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地勘报告

道路地勘报告
道路地勘报告

目录

1 前言................................................................

1.1工程概况.................................................

1.2勘察目的.................................................

1.3勘察工作执行的依据及主要标准...............

1.4勘察方案布置 ..........................................

1.5勘察工作方法 ..........................................

1.6高程系统和坐标系统................................

1.7完成工作量..............................................

2 沿线自然地理慨况........................................

2.1地形、地貌及环境条件.............................

2.3区域地质.................................................

2.4地震背景...................................................

2.5地基土的分布、构成与特征......................

2.6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2.7水文地质条件............................................

2.8场地与地基地震效应................................

2.9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

3 地基土与基础的分析与评价...........................

3.1拟建场地的适宜性与稳定性......................

3.2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

4 基础方案 .....................................................

4.1路基处理方案建议.....................................

4.2箱涵基础方案建议.....................................

4.3电塔基础方案建议.....................................

4.4地基岩土参数建议值..................................

4.5桩基设计参数 ..........................................

4.6拟建场地成桩的可能性及桩基础施工对环

境的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6其他说明.......................................................

附表

(1)附表1:勘探点数据一览表( 1张)(2)附表2:地层统计表( 1张)(3)附表3:标贯试验统计表( 1

张)

(4)附表4: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1

张)

附图

(1)附图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1张)(2)附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 1张)(3)附图3:钻孔柱状图( 8张)(4)附图4:综合图例( 1张)附件:

(1)附件1:土工试验成果报告( 1张)(2)附件2:水质分析报告( 2张)(3)附件3:土中易溶盐分析报告( 1张)(5)附件4:岩芯照片( 1张)华盛路二期道路及排水箱涵钻探工程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1.1 工程概况

华盛路二期道路及排水箱涵钻探工程位于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蚺蛇村口,乐平大道东侧,路线起止里程K0+000~K0+463.50。其中K0+000~K0+300已处于道路施工阶段。本次勘察仅针对K0+300~K0+463.50段进行,为新建道路,路线长约0.163km,路基宽度15m,路面设计标高约5.60m,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K0+380.6~K0+468.60段右幅做排水箱涵,为单孔涵,全长88m,规格为1-4.0m×2.5m。终点左侧建一小型电塔。

本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为中等复杂地基。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表3.0.1-4分类判断,该市政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 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本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根据已批准的设计文件中确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要求等资料进行勘探,为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必需的工程地质依据。

1.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分析评价;

2.详细查明拟建场地的地形、地貌、岩土分布规律、组成结构及其工程特性,并提供地基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3.详细查明拟建场地不良地质条件的分布规律及规模,并提出治理建议;

4.根据抗震设计要求,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地震效应,判定场地类别及场地

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5.详细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埋藏条件、分布特征,并判定地下水、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

6. 详细查明桥梁构筑物地基的地层结构,准确提供工程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提供桥梁基础选择及基础持力层的选择建议。

1.3 勘察工作执行的依据及主要标准

1.3.1执行依据

中标通知书、拟建工程的平面布置图、地形图。

1.3.2主要技术标准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99);

?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

?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

?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 15-38-2005);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

?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

?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交通部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住建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4 勘察方案布置

1.4.1工作量布置原则

A、勘察孔平面布置

本次详勘在拟建场地内共布置勘探点8个,其中路基孔2个,箱涵钻孔5个。电塔钻孔1个。全为控制性钻孔。

B、勘察孔孔深确定

按照设计要求,各钻孔均钻入地面以下20m以内,进入强风化岩1~3m。如发现地层异常,须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

1.5 勘察工作方法

1)钻探与取样

采用XY-100型钻机,钻探方法采用回旋钻进、锤击钻探和干钻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泥浆护壁和套管护壁,泥浆作循环液,全岩段取芯。在预定深度进行取样或原位试验,针对不同土层采用相应的取样器取样。在软土层,采用薄壁取土器用静压方式采取土样;对可塑~坚硬状粘性土层,采用厚壁取土器以重锤少击的方式采取原状土样。在砂性土层中,取扰动样。土样质量等级为I~II级。取样后及时封存、运输、送试验室。取样的数量满足有关现行规程、规范的要求。

2)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由落锤式。主要目的:计算地基土的力学指标,判定浅层砂土或粉土地震液化效应,以及判定砂土密实度等。当用于场地地震液化计算时,在地面下20.0m深度范围内粉土、砂土层中需进行标准贯入试验。

3)室内试验

土样、水样室内试验依照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执行,岩石试验执行《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A)土样:控制性勘探点依工程特性在各土层取土样,粘性土做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比重、液限、塑限、压缩系数、压缩指数、抗剪强度;砂土做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比重、颗粒分析、渗透系数等。

B)水土分析试样:取环境水进行水质简分析,取地下水以上土进行土的易溶盐分析。

1.6 高程系统和坐标系统

本次勘察勘探点孔口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勘探点坐标采用佛山统一坐标系,勘探孔位置及孔口标高以T1基准点(X=2572996.340,Y=501506.380,H=5.25),由测量工程师现场采用全站仪测放。

1.7 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外业于2014年05月01日进场,至2014年05月05日完成。室内试验于2014年05月15日结束。勘察完成工作量见表1.7。

表1.7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2.1 地形、地貌及环境条件

场区位于佛山市三水区,属珠江三角洲北缘,受季风环流所控制,冬季处于极地大陆高压的东南缘,常吹偏北风,且恰在冷暖气团交替地带,气象要素变化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及南海低压槽的影响,常吹偏南风,由于暖湿气流的盛行,气候高温多雨,表现出季风气候的特色,夏季不像中国内陆长江流域一些盆地那样酷热。佛山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着,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长夏无冬,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四季树木常绿。但热带气旋、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和低温阴雨也常出现。对场区建设影响最大的灾害天气主要有台风和暴雨。

2.3 区域地质

2.3.1区域构造

根据广东地震研究所出版的《广东省地震构造概论》,拟建场地位于西江大断裂、广三断裂及珠江口断裂构建的珠江三角洲断陷区内,场区西邻西江大断裂,北靠广三断裂,离珠江口断裂较远,其稳定性主要受西江大断裂、广三断裂的控制(见下图2:场区地质构造图)。

西江大断裂:该断裂为控制珠江三角洲断陷盆地西缘的区域性断裂。它基本上沿西江河谷延伸,大部分被水系或第四系覆盖,全长约150km,走向北西310~330°,总体倾向北东,倾角大于45°,它是由多条平行断裂组成的断裂束,呈斜列式排列,断裂主要由硅化、片理化、糜棱岩化压碎岩、角砾岩和构造透镜体等组成。这是一条晚第四纪活动断裂。沿西江断裂,地震成带状分布,最大震级5.0级,于1445年在四会附近发生一次4.75级地震,西江断裂为一条中度的活动断裂。

广三断裂:该断裂为三水-罗浮山深断裂的西段,在区域上是一条规模规大、活动性强的近东西向断裂带,整体延伸长达200km,由强烈硅化的糜棱岩和角砾岩等构造岩组成,宽度不一。该带地震活动水平中等,成带状分布,最高震级5.0级,高要-佛山地区

3.7、

4.2级地震。从区域构造图

4.75~5级地震达7次之多,其中1997年在三水发生了M

L

上看:该断裂位于场区北侧,距场区较近,其对场区略有影响。

从历史和现今的地震活动性来看,近场区的地震活动,无论从频度及强度上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大多震级低,破坏性不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场区地属佛山市三水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3.2 区域地层

据据1:10万《广东三水盆地石油地质图》资料和1:5万《佛山市幅》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本项目周边地层为下第三系莘庄组、怖心组、宝月组、华涌组及第四系海陆交互相冲淤积层。上述地层从老到新简述如下:

x):紫红色、灰色泥岩、粗砂岩和砾岩,厚度230~400m。与下伏地1)莘庄组(E

1

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b):上段为灰色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与深灰色钙质泥岩、泥灰岩2)怖心组(E

1-2

不等厚互层,厚度200~250m,中段为深灰色钙质泥岩、泥灰岩夹薄层粉砂岩,含薄层石膏,厚度100~300m;下段为棕红色、紫灰色、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泥灰岩,含薄层状石膏,厚度100~350m。

by):分布于石湾~街边路段。由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与3)宝月组(E

2

灰黄色长石砂岩互层,偶夹玄武岩。厚度740~1015m。

h):分布于罗村以西以北,上段为褐红色、棕红色砾岩、砂砾岩与粉4)华涌组(E

3

砂岩、细砂岩互层,夹泥岩,厚度145~210m;中段为灰白色、灰紫色砾砂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与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夹泥岩、粗面岩、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夹膨润土或膨胀土层,厚度300~500m;下段为棕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夹粉砂岩、泥岩,厚度200~700m。

mc):由河口湾三角洲相沉积之砾砂、中粗砂、粉细5)第四纪第一级冲淤积阶地(Q

4

砂和黏土、淤泥组成,厚度因地而异,5~40m。局部可达50m。从龙江岗~石湾一带是北西向河口湾发育地段,也是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交汇地段。第四系之沉积基底深浅变化比较复杂,与地基的稳定性关系密切。

在本项目场地范围内,地层主要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冲积层、下第三系地层。

2.4地震背景

在地震活动方面,历史上发生多次中强地震与有感地震。

1976年11月20日乐从小布、腾冲发生3.9级地震,极震区烈度为6度,有地声、掉瓦、缸水外泼及烟囱拉松现象,墙裂宽0.3cm,长1.0m。佛山、顺德、南海有强烈震感。另据史料记载,1616年2月15日该地发生过4级地震。

1937年2月24日石湾发生3.0级地震。

1644年4月9日石湾西南8.5KM(吉利龙津)发生4.0级地震。

1748年12月12日顺德龙江(坦东)发生3.0级地震。

1964年6月佛山附近东约、桂城发生4.0级地震。

1997年9月23日三水南边村发生3.7级地震,9月26日又发生4.4级地震,震裂房屋、墙壁,出现100mm裂缝。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佛山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5 地基土的分布、构成与特征

根据钻孔揭露,本场地岩土层按成因可划分为:1、人工填土层(Q ml),2、第四系海mc),3、第三系(E)风化基岩3个成因层。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自上陆交互冲积层(Q

4

而下综合描述如下:

人工填土层(Qml)

1层素填土:场地内ZK1、ZK2、ZK8有分布,层厚1.90~3.10m,地面标高4.10~5.20m。褐红色、灰黄色,稍湿-很湿,松散,未压实,主要成分为砂性土,夹粘性土及碎石块等表层含植物根系。

经6次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6~9击,平均8击,标准差σ=1.15,变异系数δ=0.152,击数标准值为6.6击,详见附表3。

mc)

第四系海陆交互冲积层(Q

4

2层粉质粘土、粘土:场地内沿线均有分布,层厚1.00~5.90m,层顶高程-1.05~3.30m,层顶埋深0.60~3.10m。灰白色、灰黄色,湿、可塑,不均匀含砂,韧性中等~高,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泽,干强度中等~高。

经10次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6~12击,平均8.5击,标准差σ=1.832,变异系数δ=0.226,击数标准值为7.0击,详见附表3。

本层取土工测试样10件,定名为粉质粘土、粘土,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附表4及土工测试结果表。

3层淤泥:场地内沿线均有分布,层厚3.30~5.20m,层顶高程-6.05~-1.20m,层顶埋深3.00~7.80m。灰黑色,饱和,流塑,含腐植质,有臭味,韧性低,摇振反应轻微,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低。

经14次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1~2击,平均1.5击,标准差σ=0.426,变异系数δ=0.323,击数标准值为1.1击,详见附表3。

本层取土工测试样10件,均定名为淤泥,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附表4及土工测试结果表。

4层粉质粘土、粘土:分布于场地内ZK1、ZK2、ZK6~ZK8孔,层厚1.10~6.00m,层顶高程-8.45~-5.35m,层顶埋深6.30~12.00m。灰白、灰黄夹浅红色,可塑,韧性中等~高,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泽,干强度中等~高。局部含少量砂粒。

经6次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10~15击,平均12.6击,标准差σ=1.759,变异系数δ=0.175,击数标准值为8.6击,详见附表3。

本层取土工测试样6件,定名为粉质粘土、粘土,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附表4及土工测试结果表。

第三系(E)风化基岩

5层全风化砂岩:除ZK8外,其他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层厚0.70~7.50m,层顶高程-10.10~-7.90m,层顶埋深9.30~15.30m。灰白、灰色,岩质极软,岩石已风化成密实砂土状,仍可见残余结构,局部夹强风化岩,岩芯多呈砂土状。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经9次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30~38击,平均34.6击,标准差σ=2.326,变异系数δ=0.090,击数标准值为24.5击,详见附表3。

6层强风化砂岩:除ZK3、ZK5外,其他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层厚1.80~7.80m,层顶高程-12.80~-9.55m,层顶埋深10.50~1800m。灰色,浅紫色,岩质极软,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呈碎块状,易击碎。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

经9次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51~57击,平均54.5击,标准差σ=2.794,变异系数δ=0.069,击数标准值为38.8击,详见附表3。

2.6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各地层的物理力学性指标均进行了分层统计,详见附表“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表中提供了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及变异系数等统计参数,力学指标提供了标准值,设计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安全等级情况,结合地区经验选用。

2.7水文地质条件

2.7.1地表水

本项目地表水主要为河涌水。河涌水面宽10~15m,水深0.5~2.0m,其流量、水位受大气降水及海潮影响较大。勘察期间地表水位普遍比路面低3.50~4.50m。

2.7.2地下水

勘察期间,ZK1、ZK2、ZK8钻孔均遇见地下水,素填土为弱~中等透水层,富水性一般,淤泥、粉质粘土、全及强风化砂岩为微透水层,富水性差。

场地地下水主要有两层,第1为赋存于素填土中的上层滞水,水量较少,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相互补给,水位变化因气候、季节而异;丰水季节,地下水位上升。第2层为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下部全风化及强风化基岩裂隙中,其补给主要来源于上部覆盖层孔隙水向下渗透及地下径流补给,排泄方式以侧向径流为主,在野外钻探施工过程中,未发现钻孔出现漏浆现象,水量较小。勘察期间,钻孔中均遇见地下水,24小时后观测其稳定(混合)水位埋深为1.20~1.50m,水位标高为2.60~4.00m。地下水位受季节性影响,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上部地下水位变幅为3.00m左右。

2.7.3地表水的腐蚀性

根据勘察期间于涌沟中(ZK5附近)所取河水水质分析结果,地表水的化学类型为- Ca·Na型。地表水环境类型为Ⅱ类,有干湿交替作用情况,地层渗透性分类为A HCO

3

类。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附录K,对道路沿线地表水的腐蚀性进行判定,详见表2.7-1,表2.7-2。

表2.7-1 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

表2.7-2 地表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表

筋具微腐蚀性。

2.7.4地下水的腐蚀性

据勘察期间于ZK1孔内所取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为HCO

3-·SO

4

—Ca2+型。地下水环境类型为Ⅱ类,有干湿交替作用情况,地层渗透性分类为B类。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附录K,对道路沿线地下水的腐蚀性进行判定,详见表2.7-3,表2.7-4。

表2.7-1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

表2.7-2 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表

综合判定:场地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2.7.5土的腐蚀性

据勘察期间于ZK1、ZK8孔内所取地下水位以上土的易溶盐分析结果,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附录K,对桥位土的腐蚀性进行判定,详见表2.7.4-1,表2.7.4-2。环境类型为Ⅱ类,有干湿交替作用情况,土的分类为B类。

表2.7.4-1 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

表2.7.4-2 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及钢结构腐蚀性评价表

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2.8 场地与地基地震效应

2.8.1场地类别

场地内第四系主要为人工填土层及海陆交互相冲积层。由素填土、粉质粘土、淤泥及粉质粘土等组成。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第条,参考当地剪

切波测试经验,钻孔等效剪切波速计算详见表2.8.1-1。

表2.8.1-1 等效剪切波速估算表

软弱土为主,建议按软弱土类型考虑。场地覆盖层厚度在15~80m之间,判定拟建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

2.8.2场地地震动参数

根据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附录A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界定,佛山市三水区属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因场地存在软土,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本工程路基、箱涵及电塔建议应按标准设防类(丙类)进行抗震设防。

2.8.3场地液化判别

场地内20m深度范围内未发育饱和砂土及粉土。场地处于6度地震设防区,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可不进行砂土液化的判定。

2.8.4软土震陷

沿线3层淤泥,呈饱和、流塑状态,[f

a0]<80kPa,V

s

<95m/s,为软土,在6度地震

作用下将会发生软土地基震陷,影响结构物的稳定。

2.9 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

2.9.1不良地质

本场地地貌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附近不存在泥石流、水库坍塌等不良地质条件,未发现采空区、地面塌陷、岩溶、砂土液化等不良地质条件,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及历史地震活动记录表明本区为地震活动相对较弱,活动频度较低地。

勘察范围内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地震效应。场区处于地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场地内分布淤泥,呈饱和、流塑状态。在震动作用下,土的结构受到扰动后,强度将显着降低,从而使地基产生附加沉降,影响路基和结构物的稳定,在6度地震作用下将会发生软土地基震陷。

2.9.2特殊性岩土

1)素填土:沿线地表均分布有人工填土,厚度1.90~3.10m。松散,未压实,主要成分为砂性土,夹粘性土及碎石块等。物理力学性质不均一,具弱~中等透水性,属特殊性岩土,对建筑物基础沉降和地基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当采用桩基础时,填土将对桩基产生负摩阻力的不利影响,建议负摩阻力系数取0.25。

2)软土:本次勘察查明,3层淤泥全场地分布,层厚3.30~5.20m,层顶高程-6.05~-1.20m,层顶埋深3.00~7.80m,埋藏较浅,厚度变化较大,淤泥具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力学强度低、灵敏高等特点,易产生侧向滑移、不均匀沉降、蠕变及软土震陷等地质灾害。当采用桩基础时,软土将对桩基产生负摩阻力的不利影响,建议负摩阻力系数取0.20。

3)场地风化基岩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不均,钻(冲)孔灌注桩施工易引起漏浆,造成承载力降低或桩基础不均匀沉降。

3 地基土与基础的分析与评价

3.1 拟建场地的适宜性与稳定性

据区域资料及本次勘察,工程场地位于珠三角平原腹地,第四系沉积层厚度较大,盆地内的构造形迹以脆性断裂为主,基岩由第三系(E)砂岩等组成。基岩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但钻孔控制范围内未见构造断裂破碎等痕迹,基岩稳定性良好。推测本场地处于稳定的地质构造背景。因此,本场地属稳定场地,适宜于本工程建设。

3.2 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

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地质条件,场地地基土分析如下:

1层素填土:沿线均有分布,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局部夹少量砂粒及碎石块,未压实,工程力学性质较差,该层不宜直接作为路基等构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须剥离其中杂质,经适当碾压,密实度达到要求后方可作为道路路基持力层。

2层粉质粘土、粘土:沿线均有分布,可塑,层厚1.00~5.90m,平均厚度4.00m,

工程性质一般。可作为道路路基持力层。

3层淤泥:层位稳定,沿线均有分布,层厚3.30~5.20m,平均厚度4.16m,饱和,流塑,为场地内软土层,具有承载力低、高压缩性、高灵敏度、抗剪能力差等特点,工程力学性质差。

4层粉质粘土、粘土:层位较稳定,沿线均有分布,可塑状,层厚1.10~6.10m,平均厚度3.20m,工程性质较好。

5层全风化砂岩(W4):沿线均有揭露,揭露层厚0.70~7.50m,平均厚度3.76m,起伏较平缓,工程力学性质较好,有较高的强度。

6层强风化砂岩(W3):沿线均有揭露,揭露层厚1.80~7.80m,平均厚度4.27m,起伏较平缓,工程力学性质较好,有较高的强度。

4 基础方案

4.1路基处理方案建议

经勘察,路基土层主要为素填土,素填土下为具有一定厚度和承载力的粉质粘土层。路基处理方案建议采用堆载预压法、夯实或换填法进行处理。处理前应将表土杂物清除,经适当碾压,密实度达到要求后方可作为道路路基持力层。

4.2箱涵基础方案建议

经勘察,箱涵基底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具有一定的厚度与承载力。层顶起伏不大,在满足要求设计要求及荷载条件下,可采用天然基础,基础类型为扩展基础。以粉质粘土作为基础持力层。若无法满足设计及荷载要求,则应采用桩基础,以第6层强风化砂岩作为基础持力层。按端承桩进行设计,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应小于0.50m,单桩承载力应通过静载试验确定。

4.3电塔基础方案建议

经勘察,电塔所处上部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及粉质粘土,素填土承载力低,工程性质差。粉质粘土具有一定与承载力,但厚度较薄,且下卧有软弱土层。因此不宜采用天然基础,建议采用桩基础,以第6层强风化砂岩作为基础持力层。按端承桩进行设计,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应小于0.50m,单桩承载力应通过静载试验确定。

4.4地基岩土参数建议值

综合分析野外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参数,根据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

计规范》JTG D63-2007及当地勘察经验,各岩土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土层的

a0

压缩模量Es、凝聚力C、内摩擦角Φ、渗透系数K见表4.2。

表4.2 地基承载力建议值表

注:*为经验值

4.5 桩基设计参数

(1)根据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等相关规定,结合当地的同类工程经验及工程地质条件,经综合分析确定各地基土层的桩基设计参数,详见表5.4。

表5.4 桩基设计参数

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在计算基桩承载力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

①桩穿越较厚松填土、欠固结土、液化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时,

②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包括填土)时,

③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着压缩沉降时。

(3)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4.3条,桩周土沉降可能此起桩侧负摩阻力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当缺乏可参照的工程经验时,可按下列规定验算。

①对于摩擦型基桩可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并可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

Nk≤Ra

n,

②对于端承型基桩除应满足上式要求外,尚应考虑负摩阻力引起基桩的下拉荷载Q

g

并可按下工验算基桩承载力:

n≤Ra

Nk+Q

g

③当土层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时,尚应将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计入附加荷载验算桩基沉降。

4.6拟建场地成桩的可能性及桩基础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1)拟建场地成桩的可能性:

根据场区岩土条件和拟建物的工程特性及周边环境,拟建场地具备桩基础施工条件,

场地周边不存在限制桩基础使用的规定;拟建场地在控制深度范围内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土层较厚,持力层以上土层强度较小,对预制桩施工无大的影响,可顺利穿过上部土层进入持力层。强风化岩层可作为钻(冲或旋挖)孔灌注桩的桩端持力层考虑,正常情况下,冲孔桩的嵌岩能力最强,适用于任何岩层。综上所述,该拟建场地具备成桩的条件,适应采用桩基础。

(2)桩基础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1)、桩施工时经常对周围环境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冲桩振动对周围建筑物有较强震感,甚至导致相邻建筑物基础的沉陷和倾斜和开裂;故桩施工前要对周边建筑物进行调查并进行施工影响评估,应开展进行第三方监测。

2)、钻孔灌注桩造成的另一个环境问题是泥浆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由于采用泥浆作业,特别是在易于自然造浆的粘土层钻进,往往会产生大量的高粘度、高密度的废泥浆,加上排除的大量钻渣,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附近水质污染。

施工时,施工区域须进行围挡隔离,防止施工时对人身安全造成影响,同时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施工噪音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应防止废浆液等垃圾污染周边环境。

5 结论与建议

1)本工程沿路线段新构造运动不强烈,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拟建场地属稳定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路基土类别以细粒土为主,局部夹粗粒土。路基的干湿类型为中湿。

2)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类型以软弱土为主,场地类别属Ⅲ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

3)拟建场地环境类别属II类,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地下水以上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水和土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

4)路基处理方案建议采用堆载预压法、夯实或换填法进行处理。箱涵及电塔基础方案建议采用桩基础,以第6层强风化砂岩作为基础持力层。设计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桩长。

5)采用预制管桩基础时,打桩时须对桩的桩身质量进行检查,沉桩时建议以最后1米的锤击数和最后贯入度作为定量控制标准。

6)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一般宜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桩基正式施工前应进行试桩,核实桩基设计承载力及终桩标准。

6其他说明

1)本勘察报告依据现场钻探、测试及室内试验结果,按照相关规范标准结合地区经验编制而成,可作为本项目施工图设计方案的依据。

2)本报告所述的场地岩土埋藏分布情况,仅是根据各钻孔点的钻探取芯情况分析整理所得,由于地质情况的复杂多变及勘察精度所限,钻孔之间地段的岩土埋藏分布条件可能与本报告描述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合理的。当地层变化较大时,应进行施工勘察。

3)佛山市为台风多发地区,设计时应考虑风力的动荷载作用及强降雨对工程的影响。

(整理)公路勘测设计实习总结

公路勘测设计实习总结 道路勘测设计个人实习总结 个人设计总结 一、实习目的 在学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后,通过实地测地形图,在图上运用《道 路勘测设计》的理论知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路线设计规范,结合地形地 物,进行选线、定线,设计纵断面与横断面,然后实地放线。加深对理论知 识是理解,建立道路勘测的感性认识,使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工程

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 三周(18周—20周) 三、实习地点 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四、实习内容 在平原微丘区域内,按指定地点测绘带状地形图,测绘宽度60米,长 度每组1000米左右。然后拼接地形图。将地形图拼接,地形图按一般二级 公路线性标准进行路线是初步设计。选定弯道不少于3个、长度不少于350 米的线路。设计完成后,进行实地放线。

五、使用仪器 所用设备: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花杆、皮尺、计算器、绘图用具等 六、实习进度 (1)第1-2天:动员实习、分组,领取仪器,现场踏勘 (2)第3-7天:测基平和中平,计算导线闭合差; (3)第8-12天:在带状地形图上进行路线是初步设计; (4)第13-15天:放样 (5)第16-21天:测绘横断面。 七、个人心得与总结 三个星期艰苦的道路测量实习终于结束了。这二十几天对我们真的是一种

考验,期间有苦有累,有困难有快乐! 实习过程是苦的,早上大家起得又早,中午又不休息,吃完饭就拿者仪器 出去了。有的组为了赶进度,连中午饭都不吃了,有的就整天泡在那里。“正所 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噫!” 最困难的是测量过程,虽然这学期上过课,也有过测量实验,但是只是理 论上的学习,没有太多实际操作,半生不熟的。比如使用全站仪的时候,调了将 近两个小时,还是不行,最后还是看了看书上是怎么样的调节顺序和按键的方法, 我们才没耽误宝贵的时间。这次给了我们一个教训就是以后有什么不懂的一定要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学号082*****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山区道路设计 题目) 1#-20# 起止日期: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年7 月2 日 学生姓名XXX 班级**交通*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XXX XXX 土木工程学院 2011 年7月2 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一、本道路修建的目的 (5) 二、本路1#-20#所经地区的自然情况特征与分析 (5) 三、各项工程涉及意图及根据 (5) 四、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工程配合与协议事项 (5) 五、对日后顶测、施工、养护的建议与要求 (5) 六、路线方案优缺点的说明与分析 (5) 七、设计方法与步骤 (5) 1确定公路等级 (5) 2选定路线技术标准 (6) 3纸上定线 (6) 4纵断面设计 (7) 5路基横断面设计 (7) 6弯道细部设计 (7) 7JD1的曲线要数计算 (8) 8竖曲线要数计算 (10) 9土石方计算与调配 (10) 八、参考文献 (10) 九、设计方案比较 (12)

天津城建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 —2011 学年第2 学期 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专业 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 设计题目:山区道路设计(起讫点) 完成期限:自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 年7 月 2 日共 1 周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题:山区公路路线设计 二、设计内容:按任务书指定控制点进行纸上定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调配与土石方计算;路线方案技术指标论证分析。 三、设计原始资料: 1.设计用1:2000地形图(电子版地形图1:1000)一张,等高线为2米; 2.道路性质与控制点:本路为某矿区通入工业基地跨越重丘区一段路线,图示控制点(学生的起讫点)是不同路线方案的中间控制点(应以起讫点的位置和标高控制路线设计); 3.交通运输情况:主要为解决解放牌汽车运输,现年平均交通量600辆/日,平均年增长率为7%.按15年远景规划; 4.自然条件:本路线一端接山区,另一端为微丘地形,中间为重丘过渡段,(即本课题设计路段),该段地质情况基本稳定,除地表0.5-1.0米风化土层外,下部为石灰岩,地下水位一般较深,对路基与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 四、设计应完成的主要任务: 1.公路技术等级拟定; 2.路线技术标准选定;

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

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8)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9)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0)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1)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2)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3)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14)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15)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1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等。 三、拟建工程概述 拟建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本次施工路段从K0+036.074至K1+165.795,道路全长为1129.721m,;道路设计起点坐标(X=35809.166 Y=14831.661),终点坐标(X=35519.613 Y=16014.400),设计起点位于濠江路,桩号为K0+000,设计路面标高为23.75m,西北至东南走向,终点相交于东环路,桩号K1+165.795,设计路面标高为40.89m;为城市Ⅱ级主干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为40 km/h,设计荷载城-A,设计年限30年,设计道路宽为26m,双向四车道,两侧设人行道,路面交通等级为轻等级,轴载标准BZZ-100,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道路勘测设计》及其相关专业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设计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二、基本资料 本段公路为平原微丘三级新建公路。 起点坐标:X=79380.000,Y=91030.000;终点坐标:X=79150.000,Y=91980.000;起、终点设计高程均同地面高程。 提供的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 三、设计步骤和方法 1、认真阅读地形图,查清路线带的地形、地物特征, 并定出起点、终点和中间控制点; 1、根据起终点和中间控制点,在地形图上进行选线, 通过比选,最终确定公路具体走向,必须选出两条路线进行比选(选线时注意各个段落土石方的平衡,尽可能少占农田,少拆房屋); 2、根据选定的公路具体走向,确定交点位置,量出交

点坐标,计算交点间距、偏角,并根据地形、地物和《规》的要求确定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出平曲线 各要素、公路总里程; 3、按照20的间距在地形图上定出各个中桩的位置,读 出其他地面高程,依此点绘出纵断面(若地形变化大,则要考虑加桩); 4、断面图设计; 5、编制《路基设计表》; 6、点绘横断面地面线,进行横断面设计; 7、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8、在地形图上点绘公路用地界限,并调查征地和拆迁 情况; 10、整理装订成册。 四、要求 1、所有设计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图表格式要求:所有图纸、汉字均要按照规要求采 用工程字体;每图表必须有设计人、复核人、审核人及 其签名,并标上图号、日期;采用3号图纸;图框尺寸,外框为420mm×297mm,框为(430-30-10)mm× (297-10-10)mm,设计单位70mm,公路名称70mm,图 名65mm,设计、复核、审核、图号、日期均为(15+20)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 1、计算行车速度:受公路控制的路段(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等),在天气良好、交通密度小的情 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够保持安全而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2、横向力系数:横向力与车重的比值 3、动力因素: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具有的有效牵引力 4、缓和曲线: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5、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 向横坡 6、加宽: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靠近曲线内侧后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小,靠曲线外侧的前轮行驶的 曲线半径最大。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 7、S形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用两个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S型曲线 8、复曲线: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径相连接(l F=0)或插入缓和曲线(l F≠0) 的组合曲线,后者又叫卵形曲线。 9、凸形曲线:两同向回旋曲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凸型曲线。 10、平均纵坡: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端点的高差与路线长度的比值。 11、坡长: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 12、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又有超高时,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 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称为合成坡度。 13、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 14、免费运距:土方作业包括挖、装、运、卸等工序,在某一特定距离内,只按土石方数计价而不另 计算运费,这一特定距离称免费运距。 15、展线:采用延长路线的方法,逐渐升破克服高差。 16、放坡:按照要求的设计纵坡(或平均坡度)在实地找出地面坡度线的工作。 17、初测:是两阶段设计中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工作。要点有: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 制测量、地形图测绘、路线勘测与调查、其他勘测与调查、初测内业工作。 18、定测:即定线测量,是指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要点有:路线勘测、中桩高程 测量、横断面测量、地形测量、定测内业工作。 19、断链:桩号与实际里程不符的情况。(计算、测量错误;局部改线、分段测量等客观原因造成,

市政道路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市政道路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点击此处下载全文) 资料目录 ?勘察基本情况 ?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 ?地层岩性 ?区域地质构造 ?地震 ?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评价 ?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管涵工程地质评价 ?水文地质评价 ?岩土设计计算参数评价 ?深路堑稳定性评价

沿线筑路材料质量、储量评价 内容简介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地质评价】 填方路基段工程地质评价 LK0+220~LK0+260段地基土表层为种植土②,厚约0.7米;其下为软塑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③-1,厚2.0~3.5米;再下为硬塑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③-2,厚度3. 6~大于4.5米。表层种植土②应清除,软塑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③-1压缩性较高,分布厚度较大,清除较困难,宜进行地基处理,以处理后的复合地基作为路基持力层。该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为120kPa,回弹模量为13.2MPa。 …… 路堑段地基及边坡工程地质评价 LK0~LK0+220段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④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为250kP a;基岩全风化层⑤-1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为240kPa。地基土均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路堑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最高处为17.7米,建议分三级放坡,采用锚杆混凝土框架植物防护,其放坡坡率宜缓于1:1。 …… 管涵工程地质评价 表层种植土②与软塑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③-1应清除,其下硬塑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③-2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为200kPa,可作为管涵持力层。 ……

含:原状地形图、柱状图42张、地质纵断面图14张、地质平面图7张、公路勘察图例、路堑路堤管涵综合地质说明8张、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填方地段工程地质评价表、路堑边坡工程地质评价表、涵洞(通道)工程地质评价表、岩土的力学指标推荐值、土的动力触探试验成果总表 道路工程地质勘察要点 受建设方委托,对此道路工程提出如下地质勘察要点: 一、勘察范围 本工程为城市主干道,标准路幅宽度为60m,西起湘芸路,东至西环线西辅道,道路全长2133.182米,平面图见附图。 二、勘察任务 通过勘察,应对沿线各地段路基的稳定性和岩土性质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为路基设计、确定设计回弹模量、路面设计、路基压实、防护与加固、路基排水、管道基础设计、地基处理、深基开挖、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岸坡设计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勘察内容 1、查明沿线各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 2、查明治线地段的地质构造、地层结构特征,查明各类土层的类型、性质及其空间分布,查明基岩风化层厚度、分布界线及风化破碎程度,提出承载力指标,沿山地段应查明对设计和施工方案有影响的基岩。 3、查明沿线各地段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分布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整治措施的建议和必要的防治工程设计参数。 4、查明沿线各地段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土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 5、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查明含水层范围,颗粒组成,渗透系数、补给来源,并提供施工降水设计参数,评价承压水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6、查明沿线各地段暗埋的河、湖、沟、坑的分布范围,埋深及其覆盖层的工程地质特性。 7、调查了解地下埋设物加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其密实度。 四、布孔原则

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总结参考

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总结参考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关于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总结参考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实习的任务: 本次实习为一阶段设计,一阶段设计是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来勘测工作。一阶段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计划任务书确定的修建原则和路线基本走向,通过现场对各有价值方案的勘测,从中确定采用的路线,搜集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资料。一阶段设计则是要对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的核实落实,并进行选线、高程、地形、路线交叉和其他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进行纸上定线和有关的内业工作。 实习目的: 1)了解公路测量队的组队、测设准备、公路视察等。 2)实地参加公路选线、测角、水平、断面、内业各组的工作,并掌握各作业组的基本训练。 3)学习路线而布局的基本方法,了解路线方案比较的方法,公路路线线形的概念进一步加深课堂所学勘测知识。 4) 熟悉测量的工作方法,并进行测量的基本训练。 二.实习内容和要求:(测角组、水平组、中桩组、地形组、横断面组各自的任务与内容) 一)、生产实习任务 主要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本次为一阶段设计)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

其具体任务是:根据老师要求,具体确定路线方案,实地标定路线或放线,并进行详细测量和作图工作。 二)、实习内容 1.实地选定路线或实地放线(纸上定线时),进行测角、量距、中线测设、中桩固定等工作; 2.引设水准点,并进行路线水准测量; 3.路线横断面测量; 4.勾绘路线沿线的带状地形图; 5.对有大型构造物地带,应测绘局部大比例地形图; 6、沿线土壤地质调查及筑路材料勘查; 7、检查及整理外业资料,并完成外业期间所规定的内业设计工作 三)、实习要求 外业测设的分工定测分为选线组、导线测角组、中桩组、水平组、断面组、地形组、调查组进行。如果定线采用纸上定线方法进行,则此时可将选线和导线测角可以合并,以下是各个组的实习要求。 地形组:根据设计的需要,按一定比例测绘出沿线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带状地形图(由实际工作限制改测定局部范围的控制点),供设计和施工使用。 测角组:标定直线与修正点位;测角及转角计算;方位角观测及复核;经纬仪视距测量;作分角桩;设置临时水准点;协助中桩组敷设难度大的曲线等工作。(导线测角组一般由四人组成,其中操作仪器一人,记录计算一人,插杆跑点一人,固桩一人。) 中桩组:根据选线组选定的控制点位置、交点位置、曲线半径、缓和曲线

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道路勘测实训报告

道路勘测实训报告 一.实训时间:2011年11月28号至12月9号 二.实训地点: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一个班分为六组,每组有六到七各成员,实训项目如下:选线,控制点测设,中桩,横断面,纵断面,内业。我们要设计一条三级公路 选线:根据道路使用任务,性质,等级,起始点和控制点,线性,地形,地貌,地质等选定合理路线。 中桩:用软件输出中桩数据,然后用全站仪测设中桩 水平:先做基平,然后中平,为后面纵断面设计出数据。水平组主要通过对路线中线各中桩高程进行测量,并沿线设置临时水准点,为路线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提供资料 横断面:测中桩垂直路中线方向地面起伏,并绘制横断面图,为路基设计,计算土石方量提供依据。 内业:收集外业数据,核对,进行整体设计。内业主要工作:平面图设计,打印中桩表,纵断面线形设计: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组合设计,从而设计出纵坡合理、线形平顺圆滑的理想线形,以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工程费用较省、运营费用较少的目的。 纵断面设计主要是解决公路线形在纵断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问题。纵断面设计主要是两部分内容,一是纵坡设计,二是竖曲线设计。横断面设计:填方边坡一般采用1:1.5。按照排水要求拟定边沟、截水沟等尺寸进行横断面戴帽,点绘设计线。 四.建议:在实训之间,老师应该给我们讲解清楚,并且应该勤抽查我们的实训效率,避免有的同学出现逃课的现象,真正做到人人会操作人人懂测量。 五.心得体会:为期两周的实训结束了,这两周里虽然伴随着寒风大雪,但我感到很充实,感到这两周学的知识比这一学年学的都多,并且也学会了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建议,懂得了同学之间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精神,这些知识会给以后学习和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也会很好的珍惜。 本次实训,通过实际操作和老师们辛苦的指导,巩固和加深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相关道路勘测和测量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水准仪,全站仪基本操作。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培养了我们的计算和绘图能力,这些知识往往是我们在学校很少注意的,但又很重要的基础知识。 同时我们及时的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发现知识漏点以及理论和现实的差距。例如:(1)水平测量的基平测量时,两台水准仪除了水平调好外,还要注意,每次读数时,都要先进行竖直调平,还有两台水准仪要在中间附近,且距离应近些(2)立塔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合适位置上,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工作量,而且因点过多杂乱产生较大误差,距离太远也会产生麻烦,如:看不清塔尺上的数字,视线偏移而产生较大误差等。(3)画地形图时,要先将道路 2/3页 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再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一次测量实训要完整的做完,离不开小组的合作与团结,团队之间的合作也至关重要。实训中我们做到了“步步有检核“,防止了误差积累,提高了实训工作效率。 在实训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和培养了我们的个人能了和团队合作能力,及时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和目标。通过两周勘测实训,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以前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及心得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实习的任务: 本次实习为一阶段设计,一阶段设计是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来勘测工作。一阶段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计划任务书确定的修建原则和路线基本走向,通过现场对各有价值方案的勘测,从中确定采用的路线,搜集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资料。一阶段设计则是要对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的核实落实,并进行选线、高程、地形、路线交叉和其他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进行纸上定线和有关的内业工作。 实习目的: 1)了解公路测量队的组队、测设准备、公路视察等。 2)实地参加公路选线、测角、水平、断面、内业各组的工作,并掌握各作业组 的基本训练。 3)学习路线而布局的基本方法,了解路线方案比较的方法,公路路线线形的概 念进一步加深课堂所学勘测知识。 4) 熟悉测量的工作方法,并进行测量的基本训练。 二.实习内容和要求:(测角组、水平组、中桩组、地形组、横断面组各自的任务与内容) 一)、生产实习任务 主要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本次为一阶段设计)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其具体任务是:根据老师要求,具体确定路线方案,实地标定路线或放线,并进行详细测量和作图工作。 二)、实习内容 1.实地选定路线或实地放线(纸上定线时),进行测角、量距、中线测设、中桩固定等工作; 2.引设水准点,并进行路线水准测量; 3.路线横断面测量; 4.勾绘路线沿线的带状地形图; 5.对有大型构造物地带,应测绘局部大比例地形图;

6、沿线土壤地质调查及筑路材料勘查; 7、检查及整理外业资料,并完成外业期间所规定的内业设计工作 三)、实习要求 外业测设的分工定测分为选线组、导线测角组、中桩组、水平组、断面组、地形组、调查组进行。如果定线采用纸上定线方法进行,则此时可将选线和导线测角可以合并,以下是各个组的实习要求。 地形组:根据设计的需要,按一定比例测绘出沿线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带状地形图(由实际工作限制改测定局部范围的控制点),供设计和施工使用。 测角组:标定直线与修正点位;测角及转角计算;方位角观测及复核;经纬仪视距测量;作分角桩;设置临时水准点;协助中桩组敷设难度大的曲线等工作。(导线测角组一般由四人组成,其中操作仪器一人,记录计算一人,插杆跑点一人,固桩一人。)中桩组:根据选线组选定的控制点位置、交点位置、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或缓和曲线长度)及导线测角组所测得的路线转角,进行量距、钉桩、敷设曲线及桩号计算等工作。 水平组:对中桩高程进行测量,设置水准点,为路线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和施工提供高程资料。 横断面组:测量各中桩垂直于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情况,并绘制横断面图,为路基设计、计算土石方数量及施工放样提供依据。 (三级公路:V=30KM/h B=7.5 m R=30-65m 平曲线最小长度=50-100m,园曲线、 > 平曲线最小长度==25m 直线同向>6V (特殊75m) ,反向>2V (特殊25m) L S V/1.2=25m ) 三.实习的过程与体会 为其两周的道路勘测实习开始了,第一天在召开完动员大会之后,我们全体组员在实验大楼领取仪器,并检查仪器,在刘老师的带领下,确定了本组路线的起点,终点,以及大致的路线走向。 第二天由于起终点指导老师已给定,本组的选线成员在经过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我们大致定出了路线走向,然后,我们综合考虑了路线不能占用建筑物等因素,初步定出交点,其中包括一个虚交。由于路线较短,所以定交点时我们采用的目测和经纬仪,根据路线大致走向,在一个需要转角的地方以能看见前后焦点为标准,综合与附近建筑物的关系,以站在中间转折点的同学为准,对两边交点进行调整。最后用油漆做记号将各点做好记号,以便于后续工作。 第三天的时候,本组主要进行了测角、定中桩与基平。由于本组共有十六名组员,

市政道路岩土勘察报告2015.10

xx市产业示范区 xx路(xxx~xxx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工程概述 本次勘察的xx市产业示范区xx路(xxx~xx路),道路总长约1953.984米,设计里程桩号K0+000- K19+53.984,呈南北向,设计道路宽24m,拟建道路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属支路,市政建设场地类别为II类,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等级为二级,市政工程勘察等级乙级。 我院受园区管委会委托,承接了该道路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二、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 1、勘察依据 (1)勘察合同及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2013);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8)《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1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0年版)。 2、勘察的目的、要求

(1)查明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 (2)查明道路沿线的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其分布; (3)提供道路沿线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地基承载力; (4)实测地下水位,并查明道路沿线各地段的地下水类型、来源、水位、排水条件及对路基稳定性影响; (5)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的分布; (6)查明沿线各路段路基干湿状况,提供划分土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 (7)对地表水及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进行评价; (8)查明道路沿线不良地质现象成因、类型、性质及空间分布等; (9)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10)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3、工程进程 (1)准备工作:2015年3月20日~2015年3月20日 (2)野外作业:2015年3月21日~2015年3月30日 (3)室内试验:2015年3月29日~2015年3月31日 (4)资料整编:2015年3月29日~2015年4月1日 (5)提交报告:2015年4月1日 4、勘察工作 (1)勘察工作方法 本次勘察方法主要有:钻探、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等。各勘探孔定位采用全站仪测放,原位测试主要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取土样采用厚壁敞口取土器,取样方法采用重锤少击法。室内试验主要对土样进行了常规试验、膨胀四项。 (2)勘探点布置及勘察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勘探点布置根据设计院要求沿道路中心、边线交叉布置,中线间距50.0m。遇水塘、沟增加钻孔,共布置勘探孔48个,本次道路线路勘察实际完成勘探孔48个,其中取土孔17个,标贯孔8个,鉴别孔23个,外业采用XY-1型工程钻机、小螺纹钻施工。 道路勘探工作量一览表表1

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心得

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心得 实习对于学生们来讲很重要。下文是3篇道路勘测 设计实习心得,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范文一:道路勘测设计实习心得 紧张的两周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两周里我们还 是有不少的收获。首先了解了道路勘测设计的要点,如下: 平面设计:掌握路线平面设计的基本线形;重点掌握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设计的原理及标准;重点掌握弯道的超高与加宽方法及其计算;掌握行车视距的标准及其对视距的标准的运用;掌握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基本 掌握道路平面交叉设计;了解路线平面图的绘制的内容与方法。 纵断面设计:掌握路线纵断面的概念;重点掌握纵坡设计、竖曲线设计的标准与设计方法以及城市道路锯齿 形街沟设计;掌握高等级道路上的爬坡车道的设置条件与设计方法;基本掌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方法以及平、纵组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掌握纵断纵断面图的内容。 横断面设计:了解道路用地宽度与界限;掌握横断面组成;掌握路基、行车道宽度确定的原理;如何设计路拱、边沟、边坡;重点掌握横断面设计方法与面积计算以及土

石方计算与调配、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及其运用;掌握路基设计表的填绘;基本掌握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要点;基本掌握城市道路公用设施设计。 道路定线:重点掌握实地定线与纸上定线的方法与 步骤及其注意的问题;重点掌握如何确定道路曲线半径值与缓和曲线长度的方法;基本掌握纸上移线产生的原因及其移线的方法,了解道路定线新方法。 道路外业勘测:了解道路初测与定测目的、任务及 测量队的组成;掌握各作业组的工作内容及分工;重点掌 握曲线测设与计算方法。了解新仪器、新手段、新方法 在现代勘测技术中的运用。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运用atou cad和纬地三维设计软件相结合来进行道路的设计,用这两个软件设计的图纸 更形象美观。 然后我们开始前往实习地点进行测量,巩固、扩大 和加深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 制方法,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 着重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 器的操作技能,培养了我们的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 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全面和系统 的认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注意的,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一.基本资料 二.公路建设等级与设计标准 三.路线平面设计 (1)公路选线 (2)方案比选 (3)公路定线 四.道路纵断面设计 (1)准备工作 (2)纵坡设计 (3)纵断面设计成果五.道路横断面设计 (1)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2)资料收集 (3)横断面设计计算(4)横断面设计成果六.土石方调配 (1)计算横断面面积(2)土石方数量计算

二级公路路线设计 一、基本资料 1.道路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该工程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地形条件为平原微丘,地形起伏不大 ,为发展农村开放杨道庄村交通而建此公路。 秦皇岛市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1℃,一月平均气温为-5℃,七月平均气温为24℃。气温受海洋影响较大,比较湿润温和,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八九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本区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2q,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2.交通量资料(见表1)

表1 交通量调查表 3.路线所经地区地形图一张(比例1:1000)路段起点K0+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50671.0156,4402307.32366,32.5),终点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74985.5693,4818852.8961,02.006)。 二、公路建设等级与设计标准 根据《标准》表2.0.2“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确定现有交通量的折算数,以小客车为标准进行交通量预测:

根据本公路预测年末平均交通量为3000辆,查《标准》中公路的分级标准,确定此公路为二级公路,并确定此公路的设计速度为60km/h,路基宽采用10m ,路面宽采用7.5m 两侧采用硬路肩,其设计宽度为1.5m ,土路肩,其设计宽度为0.75m 。 三、路线平面设计 1.公路选线 (1)路线方案选择(全面布局) 该公路为一条二级公路,起点连接旧路,终点连接杨道庄村并与旧路衔接。期间要保证路线线型合理。按照公路的起始点及控制点要求,路线有方案一和方案二两个方案可以选择。 ①方案一 路线的起点与原有的公路连接,位于平坦处,从起点拉直线到达转点1,在路线中部设置控制点A,之后通过一个大半径曲线转向南方,通过直线上坡,到达高处平坦处后设置转点2,在高处平坦处设置控制点B ,之后引直线与旧路相接,到达终点 ②方案二 起点与方案一起点相同,该方案从路的南侧山后用大半径曲线绕行到高地上之后拉直线与旧路相交,以后的路段与方案一相同。 (2)方案比选 d pcu N N d pcu N N N N N N N n d /3423)096.01(1500)096.01(/150042505.11500.13000.21505.12500.18004 .15.10.10.25.10.1910拖拉机大中客小客大货中货小货0=+=+==?+?+?+?+?+?=?+?+?+?+?+?=-

最新-道路勘测实习报告9篇

最新-道路勘测实习报告9篇 道路勘测实习报告9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本人整理的道路勘测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道路勘测实习报告1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书 (一) 前言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完成专业必修课的学习,结合建筑工程测量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应用已学知识,对勘测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学生在勘测现场亲自参与劳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本组设计是从******一食堂至学校前面约360m的间距范围。设计一条四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路基宽度采用 8.5m。要求填挖方平衡,且特殊建筑物要保证其完整性(如食堂)。 专业班级:道桥工程09级1班 实习地点: ****** 实习时间: 20xx年11月7日 20xx年11月14日 (二) 实习目的 通过对******实地实习勘测,使同学对公路的规划、勘测、设计以及其它公路相关设施的设计与布置,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三) 实习内容: 1. 踏勘选线 踏勘选线在本组设计中占具了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不仅是因为一般概念

的选区线的了地理学决定因素着后续工作能否顺利的进行,而且道路的质量、造价及施工难易都与选 线有关。在本设计中为了回避特殊建筑而进行的踏勘更是不容易的,所以本组选线历时4天半。请教过多位老师。本设计的测设最大的障碍是视距不通,食堂与前面的澡堂是选区线要回避的关键控制点。加上食堂至移动营业厅路段是车辆及学生的通行要道。对于事先水准点的勘察也一个困难的角色。既要考虑到视距要求,又需使测设工作不至于太复杂。本组讨论综合设计后,最后综合采用大量填方和拆除部分楼房方案。 本组设计因高差和地形复杂,采用水准点间距小于80m为要求,选取水准点6个、3个交点。分配成三个直线与圆曲线直接相连并且半径控制在30m以上.。 2. 测角量边 测角采用闭合导线测量,使用经纬仪。本设计视距导线测量采用盘左盘右回测法。完全采用《建筑工程测量》的闭合导线测量,完全满足要求。 3. 初步设计 依据JTG B01-20xx《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40km/h的四级公路圆曲线一般半径大于30m ,极限值为15m。因本组设计特殊、采用三个圆曲线,设计成S形曲线,采用反算。反算法是已知半径R测量的角度α ,反算切线 T,弧长L,外距E,校正值J。 设计时的理念也是直线直接连接圆曲线,通过计算在符合规 范的要求下,也有灵活的做了部分调整。通过计算得如下数据: T1= L1= E1= J1= T2= L2= E2= J2= T3= L3= E3= J3= 4. 高程测量 本设设计高程测量采用老师已定起点BM,取3个水准点。基本把水准点设置在了路线的两侧,且较均匀。采用的是一组往返测量。已知BM3位于校门口向上爬完斜坡处移动广告牌旁边,其已知高程为360.00m。,测量精度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采用双面尺法读数测记,容许误差,本组闭合差。符合要求,并采用测站误差分配原则,计算得各水准点高程。从测量数据上可知,本组设计范围地

道路勘察报告

道路勘察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 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 告 工程编号: 勘察起止时间:2012年05月24日~2012年06月04日 提交单位: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赵翔 技术负责人:康景文 审定人:陈麟 审核人:颜光辉

工程负责人:余超贵 报告编写人:聂俊 提交日期: 2012年06月15日 中国建筑西察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勘察工作布置及方法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2.工程地质条件 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地质概况 地层结构 水文地质条件 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物情况3.岩土的测试成果 标准贯入试验 室内试验 击实试验 4.场地地震效应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场地和场地土的分类 砂土液化评价 5.岩土工程评价 拟建场地的稳定性 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路段区土基的干湿类型评价 地层工程特性评价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6.结论与建议 附件: 1.综合图例 1张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张 3.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4张 4.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6张 5.岩土测试报告 1份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概述 工程概况 拟建的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位于宜宾市临港工业园内,地处沙坪镇百胜村。本工程为1条规划城市道路,详情见表。该工程业主为宜宾临港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受四川中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拟建的道路作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勘察道路情况说明表表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道路勘测设计实训总结(200字)

道路勘测设计实训总结(200字) 道路勘测设计实训总结(200字)提要:通过这两周的实训,我认识到道路勘测设计此门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这门课程把我们之前学的cAD、测量都结合起来,之前的学习为这门课而准备。 于 道路勘测设计实训总结(200字) 道路勘测设计,研究汽车行驶与道路各个几何元素的关系,以保证在设计速度、预计交通量以及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下,行驶安全、经济、旅客舒适以及路容美观。 老师给我们的是湖南某公路的地行图,每个小组截一段去设计合适的公路路线。我们平时听课没怎么听懂,资料下载后也没有按照指导书说的去做。参考我们上课听的一丁半点就开始选线,结果我们选了两天选出来的还是错的。天天往图书馆跑,五楼都快成了我们的私人地方了。其中的数据我们做了一遍又一遍,一个星期我们总算把线选出来了。剩下的就是做表格,画图,万事开头难。 通过这两周的实训,我认识到道路勘测设计此门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这门课程把我们之前学的cAD、测量都结合起来,之前的学习为这门课而准备。不过由于是实训,只是让我们了解,很多步骤都省略了。不过也是,如果真让我们做完全部步骤,直接毕业算了。 这次的实训我觉的是比较难的一个,也是一个很接近专业的实训。也认识到为什么我们出去之后为什么还有实习期,还要一个师傅带我们。这些工作,如果没有人指导,很难把它弄好,就算弄好了,错的也多,而且错了自己还不知道。道路勘测这本书很厚,里面讲的很细,不过我真的没怎么去看过,看不懂。实训一次就把要学的基本学会了。不过学过与没学过还真是两样,最起码不会两眼一抹黑,能发现问题,能解决问题。 由于老师事忙,中间我们还做了两天的土力学实训,对于道路勘测设计的实训指导较少,不过这也培养了我们的自主性。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也让我们认清我们的工作性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 1. 道路按用途分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2. 道路的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交通服务的特性,它包括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通过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安全,快捷,大量交通的特性。通达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与出行端点连接的特性。 3. 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4. 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5. 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6. 公路技术标准:在一定自然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 7. 道路建设项目三个程序:准备、实施、总结。具体分为:项目建议书(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开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通车运行、后评价。 8. 平面线性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9 .为何要设置爬坡车道和避险车道:(1)公路纵坡较大路段上,载重车爬坡需克服较大坡度阻力,使输出功率与车重比值降低,车速下降,大型车与小型车速差变大,超车频率增加,对行车安全不利。速差交大的车辆混合行驶,必然减小快车的行驶自由度,导致通行能力降低,增设爬坡车道,将载重车从正线车流中分离出去,提高小客车行驶自由度,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路段通行能力(2)供失速车辆驶入,利用制动破床的流动阻力和坡度阻力迫使汽车减速停车,可避免减轻车辆和人员损伤。 10. 为什么要进行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加宽原因:汽车行驶在圆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后内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圆曲线上的行车安全。设置超高的原因:将此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利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离心力,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让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能获得一个向圆曲线内侧的横向分力,用以克服离心力,减少横向力,从而保证汽车在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能安全、稳定、满足计算行车速度和经济、舒适地通过圆曲线。 11. 路线平、纵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1)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2)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3)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方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4)避免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5)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或长度短、半径小的竖曲线6)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的线性。 12 .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 (1)作用①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②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③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④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13. 什么是合成坡度,为什么要限制平均纵坡及合成坡度:(1)道路纵坡和横坡的适量和(2)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段,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该方向滑移,保证行车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