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2 病媒生物监测――鼠密度监测记录表(粘鼠板法)

表1-2 病媒生物监测――鼠密度监测记录表(粘鼠板法)
表1-2 病媒生物监测――鼠密度监测记录表(粘鼠板法)

监测地区:市区(县)街道(乡)监测时间:年月日

监测人:监测单位(盖章):

监测地区:市区(县)街道(乡)监测时间:年月日

注:捕获鼠种:褐家鼠:只;黄胸鼠:只;小家鼠:只;黑线姬鼠:只;其它:

监测人:监测单位(盖章):

监测单位(盖章):监测时间:年月监测地区:市区(县)

监测人:审核人:

监测单位(盖章):监测时间:年月监测地区:市区(县)

注:捕获鼠种:褐家鼠:只;黄胸鼠:只;小家鼠:只;黑线姬鼠:只;其它:

监测人:审核人:

表2-1 蚊幼容器指数法/勺舀法监测记录表

监测地区:市区(县)街道(乡)监测时间:年月日气温:℃,风力:级晴□多云□阴□(在相应的框内打勾)

监测人:监测单位(盖章):

表2-2 成蚊人工小时法监测记录表

监测地区:市区(县)街道(乡)监测时间:年月日气温:℃,风力:级晴□多云□阴□(在相应的框内打勾)

监测人:监测单位(盖章):

表2-3 蚊幼密度监测汇总表——容器指数法/勺舀法

监测单位(盖章):监测时间:年月监测地区:市区(县)

监测人:审核人:

表2-4 成蚊密度监测汇总表——人工小时法

监测单位(盖章):监测时间:年月监测地区:市区(县)

*注:1.致倦库蚊;2. 三带嚎库蚊;3. 白纹伊蚊;4. 埃及伊蚊;5. 中华按蚊;6. 嗜人按蚊;7. 大劣按蚊;8.微小按蚊;9.其它。

监测人:审核人:

监测地区:市区(县)街道(乡)监测时间:年月日气温:℃,风力:级晴□多云□阴□(在相应的框内打勾)

监测人:监测单位(盖章):

监测地区:市区(县)街道(乡)监测时间:年月日气温:℃,风力:级晴□多云□阴□(在相应的框内打勾)

监测人:监测单位(盖章):

监测单位(盖章):监测时间:年月监测地区:市区(县)

监测人:审核人:

监测单位(盖章):监测时间:年月监测地区:市区(县)

监测人:审核人:

监测地区:市区(县)街道(乡)监测时间:年月日

注:捕获蟑螂种类:德国小蠊:(只)、美洲大蠊:(只)、其它:

监测人:监测单位(盖章):

监测单位(盖章):监测时间:年月监测地区:市区(县)

注:捕获蟑螂种类:德国小蠊:(只)、美洲大蠊:(只)、其它:

监测人:审核人:

豆丁网(DocIn)是全球优秀的C2C文档销售与分享社区。

豆丁允许用户上传包括.pdf, .doc, .ppt, .txt 在内的数十种格式的文档文件,并以Flash Player的形式在网页中直接展示给读者。简而言之,豆丁就如同文档版的Youtube。现在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文档会上传到豆丁,正基于此,豆丁将致力构建全球最大的中文图书馆。

豆丁努力使世界上任何人都能够自由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文档资料只通过少数、单一的出版物来传播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互联网给文档资料提供了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渠道,豆丁希望能够给每个独立的文档持有者利用这个新机会的方法。现在,我们为原创人群提供安全、自由、民主、便利的文档发布与营销平台。借助豆丁,你可以为你的文档定价,并通过豆丁发表到不同博客、论坛、联盟中,进行广泛传播,在分享的同时获得收入回报。

豆丁致力于构建全球领先的文档发布与销售平台,面向世界范围提供便捷、安全、专业、有效的文档营销服务。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北美、欧洲等在内的豆丁全球分站,将面向全球各地的文档拥有者和代理商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把文档发行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豆丁正在全球各地建立便捷、安全、高效的支付与兑换渠道,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优质的文档交易和账务服务。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标(2011版) 鼠类区域控制指标标准 城镇 防鼠设施:合格率≥93%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鼠迹阳性率≤5% 外环境鼠密度控制水平:路径指数(处/千米)≤5处 单位 防鼠设施:不合格间数/房间数0/≤10,1/>10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阳性间数/房间数0/≤20,1/>20 外环境鼠密度:活鼠、鼠洞、死鼠、鼠尸等鼠迹不得有 蝇类城镇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室内蝇类孳生地不得存在 室内成蝇密度 控制水平 有蝇房间阳性率:有蝇间占调查间≤9% 阳性房间蝇密度:蝇数/阳性房间≤3只室外蝇类孳生地密度控制水平:阳性率≤5% 防蝇设施合格率≥90% 单位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不得有蝇 室内成蝇 密度控制水平 侵害率:有蝇房间数/房间数 0/≤10 1/11-30 ≤3/31-60 ≤6/61-100 阳性间蝇密度:(只/间)3只室内外蝇类孳生地不得有 防蝇设施全部合格 蚊虫城镇 小型积水蚊虫密度控制水平:路径指数(处/千米)≤0.8处大中型水体蚊虫密度 控制水平 采样勺指数(阳性勺数/采样勺数)≤5% 蚊幼(蛹)数/阳性勺≤8只外环境蚊虫密度控制水平:停落指数(成蚊数/人次)≤1.5只单位 各类积水容器阳性数0 各类坑洼积水阳性数0 蜚蠊城镇 成若虫侵害率 侵害率≤5% 平均每阳性间(处)成若虫数小蠊≦10只,大蠊≦5只卵鞘查获率 查获率≤3% 平均每阳性间(处)卵鞘数≤8只蟑迹查获率≤7% 单位 成若虫侵害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2/≦60,≦3/>60 卵鞘查获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2/≦60,≦3/>60 蟑迹查获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3/≦60,≦5/>60

病媒生物监测记录簿表格

表 1-1. 鼠密度监测记录表(夹夜法 / 粘鼠板法) 调查时间:年月日;诱饵: 调查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区)街道(乡) 调查生境:□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其他: 室布夹(粘鼠板)总数:;室有效夹(粘鼠板)数: 室外布夹总数:;室外有效夹数: 捕鼠数:;鼠密度:% 注:每个生境填写1表格。 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

表 1-2. 鼠密度监测记录表(路径法) 监测时间:年月日 监测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区) 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

表 1. 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区)年月鼠密度监测汇总表 监测单位:填表人:审核人:

表2-1. 成蚊(CO2)诱蚊灯法监测记录表 诱蚊灯法□ 监测方法:诱蚊灯法□ CO 2 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区)乡镇(街道)气温:℃,风速: m/s,天气:晴□多云□阴□ 环境类型: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牛棚□;猪圈□;养殖场□ 监测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监测人:_____ __ ___ 审核人:__________

表2-2. 双层叠帐法监测记录表 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区) 乡镇(街道)村(居委会) 气温:℃,最高℃,最低℃,相对湿度:%,风速: m/s 天气:晴□阴□雨□ * 请填环境类型序号:1.居民区;2.公园/竹林;3.旧轮胎堆放地/废品站/工地;4.其他。 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

表2-3. 布雷图指数法监测记录表 注:a水体类型:每种水体类型填写一条记录;b幼蚊种类存在情况:对应的部分请打“√”,伊蚊请按C要求填写; C 请填写伊蚊种类序号:1. 白纹伊蚊; 2. 埃及伊蚊。 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

临海2013年鼠密度监测实施方案

临海市2013年鼠密度监测实施方案 一、监测目的和意义 1、通过密度监测,掌握我市鼠类密度及种群季节消长变化状况,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2、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3、分折鼠类种群和密度的长期变化和当地鼠传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二、材料和方法 1、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鼠夹为中型钢板夹(规格:12cm×6.5cm),以生花生米作诱饵,夜放晨收。室内按每15m2布夹1只,沿墙根均匀布放。室外每5米布夹1只。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特殊行业以室内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兼顾,农村自然村室内外均匀布放。 2、鼠密度统计方法:以夹死老鼠为计数。 鼠密度(捕获率)=捕鼠总数(只)/有效夹总数(只)×100% 有效夹数=布夹总数-无效夹数 无效夹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 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并同时记录捕鼠地点、性别、体重和头体长。 三、监测点的选择 在城区按东、南、西、北、中方位,选择居民区、特殊行业、农业村等三个不同类型监测点,每月按不同类型室内外一次性布放鼠夹各200只。避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相邻月份在不同区域布放鼠夹,三个月

内不在同一区域内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不同行业监测点设定如下: 1、农村自然村:下桥村、古楼村、泾头项村、国庆村; 2、居民区:摆酒营社区、人民社区、大洋社区、高桥社区; 3、特殊行业: 1)市中心菜场、城关粮管所、台州酒厂、双鸽大酒店、府前紫阳街小餐馆;2)下桥菜场、耀达商场、阳光三江超市、远洲国际大酒店、人民路小餐馆。3)大洋综合菜场、大洋路小餐馆、华侨大酒店、花街粮站、客运中心。 四、监测时间 全年监测,每月中旬监测一次,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指导下由消杀公司专业队进行。 五、经费预算 按每人工80.00元1天计算,每夜2人1组,每组放鼠夹200个,每月共10工,需人工经费800.00元,诱饵约需100.00元,预算全年合计9700.00元。(见下表) 每月鼠密度监测经费预算一览表

2017年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

2017年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中心各科室: 为科学、规范、统一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全国爱卫办《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试行)及年初创卫办工作会议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掌握监测对象的密度、分布,进行趋势分析,确定病媒生物孳生地,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分析病媒生物的密度变化和当地媒传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四)评价病媒生物控制效果,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组织实施 (一)疾控中心地病科负责组织实施,检验科协助实施。 技术负责人: 技术组人员:

(二)职责。按《2017年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开展现场监测工作,并做好监测记录,收集相关监测资料及影像记录,做好监测分析总结,并上报爱卫办和创卫办。 三、监测范围 (一)监测点的设立。选定城区5个监测点为病媒生物监测点,由地病科负责、检验科协助开展监测工作。 (二)监测范围。监测点辖区内宾馆饭店、招待所、餐馆、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医院、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居民区、公共绿地、垃圾中转站、汽车站等场所内外环境。 四、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1)外环境:公共绿地,垃圾中转站,单位或居民区院内,汽车站等场所外环境等环境延长线,共计2000m延长线。 (2)室内:餐馆10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5个、商场超市5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5个、农贸市场2个。 2.监测时间:2、4、6、8、10、12月,每月中旬各监测1次。 3.监测方法。 外环境:采用路径法。记录外环境2000m延长线范围内所观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 家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 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 、疟疾、西尼罗热等。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 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二、监测内容 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三、监测方法 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 (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 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 (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控制水平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鼠密度的控制水平以及相应的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城镇鼠类控制效果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3198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室外环境室外的空地和绿地,如建筑工地,垃圾收集站,公园,动物园,绿地,河流湖泊沿岸,堤坝渠壁,道路两侧的空地或草地,铁道两侧,学校,单位院内,住宅区内空地等。 3.2 防鼠设施预防外环境或下水道的鼠类进入人群居住或活动的环境而建成的建筑物或防护装置。 3.3 路径指数 累计检查每1000m 路径所发现和鼠迹的处数。 3.4 控制水平通过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将城镇鼠类密度降低至本标准规定的某一水平范围内。 3.5 单位检查的具体场所,如农贸市场,饭店,宾馆,饮食店,机关食堂,副食店,食品加工厂,酿造厂,屠宰场,粮库,饲料厂,医院,机场,港口,汽车站,火车站等。 4检查方法 4.1防鼠设施. 现场检查防鼠设施,不同类型的防鼠设施和判定标准见附录A 4.2室内,室外环境 鼠密度监测方法采用鼠迹法(见GB/T-23798 ) 5鼠密度控制水平 5.1城镇 5.1.1防鼠设施分为以下等级 A 级: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7% B 级: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5% C 级: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3% 5.1.2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分为以下等级 A 级:鼠迹阳性率率小于或等于1% B 级:鼠迹阳性率率小于或等于3% C 级:鼠迹阳性率率小于或等于5% 5.1.3外环境鼠密度控制水平分为以下等级 A 级: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1 B 级: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3 C 级: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5 5.2单位 单位鼠密度控制水平参照附录B 进行评论 6抽样原则 6.1在城镇范围内,选择不同方位的区域,随机抽样 6.2抽查数量附录C ,上下幅度不超过5% 7评价 本标准将鼠密度控制水平定为ABC 三级,其中,C 级为鼠密度控制的容许水平,只有采用同一方法所有指标同时符合某一级别水平的要求时,方可市委达到了相应的级别水平。 附录A A.1 合格防鼠设施的判定 A.1.1 箅子和地漏

灭鼠灭蟑后老鼠蟑螂密度监测报告精选文档

灭鼠灭蟑后老鼠蟑螂密 度监测报告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2017年11月老鼠、蟑螂密度 监测情况报告 按照创卫评审工作需要,我县于10月灭鼠灭蟑后,由县爱卫办组织,我中心于11月16日至17日在县城区开展了一次鼠密度和蟑螂密度监测活动。现将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一、监测人员及时间 1、监测时间:2017年11月16日—17日开展监测。 2、人员:中心安排了9名工作人员分3个小组开展监测工作。 二、监测范围和场所 本次主要对餐饮企业、农贸市场、宾馆、医院、超市等重点场所进行监测。全县共设10个监测点,包括2个农贸市场、2个宾馆、2个大型餐饮企业、2个医院、2个超市。 三、监测方法 1、鼠密度:本次监测统一使用“鼠夹法”,指以1日12小时内布放的鼠夹中有鼠被夹数所占比例计算鼠害程度的一种测定方法。每个监测点以15平方米布放1-2个鼠夹

为标准布放50个鼠夹,共计布放500个鼠夹,以阳性鼠夹数计算鼠密度。(以15平方米为1个标准间) 2、蟑螂密度:本次监测统一使用粘蟑法,将粘蟑纸放置在蟑螂经常活动或藏匿的部位,检查记录放置12h后粘捕到的蟑螂数。共计布放300块粘蟑胶,以阳性粘胶数计算蟑螂密度。 四、监测结果 全县共布放鼠夹500块,12小时后统计阳性房间数为,根据结果计算阳性鼠夹率(鼠密度)为 45÷486×100% = %。共布放粘蟑胶300块,12小时后发现有效粘蟑胶300块,无效粘蟑胶0块,捕获蟑螂1781只,根据结果计算阳性粘蟑胶率(蟑螂密度)为1781÷300 = 6。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年11月20日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1)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 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 ? 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 、疟疾、西尼罗热等。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 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 二、监测内容 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 三、监测方法 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 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 蟑螂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 蚊虫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 (一)鼠类密度监测—鼠迹法 ? 【器具】手电筒,镊子。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实施方案

四害密度监测实施方案 为有效控制四害密度,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参照全国四害密度监测办法(草案),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 (一)四害密度监测网疾病控制中心为监测中心 (二)监测中心的具体工作长庆石化服务处实施 (三)要求开展监测工作,监测结果填写在统一报表上(见附表), 二、鼠密度监测 (一)监测点数量及分布:监测点不得少于11个,一、二、三区各3个,特殊环境5个; (二)监测次数:全年6次,即每两月一次,即2、4、6、8、10、12月监测。 (三)监测时间:监测工作应在当月15日前完成,超过15日按缺测处理。 (四)监测方法:统一使用中号铁夹板,居民区每个监测点布夹100个,特殊行业每个监测点布夹20个。一律放在室内,只调查居民区平房和楼房的第一层,每一自然间放一夹,面积超过25平方米放二夹,晚放晨收。放夹时要求房屋连片,各类房间(厨房、客厅、卧室等)同时放夹,避免随意选择。同一地点半年内不再重复作业,诱饵统一使用生花生米。 (五)结果判断:清晨查夹时,若夹已击发,但无任何鼠迹,视为无效夹,不计入布夹总数;若夹上有鼠毛、鼠尾、鼠爪等不危及鼠

类生命的部分,定为未捕到鼠,夹上有鼠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鼠夹均计入布夹总数。若鼠夹捕到鼠后将鼠取下重新布入,再次捕到的鼠不计入捕到的鼠数之内,但一次捕鼠2只或3只,则应计入捕鼠总数。 三、蚊虫密度监测 (一)小区按地理位置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选择有代表性的卧室4间(平房或楼房的一、二楼),定人、定时、定工具监测成蚊密度。以只/人工小时为密度单位。 (二)监测次数:全年5次,即3、5、7、9、11月监测。 (三)监测应在每月的4至7日完成。时间统一定在日落后一小时开始,用三节电池的电筒照明,采用电动吸蚊器,每房捕捉15分钟。并记录当时的温、湿度等气象数据。 四、苍蝇密度监测 (一)小区各设监测点一个,首次报表应记录描述周围小环境及附近1000米内的固定孳生地和特殊情况,以后如有变动须及时记载。 (二)监测次数同蚊虫密度监测。 (三)食堂内用2条粘蝇带,店外用1个诱蝇笼,空旷地带用2个诱蝇笼。诱蝇笼高40厘米、直径25厘米;圆锥形蕊高35厘米、顶口直径2厘米。诱饵用糖醋混合物(糖50克、醋50毫升)或腐鱼250克。粘蝇纸25×25厘米。 (四)监测应在每月的4至7日完成。监测时间从每日上午8时至次日上午8时。 (五)记录监测的温、湿度等气象数据。如监测地区采取了杀灭

鼠密度目测鼠迹法监测记录表

表1-1 县住建局灭鼠监测检查记录表 检查单位:检查时间:年月日监测环境类型监测地点监测延长线距离(m)发现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处)备注 检查人:

表1-2 县住建局灭鼠监测检查记录表 检查单位:检查时间:年月日 场所类型布放粘鼠板数 (张) 回收粘鼠板数 (张) 布放捕鼠盒 (个) 回收捕鼠盒 (个) 布放鼠药(堆)回收鼠药(堆) 粘捕鼠数 (只) 注:捕获鼠种:褐家鼠:只;黄胸鼠:只;小家鼠:只;黑线姬鼠:只;其它:检查人:

监测单位(盖章):监测时间:年月监测地区:市区(县) 监测环境类型监测延长线距离(m)发现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处)鼠密度(处/100m)备注 合计 监测人:审核人:

监测单位(盖章):监测时间:年月监测地区:市区(县) 场所类型布放粘鼠板数 (张) 回收粘鼠板数 (张) 粘捕鼠数 (只) 鼠密度 (只/张) 粘鼠板阳性数 (张) 鼠密度阳性率 (%) 备注 合计 注:捕获鼠种:褐家鼠:只;黄胸鼠:只;小家鼠:只;黑线姬鼠:只;其它:监测人:审核人:

表2-1 蚊幼容器指数法/勺舀法监测记录表 监测地区:市区(县)街道(乡)监测时间:年月日气温:℃,风力:级晴□多云□阴□(在相应的框内打勾) 监测场所类型监测地点检查积水容器数(处)有蚊幼或蛹的积水容器数(处)备注 小 型 积 水 容 器 监测地点检查勺数(勺)有蚊幼或蛹的勺数(勺)(勺舀法)大 中 型 水 体 监测人:监测单位(盖章):

表2-2 成蚊人工小时法监测记录表 监测地区:市区(县)街道(乡)监测时间:年月日气温:℃,风力:级晴□多云□阴□(在相应的框内打勾) 监测地点致倦库蚊三带嚎库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大劣按蚊微小按蚊其它合计监测人:监测单位(盖章):

粘鼠板测定鼠密度的方法及效果探讨.

粘鼠板测定鼠密度的方法及效果探讨 为探讨粘鼠板测定鼠密度的方法及效果,做了4种相关实验,显示粘鼠板法比粉迹法测得的鼠密度低,结果较准确,操作简便,且有捕鼠灭鼠作用。提议用粘鼠板法替代粉迹法检测鼠密度。 1 材料市售20cm×20cm粘鼠板及粉迹法测定鼠密度用的滑石粉、沙布袋、有20cm×20cm缺口的模板等。 2 方法与结果实验1:选择较集中的食堂4个,合计占地面积不小于1 000m2。先用粉迹法测定鼠密度,第3d再测1次;同时计数阳性粘鼠板数及粘捕鼠数/板(表1,2)。实验2:某花窖面积约320m2,温度保持18~25℃,按实验1方法操作,结果见表1,2。实验3:选择较集中的食堂3个,总面积约800m2,先测定粉迹法鼠密度,然后连续布放粘鼠板4d,最后测定粉迹法鼠密度,结果见表1,3。实验4:在某废物仓库放粘鼠板2块,均以花生米作诱饵,10d后观察,有1块粘鼠板捕鼠4只,另1块板捕鼠7只,且死在粘鼠板上的鼠有被咬断腿、尾及皮开肉绽现象。 3 讨论 3.1 实验1~3粘鼠板测得的鼠密度分别为27%、25%和11%,粉迹法测得的鼠密度分别为80%、65%和46%,前者均低于后者,克服或减少了粉迹法测鼠密度假阳性的缺陷。 3.2 实验1~4捕到鼠的64块粘鼠板中,有13块捕鼠2只,占有20%;有5块捕鼠在3只以上,约占8%;尤其是实验3~4中,粘鼠板随放置时间的延长捕鼠数增多,表明鼠对粘鼠板无警觉性。 3.3 粘鼠板测同一场所鼠密度时,应用第1次检测的数据来计算结果,不宜把两次或更多次的检测数据合并计算。因为粘鼠板有捕鼠灭鼠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尤其是鼠类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鼠密度与检测次数成正比。 3.4 用粘鼠板测鼠密度虽然初次投资较大,但它便于保存,能反复使用,且有捕灭鼠作用,从长远考虑还是合适的。 表1 3次试验粉迹法与粘鼠板法 测定鼠密度结果比较

鼠密度监测方法

鼠密度监测方法 灭鼠 (一) 国家标准 1.15平方米标准房间布放20×20厘米滑石粉两块,一夜后阳性粉块不超过3%;有鼠洞、鼠粪、鼠咬痕等鼠迹的房间不超过2%;重点单位防鼠设施不合格处不超过5%。 2.不同类型的外环境累计2000米,鼠迹不超过5处。 (二)计算方法 1.粉板阳性率(密度) 例:在某大型单位50个房间内(15平方米放2块)布放100块粉板,一夜后发现阳性粉板4块。该单位粉板阳性率(鼠密度)为4/100×100%=4% 2.鼠迹房间阳性率 例:在某单位抽查50间房,一间发现鼠粪一处,另一间发现鼠咬痕一处。鼠迹房间阳性率为2/50×100%=4% 3.灭鼠效果(灭效)计算 鼠密度监测室内采用粉迹法,室外采用食饵丢失法或鼠夹法。 例1:灭鼠前在某街道室内布粉板200块,一夜后发现阳性粉板16块,当采取一系列灭鼠措施后15天,又在该街道室内原位置上布粉板200块,一夜后发现阳性粉板2块,请计算该街道行业单位灭效是多少? 灭效=灭前鼠密度-灭后鼠密度/灭前鼠密度×100% 灭前鼠密度为16/200×100%=8% 灭后密度为2/200×100%=1% 灭效=(8-1)/8×100%=87.50% 例2:某街道灭鼠前室外投放花生米做鼠密度监测,室外共投放200堆,每堆10粒,一夜后盗食25堆,80粒。灭鼠半个月后做鼠密度监测,在灭前原位置上投放花生米200堆,每堆10粒,一夜后盗食2堆,8粒花生米,请计算该街道外环境灭鼠的灭效是多少? 灭前室外鼠密度=25/200×100%=12.5% 灭后室外鼠密度=2/200×100%=1% 灭效=灭前鼠密度-灭后鼠密度/灭前鼠密度×100%=(12.5-1)/12.5×100%=92% (三) 防鼠设施 1.重点场所食品库和食品原料库的货物垫高30厘米,离墙10厘米;有合格的防鼠门板(高80厘米、下端30厘米钉铁皮,门与板之间缝隙小于0.6厘米)。 2.餐厅、灶间地漏完好,盖严。 3.与外界相通的下水口、通风口加1.3×1.3平方厘米的铁丝网封闭。 4.堵塞与外界相通的孔洞(如空调、水管、特别是暖气管道)。 李赞光2016年2月29日

鼠密度监测汇总表

表1病媒生物监测――鼠密度监测记录表 监测时间:年月日省(市、自治区) 区(县) 街道(乡) 布夹环境: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气温:℃ 鼠种:1褐家鼠, 2黄胸鼠,3小家鼠,4黑线姬鼠,5黄毛鼠,6其他(种类写在备注中) 监测人:审核人:

表1病媒生物监测――鼠密度监测记录表 监测时间:年月日省(市、自治区) 区(县) 街道(乡) 布夹环境: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气温:℃ 鼠种:1褐家鼠, 2黄胸鼠,3小家鼠,4黑线姬鼠,5黄毛鼠,6其他(种类写在备注中) 监测人:审核人:

表1病媒生物监测――鼠密度监测记录表 监测时间:年月日省(市、自治区) 区(县) 街道(乡) 布夹环境: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气温:℃ 鼠种:1褐家鼠, 2黄胸鼠,3小家鼠,4黑线姬鼠,5黄毛鼠,6其他(种类写在备注中)

监测人:审核人: 表1病媒生物监测――鼠密度监测记录表 监测时间:年月日省(市、自治区) 区(县) 街道(乡) 布夹环境: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气温:℃

鼠种:1褐家鼠, 2黄胸鼠,3小家鼠,4黑线姬鼠,5黄毛鼠,6其他(种类写在备注中) 监测人:审核人: 表1病媒生物监测――鼠密度监测记录表 监测时间:年月日省(市、自治区) 区(县) 街道(乡) 布夹环境: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气温:℃

鼠种:1褐家鼠, 2黄胸鼠,3小家鼠,4黑线姬鼠,5黄毛鼠,6其他(种类写在备注中) 监测人:审核人: 表1病媒生物监测――鼠密度监测记录表 监测时间:年月日省(市、自治区) 区(县) 街道(乡) 布夹环境: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气温:℃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蜚蠊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 GB/T 23795-2009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晓芄、马彦、付学锋、于传江、薛素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蜚蠊密度监测方法,包括粘捕法、药激法及目测法。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蜚蠊密度监测.可根据监测目的选择适宜的监测方法。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蜚蠊 cockroach 昆虫纲蜚蠊目昆虫.仅涉及给人类造成危害的室内蜚蠊种类。 2.2 蜚蠊密度检测剂 cockroach density detecting reagent 用于将蜚蠊从其栖息活动场所中驱赶出来,以便于监测时査看的一种药剂,常用的检测剂有质量分数为0.3%的氯菊酯酒精液等。 2.3 有效粘蜂纸 effective glue board 粘到蜚蠊?或未损坏、未移动且未粘到蜚蠊的粘蟑纸。 3监测方法 3. 1粘捕法 3. 1. 1器具 粘蟑纸:胶面规格为170 mmX 100 mm。 3.1.2操作步骤 监测时.在粘蟑纸中央放置2 g新鲜面包屑作为诱饵,将其放置于蜚蠊经常栖息活动的地点,每 15 m2房间放1张.不足15 m2的单独房间按15 mL;计算,大于15 m'房间按15 m:为1间折算,粘蟑纸放置12 h,晚放晨收。记录捕获蜚蠊种类及数量,计算蜚蠊粘捕率、侵害率、密度、密度指数.监测记录表格参见表A. 1。监测时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蟑纸必须更新。 3. 1. 3 3.1.3 结果表述 依据式(1)、式(2)、式(3)和式(4)分别计算粘捕率、侵害率、密度和密度指数。 T = Np /Ne ×100% (1) 式中: T——蜚蠊粘捕率; Np——粘捕到蜚蠊的粘蟑纸数.单位张; Ne——有效粘蟑纸数,单位为张。 In = Np/Nt ×100% (2)

四害密度监测情况报告

四害密度监测情况报告 篇一:紫云县2011年病媒生物密度调查报告 紫云县2011年病媒生物密度调查报告 前言:鼠、蚊、蝇、蟑螂(以下简称“四害”)是城区重 要的病媒生物,既可传播病原,危害人体健康,也可影响人 们的生产和生活。开展“四害”密度调查和监测,掌握其种 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可为虫媒和鼠传疾病的流行趋势 提供预警信息,也是评价病媒生物控制效果的重要步骤,根 据安顺市创建卫生城市“四害”监测密度监测要求,县卫生 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于 2011年8月1日至2010年8月15日在统一培训后分组对县 城进行了为期半月的鼠、蚊、苍蝇、蟑螂密度的抽样调查, 以了解紫云县城“四害”生物密度及分布情况。为创卫工 作中消杀“四害”提供理论数据支持,及对消杀后效果评价 作对比。 材料方法: 为了确保我县“四害”密度调查工作的科 学、规范、统一和监测数据真实、可信,依据全国爱卫会《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病 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GB/T23795-23798)制定方案并行抽 样调查,抽取紫云县城东南西北中各有代表性的点开展病媒 生物密度调查。 具体结果: 1、鼠密度监测:鼠密度调查抽取外环境包括:建筑工

地(客车站、金桂小区在建工程)、公共绿地(格凸大道及 大园盘)、2个农贸市场。单位或居民区院内、紫云宾馆后面 至农贸市场之间任何一段河沟两岸各100米延长线,共计400 米延长线。采用目测鼠迹法。记录外环境400米延长线范围 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密度单位为“鼠 迹数/100m”。外环境鼠迹阳性数=鼠迹数/4。结果:表1 表1.外环境鼠迹表 环境类型延长米(m) 鼠迹阳性(处) 鼠迹数/100m建筑工地100 3 3 公共绿地100 1 1 农贸市场150 6 4 居民区院内 501 2 合计 400 123内环境包括重点单位:2个农贸市场、沿格凸大道的饭店、 (松山、紫云)宾馆、饮食店、屠宰场、红十字会医院、县 医院、民中和二中学校学生食堂、车站等,监测面积折合房 间200间(15平方米折算1间,以实际监测到的面积计算房 间数,下同)。检查重点单位的门窗、下水道(地沟)及通 风口等处防鼠设施的合格情况。一般单位及居民住宅:民中 和二中学校学生宿舍,百货商店:小红超市、华联超市、恒 新超市,监测面积折合房间150间。采用粉迹法。将粉块布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按照晚布晨收的 方式进行,每个房间布粉块2块,记录阳性粉块数。鼠密度 计算公式:鼠密度,=阳性粉块数/有效分块数×100,。结 果:表2。 表2.室内鼠密度表单位布分块数有效粉块数阳性分块数鼠密度(%)

鼠密度监测方法

. 鼠密度监测方法 灭鼠 (一) 国家标准 1.15平方米标准房间布放20×20厘米滑石粉两块,一夜后阳性粉块不超过3%;有鼠洞、鼠粪、鼠咬痕等鼠迹的房间不超过2%;重点单位防鼠设施不合格处不超过5%。 2.不同类型的外环境累计2000米,鼠迹不超过5处。 (二)计算方法 1.粉板阳性率(密度) 例:在某大型单位50个房间内(15平方米放2块)布放100块粉板,一夜后发现阳性粉板4块。该单位粉板阳性率(鼠密度)为4/100×100%=4% 2.鼠迹房间阳性率 例:在某单位抽查50间房,一间发现鼠粪一处,另一间发现鼠咬痕一处。鼠迹房间阳性率为2/50×100%=4% 3.灭鼠效果(灭效)计算 鼠密度监测室内采用粉迹法,室外采用食饵丢失法或鼠夹法。 例1:灭鼠前在某街道室内布粉板200块,一夜后发现阳性粉板16块,当采取一系列灭鼠措施后15天,又在该街道室内原位置上布粉板200块,一夜后发现阳性粉板2块,请计算该街道行业单位灭效是多少? 灭效=灭前鼠密度-灭后鼠密度/灭前鼠密度×100% 灭前鼠密度为16/200×100%=8% 灭后密度为2/200×100%=1% 灭效=(8-1)/8×100%=87.50% 例2:某街道灭鼠前室外投放花生米做鼠密度监测,室外共投放200堆,每堆10粒,一夜后盗食25堆,80粒。灭鼠半个月后做鼠密度监测,在灭前原位置上投放花生米200堆,每堆10粒,一夜后盗食2堆,8粒花生米,请计算该街道外环境灭鼠的灭效是多少? 灭前室外鼠密度=25/200×100%=12.5% 灭后室外鼠密度=2/200×100%=1% 灭效=灭前鼠密度-灭后鼠密度/灭前鼠密度×100%=(12.5-1)/12.5×100%=92% (三) 防鼠设施 1.重点场所食品库和食品原料库的货物垫高30厘米,离墙10厘米;有合格的防鼠门板(高80厘米、下端30厘米钉铁皮,门与板之间缝隙小于0.6厘米)。 2.餐厅、灶间地漏完好,盖严。 3.与外界相通的下水口、通风口加1.3×1.3平方厘米的铁丝网封闭。 4.堵塞与外界相通的孔洞(如空调、水管、特别是暖气管道)。 李赞光2011年1月12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四害密度检测表

监测地区:市区(县)街道(乡)监测时间:年月日监测环境类型监测地点监测延长线距离(m)发现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处)备注绿化带 单位院落 社区 监测人:监测单位(盖章):

监测地区:市区(县)街道(乡)监测时间:年月日场所类型监测地点布放粘鼠板数(张)回收粘鼠板数(张)粘捕鼠数(只)粘鼠板阳性数(张)备注宾馆 单位 农贸市场 超市 合计 注:捕获鼠种:褐家鼠:只;黄胸鼠:只;小家鼠:只;黑线姬鼠:只;其它: 监测人:监测单位(盖章):

监测地区:市区(县)街道(乡)监测时间:年月日场所类型监测地点布放粘鼠板数(张)回收粘鼠板数(张)粘捕鼠数(只)粘鼠板阳性数(张)备注餐馆 注:捕获鼠种:褐家鼠:只;黄胸鼠:只;小家鼠:只;黑线姬鼠:只;其它: 监测人:监测单位(盖章):

监测单位(盖章):监测时间:年月 监测地区:市区(县) 监测环境类型监测延长线距离(m)发现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处)鼠密度(处/100m)备注绿化带 单位院落 社区 合计 监测人:审核人:

监测单位(盖章):监测时间:年月监测地区:市区(县) 场所类型布放粘鼠板数 (张) 回收粘鼠板数 (张) 粘捕鼠数 (只) 鼠密度 (只/张) 粘鼠板阳性数 (张) 鼠密度阳性率 (%) 备注 宾馆 单位 农贸市场 超市 餐馆 合计 注:捕获鼠种:褐家鼠:只;黄胸鼠:只;小家鼠:只;黑线姬鼠:只;其它:监测人:审核人:

表2-1 蚊幼容器指数法/勺舀法监测记录表 监测地区:市区(县)街道(乡)监测时间:年月日气温:℃,风力:级晴□多云□阴□(在相应的框内打勾) 监测场所类型监测地点检查积水容器数(处)有蚊幼或蛹的积水容器数(处)备注 小型积水容器居民区单位工地 大 中 型 水 体 监测地点检查勺数(勺)有蚊幼或蛹的勺数(勺)(勺舀法)监测人:监测单位(盖章):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 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中心各科室: 为科学、规范、统一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全国爱卫办《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试行)及年初创卫办工作会议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掌握监测对象的密度、分布,进行趋势分析,确定病媒生物孳生地,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创立国家卫生县城”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分析病媒生物的密度变化和当地媒传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四)评价病媒生物控制效果,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组织实施 (一)疾控中心地病科负责组织实施,检验科协助实施。 技术负责人: 技术组人员:

(二)职责。按《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开展现场监测工作,并做好监测记录,收集相关监测资料及影像记录,做好监测分析总结,并上报爱卫办和创卫办。 三、监测范围 (一)监测点的设立。选定城区5个监测点为病媒生物监测点,由地病科负责、检验科协助开展监测工作。 (二)监测范围。监测点辖区内宾馆饭店、招待所、餐馆、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医院、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居民区、公共绿地、垃圾中转站、汽车站等场所内外环境。 四、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1)外环境:公共绿地,垃圾中转站,单位或居民区院内,汽车站等场所外环境等环境延长线,共计 m延长线。 (2)室内:餐馆10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5个、商场超市5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5个、农贸市场2个。 2.监测时间:2、4、6、8、10、12月,每月中旬各监测1次。 3.监测方法。 外环境:采用路径法。记录外环境m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

2017年灭鼠灭蟑后老鼠蟑螂密度监测报告

2017年灭鼠灭蟑后老鼠蟑螂密度监测报告

2017年11月老鼠、蟑螂密度 监测情况报告 按照创卫评审工作需要,我县于10月灭鼠灭蟑后,由县爱卫办组织,我中心于11月16日至17日在县城区开展了一次鼠密度和蟑螂密度监测活动。现将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一、监测人员及时间 1、监测时间:2017年11月16日—17日开展监测。 2、人员:中心安排了9名工作人员分3个小组开展监测工作。 二、监测范围和场所 本次主要对餐饮企业、农贸市场、宾馆、医院、超市等重点场所进行监测。全县共设10个监测点,包括2个农贸市场、2个宾馆、2个大型餐饮企业、2个医院、2个超市。 三、监测方法 1、鼠密度:本次监测统一使用“鼠夹法”,指以1日12小时内布放的鼠夹中有鼠被夹数所占比例计算鼠害程度的一种测定方法。每个监测点以15平方米布放1-2个鼠夹为标准布放50个鼠夹,共计布放500个鼠夹,以阳性鼠夹数计算鼠密度。(以15平方米为1个标准间)

2、蟑螂密度:本次监测统一使用粘蟑法,将粘蟑纸放置在蟑螂经常活动或藏匿的部位,检查记录放置12h后粘捕到的蟑螂数。共计布放300块粘蟑胶,以阳性粘胶数计算蟑螂密度。 四、监测结果 全县共布放鼠夹500块,12小时后统计阳性房间数为,根据结果计算阳性鼠夹率(鼠密度)为45÷486×100% = 9.26%。共布放粘蟑胶300块,12小时后发现有效粘蟑胶300块,无效粘蟑胶0块,捕获蟑螂1781只,根据结果计算阳性粘蟑胶率(蟑螂密度)为1781÷300 = 6。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年11月20日

各监测点鼠密度监测情况统计表 编号监测点名称总房间数阳性房间数阳性率(%) 1 A区农贸市场50 1 2 2 B区农贸市场50 1 2 3 新世纪宾馆50 0 0 4 钓鱼岛宾馆50 1 2 5 县人民医院50 0 0 6 妇幼计生服务中心50 0 0 7 祥和酒楼50 1 2 8 赖大姐餐馆50 1 2 9 九龙超市50 0 0 10 黄家超市50 1 2 合计10个监测点500 6 1.2各监测点蟑螂密度监测情况统计表 编号监测点名称布放粘蟑 胶数(块) 有效粘蟑胶 数(块) 无效粘蟑 胶数(块) 蟑螂只数(大 蠊/小蠊) 蟑螂密度 (只/间) 1 A区农贸市场30 30 0 284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