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心理学标准预测试卷一doc

教育管理心理学标准预测试卷一doc
教育管理心理学标准预测试卷一doc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是 ( )

A.教育学 B.管理学C.教育心理学 D.教育管理心理学

2.测量工具本身的有效性是指 ( )

A.信度 B.精度C.效度 D.准确度

3.属于“经济人”假设相应管理措施的是 ( )

A.管理工作是全体工人的事情

B.对消极怠工者不能采取严厉惩罚

C.管理者要重点考虑道义上应负的责任

D.管理者要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的最重要方面是 (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意识属性 D.生物属性

5.在社会认知中,将知觉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加分析地扩展到其他方面去,这种现象叫( ) A.第一印象 B.光环效应

C.近因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6.在教育管理学中,不属于情感的作用的是 ( )

A.感染作用 B.动力作用

C.信号作用 D.适应作用

7.受个体生物组织制约的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灵活性等动力方面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指人的 ( )

A.个性 B.兴趣C.气质 D.性格

8.有人认为,由外界的刺激到有机体做出反应,是要经过主体折射的,并提出公式S-O-R。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 )

A.托尔曼 B.华生C.勒温 D.梅耶

9.使人的活动朝预定的方向进行,这是目标作用中的 ( )

A.导向作用 B.评价作用

C.控制作用 D.激励作用

10.受挫折后内心冲突无法解决时出现的返童行为,这属于受挫后的 ( )

A.倒退 B.固执C.逃避 D.冷漠

11.“嵌入程度”是指个人在实践一种观点中 ( )

A.投入的程度 B.认同的程度

C.努力的程度 D.理解的程度

12.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无形影响力,它使人们倾向于作出群体所认可或可以接受的行为反应。这种影响力是指 ( )

A.群体规范 B.群体压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舆论

13.人际关系的成分不包括 (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思想成分 D.行为成分

14.认为冲突既不是好的,也不是坏的,而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冲突作用的 ( ) A.传统的观点 B.现代的观点

C.人群关系理论的观点 D.互动理论的观点

15.集中研究特定情境中最有效的领导作风和领导行为,属于一般行为领导理论中的( ) A.特性理论 B.作风理论

C.行为理论 D.权变理论

16.“决策四分图”的提出者是 ( )

A.迈尔 B.西蒙

C.儒索 D.奥斯邦

17.下列影响教育领导集体团结的因素不包括 ( )

A.信念的向背 B.决心的大小

C.感情的离合 D.意志的强弱

18.下列属于现代组织观念特点的是 ( )

A.有不同层次的分工合作 B.有不同的职责和权利

C.是一个整合的系统 D.人们的活动协调一致

19.统一整个组织和全体成员的行动方向,把组织成员的行为动机引导到组织目标上来,这属于组织文化的 ( )

A.导向作用 B.约束作用

C.凝聚作用 D.激励作用

20.关于教育组织变革,提出诊断、执行和评估三个步骤九个方面的学者是 ( ) A.李维特 B.凯利

C.洛尔施西 D.勒温和薛恩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1.简述实验法的优越性。

22.简述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的含义及其形成的条件。

23.对正式教育群体应如何管理?

24.简述教育组织的特点。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任选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3题均作答,只按前2题计分。)

25.结合实际,论述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2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才能提高教育领导者的影响力?

27.论述现代技术对组织管理的心理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

28.某一省级重点高中,以对教师的要求和管理严格著称。在一次招聘会上,招聘了7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新学年开学,7人中的4人被任命做了班主任。一学期下来,没有做班主任工作的三人觉得虽然工作辛苦,压力也不小,但还能承受,整体上感觉一学期过得充实而愉快。而当班主任的4人却普遍有一种受挫感、失败感。在他们的私下交流中,都觉得学校领导给了他们太多的压力,甚至觉得某些领导故意为难他们:以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老教师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关心指导少而批评指责多;大多时候看到的是他们的问题而忽视他们的成绩……

请结合挫折产生的组织因素及解决教育工作者挫折的措施进行分析,发表你的意见。

教育管理心理学标准预测试卷(一)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定义规定了其研究对象,即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研究教育系统中人们彼此相互作用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2.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效度的含义。效度是针对测量工具本身而言的,即测量工具对所测量的特性或目的是否测得正确。

3.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经济人”相关知识。根据经济人假设观点(X理论),必然导致严密控制和监督的管理机制,采取所谓“任务管理”的措施,人是经济人,管理者要用金钱来刺激个人的积极性。

4.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人的本质的最重要的方面。

5.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光环效应的含义。光环效应又叫晕轮效应或成见效应,是一种过度类化的心理倾向,是人们在人际知觉中产生的一种夸大了的认知偏见。是人们在认知知觉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6.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情感的作用。情感的作用包括:动力作用,信号作用和适应作用。感染作用不包括在内。

7.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气质的含义。气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脾气或秉性,通常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8.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托尔曼关于行为的定义。托尔曼认为主体要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折射,然后才有行为,是对早期行为主义的改造和发展。

9.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目标的作用。目标的导向作用可使人的活动朝预定的方向进行,是人的具体行为的导向。

10.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倒退的含义。倒退也可称为“退化”、“退行”或“回归”,当受挫折时,会表现出与自己的年龄、身份很不相称的幼稚行为。

11. 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嵌入程度”的理解。嵌入是指心理上的认同感。嵌入程度越深的对这一观点的感受也越深,信念也越坚定。

12.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群体压力的含义。群体压力是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无形影响力,它使人们倾向于作出群体所认可或可以接受的行为反应。群体压力往往是个体从众行为的直接因素。

13.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人际关系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相互联系的成分。人际关系的建立、发展和变化是这三种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

14.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关于冲突现代的观点。现代的观点认为冲突程度的高低与组织绩效的高低有关,冲突既不是好的,也不是坏的,是不可避免的。

15. 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权变理论的含义。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少研究者认识到领导的效率如何,决定于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条件、工作性质、时间要求、组织气氛以及当时所处的具体环境等因素。

16.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决策四分图”的相关知识:美国心理学家迈尔设计了“决策问题四分图”。

17.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影响教育集体团结的因素。制约和影响领导集体团结的心理因素有主要有三个方面:信念的向背,感情的离合,意志的强弱。

18.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现代组织观念的特点。现代组织观念有以下几个特点:组织的开放性,组织的整合性(整合的系统),组织的复杂性。

19.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组织文化的作用。优秀文化组织的作用主要有: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组织文化的导向作用就是引导成员统一行动的旗帜,是一种集结众人才智的精神动力。

20.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凯利关于组织变革的观点。凯利提出的三个步骤九个方面,即确定问题、诊断、列出可行方案、发展决策准则、选取解答方式、计划变革、采取行动、评估效果和反馈。

二、简答题

2l:简述实验法的优越性。

答:(1)研究者可以主动地引起其所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某种心理现象的出现。

(2)研究者可以严格控制和改变条件,从而了解某些条件对被试心理现象的制约或影响。

(3)研究者可以反复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可以反复地进行验证,以作为判断被试心理现象究竟是典型性还是偶然性的依据。

22. 简述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的含义及其形成的条件。

答:(1)含义,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是人们在教育工作中对于工作本身、工作环境,以及对自己和其他人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倾向或评价。

(2)形成的条件:

①个人欲望的满足程度;②新知识的接受和积累;③社会环境和教育;

④人格特征。

23. 对正式教育群体应如何管理?答:(1)使群体成员乐于接受组织目标;

(2)提高群体成员的工作满足感;(3)改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4)增强群体意识、培养高效率群体;(5)维护群体成员身心健康。

24. 简述教育组织的特点。答:

(1)有确立的教育目标;

(2)有明确的层次与分工;

(3)教育组织有一定的权力与权威;

(4)教育组织有特定的法规和制度。三、论述题

25. 结合实际,论述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答:态度的改变可以基于个人的直接经验,也可以基于来自他人的大众媒介的信息。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主要有:

(l)说服者。

说服者即沟通者、通信传递者。说服者的权威性、可信赖性和受欢迎性都是影响说服的重要因素。

(2)沟通的信息。

从信息内容来看,世界上各种客观事物对人都有不同的意义,同一事物对不同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意义,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信念而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确定其价值,再根据其价值确立自己的态度。说服性沟通受其内容的差距、畏惧感以及信息传递的手段和方式的影响。

(3)沟通的情境。

说服过程不是在说服者和说服对象之间孤立地进行,而是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进行。这些背景条件或情境因素对于说服效果也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情景变量是预告、分心和重复。

(4)信息的接受者——目标。

态度改变的难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接受者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原有信息的强度和个性因素。

2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才能提高教育领导者的影响力?

答:(1)加强教育领导者的自我修养。

制约领导者影响力的因素中,关键在于领导者本人的心理素质。加强自我修养是提高领导者影响力的主要条件。其中至少注意两点,一是提高自我意识水平,二是提高自我修养的意志水平。

(2)缩短教育领导者影响力的力矩。

领导者影响力的力矩,取决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交往的层级。教育领导者应该深入基层、与教育工作者打成一片,尽力缩短领导与群众距离。

(3)增加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与信息的口头传递。

只有领导者与教育工作者保持经常接触和直接对话,才会使自己成为有威信的领导者。

(4)提高教育领导者自身的工作效率。

领导者必须时时记住自己的工作职责,即领导者必须干领导的事情,绝不能让精力和时间做不必要的消耗;任何工作都要问三个“能不能”;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27. 论述现代技术对组织管理的心理影响。

答:在管理中运用新型技术,将作为组织的重要因素,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和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1)对管理者知识、能力方面的影响。

对管理者在知识、能力、经验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他们急剧地、多方面地更新知识、提高能力、积累运用电子技术进行管理的新经验。

(2)对管理者管理作风的影响。

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要求管理者采取新的管理作风。如管理人员将主要致力于维持和改良决策系统,以及研究和完成决策方法;要求管理者实现灵敏反应、快节奏高效能的作风,以适应快速决策的环境;要求主管人员充分发挥职能人员的作用等。

(3)对管理者之间情感关系的影响。

以往管理方式的充满感情因素的情形将会改变,而新型技术的应用将缩短工作“空间”距离而拉大生活空间距离,如没有其他的充分活动和对应措施,会使管理者们对人际关系产生冷漠感。

(4)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关系的影响。

新的管理技术还将影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心理气氛。如由于管理者能利用通讯、监控设备了解工作现场情况,并指挥组织的活动,他们与被管理者接触的机会急剧减少了,这会使两者对于相互之间的关系产生疏远等。

四、案例分析题

28. 答: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应了解教育工作者产生挫折的组织因素,尽量消除引起挫折的环境,避免使人们受到不应有的挫折;另一方面,当教育成员受到挫折时,应尽量减低挫折所引起的不良影响,提高人们对挫折的容忍力。

(1)挫折产生的组织因素:①组织的管理方式。

②组织内的人际关系。

③工作性质。不适合个人兴趣及能力,会成为心理负担。

④工作环境。设备、条件、通风等不理想也会影响健康,引起情绪上的不满。

⑤其他。如工作计划安排不周,工作与休息时间安排不当,以及偏低的工资等。(2)解决教育工作者的挫折问题的措施:,

①调整组织环境,减少导致挫折的刺激环境。②进行教育和训练,增强个体对挫折的容忍力。③正确对待受挫折者。

④讲究心理卫生,保护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

39常压汽车罐车定期检验细则(适用于18564-2001)

1.目的 为了做好液体危险货物常压汽车罐车的定期检验工作,加强液体危险货物常压汽车罐车的安全运行,保证检验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检验细则。 2.适用范围 2.1本细则适用于按照GB18564-2001《汽车运输液体危险货物常压容器(罐体)通用技术条件》制造的,工作压力为常压、设计温度为常温条件下,与所载液体理化特性相适应的不同材质的汽车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体的定期检验; 2.2罐体材质包括金属罐体和非金属罐体:金属罐体主要指碳素钢、耐酸不锈钢、铝或铝合金板材所制作的罐体。非金属罐体主要指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所制作的罐体。常压指工作压力不大于72KPa,常温指在正常大气压力下,金属罐体环境工作温度为-40~+50℃,非金属罐体为-20~+40℃。 3.检验依据 《汽车运输液体危险货物常压容器(罐体)通用技术条件》GB18564-2001。 4.检验工具及仪器设备 4.1检测工具箱(游标卡尺、直尺、卷尺、弦线、手电、5-10倍放大镜等) 4.2超声波测厚仪UTM-102型 4.3数字万用表 4.4摄像机 4.5空气压缩机PCL150-230型 4.6安全阀校验台AKD-25型 4.7测氧仪RSS-5100型 4.8易燃气体测爆仪PGM-37型 4.9光离子化检测器PGM型 4.10蒸汽锅炉LHS0.3-0.4-YQ型 4.11压力表:0~0.1MPa/0.4级/φ150;-0.1~0MPa/0.4级/φ150精密压力表 各2只,0~0.1MPa/1.5级/φ150;0~0.2MPa/1.5级/φ150;0~0.4MPa/1.5级/φ150各2只 4.12其它相关仪器设备

5.检验工作程序见附页 6.检验方法程序 6.1检验前准备工作 6.1.1罐车检验日期到期前1个月,罐车使用单位应及时与检验单位联系,预约检验时间,明确检验前准备工作的要求。 6.1.2如需进入罐体内部,检验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要求 6.1.2.1检验前罐内介质必须清洗置换干净:油类介质的罐体应用除油洗涤剂进行浸洗,腐蚀或有毒介质的罐体应用相应的中和剂水溶液进行中和浸洗,然后进行空气吹扫,必要时进行蒸汽吹扫。对腐蚀或有毒介质的罐体,使用单位在清洗置换干净以后,应向检验单位提供可进罐作业的化验合格证明; 6.1.2.2检验人员应进行罐内可燃气体含量和含氧量测定。对有毒介质的罐体,还应进行毒性气体含量的测定。可燃气体浓度应≤0.3%,含氧量在18~23%(体积比)为合格,毒性气体含量应控制在有关标准或资料推荐的安全线以下。以上检测合格后,由部主任签发《进罐作业票》后,方可进罐作业或检验; 6.1.2.3对腐蚀或有毒介质的罐体,进罐作业或检验前,必须穿戴专业的防护服装。对有毒介质的罐体,进罐作业或检验前,还必须配戴相应的呼吸面罩; 6.1.3安全注意事项 6.1.3.1明确该次检验的安全员; 6.1.3.2罐车应有防止移动的具体措施; 6.1.3.3人员进罐后应有专人监护; 6.1.3.4检验用灯具应采用不超过24V的低压防爆灯; 6.2罐车基本情况的检查 6.2.1罐车原始资料审查 罐车原始资料主要应包括出厂合格证、罐体说明书;(资料审查) 6.2.2罐车实物及铭牌内容必须与原始资料内容相符合;(对照资料检查罐车实物及铭牌) 6.2.3车辆行驶证必须与罐车实际情况相符:包括汽车牌照、汽车型号、核定装载量、车门标志等;(对照行驶证检查罐车实物)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目录 关于发布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通知 (2) 前言 (3) 1 总则 (4) 2 术语 (5) 3 基本规定 (7) 4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 (9) 5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 (10) 6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程序和组织 (14) 本标准用词说明 (32)

关于发布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通知 建标[2001]157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有关协: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300-2001,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基中,3.03、5.04、5.07、6.0.3、6.0.4、6.0.7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1年7月20日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号)的通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分会等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实践经验,坚持了“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并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由我部于2000年10月进行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修订是将有关建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合并,组成新年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体系,以统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方法、质量标准和程序。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工程各专业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编制的统一准则和单位工程验收质量标准、内容和程序等;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提出了检验批质量检验的抽样方案要求;规定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子单位和子分部工程的划分、涉及建筑工程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见证取样及抽样检测。建筑工程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必须与本标准配合使用。 本标准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标准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了提高标准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加单位: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分会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北京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总结 北京市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 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总站 四川省华西集团总公司 陕西省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主要起草人:吴松勤高小旺何星华白生翔徐有邻葛恒岳刘国琦王惠明 朱明德杨南方李子新张鸿勋刘俭 建设部

(完整版)专业建设量化考核评价标准说明【精选】

专业建设量化考核评价标准说明 1、专业设置与调整: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每年都进行行业或地区人才需求和毕业生跟踪调研,能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优化专业内涵,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2、培养规格与毕业生质量标准:专业培养规格符合预期就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毕业生质量标准明确具体、可检测、可操作、可实现,符合社会需要和国家规定。 3、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较好地体现了以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能满足预期就业岗位的要求。 4、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力度大,打破学科体系束缚,进行课程开发有措施、成效显著;建立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能和培养目标衔接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接轨;重点(主干)课程与课程目标(标准)明确具体,内容的深广度适当;选修课≥150学时(有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精品课程建设有计划、有成效(有学院、省级及以上精品课)。 5、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正确、结构适当、时间安排合理、计划和大纲吻合、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 6、人才培养模式:对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 7、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及培训状态:教师参与企业培训的参与率≥80%为优、≥50%为良、≥30%为合格;科研参与率≥50%为优、≥30%为良、≥10%为合格;地市级以上鉴定的科技成果或获奖成果≥3项为优、≥1项为良,并有效地促进了教学内容改革。 8、机制与保障: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科技和培训工作。 9、职业能力训练:训练内容能满足培养目标对职业能力培养标准的要求,并能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与以更新,实训时间累计一般不少于半年(三年制);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全部由双师素质教师或兼职教师在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的校企两个实训基地内进行。

(2020年整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

数控编程加工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数控编程加工 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电气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主要是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零件加工、CAD/CAM技术应用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前续理论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1.2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的方式,以实际产品中的典型零件为主线,将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分为数控工艺与编程理论+仿真+实操,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能够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轮26学时,操作30学时。 2、课程目标 本课程其任务是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过实践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最终形成的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力。 知识与能力: 熟悉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要点及数控加工编程方法;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操作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过程;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基本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数控加工的基本理论探究。 培养学生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让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 l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 2 )以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结合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标准的要求,将本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 3 )通过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 4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通俗、表达简练,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图例与案例应引起学生的兴趣,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5 )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在教材中应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 6 )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4.2教学建议 ( l )在教学过程中,育人为先,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2 )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教”与“学”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选用典型两件的典型加工方法,由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进

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讲义 一、充分认识地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地方煤矿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明显落后,事故多发,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灾区”。这些年来地方煤矿在为经济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和资源环境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从客观上看,地方煤矿先天不足,资源条件差;规模小,安全技术水平低;人才严重匮乏,技术基础工作相当薄弱。从主观上看,部分矿长认识不到位,安全投入不到位,昧着良心只顾赚钱,不顾矿工生命安全。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依靠安全质量标准化实现安全发展。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由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重在基础、重在基层、重在落实、重在治本;重在开展建标立制、对标达标和持续改进;重在不断自我完善及水平提升。所以,它将引导促进企业在加强基础管理、基层建设和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加大技术改造与创新力度,加大企业淘汰落后技术、设备、工艺和装备的力度,提高企业的安全技术水平和生产力的整体发展水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素质问题,从而长期有效地保障企业生产安全。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国家7部委局《关于加强地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为加强地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提供了必须遵循的规范,强调“安全发展”科学理念,着眼于企业责任主体,对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技术管理、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劳动组织管理和用工培训、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等,作出了规范性规定,对政府安全监管、行

业管理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随着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深入开展,将全面推动这个文件贯彻落实,地方煤矿的安全基础管理必将得到新的加强,煤炭工业的安全状况必将得到改善。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贯彻相关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手段。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面向煤矿企业主要有三项国家法律、三个条例、六个规定、八种办法和三个安全规程,对煤矿企业在遵守法规、加强管理、健全责任制和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还明确了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所以说,法规是根本、责任制是龙头、质量标准化工作是推进措施。实现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必须根据相关法规从安全管理和基础工作抓起,落实安全责任主体,建立自我约束、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安全质量标准化有助于提高行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水平。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要求行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的行为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行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不仅要做好制定规划、建立体系、完善标准、开展宣传培训等工作,还要根据标准化的原则制定相关制度和规章、规程,以及考核评级的标准和办法,不断引导和推动这项工作健康发展。通过依法行政、积极指导、现场检查推动两个主体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地方煤矿安全管理机制,抓紧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推动地方煤矿依法办矿,守法经营、安全管理升级,尽快把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实现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准确把握地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工作内容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

镇江高专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 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体现职业性原则 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突出能力原则 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 习成果。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 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 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 有效教学模式。 (三)可学习性原则 “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四)规范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 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六)创新性原则 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 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 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 践专家研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标准设计工作。 2.课程标准应由对课程有研究、直接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负责起草,教研室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系(部)组织由行业企业专家、技能能手参加的课程标准审核专家组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系(部)主任审批签字报送教务处备案(以专业为单位按以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和实

危险化学品运输罐车常压罐体检验的问题与探讨

危险化学品运输罐车常压罐体检验的问题与探讨 摘要:危险化学品运输罐车在常压罐体检验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这是由 于受到罐体壁厚、罐体容积以及罐体强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运输过程中 的驾驶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导致危险化学品的泄露,对人身 安全以及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应该充分关注危险化学品运输罐车常压罐体检 验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并及时采取处理,才能有效保证危险化学品运输罐车的安 全运行,促进我国的危险化学品的高效运输,对社会的正常运作以及人们的生活 安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运输罐车;常压罐体检验 引言 危险化学品的种类众多,包括各种有毒、易燃易爆、易腐蚀等物质,对社会 公众及环境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所用的载体主要是运输罐车,其中常压罐体主要是指压力不超过零点一兆帕的罐体,主要负责运载各种成品油、乙醇等溶液,常压罐体运输车辆受到自身的质量、运输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在实 际的运输过程中有较大的安全风险,一旦引发危险化学品的爆炸或是泄露,就会 导致大量的民众伤亡,对周围环境也具有严重的污染。危险化学品运输罐车常压 罐体检验工作非常重要,只有采取资料审核、罐体检查、罐壁厚度以及表面的无 损检测等多种方式的检查,并依据各种信息数据得出检验结果,才能有效保证危 险化学品运输罐车常压罐体的安全性能,下面将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罐车常压罐体 定期检验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详细分析,有效实现危险化学品运输罐 车常压罐体的高效、安全运行,促进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和运营,为我国 总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1、常压罐体壁厚不达标问题及处理措施 1.1常压罐体壁厚不达标问题 罐壁的厚度是体现常压罐体整体强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 运输的关键,所以应该严格进行常压罐体厚度的检验,罐体的壁厚应该符合最新 的条例法规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检验中还是会发现很多不符合规定的现象。主 要的原因分为很多种,首先是很多的运输罐车制造商在制作罐体的时候,受到眼 前利益的诱惑,采用价格低厚度低的材料进行罐体的制作,或是相关的委托制作 商偷工减料使得罐体的厚度不达标;然后是罐体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受到危险 化学品的腐蚀,导致罐体壁厚逐渐减小;最后是很多的用户在实际应用罐体的时 候进行私自更改结构或是实施罐体的焊接,导致罐体的壁厚与出厂时候不一致。 1.2常压罐体壁厚不达标处理措施 罐体壁厚不达标,会导致在长期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相关的 检验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罐体壁厚的检验,首先可以利用超声波技术进行罐体壁厚 的检测,判断壁厚是否满足相关的制造要求;然后根据罐体的腐蚀速度进行壁厚 变化速度的计算,一般罐体壁厚发生变化的部位是罐体的底部、承载危险化学液 体的上表面接触面以及在运输过程中的磨损部位,所以应该重点检验这几个部位 的壁厚。在进行常压罐体壁厚的检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检验过程中发 现罐体损害或是某些部位遭到腐蚀,应该先进行这些部位的打磨,然后对这些特 殊部位进行壁厚的检验,不满足壁厚的最小值也要如实进行记录,对于壁厚和强 度都应该严格进行判定,不合格的常压罐体应该立即停止使用,避免运输过程中 危险事故的发生。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和课程质量认证标准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和课程质量认证标准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 质量环节标准及评价指标 一 级 二级优秀合格 专业建设思路 专业 建设 发展 规划 专业建设发展规 划科学、完善, 定位准确,建设 思路清晰,建设 目标清楚,措施 有针对性、可行 性 有专业建设发展 规划,定位恰当 建设,目标明确 培养 方案 培养方案科学、 可行,符合培养 目标要求;执行 情况好 培养方案基本符 合培养目标要 求;执行情况尚 可 课程 设置 课程设置合理, 满足使培养对像 具备合理的知识 结构和能力结 构、良好的心理 素质与高尚的职 课程设置基本合 理,基本保证使 培养对象具备合 理的知识结构和 能力结构、良好 的心理素质与高

业道德等要求,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尚的职业道德等要求,基本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基本符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师资状况教师 整体 结构 状态 与发 展趋 势 结构合理,发 展趋势良好 结构基本合理 高级教师的比 例不低于35% 不低于30% 具有研究生学位 的教师比例不低 于50% 不低于30% 青年教师中有研 究生学位的比例 不低于60% 不低于40% 符合岗位任职资 格的主讲教师不 低于95% 85%-90% 高职教师开不低于95%

课率100% 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严谨治学,从严 执教,教书育人, 教学质量 能从严执教,教 书育人,注意提 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保障教学 规章 制度 执行 情况 严格执行教学规 章制度 认真执行教学规 章制度 教学 评价 与检 查 形成了教学质量 保证与监体系, 积极开展学生评 教、教师评教和 教师评学活动 初步形成了教学 质量保证与监控 体系 毕业 生质 量调 查 有毕业生质量跟 踪调查制度,每 4年进行一次调 研,有统计、分 析资料和相应的 改进措 能进行毕业生质 最的调研、分析 工作

(完整word版)《素描》课程标准

《素描》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广告、动漫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它公共课、公共选修课参照执行。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基础的位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基础审美能力、构图能力、观察能力、空间表现能力、结构塑造能力、透视关系表现能力、画面综合控制与处理能力,学生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素描写生的一般步骤、方法和造型语言,同时通过理论学习和观摩提高素描应用基础理论的水平,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设计工作奠定扎实基础本课程的后续课程:《Photoshop平面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材质与灯光制作》、《三维动画制作》、《二维动画制作》、《摄影与摄像》、《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数字图形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网页设计》、《建筑后期表现项目制作》、《视频音频制作》等。 1.2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遵循“学中做、做中学”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充分结合分院“三双四走,校企合作、全程参与,产、学、研一体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按行业标准培养学生”的教学发展模式。课程的目标是职业应用能力开发,充分把“教、学、做、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内容等。在素描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点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等,以临摹或静物写生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把相关的理论知识贯穿其中,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以兴趣为引导,轻松愉快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任课教师在进行素描临摹本或静物写生选择时,要求突出知识点,明确难点,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要贯穿旧知识点。在实践过程中,难度要适中,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进行,避免临摹或静物写生过难,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通过演示、示范、启发、引导等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各个知识点。 1.3课程设计思路 本学习领域以专业基础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兼顾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基本审美能力、造型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等实践技能,为后续广告设计、动漫设计相关课程和领域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艺术认识和艺术修养。本课程主要选取石膏几何体形体结构练习、静物结构练习、线描3个基本任务作为学习载体,以任务的实施过程为主线,将知识点的讲解贯穿于任务的实施过程中,随着任务的进展来推动知识点的扩展。根据开发过程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规划教学进度,组织课堂教学,确定学生实训任务。 2、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造型能力、构图能力、色彩处理能力、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独立的审美意识,做到眼睛、手、心相互统一起来,主动去发现生活中不同形态的美,创造美、表现美、享受美。通过本客课程的前期学习,为后面的专业核心课程奠定扎实的美术理论与实践基础。树立正确的绘画与造型、艺术审美能力,具备基本的艺术修养与艺术鉴别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按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描述: 知识目标 ?了解素描基本概念、表现特点、表现形式、为什么学习素描 ?了解绘画铅笔、橡皮差、美工刀、画板、画架、素描纸等的作用 ?了解素描绘画的基本姿势和要求 ?了解素描绘画过程 ?了解素描临摹与静物写生练习的区别

建设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2018

建设: 建设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àn shè。释义为1. 建立、设置。 2. 陈设布置。 3. 是指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充实新精神。 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专业主要负责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教学与管理。主要培养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测量学、房屋建筑学和结构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是根据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关于启动编制工作的通知》中建科字[2002]389号,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质量管理部门会同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等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标准是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 号)的通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会同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分会等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实践经验,坚持了“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并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由我部于2000 年10 进行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修订是将有关建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工程质量

检验评定标准合并,组成新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体系,以统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方法、质量标准和程序。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工程各专业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编制的统一准则和单位工程验收质量标准、内容和程序等;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提出了检验批质量的抽样方案要求;规定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子单位和子分部工程的划分、涉及建筑工程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见证取样及抽样检测。建筑工程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必须与本标准配合使用。 本标准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本标准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为了提高标准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现行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规范是一个技术标准体系,但该体系对工程质量的验收只规定了合格等级,对工程质量的实际水平缺少进一步的评价尺度和评价方法,无法区分“合格”工程中实际存在的质量差异。虽然现行规范较原规范的标准有所提高,但合格标准实际上仍然只是工程施工质量的最低标准。作为施工企业,不能仅仅以国家的最低标准要求自己,而必须以企业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对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水平作出评价,从而促使企业的施工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在更高标准的要求下,得到不断地提高和发展。同时,国家标准

课程标准模版

注1:此格式为参考格式,可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当修改 注2:蓝色字体部分为填写样式或建议 ***********学院 《**************》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注:对于岗位能力、专业知识课程只能填写一个专业,不含方向;职业素质类课程,可填大类,如全院所有专业、工科类专业等)编者:××教研室(××课程组) 课程负责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学院****系(部) 合作单位:(注:请填写单位全称,如无,则将此项删除) 编制日期:年月日

《********》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书写要求:表格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 (二)课程详细信息(书写要求:标题为黑体四号;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1.适用对象 高中后三年制学生/初中毕业五年一贯制学生。 2.适用专业 *******专业 3. 参考课时 *** 学分 *** 4. 课程简介 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课程的主要信息,让同行教师很直观了解到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课程的开发特色、教学特色、组织特色等信息。

②语言凝练,一般不超过200字。 5. 课程性质与定位 ①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如果是专业核心课程,请表述为“***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②课程定位:明确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与其它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该课程预期应达到的教学效果。 6. 课程设计思路 ①课程设计依据:包括相关文件、制度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课程的设置要求等。 ②具体设计思路: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的设计思路 ③建议采取“主题句+详细阐述”的方式进行阐述。注意思路清晰,语言凝练。 7. 课程目标 ①应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 ②总体目标: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③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证书目标四部分(如无证书目标,可删除)。归纳具体目标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细致区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对目标的描述建议采用“(能够)+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能力目标的文字表述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 切勿照搬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 8.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列表。包括结构模块、课题(学习情境或实训项目或任务及子学习情境或子项目或子任务等,若非学习领域和项目化教学课程,可将2、3列合并,只保留学

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治理工作方案

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治理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近年来,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以下简称“罐车”)保有量逐年增长,为支撑我国化工行业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存在大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罐车“带病运行”等突出问题,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必须坚决予以治理。为规罐车生产、使用、检验和管理,集中整治罐车运营中的各种乱象,提升罐车安全运营水平,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防化解重大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年)的通知》(国办发〔〕号)等文件部署安排,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决定联合在全国开展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治理工作,特制订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全面提升罐车安全运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标准引领、循序渐进、疏堵结合、协同推进”的原则,综合采取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加强对罐车生产、登记、使用和检验的全过程监督,强化多部门协同综合治理,有效整治在用罐车安全隐患、全面

提升罐车安全运行水平,引领和带动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进入规、有序、健康的发展轨道。 二、主要措施 (一)严把新罐车准入关。 《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第部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修订发布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开展宣贯实施和专题培训工作,加强对罐车以及罐体生产、检验及使用等环节的监督指导,确保相关企业及从业人员全面掌握标准容和实施要求,在罐车以及罐体的生产、检验、使用等环节严格执行标准。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交通运输部公告发布的罐车罐体检验机构(以下简称“罐体检验机构”)依法依规开展罐体出厂检验工作,罐体检验机构要严格按照及《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金属常压罐体检验规则》等技术规对新生产的罐体进行检验,并出具罐车罐体检验合格证书。 工业和信息化部要督促罐车生产企业加强生产管理、保证罐车产品生产一致性,各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配合开展对辖区罐车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发现罐车生产企业使用不具有罐体检验合格证书的罐体,或者生产不符合国家标准罐车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依法依规对企业进行处罚,暂停或撤销相关产品公告,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限期整改。

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目录 0、关于发布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通知----------0 0、前言-------------------------------------------------------0 1、总则-------------------------------------------------------0 2、术语-------------------------------------------------------0 3、基本规定----------------------------------------------------0 4、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0 5、建筑工程质量验收--------------------------------------------0 6、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程序和组织----------------------------------0 7、附录A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0 8、附表B 建筑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0 9、附录C 室外工程划分-----------------------------------------0 10、附录D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 11、附录E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0 12、附录F 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0 13、附录G 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0 14、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0 15、单位(子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0 16、单位(子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0 17、本标准用词说明---------------------------------------------0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doc

专业建设工作质量标准 (一)目录 (二)正文 1.专业建设管理 1.1专业(群)开发与调整 1.1.1每三年组织专业(群)开发与调整的专题调查研究,掌握地方政府产业发展定位,区域产业发展的实然现状与趋势,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发展动态,厘清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准确认识专业(群)发展的外部环境。 1.1.2分析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业率、对口率、薪资水平等),专业(群)发展的现实能力(教学与科研团队、实训与实习条件、课程及

其资源、专业特色等),准确把握专业(群)发展的内部基础。 1.1.3撰写专业(群)发展SWOT报告,剖析专业(群)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明确专业(群)发展的目标、思路和策略,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后,递交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 1.2 专业建设规划与专业建设计划 1.2.1依据学院专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系部《专业(群)建设规划》,确立专业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程建设、教学及评价改革、团队建设、实训中心与实习基地建设、学生能力与素质发展、“双证书”获取、学生对专业建设工作“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就业质量);制定实现目标的思路、举措和保障措施。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议,系部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后,报院长办公会议核准。 1.2.2依据系部《专业(群)建设规划》,计划专业建设年度工作,确立目标,明确任务,落实主体,规定时间节点,经系部党政联席会议(或扩大会议)审定后报学院备案。专业建设与系部其它工作一同计划。 1.2.3组织专业建设年度计划实施情况总结,发现计划执行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经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后报学院备案。 1.2.4组织系部《专业(群)建设规划》执行情况总结,总结分析规划目标的达成情况、存在问题及其成因,提出改进问题的设想。总结报学院备案。 1.3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建立由学院高级职称教师,行业协(学)会、企(事)业单位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和工作制度,谋划和推动专业发展论证、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创新,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员工培训、人才质量评价等工作。 1.4 专业文化建设 结合专业(群)特色,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建设与企(行)业文化相融合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创新文化、职业文化和技能文化,通过相应的载体和活动等方式,发挥专业文化在价值导向、精神陶冶、规范约束、群体凝聚、调动激励、教育塑造、强技精艺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1.5过程与绩效分析改进 研究学院行政职能部门提出的专业建设中“过程问题”,及时组织人

(完整word版)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课程代码:0610201 课程类别:B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授课单位: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学分:4 学时:72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工程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它不仅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为工程构件的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较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培养学生对结构的受力情况、稳定情况;对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和初步的实验分析能力。 学习本课程必须具备普通物理学、高等数学的学习基础。同时,本课程也是本专业后续课程,如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总体设计思路是构建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岗位群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新的课程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类比式、归纳式、互动式、提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选取相关实践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内容,并将职业技能鉴定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基于工作过程得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职业资格标准,以来源于工程一线的实际

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保证了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 二、课程目标 对常见工程约束能进行简化、受力分析和画示力图。熟练掌握力的投影、对点的矩和对轴的矩的计算。对工程中的各种力系(汇交力系、力偶系、任意力系和分布力系)能进行简化。熟练掌握各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对工程静定结构能进行平衡分析。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有明确的认识,并具有将一般工程杆件简化为力学简图的初步能力。能计算杆件在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并做出内力图。能分析计算基本变形杆件的应力和变形。能进行基本变形杆件的强度、刚度计算。对应力状态有初步的认识,并能进行简单组合变形杆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能分析计算简单压杆的临界荷载和临界应力,并能进行稳定性计算。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初步学会利用工程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学习项 目学习任务能力要求知识要点参考学 时 1 1. 绪论 1.1 工程力学 的研究对象和 研究方法掌握工程力学的研究对 象、基本任务与研究方法; 掌握杆件变形的基本形 式; 能辨别刚体和变形体, 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能理解对构件进行强 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 和校核的必要性; 掌握杆件变形的基本 形式 1 2 2.静力学 的基本知 识2.1基本概念 基本公理 力矩 掌握力、荷载和力系的概 念; 熟练掌握力学基本公理的 内容和涵义; 熟练掌握力矩的的概念和 求法; 能够识别结构所受的 荷载和力系; 能够对作用在工程结 构上的荷载进行平衡 分析;学会判断构件的 运动和它所受的力或 力矩的关系; 2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