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与长江三角洲

上海与长江三角洲
上海与长江三角洲

上海和长三角

关于长江三角洲构建世界第六城市群的思考

一、对长江三角洲构建世界城市群的分析

1.城市群的概念

所谓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①。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①高密度的聚落;②一国乃至全球的发展枢纽;③拥有发达的网络结构;④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目前,一般认为世界上有五大城市群,分别是:①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城市群;②美国五大湖大城市群;③日本东海岸大城市群;④英国大城市群;⑤欧洲西北部大城市群。其中,以美国东北部的“波士华”城市群和日本东海岸城市群最为典型。

2.长江三角洲构建世界城市群的优势分析

综观世界上发展成熟的大城市群,无一不在良好的区位和自然条件基础上形成强有力的经济实力,从而在全国乃至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照国际上五大城市群,我们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构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①具有面向海洋、依托长江、倚靠内陆发达交通联系世界各地的区位优势。长江三角洲地区临靠东海、黄海和长江,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于一身,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为两条轴线的“T”字形开发模式受到国家的重视,成为我国国土开发纲要的重要指导思想,而长江三角洲正处于这一交接点的核心位置。因此,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从我国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高度和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趋势来看,作为沟通长江流域腹地和海外国际市场的长江三角洲都具有良好的区位,这为本区域内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②经济实力雄厚。经过建国以来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飞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文化、科技最发达的地区,其经济实力已超过了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素有“金三角”之称。各城市依托上海已形成了经济实力强、社会发展水平高的城市群体,区内城市工业技术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配套齐全,资源加工能力强,人口密度、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率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且大多数城市具有一定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其中汽车、钢铁、石化、电气、信息等一系列产品以及提供的金融、保险、商贸、航运、电信等服务在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见表1 )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新格局与区域经济整合研究》的成果之一。

③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84年国务院确立的沿海开放城市,本地区就有3个,1990年,国务院又提出开放开发浦东的宏伟计划。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具有一定基础的交通通讯设施网络而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近年来,大量外资从珠江三角洲转向长江三角洲,反映了外商普遍看好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前景。同时一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和相当数量地方性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更是增强了城市综合实力与国际贸易的外向度,为本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增添了活力。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外资185.9亿美元,进出口额1752.2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35.27%和28.22%。

④交通网络发达。长江三角洲地区既有沿江城市,又有京杭大运河流过,已建成通车的沪宁、沪杭、宁杭、苏嘉杭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加上已有的南京长江大桥、沪宁铁路,正在施工中的沪湖高速、润扬长江大桥、沿江高速、苏通长江大桥、新长铁路,已经列入规划待建的还有贯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京沪高速公路、沪杭高速铁路、宁启铁路、南京长江三桥以及连接上海与崇明岛、南通之间的跨江隧道和跨越杭州湾大桥。港口方面,上海港和宁波港的货物吞吐量已进入我国沿海港口的前五位,南京是我国最大的内河港口。同时,在建的大小洋山的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将通过越江隧道和跨海大桥,把北仑、舟山、乍浦以及南通、苏州等港口连接起来,形成专业分工、快速发达的集疏运体系。航空方面,除浦东、南京禄口、杭州、宁波、南通等机场外,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也正在进行,完成后年旅客运送量将达到4600万人次以上。正是这些发达的交通网络,在长江三角洲内以至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巨大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⑤有以上海为中心的龙头城市。所谓“龙头”,就是引导、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或发展极。中心城市对其腹地发挥龙头作用,是指中心城市为其腹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综合服务,以其巨大的技术经济能量向其腹地进行辐射和扩散,从而带动其腹地的区域经济更快发展②。上海之所以成为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一是有区位优势,二是有实力。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国际航线上,从上海到东京、汉城、香港、曼谷等城市的航程几乎相等,使得上海成为亚太地区的交通枢纽。同时上海又是中国东部海岸带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点,海陆交通十分方便,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和广阔的经济腹地。上海城市的辐射功能也很强。目前,世界许多跨国公司都把驻华总部放在了上海,如飞利浦、通用,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如春兰、杉杉等也把公司总部迁到了上海。据我们在昆山、太仓、绍兴、宁波等地区的调查采访,政府管理者都认为这几年的进步都依托了上海的发展,无论是人才、技术、资金,还是引资开发工作,以及改革的方案设计,都密切观察上海发展的动向,以此作为自己城市发展战略的思考点。上海大小洋山深水港的建成,将更加强化上海的对外开放地位,使其龙头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见表2:

⑥各类专业批发市场的迅速发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积极效应。在长江三角洲市场化进程中出现了一大批消费品批发市场、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工业品批发市场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群。如张家港妙桥羊毛衫商城、绍兴柯桥轻纺城、常熟招商城、吴江盛泽丝绸市场、海宁皮革皮装市场等。第一,批发市场群的建设大大加快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而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进程加快也有利于其市场群的发育与完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第二,世界上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实践说明由批发业和零售业所组成的商品流通产业的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的份额将逐步上升。由于长江三角洲批发市场领域具有高弹性劳动力就业,因而成为农业劳动力转化的重要吸纳容器,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第三,各种专业批发市场集聚了重要的原材料和各种名优、土特产品,然后再向外扩散,使区域商品市场、要素

市场的辐射能力和商品、生产要素的输出量迅速增长,扩大了利润,增加了积累,从而扩展了城镇的辐射与集聚功能,推动了城市群的发展。如绍兴柯桥轻纺城,其主导产品布匹的辐射能力可达全国除台湾、西藏以外所有省区的主要城市③。第四,各专业市场的蓬勃发展增强了市场信息对企业生产的引导作用,对于带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长江三角洲构建城市群的问题与劣势分析

①核心城市上海与国际大都市标准尚有差距;

②行政区划分割导致各城市各自为政,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滞后;

③区域内各主要城市除与上海加强合作外,而与其他城市之间缺乏必要的横向联系;

④城市内部市区与市辖市(县)之间矛盾尖锐;

⑤城市产业结构趋同,互补性较弱,且城市间分工不明确;

⑥城市建设用地较为紧张,用地结构不尽合理;

⑦区域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二、对长江三角洲构建世界城市群的若干建议

1、以申办世博会为契机,把龙头城市—上海建成世界级城市

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为上海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既要以现代化世界级城市标准来建设上海,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又要不断强化上海对外的辐射功能,因此未来上海发展应围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这一主线。除了充分发挥已有的自身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科技实力、管理水平、开放环境等优势,还要不断强化创新和服务功能,成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三个中心”。第一,大力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现代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第二,在政策上推动国内知名企业将总部、销售中心、研发中心迁至上海,利用上海信息、资金和人才聚集的优势,优先发展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技术产业,使上海真正进入世界级城市行列。第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与监管,加快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步伐,促使银行机制与素质尽快达到同国际大银行竞争的水平,并积极吸引大量外资银行进入参与竞争。第四,积极推进信息港工程建设,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市场培育,大力发展信息咨询、信息加工业。第五,加大市区内各项交通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整治城市环境。

2、各地加强合作,构建统一、开放、规范的市场体系,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

上文提到各城市之间的分工,我们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单靠一个城市将显得力不从心,合作则可以取得双赢和多赢,倘若各城市能加大合作力度,我们得到的将不是“1+1=2”,而是一个发挥城市群的集合能量的过程。从历史来看,长江三角洲从来就是一个浑然一体、唇齿相依的自然—经济联合体,形成了彼此间悠久的经济联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这种联系将更为密切。而目前长江三角洲各城市之间的合作还是停留在低水平上的。一是缺乏跨区域组织以协调长江三角洲经济环境的发展,二是缺乏跨区域的大型企业合作,通过资产重组形成大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⑥。对于前者,我们认为应该设立一个跨行政区域的管理机构。由于现行政治体制下各城市往往各行其是,只顾本部门发展,以往建立的由各城市计委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联席会和由各市常务副市长组成的市长联席会来协调地区内合作事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没进入到更具现实意义的发展层面,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我们认为这是必然的,其主要原因在于组织松散,没有权威性,只在浅层上展开对话与合作。在这里打个比方,假如某次联席会形成了一项决议,要求各城市怎么怎么做,如果该城市认为该项决议对自己有利,则会不遗余力地去贯彻执行;反之,如果对自己不利,而对整个区域有利,即使在长远看对自己也有利,领导人也不会去执行。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政绩短期化,另一方面是如果不执行,对自身也没有害处,因为政绩考核、人事任免等还在自己的上级政府,而不是联席会。所以联席会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这样就影响了一些有利于城市群发展政策的实施。对此我们可以参考国外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例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它是美国国会授权集规划、执行和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机构,使田纳西河流域的整治开发得以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建议成立一个权威性较强,且高于各个城市等级的专门机构来专门就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关发展问题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政策与利益。例如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管理委员会,委员会隶属国务院,各城市主管市长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参加,由国务委员担任负责人。委员会应具备规划、组织与协调的职能,做到权和责相统一,委员会仅就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事务进行管理,对于区域内发展事务具有决定权,但不干涉地方具体管理职能。

3、加强重点基础设施的协调建设

基础设施是发展经济的硬件,应该在充分发挥长江内河航道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和管道运输,建成合理的现代化集疏运体系,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的发展创造高效、便捷、安全的综合运输条件。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开发长江深水航道和深水港。大家都知道,长江口有几处水位比较浅,其航道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港口发展的需要,沿江港口的潜力未得到发挥,与国际大港口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要大力发展深水港,在建的有上海大小洋山深水港、宁波深水港。第二,加强一系列高速公路、铁路和大桥的建设。上海和杭州应联合实施杭州湾建设,打通上海与宁波北仑港以至浙江台州、温州、丽水地区的通道。实施上海至南通长江口越江工程的建设。苏州、南通应合作进行苏通长江大桥的建设,以打通到欧亚大陆桥桥头堡——连云港的陆路铁道,扩大对苏北地区的影响力。另外还有宁启沿江铁路、南京长江三桥、苏州至上海的第二条高速公路、浦东机场第二期工程建设等等。通过各种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任何两个地级市之间畅通无阻,发展4小时都市圈,也就是说在4小时之内任意两个地级市之间可以乘车到达。在这当中,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协调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应加强统一规划、合理分工协调有方,避免和制止目前在港口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竞相抢建码头泊位、乱占岸线的状况。应整合长江三角洲港口资源,共同形成以上海为中心、浙江和江苏为两翼的组合港,以形成一体化的巨型港口系统。

4、强化产业整合,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群落

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我们必须在全球层面即世界经济一体化上看待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整合。要根据各城市的资源禀赋特征,深化产业分工,分工和专业化的增进是现代生产方式变革的主要特征。国外大城市圈的成功实践证明,一个经济区域要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有一个服务功能齐全的核心城市,形成分工明确、层次清晰的产业群。例如,美国波士华城市群中,纽约是经济中心,费城主要是重工业中心,波士顿是教育科研、高技术产业中心,华盛顿是世界各国中少有的仅以政府行政职能为主的政治中心。长江三角洲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区内既有上海这样以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为发展目标的城市,又有江浙两省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工业基地,相互之间在产业上有很大的互补和合作空间。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在发挥苏浙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重塑各地区的分工与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落。上海应重点发展金融、贸易、航运、信息服务等服务业,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综合服务中心,苏中南地区是我国工业总产值最高的地区,以轻纺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为主,其中纺织、石化、家用电器具有比较优势,如波司登羽绒服、春兰空调、小天鹅洗衣机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名列全国前茅。此外,丝绸、陶瓷、工艺品为地方特色工业。未来几年内苏中南地区仍将以上述工业为主体。浙北工业部门结构与苏中南相似。第三产业应以旅游业和专业批发市场为发展重点,可形成以古城古迹为主的宁镇扬旅游区、环太湖的苏锡常嘉湖五市应共同做大做强的太湖旅游区,而单兵突进或双向的局部合作则难以使各自的旅游业强大起来。宁波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海岸线资源,非常有利于港口海运业和临港型工业的发展,如炼油、石化。另外,长江三角洲地区还需要通过改革和重组,使钢铁、石化、汽车、家电和信息等产业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效益。以汽车工业为例,世界上汽车制造业的单厂经济规模是年产100万辆。而本地区内的一些厂家,如上海大众、南京跃进,与国际标准相比,远远未达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规模,必须进行整合,改变“小而全”的落后发展模式。

5、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提出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前面已讲到,各城市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无一例外地造成了环境污染。现在各地已经开始密切关注环境治理问题,并采取了一定的治理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一些地方没有认真地把环境治理坚持下去,只是当作一场运动来搞,或是应付检查,使得一些地区治理后又走上污染道路,同时加之各地区之间配合不够,影响了整体治理的效果,所以必须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利益来发展经济的方式,走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具体做法有:第一,产业整合应同环境保护与整治相结合。第二,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制定长江三角洲区域统一环保规划,加大环境治理和环保执法力度。第三,以水资源治理为重点,控制沿江钢铁、石化、建材等重污染企业的规模和布局,实现“三废”达标排放。第四,采用低能耗的先进工艺和技术,提高城市能耗效率,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城市应提倡液化气汽车,电动助力车而代替摩托车。

6、积极推进政府职能改革,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我们认为政府职能改革是诸多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也是上述建议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因此,放在最后一点讲。首先,政府应弱化经济功能,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地方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团体,应从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功能定位出发,履行自己应有的职责和义务,主要职责是创造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而不是直接领导当

地经济。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引导市场,实现真正的经济腾飞。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应当体现在改革上,而不是表现在投资和争取高发展速度上。改革走在前,速度慢不了,老是争速度,速度也上不去。实践证明,发展环境越好的地方,经济发展就越迅速,这也是许多外资企业进入各类开发区投资办厂的直接原因。其次要转变政府的行为方式。中国加入WTO后,政府行为方式更应与国际接轨。曾经有人说过,中国加入WTO后受冲击最大的不是农业等,而是我们的政府,因为政府会失去许多不应有的权力。政府行为必须与现代化、市场化和提高效率的要求相适应。第一,增强政府行为的公益性,坚决杜绝“寻租”、“造租”等腐败现象的发生。政府应该提供所有民间团体和个人都能进行公平竞争的均等机会,实行普惠和非歧视原则。第二,增强政府行为的科学性和透明性,对于重大决策应该广泛听取群众和专家意见,形成民间团体和个人掌握了解政府有关政策和方便向政府提供意见的机制。实践证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已经成为扫除经济发展障碍的主要环节。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研究

一、世界博览会的发展历程与回顾

自从1851年5月1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一个真正的世界性博览会(简称为世博会)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1年的历史,先后总共举办了40届[1]。尤其是第一届由维多利亚女王通过外交途径邀请10个国家参加、为期161天、630万观众参与的伦敦世博会,开创了自由贸易的先河,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它的所有展品代表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无限想象力。它的成功举办,为后来的历届世博会与奥运会几乎具有同等重要和全球规模盛会的地位奠定了基础,从此,世博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1]。时至今日,先后举办过1853年纽约世博会、1855年巴黎世博会、1862年伦敦世博会……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以及2005年即将举办的爱知世博会等。每一届世博会均展现着当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成就,同时也展示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也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反映人类历史进步的“台阶”。

中国政府自1982年开始先后参加过10次世博会,以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展览内容吸引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不仅展示了不断进步发展的中国新形象,而且与各举办国、参展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综观世博会151年的举办历史发现,世博会这一巨大展示活动所需要的经济实力和设施要求决定了主办国始终是发达国家,而且一般都是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当今国际商品交换的扩大和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世界博览会这一国际经济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除发达国家外,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要求举办世界博览会。于是,中国于1993年被国际展览局接纳为第46个成员国以后,中国政府在1999年正式宣布并全面启动了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申办工作。我国在世纪之交的申博之路,是全面体现中国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的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决心、中国市场的魅力和前景、安全稳定的发展格局等的过程。2002年12月3日中国成功获得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权,正是对中国和上海改革开放、文化进步、社会文明、竞争实力的直接体现,同时对世界博览业的发展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性世博会,其独特的感召效应,将吸引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世界博览业的影响力。而更为重要的是,对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再创新局面。

二、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及长江三角州大都市圈的现实意义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是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更加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有一次实质性措施,也是继申办奥运会成功以后再次向世人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所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成果的崭新机会,将对全面提高上海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和促进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会带来强大的推动力量,产生积极的直接和间接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成为上海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的“加速器”

改革开放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民经济连续13年保持高速增长,人均GDP已超过4500美元,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约3倍,已经步入“高人类发展水平地区行列”[2]。

在高位上运行的上海亟需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大项目作为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推动力,而世博会正好成为这一主要推动力。这是因为世博会是各国展示和交流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成果的盛会,是一个连接国内和世界的舞台和窗口,它能够全面推进中国、上海与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广泛接触与融合;可以扩大国际交往、提升国际地位、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促进上海熟悉国际惯例,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升上海城市形象,发挥上海品牌的积极效应;促进上海的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获取商业机会和经济效益。例如有专家估算,在上海大都市范围内,世博会的建设、举行、会后三个阶段的经济效应将使上海的经济有可能争取10-20年平均两位数增长,实现2010年人均1万美元,2020年达到2-2.5万美元,从而进入较高层次世界级城市的经济行列[3]。因此,以世博会为动力,上海建设世界级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步伐将大大加快,也将加快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正如上海市市长陈良宇的话说,上海举办世博会无疑就像装了一个加速器。

2 全面推动上海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世博会举办期间必将对上海市的会展用房、接待游客的餐饮、住宿、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会对上海现有的城市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成功圆满地举办世博会,必将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调整和再投资建设,也会更新和提高现代化管理的科技水平。所有这些,必将成为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有助于上海城市功能优化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城市辐射能力、推动服务产品的系列化和标准化。

3 、世博会能直接促进上海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化和层次化发展

一个地区现代经济和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准就是经济活动的人员、资金、物资和信息交流的频度和节奏,世博会期间世界各地政界、商界、文化传媒界等各界人士的汇聚,必将引起高密集的人员流、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所有这些与常态的经济活动流量相比就是一次难得的商机。具体而言,就是能够对上海的旅游业、商业、餐饮业、交通服务、传媒业、现代设计业和金融等服务产业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有助于获得规模化、高水平的新发展,进一步增强上海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

4 、有助于形成亚洲地区经济繁荣、名副其实的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不仅直接促进上海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而且也是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契机,将给整个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乃至长江流域经济带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正如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带动了日本关西经济带持续10年的经济增长一样,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也将通过基础设施、观光旅游、城市发展、产业投资等区域性的经济活动产生显著的联动效应,推动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区域合作和经济增长,从而促进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亚洲经济繁荣、名符其实的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

三、转轨时期的“行政区经济”——急需改变的现实挑战

上海成功获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并且要保证世博会取得圆满成功,发挥出其最大的综合效应,这不仅要靠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的积极支持参与,作者以为,而当前更重要的应该是,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各成员城市全面弱化行政区划界线的分割作用,充分利用世博会的机会,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加强相互支持和密切合作,构筑一个真正能够实现辐射、呼应的无疆界的一体化都市圈。只有这样,才能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成一届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界博览会,也将在最大程度上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而恰恰相反,在当前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由于市场发育相对不成熟,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等原因,区域经济呈现出明显的“行政区经济”运行态势[4],行政区划界线成为每个省、市、县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与规划、生态环境治理等经济活动的最大范围,区域之间的恶性竞争大于理性化的合作。这在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内,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行政和区域壁垒的弊端已经显得非常明显。

当前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背后,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各成员城市之间仍存在着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体系、重复建设、市场分割、相互设置关卡、基础设施分割、政府行政保护、区内外区别对待、无序化争投资、争项目、争人才、生态环境分而治之等诸多“行政区经济”现象,人为地分割了原本具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相对完整的经济单元,严重制约了长三角都市圈所具有的城市群体效应,难以发挥整体性竞争优势。最为明显的表现在:2002年江苏与上海的汽车行业之争;为了吸引外资,一些城市政府已突破两免三减半的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底线,暗地执行五免五减半,甚至十免十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土地价格的恶性竞争;目前长三角竞争手段单一而出现了严重的产业重构现象,15个城市中选择汽车的有11个,选择石化的有8个,选择通信产业的有12个,苏锡常三地前五位产业完全一样;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割,环保局各自为战,受各地政府牵制过多,

长三角流域只有20%污水得到处理[5]。等等。最近几年,虽然长三角都市圈连续召开了数届关于成员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城市发展论坛,为实现大都市圈内部的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寻求出路,但由于缺乏一些能够给大家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共同受益的建设项目,在实践当中普遍存在着“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务虚”状态,真正的一体化发展成效较小,合作积极性不是很高。我认为,当前这种各自为政的状态已经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也对全面发挥2010年世博会的综合和扩散效应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当前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都市圈急需解决的现实性问题。

四、空间整合、加强合作、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措施

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不仅为上海和长三角都市圈的共同发展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而更重要的则是为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各成员城市之间的跨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和平台。为了全面发挥世博会直接和间接的集聚与辐射效应,作者以为,应当在离2010年的8年时间里,长三角都市圈各成员城市以世博会为契机,切实从都市圈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转变传统的各自为政观念,报以诚恳、平等的合作态度和整体、开放、互利的观念,弱化行政区划界限对城市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通过空间整合、加强合作和一体化发展,在机制、制度、政策、法规、市场、管理等方面确实构筑起一个统一的运作机制和操作平台,为今后长三角都市圈市场经济的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世博会的带动效应、共享世博会利益创造条件。具体而言,近期内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从战略高度出发,上海应做好2010年世博会的全新规划工作

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上海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而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场馆规划建设是获得成功的首要任务。对上海来说,应按照中央批准的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进一步开拓创新、扩大开放、坚持发展,朝着建设“四个中心”的目标迈进,搞好2010年世博会的基础设施、财政预算、展览计划、参观接待等的系统规划和筹办工作,为出色地、高水平地成功举办世博会夯实坚实的基础[6]。

2 、转变观念,不要把省市行政界线当国界,树立市域观或区域观乃至全球观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不存在孤立的城市,并且竞争环境由内部竞争开始转向外部的国际竞争。世博会的举办就是我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直接体现,有助于提高长三角都市圈的对外竞争实力。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各级城市在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发展战略时,不要把眼光只停留在自己行政所辖的那一块地方上,也不要把省市行政界线当国界,从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全面加入WTO 的新形势出发,尽快树立新型的市域观、区域观和全球观,从国家利益和大都市圈的整体利益出发,从长计议,取长补短,主动协调和配合举办世博会的相关事宜,主动接受世博会的辐射扩散效应,以此寻求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共赢共荣、一体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和政策环境。

3 、统一规划和联合建设都市圈基础设施,努力构建互通互连、共建共享、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

快速便捷、高效安全、互连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是实现长三角都市圈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世博会参观游客进行跨区旅游考察的根本基础和保证。近期内,长三角都市圈成员城市从满足世博会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出发,在交通运输网络建设中必须突破行政分割,树立大市场、大交通的指导思想,在统一规划和联合加强铁路、公路网络化建设的同时,充分挖掘水运、港口和航空潜力,建立各种运输方式联运的快速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还要特别注重都市圈内部信息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互通互联建设,以网络型光缆干线网为主,以数字微波通信网为辅,形成宽带、高速、安全可靠的都市圈信息通道,全面提高大都市圈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能力。同时要积极寻求都市圈基础设施建设股份化投资新机制。

4 、以市场原则实行跨行政区产业组织的重组,打破城乡分割、地区封锁格局,尽可能减少对市场运作的障碍,促进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完善和发展

长三角都市圈各主要城市可实行工商联手,互设商场、市场、连锁店、专卖店,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各种类型的交易会和定货会,加大商品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改善都市圈商贸流通体系,共同培育、建设并开放面向本区和全国的大型商品和物资市场。在此基础上,可成立省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协调处理省际之间的贸易争执,促进区域内乃至区域外城乡之间商品、资金、劳动力、技术和信息的相互交流和自由流动,实现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功能互补。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培育产权市场,促进企业跨地区的兼并、收购和联合,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区域性的、代表长三角都市圈走向国际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经营规模化、功能多元化、管理科学化、营运国际化,实现资本扩张和市场扩张[7]。在大企业集团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型垂直分工和互补型集团分工,来推动整个都市圈地区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为世博会争得更多的商机做好准备。

5、建立跨行政区的协调管理机构,寻求区际利益平衡和共同受益的新机制

我国长三角都市圈内部出现的行政区经济现象,是在我国特有的政治、经济体制背景下形成的过渡型区域经济类型,具有一定的惯性,难以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难以在世博会举办前8年时间内得到全面彻底的解决,在一些跨区性重大建设项目上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为了寻求一种每个城市都能够受益的利益协调新机制,实现都市圈整体利益最大化,最主要的办法就是根据当前长三角都市圈涉及三省、市的特征,借鉴国外大都市区的经验,建立相应的跨区管理机构,诸如“长三角都市圈建设委员会”、或“长三角都市圈城市联合委员会”、或“长三角都市圈联盟”、或“长三角都市圈一体化促进委员会”等,并赋予相应的行政调控权,专门负责与举办世博会有关的跨行政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战略资源开发、跨区生产要素流动和生态恢复重建等工作,以减小内耗,增加认同。

6 、加强城信重建工作,积极发挥第三部门力量,培育有利于大都市圈经济合作的区域新文化

加强诚信建设是获得世博会商机、加强合作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途径之一。为此,在长三角都市圈内要注意营造以上海市为首的诚实守信的大环境,建立包括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在内的全社会信用体系,积极探索和制定长三角都市圈《企业信用制度试点暂行办法》、《个人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和《城市政府信用制度条例》等规章和条例,规范信用数据的获取、信用评估及使用程序,保障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建立“失信成本”远高于“守信成本”的惩罚机制,为在世博会上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创造条件。另外,要根据治理理论,大力培育和发展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具有跨界服务功能的非政府组织(或第三部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中间领域,这不仅有助于跨地域、跨所有制的资源整合,又能创造出一种相互谦逊、容忍、信任、合作的新区域文化。

上海纽约大学本科生课程设置

上海纽约大学本科生课程设置 1 本科课程设置概况 自从罗马政治家西赛罗创造了“通识教育”这个概念以来,无论学生的职业目标是什么,通识教育都成为了卓越教育的基石。抛开了狭隘的就业考虑,这种教育方式解放了学生的思维,使其能自由发挥创造性。如今,这种教育方式更注重的是让学生把过去和现代的伟大思想进行融合,培养分析和沟通的技能,从而更加地深入了解一门或多门学科。文理兼通的学术背景也能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共同的、以思想为核心的社区。 上海纽约大学本科课程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全球化文理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阅读和高效写作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不同观点和思想的尊重。学生通过核心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在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内多元化、国际化环境内的熏陶,来培养他们的全球意识。另外,对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一话题也会贯穿整个核心课程体系。 2 要求 上海纽约大学本科学生需要修满128个学分才能毕业。课程涵盖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三个部分。虽然英语是上海纽约大学的授课语言,但每位学生,尤其是国际学生在毕业时还都必须掌握熟练的汉语。具体的汉语要求取决于学生的专业。汉语非母语的学生将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学习汉语,以满足其汉语学习的需求与目标。 学生通常在本科前两年完成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在后两年完成大部分专业课程。 3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包括五个部分:社会和文化基础、写作、语言、数学和科学。学校会在学生入学时就上述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估,并为学生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 1. 社会和文化基础:社会和文化基础系列课程旨在为学生介绍涵盖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不同学科的经典作品。学生将探究为人处世、人与社会等根本和永恒的问题。社会和文化基础系列课程将与写作(见#2)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现隐含假设,并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和解读这些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品和思想。

纽约与上海之比较

纽约与上海之比较 纽约(New York)是美国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仅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纽约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它由五个区组成: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满,面积828. 8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7月,纽约人口约839万,是全美人口最多的城市。纽约还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总部大厦坐落在曼哈顿岛东河河畔。 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2006年末,上海全市土地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陆海岸线长约172公里。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千米,是我国的第三大岛。至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347.46万人。 纽约的历史较短,只有300多年。最早的居民点在曼哈顿岛的南端,原是印第安人的住地。1524年意大利人弗拉赞诺最早来到河口地区,1609年英国人哈得孙沿河上溯探险,该河便以他的名字命名。1686年纽约建市。独立战争期间,纽约是乔治·华盛顿的司令部所在地和他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的地方,也是当时美国的临时首都。1825年,连接哈得孙河和五大湖区的伊利运河建成通航,以后又兴建了铁路,沟通了纽约同中西部的联系,促进了城市的大发展。到19世纪中叶,纽约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集金融、贸易、旅游与文化艺术于一身的国际大都会。 而上海历史悠久,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是一个古老国家里的“年轻”城市,而纽约则是一个年轻国家中的“古老”城市。上海城市的发展轨迹开埠前,上海的城市中心在县城,它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县城,时人称为“小苏州”。在上海兴起的过程中,以港兴市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大特点。在解放之前,上海曾是远东第一金融中心,无论股票,黄金,外汇等金融市场规模全部雄踞亚洲第一。上海是全球第二大期货交易中心,仅次于芝加哥;全球最大黄金现货交易中心;全球第二大钻石现货交易中心,全球三大有色金属定价中心之一。

构筑泛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交通

构筑“泛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交通 运输通道的设想 朱晓磊1 (XX省交通厅规划研究中心,XX XX,210001) 摘要:依据运输通道的相关理论,从交通地理和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结合“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经济圈的辐射X围,参照我国运输通道布局方案,对该区域进行运输经济区和都市圈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构筑一体化的运输通道设想。 关键词:“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运输通道设想 1 运输通道的相关理论及我国运输经济区划和运输通道布局 1.1运输通道的定义及特征 国外关于运输通道的较完整的定义主要有:“国际公共运输联盟”主编的《公共运输词典》解释为:“在某一区域内,连接主要交通流发源地,有共同流向,有几种运输方式线路可供选择的宽阔地带”;美国交通工程专家W illiam W Hay对交通运输通道的解释为:“在湖河流、溪谷、山脉等自然资源分布、社会经济活动模式、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客货密集地带,通常由多种运输方式提供服务”;美国加州大学教授W illiam L.Garrison对交通运输通道解释为:“在运输投资集中的延伸地带内,运输需求非常大,交通流非常密集,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在此地带内相互补充,提供服务”。 我国对运输通道的理论研究权威之一的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的X文尝研究员从运输联系和运输经济区划相结合的角度定义为:运输通道是联结不同区域重要和便捷的一种或多种运输干线的组合。本文便是按照这一定义进行论述。 1朱晓磊(1976— ),男,XX沛县人,经济学硕士,经济师,主要从事交通发展战略、产业经济和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研究。

运输通道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运输通道是交通运输网的骨干,承担着区际运输联系的大部分或全部运输任务,具有全局意义,运输通道是否畅通对于运输网整体的效益起决定性作用;二是运量大而集中,主要以区际交通运量为主;三是有一定的层次性,高层次的运输通道由多种运输方式组成,通过能力大,能适应各种运输需求,低层次的则由单一方式组成或以某一运输方式为主;四是经济区域具有扩展性,除直接联系和经过的区域外,运输通道对运量的吸引还影响到非相邻区域。 1.2运输通道的分类与作用 根据运输通道的空间层次和交流性质可以分为:国际性运输通道,如陇海—兰新大陆桥;大经济区间的区际运输通道,如青藏公路就是西北区与西南区联系的重要通道;经济区内的省际运输通道;如沪宁高速公路;省内运输通道,如沈大高速公路。按构成运输方式划分可以分为:综合型运输通道:由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干线串联或并联;单一运输方式的运输通道,单一方式运输通道多见于通道发展初期,当各种运输方式均有发展,单一通道逐渐发展为综合运输通道。按照运输服务对象可以划分为:以客运为主的运输通道;以货运为主的运输通道;客货兼有的运输通道。 运输通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运输通道是综合运输网的骨干,运量大而集中,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运输通道是生产力布局的基础,是交通经济带形成的基本条件;运输通道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条件;运输通道对于进行发达与不发达地区政治、经济交流,支援边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巩固边防具有特殊意义。1.3我国运输经济区划和通道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不断发展和演化,目前已经或正在形成九大经济区域和九大都市区。九大经济区域分别是:华南地区,包括XX、澳门、XX、XX、XX、XX南部和XX西部;长江下游地区,以XX、XX、XX等城市为中心,包括XX、XX、XX,XX 和XX的部分地区;华北地区,以、XX为中心,包括、XX、XX、XX及内蒙的中西部;东北地区,以XX、XX、XX、XX为中心,包括XX、XX、XX和XX的呼伦贝尔、XX、

上海纽约大学招生要求以及学费介绍

上海纽约大学招生要求以及学费介绍 首先,我们来盘点一下近年来在留学生招生方面有重大优惠措施的大学:牛津大学:2011年增加了奖学金力度,给予中国硕士留学 生的奖学金数量比2010年增加30%,2012年,又退出了一份多达1 亿英镑的奖学金计划;麻省大学:麻省大学规定,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2012年麻省国际学院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可以免参加托福考试, 直接踏入麻省大学校园;东京大学:将在五年后推出“秋季入学”制度……也许正是这些顶级大学的大力度招生政策,才促使有着181 年历史的美国最大私立大学纽约大学也加入了这场招生大战。 10月15日,位于陆家嘴的上海纽约大学正式成立。可以说,上 海纽约大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法 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创办大学,它是由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合办,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俞立中任校长,原康奈尔大学校长杰弗里·雷 蒙(JeffreyLehman)担任常务副校长。师资力量强大,其中40%的教 师将面向全球招聘,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聘用的教师占到40%,另外的20%则预定为其它一流大学的兼职及客座教授。在11 月9日的招生方案中,上海纽约大学提到,将于2013年正式面向全 球招生,预计第一批学生为300名,其中中国学生就有151名,超 过招生计划的一半。 上海纽约大学提出了明确的招生要求,它注重学生探索世界的兴趣与勇气,以及对新事物的敏感,强调学生与教学环境、教学方式 的“合适性”。该校学生将有1到3个学期在海外学习,毕业后会 获得纽约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的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上海纽约大学招生要求如下:1.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2.填写通 用申请CommonApplication(美国高校用来采集申请者定性信息的在 线申请系统);3.申请者会参加模拟课堂、公开演讲以及一些需要团 队合作的项目,作为考核的一个环节。据悉,这样严苛的条件并没 有让申请者望而却步,每天都会有数十个电话打进来咨询上海纽约 大学的招生政策。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优势与限制因素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优势与限制因素 地理062 06980130 王一龙 长三角指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 市,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南临杭州湾。 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而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传统意义的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杨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九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上意义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泛指镇江、扬州以东长江泥沙积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长江三角洲顶点在仪征市真州镇附近,以扬州、江都、泰州、海安一线为其北界,镇江、宁镇山脉、 茅山东麓、天目山北麓至杭州湾北岸一线为西界和南界,东止黄海和东海。 按照国务院2008年关于进一步发展长三角的指导意见,正式确定将长三角扩大 到两省一市,即江苏浙江全省,上海市。这个战略性规划兼顾了区域平衡和互补,将 苏北和浙西南纳入长三角范围,在土地、资源、人才等层次上明显提升了长三角的实 力和发展潜力,长三角占中国经济总量也由不足1/5提升到接近1/4,尤其是苏北和 浙西南将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对拉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促进长三角核心地区产业配置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 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008年的GDP为53952.91亿人民币。 合7877.1249亿美元。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 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长三角的比较优势有: 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产业园区适应了当代工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需求,适应了人口向城市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大趋势,特别是园区又有规模效益、集聚效益、品牌效益,也利于对产品和行业进行整合,已经成为发展工业与高科技产业的主要支撑。作为中国工业发展的前沿和制造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必须把园区作为今后制造业发展的中心支撑。产业园区的推进有两点应引起注意,一是由于乡镇工业早期发展的分散性,使得原有乡镇企业延续不下来的多数企业缺少集聚效应,应当用工业园区加以整合。二是农业产业化是今后的方向,而在农业产业化中,必须以工业化思路和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因此,农业产业化也应注重规划和培植农业园区。与产业园区紧密相关的是产业集群战略。产业集群具有区域的集中性、产业的

上海纽约大学校园日吃饭注意点

在上纽大校园日吃饭要注意点 没准就进了呢! 我国古代就有所谓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睡有睡相。西方人士也有所谓的“Table Manner”。在上纽大的校园日活动中,你要经历两次正餐。分别是第一天的晚餐和第二天的午餐。每次都会有上纽大教授和在读学生参与。看似随意的就餐过程中,也蕴含着重要的契机。如果你不仅谈吐自如,还能吃相优雅,既符合礼仪的要求,更有利于你的个人得分评定。那么,你会“吃饭”吗?名学堂带领大家来看看,简单的就餐会有如何复杂的“潜规则”! 一、就餐基本流程与要点 第一,入座的礼仪。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头,使餐桌与身体的距离保持在10~20公分。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 第二,进餐时,先请长者动,夹菜时每次少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最好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的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五,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低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 第六,离席时,要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表达对饱餐一顿的感激。 二、就餐“雷区” 一次夹菜不要太多。 绝不能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 嘴角和脸上不可留有食物残渣。 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用口就食物。 照顾他人,不要只顾自己,对男士来说尤其要照顾好女宾。 用餐的动作要文雅,夹菜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盘里的菜拨到桌上,不要把汤泼翻。 不要喧哗 如果口内有食物,要避免说话。 说话时不可喷出唾沫,嘴角不可留有白沫。 吃饭时,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 喝汤时咕噜咕噜,吃菜时嘴里吧嗒作响,这都是粗俗的表现。 不要让餐具发出任何声响。 吃饭时,不要随便清嗓子等,以免引起他人的反感。 咳嗽、打喷嚏或打哈欠时,应转身低头用手绢或餐巾纸捂着,转回身时说声“抱歉”。 不要用手去嘴里乱抠。 进餐过程中不要摆弄碗筷,或用筷子指向别人。 用餐结束后,不要擦头颈或胸脯,更不要用手去抚摸胸部或肚子。 用完餐离座时,将椅子往内紧靠着桌边。 就餐时,最常见的就是餐具了 我们先来看看中餐餐具的使用注意事项 1.筷子 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餐具。使用筷子,通常必须成双使用。筷子虽然用起来简单、方便,但也有很多规矩。用筷子取菜、用餐的时候,要注意下面几个“小”问题: 一是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都不要去舔。用舔过的筷子去夹菜,是不是有点倒人胃口?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简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关系着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文章首先简述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历程。其次,分析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从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制度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四个方面试图解决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区域内产业结构同质化、生产要素流动性较弱、城市发展缺乏精准定位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1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末,市场化体制不断完善,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高潮,区域经济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器。区域经济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缩影,笔者认为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历程可归为三次发展浪潮。 1.1 第一次发展浪潮 上海经济区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成立。最初,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与浙江的杭州、绍兴和宁波等十个城市包含其中。经过试验性的改革,上海经济区最终覆盖了江苏和浙江全省以及上海市。随后,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分别在1984年、1985年、1987年加入上海经济区。这一时期,由于地方竞争激烈加之上海经济区的范围逐渐扩大,没有区域性协调机构的统筹,上海经济区的发展并不成功,八十年代上海经济区的每年的年增长率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1.2 第二次发展浪潮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央在撤销“上海经济区”并提出了“开放浦东”的发展战略,从此浦东新区成为上海以及整个长三角经济圈的新高地。但从总体上来讲,长江三角洲的一体化发展在九十年代有了质的跨越,在第一次发展浪潮中,苏浙区域合作的形式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与浙北的乡镇企业之间的进行挂钩,进行横向的配套合作,在合作范围上主要是工业加工上进行对接。而在第二次发展浪潮中苏浙沪区域合作模式转变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利用浦东的优惠政策以及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大力吸引外资以及技术引进,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被挖掘。 1.3 第三次浪潮 21世纪,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已经突破了“长三角”的地域概念,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圈。其原因有二:第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得中国的经济与国际接轨,在经济全球化的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发展平台,外商把大上海区域视为投资的首选区域;第二,随着市场化趋势逐渐明朗,在南通、杭州等与上海联系紧密的地区的民营企业开始大规模地进军上海,此外,上海也积极进行与省外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对接。 2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2.1 区域内产业结构同质化,缺乏有效分工与整合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趋同问题成为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绊脚石。一方面,由于缺乏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区域合作制度化水平较低以及各区域的信息不对称长期无法解决,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原材料和资源匮乏,主要依赖进口和远距离运输,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各地区产业不能进行有效的细化和分工,不能在区域内进行有效的优势互补和差异化竞争。 2.2 区域内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性较弱 长江三角洲地区内各个行政区政府比拼业绩使得区域内的恶性竞争和经济壁垒加强,加之缺少高层决策部门的统一调度,造成大量经济资源浪费。区域内的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存在分割和封锁,使得区域内的生产要素无法自由流动。

长江三角洲知识点

一、长江三角洲的区域概况 1、地理位置与范围(“长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区域”) ①长江三角洲简称,是由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是中国最大的。 思考:长江在长江三角洲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②位置: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为主体,地处中国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濒临海和海。 ③范围:长江三角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角洲的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达海滨,往南达杭州湾,往北到通扬运河。 思考:长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自然、人文两个角度考虑) 2、经济发展条件 ①自然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势,以地形为主,气候,土地,河网。 ②社会经济条件:农耕条件,农业历史,农业生产水平高,被称为和。长三角人口和城镇,工商业,消费市场,劳动力素质,经济基础。 3、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优势 思考:长三角区域发展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①发达的交通运输 长江三角洲拥有长江和众多的、干线,以及现代化的 、,形成密集的。 ②雄厚的经济基础 长江三角洲是对外开放的,已经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城镇,工商业,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综合实力的区域。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1、上海市的经济特色与地位 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上海是中国高水平的、和 ,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拥有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先进制造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上海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大部分依赖或者,其产品大多远

销国内外。同时,上海也是中国举足轻重的、和产业基地。 2、浦东新区的开发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长江三角洲区域。1990年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掀开了上海发展的新篇章。浦东新区聚集了、临港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成为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引擎。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浦东成为了国际性、、贸易、中心。 3、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思考: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交通运输、资金流通、信息交流、治理支持、技术协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浦东的大举开发,显著提升了上海的总体层次和国际化水平。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1、北翼和南翼的比较

长三角发展现状论文word版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以下是本站分享的长三角发展现状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长三角发展现状论文 【摘要】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三十多年的发展,使得长三角区域从一个不起眼的区域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区域之一。但是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增速有所放缓,经济发展中一些问题以及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发展遇到了瓶颈。只有深刻剖析长三角区域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的动力,才能真正提出相应的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结构;问题;对策 一、长三角区域的基本概况 自然地理意义上的长三角区域是指我国长江入海之前形成的一片平原区域,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滨,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之一。2008年后,为了适应国家区域发

展的需要,再考虑到行政区划整体性的内在要求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广义的长江三角洲进一步扩大到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全部,简称“江浙沪二省一市”或“大长三角区域”,其地域面积将超过20万平方公里。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以及后期2014年12月28日上海自贸区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则更加促进了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使之制度上的优势更加明显。 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区域规划出现端倪,经济实力稳步增强 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无论是从经济的整体规模、人口数量和质量、城市化发展水平、还是市场化和国际化等等方面来分析,长三角区域已经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模范带头的作用。 30年来,在上海的带动下,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经济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大中小城市体系齐全,城乡比较协调发展,经济实力强,社会、文化发展水平高的城市群。城市群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 (二)科教水平大幅度提升,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读图分析长三角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的状况。 3.了解区域发展对人们学生活方式的影响。 4.了解本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旅游业。 5.认识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相互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团结合作意识。 2.通过对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便利的交通。 2.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3.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 教学难点: 1.对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作出评价。 2.对比成都平原和长三角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家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是说苏州、杭州景色很美,就像天堂一样。 教师:不错!这里有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宛若人间仙境。这里不仅美丽,而且富饶。在这里,人们可以泛舟河湖,漫步园林古镇,尽情领略江南景色的美好;还可以走进现代化的都市,感受经济的发达与繁荣。苏杭就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节课我们就到那里看一看。 【设计意图】 著名作家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同学们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上就学过了,他们并不陌学生。用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导入新课,学生们会感到很亲切,有似曾相识之感,容易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很快融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推进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请大家齐读教学目标,认真领会,然后带着目标学习本课。 教师(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请大家读图,结合P50——51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1、指图说出长三角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对本区的地理位置作简要的评价。 3、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4、本区为什么被称作“鱼米之乡”? 5、本区交通状况如何?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学习的是长三角的概况,题目难度都不大。学生读图看课文基本上都能解决。通过自学,学生对长三角的概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也锻炼了学习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学生指图介绍)1、纬度位置:30°N——32.5°N 2、海陆位置:长江下游,濒临黄海和东海。 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京杭

上海纽约大学招生计划录取人数及招生专业目录文科理科.doc

2019年上海纽约大学招生计划录取人数及招生专业目录(文科理科) 上海纽约大学招生计划录取人数及招生专业目录(文科理科) 2019年上海纽约大学招生计划录取人数及招生专业目录(文科理科) 选择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考生后半生的生活方向和轨迹,很多考生因为高考填志愿时没有足够重视,要么浪费了不少分数;要么学了不喜欢的专业,在大学里感觉“痛不欲生”。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正是说明志愿填报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填报志愿,填报志愿时选大学应主要考虑哪些指标?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大学招生计划人数和招生专业。今日将带你一起了解关于上海纽约大学招生计划和招生人数、上海纽约大学招生专业目录等相关知识。 注:2019年上海纽约大学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人数截至发稿前官方暂未公布,所以小编先整理了2018年上海纽约大学的招生计划专业的信息。考生务必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本文只作参考! 2018年上海纽约大学招生计划人数和招生专业专业名称科类人数备注[01]人文科学试验班文科综合1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详情请咨询院校。[01]自然科学试验班理科综合1综合评价,择优录取。详情请咨询院校。一、颁发证书 上海纽约大学学生修学期满,符合毕业要求,将获得以下全日制本科证书: 1. 上海纽约大学学士学位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监制) 2. 上海纽约大学毕业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监制) 3. 美国纽约大学学士学位证书(美国纽约大学颁发) 二、录取政策 上海纽约大学招生委员会将根据学生“校园日活动”表现,对每位学生进行严谨的评价和讨论,并给予相应两个等级的录取政策: A. 预录取:学生须参加2018年普通高考,高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线,上海纽约大学即予以录取。 B. 待录取:学生须参加2018年普通高考,高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线,上海纽约大学将结合学生申请过程中的各项因素,包括高考成绩,综合评定,择优录取。 三、选拔方式 1、审核:上海纽约大学招生委员会将对学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并于2018年1月31日以电子邮件形式通知学生初审结果。 2、校园活动:初审合格的学生受邀参加上海纽约大学“校园日活动”,学校将通过模拟课堂、英文写作、团队活动、个别面谈等方式考察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以及求知欲、领导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等各方面素质。“校园日活动” 全程用英语进行,在春节后的周末分批进

长三角交通体系一体化战略

长三角交通体系一体化战略 一、沿江开发、长三角联动呼唤一体化快速交通体系 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我们正在更大范围、更深水准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目前,区域合作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国内的珠江三角洲以香港、广州、深圳为主体,正逐步朝着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而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努力形成该地区综合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已迫在上眉睫。早在1957年,戈特曼就预言长江三角洲将形成世界级的大都市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长江三角洲,平均每30公里就有一座城市,大中小城市连成梯度发展的大都市绵延区,正在崛起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在这种大的发展背景下,江苏省委、省政府与时俱进,高瞻远瞩,及时提出了“沿江开发”的宏伟战略。作为一名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工作者,我认为,“长三角一体化”也好,“沿江开发”也好,首当其冲的任务乃是尽快搭建区域共生共荣的基础设施平台--沿江和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快速交通体系。 依托这个一体化的快速交通体系,像珠链一样串起上海、南京、杭州三大都市圈以及沿线苏锡常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形成以三个大城市为中心的500公里内“半日到达圈”。除了以铁路为主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沪宁杭地区在高速公路、河海港水运、航空等方面的“联网”优势亦十分明显,共同为构筑长江三角洲现化交通网络奠定基础。 依托这个一体化的快速交通体系,可促进沿江和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和集聚,带动区域内人才配置的整合与优化。随着城际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将来工作在上海,生活在苏州甚至南京、杭州等其他城市的人会愈来愈多,就像日本的"新干线",运送着在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城市间每天往返的上班族。 依托这个一体化的快速交通体系,可实现长江三角洲商贸、信息、资金以及人力资源的融合与对接。沪宁杭地区市场发育水平较高,是国内

长三角概况

1 引言 1.1长三角概况 长三角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简称,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泰州、扬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等共计16个城市。长三角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和经济地区,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该区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总体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根据中科院发布的《2003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综合排名评价显示,位于长三角的上海、浙江、江苏分别名列一、五、六位;从GDP总量来看,长三角地区以仅占全国2%的土地面积、10%的人口,产生了全国GDP总量的近30%;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长三角占了一半;世界500强企业有400多家在此落户。 1.2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199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以浦东开发开放带动上海、带动长三角和整个长江流域发展的战略构想,从此拉开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序幕。 然而长三角区域江、浙、沪三部分分属三个独立的省市,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该地区分别形成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上海模式”等不同的经济格局,其中上海是当之无愧的“国营龙头老大”。在新的形势背景下,各地各级政府确立新的发展模式,谋求长江三角洲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这必将促进苏浙沪三地范围内资源要素得到充分和合理配置,同时充分利用外部及国际资源要素、市场,进一步拓展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国际空间,形成长三角地区新的竞争优势,提高长三角乃至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看到,政府经济行政行为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背后,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改革开放使得江、浙、沪根据自己的特色,各自在不同的经济领域取得了重大发展。正是由于此,三省市政府对各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偏爱有加,对自己区域形成的产业结构也是衷心耿耿、不愿释怀。到目前为止,江、浙、沪三地的分工与合作仍然相对封闭,甚至有所排

上海纽约大学封面个人简历模板

……………………….…………………………………………………………………………………姓名:杜宗飞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院:数理信息学院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上海纽约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上海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上海纽约大学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上海纽约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上海纽约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上海纽约大学计算机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辐射能力

摘要: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与长江三角洲有着紧密的联系。上海要融入长江三角洲,也为服务于三角洲,辐射于三角洲,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与上海发展之间的关系,和上海自身的优势,在长三角的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有效地吸引了国际外资的引入,把握了国际市场。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发展 引言: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江苏南部沿江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以及浙江东北地带的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台州,总共16个城市,面积约为1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约1%,占全国总人口不到6%。区域内工业基础较好,人力资源丰富,技术开发能力较强,民营经济十分活跃。2006年长三角的生产总值已达到39 525.72亿元人民币,占到全国18.9%,长三角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域,被共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1]。长江三角洲是江、浙、沪两省一市行政区域内整体的进行区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平衡产业结构,促进了区域经济整体的发展。随着整体的经济发展,长三角区域优势逐渐明显突出,形成特有的区域特点。而长三角以上海市作为整体发展的中心,各个城市区域互相合作与竞争并存,各城市寻求自身的优点协调发展。上海的主导作用辐射于整个长三角,为长三角区域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一、上海在长江三角洲所处的地位 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具有中心地位。长三角与上海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长三角的经济发展顺利,上海的经济就得到支持。上海城市发展融入并促进长三角的经济一体化,长三角各地就能实现共赢。反之,整个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就受到制约。 上海的经济辐射作用 上海对长三角的辐射作用表现在上海向周边地区释放大量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离上海最近的昆山通过接手许多上海的三线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上海着重发展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高新科技产业。这位周边城市带来了很多商机,带动了周边城市工业化程度的发展。在上海的经济辐射作用下,江浙两地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不断加大,产业升级更是不断加快。同时,长江三角洲部分城市作为临海城市,拥有一个良好的区位条件,促进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在进出口商品提供了便捷,加大了国际之间交流,变相提高了长三角科技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了。中国是个劳动密集型的国家,遵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量的出口贸易,形成贸易顺差,而如今中国成为世界上出口最多的国家,这与长三角的快速发展脱离不了关系。

上海纽约

海纽约大学校园活动日终于撩开了神秘面纱。23日,上海纽约大学第六场也是最后一场校园日活动在沪落下帷幕,校方也首次主动向媒体公布了活动细节——分组参加团队活动、模拟课堂、Q&A环节、面试、写作等,这些有别于国内高校的常规面试活动,让学生感觉过瘾。 校方主动公布细节 每组同学用意大利面和棉花糖搭建高塔,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进行有效的团队沟通合作 23日,校方首次主动向媒体公布了活动细节。每一组参与活动的学生都在规定时间内用意大利面和棉花糖搭建一座高塔,也有的用纸杯、筷子、气球、报纸等材料来搭建。从讨论、设计,到动手搭建,学生们既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要进行有效的团队沟通与合作。每组学生还被要求设计一样东西,比如背包、自行车或者一件可以帮助老年人的物品。校方强调,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创造力、沟通能力等都是重点考察的方面。更有学生在他们的设计中融入了环保、节能等因素以及温馨的人文关怀。 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上海纽约大学的课堂,每场校园日活动还开设了8节左右的模拟课堂,涵盖物理、化学、数学、地理、历史、工程、法律、哲学、经济、管理、生物等不同学科。授课教授均来自上海纽约大学和纽约大学纽约校园、阿布扎比校园,其中包括纽约大学校长塞克斯通,上海纽约大学美方校长雷蒙、副校长兼教务长汪小京、文理学院院长卫周安等。十人左右的小班课堂上,学生们在教授的启发与引导下思考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教授和招生委员会则会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来观察他们的求知欲、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20分钟一对一面试 一对一的面试环节持续了20分钟,面试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进一步考察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以及他们在不同场合的表现。 还有写作环节则要求学生在一小时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与学生平时习惯的英语作文相比,该写作环节限制较少、形式灵活,着重考察学生的创造力、思考能力、英语写作能力等。甚至有同学用小说、剧本等不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和特点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和特点 刘文婷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目前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本文总结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 效应,回顾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最后分析了长三角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关键字: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1.区域经济一体化 1.1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在国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从关税同盟问题提出的,在比较纯粹的国际贸易领域中, 讨论得较多的是贸易壁垒与贸易利益, 再進而转向生产领域某些方面的联合, 乃至消除各国 经济活动中种种障碍的措施。 1969年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在1954年第一个提出经济一体化的定义”经济一体化就是将有关障碍经济最有效运行的人为因素加以清除,通过相互协调和统一,创造最适宜的国际经济结构。” 美国学者贝拉.巴拉萨1973年则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状态,认为作为一个过程,一体化意味着取消国家间的经济歧视,强调了动态性质;作为一个状态的一体化意味着国家间不存在各种经济歧视,强调了静态性质. 经济学家利兹·马克鲁普则认为该定义过于狭隘,“事实上经济一体化可以有一国之内的各个地区的,也可以有各国之间的”。 一般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参与成员范围内减少与取消歧视性的贸易壁垒以及采用一定程度上的共同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政策,以期消除成员间的差异,促进资源的最佳利用,求得整体最优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其出发点是使每一个成员能获取比单独一个时更大的利益。 1.2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 1.2.1关税同盟理论 西方学者将关税同盟当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形式。因此,对关税同盟的研究与探讨 也就比较广泛而深入。 贸易创造效果(Trade Creating Effect)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的利益。关税同盟成立后,能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更专业化的生产,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从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进口,结果使本国该项产品消费开支降低,从而扩大了需求,增加了贸易量。同时,使本该用于该种产品的

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业发展机遇_挑战及对策研究

聚焦长三角 摘要: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开发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其交通运输发展带来各种机遇,但同时其运输需求的规模性和多样性对整个产业带来较高挑战。本文在对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业;对策研究 Abstract:Transportation is the foundation industr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As an importan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n China,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owns serious opportunities,while the big and diverse needs also poses challenges to the industriy.This ar-ticle overviewd the transport industr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analyze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 Keywords:Yangtze River Delta Area;transport indus-try;countermeasures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市中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区域,它是继珠江三角洲之后我国又一重要的经济开发区,也是我国乃至亚洲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浦东新区的开发为首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为主的“苏南”和“温州”模式的扩展,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进入21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维持在21%以上,截止至2008年长三角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497.65亿元,相比于2000年的17330.47亿元增长了3.42倍,就其经济增长速度而言,平均为16%。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基础和服务性产业,是维持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结构调整合理化,国民消费水平逐渐上升,客货运输需求逐渐旺盛,交通运输业成为连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重要纽带。 一、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状况分析 1.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完善 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思想知道下,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断加快。2008年,长三角地区公路总里程达26.04万公里,占全国公路里程的6.97%,其中高速公路达到7343公里,占据全国总数的12.33%;内河航道总里程实现9667公里,占据全国的29.67%;长三角港口吞吐量为2.95万吨,实现国内港口吞吐总量的40.8%。 2.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在稳定中逐步提高 2008年长三角地区共完成客运周转量306.71亿人公里,占全国的15.86%,其中公路完成2269.15亿人公里,铁路完成662. 04亿人公里、水运完成14.73亿人公里、民航完成60.79亿人公里,分别占全国的17.96%、8.51%、19.69%和26.39%;完成会运周转量26123.8亿吨公里,占全国24.76%,其中公路完成148.31亿吨公里、铁路完成715.24亿吨公里、水运完成23414.73亿吨公里、分别占全国比例的2.85%、11.53%和35.9%。 3.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结构化日趋显著 根据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公路运输以其机动、灵活、迅速和方便直达的特性成为客运的主导方式;在货运方面,由于水路运输投资相对较小、能耗低、运载能力较强成为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民航业则成为旅客出入境的主要交通工具。 二、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运输业发展机遇 ①较强的地理优势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网长度达4.8~6.7公里,这就为水路运输的发展提供的良好的地理条件,尤其是上海北界长江,东濒东海,为国内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的平原地势也为公路和铁路运输提供了重要地理环境,这就为交通运输业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为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经济环境。长江三角洲汇集了金融、贸易、教育、科技和文化于一身,是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和技术转移的重要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2008年,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5.8%的人口,创造了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国内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客货运流通的加速,经济的发展更为交通运输业提供可靠的资金来源。 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业发展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 □裴瑜 (上海大学,上海200444) 45 2011年4月Special Zone Economy特区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