济困难,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此病例出院时,溃疡面已成痂干燥)。 5 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长期持续高血糖、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导致下肢血管硬化,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糖尿病足的患者随时受到感染的威胁,烫伤、摔伤、挤压伤等均可引起局部皮肤损伤造成感染。因糖尿病足患者全身及局部防御功能减退,及易造成感染,而一旦感染发生,常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单纯使用抗生素难以奏效,不得不采取手术截肢治疗。 因而感染的预防和处理是决定预后的关键,糖尿病足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完善护理,才能使治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精心的护理治疗及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积极配合,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将糖尿病足防治的主动权交给患者自己,让其了解更多的疾病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消除足部隐患,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降低截肢治残率。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