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湘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下册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前4个单元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水和空气、常见动植物的特征或性质为线索,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最后一个单元是“制造产品”(纸飞机)的工程技术单元,旨在引领学生围绕工程的核心“设计”,在可利用的条件下制造纸飞机,开始具体地学习如何“做技术”。本册共布设28个丰富有趣的探究活动,继续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分类,动手做实验,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重点发展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什么是科学,体会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本册教材安排了“水”“空气”“形形色色的动物”“各种各样的植物”“纸飞机”5个主题单元,共计15篇课文。5个主题单元可以分为3组,第一组是物质科学领域的水和空气单元;第二组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动物和植物单元;第三组是工程与技术领域的纸飞机。

第一单元“水”: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并研究我们所熟悉的物质“水”,从水的基本特征人手,通过观察、辨识、比较、实验等方法认识“水”,了解人们对水力的应用,体会事物具有两面性。

第二单元“空气”:空气和水相比,最大的差别是看不见它。正由于看不见,所以儿童常常忽略它的存在。学生认识空气要难于认识水。因此本单元置于水单元之后,同时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要将观察和研究水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认识空气当中去,教材按“找空气一观察并研究空气”的顺序组织教学,始终通过对水和空气的比较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空气和水的基本特征。第三单元“形形色色的动物”:本单元将开始带领学生从身边常见的动物入手,继续感受动物是生物,感受动物的多样性,体会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并初步树立保护身边动物的意识。单元认知线索是从认识常见的动物开始,然后选择猫和鸡两种动物训练学

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特征的方法,再从不同的动物个体中学会归纳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后拓展认识动物和我们的关系。

第四单元“各种各样的植物”:植物和动物相比,学生更容易被动物的“动”吸引。为遵循学生的认知特征,将植物单元置于动物单元之后。本单元也将利用学生在认识形形色色的动物单元学到的认识方法,迁移到对植物的认识。开始带领学生从身边常见的植物人手,继续感受植物是生物,通过观察和简要描述不同植物的特征,尝试给植物分类,感受植物的多样性,体会植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并初步树立保护周围植物的意识。

第五单元“纸飞机”:教材借助让一张纸飞起来、飞得远这个需求为本单元的主线,主要的做法是改变纸的形状,其次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会想到做成纸飞机可以让纸飞得更远。通过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初步感受一个简单的经验型技术的流程,以达到一年级学生渗透技术工程思想的目的。内容的组织上是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一张纸飞得远”,然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初步的尝试,接着带领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看图纸制作一架纸飞机来达到让纸飞得远的目的,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与他人合作、反思,调试、改进纸飞机,初步感受科技的进步是一个不断根据人类需求而改进的过程。

本册教材为学生提供了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学习内容,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上,实现了单元内及前后单元由“扶”到“放”的过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为学生进入小学科学学习的第二个学期,在经历了一年级上册科学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认识了周围常见的物体(如材料、工具)、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如大自然、天气),学习了有关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分类,动手做实验、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重点发展了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认知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的兴趣和探究科学的兴趣。本学期的教学应建立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什么是科学,体会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措施

(一)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要搞好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学,既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还要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心理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没见过的、不了解的事物充满兴趣,爱问“这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这是科学课教学非常好的心理基础。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既有教育价值、学生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科学课的热爱;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好奇心随着科学课的教学逐年增长,而不是衰退。为此,要尊重他们的探究兴趣,对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包括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给予及时、合理的反馈。学生之所以提出一些看似怪异的问题总有一定原因,有些原因是成人不理解的。对于这些问题,应该通过梳理、筛选等方法,或找到与现阶段学习内容的相关联系,发现问题的价值与意义,或巧妙地将其引导到学生力所能及的、可关注到的视野里,引发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外学习。

2.精心安排多种活动

小学一年级学生处在从幼儿向少儿过渡阶段,爱观察、爱动手、爱玩,这是他们的天性。为此,在一年级科学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一是尽可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实践活动开展教学,避免在长时间内单纯地采用讲述、问答的方法;二是可以适当选用教学游戏的方式,让他们在玩中学。在使用教学游戏时,要注意科学课的游戏是教学游戏,既要有游戏性,又要有目的性、科学性和教学性,不能单纯为了激发兴趣做游戏。

3.尊重每一位学生

“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每位学生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小学低年级学生热情、积极,对科学课充满喜爱,对科学课老师无限信任,对科学课上的各项探究活动、老师的各项要求都会积极响应、努力表现。这也是科学课教学非常好的心理基础,需要充分运用。与此相关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又很脆弱,经不起学习活动的失败,经不起教师的责难和

批评。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精心准备、努力上好每节课,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过程的重要以及成功的欢乐。教学中,教师对待所有学生应一视同仁,公平、民主;要多用鼓励、表扬,慎用、少用批评,鼓励、表扬、提示或批评都要具体、有针对性,使科学课的学习成为愉快的学习,科学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科学课老师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二)加强教学组织,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经过一个学期科学的学习,对于学科特色分明、实践活动丰富的科学课,学生常常会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喜欢。同时,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对教师提出过的一些学习要求有的还做不到,有的遗忘了,未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这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共性问题,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根据这个特点,建议教师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教学组织工作

严谨的、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教学组织工作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怎样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怎样培养技能与发展他们的能力,还必须细致、全面地考虑各项教学活动怎样有序、有效地开展——在活动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避免或解决。越是低年级、动手活动多、教学环境复杂(例如室外考察)的课,越要周密考虑。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必须重视科学课的教学组织管理的研究备课。教学中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和采取的措施都要尽可能地想在前面,常常是哪里想不到哪里就出了问题。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教学经验可循,也有很多因教学组织不严密而造成教学混乱的教训值得吸取。一般来说,为使各项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活动前首先要明确基于问题解决的活动目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活动中要有监控,出现影响学习方向、学习效果的共性

问题要及时纠正;活动后要有具体、针对性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教学组织工作既要严格、周密,同时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地处理一些问题。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采取的各种措施,都应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将学生“管死”,束缚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2.注重科学课教学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常规是根据学科教学特点、要求制定的,经过较长时间培养训练形成的、学生自觉遵守执行、已成习惯的教学规矩。教学常规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种无声的要求,是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一种默契,是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学常规既有共性,又会因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学风格不同而具有某些特性。在一年级的下学期,依然要把教学常规教育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并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良好的教学常规的培养在教学中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要着重构建的教学常规大致有如下一些方面:上科学课时要带什么学习用品,这些学习用品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如果在科学课专用教室上课,有什么特殊要求;老师讲述、讲解、演示时,怎样注意听讲;观察、实验时,小组学生怎样分工合作;观察、实验后,怎样收拾各种器材;野外考察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汇报交流观察实验结果时,应该按照怎样的程序介绍(首先说观察对象、实验目的,然后说采用的观察、实验方法,之后再说在观察、实验中有什么发现);研讨时,怎样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怎样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怎样对其他同学的评价进行肯定和辩解;归纳概括结论、判断解释问题时,应该按照怎样的逻辑表达;教学反思时,应该思考哪方面的问题,如果有评价手册应该怎样填写;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后研究项目,应该如何完成……这一切,都要有计划地坚持一贯地训练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整个小学阶段乃至更高阶段科学课的学习,以及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明确观察要求,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透过观察我们可以领略这个奇妙的世界。从观察所得的信息引发我们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作出解释并作进一步的探究。观察能力是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技能,是发展其他探究技能的基础。搞好观察活动,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必须准各好观察材料。没有观察材料,就无法进行观察。

观察材料应该比较典型,具有一定揭示事物特征的结构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观察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数量,能做到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选择材料时教师应参照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选用学生身边的物品。

2、把握观察训练的“扶”和“放”。

观察“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会了观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认识水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等特征,层次上属于半扶半放。对“空

气”的观察,则要求学生将观察和研究水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认识空气当中去,层次上属于“放”。

3、掌握观察活动的基本步骤:

(1)明确观察的目的,即学生要明白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

(2)讲解观察重点和观察方法,即联系问题理解观察的重点,结合观察重点理解观察的方法。

(3)学生分组观察。这一步骤需要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时间,以利于学生真正细致、有效地进行观察。学生观察时,教师要巡回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和准确判断学生在观察时的良好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从而组织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或教师的有效指导。

(4)汇报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情详细、具体、形象地加以描述,鼓励学生合作,强调实事求是,重视发展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5)教师小结。讲解通过观察应该明确的问题,评价学生在观察中的表现。

(四)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指导学生从以下一些方面引起注意:

1.保持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活动空间。

2.遵循规定的安全实验程序。

3.建议并执行恰当的安全操作步骤。

4.意识到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例如在用火加热或使用化学药品时可能出现的灼伤;使用玻璃器皿或锐器时可能出现的刺伤;动植物实体观察时可能出现的意外伤人;感官观察时的安全隐患如强光、强噪声、强刺激异味;户外活动触及不明物体,等等。

5.认真按照教材和教师的指导、示范进行活动(包括户外活动)。

6.始终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四、实验(活动)器材准备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机动二课题,全册约16-18课时,由于本学期只有16周教学时间,建议每周严格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认识水

教学目标:

1、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能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能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3、能积极参与有关水的认识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糖水、清水、牛奶、白醋、、吸管、透明杯。

1号杯:牛奶2号杯:白醋3号杯:糖水4号杯:清水

水管、不同形状的小杯子、气球、水盆8个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请看: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谜底是(水)

2.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水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水”(板书课题)

二、认识水:

讨论观察方法与顺序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太马虎,我把清水,牛奶,白醋和糖水混放在一起分不清了,我知道你们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能帮忙找一找哪一杯是清水吗?(学生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1.学生讨论观察方法

师:大家对1号杯意见比较统一(看颜色),对2号,3号,4号这三杯为什么不能确定,可以用什么好的方法来分辨?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观察方法:看、闻、尝、(摸)。(板书)

提示:老师有一个重要的提示,那就是对于不认识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去闻,更不能随便去尝,知道为什么吗?(以免引起中毒)

3.师:你是怎么闻的?(演示扇闻法)(确定2号杯为白醋)师演示“闻”的方法:用鼻子闻的时候,不要直接靠近物体,要用手扇过气味来闻。

4.我们已经知道糖水和清水没有毒,可以尝(确定3号杯为糖水)。师演示“尝”的方法:品尝时用舌头尝的时候,要用筷子或别的物体蘸取少量的物品进行品尝。

5.小结:经过了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把水找出来了,同时也把水的特点找出来了,水有什么特点呢?: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是最好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但是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观察的顺序】

三、探究水的另外两个特点

1、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用看、闻、尝、摸的方法很快的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老师心里很佩服。水除了这四个特点之外,还有其他的特点吗?(生猜测:有形状、会流动。)

师:水到底有没有形状,会不会流动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2.生交流验证的方法。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用老师给你准备的材料看看是否能验证水的这两个特点。小组长领取材料。

3、生汇报探究结果。

4、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水是没有固定形状,水会流动。(板书)。

5、讲解: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并且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像橡皮、木块这样不会流动的物体叫做“固体”。

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强调常温、常压是条件,因为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变成冰,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5.知识扩展

提问: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液体吗?学生交流。

四、体会水资源匮乏对我们的影响,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师:水不但美丽,而且是生命之源,它孕育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但是可供人们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大家请看:(出示地球上水的分布图)地球上97%的水是海水和咸水湖中的水,只有3%是淡水,而淡水中还有许多不能被开采的深层地下水。水蒸气等还有地球南北两极冰山占了76%。(从形态来看,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之分)。地球上的水虽然比较多,但是人类实际能够利用的水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0.37%左右。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我国的水资源就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水污染,淡水缺乏……

生: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小结:同学们有环保意识,老师感到非常的高兴,但是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节约用水,“别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大家请欣赏几幅与节水有关的图片)。

五、板书设计:

认识水

观察方法:看闻尝摸

无颜色

无气味

无味道

会流动

无固定形状

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的多少。进一步学会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学会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2、科学知识:知道比较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比较简单的,认识毫升。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及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利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使用量筒,比较出水多了多少。

教学过程:

1、引入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瓶水。三个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还是一样多?你知道吗?并简单说说理由。自评:这种猜测实际上就是科学思维的培养,猜测的正确与否,需要用科学实验来证实。以此来引出这节课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创设各种探究情景,引导学生产生问题而形成具体的探究任务来进行科学形象思维的训练。

2、进行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1)讨论比较水多少的方法。先提问:要比较这两个瓶子中哪个瓶子里的水多,直接用肉眼观察行不行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办法呢?小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不要只局限于一种方法。并进行学生讨论交流。再汇报:你们决定用什么方法来比较?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比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方法:倒入同样的杯子、瓶子比高低;倒入小杯比杯数;用秤比重量……)自评:在科学思维的培养中,讨论是一种很直接、很有效的启迪方式。(2)学生比较水的多少。刚才我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办法,这些办法都可以来比较水的多少,下面就请大家自主选择一种办法来比较两个瓶子中水的多少。同时,老师要提醒大家在倒水的过程中不要将水倒出来,保证比较的准确度,把你们的比较结果记录下来。自评: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中,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很多灵感或习惯都是在点滴的记录中逐步培养的。

3、引导学生使用量筒比较水的多少。(1)引出量筒。我们已经比较出来两个瓶子里水的多少了,那么其中一个瓶子里的水比另一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你可以怎样来描述呢?学生汇报。为了精确地测量水的多少,需要借助专用测量水的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2)认识和使用量筒。现在我们来观察量筒,比一比谁的发现多?注意量筒是玻璃做的,我们在观察使用时要注意什么?(轻拿轻放)小结:量筒壁上有刻度,这刻的单位是毫升,毫升就是通常用来表示液体的单位。在我们使用的量筒上,每一格刻度代表多少毫升?一次最多可以测量多少毫升的水?提问:你们认为在读数据时,视线应怎样?出示:(读数示意图)视线应与量筒上的刻度与液面相平。讲述:很多同学一定想马上使用量筒来测量水的多少了,现在就请各小组用量筒分别测出三个瓶子里各有多少水?相差多少水?把测量的结果写在探究记录纸上。各组汇报测量结果。自评:科学思维的培养离不开科学仪器,仪器的介入增加了验证的准确性,正确使用仪器有利于思维空间的拓展。

4、练习测量50毫升的水。

5、小结延伸。今天我们就怎样比较水的多少进行了研究,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新的问题吗?在生活中,大多数液体的包装材料上都标有具体多少毫升的数据,请大家注意观察。

小水轮

教学目标

1.学习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和简单工具组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小水轮。

2.能有意识地通过公平对比,发现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

3.通过看图片和相关视频,了解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水有力量,并尝试通过实验发现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

难点:在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活动中,能有意识地进行公平对比

教学准备:

1.教师材料:人类对水力资源利用的相关图片、视频

2.学生分组材料:厚约2厘米的胡萝卜1段、铝片4片、长铅丝1根,水槽架子、漏斗2 粗细不同的橡皮管各2根、水杯、水。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

1、组装小水轮。

材料:厚约2厘米的胡萝卜1段、铝片4片、长铅丝1根。

老师示范,学生观看。

组装好后,学生动手操作

老师巡视。

2、让小水轮转起来

(1)你有办法让小水轮转起来吗?

办法一:用嘴吹;办法二:用手拔

(2)讨论:怎样让水轮转得更灵活

动手试一试。

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起来

材料:水槽架子、漏斗2个、粗细不同的橡皮管各2根、水杯、水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老师示范。

(3)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生1:我把漏斗拿高一点。

生2:水加多一点;生3:水加快点。。

(4)你还有其他办法吗?

(5)讨论:能不能用纸杯代替漏斗做这个实验?

为什么水塔总是造的高高的?

二、动动脑筋

你知道吗?

人们可以借助水的力量做哪些事情?

课件出示:引水灌溉农田、水力发电。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哪里有空气

教学目标

1、通过捉空气活动,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通过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发展求异思维。通过交流,能认同他人合理的观点,体验分享的快乐。

3、通过实验,知道一些物体中也有空气,初步建立用事实证明观点的意识,提升认真细致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均为: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发展求异思维,体验分享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塑料袋、水槽、水、抹布、泡泡液、棉签、牙签、羽毛、托盘、尺、瓶子、粉笔、辣椒。

2、教学用具:板书、板画贴、奖励贴、投影仪、ppt。

教学过程

活动一:尝试感觉空气存在的办法

1.活动:把空气捉到袋子里。

* 教师出示塑料袋,提出任务,要求学生快速完成举起袋子。提示学生捉到空气后旋转袋口防止空气漏出。

2.交流:捉空气的具体地点。

* 选择不同位置的学生来交流。

3.小结: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板书。

4.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感觉袋子中的空气。

* 先请一位学生交流,明确任务:感觉到袋子中的空气。

5.交流并演示:感觉空气存在的方法。

* 请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将交流的方法用板画贴在黑板上,并写上学生的学号。

6.小结:借助物体用不同感官感觉空气存在的办法。

*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办法进行归纳:用眼睛、耳朵、皮肤感知。

7.反思:自己原先想到了几种方法,通过交流又知道了什么方法,新方法是如何知道的。

* 让学生数数黑板上贴着的办法。用手势表示自己原先想到的办法数。请一位学生交流自己原先的办法,全班学生指出这位学生现在知道的办法的分享者学号。

活动二:探究一些物体中是否有空气

1.观察物体并预想:这些物体中是否有空气。

*出示尺、瓶子、辣椒、粉笔。让学生填写记录单预测栏,并交流预想的理由。

根据学生交流移动板画。

2.设计:证明自己观点的实验方案。

* 引导学生使用操作方便,便于大家同时观察的方法,即放到水里看气泡。

3.实验:观察物体中是否有空气。

* 指导学生:为了分辨什么物品中有空气,必须一个实验完成后填好记录单实验栏,再做下一个。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实验后清理桌面坐端正。

4.交流:实验结果。

*当学生出现争议时,强调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实验。

5.小结:一些物体里也有空气。

* 请学生交流实验后的发现。如:有些物体中空气,有的物体中没有空气;有空气的物体上都有孔;有的物体从表面上看好像没空气,其实也有空气藏匿其中。 板书设计:

空气在哪里

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有空气 没空气

辣椒 尺

瓶子

一些物体中也有空气 粉笔 感觉空气存在的方法

认识空气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多种角度来认识问题,能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目标:建立气体的初步概念,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的逻辑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多种感官和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教学准备:

杯子、塑料袋、土块、扇子、盛有水的水槽、粉笔、气球、吸管、细木棍、小打气筒、注射器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从讲台下“用力”抬上一个大玻璃杯,玻璃杯四周用纸围起来。

师:同学们,大家想一想这个大玻璃杯里能放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教师也在里面放了一种非常宝贵的东西,你们能猜出里面放的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师否定。

[预设:一年级的学生对玻璃杯里面的东西通常认为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师:同学们,既然大家都没猜对,那就向前面来“偷偷”地看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让几名学生到讲台上看玻璃杯里面的物体。

生:“空气”。

[预设:在生活中,学生对空气已有初步的了解,对空气的重要性或多或少也有一些认识,所以会有个别学生会说出答案。]

教师缓缓去掉玻璃杯外面的纸,展示给全体学生。

师:对,是空气,那同学们对空气又有哪些认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空气吧!(教师板书:认识空气)

二、探究学习

1、活动一:找空气

师:大家能看到玻璃杯里面的东西吗?

生:不能。

师:是的,空气是看不到的,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呢?下面,我们就利用身边的材料一起来把“躲藏”在我们身边的空气找出来,比一比到底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哪个组是我们班的冠军组。

课件展示,教师宣布活动规则:

(1)以小组为单位,在五分钟之内,比比看哪个小组能用最多的方法找到空气,或者证明周围有空气。

(2)要充分调动我们的器官(眼、耳、鼻、舌、手等)等感受。

(3)填写好记录表。

最新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在做什么。 2. 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3. 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2.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斜坡、小球;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你知道这些是什么人吗? 师:让我们也来做个小小科学家。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科学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2 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 学生看课本第2插图,思考交流。 (3)认识两位科学家。 (4)你们还知道哪些科学家?他们是研究什么的? (5)记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2.“滚小球”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1)交流需要什么材料。 (2)交流怎么实验。 (3)交流怎么记录,做活动手册第1页。 (4)交流同桌之间怎么合作。 3.认识科学本质 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的问题答案。 (1)你从小到大提出过什么问题? (2)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怎么解决的? (3)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

三、总结本课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2 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工程师,观察工程师在干什么,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有所不同。 2.初步让学生有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设计、制作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工程是什么。2.从活动中产生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纸、笔、剪刀、双面胶、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你们认识工程师吗?他们是做什么的?(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来知道一下。(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工程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5 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工程师是做什么的。 (3)比一比科学家与工程师之间的不同。 2.认识工程师的杰作 (1)学生看第6插图,交流工程师的杰作。 (2)学生举例说说工程师的杰作。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影子的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合理的构图使影子图形作为主体鲜明、饱满的反映在画纸上。产生对事物外形变化的观察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理解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皮影、剪影作品、录像,准备投影仪。 学生:收集剪影作品,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准备手电筒、彩色纸、画板、作业纸、铅笔。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看影子 放有关皮影戏表演的录像,体会其中的乐趣。利用投影仪做类似的表演。带领学生来到校园里,在阳光下观察自己和大树及其它事物的影子,感受影子的奇特造型。试着在阳光下做手影游戏。 活动二:再现影子 以游戏的形式与学生一起通过阳光的照射画影子。学生们自由组合,一人在灯光下做手影游戏,另一人将投影在作业纸上的手影描画下来。 活动三:再造影子新- 课 -标-第 -一 - 网 通过对物体的旋转,观察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影子变化,了解物体外形结构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活动三:创作影子 学生在阳光下做出各种形体姿态,互相描画。创作出美丽的影子。 活动四:美化影子: 在描画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与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整的创作画。

第二课:走近大自然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 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活动二: 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新课标第一网 活动三: 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 活动四: 在等待冰花上冻的时间里,学生观察自己学校的校院里哪一个地方、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大地艺术创造活动。并根据各组讨论结果分配各组下节要准备的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空气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出空气的特点。 2、能说出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 明、能够流动的气体,我们周围都有空气。 3、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欲望。 教学重点:探究空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空气能够流动。 教学材料准备分组材料:保鲜袋、橡皮筋、气球、烧杯(250ML)、粉笔、泥块、海绵、毛巾 演示材料:打气筒、气球、水槽 1 找空气 教学过程 一、猜谜 1、让学生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 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离不了。 2、引出课题:空气在哪里?是什么样呢? 二、找空气 1、要研究空气,先要找到空气,你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 生汇报 2、组织学生收集空气。 到小组想去的地方用保鲜袋收集空气。 通过在不同的地方找空气,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周围有空气。 三、观察空气 1、提出问题:空气找到了,小组讨论并汇报实验方法, 你用什么方法观察它? 2、分组观察,通过亲身的观察和感受,学生用眼、耳、 舌头等感官非常自然轻松地来了解空气的特点。

没有味道,没有气味。 小结:空气没有颜色、透明的、 3、感受空气的流动性:观察空气并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活动,先将气球吹涨,再对着自己的手或脸放气。你有什么感觉?说出自己的感受。 4、归纳: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透明、没有味道、没有气味、能够流动的一种气体。 四、到处有空气 1、空气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空气的存在呢?个别回答并演示方法。 开拓学生思维,例如你怎样证明这个气球里有空气呢?观察实验现象。 2、演示实验:将气球放进水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个别回答 4、出示实验材料,你猜它们里面有空气吗?怎样证明?学生填写猜测,引导学生学习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探究,物体里有无空气。 4、小组讨论并回答。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及判断结果。 汇报实验结果,有不同结果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习惯。可以重做一次。 五、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2、回家之后,将今天的海绵或别的物体里面有空气的实验做给爸爸妈妈看。回答让学生对所学东西做个回顾。使学生将科学带回生活中,也引起家长对科学的注意和重视。 3 纸风车 教学目标

最新最全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1课时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 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 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 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 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我们的生活与科技 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教学小结: 第二单元、学科学的好帮手 第1课我的五个好帮手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重点: 1.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 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方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1. 花坛图片、铃铛、闹钟、口琴等,水果糖、醋、酱油,各种质地玩具。 2. 口袋、蒙眼布、定时器、香蕉、书、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 观察花的颜色(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2. 听声游戏(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3. 尝糖的味道(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4. 闻瓶中液体的气味(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5. 用手或脸布皮肤感觉,辨认毛绒玩具。(小组讨论:用什么发

现答案) 活动二:猜猜盒子里有什么?小组进行 小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感觉器官,它们是人认识物体的好帮手。 板书设计: 1 我的五个好帮手 眼、耳、鼻、舌、手 教学小结: 第2课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 用五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能认真仔细去感受。 2. 初步培养根据颜色、形状、声音、软硬、味道和气味等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 3. 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感观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电子教案

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共同点:平面的,不断开的。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人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精品美术教案

课题一:船(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技能:了解船的基本常识及用途,运用基本型组合的方法,以绘画、制作形式大胆表现想象中的船。 (二)能力目标:能观察出船的用途和特征,能用形状组合的方法进行表现,大胆表现出来。 (三)情意目标: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创作、想象的乐趣,感悟科技发展与艺术相结合的完美。 二、教学重点: 运用形状组合的方法,大胆表现想象中的船。 三、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中的船及其用途,大胆进行想象并表现新颖而美观的船。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评价教学。 五、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彩纸、胶水等。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画出一片大海,在大海上画一个问号“?”你知道他要靠什么交通工具才能往国外运输物品吗? 生:考虑回答“船”

引出课题并板书 师:古时候有一位航海家叫郑和,今天我就带小朋友穿越时空隧道去看看郑和是怎么探险的。 (二)了解功能掌握特征: 师:介绍认识帆船、客船让学生说一说知道那些船? 生:回答 师:出示图片让小朋友欣赏汽艇、军舰、游轮、货轮等各种各样的船。 观看书中图片帮助郑和选一艘适合寻宝的船,说一说为什么?(小帆船船身小不能长时间在海上漂流、探险,客船体积大、人多,危险性大不利于探险,军舰是国家的象征,所以只能选择古帆船符合年代的要求。)小结各种船不同的用途。 (三)感知结构拼摆形状: 师:摆一摆板画梯形、倒梯形、半圆形等形状让小朋友挑选,哪个形状适合做船身。 生:选择图形 师:为什么选梯形做底? 生:回答船底小一点上面大一点。 师:你想用图形拼摆不同的船吗? 生:想 (四)艺术实践体验感受: 师:采用多样的方式作业,创作各种船,可以用形状拼贴组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 1、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要认真观察)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 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

最新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课题1 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在做什么。 2. 通过滚小球的实验,说明小孩子也能进行科学研究。 3. 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2.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斜坡、小球;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你知道这些是什么人吗? 师:让我们也来做个小小科学家。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科学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2 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 学生看课本第2插图,思考交流。 (3)认识两位科学家。 (4)你们还知道哪些科学家?他们是研究什么的? (5)记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2.“滚小球”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1)交流需要什么材料。 (2)交流怎么实验。 (3)交流怎么记录,做活动手册第1页。 (4)交流同桌之间怎么合作。 3.认识科学本质 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的问题答案。 (1)你从小到大提出过什么问题? (2)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怎么解决的?

(5)安全教育:研究科学要注意安全,防雷电等。 三、总结本课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2 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1.了解工程师,观察工程师在干什么,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有所不同。 2.初步让学生有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设计、制作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工程是什么。2.从活动中产生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纸、笔、剪刀、双面胶、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你们认识工程师吗?他们是做什么的?(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来知道一下。(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工程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5 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工程师是做什么的。 (3)比一比科学家与工程师之间的不同。 2.认识工程师的杰作 (1)学生看第6插图,交流工程师的杰作。 (2)学生举例说说工程师的杰作。 (3)辨别哪些是工程师的作品。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电子稿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例1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及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及平面图形的区别。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4、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到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及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呈现主题图: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2、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呢?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师生互动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及方法。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认识长方形 1、课件呈现长方形:你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 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3、谁能帮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正方形和圆。(四)认识三角形 (1)你能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对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 (2)你能沿着折痕剪一剪,分一分吗?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归类、观察,并在组内交流、反馈。 (3)问:在上面两组图形中,你发现了新的图形吗?(板书:三角形)(4)学生寻找并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有哪些? (五)认识平行四边形 1、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可以拼出几种图

湖南美术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1.观察春天的小雨,学习春雨不同的画法。 2.能想象画出雨中小草小花小动物的可爱摸样。 3.了解简单的自然生活常识。 教学重点:想象小花小草喝雨水的样子。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线画出春雨的感觉。 教学程序: 一、播放下雨的视频 1、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小雨沙沙。 2、师:沙沙沙,沙沙沙,小雨落在田野里,花儿开,草儿长,沉睡的大地醒来了!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小雨的温柔与可爱吧。 板书课题:小雨沙沙 二、学习用点和线画雨 1、欣赏雨的图片 师:雨是什么样子的?回忆一下,你还看到过什么样的小雨,有什么感受?你对小雨的印象是怎样的? 2、画雨 师:请3个小朋友来画一画毛毛雨、小雨和小雨点。师点评学生的作业:说说你画的毛毛雨是什么样子? 小结:雨有不同的形态,用点和线能画出雨不同的样子。 三、欣赏雨中植物的图片 1、师:春雨落在田野里,神奇的事情发生啦! 生:小竹笋冒出了可爱的小脑袋。 师:小雨给了它什么呀? 小结:生命雨露 2、师:如果你是一朵花儿,能表演一下喝雨水的动作吗?

教师从头、手、身体和面部动作进行引导。 四、画一画花儿喝的动态 1、出示教材步骤图1 师:添画面部表情,花的身体和手。 2、比较学生的练习作业 师:添画面部表情时,你们发现了几种画法? 你认为哪一幅表现出了喝水的动态? 五、展开联想 师:小动物、小植物们可聪明啦,你们知道它们还用什么方法来吮吸雨露呢? 六、作业指导,师生互评 1、欣赏优秀的学生作业。 2、作业点评,互评。 总结:春风细雨温暖了大地,滋润了万物。我们要更亲近自然,保护大自然。 第2课软绵绵的云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弧线画几种软绵绵的云朵形状。 2.能想象画出小朋友们在云上玩耍的情景。 3.体验创作的乐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想象小朋友在云上玩耍的情景。 教学难点:能用弧线画出云朵的柔软质感。 教学程序: 一、欣赏云的照片 1、师:云儿朵朵天上飘,又像小狗又像猫。飞上云天抱一抱,白云堆作游乐场。今天我们去美丽的云朵的世界玩一玩,好吗? 2、师:仔细观察,云朵长什么样子? 小结:云朵白白的,一团团的。 二、画一画云朵 1、师:你会用怎样的线条画云呢?在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吧。

最新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精选资料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是小学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观察一个物体;2.对比观察两个物体。通过这两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物体具有颜色、形状、气味、粗糙程度、轻重等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后面学习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教材中观察的这些物体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这一课将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官和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来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分析】 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比如,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另外,一年级小学生在行为能力上比较弱,课堂上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较弱。因此,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设计意图:用猜谜游戏来集中学生注意力,也为下面让学生独立描述物体特征提供思考依据,降低难度。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设计意图:表述理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

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课题1 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在做什么、 2、通过滚小球得实验,说明小孩子也能进行科学研究、 3、感受科学得本质、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科学就是什么? 2.感受科学得本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斜坡、小球;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您知道这些就是什么人不? 师:让我们也来做个小小科学家、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科学就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得瞧法。 (2)瞧第2 页上面得插图,边瞧边说,把自己对科学得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 学生瞧课本第2插图,思考交流。 (3)认识两位科学家。 (4)您们还知道哪些科学家?她们就是研究什么得? (5)记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2、“滚小球"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1)交流需要什么材料。 (2)交流怎么实验、 (3)交流怎么记录,做活动手册第1页。 (4)交流同桌之间怎么合作。 3。认识科学本质 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得问题答案。 (1)您从小到大提出过什么问题? (2)哪些问题,您已经解决了,怎么解决得? 三、总结本课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2 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工程师,观察工程师在干什么,认识到工程师得工作与科学家得工作有所不同、 2.初步让学生有产品设计得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得关系。 3.设计、制作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工程就是什么。2、从活动中产生产品设计得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得关系、 教学准备:纸、笔、剪刀、双面胶、课件等

师:请您汇报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3上好科学课 教学目标:1、参观科学教室,并比较科学教室与她们平时上课得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动手做得过程中体验到科学课规则得重要性、 意识到遵守科学课得规则。 教学重难点:1。了解科学课得规则、 2。培养遵守科学课规则得习惯。 教学准备:实验室守则、上课常规、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参观实验室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交流。 生:熟读规则小诗、 集体整队动作快, 列队做到快静齐, 参观途中不说话, 带好眼睛与耳朵。 二、学习新课 1.参观科学教室。 (1)讨论:科学教室与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 (2)交流、 学生瞧课本P5插图,思考交流。 2。实验:比较水 (1)思考:怎么比较水得多少? (2)交流、 (3)实验 3.回想:在刚才得实验中哪些行为好,哪些行为不好? 思考-—交流——判断——完成科学活动手册—-制定科学课得规则。(填写活动手册第3页) 三、总结本课

一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题:化妆舞会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教材简析: 本课比起以前课本上的《做头饰》、《做面具》更具人文性,更贴近学生心灵,而且加上了服装、海报、背景,化妆,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行表演,获得成功的愉悦。 教学目标: 1、 运用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综合性的活动方式,体验“综合*探索”课的乐趣。 2、 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 3、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头饰形象的设计,大小、比例合适。 2、 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

3、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种形象的头饰范作,示范工具。 学生:图画纸、颜料、剪刀、胶水、化妆品、表演的服装,简单的布景。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教师化妆成森林通讯员小百灵,放动画片请同学们猜小动物们都去干什么了。出示课题:化妆舞会。 继续看动画片,体会童话世界的化妆舞会的神奇与美妙。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揭示课题:我们今天也来营造一个童话世界的化妆舞会。 活动二: 教师改扮成大魔法师,向大家介绍参加化妆舞会的三个诀窍:1、灵活的大脑 2、灵巧的双手 3、团结协作。

请学生复述这三个诀窍。 电脑出示化妆的三件法宝: 1、变头 2、变脸 3、变身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多种多样的头饰的形象,启发学生谈谈还可以表现那些形象。 教师用哑剧形式表现制作头饰的几个步骤,请学生总结出来: 1、构思 2、绘制 3、剪 4、贴 5、加上带子 活动四: 请学生运用三个诀窍来制作头饰,为下一节进行化妆舞会做准备。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重点是启发学生作出与众不同的形象,制作时比例要合适,带子可做成插接式可调节的。 布置带好下节课要用的服装、佩饰、背景、海报材料。 收拾整理。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 第一课时 课题: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3.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5.怎样详细记录物体的特征呢?我们先来看看活动手册吧!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课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要懂得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懂得展示证据的重要,懂得与同伴合作和交流,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突出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

湘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1.观察春天的小雨,学习春雨不同的画法。 2.能想象画出雨中小草小花小动物的可爱摸样。 教学重点:想象小花小草喝雨水的样子。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线画出春雨的感觉。 教学程序: 一、播放下雨的视频 板书课题:小雨沙沙 二、学习用点和线画雨 1、欣赏雨的图片 师:雨是什么样子的?回忆一下,你还看到过什么样的小雨,有什么感受?你对小雨的印象是怎样的? 2、画雨 师:请3个小朋友来画一画毛毛雨、小雨和小雨点。师点评学生的作业:说说你画的毛毛雨是什么样子? 三、欣赏雨中植物的图片 1、师:春雨落在田野里,神奇的事情发生啦! 生:小竹笋冒出了可爱的小脑袋。 师:小雨给了它什么呀? 四、画一画花儿喝的动态 师:添画面部表情,花的身体和手。 师:添画面部表情时,你们发现了几种画法? 你认为哪一幅表现出了喝水的动态? 五、展开联想 师:小动物、小植物们可聪明啦,你们知道它们还用什么方法来吮吸雨露呢? 六、作业指导,师生互评 1、欣赏优秀的学生作业。 第2课软绵绵的云 教学目标:1.学习用弧线画几种软绵绵的云朵形状。 2.能想象画出小朋友们在云上玩耍的情景。 教学重点:想象小朋友在云上玩耍的情景。 教学难点:能用弧线画出云朵的柔软质感。 教学程序: 一、欣赏云的照片 二、画一画云朵 1、师:你会用怎样的线条画云呢?在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吧。 2、教师点评学生的尝试作业:线条流畅、连贯,云朵形状完整。

3、教师示范画云,边讲解步骤。 三、联想、表演 1、师:云朵的颜色和样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 生:像棉花糖、蹦蹦床、软绵绵的。 2、师:看,小女孩把云朵当做抱枕搂在怀里,真柔软呀,好舒服呀! 3、师:请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和云在一起,抱抱它摸摸它,和云做好朋友。 四、象形的云朵 1、师:云朵们听说小朋友们要来做客,好好打扮了一番,我们去瞧一瞧吧! 生:哇!打扮成了小狗和小兔呢 师:它们在说什么呀? 2、师:想一想,在之前画的云朵上添一添,把云朵变成其它的形象。 3、师示范。 五、绘画表现 1、教材手绘插图欣赏 2、学生作业 师: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云中做什么呀? 六、作业指导,师生互评 1、云朵的线条流畅,表现出柔软的感觉吗? 第3课手形添画 教学目标:1.对自然形手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产生对手进行描绘的欲望; 2.能把手的外形描下来并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教学重点:通过手形的变化能认识手、并根据手形尝试初步表现手形画。 教学难点:能激发创造思维,画出有创意的手形画。 教学程序: 一、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通过游戏、尝试、体验,形成感知。 1、师生互动,进行一个“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带领学生变换出各种有趣手形。 2、指导学生学习描画手形的方法。 (1)提问:你能用最简单的办法将刚才做的有趣的手形描画下来吗? 3、引导学生观察所描画的手形,大胆联想。 (1)提问:这些手形,象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联想到的物象。 (3)转动所描画的手形,让学生说说又联想到了什么? 4、请几名学生上台尝试将所描画的手形“变一变”。 教师点评,修改、示范。 小结: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小小手,想象画成好朋友。 三、指导学生欣赏范画,学习方法。 1、通过课件展示多幅有趣的手形想象画。 学生说说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教师点评。

新版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3.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4.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5.交流评价“我的记录”。 三、小结、延伸 1.谁来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2.要想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应该怎么做?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布置作业:口算训练第1、2页。 板书设计:

湘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甘州区长安镇中头闸小学教学计划表 学科美术班级一年级制定者王红艳时间2016.2.26 一、本册教材教学总目标要求及措施

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课: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理解美术中的点与线基本知识。 2.过程目标:采用聆听雨声、触摸雨水等形式,结合表演、欣赏、述说等做法,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表达下雨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对点、线、色彩的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感受雨的美,点与线的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的大自然的向往,对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点、线及色彩表现下雨时动植物的情景。 2.难点:点与线的变化,情感的融合。 课前准备 1.学生:油画棒或者水彩笔 2.教师:课件、教具和纸 教法和学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在教师引导下,采用在玩中学的学法。 一是在“听雨”中,玩点与线,表现形象; 二是在“看雨”中,玩点与线,丰富形象; 三是在“讲雨”中,玩点与线,组织形象; 四是在“评雨”中,加深对点线美的认识; 五是在“组合”中,加深对整体美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雨声,唱《小雨》儿歌,体会声音与点、线的关系。 1.播放下雨的各种声音,听自然的雨声,请两位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到黑板上画点与线,让学生体会声音与点、线的关系。 2.听《小雨沙沙》音乐,打开教材,唱、念《小雨沙沙》的儿歌,体会音乐、儿歌与点、线的旋律。 3.播放春雷响了的声音,快躲一躲吧。 增强学生从听觉到用美术方法表现的能力。同时师生共唱《小雨沙沙》,放松心情的同时,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二)展开:看雨天,引出与雨有关的形象,打开学生的思维。 播放小雨沙沙情景的幻灯片,用视觉去感受雨中有哪些形象出现和变化,并在纸上画出来。 1.蔚蓝的天空飘来了云。学生练习用线条画一朵云,看一看,谁画的云能轻轻地飘在天空上? 2.眨眼间乌云堆积在一起。学生练习用线条画乌云,看一看,谁画的乌云厚厚的,满满的? 3.春雷响了,划过一道闪电。学生练习用线条画闪电,看一看,谁画的闪电有力量,有速度? 4.天空暗下来了,开始下小雨了,一滴、两滴,学生练习小小的点。雨点串在一起成了什么?理解由点连成线。雨越下越密了,成了长长短短的细雨丝,理解由线连成面。让学生认识用点——线——面来表现雨天变化的方法。 5.风呼呼的吹着,细雨丝被风一吹斜斜的落下来。学生理解雨的随着景象的变化线条也变化的方法。 6.雨也越下越大了,雨点噼里啪啦落下来,打在(教材中)非洲菊的花瓣上,学生观察水滴,溅起了又成了一朵朵的水花。教师描述,与学生一起想象着画。 7.雨渐渐小了,风也停了,(教材图片中)芦笋怎样了,念儿歌,画感觉。 让学生对雨天变化有所了解。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可能对天气变化时所有的特征都有所认识,观察之后还需要有个内化的过程,所以采用老师和学生一起画雨天的天气变化,降低了难度。(下图为学生的练习) (三)想雨中情,说雨中的故事,丰富学生想象力。 创设雨中情境,启发学生讲故事,拓展思维,为学生画下雨的情境创作准备。 情境1:画下雨天动物和植物的拟人故事。雨好像一个娃娃真调皮,跑到了田野里了。小花特别喜欢雨娃娃,猜猜它会怎么迎接雨娃娃?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添画荷叶、蘑菇当雨伞。教师再启发学生讲故事,那其他的小动物在下雨天会做什么呢? 小花会拥抱,会跳舞,而这些动作靠叶子来完成。教具中的小花叶子是可以变长的,然后可以把两片叶子相向折呈拥抱姿势,也可以一个高一个低呈舞蹈状态。教师的表情添画和动作摆放是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草,大树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现。而对于小动物而言可能有趣的就是躲雨的样子:躲到荷叶下,藏到蘑菇下,还可以用小花做伞挡雨。但一堂课里不可能所有的画法都示范,这些用贴的形式会更快更有效。 情境2:模拟雨天人物的情境故事。小雨沙沙下个不停,它跑到我们教室里来啦。用手接住它,(教师做动作,让学生也跟着做)洗洗手吧(师生一起做),洗洗脸(师生一起做),地上有好多水坑呀,踩一踩(师生一起做)雨越下越大了,这可怎么办呀?谁有雨伞呀?快撑起来,(师生一起做撑伞动作)谁有雨衣呀,快穿上呀(教师做动作帮学生穿雨衣)没有伞也没有雨衣的小朋友怎么办呀?快,捂着头,跑回家吧(师生一起做跑步动作。)终于到家了。(甩甩手) 让学生在音乐中跟着老师一起尽情地做雨天才会做的事:撑雨伞,穿雨衣,蒙头快跑,踩水坑……既让学生紧张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又唤醒了学生雨中情景的回忆,加深了情感体验,为后面的创作埋下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