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一)

曼昆的经济学定义: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

曼昆的经济学十原理中第一条:PEOPLE FACE TRADEOFFS。这一原理的的两段经典举例:

When people are grouped into societies, they face different kinds of trade offs. The classic tradeoff is between “guns and butter.” The more we spend on national defense to protect our shores from foreign aggressors (guns), the less we can spend on consumer goods to raise our standard of living at home (butter). Also important in modern society is the tradeoff between a clean environment and a high level of income. Laws that require firms to reduce pollution raise the cost of producing goods and services. Because of the higher costs, these firms end up earning smaller profits, paying lower wages, charging higher prices, or some combination of these three. Thus, while pollution regulations give us the benefit of a cleaner environment and the improved health that comes with it, they have the cost of reducing the incomes of the firms’ owners, workers, and customers.

Another tradeoff society faces is between efficiency and equity. Efficiency means that society is getting the most it can from its scarce resources. Equity means that the benefits of those resources are distributed fairly among society’s members. In other words, efficiency refers to the size of the economic pie, and equity refers to how the pie is divided. Often, when government policies are being designed, these two goals conflict.

Efficiency 的定义:the property of society getting the most it can from its scarce resources。

Equity 的定义:the property of distributing economic prosperity fairly among the members of society。

对于社会决策者的ZF 来说,效率和平等是一对很难平衡的矛盾,容易顾此失彼。显而易见,如果一个ZF 的经济政策造成的局面是既缺少效率,又增大了不平等,那对该ZF 的评价只能是失败。ZF 是代表社会行使管理稀缺资源的主体,要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就要牺牲平等,要兼顾平等,就会打击勤奋群体的工作效率。但至少,无论经济政策往哪一方倾斜,对于社会整体来说,是在进步。如果这些资源被有特权的特定群体所占据,则不可能出现效率,同时又不能产生平等。既无效率又无平等的社会,其崩溃是必然的。眼前正是这样一个病态的社会,决策者再不悬崖勒马,可以想见其结局。

在资源由构成社会的所有家庭和公司的联合作用或集体行为分配的社会中,出现上述矛盾的时候,是相对容易解决的,因为决策总是根据人们的利益倾向于去纠正过当的行为;而在由一个中央决策者来实施分配的时候,比如中国,就是个大大的困难了。

第二条: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第三条: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第四条: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第五条: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第六条:MARKETS ARE USUALL Y A GOOD W 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第七条: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第八条: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第九条: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第十条: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曼昆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二)

市场经济的定义:

market economy - an economy that allocates resources through the decentralized decisions of many firms and households as they interact in markets for goods and services.

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来说,大陆的经济体制是一个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期的怪胎。其最大的奇怪之处在于ZF 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单纯的指挥者,也不是像现代西方国家的各种经济实体联合的代言人,而是既要做指挥者,又要以普通经济实体的身份参与市场。而我们根据曼昆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的学科,从而知道,在中国,ZF 是社会稀缺资源的管理者。那么很显然了,用一个网友的生动例子:ZF 既是球员,又是裁判,那么别人怎么玩?房地产市场的景象正是一个生动的写照。ZF 手里有土地,银行是ZF 的,而ZF 又要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房地产,而众多与政府有正当或不正当关系的KFS 也依靠此势力进入市场,这样的市场不受市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控制,成本可以被压到远低于正常市场价格水平,利润则被通过操作成倍提升。所以ZF 发财了,ZF 是少数人之ZF,所以少数人发财了;所以KFS 暴利了,KFS 是这少数人中一分子;所以炒房者利用了这一点,也跟着赚了一把。同理可以推论石油行业,为什么国际油价上涨,我们也跟着涨,国际油价下跌,我们却不跟着跌。还可以推论交通,电信,以及一切为ZF 所控制的稀缺资源所衍生的行业。只不过房地产业现在是矛盾的集中点而已。

中国并不是市场经济,而政府此前的一系列控制房地产行业的措施全使用经济手段,比如升息,比如加税,这些政策失败了,而且甚至还加速了房价上涨,因为增加的这些成本最终要落实在价格里。就是说这种市场调节的手段,只对真正受市场规律制约的广大老百姓有效,他们为升息加税而受害,作为铁三角中的一角的KFS 并不受此手段的制约,不但不受制约还能把这一部分压力转嫁给受制约的老百姓。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人民币对美元在升值,而国内购买力在下降。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还得依靠行政手段,这只有在影响到ZF 存在的情况下才会发生。那时ZF 要做的事只有一件,丢卒保帅,即砍掉KFS 这条膀子。今天早晨看到搜狐新闻说,北京市政府已经明令禁止未封顶楼房的个人贷款,这就是行政手段,但是该文章又特别提到银行的观望,尤其国有四大银行似乎可以打打擦边球,这就是上述的球员裁判的又一个表现。不管怎么说,ZF 目前还没走到断臂的那一步。所以我遗憾他们动手控制的太早了,现在的局面还在他们的控制之内。

事情看起来很糟糕,可是每个人都的确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经济仍在上升,仍然是繁荣的局面,老百姓的收入状况从总体上来看在稳步提升。这为什么?我想起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到当时英国面临的同样的局面时说过(大意),这个国家之所以在不断前进,人民生活状况不断在改善,不是因为国家政策的英明,而完全是因为该国家人民的勤劳,不仅抵消了那些失误政策的负面效应,而且能有少量盈余。而在目前的中国,老百姓的负担恐怕比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老百姓的负担要沉重得多。

曼昆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三)

第八条原理: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ivity and living standards also has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policy.

Productivity 定义:the amount of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from each hour of a worke's time。

Because lower investment today means lower productivity in the future, government budget deficits are generally thought to depress growth in living standards.”

在亚洲,生产率最高的几个国家当数新加坡,韩国,日本。而韩国人跟日本人又被公认为世界上工作最为勤奋的国家。高生产率加高的工作小时数,这样的国家,如何能落后?相比之下,中国大城市的年轻人,工作也相当勤奋,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迫使他们拼命工作,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的发展速度也不可能不快。政策的倾斜使社会中的稀缺资源(人力是其中最为稀缺的)集中供应了这些城市,其发展速度焉能不快?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使

收入得到合理的分配,这是政府现在迫切要做的事。

政府增加财政预算的赤字,就是政府要从市场中多拿走一部分钱,意味着市场失去了原本可用于生产的一部分钱,这就要威胁社会生活水准的提高。如果政府拿这些钱集中做了经济上的投资,比如在北京扶持了某些高新企业,投资了固定资产,那么北京的人均生活水平将被大大提高,而外地则相反。如果政府拿这些钱砸在了水里,比如修了国家大剧院,修了世纪坛,或者拿这些钱去填补亏空或支持腐败成本,那么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都要受到影响。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看起来大家都在拼命工作,GDP 也在噌噌往上涨,而我们的生活水平却没有以与之相应的节奏上涨。

第九条原理: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政府印制了过多的钞票时会造成价格上涨)

“inflation(通货膨胀)的定义:an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level of prices in the economy

What causes inflation? In almost all cases of large or persistent inflation, the culprit turns out to be the same—growth in the quantity of money.”

通货膨胀是抵消人们努力工作的成果的罪魁祸首,而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则是政府印制了过多的钞票。我们可以比较容易解释的目前通货膨胀状况的一个原因是:政府在固定资产尤其房地产也投入过分,造成了银行资金的短缺,而解决的办法则是加大钞票的印刷量。可以理解最近的关于ZF 加紧收紧银根的消息,正是要设法回收资金,减少钞票的过度印刷,从而控制通胀。这个过程不可能很快,至少要一年后,才能初步看到成效,而这还要取决于ZF 的决心和力度。

第十条原理: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Because prices are sticky, various types of gove rnment policy have short-run effects that differ from their long-run effects. When the government reduces the quantity of money, for instance, it reduces the amount that people spend. Lower spending, together with prices that are stuck too high, reduces the quantity of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firms sell. Lower sales, in turn, cause firms to lay off workers. Thus, the reduction in the quantity of money raises unemployment temporarily until prices have fully adjusted to the change.

The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is only temporary, but it can last for several years. The Phillips curve is, therefore,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many developments in the economy. In particular, policymakers can exploit this tradeoff using various policy instruments. By changing the amount that the government spends, the amount it taxes, and the amount of money it prints, policymakers can, in the short run, influence the combination of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that the economy experiences.”

在ZF 抑制通货膨胀的短期内会造成失业率的增加。当然,如果ZF 声明说他们成功实现了所谓的软着陆,那意味着通货膨胀得到抑制的同时没有造成失业率大幅增加和其他负面影响。这谈何容易。以上第二段关于ZF 抑制通胀的一些常见手段很值得玩味。

曼昆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四)

第一个经济学模型:循环流成图(Circular-flow Diagram)

定义:circular-flow diagram - a visual model of the economy that shows how dollars flow through

markets among households and firms.

是资源和货币在市场中循环流动的简单图表。

第二个经济学模型: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定义:a graph that shows the combinations of output that the economy can possibly produce given the available factors of production and the available production technology.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the study of how households and firms make decisions and how they interact in markets.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the study of economy-wide phenomena, including inflation, unemploy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曼昆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e)关系的精妙描述:

Every day you rely on many people from around the world, most of whom you do not know,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you enjoy. Such interdependence is possible because people trade with one another. Those people who provide you with goods and services are not acting out of generosity or concern for your welfare. Nor is some government agency directing them to make what you want and to give it to you. Instead, people provide you and other consumers with the goods and services they produce because they get something in return.

可以以这段话为例应用到不同场合来解释我们原本以为需要在形而上层面才能解释的问题。

曼昆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五)

比较优势原理

概念:

Absolute Advantage(绝对优势): the comparison among producers of a good according to their productivity.

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 whatever must be given up to obtain some item.

comparative advantage(比较优势): the comparison among producers of a good according to their opportunity cost.

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之间的差异造就了贸易上的收益。曼昆的例子:

SHOULD TIGER WOODS MOW HIS OWN LAWN?

Tiger Woods spends a lot of time walking around on grass. One of the most talentedgolfers of all time, he can hit a drive and sink a putt in a way that most casualgolfers only dream of doing. Most likely, he is talented at other activities too. For example, let’s imagine that Woods can mow his lawn faster than anyone else. But just because he can mow his lawn fast, does this mean he should?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we can use the concepts of opportunity cost and comparativeadvantage. Let’s say that Woods can mow his lawn in 2 hours. In that same2 hours, he could film a television commercial for Nike and earn $10,000. By contrast,Forrest Gump, the boy next door, can mow Woods’s lawn in 4 hours. In thatsame 4 hours, he could work at McDonald’s and earn $20.

In this example, Woods’s opportunity cost of mowing the lawn is $10,000 andForrest’s opportunity cost is $20. Woods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mowinglawns because he can do the work in less time. Yet Forrest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in mowing lawns because he has the lower opportunity cost.

这算是比较优势原理在微观经济学领域应用的例子。比较优势一定是存在的,所以人们只要从事相互间的交易,就一定能从中相互得利。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人们的商业贸易往来,只有一方得利的情形是罕见的。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家们要一致主张自由贸易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国家要积极的参与世贸组织的谈判,争取加入WTO 的原因。加入WTO,意味着与他国贸易往来时,双方都会降低或免去进出口关税,消除贸易壁垒,从而

使商品的价格降低,最终使两国的消费者得利。而使消费者能够买到尽可能价格低的商品,则是商业的根本目的。

斯密在其《国民经济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以英国为例在这方面的分析很经典。比如政府的某些看似聪明的为保护本国某项商品而设置高关税,借以阻止外国廉价质优的同类商品进来,以为是保护了本国人民的利益。但实际上呢,一来这种关税抬高了商品的价格,而使消费者不得不多掏腰包,二来这种保护实际上是仅使国内生产该商品的商人得利,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设法持续提高高价质劣的此种商品给消费者,从而长期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富国与穷国的贸易,在自由公平的贸易条件下,不见得是穷国受损害,相反,因为比较优势原理,是双方互惠的。伍兹和其邻居小孩的例子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无论如何,有需求才会有贸易。如果我们国内的消费者有需要购买美国商品的需求,那么就有使这一交易自由进行的必要。可以假设,如果一个国内消费者希望购买一部手机,而在他面前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性能差的国货,一种是性能好的外国货,那么出于保护该国货的目的而提高对外国手机的关税的做法以阻止消费者购买外国手机的行为就是对消费者的利益的侵犯。这样的行为除了使消费者多掏了腰包外,并没有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什么特别的好处。因为外国手机如果和中国手机一样在中国卖,交同样的税给中国政府,那么保护国产手机企业的意义在何处?仅仅是让生产手机的商人得利!另外一种情况,国家为扶持某些被认为有前途的行业而向该行业注入资金或奖励金的做法,也与此类似,是养肥了少数人而损害了多数人利益的愚蠢行为。在市场中,资源自然会流向那些有利可图的行业,没有利益的行业资本自然不会进入,何须外力介入。政府的扶持和奖励的做法,除了使该行业的少数人获利并损害了纳税人的利益之外,没有更积极的意义。

正如现在美国政府经常祭出的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政策,就是一个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有损害的政策。因此最多也只是嚷嚷一下而已,不能长期有效地实行下去。该政策在其他政治领域的作用,才是其目标所在。但是这等于要美国民众来负担这份额外的政治成本。

曼昆的结论:

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shows that 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off. You should now understand more fully the benefits of living in an interdependenteconomy. But having seen why interdependence is desirable, you mightnaturally ask how it is possible. How do free societies coordinate the diverse activitiesof all the people involved in their economies? What ensures that goods andservices will get from those who should be producing them to those who shouldbe consuming them?

In a world with only two people, such as the rancher and the farmer, the answeris simple: These two people can directly bargain and allocate resources betweenthemselves. In the real world with billions of people, the answer is lessobvious. We take up this issue in the next chapter, where we see that free societiesallocate resources through the market forces of supply and demand.

曼昆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六)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运转的动力

概念:

market(市场):a group of buyers and sellers of a particular good or service.

competitive market(竞争市场):a market in which there are many buyers and many sellers so that each has a negligible impact on the market price.

理想的竞争市场所需的两个基本特征:

1. the goods being offered for sale are all the same, and

2. the buyers and sellers are so numerous that no single buyer or seller can influence the

market price.

市场中的买家和卖家足够多时,才能形成竞争性的市场。反之,市场中卖家只有一两个而买家甚众则必然形成垄断(monopoly),少数卖家可以有足够的力量来左右商品价格,这是最不利于买家的局面。比如中国的电信,铁路,石油行业。为什么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上涨时,国内市场会跟着上涨,而在国际市场油价下跌时,我们不会跟着下跌,原因就在这里。

law of demand(需求法则):Other things equal, when the price of a good rises, the quantity demanded of the good falls.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涨,则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下降。)

案例分析:如何减少香烟的需求量

第一种方法:健康宣传,强制措施和禁止电视烟草广告等手段。

第二种方法:提高烟草价格(如对烟草公司增加税收)。青少年对烟草价格的变动最为敏感。

quantity supplied(供给法则):the claim that, other things equal, the quantity supplied of a good rises when the price of the good rises.(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上升。)

law of supply and demand(供需法则):the claim that the price of any good adjusts to bring the supply and demand for that good into balance.

在理想的竞争市场(Free Market)中,众多买家和卖家的活动会自动将市场价格推向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

曼昆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七)

elast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弹性及其应用)

考量影响需求的决定因素时,当提到买家在商品的价格降低,收入提高,替代品(substitute)的价格提高或者互补品(complement)的价格降低的情况下会有更多的对该商品的需求时,此需求分析是定性的而非定量的。要定量的分析需求量相对于其决定因素的改变所作的反应,经济学家引入了“弹性”(elasticity)概念。

elasticity:a measure of the responsiveness of quantity demanded or quantity supplied to one of its determinants.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需求的价格弹性):a measure of how much the quantity demanded of a good responds to a change in the price of that good, computed as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quantity demanded divided by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price.

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一些通用规则:

Necessities versus Luxuries(必需品和奢侈品):必需品的需求弹性相对于奢侈品要低。即医疗费用增加时人们依然不得不去看病而当游艇价格上涨时会有更多的人决定不买。虽然一样东西属于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取决于购买者的倾向,但衣食住行所需的物品通常可以认为是必需品。

Availability of Close Substitutes(最接近的替代品的可用性):如果有充分的替代商品,那么人们很容易在一商品价格上涨时转向其替代品,此时其需求弹性较大。

Definition of the Market(市场的定义):越宽泛定义的市场,其需求弹性越小。因为很难为一个很宽泛定义的物品比如食物找到替代品。

Time Horizon(时间范围):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商品有更大的需求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公式: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Q2 - Q1)/[(Q2 + Q1)/2]/(P2 - P1)/[(P2 + P1)/2]

曼昆希望:Throughout this book, however, we only rarely need to perform such calculations. For our purposes, what elasticity represents—the responsiveness of quantity demanded to price—is more important than how it is calculated.

当弹性值大于1 时,则需求是弹性的,此时需求数量变动的比例要大于价格;反之亦然。如果弹性值恰好等于1,则需求数量的变化比例与价格的变化比例相同,此时需求称为具有单位弹性。

弹性值为0 时,需求曲线为垂直线,此时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保持不变。这是不是很像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房屋的需求量变化不是很大,但价格在飞涨。

总收入与需求的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

total revenue(总收入):the amount paid by buyers and received by sellers of a good, computed as the price of the good times the quantity sold.

如果需求是非弹性的,则意味着价格上涨或下降不会影响到需求量,那么涨价会增加总收入;如果需求是弹性的,则意味着价格的上涨可能大大降低需求量,那么涨价会减少总收入。评估需求是否有价格弹性的办法是根据历史数据来计算。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需求的收入弹性):a measure of how much the quantity demanded of a good responds to a change in consumers’ income, computed as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quantity demanded divided by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income.

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需求的相对价格弹性):a measure of how much the quantity demanded of one good responds to a change in the price of another good, computed as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quantity demanded of the first good divided by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the price of the second good.

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 Percentage change in quantity demanded of good 1/Percentage change in the price of good 2

这个公式的值的正负取决于两种货物之间是互补的关系还是替代品的关系。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供给的价格弹性):a measure of how much the quantity supplied of a good responds to a change in the price of that good, computed as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quantity supplied divided by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price.

这是一个与需求的价格弹性类似的概念。

看曼昆的例子:

如果有一天农科院宣布说他们培育出了一个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可以使小麦增产20%。那么农民们是否会欢欣鼓舞而踊跃种植此种小麦呢?

农民是否愿意种植的动力来源于该小麦是否能增加他们的收入。而对于小麦这种产品来说,市场对于其需求量的弹性很小。也就是说,在需求量固定的情况下,增加了小麦的市场供应量,必然导致小麦价格的下跌,从而农民的收入降低。当然前提是,在未采用新品种之前,农民们就已经能够生产出足够的小麦供应市场。

农业技术不断提高,则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会越来越少,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这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过程。

曼昆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八)

Supply, Demand, and Government Policies(供给、需求以及国家政策)

控制经济的两种法则:供需法则和政府制定的法则。

政府控制经济运行的两种最常见的手段,一是价格控制(Price Control),一是税收(Taxes)。

概念:

价格上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Price ceiling:a legal maximum on the price at which a good can be sold.

如果旨在保护消费者利益而以行政手段强行规定一价格上限的话,市场会出现两种情形:1. 该价格上限高于市场供需的平衡点,则该价格上限不起作用。2. 该价格低于市场供需的平衡点,愿意在此价格继续生产和销售的商人们不会持续增加,则供应量相对于需求量会出现短缺。消费者要么需要排队,要么需要托关系走后门,要么就干脆无法买到。这最终的结局却是对消费者的损害:When the government imposes a binding price ceiling on a competitive market, a shortage of the good arises, and sellers must ration the scarce goods among the large number of potential buyers. 供需的价格弹性曲线很直观地表明了这个现象。

价格下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Price floor:a legal minimum on the price at which a good can be sold.

同样的,如果政府倾向于保护商人的利益而强行制定一价格下限,那么会出现相反的两种情形:1. 该价格下限低于市场供需的平衡点,则该价格下限不起作用。2. 该价格高于市场供需的平衡点,则会吸引商人加大商品的供应量,而需求变化相对稳定的话,就会造成供应过剩(surplus)的结果。高的价格损害了购买者,而为追逐利益造成供应的过剩又损害了供应者。

加在购买者身上的税收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tax incidence(税收负担):the study of who bears the burden of taxation.

To sum up, the analysis yields two general lessons:

#1 Taxes discourage market activity. When a good is taxed, the quantity of the good sold is smaller in the new equilibrium.

#2 Buyers and sellers share the burden of taxes. In the new equilibrium, buyers pay more for the good, and sellers receive less.

加在出售者身上的税收如何影线市场结果:

Taxes on buyers and taxes on sellers are equivalent. In both cases, the tax places a wedge between the price that buyers pay and the price that sellers receive.

结论:A tax burden falls more heavily on the side of the market that is less elastic.

在自由的,竞争的(注意这两个限定词)市场中,价格是供需机制的动力,买家和卖家以价格为风向决定他们的行为,双方的力量最终会达致均衡的价格。那么疑问来了,政府是干什么?如果政府是市场中各种实体的联合的代言人,那么政府的职责应当是:设法维护市场的自由,公平,竞争。不自由的市场会导致商品流通的障碍,不公平的市场导致不正当的竞争,使资源不能合理分配,使一些人在正常情况下得到的利益多于另一些人。制定平等自由的市场规则,打击不正当的行为,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转,是政府的职责。干预或者参与市场,都不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政府干预或者参与市场活动,那只能意味着,政府以裁判身份去当球员。作为裁判的政府,是不偏不倚的仲裁者,而作为球员的政府,就必然是作为其中的一方,他的利益与另一方是敌对的。那么既做裁判又做球员的政府就不可能再保持不偏不倚,而必然倾向于一方。这必然会破坏市场的正常运行。而受害者会是市场中正常的购买者和供给者双方。

按照通常的说法,房地产,期货,股票依次是市场中风险最大的行业。经营房地产的风

险可以从香港和日本的房地产业最近十余年的状况清楚看到。高风险意味着高利润,但无论如何它得受市场规律约束,所有有涨就必然有跌,而价格长期来看是出于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水平。但是情况在中国则完全不同,政府是最大的参与者(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反对这一说法),这就使这个行业短期内的风险几乎等于零,而利润则会高到离奇。之所以风险为零,是因为政府手里掌握着相对足够的资源(资本)来玩这个游戏。我们知道,对于垄断者来说,市场是不存在风险的。但是反过来也可以说,这个行业的风险已经被无限扩大了,等于是全社会在负担这一巨大的风险,一旦爆发,就无法收拾。

最近经常能在新闻上看到的一个论调是,在政府不断加强的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措施下,房地产市场会从新整合。实力较弱的小开发商要么倒下,要么被实力大的开发商并掉。这在目前情况下意味着某些非政府的小玩家在供过于求的局面下渐渐玩不起这个游戏了,而政府这个大玩家则依然有实力继续玩。加息,增税,提高存款准备金,是抑制市场热度的常规手段,但只对受市场规律制约的玩家有效。而限价,限量,限户型这些手段,是破坏市场的非常规手段,受害者依然是受市场规律制约的玩家。因为:A tax burden falls more heavily on the side of the market that is less elastic。在房地产市场中,相对于对住房有刚性需求的民众,以及资金较弱,对风险控制能力较差的小开发商来说,他们应对市场的弹性是很小的。政府在税收,在银行上的控制,倒霉的正是这些人。而这些政策加在大玩家的身上的部分,最终还是由社会全体来负担了。如果真要控制,只需政府势力退出房地产市场,让市场回归正常即可。可是这谈何容易,不仅到嘴的肉吐出来难,退出的损失还要有人来承担。

经济适用房是政府帮助穷人解决住房问题的一个手段。这个手段成功了吗?在商品房市场价格非常的情况下,经济适用房不可避免地进入市场流通,这是利益角逐的必然结果。那么政府回购后,怎么能保证再分配时,恰好把这些房子低价卖给真正的穷人呢?这是不可能的事。不使市场回归自由公平竞争的状态,回购政策只能是新一轮罪恶的温床。

曼昆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九)

接上一章供给、需求与国家经济政策的案例研究:谁负担了奢侈品税?

如果我没记错,前阵子在搜狐看到新闻说,中国也要(或者已经开征?)对汽车,别墅等奢侈品征消费税。对奢侈品征税,目标看起来是指向了富人的口袋,是个劫富济贫的手段。真如此吗?看曼昆的案例:

In 1990, Congress adopted a new luxury tax on items such as yachts, private airplanes, furs, jewelry, and expensive cars. The goal of the tax was to raise revenue from those who could most easily afford to pay. Because only the rich could afford to buy such extravagances, taxing luxuries seemed a logical way of taxing the rich.

Yet, when the forces of supply and demand took over, the outcome was quite different from what Congress intended. Consider, for example, the market for yachts. The demand for yachts is quite elastic. A millionaire can easily not buy a yacht; she can use the money to buy a bigger house, take a European vacation, or leave a larger bequest to her heirs. By contrast, the supply of yachts is relatively inelastic, at least in the short run. Yacht factories are not easily converted to alternative uses, and workers who build yachts are not eager to change careers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market conditions.

Our analysis makes a clear prediction in this case. With elastic demand and inelastic supply, the burden of a tax falls largely on the suppliers. That is, a tax on yachts places a burden largely on the firms and workers who build yachts because they end up getting a lower price for their product. The workers, however, are not wealthy. Thus, the burden of a luxury tax falls more on the middle class than on the rich.

我们看到,富人是存在的,且越来越多越来越富,富人对奢侈品的需求必然形成市场。有购买者就必须有生产者销售者。那么对奢侈品征税,如果向消费者征税,那么必然造成需

求的下降。需求下降,则供过于求,从而价格下降,市场总收入下降,这样,对奢侈品所征的税有一部分就落在了生产者和销售者一方。奢侈品的生产者在市场萎缩时很难转向其他生产,在此情况下他只能降低工资或者解雇员工,来继续保持他的利益。对富人来说,他可以选择不买,他具有更大的弹性。那么受害者是谁呢?是中产阶级和低收入的工人。

由此我们可以思考另一个问题:如果国家以减轻民众负担为目标,而减少或取消对生活必需品的征税,增加非必需品的征税,是否合理?我记得斯密在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里就讨论过这个问题。

Consumers, Producers, and The Efficiency of Markets(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这一章讨论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即研究资源的分配如何影响经济的健康运行。步骤:

首先研究购买者和销售者从参与市场的活动中获得的利益;

然后研究社会如何使这些利益最大化。

整个的分析基于此前已经得到的结论: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将使购买者和销售者的总利益最大化。

Welfare Economics: the study of how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ffects economic well-being.

willingness to pay: the maximum amount that a buyer will pay for a good.

consumer surplus(消费者盈余): a buyer’s willingness to pay minus the amount the buyer actually pays.

消费者的消费者盈余可以衡量消费者参与市场所获得利益。如果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心理预期(即他认为该商品的最高价值)是 100 元,那么在任何低于该价格的价位买到该商品,都可获得消费者盈余。价格越低,则此盈余越多,消费者从中获得的利益越多。因此,在正常的市场中,消费者盈余的确反映了经济的运行状况。曼昆的需求曲线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Producer Surplus(生产者盈余):the amount a seller is paid for a good minus the seller’s cost.

cost: the value of everything a seller must give up to produce a good.

商品的价格高于其成本,是销售者卖出货物的根本动力。价格高于商品成本越多,则销售者从中获得的利益越多。由于消费者盈余和生产者盈余是相对的两个方向,且二者密切相关,所以降两者结合起来,是研究经济运行状况的好办法。

Market Efficiency

efficiency: the property of a resource allocation of maximizing the total surplus received by all members of society.

equity: the fairnes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well-being among the members of society.

Total surplus = Value to buyers - Amount paid by buyers + Amount received by sellers - Cost to sellers = Value to buyers - Cost to sellers

在只考虑效率的情况下,总盈余越大,则表示资源分配的效率越大。而考虑公平的话,情况要复杂得多。曼昆的举例:在市场中人们从贸易上获得的利益如同一个蛋糕,需要分配给市场的各个参与者。提高效率就是如何把蛋糕做大,提高公平就是如何把蛋糕分得更合理。

EVALUATING THE MARKET EQUILIBRIUM(评估市场均衡)

1. Free markets allocate the supply of goods to the buyers who value them most highly, as measured by their willingness to pay.

2. Free markets allocate the demand for goods to the sellers who can produce them at least cost.

Thus, given the quantity produced and sold in a market equilibrium, the social planner cannot increase economic well-being by changing the allocation of consumption among buyers or the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among sellers.

But can the social planner raise total economic well-being b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the quantity of the good? The answer is no, as stated in this third insight about market outcomes:

3. Free markets produce the quantity of goods that maximizes the sum of consumer and producer surplus.

所以曼昆的结论,当然是在自由市场中,是:

The job of the benevolent social planner is, therefore, very easy: He can leave the market outcome just as he finds it. This policy of leaving well enough alone goes by the French expression laissez-faire, which literally translated means “allow them to do”.

所以说应该把增加市场总产出的职责交给斯密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在这章中曼昆的两个重要假设,这是本章讨论的立足点:

First, our analysis assumed that markets are perfectly competitive. In the world, however, competition is sometimes far from perfect.In some markets, a single buyer or seller (or a small group of them) may be able to control market prices.

This ability to influence prices is called market power. Market power can cause markets to be inefficient because it keeps the price and quantity away from the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

Second, our analysis assumed that the outcome in a market matters only to the buyers and sellers in that market. Yet, in the world, the decisions of buyers and sellers sometimes affect people who are not participants in the market at all. Pollution is the classic example of a market outcome that affects people not in the market. Such side effects, called externalities, cause welfare in a market to depend on more than just the value to the buyers and the cost to the sellers. Because buyers and sellers do not take these side effects into account when deciding how much to consume and produce, the equilibrium in a market can be inefficient from the standpoint of society as a whole.

在多数情况下,那只“看不见的手”是工作得很好的。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3.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专业化与贸易 经济学是研究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如何进行生产和分配的科学。在全球经济下,人们可以选择自给自足,也可以选择专业化生产,相互之间进行贸易,并导致经济相互依存。国家和个人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解决由于稀缺性引起的问题,并从中获得好处。 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许多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合意,是因为它可以使每个人享用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与劳务。 2.比较优势原理 有两种方法比较两个人在生产一种物品时的能力。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绝对优势;如果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比较优势。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基于比较优势。 (1)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绝对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生产一种物品需要资源少(比如说劳动时间少)的生产者称为在生产那种物品时具有绝对优势。这就是说,效率最高的生产者(有最高生产率的生产者)有绝对优势。 (2)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每个生产者的实际成本,而比较优势则是比较每个生产者生产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生产一种物品机会成本较少的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时有比较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人不可能在生产两种物品中都有比较优势,除非两个人有相同的机会成本,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外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的倒数。若一个人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比较高,那么他生产另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必然比较低。 (3)比较优势与贸易 无论绝对优势如何,如果生产者生产每种物品的机会成本不同,每个生产者就应该专门生产其机会成本低的产品。这就是说,每个生产者都应该生产他们有比较优势的物品,然后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需求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公式 需求价格弹性指衡量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的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 需求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价格弹性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一般用中点法计算(1P ,1Q )和(2P ,2Q )两点间的需求价格弹性,公式为: ()()()()21212121//2//2Q Q Q Q P P P P -+????= -+???? 需求价格弹性 分子是用中点法计算的数量变动百分比,分母是用中点法计算的价格变动百分比。 (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①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往往富有需求弹性,因为消费者从这种物品转向其他物品较为容易。 ②必需品与奢侈品。必需品需求倾向于缺乏弹性,而奢侈品需求倾向于富有弹性。 ③市场的定义。范围小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往往大于范围大的市场,因为范围小的市场上的物品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 ④时间框架。一般说来,物品的需求往往在长期内更富有弹性。 (3)需求曲线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 由于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的反应程度,所以,它与需求曲线的斜率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平坦,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陡峭,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图5-1表示不同需求价格弹性下的需求曲线形状。

曼昆经济学原理Chapter18生产要素市场 中英文笔记

Chapter 18 生产要素市场The Markets for Factors of Production §1. 生产要素市场 一.定义: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是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 the inputs used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二.联系:生产要素市场类似于物品与服务市场 不同点在于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 即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是从它向另一个市场供给物品的决策派生出来的 §2. 劳动需求The Demand for Labor 一.劳动需求 1.联系:与经济中的其它市场一样,劳动市场也是由供求力量支配的 2.结论:大多数劳动服务不是作为最终产品供消费者享用的,而是投入到其它物品的生产中 二.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1.生产函数The production function:说明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2.劳动的边际产量The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增加的一个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公式:MPL = ΔQ/ΔL = (Q2–Q1)/(L2–L1) 3.边际产量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随着工人数量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 随着雇佣的工人越来越多,每个增加的工人对苹果产量的贡献越来越小; 生产函数随着工人数量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平坦; 这种性质被称为边际产量递减。 三.劳动边际产量值与劳动需求 The 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and the Demand for Labor 1.边际产量值The 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 公式:VMPL = MPL ×P 2.联系:边际产量值(也被称为边际收益产量)以美元计算。 如果产品价格不变,边际产量值随着雇佣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3.结论:①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一个竞争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雇佣工人人数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这一点上。 边际产量值= 工资VMPL = Wage ②对一个竞争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边际产量值曲线the value-of-marginal-product curve就是劳动需求曲线the labor demand curve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10章--外部性)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10章--外部性)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0章外部性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外部性(externality):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如果这种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在存在外部性时,市场均衡并不是有效的,均衡

并没有实现整个社会总利益的最大化。 1.福利经济学:回顾 图10-1表示铝市场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需求曲线的高度表示边际买者的支付意愿,也就是购买最后一单位铝对消费者的价值。供给曲线的高度表示边际卖者的成本,也就是出售最后一单位铝对生产者的成本。 在没有政府干预时,铝的价格会自发调整, 所示的市使铝的供求达到平衡。如图10-1的Q 市场 场均衡时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在使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之和最大化的意义上说是有效率的。 图10-1 铝市场 2.负的外部性 假设铝工厂排放污染物,产生负的外部性,使得生产铝的社会成本大于铝的私人成本。因此

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曲线之上。 一个仁慈的社会计划者会力图使该市场产生的总剩余——铝对消费者的价值减去生产铝的社会成本——最大化。决定了社会的最适量(即Q 最适 ),如果不考虑对除生产者之外的其他人 的影响,则均衡数量为Q 市场 。此时铝的均衡数量(即 Q 市场)大于社会的最适量(即Q 最适 )。出现这种无效 率是因为市场均衡仅仅反映了生产的私人成本。在市场均衡时,边际消费者对铝的评价小于生产它的社会成本。在Q 市场 时,需求曲线位于社会成本曲线之下。因此,若将铝的生产量和消费量降低到均衡水平之下,就会增加社会的总经济福利。 图10-2 污染与社会最适 改进:对铝生产者征税,使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移动量为税收规模,新的供给曲线就与社会成本曲线相重合。在达到新的市场均衡时,铝生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34章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34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1.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theory of liquidity preference)是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流动性偏好理论在本质上只是供给与需求的应用,可以解释决定经济中利率的因素。假设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不变。这样,名义利率与真实利率的差距是不变的。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同方向变动。 (1)货币供给 流动性偏好理论的第一部分是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改变法定准备金或贴现率来改变货币供给。假设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固定在美联储所设定的水平上。所以它不取决于其他经济变量,特别是它不取决于利率。用一条垂直的供给曲线表示固定的货币供给,如图34-1所示。 图34-1 货币市场的均衡 (2)货币需求 流动性偏好理论的第二部分是货币需求。任何一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该资产可以转换为经济中的交换媒介的难易程度。货币是最具流动性的资产。人们选择持有货币而不持有其他可以提供较高收益率的资产,是因为货币可以用于购买物品与劳务。 虽然许多因素决定货币需求量,但流动性偏好理论强调的一个因素是利率,理由是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利率上升增加了持有货币的成本,因此货币需求量就减少了。利率下降减少了持有货币的成本,并增加了货币需求量。如图34-1所示,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货币市场的均衡 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存在一种均衡利率,使货币的需求量正好与货币的供给量平衡。

曼昆经济学原理Chapter15垄断 中英文笔记

Chapter 15 Monopoly 垄断 §1. 垄断Monopoly 一.对比 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垄断企业是价格制定者。 a competitive firm is a price taker, a monopoly firm is a price maker 二.定义 垄断企业:作为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 A firm is considered a monopoly if it is the sole seller of its product & its product does not have close substitutes. 如果一个企业是其产品唯一的卖者,而且如果其产品并没有相近的替代品,这个企业就是垄断者。 §2. 为什么会产生垄断Why Monopolies Arise 一.(1)垄断的基本原因fundamental cause:进入障碍barriers to entry (2)进入障碍的三个主要来源Barriers to entry have three sources 1.垄断资源: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Ownership of a key resource. 2.政府管制:政府给予一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权利 The government gives a single firm the exclusive right to produce some good. 3.生产流程: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 Costs of production make a single producer more efficient than a large number of producers. 二.垄断资源Monopoly Resources 虽然关键资源的排他性所有权是垄断的一个潜在原因,但垄断很少产生于这种原因 Although exclusive ownership of a key resource is a potential source of monopoly, in practice monopolies rarely arise for this reason. 三.政府制造的垄断Government-Created Monopolies 1.政府给予一个企业排他性地出售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限制其他企业进入市场,从而造成垄断。Governments may restrict entry by giving a single firm the exclusive right to sell a particular good in certain markets. 2.专利Patent和版权copyright laws 是政府如何为公共利益制造垄断的两个重要例子 四.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ies 1.定义: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时 An industry is a natural monopoly when a single firm can supply a good or service to an entire market at a smaller cost than could two or more firms. 2.产生:当相关产量范围内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arises when there are economies of scale over the relevant range of output.

曼昆经济学读书笔记

曼昆经济学读书笔记 曼昆经济学读书笔记篇1 《曼昆经济学》读书笔记 在探索经济学原理的世界中,我被曼昆的《经济学》打开了眼界。这本书简洁明了,逻辑清晰,每读一章,我都感觉对经济学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曼昆对经济学的独特见解所吸引。他强调了经济学并非仅仅是数学模型和统计数据,而是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分配、生产和消费,以及人口、财富和分配等问题。 书中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主要领域。微观经济学涉及个体决策和市场经济如何运作,包括需求与供给、市场均衡与价格、消费者行为、生产与分配等主题。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趋势和政策,如失业率、通货膨胀、汇率和财政政策等。 阅读《曼昆经济学》的过程就像是一次探险之旅。书中介绍了众多有趣的经济学概念,如机会成本、边际效应和比较优势等。这些概念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为什么人们会选择购买昂贵的商品,或者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储蓄而不是消费。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许多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些内容让我对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认识到,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来影响经济,如通过税收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价格水平。 总的来说,《曼昆经济学》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籍,它让我对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经济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实用

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世界,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我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探索这门有趣的学科。 曼昆经济学读书笔记篇2 读书笔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作者:曼昆 摘要: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曼昆教授的经典之作,旨在介绍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本书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同时也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等问题。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从而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政策。 一、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或经济总体行为的学科。在本书中,曼昆教授介绍了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其中,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失业是指劳动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导致一部分人没有工作。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导致货币贬值。曼昆教授认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需要通过政策手段来稳定经济。 二、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单个经济单位行为的学科。在本书中,曼昆教授介绍了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等问题。其中,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如何做出最优决策,以满足自身需求。生产者行为是指生产者如何通过投入要素来获得最大利润。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曼昆教授认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李占领 曼昆编写的《经济学原理》是讲授经济学类书籍中的经典之作,影响范围很大,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好书,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阅读了这本书,里面有太多的经典知识需要我慢慢消化记忆,为了加深印象,理解重点,我趁着周末时间,对照教材,主要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本书主要内容的经典摘录、典型案例以及读后感五个方面,写下了这篇读书笔记。 一、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关于这个问题,曼昆教授在书的开头给出了作为一个21世纪初的学生学习经济学的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它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二是它将使你更清明地参与经济:三是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本书开篇介绍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后面的叙述都围绕这十大原理展开,在后文中又反复提及,思路清晰,重点分明,内容简单易懂。 二、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围绕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的问题,罗曼提出了四个原理,分别是,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原理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原理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原理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围绕人们如何相互交易的问题,罗曼提出了三个原理,分别是,原理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原理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原理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围绕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问题,罗曼提出了三个原理,分别是,原理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原理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原理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开门见山地提出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后,曼昆教授开始提醒我们,如何像一个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和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这对我们无论是学习经济学理论还是实践应用都有这极大的帮助。 三、本书主要内容的经典摘录 市场如何运行

曼昆经济学原理Chapter14竞争市场中的企业 中英文笔记

Chapter 14 Firms in Competitive Markets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 §1. 什么是竞争市场What is A Competitive Market? 一.竞争的含义 竞争市场又称完全竞争市场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 1.三个特征characteristics:①市场中有许多买者和许多卖者 There are many buyers and sellers in the market. ②各个卖者所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 The goods offered by the various sellers are largely the same. ③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 Firms can freely enter or exit the market. 2.两个结果outcomes: ①市场上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的行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可以忽略不计 The actions of any single buyer or seller in the market have a negligible impact on the market price. ②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把市场价格作为既定的 Each buyer and seller takes the market price as given. 3.定义:一个有着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与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 A market with many buyers and sellers trading identical products so that each buyer and seller is a price taker △价格接受者a price taker:买者和卖者必须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 Buyers and sellers must accept the price determined by the market 二.竞争企业的收益The Revenue of a Competitive Firm 1.总收益Total revenue:①一个企业的总收益等于销售价格乘以销售量TR = (P X Q) for a firm is the selling price times the quantity sold; ②总收益与产量同比例变化 is proportional to the amount of output 2.平均收益Average revenue:①等于总收益除以销售量AR = TR÷Q = (P X Q)÷Q = P is total revenue divided by the quantity sold ②在完全竞争市场,平均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 equals the price of the good ③告诉我们企业从普通一个单位产品销售中得到了多少收益 tells us how much revenue a firm receives for the typical unit sold 3.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①增加一个单位销售量所引起的总收益变化MR =ΔTR /ΔQ is the change in total revenue from an additional unit sold ②对竞争企业来说,边际收益等于物品的销售价格 for competitive firms, equals the price of the good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5章--生产与增长)

第9篇长期中的真实经济 第25章生产与增长 25.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生产率 (1)定义 生产率指用以衡量每单位投入要素的产出量的指标。如一个工人单位小时工作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2)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①人均物质资本。物质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 ②人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对人的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③人均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自然资源有两种形式:可再生的与不可再生的。 ④技术知识。技术知识指的是自适应的、可在公众间传递的信息与技巧。 2.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 (1)经济增长的含义和源泉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具体理解有两层含义:①经济增长指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即经济总产量的增长;②经济增长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即人均产量的增长。 经济增长的源泉最主要的因素是: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即人力资本的增长)、资本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是广义概念,包括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先进管理手段以及资源配置的高效率等)。 (2)储蓄和投资 ①储蓄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后所剩余的部分。储蓄是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凯恩斯收入与就业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但是,储蓄是一个不容易确定的概念,无论从它的来源还是作用方面看,均没有准确的数量限制。储蓄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当可支配收入大于最终的消费支出时,储蓄值为正数;反之,则为负数。储蓄包括政府机构储蓄、企业储蓄和个人及家庭储蓄三种。 ②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等,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在西方国家,人们购买证券、土地和其他财产,都被说成投资,但在经济学中,这些都不能算是投资,而只是资产权的转移。决定投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因素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3)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 ①收益递减是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从增加的一单位资本中生产的额外产量减少。换句

曼昆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十二) Public Goods and Common Resources(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 概念: excludability(排他性):the property of a good whereby a person can be prevented from using it. rivalry(竞争性):the property of a good whereby one person’s use diminishes other people’s use. private goods(私人物品):goods that are both excludable and rival. public goods(公共物品):goods that are neither excludable nor rival. common resources(共有资源):goods that are rival but not excludable. 所谓排他性即一样东西如果是我的,那么你就无权使用;竞争性即一样东西如果我用了,你就没的用了,你要想用,你得和我竞争。因此对公共物品的定义就是,既不是排他性的,即大家共同拥有权利,也不是竞争性的,即我拥有了,不妨碍你也拥有。比如国防,比如科学研究。共有资源则是,大家都享有拥有的权利,但是你多用一点,我就要少用一点。在我们国家,按照官方定义,没有任何物品是私有的,比如土地,石油,天然气,水,矿山等等等等。但实际上情形如何呢?看曼昆引用的亚里士多德的话: What is common to many is taken least care of, for all men have greater regard for what is their own than for what they possess in common with others.(那些被越多人共同拥有的东西越不被爱护,因为每个人对自己拥有的东西的关心程度要远远超过与他人共有的东西。) 在本章的结论部分曼昆对此给出的解释:In all cases, the market fails to allocate resources efficiently because property rights are not well established. That is, some item of value does not have an owner with the legal authority to control it.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号称是共有制的国家,国有资源是最多被浪费和挥霍的,是最多被不明不白出卖的。市场不能有效的分配这些共有资源,于是不得不倚赖**做统一调配,而**如果不被证明是足够清廉的**,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曼昆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十三) The Design of the Tax System(税收体系的设计) 本·富兰克林的名言:In this world nothing is certain, but death and taxes。(1789) 根据之前的知识: 1. 国防,科技,公共设施,共有资源的协调,秩序的维护,社会福利,**机构自身的维持等等等等,都需要钱。在市场经济的国家,**的这些收入全部来源于税收。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税收是不可避免的。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个人都是从中受益的。 2. 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盈余(Total Surplus)在一项税收中减少的量要大于**从该税收中获得的收入,这叫做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只要有税收存在,市场就会承受此损失。 由此看见,税收体系如何才能高效而公平,是**决策者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这也有两个方面:首先,必须考量**的财政收支情况,**的机构运转必须保证高效,或者必须保持公正(不难想象,如果**致力于确保公正,那么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势难提高效率。美国**算是比较低效的,萨达姆的**大概效率相对较高,但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因为独裁**一般都是腐败臃肿的**)。其次,必须考量社会成本,尽量以最小的市场损失来获得足够的税收收入,同时要保证税负的公平。 看 1998/99 年度各国中央**税收收入占其 GDP (Gross Demestic Production) 的百分比: 法国 38.8% 英国 33.7 德国 29.4 巴西 19.7 美国 19.3 加拿大 18.5 俄罗斯 17.4 巴基斯坦 15.3 印度尼西亚 14.7 墨西哥 12.8 印度 10.3 美国**的财政概览

曼昆经济学原理Chapter11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 中英文笔记

Chapter 11 Public Goods And Common Resources 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本章问题: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的定义 为什么私人市场不能生产公共物品 我们经济中的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 为什么公共物品的成本—收益分析既是必要的又是困难的 为什么人们往往会过多的使用共有资源 我们经济中一些重要的共有资源 §1. 不同类型的物品The Different Kinds of Goods 一.根据两个特点来分类 1.排他性Excludability:可以阻止其他人享用该物品 the property of a good whereby a person can be prevented from using it 2.竞争性Rivalry:某人对该物品的使用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享受。 the property of a good whereby one person’s use diminishes other people’s use 二.四类物品Four Types of Goods 1.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both excludable and rival. 2.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neither excludable nor rival 3.共有资源Common Resources:有竞争性,无排他性rival but not excludable 4.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ies:有排他性,无竞争性excludable but not rival §2.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一.搭便车问题The Free-Rider Problem 1.搭便车者a free-rider:从一种物品中获益,但却避免了为此支付的人 a person who receives the benefit of a good but avoids paying for it 2.结论:由于公共物品没有排他性,搭便车者问题就阻碍了私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 3.解决搭便车问题Solving the Free-Rider Problem:政府可以潜在地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总收益大于总成本,政府就可以提供公共物品,并用税收为它支付,这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好。 二.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 1.国防National Defense:保卫国家免受外国入侵,国防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物品 2.基础研究Basic Research:知识的创造是一种公共物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笔记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 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 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失灵)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这个好理解,不就是通货膨胀么) )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可以至少短期的失业率〈其实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但是会造成通货膨胀) 第二章向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一节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υ为什么我们会把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科学家来看待呢? 经济学家同样的需要去观察世界,冷静地建立并且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家更多的是关注历史提供的自然实验——因为你不可能为了去验证一些数据去影响国家的经济运行,所以说经济学里的“实验”不是那么好做的。 υ那么如何去做呢? 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建立理论,再去进一步的观察(检验!)……? ?在观察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出一定的假设,这些假设会有利于我们的观察。当然,假设并不是永远的成立。比如我们去买东西,如果商店就在门口,我们可以假设买东西所花费的时间为零,如果是在3站地以外的话,这个假设就不能成立。 ?建立起经济模型。 两个模型:循环流向图,生产可能性边界 υ定义一下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概念。 这两个家伙基本上可以见名见意。 前者,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后者,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上如何相互交易。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5篇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5篇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1 《经济学原理》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大师曼昆所著,记得这是第二次看这本书,本书总共有13篇,分为36个章节。在读完此书之后,感觉全书结构合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曼昆教授将一些深奥的经济学理论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解释得很清楚。尤其是经济学十大原理,讲得出神入化,曼昆教授用语简单朴素,用简单的文字和简单的案例深刻的阐释了经济学中的十大原理,做到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深奥的知识,让人印象深刻。 同时,曼昆教授在此书中用重点讲解应用与政策,而正规经济理论则次之,这真正让读者领会到经济学的学以致用。本书主要讲解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企业行为与消费者选择理论、长期经济增长与短期经济波动、以及宏观的经济政策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知识,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经

济方面的知识。 其实对于一个外行来说,我觉得本书的最大价值并不是有多少深奥的理论体系,而是在简单的语言中教会我们形成一种经济学思维。教会我们用经济学的知识去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要有经济意思,要把理论知识变成有价值的实际行动。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做了大量的学习,因为有些知识的确似懂非懂。我相信这些知识对我以后的理财有很大的作用,肯定会受益终生。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2 什么叫经济学?文中在前言中首先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和处理社会中人一般生活事务的学科。该定义简单而扼要,阐明了经济学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是人类的一般生活事务,指出了经济在人类一般事务中的基础地位。据此,如果一个生活在当代的年轻人连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都不具备,全然无知,那么某种程度上,其可以形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文盲。因此,曼昆在前言中所述,这是一本给下一代阅读的书籍,作为留给下一代的另一种贡献。 《经济学原理》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上下两分册,遵循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叙述线路,上册为《微观经济学分册》,下册为《宏观经济学分册》。《微观经济学分册》中,文章从经济学的十大原则入手,指出经济的一切原理或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26.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是由经济中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机构组成。金融体系使经济的稀缺资源从储蓄者(支出小于收入的人)流动到借款人(支出大于收入的人)手中。金融体系由帮助协调储蓄者与借款人的各种金融机构组成。金融机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 2.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想储蓄的人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两种最重要的金融市场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1)债券市场 债券是按照法定程序发行的,要求发行人(也称债务人或借款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向债权人或投资者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一种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基本要素有偿还期限、票面利率、票面价值和债券发行者。 债券的特点:期限性、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 (2)股票市场 股票指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用以证明股东按其所持股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凭证。 股票与债券的差别:股票的所有者是公司的部分所有者,债券的所有者是公司的债权人。股票持有者享有该公司的利润分成,而债券持有者只得到其固定的债券利息。公司破产时,债券持有者享有在股票持有者之前得到补偿的权利,即享有优先清偿权。债券有固定的到期日,到期必须偿还,而股票则没有到期日,无须偿还。 3.金融中介机构 金融中介机构指为资金融通提供媒介服务的专业性金融机构或取得专业资格的自然人,主要的中介机构有银行和共同基金。 (1)银行 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主要经营贷款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银行的作用:①作为金融中介机构,融通资金;②通过允许人们根据自己的存款开支票而便利了物品与劳务的购买。 (2)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指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财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并由基金管理人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将收益分配给基金份额持有人的集合投资方式。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堂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5版)课堂笔记 第1 篇导言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 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英美等国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 稀缺性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2.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 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经济学研究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3.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以下三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互相交易的: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