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活性污泥的几个指标

评价活性污泥的几个指标
评价活性污泥的几个指标

评价活性污泥的几个指标

(1)、MLSS(Mixed Liquid Suspanded Solid)

指1L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悬浮固体干重,它是衡量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数量多少的指标。它包括微生物菌体(Ma)、微生物自生氧化产物(Me)、吸附在污泥絮体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Mi)和无机物(Mii)。由于MLSS在测定上比较方便,所以工程上往往以它作为估量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数量的指标。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希望维持较高的MLSS,以缩小曝气池容积,节省占地和投资,但MLSS浓度也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一般反应器中污泥浓度控制在2000~6000mg/L。

(2)、MLVSS(Mixed Liquid V olatile Suspanded Solid)

指1L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挥发性悬浮固体含量,它只包括微生物菌体(Ma)、微生物自生氧化产物(Me)、吸附在污泥絮体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Mi),不包括无机物(Mii)。所以MLVSS能比较确切地反映反应器中微生物的数量。一般情况下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的MLVSS/MLSS比值在0.75左右,对于工业污水,则因水质不同而异,MLVSS/MLSS比值差异较大。

(3)、SV%

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中静止30min后,污泥所占体积与原混合液体积的比值。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30min后,可接近其最大的密度,故在正常运行时,SV%大致反映了反应器中的污泥量,可用于控制污泥排放。一般曝气池中SV%正常值为20%~30%。SV%的变化还可以及时反映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所以SV%是控制活性污泥法运行的重要指标。

(4)、SVI

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止沉降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单位为ml/g。SVI=混合液30min沉降后污泥容积/污泥干重

=(SV%×100)/MLSS

SVI反映了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性能,SVI过低,说明污泥颗粒细小紧密,无机物多,微生物数量少,此时污泥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SVI过高则说明污泥结构松散,难于沉淀分离,即将膨胀或已经发生膨胀。

(5)、SDI

即污泥密度指数,指100ml混合液静止30min后所含活性污泥的g数。单位为g/ml。一般地,SVI<100 污泥沉降性能较好

100

200

城市生活污水水质较稳定,其SVI控制在50~150左右。而工业污水水质相差较大,如

某些工业污水中COD主要为溶解性有机物,极易合成污泥,且污泥灰份少,微生物数量多,所以虽然其SVI偏高,但却不是真正的污泥膨胀。反之,如果污水中含无机悬浮物多,污泥的密度大,SVI低,但其活性和吸附能力不一定差。

(6)、污泥负荷

污泥负荷是反应器设计和运行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指单位活性污泥所能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单位是kgBOD5/kgMLSS。进行工程设计时,对于污泥负荷的选择需要考虑预期运行的处理效率和出水效果、曝气量、泥龄等参数。根据污泥负荷的大小可分为三种情况

低污泥负荷0.1-0.25kgBOD5/kgMLSS BOD去除率90~95%

常污泥负荷0.3-0.6kgBOD5/kgMLSS BOD去除率85~98%

高污泥负荷1-5kgBOD5/kgMLSS BOD去除率50~60%

对于城市生活污水生物处理,低污泥负荷法和常污泥负荷法之间无明显的分界,而常污泥负荷法和高污泥负荷法之间则分界明确,根据污水处理厂的一些运行资料,污泥负荷在0.6kgBOD5/kgMLSS到1.0kgBOD5/kgMLSS之间时,丝状菌有相对的生长优势,而丝状菌的生长使污泥结构松散,最终导致污泥发生膨胀。但是当污泥负荷高于1.5kgBOD5/kgMLSS时,反应器中食料充足,非丝状菌也能获得足够的营养而生长,所以污泥又不易膨胀。

表9-1 某些有机污水生物处理实例概况

工厂污水性质池型BOD去除率(%)污泥浓度MLSS(g/L)污泥负荷(kgBOD5/kgMLSS)

焦化厂含酚污水吸附再生〉90 4.0 0.45

织袜厂印染污水合建式完全混合95 5.0 0.2

污水站城市污水合建式完全混合90 2.5 0.72

污水站城市污水吸附再生90 1.5 0.40

电石厂含酚污水吸附再生87 2.8~3.5 /

印染厂染色污水分建式完全混合90 5.5 0.48

(7)污泥龄:污泥龄是指污泥在反应器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其单位是d。

污泥龄=反应器中污泥总量/每d排放的剩余污泥量(d)

污泥龄和污泥负荷有关,当有机负荷低时,有机物大部分被完全氧化成CO2和水,只有少部分用于合成微生物菌体,所以剩余污泥量小,污泥龄较长。当有机负荷高时,污泥合成较快,剩余污泥量大,污泥龄就较短。

活性污泥法日常运行7大指标(二)

活性污泥法日常运行7大指标(二) 上周我们讨论了好氧系统日常运行中的4个常见指标,今天我们来接着讨论其余三个常见指标的日常控制。 1、剩余污泥排放 随着处理水量的不断增加,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量也会不断增长,MLSS值和SV值都会升高。为了保证曝气池内MLSS值相对稳定,必须将增加的污泥量及时排出,排放的剩余污泥量应大致等于污泥的增长量,排放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曝气池内MLSS的波动。 剩余污泥排放量与采用的活性污泥法及具体的进水水质有关,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可大致按进水量的1%左右排放剩余污泥,确切适宜的排放值应根据一定时期的实际运行结果来确定。 2、回流污泥量 调节回流污泥量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曝气池内MLSS值相对稳定,而污水处理厂的回流量一般也是相对固定的。活性污泥法的回流污泥浓度一般介于7-10g/l。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的回流污泥浓度可超过15g/l,回流污泥沉降比一般在90%左右。因此在进水水质水量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实际上是根据每日测定的SV值为依据,

通过调整剩余污泥的排放量来达到维持污泥回流量固定的目的。在进水水量发生大的波动时,就需要调整回流量,以保证曝气池内MLSS值不因进水量的增大或减少而出现大的波动。 3、观察二沉池 应经常观察二沉池泥面的高低、上清液的透明程度及液面和出水中悬浮物的情况。正常运行时二沉池上清液的厚度应不少于0.5-0.7m。如果泥面上升,往往说明污泥沉降性能差;如果上清液浑浊,说明进水负荷过高,污水净化效果差;如果上清液透明但带有小污泥絮片,说明污泥解絮;如果液面不连续大块污泥上浮,说明池底局部厌氧或出现反硝化;如果大范围污泥上浮,说明污泥可能中毒。 上周和本周,我们连续讨论了好氧系统日常运行中的7个常见指标,希望对大家的日常运行具有参考意义。下周,我们将继续介绍生物相观察的相关内容,若有任何疑问或者建议,欢迎在公众号留言,我们将尽快回复。

活性污泥法工艺参数控制方面问题

活性污泥法工艺参数控制方面问题 问:污泥回流比是回流污泥量与进水量之比,相关专业书认为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泥回流比应该相对稳定,如果这样的话,回流污泥量就要根据进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实际运行中是否应该这样控制? 答:不能这样做,在运行管理中,污泥回流比只能起参考作用,我们说的回流污泥量也不含有浓度的概念,实际上回流污泥量是不可任意调节的,它受限于污泥性质和二沉池运行状态等因素。 问:为什么你说回流污泥量不含浓度的概念? 答:这就要说到二沉池的作用,二沉池的作用主要是泥水分离和回流污泥浓缩,如要增加回流污泥量,必须增加二沉池的出泥量,这样二沉池的污泥层会下降,使污泥在二沉池的浓缩时间减少,此时,进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虽增加,但回流污泥的浓度却下降,回流至曝气池的污泥绝对量并不会增加。 问:按你这样说,如果进水水量增加了,为了使污泥负荷相对稳定,又如何来增加曝气池污泥浓度呢? 答:增加曝气池污泥浓度的办法就是停止剩余污泥排放或少排泥。 问:不少专业书上都介绍了回流污泥量的估算式,如:用污泥沉降体积、污泥指数等方法来估算回流污泥量,按你前面所说的,难道这些估算方法都不对吗? 答:也不能这样说,书上的这些估算式中不可能都考虑到污泥性质和二沉池的运行状况等诸多因素的,是纯理论性的,它可使我们了解主要参数的相互间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错,如果在日常运行中完全按估算式来控制,那就错了,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和后果。 问:能解释一下“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和后果”这话的意思吗? 答:由于活性污泥系统的污泥是在曝气池和二沉池之间循环流动的,按前面的计算法,污泥沉降性能差是就要增加污泥回流比,这样的话,由于回流量增加,废水在曝气池的实际停留时间相对减少,而进二沉池混合液量又增加,使二沉池进水水能增大,严重影响泥水分离,更易造成漂泥,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问:以你之见,在日常运行中回流污泥量应该如何控制呢? 答:尽可能稳定回流污泥量,污泥回流比可以变化,当然回流污泥量的稳定也是相对而言的,可根据二沉池污泥层的高度来小范围调节,而不是有些专业书说的根据进水量来调节。 如前所述,二沉池的作用主要是泥水分离和回流污泥浓缩。故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在不影响泥水分离的前提下,二沉池的污泥层应该适当高一些,这样回流污泥量虽然减少,但其浓度会提高,进入曝气的污泥量并不会减少。

好氧活性污泥性能指标

好氧活性污泥性能指标 1 掌握活性污泥性能指标得重要性 中原油田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城市生活污水,采用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Combined And Integrated Oxidation Ditch)工艺、相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而言,氧化沟工艺流 程短,设备及构筑物利用率高,投资小,占地少,运行成本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除磷脱氮效率高,污泥易稳定,便于自动化控制等。但就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得问题。包括: (1)污泥膨胀问题: 当废水中得碳水化合物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沟中污泥负荷过高,溶解氧浓度不足,排泥不畅等易引发丝状菌性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主要发生 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较高时。微生物得负荷高,细菌吸取了大量营养物质,由于温度低,代谢速度较慢,积贮起大量高粘性得多糖类物质,使活性污泥得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SVI值很高,形成污泥膨胀。?针对污泥膨胀得起因,可采取不同对策:由缺氧、水温高造成得,可加大曝气量或降低进水量以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控制污泥回流量), 使需氧量减少;如污泥负荷过高,可提高MLSS,以调整负荷,必要时可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可通过投加氮、磷肥,调整营养物质平衡(BOD5:N:P=100:5:1);pH值过低,可投 加石灰调节;漂白粉与液氯(按干污泥得0。3%~0、6%投加),能抑制丝状菌繁殖,控制结 合水性污泥膨胀。 (2)泡沫问题: 由于进水中带有大量油脂,处理系统不能完全有效地将其除去,部分油脂富集于污泥中,经转刷充氧搅拌,产生大量泡沫;泥龄偏长,污泥老化,也易产生泡沫、用表面喷淋水或除沫剂去除泡沫,常用除沫剂有机油、煤油、硅油,投量为0、5~1、5mg/L。通过增加曝气池 污泥浓度或适当减小曝气量,也能有效控制泡沫产生、当废水中含表面活性物质较多时,易预先用泡沫分离法或其她方法去除。另外也可考虑增设一套除油装置、但最重要得就是要加强水源管理,减少含油过高废水及其它有毒废水得进入、 (3)污泥上浮问题: 当曝气时间过长,在池中发生高度硝化作用,使硝酸盐浓度高,在缺氧区易发生反硝化 作用,产生氮气,使污泥上浮;另外,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污泥可能挟油上浮、发生污泥上浮后应暂停进水,打碎或清除污泥,判明原因,调整操作。污泥沉降性差,可投加混凝剂或惰性物质,改善沉淀性;如进水负荷大应减小进水量或加大回流量;如污泥颗 粒细小可降低曝气机转速;如发现污泥腐化,应加大曝气量,清除积泥,并设法改善池内水力条件。 (4)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问题: 在氧化沟中,为了获得其独特得混合与处理效果,混合液必须以一定得流速在沟内循环流动。一般认为,最低流速应为0。15m/s,不发生沉积得平均流速应达到0、3~

活性污泥法参数表

德国是世界上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家,在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方面积累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现将德国排水技术协会(ATV)最新制定的城市污水设计规范A131中关于生物脱氮(硝化和反硝化)的曝气池设计方法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一、A131的应用条件: ≈2,TKN/BOD5≤0.25; ①进水的COD/BOD 5 ②出水达到废水规范VwV的规定。 对于具有硝化和反硝化功能的污水处理过程,其反硝化部分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①希望达到的脱氮效果; ②曝气池进水中硝酸盐氮NO -N和BOD5的比值; 3 ③曝气池进水中易降解BOD5占的比例; ④泥龄ts; ⑤曝气池中的悬浮固体浓度X; ⑥污水温度。 图1为前置反硝化系统流程。(无) 1、计算NDN/BOD5和VDN/VT NDN------需经反硝化去除的氮 VDN------反硝化区体积 VT-------总体积 NDN表示需经反硝化去除的氮,它与进水的BOD5之比决定了反硝化区体积VDN 占总体积VT的大小。 由氮平衡计算NDN/BOD5: NDN=TKNi-Noe-Nme-Ns 式中 TKNi——进水总凯氏氮,mg/L Noe——出水中有机氮,一般取1~2mg/L Nme——出水中无机氮之和,包括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是排放控制值。按德国标准控制在18mg/L以下,则设计时取0.67×18=12mg/L Ns——剩余污泥排出的氮,等于进水BOD5的0.05倍,mg/L

由此可计算NDN/BOD5之值,然后从表1查得VDN/VT。 表1晴天和一般情况下反硝化设计参考值 VDN/VT 反硝化能力,以kgNDN/kgBOD5计,(t=10℃) 2、泥龄 泥龄ts是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即 ts=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量/每天从曝气池系统排出的剩余污泥量 tS=(X×VT)/(QS×XR+Q×XE) 式中 tS——泥龄,d X——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浓度,即MLSS,kg/m3 VT——曝气池总体积,m3 QS——每天排出的剩余污泥体积,m3/d XR——剩余污泥浓度,kg/m3 Q——设计污水流量,m3/d XE——二沉池出水的悬浮固体浓度,kg/m3 根据要求达到的处理程度和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从表2选取应保证的最小泥龄。 表2处理程度及处理厂规模和最小泥龄的关系

活性污泥评价指标实验

活性污泥评价指标实验 1. 实验目的: (1)了解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完成的污泥性状; 、MLSS、SVI)的测定方法。 (2)掌握常规污泥性质(SV 30 2. 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 成的。活性污泥具有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也有些可利用无机物质)的能 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在生物处理废水的设备运转管理中,除用显微镜观察 外,下面几项污泥性质是经常要测定的。这些指标反映了污泥的活性,它们与剩 余污泥排放量及处理效果等都有密切关系。 SV 通常是描述污泥的沉降性能。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30 度(活性)和凝聚、沉淀性能,一般在100左右有为宜。MLSS描述污泥浓度,跟 活性污泥生长状况和活性有关。 参考污水厂活性污泥培养驯化过程,驯化完结的判断一般以有机物去除率、 活性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比及微型动物情况综合判断。当有机物(COD)去除率达 >30%, SVI在100左右。 到85%以上,MLSS达到3000mg/L,SV 30 3. 实验设备和试剂 (1)电子天平; (2)烘箱和干燥皿; (3)真空过滤装置(布氏漏斗); (4)定量滤纸; (5)100mL量筒; 4. 实验步骤 (1) 污泥沉降比SV(%):取混合均匀的泥水混合液100mL置于100mL量筒中, 静置30min后,观察沉降的污泥占整个混合液的比例,记下结果。 (2) 污泥浓度MLSS:就是单位体积的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污泥的干重,实际 上是指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数量,单位为mg/L。 ①测定方法

a .将滤纸放在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b .将该滤纸剪好平铺在布氏漏斗上,称量并记录(W 1)。 c .将测定过沉降比的100mL 量筒内的污泥全部倒入漏斗,过滤(用水冲净量筒,水也倒入漏斗)。 d .将载有污泥的滤纸移入烘箱(105℃)中烘干恒重,称量并记录(W 2)。 ②计算 计算污泥浓度: mg/L)1 2(V W W MLSS -= 式中 W 1——滤纸的净重,mg ; W 2——滤纸及截留悬浮物固体的质量之和,mg 。 V ——水样体积,本实验为100mL 。 (3)污泥指数SVI 污泥指数全称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 静沉后,1g 干污泥所占的容积(单位为mL/g)。计算式如下 )g/L () mL/L (10(%)MLSS SV SVI ?= 5. 实验结果记录 表1 6、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SV 30、MLSS 、SVI ),描述实验活性污泥的性质(沉降性能,生长状况等),并判断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的情况。

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参数实践应用

巧用SV30在污水处理运行管理中的尝试 肃宁第一污水处理厂张亚锋SV30 测定方便、快速,在了解工艺运行状态方面有无可代替的作用,除了解污泥的结构和沉降性能外,在污泥沉降性能稳定的情况下,还可作为剩余污泥排放的参考依据。 污泥沉降比的定义,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似乎测定SV30就是为了解30min后的测定结果。但SV30并不仅仅是测定30min后的污泥百分体积,在测定过程中还要观察沉降速率、污泥外观、泥水界面是否清晰、上层液是否有悬浮物等情况,这些表观情况对于了解和判断运行状态很有帮助。有经验的操作人员不需其他数据,只根据污泥沉降试验就可大概判断整个生化过程的运行状况。 污泥沉降试验也不必遵循30min的规定,不同的污泥测试时间也需要改变。有的专家建议检测SV ,这是因为不同的污泥在5分钟 5 相同,而初始阶段5min的沉降速度不同,其沉降性能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无机污泥下沉时体积差异最大。而且如果两种污泥的SV 30 速度要大于有机污泥。虽然污泥沉降试验的测定时间统一为30min,但在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例如为了解沉淀池运行状况,可以采用延长沉降试验时间来判断,如果污泥在量筒中出现整体上浮现象,则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导致: 1、在有硝酸氮的情况下,将三十分钟沉降试验结束,再继续让其静止一段时间后下沉的污泥会在缺氧时伴随便氮气泡沫上浮; 2、负荷较高的活性污泥系统中,在气温高,污泥在沉淀池停留时间过长而发生酸化时,也会有气泡沫伴随便污泥上浮,这些气泡通常是酸化过程中产生的氨引起的; 3、当曝气量过大,而混合液进入沉淀池后空气不能充分释放,也会造成沉淀池漂泥等现象。 根据以上原因再根据其他相关因素可以对二沉池漂泥现象做一个初步判断。 下面以肃宁一污一期、二期百乐克生化池污泥以及二沉池缺氧污泥为检测对象,研究不同的污泥在5min、10min、15min、20min、

敏感性_特异性_假阳性_假阴性-诊断实验评价指标的应用及分析

诊断实验评价指标的应用 在实验诊断的评价指标中,比较稳定的指标有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但敏感性和特异性要达到何种水准才有价值,需要根据临床实际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其敏感性和特异性 越强,临床意义也就越大。 关于金标准 金标准是指当前公认的诊断疾病最可靠的标准方法,可正确区分“有病”或“无病”。当新试 验实际上更优于传统“金标准”方法时,应采用最新的病理生理知识去更新传统的“金标准” 1. 敏感性 敏感性就是指由金标准确诊有病的实验组内所检测出阳性病例数的比率( % )。即本实验诊断的真阳性率。其敏感性越高,假阴性率也就越低。假阴性率等于漏诊率,因此,敏感性高的实验诊断用于疾病诊断时其值越高,漏诊的机会就越少。所以,敏感性和假阴性率具有互补性。.即:敏感性= 真阳性/病例组=a/( a+c) 2. 特异性 是指由金标准确诊为无病的对照组内所检测出阴性人数的比率( % ),即本诊断实验的 真阴性率。特异性越高,其假阳性率也就越低。假阳性率等于误诊率,因此,特异性越高的检验诊断方法用于疾病诊断时,其发生误诊的机会就越少。由此可见,特异性和假阳性率也具有互补性。即:特异性=真阴性/对照组= d/(b+d) 3. 准确性 是指临床诊断检测出的真阳性和真阴性例数之和,占病例数的比例,即称本临床实验诊断的准确性。准确性反映了实验诊断的基本特性,即:敏感性和特异性。准确度高的实验诊断方法,其敏感 性和特异性之和也一定较高,假阳性和假阴性之和也就最小。即:准确性= (真阳性+真阴性) /(病例组+对照组) = (a+d)/ (a+b+c+d) 4. 漏诊率 是指用金标准确诊为患某病的病例组中,被待评价的诊断试验判断为阴性的比例。敏感性与漏诊 率是互补的,敏感性越高,漏诊率就越低。即:漏诊率=1- 敏感性=假阴性/病例组= c/(a+c) 5. 误诊率 是指用金标准确诊为无病的对照组中,被评价的试验判断为阳性的比例。特异性和误诊率也是互 补的,特异性越高,误诊率就越低。即:误诊率=1-特异性=假阳性/对照组= b/(b+d) 6. 阳性预测值(postivepredictive value) 又称预测阳性结果的正确率,是指待评价的诊断试验结果判为阳性例数中,真正患某病的例数所 占的比例,即从阳性结果中能预测真正患病的百分数,这也是临床医生最关心的诊断指标。阳性

活性污泥法运算指标

2、活性污泥法运算指标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关键是要有充足的供氧(曝气)及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活性污泥的性能应具有良好的聚凝结构和分解有机物能力,以及在()时与水迅速分离,活性污泥性能可用下面几项指标来表示: (1)污泥沉降比(SV ) 污泥沉降比是指一定量的曝气池混合液,静置沉淀30min 后,沉淀物与原混合物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以百分数表示)即 污泥沉淀比(%)=混合液体积 静置沉淀后污泥体积混合液经min 30 由于,污泥经沉淀30min 后,沉淀污泥可接近最大密度,因此以30min 为依据,沉淀比的大小与污泥凝聚与沉降性有关。若凝聚性差时,上清液混浊,污泥难以下沉。在通常情况下曝气池混合液宜保持沉淀比在20%--50%范围内。(一般表曝SV 高,射流曝气SV 低些)。 (2)污泥浓度(MLSS ) 污泥浓度是为IL 曝气池混合液所含悬浮固体(MLSS )的重量,单位为g/L 或mg/L 。MLSS 值得大小,间接地反映出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微生物的重量。保证适宜MLSS 的对处理效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常MLSS 控制在2-4g/L 为宜。 (3)污泥容积指数(SVI ) 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 静置沉淀后,1g 干污泥所占沉淀污泥容积毫升数,其单位为mg/L ,其计算公式 g 1000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比()?=SVI SVI 值能反映活性污泥凝聚性和沉降性。若 SVI 值过高,证明污泥颗粒松散,不是沉淀,将发生污泥膨胀或已经发生了污泥膨胀。如 SVI 值过低,证明污泥颗粒紧密、细小和吸附性也差。在正常情况下, SVI 值一般在50-100之间为宜。 SVI<100 沉淀性能好 SVI=100 沉淀性能一般 SVI>100 沉淀性能差 由于工业污水中成分各异,SVI 正常值也略有不同,若污水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大时,正常的SVI 值可能偏高。若污水中无机物含量大时,正常的SVI 值可能偏低。 3、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及其变化规律 活性污泥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不同种属的微生物组成的。在净化废水时,它们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形成了极为复杂的食物链。最初担当净化任务的是异养型细菌和腐蚀性真菌。如在高糖、低pH 值、低磷以及某些特殊的有机物多时,会促使真菌的生长繁殖。大部分细菌形成菌胶团。原生动物吞食活的细菌,是细菌的一次捕食者。活性污泥中最常见的原生动物有鞭毛虫类、肉足虫类、纤毛虫类和吸管虫类。但这些原生动物并非同时出现,而是随条件及水质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曝气的初期,肉足虫和鞭毛虫占优势;接着是自由游动性的纤毛虫(如豆形虫草履虫)占优势;随着活性污泥的逐渐成熟,固着型的纤毛虫(如纤维虫、盖纤虫、等枝虫、钟虫等)又相继占优势,特别是钟虫出现且数量较多时,则说明污泥成熟,所以原生动物的演替变化,可以用来评估活性污泥的质量及废水处理的情况。后生动物是细菌的二次捕食者。活性污泥中的后生动物像轮虫、线虫等,只能在氧气很充足的条件下才出现,所以后生动物的出现是水质处理相当好的标志。

活性污泥法调试手册

生化工艺单元调试规程
1. 目的 为加强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调试工作的操作规范性、安全性、合理性,并避免 调试过程中误操作的产生使调试工作如期顺利完成,制订本规程。 2. 适用范围 2.1 本规程适用常规生化工艺处理单元,特殊工艺及企业可参照执行。 2.2 特殊工艺的工艺控制与常规工艺有较大差异,工艺控制参数不在控制范 围之中,不能完全按本规程控制相应过程指标,可适当选取参照执行。 3. 工作程序 3.1 工艺调试技术要求 调试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时巡回检查设备运转状况,检测工艺控制点 参数,通过化验分析、生物镜检、表征观察、闻气味等及时掌握水处理的变化情 况。 调试中应当做到如下的技术要求: 1)调试前根据设计方案、图纸、可研报告和相关说明书,认真阅读并了解 整个工程项目概况。熟悉工艺单元的工艺参数、设备情况和仪器仪表、自控系统 和作用原理,在调试过程中严格执行仪器仪表、设备、自控系统操作规范,保证 操作的合理规范与安全性。 在调试过程中对影响工艺生产正常运行的问题进行汇 总,尤其对关键的设计参数、核心工艺设备进行及时沟通解决,以对后续调试起 到指导作用;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参照类似项目的工艺调试经验,指导并快速 完成工艺调试。 2)试运行期间除工艺参数调整外,对于设备的运行情况也应有详细的记录, 应把全部的设备状况记录在设备档案中。 设备档案表格的设计与其它专业部门共 同研究制定。 3)在调试阶段,工艺运行的控制、调整应以培养、驯化污泥为主,检查各 工艺设备运行状况。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切实做好控制、观察、记录和分析检验 工作。对处理污水量、污泥产量、污泥处理量、药剂耗用量、生产电耗量、自来 水耗量等应有记录,对进出水水质和活性污泥等均应有足够的分析数据。

活性污泥法污泥产量计算

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计算方法探讨 摘要对活性污泥工艺的三种设计计算方法:污泥负荷法、泥龄法、数学模型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建议现阶段推广采用泥龄法进行设计计算,并对泥龄法基本参数的选用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活性污泥工艺泥龄法污泥负荷法数学模型法设计计算 活性污泥工艺是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它的设计计算有三种方法:污泥负荷法、泥龄法和数学模型法。三种方法在操作上难易程度不同,计算结果的精确度不同,直接关系到设计水平、基建投资和处理可靠性。正因为如此,国内外专家都在进行大量细致的研究,力求找出一种精确度更高而又便于操作的计算方法。 1污泥负荷法 这是目前国内外最流行的设计方法,几十年来,运用该法设计了成千上万座污水处理厂,充分说明它的正确性和适用性。但另一方面,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是比较严重的缺陷,影响了设计的精确性和可操作性。 污泥负荷法的计算式为[1] V=24LjQ/1000FwNw=24LjQ/1000Fr(1) 污泥负荷法是一种经验计算法,它的最基本参数Fw(曝气池污泥负荷)和Fr(曝气池容积负荷)是根据曝气的类别按照以往的经验设定,由于水质千差万别和处理要求不同,这两个基本参数的设定只能给出一个较大的范围,例如我国的规范对普通曝气推荐的数值为Fw=0.2~0.4 kgBOD/(kgMLSS·d) Fr=0.4~0.9 kgBOD/(m3池容·d)

可以看出,最大值比最小值大一倍以上,幅度很宽,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选用最小值算出的曝气池容积比选用最大值时的容积大一倍或一倍以上,基建投资也就相差很多,在这个范围内取值完全凭经验,对于经验较少的设计人来说很难操作,这是污泥负荷法的一个主要缺陷。 污泥负荷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单位容易混淆,譬如我国设计规范中Fw的单位是kgBOD/ (kgMLSS·d),但设计手册中则是kgBOD/(kgMLVSS·d),这两种单位相差很大。MLSS是包括无机悬浮物在内的污泥浓度,MLVSS则只是有机悬浮固体的浓度,对于生活污水,一般MLVSS=0.7MLSS,如果单位用错,算出的曝气池容积将差30%。这种混淆并非不可能,例如我国设计手册中推荐的普通曝气的Fw为0.2~0.4kgBOD/(kgMLVSS·d)[2],其数值和设计规范完全一样,但单位却不同了。设计中经常遇到不知究竟用哪个单位好的问题,特别是设计经验不足时更是无所适从,加上近年来污水脱氮提上了日程,当污水要求硝化、反硝化时,Fw、Fr取多少合适呢? 污泥负荷法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考虑到污水水质的差异。对于生活污水来说,SS和B OD浓度大致有数,MLSS与MLVSS的比值也大致差不多,但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污水一般包含50%甚至更多的工业废水,因而污水水质差别很大,有的SS、BOD值高达300~400 mg/L,有的则低到不足100 mg/L,有的污水SS/BOD值高达2以上,有的SS值比BOD值还低。污泥负荷是以MLSS为基础的,其中有多大比例的有机物反映不出来,对于相同规模、相同工艺、相同进水BOD浓度的两个厂,按污泥负荷法计算曝气池容积是相同的,但当SS/BOD值差异很大时,MLVSS也相差很大,实际的生物环境就大不相同,处理效果也就明显不同了。 综上所述,污泥负荷法有待改进。因此,国际水质污染与控制协会(IAWQ)组织各国专家,于1986年首次推出活性污泥一号模型(简称ASM1)[3],1995年又推出了活性污泥二号模型(简称ASM2)[4、5]。 2数学模型法

各种活性污泥法工艺大全

各种活性污泥法工艺大全 迄今为止,在活性污泥法工程领域,应用着多种各具特色的运行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 2)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3)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4)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5)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6)高负荷活性污泥法;7)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8)浅层低压曝气活性污泥法; 9)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10) 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下面分别介绍活性污泥法的各种工艺,其设计参数见最后附表:各种活性污泥法工艺参数表1.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推流式活性污泥法1)工艺流程:2)供需氧曲线:3)主要优点:A.处理效果好:BOD5的去除率可达90-95%;B.对废水的处理程度比较灵活,可根据要求进行调节。4)主要问题:A.为了避免池首端形成厌氧状态,不宜采用过高的有机负荷,因而池容较大,占地面积较大;B.在池末端可能出现供氧速率高于需氧速率的现象,会浪费了动力费用;C.对冲击负荷的适应性较弱。5)一般所采用的设计参数(处理城市污水):2.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合建式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1)主要特点:A.可以方便地通过对F/M的调节,使反应器内的有机物降解反应控制在最佳状态;B.进水一进入曝气池,就立即被大量混合液所稀释,所以对冲击负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C.适合于处理较高浓度的有机工业废水。2)主要结构形式:A.合建式

(曝气沉淀池):B.分建式3、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又称分段进水活性污泥法或多点进水活性污泥法阶段曝气活性 污泥法1)工艺流程:2)主要特点:A.废水沿池长分段注入曝气池,有机物负荷分布较均衡,改善了供养速率与需氧速率间的矛盾,有利于降低能耗;B.废水分段注入,提高了曝气池对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4、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又称生物吸附法或接触稳定法。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主要特点是将活性污泥法对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两个过程——吸附、代谢稳定,分别在各自的反应器内进行。1)工艺流程:2)主要优点:A.废水与活性污泥在吸附池的接触时间较短,吸附池容积较小,再生池接纳的仅是浓度较高的回流污泥,因此,再生池的容积也较小。吸附池与再生池容积之和低于传统法曝气池的容积,基建费用较低;B.具有一定的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当吸附池的活性污泥遭到破坏时,可由再生池的污泥予以补充。3)主要缺点:处理效果低于传统法,特别是对于溶解性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废水,处理效果更差。5、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完全氧化活性污泥法延时曝气活性污 泥法1)主要特点:A.有机负荷率非常低,污泥持续处于内源代谢状态,剩余污泥少且稳定,勿需再进行处理;B.处理出水出水水质稳定性较好,对废水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性; C.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设初次沉淀池。2)主要缺点:A.池容大、曝气时间长,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都较高,而且占地

IC厌氧_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高浓度废水实例

科 技 天 地 42 INTELLIGENCE IC厌 氧/好氧活性污泥法 处理高浓度废水实例 安徽中粮生化环保公司 张绍祥 摘 要:对于高浓度COD 的污水,宜采用厌氧/好氧污泥法处理工艺,该工艺主要有能耗低、产泥量小、适应高浓度污染物等特点,同时,厌氧生物处理还可以产生大量的沼气,通过沼气的回收利用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运行结果表明,原水COD为 5000~6000m/L,出水COD为200-300mg/L,达到《污水 综合排 放 标 准》(GB8978-1996)的三级标 准 ,产生的沼气、污泥可用于电厂发电。 关键词:高浓度废水 IC厌氧/好氧活性污泥工艺 1、厌氧发酵过程:厌氧发酵过程分成四个阶段:(1)水解阶段;(2)酸化阶段;(3)酸性衰退阶段;(4)甲烷化阶段。在水解阶段,固体物质降解为溶解性的物质,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产酸阶段(酸化阶段),碳水化合物降解为脂肪酸,主要是醋酸、丁酸和丙酸,水解和产酸进行的较快,难于把它们分开,此阶段的主要微生物是水解—产酸菌;第三阶段是酸性衰退,有机酸和溶解的含氮化合物分解成氨、胺和少量的CO 2、N2、CH4等,在此阶段中,由于产氨细菌的活动使氨态氮浓度增加,氧化还原势降低,PH 上升,PH 的变化为甲烷菌创造了适宜的条件,酸性衰退阶段的副产物还有H2S、吲哚、粪臭素和硫醇。第四阶段是由甲烷菌把有机酸转化为沼气。 2、IC 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特点:(1)容积负荷高:IC 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微生物量大,且存在内循环,传质效果好,进水有机负荷可超过普通厌氧反应器的3倍以上。(2)节省投资和占地面积:IC 反应器容积负荷率高出普通UASB 反应器3倍左右,其体积相当于普通反应器的1/4—1/3 左右,大大降低了反应器的基建投资;而且IC 反应器高径比很大,所以占地面积少。(3)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低浓度废水(COD=2000—3000mg/L)时,反应器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2—3 倍;处理高浓度废水(COD=10000—15000mg/L)时,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10—20倍。(4)抗低温能力强:IC 反应器由于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变得不再显著和严重。通常IC 反应器厌氧消化可在常温条件(20—25℃)下进行,这样减少了消化保温的困难,节省了能量。(5)具有缓冲pH 值的能力:内循环流量相当于高负荷区的出水回流,可利用COD 转化的碱度,对pH 值起缓冲作用,使反应器内pH 值保持最佳状态,同时还可减少进水的投碱量或不投加。(6)内部自动循环,不必外加动力:普通厌氧反应器的回流是通过外部加压实现的,而IC 反应器以自身产生的沼气作为提升的动力来实现混合液内循环,不必设泵强制循环,节省了动力消耗。(7)出水稳定性好:由于IC 反应器内的特殊结构,保证可以产生沉降性能好的颗粒污泥,保持反应器污泥量,从而保证反应器处理效率,出水稳定,水质好。(8)启动周期短:IC 反应器启动周期一般为1~2个月。(9)沼气利用价值高:反应器产生的生物气纯度高,CH4为70%~80%,CO2为20%~30%,其它有机物为1%~5%,可作为燃料加以利用。(10)便于维护:反应器无任何动力内循环搅拌装置,故易维护。(11)污泥产量小。 目前,IC 厌氧反应器已经广泛应用于柠檬酸废水、酒精废水、造纸废水、制药废水、土豆加工、菊苣加工、啤酒等废水处理,其运行成本低、节约能源、污泥易于处理等优点在废水处理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实现了污水处理的循环发展。 3、IC 厌氧反应器在酒精废水应用的实例:某公司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酒精,年产20万吨。生产流程为玉米通过侵润、提胚、粉碎、调浆、液化糖化、发酵、蒸馏、蒸馏液蒸发、烘干。主产品为燃料酒精,副产品为玉米油、DDGS 饲料、沼气。在此生产过程中车间产生了大量的有机废水,由于该废水可生化行较好,设计利用IC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 A)废水处理流程: B)废水处理设备:废水调节池(01) 池体尺寸12×24×7m 钢砼(内防腐)、一二级反应器(02、03)池体尺寸φ15×22. 0m 碳钢防腐 、一体式氧化沟(4)池体尺寸φ75×6.0 m 碳钢防腐 C)废水运行指标: 进水 COD (mg/L)6000BOD (mg/L)3000SS(mg/L)350NH 3-N (mg/L)100PH 值3.5进水量5000m3/天出水 COD (mg/L)250BOD (mg/L)150 SS(mg/L)50 NH 3-N (mg/L)20 PH 值7.5 出水量5000m3/天 D)结论:该案例成功将IC 好氧/厌氧反应器运用到处理酒精生产废水中,运行稳定,COD 去除率达到85%,系统COD 去除率高于95%,,氨氮去除率达80%,处理过的废水符合排放标准。由于该系统利用了IC厌 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法节约大量的资金和场地,生产中的副产品还能到电厂发电,产生了很客观的经济效益,能够抵消运行费用。参考文献:[1] 张宝军:《水污染控制技术》,北京环境工程出版社,2004年。 [2] 周正立:《污水生物处理应用技术及工程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好氧活性污泥性能指标

好氧活性污泥性能指标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好氧活性污泥性能指标 1 掌握活性污泥性能指标的重要性 中原油田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城市生活污水,采用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Combined And Integrated Oxidation Ditch)工艺。相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而言,氧化沟工艺流程短,设备及构筑物利用率高,投资小,占地少,运行成本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除磷脱氮效率高,污泥易稳定,便于自动化控制等。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包括: (1)污泥膨胀问题: 当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沟中污泥负荷过高,溶解氧浓度不足,排泥不畅等易引发丝状菌性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较高时。微生物的负荷高,细菌吸取了大量营养物质,由于温度低,代谢速度较慢,积贮起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类物质,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SVI值很高,形成污泥膨胀。 针对污泥膨胀的起因,可采取不同对策:由缺氧、水温高造成的,可加大曝气量或降低进水量以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控制污泥回流量),使需氧量减少;如污泥负荷过高,可提高MLSS,以调整负荷,必要时可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可通过投加氮、磷肥,调整营养物质平衡(BOD5:N:P=100:5:1);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调节;漂白粉和液氯(按干污泥的%~%投加),能抑制丝状菌繁殖,控制结合水性污泥膨胀。 (2)泡沫问题: 由于进水中带有大量油脂,处理系统不能完全有效地将其除去,部分油脂富集于污泥中,经转刷充氧搅拌,产生大量泡沫;泥龄偏长,污泥老化,也易产生泡沫。用表面喷淋水或除沫剂去除泡沫,常用除沫剂有机油、煤油、硅油,投量为~L。通过增加曝气池污泥浓度或适当减小曝气量,也能有效控制泡沫产生。当废水中含表面活性物质较多时,易预先用泡沫分离法或其他方法去除。另外也可考虑增设一套除油装置。但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水源管理,减少含油过高废水及其它有毒废水的进入。 (3)污泥上浮问题: 当曝气时间过长,在池中发生高度硝化作用,使硝酸盐浓度高,在缺氧区易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氮气,使污泥上浮;另外,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污泥可能挟油上浮。 发生污泥上浮后应暂停进水,打碎或清除污泥,判明原因,调整操作。污泥沉降性差,可投加混凝剂或惰性物质,改善沉淀性;如进水负荷大应减小进水量或加大回流量;如污泥颗粒细小可降低曝气机转速;如发现污泥腐化,应加大曝气量,清除积泥,并设法改善池内水力条件。 (4)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问题: 在氧化沟中,为了获得其独特的混合和处理效果,混合液必须以一定的流速在沟内循环流动。一般认为,最低流速应为s,不发生沉积的平均流速应达到~s。但是由于转刷浸没深度有限,导致底部流速很小(特别是在水深的2/3或3/4以下,混合液几乎没有流速),致使沟底大量积泥(有时积泥厚度达),大大减少了氧化沟的有效容积,降低了处理效果,影响了出水水质。 加装上、下游导流板是改善流速分布、提高充氧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最方便的措施。另外,通过在曝气机上游设置水下推动器也可以对曝气转刷底部低速区的混合液循环流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从而解决氧化沟底部流速低、污泥沉积的问题。设置水下推动器专门用于推动混合液可以使氧化沟的运行方式更加灵活,这对于节约能源、提高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

————————————————————————————————作者:————————————————————————————————日期: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 工程技术规范 1 目次 1 标准制定工作概述 (1) 1.1 任务来源和工作过程 (1) 1.2 法律和技术依据 (1) 1.3 编制原则 (2) 2 A/A/O 活性污泥法工艺的特点及现状 (3) 2.1 A/A/O 工艺的发展及国内外应用现状 (3) 2.2 A/A/O 工艺的主要特点 (8) 2.3 A/A/O 的主要工艺形式 (9) 3 规范的主要内容说明 (14) 3.1 A/A/O 工艺的适用

性 (15) 3.2 A/A/O 的适用处理规模 (15) 3.3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15) 3.4 预处理的选择 (16) 3.5 普通A/A/O 工艺设计参数 (16) 3.6 A/A/O 工艺的曝气设备 (17) 3.7 搅拌装置 (17) 3.8 监测与运行管理........................................................ ............. 17 4 实施本规范的管理措施建议 (19) 1 1 标准制定工作概述 1.1 任务来源和工作过程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一五”规划指出,用5 年的时间,基本建立起我国环境工程技术规 范标准体系,提升我国环境工程技术标准化及管理水平。到2008 年,

基本完成基础规范、 通用技术规范、工艺方法类规范的编制工作,到2015 年基本完成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工程技 术规范,逐步建立中国最佳可行技术体系。 2005 年国家环境总局下达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由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作为第一编制单位承担《A/A/O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标准的研究、编制 任务,参编单位还有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编制工作从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文献的资料调研开始,对国内外氧化沟相关的规范、技术 资料和工程实例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编制了开题报告和编制大纲。2006 年9 月,国家环保 总局科技司在京组织召开开题论证会,与会专家认为工作基础扎实、技术路线合理、编制方 案可行,同意开题。2007 年10 月,形成了规范初稿,经专家讨论、修改后,于2008 年2 月报中国环保产业协会。2008 年3 月,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组织召开初审会,会议认为考虑 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水质、气候差距较大,主要设计参数还应征求

评价活性污泥的几个指标0

评价活性污泥的几个指标 (1)、MLSS(Mixed Liquid Suspanded Solid) 指1L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悬浮固体干重,它是衡量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数量多少的指标。它包括微生物菌体(Ma)、微生物自生氧化产物(Me)、吸附在污泥絮体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Mi)和无机物(Mii)。由于MLSS在测定上比较方便,所以工程上往往以它作为估量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数量的指标。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希望维持较高的MLSS,以缩小曝气池容积,节省占地和投资,但MLSS浓度也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一般反应器中污泥浓度控制在2000~6000mg/L。 (2)、MLVSS(Mixed Liquid Volatile Suspanded Solid) 指1L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挥发性悬浮固体含量,它只包括微生物菌体(Ma)、微生物自生氧化产物(Me)、吸附在污泥絮体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Mi),不包括无机物(Mii)。所以MLVSS能比较确切地反映反应器中微生物的数量。一般情况下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的MLVSS/MLSS比值在0.75左右,对于工业污水,则因水质不同而异,MLVSS/MLSS比值差异较大。(3)、SV% 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中静止30min后,污泥所占体积与原混合液体积的比值。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30min后,可接近其最大的密度,故在正常运行时,SV%大致反映了反应器中的污泥量,可用于控制污泥排放。一般曝气池中SV%正常值为20%~30%。SV%的变化还可以及时反映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所以SV%是控制活性污泥法运行的重要指标。 (4)、SVI 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止沉降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单位为ml/g。 SVI=混合液30min沉降后污泥容积/污泥干重 =(SV%×100)/MLSS SVI反映了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性能,SVI过低,说明污泥颗粒细小紧密,无机物多,微生物数量少,此时污泥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SVI过高则说明污泥结构松散,难于沉淀分离,即将膨胀或已经发生膨胀。 (5)、污泥负荷 污泥负荷是反应器设计和运行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指单位活性污泥所能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单位是kgBOD5/kgMLSS。进行工程设计时,对于污泥负荷的选择需要考虑预期运行的处理效率和出水效果、曝气量、泥龄等参数。根据污泥负荷的大小可分为三种情况 低污泥负荷0.1-0.25kgBOD5/kgMLSS BOD去除率90~95% 常污泥负荷0.3-0.6kgBOD5/kgMLSS BOD去除率85~98% 高污泥负荷1-5kgBOD5/kgMLSS BOD去除率50~60% 对于城市生活污水生物处理,低污泥负荷法和常污泥负荷法之间无明显的分界,而常污泥负荷法和高污泥负荷法之间则分界明确,根据污水处理厂的一些运行资料,污泥负荷在0.6kgBOD5/kgMLSS到1.0kgBOD5/kgMLSS之间时,丝状菌有相对的生长优势,而丝状菌的生长使污泥结构松散,最终导致污泥发生膨胀。但是当污泥负荷高于1.5kgBOD5/kgMLSS时,反应器中食料充足,非丝状菌也能获得足够的营养而生长,所以污泥又不易膨胀。

活性污泥法实验

活性污泥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观察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掌握活性污泥处理法中控制参数(如污泥负荷、泥龄、溶解氧浓度)对系统的影响; 2、加深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3、掌握生化反应动力学系数K 、Ks 、Vmax 、Y 、Kd 、a 、b 等的测定。 二、 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好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有氧参与的条件下,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整个过程包括微生物的生长、有机底物降解和氧的消耗,整个过程变化规律如何正是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内容包括: (1)底物的降解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活性污泥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2)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活性污泥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3)有机底物降解与氧需。 1、底物降解动力学方程 Monod 方程: S Ks S V dt dS +=-max (1) Vmax-------有机底物最大比降解速度, Ks-----------饱和常数, 在稳定条件下,对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有机底物进行物料平衡: 0)(=++-+dt dS V Se Q R Q Se Q R Q So (2) 整理后,得 dt dS V Se So Q - =-)( (3) 于是有 S Ks S V Xt Se So XV Se So Q +=-=-max )( (4) 而M F Xt Se So XV Se So Q /)(=-=-,F/M 为污泥负荷。 完全混合曝气池中S=Se ,所以(4)式整理后可得 max 1 1max V Se V Ks Se So t X +=- (5) (5)式为一条直线方程,以Se 1 为横坐标,Xt Se So -(污泥负荷)为纵坐标,直 线的斜率为 max V Ks ,截距为max 1 V ,可分别求得max V 、Ks 。 又因为在低底物浓度条件下,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