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治和预防.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治和预防.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治和预防.

乳糜胸可发生于颈、胸部外伤后,以及颈、胸部术后。特别是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者相对多见,乳糜胸是食管癌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等,文献报告其发生率介于0.4%~2.6%之间[1],但死亡率高达18.8%~25.0%[2]。安徽地区是我国食管癌高发病区之一。我院于2000~2006年间共完成食管癌手术650例,其中并发乳糜胸5例,占同期食管癌手术的0.7%。本组病例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对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病例的治疗关键,是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及手术时机、术式的选择。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45~72岁,平均61.5岁。其中,胸上段食管癌2例,胸中段癌2例,胸下段癌1例,均为鳞癌,病变长度4~8.5cm。1例于术前2周行放射治疗,肿块缩小后手术。1例并发乳糜腹水,经右侧开胸结扎胸导管及腹腔穿刺抽吸腹水后治愈,胸引流量360~2500ml/24h,平均760ml/24h。均为手术同侧乳糜胸。除1例为胸内弓下吻合外,其余均为颈部胃食管吻合。

1.2 治疗方法与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先行保守治疗。2例经保守治疗而痊愈,治疗天数为6~14天。3例经保守治疗4~5天后无效,改手术治疗。其中,1例再次剖胸时因胸导管结扎不确实,手术失败,又经1次手术治疗而愈。

方法:术前保持引流管通畅,给予低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并根据病人营养状态,给予静脉高营养,提高患者免疫力。术前2h胃管注入橄榄油或牛奶,手术3例采用右侧后外侧切口。术中1例可发现胸导管破口,将破口处缝合,其余2例未发现明显破口,3例均于膈上缝扎胸导管,关胸前胸腔内涂抹碘伏或喷洒灭菌滑石粉。

2 讨论

2.1 胸导管的解剖胸导管是人体最大的淋巴管,长约30~40cm,管径2~5mm,管壁结构与中等静脉相似,分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但层次不如静脉分明,管壁较静脉薄。40岁以后成年人管壁的弹性纤维开始出现退行性变化,管壁变薄变硬,脆性增加,易于损伤。胸导管起于12胸椎附近的乳糜池,穿过膈肌主动脉裂孔,沿脊柱的前方上行于胸主动脉和奇静脉之间进入后纵隔。胸导管行至第5胸椎平面,在胸主动脉后跨过脊柱左前方,继续上行,沿左锁骨下动脉内侧和食管左缘至颈根部,止于颈内静脉或左锁骨下静脉或左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交汇处。行走过程中与很多血管有交通,其主干在第8与第12胸椎之间是单根的。胸导管在其走行中与奇静脉、肋间静脉、椎静脉、支气管纵隔淋巴干有吻合支,与淋巴管间形成复杂的交通网,并且常存在解剖变异,约40%~60%个体的胸导管走行异常。

2.2 乳糜胸的诊断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断并不困难,乳糜胸多出现在

术后4~5天,病人开始进食时,亦可在术后24h内出现。个别病例在手术后2周发生。此时,患者胸液突然增多,因患者还未进食,乳糜液中所含的脂肪很少,其外观呈淡红色或淡黄色清亮液体,很容易视之为普通的术后胸腔积液,应注意鉴别。本组病例中,发生乳糜胸的时间在术后4~5天,胸液引流量在360~2500ml/24h,胸引液为典型乳白色者2例,其余均为淡红或黄色液体。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促、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术后数天,胸液减少后又再明显增多,即使并非典型的乳白色胸液,也要高度怀疑乳糜胸的可能。必要时可从胃管中注入少量牛奶,若胸液变为乳白色则可确诊。实验室检查如乳糜试验或苏丹Ⅲ染色等,乳糜静置后可见奶油层,胸水苏丹Ⅲ染色可见脂肪球,加强碱和有机溶剂后反应变澄清,比重>1.012,甘油三酯/胆固醇>1,显微镜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和脂肪球。也可以协助诊断[3]。

2.3 乳糜胸的治疗

2.3.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原则:(1)充分而有效的胸腔引流,防止心肺并发症。本组保守治疗的病例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的时间为6~14天,平均10天,每天观察引流液及引流管通畅情况,按需要每隔2~4天复查胸片,这样能减少或解除对肺及纵隔器官的压迫,避免呼吸循环障碍;(2)补充丢失的营养物质,纠正和防止代谢紊乱,乳糜胸丢失大量的脂肪、蛋白、淋巴细胞等,使患者体质迅速衰弱,抵抗力下降。因此,对本组患者都不同程度给予静脉高营养,由于中链脂肪酸不经过肠道和胸淋巴管而直接吸收到门脉系统,故可使用其作为机体的脂肪来源,这样即可保证营养供给,又可降低胸导管液流速,从而加速瘘口的愈合。如输注脂肪乳、清蛋白、血浆或全血,保持水电解质平衡;(3)减少乳糜液流量,通过禁食、静脉高营养,使胸导管内乳糜液流量减低,压力减小,促使瘘口愈合。(4)胸腔内用药促进胸膜粘连。有人报道认为胸腔内用高渗糖、四环素、氮芥、碘、滑石粉、生物制剂胞壁佳、重组干扰素等可促进胸膜粘连而加速胸导管破口的闭合。乳糜胸本身不会感染,若无其他感染不宜久用抗生素。

2.3.2 手术治疗自从1948年lampsom首次报道胸导管结扎成功治疗乳糜胸以来,胸导管结扎术已成为治疗乳糜胸的重要手段。根据胸导管瘘口的愈合机理是由围绕瘘口的胸膜间隙逐渐闭合所致,而非损伤的胸导管本身自愈。我们认为发生乳糜胸后不论胸液多少,应争取及早手术结扎胸导管。国外报告胸导管结扎治疗乳糜胸的有效率达90%,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本组手术治疗组全部成功[4]。胸导管与肋间静脉、奇静脉、腰静脉等之间有丰富的侧支循环,任何水平结扎胸导管一般不会引起淋巴淤积。故可用结扎胸导管的方法预防或治疗乳糜胸。关于乳糜胸的外科手术指征尚有争议。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短期的保守治疗,若无效则应行手术治疗。黄效迈等认为,当胸腔引流量持续超过500ml/d,达2周时必须手术,除非有其他禁忌[5]。孙衍庆等认为乳糜液引流量超过1000ml/d,应及早手术;500~1000ml/d可保守治疗1周,若无效应在2周内手术[6]。张效公等认为,每24h乳糜液量超过1000ml需尽早手术继续观察是有害的[7]。Haniuda等提出一星期试验:乳糜液每日的量减少100ml或者每日总量减少15%,可继续保守治疗,否则就应手术治疗[8]。Selle等建议下列情况应考虑手术:(1)连续5天,成人平均每日乳

糜液量超过1500ml,小儿每岁每日超过100ml;(2)经2周保守治疗乳糜液未见减少;(3)即将发生营养障碍[9]。我们认为,乳糜引流液若不超过1000ml/d,特别是≤500ml/d,2周内可试行保守治疗。若超过1000ml/d,经保守治疗3~4天后无好转,则尽快手术治疗。本组病例乳糜液360~

2500ml/24h,平均760ml/24h。需手术治疗的5例中,24h引流量均>1000ml,保守治疗3~4天后乳糜引流液未见减少而选择手术。综合文献,手术方法有直接结扎胸导管,胸导管大块结扎术,也有行胸导管瘘口修补术和胸导管端端吻合术的[10]。后2者符合生理但需显微外科技术,目前应用得较少。本组2例使用直接胸导管结扎术。3例采用胸导管大块结扎术,其中1例采用本法术后无效,又经1次手术行胸导管直接结扎术而痊愈。可见术中若能找到胸导管直接结扎效果最确切。

2.3.3 关于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是否预防结扎胸导管有不同意见。周福有等认为,术中结扎或不结扎胸导管其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并无差别。张效公等认为,在胸中段、上段食管癌手术中,在膈上低位结扎胸导管是预防术后乳糜胸的有效措施。Dougenis等报道术中预防结扎胸导管,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11]。卫功铨等对1008例食管癌术中结扎胸导管,术后无一例发生乳糜胸,而对照组2080例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为0.81%[12]。上述结果足可以说明,如果在食管癌根治切除术中,附加胸导管结扎可以达到有效预防术后并发乳糜胸的目的。

预防:术中注意不要损伤胸导管,在分离主动脉弓后部食管时应小心,因该段胸导管由右向左于食管后移行,是胸导管易损伤处;切开食管上三角纵隔胸膜时要特别小心,离胸导管远一些的地方切开,以免将食管上提时拉断胸导管,因为胸导管小分支小交通支较多,且胸导管也有多种变异,故对切断的组织非食管端要结扎。肿瘤较长或有明显外侵者吻合前要观察食管床有无无色清亮液体溢出,发现后要找到破口处结扎两断端,且在奇静脉和主动脉间,8~9胸椎前结扎胸导管。很多报道建议大块结扎椎前组织,我们则游离胸导管后用粗丝线双重结扎,效果确切,且剪开椎前胸膜后胸导管很易找到,尤其发现无色清亮液体溢出而找不到破口时,这一步骤成为必须。

【参考文献】

1 张安庆,董正,刘正光,等.胸导管结扎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5,11(3):1671.

2 邵令方,张毓德.食管外科学.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1997,621-629.

3 G.Hillerdal. Chylothorax and pseudochylothorax.Eur Respir J,1997,10:1157-1162.

4 杨春林.胸导管类型.解剖学报,1981,12:360.

5 黄孝迈,秦文翰,孙玉鹗.现代胸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406-412.

6 孙衍庆.现代胸心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527-539.

7 张效公.高级医师案头丛书,胸外科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22-330.

8 Haniuda M,Nishiumra H,Kobayashi O,et al.Management of chylothorax after pulmonary resection.J Am Coll Surg,1995,180:537-540.

9 Selle J G,Snyder WH,Schreiber J T.Chylothorax:indications for surgery.Ann Surg,1973,177:245-249.

10 Cerfolio RJ,Allen MS,Deschamps C,et al.Postoperative chylothorax.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96,112:1361.

11 Dougenis D,Walker WS,Cameron EW,et al.Management of chylothorax complicating estwmsive esophageal Resection.Surg Gynecol Obstet,1992,174:504.

12 卫功铨,邵令方.结扎胸导管对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临床观察.中华外科杂志,1994,32:12.

食管癌护理诊断(修订版)

食管癌护理诊断及措施 1.焦虑、恐惧:与对手术及治疗效果担心,怀疑患食管Cc有关。 ①介绍病房环境及有关规章制度、主管医师及护士、同病室病友、帮助病人尽 快适应病房环境、产生安全感。 ②加强巡视病房、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给予心理安慰。 ③介绍同种病例治疗效果、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④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取得病人合作。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进食困难、肿瘤组织异常增生消耗体能有关。 ①能进食者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增加进食次数、 每日4~6次,增加病人体质,避免进过热、过硬的食物,细嚼慢咽,减少对食管的不良刺激。 ②提供安静的进食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3.知识缺乏:缺乏对疾病、手术及治疗方面的知识。 ①嘱病人严格戒烟,避免吸二手烟,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感染者术前应 用抗生素。 ②训练有效的咳嗽、咳痰及深呼吸、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给雾化吸入tid, 减少术后呼吸道分泌物,有利排痰,预防术后肺不张肺炎,嘱患者爬楼梯、锻炼肺功能。 ③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保持口腔卫生、每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④告诉患者及家属术前注意事项、保持病人情绪稳定、提高手术耐受性。 ⑤训练床上大小便,预防术后尿潴留、便秘。 ⑥洗澡备皮、换清洁内衣裤、预防切口感染。 ⑦术前口服1%链霉素,术前备血,12h禁饮食,术前置胃管,尿管。 4、刀口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①说明疼痛的原因及持续时间,现稳定病人情绪。 ②分散病人注意力,与之交谈、听音乐、聊天等,降低对疼痛的耐受性。 ③协助病人取合适的卧位,给予有效的胸带外固定,咳嗽、咳痰时用手捂住伤 口,拍背时避开患处,尽量减少搬动病人、操作、检查应集中,搬动时要轻稳、避免拖、拉、拽。 ④必要时应用止痛药物。 5、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刀口疼痛、惧怕咳嗽、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有关。 ①指导协助病人有效的咳嗽、咳痰、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然后自胸部用力咳 出,每2~3h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咳痰1次。 ②雾化吸入每日3次,稀释痰液,有利排出。 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探视、陪护、保持室内正常的温度18~20℃,湿度 50~60%,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量。 ④必要时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6、低效性呼吸形态:与痰液潴留,肺组织受压有关。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②嘱患者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嘱患者吹气球,促进肺复张。 ③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 ④氧气吸入3L/分,避免缺氧,交待用氧注意事项,挂四防牌。

食管癌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食管癌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一、A1型题 l.食管癌好发于 A.颈段食管B.胸上段食管C.胸中段食管D.胸下段食管E.腹段食管 2.下列器官或组织的淋巴液流人胸导管的是 A.头右半侧B.颈右半侧C.右上肢D.右肺E.胃 3.有关食管的解剖生理描述正确的是 A.食管分上、中、下三段B.食管的第二处狭窄位于食管穿过膈的裂孔处 C.食管有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D.食管血供丰富,手术后愈合较好 E.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处为憩室、肿瘤等病变的好发区 4.用于食管癌普查的检查方法是 A.食管钡餐检查B.食管镜检查C.食管拉网脱落细

胞学检查D.CT E.MRI 5.食管癌的x线钡餐表现中,错误的是 A.局限性食管黏膜皱襞增粗和断裂B.食管壁不规则的溃疡龛影 C.食管下端鸟嘴样狭窄D.局限于管壁一侧的充盈缺损 E.局限性管壁僵硬 6.最常用的代食管器官是 A.胃B.回肠C.空肠D.直肠E.左下结肠 7.食管癌术后进半流质食物的时间一般是 A.第10~12天B.第4~6天C.第5~7天 D.第3~5天E.第2~3周后 8.食管癌的早期症状是 A.进行性吞咽困难B.进食后呕吐C.进食时有哽噎感

D.体重减轻E.进食后呛咳 9.食管癌的典型症状是 A.胸骨后针刺样痛B.进食硬噎感C.胸痛、声音嘶哑 D.进行性吞咽感E.食管内异物感 10.食管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肺炎、肺不张B.吻合口瘘C.吻合口狭窄D.乳糜胸E.出血 11.食管癌术前对能吞咽的病人给予 A.低热量、低蛋白和维生素丰富的流食或半流食 B.低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的流食或半流食 C.高热量、低蛋白和维生素丰富的流食或半流食 D.高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的流食或半流食 E.完全静脉营养 二、A2型题 12.病人,男性,60岁。咽食物时硬噎感,初步诊断为食管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治和预防(一)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治和预防(一) 乳糜胸可发生于颈、胸部外伤后,以及颈、胸部术后。特别是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者相对多见,乳糜胸是食管癌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等,文献报告其发生率介于0.4%~2.6%之间〔1〕,但死亡率高达18.8%~25.0%〔2〕。安徽地区是我国食管癌高发病区之一。我院于2000~2006年间共完成食管癌手术650例,其中并发乳糜胸5例,占同期食管癌手术的0.7%。本组病例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对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病例的治疗关键,是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及手术时机、术式的选择。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45~72岁,平均61.5岁。其中,胸上段食管癌2例,胸中段癌2例,胸下段癌1例,均为鳞癌,病变长度4~8.5cm。1例于术前2周行放射治疗,肿块缩小后手术。1例并发乳糜腹水,经右侧开胸结扎胸导管及腹腔穿刺抽吸腹水后治愈,胸引流量360~2500ml/24h,平均760ml/24h。均为手术同侧乳糜胸。除1例为胸内弓下吻合外,其余均为颈部胃食管吻合。 1.2治疗方法与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先行保守治疗。2例经保守治疗而痊愈,治疗天数为6~14天。3例经保守治疗4~5天后无效,改手术治疗。其中,1例再次剖胸时因胸导管结扎不确实,手术失败,又经1次手术治疗而愈。 方法:术前保持引流管通畅,给予低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并根据病人营养状态,给予静脉高营养,提高患者免疫力。术前2h胃管注入橄榄油或牛奶,手术3例采用右侧后外侧切口。术中1例可发现胸导管破口,将破口处缝合,其余2例未发现明显破口,3例均于膈上缝扎胸导管,关胸前胸腔内涂抹碘伏或喷洒灭菌滑石粉。 2讨论 2.1胸导管的解剖胸导管是人体最大的淋巴管,长约30~40cm,管径2~5mm,管壁结构与中等静脉相似,分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但层次不如静脉分明,管壁较静脉薄。40岁以后成年人管壁的弹性纤维开始出现退行性变化,管壁变薄变硬,脆性增加,易于损伤。胸导管起于12胸椎附近的乳糜池,穿过膈肌主动脉裂孔,沿脊柱的前方上行于胸主动脉和奇静脉之间进入后纵隔。胸导管行至第5胸椎平面,在胸主动脉后跨过脊柱左前方,继续上行,沿左锁骨下动脉内侧和食管左缘至颈根部,止于颈内静脉或左锁骨下静脉或左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交汇处。行走过程中与很多血管有交通,其主干在第8与第12胸椎之间是单根的。胸导管在其走行中与奇静脉、肋间静脉、椎静脉、支气管纵隔淋巴干有吻合支,与淋巴管间形成复杂的交通网,并且常存在解剖变异,约40%~60%个体的胸导管走行异常。 2.2乳糜胸的诊断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断并不困难,乳糜胸多出现在术后4~5天,病人开始进食时,亦可在术后24h内出现。个别病例在手术后2周发生。此时,患者胸液突然增多,因患者还未进食,乳糜液中所含的脂肪很少,其外观呈淡红色或淡黄色清亮液体,很容易视之为普通的术后胸腔积液,应注意鉴别。本组病例中,发生乳糜胸的时间在术后4~5天,胸液引流量在360~2500ml/24h,胸引液为典型乳白色者2例,其余均为淡红或黄色液体。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促、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术后数天,胸液减少后又再明显增多,即使并非典型的乳白色胸液,也要高度怀疑乳糜胸的可能。必要时可从胃管中注入少量牛奶,若胸液变为乳白色则可确诊。实验室检查如乳糜试验或苏丹Ⅲ染色等,乳糜静置后可见奶油层,胸水苏丹Ⅲ染色可见脂肪球,加强碱和有机溶剂后反应变澄清,比重>1.012,甘油三酯/胆固醇>1,显微镜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和脂肪球。也可以协助诊断〔3〕。 2.3乳糜胸的治疗 2.3.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原则:(1)充分而有效的胸腔引流,防止心肺并发症。本组保守治疗的病例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的时间为6~14天,平均10天,每天观察引流液及引流管通畅情况,按需要每隔2~4天复查胸片,这样能减少或解除对肺及纵隔器官的压迫,避免呼

食管癌护理诊断word

食管癌根治术后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术后进食受限有关 (1)禁食期间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2)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如输注肠内营养时患者出现腹泻时汇报医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泻药。 (3)必要时给予血浆、蛋白 (4)监测患者的营养指标,以评估营养状况 (5)进食后应给予富有营养,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餐后2h不要卧床,睡眠时将床头抬高 2、气体交换受损:与胸腔积液、积气有关 (1) 记录呼吸频率、节律、型态及其变化。 (2)保持胸管引流在位通畅,定时挤捏胸管,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 (3)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深呼吸 (4) 给予病人半卧位,以利于气体交换。 (5)给予病人吸氧,观察用氧效果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切口疼痛有关 (1)评估记录痰液的颜色、量、粘稠度。 (2)给予氧气吸入,评估记录用氧效果。 (3)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定时给予翻身、排背。 (4)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时可用手按住伤口,以免震动伤口引起疼痛。 (5)遵医嘱给止疼药。 (6)必要时给予吸痰。 4、活动无耐力——与通气功能障碍,组织缺氧有关 (1)评估和记录病人对所有活动的耐受水平。 (2)在病人进行活动时若出现脉搏加快,呼吸困难,发绀,疼痛,出汗,应立即停止活动、 吸氧。 (3)与病人和家属一起制定计划,以促进独立完成生活自理所需的一切活动。

5、焦虑:与躯体症状有关 (1)评估和记录病人的焦虑程度,识别来源。 (2)帮助病人转移注意力。 (3)与病人进行情感交流,取得病人的信任,鼓励其发泄心中的不满。(4)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病人的躯体症状。 (5)提供安静的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 6、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有关。 (1)监测病人受感染的症状、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引流、伤口外观等) (2)预防交叉感染,在对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协助或指导病人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及皮肤护理。 (4)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各管道并仔细观察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在更换引流瓶时,应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5)维持足够的营养,水分及维生素。 (6)按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 7、潜在并发症:出血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胸闷、胸痛是否加剧及病人神态、呼吸、尿量。 (2)保持胃管的通畅,持续有效负压吸引,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3)保持胸管在位通畅,定时挤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如大于100ml/h,及时通知医生。 (4)遵医嘱应用止血药。 8、潜在并发症:吻合口瘘 (1)嘱病人立即禁食,行胃肠减压,妥善固定,保证有效的吸引。观察 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2)保持胸管在位通畅,定时挤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3)遵医嘱予以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若出现休克症状及时抗休克治疗, (5)严密监测体温的变化,高热时给与高热护理及皮肤护理。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临床分析.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临床分析 【关键词】食管癌;乳糜胸;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3例,治疗后引流液明显减少,均痊愈出院。9例手术治疗的患者行结扎术后即刻外漏停止,术后无复发病例。本组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结论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是可防可控的,治疗效果确切。 食管癌在我国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地域不同发病率也不一样。在我国河南省林县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之一,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发生率为0.4%~2.6%[1]。尽管该并发症的发病率不高,但是一旦发生可导致患者出现内环境紊乱、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下降及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等症状[2],如果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要高度重视。我院给予450例食管癌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发生乳糜胸12例,给予积极处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3 讨论 3.1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是由于术中对胸导管的损伤所致。胸导管通过膈肌的食管裂孔后在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伴行于食管的右后旁沟,在手术操作行食管肿瘤分离切除时易损伤到胸导管。并且胸导管由于个体差异变异较大[3],即使术中行预防性结扎胸导管后,术后也不能完全消除乳糜胸的发生,这些解剖的特异性是术后易发乳糜胸的原因之一。食管癌肿瘤部位的侵犯也是术后发生乳糜胸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中晚期食管癌,肿瘤外侵严重,在术中游离肿块时,易损伤到胸导管,尤其肿瘤位于主动脉弓后向脊柱方向浸润时,往往很难辨清和分离出胸导管。对于主动脉弓上及弓后的手术,由于术野较难显露,在手术操作中极易损伤到胸导管,此部位手术术后乳糜胸的发病率也最高,本组有7例均是此术式后出现了乳糜胸。 3.2 乳糜胸的预防 结合本组临床资料,笔者认为以下措施可以避免术中对胸导管的损伤及术后乳糜胸的发生。(1)在游离食管肿瘤及行淋巴结清扫时,操作要轻柔仔细,避免大束的结扎组织,必要时可术前给予患者口服脂肪乳剂,便于术中辨认胸导

食管癌健康教育

食管癌 【教育评估】 1、身心状况评估病人吞咽食物时胸骨后烧灼状或针刺样疼痛、进行性吞咽困难、 胸背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况、焦虑、恐惧的程度、家属关心程度及经济状况。 2、学习需求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学习能力及对食管癌的认识程度,是否了解疾病的 基本知识、是否掌握手术前后的配合及服药注意事项,是否掌握自我护理技能。 【与教育有关的护理诊断/问题】 1、营养失调进行性吞咽困难,摄入量不足,咽痛 2、疼痛癌肿糜烂、溃疡、食管炎、纵隔被癌细胞侵犯 3、活动无耐力疼痛、营养不良、恶病质 4、预感性悲哀疾病晚期,对治疗失去信心、预感绝望,对生活失去兴趣 5、家庭运作改变与家庭成员角色能力改变、病人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有关 【教育目标】 教育对象能够: 1、讲述食管癌及其治疗护理的方法。 2、配合治疗及护理。 3、家庭成员能保持互相支持的功能系统,必要时寻求适当的外界资源。 4、加强营养。 5、减少或不发生术后并发症。 【教育内容】 1、疾病简介食管癌示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2%。发 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食管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炎症与创伤,遗传因素以及饮水、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关。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食管癌的治疗应该示采用手术、放化疗、中医药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 2、心理指导 ⑴术前指导病人有进行性吞咽困难,日益消瘦,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差,对治疗缺 乏信心,同时对手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因此,应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解释、安慰和鼓励,建立充分信赖的护患关系,使病人认识到手术是彻底的治疗方法,使其乐于接受手术。 ⑵术后指导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消除紧张、恐惧、抑郁、颓丧等心理,耐心做 好治疗解释工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适当的镇静剂。耐心向病人解释各种管道的重要性。 3、饮食指导 ⑴术前指导:尚能进食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 能进食者,静脉补充水分、电解质及热量。低蛋白血症的病人,应输血或血浆蛋白给予纠正。 ⑵术后指导:食管缺乏浆膜层,故吻合口愈合较慢,术后应严格禁食和禁水3~5天;禁 食期间,每日由静脉补液,放置十二指肠滴液管者,待肠蠕动恢复后,经导管滴入营养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 据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对10 714例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发现,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比例则下降;各年龄段心衰病死率均高于同期其他心血管病,其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功能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猝死(13%)。 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PEF)。一般来说,HF-REF指传统概念上的收缩性心衰,而HF-PEF指舒张性心衰。LVEF保留或正常的情况下收缩功能仍可能足异常的,部分心衰患者收缩功能异常和舒张功能异常可以共存。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 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为心肌病理性重构,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白噬等)的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 AMI)、重症心肌炎等,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起着主要作用。切断这两个关键过程是心衰有效预防和治疗的基础。 根据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心衰的危险因素进展成结构性心脏病,出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分成前心衰(A)、前临床心衰(B)、临床心衰(C)和难治性终末期心衰(D)4个阶段(表1)。这4个阶段不同于纽约心脏协会( NYHA)的心功能分级。心衰是一种慢性、自发进展牲疾病,很难根治,但可预防。心衰的阶段划分正是体现了重在预防的概念,其中预防患者从阶段A进展至阶段B,即防止发生结构性心脏病,以及预防从阶段B进展至阶段C,即防止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尤为重要。 表1心衰发生发展的各阶段 阶段定义患病人群 A(前心衰阶段)患者为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有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应用心脏毒性药物史、酗酒史、风湿热史,或心肌病家 族史者等 B(前临床心袁阶段)患者从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左心室肥厚、无症状性心脏瓣膜病、以往有心肌梗死史脏病的患者等 C(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有结构性心脏病伴气短、乏力、运动耐量下降者等 状和(或)体征 D(难治性终末期心患者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休因心衰需反复住院,且不能安全汁j院者;需长期静脉用衰阶段)息时仍有症状,且需特殊干预药者;等待心脏移植者;应用心脏机械辅助装置者 慢性心衰的治疗白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重大的转变:从旨在改善短期血液动力学状态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从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转变为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并积极应用非药物的器械治疗。心衰的治疗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病死率和住院率。 本指南包括成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涵盖心衰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 本指南在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和2010年“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阳1的基础上,参考近年来发布的新药物和新技术应用的临床证据,进行了内容更新,为心衰的诊治提供依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治和预防.

乳糜胸可发生于颈、胸部外伤后,以及颈、胸部术后。特别是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者相对多见,乳糜胸是食管癌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等,文献报告其发生率介于0.4%~2.6%之间[1],但死亡率高达18.8%~25.0%[2]。安徽地区是我国食管癌高发病区之一。我院于2000~2006年间共完成食管癌手术650例,其中并发乳糜胸5例,占同期食管癌手术的0.7%。本组病例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对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病例的治疗关键,是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及手术时机、术式的选择。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45~72岁,平均61.5岁。其中,胸上段食管癌2例,胸中段癌2例,胸下段癌1例,均为鳞癌,病变长度4~8.5cm。1例于术前2周行放射治疗,肿块缩小后手术。1例并发乳糜腹水,经右侧开胸结扎胸导管及腹腔穿刺抽吸腹水后治愈,胸引流量360~2500ml/24h,平均760ml/24h。均为手术同侧乳糜胸。除1例为胸内弓下吻合外,其余均为颈部胃食管吻合。 1.2 治疗方法与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先行保守治疗。2例经保守治疗而痊愈,治疗天数为6~14天。3例经保守治疗4~5天后无效,改手术治疗。其中,1例再次剖胸时因胸导管结扎不确实,手术失败,又经1次手术治疗而愈。 方法:术前保持引流管通畅,给予低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并根据病人营养状态,给予静脉高营养,提高患者免疫力。术前2h胃管注入橄榄油或牛奶,手术3例采用右侧后外侧切口。术中1例可发现胸导管破口,将破口处缝合,其余2例未发现明显破口,3例均于膈上缝扎胸导管,关胸前胸腔内涂抹碘伏或喷洒灭菌滑石粉。 2 讨论 2.1 胸导管的解剖胸导管是人体最大的淋巴管,长约30~40cm,管径2~5mm,管壁结构与中等静脉相似,分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但层次不如静脉分明,管壁较静脉薄。40岁以后成年人管壁的弹性纤维开始出现退行性变化,管壁变薄变硬,脆性增加,易于损伤。胸导管起于12胸椎附近的乳糜池,穿过膈肌主动脉裂孔,沿脊柱的前方上行于胸主动脉和奇静脉之间进入后纵隔。胸导管行至第5胸椎平面,在胸主动脉后跨过脊柱左前方,继续上行,沿左锁骨下动脉内侧和食管左缘至颈根部,止于颈内静脉或左锁骨下静脉或左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交汇处。行走过程中与很多血管有交通,其主干在第8与第12胸椎之间是单根的。胸导管在其走行中与奇静脉、肋间静脉、椎静脉、支气管纵隔淋巴干有吻合支,与淋巴管间形成复杂的交通网,并且常存在解剖变异,约40%~60%个体的胸导管走行异常。 2.2 乳糜胸的诊断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断并不困难,乳糜胸多出现在

食管癌术后护理

食管癌术后护理 发表时间:2009-07-21T17:04:20.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6期供稿作者:毛艳华顾兰英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齐齐哈尔分局中心医院 [导读] 总结食管癌术后1~3天的护理以及闭式胸腔引流的护理、饮食、并发症的护理。尤其强调了对术后1~3天和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摘要】总结食管癌术后1~3天的护理以及闭式胸腔引流的护理、饮食、并发症的护理。尤其强调了对术后1~3天和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护理 1 术后1~3天的护理[1] 术后1~3天应派专人护理(特护)在护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1患者回病房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清醒后血压平稳应改为半卧位。 1.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胸腔胃或肠管对心肺功能有一定影响,应加强对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的监测。术后24小时内必须每15~30分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稳定后根据医嘱酌情延长测定间隔时间。准确及时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1.3接好各种引流管并检查是否引流通畅。食管癌术后有胃肠减压管;十二指肠营养管;闭式引流管;留置导尿管;静脉输液管。特护人员应随时检查各管是否通畅,防止滑脱。并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24小时出入总量。 2 闭式胸腔引流的护理 2.1维持引流通畅应注意检查引流管是否受压、折曲、阻塞等。防止管道漏气,如有漏气应及时正确处理。如有不通,应寻找原因进行处理,切忌用盐水或空气冲管道。如护理人员挤捏管道仍不通,应报告医生寻找原因进行处理。 2.2严防引流管脱落如发生脱落,应立即将引流伤口堵住,报告医生,重新安置。 2.3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并记录24小时总引流量。若术后引流量较多,血性、黏稠、色鲜红,且每小时超过200ml连续4~6小时,则提示胸内有活动性出血。应加快输液,输血速度,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为二次开胸做好准备。若引流不畅,可致胸内积液、积气,压迫肺组织引起肺不张而致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且胸内出血不能及时被发现而引起失血性休克。老年人还可致心率增快,引起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等心血管并发症。 2.4对胸液性质的观察胸液呈鲜红色,量多则有胸腔内出血的可能,若呈咖啡色或黄绿色混浊样、脓性有臭味,则证明已发生吻合口瘘。若呈淡红色每日在1000ml时左右,则有胸导管损伤的可能。 2.5更换闭式引流液瓶后,不要接错引流玻璃管,防止液气胸发生。 3 饮食护理[2] 3.1饮食严格控制饮食,食管缺乏浆膜层,故吻合口愈合较慢,术后应严格禁食和禁水。禁食期间,每日由静脉补液。安放十二指肠滴液管者,可于手术后第2日肠蠕动恢复后,经导管滴入营养液,减少输液量。一般要禁食4~6天以上。先进流质饮食,进食量逐渐增加。一般术后第8~10天起进半流食。2~3周后病人无不适可进普通饮食,但短期内仍要遵守少食多餐的原则,防止进食过多、速度过快,避免坚硬食物、大块食物咽下,以免导致晚期吻合口瘘。食管、胃吻合术后的病人,可能会出现进食后胸闷、气短,应告知病人与胸腔胃进食后扩张压迫肺有关,建议病人少食多餐,1~2月后此症状多可减轻。避免餐后马上卧床睡眠。 3.2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由十二指肠营养管滴注营养液(由少至多)可以减少静脉补液量,微量元素可得到补充,食物不经吻合口,可避免对吻合口的刺激,减少或避免吻合口瘘的严重并发症。 4 并发症的护理 4.1防止肺部并发症 4.1.1术前一周戒烟,使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和应用对症药物止咳化痰。 4.1.2清醒后改为半卧位,帮助病人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如可不出痰,可作雾化吸入或鼻导管吸痰,气管镜吸痰或气管切开。 4.2吻合口瘘吻合口瘘多发生在术后5~10天。术后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治疗与护理: 4.2.1矫正低蛋白血症。 4.2.2保证胃管通畅,避免胃排空不畅增加吻合口张力。 4.2.3加强病人饮食的护理与监控。 4.3急性胃扩张病人突然心慌、气急、胸胀满、烦躁不安。时间稍长会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插胃管可抽出大量液气体,抽出后症状即缓解,要及时给予持续胃肠减压并积极治疗休克,输血、补液,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参考文献 [1] 刘东英,孟照英.高位食管癌术后护理.医药论坛杂志,2004,04:058. [2] 刘东英,周秀芳,肖丽.食管贲门癌术后的营养饮食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2,12:015.

乳糜胸标准及治疗

患者食道中下段鳞癌术后第二天行"能全力''肠内营养后出现胸腔闭式引流液为牛奶样,量约200诊断为乳糜漏.立即禁食,肠外营养! 请问应禁食多久,如何判断可以拔胸管???? 本人工作后第一次在临床上碰到, 请各位指点!!!! 患者应考虑胸导管瘘的可能。 出现乳糜胸,如: 1。术后早期>1200ml/d,或术后一周内累计>3500ml者: 2。凶险型者; 3。年龄大,营养差,即使胸引流量<500ml/d,能耐受手术者; 4。乳糜胸患者出现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有心累气促血压下降尿量明显减少,能耐受手术者。 则应手术治疗。 但目前患者引流量为200ml/d,可考虑保守治疗: 1。持续胸腔闭式引流; 2。营养支持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禁食,完全胃肠外营养; 3。胸膜粘连治疗。 最好无乳糜液时拔胸管,至于禁食多久国内有不同看法。 考虑胸导管医缘性损伤.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不知术后胸引量是多少,如超过1000ml,则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于8-10胸椎处结扎胸导

管管主干.如延误手术时机则风险很高,死亡率50%以上.如低于 1000ml 可禁食,营养支持观察治疗.也可口服亚甲篮观察胸引的颜色每日200ml的乳米不要紧,是过早用能全力之故,胸导官主干未损伤,禁食二三天即可.若每日引流量过1000ml,需进胸行胸导管结扎. 术后第二天,“能全力”肠内营养后出现牛奶样引流液200毫升。乳糜胸诊断明确。不知道不肠内营养胸液每天有多少?每日800毫升以下,并且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多可保守治疗成功。主要是充分的负压引流,保证肺充分扩张,及早形成粘连,闭合胸导管的漏口。也可胸内注射粘连剂,如滑石粉,四环素粉等。在禁食后胸管没有引流液一周左右,拍胸片看肺扩张程度及有无液体包裹,如果正常可试着清流——流质饮食。进食3天后可拔除胸管。在食管癌手术中,如果肿瘤过大,和对侧胸膜浸润,或病变在弓后或弓下,要术中结扎胸导管,在膈肌上3-4厘米处,将降主动脉牵向左侧,紧贴主动脉侧缘用尖头钳分离至椎前筋膜,扩大分离口(有时可看到胸导管)。然后用较弯的钳弧度向下,紧贴椎前筋膜分离,再把弯钳反转,胸导管就在大束分离出的组织中,结扎。注意不要损伤奇静脉。 禁食两周左右。 胸腔闭式引流24小时少于100毫升,摄胸正位片,关闭引流管两天后再摄片,两片对比,如积液量无变化,则可以拔管。 胸腔闭式引流24小时少于20毫升,摄胸正位片,肺已复张可考虑拔管

最新食管癌护理诊断(精品收藏)

食管癌根治术后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术后进食受限有关 (1)禁食期间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2)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如输注肠内营养时患者出现腹泻时汇报医生,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泻药。(3)必要时给予血浆、蛋白 (4)监测患者的营养指标,以评估营养状况 (5)进食后应给予富有营养,高蛋白、 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餐后 2h不要卧床,睡眠时将床头抬高2、气体交换受损:与胸腔积液、积

气有关 (1)记录呼吸频率、节律、型态及其变化. (2)保持胸管引流在位通畅,定时挤捏胸管,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 (3)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深呼吸(4)给予病人半卧位,以利于气体交换. (5)给予病人吸氧,观察用氧效果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切口疼痛有关 (1)评估记录痰液的颜色、量、粘稠度。 (2)给予氧气吸入,评估记录用氧效果. (3)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定时给予翻身、排背。

(4)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时可用手按住伤口,以免震动伤口引起疼 痛. (5)遵医嘱给止疼药. (6)必要时给予吸痰。 4、活动无耐力-—与通气功能障 碍,组织缺氧有关 (1)评估和记录病人对所有活动的耐受水平。 (2)在病人进行活动时若出现脉搏加快,呼吸困难,发绀,疼痛,出汗,应 立即停止活动、 吸氧. (3)与病人和家属一起制定计划,以促进独立完成生活自理所需的一切活动。 5、焦虑:与躯体症状有关

(1)评估和记录病人的焦虑程度,识别来源。 (2)帮助病人转移注意力。 (3)与病人进行情感交流,取得病人的信任,鼓励其发泄心中的不满。 (4)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病人的躯体症状. (5)提供安静的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 6、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有关。 (1)监测病人受感染的症状、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引流、伤口外观等) (2)预防交叉感染,在对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协助或指导病人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及皮肤护理.

食管癌病人术前术后的护理

食管癌病人术前术后的护理 外三科 食管的解剖生理 食管为一肌性管道,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上连咽部,前在环状软骨下缘水平,后相当于第6颈椎平面,在气管后面向下进入后纵隔,在相当于第11胸椎水平穿过膈肌的食管裂孔连接到胃贲门部。成人食管长约25-28㎝。 食管分段 ●颈段:自食管入口至胸骨柄上缘的胸廓入口处。 ●胸段:又分为上、中、下三段。胸上段自胸廓上口至气管分叉平面; ●胸中段自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度的上一半; ●胸下段自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的下一半。(通常将食管腹段包括在胸下 段内) 食管的三处生理狭窄 ●第一处在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食管入口处。 ●第二处在主动脉弓水平位,有主动脉和左支气管横跨食管。 ●第三处在食管下端,即食管穿过膈肌裂孔处。 ●这三处狭窄是生理性的,但常为瘢痕性狭窄、憩室、肿瘤等病变所在区域。食管癌的概念: 食管癌又叫食道Ca,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2-30万人死于食道癌。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以河南省为最高,此外,江苏、山西、河北、福建、陕西、安徽、湖北、山东、广东等省均为高发区。食管 癌死亡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 食管癌的病因: 引起食管癌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有多方面因素。其中,有些可能是主导因素,有些是促进因素,也有些或许只是相关因素。 ●化学物质:如长期进食含亚硝胺量较高的食物 ●生物因素:如某些真菌有致癌作用,有些真菌能促使亚硝胺形成 ●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钼、铁、锌、氟、硒等 ●缺乏维生素:如维生素A、B2、C ●烟、酒、热食、热饮、口腔不洁等因素 ●遗传易感因素 病理和分型 ●分型:按病理形态食管癌可分为四型 ●髓质型:约70%,恶性程度高,食管壁明显增厚并向腔内扩展 ●蕈伞型:约10%,瘤体呈卵圆形扁平肿块状,向腔内呈蘑菇样突出 ●溃疡型:约2.8%,瘤体的粘膜面呈溃疡深陷入肌层,而边缘清楚 ●缩窄型(硬化型):约4.4%,瘤体部位形成明显的环状狭窄,累及食管全周, 较早出现梗阻症状 转移途径 主要通过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发生较晚。 1、直接扩散:癌肿先向粘膜下层扩散,继而向上、下及全层浸润,很容易穿过疏松的外膜

乳糜胸标准及治疗

乳糜胸标准及治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患者食道中下段鳞癌术后第二天行"能全力''肠内营养后出现胸腔闭式引流液为牛奶样,量约200诊断为乳糜漏.立即禁食,肠外营养! 请问应禁食多久,如何判断可以拔胸管 本人工作后第一次在临床上碰到, 请各位指点!!!! 患者应考虑胸导管瘘的可能。 出现乳糜胸,如: 1。术后早期>1200ml/d,或术后一周内累计>3500ml者: 2。凶险型者; 3。年龄大,营养差,即使胸引流量<500ml/d,能耐受手术者; 4。乳糜胸患者出现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有心累气促血压下降尿量明显减少,能耐受手术者。 则应手术治疗。 但目前患者引流量为200ml/d,可考虑保守治疗: 1。持续胸腔闭式引流; 2。营养支持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禁食,完全胃肠外营养; 3。胸膜粘连治疗。 最好无乳糜液时拔胸管,至于禁食多久国内有不同看法。 考虑胸导管医缘性损伤.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不知术后胸引量是多少,如超过1000ml,则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于8-10胸椎处结扎胸导管管主干.如延误手术时机

则风险很高,死亡率50%以上.如低于1000ml 可禁食,营养支持观察治疗.也可口服亚甲篮观察胸引的颜色 每日200ml的乳米不要紧,是过早用能全力之故,胸导官主干未损伤,禁食二三天即可.若每日引流量过1000ml,需进胸行胸导管结扎. 术后第二天,“能全力”肠内营养后出现牛奶样引流液200毫升。乳糜胸诊断明确。不知道不肠内营养胸液每天有多少每日800毫升以下,并且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多可保守治疗成功。主要是充分的负压引流,保证肺充分扩张,及早形成粘连,闭合胸导管的漏口。也可胸内注射粘连剂,如滑石粉,四环素粉等。在禁食后胸管没有引流液一周左右,拍胸片看肺扩张程度及有无液体包裹,如果正常可试着清流——流质饮食。进食3天后可拔除胸管。在食管癌手术中,如果肿瘤过大,和对侧胸膜浸润,或病变在弓后或弓下,要术中结扎胸导管,在膈肌上3-4厘米处,将降主动脉牵向左侧,紧贴主动脉侧缘用尖头钳分离至椎前筋膜,扩大分离口(有时可看到胸导管)。然后用较弯的钳弧度向下,紧贴椎前筋膜分离,再把弯钳反转,胸导管就在大束分离出的组织中,结扎。注意不要损伤奇静脉。 禁食两周左右。 胸腔闭式引流24小时少于100毫升,摄胸正位片,关闭引流管两天后再摄片,两片对比,如积液量无变化,则可以拔管。 胸腔闭式引流24小时少于20毫升,摄胸正位片,肺已复张可考虑拔管

食管癌癌前病变及预防

食管癌癌前病变及预防 …… 我国食道癌流行和病因的研究已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食管上皮重度增生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主要表现。食管癌前病变包括慢性食管炎-上皮萎缩-细胞不典型增生。我国食管癌高发区采用取食管上皮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诊断癌前 病变。研究人员在高发现场经长期研究证明对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治疗可有效防止其癌变。 胃内亚硝胺含量较高者的慢性胃病和食管上皮增生症多由于 吃青菜、水果较少,与某些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C、维生素E)有关。这些因素中促进胃内亚硝胺的合成,可能导致食管上皮增生和癌变。 为了进一步研究维生素C与人体内致癌物亚硝胺合成的关系,寻找预防方法,科研人员用口服维生素C阻断胃内亚硝胺合成的人群预防试验,证明了维生素C可以阻止亚硝胺的合成,但对已合成的亚硝胺没有分解作用。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偃师县人群口服维生素C的研究就是使受试验者胃内亚硝胺含量降低。 维生素A化合物对肿瘤也有很密切的关系。维胺酯(RI)是维生素甲酸的衍生物,经试验证明维胺酯明显抑制小鼠前胃上皮的癌变,对罗申红甲酯的促癌作用也显示出抑制作用。 专家曾在河南林县开展了食管癌前病变的阻断治疗,用抗癌乙片

(增生平)治疗三年后使食管重度增生的癌变率下降了53%。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服用维胺酸和核黄素也显示出一定的阻断食管增生癌变的作用,癌变率分别下降了33.7%和19%。用抗癌乙片的阻断作用是肯定的,维生素C、E、B2也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针对食管癌前病变及可疑病因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1、改善用水条件,减少饮用水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 2、加强粮食保管,常晒粮食、防霉去胺,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 3、提倡不吃酸菜,多吃鲜菜水果。 4、戒烟或不饮烈性酒。 5、积极开展普查肿瘤,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6、癌前病变阻断治疗,如针对病情使用维生素C、E、B、增生平、维胺酯、冬虫夏草、六味地黄丸、茶叶、硒元素等。

食管癌术后并发症护理

食管癌术后并发症护理 术后出血一般发生在12h内,多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血管结扎线脱落,大量输入库血、凝血功能障碍亦可造成术后出血。若出血较多时患者常主诉口渴、心悸、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面色口唇苍白。 护理措施:术后早期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并注意胸腔引流管及胃肠减压管引流物的性质、颜色及引流量,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肺不张、肺部感染常见于老年男性患者,且有长期吸烟史,术中气管插管过深,气管内分泌物堵塞;由于术中麻醉药物或气管内导管的刺激使呼吸道粘膜上皮受损,分泌物增多;术后血气胸、胸腔积液、胃扩张等情况;术后切口疼痛,不敢用力咳嗽,致支气管内痰液不能有效排出,导致支气管阻塞、肺泡内气体不能呼出而出现肺不张或肺部感染。 护理措施:对此类患者术前早期应劝其戒烟,并应加强呼吸功能训练,在患者入院后即训练做腹式呼吸及有效咳嗽,术后及早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以防止术后因胸式呼吸减弱致低氧血症及无效咳嗽。采取正确卧位,减轻局部切口张力,减轻不适感,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便于肺通气。可通过翻身、叩背协助排痰,叩背时应自下而上,由外向内,使支气管末梢痰液因振动产生咳嗽反射将痰咳出。术后镇痛,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合理选择有效的抗菌素,并尽早拔除胸管,对痰不易排出者要及时行雾化吸入稀释痰,行鼻导管、纤支镜吸痰治疗。 脓胸脓胸常由于手术分泌物污染胸膜或术后胸腔引流管处理不当引起,患者可发热胸痛、气促等,胸腔可抽出浑浊胸腔积液。 护理措施:术后对胸腔引流管严格执行无菌护理,加强营养支持,合理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胸腔引流液的量与性状,若出现浑浊胸腔积液及时报告医生。 乳糜胸乳糜胸也是食管癌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术后发生的乳糜胸原因与术中损伤胸导管胸段部分有关,术中由于胸腔开放,胸导管的开放,胸导管在正压下不充盈,从破裂处流出的少量乳糜液被血混染后不易辨认。 护理措施:控制饮食;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大量地丢失乳糜液,不但会给病人带来呼吸循环紊乱,也将造成机体代谢、营养和免疫功能的障碍。因此,应根据病情给以禁食或从营养管中给予病人少量的无脂、高蛋白、高糖、高营养流质饮食,必要时行静脉输注高营养液;若体温升高,提示有继发感染的可能。因此在护理及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合并感染,并需加大抗生素剂量,尽快控制感染。如经上述处理2~3d后若漏出量并无减少,应立即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一般为右或左胸横膈上胸导管结扎术。 喉返神经麻痹喉返神经亦是食管癌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特别是在食管上、中段癌手术时,若不注意可能被损伤。

如何预防心力衰竭

如何预防心力衰竭 发表时间:2020-01-13T14:49:39.7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0月10期作者:刘火军 [导读] 心力衰竭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而且大部分人对于心力衰竭的知识了解并不多。 刘火军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蒲江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600) 心力衰竭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而且大部分人对于心力衰竭的知识了解并不多。如果人们在生活中不注意避免心力衰竭以一些致病因素,随着时间的积累非常容易致病,掌握心力衰竭的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有利于人们判断自身是否患有该疾病,尽早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下面是对心力衰竭的一些较为常见的致病原因和预防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一、心力衰竭的预防 1、防寒 在寒冷的秋冬季节,尤其是季节交替时期,要注意保暖,尽量不要出门,如果一定要出门,要注意加衣,戴口罩。同时减少前往拥挤场所。因为如果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将增加病情的发展,我们应该立即积极治疗。 2、适度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体育活动,但要避免过度和暴力的活动,绝对不能参加长跑,篮球等相对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因为这很容易导致心力衰竭的进一步加重。 3、营养均衡,由于患有心理衰竭患者的肠道和肝脏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在日常饮食中肠道的吸收消化能力比较差,所以患者应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方法。最好每天吃4-5餐,每餐8分饱,食用液体或半液体食物最好。同时,我们应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鱼肉,蛋类,牛奶,蔬菜水果等,因为这些食物对心脏造成的负担相对较少,而且容易消化营养丰富,同时蛋白质含量高,对于疾病的恢复和身体的功能需要有很大的帮助。 4、控制钠盐的摄入:在某些内分泌因素的作用下,钠盐引起动脉痉挛,升高血压。同时,根据研究发现,钠盐具有吸水的功能,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所吃食物食盐含量较高,会影响患者体内水的含量,导致血液浓度增加,心脏泵血难度加大,使心力衰竭进一步严重。所以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说,控制日常饮食,含盐量非常有必要。当然,在控制盐量摄入的同时还要注意,每天都要饮用足够的水来维持体内正常的渗透压和血容量。 5、多休息少剧烈活动:保持每天足够的休息,可以有效地减少我们体内的有氧代谢,有利于减轻心脏的负担,从而减缓心率,防止心力衰竭的加重或复发。对于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只要在床上休息几天就可以控制心力衰竭。对于仍有心悸、心率快的静息患者,除需长时间静息外,还应辅以强心利尿药。对于病情正在好转的人来说,他们可以下床做一些轻微的活动,但活动的限度不是引起心悸和呼吸急促。 上面是关于预防心力衰竭常识的总结。 二、常见症状判断,帮助预防疾病 1、心力衰竭最典型的症状是呼吸困难,严重程度不同。当活动加剧时,有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时会出现大量的白色粉红色泡沫状痰液,食欲下降和下肢水肿症状。此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扩张型心肌病和高血压患者应在夏季更加警惕,并应定期检查心脏病,有些患者到医院检查时心力衰竭已比较严重。早期心力衰竭患者在爬楼梯或走路距离较长后会感到明显的胸痛,且随着疾病的发展所能够承担的步行距离将变得越来越短。如果心力衰竭较为严重,在晚上睡觉时很容易被憋醒。在临床治疗中只有确定了患者心力衰竭处于哪个阶段,才可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2、早期心力衰竭患者在剧烈活动期间会出现呼吸短促。当他们上楼时,可能会有胸闷和气短。有一些患者在晚上临睡前,会出现呼吸困难和胸闷等症状,这需要多枕几个枕头才能有所缓解,除了晚上出现的症状外,还会出现下肢水肿,疲劳,头晕,记忆力减退等。除了通过上述临床表现来确定疾病类型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如心脏超声检查,这是诊断心力衰竭最准确,最简单的方法,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诊断。还有一部分患有隐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当疾病发展到最后才感到身体的不适,如果不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几乎不能在早期发现疾病,有些患者几乎都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3、出现水肿,有90%的心力衰竭患者会有水肿,在小腿根部袜子口处会出现较深的沟,用手轻轻按压小腿时会出现明显的凹陷,几分钟后仍未恢复。长时间走路在午休后会发现脚部或脚根部出现水肿,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后会消失,对于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在背部或腰骶部区域容易出现水肿。如果婴儿或儿童患有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面部水肿。长时间的水肿会导致下肢皮肤色素沉着,以及硬化和发红,特别是在手臂区域和小腿前侧的皮肤上症状更明显。在疾病的后期,会发展成为全身性水肿,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防止病情恶化。 3、全身虚弱,几乎所有心力衰竭患者都会出现全身无力的症状,走路几步就会气喘吁吁,走路时腿部很重,这主要是心脏功能障碍引起的,如果患者在6分钟内未行走超过300米,则体力虚弱的直接表现。这些是心力衰竭的典型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去医院接受治疗。平时要注意预防,脾气一定要注意,不要经常生气,情绪波动过大,很容易引起心力衰竭,饮食也要注意,特别是老年人,清淡饮食,少盐,多吃少吃的东西少吃。 4、心力衰竭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咳嗽,在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当患者晚上睡觉时,咳嗽特别明显,主要是阵发性咳嗽,甚至是午夜咳嗽,伴有胸闷和气短等症状。抱枕或侧卧可以减轻咳嗽;有时患者会因突然的胸闷和哮喘而被憋醒。此时,患者需要坐起来或站立才能逐渐缓解症状;有时患者可能有类似支气管哮喘样咳嗽,并且咳出大量白色泡沫状痰液,特别是在白天走路,上楼,爬山时,常有呼吸急促症状。这些都是早期左心室心力衰竭的表现,但如果不注意,可以长期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6、心力衰竭伴胃肠道症状一些心脏病,如肺心病,主要涉及右心室。当心力衰竭发生时,右心室的静脉血液受到阻塞,导致下肢水肿,肝脏肿大,颈静脉充盈,甚至发怒等。 人们应积极了解一些心力衰竭常见的预防,而且时常注意自身状况的改变,避免一些致病因素,避免疾病恶化。经过临床经验可以证实心力衰竭对人们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上面是关于心力衰竭的一些常见的预防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典型症状。当身体出现以上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因不知道自身患有心力衰竭做一些对疾病不利的活动,造成疾病的进一步严重,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