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新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新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新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

三、设计思路《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

1.依据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如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他们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

每个二级主题从“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学习内容加以说明。

“标准”规定了学习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

“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所列举的活动不要求全盘照搬,在教材编写或教学时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也可以增补更适当的探究活动。其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应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去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探究活动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

每个二级主题还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线索。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可以选用其他的素材,创设更生动的教学情景。一、科学探究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

内容和学习目标从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一)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四)学生的实验活动

1.粗盐的提纯实验。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5.燃烧的条件。6.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水溶液的配制实验。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8.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学习中,不宜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侧重考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科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之上的,需要与义务教育阶段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相互配合。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三)金属与金属矿物

(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能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同时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

(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二)微粒构成物质

认识化学元素

(三)

(四)物质组成的表示

(二)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三)质量守恒定律

五、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二)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三)化学物质与健康

(四)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1.全面体现三维目标。

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全面发展观下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按照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来重新构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只是三维目标之一,应注意挖掘化学知识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例如,关于“空气”内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可设计为“学习从化学角度认识人与空气的关系,懂得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这样的设计与“能例举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的知识目标相匹配。

2.整体规划教学目标。

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因此,应结合《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以及学生的已有经验,对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例如,“酸”的概念的学习,就可以整体设计为四个阶段:在“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中,要求“知道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在“金属与酸的反应”学习中,要求“知道铁、铝能与稀硫酸反应”;在“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学习中,要求“定性认识酸的性质”;在“溶液酸碱度的表示”学习中,要求“了解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从而达到对酸的概念的初步认识。

3.科学设计课时教学目标。

全面体现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切忌生硬照搬,使得教学目标的制订流于形式。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使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例如,“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学习,其过程与方法目标就可以设计为“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课时教学目标应准确、具体和可行。例如,“铁钉生锈的原因”内容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如果表述为“通过实验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则欠具体,而且也不可行;若设计为“通过实验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初步学习猜想与假设、实验设计等科学方法”则比较恰当。

案例4 “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通过实验比较铁、铝、铜等常见金属的导热性、延展性和导电性。

(3)通过实验探究常见金属与氧气、稀酸、其他金属的盐溶液的化学反应,认识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经历比较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会小组合作的意义和快乐。

案例4中的教学目标在设计上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注重实验探究过程的阶段性,将探究设计成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在表述上也较为具体、可行。

(二)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

1.精心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三)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1.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2.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2.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3.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4.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二、评价建议

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学业评价,其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应严格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良好的评价活动应具备下列特征:关注学生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评价标准的制定应清晰、完备,

以保证评价的信度与公平性;评价的设计、实施应科学,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能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任务真实和公平,能提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并符合学生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能让教师据此作出决策以改进教学。

(一)评价目标的确定

量。

案例7 “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评价目标

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学习目标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包括(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通过实验比较铁、铝、铜等常见金属的导热性、延展性和导电性。(3)通过实验探究常见金属与氧气、稀酸、其他金属的盐溶液的化学反应,认识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经历比较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会小组合作的意义和快乐。

与之相应,评价目标可采用细目表或描述性语言呈现。

(1)“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评价目标细目表

(2)“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评价的描述性目标

目标1:给出几种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指出哪些是金属,哪些是非金属,并阐明区分的依据。

目标2:给出几种常见的金属如铁、铜、铝等,设计或观察实验比较它们的导热性、延展性和导电性。

目标3:通过实验探究常见金属与氧气、稀酸、其他金属的盐溶液的化学反应,能够总结出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目标4:了解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学会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3)“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评价方式

对于知识目标——金属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可采用试题测试学生掌握的水平,而有关实验技能的评价目标以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适宜采用活动表现评价。

(二)评价方式的选择

实施学业评价所涉及的学习任务不同,评价的方式也有差异,常见的有纸笔测验、学习活动表现、建立学习档案三类。教师可以依据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水平,选择、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相应的评价方式,以确保评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案例8 通过演示实验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

——有关“酸的性质”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在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20% 稀硫酸各20mL。取两块条形铜片,把其中一片插入稀硫酸中。把另一铜片的一端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到表面明显变黑,再冷却到室温。把变黑铜片的一端插入另一只小烧杯的稀硫酸中。请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比较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从学生的调查研究活动中,教师可以多方面地了解、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信息的能力,考察学生能否全面、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案例9 在调查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金属材料的利与弊”的调查

学生在进行“金属材料的利与弊”的调查研究活动时,可以从各种媒体(包括网络资源)收集有关金属材料的使用信息,了解金属材料利用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巨大贡献;了解金属材料制造、加工、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调查之后,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编写调查报告,并通过小组讨论或编写小报,交流、发表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研究的结论。教师可从学生的活动中了解他们能否应用金属的有关知识分析金属材料在生产、生

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了解他们处理调查数据、分析问题、做出结论并进行表述的能力,由此进行综合评价。

在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中,要侧重了解和评价学生探究活动的主动性、探究活动中所表现的多种能力。

案例10 对学生探究过程和探究能力的评价

——“测定、分析学校所在地雨水的pH”

“测定、分析学校所在地雨水的pH”的活动,学生要做雨水取样和pH测定的实验,要记录并处理数据,还要通过分析、比较,做出是否出现酸雨的结论。如果有酸雨出现,还要综合考虑当地社会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实际,分析酸雨出现的可能原因。评价学生在上述活动中的表现,可以了解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进行交流讨论的积极性、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考查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依据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的能力。

总之,活动表现评价可以考查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分析问题的思路、实验操作的技能、口头或文字表达力;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进步。活动表现评价还能考察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思维的积极性、情感态度的变化、合作交流的能力等。

教师要注意从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做多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通过面谈与学生直接沟通、交流做综合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还可以在学习活动后组织学生对自己和同伴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总结、反思能力。

3. 建立学习档案

建立学习档案是要求学生本人把参与学习活动的各种资料收集起来,反映自己学习和发展历程。建立学习档案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了解,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加强学生与教师、同学、家长间的沟通和交流;利用学习档案,教师可以更全面了解、评价每个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怎样改进教学。建立学习档案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意鼓励并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

案例11 学习档案收集的资料实例

——对“身边的化学物质”的认识

一些学生在学习“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有关内容时,在学习档案中收录了以下资料:

(1)自己或同伴收集到的有关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资料,包括有关化学品性质、使用、生产的新闻,有关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动态的剪报、图片、照片、有关物质的标本等。一所学校所在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教师结合金属与矿物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收集矿物标本,查找资料、写出有关矿物的主要成分和外观特征、当地开采利用的情况。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大大增加了学生对当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关注程度,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所收集、分析的资料成为学校学生引以自豪的学习成果。

(2)记录自己在学习空气、金属、水与溶液、生活中的化合物等项内容后对这些物质的性质及其与社会生活关系认识的小结、小论文和疑难问题。有些教师结合“燃烧与灭火”的学习,要求学生实地了解校园或社区里灭火器材的配备情况,作出记录和统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学生把调查得到的有关灭火机的配备的数量、类型、使用期限和更新、维护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数量不够、超出使用期限、放置地点不当等),都做了详尽记录,放入学习档案。

(3)自己设计的有关氧气、二氧化碳气体性质变化的探究活动设计方案,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记录。

(4)对学校所在地区大气污染状况的调查和防治污染的建议。

(5)对自己学习状况、学习方法与策略的分析、评价资料和提高学习成绩的设想。学校在期中试卷分析中让学生检查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做统计分析。部分学生发现自己试卷中出现化学用语书写、使用错误的问题非常严重,他们翔实地记录、分析了差错的实例与原因,并一一订正,还提出了补救的方法与计划。他们把这份资料放入学习档案中,督促自己改进,在期末考试获得了显著进步。

建立学习档案的目的要明确。不能因中考选拔中没有直接考查学生的学习档案,就不予关注;也不能为应付上级检查而搞形式主义,单纯追求收集资料的数量和档案装帧形式上的美观。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学习档案的积累和整理工作,养成自觉的习惯,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检查。

教师要及时查阅学生的学习档案,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观念和方法上获得的进步和发展,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还要注意从学习档案中了解学生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要注意要求、鼓励学生定期整理自己的学习档案,回顾、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运用适当方式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档案资料,展示优秀的学习档案,帮助学生了解同伴的进步和发展,取长补短,互相鼓励,互相促进。

(三)评价标准的制定

学业评价标准必须具体、清晰,有非常强的针对性,以此确保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纸笔测验的评分标准一般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内容:评分的参考答案;评分办法和具体规定;必要的说明。标准答案和评分规则要事先编写,不能在测验后制定。活动表现评价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复杂,容易受活动观察者的主观影响而降低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因此活动表现评价的标准应该做到:评价内容维度全面、界定清楚;表现水平的规定客观、具体,每一条应附有适宜的评定等级或具体说明,提供不同表现水平的实际样例,为评价者提供参照,具有可操作性。活动表现评价标准一般以核查表或等级量表形式呈现。如案例12和案例13。

案例12 “测定、分析学校所在地雨水的pH”的活动表现评价标准

(五)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

教师对评价的结果要做出解释,并用恰当的方式反馈给学生。

教师在解释评价结果时应根据评价目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点。对日常教学而言,测验不是为了确定每个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而是为了诊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参照教学目标解释评价结果,努力实施个人发展的参照评价。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状况,肯定进步与发展,发现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明确进一步发展的努力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弱点,评价结果最好采用评语(定性报告,在写实性的记录基础上作的分析性描述)与等级记分(定量报告)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如“在这次实验活动中,你能够积极搜集有关资料,并拟定了初步的方案,值得赞赏,但实验操作技能还需加强,如溶液的配制中的注意事项被你忽略,从而导致实验结果不够准确。实验报告中数据分析需进一步规范。你的本次实验活动综合评定为12分(满分16分)。”等。

在期末学业终结性评价和初中毕业考试中,还要运用适当方式对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进行综合评价。可以综合纸笔测验成绩、实验操作考查成绩、学生平时学习活动(包括实验活动)的表现,分析学生的学习档案资料,对学生的化学学习状况做出客观的总评,肯定学生化学学习的长处,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无论采用哪一种评价方式,都要注意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进作用。通过学习评价全面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学习评价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以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发展。

评价结论要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不宜在班级、年段中公布考试分数和评价等级,更不能依据分数排列名次。

注意发挥好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反馈时要尽力挖掘和表扬学生的成绩,仔细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的变化,并给予及时的鼓励;设计评价内容应顾及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评价反馈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增强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不要轻易表扬某些学生的“天资聪明”,避免使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分析评价结果应尽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潜力。评价所起的最有效的作用是驱动学生个人的自我激励机制,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承认的过程,在学生心中产生更持久、更强大的学习动力。

要充分利用评价的诊断导向功能改进教学决策。可以针对如下问题进行针对性地思考:(1)对当前的学生是否可以继续实施原定的教学计划?(2)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是否可以接受新的课程内容?(3)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具体困难?(4)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最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健康发展?(5)哪些学生需要接受个别的帮助以克服学习障碍?因此,无论是新课的推进,还是进行单元或综合复习,都必须依据诊断和评价所提供的具体信息来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三、教材编写建议

(一)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

(三)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习题类型要多样化,应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的比例

(六)采用生动多样的教材呈现方式,发挥教材的多种教育功能。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一)加强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二)提倡因地制宜合理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

(三)编制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指南(四)编写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

(五)及时总结教师和学生教学实践的经验(六)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

(七)善于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学习素材(八)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学习环境

初中化学课标解读

初中化学课标解读、教材分析———酸碱盐 沁阳六中胡小霞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化学课标解读、教材分析———酸碱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特点是从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为背景,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建构学习情景,引入化学知识,重视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设置许多的活动与探究内容,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提倡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体现初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启蒙性。 下面我准备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内容标准,教材的编写原则,知识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教材分析,建议内容等六个方面进行研说。 一.总体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酸碱盐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方面: 要求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了解酸碱盐的组成.结构和命名, 掌握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学会粗盐的提纯.碳酸钠的检验等. 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动手实验锻炼实验技能,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从而进行信息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激发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强化环保意识. 二..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这5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内容标准对酸碱盐的要求:通过学习知道常见酸碱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会用酸碱指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例如:会用酚酞咝试剂鉴别酸碱盐) 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初中化学课标解读

初中化学课标解读、教材分析———酸碱盐 略钢九年制学校尹传梅 题目是九年级化学课标解读、教材分析———酸碱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特点是从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为背景,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建构学习情景,引入化学知识,重视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设置许多的活动与探究内容,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提倡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体现初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启蒙性。 下面我准备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内容标准,教材的编写原则,知识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教材分析,建议内容等六个方面进行研说。 一.总体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酸碱盐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方面: 要求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了解酸碱盐的组成.结构和命名, 掌握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学会粗盐的提纯.碳酸钠的检验等. 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动手实验锻炼实验技能,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从而进行信息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激发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强化环保意识. 二..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这5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内容标准对酸碱盐的要求:通过学习知道常见酸碱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会用酸碱指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例如:会用酚酞咝试剂鉴别酸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考试卷完整版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考试 卷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考试卷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化学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 2、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认识和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通过、、三个方面来具体体现化学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 4、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5、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进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 目标、目标和目标. 6、标准要求完成基础的个学生实验。 7、探究活动包括、、等多种形式。 8、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9、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0、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11、身边的化学物质的主题要注重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和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二、判断。(20分,每小题2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 1、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2、习题讲解应注重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应留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时间,避免教师的“一言堂”。() 3、在探究活动中各要素呈现的顺序是固定的。() 4、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5、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6、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7、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少了。() 8、课堂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9、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 10、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 三、选择。(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性。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整体性 D、综合性 2、()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体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A、教学目标 B、课程内容 C、课程结构 D、课程实施建议 3、下列教材呈现方式不正确的是() A、活动性栏目 B、资料性栏目 C、示意性图片 D、实践经验 4、关于实验教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重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 B、条件有限的学校,可不进行实验 C、鼓励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 D、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5、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中应该() A、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B、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好本标准中要求的必做实验 C、精心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 D、整体规划教学目标 6、下列主题哪个是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 A、金属与金属矿物 B、身边的化学物质 C、微粒构成物质 D、我们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汇编

学习-----好资料 《化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xx 寒假期间对《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细致阅读,深刻体会到课程标准虽是小身材,却是大容量。我的主要收获有以下四个下方面: 一、提供给学生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决定了化学课程必须的基础性:从身边的常见物质入手,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化学计算更多地要求学生从量的角度去了解化学变化的涵义,避免烦琐的数学运算。 二、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密切联系 新的化学课程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课程内容涉及空气污染及防治、水资源保护、无土栽培、金属冶炼和利用、废弃金属加收、化肥鉴别、酸雨来源及危害、土壤改良、石油加工、海水淡化、合成材料、微量元素等多方面的化学知识和活动要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课程力求改革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以实现“力求生动、真实、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四、建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 1/ 2

新的化学课程明确提出“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积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价。 我们要搞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必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不拔高,不降格。组织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心中有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更多精品文档 2/ 2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资料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 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 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 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 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相比于《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版)而言,更准确、全面地阐述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课程内容总量与实验稿基本持平,但部分内容降低了难度或缩小了范围,具体内容的表述更清晰、准确,便于教师的理解和实施。实施建议表述更为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下面简述主要的修改内容。 一、课程性质与理念的修改 对课程性质的表述突出了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和综合性三个基本方面。明确界定了科学素养的概念,即科学素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在课程基本理念上,将“(三)体现科学本质”修改为“(三)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将“(四)突出科学探究”修改为“(四)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在具体表述上细化了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更加关注科学探究的实质。 二、课程目标的的修改 在总目标上增加了“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在分目标上,将“科学探究”的6条目标整合为4条,分别对应认知目标(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过程目标和能力目标。在“科学知识与技能”中增加了两条技能目标,即:5.具有观察、实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初步技能,以及用科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初步技能;6.具有应用科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周围世界的初步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将“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4条目标整合为3条,第1条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态度,第2条是对科学的态度,第3条是学习科学、处理事务与人际关系的态度。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目标的标题改为“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并由原来的4条目标调整为5条,即增加:5.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的教育目标。 三、内容标准的修改 1、调整、合并了部分内容,使之更科学、准确。例如,将“生命科学”的原主题2“生物的新陈代谢”修改为“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其中原专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化学是在_原子___、__分子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___组成____、结构、_性质____及其____应用___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2.在化学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___化学与环境______、_ __化学与资源_____、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 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__平等____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___化学基础知识______、___技能_______、__ _方法和态度___,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___科学素养___,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4.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__认知性_____学习目标、_技能性____学习目标和__体验性____学习目标。 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 实施建议四个部分。 6.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7.要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和全面发展的需求选择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内容,力求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8.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包括 5 个一级主题和19 个二级主题。 9. “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 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10.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11.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获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 12.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学习中,不宜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侧重考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13.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14.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__科学素养_________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___基本过程_____和__方法______,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__基础知识_____和___基本技能______。 15.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16.为了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 动。 17.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教材编写既可以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学习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还可以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 18.教材编写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初中学生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结论往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已有生活经验的支持。 19.评价目标必须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吻合。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知识与技能 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20.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二、单项选择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A)性。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整体性 D.综合性 2.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这个二级主题的标准的是(B) A.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B.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C.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D.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3.在下列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中,按水平从低到高排列的是(C) A.说明了解记住 B.体会感受增强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新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 三、设计思路《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 1.依据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如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他们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 一级主题二级主题 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身边的化学物质我们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与能源、资源、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利用化学物质与健康 化学与社会发展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每个二级主题从“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学习内容加以说明。 “标准”规定了学习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 “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所列举的活动不要求全盘照搬,在教材编写或教学时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也可以增补更适当的探究活动。其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应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去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探究活动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 每个二级主题还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线索。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可以选用其他的素材,创设更生动的教学情景。一、科学探究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

§1-4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理解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讨课标内容,了解课标的思想体系、结构层次。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新课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化学新课程标准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对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初步认识 2.化学新课程标准基本概念 3.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关键点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第一卷)对课程标准的定义是: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 一、对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初步认识 1.对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或教科书) ●它是国家(有些国家是地方)制定的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是尽可能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 ●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 , 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2.课程标准的基本设计思路

此次课改的基本思路特别强调抓住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这一宗旨,根据这一基本宗旨,设计目标。确定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作为此次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全体理科的共同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了课程标准和实施建议,以科学素养为一条红线,使所有方面都要服务于它。 现代科学的观点认为:科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科学知识;二是认识科学知识的活动,即认识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是知识、过程和方法的统一体,其中,科学知识是科学过程和方法的产物。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有关公众科学素养的测量标准是测量公民对科学技术术语和概念、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的社会影响的了解程度。 3.怎样理解课程内容目标的表述方式 课程内容目标在《标准》中主要以二级主题下的目标或标准等字体呈现,一般来说,在具体阐述课程目标内容时,至少具备行为动词、表现程度两个要素。如了解(行为动词)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表现程度);“知道(行为动词)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表现程度)”。理解课程内容目标的首要前提就是分析、比较其中各个行为动词所蕴涵的含义。有关《标准》中课程内容目标表述使用到的行为动词的具体区分见表1-4。 4.化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精神制定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与现行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比较,有以下的特点: ⑴课程标准的内容更加全面而详尽。课程标准阐述了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和课程性质,提出了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标准设计的思路;对课程目标、学习主题、内容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课程标准还就与实施新课程相关的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教学和教学评价诸方面如何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做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这对教师、教材编写者正确理解和把握初中化学课程是十分有益的(见表1-5)。

_九年级化学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一、课标包含内容 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和社会发展 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二、化学课标理念与要求 课程性质:启蒙性、基础性 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基本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特点: 基础性: 21世纪社会发展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每一个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更多的真正有用的化学知识,标准要求的纯知识的内容总量减少,删除了过于繁难或陈旧的成分 现实性: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素材中设计学习主题,使学生逐步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实践性:提倡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积极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创设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性:力求体现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特别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综合性:反映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从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 四、新课程的精髓:1、面向全体学生;2、提高科学素养;3、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4、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5、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化评价;6、打破教材中心、超越学科中心和知识中心;7、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和探索者。 五、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知识定向与多元定向;学生定向或师生交互作用定向;学术定向与实际问题定向;单一课时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课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化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巩方舒 寒假期间对《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细致阅读,深刻体会到课程标准虽是小身材,却是大容量。我的主要收获有以下四个下方面: 一、提供给学生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决定了化学课程必须的基础性:从身边的常见物质入手,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化学计算更多地要求学生从量的角度去了解化学变化的涵义,避免烦琐的数学运算。 二、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密切联系 新的化学课程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课程内容涉及空气污染及防治、水资源保护、无土栽培、金属冶炼和利用、废弃金属加收、化肥鉴别、酸雨来源及危害、土壤改良、石油加工、海水淡化、合成材料、微量元素等多方面的化学知识和活动要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课程力求改革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以实现“力求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四、建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

新的化学课程明确提出“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积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价。 我们要搞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必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不拔高,不降格。组织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心中有 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011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科学探究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五、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化学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应不足等方面,同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化学学科的上述特征,对新时期化学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课程性质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二、课程基本理念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一、修订的依据和原则。 通过对广大一线教师和有关专家的调查和问卷所得到的信息,从中反映的一些问题,这些调研结果为本次修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次修订把握“不扩充内容、不提高要求”的原则,适当降低某些条目的要求(如“了解”降为“知道”),对开放性较大的某些内容加以一定的限制,并修改了有关的“活动与探究”条目,化学用语和定量计算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的要求上,并在教材编写建议中阐明内容组织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以保证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之间保持较好的“一致性”。 二、修订的具体内容。 1.弘扬化学课程的基本价值 (1)在“前言”部分,明确阐述了化学学科的发展以及化学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改革与发展的趋势,阐述了化学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作用和深远意义。 (2)在“课程性质”部分,突出化学课程三方面的功能,即课程的启蒙性,化学实验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影响,化学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作用。 (3)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增加“培养终身学习意

识和能力,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加“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境”。 (4)在课程总目标中增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更好的地适应现代生活。 (5)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增加“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增加“安全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敢于质疑”等重要观点。 2.调整“科学探究”的内容要求。 (1)“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目标要求更为具体。 为保证科学探究学习的顺利进行,本次修改将具体内容进一步细化,由原来的3方面扩展到4方面。在12页新增加了“(四)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明确提出“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下列实验活动”的要求:见12页1—8(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2)强化“实验安全”和实验中的“环境保护”意识。 与课程目标相呼应,在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之三“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中增加了“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环境污染”。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

2011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2011年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它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应不足等方面,同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化学学科的上述特征,对新时期化学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而且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一方面,要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交流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 二、基本理念 1.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 2.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同化学将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6.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化学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应不足等方面,同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化学学科的上述特征,对新时期化学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课程性质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 二、课程基本理念 1.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 2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丁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 6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重视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标准包括前言、课程且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四十部分。

化学课程标准【2011】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化学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应不足等方面,同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化学学科的上述特征,对新时期化学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课程性质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 二、课程基本理念 1.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 2.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丁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 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重视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理念及课标结构

专题讲座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理念及课标结构 宋心琦(清华大学,教授) 胡玉娇(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 一、义务教育化学课标十年所取得的显著进展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 ?义务教育化学课标十年所取得的显著进展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颁布以来,对于全国的初中化学课程建设、教材研发、课堂教学、考试评价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等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教育部在2007年至2008年期间,针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大型问卷调查和系列座谈调研。在座谈、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广大教师高度评价化学课程标准实施后带来的新变化:化学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 科学探究已经走进初中课堂,学生化学学习 的兴趣有所增强,化学学习评价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整体提升。 显著进展: (一)确立以科学素养培养和三维目标落实为特征的化学新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理念,具体包括激励 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学 习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 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 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学习情景,使学 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 式等。课程标准将这些课程理念进一步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上。 (二)构建主题导向的三级三维课程内容结构,整合知识、过程和情境 建立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和具体知识内容的三级内容框架;五大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 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设计了包括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