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灾发生的基本条件

矿井水灾发生的基本条件

矿井水灾是指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矿井内水体的异常增加,进而造成矿井作业区域或井下工作面发生水灾的情况。矿井水灾的发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下面将从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矿井设计和管理等方面来详细阐述。

一、地质条件:

1.岩层含水量高:矿区地下岩层含水量高是矿井水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岩层中的脉石或裂隙含有大量的地下水时,矿井开采过程中,这些地下水可能会不断涌入矿井中,形成水灾。

2.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位高也是导致矿井水灾的重要因素。当地下水位高于矿井开采的工作面时,地下水会通过矿井的采空区或矿井巷道进入矿井,造成水灾。

二、水文条件:

1.降雨量大:矿井周边地区降雨量大是导致矿井水灾的重要原因之一。当降雨量大于矿井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时,地面的雨水可能会通过地下渗流进入矿井,导致水灾。

2.河流或湖泊的存在:当矿井周围存在河流或湖泊时,如果矿井开采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河流或湖泊的水体可能会渗入矿井中,引发水灾。

三、矿井设计和管理:

1.矿井排水系统不完善:矿井排水系统不完善是导致矿井水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矿井的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存在缺陷,无法及时有效地排除矿井内的积水,就会增加矿井发生水灾的风险。

2.矿井管理不善:矿井管理不善也是导致矿井水灾的重要因素。如果矿井管理人员对矿井的水文情况掌握不足,未能及时采取排水措施或处理排水设备故障,就会增加矿井水灾的可能性。

矿井水灾发生的基本条件包括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矿井设计和管理。只有全面了解并合理控制这些条件,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应对矿井水灾的发生。矿井开采单位应加强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和研究,合理设计矿井排水系统,并加强矿井管理,以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矿井水灾的监测和预警,提高矿井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矿山灾害

1正常涌出:随着采掘工作的不断进行,瓦斯不断向采掘空间涌出。特点:范围大,流量均匀,破坏力小。 2异常涌出:包括瓦斯喷出和煤与瓦斯突出。特点:涌出地点为局部地点,时间短,速度快,最大而集中,有机械破坏力。 3瓦斯涌出量有(1)绝对瓦斯涌出量:单位时间内涌入巷道的瓦斯量,以体积表示,单位m3/min,m3/d。相对瓦斯涌出量:每采出一吨煤平均涌出的瓦斯量,单位m3/t。 4矿井瓦斯突出及预防:定义:在地应力和瓦斯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岩)和瓦斯由煤(岩)体内向采掘空间突然喷出的现象。危害:它是一种伴有声响和猛烈力能效应的动力现象,它能摧毁井巷设施,破坏通风系统,使井巷充满瓦斯和煤粉,造成人员窒息,煤流埋入,甚至引起火灾和瓦斯爆炸事故。因此,煤与瓦斯突出时煤矿中严重的自然灾害,突出的固体物有煤岩石,涌出的有CH4\CO2或混合气体。一次突出的煤(岩)量由数吨、数百吨甚至数千吨以上;突出的瓦斯量由数百立方米、数万立方米甚至数百万立方米以上。 5矿井瓦斯突出分类(1)按突出物质分:煤与甲烷、岩石与甲烷、岩石与二氧化碳、煤岩甲烷二氧化碳(2)按动力源分:倾出:主要动力是地应力,基本能源是重力位能;压出:地应力弹性能;突出;地应力、瓦斯压出合力高压瓦斯能(3)按突出强度分:小型突出<50t,中型50~99t,次大型100~499t,大型500~999t,特大型>=1000t。 6超前钻孔措施:工作面前方打一定数量的钻孔并始终保持钻孔有一定的钻孔距,使工作面前方卸压排放瓦斯达到减弱和防止突出的方法。 7开采保护层作用:(1)由于采动影响,周围煤岩体局部卸压,应力下降,弹性能得以释放(2)煤(岩)层膨胀、裂隙张开(天然、内生、构造)增张煤(岩)层透气性,提高了瓦斯解析能力和排放能力(3)煤层瓦斯涌出后,媒体强度增加。 8煤层注水使用条件:(1水里疏松适用于薄及中厚煤层的石门揭煤、煤巷掘进和回采工作面(2)低压湿润适用于大面积预先湿润媒体、厚煤层的石门揭煤和煤巷掘进。 9三专两闭锁:专用变压器、专用线路、专用开关、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10小煤矿瓦斯爆炸点、火源五消灭:消灭独眼井、消灭自然通风、消灭明火明电照明、消灭明火明电放炮、消灭明刀闸开关。 11矿尘灾害形式:(1)污染工作场所,引起职业病(2)某些在一定条件下可爆炸(3)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4)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12巷道水幕净化风流一般安设位置:(10矿井总进风设在距井田20~100m巷道内(2)采区进风设在风流分叉口支流内侧20~50m巷道内(3)采煤工作面回风设在距工作面回风口10~20m回风巷内(4)掘进回风设在工作面30~50m巷道内(5)巷道中产生尘源净化设在尘源下风侧5~10m巷道内。 13煤尘爆炸特征:(1)在巷道壁和支架上留有粘焦(2)煤尘的成分发生变化(3)煤尘爆炸时气体的碳氢比明显高于瓦斯爆炸(4)灾区空气中的CO浓度很高,一般为2~3%,有时为7~8%(5煤尘爆炸具有连续性(6)连续爆炸时间间隔短(7)连续爆炸时,离爆源越远,破坏力越大。 14物质燃烧充要条件:(1)必要条件:有充足的可燃物、助燃物质、一定温度和能量的火源(2)充分条件: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可燃点生成热量大于散热量。 15煤尘爆炸事故处理方法:灾区停电撤人—向上级汇报—召请救护队—成立抢救指挥部—救护队到灾区救人—侦查情况—灭火—恢复通风系统等。 16防止火源产生技术措施:(1)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产生和存在(2)尽量不用和少用可燃材料,不得不用时,应与潜在热源保持一定安全距离(3)防止产生机电火灾(4)防止摩擦引燃(5)防止高温热源和火花与可燃物相互作用 17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1)在适当位置建造防火门,防止火灾事故扩大(2)每个矿井地面和井下都必须设立消防材料库(3)每个矿井在地面设置消防水池,在井下设在消防管路系统(4)主要通风机必须具有反风系统或设备反风设施并保持其状态良好。 18煤炭自燃:指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被开采破碎后,在常温下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产生热量使其温度升高出现发火和冒烟的现象 19自然发火期:从煤层被开采破碎,接触空气之日起,至出现自燃现象或温度上升到自燃点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20煤炭自燃条件:(1)有自燃倾向性的煤被开采后破碎状态,堆积厚度一般大于0.4m(2)有较好蓄热条件(3)有适量的通风供氧(4)上述三个条件共存的时间大于煤的自然法火期21煤层自然发火期延长途径:(1)减小煤的氧化速度和氧化生热,减小漏风,降低自燃区内的氧的浓度,选择分子直径较小,效果好的阻化剂或固体浆材,喷洒在碎煤或压注至煤体内使其充填煤体的裂隙,防止氧分子向孔内扩散(2)增加散热强度,降低温升速度,增加遗煤的分散度以增加表面散热量,对于低温时期的自燃煤体可用增加通风强度方法来增加散热,增加煤体温度。

矿井火灾和水灾

1. 矿井火灾矿井火灾是指发生在矿井地面或井下、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并形成灾害的一切非控制燃烧。简单地说:发生在矿井范围内的火灾。 2.矿井火灾特点井田范围内、受限空间、造成风流紊乱、烟流扩散影响范围大、人员难疏散、引发瓦斯爆炸等次生事故、损失/伤亡严重。 3. 矿井火灾分类按原因: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按发火位置:上行风流、下行风流、进风流按火灾状态:阴燃火灾、明火火灾 4. 外因火灾由外来引火源引起的火灾。 5. 内因火灾煤炭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产生热量积聚而导致的火灾。又称自然发火。 6. 自然发火学说黄铁矿作用学说、细菌作用学说、酚基作用学说、煤氧复合学说、及近年提出来的自由基作用学说、氢原子作用学说、集团作用说等。 7.煤自然倾向性鉴定我国现行的煤自然倾向性鉴定方法是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它的执行标准代号是GB/T 20104-2006。该方法将煤的自然倾向性分为容易自燃、自燃不易自燃三类。 8. 煤氧复合学说煤氧复合学说认为煤自燃根本原因在于煤具有吸附氧的能力和与此相联系的氧化放热作用。这种氧化反应的特点是分子的基链反应,也就是每一个参加反应的团粒或链上的官能团与氧结合,产生一个新的或多个新的活化键,然后又引起相邻团粒的活化并参加反应。这一链式反应可以在低温条件下开始,并在反应集聚热量的促使下不断加速,最终导致自燃。 9.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方法测温法、气体分析法、电离法、烟雾法、气味检测法。 10.标志气体通常把这些能够表征煤自然发火进程的气体或其之间的比值称为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常用的标志气体有CO、CO2、C1-C4烷烃、C2-C3烯烃及C2H2及链烷比、烯烷比等。11. 煤自然发火征兆温度升高、湿度增加、出现煤焦油味、人体感到不适或出现某些病理现象、出现烟雾或明火12. 链烷比长链的烷烃气体与甲烷的比值: C2H6/CH4,C3H8/CH4,C4H10/CH4长链的烷烃气体与乙烷的比值: C3H8/C2H6,C4H10/C2H613. 煤自燃倾向性是煤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的首要指标,反映了煤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其自然发火特性之间的关联性,是表征煤自燃能力的本质属性。14.煤自然发火期从煤层被揭露、掘进、开采、破碎接触空气之日起,至出现自燃现象或温度上升到自燃点为止的时间是一个实际生产过程中统计得到数值,一般指(经验最短自然发火期。是表征煤自燃快慢程度的时间属性15.隐蔽火源探测方法隐蔽火源探测方法主要有温度法、磁探法、电阻率法、气体测量法、同位素测氡法、无线电波法、地质雷达法、遥感法和计算机数值模拟法等。16. 测氡法火源探测原理当地下煤层发生氧化升温或自燃时,放射性氡的析出率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通过测定氡的放射性异常,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之上圈定出火源的位置、范围和变化趋势17. 色谱分离的本质分配系数差异/固定相对样品吸附性的差异。18. 磁探法原理煤层上覆岩层中的菱铁矿及黄铁矿结核受到高温烘烤,其中铁质成分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磁性矿物, 并且烧变岩(因煤层燃烧而变质的岩石)由高温冷却后保留有较强的热剩磁。火区这一特殊的磁性特征,使磁探法探测火区火源及其边界成为可能。19.电阻率法原理煤层自然发火时引起的孔隙率和含水率的变化,导致地层电阻率变化,测定地层电阻率的变化,来确定高温异常区的位置与范围。20. 煤自然发火条件及其预防途径消除、减弱煤的自燃倾向性;隔绝通风供氧;破坏聚热条件;自燃条件的存在不超过自然发火期。21.输浆倍线是指泥浆在输送管路内流动时,输浆管路的总长度与输浆高差之比。22.灌浆防灭火的机理①隔氧;②降温;③堵漏。23. 灌浆防灭火方法采前预灌:针对上部、邻近采空区(老空区)随采随灌:钻孔注浆、小巷钻孔注浆、埋管注浆采后灌浆:重点区域:两道两线24.灌浆防灭火的优缺点①优点:制浆工艺简单、成本低、有效期长、兼防/灭功能。②缺点:不能到达高位、拉沟现象。25. 阻化剂的概念在化学上,凡是能减小化学反应速度的物质皆称为阻化剂。阻化例亦称阻氧剂,是具有阻止氧化和防止煤炭自燃作用的一些盐类物质。26.阻化剂防灭火机理①负催化作用②包裹、隔氧作用③蓄水降温作用27.阻化剂寿命阻化剂喷洒至煤体表面后,从开始生效至失效所经过的时间,单位为月。28. 阻化剂衰减速度单位时间内阻化率下降值,单位为%/月。29.阻化防灭火工艺压注阻化剂溶液汽雾阻化喷洒阻化剂溶液30. 汽雾

矿井水灾的影响因素

矿井水灾的影响因素 影响水源进入矿井井巷造成水灾的因素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因素。 (一)自然因素 1. 地形。盆形洼地,降水不易流走,大多渗入井下,补给地下水,容易成灾。 2. 围岩性质。围岩为松散的砂、砾层及裂隙、溶洞发育的硬质砂岩、灰岩等组成时,可赋存大量水,这种岩层属强含水层或强透水层,对矿井威胁大;围岩为孔隙小、裂隙不发育的粘土层、页岩、致密坚硬的砂岩等,则是弱含水层或称隔水层,对矿井威胁小。当粘土厚度达5米以上时,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几乎不能透过。 3.地质构造。地质构造主要是褶曲和断层。褶曲可影响地下水的储存和补给条件,若地形和构造一致,一般是背斜构造处水小,向斜构造处水大;断层破碎带本身可以含水,而更重要的是断层作为透水通路往往可以沟通多个含水层或地表水,它是导致透水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4. 充水岩层的出露条件和接受补给条件。充水岩层的出露条件,直接影响矿区水量补给的大小。充水岩层的出露条件包括它的出露面积和出露的地形条件。前者限定接受外界补给水量的范围,显然,出露面积愈大,则吸收降水和地表水的渗入量就愈多,反之则少;后者指出露的位置、地形的坡度及形态等,它关系到补给水源的类型和补给渗入条件。 (二)人为因素 1. 顶板塌陷及裂隙。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塌陷裂缝是地表水进入矿井的良好通道。如淮南某矿由于地表塌陷区的积水突然涌入矿井,使涌水量达1344~3853 m3/昼夜。 2. 老空积水。废弃的古井和采空区常有大量积水。 3. 未封闭或封闭不严的勘探钻孔。地质勘探工作完毕后,若钻孔不加封闭或封闭不好,这些钻孔便可能沟通含水层,造成水灾。肥域矿务局陶阳矿,在未封闭钻孔前,全矿涌水量曾达855 t/h 。封闭18个钻孔后,全矿总涌水量减少到163.28 t/h 。

矿井发生突水的因素

矿井发生突水的因素 在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常常遇到水害,发生不同程度的突水事故,因此找出水灾事故发生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对指导以后的矿井地质和矿井防治水工作,避免矿井水患事故的发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造成矿井突水灾害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 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或因对防洪设施管理不善,暴雨山洪冲毁防洪工程,使地面水涌入井下,造成灾害。如某矿由于山洪爆发,矿防洪堤决口,工业广场积水深达2m,大水从副井口进入矿井,造成淹井事故。 2. 缺乏调查研究,水文地质条件不清,井巷接近老窑区、充水断层、强含水层、陷落柱、封闭不良钻孔等,不事先探放水,盲目施工;或探放水,但措施不当,而造成淹井或伤亡事故。 3. 井巷位置不合理,如布置在不良地质条件中或强含水层附近,施工后在矿山压力与水压力共同作用下,发生顶板或底板突水。 4. 施工措施不力,工程质量低劣,致使井巷严重坍塌冒顶,导致强含水层透水或地面水体灌入井下,造成淹井事故。如某矿巷道和采掘工作面位于水库之下,由于运输道绞车房砌碹质量低劣,碹壁壁后充填不实,加上顶板压力大,结果造成大冒顶,并和地面冒通,导致水库里的水大量灌入井下,很快将矿井整个矿井淹没。 5. 乱采、乱挖,破坏了防水煤柱或岩柱透水,如某矿由于防水煤柱被小煤窑破坏,造成淹井事故。 6. 出现透水征兆未觉察或未被重视或处理不当造成透水。 7. 测量工作失误导致巷道揭露积水区或含水断层而突水。如某煤矿,因煤柱厚度测量错误,导致在掘进中老空积水将防水煤柱冲开而发生了严重透水事故。 8.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在需要安设而未安设防水闸门或防水闸门安设不合格以及失修关闭不严,突水时不能起到堵截水作用。 9. 矿井排水能力不足或排水设备平时维护不当,水仓不按时清挖,突水时排水设备失效而淹井。 10.钻孔封闭不合格或没有封闭,成为各水体之间的垂直联系通道,当采掘面和这些钻孔相遇时,发生突水事故。 11. 忽视按生产方针,思想麻痹大意,丧失警惕,没有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违章作业等。 六矿井水害防治 矿井水害的防治一般分为地表防水和井下防治水和注浆堵水等。防治水工作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及当前和长远、局部与整体、地面与井下、防治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16字方针;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措施,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㈠地表防水 地表防水是指在地表修筑防排水工程或采取其它措施,以限制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含水层或直接渗入井下,从而减少矿井涌水量,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地表防水主要措施有:慎重选择井筒位置、河流改道、整铺河床、修筑排(截)水沟、地表水下渗通道的堵塞等。另外,雨季需加强“三防”工作。

矿井水灾防治技术标准

矿井水灾防治技术标准 矿井水灾防治技术标准 一般规定 各分公司(矿)应查明矿区和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并组织实施。 各分公司(矿)每年雨季前必须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雨季受水威胁的矿井,应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并应组织抢险队伍,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 各分公司(矿)必须由各分公司(矿)技术负责人组织制定本矿井水灾防治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矿井水灾防治工程项目应列入矿井生产建设长远规划和年、季、月度计划,矿井水灾防治工程和措施所需费用及材料、设备等必须列入企业财务和供应计划,并组织实施。 各分公司(矿)必须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和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工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田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积水情况。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必须针对主要含水层(段)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测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探、防、堵、截、排”等综合防治措施。 分公司(矿)必须根据每年采掘生产计划,逐头逐面进行水害因素综合分析,编制矿井年度防治水计划,经分公司(矿)批准后,于前一年12月底以前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各分公司(矿)矿长全面负责本单位防治水工作,各分公司(矿)技术负责人具体实施和主抓矿井水害的防治工作。集团公司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各分公司(矿)必须成立矿井防治水工作领导小组,设置防治水组织机构和配套的防治水管理制度,配备能够满足生产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 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有水必治、先治后采”的16字防治水方针,在有突水威胁的矿井、采区、掘进工作面区域内(老空区)掘进时,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不探不掘、长探短掘、有水必控”的原则;顶板水防治坚持疏放(排)或留设隔水煤柱的原则;在有底板突水威胁的矿井、采区、采面回采时,必须坚持“探查先行、以堵为主、疏堵结合、分类治理、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健全防治水各项规章制度。 日常工作管理制度 坚持防治水工作“年报、月报[换行]制度”和“防治水月例会制度”,认真开展水害因素分析和水害预测预报工作。 矿井每月底前召开地质及水文地质综合分析例会,及时对当月防治水工作进行总结,安排下月采掘区域水情水害预报和防治水工程计划,水情水害预报必须既有文字又有图纸,较准确地预报出水情水害的威胁程度,并做出处理意见,保证矿井正常生产。 地面防治水

矿井发生水灾原因

矿井发生水灾原因、对策及事故处理 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各种通道涌入矿井,当矿井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造成矿井水灾。矿井水灾,是煤矿常见的主要灾害之一。而一旦发生水灾,不但影响矿井正常生产,而且有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淹没矿井和采区,危害十分严重。所以做好矿井防水工作,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本文通过对水灾事故的诱发原因、对策以及事故处理的分析,提出一套矿井防治水措施,为煤矿持续、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矿井水灾的原因 总结过去发生的矿井水灾,往往是安全思想不牢,思想麻痹,从而导致情况不明,预防措施不当等所致。其主要原因有: 1.1地表水水灾 矿井附近有江河、湖泊、池塘、水库、沟渠等积水,以及季节性雨水时,当水位暴涨,超过矿井井口标高而涌入井下,或由裂隙、断层或塌陷区渗入井下造成水灾,这种水源叫地表水。受这种水危害的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位于低洼地带的矿井,由地表水冲破矿井周围围堤而流入井口,或由于歼石山、炉灰等堆积位置选择不当,被洪水或雨水长年冲刷到附近的江河当中,使河床增高或造成河水超过堤或拦洪坝直接进入井口。这种地表水来势凶猛,而且伴随许多泥沙、砾石。如防备不当,常造成淹井事故;二是地表水与松软的沙砾岩层相通,当井筒掘进穿透冲积层含水层时,地表水将顺着砂砾岩层的裂隙涌入井下造成淹井;三是地表水与煤层顶底板的含水层相连通或由断层沟通,地表水通过含水层或断层进入井巷,致使发生水灾事故;四是煤层采掘以后,冒落带一旦进入老窑或与地表水系沟通,也会发生地表水涌入矿井,造成水灾事故。 1.2孔隙水水灾 当煤层被松散含水的流砂层、砂层、砂砾层、卵石层、粘土砂层所覆盖,在开采第一水平时,煤岩柱留设不够,往往是冒裂带直接进入松散层,或是松散层底部存在富水含水层,开采前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没有按含水层下回采条件留设煤柱,回采后水、砂或泥溃入井下;超限出煤,破坏煤岩柱或在煤岩柱中开拓巷道、硐室,破坏了隔水煤岩柱的完整性,年久渗水,冒落坍塌,使冲积层水或流砂、泥流溃入井下,淤塞巷道甚至造成淹井。 1.3裂隙水水灾 水源为砂岩、砾岩等裂隙含水层的水。这些煤层顶部常有厚层砂岩和砾岩,其中裂隙发育,如与上覆第四纪冲积层和下伏奥陶系含水层有水力联系时,可导致严重水灾事故以及建井时期发生淹井事故。若砂岩层缺乏补给水源时,则涌水很快很快变小甚至疏干。 2矿井水灾对策

煤矿防治水基本知识一2

煤矿防治水基本知识一2 第一篇:煤矿防治水基本知识一 2 煤矿防治水基本知识一 一、矿井突水的主要危害有:威胁矿工生命安全;影响矿工身体健康;降低生产效率;增加排水费用,提高开采成本;酸性地下水腐蚀井下机诫设备,缩短开采机械的寿命;影响煤炭回采率,降低煤质等。另外会引起巷道积水,增加井下运输的困难;破坏巷道顶底板岩石的稳定性,使支护工作复杂化等二、五大灾害:瓦斯、水、煤尘、火、顶板。其余还应该有机电、运输。 三、充水的两个指标:含水系数和涌水量 四、矿井充水来源: 1、自然因素:大气降水、地表水、地形、基岩出露程度、岩石成分、覆盖层的作用、地质构造和埋没的古代地形等 岩石透水--奥灰水--断层导水 2、人为因素:旧淹没巷道、未封闭的钻孔、不正确的开采方法 故:煤矿的水来源于a、地表水:矿区附近的江河、湖泊、池潭、水库和塌陷坑的积水以及雨水、冰雪融化后汇集的水。 b、地下水:含水层、断层裂隙水和老空水。 五、分类 按水源分:地表水灾害、老空水灾害、岩溶水灾害 六、煤矿水灾害的成因分析: 1、一些煤矿,特别是乡镇小煤矿,在开采设计过程中,对于防治水灾害的措施不合理,没有设计探放水措施,没有设计防水煤柱等。 2、对煤矿的水文地质分析不够,特别是探放水不够,在开采中盲目掘进,造成突水事故。 3、在开采过程中,矿工违章违规操作,造成水灾事故。 4、煤矿没有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程,装备不齐全,不到位,导致水灾害发生。 5、煤矿供电和排水系统运行可靠性能出现故障,造成煤矿水灾害

事故。 6、地震,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引发了煤矿水灾还事故等。 七、现状 1、国内现状 在突水机理与突水分析方面,提出了“突水系数”、“等效隔水层”和底板隔水层中的“原始导高”等概念,经多年的试验观测与研究,认为底板突水机理是“含水层富水性、隔水层厚度及其存在的天然裂隙与水压、矿压(采动活动影响)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对突水分析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力学平衡和能量平衡方法。同时,开始应用井下物探技术。如坑道透视法、井下电法、氡气测定法等来探测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并在研究、、验证预测突水量的数字模型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 在煤矿水灾害防治技术方面,煤矿水灾害防治技术主要有疏干降压和堵水截流等方法。疏干降压是我国煤矿防治水灾害的主要技术措施,而堵水截流是我国煤矿防治水灾害的重要方法 2、国外现状 采用主动防护法,即采用地面垂直钻孔,用潜水泵专门疏干含水层水。德国就研制了高扬程(700m)、大排量(5000m3/h)、大功率(2000kw)的潜水泵,并且采用电脑自动控制来防水灾害。 在堵水截流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开挖,护壁,清渣,疏水作业,是当前国外先进的堵水截流技术。另外利用挖沟机在松散层中修建帷幕,建造地下帷幕方法也愈来愈受到重视。 第二篇:煤矿防治水基本知识 赫章县哲庄煤矿 防治水基本知识 2012 年 1、矿井为什么要进行防治水工作?1)恶化井下作业环境,不利于文明生产。2)影响工人身体健康。3)企业管理增加了难度。4)缩短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5)造成矿井巷道或采区被淹,导致事故6)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

矿井发生水灾的原因

矿井发生水灾的原因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矿井发生水灾是很常见的事情。矿山水灾会对 人员、设备和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矿井发生水 灾呢?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可能的原因。 1. 天然地质条件 首先,天然地质条件是引起矿山水灾的主要因素之一。地下水无处 不在,它们通过裂隙和孔隙流到洞穴和矿石中。由于地下水在地质条 件下具有与气体和液体相似的物理性质,因此会对矿山的稳定性造成 影响,可能会引起矿井的塌陷和水灾。 此外,当矿井经过长时间的开采后,会破坏地质环境。地下水的流 动方向和速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加剧了矿井水灾的风险。 2. 矿山设计和运营不当 矿山设计和运营不当也是矿山水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矿山开采中,如果设计的不合理或运营不当,就会导致大量的地下水进入矿井,从而造成水灾。 例如,矿山在设计时未考虑设备的保护措施,使得机械设备和管道 泄漏、破裂等情况频发,导致水进入矿井。或者,矿山管理人员未及 时维护和修理设备,也会导致矿井水灾的发生。

3.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也是导致矿井水灾的因素之一。例如,地震、泥石流、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都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地下水涌入矿井。 此外,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情况都会导致地下水位升高,从而增加了矿井水灾的风险。 4. 人为因素 最后,人为因素也是导致矿井水灾的原因之一。矿工在开采过程中的疏忽或不当操作可能会导致地下水进入矿井。例如,矿工在施工时没能及时密封漏水口和抽水设备的设防不到位等,都是可能引起水灾的因素。 此外,一些不良的管理行为也可能导致矿井水灾的发生,例如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无视危险、不考虑环境因素等。 结论 总之,矿井中水灾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水在矿井内的聚积。而水灾的形成和发展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开采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规范,以减少矿井水灾的发生概率,同时完善应急预案,提高矿工和设备的安全性。

煤矿透水事故解析

什么是煤矿透水事故 矿井水害是煤矿生产中发生较为频繁的重大灾害事故。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煤矿透水事故有增无减,严重威胁着广大矿工的生命安全。 造成矿井透水的主要水源为地表水、地下含水层、老空水、断层导水、岩溶陷落柱水等。矿井发生水灾事故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二是技术原因,三是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我国大多数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可预见的与不可预见的水文地质构造较多。特别是我国石炭纪地质年代生成的煤田,其煤系地层的底部是奥陶纪充水石灰岩,它厚度大(800米左右)、含水丰富、压力高,一旦发生透水,必造成恶性事故。另外,我国煤炭开采历史悠久,煤田中古窖、小井星罗棋布,且又无史料记载,现代勘察难以掌其准确位置,煤矿生产中一旦打通它们,很可能会造成事故。 技术原因 我国煤矿开采起源较早,但真正的发展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煤矿开采才得到了迅速发展。不能不看到,我国煤矿整体技术水平并不高,甚至还很低。特别是一些乡镇煤矿现仍在使用原始的开采方法生产,不仅生产落后,安全也无保证。在矿井防治水上无技术可言,甚至连基本的防治手段都不具备,不懂什么叫超前预防,只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遇到复杂情况则更难以应对。 人为因素 人的行为是导致矿井发生水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原因是:人们对水害的认识程度不够;业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经营者只顾眼前利益,乱采乱掘,忽视安全,防

治水投资不足;从业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不懂水害规律,不知透水预兆,有的即便发现了透水预兆,但存有饶幸心理,冒险作业等,这些都是造成矿井水灾事故的原因。透水事故的预兆(特别预兆) 矿难造成的损失严重,影响恶劣,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矿工一旦进入矿井,就会面临着矿场坍塌、设备故障、火灾、爆炸、地下渗漏等突发性事件,这些风险无一不给矿工的生命带来威胁。学习并掌握逃生自救知识,是每位矿工兄弟的必备技能。 当发现井下出现如下征兆时,要考虑有透水可能,及时报告,并撤退。 煤矿井下有时会发生各种不同的突水现象,突水有大有小,情况各有不同。一旦遇有不正常出水现象,我们就应当注意它的特点,以便分析判断水源,尽早采取措施。 1、老空水涌出,一般都从上而下,水有色有味,有浅红、浅黄、浅灰等颜色。由于老空水在地下封闭积存时间较长,流出时有臭味,用口品尝,不清淡不爽口,有涩味。突出时瞬时水量很大,其后水量迅速减小。 2、地表水渗入井下,其颜色随地表水的颜色而定,雨季洪水渗入井下一般浑黄,有时带有泥沙或地面的杂物,洪水来临时(稍滞后一段时间)水量变大,雨水过后水变清、水量渐小。 3、含水层突水。由于自然条件干差万别,其出水情况多种多样。弱含 水层突水一般从岩层裂缝中涌出,水量小,水质清澈透明,无味,水量达到一定数值后开始稳定,如果不进行封堵,此水会变成长年流水,从而增加矿井涌水量。 强含水层突水多发生在深部,工作面靠近断层、岩层破碎带、陷落柱(一种竖向穿透诸多煤层、充填无序的大圆柱形堆积体)周围。强含水层突水一般也有水量

矿山突水灾害影响因素

矿山突水灾害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摘要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水是其主要影响地质因素之一,与此同时,矿井突水灾害也是严重地质灾害之一。本文首先分析矿山突水的类型以及发生矿山突水的征兆,然后通过研究分析矿井突水产生的原因,并叙述了矿井突水对煤矿生产产生的影响,最后重点阐述了积极的防止矿山突水的有利措施,希望对我国的煤矿地质灾害治理方面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矿井突水; 灾害影响; 突水防治 矿井突水灾害是煤矿主要灾害之一,在生产煤矿的过程中,难免不会进行钻探、开挖巷道等开采活动,这些活动会地质构造中的含水层等造成不良影响,进而造成大量地下水突然向上涌出,进而会淹没矿井的局部或全部,藏承严重的矿井涌水事故。这在造成极大的经济和安全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制约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煤矿行业也在飞快发展,现有的矿产资源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矿山开采大部分都由原来的露天和浅部过渡为地下和深部,从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煤矿突水问题,这也使得煤矿部门高度重视该问题的研究及防治。在深部开采过程中,常常伴随着高水压、高地温和高地压等问题。煤矿地下水以及含水层里面的矿山,都非常容易导致底板或采场突水等的事故,从而严重威胁到设备以及井下人员的的人身安全;其次,突水事故会造成极大的经济以及安全损失,不利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此外,突水事故的发生对矿山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给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炭资源合理回收提供合理有效的保证,为了提高采矿经济效益,防止和治理矿山突水事故迫在眉睫。因此,本文首先简要介绍矿山突水灾害的类型以及预兆,并研究分析了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突水的因素,进而总结出突水事故对矿山生产造成的具体影响,最后,根据前面几节的研究、分析,总结出了改善矿山突水灾害的有效措施,以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这对煤矿突水事故的分析研究以及及时准确的预报具有深刻的意义。 1矿山水害类型以及征兆 1.1矿山水害类型

矿井水害防治隐患辨识与应急避险

矿井水害防治隐患辨识与应急避险 一、矿井水的来源 形成水害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水源,矿井水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地表水——大气降水参入或流入,往往是开采地形低洼且埋藏较浅煤层的主要水源,在雨季表现的尤为明显。 (2)地下水——地下水是流动的,并不断接受地表水的补给,开采越深水压越高,裂隙溶洞越大含水越丰富,是井下最直接、最常见的水源。井下巷道或采煤工作面一旦揭露这些含水层,水便会发生突出,危害性较大。 (3)老空水——过去采过的小煤窑以及矿井废弃的旧巷道常常有很多积水,当采掘工作面与它们打透时,很短时间内会有大量水涌入,来势凶猛,造成透水事故,破坏性很大。 (4)断层水——岩层断裂形成断层,有的断层带会积存水。断层还常将不同的含水层连通,有的甚至与地表水相通。当开阔掘进或采煤接近或揭露这样的断层时断层水便会涌出。 二、煤矿常见的透水通道 (1)开采江、河、湖、海、水库等地表水影响范围内的煤层时,因洪水暴发冲破位于低洼地势的矿井井口围提;或者由于矸石、炉灰等堆积场选择得不合理,雨季被山洪冲动淤塞河道或沟渠,造成洪水位高出栏洪堤坝,于是洪水直接由井口灌入矿井和冲毁建筑物而产生水害。

(2)当井筒在冲击层或在基岩强含水层中凿井时,若事先未进行特殊处理就会涌水,特别是砂砾层会出现水沙一起涌出,严重时会造成井壁坍塌,沉陷、井架偏斜。当含水层与地表水有水力联系时,还会造成河流漏失或断流。 (3)巷道在顶板风化破碎带的煤层中施工,由于支护不当而产生冒顶,或采煤工作面上方防水岩柱不够,冒落高度和导水裂缝涉及河、湖等地表水体或强含水层,都会造成透水。 (4)巷道直接与断层另一侧强含水层相接触并为其局部所掩盖而造成突水。 (5)由于隔水岩柱的抗压强度抵抗不住静水压力和矿水压力的共同作用,从而引起底板承压水突然涌出。由于在压力的作用下底板岩石形变需要一定的时间,有时在巷道掘进过后数月才发生“缓发型”透水。 (6)由石灰岩溶塌落所形成的陷落柱内部岩石破碎,胶结不良,往往构成岩溶水的垂直通道。巷道遇到它们时,会引起多层含水层的水大量涌入矿井。 (7)处理不当或封孔质量不佳的钻孔,在一定水文地质条件下可成为各水体之间或含水层之间联系的通道。当巷道接近或揭露这些钻孔时,地表水或地下水便可经钻孔进入矿井,造成强烈涌水,尤其在有可溶岩的煤田更为严重。 (8)巷道接近或遇到老窑,停止排水的旧巷道的集水区时,往往在短时间内涌出大量水,且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煤矿水灾事故多发原因分析及对策

煤矿水灾事故多发原因分析及对策 煤矿水害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五大灾害之一,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煤矿的水害威胁越来越严重,曾多次发生重特大突水淹井事故,尤其近几年来,全国相继发生了多起特别重大水害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本文就水害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事故提出对策。 标签:水害事故;原因分析;对策 煤矿水害事故发生起数和伤亡人数占煤矿各类事故比例较大,这由于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开采过程中没有严格进行探放水和超前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煤矿一旦发生水灾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都比较严重,煤矿水灾事故发生的原因较多,我们只要严格执行探放水规定,针对各类水患采取不同的措施,就可以完全避免水灾事故的发生。 1、煤矿水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1超层越界开采导致 煤矿经过多年的开采,资源已经枯竭,特别是地方小煤矿为了经济利益,争夺资源,越界开采相邻煤矿的煤层,盗采资源。使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不清楚相邻矿的地质资料,导致误透积水采空区;个别地方煤矿进入国有大矿非法开采保护煤柱;导致误穿导水陷落柱或采空区透水淹井和伤亡事故的发生。据统计,65%的透水事故都是因为违法越界开采造成的。 1.2煤矿违法违规生产 一些煤矿不按照设计布置生产,边掘边采,盲目生产,非法开采防水煤柱,开采相邻煤矿的防水煤柱导致水灾事故发生。如2005年4月24日,吉林省蛟河市吉安煤矿越界非法开采防水煤柱,发生透水,老空水泄入相邻煤矿,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个别煤矿进行采掘作业时没有严格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导致在掘进回采过程中发生透水事故。特别是采掘工作面过断层期间没有探放水和采取防治水措施导致过断层带时发生透水事故。 1.3对水患认识不足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对煤层顶板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对煤层顶板裂隙水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加之没有按照规定落实探放水措施,特别是采面回采期间使顶板聚集的离层水体瞬间溃入工作面,导致水灾事故发生。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措施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措施 一、矿井主要灾害 煤矿井下作业,容易发生瓦斯(燃烧)爆炸、水灾、火灾及冒顶等事故,同时存在运输、电气等其它方面的安全问题: 矿井为瓦斯矿井,因通风系统不完善、无风、微风、循环风作业、超能力组织生产等原因产生瓦斯积聚导致发生瓦斯燃烧或爆炸事故;因水文情况探测不清、水害预报不及时、未进行先探后掘、地表水溃入井下、采(古)空区积水涌入矿井,矿井涌水超过矿井的正常排水能力导致发生水灾事故;因违章放炮、设备失爆、明火、瓦斯燃烧、电火花等原因导致发生火灾事故;因支护不及时、支护质量不合格、破碎带未加强支护、大面积空顶、顶板破碎层理发育、敲帮问顶找掉不及时、不彻底导致发生冒顶事故;因设备老化、违章作业、误操作、设备保护不齐全或失效导致的电气伤害事故或成为火灾的引燃源。 这些事故的发生不是完全孤立的,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如发生火灾或燃烧事故后,会导致瓦斯事故的发生,瓦斯事故的发生会导致爆炸,也会引发二次爆炸,致井毁人亡。这些事故一旦发生将造成程度不同的人员伤亡,同时给矿井造

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所以必须加强防范,杜绝事故发生。 二、灾害的防治措施 (一)瓦斯灾害防治。我市区域内煤矿均为瓦斯矿井,主要采用通风和杜绝火源方法来预防矿井瓦斯灾害。即加强通风,降低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防治瓦斯积聚,同时加强对火源的管理,杜绝井下火源加强机电设备防爆管理,防止失爆现象,使用抗静电、阻燃性器材材料。 1.预防瓦斯积聚措施。 (1)加强管理,保证矿井正常通风。安排专人加强日常检查和观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优化、简化通风系统,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 (3)保证通风设施的质量,保持设施的完好,不得随意拆改。 (4)加强通风巷道的检查维修,保持风流畅通。 (5)采空区和废巷及时封闭,采、掘工作面实行独立通风。 (6)杜绝超能力组织生产。 2.预防瓦斯爆炸措施。 (1)加强矿井通风,防止瓦斯积聚:保持完善、合理的通风系统,各采掘工作面均采取独立通风;严格通风设施的维修管理,减少各种漏风。 (2)及时处理局部积聚的瓦斯:对巷道顶部、采煤工

矿井水灾防治(标准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矿井水灾防治(标准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矿井水灾防治(标准版) 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各种类型的地下水进入采掘工作面的过程称为矿井涌水。矿井涌水的形式有缓慢的进入,也有突然的涌入。后者因水量大、来势猛,故称矿井突水,危害极大。 当矿井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会发生水灾。水灾的危害极大,不仅可能淹没工作面、巷道,甚至可能淹没整个矿井,造成伤亡事故。 防治矿井水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防止水灾事故的发生,保证矿井建设和生产的安全,同时也是为了减少矿井正常涌水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为了经济有效地预防水灾,首先应查明矿井的涌水水源。 一、矿井涌水水源 1、地表水 地表水体包括河流、湖泊以及水库、山洪等,这些水源一旦进

入井下都可能形成水灾。地表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雨季降雨量猛增,河、湖水位上涨,山区就可能形成洪水,威胁矿山生产。因此,应向气象部门咨询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时掌握雨季来临的时间、地区最大降雨量、历史洪水位标高和波及范围等,同时要弄清地表水与矿体的相对关系,以及水体下部岩石的透水性等。 在开采距地表近的上部矿体时,地表水有淹井的危险,它多从井口和塌陷区进入矿井,有时雨水和黄泥一起涌入采场,对生产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地表水如通过断层,裂隙,石灰岩溶洞等与巷道相通。则可能造成突然透水事故。 2、含水层水 含水层水包括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是矿井涌水最直接最常见的主要水源,特别是岩溶水。其水量大、水压高、来势猛、涌水量稳定、不易疏干。因此其危害性大,应予以特别注意。 在矿区范围内有石灰岩层,砾石层及流砂层时。都有可能含有大量的地下水、特别是厚的纯质灰岩,岩溶现象十分发育。含有更多的积水,如奥陶纪石灰岩,长心组及茅口组灰岩都是主要强含水

矿井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13。6 矿井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矿井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为了应急处置可能发生的矿井水灾事故,确保在事故发生时,干部职工能够做到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应急处理事故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矿井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矿井开采煤层主要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和煤层顶、底板含水层。在开采过程中,大气降水、灰岩岩溶裂隙水和老空水,对矿井安全生产威胁最大,易造成水灾事故,可能导致淹井、人员伤亡、毁坏设施设备等后果. 1.1 平顶山裕隆金井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条件 平顶山裕隆金井煤业有限公司属淮河水系,水系较发育,在矿区西部有石龙河的一条支流通过,在矿区东部2KM处有捞饭店水库,西部1。5KM有谢河水库,但都属于小型水库,枯水期为干库,矿井主要水源为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底板寒武系灰岩承压水、井田内有谢河正断层存在,次生断层发育,预防构造水是防治水的关键之一。 1.2 地表降水、洪水事故类型及风险分析 平顶山裕隆金井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田内涌水主要来源于雨季的大气降水,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对矿井涌水量关系明显。 煤顶板砂岩水事故类型及风险分析 1。3 二 1 层,煤层底板及断层附近均有断层水,平顶山裕隆金井煤业有限公司主采二 1 含水层水。二1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组单层厚度小,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当回采落顶后,顶板砂岩裂隙承压水将首先冲入矿坑,开采过程中易于疏排。 1。4 相邻煤矿水害类型及风险分析 依据区域矿井分布特征,本矿井北部为谢河正断层,西南部为平煤集团大庄矿采空区、西部为金昌矿,南部为金源矿.

矿井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矿井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9.1 事故风险分析 矿井水害是指造成矿井局部和矿井全部淹没、威胁采掘工作面或矿井安全、影响生产和人员健康的矿井水。发生矿井水害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存在水源和通道。 (1)洪水水害:特大暴雨、洪水冲毁工业广场,造成泄水不畅,水位急速抬高,洪水从井口直接溃入井下。 (2)地表水水害:地表水通过采后冒落带、岩溶塌陷坑、断层带及封闭不良钻孔导入井下;或因工作面超限回采,破坏冲积层下防隔水煤柱,导致冲积层水和地表水溃入采煤工作面。 (3)老窑水水害:由于预测预报不准或探放老空水不彻底,当采掘巷道接近或遇到老窑积水区时,引发大量老窑水短时间内涌出,由于来势凶猛,常造成恶性事故。 (4)顶板裂隙水水害:水源为砂岩、砾岩等裂隙含水层的水。当煤层顶部有厚层砂岩和砾岩,裂隙发育,若与上覆第四系冲积层或下伏茅口组灰岩水和含水层有水力联系时,极可能导致较大突水事故。 (5)底板灰岩水水害:在掘进或回采过程中,由于揭露导水断层、过导水灰岩陷落柱、煤层底板隔水层厚度变小或裂隙发育等情况时,常常引起底板突水,造成淹面或淹井。 (6)封闭不良钻孔水害:封闭不良的钻孔就是一个良好的导水通道,它可以沟通钻孔所穿过的所有含水层和地表水而发生水害事故。 (7)断裂构造水害:断层水即断裂带的积水,断层面通常还与不同的含水层连通,甚至与地表水相通,断层水的危害极大。 (8)井筒井壁水害:井筒穿过含水层段,发生井筒井壁突水,从井筒涌入矿井井下,容易造成井筒变形,影响矿井通风系统或提升系统。 目前我矿水害主要来自4煤层顶板长兴组灰岩水、9煤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及采空区积水。在开采过程中,老空水对矿井安全生产水害威胁最大,极易造成

(四)矿井水灾及事故预防知识

第四节 矿井水灾及事故预防知识 在矿井生产和建设过程中, 地面水与地下水都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流人矿井中。 进入矿井的水 就称为矿井水。凡影响生产、威胁采掘工作面或者矿井安全的使矿井局部或者全部被淹没的矿井水, 都叫矿井水害。 一、矿井水害类型和易发生突水事故的地点 1.常见矿井水害类型 造成矿井水害的水源有大气降水、 地表水、 地下水和老空水。 其中地下水按其储水空隙特征 又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等。根据水源分类,矿井水害分成若干类型,见表 4— 1。 表 4—1 矿井水害类型 水害类别 地表水水害 老空水水害 孔隙水水害 水害类别 裂隙水水害 水 源 大气降水、 地表水体 江、河、湖泊、 水库、沟渠、坑塘、池沼、泉水和 泥石流 古井、老窑、废巷及采空区积水 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孔隙水、 流沙水或者泥沙等,有时为地表水补 给 水 源 砂岩、 砾岩等裂隙含水层的水,常 常受到地表水或者其他含水层水的补 给 水源进入矿井的途径或者方式 井口、采后导水裂缝带、岩溶地面塌 陷坑或者洞、断层带及煤层顶、底板 或者 封孔不良的旧钻孔充水或者导水 采掘工作面接近或者沟通时,老空水 进 入巷道或者工作面 采后导水裂缝带、地面塌陷坑、 断层 带及煤层顶、底板含水层裂隙及封孔 不良的旧钻孔导水 水源进人矿井的途径或者方式 采后导水裂缝带、 断层带、采掘巷道 揭露顶板或者底板砂岩水,或者封孔 不良 的老钻孔导水 主要为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的太原 群薄层灰岩岩溶水 山东省一带为 徐家庄灰岩水 ,并往往得到中奥陶 系灰岩水补给 采后导水裂缝带、 断层带及陷落柱, 封孔不良的老钻孔,或者采掘工作面直 接揭露薄层灰岩岩溶裂隙带突水 薄 层 灰 岩 水 水 害 岩 溶 水 水

煤矿水灾专项应急预案

煤矿水灾专项应急预案 国源矿业集团 煤矿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2011年7月1日

1水害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矿井主要水害类型 依据公司所在煤矿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矿床的分布情况,及多年来生产情况来看,矿井发生水灾的主要因素为地表水、断层水、地层岩性、大气降水、老窑及采空区积水。 1.2危害程度分析 1.2.1水灾事故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一旦发生水灾事故,轻则影响生产,重则淹没工作面、采区,造成矿毁人亡、财产损失巨大。 1.3水害发生原因 1.3.1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或管理不善,地表水大量灌入井下,造成水灾; 1.3.2水文地质情况不清,井巷接近老空积水区、充水断层、强含水层以及打开隔离煤柱,未执行探放水制度,盲目施工,或者探放水措施执行不当。 1.3.3井巷位置设计不合理,将井巷置于不良地质条件中或过分接近强含水层等水源,导致施工后因地压和水压共同作用而发生顶、底板透水; 1.3.4施工质量差,致使巷道严重塌落、冒顶、导致透水; 1.3.5乱采乱挖,破坏防水煤岩柱造成突水; 1.3.6测量错误,导致巷道穿透积水区; 1.3.7排水设备能力不足或机电事故造成;

1.3.8排水设施平时维护不当。如水仓不按时清挖,排水时煤、岩块堵塞设备,致使排水失效造成淹井。 1.3.9排水巷未按时清淤煤、杂物;造成巷道淤死,不能将矿井涌水正常排出,导致排水巷失去排水功能。 1.4 突水预兆: 1.4.1煤层发潮、色暗无光。有此现象时把煤壁剥挖下一薄层做进一步观察,若仍发暗,表明附近有水;若里面煤干燥光亮,则为从附近顶板上流下的“表皮水”所造成。 1.4.2煤层“挂汗”。煤层一般为不含水和不透水,若其上或其他方向有高压水,则在煤层表面会有水珠,似流汗一样。其他地层中若积水也会有类似现象。 1.4.3采掘面、煤层和岩层内温度低“发凉”。若走进工作面感到凉且时间越长越感到凉;用手摸煤时开始感到冷,且时间越长越冷此时应注意可能会突水。 1.4.4在采掘面内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呼声时,表征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了,有突水危险。 1.4.5老空水呈红色,含有铁,水面泛油花和臭鸡蛋味,口尝时发涩;若水甜且清,则是“流砂”水或断层水。 1.4.6工作面顶板来压、掉渣、冒顶、支架倾倒或折断柱现象。 1.4.7 底软膨胀、底鼓张裂。 148先出小水后出大水也是较常见的征兆。 149采场或巷道内瓦斯量显著增大。这是因裂隙沟通、增多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