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新技术

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新技术
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新技术

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新技术

——三维适形和束流调强放疗

一、引言

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治疗中,对局部病灶和远处转移都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这两方面都是 NSCLC 能否治愈的关键。对 NSCLC 的胸内病灶,外科手术治疗是首选,但是只限于早期患者。而对局部晚期的 NSCLC 的治疗放疗占主导地位。然而过去二十年的治疗结果显示,放疗甚至联合化疗病人治疗后的 5 年生存率也令人失望,只有大约 10% 左右。在我国目前还没有进行肺癌普查,确诊为肺癌的病人中,大约只有三分之一能够行手术治疗,三分之一的是局部晚期病人,余下三分之一是已经有远处转移的病人。因此放疗在局部晚期病人的治疗中应该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应用于术后治疗和对 IV 期病人的姑息性治疗。在过去十年中,随着放射技术的革新,放疗的疗效有了显著的改善。因而,放疗在肺癌的治疗中益发重要。

近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影像诊断和放疗领域中应用的进展,一种新兴的技术出现了,这就是三维适形放疗( 3DCRT )和调强放疗( IMRT )技术。这些新技术是在一个多世纪放疗的历史上,一个革命性的技术创新。这些新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在放疗过程应用的基础上,包括肿瘤、正常组织和器官的三维结构重建,同时包括放疗计划的制定、剂量计算、计划验证、放疗实施、过程记录、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所有这些技术使得放疗更加精确,而且放疗剂量可以更好的集中在肿瘤上,而使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受量降到最低。这样能够在不增加正常组织受量,不增加放疗并发症的情况下,实施剂量递增,从而得到更高的肿瘤局控率。

3DCRT 的基础是三维多野照射,每个射野都聚焦在同一点也即肿瘤中心。通过放疗计划设计系统( TPS ),这些射野可以被精确的设计达到杀灭肿瘤和避免正常组织过高受量目的。 3DCRT 适用于大多数不规则形状的凸形肿瘤。但是对于外形极不规则的肿瘤,尤其是凹形肿瘤或与重要脏器紧密联系的肿瘤, 3DCRT 仍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在这些情况下 IMRT 是最好的选择。 IMRT 是在多野照射的基础上,根据肿瘤的情况每个野给不均匀的剂量,通过调节剂量强度达到适形照射的要求。

对 NSCLC ,用常规放疗技术,病人能耐受的最大肿瘤剂量为 60~64Gy (常规分割)。更高的剂量将引起急性放射性肺炎、后期肺纤维化等严重的放射并发症。然而对 NSCLC , 60~64Gy 的剂量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抑制肿瘤一段时间而不能长久

控制肿瘤。根据放射生物学研究,如完全杀灭临床 5cm 的 NSCLC 病灶需要 90Gy 以上的剂量。不幸的是,常规放射技术要达到这个剂量是不可能的。现在由于有了3DCRT 和 IMRT ,可以显著提高对 NSCLC 的照射量,同时并不增加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和危险器官的受量。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了 3DCRT 和 IMRT 技术在治疗 NSCLC 中有益的价值。

二、关于 3DCRT 的临床研究

(一)局部晚期 NSCLC

过去十几年中,有很多关于 NSCLC 的 3DCRT 治疗的临床研究发表。所有资料均证明 3DCRT 能够改善肿瘤的局控率、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同时放疗的毒副反应控制在耐受范围以内。表 1 总结了最近发表的一些局部晚期 NSCLC 治疗的结果。大多数研究都是 3DCRT 联合化疗,这是因为由于晚期病例有很高的远处转移率,化疗是不可缺少的。如表 1 所示,肿瘤放疗剂量大约增加到了 70Gy 左右,这比常规放疗技术有了显著提高。可能由于较高剂量的原因,中位生存期超过了 15 个月,2 年的总生存率达到 40% 左右,其中多数患者是 III 期病人。而用常规放疗技术,病人的中位生存期是 8~10 个月, 2 年的总生存率约为 20% 。虽然放射总剂量达到了常规放疗技术条件下病人无法耐受的剂量,但是大多数病人都能耐受,放疗的主要毒副作用是食道和肺的反应。

表 1 局部晚期 NSCLC 3DCRT 治疗的效果

关于放射的分割方法,大多数研究应用的还是常规分割。但是有用加速放疗的趋势。由于 3DCRT 可以使剂量集中在肿瘤上并减少心脏和肺的受量,正因如此,在相对短的疗程中应用大分割剂量和高的放射总剂量成为可能。根据放射生物学研究,相同的剂量,在较短的疗程给予,对肿瘤有更高的消灭效应。 NSCLC 细胞在放疗的后程,约放疗开始后的 4 周增殖加速,因此在这个时候加速照射杀灭效应更强。然而对心脏、肺等正常组织,由 3DCRT 技术减少了对它们的剂量,放射损伤不会明显增加。下面是三个详细的临床试验资料。

最大的得到很好实施的临床试验是 RTOG 9311 [4] 。这是一个 I/II 期前瞻性剂量递增试验,通过对急性和后期放射反应的评价,得出了应用 3DCRT 技术后 NSCLC 病人的最大耐受放射剂量( MTD )。共有 197 个病人参加试验,通过治疗计划计算 V20 (接受大于 20Gy 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根据放射递增的剂量将病人分层。 1 组: V20<25% ; 2 组:25%≤V20≤36% ; 3 组: V20>36% 。剂量递增从 70.9Gy/33 次开始,最高剂量达到 90.3Gy 。第 3 组由于严重毒副作用提前结束。急性毒副反应包括体重减轻、恶心、血液学毒性、食道炎和肺的毒副作用。

1 组总剂量分别为 70.9 、 77.4 、 83.8 和 90.3Gy ,病人在 18 个月时 3 级以上的食管损伤率分别是 8% 、 0% 、 4% 和 6% 。

2 组总剂量为 70.9 和 77.4Gy ,病人的

3 级以上的食管损伤率分别为 0% 和 5% 。 1 组和 2 组各剂量组的局控率和总生存率相似。局控率达到 50 % ~78% 。 31 个病人发生了区域淋巴结复发,有 12 个病人在未照射的淋巴区内淋巴结复发, 1

4 个病人在照射区域内的淋巴结复发, 2 个病人既有未照淋巴结复发又有照射区淋巴结复发。总之,运用 3DCRT 技术, 1 组病人照射剂量可以安全的提高到 83.8 Gy , 2 组病人可以提高到 77.4Gy 。 90.3Gy 的最大剂量产生的放射毒性太大,有 2 例放射相关死亡,因此这个剂量不能耐受。没有预防照射的选择性淋巴结转移率低于 10% ,这表明选择性淋巴结的预防性照射不是必需的。

另一个是韩国学者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共有 135 名 IIIb 期病人入组[ 6 ]。试验目的是评价 3DCRT 联合紫杉醇 / 顺铂同步放化疗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放疗总剂量为 70.2Gy , 1.8Gy/ 次, 5 次 / 周,连续 8 周,同时联合化疗。化疗是每周紫杉醇 40mg/m 2 加顺铂 20mg/ m 2 ,连续 8 周。所有病人常规放疗 41.4Gy 后做

3DCRT 放疗。总缓解率是 75% ,包括 2 例完全缓解。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两年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是 37% 和 18% 。总的中位生存

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分别是 17 个月和 9 个月。有 19% 的病人血液系统毒性大于 2 级,严重的非血液毒性很少见。

第三篇论文是密西根大学的 Kong 和她的同事们发表的[ 7 ]。他们研究了高放射剂量是否可以改善 NSCLC 局控率和生存率的问题。有 106 个新发或复发 I~III 期病人入组,接受的照射剂量为 63~102Gy ,应用 3DCRT 技术, 2.1Gy/ 次。 19% 的病人接受了新辅助化疗。中位生存期是 19 个月, 5 年生存率是 13% 。多因素分析显示:体重下降(P =0.011 )和放疗剂量(P =0.0006 )与生存率显著相关。放疗剂量为 63~69Gy 、 74~84Gy 、 92~103Gy 的病人的 5 年生存率分别是 4% 、22% 、 28% , 5 年局部控制率分别是 12% 、 35% 、 49% 。

(二) I 期 NSCLC

I 期病人的治疗首选手术治疗。但是对由于年龄大、伴有心血管疾病、麻醉禁忌不能接受手术和拒绝手术的病人,放疗可作为有效的替代治疗手段。表 2~3 列出了近期发表的对 I 期 NSCLC 病人做 3DCRT 治疗和立体定向放疗的结果。表 2 列出的试验是运用 2~3Gy/ 次,每周 5 次照射,结果相当不错。

表 2 I 期 NSCLC 病人 3DCRT 治疗的结果

表 3 I 期 NSCLC 病人立体定向放疗的结果

Laqerwaad 等[ 9 ]报道 113 例 I 期 NSCLC 病例,他们用 3DCRT 技术,只照射肿瘤而不做选择性淋巴结照射。总剂量为 60Gy 或更高,一日一次,每次 2~3Gy 。中位生存期是 20 个月, 1 、 3 、 5 年的生存率分别是 71% 、 25% 、 12% 。 30% 的病人死于局部疾病进展, 22% 的病人死于远处转移。有 6.2% 的病人发生了 2~3 级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局部无进展中位生存时间是 27 个月。 1 年和 3 年局部无进展的病人分别占 85% 、 43% 。多因素分析显示: T 分期与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 =0.005 )。

华盛顿大学的 Bradley 回顾性研究了 56 例因不能手术而采用 3DCRT 放疗的 I 期病人,用以研究选择性淋巴结照射的价值[ 10 ]。所有病人的中位照射量 70Gy (等中心处),每日剂量 1.8~2Gy 。 22 病人行区域淋巴结照射,剂量 45~50Gy 。其余 33 个病人只照射原发病灶。结果显示, 1 、 2 、 3 年局控率分别是 88% 、69% 、 63% , 1 、 2 、 3 年疾病特异生存率分别是 82% 、 67% 、 51% , 1 、

2 、

3 年的总生存率分别是 73% 、 51% 、 34% , 1 、 2 、 3 年的无转移生存率分别是 90% 、 85% 、 81% 。这项研究显示只有放射剂量与总生存率相关。病人是否接受选择行淋巴照射在总生存率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33 个未做选择性淋巴照射的病人中有 2 例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这表明这种情况并不常见。许多不能耐受手术的 I 期病人死于其他原因。因此,不进行区域淋巴照射并不影响最后结果。

除了常规分割以外,很多作者尝试用立体定向放疗 I 期 NSCLC ,他们采用大分割照射。大分割照射的特点是分割次数减少,增加每次的分割剂量。这种放疗方式基于以下两点考虑设计:一是大多数病人是老年人,行动不便,较少的照射次数容易被病人和家属接受。二是大剂量分割有更好的杀灭肿瘤的效应。关于立体定向放疗的临床试验显示对 I 期 NSCLC 有较好疗效。

日本的 Uematsu 做的试验的规模最大,包括 50 个病理证实的 I 期 NSCLC 病人[ 11 ]。大多数病人立体定向放疗采用的分割方式是 50~60Gy/5~10 次 /1~2 周。

通过 CT 评价,局部无进展率是 94% ( 47/50 )。 50 个病人 3 年总生存率是

66% , 29 个可手术病人的 3 年总生存率是 86% 。其 3 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是88% 。没有明确的相关的副反应,只有 2 个病人发生了不严重的骨折, 6 个病人出现了胸痛。

2003 年印第安那大学的 Timmerman 报道的分割剂量最大[ 12 ]。该研究的目的是获得大分割放疗时,病人能耐受的 MTD 。他们在两周多的时间内给予 3 次分割照射,每次 8Gy ,最高递增到 20Gy/ 次(总剂量 60Gy )。有 37 例 I 期 NSCLC 病人接受了这种放疗,中位年龄 75 岁,中位 KPS 80 分。一个病人发生了 3 级放射性肺炎,另一个病人有 3 级缺氧。在所有的病人中没有观察到心肺功能的下降。放疗有效率为 87% (完全缓解为 27% )。 2005 年该研究数据有了更新。 T1 期病人没能获得 MTD ( 60Gy ),但是 T2 期肿瘤大于 5cm 的病人, MTD 达到

72Gy 。剂量限制性毒性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心包积液、组织缺氧和放射性肺炎。 19 个 T1 期病人中 4 个局部复发, 28 个 T2 期病人中 6 个局部复发。有 9 个复发病人的分割剂量在 16Gy 以下,更高剂量照射只有 1 例复发。这个研究证明:大剂量分割,照射 3 次,病人可以耐受,并得到很好的局控率。

总之,对于 I 期 NSCLC 不能耐受手术和拒绝手术的病人,放疗可推荐给病人选择的一种治疗方法。常规分割和大剂量分割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但是放疗的最佳分割方式需要进一步探讨。大剂量分割更容易被老年或伴有严重合并症的病人接受。至于放疗范围,只对 CT 显示的原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进行照射,预防性淋巴结的照射是不必要的。

(三)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是 3DCRT 的主要治疗并发症。大于 RTOG 3 级的放射性肺炎是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设计放疗计划时应优先考虑避免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因此人们在努力寻找能够有效预测放射性肺炎的 3 维的剂量学参数。

Claude [ 16 ]等报道了一项 NSCLC 病人 3DCRT 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前瞻性研究。该研究评价了 96 个接受 3DCRT 的 IA 期到 IIIB 期的病人。放疗后 6~8 周根据 Lent-Soma 分级对病人放射性肺炎进行评价。评价因子包括肺平均剂量

( MD )和几个剂量级的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 )阈值。 6 周时 40 个病人

( 44% )出现了 1 级以上的放射性肺炎,其中 7 个病人为 2 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年龄、 MD 、 V20 、 V30 与放射性肺炎(≥1 级)的发生显著相关。根据

20~40Gy 不同的放疗剂量确定的 DVH 阈值可以预测放射性肺炎。对于 2 级以上的放射性肺炎,只有 MD 、 V20 、 V30 与增加的肺毒性相关。

Yorke [ 17 ]做了一项 78 个 NSCLC 病人的 3DCRT 剂量递增研究。放疗后 6 个月内有 10 个病人出现 3 级以上的放射性肺炎。相关性最大的变量是同侧照射量小于 20Gy 的肺体积( 0.005 < P < 0.006 )。对同侧肺其他相关的因素包括 V50 、MD 、 f(dam) , d (eff) ;对全肺是 V50 、 MD 、 f(dam) 、 d(eff) 和正常组织并发

症发生率( NTCP );对下肺是 V60 、 MD 、 f(dam) 、 d(eff) 。相关性最密切的是同侧肺的 V5~V13 。

Piotrowski 分析了做 3DCRT 的 NSCLC 病人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与 DVH 各参数间的联系[ 18 ]。 62 个病人接受了 2Gy/ 次, 5 次/周,总剂量 60Gy 的放疗。

0~1 级放射性肺炎的放生率 48% ( 30 人), 2~3 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是 52% ( 32 人)。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所有的 DVH 参数都与放射性肺炎相关(P

<0.01 ),其中最密切的是 NTCP 和 V30 (P =0.004 )。 V20 也有一定的相关性(P =0.007 )。所有 DVH 参数的相关性都有统计学意义( Spearman 相关系数范围: 0.87 ~ 0.93 )。所观察的 DVH 参数中相关性最好的是 V20 和 NTCP ( r=0.93, P <0.001 )。另一方面,相关性最差但也有统计学意义的是 V30 和 V20 ( r=0.87, P <0.001 )。

(四)结论

在 NSCLC 病人的放疗中 , 3DCRT 能够在常规分割放疗条件下( 2Gy/ 次)把放疗剂量增加到 70Gy 以上。病人可以耐受的剂量决定于受照正常肺组织的体积和总的照射剂量。较高的放疗剂量对局部晚期的病人有更好的效果。最严重的放疗并发症是放射性肺炎,可以通过剂量学参数进行预测。放射性肺炎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三、关于 IMRT 在 NSCLC 的临床研究

尽管 IMRT 是最先进的放疗技术,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临床试验的研究发表。然而大多数发表的研究都是关于 IMRT 和常规放疗技术以及 3DCRT 之间的剂量学参数比较。 IMRT 没能应用到 NSCLC 病人的日常放疗中的原因大致如下:( 1 )脏器移动的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放疗过程中,肺癌随着病人的呼吸在身体的头尾等方向移动,尤其是下叶肺的肿瘤移动度最大。

通过透视和模拟机观察发现,肺癌在头尾方向的移动范围为 1.5~3.0cm 。 IMRT 计划的强度设计是根据 CT 制定的, CT 图像采集的是呼吸运动一个瞬间(时相)。虽然 4 维 CT 能够采集不同呼吸相一系列的图像,并把它们融合起来,最终形成的PTV 也是虚拟的,而不是真实的。因此 IMRT 计划的调强谱和剂量不可能得到准

确的执行。( 2 )虽然 IMRT 能够减少心脏和肺的受量,表现出在剂量分布上的优势,但是对大多数 NSCLC 病人来讲采用 3DCRT 技术已经足够了,同时 IMRT 放疗计划的设计、实施和验证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 )对晚期病人来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虽然 IMRT 可以提高局控率,但是病人最后死于远处转移。从价效比的角度讲, IMRT 并不值得应用。

尽管在 NSCLC 病人中应用 IMRT 技术还有较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通过剂量学参数来比较 IMRT 和 3DCRT 技术,前者还是在提高肿瘤剂量、降低心脏和肺受量方面显示出了优势和优越性。下面是近期出版的论文, IMRT 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常规放疗后的加量,或全程应用。

韩国的 Choi [ 19 ]通过评估几种加量放疗的剂量分布来研究经前后对穿野常规照射 40Gy 后的中央性肺癌应用 IMRT 技术加量的可行性。该研究包括 7 个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 T3 和 T4 期的病人。分为加量 24Gy 组和加量 30Gy 组,每组通过3DCRT , 5 野、 7 野、 9 野的 IMRT 四种方式加量。通过比较剂量学参数显示,与 3DCRT 相比, IMRT 在两个加量计划中明显降低了 V20 (P = 0.007 和

0.032 )。四种方法的肺平均剂量在两个加量组没有差别。 IMRT 加量计划的适形指数在两组中都低于 3DCRT 计划(P = 0.001 )。对于总的放疗计划, PTV 和肺的剂量分布在各方法中没有差别。结论是: IMRT 加量计划明显降低了 V20 和适形指数,但是从整个放疗计划来看, IMRT 在肿瘤和肺中的剂量分布优势(如

V20 、适形指数)被抵消了。因此,要实现 IMRT 对肺癌放疗的优势, IMRT 技术应该全程应用而不是用于局部加量。

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做了一系列关于 NSCLC 病人 IMRT 放疗的研究[ 20 ]。第一篇论文于 2004 年发表,共有 41 个 III 和 IV 期 NSCLC 的病人。 IMRT 的计划设计是 63Gy 的剂量包绕 95% 的 PTV ,采用 6MV X 线 9 野等分共面照射方法。结果显示,通过 IMRT 技术 V10 、 V20 值减少的绝对值的中位值分别是 7% 和10% 。相应的肺的平均受量下降 2Gy 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下降了 10% 。心脏和食道受量大于 45~50Gy 的体积和胸腔组织受量大于 10~40Gy 的体积都下降了。 IMRT 计划中肺的 V5 和脊髓最大受量体积有微小的增大,这可能是由增加照射时间导致漏射剂量造成的。因此, IMRT 计划可以显著改善靶区受照范围,减少受低剂量照射的肺的体积。正常组织受低剂量照射范围的增大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计划参数来控制。

IMRT 技术中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较多的正常肺组织受到了低剂量的照射,这在长期存活的病人中可能增加患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几率。来自 MD Anderson 的Liu 等人对减少 NSCLC IMRT 治疗中肺和胸腔正常结构低剂量照射体积的可行性做了进一步研究[ 21 ]。他们对 10 个 I~IIIB 期的 NSCLC 病人的常规 3DCRT 计划和 IMRT 计划进行回顾性的比较研究。比较了 9 野的 IMRT 计划和 3DCRT 计划,前者 V20 和肺平均受量在所有病例中都有下降,减少的中位值分别是 8% ,或 2Gy 。整个胸腔的累积受量基本相当,应用 IMRT 的病人中甚至有 8 例还有下降。结论是,对应用 IMRT 的病人,减少胸腔正常组织低剂量受照区体积是可能的(如 V10 、 V20 )。应用 IMRT 产生的累积受量和低剂量受照区体积增加是可以避免的。

那么最佳的 IMRT 放疗计划应该设几个照射野,每个照射野又应该设多少子野呢?Nioutsikou 做了一系列 IMRT 计划[ 22 ]。通过对上述计划的比较显示,对肺癌

来讲, 5 个照射野,总共最大 40 个子野的放疗计划对连续调强的 IMRT 计划几乎是最适合的。

通过以上剂量学参数的研究,很明显 IMRT 可以提供更适合的剂量分布和更好的适形性。与 3DCRT 相比,该技术可以给肿瘤更高的剂量,同时更好的保护关键脏器。但是 IMRT 的优势还需要用临床实践来证实。

文献中仅有一篇应用 IMRT 放疗 NSCLC 前瞻性临床报道。 Holloway 等进行了临床Ⅰ期剂量递增试验,旨在获得 MTD [ 23 ]。他们应用 PET - CT 扫描及呼吸门控技术。 5 例病人均接受了 84Gy/35 次, 7 周( 2.4Gy/ 次)。试验因为有 1 例患者出现因放射性肺炎导致的死亡而告终。另一篇是 Yom 等以文摘的形式报告[ 24,25 ],他们回顾性分析了 MD Anderson 肿瘤中心从 2002 年 8 月到 2004 年11 月间应用 IMRT 治疗的 59 例肺癌患者( III 期 64 %,放疗后复发 12 %)。应用 IMRT 的原因是:肿瘤立体分布的跨度太大( 49 %);肿瘤靠近关键器官

( 34 %);过去曾进行过放疗( 14 %);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常规放疗技术( 3 %)。其中 17 %的病人接受了诱导化疗及 61 %的患者同期化放疗。放疗的中位剂量是 63Gy ( 14.4~70 )。 84 %的病人完成了治疗。毒副反应: 41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肺炎,其中有 10 %≥3 级肺炎 (CTC AEv3.0) ,其中 1 例导致死亡。有27 %的患者出现了 3~4 级食管炎。从放疗开始日起算, 6 个月的总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 82 %和 47 %。该研究的结论:对难治的 NSCLC , IMRT 是个不错的选择。目前 MD Anderson 肿瘤中心已经开始进行 IMRT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前瞻性临床试验。

四、小结

3DCRT 和 IMRT 是放疗技术的巨大进步。虽然他们用于治疗 NSCLC 的时间仅十年余,但是已经在显著提高肿瘤剂量和保护心肺组织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初步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它们的临床实用价值,即提高了肿瘤剂量,使胸腔肿瘤的控制率改善,但是又使关键脏器的受量控制在可耐受的水平。 IMRT 技术还没有广泛的应用到 NSCLC 的治疗中去,但是随着四维放疗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将得到更深入的研究。目前, 3DCRT 和 IMRT 联合系统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 NSCLC 的首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 Wu KL, Jiang GL, Qian H, et al. 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therap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t J Radiat Biol Phys, 2003,57(5):1336-1344.

? Thirion P, Holmberg O, Collins CD, et al. Escalated dose for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accelerated hypofractionated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Radiother Oncol, 2004,71(2):163-6.

? Rengan R, Rosenzweig KE, Venkatraman E, et al. Improved local control with higher doses of radiation in large-volume stage III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4,60(3):741-7.

? Bradley J, Graham MV, Winter K, et al. Toxicity and outcome results of RTOG 9311: a phase I-II dose-escalation study using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inoperable 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5,61(2):318-28.

? Wolski MJ, Bhatnagar A, Flickinger JC, et al.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survival, local control, and time to distant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treated with 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with or without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Clin Lung Cancer, 2005,7(2):100-6.

? Kim YS, Yoon SM, Choi EK, et al. Phase II study of radiotherapy with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boost concurrent with paclitaxel and cisplatin for Stage IIIB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5,62(1):76-81.

? Kong FM, Ten Haken RK, Schipper MJ, et al. High-dose radiation improved local tumor control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inoperable/unresectabl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long-term results of a radiation dose escalation study.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5,63(2):324-33.

? Rosenzweig KE, Dladla N, Schindelheim R, et al.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 for early-stag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Clin Lung Cancer, 2001,3(2):141-4.

? Lagerwaard FJ, Senan S, van Meerbeeck JP, et al. Has 3-D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 improved the local tumour control for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adiother Oncol, 2002,63(2):151-7.

? Bradley JD, Wahab S, Lockett MA, et al. Elective nodal failures are uncommon in medically inoperable patients with stage I 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treated with limited radiotherapy fields.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3,56(2):342-7.

? Uematsu M, Shioda A, Suda A, et al. Computed tomography-guided frameless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for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5-year experience.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1,51(3):666-70.

? Timmerman R, Papiez L, McGarry R, et al. Extracranial stereotactic radioablation: results of a phase I study in medically inoperable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hest, 2003,124(5):1946-55.

? Onishi H, Kuriyama K, Komiyama T, et al. Clinical outcomes of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for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using a novel irradiation technique: patient self-controlled breath-hold and beam switching using a combination of linear accelerator and CT scanner. Lung Cancer, 2004,45(1):45-55.

? Song DY, Benedict SH, Cardinale RM, et al.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of lung tumors: preliminary experience using 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based dose limits. Am J Clin Oncol, 2005,28(6):591-6.

? McGarry RC, Papiez L, Williams M, et al.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of early-stage 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phase I study.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5,63(4):1010-5.

? Claude L, Perol D, Ginestet C,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n radiation pneumonitis following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clinical and dosimetric factors analysis. Radiat Oncol, 2004,71(2):175-81.

? Yorke ED, Jackson A, Rosenzweig KE, et al. Correlation of dosimetric factors and radiation pneumonitis for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in a recently completed dose escalation study.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5,63(3):672-82.

? Piotrowski T, Matercka-Nowak M, Milecki P, et al. Prediction of radiation pneumonitis: dose-volume histogram analysis in 62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Neoplasma, 2005,52(1):56-62.

? Choi Y, Kim JK, Lee HS, et al. Impact of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as a boost treatment on the lung-dose distributions for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5,63(3):683-9.

? Murshed H, Liu HH, Liao Z, et al. Dose and volume reduction for normal lung using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for advanced-stag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4,58(4):1258-67.

? Liu HH, Wang X, Dong L, et al. Feasibility of sparing lung and other thoracic structures with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for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4,58(4):1268-79.

? Nioutsikou E, Bedford JL, Christian JA, et al. Segmentation of IMRT plans for radical lung radiotherapy delivery with the step-and-shoot technique. Med Phys, 2004,31(4):892-901.

? Holloway CL, Robinson D, Murray B, et al. Results of a phase I study to dose escalate using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guided by combined PET/CT imaging with induction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adiother Oncol, 2004,73:285-7.

? Yom S, Liao Z, Liu H, et al. Analysis of acute toxicity results of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in the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Lung Cancer 49 (Suppl 2), 2005. S52(O-152).

? Chang JY, Liu HH, Komaki R.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and proton radiotherap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urr Oncol Rep, 2005,7:255-9.

小细胞肺癌放疗的靶区确定

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靶区确定及治疗策略 田世禹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放疗一科

小细胞肺癌(SCLC)概述 ?SCLC占全部肺癌的20~25% ?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过程:肿瘤生长快,早期易发生远处转移,自然病期短(确诊后半数患者于12周内死亡)?SCLC被认为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局限期患者约占30 % ,以治愈为目的,中位生存期16~24个月 ?广泛期约占70 % ,姑息治疗为目的,中位生存期6~12个月

分期方法 UICC/AJCC TNM分期系统:同NSCLC。2009年版肺癌TNM分期同样适用于SCLC,其TNM分期变更的内容和NSCLC完全相同。 对于多数SCLC患者,T和N的分期与患者的预 后关联性不强;TNM分期系统主要依赖于手 术确认其准确性,而多数SCLC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而采用放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法,故临床上通常不采用TNM分期

?VALG/IASLC两期分期系统:局限期SCLC(LS-SCLC)和广泛期SCLC(ES-SCLC) ?VALG分期——1957年提出 –局限期:病变局限于同侧胸腔、纵隔、锁骨上区,能被 可耐受照射野安全包括 –广泛期:病变超出同侧胸腔,难以包括在局限期内。血 行转移通常为广泛期,而同侧胸腔恶性胸水、恶性心包 积液、对侧锁骨上区转移多被划归广泛期 ?IASLC分期——1989年提出 –局限期:病变位于一侧胸腔伴区域淋巴结转移,包括同侧肺门、同侧及对侧纵隔、同侧及对侧锁骨上区,也包 括伴有胸腔积液者 –广泛期:超出局限期界定范围者 ?VALG分期与IASLC分期比较 –IASLC分期与患者预后的关联性更强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及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及进展 发表时间:2018-05-16T12:08:06.7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作者:武明君姚兵通讯作者[导读]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为最有效治疗方法。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肺癌处于第一位,其中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要类型,约占80%以上,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治疗方案从单纯外科治疗发展到以外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 关键字: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正快速增长,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占80%以上,NSCLC起病隐匿,就医时多数已经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低,其中高龄患者占多数,约50%肺癌患者年龄>65 岁[1]。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治疗方案从单纯外科治疗发展到以外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 1.外科手术治疗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为最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外科手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肺段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肺叶切除手术、袖式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扩大切除术、微创手术治疗。随着术前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纵膈镜、PET-CT等应用于临床,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能够进行准确的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指导。目前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除Ⅲb、Ⅳ期外,应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只要患者身体素质良好,基本手术原则均应为解剖性肺叶切除+肺门纵膈淋巴结清扫术,也可在微创技术下行解剖性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Ⅲa期如肿瘤过大或侵犯周围重要器官可在行新辅助化疗后,根据化疗后复查结果考虑是否行肺癌根治术,Ⅳ期、Ⅲb期及部分Ⅲa不可手术者均应以化疗及放疗为主[2]。 2.常规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起病隐匿,发现时患者多数已处于晚期,很多病人因此错过手术最佳时期,化疗成为晚期肺癌重要治疗方式,其次ⅢA-ⅢB非小细胞肺癌,常因肿瘤体积或位置原因侵犯或包绕邻近组织或器官,导致常规手术很难将其彻底切除,使用化疗可降低TNM分期,提高手术疗效。对于不可手术的Ⅲb期及部分Ⅲa不可手术者,使用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ECOG1549研究中对比了紫杉醇+顺铂,吉西他滨+ 顺铂,多西他赛+顺铂,紫杉醇+卡铂四种化疗方案在NSCLC 上的疗效。结果显示从缓解率(15%-21%),中位生存期(7.4-8.2个月)和1年生存率(31% -36%)来看,4组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对于晚期NSCLC,其中的任何一个方案均为同样可以接受的治疗选择,自此奠定了第三代化疗药物联合铂类在NSCLC化疗的一线治疗地位[3]。联合化疗与支持治疗相比,使用含铂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能显著控制肺癌临床进展,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4]。但由于联合化疗不良反应较大,恶心呕吐、脱发、免疫力降低等临床表现,对于高龄及有联合化疗禁忌证的患者应使用单药化疗,以减少化疗带来的副反应。另外长期应用铂类药物会产生耐药性,因此用非铂类化疗方案替代铂类,即可提高生存率而不会像铂类化疗影响生活质量的化疗药物,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3.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十年来NSCLC上取得最重要的突破。不同分子分型的明确以及更精确靶向药物的发展,使对不同驱动基因改变的靶向治疗更加精确和有效。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细胞生物学上的差异,针对细胞受体基因调控分子等信号传导为靶点的治疗具有靶向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剂已进入临床应用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抗分化增殖等方面实现抗肿瘤作用分子靶向治疗比传统的化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不良反应小,是今后肿瘤治疗的趋势[5]。随着越来越多的治疗性分子靶点的发现和明确,通过特定分子分型改变的肿瘤类型可能相比传统的组织学分型更能精确的指导临床,将来基于驱动基因的改变也成为肿瘤的重要特征,基于分子靶向治疗的肿瘤分型将能够更有效的指导临床进行治疗选择。 4.放疗 近年来三维适型放疗及超分割放疗在临床广泛应用,放疗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可以对肿瘤靶区高剂量照射,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同步放疗化疗能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由于肺癌早期诊断相对困难,大部分患者就诊属于中晚期,手术不能根除瘤体较大的肿瘤,某些肿瘤已有远处转移,因此放疗对肺癌有重要价值放疗分为根治性放疗手术与放射综合治疗及腔内放疗,心肺功能不全以及其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给予放疗常有较好的效果能手术切除的Ⅱ-Ⅲa期患者术前化疗可减小瘤体,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化疗可防止肿瘤复发但目前高剂量放疗亦有较多的并发症,故应联合化疗放疗化疗同步进行疗效优于序贯及单一治疗,但因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中断或延长放疗时间,影响了疗效考虑到患者耐受较差,目前国内各医疗机构仍多选用序贯或交替模式多项临床试验证实了放疗影响患者预后,但仍需进行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确认[6]。 5.中医治疗 中医药在治疗NSCLC方面积累了较为宝贵的临床应用经验,如康莱特注射液、艾迪注射液等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肺癌患者术前、术后使用中药治疗,能够通过提高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血液黏度、影响肿瘤细胞周期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方式来抑制肺癌细胞生长,防止肺癌发生转移[7]。杨宏刚等[8]对57例NSCLC患者研究表明,采用手术化疗辅助益气扶正中药汤剂,可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机体发生远处转移,自身免疫力降低,不能耐受手术及放化疗患者使用中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某些中药甚至可以使肿瘤缩小防止转移中医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其他方法的疗效,也可以改善手术及放疗化疗后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高,因此中药与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亦可以防止复发转移以及改善预后此外中医治疗肿瘤并发症也具有较好的作用,如对合并胸水肿瘤热咯血等的治疗中医既可作为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又可作为一种多因素结合基础上的组方治疗,具有多靶点全面兼顾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6.免疫治疗 国际上已将免疫治疗同手术放疗化疗并列为四大治疗模式,细胞因子疗法单克隆抗体疗法肿瘤杀伤细胞的继承性免疫疗法及其抗癌多糖基因疗法已逐步发展,随着分子生物技术和免疫学的发展,免疫治疗将日趋成熟与完善,生物免疫治疗主要包括被动免疫治疗、主动免疫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这三类[9]。分子生物学指导下的精确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发展的趋势。无论是传统的化疗,方兴未艾的分子靶向治疗还是新兴的生物免疫治疗,特定的药物基因组学、分子分型的的指导是不可或缺的。

非小细胞肺癌的大分割放疗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大分割放疗;剂量分割 0 引言 在局部晚期或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放射治疗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常规分割放疗已沿用了半个世纪,然而疗效并不满意,nsclc采用60~70gy的常规放疗,由于残存的肿瘤细胞会出现加速再增殖,有80%局部肿瘤不能被控制,加大放疗剂量会使总生存率升高,但势必增加治疗时间。mehta等[1]发现nsclc是一种增殖较快的肿瘤,倍增时间为 2.5~3.3天,治疗时间超过6周,每延长1天生存率就减少 1.6%。大分割放疗(hypofractionated radiation therapy)单次剂量>2.5gy,可以一次或多次分割。该方法加大单次剂量同时缩短了疗程,既考虑到放疗中肿瘤细胞的再增殖又顾及正常组织的保护,符合放射生物学的原理。加用倍增时间(2.5天) 的时间因子计算有效生物剂量(bed)时,大分割放疗高于常规放疗,并且与临床结果一致。 大分割放疗在立体定向放疗、3d crt 应用之前对晚期nsclc的姑息治疗应用较多,立体定向放疗1996年应用于体部肿瘤,大分割三维立体定向放疗的应用增多,主要用于早期nsclc 的根治性放疗。复习文献,大分割放疗适应症有以下几点:①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nsclc;②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③kps评分≥70;④临床分期为ⅰ、ⅱ、ⅲ期(1997年uicc 分期);⑤无严重的可能影响治疗计划完成的内科疾病。有个别学者对肿瘤大小进行了规定,如日本的hiraoka等[2]限定肿瘤大小<4 cm,timmerman等[3]限定≤7 cm。下面就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nsclc的大分割放疗情况做一简要综述。 1 常规分次大分割放疗的疗效 目前大分割放疗的时间 剂量 分割模式尚不尽相同,按分次方法多分为常规分次和非常规分次两种。在加拿大和欧洲,大分割放疗不少单位采用常规分次,即每日1次,每周5次。大量回顾性研究表明,放疗疗效与剂量分割模式不同程度地相关。slotman等[4]报告了31例早期nsclc,用“邮票野”(postage stamp,射野不包括纵隔和肺门)照射,4gy/次,48gy 分12次的分割模式,每周5次,中位生存时间33个月;1、2、3、4、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1%、72%、42%、33%、8%。加拿大cheung等[5]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了33例早期周围型nsclc,不做选择性淋巴结区照射。中位生存时间22.6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1%、46%,2年总生存率比slotman报道的差,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病例选择有关。uematsu等[6]研究51例t1、2期nsclc患者,总剂量50~60gy,分5~10次不等,疗程1~2周,3年生存率为66%。bush等[7]报道了68例不能或拒绝手术ⅰ期nsclc结果,采用两种大分割方式,其中22例患者51gy,5.1gy/次,另外46例60gy,6gy/次,中位随访30个月,无放射性肺炎和食管、心脏晚期放射损伤,3年局控率、疾病特异生存率分别为74%、72%,按分期统计t1、t2期的局控率相差很大,分别为87%、49%。lester等[8]报道了ⅰ、ⅱ和ⅲb期135例nsclc 的结果,总剂量50~55gy,分15~20次,疗程3~4周,中位生存期21个月,没有严重的急性或远期毒性,2年生存率为44.4%。 2 非常规分次大分割放疗的疗效 非常规分次方法各单位不一,每周1次至每周4次不等。不同作者报道了不同剂量非常规分次的疗效。2006年nyman等[9]报道ⅰ期45例nsclc立体定向放疗的结果,总剂量45gy,分3次,疗程1周,中位bed112.5gy,t1n0 18例,t2n0 27例,中位随访39个月,急性反应较轻。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71%、55%、30%。该作者正在进行一项多中心随机试验,来比较传统分割放疗与大分割立体放疗的疗效。song等[10]研究 17例(25个肿瘤)nsclc 大分割立体放疗, 9~15gy/次,共3次,3天完成,中位随访14个月,23个肿瘤得到局部控制,2例发生晚期损伤,无3、4级放射性肺炎。有作者采用连续大分割放疗,72gy分24次,24天完成,共25例患者(ⅰ/ⅱ9例、ⅲa/b16例),22例患者中位随访9.7个月,无4级急性放射损伤,2例病人因3级急性食管炎治疗被中断,远期毒性有4级肺损伤和2级食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进展

中国肺癌杂志2014年3月第17卷第3期 Chin J Lung Cancer, March 2014, Vol.17, No.3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进展 何圆 尤长宣 【摘要】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癌性死亡的首要因素,发病率、死亡率高,预后较差,急需开发一种新的高效低毒疗法。作为术后辅助或是姑息治疗手段,免疫治疗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向。免疫疗法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如免疫检测点受体抑制剂(抗CTLA4抗体、抗PD-1抗体、抗PD-L1抗体)、主动性免疫疫苗(L-BLP25脂质体疫苗、Belagenpumatucel-L 疫苗、MAGE-A3蛋白疫苗)、过继性免疫疫苗(CIK 细胞)等,研究表明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缓解率较前提高,前景值得期待,II 期/III 期临床试验亦在进一步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当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疗法原理、临床试验、不良反应及待解决问题作一概述。 【关键词】 肺肿瘤;免疫治疗;进展 Advances in Immunotherapie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Yuan HE 1 , Changxuan YOU 2 1 Graduate Student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2Department of Oncology, Nanfang Hospita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Changxuan YOU, E-mail: ycx6026@https://www.360docs.net/doc/7612709740.html, 【Abstract 】 Globally, Lung cancer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 of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ith poor prognosis, which needs some more effective and less toxic therapies. The immunotherapies offer a novel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in both the adjuvant and palliative disease settings. A number of promising immunotherapies based on different mechanism have now been evaluated showing an increasing response rate. Moreover, further phase II/III clinical trials will be indicated to explore its value. These include checkpoint inhibitors (anti-CT-LA4 antibody, anti-PD-1 antibody, anti-PD-L1 antibody), active vaccination (L-BLP25 liposome vaccine, Belagenpumatucel-L vaccine, MAGE-A3 protein vaccine) and adoptive vaccination (CIK cell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ill draw a summary on the theory, clinical trials, toxicity and problems to be solved of the immunotherapies in NSCLC. 【Key words 】 Lung neoplasms; Immunotherapies; Progress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grants fro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81071847), Guangdong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No.S2011010003881), Guangdong Provi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No.2012B031800394), Wu Jieping Medical Foundation Funded Special Clinical Research Projects (No.320.6799.1118)(all to Changxuan YOU). DOI: 10.3779/j.issn.1009-3419.2014.03.17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 o.81071847)、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 2011010003881)、广东省科技项目(No.2012B031800394)和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项目(No.320.6799.1118)资助 作者单位: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3级研究生(何圆);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尤长宣)(通讯作者:尤长宣,E-mail: ycx6026@https://www.360docs.net/doc/7612709740.html, )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首个癌症相关性死亡因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约占肺癌总数80%-85%,吸烟、环境污染(厨房油烟、煤炭燃烧、汽车尾气)等构成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早期接受治疗NSCLC 患者超过40%会出现肿瘤复发,因此晚期 NSCLC 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15%,预后较差[1]。以铂类为基础的标准化疗方案治疗NSCLC ,患者肿瘤缓解率仅为20%-35% ,中位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 mOS )为10个月-12个月,分子靶向治疗与化疗方案相比,可延长NSCLC 患者无疾病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但患者mOS 未获益[2]。因此标准治疗或因严重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骨髓毒性等)或因经济学毒性(分子靶向药物价格较昂贵)已使其处于治疗瓶颈水平,急需开发一种新的NSCLC 疗法。目前免疫治疗NSCLC 在I 期/II 期临床试验中结果良好:肿瘤缓解率提高、毒副作用小、患者易耐受,这将为NSCLC 治疗开发新领域。

非小细胞肺癌NSCL放射治疗原则

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原则 一般原则 ●应在包括肿瘤外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内科、呼吸内科、病理科和诊断放射科医生在内的多学科小组共同研究和/或讨论后决定NSCLC患者的治疗。 ●放疗可以作为病灶可切除的可手术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作为因医学原因不能手术或病灶不可切除患者的主要局部治疗方法,同时放疗也是无法治愈 患者的重要的姑息治疗方式。放疗常用术语和缩写概括于表 1. 放疗常用缩写NSCL-C 7-5。 ●如病理示切缘阴性而纵隔淋巴结阳性(pN2),术后应接受辅助化疗,然后行放疗,尽管尚未建立针对这种情况的序贯放、化疗方案。 ●对于pN2和切缘阳性的肿瘤,如果患者的身体状况允许则推荐术后行同步化放疗。放疗应尽早开始,因为局部复发是这部分患者最常见的复发模式。 ● II和III期NSCLC患者如由于医学原因不能手术,但体力状态较好和预计生存期较长,则应接受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当需要给予肿瘤高剂量放疗,又不增加 正常组织损伤时,可以使用最新的治疗技术。 ●对于接受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疗的患者,应采用适形放疗计划和强有力的支持治疗,以尽可能避免因可处理的急性毒性反应(3

度食管炎或血液学毒性)而中断治疗或减少治疗剂量。 ●对于存在广泛转移的IV期患者,如有指征,放疗可用于原发 灶或远处转移灶的姑息治疗。 常规分割放疗的剂量、体积和正常组织限制 ●根治性和姑息性放疗的常用剂量方案概括于,常规分割放疗的常用剂量。在对所有患者制定放疗计划时均推荐针对组织密度异质性进行校正。采用静脉造影的CT来制定放疗计划时,造影剂富集区域的密度可视为等于水的密度,这样可尽量减少静脉造影剂带来的影响。 ●术前,推荐使用45~50 Gy的剂量并分割为每次1.8~2 Gy 。有研究报道放疗使用大于50 Gy的剂量具有安全性,并获得更好的生存结果。但是,这种放疗剂量只能由经验丰富的放疗团队实施。 ●术后的放疗剂量应根据切缘状态制定。手术后患者肺组织对于放疗的耐受性看似显著低于双肺完整的患者,应尽可能降低放疗的剂量。建议在术后治疗中更保守地考虑对正常肺组织的剂量限制。 ●根治性放疗的常用剂量为60~70 Gy。对于接受单纯放疗或者序贯化放疗的患者,一项回顾性研究证据显示放疗剂量≥74 Gy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于接受单纯放疗的I~II期患者或接受同步化放疗的III期患者,放疗剂量也被报告是一个影

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剂量把控

●英文名称 non-smallcelllungcancer,non-small celllungcarcinoma" ●就诊科室肿瘤科 ●常见发病部位肺 ●常见病因吸烟,职业、环境接触,电离辐射,既往肺部慢性感染,遗传等因素,大气污染常见症状胸部胀痛,痰血,低热,咳嗽,疲乏,体重减轻,食欲下降,呼吸困难,咯血等 ●传染性无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整个肺癌的80%左右。外科手术切除是早期(I~II期)NSCLC首选标准治疗方法,5年生存率50%~70%[1],I期为55%~70%,II期为35%~50%。但是,早期NSCLC 就诊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接受手术治疗,而且随着老年人群的增多,不能承受外科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还会增多。Mountain[2]报道有50%以上的NSCLC患者在全国射波刀肿瘤无创诊疗中心4006161343

诊断时>65岁,而且大约1/3的患者>70岁。因此,未来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除了诸多医学原因外,年龄已成为其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放射治疗已成为那些不能接受手术或拒绝手术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的首选手段。但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常规放射治疗早期NSCLC的结果令人失望。较多的报道局控率为40%~70%,5年生存率为10%~30%[3,4]。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常规放疗所采用的 60~70Gy治疗NSCLC,因剂量低不足以控制局部肿瘤。但采用常规放疗技术要提高肿瘤剂量而不增加放射损伤又难以做到,这就是长期以来放射治疗早期NSCLC结果不令人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精确定位技术、影像技术和聚焦式放疗技术的发展,立体定向高分次剂量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hypofractionated high-dose radiation)肿瘤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治疗早期NSCLC的临床应用研究十分活跃,而且取得的初步结果令人振奋。为此,对这方面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供同全国射波刀肿瘤无创诊疗中心4006161343

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及与鳞癌和其他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鉴别诊断

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及与鳞癌和其他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鉴别诊断 Update on small cell carcinoma and its differentiation from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other non-small cell carcinomas. William D Travis. Modern Pathology (2012) 25, S18–S30 小细胞肺癌(SCLC)占所有肺癌的14%,美国每年新诊断的病例超过30 000。基于其特征性的临床特点、对特定化疗的反应,遗传学特征和非常可靠的病理学诊断,SCLC是肿瘤学领域中非常独特的恶性肿瘤之一。 一、SCLC分类的历史教训 自从1962年Kreyberg提出燕麦细胞和多角形细胞类型以来,SCLC的组织学亚型分类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中,1981年WHO分类创造的“中间型”这一亚型是个失败。因为(1)临床医生无法明确到底是SCLC或者NSCLC;(2)病理专家之间的诊断重复性很差;(3)不清楚与这一类型相对应的临床应用。一直有少数疑难SCLC病例难以分类,而目前的分类只有两种亚型:纯粹的SCLC和复合性SCLC。病理学家需要尽可能做出SCLC或NSCLC的诊断。如果在一个疑难病例中存在诊断困难,该疑问应该反映在诊断附加的评论中。 二、SCLC组织学特征 光镜下,SCLC细胞体积小,圆至梭形,缺乏胞浆,精细的颗粒状核染色质,核仁缺乏或不明显,常见核型。挤压的人工假象可导致核染色质的拖尾或流水样改变,常见广泛坏死。核分裂指数高,平均80/2 mm2。在小活检中,由于样品有限可能难以确定核分裂,也可能缺少坏死。肿瘤常呈弥漫片状,或菊形团样、外周栅栏状、器官样巢状、流水状和缎带状排列。在坏死区域常见由于坏死瘤细胞的DNA溢出,呈嗜碱性膜状附着于血管壁上(Azzopardi effect)。松散的生长模式可能提示恶性淋巴瘤,尤其浸润至纵膈脂肪组织时。罕见情况下可出现假乳头状生长模式,这是由于血管旁瘤细胞仍然存活,而其余瘤组织已经坏死所导致的假象。如果出现非常显著的神经内分泌癌形态,并不能排除SCLC的诊断。如果SCLC

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新技术

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新技术 ——三维适形和束流调强放疗 一、引言 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治疗中,对局部病灶和远处转移都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这两方面都是 NSCLC 能否治愈的关键。对 NSCLC 的胸内病灶,外科手术治疗是首选,但是只限于早期患者。而对局部晚期的 NSCLC 的治疗放疗占主导地位。然而过去二十年的治疗结果显示,放疗甚至联合化疗病人治疗后的 5 年生存率也令人失望,只有大约 10% 左右。在我国目前还没有进行肺癌普查,确诊为肺癌的病人中,大约只有三分之一能够行手术治疗,三分之一的是局部晚期病人,余下三分之一是已经有远处转移的病人。因此放疗在局部晚期病人的治疗中应该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应用于术后治疗和对 IV 期病人的姑息性治疗。在过去十年中,随着放射技术的革新,放疗的疗效有了显著的改善。因而,放疗在肺癌的治疗中益发重要。 近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影像诊断和放疗领域中应用的进展,一种新兴的技术出现了,这就是三维适形放疗( 3DCRT )和调强放疗( IMRT )技术。这些新技术是在一个多世纪放疗的历史上,一个革命性的技术创新。这些新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在放疗过程应用的基础上,包括肿瘤、正常组织和器官的三维结构重建,同时包括放疗计划的制定、剂量计算、计划验证、放疗实施、过程记录、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所有这些技术使得放疗更加精确,而且放疗剂量可以更好的集中在肿瘤上,而使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受量降到最低。这样能够在不增加正常组织受量,不增加放疗并发症的情况下,实施剂量递增,从而得到更高的肿瘤局控率。 3DCRT 的基础是三维多野照射,每个射野都聚焦在同一点也即肿瘤中心。通过放疗计划设计系统( TPS ),这些射野可以被精确的设计达到杀灭肿瘤和避免正常组织过高受量目的。 3DCRT 适用于大多数不规则形状的凸形肿瘤。但是对于外形极不规则的肿瘤,尤其是凹形肿瘤或与重要脏器紧密联系的肿瘤, 3DCRT 仍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在这些情况下 IMRT 是最好的选择。 IMRT 是在多野照射的基础上,根据肿瘤的情况每个野给不均匀的剂量,通过调节剂量强度达到适形照射的要求。 对 NSCLC ,用常规放疗技术,病人能耐受的最大肿瘤剂量为 60~64Gy (常规分割)。更高的剂量将引起急性放射性肺炎、后期肺纤维化等严重的放射并发症。然而对 NSCLC , 60~64Gy 的剂量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抑制肿瘤一段时间而不能长久

小细胞肺癌患者家属必读

小细胞肺癌患者家属必读(2016、7修订) 大为 老实说,真的不希望你打开本文。打开了,说明你家人罹患重症,很不幸。但如果你在家人确诊后很短时间内读到本文,你又是幸运的。朋友,不再罗嗦,暂且忍住悲痛,戒除矫情,仔细品读,按我的引领去做吧,有章有法地去决战小细胞! 一、总体了解一下小细胞肺癌特性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侵袭性疾病,在所有肺癌中占比约15%,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倍增时间短(即进展很快),不采用化放疗治疗的情况下,预后很差,平均3-6个月左右;但小细胞另一特点是对化放疗非常敏感,即通过化放疗治疗效果非常好,初期客观缓解率远高于其他肺癌,因而采取规范的化放疗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小细胞肺癌的第三个特点,正是基于初期化放疗效果好而表现出来的,即后期复发(进展)率较高,因此总体情况不容乐观,5年(以上)生存率仅为6%左右,言外之意,大部分(约94%)的患者经化放疗治疗后总生存期在0.5-5年之间。 二、全面了解一下家人的病情 1、是否确诊为小细胞肺癌:凭证是免疫组化病理报告,如果没有免疫组化,尽快去做。 2、了解转移情况和分期。 一般建议进行全面检查,尽量了解以下情况,否则建议医生补充检查项目,这对于下步治疗指导及预判很重要:肺部病灶情况,病灶尺寸,单发还是多发;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无淋巴结转移,肺门、支气管淋巴结,隆突、纵膈淋巴结,锁骨上窝、颈部、腹膜后淋巴结等转移情况;其他部位转移情况,有无脑转、肝转、骨转、肾转、肾上腺转、胰腺转等。 根据原发肿瘤(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情况,进行TNM分期或进展阶段分期(详阅后附NCCN临床指南)。TNM分期为I期的可以从手术中获益,占比不到5%;I-III 期(任何T,任何N,M0,排除T3-4由于肺部多发结节或肿瘤/结节体积太大而不能被包含在一个可耐受的放疗计划中的情况)为局限期(LD),总占比约1/3;IV期(任何T,任何N,M1a/b)或者T3-4由于肺部多发结节或肿瘤/结节体积太大而不能被包含在一个可耐受的放疗计划中的情况属于广泛期(ED),总占比约2/3。 详细的TNM分期对于下步治疗意义很大,普遍意义上讲越早期的预后越好,局限期好于广泛期。 3、血液及其他检测项目指标情况:血常规、肝肾功、肿瘤标志物、电解质等情况,痰检、便检情况等。 4、病人体力状态情况,是否有其他相关疾病,这对于预后很重要。部分医院会对患者进行PS 评分,PS评分0-1的,预后相对乐观,PS评分3-4的,预后较差。(PS评分附后)以上术语中有不明白的,别急,先通读完再说,后有相关参阅资料。 三、一线治疗方案(即确诊后第一次综合治疗方案) 只要确认了小细胞病理,不管哪种情况,均建议尽早开始化疗,因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千万不要因为择院、择专家或其他任何原因而耽误治疗,更不要迷信中药和偏方,否则日后你定会为你的行为后悔!在上了首次化疗控制肿瘤进展的情况下,再来细致研究下步治疗方案。小细胞肺癌治疗有国际通行的NCCN临床实践指南,不要迷信名医院或名专家,没有比指南再好的专家了――这点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癌症。 1、局限早期的:指南指出I期即T1-2N0M0期患者(周围型的)手术有意义,个人认为II 期周围型的也可能从手术中获益(目前已有国外机构进行过临床对比,确认了这一观点),手术+化疗;术后发现超期的(术后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或手术无法切除干净的情况,手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临床指南(2020版)》要点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临床指南(2020版)》要点一、非小细胞肺癌概述 肺癌是中国和世界范围内最常见、死因居第1位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85%。NSCLC的分期采用根据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 TNM分期系统,并被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采纳。通常早期病变指无淋巴结转移(T1-2N0)、局部晚期指淋巴结转移(N+)的/期病变,而晚期指存在远处转移的期病变。根据大样本人群数据显示,初诊NSCLC患者中约20%为早期约25%为局部晚期,约55%已发生远处转移。 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吸烟是导致大多数肺癌相关死亡的原因,并且致癌风险随每天吸烟包数和吸烟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被动吸烟者的肺癌发生风险亦显著增高。其他可能的肺癌危险因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史、癌症史、肺癌家族史,以及接触其他致癌物等。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肺癌致癌物包括:砷、铬、石棉、镍、镉、铍、二氧化硅、柴油烟雾、氡[由226Ra(镭-226)衰变产生释放]等。 二、NSCLC 的诊断

1. 筛查 理想的筛查手段应该在恶性肿瘤发生早期尚可治愈时发现该疾病。目前,低剂量薄层CT扫描已被证明可以发现早期NSCLC,是目前首选最常用的筛查方法。国际肺癌筛查研究显示对于无症状的高危人群进行每年1次的低剂量薄层CT扫描,可以使肺癌(主要是NSCLC) 的死亡风险降低20%。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推荐的肺癌筛查目标人群为年龄50~74岁人群具备以下任一项危险因素:(1)吸烟30包年(1包/d共30年),其中包括曾经吸烟至少3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者;(2)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3)有职业暴露史(至少1年)(石棉、氡、铍、铀、铬、镉、镍、硅等);(4)不吸烟女性:一起共同生活至少20年的家人或同事吸烟至少30包年。 2. NSCLC 的诊断流程 (1)小结节:低剂量CT是NSCLC首选的筛查方式。 (2)较大肿瘤:诊断策略应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纵隔是否存在转移病灶、患者的特征(如合并症)和当地具体医疗状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3. 病理学评估

2020CSCO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治疗研究进展汇总

2020CSCO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治疗研 究进展汇总 基于肿瘤形成的“土壤环境”理论,抗血管治疗一直是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药物类型。此次CSCO的抗血管专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分别就肿瘤抗血管治疗的各个议题进行专题讲解。于此,为读者朋友汇总来自范云教授的《小细胞肺癌的抗血管治疗》和来自褚天晴教授的《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专家共识》。纵览临床抗血管治疗的研究发展。助力患者朋友学会应用抗血管治疗。 小细胞肺癌的抗血管治疗 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上,因为均为失败的研究结果,在这里不为读者赘述。我们详解一下抗血管治疗部分的成绩。 1.贝伐单抗:与化疗联合,可提升PFS,OS无改善,失败为主。 提起抗血管药物,早年主要以贝伐单抗的研究为主,多通过与EP/IP化疗的联合,多药一线或二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显示,患者的PFS是有提升的,但是最终的OS分析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因此,目前贝伐单抗在小细胞肺癌的应用没有积极推荐。

2.国产抗血管小分子:安罗替尼/阿帕替尼后线单挑小细胞肺癌获佳绩,跻身治疗框架内! 后续随着国产抗血管小分子药物阿帕替尼/安罗替尼的出现,以及治疗方案的设计,逐渐出现了阳性的研究结果。如安罗替尼≥3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获得了7.3:4.9月的PFS延长,HR=0.53,下降了47%的死亡风险!安罗替尼后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也获得国家NMPA 的批准,激起了国内对于抗血管小分子药物在肺癌应用的全方位拓展。 由范云教授领衔开展的呃一项阿帕替尼3线/4线治疗晚期SCLC的II期研究中,有效率为17.5%,疾病控制率为75%,OS 5.8月。也获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 3.免疫+抗血管联合二线初尝试创佳绩,获国际认可!

2019年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进展

2019年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进展 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与其他肺癌治疗技术的发展,2019年放射治疗在不同分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应用模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对于不能手术的早期NSCLC首选立体定向放疗(SBRT),但应注意SBRT 毒性的管理;同步放化疗是局部晚期NSCLC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局部晚期NSCLC行术后辅助放疗可能使患者获益;晚期NSCLC寡转移或寡复发均可行局部治疗;放疗联合免疫治疗NSCLC正在悄然地改变着肺癌的治疗模式。 肺癌的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首位,也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第1位的恶性肿瘤,约80%~85%肺癌患者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RT)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与其他肺癌治疗技术的发展,2019年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又出现了新的亮点和热点,现综述如下。 1、早期NSCLC放疗 对于不能手术的早期NSCLC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为首选方案,但应加强其毒性管理。随着影像、功能分子影像等检查手段的进步,早期肺癌(T1-2N0)检出率较前增加[1],对于可预见的手术死亡风险<1.5%的I期NSCLC患者,优先推荐手术治疗。然而,许多患者由于合并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而接受常

规分割的放射治疗有较高的局部失败率和治疗相关的毒性反应[2-5],对于这部分患者SBRT可作为首选方案。中央型早期NSCLC患者接受SBRT 的毒性风险较高,尤其是≥2级叶支气管狭窄(LBS2+)的发生率很高,可达27%,且与其接受的平均剂量正相关;叶支气管放疗剂量的限制为<35.4Gy,其两年的LBS2+实际发生率<19%[6]。RTOG 0813是一项I/II 期研究,研究确定五分式早期中央型NSCLC行SBRT的最大耐受剂量(MTD)为12.0 Gy/fx,其结果与剂量限制毒性(dose-limiting toxicity,DLT)和高肿瘤控制率相关,DLT的概率为7.2%[7]。 SBRT治疗不能手术的早期NSCLC较标准放疗疗效好。35例早期NSCLC 患者新辅助SBRT后接受了手术,病理完全缓解(pCR)率达到了60%[8]。一项3期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101例早期NSCLC患者中有20例出现局部进展,9例来自SBRT组(n=66),11例来自标准放射治疗组(n=35),对比标准放疗,SBRT可获得更好的局部控制(P=0.0077)[9]。随着SBRT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应加强对早期NSCLC患者SBRT后复发的管理。研究发现充分挽救的孤立性局部复发患者的生存率与未复发的原发性SBRT患者相似,而充分挽救的孤立性区域复发患者(无论复发位置及淋巴结受侵与否)的生存率与新发现的III期患者相似,建议在SBRT后的抢救治疗后进行定期、有组织的随访[10]。 2、局部晚期NSCLC的放疗 2.1 局部晚期NSCLC行术后辅助放疗(PORT)是否可使患者获益存在争议

2020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进展

2020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进展 01、局限期小细胞肺癌 胸部放疗最佳剂量和分割模式 NCCN指南建议,对于局限期SCLC的标准治疗模式是同步放化疗。 局限期SCLC 的胸部放疗的分割剂量和模式为: 45Gy/30次,超分割放疗; 或60~70Gy/30~35次,常规分割放疗。 Han等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分析了局限期SCLC常规分割放疗(QD)和超分割放疗(BID)的差异,QD和BID的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5%和63.4%,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9.5和31.4个月。 一项英国国家癌症研究所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目的是对比超分割放疗(45Gy,1.5Gy/f,BID)和常规分割放疗(66Gy,2Gy/f6,QD)两种不同剂量和分割模式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BID和QD的2年OS分别为56%和51%,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和25个月。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应用

目前,SBRT可作为非手术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表现出了良好的局部控制和最小的毒副作用。 SBRT有别于常规分割的特点:较高的单次剂量(≥8Gy/次),放疗分割次数少(≤5次),正常组织周围剂量迅速跌落,照射范围小(一般<5cm)。 对于早期的SCLC患者能否应用SBRT取代手术治疗? Videtic等进行的相关性研究显示,早期非手术的SCLC应用SBRT同步化疗和PCI,也表现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年的局部控制率达100%,并且没有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 来自日本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8例SCLC患者在化疗前后给予胸部SBRT放疗,未进行PCI治疗,3年的OS达72%。 我国的一项Ⅱ期前瞻性研究招募29例早期SCLC患者入组,SBRT开始于第1个周期化疗的第1天,考虑到肿瘤的大小和肿瘤与危及器官的距离,总的放疗剂量为40~45Gy,4~4.5Gy/次,10次/2周。研究结果显示,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3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4%。 总之,SBRT在SCLC中的作用显著,但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 胸部放疗最佳时间 胸部放疗参与的最佳时间为于化疗第1个周期或第2个周期参与。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现状及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现状及进展 肺癌是全球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预后差,美国肺癌总体5年生存率15%,我国仅10%左右,其发病率在大多数国家仍在持续上升[1]。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准确评估预后均有赖于正确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细胞分化程度。理想的TNM分期方法应既能反映患者临床的真实情况,又不会产生明显的不适和并发症,同时又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主要简述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临床分期现状及进展 一、肺癌TNM分期 恶性肿瘤TNM分期系统是进行肿瘤诊断、治疗及临床研究的“国际语言”,一个理想的TNM分期系统应能够正确地反映患者病情,准确地判断预后。自1966年国际抗癌联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 UICC)颁布第一版肺癌TNM分期以来[2],肺癌TNM分期系统共进行了五次修订。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是Clifton F. Mountain1997年制定的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第5版肺癌TNM分期系统[3],2002年AJCC第6版未做任何修订[4]。由于Clifton F. Mountain 1997年第5版肺癌TNM分期系统所依据的病例资料均来自于北美,多数来源于M. D. Anderson癌症中心一家医疗中心(德州大学M. D. Anderson 癌症中心4,351例,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肺癌研究组968例,共5,319例),且多为外科治疗病例,时间跨度较长(1975~1988年)。不能全面反映全球肺癌真实情况。为了反映近期肺癌治疗结果,并且使肺癌分期系统具有全世界的广泛代表性,1998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 IASLC)分期委员会着手进行肺癌新分期系统的修订工作。自1990年至200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北美、欧洲、亚洲、澳大利亚共19个国家)收集了100,869例肺癌患者资料,其中有明确病理类型,分期、治疗以及随访资料完整的新发病例81,015例,其中NSCLC 67,725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13,290例。通过对不同TNM定义的统计分析,在2007年韩国首尔第十二届世界肺癌大会上报告了对第七版肺癌TNM 分期系统(2009年)的修订建议[5]。 1、T分期的修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