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同步练习晋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同步练习晋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同步练习晋教版

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其原因之一是降水集中在____月份,且多________。

答案:7、8|暴雨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黄土土质疏松;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其原因之一是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故答案为:7、8;暴雨。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2、黄河上游的忧患:______----措施(人工炸冰);中游的忧患:______----措施();下游的忧患:______----措施();

答案:凌汛|水土流失|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地上河、洪水泛滥|加固河堤、中游植树种草、修水库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高原土质疏松,降雨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动力条件充足;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由此可知,黄河上游的忧患是凌汛,解决的措施是人工炸冰;中游的忧患是:水土流失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下游的忧患是:地上河-洪水泛滥措施(加固河堤、中游植树种草、修水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黄河中游存在的忧患是______;下游存在的优患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水土流失|地上河|凌汛

解析:分析:黄河上、中、下三河段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在中游主要问题是:流经了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这里植被遭到破坏,地表得不到保护,在夏季多暴雨的情况下,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到下游主要问题是:大量的泥沙被携带,到下游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高高在上的地上河;下游在初春和初冬季节还会出现凌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河中游存在的忧患。

4、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全河含沙量的90%来自于______河段。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是:。答案:中游|黄河中游流经了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到下游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所以下游形成“地上河”

解析:分析: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全河含沙量的90%来自于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黄河中游流经了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到下游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所以下游形成“地上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5、治理黄河的关键是______,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______。

答案:治沙|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解析:分析: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根本的措施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6、读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选择下列项目前的英文字母填入图中空格里(每项只用一次)完成整个循环过程。

A: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B:人均耕地少,燃料需求增加 C: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D:农作物产量下降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答案:B|A|D|C

解析:分析:造成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人均耕地少,燃料需求量增加,出现了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等现象,这些现象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作物产量下降,为了保障粮食生产,人们就进一步扩大荒地的开垦面积,这样就形成一个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点评:依据出现在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恶化问题,来解答此题。

二、选择题

7、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首先要( )

A.加固黄河大提

B.跨流域调水

C.制止滥垦土地

D.修建水库

答案:C

解析:分析:滥垦土地易导致破坏地表植被和改变地表土壤状况;这样易发生水土流失。根据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

8、黄土高原地区丰富的能源包括( )

①煤炭资源②石油资源和天然气③水能④煤层气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

答案:B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的地下有煤、石油、天然气和煤层气,流经该区的黄河有丰富的水能。B项叙述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丰富的能源。

9、图中反映的景象位于黄河的(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上游和中游交界处

答案:C

解析:分析:黄河下游进入华北平原后,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10、2002年我国成功地对黄河下游进行了调水冲沙实验,以减轻河床的淤沙程度,在这次实验中,起关键作用的水利工程是( )

A.葛洲坝

B.龙羊峡

C.刘家峡

D.小浪底

答案:D

解析:分析:小浪底水利工程所在处,含沙量大,泥沙淤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河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1、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 )

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②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③人地矛盾有所缓解

④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环境破坏后恢复困难。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12、关于黄土高原的主要工业中心与所在省区的连线正确的是( )

A.太原—陕西

B.西安—甘肃

C.兰州—山西

D.宝鸡—陕西

答案:D

解析:分析:读“黄土高原地形图”可知,太原在山西,西安在陕西,兰州在甘肃。根据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位置、范围。

13、四幅景观图所在地区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分析:图①位于南方地区,图②是窑洞,分布在黄土高原,图③位于北方地区,图④位于西北地区。窑洞分布在黄土高原,这里气候干燥,利用黄土的直立性,挖窑洞居住,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14、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产生于黄土高原的歌舞比产生于江南水乡的歌舞:①舞姿更有劲有力②舞姿更轻柔飘逸③歌声更委婉动听④歌声更粗犷嘹亮(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分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风貌-千沟万壑,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生长在这里的人们粗犷有力。故B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5、关于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B.地面平坦,大部分是一望无际的原野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地表崎岖不平,是个多山的高原

答案:A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形成地表破碎,沟壑纵横的地形特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16、要解决黄土高原人与地的矛盾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多选)。

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C.因地制宜,进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

D.迅速进行大规模人口迁移,减轻土地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答案:ABC

解析:分析:可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因地制宜,进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故选A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黄土高原生态保护措施。

17、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治理黄河水患的根本措施是( )

A.在下游加高、加固黄河大堤

B.在上游进行梯级开发

C.在中游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D.在下游多开挖几条入海河道

答案:C

解析: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部分经常泛滥决口;地上河的成因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土壤裸露,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的泥沙大增,下游又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形成,所以治理黄

河的根本措施是在黄河中游植树造林,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搞好水土保持工作.故选项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黄河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8、治理黄河水患的根本措施是( )

A.开挖河道

B.中游治沙

C.加固堤坝

D.修建水库

答案:B

解析:分析: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干流呈“几”字形。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黄河水患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黄河下游地上河经常泛滥决口;地上河的成因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造成,所以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也就是说要在中游治沙。故选项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解决措施。

19、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最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

答案:B

解析:分析:注意人为原因,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植被为森林草原,故当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是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导致了植被的破坏,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根据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的人为原因。

20、下列土地利用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 )

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答案:D

解析:分析: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是中国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点项目。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这种治理措施已取得重大成绩。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21、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

答案:B

解析:分析: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地形、降水量、植被状况等。根据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2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水土流失严重,其自然原因是( )

A.滥砍滥伐

B.黄土疏松,易溶于水

C.毁林开荒

D.修路采矿

答案:B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介于太行山、祁连山、长城和秦岭之间,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这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这里不少地区是国内闻名的贫困地区.近几十年来,通过对黄土高原进行大规模的整治,这里的生态环境逐渐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不少地方已满目青翠,林茂粮丰,摆脱了昔日的贫困局面。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A.水量大,流速快

B.常年降水,冲刷严重

C.土质疏松,植被少

D.地势高,地形平坦

答案:C

解析:分析:A、B、C、D四个选项都是从自然方面的从地形上讲,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显然D选项错;从降雨上讲,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从地面物质组成上讲,黄土高于土质疏松,易被冲刷;从植被上讲,黄土高原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少,削减雨水和径流能力降低。综合以上分析C

选项更符合题目要求。故选:C。

点评:本题知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4、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根本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

B.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C.黄土土质疏松、易溶

D.地震、泥石流灾害日益频繁

答案:D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植被破坏。所以A、B、C 选项都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但D选项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所以选择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25、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降水量大,季节分配均匀

B.土质干燥疏松

C.植被稀少

D.人类破坏严重

答案:A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多,人类破坏严重等。根据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6、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要搞好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缓坡开辟梯田,种植果树

C.开垦陡坡种粮食

D.控制放牧的牲畜数量

答案:C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得:在黄土高原上开垦陡坡种粮食会造成更严重的水土流失,该措施不可取,选项ABD措施都有利于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我国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

27、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下列解决措施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B.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

C.从事农业生产时,需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D.向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答案:ABCD

解析:分析:解决黄土高原建设中面临的人多地少问题的措施是:①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②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③从事农业生产时,我们需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④向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故选:ABC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我国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

28、治理黄河水害的根本措施是( )

A.在下游加固大堤

B.在中游加强水土保持

C.在上游修建水电站

D.裁弯取直

答案:B

解析:分析: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黄河的中游段流经黄土高原时,带走了大量泥沙,使得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泥沙在下游沉积,下游形成“地上河”,成为中国的一大忧患.因此治理黄河的根本是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解决措施。

三、解答题

29、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三点中,表示黄河中、下游分界点的是______。

答案:A

(2)图中黄河两条最大支流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答案:渭河|汾河

(3)黄河上正在重点修建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③是______水利枢纽;著名的水电站④为______水电站。

答案:小浪底|龙羊峡

解析:分析:依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黄河的主要支流、黄河水能的开发和利用、黄河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黄河的治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来解答此题。(1)人们习惯上把黄河分为上、中、下三河段,自源头到内蒙古的河口是上游,自河口到河南的旧孟津是中游,自旧孟津以下河段为下游,在图中表示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的是位于河南的旧孟津,也就是字母A;(2)黄河主要有四大支流,在上游注入的是洮河、湟水、在中游注入的是汾河、渭河,图中的①是渭河、②是汾河;(3)黄河流经了我国的三级阶梯,在阶梯和阶梯的交界处蕴藏了丰富的水能,修建了多个大型的水电站,③是正在修建的小浪底水利枢纽、④是龙羊峡水电站。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我国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

30、简要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产生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答案:(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松、易容,地表千沟万壑,破面水土易流失;加之,人们开垦、采矿修路毁林毁草,破坏植被、地表.(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3)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黄土高原的关键是治理水土流失,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改善生态环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是: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松、易容,地表千沟万壑,破面水土易流失;加之,人们开垦、采矿修路毁林毁草,破坏植被、地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是: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是: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根据题意。

点评:依据出现在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恶化问题,来解答此题。

31、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黄土高原,根据历史记载和埋藏的土壤证明,过去不仅有肥沃的草原,而且有茂密的森林,大量的野生动物在那里繁衍、栖息.然而,经过几百年的掠夺式开发,现在的黄土高原一片荒山秃岭,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恶化.要恢复昔日的面貌,已经十分困难了.

材料二:黄土高原地区丘陵利用状况示意图。

(1)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过去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

答案:草木茂密,动物繁多;

(2)读材料二可知,造成本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______,黄土土质疏松;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

答案:夏季多暴雨|毁林垦草;

(3)从图中可知,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是______、______,村舍迁移。

答案:耕地减少|水库淤积;

(4)你认为治理黄土高原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答案: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

解析:分析:(1)从材料一我们知道,过去的黄土高原是草木茂盛,动物繁多;(2)从材料二中我们看出黄土高原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自然原因主要是,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黄土的土质疏松;人为的原因是毁林垦草,导致地表裸露;(3)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是,耕地减少,水库淤积,村舍迁移;(4)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采用的方式是: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

点评:依据黄河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来解答此题。

32、读图回答问题。

(1)B河是______,图中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______高原.

答案:黄河|黄土

(2)行政中心:F是______,著名的文化古迹是______.

答案: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

(3)该地区最丰富的资源是______.

答案:煤炭

解析:分析: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中途流经黄土高原地形区,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农垦历史悠久,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造成人们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泥石流、滑坡、塌陷等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于是,人们又想方设法扩大耕地开垦面积,进而加剧了环境破坏。这样,使得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地关系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读图可知,(1)B是黄河,图中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2)F是陕西省的行政中心西安,著名的文化古迹是秦始皇陵兵马俑。(3)该地区最丰富的资源是煤炭。

点评:依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来解答此题。

33、读黄土高原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东起A ,此山是黄土高原和平原的分界线。西至B ;南连;北抵;跨越、、、四省。

答案:太行山|华北|祁连山|秦岭|长城|山西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2)支流②、③流经本区的河流①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主要在于。

答案:汾河|渭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3)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经过科学的论证,人们普遍接受了说,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和戈壁中吹过来的,由于后来严重的,并呈现出、、等多种黄土地形景观。

答案:风成|水土流失|黄土峁|黄土塬|黄土梁。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介于太行山、祁连山、长城和秦岭之间,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这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1)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此山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西B祁连山。南连秦岭北抵长城跨越山西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太行山、宁夏回族自治区四省;(2)支流②汾河③渭河流经本区的河流①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主要在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3)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经过科学的论证,人们普遍接受了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和戈壁中吹过来的,由于后来严重的水土流失,并呈现出黄土峁、黄土塬、黄土梁等多种黄土地形景观。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位置、范围。

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下册复习

第五章 认识我国的地理差异 1.我国可以划分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划分依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 2. 3.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区,有“中华水塔”之称。这里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柴达木盆地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脉的环抱之中,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盐矿资源品种多,储量丰富,有“聚宝盆”之称。昆仑山脉是亚洲最长的东西走向山脉,公格尔是最高峰,北坡峻巍,南坡平缓。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纳木错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大湖,是世界最高的咸水湖。雅鲁藏布江流量丰富、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是全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4. 秦岭山脉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地区,主体位于陕西省境内,最高峰为太白山。秦岭北坡冬季阻挡西北风南下,使秦岭南部少受寒冷和冻害影响;夏季拦截东南风带来的雨水,加大了秦岭南北降水量的差异。淮河位于长江与黄河两条大河之间。 5. 秦岭—淮河的重要地理意义: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是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是亚热带湿润地区和暖温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1月0℃等温线;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河流是否有结冰期的界线。 6.

7. 云贵高原以东、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为东南丘陵,适宜发展多种多样的亚热带经济林木和果木。长江中下游平原呈串珠状,地势低平,水网稠密。 8. 住宅朝南,在盛夏太阳高度角大,太阳从门、窗射入的光线相对较少,起到遮阳避暑的作用,在隆冬避开西北寒风,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同时冬季太 阳高度角较小,使更多斜射的太阳光线进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第六章认识跨省际区域 6.1 东北地区 1.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的东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濒临渤海、黄海,与朝鲜、蒙古、俄罗斯相邻。位于我国地势第二、 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形成山水环绕(平原——山地——界河)的地表形态。气候特点为长冬、严寒。(纬度高,距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较近) 2. 黑龙江支流以我国境内的松花江为最大。黑龙江的中段及其支流乌苏里江是中俄界河,鸭绿江是中朝界河,图们江不仅是中朝界河,入海口附近还是朝 俄界河。 3. 东北平原包括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的特点是黑土面积大,沼泽分布广。大兴安岭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 东坡陡,西坡缓;小兴安岭呈西北—东南走向,东北坡陡,西南坡缓。三江平原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地势低平,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平原地域辽阔,水土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春小麦、大豆、甜菜等。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全国最大的甜菜产区。山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4.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是对我国饮食地域差异的高度概括。 5. 东北地区濒临海洋,地势低平,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水。本区国界线长,利于和朝鲜、蒙古、俄罗斯等国家进行商贸活动,还 可以与日本、韩国等国家联系。 6. 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无法种植热量要求较高和生长期长的作物,生长期短,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饲料和防寒 问题,而优势是: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且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害虫过冬困难,缓解病虫害。 7.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已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研究计划的生物圈保护区网。 8. 9.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因素:夏季温暖,降水集中,生长期虽短,但日照较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展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人口密度 小,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大。大部分水分条件好,但有冻土、沼泽、盐碱地,都不利于农业发展。夏季降水集中使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区容易形成内涝。 10. 由于人们的过量采伐、毁林开荒、重采轻育及森林灾害等原因使东北林区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木材蓄积量大幅度下降。。 11. 湿地、森林、海洋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被誉为“地球之肾”。三江平原的湿地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大豆生产基地。 12. 东北地区发展工业的良好条件:①煤炭、石油、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②有稠密的公路、铁路,便利的内河航运和海运③工业基础雄厚,曾是全国最 大的重工业基地。 14. 东北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资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老化和市场竞争力差。改进方法:转换体 制和机制、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6.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1. 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黄土地形类型最多、规模最宏大的地区。 3. 黄土高原“风成说”证据:①厚度均匀②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③矿物成分不同④有古土壤。 4.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透水性强,地表植被稀疏,且降水集中,再加上人口增长太快,粮食和燃料不够,人们到处毁林开荒,使黄土高原成为全国水土流 失最严重的地区。其中以黄河中游的晋西、陕北最为突出。 5.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后果: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河床抬高,水库、湖泊变浅,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 6. 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也是黄土高原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7. 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措施: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种草、种灌木、种树)、工程措施(修建水库、灌渠,坡耕地修梯田、沟壑区打坝淤地)、农业 措施(改变牲畜放养方式、改变耕作方式)。 8.皇姑梁小流域治理区位于山西省岚县,以小流域为单位,三种方式相结合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如山上植树种草,山坡改梯修渠。 9. 黄土高原蕴藏丰富的能源资源。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品质优良,被称为“乌金高原”。其中山西省煤炭储量和产量最大,有遍布全省的大型煤炭基 地(大同、阳泉、朔州、太原、晋城、长治、汾西、霍州),另外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神府、豫西和宁夏等也是重要的煤炭基地。火力发电基地主要有朔州、大同、神头、太原、娘子关、霍州、阳城、兰州、宝鸡、府谷等。 10.陕西、山西、内蒙古接壤地区被称为“黑三角”或“乌金三角”。这里的煤发热量高、埋藏浅,已成为我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和出口基地。 11. 陕甘宁接壤地区的长庆气田是我国最大的陆上整装气田之一,区内建成输气管道和西气东输管道。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知识点-晋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中学地理)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知识点 第八章认识亚洲 8.1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 1、亚洲的位置: ①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 ②经纬度位置:北部越过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最北纬77.43°;最南 11.7°;最东西经169.40°;最西东经103.30°)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与欧洲相接,西南与非洲为邻。 2、亚洲的范围: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亚洲的分区:亚洲有48个国家和地区。按地理方位,通常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六大区域。 亚洲的面积:陆地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5%。 3、亚洲轮廓特点: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港湾、半岛和岛屿。 4、亚洲地形特点:亚洲高原和山地面积广大,约占总面积的3/4。 5、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6、亚洲河流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和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中亚的锡尔河、阿姆河是两条著名的内流河,流经干旱地区,注入咸海。 7、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8、亚洲季风区内易造成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9、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点,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10、亚洲最著名的气候是季风气候,有三种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地区。 ①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以及日本北部、朝鲜半岛;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和日本南部; ③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11、三种季风气候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①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印度孟买)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低温少雨,夏季炎热多雨。(中国上海) ③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中国北京)12、三种季风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但夏季风的强弱变化,易造成洪涝、干旱等灾害。 不同点是: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从气温上看,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从年降水量上看,热带季风气候最多,亚热带季风气候次之,温带季风气候最少。 13、通过学习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带来的影响等差异,明确亚洲季风气候的特点。①冬季风发源于大陆内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多为偏北风,性质寒冷干燥,受其影响亚洲东部、南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②夏季风发源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多为偏南风,性质温暖湿润,受其影响亚洲东部、南部地区夏季普遍降水多、气温高。 14、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一月平均气温在-30℃以下,七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而降水量稀少,且集中在夏季。(蒙古乌兰巴托) 15、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半球位置)北极圈从欧洲北部穿过,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纬度位置)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海陆位置) 16、南美洲的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纵贯南北的安第斯山脉,东部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有著名的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 17、非洲地跨南北两半球,赤道横穿中部,绝大部分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非洲有6种气候类型,即: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沙漠和草原气候。 ■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以赤道为中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非洲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基本上是由赤道地区向南北逐渐减少。(非洲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的面积较大,约占全洲总面积的1/3,因此干燥区面积广大) ■非洲一月平均气温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撒哈拉沙漠气温较低在10℃—20℃。非洲七月平均气温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撒哈拉沙漠气温高达30℃以上。(说明非洲气温高) 8.2人口、文化和经济发展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1年亚洲人口达3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数的60.7%。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亚洲,也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日本的人口均超过1亿。(中国、日本位于东亚;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位于南亚) 2、东亚、南亚人口密集,其主要原因是本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湿,自然条件优越;同时又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居住历史悠久,农业经济基础好。 3、北亚、中亚、西亚人口稀疏,但原因不同,北亚是气

晋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疆域和人口——从世界看中国 1.1 辽阔的国土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2.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我国东部临海,海岸线较长,利于发展海洋事业。西部内陆可与欧洲往来。大部分处于温带,气候南北差异大,为多种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我国海陆兼备,对外交往优越。 3.我国疆域“四至”: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南端——南沙群岛南缘北纬4°附近的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 4.邻国: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隔海相望:韩、日、菲、马、文、印。5.我国从北向南依次分布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6.我国的专属经济区,为我国领海以外并邻接临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伸至200海里。 7.北回归线由东到西依次穿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8.省级行政区简称来历:取全称中的一个字,如京、津、黑;用著名山水名称,如皖、陇、闽、赣;用本省历史名称,如晋、冀、鲁、豫。 1.2 众多的人口 1.20XX年1月6日,我国总人口已达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南部人口稠密集中,西北部人口稀疏分散。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4.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是回族。 5.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 第二章自然环境——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2.1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地势的影响:使河流自西向东流,使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使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自东向西深入,带来充沛降水,沟通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2.我国近海大陆架的范围广阔,包括渤海和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3.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优势:为发展多种农业和经济提供有利条件。 5.地形可以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基本类型。 6.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雪山众多,冰川广布,宽谷和湖泊镶嵌其中)、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开阔,起伏和缓)、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梁峁众多)和云贵高原。 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7 8.山区的优势: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有着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是祖国建设不可缺少的财富。 山区的劣势: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增加山区开发和利用的难度,地质灾害较多,使我国耕地资源不足。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2.2使用地图 同步练习

2019-2019学年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2.2使用地 图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________ 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坡度________ 。 2.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2)图中A、D两地哪处坡陡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 ? 3.通常把山地、________,连同比较崎岖的________统称为山区。 4.收集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地理图书、访问________、日常生活等。 5.请将下列地形类型与其特征进行配对组合。 A.山地①海拔较低,坡度比较和缓 B.高原②周围高,中间低 C.平原③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D.盆地④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E.丘陵⑤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 A配________ B配________ C配________ D配________ E配________。 二、单选题 6.某校地理小组的同学进行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图是他们考察区域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据图回答下题。

(1)同学们测得A地12时的气温是19℃,则B地此时的气温约为() A. 19℃ B. 16℃ C. 13℃ D. 10℃(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D地海拔小于C地 B. E地位于山脊 C. 若A,C两地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则两地实地距离为400千米 D. 站在D地不可能看到C地 7.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②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A. 山脊 B. 山顶 C. 山谷 D. 陡崖(2)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A. 从西向东流 B. 从东南向西北流 C. 从北向南流 D. 从东北向西南流(3)山峰甲与河流乙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200米 B. 300米 C. 400米 D. 600米(4)图示区域的地形类型是() A. 山地 B. 高原 C. 平原 D. 盆地 8.关于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B. 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复习(晋教版)

秦岭—淮河: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 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 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四至:东至渤海、黄海,南至秦岭、淮河,西至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北至内蒙古高原。 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河湖:黄河、淮河、京杭运河、辽河、鸭绿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湖、呼伦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 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 民族:以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二、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 矿产资源:铁。 主要能源:煤炭、石油等。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 四、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1节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同步检测含答案详解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1节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 同步检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B.季风气候显著,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种季风气候类型 C.大河都发源于中部高山地带,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 D.地形以高原、高山为主,平均海拔居各洲之首 2.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地形类型复杂,以平原、山地为主 B.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亚洲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 C.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D.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3.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跨南北两半球和东西两半球 B.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C.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D.亚洲各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4.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B.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C.亚洲西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 D.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5.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A.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跨纬度最广的大洲C.全部在北半球D.全部在南半球6.可以作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证据的是() A.面积最大 B.跨经度最广 C.地形最复杂

D.南北距离最长 7.关于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起伏不大 B.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C.大多数河流由于受地形影响流程较短 D.许多大江大河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8.下列关于亚洲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中高周低B.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 C.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D.缺失热带雨林气候 9.下列关于亚洲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山地、高原为主 B.亚洲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复杂的一个大洲 C.地势西高东低 D.亚洲是世界地势起伏最大的一个大洲 10.亚洲地域辽阔,山岳巍峨,气候复杂多样,拥有众多的“世界之最”。下列关于亚洲的世界之最的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B.死海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C.亚洲东部、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D.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11.亚洲冬季风的主要特点是() A.温和干燥B.温和湿润C.寒冷干燥D.寒冷湿润12.下列有关亚洲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地势的影响,河流自西向东流 B.以热带气候为主,被称为“热带大陆” C.地形单一,以平原为主 D.东部、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13.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寒带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14.下面有关亚洲气候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东部和西部均分布有季风气候 B.季风气候各月降水不均匀,一般没有早涝灾害 C.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所以亚洲中部降水最多 D.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共有三种气候类型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章知识点归纳 1认识地球面貌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地球的形状:球体。 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经线 纬线 形状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圆,每一条纬线都自成纬线圈 长度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纬线长度不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越向两极越短,到了两极就缩为一点 指示 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 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经度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 以西为西经,用符号“”来表示。 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特殊的纬线: ●赤道: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特殊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3、经纬网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部门,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 2感受地球运动 列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项目 自转运动 公转运动 概念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旋转中心 地轴

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下册复习

第五章认识我国的地理差异1.我国可以划分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划分依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

3. 三江 源自 然保 护区 位于 长 江、 黄 河、 澜沧 江的 源头地区,有“中华水塔”之称。这里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柴达木盆地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脉的环抱之中,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盐矿资源品种多,储量丰富,有“聚宝盆”之称。昆仑山脉是亚洲最长的东西走向山脉,公格尔是最高峰,北坡峻巍,南坡平缓。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纳木错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大湖,是世界最高的咸水湖。雅鲁藏布江流量丰富、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是全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4. 秦岭山脉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地区,主体位于陕西省境内,最高峰为太白 山。秦岭北坡冬季阻挡西北风南下,使秦岭南部少受寒冷和冻害影响;夏季

拦截东南风带来的雨水,加大了秦岭南北降水量的差异。淮河位于长江与黄河两条大河之间。 5. 秦岭—淮河的重要地理意义: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是北方和南方的分界 线;是亚热带湿润地区和暖温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1月0℃等温线; 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河流是否有结冰期的界线。

6. 北方、南方地区概况 7. 云贵高原以东、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为东南丘陵,适宜发展多种多样的 亚热带经济林木和果木。长江中下游平原呈串珠状,地势低平,水网稠密。 8. 住宅朝南,在盛夏太阳高度角大,太阳从门、窗射入的光线相对较少,起到 遮阳避暑的作用,在隆冬避开西北寒风,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同时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使更多斜射的太阳光线进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第六章认识跨省际区域 6.1 东北地区 1.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的东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 地区。濒临渤海、黄海,与朝鲜、蒙古、俄罗斯相邻。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形成山水环绕(平原——山地——界河)的地表形态。气候特点为长冬、严寒。(纬度高,距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较近) 2. 黑龙江支流以我国境内的松花江为最大。黑龙江的中段及其支流乌苏里江是 中俄界河,鸭绿江是中朝界河,图们江不仅是中朝界河,入海口附近还是朝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Ⅰ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 ------------------------------------------------------------------------------------------ 1.1认识地球面貌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6、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 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 7、经度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 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 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 ●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 ●南回归线(23.5°S) ●北极圈(66.5°N) ●南极圈(66.5°S) 9、特殊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12、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划分原因),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方法和界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13、经纬网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部门,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 纳 第二章 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 2.1认识地图 、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将地表的自然或社会现象缩小、概括,用地图符号表示的平面图。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情况: ●一是无特殊标志的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三是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线和纬线来确定方向。 3、问题:如果没有地图,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辨别方向? ●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在晴朗的夜晚,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面向北极星,前方为北,后方为南,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利用指南针判别方向。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当磁针静止,磁针上有“北”字的一端指的就是当地的北方。这种方法不能在磁力异常的地区使用,要避开钢铁、高压线等带电、带磁的物体。

●利用太阳判别方向。太阳是大自然中最可靠的“指南针”,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正午时的太阳永远位于正南方。春分、秋分时,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利用手表和太阳判别方向。将手表放平,使时针对着太阳光(阳光射来的方向和人影的方向相反),时针和表上12时之间的角平分线所指示的方向即是南北方向。 ●利用树木判别方向。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独立的大树,一般来说南面的树枝较为茂盛,树皮比较光滑,北面的树枝较稀少,树皮粗糙,有时还有青苔。树木砍伐后,树桩上的年轮间隔大的一面为南面,间隔小的一面为北面。 ●利用建筑物判别方向。考虑到采光、挡风等因素,建筑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如北半球居民的住房大多坐北朝南,阳台设置在正南方。 4、地图上的比例尺。 ■概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缩小的程度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公式:比例尺的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形式:比例尺有线段、数字和文字三种表示形式。 ■一幅地图选用多大的比例尺,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所绘地区的大小和内容的详略等情况来决定的。 ■利用比例尺,我们可以量算出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西双版纳—晶莹透亮的绿宝石同步练习晋教版

西双版纳—晶莹透亮的绿宝石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傣族人民文化生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大米装在竹筒中焖烤而成的竹筒饭是傣家人喜欢吃的主食之一 B.傣家竹楼底部高出地面一般达2米左右,是为了防止热带地区的蚊虫和毒蛇 C.摔跤是傣家人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 D.傣族的孔雀舞、长鼓舞闻名中外 答案:A 解析:分析:西双版纳是热带季风气候,居住竹楼是为了通风散热。摔跤是蒙古族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长鼓舞是朝鲜族的舞蹈。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双版纳的相关知识. 2.除海南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是() A.云南省 B.四川省 C.台湾省 D.广东省 答案:A 解析:分析:除海南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是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是热带季风气候,哪里有大片的原始的热带雨林。属于云南省。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双版纳的相关知识. 3.下列关于西双版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景区到昆明的交通方式以铁路为主 B.近年来其旅游业发展呈上升趋势 C.目前由于受市场规模小等因素影响,旅游业有下滑的趋势 D.加工制造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答案:C 解析:分析:西双版纳到昆明的交通方式以公路为主。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旅游业发展呈下降趋势,但仍然是西双版纳的重要支柱产业。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双版纳的相关知识. 4.可以看到“独木成林”自然景观的地区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西双版纳 C.黄土高原 D.长江沿岸 答案:B 解析:分析: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是西双版纳重要的支柱产业,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的“独木成林”等都是热带雨林特有的景观。故选:B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复习晋教版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秦岭—淮河: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 ℃等温线;0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 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③是我国年降水量民族:以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宁夏、甘肃的回族。 ,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区域划分的原因:二、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三、农业发展及问题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棉花、谷子、大豆等。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一节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 北方地区矿产资源:铁。 一、位置范围主要能源:煤炭、石油等。 北至内蒙古南至秦岭、淮河,,西至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四至:东至渤海、黄海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高原。四、风俗习惯宁夏的东南部,甘肃、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范围:包括东北三省、江苏、安徽两省北部;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河湖:黄河、淮河、京杭运河、辽河、鸭绿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土高原:窑洞)松花湖、呼伦湖……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甘蔗;经济作物——棉花。运动项目:溜冰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南方地区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一、位置范围主要水果:两广、闽、台胜产甘蔗;南部沿海地区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北至秦岭、淮河。南至南海,西至青藏高原,四至:东至东海,萝、柑橘、桂圆等水果;海南岛出产椰子;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矿产资源:有色金属。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多个,人5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以上,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四、工业发展及问题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人数较多5000数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长江中下游工业带(上海、南京、杭州-综合工业区;武汉-钢铁、轻纺;湘、赣地区-有色金属);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有南通、上海、宁波、温州、广州、东南沿海受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湛江、北海等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主风影响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成都平原——天要工业部门有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等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府之国;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壤制造业];西南地区[宜昌、重庆-电力、钢铁;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炭;;肥沃,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单季水稻、油菜、冬小麦的主要产区)西昌-火箭发射基地]。 珠江水系、沿海港口。河湖:长江、京杭运河、华南大动脉-经济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发展了制茶、丝绸、℃以上;最低0℃,30℃~28最高气温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二、气候类型: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1聚落与环境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 乡村人口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城市人口多,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活动。 城市往往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聚落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聚落的区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南方的许多聚落位于河湖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 其二是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热带丛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 其三是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村落多呈团块状,而南方村落多沿河呈条带状。 其四是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例如屋顶坡度与降水的关系、墙壁的厚度和窗户的大小与气温的关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等。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汾河沿岸聚落相对集中。我们的家乡在汾河谷地西侧的吕梁山区,城市和乡村比较少的原因

是:山区海拨高,交通不便,河流少,自然条件差。 分析房屋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名称 房屋特点 环境特点 西双版纳的 傣族竹楼 以竹子为建筑材料,上层住人,风大凉爽,还可避免 潮湿。下层放东西或饲养牲畜。 炎热多雨, 比较潮湿。 北欧的房屋 尖顶高耸,屋顶坡度很大,易于雨水流泻,防止积雪压塌屋顶。 雨雪天气较多。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冰块砌房,墙体很厚,拱形圆顶,深入地下,背风面开小门,防风保暖。 气候严寒,冰天 雪地,人烟稀少。 西亚的房屋厚墙、小窗,厚墙可以尽量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

晋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复习归纳教学内容

晋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复习归纳

七年级地理练习第八章亚洲 8.1 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 1.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北部越过北极圈,南部延伸到 赤道以南,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2.亚洲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港湾、半岛和岛屿,南部从东到 西分布着三大、、。 3.亚洲的地形特点:。 4.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和高原,顺地势状向 四周分流。 5.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是。 6.世界最高峰是。 7.世界最高的高原是 8.世界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的河流大峡谷是雅鲁藏布江 大峡谷。 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是。 10.世界最深的湖泊是。 11.世界陆地最低点是。 12.世界最大的半岛是。 13.世界最大的群岛是。 14.亚洲的气候特点是。 15.冬季风从大陆内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吹来,带来寒冷 干燥的天气;夏季风来自湿热的太平洋和印度洋,带来高温多雨的天气。 16.季风气候的优点: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生长有利。 17.季风气候的缺点是夏季风的强弱变化,易造成洪涝、干旱 等灾害。 8.2 人口、文化和经济发展 18.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19.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的 人口均超过1亿。 20.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是。 第九章认识地区9.1东南亚 21.东南亚位于和两大部分。 22.东南亚地处洲与、洋的“十字路口”。海峡 是这个路口的“咽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23.马六甲海峡地处和之间,是太平洋西岸与印度 洋、非洲东岸联系的重要通道。 24.马六甲海峡沿岸的国家有、和,其中新 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最窄处,交通位置尤其重要。25.东南亚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 26.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27.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总部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 雅加达。 28.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 29.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山,多火山、地震。被称为 “火山国”。 30.中南半岛的河流大多发源于我国西南地区,最著名的国际 河流是湄公河,它的上游是我国。 31.中南半岛的城市大多沿河分布,因为河流为城市提供了水 源,沿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农业发达。 32.说出以下国家的首都及其首都分布于哪条河沿岸: 越南——河内——红河;老挝——万象——湄公河; 柬埔寨——金边——湄公河;泰国——曼谷——湄南河。 33.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气候,一 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 获。 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分 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农作物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34.说出以下风景名胜所在的国家: 吴哥窟——大金塔——下龙湾—— 双子座——婆罗浮屠—— 说出以下物产的主要生产国: 稻米——泰国、缅甸、越南;棕油——;天然橡胶 ——;椰子——;锡矿带——;石油—— 35.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中新加坡 和马来西亚的华人分别占到总人口的76.7%和25.3%。华 人,华侨的故乡大多都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和福建两 省。 9.2西亚 36.西亚地处、、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 于、、、和里海之间,是联系亚、非、欧三 大洲和沟通大西洋、印度洋的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37.五海中不是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 38.是黑海出入地中海的门户;是波斯湾的唯一 出口,航运十分繁忙。和红海是亚非两洲的分界 线,沟通了印度洋和地中海。 39.西亚的地形以为主,中部有平原,土壤肥沃,灌 溉便利,农业发达。 40.西亚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人们发展了业和 农业。 41.世界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是。 42.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和出口量最 多的地区,有“”的称号。 43.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及其沿岸地区,、、 、、是重要的产油国。 44.西亚的石油主要出口到美国、和。 45.西亚石油的输出路线: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好望角——大西 洋——西欧和北美(大型油轮);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 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西欧和北美(小型 油轮);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 南海——太平洋——日本。 46.西亚主要民族是民族,信仰教。 47.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将奉为圣城。 48.西亚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是: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 的石油资源,紧缺的水资源,复杂的民族和宗教,以及领 土纠纷等因素叠加在一起。 9.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49.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介于洋与 洋之间。 50.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以为主,有高原、高 原、高原;地势从向倾斜。 5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跨南、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 之间,年平均气温20C以上,气候炎热。 52.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分布广泛,全年高温,分干、湿 两季。 5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是。 5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55.世界上流成最长的河流是。 56.世界陆地上最长的裂谷带是。 57.被称为“赤道雪山”的是非洲最高峰。 58.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的产 量居世界首位。 59.的黄金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60.是世界上铝土矿储量最多的国家。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