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及答案

复习题

A: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佳或最恰当的答案,请用2B铅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1、我国历中上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E、《神农本草经》

2、下列哪位医家是“补土派”的代表人物:

A、刘完素

B、李东垣

C、朱震亨

D、张仲景

E、张元素

3、下列外感病邪中,季节性最强的是:

A、风邪

B、火邪

C、湿邪

D、暑邪

E、寒邪

4、惊则气:

A、上

B、缓

C、结

D、下

E、乱

5、下列人体的脏腑中,互为表里的是:

A、脾与胃

B、心与大肠

C、肺与小肠

D、肝与肾

E、肾与胆

6、怒伤:

A、胆

B、脾

C、肝

D、肾

E、心

7、肾在体合:

A、肉

B、骨

C、皮

D、脉

E、筋

8、手太阴经脉所属的脏腑是:

A、肺

B、肾

C、胃

D、大肠

E、肝

9、素体阳虚感受寒邪用助阳解表法治疗属:

A、急则治其标

B、寒因寒用

C、因时制宜

D、缓则治其本

E、标本兼治

10、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肝之“母”是:

A、心

B、肺

C、脾

D、肾

E、胆

11、阴阳学说认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C、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D、调整阴阳,恢复其相对平衡

E、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12、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肝脾

B、肺肝肾

C、肺脾肾

D、肝脾肾

E、心肺肾

13、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A、卫气

B、营气

C、宗气

D、元气

E、正气

14、根据五行的相克规律,肾之“所不胜”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膀胱

15、先有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从而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这种疾病的传变称为: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E、相克

16、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法:

A、塞因塞用

B、寒者热之

C、热者寒之

D、虚则补之

E、实则泻之

17、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也可以导致阴虚,这是因为阴阳之间是:

A、对立制约的

B、互根互用的

C、消长平衡的

D、可以转化的

E、感应交合的

18、阴偏胜的病机特点为:

A、阴胜阳虚的实寒证

B、阴胜伤阳之虚寒证

C、阴胜伤阳之阴阳两虚证

D、阴胜阳未虚之实寒证

E、阳虚所致阴胜之病症

19、从胸走手的经脉是:

A、肺经

B、大肠经

C、小肠经

D、胆经

E、胃经

20、天癸的产生,取决于:

A、肾中精气的充盛

B、正气充沛

C、肾阳的蒸腾

D、肾阴的濡养滋润

E、肾之纳气

21、与足太阴经起点相接的是:

A、足阳明经

B、足少阴经

C、足太阳经

D、手阳明经

E、手太阳经

22、《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说的发病类型属于:

A、感邪即发

B、徐发

C、伏而后发

D、复发

E、继发

2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心在志为喜

B、肺在志为忧

C、肝在志为怒

D、脾在志为意

E、肾在志为恐

24、阴阳偏衰的治疗,下列哪一项原则最中肯:

A、温阳制阴

B、损益兼用

C、补其不足

D、滋阴清热

E、损其有余

25、下列何种为反治法?

A、用热远热

B、通因通用

C、寒者热之

D、补泻兼用

E、滋阴清热

26、致内脏下垂的病机是:

A、气滞

B、气逆

C、气闭

D、气陷

E、气脱

27、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

A、气血的盛衰。

B、邪正的盛衰消长

C、气机失调。

D、脏腑阴阳失调

E、体质的强弱

28、中寒是指:

A、内寒

B、中焦阳气不足

C、感受外寒

D、寒伤肌表,阻遏卫阳

E、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29、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症状,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等症,而内热仍存,其病机为: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虚

30、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气血

E、形体官窍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C )

2、(B )

3、(D )

4、(E )

5、(A )

6、(C )

7、(B )

8、(A )

9、(E )10、(D )11、(D )12、(C )13、(C )14、(C )15、(A )16、(A )17、(B )18、(D )19、(A )20、(A )21、(A )22、(C )23、(D )24、(C )25、(B )26、(D )27、(B )28、(E )29、(A )30、(A )

B: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佳或最恰当的答案,请用2B铅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事物的五行归属,那一项是不对的:

A、木—肝、春、东

B、土—脾、夏、中

C、金—肺、秋、西

D、水—肾、冬、北

E、火—心、苦、南

2、下列哪种治法不是根据相克规律制定的:

A、抑木扶土法

B、培土制水法

C、益火补土法

D、佐金平木法

E、泻南补北法

3、相傅之官是:

A、脾

B、肺

C、肝

D、肾

E、心

4、五行中木的特性,古人形容概括为:

A、曲直

B、炎上

C、从革

D、润下

E、稼穑

5、下列不属于五体的是:

A、筋

B、脉

C、肉

D、口

E、皮毛

6、既是六腑之一,又是奇恒之腑的是:

A、胃

B、脑

C、三焦

D、胆

E、髓

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心藏神

B、肝藏魂

C、肺藏魄

D、脾藏思

E、肾藏志

8、恐则:

A、气缓

B、气上

C、气下

D、气消

E、气结

9、最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腠理的外邪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

10、血瘀病理状态的形成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气滞

B、气虚

C、血热

D、津液干涸

E、血虚

11、下面那种治法为从治法:

A、通因通用

B、寒者热之

C、用热远热

D、补泻兼施

E、虚则补之

12、“通因通用”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脾虚泄泻

B、肾虚泄泻

C、食积泄泻

D、寒湿泄泻

E、肠虚滑脱

13、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肝脾

B、肺肝肾

C、肺脾肾

D、肝脾肾

E、心肺肾

14、肺在体合:

A、脉

B、皮

C、肌肉

D、骨

E、筋

15、易耗气伤津,又多挟湿的邪气是指:

A、风

B、寒

C、暑

D、燥

E、火

16、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A、卫气

B、营气

C、宗气

D、元气

E、水谷之气

17、下列经脉中哪一条经脉“主胞胎”:

A、督脉

B、带脉

C、阴维脉

D、任脉

E、冲脉

18、与足太阳经起点相接的经脉是:

A、手少阴经

B、手太阳经

C、手阳明经

D、足少阴经

E、手太阴经

19、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血脉

D、三焦

E、息道。

20、有“体阴用阳”特性的脏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21、营气分布在:

A、胸中

B、脉内

C、中焦

D、息道

E、以上都不是

22、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应采用:

A、扶正为主

B、先扶正后祛邪

C、扶正与祛邪兼用

D、先祛邪后扶正

E、祛邪为主

23、自然界的风有善动不居的特性,故中医认为人体出现游走性的症状属于风邪。这种认识方法属:

A、比较

B、分类

C、类比

D、归纳

E、演绎

24、“筋之府”是指:

A、膝

B、腰

C、胸

D、腹

E、腕

25、主决断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大肠

E、膀胱

26、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津

C、水

D、神

E、精

27、“恐”伤:

A、心

B、肝

C、肺

D、脾

E、肾

28、哪项不是疾病复发的诱因:

A、感受新邪

B、饮食不慎

C、劳累过度

D、滥施补剂

E、过度安逸

29、出现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阳衰

30、季节性最明显的外感病邪为:

A、风邪

B、火邪

C、湿邪

D、暑邪

E、寒邪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B )

2、(C )

3、(B )

4、(A )

5、(D )

6、(D )

7、(D )

8、(C )

9、(A )10、(E )11、(A )12、(C )13、(C )14、(B )15、(C )16、(C )17、(D )18、(B )19、(D )20、(B )21、(B )22、(B )23、(C )24、(A )25、(A )26、(A )27、(E )28、(E )29、(D )30、(D )

C: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佳或最恰当的答案,请用2B铅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1、金元四大家中倡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是:

A、张元素

B、刘完素

C、朱丹溪

D、李杲

E、张从正

2、明清时期创“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温病学家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吴又可

D、薛生白

E、徐灵胎

3、以阴阳来划分人体的脏腑,肾属于:

A、阳中之阳

B、阴中之阴

C、阳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

4、使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是:

A、精气

B、阴阳之气

C、风气

D、阴阳之气

E、云气

5、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说明了阴阳之间何种关系: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相互转化

D、消长平衡

E、自和

6、在五行学说中,长夏归属于: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关系来看属于: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木胜土

E、土侮木

8、手少阴经脉所属的脏腑是:

A、肺

B、心

C、胃

D、大肠

E、肝

9、“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相火妄动

B、心阴虚心阳上亢

C、肾阴虚心火旺

D、肾阴虚肝阳亢

E、肾阳虚心火旺

10、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心之“子”是:

A、肝

B、肺

C、脾

D、肾

E、胆

11、五脏中,具有“以升为健”特点的脏是:

A、心

B、肝

C、肾

D、脾

E、肺

12、对肝主疏泄功能影响最大的情志活动是:

A、怒

B、悲

C、思

D、恐

E、惊

13、“孤府”是指:

A、胃

B、胆

C、大肠

D、三焦

E、膀胱

14、下列哪项不属于“肾气不固”的临床表现:

A、浮肿

B、遗精

C、小便失禁

D、早泄

E、带下清稀量多

15、先有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从而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这种疾病的传变称为: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E、相克

16、“水火既济”反映了哪两个脏的相互关系:

A、肝与肾

B、脾与肾

C、心与肾

D、肺与脾

E、肝与脾

17、机体阳气不足与下列哪两个脏腑关系最为密切:

A、心与脾

B、心与肾

C、肝与肾

D、脾与肾

E、肺与肾

18、人体生长发育迟缓,主要与气的哪项功能有关:

A、温煦

B、推动

C、凉润

D、中介

E、防御

19、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A、宗气

B、元气

C、卫气

D、营气

E、心气

20、患者全身紫癜三个月。素体虚弱,操劳过度,体疲乏力,头昏自汗,全身散在出血点,色淡紫,证属:

A、气不生血

B、气不摄血

C、气不行血

D、气不养血

E、气不调血

21、与足阳明经起点相接的是:

A、足厥阴经

B、足太阴经

C、足太阳经

D、手阳明经

E、手太阳经

22、具有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功能的是:

A、皮部

B、维脉

C、经筋

D、别络

E、督脉

23、某人形体偏胖,面色萎黄,食量较少,喜饮热水,性格内向、

动作迟缓,容易疲劳。属于:

A、偏阳质

B、偏阴质

C、阴阳平和质

D、阴虚质

E、气郁质

24、劳神过度,最易损伤的脏腑是:

A、心肺

B、心脾

C、脾肺

D、脾肾

E、肝肾

25、下列哪一项属于火、燥、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

A、上炎

B、耗气

C、伤津

D、动血

E、生风

26、上气不足属于下列何种病变:

A、气滞

B、气逆

C、气闭

D、气陷

E、气脱

27、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

A、气血的盛衰。

B、邪正的盛衰消长

C、气机失调。

D、脏腑阴阳失调

E、体质的强弱

28、五脏中最常见哪两脏的血虚证::

A、心、肝

B、心、脾

C、脾、肾

D、肝、肾

E、心、肺

29、病人出现口舌糜烂、舌尖碎痛、小便黄赤,灼热疼痛等症状,其病机为:

A、心火上炎

B、小肠有热

C、心热下移小肠

D、肝火上炎

E、胃火炽盛

30、通因通用的治法适用于:

A、中气下陷所致泄泻

B、食积腹泄

C、肾气不固之小便清长

D、气虚所致的出血

E、肾虚泄泻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C )

2、(A )

3、(B )

4、(A )

5、(B )

6、(C )

7、(C )

8、(B )

9、(C )10、(C )11、(D )12、(A )13、(D )14、(A )15、(A )16、(C )17、(D )18、(B )19、(B )20、(B )21、(D )22、(C )23、(B )24、(B )25、(C )26、(D )27、(B )28、(A )29、(C )30、(B )

D: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佳或最恰当的答案,请用2B铅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脉经》

2、五行之中,水的特性是:

A、曲直

B、炎上

C、从革

D、爰稼穑

E、润下

3、既为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是:

A、胃

B、胆

C、小肠

D、三焦

E、膀胱

4、“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

A、相乘

B、炎上

C、从革

D、润下

E、相侮

5、“唾”与下列何脏的生理功能密切: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6、导致“气消”的情志变化是:

A、喜

B、怒

C、惊

D、悲

E、恐

7、肝主藏:

A、神

B、魂

C、魄

D、思

E、志

8、惊喜过度易伤:

A、脾

B、肝

C、心

D、肾

E、肺

9、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的依据:

A、失血伤津

B、失血伤气

C、失血伤营

D、失血伤精

E、失血伤营

10、“泌别清浊”属于下列何脏腑的功能:

A、脾

B、胃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11、下面那种治法为正治法:

A、通因通用

B、寒者热之

C、热因热用

D、塞因塞用

E、寒因寒用

12、“通因通用”适用于下列哪种病症:

A、脾虚泄泻

B、肾虚泄泻

C、食积泄泻

D、寒湿泄泻

E、肠虚滑脱

13、下列属于肾的生理功能的是:

A、生气

B、纳气

C、主气

D、载气

E、调气

14、心在窍为:

A、口

B、目

C、二阴

D、鼻

E、舌

15、小肠与大肠交接处以称:

A、户门

B、贲门

C、幽门

D、阑门

E、魄门

16、与血液的生成密切相关的是:

A、卫气

B、营气

C、宗气

D、元气

E、水谷之气

17、下列经脉中被称为“血海”的是:

A、督脉

B、带脉

C、阴维脉

D、任脉

E、冲脉

18、下列经脉中,属肝络胆的是:

A、手少阴经

B、手少阳经

C、足少阳经

D、足厥阴经

E、足太阴经

19、患者因经常急躁易怒,情志抑郁而致咳嗽、咯血、胸痛,证属:

A、肝火犯胃

B、肝郁乘脾

C、肝火犯肺

D、心脾两虚

E、土虚木乘

20、“仓禀之官”指是:

A、脾胃

B、肾

C、三焦

D、小肠

E、膀胱

21、宗气主要积聚在()

A、胸中

B、脉内

C、脉外

D、肾

E、命门

22、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应采用()

A、扶正为主

B、先扶正后祛邪

C、扶正与祛邪兼用

D、先祛邪后扶正

E、祛邪为主

23、毛发的荣枯主要与下面哪两种物质的盛衰密切相关:

A、气与血

B、精与血

C、津与液

D、津与气

E、血与津

24、气虚湿盛体质,受邪后多从:

A、寒化

B、热化

C、燥化

D、湿化

E、火化

25、温燥之邪侵袭人体发病最易发生于:

A、春末夏初

B、长夏

C、秋末初冬

D、冬末春初

E、夏末秋初

26、其性趋下的邪气是:

A、风

B、寒

C、暑

D、湿

E、燥

27、人体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物质被称为:

A、邪气

B、疠气

C、阳气

D、正气

E、宗气

2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治则内容的是:

A、正治与反治

B、治标与治本

C、调理脾胃

D、调整阴阳

E、扶正祛邪

29、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过盛

C、饮食失常

D、阳气过盛

E、情志失常

30、以下关于疾病寒热病性转化的论述,哪一项不正确:

A、阳盛体质易热化

B、阳虚体质易寒化

C、阳盛体质易燥化

D、阴虚体质易燥化

E、阴盛体质易寒化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A )

2、( E )

3、(B )

4、( E )

5、( E )

6、(D )

7、(B )

8、(C )

9、(A )10、(C )11、(B )12、(C )13、(B )14、(E )15、(D)16、(B )17、(E )18、(D )19、(C )20、(A )21、(A )22、(B )23、(B )24、(D )25、(E )26、(D )27、(D )28、(C )29、(A )30、(B )

E: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佳或最恰当的答案,请用2B铅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战国至秦汉时期

B、夏朝

C、唐宋时期

D、金元时期

E、商朝

2、金元四大家中,“寒凉派”的代表人物是:

A、朱丹溪

B、刘完素

C、张子和

D、李杲

E、吴又可

3、用阴阳来划分人体的五脏,则心为:

A、阳中之阳

B、阴中之阳

C、阳中之阴

D、阴中之阴

E、体阴用阳

4、以阴阳来划分时间,则一天当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中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5、下面根据五行相生的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A、抑木扶土

B、培土制水

C、佐金平木

D、泻南补北

E、益火补土

6、下列选项中其五行属性属“金”的是:

A、发

B、甲

C、皮

D、耳

E、口

7、面青、嗜酸、脉弦,病多在:

A、心

B、肝

C、肺

D、肾

E、脾

8、五脏六腑之大主是:

A、三焦

B、肝

C、心

D、肾

E、脾

9、男子精液的正常排泄是哪两脏功能密切相关:

A、肝脾

B、脾肾

C、肝肾

D、肺肾

E、心肾

10、肝主疏泄的各种功能表现中,最根本的是:

A、调畅情志

B、调畅气机

C、调节血量

D、疏通水道

E、调节脾胃运化功能

11、四肢肌肉壮实主要取决于:

A、心主血脉

B、脾主运化

C、肝主疏泄

D、肾主藏精

E、肺主气

12、与脑髓充盈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

B、肺

C、肾

D、肝

E、脾

13、“元神之府”是指:

A、脑

B、骨

C、脉

D、胆

E、女子胞

14、患者因思虑过度而出现眩晕、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乏力,面色无华,证属:

A、肝气乘脾

B、心脾两虚

C、肝火犯肺

D、肝气犯胃

E、心肾不交

15、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肝在液为泪

B、脾在液为涎

C、肾在液为涎

D、肺在液为涕

E、心在液为汗

16、人体生长发育迟缓,与气的哪项功能减退有关:

A、凉润

B、温煦

C、推动

D、防御

E、中介

17、水谷精气中剽疾滑利的哪部分为:

A、营气

B、卫气

C、宗气

D、清气

E、元气

18、“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由于:

A、气随津脱

B、气随血脱

C、气不化水

D、气不摄血

E、气血两虚

19、十二经脉中,行于躯干胸腹面的阳经是:

A、手太阳经

B、足太阳经

C、足少阳经

D、足阳明经

E、手阳明经

20、具有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功能的是:

A、十二皮部

B、十二正经

C、十二经筋

D、十五别络

E、奇经八脉

21、素体津亏血耗者,易致邪从:

A、寒化

B、燥化

C、湿化

D、热化

E、虚化

22、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

A、寒邪

B、风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23、下列哪一项是火、燥、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

A、上炎

B、耗气

C、伤津

D、动血

E、生风

24、湿邪致病,可见:

A、汗出恶风

B、狂燥妄动

C、皮肤干皲

D、小便清长

E、小便浑浊,下利粘液

25、病人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代,此时宜采取的治则是:

A、扶正

B、祛邪

C、扶正兼祛邪

D、先祛邪后扶正

E、先扶正后祛邪

26、治疗阴偏衰时,在补阴的药物中适当佐以扶阳药,这又称:

A、阳中求阴

B、阴中求阳

C、阴阳并补

D、扶阳抑阴

E、滋阴制阳

27、寒性病变出现寒象,用温热药物进行治疗,这属于:

A、寒因寒用

B、热因热用

C、实则泻之

D、虚则补之

E、寒者热之

28、热病后期,形瘦骨立,大肉尽脱,肌肤毛发枯槁,舌红少苔,

主要是:

A、伤津

B、亡血

C、脱液

D、脱液兼伤津

E、气随津脱

29、下列哪项不属于导致出血的病机:

A、血瘀

B、血热

C、气虚

D、血寒

E、肝不藏血

30、病人因情绪波动,出现胸胁痞闷不舒、腹泻等症,是由于:

A、肝气乘脾

B、肝气郁结

C、肝气犯肺

D、胃不气和

E、肾气不固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A )

2、(B )

3、(A )

4、(D )

5、(E )

6、(C )

7、(B )

8、(C )

9、(C )10、(B )11、(B )12、(C )13、(A )14、(B )15、(C)16、(C )17、(B )18、(A )19、(D )20、(C )21、(B )22、(A )23、(C )24、(E )25、( E )26、(A )27、(E )28、(D )29、(D )30、(A )

一、名词解释

1、气机:指气的运动。

2、三因制宜:指因时、因人和因地制宜,是中医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3、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4、辨证: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势,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5、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6、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

7、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8、气闭:指气机闭阻,外出严重障碍,以致清窍闭塞,出现昏厥的一种病理状态。

9、扶正:指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及康复能力。

10、泻南补北:是指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治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11、滋水涵木:是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法,又称滋肾养肝法。适用于肾阴虚损而肝阴不足证。

12、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 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A.脉 B.胆 C.脑 D.骨 E.髓 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 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A.手太阳 B.手少阴 C.手少阳 D.手太阴 E.手厥阴 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1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1

按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要求建立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制。在强化公益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 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共同做好农业技术推 广工作,特别是注重利用涉农科研、教学、企业、 专业协会、专合组织等各方面作用,共同开展农业 技术服务。 在抓好农技推广单位的基地建设情况下,配置基本试验基地,配备电脑、照相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推广服务设备,提升农技推广的质量和效益。 创新方式方法,激发农技推广工作活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现代传媒开展技术服务,发挥"农业信息网站"、手机短信等现代服务手段作用,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 中医基础理论 (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试题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大一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测试题 时间:45min 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造化之机,不可无___,亦不可无___。无生则_____,无制则____。 2.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因其____功能。 3.五脏主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主__之,血主__之。 5.夺血者____,夺汗者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主张滋阴降火,对"相火"学说有所发展的人是() A.张从正 B.李罡 C.朱震亨 D.刘完素 E.孙思邈 2.下列哪一书籍不属于中医四大经典() A.《内经》 B.《医林改错》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伤寒杂病论》 3.下列选项哪个不是阴阳的特性() A.普遍性 B.相关性 C.关联性 D.相对性 E.规定性 4.上午、下午分别属于() A.阳中之阳,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阴中之阳 C.阴中之阳,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阴中之阳 E.阳中之阴,阴中之阳 5.五味中哪三个属阳() A.辛甘酸 B.辛甘淡 C.酸苦咸 D.酸甘咸 E.酸甘苦 6.益火补土法适用于() A.心火衰微脾阳不振 B.脾阳不振心火衰微 C.肾阳衰微脾阳不振 D.肾阴不足脾阴不振 D.肾阴不足而致精气不能上荣于肺 E.肾阴亏损而致肝阴不足 7.“罢极之本”指的是( ) A.心B.肺C.脾D.肝E.肾 8.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气是()。 A.精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元气 9.下列符合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的是() A.木为水之母 B.金是木的所胜 C.水是金之母 D.土是木得所胜 E.火是金的所胜 10.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础是() A.脾主升清 B.脾主统血 C.脾为后天之本 D.人以水谷为本 E.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阳病治阴: 2.中焦如沤: 3.乙癸同源: 4.血为气之母: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和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 D )。 A.《黄帝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2.下列特性中属于阳的为(A )。 A.兴奋 B.抑制 C.静止 D.下降 3.心的阴阳属性为(A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4.五行特性中,水曰( D )。 A.曲直 B.炎上 C.从革 D.润下 5.金之所不胜为(B )。 A.木 B.火 C.土 D.水 6.下列不属于奇恒之府的为(B )。 A.胆 B.胃 C.脑 D.女子胞 7.五脏中,在液为泪的是(C )。 A.肺 B.心 C.肝 D.肾 8.与情志中“悲”的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为(D )。 A.心 B.肝 C.脾 D.肺 9.具有运化功能的脏为( B )。 A.心 B.脾 C.肝 D.肾 10.主神明的脏腑为(C )。 A.肝 B.胆 C.心 D.肾 11.先天之本是指( D )。 A.心 B.脾 C.肝 D.肾 12.下列不属于风邪特点的是(D )。 A.性质主动 B.百病之长 C.善行而数变 D.性质凝滞 13.金元四大家中倡导“火热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完素B.元素C.从正D.朱震亨 14.下列事物或现象不可以用阴阳概括的是( D )

A.天地 B.寒热 C.水火 D.木土 15. 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 D ) A.向上的 B.温暖的 C.无形的 D.下降的 16.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B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17.心在体合( D )。 A.肉 B.皮 C.骨 D.脉 18.其华在发的脏腑为(D )。 A.肾 B.肝 C.脾 D.肺 19.气的分类不包含( C )。 A.元气 B.宗气 C.清气 D.卫气 20.易生风动血的邪气为( D )。 A.风邪 B.暑邪 C.燥邪 D.火热之邪 21.“阴在,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表明阴阳的关系是( B ) 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交感 D.阴阳互藏 23.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D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水与金 24. 以下治法中,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的是( C ) A.益火补土法 B.培土生金法 C.泻南补北法 D.金水相生法 25. 胆属于( D ) A.脏 B.腑 C.奇恒之腑 D.既是腑,又是奇恒之腑 26.运行于脉外之气是指( B )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27.下列哪项不是导致瘀血形成的原因( A ) A、食积 B、血寒 C、外伤 D、气滞 28.下列不属于正治法的是( C )。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寒因寒用 D.虚则补之 29.五脏中与津液代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 C ) A、肺、心、肝 B、脾、肺、心 C、肺、脾、肾 D、肝、肺、肾 30.五行分类中以木、火、土、金、水为序排列有错误的是( C )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单选题 1、五行中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作用的为(B ) A 金 B 木 C 水 D 火 E 土 2、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是根据五行中(A) A 相生 B 相克 C 相乘 D 相诲 E 相反 3、在中医领域中,下列属阴的功能是(D) A 推动 B 温煦 C 兴奋 D 滋润 E 上升 4、有孤府之称的是(A) A 三焦 B 小肠 C 大肠 D 胆 E 胃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D) A 阴阳五行和藏象学说 B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C 证治异同和整体观念 D 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 E 四诊合参和阴阳五行 6、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正常状态是(A) A 阴平阳秘 B 阳平阴秘 C 相对平衡 D 绝对平衡 E 不断活动 7、按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足太阴脾经的气血将流入(A) A 手少阴心经 B 手阳明大肠经 C 足阳明胃经 D 手厥阴心包经 E 足少阳胆经 8、手少阴心经分布于上肢内侧的(C) A 前缘 B 中线 C 后缘 D 上部 E 下部 9、一日一夜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D) A 上午 B 下午 C 前半夜 D 后半夜 E 中午 10、燥邪伤人最易损伤人体的(D )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11、心主神志指的是(B) A 调节情绪平衡 B 调节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C 调节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D 调节血液代谢功能 E 以上均不是 12、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D) A 带脉 B 冲脉 C 任脉 D 督脉 E 阴跷脉 13、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A) A 似脏非脏,似腑非腑 B 藏精气,藏而不泻 C 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 D 既藏精气又传化水谷 E 以上均不是 14、足厥阴经与足少阳经相交于(B) A 小指端 B 足大趾 C 鼻旁 D 足小趾 E 食指端 15、五味的五行属性,甘属(C)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16、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的表现与何种情志致病有关(B) A 怒 B 惊 C 思 D 恐 E 喜 17、大出血时,同时伴随少气乏力的表现,其原理是(E)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生气 E 血能载气 18、津液变成尿液依赖气的(E) A 推动作用 B 温煦作用 C 防御作用 D 固摄作用 E 气化作用 19、机体抗御外邪的正气所概括的物质不包括(B) A 精 B 神 C 气 D 血 E 津液 20、人的七情中,恐则(C)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题

1 / 5 一.单选题 1.下列医家被称为补土派的是() A.张元素 B.刘完素 C.张从正 D.李东垣 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适用于()E.张仲景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E.阴阳两虚证 3.根据五行学说,悲能胜() A.怒 B.喜 C.思 D.忧 E.恐 4.木的特性是() A.曲直 B.生发 C.条达 D.舒展 E.柔和 5.人体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是() A.肺与大肠 B.肺与肝 C.脾与胃 D.肝与胆 6.肺藏() A.魂 B.魄 C.意 D.志 E.神 7.脾其华在() A.筋 B.骨 C.肉 D.皮毛 E.脉E.心与肾 8.喘而呼多吸少是属于() A.心肾不交 B.肺失宣降 C.肾不纳气 D.肺脾气虚 E.脾肾阳虚 9.称为“水脏”的是() A.脾 B.膀胱 C.肺 D.肾 E.三焦 10.十二经脉中,同名的手足阳经交接于()

2 / 5 A.手指端 B.足趾 C.头面部 D.胸中 E.腹部 11.巅顶头痛多与()经脉有关 A.胃经 B.胆经 C.小肠经 D.膀胱经 E.肝经 12.手三阴经的走向规律() A.从足走头 B.从胸走手 C.从头走手 D.从头走足 走腹E.从足13.六淫中季节性最强的是() A.风 B.寒 C.湿 D.暑 E.燥 14.燥邪致病多从()而入 A.口鼻 B.皮毛 C.腠理 D.经络 E.关节 15.下列哪项不是风邪致病的特点() A.头痛 B.汗出 C.恶风 D.烦躁 E.鼻塞 16.悲则() A.气缓 B.气滞 C.气消 D.气结 E.气下 17.合病是指() A.风寒湿邪杂至而发病 B.感受湿邪和热邪而发病 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病证 E.表证未罢又见里证 18.气陷的病理性质属于() A.气滞 B.气虚 C.气逆 D.气陷 E.气闭 19.血热的病理表现,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中医基础理论(专科复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共32个空,每空1分,共3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2.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3.《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和。 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由代医 家等编著。 5.温病学理论源 于、、等书。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7.中医学包 括、、三部分。 8.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有、、、四大方面。 9.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呈旦、昼、夕、夜。 10. 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11.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为主 宰,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 和以及有密切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2.人体自身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 于、两大方面。 13.人身之“三宝”中,精为 ,气为 ,神 为。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1分,共7分。下列命题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 体。()5.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 说。 () 6.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源 说”。 () 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 神。 () 三、名词术语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中医学 2.整体观念 3.百骸 4.人气 5.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下列命题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何谓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特征是什么?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重点

中医基础理论 名词解释: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五脏一体观: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以五脏为中心在结构与机能上是完整统一的。 形神一体观: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生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所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救有异。 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的一种运动规律。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和实物相互感应而交合,达到最佳状态,以及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过程中。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主维持和自主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自愈的能力和趋势。 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的状态。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相生:即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五行相承: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生的过度制约和克制,又称“倍克”。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 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化物质。 人体之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 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 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护作用的气。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津液:是机体一切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叫做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1)辨证:对四诊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病史和症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辨清其原因、性质、部位、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2)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则、治法和方药,以及采用其他相应的治疗手段。 3. 证、病、症: (1)证:即证候,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生理反应状态的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病变趋势及转归等本质。(2)症:即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是病人主观感觉或医生检查所获得的结果。(3)病:即疾病,是指有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变机理、发病规律和转归的一种病理过程。 4.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要素及其运动变化。 5. 五行生克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维持着事物之间平衡协调的变化与发展。 6.肝主疏泄:是指肝对于全身气机、血液和津液等方面具有疏通、畅达的功能。 7.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8.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消化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将其吸收并将其转输至全身的功能。 9. 肺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运动特性; 肃降,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的运动特性。 10.肾主纳气: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11.水火既济:又称“心肾相交”根据阴阳水火升降互济理论,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资助肾阳,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资助心阴,使心阳不亢,从而维持着心肾两脏生理功能协调平衡的关系。 12.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互化,故称“肝肾同源”。 13. 体质:是个体在形态结构、代谢和生理机能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性。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精)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 1. 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神农本草经》 D. 《难经》 E. 《左传》 答案:1.E 2. 《素问 ? 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 映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 辨证论治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 《灵枢 ? 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3.B 4. 《素问 ? 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 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 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 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 五脏 B. 六腑

C. 经络 D. 命门 E. 脑 答案:6.A 7. 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 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 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 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 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 病种 B. 病名 C. 症状 D. 体征 E. 证候 答案:8.E 9. 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 同病异治 B. 异病同治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库完整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1.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左传》 答案:1.E 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 .辨证论治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答案:3.B 4.《素问?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 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命门 E.脑 答案:6.A 7.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病种 B.病名 C.症状 D.体征 E.证候 答案:8.E 9.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 .审因论治 D .辨证论治 E. 防重于治 答案:9.E 10.中医理论中阴阳的概念是 A.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 B.代表相互关联的两种事物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1.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左传》 答案:1.E 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B.

文档Word .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辨证论治 E.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A. 生理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B. 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D.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3.B 答案:文档Word .

4.《素问?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文档Word .

D.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五脏 B.六腑 C. 经络 D.命门 E.脑 答案:6.A

7. 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文档Word . A.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 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病种 B.病名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试题及答案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李杲 B.孙思邈 C.李时珍 D.张仲景 E.刘完素 ()2.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脉 D.骨 E.髓 ()3.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阴阳什么关系破坏的结果?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 土 D.金 E.水 ()6.气机基本形式是? A.升 B.降 C.出 D.入 E.以上均是 ()7.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8.中医“五官”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A. 口 B.舌 C.目 D.鼻 E.耳 ()9.中医总结“五行”中“金”的特性为? A.稼穡 B.炎上 C.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属于中焦的脏腑为 A.心肺 B.脾胃 C.肝胃 D.肝肾 E.肾与大肠 ()11.以下哪个描述属于阳的属性 A.下降的 B.寒冷的 C.内守的 D.抑制的 E.剧烈运动的 ()12.金元四大家不包括? A.李杲 B.张从正 C.刘完素 D.张仲景 E.朱震亨 ()1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以上均是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阴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以下哪本着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精选)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D )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 )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 )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 )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A)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C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 )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 )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 )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C.D.E )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22. 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A. B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23. 以下在五行中属木的是(A.D.E )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集

习题集:《中医基础理论》阴阳是:参考答案:E A:古代的两点论 B: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C: 一个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D:矛盾 E: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参考答案: B A:寒与热 B:水与火 C:上与下 D:左与右 E:动与静 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参考答案: E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参考答案: A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相互转化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相互消长 D:阴阳对立制约 E:阴阳动态平衡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参考答案:D 阴在内,阳之守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

“热者寒之”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寒极生热”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阴中求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阴损及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阴阳离决,精神乃绝”是指: 参考答案: A: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 B:阴阳对立关系的破坏 C:阴阳互根关系的破坏 D:阴阳消长关系的破坏 E:阴阳转化关系的破坏 阴阳转化是: 参考答案: A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绝对的 D:相对的 E:必然的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中医临床“三基”手册》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侯论》 2、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先秦秦汉 B.两晋隋唐 C.宋金元 D.明清 E.近代 3、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 ( )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丹溪 E.陈无择 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5、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B.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E.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 6、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7、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8、“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10、肾病及肝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1、根据情志相胜法,大怒时可用哪种情志去制约( ) A.喜 B.思 C.悲 D.恐 E.惊 12、“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3、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火与土 E.火与水 14、用甘味药治疗肺气虚,其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五行相生 D.五行相克 E.同气相求 15、以下可用阴阳互相互根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16、“阴中求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17、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18、肝病传脾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生 B.克 C.乘 D.侮 E.子病及母 1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20、“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21、因心火旺而导致目赤易怒者, 为( ) A.母病及子 B.木火刑金 C.水来乘火 D.火来侮水 E.子病及母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1)(3)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20 题,每题 1 分,计 20 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D)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 “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 )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 “罢极之本”是指(A)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C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 ) A. 正经 B.经别 C.经筋 D. 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 A. 风邪 B.火邪 C.暑邪 D. 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A. 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 A. 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 )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