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22-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配套文档:第四章 章末检测(A卷)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A)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图为“某地1965年和2010年地理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

A.水源充分、交通便利B.矿产资源丰富C.优待的政策D.劳动力素养高

2.随着当地煤炭和石油资源耗竭,对城市的经济进展影响最小的是()

A.A城B.D城C.E城D.F城

读图,完成3~4题。

3.为了加强乙村与甲城的联系,拟建一条大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4.图中铁路线的分布存在的明显问题是()

①穿越河流②邻近港湾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读“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植被变化表”,完成5~6题。

分期植被分期植被

初期以松、蒿、菊为主的疏林草原中期后以栎等阔叶为主的森林草原早期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晚期前以栎、松、蒿为主的疏林草原中期前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晚期后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5.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暖和、干燥B.暖和、潮湿C.寒冷、干燥D.寒冷、潮湿

6.华北地区从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的变化特征是()

A.趋向于干旱B.趋向于潮湿C.存在某种周期性D.趋向于暖和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后回答7~9题。

7.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沉没沿海低地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峻D.臭氧层空洞扩大

8.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缘由是()

A.冰川溶化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D.地面沉降

9.下列人类行动能缓解该“环境变迁”的是()

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B.加大台风预报警报

C.提高城市化水平,降低农业人口比重D.国际协作,开发清洁能源

下图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下列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较低纬地区向较高纬地区削减B.由沿海向内陆先削减后增多

C.由平原向山区渐渐增多D.由沿海向内陆渐渐增多

1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能丰富与否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风能丰富是由于接近冬季风的源地②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岩石暴露,下垫面摩擦力大③地风能较丰富是由于地处沿海④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距海遥远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图中M地区具有较大进展潜力的新能源是()

A.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B.太阳能、风能和沼气

C.地势能、风能和沼气D.太阳能、地热能和水能

上海市自1921年消灭明显地面沉降以来,至1965年市区地面平均下降1.69米。由于实行有效的把握措施,1966年至2003年全市地面沉降累计为0.248米。依据以上材料,完成13~14题。

13.造成上海地面沉降的缘由主要是()

A.臭氧层遭到破坏B.南水北调C.长江上游修建水库D.过度抽取地下水

14.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下列哪种问题是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的()

A.森林掩盖率低B.地下水质变坏C.空气污染严峻D.长江鱼类品种削减

国际上对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一般不超过40%,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达20%,西北地区为53.3%,其中黄河流域为55%,内陆河流域为52.5%。据此回答15~16题。

15.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的根本缘由是()

A.生产生活需水量大B.气候干旱,降水少

C.浇灌农业发达D.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高

16.下列现象属于西北地区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的是()

①河流上游河湖干枯,荒漠面积扩大②地下水位的下降影响了地表植被的生长③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消灭断流预警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很多国家经济进展的严峻阻碍,甚至危及国家平安和民族生存。据此回答17~18题。

17.水资源问题产生的缘由主要有()

①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原来就少②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不少,但地区分布不均③部分地区水污染格外严峻,为水质性缺水④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进展,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8.世界上缺水国家或地区的共性是()

A.降水量稀有B.蒸发量大C.远离海洋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

下表为“部分地区工业用水比较表”,据此回答19~20题。

水价(元/吨)有效利用率(%)

广州地区0.333

京津地区 1.652

日本东京1487

19.该表说明()

A.东京的水资源最紧缺B.我国水资源污染程度低于日本

C.低水价是水资源铺张的重要缘由D.我国的节水技术与意识强于日本

20.我国南方地区水价低于北方地区的主要缘由是()

A.北方地区经济进展速度快,需水量太大B.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水资源短缺

C.北方地区水污染比南方地区更严峻D.北方地区人口数量大于南方地区

题号123456789

1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二、综合题(共50分)

21.读“某地区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分析下列字母所代表城市的区位因素。

城市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J: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城市的区位条件与我国以下城市相像的是()

A.大庆B.攀枝花C.大同D.玉门

(3)从城市区位因素角度动身,你认为应实行哪些措施促进F城市的进展?

(4)图中______________处最有可能形成新的城市,阐明理由并用字母K标注。

22.2009年12月7日为期12天的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贝拉中心开幕。与会各方连续就全部国家都承诺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目前基础上削减一半的议题开放争辩。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由图可以看出,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2)大气中二氧化碳上升的缘由有哪些?

(3)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如何?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何关系?

(4)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如何?为什么?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新华网乌兰巴托2010年3月4日电:据蒙古国官方3月4日表示,今冬大雪寒潮天气引起的数十年来罕见雪灾已造成蒙古国300万头牲畜死亡。

将来两个月,大部分灾区灾情将持续加重,估计到5月中旬死亡牲畜有可能达到500万头。

蒙古国政府实行自救和求助外援等多种举措,削减雪灾对牧民生活和牧业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

材料二新华网乌兰巴托2010年3月23日电:蒙古国紧急状况总局23日要求患病雪灾的12个省64个县实行紧急措施,在抗击雪灾的同时预防融雪洪灾,以免灾区患病更大损失。日前刚从灾区了解灾情回到首都乌兰巴托的纳木斯莱说,近一段时间蒙古国天气多变,频繁消灭大雪、降温、大风、沙尘暴等天气,导致一些地区低温冻害、雪崩等次生灾难不断。

(1)蒙古国受雪灾影响严峻的缘由有哪些?

(2)减轻寒潮灾难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3)下列气象灾难具有关联性的是()

A.滑坡—台风—暴雨B.火山喷发—地面沉降—全球气候变暖

C.水土流失—山洪暴发—海啸D.寒潮—雪灾—洪灾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我国目前地下水超采区的面积在逐步扩大,从20世纪80年月的8.7万平方千米,已经扩大到现在的19万平方千米;目前华北地区的地下水超采问题比较突出。

(1)漫画中反映了什么问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2)材料二中说明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缘由是什么?

(3)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急状况的措施除南水北调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B村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水源充分,交通便利。]

2.C[E城旅游资源丰富,受矿产资源枯竭的影响最小。]

3.C[a、b线与等高线基本上垂直相交,施工难度大。d线经过海疆,投资较大。]

4.D[铁路在经过图左下角地形时,与等高线垂直相交,坡度较大,而且穿越城区,造成噪声污染。] 5.B 6.C[植被中疏林草原和森林草原相比,疏林草原相对干旱。华北地区中期后植被由疏林草原过渡到森林草原,说明气候暖和潮湿。从表中可以看出,华北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初期到晚期后的过程中,由疏林草原到两个森林草原的重复消灭,表明具有周期性变化。]

7.A8.B9.D[第7、8题,主要考查读图猎取信息的力量。由图示“环境变迁”主要发生于沿海低地区,可知应是指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沿海低地被沉没现象。第9题,解决全球变暖措施:一方面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开发清洁能源;另一方面植树造林,增加植被吸取CO2的量。]

10.B[从图例分析可以得出风能由沿海向内陆先削减后增多的结论。]

11.C[风能大小成因除了考虑气压差缘由(风源地)以外,还要考虑地形的影响。②、④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处于盆地和坎坷不平的山地地形,受山地阻挡风能较贫乏。]

12.A[M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淡薄,太阳辐射强;处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能丰富;从图例可以直接读出M地有效风能密度较大。]

13.D14.B[上海市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面失去水的支撑力,导致地面下沉。上海市近海,由于地下水削减,使得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质变坏。]

15.B[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区域特征就是干旱,之所以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主要还是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为了满足居民生活和工农业进展的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地表及地下的水资源。生产生活需水量大不是根本缘由,由于我国东部地区的需水量更大,但由于降水比较多,所以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其他两个选项均不合理。]

16.C[主要考查同学能否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把握学问之间的规律关系,调动和运用地理学问的基本技能,以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力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与西北地区过度用水无关;河湖干枯、荒漠面积扩大的主要是河流下游地区。]

17.C[世界上消灭水资源问题并不是指全球全部地区都有此问题,而是指部分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或水质污染问题。水资源问题产生的缘由:一方面与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类对水资源需求量增大及水污染严峻有关。]

18.D[缺水国家的共性就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用水。]

19.C20.B[从表中水价与水资源有效利用率数据中可看出,水价越高、有效利用率越高,则水价与有效利用率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由于水价低使人们不留意节省用水,水价高使人们想方法去节省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所以说低水价是水资源铺张的重要缘由。我国南方地区由于降水多于北方而水资源更丰富一些,从而紧急状况相对要轻些,所以一般水价低于北方。]

21.(1)水运的起止点河流交汇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科技

(2)B(3)修建铁路、大路;建引水工程。

(4)铁路线交会这里形成铁路枢纽,有大量的人流、物流集聚和中转,城市分布趋势是向交通便利的地方集中。标注略(字母K标示在C城北侧铁路交会处)。

解析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进展的影响:①平原是建城的抱负地形。②气候条件影响城市的区位,主要是气温存降水两方面的作用,世界上主要的大城市都建在中低纬度地带,特殊是沿海地区。③河流对城市的意义,一是可作为重要的交通通道,二是能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需要,故在河流的河口、交汇处、水陆交通的转运点、水运起点、水运转陆运的转换处,都会成为一些重要城市的发祥地。④不少城市的形成和进展对矿产资源的依靠性较大。

22.(1)不断上升,尤其是1950年以来,上升更为明显。

(2)一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自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3)波动上升。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猛烈吸取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升温,导致全球变暖。

(4)波动上升。全球气候变暖,海水膨胀,极地、高山冰川溶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23.(1)寒潮持续时间长,势力强,又因蒙古国距寒潮源地近,地势平坦,增加了寒潮的强度。

(2)提前发布精确的寒潮警报,做好防备预备,加强自救和向国际社会求援。

(3)D

解析第(1)题,从寒潮的强度、持续时间方面思考。第(2)题,依据材料以及所学学问进行总结。第(3)题,首先明确是气象灾难,然后再从因果关系方面得出答案。

24.(1)由于长时间过度地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下沉,破坏耕地,影响工农业生产,

破坏生态。

(2)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是由于严峻缺水导致的。

自然缘由:华北地区属半潮湿地区,地表径流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人均径流量少。

人为缘由:工农业进展快,人口增长快,生产、生活消耗量大,水污染、铺张严峻。

(3)进展节水产业,合理安排水资源,乐观治理水体污染,循环用水等

解析在分析水资源紧急的缘由时应从自然缘由和人为缘由两方面进行,华北地区总体上降水较少,地表径流少,季节、年际变化大,工农业又较为发达,需水量大,故水资源紧急。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

第4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掌握地震波的分类和不同特征 2.能说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及根据它们划分的地球 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每一圈层的特征 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 知识点0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一)地震波 1,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2,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4,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二)不连续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 4,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与之相关。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5,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即学即练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D.地壳 【答案】D 【详解】 海洋地壳的厚度相对大陆地壳较薄,一般为5-10千米,故此题D正确。 知识点02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2、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大气圈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同时提供了生物生存必须的氧气。大气圈中的各种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3、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水是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在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地球多数生物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生物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的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5、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即学即练2】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22-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配套文档:第四章 章末检测(A卷)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A)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图为“某地1965年和2010年地理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 A.水源充分、交通便利B.矿产资源丰富C.优待的政策D.劳动力素养高 2.随着当地煤炭和石油资源耗竭,对城市的经济进展影响最小的是() A.A城B.D城C.E城D.F城 读图,完成3~4题。 3.为了加强乙村与甲城的联系,拟建一条大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4.图中铁路线的分布存在的明显问题是() ①穿越河流②邻近港湾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读“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植被变化表”,完成5~6题。 分期植被分期植被 初期以松、蒿、菊为主的疏林草原中期后以栎等阔叶为主的森林草原早期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晚期前以栎、松、蒿为主的疏林草原中期前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晚期后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5.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暖和、干燥B.暖和、潮湿C.寒冷、干燥D.寒冷、潮湿 6.华北地区从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的变化特征是() A.趋向于干旱B.趋向于潮湿C.存在某种周期性D.趋向于暖和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后回答7~9题。 7.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沉没沿海低地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峻D.臭氧层空洞扩大 8.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缘由是() A.冰川溶化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D.地面沉降 9.下列人类行动能缓解该“环境变迁”的是() 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B.加大台风预报警报 C.提高城市化水平,降低农业人口比重D.国际协作,开发清洁能源 下图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下列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较低纬地区向较高纬地区削减B.由沿海向内陆先削减后增多 C.由平原向山区渐渐增多D.由沿海向内陆渐渐增多 1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能丰富与否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风能丰富是由于接近冬季风的源地②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岩石暴露,下垫面摩擦力大③地风能较丰富是由于地处沿海④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距海遥远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图中M地区具有较大进展潜力的新能源是() A.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B.太阳能、风能和沼气 C.地势能、风能和沼气D.太阳能、地热能和水能 上海市自1921年消灭明显地面沉降以来,至1965年市区地面平均下降1.69米。由于实行有效的把握措施,1966年至2003年全市地面沉降累计为0.248米。依据以上材料,完成13~14题。 13.造成上海地面沉降的缘由主要是() A.臭氧层遭到破坏B.南水北调C.长江上游修建水库D.过度抽取地下水 14.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下列哪种问题是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的() A.森林掩盖率低B.地下水质变坏C.空气污染严峻D.长江鱼类品种削减 国际上对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一般不超过40%,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达20%,西北地区为53.3%,其中黄河流域为55%,内陆河流域为52.5%。据此回答15~16题。 15.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的根本缘由是() A.生产生活需水量大B.气候干旱,降水少 C.浇灌农业发达D.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高

地理必修一中图版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们,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本节内容安排课时为一个课时,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球内部圈层和地球外部圈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小结等方面,简要向大家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在教材中地球内部圈层部分占用篇幅和内容较多,而地球外部圈层部分比较简略,而且地球外部各圈层在必修一后面都有各自章节详细介绍,所以在此不作重点讲解,而是蜻蜓点水,埋下伏笔。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将设置在第一部分地球内部圈层部分。 在本章前三节分别从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形式的特征及其意义几方面对地球概况进行详细讲解,虽然第四节地球圈层结构与之前各章节知识之间联系不大,学生基本可以独立看待本节学习,但是,高中地理学习更注重的是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和读图技能的锻炼,而教材中缺少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到划分方法,从各内部结构到各内部圈层的特征,都离不开《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所以利用《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划分方法、圈层结构、圈层特点,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刚从初中地理转入高中地理学习,地理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尤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地理读图的技巧。所以,本节课我将着重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进一步提升图表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另外为了降低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授课过程中,我将更着眼于课本,力求参透课本中出现的每个图、表、活动跟案例,让学生在课后复习和二次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有书可参,有理可依,减少高一地理学习的盲目性。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地球的圈层结构”部分提出的要求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并且在活动建议中提出:“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因此,在教学中,始终把握住该节内容的标准要求,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读图分析的能力,是本节课力求完成的主要任务。根据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2021-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的自转》说课稿 中图版必修1

2021-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的自转》说课稿中图版必修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一章的第四节,由前面宇宙环境的知识可知,地球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自转和公转。本节先谈地球的自转运动,只要掌握了地球自转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就能为以后学习公转运动和地理环境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地球的自转,就地表来说是在作圆周运动,所以可从方向、周期、速度三个方面来了解它的特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由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其中最显著的是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异、地转偏向和地球形状变扁等现象。 本节课的重点是地球自转的特点和地转偏向问题;难点是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差异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与太阳日示意图”,并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学会运用“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使学生形成物质普遍联系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方法】 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一些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对学生来说很抽象,不容易领会。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以新兴的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从创设情境入手,采用直观教学,变宏观

为微观(如以地球仪代替地球)、变静态(如课本插图)为动态(如动画)、变抽象为形象;再通过低起点、高坡度式的层层设问,创造协作学习与会话环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逐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突出直观教学,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演示法。利用地球仪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一些难以观测、难以想象的地理过程模拟式地展现出来,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形象生动。二是情境法。通过切合实际地创设一些情境,设计恰当的问题,以案例式使每个知识点能自然地导入引申,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主动与老师协同学习,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水到渠成地实现意义的建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㈠、地球自转的特点

2022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4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后习题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四节 【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 时间:20分钟总分:44分 (知识点1: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2](2020年北京丰台区检测)南宋天文学家、思想家何承天在《论浑天象体》中记载“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代号最能解释文字中“百川发源……归注入海”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降水B.②—蒸发 C.③—水汽输送D.④—地表径流 2.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比喻及其解释,连线正确的是( ) A.“纽带”—地球表面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 B.“调节器”—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再分配 C.“雕塑家”—调节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 D.“传送带”—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基本形态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是地表径流的描述;图中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径流。第2题,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被称为“传送带”;从而使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被称为“纽带”;水循环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它可以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被称为“调节器”;水的循环运动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且使水成为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因子之一,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被称为“雕塑家”。 [知识点1](2020年辽宁实验中学检测)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4章 地貌 第2节 地貌的观察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 像等资料识别3~4种地貌, 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知道地貌观察的顺序,并 能在野外选择恰当的地貌观 察点。(区域认知、地理实践 力) 2.了解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 描述所观察到的地貌类型和 景观特点。(综合思维) 3.分析坡度和坡向对地理环 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 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1.如何进行地貌观察? 2.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 有哪些?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地貌形态与规模 (1)形态:千姿百态——各种地貌混杂在一起。 (2)规模:大小不等——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2.观察描述 (1)选址:选择视野比较广阔地方。 (2)顺序: ⎩⎪ ⎨ ⎪⎧从宏观到微观 从面到点 (3)手段: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 [知识拓展] 我国把黄海海平面定为海拔基准面,1954年青岛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作为我国的海拔起点。2004年,在青岛大麦岛验潮站水域建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标志。

①观察地貌时,宜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②观察地貌时,也可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 将地貌类型与具体地貌名称连线。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重要内容:高度和坡度。 2.高度 分类获取方式主要作用 绝对高度 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相对高度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1)坡度: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2)坡向:根据与太阳光的关系可以分为阳坡和阴坡;根据与风向的关系可分为迎风坡和背风坡。 (3)高度和坡度组合:可以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4.其他观察内容: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知识拓展] 地貌的形态类型与周围地貌的关系 (1)正形态:高出周围地貌,如阶地、垄、丘。 (2)负形态:比周围地貌低,如谷地、洼地、坑、穴。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课后作业: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后作业提升 1.地壳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圈层是()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解析:地震波在向下通过莫霍面时,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在古登堡面处,传播速度减慢或消逝,故地震波在地幔处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B 2.北京时间2022年6月10日5时左右,台湾宜兰外海发生6.5级地震。地震发生时,在宜兰外海四周游泳的人会感到() A.左右摇摆 B.上下颠簸 C.先晃后颠 D.先颠后晃 解析: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故水中游泳的人只会感到上下颠簸。 答案:B 3.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查找矿产资源,据下图A处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信息看,在A处最有可能贮存的矿产为() A.铁矿 B.有色金属 C.石油 D.煤 解析:图中A处纵波的传播速度明显下降,横波不能通过,故A处最有可能贮存的矿产为非固态物质。 答案:C 读“地球内部结构图”,完成第4~5题。 4.地震波是争辩地球内部的重要手段,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时的变化是() ①纵波传播速度加快②纵波传播速度减慢③横波传播速度加快④横波传播速度减慢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下列岩层组合正确表示岩石圈的是() A.a+b+c B.a+c+d C.b+c+d D.c+d+e 解析:第4题,c位于莫霍面以下,该处发生地震时,地震波由内部向地表传播,向上通过莫霍面时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减慢。第5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答案:4.B 5.A 冰岛是欧洲其次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掩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读下图,完成第6~7题。 6.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7.下列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界面为古登堡面 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地震波在该界面四周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解析:第6题,地下的岩浆主要位于软流层,该层分布于上地幔上部。第7题,地壳与地幔间的界面为莫霍面,两种地震波均能在该界面四周通过。地震波由该界面对下传播速度明显加快,由于大陆地壳较厚,因此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大陆部分更深。 答案:6.B7.D 读下图,完成第8~10题。 8.图示圈层中最活跃的是() A.① B.② C.③

2022-2023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4-1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3)

4.1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野外实习需要进行的前期准备 2.了解野外实习的方法。 3.掌握野外定向的方法、并能完成野外地图的绘制和填图。 4.掌握野外实习数据的收集记录手段和撰写野外实习报告。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野外定向的方法、并能完成野外地图的绘制和填图。 【教学过程】 【导入】 探索: 思考:观察两河的河岸、河水和河堤的情况,以此为线索,分析两河的水文、气候以及流域地形的特点。 提示:通过对比观察,比较两河的河岸、河水和河堤的情况。得过波恩附近的莱茵河河岸非常平直,河水较为清澈,水位较低,河堤较低或没有河堤。郑州附近的黄河河岸比较曲折,河水比较浑浊,河堤较高,建有堤坝。

结合两河的河岸特点分析两河的水文(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等)、气候(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流域地形特点。 (过渡)在地理野外实习前,像这种前期资料准备非常重要,那么前期的资料准备都需要准备哪些呢? 提示:(1)搜集或查阅与实习区域或地点有关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或图片。 (2)准备一套比较完整的实习底图。 一、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板书) 课件出示罗盘仪等图片,认识前期准备中的装备和仪器设备。 罗盘仪、气压计、样本袋…… (师讲述)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准备如帽子、防晒霜、雨衣等生活用品。 思考:野外那么大,我们是漫无目的随意找地方观测吗?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获得结论: (1)最基本的方法是调查区路线调查和代表点观测。 (2)观察点和观察线路的选择要科学、合理。基本思路:从单个观察点入手,将数个相关的观察点连成一条观察路线。 (3)观察点尽量选取能观察到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自然地理现象,或能反映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地点。 (4)观察线路选择的基本原则(略,指导学生找到课本所在位置,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二、野外实习的方法(板书) 野外观察包括实地观察、综合分析、野外方向的识别。 指导学生自读实地观察和综合分析部分的内容,掌握野外考察的五勤:腿要勤;眼要勤;手要勤;脑要勤;口要勤分别是什么意思。

《创新设计》2022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练习:1-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Word版含答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课时营造地表形态的力气[课后作业提升] 模拟演练 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1~2题。 1.甲景观图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 C.猛烈的火山活动D.外力的猛烈侵蚀 2.乙图中地质构造及出露的地貌形成的主要缘由是 ()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解析第1题,由甲图可知,景观悬崖壁立(是我国有名的华山景观),突出反映了地壳岩层沿断裂面相对上升形成的地貌。第2题,由乙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褶皱一般埋藏在地下,只有经外力侵蚀或地壳上升后才出露地表。 答案 1.B 2.A 读红海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题。3.图示区域的地壳和图中①类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此类岩石可能带有气孔 B.地壳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由岩浆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C.地壳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因水平挤压,断裂变质而成 D.地壳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可重新返回岩石圈中的软流层答案 A 读下图,完成4~5题。 4.图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5.下列选项中,与形成图④所示的上大下小的特殊地貌不相关的是() A.岩性的软硬B.河流的水量大小 C.地表松散碎屑的多少D.风力大小和风向

解析第4题,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是我国四种典型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其中①代表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②代表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③代表沙漠中最为常见的由风力积累作用形成的沙丘,④代表干旱地区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第5题,风蚀蘑菇往往是由于气候干旱,风力强劲,风力吹扬地表的沙尘 对岩石打击、磨蚀而成,其形态也可能与岩石的上硬下软有关。但与河流水量大小无关。 答案 4.D 5.B 雁荡山为浙江省有名的旅游地,其中在不同时期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地层中发育的多级岩嶂、岩槛瀑布尤为独特。下图为该类景观发育过程中的某三个阶段。读图回答6~7题。 6.构成该地景观的主要岩石是 () A.大理岩B.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 7.该类景观的发育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是 () A.③②①地壳下沉B.②①③地壳下沉 C.②①③流水侵蚀D.②①③地壳抬升 解析第6题,由题干可知形成该地景观的主要岩石为岩浆岩。第7题,图示景观主要是由地壳抬升、河流侵蚀而形成的。 答案 6.B7.D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2日,墨西哥科利马火山喷发,形成数千米高烟柱。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完成8~10题。8.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墨西哥火山喷发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9.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 () A.②B.③C.④D.⑤ 10.山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新疆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山玉产区,图甲中能表示山玉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表示岩浆的喷出,可以形成火山。第9题,图乙中地貌景观为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山前冲积扇,图甲中③表示风化、侵蚀、搬运、积累作用。第10题,由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可知,山玉属于变质岩,图甲中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 答案8.B9.B10.D (2021·北京朝阳检测)下图为莉娟同学所摄我国东北某地的自然风光(甲)及在周边拾得的与该景观形成直接相关的代表性岩石(乙)的图片,据此回答11~12题。 11.甲图景观是 ()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检测题(含答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检测题 一、单选题 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代表水圈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水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亚速尔群岛(北纬36°55'~39°43',西经25°01'~31°07'),由散落在海洋的九座风光旖旎的火山岛组成。读世界洋中脊分布图和地中海区域等压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3.亚速尔群岛位于() A.扩张洋中脊,板块的生长边界B.美洲板块内,尚未确定的洋中脊 C.非洲板块内,板块的消亡边界D.亚欧板块内,正在形成的洋中脊 4.亚速尔群岛的成因是() A.大洋板块受到挤压隆起形成B.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张裂形成 C.地幔物质涌出冷却凝结形成D.地壳物质涌出冷却凝结形成 5.右图所示的月份最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6.右图中a、b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 A.1018 1014B.1016 1016C.1014 1016D.1016 1014 7.亚速尔群岛附近形成的强烈气压中心() A.是气流在热力作用下下沉而形成B.属于被陆地高压中心切断的低压带部分C.是气流在热力作用下上升而形成D.属于被陆地低压中心切断的高压带部分河流侵蚀基准面指河流下切侵蚀的界限,在这个面上侵蚀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就各河段而言,一些坚硬的岩坎、湖泊与河流的交汇处等地易成为局部河段的侵蚀基准面。下图1是鄱阳湖示意图,图2是1998~2011年鄱阳湖流域侵蚀基准面海拔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四章 第三节 寒潮 Word版含解析

第三节 寒潮 学习目标 运用实例说明寒潮发生的主要缘由、危害,了解寒潮的防治措施。 一、寒潮及其发生的缘由 1.概念:冬半年①__________入侵造成的猛烈降温现象,并伴有②__________________等天气。 2.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③________,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④__________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在⑤__________即为寒潮。但由于我国幅员宽广,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各地寒潮标准⑥________。 3.成因:冬半年强冷气团从⑦______地区向⑧______地区移动形成。 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多发季节:我国寒潮多发生在⑨__________。 2.危害⎩⎪⎨⎪ ⎧ 急剧降温使农作物患病⑩ 等冻害⑪ 等使交通堵塞,电信、电力中断 大风造成海上⑫ 等事故 3.防治措施⎩⎪⎨⎪⎧ 发布⑬ 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实行措施,做好⑭ 海上船只⑮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寒潮及其发生的缘由 2011年4月2日,新疆气象台发布“寒潮预报”。4月3日~6日,一股强冷空气席卷全疆。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寒潮灾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冬季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B .寒潮影响的范围小 C .寒潮能够引发多种灾难 D .寒潮影响范围在陆地 2.我国寒潮标准不全都的缘由是( ) A .寒潮源地不同 B .产生寒潮的天气系统不同 C .国家缺乏统一管理 D .南北气候差异大 3.2010年我国北方新年后的首次寒潮天气,暴雪寒冷致新疆、内蒙古近90万人受灾。造成此次强降雪的天气系统属于下图中的( ) 考查点2 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右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难平均每年毁灭的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4~6题。 4.这种气象灾难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 A .台风、洪涝 B .寒潮、沙尘暴 C .沙尘暴、台风 D .干旱、洪涝 5.甲地受该气象灾难的影响很小,主要缘由是( ) A .地形为盆地 B .受盛行西风影响小 C .距离海洋较远 D .纬度较低 6.预防该灾难的有效措施是( ) A .发布精确 的信息和警报 B .提前撤离 C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D .进展耐旱作物 方法技巧练 方法一 图解法记忆寒潮的形成过程 1.关于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在冬季毁灭 B .属于一种冷锋的天气 C .影响的范围不大,但可能导致多种灾难同时发生 D .在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 方法技巧 北半 球冬半年高纬 度—— ⎣⎢⎢⎢⎢⎡⎦ ⎥⎥⎥⎥⎤正午太阳高度小昼短夜长―→地面冰雪反射太阳光线的力气强气 温低――→空气积累 形成密度 较大 的强冷气 团 ――→快速从高纬向 低纬地区流淌 寒潮 方法二 歌决法记忆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2.阅读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受寒潮影响,2010年1月20日暴风雪突袭山东烟台和威海。截至21日暴风雪仍在连续,两市市区内地面积雪已有20多厘米。这次暴雪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1)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是( ) ①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②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③内蒙古草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④广东、台湾、海南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寒潮到来时,会毁灭____________________等恶劣天气;对烟台、威海两市区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烟台、威海两市防备寒潮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其他地区相比,烟台、威海地区为何暴雪连连?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22-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配套文档:综合检测(A)

综合检测(A)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亮小,地球带着月亮跑”。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1~2题。 1.童谣中消灭的天体属于()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⑤总星系 A.①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2.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A.1级B.2级C.3级D.4级 下图是“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非阴影部分为白昼。据此回答3~4题。 3.甲地时间为() A.15时B.9时C.8时D.16时 4.若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则“今日”与“昨天”范围之比是() A.2∶1 B.1∶2 C.1∶1 D.3∶1 5.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 B.岩石圈是地球内部三大圈层中的一个圈层 C.生物圈就是指地球表层的生物所组成的圈层 D.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且规章的圈层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猛烈的地方,在城市地域中,人类转变了自然环境面貌,影响了城市气候,引发了影响人类生存的城市环境问题。下图为“某市区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和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6.依据“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图”,分析该城市主要空气污染来源位于() A.ⅠB.ⅡC.ⅢD.Ⅳ 7.观看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推断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该市大气污染物集中的是() A.甲B.乙C.丙D.丁 8.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气候的形成有关的是() ①西风②信风③寒流④暖流⑤地形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⑤ 读图,回答9~10题。 9.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的图是() A.①B.②C.③D.④ 10.该气压系统在1月份可能消灭的地点为() A.60°N四周B.15°N四周海疆C.15°S四周海疆D.60°S四周海疆 11. 右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其中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 A.a、b、c、d B.a、b、d、c C.b、a、d、c D.c、b、a、d 1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状况的是() 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削减 读下图,完成13~14题。

2021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1常见地貌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一、喀斯特地貌 1.形成: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在适当条件下,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3.地表喀斯特地貌 (1)溶沟:呈长条状或网格状,地面上下不平,崎岖难行。 (2)洼地:溶沟进一步开展可形成洼地(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3)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4.地下喀斯特地貌 以溶洞为主,常常成层分布,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二、河流地貌 1.河流上游的地貌——V形河谷 (1)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 (2)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2.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1)河流中下游多发育冲积平原。 (2)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3.地势平缓地区——河曲 在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弯曲的河道称为河曲。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局部与河道别离,形成牛轭湖。

4.河流河口段——三角洲 河流入海或入湖处多形成三角洲 三角洲的形状⎩⎪⎨⎪ ⎧鸟嘴状——长江三角洲扇形——黄河三角洲鸟趾状——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三、风沙地貌 1.定义: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风沙地貌。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风沙地貌类型 (1)风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2)风积地貌 新月形沙丘⎩ ⎪⎨⎪ ⎧固定沙丘流动沙丘 3.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 四、海岸地貌 1.定义: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 (1)海岸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2)海岸堆积地貌:海滩、沙坝等。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一、判断题 1.地表喀斯特地貌演化顺序一般是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 2.溶洞的顶部常发育石钟乳、石幔、石帘和石笋。( ) 3.从河流的上游到下游,河谷形状都是由深而陡的V 形河谷变为宽而浅的槽形谷。( ) 4.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和沙丘等地貌。( ) 5.海岸堆积地貌主要有海滩、沙坝等。(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6.“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述的地貌是( ) A .喀斯特地貌 B .河流流水地貌 C .风沙地貌 D .海岸地貌 答案:A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22-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课时作业:第四章 第五节

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2.运用“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分析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缘由和人为缘由。3.把握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防治措施。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1.全球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①________面积缩小、②______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③________干枯等。 2.中国地域宽敞,且受④________ 气候的影响,由北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⑤________有明显差别,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⑥________ 缘由,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1.恶化缘由: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缘由。 (1)环境爱护⑦________ 不强,重⑧__________ 轻爱护,重⑨________ 轻维护,对资源实行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⑩________ 力量,造成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2)一些部门⑪________不力,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3)生态环境爱护和建设的⑫________不足。 2.防治措施 (1)植树造林、⑬____________、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⑭________工程已取得进展(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 (2)长江、⑮__________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施。 (3)重点地区自然林资源爱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头启动。 (4)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⑯______________、风景名胜区和⑰______公园。 (5)生态⑱________ 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进展。 (6)环境爱护⑲_________ 建设逐步完善。 3.重点生态工程:长江、黄河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护林工程,自然林爱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中国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1.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四川盆地内酸雨危害严峻的缘由是农业发达、盆地地形 B.青藏高原地势高,人口稀有,因而没有生态环境问题 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峻 D.大兴安岭西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们过垦、过伐、过牧造成的 2.我国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缘由,对应正确的是() A.内蒙古草原——光热不足 B.青藏高原——高寒气候 C.黄淮海平原——森林砍伐 D.西北地区——矿产开采 考查点2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3.本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原则,我国应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南方山地和丘陵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寒区分别进展() A.畜牧业、林业、种植业、畜牧业 B.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林业 C.畜牧业、畜牧业、淡水养殖业 D.林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 4.为了爱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实行的措施是() ①尽量削减资源的开采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④以经济进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转变粗放型经济进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方法技巧练 框图记忆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缘由 读下图,分析回答(1)~(2)题。 (1)图中河流历史上曾经水量丰富,20世纪90年月经常消灭断流,其形成缘由是() ①全球气温上升,蒸发旺盛②地球自转速度加快,白昼时间变长③黄赤交角缩小,太阳直射点北移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年降水量削减⑤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A.①⑤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④⑤ (2)图示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是() A.毁林开荒,森林大量削减 B.草场退化 C.流水冲蚀,水土流失严峻 D.生物多样性骤减 方法技巧 一、选择题 生态脚印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供应的生态服务。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1~2题。 2004 国家 人均生 态脚印 人均有 效生态 承载力 生态 赤字 国家 人均生 态脚印 人均有 效生态 承载力 生态 赤字 新加坡 6.90.1-6.8冰岛7.421.714.3

2020-2021学年地理必修1:第4章 第2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案(中图版)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1.知道气候变化及其表现。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 一、全球气候变化 1.特点: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2.阶段划分 (1)地质时期的气候:距今22亿年到1万年的气候,气温波动幅度为5~10℃,时间尺度为10万年,气温波动幅度为10~15℃,以温暖期和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 (2)历史时期的气候:近1万年的气候,气温波动幅度为5~10℃。以温暖时期和寒冷时期交替出现为特点。 (3)近代气候:近一二百年中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以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为特点。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气候变迁直接影响着古代文明和经济的兴衰。 (2)气候变迁引起动植物分布带的迁移。 2.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开展的影响 (1)农业 ①北半球,气候变暖会使温度带北移,热量条件更有利于作物生长。 ②在热带半干旱区,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植物病虫害的范围扩大。 ③全球中纬度地区农业受损,高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 (2)工业 ①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②使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工业活动承受越来越多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使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技术得到政策鼓励,获得广阔的市场。 (3)人类健康 ①夏天持续高温,会使人的死亡数量相对增加。 ②增加疾病的发病率,使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 (4)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①海平面将上升,局部沿海地区被淹没。

②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盐渍化,进而影响农业生产。 ③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坏,影响航运。 ④沿海水产养殖业将受影响。 (5)生态系统 ①导致原生态系统内的物种会遭受重大损失,海洋生态系统的损失更大。 ②受气候影响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世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加剧。 3.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及治理措施 (1)原因:人类大规模使用化石能源,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 (2)治理措施:全人类共同合作,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 (2)近代以来的气温一直呈上升趋势。() (3)整体来看,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是弊大于利。() (4)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会使淡水资源更丰富。() (5)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对区域农业的影响是() ①我国香蕉、菠萝等作物范围北扩 ②中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但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 ③巴西主要糖料作物定会迎来大幅度增产 ④植物病虫害爆发率提高,病虫害范围扩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提示】(1)×全球气候变化不仅仅指全球气候变暖,而是全球长时间的气候改变,包括冷、暖、干、湿等各方面发生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仅是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之一。 (2)×近代以来的世界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3)√ (4)×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但不会导致淡水资源更加充分。事实上,冰川融化的水根本上都流入海洋或被蒸发,很难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上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从而使得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更加匮乏。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配套练习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配套练习 一、选择题 (2012·莱芜期中)在不同媒介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阅读上述材料,完成1~2题。 1.根据地震波的探测,地球最外层平均厚度约100千米的范围是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层,称为岩石圈,其范围是指() A.地壳B.地壳和软流层 C.地壳和上地幔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2.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A.划分地壳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面上,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D.在莫霍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解析】第1题,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第2题,根据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即可回答。 【答案】 1.D 2.D (2012·烟台调研)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A.①为水圈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 4.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小 C.③圈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解析】第3题,根据各圈层位置知①是大气平流层,②是地壳,③是软流层,④是外核。第4题,①圈层(大气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②层陆地地壳较海洋地壳厚;③层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④层物质状态为液体。 【答案】 3.C 4.C 读下面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回答5~6题。 5.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A.生物圈B.水圈 C.①圈层D.②圈层 6.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 B.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中 C.①圈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D.②圈层中硅镁层在大洋洋底缺失 【解析】第5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位于地表附近,最接近生物圈。第6题,生物圈是一个跨圈层的圈层,其界线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 【答案】 5.A 6.B (2012·滨州期末)下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月球壳和幔的速度变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