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荀子明确提出了“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的观点,认为正是“诸侯异政,百家异说”才造成了社会的动乱。除儒学外,其他各派都“蔽于一曲,暗暗于大理”,统统是“无用之辩”,“无用之辩”是“治之大殃”,必须予以根绝。据此可知( )

A. 荀子最早提出儒家学说独尊的设想

B. 荀子的主张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C. 其他学派思想有缺陷,无存在价值

D. 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思想统一的论述

2. 宋人叶适记载“江湖连接,无地不通,一舟出门,万里为意,靡有碍隔。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而同营。”这反映了当时宋朝( )

①农产品日趋商品化②交通日益发达③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 市镇开始兴起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 元代杂剧是融合了前代各种戏曲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成熟的文学剧本。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元杂剧的突出特点是( )

A. 流传范围广

B. 反映社会生活

C. 富于观赏性

D. 体现文化融合

4. 著名学者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这样描述:“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

A. 内阁于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决策

B. 相权的发挥依赖于皇权的支持

C. 内阁可以灵活机动地处理国政

D. 内阁地位提升但仍需服从君权

5. 徐继畲在1844年的《瀛寰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 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 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 )

A. 鄙视西方的心理转为崇拜

B. 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

C. 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

D. 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

6. 右图为民国初期的一幅漫画(注: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 )

A. 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

B. 反对君主制度,主张共和制度

C. 反对军阀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D. 反对暴力革命,提倡渐进改良

7. 曾有人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随着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对新文化运动( )

A. 批判复古思潮

B. 引进西方学说

C. 破旧未能立新

D. 提倡文学革命

8. 下表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部分)》,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有( )

时间产业女工人数占总产业工人比例行业

1930年37.4万31.7%

集中在缫丝、纺织、烟草、火柴等行业1933年24.3万48.7%

A. 国家对传统婚姻制度的变革,妇女开始成为自由劳动力

B. 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经济,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轻工业获得迅速发展

D. 清朝末年废止缠足等法令的推行,提升了妇女劳动能力

9. 历史地图可以显示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下图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

A. “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

B. “井冈星火,成为燎原之势”

C. “要种族不灭,唯抗战到底”

D.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10. 下列电文(1948年7月19日)中“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的合理解释是( )

徐向前、周士第诸同志及华北和晋绥人民解放军全体同志们:……晋中战役,在向前、士第两同志直接指挥之下,由于全军奋战,人民拥护,后方努力生产支前,及各战场的胜利配合,仅仅1个月中,获得如此辉煌战绩,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

A. 扭转了国共谈判中被动不利的局面

B. 为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奠定基础

C. 有利于刘邓大军建立大别山根据地

D. 为战略决战的展开提供了有利条件

11. 右图时事漫画中有中高低三株竹笋,生动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漫画作者丰子恺以“一夜风吹一尺长”的雨后春笋寓意( )

A. 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贪快

B. 国民经济比例呈现严重失调

C. 社会主义事业将会蓬勃发展

D.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12. 下图为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对图中改革开放以来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B.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百货零售业的发展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使商品供应增加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商品供应更加丰富

13. 法国学者戴密微在《中国和欧洲最早在哲学方面的交流》一书中指出:“从17世纪开始,欧洲就开始了文艺批评运动,而发现中国一举又推动了这一运动的蓬勃发展。”文中“发现中国”的准确含义是( )

A. 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寻求精神资源

B. 中国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历史文明进程

C. 中国的传统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D. 文艺复兴运动受到了中国文化积极影响

14. 下图反映了西欧部分国家商船队运载量变化情况,图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国家是( )

A. 荷兰、英国、法国

B. 英国、荷兰、法国

C. 法国、英国、荷兰

D. 荷兰、法国、英国

1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指出:“为了摆脱困境,国内统一工业部门的大生产者联合为一个‘托拉斯’,即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产量,在彼此间分配产量,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该现象出现于(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苏联模式”时期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16. 列宁曾讲到:“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最大限度的合法性……”请分析判断这段讲话发生在( )

A. 1917年3月

B. 1917年4月

C. 1917年7月

D. 1917年11月

17. 从1920年到1926年,苏俄(苏联)与外国资本家签订135个合同,并和美、英、日等国签订过为期20年或30年的金矿、锰矿、石油开发协定。这些外资项目都是有选择、有条件、受限制和受法律监督的,到一定年限,政府可以无偿地把租让企业收归国有。这表明当时苏俄(苏联)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

A. 苏俄应对战争的无奈之举

B.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恢复

C. 体现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D. 向社会主义阶段的迂回过渡

18. 右图所示是1944年10月斯大林与丘吉尔会面时达成的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部分)由丘吉尔标注的百分比方案得到了斯大林的勾画确认。罗斯福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该协议( )

A. 破坏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B. 反映了苏英国家利益一致

C. 导致了战后两大阵营对垒

D. 带有浓厚的强权政治色彩

19.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其中“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包含( )

A. 两极格局的瓦解

B. 多极化趋势出现

C. 关贸总协定签署

D. 多极化趋势加强

20. 下图中按文学作品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②④①

D. ③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0分。其中第21题14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3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

21. (14分)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

材料二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

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材料三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升儒学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5分)

(2) 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4分)

(3) 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5分)

22. (13分)下表是英国主要进出口品分类统计表(1701~1894年)。阅读下列材料:

单位:100万英镑

完成下列要求:

(1) 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请根据材料所示年份进行归类并加以说明。(3分)

(2) 简述英国主要进出口品在上述三个阶段中的变化情况。(5分)

(3)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三个阶段中英国主要进出口品变化情况的具体原因。(5分)

23. (13分)“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成大国,而现成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被称为“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冷战后美国的东亚战略变化是针对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的,其实质仍在强化和维持美国在区域内的主导地位和战略影响力。美国意识到中国在地区中的影响扩大已经出现可能挑战其霸权的趋势,其战略要旨在牵制中国发展和维护美国利益。

——张晟泽《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与中国应对》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指出冷战后美国在东亚的战略意图。(3分)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现代中美关系为例,就中美应“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4. (10分)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李悝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的变革导致用人方式发生的变化。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顺应了这一变化?(5分)

(2) 概括材料二两人的政治主张。结合商鞅变法,说明他们主张的意义。(5分)

25. (10分)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传统主义的代表,他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基础之上的非暴力社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9年,甘地出版《印度自治》,对现代工业文明提出一系列控诉,而认为印度的自治应该是印度文化的胜利,也就是说,印度应该重新发现和确立自己的道德伦理。甘地的这些社会理想的背景亦即对立面,乃是现代性的无限制发展。他的社会理想也不全是独创的。在伦敦,甘地读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爱德华·卡彭特的著作。

——朱生坚《另一个甘地》

材料二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众说纷纭。有学者主张,“甘地是一个要复兴宗教和旧文化的人,那么在社会发展方面就必然是反动派,不管他在政治方面看起来是多么革命。”也有人认为,“甘地已不再是帝国主义的帮凶,而是一位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能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由人民群众推向前进的领袖”。

——朱明忠《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指出甘地社会理想的思想来源。结合所学知识,从个人经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对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作用。(6分)

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苏州)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D

2. A

3. C

4. D

5. C

6. B

7. C

8. B

9. B 10. D 11. C 12. B 13.

A 14. A 15. B

16. B 17. D 18. D 19. B 20. D

21. (14分)(1) 伦理信仰:忠、孝。(2分)主要措施:独尊儒术;重用儒学家;设立太学。(3分)

(2) 出发点:责任感和使命感。(2分)途径:格物致知;反省内心或致良知(知行合一)。(2分)

(3) 新内涵:公天下的世界意识。(2分)意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国家意识);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3分)

22. (13分)(1) 阶段:1701—1754年属于工场手工业阶段;1774—1864年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1874—1894年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3分)

(2) 情况:第一阶段:原材料、工业品的进出口增加,但总体增长缓慢。第二阶段;原材料进口和工业品出口增加明显。第三阶段:原材料进口和工业品出口逐渐减少,原材料出口和工业品进口逐渐增加。(5分)

(3) 原因:第一阶段: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第二阶段: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大量进口原材料,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开拓海外市场,对外倾销工业品。第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列强竞争激烈,英国发展速度放缓。(5分)

23. (13分)(1)继续保持在东亚地区的主导权;遏制中国发展;维护美国利益。(3分)

(2) (10分)

措施:废井田;废分封:奖励耕织;按军功授爵。(任答三点得3分)

(2) 主张:选贤任能。(2分)意义:打击旧贵族势力;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秦国实现富国强兵。(3分)

25. (10分)(1) 来源:印度传统文化(道德伦理);西方空想社会主义。(2分)

原因:深受印度传统教育的影响;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弊端。(2分)

(2) 作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任答三点得6分)

浙江大学工程热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未饱和湿空气经历绝热加湿过程,其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如何变化 2、定压、定温、绝热和定容四种典型的热力过程,其多变指数的值分别是多少 3、画出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的?p-v?图和?T-s?图,并写出其用循环增压比表示的热效率公式。(假设工质为理想气体,比热取定值) 4、反映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混合加热循环特性的设计参数有哪几个写出其定义式。 5、住宅用空调机当夏天环境温度升高时,其制冷系数和耗功量如何变化 6、为什么在湿蒸汽区域进行的绝热节流过程总是呈现节流冷效应 二、计算题(共?70?分) 1?.(?18?分)?3kmol?温度?t?1?=?100 ℃的氮气流与?1kmol?温度?t?2?=?20 ℃的空气流在管道中绝热混合。已知混合前空气的摩尔分数为:?x?N 2 ?=?0.79?、?x?O2=?0.21?,若混合前后氮气、空气和混合物的压力都相 等,试求: (1)?混合后气体的温度; (2)?混合气体中?N 2?和?O?2?的摩尔分数; (3)?对应于?1kmol?的混合气产物,混合过程的熵增。

设摩尔热容为定值:?C?p,m,N2=?29.08kJ/?(?kmol·K?)、?C?p,m?,O2=29.34kJ/?(?kmol·K?)、?R?=?8.314kJ/?(?kmol·K?) 2?.(?17?分)空气初态为?p?1=?0.4MPa?、?T?1?=?450K?,初速忽略不计。经一喷管绝热可逆膨胀到?p?2=?0.1MPa?。若空气的?Rg?=?0.287 kJ/ (kg·K)?;?c?p=?1.005 kJ/ (kg·K)?;?γ?=?c?p?/?c?v?=?1.4?; ?=0.528?;试求: 临界压力比?ν cr (1)在设计时应选用什么形状的喷管为什么 (2)喷管出口截面上空气的流速?C?f2?、温度?T?2?和马赫数?Ma?2; (3)若通过喷管的空气质量流量为?q?m?=?1kg/s?,求:喷管出口截面积和临界截面积。 3?.(?15?分)活塞式压气机每秒钟从大气环境中吸入?p?1=?0.1MPa?、?t1=?17 ℃的空气?0.1m 3?,绝热压缩到?p?2=?0.4MPa?后送入储气罐。若该压气机的绝热效率?η?c,s?=0.9?,空气的?Rg?=?0.287k J/ (kg·K)?;?c?p?=?1.005 kJ/ (kg·K);?γ?=?c?p?/?c?v?=?1.4?;试求: (1)?压气机出口的空气温度; (2)?拖动压气机所需的功率; (3)?因摩擦引起的每秒钟的熵产。 4.(?20?分)一单级抽汽回热循环如图?1所示,水蒸气进入汽轮机的状态参数为5MPa、450℃,在10kPa下排入冷凝器。水蒸气在0.45MPa压力下抽出,送入混合式给水加热器加热给水。给水离开加热器的温度为抽

扬州市2017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正式稿)

扬州市2017届高三历史期中测试 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晋两国,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楚国,打破了“同姓不婚”的基本原则,实行联姻。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A.统治秩序崩溃 B.分封制走向瓦解 C.王室日趋衰微 D.宗法制受到冲击 2.《大明一统志》中提到元朝“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当时人们认为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往来文书也用对等的“咨文”。据此能够看出 A.行省是中书省派出机构 B.行省制强化了地方权力 C.行省机构设置和运行的方法 D.行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3.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

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4.下列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 ②“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③“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 钢。” ④“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A. ③④①②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③② 5.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 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 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 D.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 6.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说,“过去的中西关系,一切操之于中国,今后是几乎事事由人;过去是中国不以平等待人,……现在及今后反以不平等对待中国了。”造成这一转折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兴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水师,在近代中国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福建马尾船厂曾因船政大臣沈葆桢的瞎指挥而造出了一批商船不像商船、兵船不像兵船的“怪船”,在实际海战中,这些船只“被敌炮轰、洞穿,至十一船同时漂没”。材料直接反映了 A.晚清政府统治黑暗 B.封建管理体系落后 C.中国封建制度腐朽 D.中国官员思想保守 8.1919年6月,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女子沈佩贞致函国会,陈述了她与议员魏肇文的婚姻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69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回答第1~3题: 1.儒家思想体系所包含的优秀思想不包括 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 C、轻徭薄赋 D、和谐社会 【解析】B。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B属于法家思想。 2.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B、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 C、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D、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各个方面 【解析】A。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早在秦朝“焚书坑儒”时期开始得到改变。3.下列历史人物,将自己的思想活动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有 ①葛洪②李贽 ③洪秀全④康有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C。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权威;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4.下列对秦汉时期匈奴族社会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韩邪单于统一了北方草原

B 、在西汉时期内部出现过混战与分裂 C 、经过西汉的三次重大打击之后,再也不对汉朝构成威胁 D 、西汉时期威胁西域,东汉时期不构成对西域的威胁 【解析】B 。A 错误:统一北方草原的是冒顿单于;C 错误:此后,双方争夺的重点转移到西部,东汉时期仍然威胁东汉的中原、河西以及西域;D 错误:东汉初年汉朝无力顾及西域,西域各国重新被匈奴控制。 5.2006年6月10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国现存的石窟艺术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并留下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 、秦汉时期开始修造 B 、云冈石窟佛像具有中原文化的特征 C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D 、最精美的作品大多是佛教特别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 【解析】C 。A 错误:魏晋以后,随着佛教广泛传播开始建造;B 错误:是典型的胡人形象,洛阳的龙门石窟佛像才具有中原文化特征;D 错误:大多是隋唐时期作品。 6.王安石变法规定,进士科专考 A 、明经诸科 B 、诗赋 C 、经义和时务策 D 、律令和断案 【解析】C 。基础知识再认再现的考查。王安石变法废除 了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设明法科,专考律令 和断案等 7.下图反映了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是 A 、引进的高产农作物逐渐取代传统的农作物 B 、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朝中后期进一步扩大 C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D 、农业的进步促进了具有专门职能城市的发展 【解析】C 。A 不符合实际情况;B 项不对,该图反映的 是贸易场景,而不是生产场景;该图与D 项中城市的发展无关,所以答案应该体现出农业生产与贸易的关系。 8.明清时期,促进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①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②政局相对比较稳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③抗击的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④粉碎了各种分裂势力的活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C 。根据明清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条件及其作用进行分析。③错误:其间抗击的日本倭寇、沙皇俄国等不是资本主义列强。 9.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下列属于从树上“摇撼下来的果子”有 A.美国公使进驻北京 B.江苏的南京、苏州和镇江开辟为通商口岸 C.允许美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D.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通商口岸“巡查贸易” 【解析】A 。从树上“摇撼下来的果子”指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从中渔利或通过片面棉花图·收贩

2021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历史试题 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道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周初封康叔到殷墟,周公指示其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采用殷商原来的制度,按周法分配耕地)。但是封唐叔到戎人居住的夏墟,却指示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说明 A.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 B.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削弱 C.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 D.重视法律规范主张明德慎罚 2.秦朝统一后,对原属燕国的辽西走廊和辽东地区采取设置郡县、开辟交通等措施,这与其统治中原内地的措施并无不同,且是同时进行的,增修燕之北长城与修筑北方的长城也没有区别。这些措施的施行意在 A.强化国家文化认同 B.建立大一统的国家 C.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D.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3.下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对比统计图表中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可以得出的推论是西汉初年 A.中央辖郡政治地位高于诸侯国 B.中央政府完全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C.统治者不赞成实行中央集权制 D.中央辖区经济发展高于王国辖区 4.元朝中书省常批评各地方行省官员,说他们“不详事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要求“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这说明元代 A.中书省与行中书省平等并立 B.中央注重发挥地方的自主性 C.中央与地方矛盾呈现激化趋势 D.地方行省的独立性日渐增强 5.明万历中后期,皇帝长期怠政,内阁缺员也不及时补缺,此时的内阁已经“无可为之事”,有抱负的内阁成员以乞休的方式保其志节,然而对此皇帝也“不允所辞”。这反映了明代内阁 A.对皇权具有依附性 B.辅佐功能无法发挥 C.权力大小极不稳定 D.较少参与政治决策 6.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据表中信息可知汉代 记述出处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高三期末考试 历史 说明:本试卷分第工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将第1卷各题所选答案字母涂抹在答题卡上。第工卷可不上交。 第工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自秦创立后,在我国延续了二千多年,成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回答1-4题。 1.我国最早设立乡级行政机构是在 A.西周B.秦C.西汉D.东汉 2.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 ①秦设御史大夫②唐设三省六部③北宋设参知政事④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以下法津主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的是 A.《法律》B.《秦津》C.《唐律》D.《大明律》 4.为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一些朝代统冶者采取兵将分离的办法。下列哪些措施采取了这一方法? ①府兵制②募兵制③更戍法④将兵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社会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回答5—8题。 5.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变法。下列变法措施,发生在山东境内的是 ①尽地力之教②相地而衰征③初税亩④为田开阡陌封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最后使用五铢钱的皇帝是 A.汉武帝B.隋炀帝C.唐高祖D.唐太宗 7.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秘色瓷。唐代秘色瓷主要产自 A.邢州B.越州C.宣州D.益州 8.下列我国古代赋税制度中,哪些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①租庸调制②两税法③一条鞭法④摊丁人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从鸦片争战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侵略中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回答9-12题。 9.我们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当时主要是指 A.割香港岛给英国B.开放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 C.协定关税D.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进行贸易活动 10.清朝同治年间,一位美国商人来华,这时他享有的特权有 ①他可以到安徽黄山观光旅游②他在中国触犯了中国法律可以不受中国官员的审判③可在汉口租赁土地④可在重庆开设工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1.《马关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当时列强侵略意图的一项是

浙江大学管理学期末考试题

管理学院本科生《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授权的表述正确的是(D) A授权相当于代理职务B授权是部门划分产生的 C授权是分权的延伸 D授权是上级在一定条件下委授给下属的自主权 2、控制工作的关键步骤是(B) A制定计划B拟定标准C衡量成就D纠正偏差 3、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就是一个信息沟通网络,处在这个信息网络中心并对网络的畅通负有责任的人是(B) A信息系统管理员B高层管理者C一线员工D主管人员 4、进行了霍桑试验并导致人际关系学说问世的管理学家是(D) A罗伯特·欧文B亨利·法约尔C泰罗D梅奥 5、战略决策的特点是(D) A非常规性、风险性、进行的难度大B非常规性C风险性、全局性、进行的难度大 D非常规性、全局性、进行的难度大 6、领导工作的领导者(A) A为实现本群体目标尔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各种活动 B为实现其领导目标而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 C 在其权限范围内进行的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活动 D对被领导者施加各种影响的所有活动 7、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激励因素是(C)

A那些使人得到满足就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的因素 B那些使人得到满足就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则没有满意的因素 C那些使人得到满足则感到满意,得不到满足则没有满意感觉的因素 D哪些使人得到满足则感到满意,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的因素 8、授权的基本过程是(C) A规定职责、授予权力、进行监控、兑现奖惩 B分派任务、授予权力、规定奖惩、确立监控权 C分派任务、授予权力、明确责任、确立监控权 D规定职责、授予权力、确立监控权、兑现奖惩 9、某位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直接监督下属工作上,他一定不会是(A) A厂长 B总经理C领班D车间主任 10、控制工作中,评估和分析偏差信息时,首先要:(C) A判别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B判别偏差产生的严重程度 C找出偏差产生的确切位置D找出偏差产生的责任人 11、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对正式组织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其中对于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所起的积极促进作用的最主要表现在:(D) A增强其成员的群体意识B加强对其成员的行为规范 C促进群体成员意见的一致D更好地满足其成员的心理需要 12、一个组织结构呈金字塔状的企业内,对于其上层管理的描述(与中层管理相比),哪? 项是恰当的:(C) A管理难度与管理幅度都较小B管理难度较小,但管理幅度较大 C管理难度较大,但管理幅度较小D管理难度与管理幅度都较大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2.“分封制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秦以后才是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最高统治者的行政权力不同 B.地方行政的组织方式不同 C.能够直接统治的区域不同 D.选拔官员的途径不同 3.“有一湖南籍书生,在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气概和抱负,潜心著述。这位士人是 A.黄宗羲 B.王夫之 C.魏源 D.曾国藩 4.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 )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5.“如果没有海湾战争,中国军队就不会这么快清醒,可以说海湾战争是我国军事变革的分

水岭,其意义不亚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海湾战争对我国军事变革最大的启示在于 A.全新的战争观念 B.先进的军事装备 C.落后就要挨打 D.多国部队的阵容 6.美国一大学教授编写的关于马克思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台词:“他们都宣布我的思想死了。”“他们不觉得奇怪吗——有必要一次又一次地宣布我的思想死了吗?不断宣布一种思想已死了。不正可以证明这种宣布的虚妄吗?”台词中提到的“思想”是 A.马克思在继承和批判前人相关思想基础上创立起来的 B.标志着马克思已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C.主要体现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 D.科学指导了国际工人运动,使国际共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7.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8. 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的依据是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很本改变,人民当家做主 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土义初级阶段 D.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9.“世俗的政治活跃分子——(最初)还不是别有用心的政治统治者,而是普通的小康家庭——接受了改革者的抗议,把它视为自己的信条,并团结起来给统治者施压。”这段话()A.揭示宗教改革本质 B.诠释宗教改革原因 C.鼓舞宗教改革热情 D.冲击世俗权力阻碍 10.《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济南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济南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孝经》只有388个不同的文字,所有的文字都平淡无奇,但它却成为汉代学者首先要掌握的经典,其所提倡的理念也成为行事正确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 A、孝成为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 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孝经》的地位超过“五经” 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3.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 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 D、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 4.《大医精诚》出自《千金方》,是历代医者的必读文献。其中提到:“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这言论 A、反映了理学思想影响加深 B、强调医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C、标志着中医学理论的成熟 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 5.《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 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 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6.《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天子之子不皆贤,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2060242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为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48分)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西周分封诸侯,在武王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分封在成王和其子康王时期。康王之后,分封机会减少,太子以外的各子多留在朝中为卿、大夫。这反映康王之后的西周 A.宗法血缘纽带更加牢固 B.分封制度日益走向瓦解 C.王室成员受到严密防范 D.嫡庶长幼地位依然有别 2.《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A. 工艺分工日益精细 B. 产品种类非常丰富 C. 地域特色较为明显 D . 生产管理特别严格 3.东汉中后期,皇帝早卒者较多,嗣君年幼,外戚得以擅权;至嗣君成年,则依靠亲信宦官翦除外戚实力,宦官专权局面随之而起。由此,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出现。这主要是由于A.君主专制体制得到加强 B.外朝官僚机构作用弱化 C.君主软弱权臣有机可乘 D.豪强大族左右政治局势 4.武则天在其身后的千余年间,主要是受批判和责难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她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建国后,史家对其评价有褒有贬,但是一分为二的分析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同,由此可知,历史人物的研究 A.视角不同导致结论有别B.时间愈久真相愈加清晰 C.观点越多越易达成共识D.需要迎合特定政治要求 5.宋代官员的选任,有科举取士、恩荫补官、学校考选、吏员出职、杂色补官以及摄官转正等途径。当时多数官员是以科举和恩荫补官入仕,其中又以后者居多,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被认为“无出身”,在任官升迁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少有能跻身高层者。这表明,宋代选官

苏州园林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

苏州园林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 ,附反思。相关课件已上传。仅供参考。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3347字 《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堂课作为第一课时,也是本单元第一篇说明文。设计的重点放在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基础上理清说明顺序,辨析说明方法,明确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并能实际运用。上课前我搜集了相关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设计“情景导入——整体感知——合作式解读——写作拓展”四大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完这一课,同学们都感到很满意,既掌握了很多说明文知识,又领略了本文丰富有趣的语言。 以下为课堂实录: 师:上课。(师生问好)同学们,常言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当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将苏州园林凝化为一幅古朴优美、自然典雅的水墨画,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风姿。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苏州园林》,来领略它的艺术风采。(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首先,我们来一睹苏州园林的风姿。(出示苏州园林图片,教师解说)苏州园林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以景取胜,景因园异,小中见大,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简直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 师:这样迷人的景观,叶老是怎样运用文字展现出来的呢?。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本节课,我们将从写作角度出发,深入阅读,揣摩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点文章结构的方法。 (一)整体感知请大家用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屏幕提示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 版新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 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 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26.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 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 2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28.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 院议员通常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 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 A. 改变了落后的军事观念 B. 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主张 C. 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D. 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2.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农民问题决议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 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B.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D. 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3.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列宁谈及的“革命”是指() A. 七月流血事件 B. 二月革命 C. 十月革命 D. 五月流血周 4.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 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B. 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C. 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D. 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5.“熊猫外交”是中国一种独有的外交方式。熊猫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如下表所示,“熊猫外交”得以推行的关键因素是() A. 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B.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国外交重心由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D. 中美关系的改善 6.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各省中,其简称都不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山西、陕西 B. 河南、湖北 C. 山东、山西 D. 广东、山东 7.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优质课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 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 的享受,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稗益。 【学情分析】 首先,这是初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淸说明顺序;找岀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 特点等,会让学生终身受益。苴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课文、分析品味语言、鉴赏美的 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激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 力,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回归文本,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理淸本文的说明顺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从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入手,结合文本的内容和图画体会说明对象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9 要准确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恰当地安排文章结构,逐层说明 【学法指导】 1、从文体特点人手,理解什么是说明文,什么是说明的对象:结合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 2、提供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也可以准备一些对比图片,如我国"古代的宫殿”,被"修剪得宝塔那象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北京的园林中的彩绘等。以增加感性认识,尽量把文字的描述转化成形象。 【解决办法】 1?复习说明文有关的文体知识。 2.理解文章的结构内容。 3.结合课文放映苏州园林的照片,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 激发爱国之情。 【教具】ppt课件黑板 【课前准备】 1、扫除字词障碍 2、布置学生预习说明文的文体常识。 【教学课时】:共两个课时

浙江大学 研究生 期末考试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一、柯越海教授(导论、基因组与基因组变异、分子生物学与模式动物) 1、Central dogma中心法则 Gene--One enzyme(polypeptide)hypothesis一基因一个酶(多肽)假说: 2、One Gene Beadle和Tatum利用红色面包霉不同类型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发现营养缺陷和基因突变直接相关,每一种基因突变只阻断某一生化反应,而每一种生化反应都特异性依赖一种酶的催化,从而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 但有些酶由多条肽链聚合才有活性,一条多肽链也可以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在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基础上产生了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假说,认为一个基因决定一条多肽链的结构。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假说具有普遍意义。 3、Translational medicine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是一种医学研究,试图在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之间建立更直接的关系,把生物医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有前景的新型诊断试验、治疗及药物。 加速从循证医学到可持续解决方案的进程,进而解决公众健康问题。 4、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罗伯逊易位: 常见人类染色体结构异常,又称着丝粒融合,一种特殊类型的交互易位。两个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粒处发生断裂,一条染色体的长臂与另一条染色体的短臂发生交换,形成一条大染色体和一条由两个短臂重接而成的小染色体,后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丢失。 短臂携带的遗传信息少,丢失并不影响易位携带者的表型及智力,但其后代有患唐氏综合症的风险。 5、Genome基因组: 生物体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即单倍体细胞中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单倍体细胞中全部基因为一个基因组。 6、Histone组蛋白: 组蛋白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是一类保守的小分子碱性蛋白质,富含带正电碱性氨基酸,能够同DNA中带负电磷酸基团相互作用,有五种类型:H2A、H2B、H3、H4、H1。组蛋白H2A、H2B、H3、H4各两分子组成蛋白八聚体,外绕DNA形成核小体,H1独立于核小体外,结合在连接相邻两个核小体的DNA分子上。 7、Chromosome染色体: 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是遗传信息载体,是高度螺旋化的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组成。 8、Polymorphisms多态性: 生物群体内存在和等位基因相关的若干种表现型,是单一基因座等位基因变异性在群体水平的体现。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人类多态性最为丰富的基因系统。 9、Linkage disequilibrium连锁不平衡: 不同座位上等位基因连锁状态的描述,指这些等位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出现的频率大于随机组合的预期值。导致连锁不平衡的原因包括:遗传漂变、突变、选择、基因转换、群体混合等。 10、Genetic marker遗传标记:

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试题(历史)

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 历史试题 2016.11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 小题,每题1.5 分,共48 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填涂于机读卡相应位置。) 1.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引起巨大轰动。下列文物可能在此次展览中展出的是 A.司母辛鼎 B.半两钱 C.“右丞相印”封泥 D.双镰铁范 2.舜的后裔虞阏父被周武王任命为掌管制造陶器的官员。因为功绩突出,武王封虞阏父之子妫满为陈地的诸侯,并将自己的长女嫁给妫满。这说明西周时期 A.周王用联姻笼络各诸侯国 B.各国的诸侯必须在王廷服役 C.官营手工业管理者地位尊崇 D.先代贵族之后多从事工商业 3.据《国语·晋语》记载,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的子孙因国内政治斗争失败避难到齐国后,从事农耕,牛也从“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牺牲品)”变为“畎亩(田地)之勤”。这表明了 A.春秋时出现了牛耕技术 B.农耕经济取代游牧经济 C.宗法和宗庙已不受重视 D.铁器和牛耕已得到普及 4.《论语?为政》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下列各项与材料相符合的是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D.“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5.清人赵翼论及战国时期的人物:“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学”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 A.血缘观念的淡化 B.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 C.君主专制的建立 D.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 25.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素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26.元代划分行省边界时基本不考虑山川形胜,于是出现了许多跨山越岭、逾河渡江的政区,明朝时政区划分比较符合自然山川形胜。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明代 A.形成了国家政治统一的局面 B.经济重心南移 C.对地方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 D.边患危机解除 27.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 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把中国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D.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28.1871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10年前增加了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种植其他作物,如平江“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侵略的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 B.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多 D.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9.1889年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结果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力主官办;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这反映了 A.官民之间的利益尖锐对立 B.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对抗 C.双方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 D.民族资本与官僚资本的竞争 30.罗马法规定:如果当事人“商定的价格尚不足订约时被出售物品实际价值的一半,而买方又不愿支付差价,卖主可以蒙受‘非常损失’为由而解除契约”。这说明罗马法 A.防范了欺诈性契约的签订 B.具有完备的契约自由精神 C.注重维护契约的公平原则 D.旨在调和经济契约的矛盾 31.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享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 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32,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高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肴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建立民权政府 B.批判神权统治 C.鼓吹人性解放 D.主张平等自由 33.在1787年制宪的时候,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

2005-2006(方)浙江大学普通物理学PHYSICS期末考试试卷

浙江大学2005–2006学年秋冬季学期 《普通物理II 》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开课学院:理学院,考试形式:闭卷,允许带__计算器_入场 考试时间:_2006 年__01__月_ 13___日, 所需时间: 120 分钟 考生姓名: ____ _学号:专业: ________ Ⅰ. Fill in the space underlined. (50%) 1. Figure 1 shows a Thomson atom model of helium (He, Z=2). Two electrons, at rest, are embedded inside a uniform sphere of positive charge 2e. The distance d of between the electrons is so that the configuration is in static equilibrium. 2. A point charge +q is a distance d/2 from a square surface of side d and is directly above the center of the square as shown in Fig. 2. The electric flux through the square is of . 3. A resistor is in the shape of a truncated right circular cone (Fig.3). The end radii are a and b, and the length is L. If the tape is small, we may assume that the current density is uniform across any cross section. The resistance of this subject i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