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矿勘查规范

稀土矿勘查规范
稀土矿勘查规范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为稀土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规定了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研究程度,勘查类型及工程密度、深度,勘查工作质量,可行性评价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DZ/T 0033-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3 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预查

预查通过区域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矿产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并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参考资料。

3.2 普查

普查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和取样工程,以及进行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做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3.3 详查

详查是对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制订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3.4 勘探

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区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应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及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在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矿山建设设计等方面提供依据。

4 勘查研究程度

4.1 地质研究程度

4.1.1 预查阶段

全面收集地质、矿产、物探等各种有关信息及研究成果,通过(1:50000)~(1:25000)比例尺的路线抵制踏勘,初步查明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区域变质作用等成矿条件。

4.1.2 普查阶段

对选定的普查区,通过(1:25000)~(1:50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露头检查,应大致查明区内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及主要矿产。

4.1.3 详查阶段

4.1.3.1 区域地质

基本查明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变质作用等成矿地质条件及主要矿产。

4.1.3.2 矿区地质

通过(1:10000)~(1:2000)地质填图,基本查明成矿地质条件,描述矿床的地址模型。

4.1.3.3 矿体地质

通过系统取样工程和有效的物探、化探工作,控制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基本控制主要矿体的矿体特点、空间分布,基本圈定并连接矿体,基本查明主矿体数量、赋存部位、分布范围、规模、品位,以及轻、中、重稀土及变化规律,矿体中夹石及顶底板岩性的分布情况,断层、岩浆岩、岩脉、硅化裂隙带及风化球对矿体的影响程度。

4.1.4 勘探阶段

4.1.4.1 矿区地质

通过(1:10000)~(1:2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和相应的工作,详细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及内在规律,建立矿床的地质模型。

4.1.4.1 矿体地质

内生矿床用加密系统取样工程详细查明和研究矿体的空间特征和赋存规律,详细查明矿体的赋存部位、分布范围、数量、规模、产状等特点,以及断层或岩浆岩对矿体的穿插破坏情况,正确圈定并连接矿体。4.2 矿石质量研究

4.2.1 预查阶段

对预查中已发现的矿体,应初步查明矿石品位,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石自然类型。4.2.2 普查阶段

通过有限的样品分析,大致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矿石品位、矿石主要有用组分、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征、矿石自然类型及有益有害组分等情况,大致评价矿石的经济价值,为能否工业利用提供依据。4.2.3 详查阶段

基本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含量、共生组合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基本查明矿石品位、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轻、中、重稀土及含量、有益、有害组分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基本划分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为矿山建设的项目建议书和预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

4.2.4 勘探阶段

4.2.4.1 矿石的物质组分及赋存状态

详细查明矿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或品位、轻、中、重稀土含量、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结构、构造及有益有害组分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

4.2.4.2 矿石类型划分

依据矿石的有用组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等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结合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用途等划分矿石主要的和次要的工业类型,并研究其分布范围和所占比例。

4.3 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

4.3.1 预查阶段

不作具体要求,可以通过少量矿石进行类比研究,做出是否可选的预测。

4.3.2 普查阶段

对已发现的矿产,应与邻区同类型已开采矿山,从矿石物质组成、主要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结构构造、嵌布特征、粒度大小、有害组分及影响选冶条件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对比,并就矿石加工选冶的性能作出概略评述。

4.3.3 详查阶段

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试验和研究,应基本查明主要矿石类型的可选性能。

4.3.4 勘探阶段

在矿区范围内,针对不同矿石类型。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加工选冶性能试验。

4.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4.4.1 预查阶段

收集、分析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初步了解该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

4.4.2 普查阶段

寻找的矿产品与地表水关系密切时,应收集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资料,大致了解矿区地表水体分布,地下水类型及补给,排泄条件,矿床主要充水因素。

4.4.3 详查阶段

4.4.3.1 水文地质条件

在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收集评价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所需要的水文、气象资料。

4.4.3.2 工程地质条件

基本查明矿区岩、土体结构类型。

4.4.3.3 环境地质条件

基本查明岩石、矿石和地下水对人体有害元素,放射性及其他有害气体成分,含量等情况,指出可能污染

环境的因素,收集地震、泥石流、滑坡、山洪、岩崩等自然灾害的有关资料分析其对矿山生产环境的影响,预测矿床开采对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并提出防止建议。

4.4.4 勘探阶段

4.4.4.1 水文地质条件

详细查明矿床开采范围内含水层、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产状、埋藏条件、含水层的水力联系、主要隔水层的稳定性和隔水程度。

4.4.4.2 工程地质条件

详细查明矿区岩、土体结构类型。

4.4.4.3 环境地质条件

详细查明并研究放射性等有害物质及有害气体的强度、含量、分布与变化规律。

4.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4.5.1 预查阶段

如发现工业矿体,应初步了解与稀土矿共生、伴生矿产的种类及其地质特征。

4.5.2 普查阶段

如发现具有工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共生、伴生矿产,应大致查明其种类、含量、赋存特点,并研究其综合利用的可能性。

4.5.3 详查阶段

应基本查明矿床详查地段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共生矿产和伴生矿产有用组分的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分布特点及其与主元素的相互关系并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工业利用的可能性。

4.5.4 勘探阶段

4.5.4.1 详细查明矿床中的同体共生矿产和主矿体上、下盘围岩中的异体共生矿产,应进行综合勘察,其勘探研究程度,应达到该矿种的规范要求。

4.5.4.2 详细查明离主矿体较远不能综合勘探的异体共生矿产,应对其赋存部位、分布范围、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品位和厚度变化等进行详细研究。

4.5.4.3 对矿床的伴生有用组分应详细查明种类、含量、分布、赋存状态、加工技术试验中的转移、富集方向及在产品中的分布和回收情况,详细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勘探时应系统采组合样品,了解其含量与分布并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4.5.4.4 共、伴生组分矿产资源/储量类型视主元素勘探研究程度而定,参与储量估算的共生矿产、伴生组分的样品均应作内外部检查。

5 勘查控制程度

5.1 勘查类型的确定

5.1.1 勘查类型划分的原则

划分勘查类型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查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间距,有效地圈定和控制矿体,肯定矿体的连续性。

5.1.2 勘查类型划分的依据

划分矿床勘查类型和确定勘查间距时,应依据主矿体规模、形态极内部结构、矿床的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5.2 稀土矿床勘查类型划分

5.2.1 内生矿床

5.2.1.1 简单(第I类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6~3.0。矿体规模大,形态简单,厚度稳定至较稳定,稀土组分分布均匀至较均匀,断层、脉岩对矿体影响小或无影响。

5.2.1.2 中等(第II类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8~2.5。矿体规模大至中等,形态较简单,厚度较稳定,稀土组分分布均匀至较均匀,断层、脉岩对矿体影响明显或偶有断层破坏矿体。5.2.1.3 复杂(第III类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小于1.8。矿体规模小、中等、形态较简单

至复杂,厚度不稳定,稀土组分分布均匀至不均匀,断层、岩脉对矿体影响大或常有断层、脉岩破坏矿体。5.2.2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5.2.2.1 简单(第I类型):矿体规模大,矿体连续,形态简单至较简单,厚度稳定,稀土组分分布均匀至较均匀。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6~3.0。

5.2.2.2 中等(第II类型):矿体规模中等至大,矿体较连续,形态简单至较简单,厚度较稳定,稀土组分分布较均匀至不均匀。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8~2.5。

5.2.2.3 复杂(第III类型):矿体规模小至中等,矿化不连续,形态较简单至复杂,厚度不稳定,稀土组分分布较均匀至不均匀。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小于1.8。

5.3 矿床控制程度的确定

5.3.1 预查阶段

应圈出预测矿产资源范围或圈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当有估算资源量的必要参数时,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

5.3.2 普查阶段

依据普查所获得的地质矿产资料及国内外市场情况,进行概略研究,研究有无投资机会,是否值得转入详查,并采用一般工业指标估算资源量。

5.3.3 详查阶段

在详查区内,根据系统工程取样资料,有效的物探、化探资料以及实测的各种参数,用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选择合适的方法估算相应类型的资源量,或经预可行性研究,分别估算相应类型的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

5.3.4 勘探阶段

对勘探区除矿床地质研究要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外,勘探时未经性可行性研究的,可依据系统工程及加密工程的取样资料,有效的物探、化探资料及各种实测的参数,用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并选择适合的方法,详细估算相应类型的资源量,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的,可根据当地市场的价格论证后所确定的,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下达的正式工业指标圈定矿体,详细估算相应类型的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为矿山初步设计和矿山建设提供依据。

6 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

6.1 测量工作

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应采用全国统一坐标系统合最新的国家高程基准点进行。

6.2 地质填图

6.2.1 精度和质量要求

6.2.1.1 内生矿床地质填图精度要求,参照同比例尺地质填图规范要求执行。

6.2.1.2 勘探线地质剖图必须实测,其比例尺可等于或大于矿区、矿床地形地质图比例尺。6.2.1.3 勘探阶段必须精测地形地质图,详查阶段精测地形地质图或简测地形地质图。

6.2.1.4 在条件适宜地区充分利用各种遥感地质资料,提取尽可能多的矿化、蚀变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图质量。

6.2.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各种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量和环境地质调查,应符合相应比例尺规范的要求和相适应的勘查阶段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的要求。

6.3 物探、化探工作

6.3.1 根据勘查区矿床的地质、矿化特征及矿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深入研究,并掌握矿体和围岩、基岩面及风化壳下的构造和裂隙带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以便选择有效的物探、化探方法进行综合勘查。6.3.2 详查、勘探阶段应对代表性工程和地质剖面进行放射性伽马顺便检查。

6.3.3 各项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测试数据应准确、可靠、各项改进、创新的计算机程序必须经由资质的专家评审,认可后方可使用。

6.4 探矿工程

6.4.1 槽探

对浅部矿体覆盖层小于3厘米的可使用槽探、浅坑、必须挖至基岩新鲜面。

6.4.2 井探

对内生矿床主要作为槽探的辅助工程,一般覆盖层大于3厘米可采用浅井。

6.4.3 钻探

6.4.3.1 对稀土内生矿床矿心及顶底板5厘米范围内的岩石及标志层等于不得低于规程规定的矿心采取率要求或勘查设计的要求。

6.4.3.2 对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矿床,可用少量钻孔了解基岩物质成分与矿床的关系,不得使用冲洗液,应保持矿石原有结构和矿心的完整性。

6.4.4 坑探

一般使用脉内沿脉坑道,用于矿床首采区或主要储量区。

6.5 化学样品的采集加工化验分析

6.5.1 基本分析样品

6.5.1.1 取样原则:对工程揭露的矿体、矿体带和勘探线上的矿化露头均按矿石类型和围岩分别连续取样。

6.5.1.2 取样方法:对槽、井、坑和矿化露头用刻槽法连续取样,取样规格视稀土矿化均匀程度经试验后确定。

6.5.2 光谱全分析样品

为确定组合分析和化学全分析项目,在矿体不同空间部位、不同矿石类型或品级及某些围岩,蚀变取样。6.5.3 组合分析样品

目的是系统了解矿石中伴生、有害组分的含量及分布状况。

6.5.4 矿石化学全分析样品

为了全面查定矿床的物质组分和各类矿石的详细化学成分,应在矿石光谱全分析成果基础上,按矿石类型组合样品或单独采取具代表性的样品进行矿石化学成分的全分析。

6.5.5 物相分析样品

对内生矿床是了解风化矿石与原生矿石中有关组分在不同矿物相中的分配值、分配率,为选矿试验提供依据。

6.5.6 单矿物分析样品

查明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含量及其与主元素的关系,为单矿物计算其矿产资源/储量提供依据。6.5.7 赋存状态研究样品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矿床按不同矿石类型,分别采取代表性样品,样品质量30g~50g。

6.5.8 化验分析

6.5.9.1 样品测试必须由获得国家或省级资质和计量认证的三级至一级测试单位承担。

6.5.9.2 内部质量检查: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物相分析的结果应分批、分期做内部检查分析,了解偶然误差。

6.5.9.3 外部质量检查:外检样品由原实验室从正样中按原分析样品总数的5%提取,当矿床样品总数少时,外间样品数量不少于30件。

6.6 矿石选冶实验样品的采集分析、试验

6.6.1 矿石加工技术条件试验研究程度由矿产勘查投资人决定。

6.6.2 加工选冶实验样品的采取,要考虑矿石类型、品级、组构特征和空间分布的代表性,能分采的应分类型采集,否则可采混合样。

6.7 岩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实验

为了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和研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在详查、勘探中必须测定岩石、矿石和矿体顶底板围岩

的物理技术性能。

6.8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

6.8.1 原始地质编录、综合整理:矿产勘查各阶段,各项工作中原始地质编录及资料综合整理,工作质量应严格按DZ/T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和DZ/T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执行。

6.8.2 报告的编写:矿产勘查各阶段报告由文字说明书、附图、附件、附表组成,必须清楚、清洁、齐全,文字报告中还必须包括相应的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评价。

6.9 其他

鼓励运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鼓励使用计算机辅助野外采集系统,凡能用计算机成图、成表的资料,应按标准化表格内容的要求填写,并存盘,入库。

7 可行性评价

7.1 概略研究

概略研究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通常是在收集分析稀土矿产资源国内外总的趋势和市场供需状况的基础上,对比已知同类矿床,推测矿床规模、矿产质量和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

7.2 预可行性研究

预可行性研究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预可行性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工业指标探获的、控制的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实验资料,需要比较系统地对国内外稀土矿产资源/储量、生产和消费进行调查和初步分析。

7.3 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通常依据勘探所获得的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及相应的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结果。

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1 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8.1.1 储量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8.1.2 基础储量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

8.1.3 资源量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的矿产资源。

8.2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

8.2.1 可采储量(111)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8.2.2 预可采储量(121)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8.2.3 预可采储量(122)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8.2.4 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

在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勘探地段,其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通(111)所述,与其惟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8.2.5 探明的(预科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

在勘探地段内,达到勘探阶段探明的程度,预可行性研究认定为经济的,条件通(121)与可采储量。与其差别在于它是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预可采储量。

8.2.6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在详查地段内,达到了相差阶段控制的程度,预可行性研究认定为经济的,条件通(122)预可采储量所述,

与其差别在于它是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预可采储量。

8.2.7 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

在勘探阶段内,达到了探明的勘探程度,如(111)所述那样,经过可行性研究,在确定当时开采时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技术、经济等条件改善后才可变成经济的。

8.2.8 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

在勘探阶段内,达到了探明的勘探程度,如(111)所述。预可行性研究证实,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待将来技术经济改善后可变成经济的。

8.2.9 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在详查地段内,达到了详查阶段控制的程度,如(122)所述,预可行性研究证实,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待将来技术经济改善后可变成经济的。

8.2.10 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

在勘探地段内,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探明的勘探程度,如(111)所述。可行性研究证实,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必须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计算的资源量和可行性评价可信度高。

8.2.11 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

在勘探地段内,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探明的勘探程度,如(121)所述。预可行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8.2.12 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在详查地段内,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如(122)所述,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需要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信度一般。

8.2.13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在勘探地段内,达到探明的勘探程度,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仅进行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至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的可信度低。

8.2.14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在详查地段内,达到了详查阶段控制的程度,可行性评价仅作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至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信度低。

8.2.15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在勘查工作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即在普查地段内,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资源量只根据有限的数据计算,其可信度低。可行性评价仅作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至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信度低。

8.2.16 预测的资源量(334)?

依据区域地质研究成果、航空、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异常或极少量见矿工程资料,确定具有矿产资源潜力的地区,并和已知矿床类比而估算的资源量,各项参数都是假设的,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有无经济意义尚不确定。可作为区域远景宏观决策的依据。

9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9.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9.1.1 稀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是圈定矿体,估算矿产资源/储量、评价矿床工业价值的标准和依据。

9.1.2 矿床工业指标的主要内容包括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米百分值。

a) 边界品位是圈定矿体时区分矿石和废石的最小单元,单样最低品位。

b) 最低工业品位是圈定矿体时单工程中同一矿体应达到的平均品位。

c) 矿床平均品位是矿床应达到的、能使矿床开发利用既有经济效益又能充分利用合理保护资源的品位标准。

d) 最低可采厚度是由开采方式和方法所确定的、矿体应达到的最小真厚度。

e) 夹石剔除厚度是允许圈入矿体中的夹石的最大真厚度。大于该厚度的无矿段必须作为夹石剔除。

f) 米百分值是指最低工业品位和最低可采厚度的乘积。

9.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

9.2.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必须在充分综合研究矿床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的基础上,严格按投资者认可同意的工业指标圈定矿体,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9.2.2 根据矿体形态、产状和勘查工程控制程度,选择合理的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9.2.3 对稀土内生矿床应按矿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别、矿石类型、品级划分矿块、分别估算矿石量、平均品位和稀土氧化物量。

9.2.4 达到工业要求的共生组分,应分别圈定矿体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已查明赋存状态,可以综合回收,有经济效益的伴生组分,应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9.2.5 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各项取样工程、样品测试质量均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及规定的要求。9.2.6 估算矿产资源/储量时,应扣除截至野外勘查工作结束时采空区的矿产资源/储量。

9.2.7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单位,矿石量为万吨,稀土氧化物量为吨。

9.3 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

9.3.1 面积测定

可用几何图形法、坐标法等多种方法求得。

9.3.2 平均品位计算

9.3.2.1 单工程平均品位计算:当样品长度相近时,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当样品长度部相近且品位不均匀时,需用样长加权平均法求得。

9.3.2.2 特高品位处理:一般品位值高于矿体平均品位六至八倍的样品称为特高品位,确定特高品位时,当矿体品位变化大时,去上限值,变化小时取下限值。

9.3.2.3 矿块平均品位计算:一般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当矿体厚度与品位有明显相关性或工程分布不均匀时,用厚度加权或工程控制的面积加权计算。

9.3.3 矿块平均厚度计算

一般用算术平均法求取平均厚度,但厚度的选取要视计算方法而定。

9.3.4 矿石体积质量(体重)

应分矿石类型或品级才集体积质量样。

9.4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

根据矿体的勘查控制程度、地质可靠程度、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结果,对勘查工作所获得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分类。

附录C

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因素及工程间距的确定

C.1 稀土内生矿床勘查类型划分

C.1.1 矿体延展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其具体划分及类型系数如下:

表C.1 矿体规模划分及类型系数表

C.1.2 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a)简单,类型系数0.6,矿体形态为层状、似层状、大透镜状,产状稳定,内部结构简单,

内部无夹石或很少夹石,基本无分枝复合。

b)较简单,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系数0.4,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规则脉状,局

部有分枝复合现象,产状较稳定,内部结构较简单,内部有夹石。

c)复杂,类型系数0.2,矿体形态有脉状、带状、小透镜状、网脉状、网脉浸染状、具分枝

复合现象,膨大缩小,尖灭侧现,产状不稳定或极不稳定,内部结构复杂或极复杂。C.1.3 构造影响程度

a)小,类型系数0.3,矿体基本无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很小。

b)中等,类型系数0.2,偶有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矿体,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

c)大,类型系数0.1,有或常有断层,岩脉破坏矿体,对矿体错动距离大,严重影响矿体

形态。

C.1.4 矿体厚度稳定程度:按厚度变化系数及矿体类型系数大致分为稳定、较稳定和不稳定三种,如下:

表C.2 矿体厚度稳定程度表

C.1.5 稀土组分分布均匀程度,根据稀土主元素品位变化系数划分为均匀、较均匀、不均匀三种,相应类型系数如下:

表C.3 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C.2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勘查类型划分

C.2.1 矿体延展规模:按面积分为大中小三类及类型系数列于表C.4

a)连续,其含矿率为大于90%,相应的类型系数为0.3.

b)较连续,其含矿率在90%-70%,相应的类型系数为0.2。

c)不连续,其含矿率为小于70%,相应的类型系数0.1。

C.2.3 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a)简单(矿体边界模数大于0.6),似层状,成片连续分布,偶有夹石或风化球,相应的类

型系数为0.9。

b)较简单(矿体边界模数0.3-0.6),似层状至透镜状,成片连续至较连续分布,常有夹石

或风化球,相应的类型系数为0.6。

c)复杂(矿体边界模数小于0.3),透镜状,较零散分布,类型系数为0.3。

C.2.4 厚度稳定程度

a)稳定,厚度变化系数为小于60%,类型系数为0.6。

b)较稳定,厚度变化系数60%-120%,类型系数为0.4。

c)不稳定,厚度变化系数大于120%,类型系数为0.2。

C.2.5 稀土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a)均匀,品味变化系数小于30%,类型系数为0.3。

b)较均匀,品味变化系数30%-60%,类型系数为0.2。

c)不均匀,品味变化系数大于60%,类型系数为0.1。

C.3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

C.3.1 勘查工程的布置原则

C.3.1.1 一般是以一定的几何形态的网格控制矿体,并根据工程密度估算不同类别的矿产资源/储量。勘查工程间距,系指用勘查工程控制矿体的实际距离,内生矿床地表槽、井探工程间距比深部勘查工程加密一倍。勘探工程的布置应视矿体在山头、山腰、山脚的分布规律,采用相对均衡的工程间距。

C.3.1.2 对于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一般采用勘探线与地形相结合的方法,地形较平坦,沟谷不发育时可采用勘探网法,勘探线应尽量垂直山脊走向,当山脊较长且走向变化明显时,应分段取不同方向的勘探线,勘查工程的布置应视矿体在山头、山腰、山脚的分布规律,采用相对均衡的工程间距。地形很复杂的部位,应适当加密控制。

C.3.2 施工原则

应按照由已知到未知,有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稀到密的原则进行,基准孔、参数孔、沿走向和倾向的主导剖面应优先施工。

C.3.3 勘查各阶段工程间距(密度)

C.3.3.1 预查阶段:勘查工程极少,无间距要求。

C.3.3.2 普查阶段:勘查工程是根据验证异常和初步控制矿体的需要布置的有限取样工程,工程间距无明确要求,一般以一至三条剖面稀疏控制矿体。

C.3.3.3 详查阶段:是在普查时对矿体初步查明之后,布置系统取样工程对矿体加以控制。工程间距是根据勘查类型来确定。该工程间距是进行高级别勘查的基本网度,也是计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的工程密度。

C.3.3.4 勘探阶段:是对详查中系统取样工程间距加密后的工程密度是计算探明的矿产资源/

储量的工程密度。探明的、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其勘查工程间距相互间原则上成倍数关系,勘查工作程度越高,网度越密。

C.3.4 勘查工程的确定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与矿床勘查类型有关,亦与矿体五种主要地质因素有关。对于勘查工程数量较多的矿床,可运用地质统计学法、SD法或其他数理方法确定最佳工程间距,对于一般中小型矿床有类比条件时,运用传统的类比法确定最佳工程间距,对于大型矿床,应进行不同勘查手段的工程验证,确定最佳工程间距。

C.3.5 工程间距表

在总结我国稀土矿床勘查经验和探采比的基础上,根据矿床的不同勘查类型、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的矿产资源/储量,按类比法确定的工程间距列出表C.5供参考。勘查方法和手段应根据矿床类型矿体产状和地形条件而定,选择经济的、有效的勘察方法及手段。

附录E

E.1 稀土精矿产品质量标准

稀土精矿共五种,高稀土铁矿石一种,其产品品级、牌号、适应性和标准(参见表E.1E.2)如下:

a)氟碳铈镧矿精矿REO63-REO30八个牌号中的F、CaO、TiO2、TFe含量由供方提供分析

数据,但不参考依据。

b)氟碳铈矿-独居石混合精矿质量标准适用于经选矿所得的氟碳铈矿-独居石混合精矿,其

中一级品产品杂质磷、氧化钙含量只提供数据,不做考核依据。

c)独居石精矿质量标准适用于砂矿经选矿干燥后的独居石精矿。

d)磷钇矿精矿质量标准适用于砂矿经选矿干燥后的磷钇矿精矿。

e)氟碳铈矿精矿表E.1中,以G为牌号的中国稀土公司高品位氟碳铈矿精矿标准,以品级

划分产品标准的为包头钢铁稀土公司将含氟碳铈矿、氟碳钙铈矿等为主的原生稀土矿经选矿富集得到的稀土精矿标准,专供出口国际市场用。

表E.1 稀土精矿产品质量标准

E.2 高稀土铁矿石质量标准

表E.2适用于供冶炼稀土富渣的高稀土铁矿石,需方若对高稀土铁矿石中的Nb2O3、MnO、F等有特殊要求时,由双方协商,高稀土铁矿石的粒度为0mm~200mm,其中大于200mm 的不超过10%。

表E.2高稀土铁矿石质量标准

表 E.3 高钇和富铕混合稀土氧化物质量标准

共四种分组氧化物富集物,其产品牌号,标准适用性和标准参见表E.4E.5E.6E.7。

E.4.1 镧铈氧化物富集物

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提取制得的镧铈氧化物富集物、供深加工和冶金、农业微肥、石油催化剂等用。其产品化学成分应符合表E.4规定。

表E.4 镧铈氧化物富集物质量标准

E.4.2 镨钕氧化物富集物

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提出制得的镨钕氧化物、供深加工和玻璃、陶瓷、磁性材料等用。其产品化学成分应符合表E.5规定。

表E.5 镨钕氧化物富集物质量标准

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提取制得的钐铕钆氧化物富集物,供深加工和磁性、荧光材料及电子工业等行业用。其产品化学成分应符合表E.6规定。

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提取制得的重稀土氧化物富集物,供深加工和冶金等用。其产品化学成分应符合表E.7规定。

E.5 其他稀土化合物的质量标准

其他稀土化合物的质量标准参见表E.8

附录G稀土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G.1 稀土元素得分组

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第III B族的16个元素总称,即La-Lu镧希元素(57-71)和钇(Y,39)。根据文献资料,稀土元素的分组有以下两种:二分组,即铈组和钇组,铈组稀土(La-Eu),用∑Ce表示,称轻稀土(组)或铈族稀土(组)、钇组稀土(Gd-Lu+Y)用∑Y表示,称重稀土(组)或钇族稀土(组);分三组:即轻稀土组、中稀土组合重稀土组。由于研究对象内容不同,通常有下面三种分法:

轻稀土组(La-Nd,另一分组相同),用LREE表示。

中稀土组(Sm-Ho或Sm-Gd),用MREE表示。

重稀土组(Er-Lu或Tb-Lu+Y),用HREE表示。

G.2 稀土的性质和用途

G.2.1 稀土的性质

稀土是典型的金属,银白色或灰色,金属光泽,硬度较大,导电性不良,具延展性。稀土元素化学性质活泼,其活泼性仅次于碱土金属。常温下,稀土金属需保存在煤油中。按稀土金属的活泼性次序排列,由镧-镥递减,即镧最活泼。

轻稀土金属燃点很低,如铈为165度,镨为290度,钕为270度,并在燃烧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

稀土能与许多元素化合。当和氧作用时,一般生成稳定性很高的RE

2O

3

型氧化物,与水作用

可放出氢气,与酸作用反应更激烈,但与碱几乎不发生反应。

稀土及其合金具有大量吸氢的能力,如镧镍合金是良好的储氢材料。

G.2.2 稀土的用途

稀土最早的应用局限于汽车灯罩、打火石、电弧碳棒、玻璃着色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了稀土的性质,使其应用领域日益广泛,用量逐渐扩大,以至成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物质。

a)冶金工业:稀土元素可作白金剂、还原剂、去硫脱氧剂等,在冶金钢铁时加入少量稀土

氧化物,可净化钢铁中杂质,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能。

b)石油化工工业:催化裂化是炼油工业中重要的加工方法,原油直接蒸馏仅得15%-20%汽

油,而稀土裂化取得的汽油可达原油的80%,还可产出丙烯、丁烯等重要化工原料。c)玻璃陶瓷工业:稀土在玻璃陶瓷中的应用,近年发展很快。铈、镨、钕、铒等稀土客作

玻璃的脱色剂和着色剂,制成的玻璃器具,具有透明度高,色彩鲜艳的特点,稀土在陶瓷制作中可作釉料,是陶瓷产品具有呈色均匀,光泽明亮、鲜艳柔和的特点,稀土还可制作特种陶瓷如热敏电阻器、光电陶瓷等。

d)电气工业:钇、铥等可制造最新式电子计算机存储数码的记忆装置,铕、钇、钆等稀土

氧化物具有发光效率高、色彩鲜艳、稳定性好的特性,既是制造探照灯、弧光灯、电机等零件的重要原料,也是制造彩色电视机、高强度照明用红色荧光粉、投影电视白色荧光粉的荧光材料。在目前研究开发利用的超导领域,稀土也是重要的材料之一,如钇钡铜氧希、镧铜系超导材料离不开稀土。

e)原子能工业:钇具有中子俘获截面小比重轻,可作核反应堆的结构材料,而钐、铕、钆

的中子俘获截面大,可作核反应堆的控制棒或停堆棒,还可作屏蔽材料。

此外,稀土在农业、医药、轻纺、环保等领域也有广泛用途。

G.3 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表G.1稀土元素的主要地球化学参数表

镧系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量从镧到镥呈波浪式下降的趋势,这与它们的稳定性大小有关。镧

系元

素还

有一特殊现象—“镧系收缩”,即随原子序数的增加,三价离子半径从镧到镥随之缩小,这位镧

系元

素的

分离

艺提供了依据。镧系元素的碱性从镧到镥也逐渐降低,这是其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分馏作用的

主要

原因。稀土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丰度值约为0.0153%。在各类岩石中的分布见表G.2。花岗岩和碱

性岩

是稀

土得

要母岩,各类稀土矿床军与其密切相关,稀土是典型的亲石元素,与其地球化学性质相近的

元素

Ca2+、Mn2+、Fe2+、Th2+、U4+、Zr4+、Hf4+、Sr2+、Ba2+等,他们常发生类质同象置换。

在自然条件下,稀土多呈三价状态,形成RE

2O

3

型化合物,钐、铕、镱可还原呈二价状态,

他们

可置

换钙、

铅、锶而存在于斜长石、萤石、磷氯铅矿和菱锶矿中。铈、铽、镨在表生条件下可氧化呈四

价状

态,形

方铈石等配合物是稀土元素迁移的最主要形式。

稀土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参加矿物的晶格和类质同象置换形式赋存于岩石、矿石物中,在岩

浆作

用中

稀土元素趋向于晚期富集,在伟晶作用中,不同成因类型的伟晶岩、稀土元素的富集特点不同。

在气

成热

液阶段,稀土元素主要聚集于钠长岩和碳酸岩中,形成重要的稀土矿床。在热液作用阶段,稀土

主要

呈复

杂的碳酸盐配合物被碱性溶液搬运。在表生作用下,稀土元素一般不大容易较长距离迁移,多为

就地

富集,

某些沉积岩中稀土含量偏高,如在磷块岩中为0.01%n-0.n%,但未见稀土独立矿物,稀土含

量与

磷具

同步

长关系,稀土可能呈类质同象置换胶磷矿中的钙而存在胶磷矿的晶格中。在变质作用中,稀

岩金矿普查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规范规定了岩金矿地质普查的目的任务、工作程序、工作程度、质量要求、储量计算及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基本内容。 1.2 适用范围 本规范是岩金矿地质普查阶段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岩金矿普查工作质量监督和普查报告验收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GB/T 13687 固体矿产普查总则。 3 普查目的任务及工作程序 3.1 普查工作目的任务 在普查区内,对已发现的矿点和地质物化探等异常进行普查工作,查明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对有工业价值的矿体探求D+E级储量,提交普查报告,为能否开展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3.2 工作程序 普查工作应遵循GB/T 13687规定的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与报告编审四个程序进行。 4 普查工作程度要求 4.1 大致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情况。 4.2 对发现的矿体,大致查明其规模、形态、产状、分布和矿石品位、物质组分、结构构造、自然类型等,并进行储量计算。 4.3 对矿石的可选(冶)性能进行对比和研究,做出能否为工业利用的初步评价。 4.4 大致了解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 4.5 对矿体,进行地表系统工程揭露,深部布置主干剖面了解矿体延深,根据所获结果,初步确定勘探类型、网度,计算E级储量,在此基础上,再加密工程对E级储量进行验证,计算D级储量。 4.6 储量比例 对大、中型矿床依其规模及复杂程度,D级储量应占D+E级储量的20%~30%。 4.7 对矿床进行概略的技术经济评价。 5 普查工作质量要求 5.1 测量工作 普查阶段工程测量,可设假定坐标,也可与全国坐标系统联测。探矿工程、勘查剖面线等应进行定测。 在初步肯定矿床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时,应编测地形草图或简测图,其比例尺要与地质图相适应。 地形测量与工程测量精度要求按现行的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执行。 5.2 地质填图 5.2.1 区域地质图或区域地质简图(比例尺1∶5万~1∶20万) 在收集普查区原有的区域地质图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的和普查阶段获取的地质、矿产、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科研等资料,综合编绘地质图,重点反映金矿成矿地质背景。 5.2.2 矿区简测图(比例尺1∶5 000~1∶10 000) 填图前应测制地质剖面或地质、物化探综合剖面,充分观察研究与金矿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确定矿区填图单位、内容、要求与方法。 通过填图,大致查明矿区内地质、构造与各种异常、矿化带、矿体的地质特征,并研究与金有关的各种地质要素。 5.2.3 矿床(体)地质简测图或地形地质图(比例尺1∶1 000~1∶ 2 000) 填图工作要大致查明矿床内地层、岩石、构造特点和控矿因素、围岩蚀变与找矿标志等,研究地表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情况。 5.3 重砂测量 在条件具备时,可布置与地质测量比例尺相适应的自然重砂测量。工作应在水系支流及支谷中进行,如有线索应逆流而上,在源头的残、坡积层中采样,圈出重砂异常。其工作方法与质量要求按现行专业规范、规程执行。

勘查行业技术标准汇编

一、固体矿产调查勘查行业标准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铝土矿、冶金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6-200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矿产钻探岩矿芯管理通则(DZ/T0032-1992)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DZ/T0222-2004)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10)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0、1∶10000、1∶50000)(DZ/T0175-1997)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1980年颁布实施) 27、国土资源部发文矿区矿产资源出量规模划分标准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2-1994)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矿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3-1994)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50000和1∶200000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6-1994)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矿分析试样制备规程(DZ0130.13-1994)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层气田开发方案编制规范(DZ/T0249-2010)

我国各种工业类型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

我国各种工业类型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 一、碳酸盐岩型-云南会泽 会泽县位于云南省的东北部、金沙江东岸、曲靖市西北部,地处东京103度、北纬25度之间。其东临宣威市、贵州省威宁县,南与寻甸县毗邻。 云南会泽的铅锌矿区是我国著名的铅锌矿产地之一。矿区地表层由于震旦系组成,构成矿场的基地,其包含的上震旦与古生界组成了“两层式结构”。其主要由灰色、红色、米黄色的白云岩及块状的硅灰岩构成。有代表意义的断层有麒麟长等。会泽矿床主要位于小江断裂带上,为矿产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会泽矿产成矿的地质特征:会泽矿床产生的矿产不仅受到地层、岩石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1)地层因素在地域上,矿产的分布同地层有着密切的关系。“透视状”的矿体主要为下层的炭资源形成碳酸盐.从而形成矿产提供了前提条件。硫化矿石的产生原因也同其沉积作用有一定联系。(2)岩性因素会泽铅锌矿床的下层一般为白云灰岩。中上层为灰白粗晶的白云灰岩,并伴有白云质灰岩的残留体,成过度关系。白云灰岩有着重要的物理性质,从而影响着矿床的形成。粗晶的白云灰岩比较厚,孔隙也相对较大,再加上其对岩石的遮挡作用,就容易形成脉状的矿床。因此,岩性因素也是控制矿床形成的重要决定条件。(3)构造因素。受压扭作用产生的断流带式矿体形成的有地地区,矿体在其剖面多为梯状结构。 二、泥岩-碎屑岩-内蒙古东升庙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三贵口铅锌矿是东升庙矿区铅锌多金属矿体的北东向延伸地段。自2005年8月以来紫金矿业集团在该区开展地质普查工作,通过对40~88线区域钻探施工,发现了以铅锌为主的隐伏工业矿体,该矿体主要分布在三贵口南矿段。内蒙紫金矿业设立三贵口南矿段铅锌勘探项目是想利用实测剖面、取样进行化学测试等技术手段进步对该区地层、岩石、构造、矿体、矿床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圈出矿体计算出储量并展开下一轮找矿预测。实现铅锌矿资源持续稳定的供应,为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解决重大问题。 矿区地层:研究区地层包括中元古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其中中元古代地层占研究区的41%,中生代地层占48%,新生代地层占11%,其中中元古代地层为含矿地层。研究区内地层分布相对集中,且有一定规律,中元古代地层分布于研究区中部,中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北部,而东南部仅零星分布,新生代地层主要分布于东南部。 矿区构造:区内构造复杂纷呈,颇具特色。不同时代、不同期次、不同规模的褶皱、断裂都有发育,褶皱和断裂的有机配置,构成了不同构造旋回各自的构造群落,控制了区内的变质作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和成矿作用。东升庙矿区位于北部F5和南部Fl两条区域性北东向断裂之间,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本区褶皱和断裂构造格局。 岩浆岩:区内分布着不同时代、不同期次和不类型的岩浆岩。形成时代从中元古代到燕山期。其中华力西期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其次为印支期和燕山期。从深成侵入岩、浅成岩到喷出岩均有出露。岩性可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产状类型也较多,有岩基、岩株、岩墙等。以华力西期岩浆岩为例,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二云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及伟晶岩等。 矿区变质岩:依据区内各种变质岩的地质产状、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含量特征,在充分考虑原岩建造的基础上,将狼山群的岩石划分为大理岩类、片岩类、石英岩类、变粒岩类、角闪岩类、混合岩六大类。

《河南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暂行)

《河南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 (暂行)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 二○一六年十月

前言 为进一步规范河南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勘查与开发秩序,提高勘查成果质量,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更好地发挥勘查成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土资源部对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勘查、资源储量分类的原则性意见,在以往我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勘查开发成果利用的基础上,参考类似矿种及兄弟省工作经验,编制《河南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暂行)(以下简称《暂行技术要求》),可作为该类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评审的暂行依据。对《暂行技术要求》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请及时反馈给省储量评审中心,以便统一修正。 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河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本技术要求起草人:宋锋、尚玉忠、李军、王卫、翟丹丹。 本技术要求由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河南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 (暂行) 1 范围 《暂行技术要求》规定了普通建筑石料矿产的分类、地质勘查工作要求、资源储量估算等方面的内容。 《暂行技术要求》的地质勘查主要指为了满足矿山开发而进行的地质勘查工作。 《暂行技术要求》适用于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勘查设计编制、资源储量估算、勘查报告编写。可作为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成果验收、评审的依据;还可作为普通建筑石料矿山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 《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2010)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权评估准则-指导意见CMV13051-2007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 18341-2001)

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蒙亚啊铅锌矿床地处西藏自治区嘉黎县绒多乡南东18km处,构造上隶属于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一级构造单元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部隆格尔-念青唐古拉中生代岛链带东段,是本区较为重要和典型的一个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文章主要分析了矿区岩体及主要岩矿石稀土元素特征,结果显示所选取的岩矿石样品均呈现向右缓倾、负Ce异常的分布特征,与岩体一致,存在一定的同源性;其矽卡岩期矽卡岩及磁铁矿石稀土元素均出现正Eu异常,指示矽卡岩阶段为高温氧化环境;而铅锌矿石的负Eu异常与矽卡岩及磁铁矿的正Eu异常相对,暗示成矿过程从矽卡岩期到石英硫化物期成矿 1 矿区地质简述 矿区主要出露晚古生界地层,包括第四系(Q)、中二叠统洛巴堆组(P2l)、上石炭-下二叠统来姑组(C2P1l)。其中来姑组(C2P1l)为主要含矿地层,其分布于整个矿区,上部岩性段以灰黑色板岩为主,夹石英、长石石英晶屑凝灰岩及泥灰岩,下部岩性段以砂岩为主,夹板岩、少量砾岩、凝灰岩、灰岩。 矿区范围内目前共有20个大小不等的铅锌矿(化)体,沿矿区主断层带及其两侧展布,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以Pb-14 矿体规模最大,其次为Pb-12、Pb-13、Pb-20及Pb-21矿体,本次主要研究对象为Pb-21矿体。Pb-21矿体位于整个矿区西部,爬格西坡地段,矿体在平面上呈近南北向展布,形态上呈“蛇”形。矿体整体走向186°,倾向西,倾角54°~68°。矿体平均品位:Zn6.95×10-2、Ag19.78×10-6、Pb0.32×10-2。 矿区矿物组成主要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少量黄锡矿、辉钼矿、孔雀石;脉石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石英、石榴石、透辉石、硅灰石、阳起石、透闪石、绿帘石、绿泥石、黑云母、绢云母等。矿石组构:矿石的结构主要见它形粒状结构,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乳浊状结构,残余结构,浸蚀结构。矿石的构造主要见块状构造,稠密浸染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斑点状构造,网脉状构造。 2 分析测试方法 选取18件样品送至西南冶金地质测试所进行全岩分析测试。常量元素使用Axios X荧光仪通过X荧光法、重量法、滴定法、原子吸收法等方法进行检测,检测标准参照GB/T14506.28-2010、DZG20-02、GB/T14353-2010,检测温度20℃,检测湿度60%;微量元素使用iCAP6300全谱仪、802W摄谱仪、NexION300xICP-MS质谱仪、AFS2202E原子荧光仪、Axios X荧光仪通过发射光谱法、质谱法、原子荧光法、X荧光法等方法进行检测,检测标准参照DZG20-05、DZG20-06,检测温度20℃,检测湿度60%。测试结果列于表1、表2中。

铅锌矿矿床分类概况及我国铅锌矿时空分布

国内外铅锌矿矿床分类概况及我国铅锌矿 时空分布与区域大矿简介 国内外铅锌矿矿床类型的划分不尽统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家选择支撑自己分类方案的依据各有所依,另外铅锌矿时空分布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国内外各大型铅锌矿矿床的成因类型也不明确。为了使这些问题更加明朗化,笔者将收集的资料予以整理、总结出各种分类方案以及各种方案所涉及的不同依据,得出了各种方案具有对应性的结论;同时将我国铅锌矿的时空分布的不同意见进行简单的梳理对比,同样也得出了有对应性关系的结论。在这些基础上,对国内各种具有不同成因的大型铅锌矿进行了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的简单描述,给后来地质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铅锌矿矿床分类历史及分类依据 早些时期铅锌矿矿床分类方案是由林格伦(W.Lindgren 1933)尼格里(P. Paul Niggli)、贝特曼(M.Bateman1950)、德赫姆(K.C.Dunham)、马加基扬()、施奈德曼()等相继提出的,这些方案都是从岩浆分异观点出发,把铅锌矿作为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以成矿温度和深度作为分类原则。1959年,我国地质学者郭文魁等将中国铅锌矿床分为内生和外生两大类,共9个建造,其中以铅锌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主。由于铅锌成矿作用复杂性给矿床普查勘探应用带来了困难,克列特尔()首先提出铅锌矿床工业类型分类方案。其后,阿米拉斯拉诺夫()、斯米尔诺夫(,1974)等原苏联矿床学家提出了类似的分类方案,他们是以围岩性质、矿体形态和矿石矿物成分为基础进行分类。 后来随着对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同生论、层控和时控观点以及热泉、热卤水和环流地下热水成矿学说这些新的成矿理论得到迅速的发展,从而打破了岩浆热液成矿理论占统治地位的局面,铅锌矿床的分类取得较大进展,这一时期以含矿岩系为依据的成因分类占主导地位。 1973年,布罗布斯特和普拉特(D.A.Brobst and W.P.Pratt)在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中首次提出层控型矿床。近年来,层控理论、海相火山作用、多成因观点、岩浆成矿和变质成矿等成为划分铅锌矿床类型的主要准则,同时大地构造单元(朱上庆等,1988)、洋底成矿作用、同位素组成、成矿实验、微量元素含量和包裹体特征等也成为铅锌矿床分类的新依据。 二、铅锌矿矿床分类方案 总的来看,随着人们对铅锌矿成矿作用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大量铅锌矿床地质资料测试数据的积累,不同时期的国内外铅锌矿地质工作者在吸收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 国家标准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 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 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 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 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行业标准 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 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 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 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 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 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 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 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 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

江西省赣州市萤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

江西省赣州市 萤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规划 (2005—2010年)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政府 2005年9月 正文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萤石资源开发利用形势 (2) 一、社会和经济发展简况 (2) 二、萤石资源基本情况 (3) 三、萤石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4) 四、萤石资源勘查、开采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五、萤石资源需求预测及保证程度分析 (6) 第三章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8) 三、2010年规划目标 (9) 四、2015年远景目标 (10) 第四章萤石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11) 一、政府投资的区域性萤石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预查 (11) 二、政府投资的重点萤石矿产资源勘查区及预期成果 (12) 三、重要矿山接替资源勘查 (15)

四、商业性萤石矿产资源勘查 (15) 五、勘查资金来源 (16) 第五章萤石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16) 一、开发利用区域布局 (16) 三、企业规模结构调整 (19) 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 (19) 五、严格矿山准入条件 (20) 六、萤石资源保护 (21) 七、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22) 第六章规划实施保证措施 (23) 附表目录 附表1:赣州市萤石矿区资源储量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表2:2004年萤石矿山基本情况表 附表3:赣州市萤石精选厂基本情况表 附表4:萤石资源规划开采区基本情况表 附表5:萤石资源规划勘查区、开采区、储备保护区坐标表

附图目录 江西省赣州市萤石矿产规划图(2005-2010) 1:50000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油页岩、石煤、泥炭 报批稿

ICS73.020 D10/19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油页岩、石煤、泥炭Specification for oil shale, stone coal and peat exploration (报批稿) - ××- ××发布××××- ××- ××实施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勘查目的及阶段 (2) 4.1 勘查目的 (2) 4.2 勘查阶段 (2) 5 勘查工作程度 (3) 5.1 勘查控制基本要求 (3) 5.2 普查阶段要求 (5) 5.3 详查阶段要求 (6) 5.4 勘探阶段要求 (8) 6 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 (9) 6.1 矿产勘查测量 (9) 6.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10) 6.3 物探工作 (10) 6.4 探矿工程 (10) 6.5 样品的采集及测试 (11) 7 可行性评价 (13) 7.1 概略研究 (13) 7.2 预可行性研究 (13) 7.3 可行性研究 (13) 8 资源储量估算 (14) 8.1 工业指标 (14) 8.2 资源量估算的基本要求 (14) 8.3 储量估算的基本要求 (14) 8.4 资源储量类型确定及估算结果 (14)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勘查类型划分及参考勘查工程间距 (16)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陆相油页岩有机成因类型及典型矿床 (20)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样品的采取及分析测试项目 (22)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矿床的一般工业指标及其共、伴生矿产参考评价指标 (25) 附录 E (资料性附录)石煤资源量估算的具体要求 (27)

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论文结合笔者实际的工作研究经验,以某处铅锌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体与成矿规律等为研究内容,以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性的建议,论文中的观点为笔者研究所得,其中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批评指正。 标签:铅锌矿床地质成矿规律 1引言 铅锌矿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对社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而随着资源开采的速度加快,资源稀缺导致的发展成本不断上升,而更加深入的研究铅锌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并且更好的保护自然环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稳定性的保障。 2铅锌矿矿床的地质特征 (1)地层:本文研究的铅锌矿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北缘,该地区的出露地层的分布为下元古界达肯大板群、上奥陶统滩间山群、上泥盆统阿木尼克组、下石灰统城墙沟组,其中下元古界达肯大板群的岩性为斜长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二云片岩等深变质岩系;上奥陶统滩间山群为浅海相基性-酸性火山喷发熔岩,有少量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夹沉积;上泥盆统阿木尼克组为断续式的分布,岩性为细砾岩夹砂岩透镜体和紫红色复成份砂岩;下石灰统城墙沟组为黄色、红色粉砂岩,细砂岩夹泥质灰岩。 (2)矿床地质特征:铅锌矿床位于柴北缘构造带的三级盆地内,在盆地的下部发育一系列同生断裂,滩涧山群包括火山岩沉积组和紫红色砂岩组,其中上部和下部都为火山岩沉积组,而中部为紫红色砂岩组,而岩性的组成与变质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分别成型与岛弧火山环境和弧后盆地环境,火山岩的构造环境也有较大的差异,铅锌矿为一套富含碳质、石英绢云母片岩等,总体是以层状赋存于下部火山岩组的大理石中,大理石以厚层状为主。 (3)矿体特征:矿体的走向为连续型的。其总体的趋势由北西向东南,规模是由大至小,探明的矿体超过了120个,参加储量计算的接近90个。这些铅锌矿主要存在于大理岩边部或大理岩中,按照矿体的分布和结构形状等特点,可以将硫化矿体分为层状矿体和非层状矿体,其中层状矿体具有过渡性质,且随着矿体和大理岩等地质体的方向呈明显的分带状;而非层状矿体分布在深部,与层状矿体的郏县大体在29线附近,产于厚层大理岩中,与层状矿体有明显的不用矿床地质特征。 (4)铅锌矿石的组成和类型特征:铅锌矿石的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白铁矿、金银矿等形式,其中矿物的主要载体是方解

地质资料工作有关标准、规范目录.doc

地质矿产调查部分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GB/T16819—97 地质矿产勘查测绘术语GB/T17228—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98 区域重力调查规范DZ/T0082—93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94 航空磁测技术规范DZ/T0142—94 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DZ/T0143—94 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DZ/T0144—9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94 侵入岩地质数据文件格式DZ/T0146—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94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95 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0154—95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 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9—95 1∶20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95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0万) DZ/T0167—95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97 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DZ/T0171—97 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标准DZ/T0172—97 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97 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80—97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97 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DZ/T0185—97 地学数字地理底图数据交换格式DZ/T0188—97 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文件格式DZ/T0189—97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1∶50000)DZ/T0190—97 1∶2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91—97 物探化探遥感勘查技术规程规范编写规定DZ/T0195—97 测井仪通用技术条件DZ/T0196.1~9—97

铅锌矿矿床主要类型及其成因分布分析

铅锌矿矿床主要类型及其成因分布分析 我国铅锌矿资源比较丰富,现在正处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铅锌矿作为紧缺资源在应用方面相当广泛,在全国找矿突破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中,统一了思想,加大了找矿力度,所以进一步了解铅锌矿的成矿分布及类型,对野外找矿工作中有一定的指导。 标签:铅锌矿资源成因类型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18601 1 我国铅锌矿总体分布及形成 我国铅锌矿资源比较丰富,全国均有铅锌矿产出,重点分布在华南西部及华北北东部,据统计现有储量居世界第4位,国内铅锌五大主产区域。 (1)东北铅锌主产区:东北地区是比较早的开发基地,早在20世纪50年代,其铅锌矿总储量占全国80%,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大作用。(2)湖南铅锌主产区:该区域产量丰富,而且都是富矿,大部分都利于开发利用。(3)两广铅锌主产区:广东以凡口铅锌矿,广东的东北部连平与韶关交接带有与花岗岩有关的花岗岩型,广西有泗顶铅锌矿、大新铅锌矿、河三铅锌矿。(4)滇川铅锌主产区:云南铅锌矿有很好的前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建超大型铅锌矿床金顶矿山。四川有会东铅锌矿、会理铅锌矿两个主要矿山以及一批中小型矿山,近年来铅锌精矿产量猛增。(5)西北铅锌主产区:目前,西北铅锌产量较少,但开发前景可观。 2 铅锌矿矿床的类型及成因 2.1 花岗岩型、夕卡岩型、铅锌矿床 因为成矿物质来自花岗岩故通常称之与花岗岩型铅锌矿床。花岗岩在结晶分异的时候产出的气体或者液体所形成,也可能是在地质构造活动中经过地下水的活化和淋滤从而让花岗岩中的成矿物质聚集起来形成花岗岩型的铅锌矿床。岩体可大可小。一般情况,如果铅锌矿床是地下热水淋滤成因,它们常赋存于面积较大的岩基中;如果是岩浆气液成因,则常与小岩株、岩瘤有关。矿床多产于岩体内,或内外接触带,或距岩体一定距离。矿床围岩蚀变通常较为强烈。这类矿床矿石物质成分复杂,除铅锌外,还共伴生钨锡钼铋铜等元素。从赋矿岩石类型来看,与铅锌钨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属壳源花岗岩类;与铅锌铜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属壳幔源花岗岩类。地下热水成因的铅锌矿床常伴生金、银等元素。

铅锌矿地质勘探规范

铅锌矿地质勘探规范 绪言 建国以来,我国铅锌矿地质勘探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评价并勘探了近六百处铅锌矿产地,探明的铅锌储量跃居世界前列,提交了许多可供矿山建设依据的地质勘探报告,积累了丰富的勘探铅锌矿床的经验,为我国发展铅锌工业和地质勘探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实践表明,铅锌矿地质勘探工作应坚持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地质条件的可能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选择勘探矿区;合理地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勘探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矿床地质研究程度;认真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勘探;讲究经济效益,缩短勘探周期,用相对较少的投资和工作量,提交符合质量要求的地质勘探报告。 本规范是在大量调查研究和收集探采对比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建国以来铅锌矿地质勘探工作的经验,根据原国家地质总局1977年颁发的《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试行)的原则而制定的铅锌矿地质勘探工作要求。它是我国现行地质工作管理体制下,指导铅锌矿地质勘探和审批提供矿山建设设计的地质勘探报告的技术要求。在执行过程中,要结合各矿床地质特点和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具体运用。 第一章工业要求 第一条:铅、锌矿的特性及用途 铅是兰灰色金属,硬度1.5,比重11.34,熔点327℃,沸点1525℃;能与锌、锡、锑、砷等金属组成合金。铅的展性良好,延性甚微;在干燥空气中,铅不发生化学变化;在潮湿空气中,易形成氧化铅薄膜覆盖其表面;常温下,铅几乎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但溶于硝酸,铅对碱、氨、氰酸及有机盐具有较好的防腐蚀能力。 锌是兰白色金属,硬度2.0,熔点419℃,沸点906℃,加热至100-150℃时,具有良好压延性,压延后比重为7.19,锌能与铅、锡、锑、镍、铜等金属组成合金。在常温下的干燥空气中,锌不起变化;在潮湿空气中,其表面生成致密的碱性碳酸锌薄膜,可保护锌金属内部和镀锌金属表面不再氧化受腐蚀。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1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 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0213-2002) 1 范围(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略) 3 勘查的目的任务(略) 4 勘查工作研究程度 4.1 地质研究 4.1.1 区域地质 预查阶段应全面收集与预查区成矿有关的区域地质矿产资料、研究成果及各种有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类比。 普查阶段应详细收集与普查区成矿有关的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及矿产资料,进行野外地质调查,研究成矿地质 国土资源部2002-12-17发布2003-03-01实施 精选范本

背景、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大致查明成矿地质条件。 详查阶段应收集详查区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及矿产资料,基本查明成矿地质条件。 4.1.2 矿区(床)地质 4.1.2.1 地层 预查应大致了解含矿层位及矿体空间展布。 普查应大致查明含矿层位及矿体空间展布。 详查与勘探应详细划分地层层序,岩性组合,建立标志层,确定准确的含矿(控矿)地层年代;研究沉积环境与成矿的关系;确定矿体赋存层位及矿体在地层中的空间分布。 4.1.2.2 地质构造 预查阶段应大致了解矿区内较大的褶皱、断层及节理裂隙发育地段。 普查阶段应大致查明矿区内较大的褶皱、断层及节理裂隙发 育地段。 精选范本

详查阶段应研究矿区构造与矿体空间分布关系。基本查明对矿体影响较大的褶皱、断层1和破碎带的性质、规模、产状、分布规律以及对矿体的破坏程度和对矿石质量的影响。研究节理裂隙的性质、产状、分布规律和发育层位、地段及程度。 勘探阶段应详细查明对矿体影响较大的褶皱、断层和破碎带的性质、规模、产状、分布规律以及对矿体的破坏程度和对矿石质量的影响。 4.1.2.3 岩浆岩 预查阶段应大致了解矿区岩浆岩体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 普查阶段应大致查明矿区岩浆岩体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 详查阶段应基本查明对矿体影响较大或较多的岩浆岩体(包括脉岩)的种类、形态、规模、产状、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分布规律以及与成矿的关系、对矿体的破坏程度和对矿石质量的影响。 1落差(褶幅)大于或等于30m(缓倾斜矿体20m)的褶皱、断层构造 精选范本

常见矿种工业指标及矿床规模划分标准

附件1: 常见矿种工业指标及矿床规模划分标准

备注:⒈本表来源于2002-2003年颁布实施的18个勘查规范:《铀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199-200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0-2002)、《钨、锡、汞、锑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1-20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2-2002)、《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3-2002)、《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4-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5-2002)、《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6-2002)、《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7

-2002)、《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8-2002)、《磷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9-2002)、《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0-2002)、《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1-2002)、《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2-2002)、《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3-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4-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5-2002)、《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行标,DZ/T 0216—2002); ⒉低品位矿:指矿石品位介于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品位之间的矿产。矿石边界品位是矿石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指标,为划分矿石和废石的界限;矿石最低工业品位指工业上可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即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开发利用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最低品位。

砂金矿地质勘探规范标准

砂金矿地质勘探规 .sunsecond. 2007-12-15 23:43:00 太阳社 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 绪言 砂金矿是由分布于松散碎屑沉积物中的自然金碎屑所形成的矿床。自然金通常都含有银、铜、铁、钯及其他金属的混合物。1000份自然金中纯金的重量份数称为自然金的成色。砂金成色自990~800不等,间或更低。大多数砂金矿的成色为800~900。 自然金虽属于等轴晶系,但砂金通常呈不规则粒状、片状、棒状和丝状,其粒度不一,可从小于0.01毫米的微粒到巨大的自然金块。我国多数砂金矿床中砂金粒度为0.2~0.5毫米,也有少数矿床大于0.5毫米的金粒所占比重较大。近年,、、和等省区都在开采砂金时发现了大金块。砂金硬度为2.5~3.0,具延展性,砂金比重为15.6~18.3,纯金比重可达19.3。砂金呈深浅不一的金黄色。少量砂金因表面有铁质被膜而显褐色,且具弱磁性。 金属属于贵金属,主要用做货币储备和贸易支付手段。金的工业用途除用于装饰品、瓷、镶牙、金笔等传统行业外,在电子、电气、化纤和宇航等工业上都得到了应用。由于砂金矿具有勘探周期短,矿山建设速度快而投资少等优点,所以寻找和勘探更多的砂金资源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砂金矿类型 根据形成条件和产出条件,砂金矿可分成以下主要成因类型和形态类型。 第一节砂金矿成因类型 可分为残积砂金矿、坡积砂金矿、冲积砂金矿、洪积砂金矿、滨岸(海和湖)沉积砂金矿、冰川砂金矿、冰水砂金矿和风成砂金矿等。

一、残积砂金矿:是岩金矿床或矿化带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产物——残积物。砂金未经磨蚀,有的表面覆以铁质薄膜,常见金与脉石矿物的连生体。 残积砂金矿若略有位移则向坡积砂金矿过渡。自治区多产此类过渡型砂金矿。 二、坡积砂金矿:产在山坡上靠近原矿源地的坡积物,组成砂金矿的碎屑沉积对其源地已有位移。砂金略有磨蚀,常见金与脉石矿物的连生体。此类砂金矿一般规模很小,适于地方小型开采。 坡积砂金矿的前缘常向洪积砂金矿过渡。自治区西菜园产有此类过渡型的砂金矿。 三、洪积砂金矿:产于间歇性水流作用形成的洪积物。由于水流作用的周期性,砂金和其他碎屑物质分选性和磨圆度均差,常形成较富金的透镜体和夹层。 四、冲积砂金矿:形成于河谷中,产在冲积物。冲积物磨圆程度高,分选好,成分复杂。砂金表面光滑,偶尔可在凹面上见残存的铁质被膜,多分布于冲积物下部靠近基岩顶面处。此类砂金矿是我国目前探、采的主要对象。 五、滨岸(海和湖)沉积砂金矿:产在海和湖的滨岸地带。它是由河流带入的含金碎屑或者岸边的原矿源地受拍岸浪和滨岸水流的作用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圆度好,分选好,砂金细小,常产于碎屑沉积物上部。碎屑沉积物常构成平行岸边的狭长带状滨岸砂丘。省有以金为伴生有用矿物的砂矿。 冰川砂金矿,冰水砂金矿和风成砂金矿,在我国尚无典型实例。 第二节砂金矿形态类型 砂金矿的形态对勘探方法,储量计算乃至开采方式都有重要意义,而砂金矿形态决定于其所产出的地貌部位。根据产出条件可分为:河床砂金矿、河漫滩砂金矿、阶地砂金矿、支谷砂金矿和岩溶充填砂金矿以及滨岸砂金矿。 一、河床砂金矿:产于现代河流的河床、沙洲、浅滩上的砂金矿属之。以粗碎屑为

关于中国探矿权的法律规定的现状

关于中国探矿权的法律规定的现状 ----池祥成 2005年7月 1、基本介绍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矿产能源。矿业权经营是目前中国的高利润行业,也是目前在中国国内投资的热点。中国地域广阔,以前的中国国内勘查投入注重于地表和已知的国有重点矿区,留下了技术上成功的机遇。因此有必要研究中国的矿业法律。 1.1外商投资中国矿业的法律框架由两大部分组成 A 第一部分是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三部基本法及其实施细则。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但上述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中外投资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是一种涉外经济合同,受中国《合同法》的约束。 B第二部分是矿业权制度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法》,国务院颁布的《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3个行政法规,国务院下属部门(主要是国土资源部)根据上述法律制订的大量行政规章。 1.2中国政府关于矿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立法较晚,1986年开始分布矿产法律,1998年才正式确立许可证制度。但整个法律体系中的法律文件规模庞大,现行有效的中央政府法律、法规、规章不少于300件;现行有效的各地方法规、规定文件总计不少于2000件。 1.3当前中国关于矿业管理法律的基本特点是: 1.3.1 国家权力强制性的体现较明显:政府机关在矿业领域的权利很大;同时规定了当事人许多不得违反的行为内容,否则将受到相应的处罚,最严厉的可达刑事责任。 1.3.2 中国关于矿业管理的法律内容十分复杂:从行政要求到技术规范、几乎涵盖了矿业行业的全部领域,而且有许多是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方面的规定。 1.3.3对内资、外资的待遇尚未完全统一:立法地位上一些方面外资有政策优势,而另一些方面内资又占优势,总的来讲对外资的要求高于内资。但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企业平等享有国民待遇是立法趋势。 1.3.4 中国关于矿业管理的法律基本框架虽然形成,但具体内容有部分仍处在变革之中。 1.3.5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法律法规的执行在一些地方存在一定的难度。 1.3.6中国关于矿业管理的法律规范有许多是由技术规范组成,同时这些技术规范在矿业经营中有着高度的强制性。 1.4中国关于矿业管理的立法层次为三级,分别是中央政府、省级政府、有自治权的地级(市、州)政府,效力上以中央政府为最高。执行层次上有四级,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市(州)政府、

铅锌矿资源特点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我国铅锌矿产资源主要特点 (1)矿产地分布广, 集中度高。我国铅锌矿产资源分布广, 铅锌合计储量超过800 万t 的省区依次为云南2 662.91 万t、内蒙古1 609. 87 万t、甘肃1 122. 49 万t、广东1 077. 32 万t、湖南888. 59 万t、广西878. 80万t , 合计为8 239. 98 万t, 占全国铅锌合计储量的64% 。 (2)大中型矿床占有储量多, 矿石类型复杂。大中型矿床的铅、锌储量分别占72% 和88. 4%。矿石类型复杂, 单一的铅或锌矿石类型少, 矿石类型比较复杂, 主要矿石类型为铅锌矿石、铅锌铜矿石、铅锡矿石、铅锑矿石、铅锌锡锑矿石、锌铜矿石等。 (3)共伴生组分多, 综合利用价值大。我国大多数矿床普遍共伴生有50 余种元素, 主要有金、银、铜、锡、镉、硫、萤石及稀有分散元素。在银铅锌矿床和铅锌银矿床中, 其银的储量占到全国银资源储量的60%以上, 此外金的储量和产量也相当的高。 (4) 贫矿多, 富矿少, 易选矿少。根据国土资源部2001 年所作的一项调查, 我国铅矿山中实际最低工业品位, 最低的为0. 5% , 最高的为4% , 平均1. 39% , 而以0. 7% ~ 1%之间的矿山最多, 占47. 27% ; 锌矿山中实际最低工业品位, 最低的矿山为0. 7% , 最高的矿山为18%, 平均为2. 95% , 而实际最低工业品位在1%~ 3% 之间的矿山最多, 占73. 17% 。矿山铅锌品位之和多在5% ~ 10% 之间, 大于10% 品位的矿石仅占总储量的15%, 而外国矿山品位一般都比较高, 铅加锌大都在10% 以上。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4.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5.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6.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