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济南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济南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济南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一次回风家风机盘管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第1章绪论....................................... 2 1.1 设计的内容................................... 2 1.2 主要技术指标................................. 2 第2章空调负荷计算............................... 3 2.1 设计资料..................................... 3 2.2 空调冷负荷计算............................... 3 第3章空调方案的确定............................. 8 3.1 空调系统的选择............................... 8 3.2 空调水系统的选择............................ 14 3.3 空调系统的气流设计......................... 15 3.4 设备选型..................................... 17 第4章第5章水力计算.................................. 18 制冷机房的设计........................... 19 4.1 空调风管水力计算............................ 18 5.1 冷水机组的选择:............................ 20 5.2 水泵的选择.................................. 20 5.3 膨胀水箱的选择.............................. 22 第6章辅助设备计算.............................. 22 6.1 管道的保温.................................. 22 6.2 空调的消声设计.............................. 23 6.3 空调的减振设计.............................. 23 参考文献......................................... 24 1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第1章 1.1 设计的内容1.1.1 建筑概况绪论本课程设计为济南市某办公楼空调工程设计,总建筑面积6811m2;一层为餐厅、大厅、大会议室;二层为办公室和小型会议室;三层为办公室;四层为办公区;五层为活动室和屋顶,本设计负责二层空调系统的设计。1.1.2 设计范围二层通风、空调系统、冷水机组设计1.1.3 设计内容设计计算部分:房间的冷负荷及送风量的计算;空调系统方式的确定及风系统、水系统阻力计算;空气处理机组选型计算;冷冻机房的设计与计算(确定冷水机组型号时需考虑其他楼层冷负荷的估算量);系统消声防振、管道及设备保温防腐计算。图纸部分:平面图(包括:机房平面、空调平面)、系统图(包括:机房系统图、冷却水系统图、冷冻水系统图、风道系统图)、必要的详图。1.1.4 设计要求正文内容不少于10000 字。图纸的图幅、标题栏、线条、符号、尺寸标注、文字、比例、目录及图例等均严格执行制图及有关标准,图纸总量折合一号图不少于8 张并尽量达到施工图要求。1.2 主要技术指标1.本空调工程建筑总面积:6811 m2 2.本空调工程空调面积:16137 m2 3.夏季设计冷负荷:1618.6kW 2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第2章 2.1 设计资料空调负荷计算2.1.1 室外计算参数夏季参数夏季大气压(Pa) 99727 室外干球温度(℃) 34.8 室外湿球温度(℃) 27.0 室外平均风速(m/s) 2.80 地理参数地理位置山东省济南市经度东经117.00 纬度北纬36.40 海拔51.6 m 2.1.2 室内计算参数表2-1 房间类型办公室新风量30 m /h.p 3 室内设计参数表夏季温度25℃相对湿度60%气流速度0.2m/s 2.2 空调冷负荷计算在室内外热、湿扰量作用下,某一时刻进入一个恒温恒湿房间内的总热量和湿量称为在该时刻的得热量和得湿量。当得热量为负值时称为耗(失)热量。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冷负荷。空调房间或区域的夏季冷负荷,应根据各项得热量的种类和性质以及空调房间或区域的蓄热特性分别进行计算。空调房间或区域夏季计算得热包括:1.通过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2.透过外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量;

3.人体散热量;

4.照明散热量;

5.设备、器具、管道及其他内部热源的散热量;

6.物料的散热量;

7.渗透空气带入的热量;

8.伴随各种散湿过程产生的潜热量。2.2.1 围护结构进入的非稳态传热量依据《空调工程》[1]计算采用冷负荷系数法。房间2、3、5、7、8 相同,用同一计3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算表,房间4、6 用同一计算表,房间10、13 用同一计算表,房间11、12 用同一计算表。2.2.1.1 外墙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以房间2-1 为例进行冷负荷计算外墙采用240mm 厚砖墙,内覆泡沫混凝土和木丝板保温层,

查《中央空调系统设计》[2]附录1-1,该墙体传热系数K=0.9W/m2·℃,查《空调工程》[1]附录7 可查得工作时间内济南各方向外墙冷负荷温差的逐时值CL = KF (t ′wl ? tNX ) t ′wl = (twl + td )kαkρ (2-1) (2-2) 式中CL ——外墙瞬变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W);t ′wl ——外墙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tNX ——夏季空调室内计算温度(℃);K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m2·K);F ——围护结构计算面积(m2);twl ——以北京为依据的外墙冷负荷计算温度逐时值;td ——外墙地点修正值;kα ——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值;kρ ——外表面吸收系数修正值。北外墙冷负荷时间twl td kα kρ t′wl tNx Δt K F CL 90.96 88.61 85.08 82.73 80.38 7.20 7.01 6.73 6.55 6.36 32.20 32.01 31.73 31.55 31.36 8:00 32.30 9:00 32.10 10:00 31.80 11:00 31.60 12:00 31.40 13:00 31.30 2.3 0.99 0.94 31.27 25 6.27 0.9 14.04 79.20 78.03 78.03 79.20 80.38 82.73 6.18 6.18 6.27 6.36 6.55 31.18 31.18 31.27 31.36 31.55 14:00 31.20 15:00 31.20 16:00 31.30 17:00 31.40 18:00 31.60 西外墙冷负荷时间twl 8:00 37.80 9:00 37.30 10:00 36.80 11:00 36.30 12:00 35.90 13:00 35.50 2 14:00 35.20 15:00 34.90 16:00 34.80 17:00 34.80 18:00 34.90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td kα kρ t′wl tNx Δt K F CL 261.4 0 251.4 5 241.5 0 231.5 5 223.5 9 12.22 11.76 11.29 10.83 10.46 37.22 36.76 36.29 35.83 35.46 2.2 0.99 0.94 35.08 25 10.08 0.9 23.76 215.6 3 209.6 6 203.6 9 201.7 0 201.7 0 203.6 9 9.80 9.53 9.43 9.43 9.53 34.80 34.53 34.43 34.43 34.53 2.2.1.2 计算。外窗温差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通过窗户进入室内的得热量有瞬变传热得热和日射得热量两部分。计算时应该分开(1)窗户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冷负荷该建筑外门窗均为中空玻璃塑钢门窗,外窗的传热系数KW =1W/m2·K。由《空调工程》[1]附录13 查得各计算时刻的冷负荷逐时温度twl CL = ?tCWKWFW 式中,KW ——外窗传热系数(W/m2·K);?t ——计算时刻的冷负荷温差(℃);(2-3) CW ——外窗传热系数修正值;FW ——窗户的面积(m2)。外窗瞬时传热冷负荷时间twl td twl+td tNx Δt C WK W FW 4.90 5.90 7.00 7.90 8.80 29.90 30.90 32.00 32.90 33.80 8:00 26.90 9:00 27.90 10:00 29.00 11:00 29.90 12:00 30.80 13:00 31.50 3 34.50 25 9.50 2.47 12.96 9.90 10.20 10.20 10.00 9.60 34.90 35.20 35.20 35.00 34.60 14:00 31.90 15:00 32.20 16:00 32.20 17:00 32.00 18:00 31.60 3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156.8 5 188.8 7 224.0 8 252.8 9 281.7 304.11 0 1 1 1 1 1 316.9 326.5 326.5 320.1 307.3 CL (2)窗户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由《空调工程》[1]附录2-13 中查的各计算时刻玻璃窗冷负荷系数CLQ ,窗户有效面积系数为0.75,玻璃窗的综合遮挡系数为0.468。CL = CLQ ? Dj , max ? CCS ? FW 式中Dj , max ——夏季各纬度带的日射得热因数最大值;CLQ ——玻璃窗冷负荷系数;CCS ——窗玻璃的综合遮挡系数;FW ——玻璃窗有效面积;北日射得热冷负荷时间CLQ Dj,max CCS FW 393.0 382.11 CL 3 2 2 9 420.3 447.6 463.9 458.54 6 8 2 1 9 8:00 0.70 9:00 0.72 10:00 0.77 11:00 0.82 12:00 0.85 13:00 0.84 120 0.468 9.72 442.1 425.7 420.3 409.4 305.6 14:00 0.81 15:00 0.78 16:00 0.77 17:00 0.75 18:00 0.56 (2-4) 2.2.1.3 地面及隔墙温差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在舒适性空气调节房间,夏季可不计算通过地面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及本建筑设计中走廊与室内温度之差小于3℃,故计算中不考虑通过内围护结构形成的冷负荷。2.2.2 人体散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人体散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人体引起的冷负荷按工程简化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办公室属于轻微劳动,连续工作时间为8 点到18 点,查《空调工程》[1]表3-15 可得办公室中成年男子散热散湿量为:显热64W/人,潜热117W/人,散湿175g/h?人CLS = n ? ? ? qs ? CLQ (2-5) 式中,CLS ——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n ——室内全部人数;? ——群集系数;4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qs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CLQ ——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时间CLQ n φ qs 1249. Qτ 56 1249. 56 1249. 56 1611. 8256 1249. 56 1673. 3424 1249. 56 1721. 1888 1249. 56 1755. 3648 8:00 0.00 9:00 0.53 10:00 0.62 11:00 0.69 12:00 0.74 13:00 0.77 12 0.89 64 1249.5 6 1775.8 704 1249. 56 1796. 376 1249. 56 1816. 8816 1249.5 6 1830.5 52 1249. 56 1844. 2224

1249. 56 1857. 8928 14:00 0.80 15:00 0.83 16:00 0.85 17:00 0.87 18:00 0.89 CLS 2.2.2 照明散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本房间灯光设计为明装在吊顶玻璃罩内的荧光灯,开灯时间为(8:00—18:00),CL = 1000n1n 2 NCLQ 式中,CL ——照明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2-6) n1 ——镇流器消耗功率,n1 =1.2;n 2 ——灯罩隔热系数,n 2 =0.6;N ——照明设备所需功率(kW)CLQ ——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时间CLQ n1 n2 N CL 256.7 4 366.7 7 370.8 4 378.9 9 378.9 383.07 9 4 4 8:00 0.63 9:00 0.90 10:00 0.91 11:00 0.93 12:00 0.93 13:00 0.94 1.2 0.6 0.566 387.1 387.1 387.14 2 2 391.2 391.2 14:00 0.95 15:00 0.95 16:00 0.95 17:00 0.96 18:00 0.96 5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2.2.3 设备及其他房间热源形成的逐时冷负荷办公室中主要以电脑等小型设备为主,热设备及热表面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可按公式2-7 计算。CL = QS ? CLQ (2-7) 式中CL ——设备显热形成的冷负荷(W);QS ——设备的实际显热散热量(W);CLQ ——设备的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见《空调工程》[1]附录24,25);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时间CLQ QS CL 186.7 0.00 8 6 0 2 260.3 311.3 350.9 384.88 2 6 8:00 0.00 9:00 0.33 10:00 0.46 11:00 0.55 12:00 0.62 13:00 0.68 566 407.5 430.1 447.14 6 4 458.4 475.4 14:00 0.72 15:00 0.76 16:00 0.79 17:00 0.81 18:00 0.84 2.2.4 食品和物料的散热量以及空气带入室内热量形成的冷负荷办公房间食品的散热量基本可以忽略,同时送入空调房间的送风量大于回风量,可保持室内的正压,可以不考虑由门窗缝隙渗透空气带入的热、湿量. 2.2.5 房间湿负荷和新风量房间湿负荷主要由人体散湿量形成Dτ = φ ? nτ ? q 2 房间新风量根据人数确定GW = gW ? nτ 式中Dτ ——房间总散湿量(kg/h) φ ——群集系数nτ ——房间人数( 2-8 ) (2-9)q 2 ——人体散湿量GW ——房间新风量(m3/h) gW ——单人所需新风量(m3/人/h) 6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 2.2.6 房间负荷汇总二层房间具体时刻冷负荷见附录。该房间的最大冷负荷出现在下午15:00,为58485.75W,其余房间具体数据见附录1。各房间冷负荷汇总时间CL2-1 8:00 2388. 53 CL2-2 2127. 13 CL2-3 2127.

13 CL2-4 3480. 82 CL2-5 2127. 13 CL2-6 3480. 82 CL2-7 2127. 13 CL2-8 2127. 13 CL2-9 2352. 71 CL2-10 1929. 96 CL2-11 6081. 55 CL2-12 6081. 55 CL2-13 1929. 96 CLZ 38361 9:00 3078. 47 2827.

02 2827. 02 4386. 38 2827. 02 4386. 38 2827. 02 2827. 02 3042. 65 2549. 56 7846. 58 7846. 58 2549. 56 49821 10:00 3267. 02 3025. 52 3025. 52 4577. 95 3025. 52 4577. 95 3025. 52 3025. 52 3235. 18 2844. 77 8206. 26 8206. 26 2844. 77 52887 3186. 45 3186. 45 4739. 77 3186. 45 4739.

77 3186. 45 3186. 45 3392. 13 3091. 67 8503. 46 8503. 46 3091. 67 55412 11:00 3418 12:00 3526.

9 3303. 31 3303. 31 4854. 04 3303. 31 4854. 04 3303. 31 3303. 31 3508. 99 3360. 28 8753. 2 8753. 2 3360. 28 57487 13:00 3593. 37 3377. 74 3377. 74 4916. 72 3377. 74 4916. 72 3377. 74 3377. 74 3587. 4 3363. 82 8825. 41 8825. 41 3363. 82 58281 14:00 3629. 99 3420. 34 3420. 34 4958. 89 3420. 34 4958. 89 3420. 34 3420. 34 3637. 95 3212. 95 8824. 86 8824. 86 3212. 95 58363 15:00 3660. 4 3456. 71 3456. 71 4994. 84 3456. 71 4994. 84 3456. 71 3456. 71 3684. 28 3097. 22 8836. 7 8836. 7 3097. 22 58485 16:00 3684. 66 3482. 96 3482. 96 5018. 92 3482. 96 5018. 92 3482. 96 3482. 96 3720. 48 2885. 7 8776. 67 8776. 67 2885. 7 58182 17:00 3697. 46 3495. 76 3495. 76 5035. 21 3495. 76 5035. 21 3495. 76 3495. 76 3743. 23 2589. 13 8681. 52 8681.

52 2589. 13 57531 18:00 3615. 7 3412. 01 3412. 01 4949. 29 3412. 01 4949. 29 3412. 01 3412. 01 3667. 44 2249. 32 8557. 34 8557. 34 2249. 32 55855 7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55 .26 .76 .18 .48 .37 .04 .75 .52 .21 .09 各房间湿负荷和新风量汇总gw 房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卫生间总量36.134 0.89 φ nτ 12 12 12 25 12 25 12 12 12 2 47 47 2 175 175 175 175 175 175 175 175 175 175 175 175 175 q2 Dτ(kg/h) 1.87 1.87 1.87 3.89 1.87 3.89 1.87 1.87 1.87 0.31 7.32 7.32 0.31 (m3/人/h)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60 360 360 750 360 750 360 360 360 60 1410 1410 60 400 7360 GW(m3/h) 第3章3.1 空调系统的选择空调方案的确定空调系统的方案确定与很多因素有关,在设计时,应与建筑、结构、工艺

等专业密切配合,并与用户协商确定。考虑的因素有:外部环境和所设计的建筑物的特点。同时在工程上应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和性质、热湿负荷特点、温湿度调节和控制的要求、空调机房的面积和位置等许多方面的因素。各种系统的使用条件:1.仅需夏季降温、房间总面积较少宜采用窗式空调机、分体式空调机或带风管的整体式空调机;8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2.对于大面积空调的旅馆、办公楼等排风量少、要求舒适的房间,宜采用风机盘管系统,要求固定新风量的,应另设新风系统;一般采用两管制,当两管制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四管制;3.对于允许温度波动≤±1℃或相对湿度允许波动范围≤±10%的系统,或具有大量排风,或室内风量按洁净度要求确定的洁净室宜采用单风管定风量系统;4.对于室内温湿度有一定要求,房间内负荷变化较大,特别是多房间共用一个系统时,宜采用变风量系统;5.负荷变化比较小或间歇供冷风、供热风的,如大型建筑的内区、影剧院、商场等,宜采用单风管集中式系统;小面积或认为经济合理时,亦可采用带风管的整体式空调机组。本设计为办公室和会议室,房间多,总面积较大,所以选取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3.1.1. 新风处理过程的选择在本设计中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该系统中以风机盘管为主负担空调房间的冷(热)负荷,风机盘管安装在每个空调房间内;新风则是通过独立的新风机组和新风管道送入每个空调房间。新风机组安装在过道尽头,吊挂于室顶。风机盘管对负荷的处理过程在焓湿图上,如图3-1 所示:新风供给方式为单设新风系统,独立供给室内,新风处理到室内等焓,不承担室内负荷。这样可以使新风机组随室外气象变化进行调节,保证室内湿度与新风量要求。w N e 0 M L 图3-1 风机盘管加新风处理过程9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计算过程以办公室房间2-1 为例,由表

2-1 及第二章进行的负荷计算可知室内的各项设计参数及室内的余热余湿量: 室内余热量:Q=3.66Kw;室外焓值:hw =84.3kJ/kg;新风量:GW =360m3/h=0.1297kg/s;确定新风处理状态:根据室内空气hn 线、新风处理后的机器露点相对湿度可定出新风处理后的机器露点L,风机温升相对较小可以把风机温升后的K 点和L 点看成一个点看待,故hl = hn 。确定总风量与风机盘管风量:热湿比线为:ε = Q / W = 3.66Kw/1.87 kg/h=7050.53kJ/kg 过N 点作ε 线与? = 90%线相交,既得送风点O,ho =40.2 kJ / kg 则房间风量G= Q/ (hn - ho )联接L、O 两点并延长到M 点,M 点既风机盘管的出风状态点。故有:G=3.66/(55.0-40.2)=0.247kg/s 室内余湿量:W=1.87kg/h;室内焓值:hn =55.0kJ/kg 房间总送风量:G = G F + GW 式中,GW ——新风量,kg/s;G F ——风机盘管风量,kg/s。所以,G F = G - GW =0.247-0.1297=0.1173 kg/s 风机盘管出风点M 焓值:hm = ho -( G F / GW )( hl - ho ) =40.2-(0.1297/0.1173)(55-40.2) =23.84 kJ / kg 风机盘管制冷量:Q= G F (hn - hm )=0.1173(55-23.84) =3.655 kW 由于房间2-4、2-6、2-11、2-12,无法用以上方法计算,故改用以下方法处理,以房间2-4 为例,焓湿图如下:10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3 W N 90% 100% L M o 风机盘管夏季处理过程计算过程以办公室房间2-4 为例,由表2-1 及第二章进行的负荷计算可知室内的各项设计参数及室内的余热余湿量: 室内余热量:Q=5.00Kw;室内余湿量:W=3.89kg/h;新风量:GW =750m3/h=0.27kg/s;根据室内空气hn 线、新风处理后的机器露点相对湿度可定出新风处理后的机器露点L,风机温升相对较小可以把风机温升后的K 点和L 点看成一个点看待,故hl = hn 确定总风量与风机盘管风量:热湿比线为:室外焓值:hw =84.3kJ/kg;室内焓值:hn =55.0kJ/kg ε = Q / W = 5.00Kw/3.89kg/h=4629.69kJ/kg 取送风温差?t=5 ℃,过N 点作ε 线与t=20℃线相交,既得送风点O ,ho =44.5 kJ / kg 则房间风量G= Q/(hn - ho )联接L、O 两点并延长到M 点,M 点既风机盘管的出风状态点。故有:G=5.00/(55.0-44.5)=0.48kg/s 房间总送风量:G = G F + GW 11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式中,GW ——新风量,kg/s;G F ——风机盘管风量,kg/s。所以,G F = G - GW =0.48-0.27=0.21 kg/s 风机盘管出风点M 焓值:hm = ho -( G F / GW )( hl - ho ) =44.5-(0.21/0.27)(55-44.5) =30.74 kJ / kg 风机盘管制冷量:Q= G F

(hn - hm )=0.21(55-30.74)=5.00 kW 其余计算结果见附表2 3.1.2. 系统说明本设计中,风机盘管布置在办公室靠近过道一侧,冷冻水通过统一管道排送。设置一台立式新风机组,位于建筑一端走廊尽头。新风管道走过道中间,风口单独布置。3.2 空调水系统的选择空调水系统包括冷冻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两个部分,它们可以设计成不同的类型。各种类型水系统的特征及优缺点见表3-1:表3-1 类型特征水系统特征表优点缺点闭式管路系统不与大气相接触,仅在系统最高点设置膨胀水箱开式管路系统与大气相通1.管道与设备的腐蚀机会少2.不需克服静水与蓄热水池联压力,水泵压力、功率结比较复杂均低 3.系统简单1.水中含氧量与蓄水池联结比搞,管路与设备的腐较简单蚀机会多2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同程式异程式供、回水干管中的水流房间相通;经过每一环路的管路长度相等供、回水干管中的水流方向相反;每一环路的管路长度不等单式泵冷、热源侧与负荷侧合用一组循环水泵复式泵冷、热源侧与负荷侧分别配备循环水泵2.需要增加克服静水压力的额外能量 3.输送能耗大1.水量分配、调1.需设回程管,节方便管道长度增加2.便于水力平衡2.初投资稍高1.水量分配、1.不需回程管,管调节较难道长度较短,管路简单 2.水力平衡较2.初投资稍低麻烦 1.不能调节水泵流量2.难以节省输1.系统简单送能耗2.初投资省3.不能适应供水分区压降较悬殊的情况1.可以实现水泵变流量2.能节省输送能1.系统较复杂耗 2.初投资稍高3.能适应供水分区不同压降4.系统总压力低从表3-1 比较可以得出,对于本设计采用风机盘管的系统,宜用闭式系统。故本设计中采用闭式系统。室内管网,尤其带有吊顶的高层的室内管网,当采用风机盘管时,用水点很多,利用调节管径的大小进行平衡,往往是不可能的。采用平衡阀或普通阀门进行水量调节则调节工作量很大。因此水管路宜采用同程式。故本设计中各楼层水系统均采用同程式,可以更好的进行水利平衡,而立管则采用异程式,可以节约管材,使初投资降低。3.3 空调系统的气流设计气流组织是室内空调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空调系统的使用效果,尤其是在有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和洁净度要求以及高大空间的建筑中,合理的气流组织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性质的空调房间,对气流组织与风量计算具有不同的要求。 3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 3.3.1 送风方式的选择在本设计中,房间2-11、2-12 和公共厕所送风方式采用散流器下送,其他房间送风方式采用单侧上送上回,风口为可调双层百叶风口。3.3.2 散流器的选择与布置散流器一般有盘式散流器、圆形直片式散流器、方形片式散流器和直片形送吸式散流器。在工程中应按具体要求进行选择,为了使结构简单、投资较省,本设计中用方形片式散流器。3.3.3 气流组织设计方法对于舒适性空调,工作区风速夏季不应大于0.3m/s。本设计大会议室采用上送上回式的送风口采用方形散流器送。散流器送风气流组织的计算主要是选用合适的散流器,使房间内的风速满足设计要求。散流器射流的速度衰减方程为:1 vx kA 2 = v s x + x0 v x -----在x 处的最大风速,m/s;v s -----散流器出口的风速,m/s;式(3-1)式中:x -----自散流器中心为起点的射流水平面的距离,m;x0 ------平送射流原点与散流器中心的距离,多层锥面散流0.07m;k ------送风常数,多层锥面散流器为1.4,盘式散流器为1.1;A------散流器的有效流通面积,m 2 。工作区内的平均风速按下式确定; 0.38 X Vm = (L / 4 + H ) 2 2 1 2 式(3-2)式中L-------散流器服务区便边长,m;当两个方向长度不变时,可取平均值;H------房间净高,m;X------射程,m; 3.3.4 气流组织设计的计算步骤(一)按照房间的尺寸布置散流器,计算每个散流器的送风量;(二)初选散流器,计算颈部风速,计算射程;(三)计算工作区的平均风速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应重新选择布置散流器。 4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以房间2-11 为例,对气流组织设计进行计算房间的总面积为96.3m2,房间总送风量为1410m?/h,拟布置 1 个420×420 【】的方形散流器,见《实用中央空调设计指南》3 表2-12。1410 则颈部风速为:Vo = = 2.22m / s ,3600 × 0.42 × 0.42 散流器实际出口面积约为颈部面积的90%,即:A = 0.42 × 0.42 × 0.9

= 0.158m 2 ,2.22 = 2.47 m / s ,0 .9 射流末端速度为0.5m/s 时的射程,即:散流器出口风速:Vs = 1 kv A 2 1.1× 2.47 × 0.158 2 x= s ? x0 = ? 0.07 = 2.09m ,vx 0.5 0.381x 0.381× 2.09 室内平均速度:vm = 2 = = 0.19m / s ,1 1 L + H 2) 2 3 .9 2 2 2 ( ( + 3 .6 ) 4 4 如果送冷风则室内平均风速为:0.19 × 1.2 = 0.23m / s ,可见,符合规范要求。1 3.4 设备选型本设计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根据前面章节负荷计算可知各房间的冷负荷,则所需风盘冷量应为房间冷负荷的1.2 倍。风机盘管选择Carrier 公司的42CL 卧式明装型,具体房间型号如下:房间2-1 至2-9 型号006 003 510 350 230 2790 35 39 8 17 008 1360 940 640 7680 100 43 22 36 012 2040 1500 960 10470 174 50 30 22 房间10、房间2-4、13 2-6 房间2-11、2-12 性能额定风量冷量输入功W 噪声值dB (A )水量1/min 水压降kPa 房间房间2-0、11 房间2-4、6 高档中档低档CL CL CL CL CL 1020 750 480 5230 87 47 15 27 送风口型式种类可调双层百叶口可调双层百叶口尺寸(mm×mm)风量(m3/h)压损(Pa)52 1.9 120×120 900 7.59 500×250 5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其他房间可调双层百叶口房间2-11、12 方型散流器额定风量(m3/h)10000 机组余压(Pa)80 500×200 420×420 额定冷量水流量(KW)(m3/h)73.36 12.8 360 1905 1.9 21.9 新风机组选用德州德冷空调设备厂的吊顶式新风机组(六排管)型号FD50×2D 水阻力机组噪声(kPa)dB(A) 28.0 ≤61 第4章4.1 空调风管水力计算水力计算4.1.1 水力计算方法风管的水力计算方法较多,对于高速送风系统采用静压复得法,对于低速送风系统,大多采用等压损法和假定流速法。(1)等压损法以单位长度风管的压力损失Pm 相等为前提。在已知总作用压力的情况下,取最长的环路或压力损失最大的环路,将总的作用压力值平均分配给风管的各个部分,再根据各部分的风量和所分配的压力损失值确定风管的尺寸,并结合各环路间的压力损失的平衡进行调节,以保证各环路间的压力损失的差值小于15%。一般建议的风管摩擦压力损失值为0.8~1.5Pa/m。(2)假定流速法根据噪声和风管本身的强度,并考虑到运行费用来进行设定。在本设计中风管形状为圆形风管,并且采用低速送风。采用假定流速法,风管的控制风速见表4-1:表4-1 位置风机出口干管支管风管和设备内的风速推荐值(m/s) 公共建筑6.5~10 5~6.5 3~4.5 最大值(m/s) 公共建筑7.5~11 5.5~8 4~6.5 4.1.2 风管水力计算风管的压力损失包括沿程压力损失△Pm 和局部压力损失之和。6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沿程压力损失长度为l(m)的风管沿程压力损失△Pm(Pa)可按下式计算:?Pm = Rml 式中,Rm 【4】(4-1) ——比摩阻(Pa/m) ,可根据流量和管径查表得;局部压力损失局部压力损失的计算公式Pl = ξ ? ρ v2 2 (4-2) 式中,Pl ——局部压力损失(Pa);ξ ——局部阻力系数;υ ——风管内该压力损失发生处的空气流速(m/s);ρ ——空气的密度(kg/m3)。根据表4-1 可以控制风管内的风速,由上述公式进行具体的计算。风管的管路编号见图4-1,通过查《通风管道设计计算》可查得各管路的局部阻力系数。具体水力计算数据处理见附表 3 4.1.3 空调水管水力计算空调水管的水力计算主要是确定供回水管路的管径,以及确定环路的压力损失。7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管径的确定本设计中直接预选管径,通过对比实际流速与规定值,确定管径是否正确。沿程阻力损失水在管道内流动时的沿程阻力为:h f = Rl 式中,h f ——沿程阻力,即长度为l 米的直管段的摩擦阻力(Pa);R ——比摩阻,即长度为1m 的直管段的摩擦阻力(Pa/m);l ——直管段长度(m);(4-9) 通过查表确定比摩阻R,进而求出管路的沿程阻力局部阻力损失局部阻力计算式如下:Pl = ξ 式中,ξ ——局部阻力系数;ρv 2 2 (4-12) v ——水管内该压力损失发生处的水流速(m/s);ρ ——水的密度(kg/m3)。水管总阻力水管的总阻力为沿程阻力加局部阻力。具体水力计算数据处理见附录4。第5章制冷机房的设计设置制冷装置的建筑称为制冷机房或制冷站。冷冻站设计应贯彻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5.1 冷水机组的选择:冷水机组的选择:冷水机组是整个制冷机房的核心,对制冷机组的选择影响着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成功与否,也对制冷机房其他设

备的选择、设计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因此制冷机组的选择非常重要。5.1.1 冷水机组冷负荷的确定通过前面的负荷计算可以算出整个建筑物的负荷,考虑到系统中的冷量损失,可以附加修正系数1.05,则本设计中制冷机组的制冷能力应达到165.49kW 即可。8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 5.1.2 制冷机组类型的选择制冷机的选择,应按建筑物的用途、各类制冷机的特性、结合当地水源(包括水量、水温及水质)\电源和热源(包括热源性质、品位高地)等情况,从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压缩式制冷机组的动力来源是以电能为动力,其制冷剂以R-12、R-22 为主。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则以热能为动力,其制冷机为水。考虑到本建筑的地理位置为北方寒冷地区,选用压缩式制冷机组。5.1.3 冷水机组台数的确定制冷机组一般选取1 台为宜,本设计中不设制冷机房,冷水机组放在4 楼屋顶。5.1.4 制冷机型号的确定通过以上分析,本设计中采用一台压缩式制冷机组。在满足负荷的要求下,选择开利30GQ080 压缩式冷水机组。型号为30GQ080 型h 该机组具体性能参数见表6-1:活塞式空气——水热泵机组30GQ080 型h 性能表30GQ080 型号kW 制冷量进出口温度℃冷水m3/h 流量209.3 12/7 36.0 5.2 水泵的选择5.2.1 冷冻水水泵的选择在本设计中冷水泵的台数与机组一一对应。在选择水泵时,应在满足最高工况运行时的流量和水压的前提下,以选用效率高、用电省的水泵为原则。5.2.2 循环水泵的流量:循环水泵的流量:水泵的流量W 是根据已确定的制冷机型号确定的。在前面选取的制冷机组性能参数中可知,该机组的额定流量为36.0 m3/h。故选取的单台循环水泵流量应为冷水机组流量附加10%后的流量,既Q=36.0×1.1=39.6 m3/h 5.2.3 循环水泵的扬程:循环水泵的扬程:水泵的扬程可按公式6-2 计算:H = Hs + Hd + Hn + H p + H y + H j 9 (6-2)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式中,H ——水泵实际扬程(MPa);H s ——允许吸上真空高度(MPa);H s = H s max -0.3 (6-3) 式中,H s max ——水泵最大吸上真空高度(m);(由所选水泵样本中查出) H d ——压水高度(MPa);闭式系统。由于供水和回水高度相通,故其数值为零;H n ——机内阻力损失(MPa);Hp——供水余压(MPa);

H p 的确定方法:(1)冷却水系统的Hp 为冷却塔布水器喷嘴的喷射压力,约为0.07MPa;

(2)冷媒水系统中的Hp 可按下面方法确定:当送至风机盘管时Hp=0.0784-0.117MPa;当送空调开始喷淋水池时Hp=0.0196MPa;当送至空调室并采用直接喷射时Hp=10-20mH2O。

H y ——沿程阻力损失;H j ——局部阻力损失。冷却水泵及冷媒水泵的最高工况扬程H max ,尚须加上10%~20%的安全系数。根据上述公式6-2 及前面进行的水力计算和机组的性能参数,可确定出H d =0,H n =0.098MPa,H y + H j =0.0794MPa 本系统的最高层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故供水余压H p =0.1MPa。综上冷水泵的扬程:H= H s +0+0.098+0.1+0.0794= H s +0.2774MPa 根据附加的10%后实际扬程应为H s +0.305MPa,即30.5mH2O+ H s , H =33.1mH2O 永嘉县海洋水泵厂的ISWD 卧式管道离心泵,其性能参数见表6-4:表6-4 50-200(I)B 水泵性能表转速电机功率型号流量(m3/h) 扬程(m) 效率(%) (r/min) (kW) 50-200(I)B 28.3 34.5 55 2900 5.5 5.3 膨胀水箱的选择本设计采用开式膨胀水箱定压。膨胀水箱的选择是根据膨胀水箱的容积来选型。膨胀水箱的容积是由系统中水容量和最大水温变化幅度决定的。膨胀水箱的有效容积为膨胀水量V p 与调节水量V1 之和。

(1)膨胀水量:V p = α ? Vc ? ?t 10 (6-4)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式中,α ——水的膨胀系数,取0.0006;Vc ——系统水容量;?t ——水的平均温差,冷水取15℃,热水取45℃。3 膨胀水量V p =0.0006×(15300×1)×15=137.7L=0.138m 所以本设计中选用方形膨胀水箱,规格尺寸为1×1×1。第6章 6.1 管道的保温辅助设备计算6.1.1 风管的保温本设计主要是办公建筑,绝不允许管道有结露滴水现象,故要考虑风管的保温。考虑到橡塑保温板材料,导热系数低,阻湿性能优越,长期性能稳定,无需做隔气层及保护层等优点,故本设计空调风管采用橡塑保温板保温,厚度为19mm。 6.1.2 水管的保温冷水系统所有供水管和回水管都应保温, 否则冷热消耗量大,同时水管道其冷表面容易结霜露,进

而对吊顶产生腐蚀破坏。表7-1 保温层厚度选用参考表冷(热)水管公称(DN/mm) ≤32 40~65 80~150 保温聚苯乙稀(自熄型) 40~45 45~50 55~60 层40 45 35 玻璃棉厚度6 9 9 发泡橡胶mm 越,长期性能稳定等优点。保温层厚度:DN≤150,厚度30mm;200~300 60~65 50 9 >300 70 50 9 本设计选用聚氨酯管壳为保温层,因为该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低、阻湿性能优6.2 空调的消声设计在通风空调系统中,影响空调房间的主要噪声源是通风机。其他噪声源,如水泵,制冷压缩机等,也是很强的,但它们不与送排风系统直接接通,不会直接以空气噪声的形式影响空调房间的。控制空调通风系统中噪声的最有效的措施是降低通风机的噪声。首先要选择高效节能,低噪声性的通风机,在满足风量风压的前提下,适当选择转数低的风机,降低其空气动力噪声。其次,通风机进出口的管道不得急剧转弯,通风机进11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出口处的管道应装柔性接管。再次,在通风管道上暗装消声器,从而使噪声降低到最小。消声器的选择从消声原理分类,消声器可分为阻性消声、抗性消声和阻抗性复合式消声。对于抗性消声器中的微穿孔板消声器频带范围宽、空气阻力小等优点,广泛的用于民用空调系统中。在本设计中采用的是阻抗复合消声器T701-6 型,该消声器利用内管道截面突变,内外室之膨胀室作用,对低频及部分中频起有效地消声作用,而阻式吸声片对中高频有良好的消声作用,是一种广频消声器,广泛应用于空调系统中降低中低压风机的噪声。6.3 空调的减振设计6.3.1 空调系统减震设计内容(1)设备减振:冷水机组、空调机组、水泵、风机以及其他可能产生较大振动的设备。(2)管道的隔振:主要是防止设备的震动通过水管及风管进行传递。6.3.2 减震的措施在本设计中设备的减震选择减振台座,减振台座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按设备尺寸进行制作。减震器采用金属弹簧减震器。在风机吊顶时,采用金属弹簧型减震器吊钩,以达到减振目的。参考文献[1] 黄翔. 空调工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3] 区正源. 实用中央空调设计指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S]. 12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4] 付祥钊. 流体输配管网(第二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5] 通风管道设计计算[6] 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7] 尉迟斌. 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9] 陆耀庆.暖通空调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10]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01)[S]. 13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7 级刘涛14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暖通空调系统程设计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姓名:马杰 学号:20114025025 指导老师:郭敬红 日期:2014年11月17日

目录 一任务和目的 (3) 二工程概况 (3) 三设计概述 (3) 四空调负荷计算 (4) 4.1 手算标准示范 (4) 4.1.1 上海市室外气象条件 (4) 4.1.2. 病房各项相关条件 (4) 4.1.3. 冷负荷计算 (5) 4.2各层其他其余空调空间的冷负荷 (8) 五、空调风系统 (8) 5.1各房间新风量确定 (8) 5.2 新风管道选择 (9) 5.2.1各新风干管管径选取 (10) 5.2.2各房间的新风支管管径选取 (10) 5.3新风管阻力计算 (11) 5.4新风冷负荷计算 (12) 5.6 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 (13) 5.7 风机盘管选型 (13) 5.8气流组织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务和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初步训练: 1、熟悉和掌握空调工程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 2、较为合理地确定空调工程的设计方案,了解空调工程设计的主要步骤,较规范地绘制工程图; 3、熟悉和学会使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以及其它有关的参考资料,合理地选用空调、通风系统的定型产品。 二工程概况 该楼总共12层,主要房间朝南向,首层层高为4.4m.其中第12层设计。该空调系统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方案选择,负荷计算,末端设备的选型,气流组织设计,风系统设计等内容。 三设计概述 根据该建筑的建筑面积以及内部结构等因素考虑,该建筑性质为相对单一的办公建筑,从而将整个空调区划分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设计满足舒适性空调要求。在冷负荷计算的基础上完成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的选型,并通过风量计算估算确定风管路和的规格,并校核最不利环路的阻力和压头用以确定新风机。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新)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是《空调工程》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这一环节达到了解通风与空调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巩固《空调工程》课程的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依据 1、工程概况: 依据每人选择的图纸确定,其具体建筑结构详见个人图纸尺寸。 2、土建资料: (1)墙体:外墙为240砖墙,内外粉刷,内墙采用120砖墙; (2)楼板:面层20+钢筋混凝土楼板80+粉刷25; (3)屋面:保温屋面,二毡三油绿豆砂+水泥砂浆+水泥膨胀珍珠岩70+石油沥青隔气层+钢筋混凝土板+白灰 (4)外窗:单层玻璃钢窗,玻璃采用5mm普通玻璃,窗高1.8m,内遮阳材料为灰白色活动铝百叶帘,无外遮阳。 3、气象资料: (1)地点:南京市 (2)冬夏季空调室内外设计参数见设计手册。 三设计内容 1. 熟悉有关建筑图纸,收集相关设计资料(建筑、气象、工艺等),查阅相关规范,并熟悉规范条文。

2.根据所提供的图纸资料,要求对该建筑进行集中式全空气空调系统的设计。 3. 分别计算各空调房间的冷热负荷,湿负荷,并确定系统总风量及各房间所需的送风量,确定新风量和回风量。 4. 进行风系统水力计算:确定送回风道系统,并画出系统的轴测草图;确定风管尺寸,进行最不利管路的阻力计算。 5.进行室内空气分布计算:确定送回风口的型式和空气管路的布置,各房间送回风口的选择计算。 6. 风机选型及保温材料的选择。 7. 编写“空调工程计算说明书”,计算说明书由标题、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构成,用A4纸手写。其中正文应包括工程概况、空调负荷计算、风系统水力计算、送回风方式的选择及送回风口的选择方案、风机选型、管道保温及系统的消声减震。 8.绘出图纸。图纸包括:空调送、回风风管平面图、空调风系统图、局部剖面图。 四要求 1. 计算说明书力求反映出设计者的整体设计思想和具体方法; 2. 计算说明书A4手写; 3. 设计图用计算机绘图,按图号要求打印,另交电子版; 五参考书目 1、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题名称:济南市某街道办公楼空调系统 学生学号: 131807011 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学生姓名:蔡世坤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崔鹏 教师职称: 设计日期: _ 2017年1月________

第一章设计资料 (5) 1.1设计题目 (5) 1.2设计基本参数 (5) 1.2.1室外参数 (5) 1.2.2 土建参数 (6) 第二章负荷计算 (7) 2.1负荷计算基本公式 (7) 2.1.1外墙、屋顶的瞬变传热的冷负荷 (7) 2.1.2内围护冷负荷 (8) 2.1.3外窗玻璃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的冷负荷 (8) 2.1.4玻璃窗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9) 2.1.5设备散热冷负荷 (9) 2.1.6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9) 2.1.7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0) 第三章空调方案确定和设备选型 (18) 第四章夏季空调过程设计 (20)

4.1送风状态确定 (21) 4.2汇总于下表 (22) 4.3送风量计算 (23) 4.4新风量计算 (23) 4.5总排风量的计算 (24) 第六章房间的气流组织计算 (27) 6.1气流组织计算 (27) 第七章布置风管、进行风管水力计算,水管水力计算 (29) 7.1风管的布置 (29) 7.2风道的设计及水力计算 (30) 参考文献 (33)

摘要 本设计是济南市某街道办公楼空调工程设计,根据此楼功能要求,本建筑需要夏季提供冷负荷。以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力求达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管理方便,功能调整的灵活性及使用安全可靠。在比较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及水系统形式后,此工程设计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双管制系统:为满足整栋大楼需求,并且为了在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本设计冷热源采用风冷热泵模块机组。根据夏季空调计算负荷依次选择机组、末端设备、新风机组、风口,最后还要对空调系统的设备和管路采取消声、防振和保温等措施。

空调工程、制冷工程及工业通风课程设计任务书

暖通空调及制冷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前期课程为暖通空调和空调用制冷技术。通过设计将进一步巩固已学过的各门专业课知识;进一步体会各门课程的特点、相互间的联系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衔接关系;初步掌握工业或民用建筑制冷、空调和通风设计的一般设计程序、方法;熟悉相关的设计标准、规范和手册,了解现行暖通设备的性能及特点。进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天津市梅江南11号地办公楼空调制冷通风设计 三.设计原始资料 1.建筑地点:天津市。 2.室外计算气象资料(冬、夏)按暖通空调设计规范选用。 3.建筑概况:该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总面积约4406.51㎡,其中地上3279.94㎡,地下1126.57㎡。建筑总高度14.25米(至檐口起坡点)。其中地下室为设备用房和食堂,层高3.98m;一层为办公接待及展厅等,层高4.5米;二层为办公室、会议室等,层高3.9米;三层为办公室、会议室等,层高3.9米;各房间吊顶后净空高度见建筑剖面图,各层楼板厚150mm。不详之处详见建筑、结构图纸。 4.设计计算依据: 1.室外计算参数: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4℃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6.9℃ 夏季空调日平均温度29.2℃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11℃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4℃ 冬季冻土深度69cm 夏季平均室外风速 2.6m/s

冬季平均室外风速 3.1m/s 2.室内计算温度 3.换气次数 4.建筑热工数据 依照建筑设计说明及图纸查阅相关资料确定。 四.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 (一).计算工作 1.根据给出的围护结构,计算各楼层通过维护结构的冷、热负荷。2.计算室内人员、照明及设备的发热量及散湿量。 3.确定各房间(楼层)新风量。 4.空气平衡、热、湿平衡计算。 5.风系统和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地下室排烟计算。 7.主要设备的选型计算。 (二).方案确定 1.各楼层空调系统形式方案确定。 2.各楼层排风方案确定。 3.冷冻机房方案确定。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石家庄铁道大学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2014级机械工程分院(系)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学号 学生姓名赵梦娇 指导教师李亚宁 完成日期2017年7月8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主要参数 (3) 1.1工程设计标题 (3) 1.2工程概况 (4) 1.3基本设计参数 (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空调设计任务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任务书 (5) 第三章建筑负荷计算 (8) 3.1以六楼客房3为典型房间进行手动负荷计算 (8)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外窗辐射冷负荷 (10)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六层每个房间的冷负荷总和 (13)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概述

课程设计讲明书 课程名称: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北京综合办公楼空调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地质资料 (1) 1.2气象资料 (1) 1.2.1大气压力 (1) 1.2.2室外气象条件 (1) 1.2.3室内设计参数 (1) 1.3土建资料 (2) 1.3.1外墙 (2) 1.3.2外窗,门 (2) 1.3.3楼板 (2) 1.4室内负荷资料 (2) 1.4.1人员情况 (2) 1.4.2照明情况 (2) 1.4.3设备使用情况 (3) 第2章负荷计算 (4) 2.1夏季冷负荷计算 (4) 2.1.1负荷计算讲明 (4)

2.1.2围护结构逐时传热形成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4) 2.1.3室内热源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6) 2.2冬季热负荷计算 (8) 2.2.1围护结构差不多耗热量 (8) 2.2.2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8) 2.2.3门窗缝隙渗入冷空气耗热量 (9) 2.3空调新风负荷计算 (9) 2.3.1新风量的确定原则 (9) 2.3.2新风负荷的计算 (9) 2.4空调湿负荷计算 (9) 2.5 房间冷负荷计算实例 (10) 2.6计算结果 (14) 第3章确定空调系统方案,选择设备型号 (14) 3.1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 (15) 3.1.1方案比较 (15) 3.1.2方案选择 (16) 3.2空调水系统的确定 (16) 3.2.1 水系统形式的比较 (16) 3.2.2 水系统形式的确定 (16)

3.3新风供应系统的确定 (17) 3.4设备选择 (17) 3.4.1风机盘管选择计算 (17)

3.4.2新风机组选择计算 (19) 第4章气流组织确定 (20) 4.1气流组织 (20) 4.1.1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两个差不多原则 (20) 4.1.2舒适性空调气流组织的差不多要求 (20) 4.1.3气流组织的差不多形式 (21) 4.2气流组织方案的确定 (21) 4.3气流组织的计算 (22) 第5章通风管路布置与水力计算 (23) 5.1风管设计 (23) 5.1.1风管设计的目的 (23) 5.1.2计算步骤 (23) 5.2风管水力计算 (24) 5.2.1风道布置 (24) 5.2.2风道阻力计算方法 (25) 5.2.3管道断面尺寸的确定 (27) 5.3风机的选择 (27) 第6章空调系统冷源及水系统设计 (28) 6.1冷水机组的选择 (28)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绪论....................................................... (1) 1.1设计目的 (1) 1.2 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 2 设计基本资料 (2) 2.1建筑概况 (2) 2.2设计参数 (2)

3 负荷计 算....................................................... ..2 3.1冷负荷计算方 法 (2) 3.2空调冷负荷计 算 (2) 4空调系统方案的确 定 (5) 4.1空调末端系统方案比 较 (5) 4.2 空调水系统方案比较确 定.... (6) 4.3 风机盘管的布 置 (7) 5 设计方案计算及设备选型....................................... . (7) 5.1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处理过程及送风参数确定................ . (7) 5.2风机盘管的选型计 算........................................ . (9) 5.3新风机组选择计

算........................................ .. (11) 6 空调系统水力计算 (11) 6.1空调风系统水力计算 (11) 6.2空调水系统水力计算 (13) 7 气流组织............................................ .......... .14 7.1布置气流组织分布.................................. .. (14) 7.2散流器选择计算.......................... (14) 8消声、减振及保温设计......................... .. (15) 8.2 减振设计......................... . (1) 6 8.3保温设计......................... .. (16)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doc 34页)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doc 34页)

目录 - 22 -

- 22 -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空气调节技术已是保证室内良好环境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技术。经济的发展使从事空调设计人员越来越多,对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其他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的关心空调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尤其是近年来能源危机的出现、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空调设计提出了新的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成了当前各国空调制冷行业的研究方向。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各种空调应运而生。如变频空调,它是目前空调消费的流行趋势,节能环保,能耗低;无氟空调,由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所催生,无氟空调是众所期待的产品;舒适性空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健康是空调发展的主题之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拖多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居民居住环境的巨大变化,也为自身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对于办公楼的空调系统比较推崇的空调方式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这种系统灵活性大,能独立的调节室温,不但节能,而且健康,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空调技术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空调产品和技术,已经投入使用了冰蓄冷空调系统、燃气空调、VAV空调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本次设计中采用风冷螺杆式冷热水机组作为空调系统的冷热源,这样一台机组夏季可进行供冷,冬季又可进行供热。风冷螺杆式冷热水机组利用室内外空气作为冷热源,它不用冷却水泵、冷却水管路及冷却塔,省去了庞大的冷却水系统,投资省,安装方便。 总之,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节能、环保、健康、智能控制已成为空调发展的大趋势。 - 22 -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供暖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太原市某办公楼供暖系统设计 指导老师:张伟捷 设计者:李学文 设计日期: 2014年7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述…………………………………………………………… 第二章原始资料…………………………………………………………… 室外气象参数……………………………………………………… 室内气象参数……………………………………………………… 围护结构热工参数…………………………………………………… 第三章负荷计算…………………………………………………………… 空调房间设计条件……………………………………………… 冷负荷计算……………………………………………………… 热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内容 负荷汇总 负荷逐时波动图 第四章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 空调系统的比较………………………………………………… 空调系统的确定…………………………………………………… 第五章送风量和新风量的确定…………………………………………… 送风量确定………………………………………………………… 新风量确定………………………………………………………… 第六章气流组织的设计与运算………………………………………… 室内气流组织……………………………………………………… 送风口形式………………………………………………………… 回风口形式………………………………………………………… 气流组织的设计与运算…………………………………………… 第七章风管、水管水力计算……………………………………………… 风管的水力计算…………………………………………………… 空调系统的风管布置……………………………………… 风管水力计算………………………………………………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要求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通风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姓名xxx 学号0802301-01 院系城市建设系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指导教师张腊春张新桥 2011年 7月 1日

摘要 本设计为常德市休闲娱乐城通风空调设计。该建筑为5层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四层(不包括架空层),建筑总高度为15.8m,本建筑为公共娱乐建筑,位于常德市。地下一层有男女浴池、包间、KTV、等娱乐场所。一层及以上部分有餐厅、酒吧、商场、客房等。该工程建筑总面积为6953.29m2,空调面积为2833.69 m2,设计总冷负荷为512kW,总热负荷为420kW。 本设计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步骤进行,首先计算了空调冷热负荷,其次确定了中央空调的风系统和水系统,然后确定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热源设备等,最后进行了通风及防排烟设计。 根据本建筑的功能特点,经过空调方案的优缺点对比分析,选取了吊顶柜式空调器加新风回风混合送风系统和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系统混用的空调方式。吊顶柜式空调器加新风系统主要用于餐厅、商场室等大空间场所,可以有效改善房间空气质量,并且在过渡季节实现全新风运行,最大程度上利用自然界的能量,节省能源。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的空调方式是由风机盘管承担室内所有冷负荷,而新风负荷由各层新风机组来承担,新风通过新风机组处理到与室内等焓状态点,直接送入房间。该设计方案可以同时满足不同房间供冷或供热的需求,更好的适应小区域的负荷变化,主要用于旅馆标准客房。 针对实际使用情况与消防方面的要求,系统设计了通风方案,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和机械排风系统。地下室防排烟系统和排风系统采用同一风管,风机选择双速风机,地下补风采用车道自然补风。前室送风机与走道排烟风机均布于楼顶,以确保发生火灾时人员的疏散问题。卫生间设置排风系统。 在本设计中空调水系统采用闭式、异程式水系统,按风机盘管的表冷器冷、热水供应方式选择两管制。本设计将空调机房置于架空层,选用两台螺杆式冷水机组及锅炉作为本工程中冷热源,两台螺杆式冷水机组型号分别为:W(D)-LSLGF200、W(D)-LSLGF 300制冷量分别为216 kW、324kw。锅炉型号为WITOMA-200 M236。 关键词:节能;机械排风;冷负荷;螺杆式冷水机组;锅炉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空调系统设计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学院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航站楼底层空调系统设计 班级节能1101 学生姓名曹洪 学号 1809110109 日期2013年12月 指导教师张广丽 2013年12月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2 第一章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设计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空调冷负荷的计算4 2.1主要设计参数4 2.2冷负荷与湿负荷的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一层左边国际营业厅冷、湿负荷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第三章空调设备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风机盘管的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新风机组的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空气分布2 4.1布置气流组织分布2 4.2散流器布置的原则2

4.3风系统水力计算4 4.4风口布置4 参考文献5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工程概况 按照分组要求,本工程分别位于西安、北京、上海和广州,占地面积7021平方米。建筑面积10886平方米,均为地上建筑,其中中转库面积6454平方米,办公楼4432平方米。航站楼底层层高5.10m,二到四层3.9m。底层包括国际营业厅、监控室、配载室、办公门厅等。 本栋建筑可接入市政热力供暖,蒸汽压力为0.6MPa。 本栋建筑可接入市政给水提供生活热水,供水温度为55℃,供水压力约350KPa。 空调冷热媒参数冷水供回水温度:7-12℃;热水供回水温度:60-50℃。 要求进行地上一层的夏季空调系统设计。 二、原始资料 1、围护结构参数表 结构类型类型 传热 系数 (w/m2) 标准规定值 外墙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 要求,结合工程所在地自行确 定 0.43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 屋面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的要求,结合工程所在 地自行确定 0.38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 外窗铝合金中空断热单框中空玻璃窗 2.5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报告说明书

第1章绪论 1.1设计目的 “空调工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本课程的课程设计也是专业课学习的重要环节。在做设计的过程,通过查阅各种规范和资料,使我们的专业知识更加扎实。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将使我们对专业知识有更进一步理解掌握,同时还将培养我们的信息获取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而且我们要应用一些办公软件,像word、excel,熟练应用这些软件将对于我们更快、更好编辑说明书和进行大量的数据计算处理有很大帮助,并且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我们也将用到这些东西;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习应用CAD,鸿业,天正暖通等专业设计软件,这些软件为我们提高画图的效率和进行一些修改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性,同时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制图基础。 通过设计,我们会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我们对此类问题会有深刻的印象,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的宝贵的经验。 1.2 设计任务 福州市某酒店的一二层中央空调设计,包括:建筑物冷、湿负荷计算,送分量的确定,排风量和空调系统设计计算,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以及管道的水力计算,施工图的绘制,设计及施工说明的编制等工作。 1.3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下一层为设备机房,地上一层为大堂、西餐厅、保龄球馆等,二层为餐饮、康乐等,三层为多功能厅、KTV等,四层至十二层为客房,地上部分建筑面积约12000m2,建筑高度为44.7米。本次设计内容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一层的通风、空调系统。

第2章设计依据 2.1 气象资料 由福州属于夏热冬暖地区,在鸿业软件负荷菜单工程地点气象参数中查得福州市气象参数如下表: 表2-1 室外气象参数表 室外设计参数(夏季)如下表: 表2-2 夏季室外计算参数表 2.2 房间参数说明 各房间人员密度和照明密度如表中所列,人员体力活动性质参见表3-15[1]选取不同室温和不同劳动性质的散热量和散失量。不同房间室内计算参数(夏季)如下表所示: 表2-3 各房间人数及面积统计表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内容和要求 1、设计内容 (1)负荷计算: 围护结构的负荷计算;玻璃窗传热的冷负荷;屋盖的冷负荷;内墙的冷负荷;空气渗透的冷负荷;设备﹑照明﹑人体的负荷计算;室内冷负荷; 根据卫生要求确定新风量,计算新风负荷,建筑总冷负荷; (2)空调系统确定:根据建筑物功能和实际条件,选择空调系统形式。 气流组织设计:室内空气状态点的确定;送风系统设计;选取新风机组、空调机组、风机盘管、散流器与回风口等; (3)风系统的设计: a.风管尺寸计算; b.根据各管段的风量和选定的流速,确定各管段的断面尺寸; c.风管水力计算;(包括干管和支管) d.风管水力平衡;(对各并联管段进行阻力平衡,计算系统总阻力) e.风机选型:(根据系统总风量和计算阻力选用风机型号) (4)水系统的设计: a.管径计算; b.直线管段的阻力计算; c.局部阻力计算; d.总阻力计算; (5)绘制空调系统平面布置图、流程图。 a.空调平面图。 b.空调或新风机房平、剖面图。 c.水系统图。 2、设计要求 1、设计计算说明书:说明书的编写应保证设备计算分析的条件充分性、过程的层次分明性及结果的数据准确性。所采用的主要公式应给出出处。对所选用设备、确定的方案给出简要的分析。 2、课程设计说明书手写或打印,用统一的信纸,依次包括封面、目录、前言、正文、小结及参考文献等部分,并装订成册。

3、图纸:规格按国家规定标准,长度可根据需要加长。图例、文字按专业制图标准要求。按照工程制图要求绘制至少3张A2或以上图纸,必须包括空调系统平面图、设备、管件编号。 设计图纸要求: (1) 空调系统平面图:设计建筑某一层空调风系统和水系统图,包括管道尺寸、数量与形式、必要的阀门等。 (2) 空调或新风机房平、剖面图:包括各种设备的型号、尺寸、定位尺寸的标注情况,水管道的坡度、坡向、标高、定位尺寸和管径的标注情况。机房适当位置剖面。 (3) 水系统原理图:绘制整个建筑的空调水系统原理图,表示出水系统定压、空调系统等的连接原理及相应设备。检查各部件与平面图是否一致,与图例是否一致,标注相应管道的管径、设备等。 3、设计说明书要求包括如下内容: (1)本建筑基本结构情况。 (2)设计依据。 设计原始资料、室外气象资料、室内设计参数;设计方案的优化比较,设备选型依据。(3)冷负荷计算全过程。 空调负荷计算要求采用冷负荷系数法,包括负荷计算过程和结果;送风温差、送风量、换气次数及新风量确定;空气处理方案分析、确定、空气处理过程计算及其i-d图;空气处理设备选择计算;气流组织计算。 (4)风道、机房平面图。 空调系统风道和空调机房布置;空调系统水力计算、风机选择。 四、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本课程设计时间总共2周,具体安排: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心得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心得 篇一:《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北京建筑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 2015学年第2学期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日期: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19日 一、目的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论文)”主要是为了配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必修课学习进行的设计实践环节。 目的是使学生结合题目要求,利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暖通空调工程

系统选择、设计和计算,复习和巩固理论教学的内容,通过设计了解工程设计的方法、步骤,初步掌握暖通空调工程制图的技能。 二、题目1 某建筑房间(空间)空调工程设计 三、原始资料 ㈠、设计条件: 1、房间用途、人数、设备、使用时间等; 室内照明; 空调设计运行时间; 可对其中一个房间进行详细负荷计算,其余可按面积估算; 2、建筑地处地区; 室内、外设计参数按规范选取。 室内噪声标准要求不超过45dB (A)。 ㈡、土建条件 1、建筑物(或设计范围内)的平、剖面图(要求附在说明书中)。 2、外墙基本条件:墙体厚度、保温

材料性能等; 内墙墙体厚度、保温材料性能等; 屋顶厚度、保温材料性能等; 1 3、外窗形式、大小、玻璃厚度、遮阳设施等; 4、层高。 四、设计要求 1、设计集中式空调系统,或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或VRV系统; 2、冷负荷对一个房间进行详细计算,其它按面积指标考虑。 五、设计内容 1、房间的冷、湿负荷计算 2、夏季工况分析 3、空调处理设备选择 4、布置风道进行水力计算 5、室内气流组织计算 6、绘图(达到施工图要求)。 六、上交成果(打印版及电子版) 1、课程设计说明计算书(含目录) 2、风道平面图、剖面图(要求达

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设计

2011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风与空调工程》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计算目的 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计算是通风与空调课程教学之后,学生顶岗实习之前的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计算,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根据所学通风空调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程序、步骤,完成三层商场夏季供冷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使学生学会查阅和使用设计资料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职业岗位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设计任务 (一)、设计题目 《某市三层商场夏季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二)、设计原始资料 1、室外气象条件 1)、夏季室外空气调节干球温度 35℃ 2)、夏季室外空气调节湿球温度 28.2℃ 3)、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81% 4)、夏季室外风速 2.6m/s 5)、夏季大气压力 100.09kPa 2、室内设计计算参数 1)室内设计计算干球温度 26℃ 2)室内设计计算相对湿度 60% 3、土建条件 (1)屋顶属于I型,面积为600m2,传热系数K=0.64W/(m2·K) (2)外墙传热系数K=1.5W/(m2·K), 面积为55.2m2 (3)塑钢外窗传热系数K=3.1W/(m2·K), 面积为4.54m2 (4)一层橱窗传热系数K=3.85W/(m2·K) (5)层高地下室5.1m,一层5.4m,二层4.5m,三层4.5m。4、室内负荷条件 (1)人员 一层超市:0.8人/m2;二层服装:1人/m2;三层家电:1人/m2 (2)照明格栅灯、筒灯:30 W/m2 (3)动力扶梯:11 kW/层 5、新风量:10 m3/ h·人 6、其他条件:空调设备运行10h,开灯时数10h,人员在室内停留时间10h 7、动力资料水源:自来水;电源:220/380v, 热源:由集中锅炉房供给50—65℃热水 二、空调系统的划分及空调方案的确定 由于商场的人员多、湿负荷大,新风需求量大,过渡季宜采用全新风系统,因此本商场空调系统采用定风量全空气系统,根据现有条件,本系统采用电制冷螺杆机组作为冷源,机组及附属设备布置在地下室内,冷却塔放置在屋顶。根据建筑平面结构特点和风口布置模块化思想,拟采用散流器送风,风口、风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铁道大学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2014级机械工程分院(系)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学号20140939 学生梦娇 指导教师亚宁 完成日期2017年7月8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主要参数 (3) 1.1工程设计标题 (3) 1.2工程概况 (3) 1.3基本设计参数 (3) 1.3.1地理位置 (3) 1.3.2室外计算参数 (3) 1.3.3室计算参数 (4) 1.3.4围护结构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空调设计任务书 . (5)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任务书 (5) 第三章建筑负荷计算 (7) 3.1以六楼客房3为典型房间进行手动负荷计算 (7) 3.1.1北外墙瞬时变热引起的冷负荷 (7) 3.1.2北外窗引起的冷负荷 (8) 3.1.3外窗辐射冷负荷 (9) 3.1.4人体热湿源冷负荷 (9) 3.1.5荧光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0) 3.1.6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1) 3.1.7新风冷负荷 (12) 3.1.8人体散失量形成的潜热冷负荷 (12) 3.2六层每个房间的冷负荷总和 (12) 第四章空调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 (14) 4.1空调系统形式的选择 (14) 4.2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型号设备的选型 (15) 4.2.1风机盘管的选型 (15) 4.2.2风机盘管的布置要求 (16) 4.3新风机组的选择 (17) 4.3.1新风机组的选择原则 (17) 4.3.2新风机组的选型 (17) 4.4水力计算 (17) 4.4.1水力计算的方法 (17) 4.4.2风管的水力计算结果 (18) 4.4.3水管路的水力计算 (23) 第五章课程设计总结 (30)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课程设计的意义 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使自己拥有一定的暖通空调设计能力;了解一些相关的规范和条例;熟悉并掌握暖通空调设计流程;同时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的严谨,态度更加的认真,为以后的社会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文献综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得到迅猛发展。而作为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份的暖通空调业,其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更是层出不穷。暖通空调业发展所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就是: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保证建筑环境的卫生与安全,适应国家的能源结构调整战略,贯彻热、冷计量政策,创造不同地域特点的暖通空调发展技术。因此,如何结合设计的需要,重视相关技术,并有选择而合理的应用在我们的设计中,满足业主要求,提高设计水平,是我们必须努力做到的。 2.1.暖通空调变工况点优化控制及能量管理探讨 2.1.1.工况点优化控制 暖通空调变工况点优化控制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在我国被重视。S.W.Wang 提出了一种基于整个系统环境的预测响应及能量运行来改变暖通空调系统控制,设定点的系统方法,并用遗传算法对系统进行优化控制,同时优化多个设定点来改善系统响应和降低系统能耗[??,后来他又采用自适应性控制理论对某海水冷却。空调系统进行了优化控制研究,采用带指数遗忘的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方法和基因遗传优化算法,对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单元进行了优化控制研究[??。罗启军等人提出了一项动态的优化技术在一个指定期间内,能得到使目标函数( 运行成本或者峰值能耗) 最小的房间温度曲线,该算法还给出了暖通空调设备的最佳开/关时间[??。K.T.Chan 等人提出用遗传算法对风冷制冷机的冷凝温度设定点进行优化控制以提高制冷机的效率[??。此外,有许多研究者用人工神经网络来模拟暖通空调系统中各个设备的非线性特性,用于实现对整个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目前,研究者们将更多先进的建模方法和智能优化方法引入到了暖通空调的优化控制中,更加注重变工况点的在线优化控制。何厚建等人对已建的暖通空调各关键设备的静态模型采用用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建立了水系统工作点优化控制策略[??杨晓平等人采用模糊聚类和RBF方法建立了空气处理单元的动态数学模型,以最终舒适性为目标优化空气处理单元的温湿度和送风压力[??。孙一坚根据空调负荷变化对一级泵水系统进行变流量控制,取得了显着效果[??。总之国内的学者更多探讨的是把智能方法引入控制系统的优化中,仿真研究多,实践成果少。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大纲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ing for HVAC 2、课程类别:实践性教学环节 3、课程学时:总学时2周,实验学时0 4、学分:2 5、先修课程:《暖通空调》 6、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7、大纲执笔:建筑环境与设备教研室马红艳 8、大纲审批:建筑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 9、制定(修订)时间:2005年9月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课程设计是培养计划中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课程专业知识的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熟悉设计的全过程,掌握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能力,独立地完成规定的课程设计任务。因此,课程设计既是对暖通空调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巩固;可以综合所学的制冷与空调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得到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提高其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暖通空调知识分析和解决暖通空调设备中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绘制工程图,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增强作为现代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3、通过课程设计工作,深化学生对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设计规范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为毕业设计打下好的工作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前后的参观调研、资料收集、方案探讨、图纸设计等活动,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工程设计的原则和步骤,并学会使用各种规范、手册技术资料等的基本技能。完成图纸设计及设计说明书编写是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 石家庄铁道大学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 2014级机械工程分院(系)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学号 学生姓名赵梦娇 指导教师李亚宁 ~ 完成日期 2017年 7月8日

目录 &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主要参数 (3) 工程设计标题 (3) 工程概况 (3) 基本设计参数 (3) 地理位置 (3) 室外计算参数 (3) 室内计算参数 (4) : 围护结构参数 (4) 第二章空调设计任务书 (5)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任务书 (5) 第三章建筑负荷计算 (7) 以六楼客房3为典型房间进行手动负荷计算 (7) 北外墙瞬时变热引起的冷负荷 (7) 北外窗引起的冷负荷 (8) 外窗辐射冷负荷 (9) ) 人体内热湿源冷负荷 (9) 荧光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0) 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1) 新风冷负荷 (11) 人体散失量形成的潜热冷负荷 (12) 六层每个房间的冷负荷总和 (12) 第四章空调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 (14) 空调系统形式的选择 (14) 、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型号设备的选型 (14) 风机盘管的选型 (14) 风机盘管的布置要求 (15) 新风机组的选择 (16) 新风机组的选择原则 (16) 新风机组的选型 (16) 水力计算 (16) 水力计算的方法 (16) 《 风管的水力计算结果 (17) 水管路的水力计算 (20) 第五章课程设计总结 (25)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主要参数 工程设计标题 北京市某宾馆舒适性空调设计 工程概况 ! 本设计目标建筑位于北京市,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十三层。该建筑总高度62m,总宽度,总建筑面积㎡。设计计算第六层。 基本设计参数[1] 地理位置 城市:北京市经度:度纬度:度位于寒冷地区 室外计算参数 (1)夏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 (2)夏季空调室外湿球温度℃ (3)夏季空调室外日平均温度℃ (4)^ (5)大气压力

空调课程设计

北京市某宾馆空调设计 2008 级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1年7月 5 日

目录 第1章工程概况 (3) 1.1 北京市某宾馆的标准层空调设计计算 (3) 1.2 维护结构性能参数 (3) 第2章设计原始资料 (3) 2.1 室外计算参数 (3) 2,2 室内计算参数 (3) 第3章负荷计算 (3) 3.1 负荷计算简述 (3) 3.2房间冷负荷的计算 (4) 3.2.2 西外窗 (4) 3.2.3东内墙(走廊为无空调房间) (6) 3.2.4东内门 (6) 3.2.5人体 (7) 3.2.6照明 (8) 3.2.7设备 (9) 3.2.8 新风 (9) 第4章.确定空调方案 (10) 4.1概述 (10) 4.2 风机盘管、新风机选型 (11) 4.3 布置设备 (12) 第5章水力计算 (15) 5.1 水管路 (15) 5.1.1 最不利环路的计算 (17) 5.2 风管路 (19) 5.2.1 最不利环路的计算 (20) 5.2.2 不平衡率的计算 (25) 第6章参考文献 (27) 第7 章致谢 (27)

第1章工程概况 1.1 北京市某宾馆的标准层空调设计计算 1.2 维护结构性能参数 第2章设计原始资料 2.1 室外计算参数 2,2 室内计算参数 第3章负荷计算 3.1 负荷计算简述 总负荷包括房间冷负荷和新风冷负荷 空调冷负荷的组成 房间冷负荷 新风冷负荷 再热冷负荷(一次回风系统) 以下手工计算参照《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

3.2房间冷负荷的计算 )(N t t KF CLQ -=-εττ K —西外墙的传热系数 257.0m w F —西外墙面积 262.10m ετ-t —作用时刻温度的逐时值 计算见下表 计算时刻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作用时刻温度 36 35 34 34 34 33 33 33 33 33 33 34 34 室温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作用时刻温差 12 11 10 10 10 9 9 9 9 9 9 10 10 传热系数 0.57 0.57 0.57 0.57 0.57 0.57 0.57 0.57 0.57 0.57 0.57 0.57 0.57 传热面积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CLQ 72.64 66.59 60.53 60.53 60.53 54.48 54.48 54.48 54.48 54.48 54.48 60.53 60.53 西外墙冷负荷结果分析: 最大冷负荷时刻为1:00,84.75w 天正软件算得最大冷负荷时刻为1:00,75.7w 误差百分比10.7%。手算时延迟时间取11小时,引起与软件计算差异。 3.2.2 西外窗 外窗的温差传热冷负荷 ) (N t t KF Q -+=δαττ τ t —计算时刻下的负荷温度 δ—地点修正系数, N t —室内温度 K —窗的传热系数 α—窗框修正系数,取0.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