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论国产DCS及科远DCS系统发展状况

(整理)论国产DCS及科远DCS系统发展状况
(整理)论国产DCS及科远DCS系统发展状况

论国产DCS及科远DCS系统发展状况

发布日期:2013-01-25 浏览次数:6657

分享到:0

【摘要】:DCS系统自1975年问世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时间,发达国家普及率已经相当高。而中国的DCS市场目前正处于上升和发展时期,全球的DCS制造商都将目光转向中国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

一、国产DCS发展状况和市场分析

我国DCS发展较晚,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并逐渐普及。

发展初期,由于制造工艺落后,冗余等核心技术并未完全掌握,系统在应用中不稳定,实时性不够,硬件、软件性能与进口系统存在较大差距。

多年来,我国DCS系统市场的基本格局是国产DCS系统在中、小工程市场与国外DCS系统竞争,而重大工程项目市场被国外DCS系统垄断。近几年,在中小工程项目市场上,国产DCS 系统以更高的性能价格比和良好的服务逐渐占有优势。

随着国内DCS制造商不断对国外技术吸收,不断对系统软、硬件进行改进,同时计算机、通讯以及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国内DCS系统发展迅速逐步成熟和完善。已得到普遍应用,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产品。

国产DCS应用推广过程:从中、小型工程逐步向大型工程,从主应用领域石化、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逐步向市政、食品、建材、环保、交通等全工业范围拓展。在进行市场拓展和进入大型工程项目市场,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用户信任度

随着工程项目的大型化,控制系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控制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事实上,国产DCS系统与国外系统目前差距不是在技术上,主要是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和国外知名大公司相比,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还是不够的。只要去认真对待每一个应用,同样能使国产DCS系统在用户心目中逐步获得认可。

2、设计细节和应用方案

国产DCS系统进入大型工程项目市场后,价格的竞争因素将相对弱化。在各种系统的综合技术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用户将会通过系统的细节设计对系统作出评价。从用户的角度来看,DCS供应商提供不仅仅是个产品,应该是一个完整解决方案。因此用户在评价DCS系统时,不但要评价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而且非常重要的是还要评价系统的应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要。

3、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

国产DCS系统在综合技术水平上已经和国外系统相当,但对新技术应用和开发上一定要保持与国外系统同步,如:现场总线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

二、科远DCS系统发展历程及DCS系统特点:

1993年~1996年,是科远DCS起步和原始积累阶段。科远公司在研发、生产及销售自动化仪表基础上,根据热工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自主开发了NT2000分散控制系统,完成了DCS 系统初步开发积累。

1997年~2002年,是科远DCS系统的稳定发展阶段,在与行业广大客户及相关专家的不断的沟通中,科远清醒地意识到DCS将来会取代常规仪表。因此,加强了DCS升级、开发步伐,鉴于当时国内生产制造工艺相对落后,同时限于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水平以及控制技术,硬件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与进口DCS存在不小的差距,1997年年底与英国欧陆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他们来作为科远的硬件供应商,提供DPU和I/O模件硬件,结合科远自主研发的火电厂自动化控制软件,于1997年开发成功了NETWORK-6000分散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了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专家组的科技成果技术评审。

2003年~至今,是科远DCS快速发展阶段。为了提升科远自动化在热工自动化领域的市场地位,在自主研发的NT2000分散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为了迅速占领市场,采用了部分进口部件,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产品基础,取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随着公司技术实力的增强和响应国家关于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的要求,科远于2007年完成了NT2000的升级,初步形成了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NT6000分散控制系统,并得到了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资金资助。目前NT6000分散控制系统已经在在干熄焦(CDQ)发电、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循环流化床控制系统、秸杆焚烧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化工、冶金、造纸、玻璃等工矿企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领域等行业取得了许多成功业绩。同时,专门针对冶金、煤矿等行业自动化的产品或解决方案的研发也取得重大进展,并将逐步投放市场。

科远NT6000分散控制系统特点:

NT6000分散控制系统采用高起点的设计标准,大量采用国际先进的成熟技术,系统的设计是基于开放式的思路,DPU采用低功耗POWER PC、模块化的I/O和功能强大的操作站,为分布式控制系统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同时科远将复杂发电过程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于

NT6000的控制算法设计,解决多变量、非线性、时变性、滞后性等复杂对象的控制难题,特别是能够实现"节能"和"减排"目标的针对性优化控制。NT6000还提供了现场总线、虚拟DCS、信息化集成技术的解决方案。NT6000的应用将有效提升国内流程工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为"节能减排"事业提供控制技术的保证。

系统特点

◆分布式的功能设计――将系统重要的功能和应用分散到各个独立的站点,确保某一处故

障时,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真正做到危险分散。

◆简化硬件和软件设计――系统采用当前流行的工业级硬件、软件、网络和通讯接口。以取代传统DCS封闭式结构和专利性结构。

◆冗余设计获得最大的可靠性――控制器、I/O 、网络、电源均冗余设计。

◆完善的系统诊断――系统I/O 、网络、控制器、电源等均具有指示、诊断。

◆组态方式简单、易学――系统提供符合IEC-1131-3 标准组态方式。

◆系统基于开放式设计――系统扩展灵活,提供一个灵活的平台。

◆DPU具有多任务分配功能,根据数据处理要求和控制功能要求对DPU处理周期进行不同任务分配,合理利用DPU资源。同时具有自动对时功能,与系统主时钟保持时间同步。

◆提供了在线组态功能,能够实时修改控制组态,而不影响相关控制器其它控制逻辑的正常运行。

◆组态软件能够把控制策略以标准SAMA图形式进行导出和打印。

◆提供Modbus RTU ,Modbus TCP,Profibus DP,HART 等各种现场总线通讯接口,能够将支持现场总线的变送器、执行机构、电气保护装置等设备直接用通讯接入DCS,而无需中间转换环节。

◆提供调节系统整定参数优化算法。

◆针对火电厂的控制需求,开发了专门的现场总线控制模件,如电气保护模件、电动机/电动门/调节门控制模件、电接点水位测量模件等,这些模件都具有标准的现场总线接口,符合现场总线的硬件标准,能够布置工业现场并与控制系统无缝连接。现场总线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集约化程度,降低了系统投资,并为数字化电厂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DCS发展趋势:

DCS系统基本体系结构本身所涉及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随着用户对DCS应用和开发越来越熟悉,价格越来越透明,利润空间越来越薄。

受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各种组态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发展的影响,以及用户对先进的控制功能与管理功能需求的增加,各DCS厂商必将提升DCS系统的技术水平,并不断地丰富其内容,对DCS应用进一步拓展。

1、数据优化和信息管理

对DCS采集的现场实时数据,利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通讯技术,结合用户的工艺实际作进一步的深度加工,为用户提供更大的增值作用。一种是提供针对某些工艺流程的优化软件,使用户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另一种是功能增加,包括:设备维护功能,更加细致地分析设备的热应力,机械故障状态,通过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来判断设备是否需要维护,减少意外停车,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还有一种就是与用户的管理结合起来,参与用户的全厂信息系统。例如提供SIS(实时信息监控系统)、信息管理系统(MIS),帮助用户提高管理水平。

2、现场总线技术应用

结合当前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和具有现场总线通讯功能的现场仪表不断涌现的趋势,DCS供应商开发出针对各种现场总线通讯协议的现场接口。DCS与现场仪表之间不是仅仅测量数据的传输,而且还要传输大量表达仪表状态、参数、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甚至要把简单的控制功能也"下放"到现场仪表中去。

3、DCS进入低成本时代

DCS在上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还是技术含量高、应用相对复杂、价格也相当昂贵的工业控制系统。随着应用的普及和国产DCS系统的完善和应用进一步扩大,DCS已经不在神秘,变成大家熟悉的、价格合理的常规控制产品。

4、DCS应用更加开放

现如今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为开放系统提供了可能。各DCS厂家竞争的加剧,促进了细化分工与合作,各厂家放弃了原来自己独立开发的工作模式,变成集成与合作的开发模式,所以系统自动实现开放性。

5、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专业化

随着开放系统和平台技术的发展,产品的选择更加灵活,软件组态功能越来越灵活、强大,对于每一个特定的应用都需要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所以专业化的应用知识和工程经验是今后工业自动化厂商或系统集成商成功的关键。各DCS厂家在努力宣传DCS技术优势的同时,更是努力宣传自己的行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能力,为不同的用户提供更加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并实施专业化的服务。

DCS

编辑

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在国内自控行业又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目录

1分布式控制系统

?概述

?形态组成

?发展历史

?特点介绍

?结构

?国内外应用

?主要厂家

?相关问答

?日常维护

?相关控制系统

?记录仪(超小型DCS)

2数据通信子系统

3脊柱刺激器

4数字蜂窝系统

5下坡缓速控制

1分布式控制系统编辑

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通信、显示和控制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以及组态方便。

在特殊控制领域,如核电站控制系统,DCS的含义被误叫做数字化控制系统(Digital control system),其实质仍为分布式操作系统。

概述

首先,DCS的骨架—系统网络,它是DCS的基础和核心。由于网络对于DCS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扩充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厂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对于DCS的系统网络来说,它必须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即在确定的时间限度内完成信息的传送。这里所说的“确定”的时间限度,是指在无论何种情况下,信息传送都能在这个时间限度内完成,而这个时间限度则是根据被控制过程的实时性要求确定的。因此,衡量系统网络性能的指标并不是网络的速率

DCS

,即通常所说的每秒比特数(bps),而是系统网络的实时性,即能在多长的时间内确保所需信息的传输完成。系统网络还必须非常可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网络通信都不能中断,因此多数厂家的DCS均采用双总线、环形或双重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为了满足系统扩充性的要求,系统网络上可接入的最大节点数量应比实际使用的节点数量大若干倍。这样,一方面可以随时增加新的节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系统网络运行于较轻的通信负荷状态,以确保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各个节点的上网和下网是随时可能发生的,特别是操作员站,这样,网络重构会经常进行,而这种操作绝对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系统网络应该具有很强在线网络重构功能。

其次,这是一种完全对现场I/O处理并实现直接数字控制(DDC)功能的网络节点。一般一套DCS中要设置现场I/O控制站,用以分担整个系统的I/O和控制功能。这样既可以避免由于一个站点失效造成整个系统的失效,提高系统可靠性,也可以使各站点分担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DCS的操作员站是处理一切与运行操作有关的人机界面(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或operator interface)功能的网络节点。

工程师站是对DCS进行离线的配置、组态工作和在线的系统监督、控制、维护的网络节点,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对DCS进行组态,配置工作的工具软件(即组态软件),并在DCS在线运行时实时地监视DCS网络上各个节点的运行情况,使系统工程师可以通过工程师站及时调

整系统配置及一些系统参数的设定,使DCS随时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之下。与集中式控制系统不同,所有的DCS都要求有系统组态功能,可以说,没有系统组态功能的系统就不能称其为DCS。

DCS自1975年问世以来,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三十多年中,DCS虽然在系统的体系结构上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但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功能和性能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总的来说,DCS正在向着更加开放,更加标准化,更加产品化的方向发展。作为生产过程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传统的DCS仅仅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如果以为DCS只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系统,那就会引出错误的结论,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含义已被大大扩展了,它不仅包括过去DCS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容,还向下深入到了现场的每台测量设备、执行机构,向上发展到了生产管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传统意义上的DCS现在仅仅是指生产过程控制这一部分的自动化,而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则应定位到企业全面解决方案,即total solution的层次。只有从这个角度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使计算机自动化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DCS

DCS具有以下特点:

1.高可靠性。由于DCS将系统控制功能分散在各台计算机上实现,系统结构采用容错设计,因此某一台计算机出现的故障不会导致系统其他功能的丧失。此外,由于系统中各台计算机所承担的任务比较单一,可以针对需要实现的功能采用具有特定结构和软件的专用计算机,从而使系统中每台计算机的可靠性也得到提高。

2.开放性。DCS采用开放式,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设计,系统中各台计算机采用局域网方式通信,实现信息传输,当需要改变或扩充系统功能时,可将新增计算机方便地连入系统通信网络或从网络中卸下,几乎不影响系统其他计算机的工作。

形态组成

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在国内自控行业又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

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

1975-1980年,在这个时期集散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表现为:

DCS

1)采用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控制单元,实现分散控制,有各种各样的算法,通过组态独立完成回路控制,具有自诊断功能

2)采用带CRT显示器的操作站与过程单元分离,实现集中监视,集中操作

3)采用较先进的冗余通信系统

第二阶段

1980—1985.,在这个时期集散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表现为:

1)微处理器的位数提高,CRT显示器的分辨率提高

2)强化的模块化系统

3)强化了系统信息管理,加强通信功能

第三阶段

1985年以后,集散系统进入第三代,其技术特点表现为:

1)采用开放系统管理

2)操作站采用32位微处理器

3)采用实时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更多新的技术被应用到了DCS之中。PLC是一种针对顺序逻辑控制发展起来的电子设备,它主要用于代替不灵活而且笨重的继电器逻辑。现场总线技术在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发展十分迅猛,以至于有些人已做出预测:基于现场总线的FCS将取代DCS成为控制系统的主角。

特点介绍

DCS是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的简称,国内一般习惯称为集散控制系统。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

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DCS特点如下。

高可靠性

由于DCS将系统控制功能分散在各台计算机上实现,系统结构采用容错设计,因此某一台计算机出现的故障不会导致系统其它功能的丧失。此外,由于系统中各台计算机所承担的任务比较单一,可以针对需要实现的功能采用具有特定结构和软件的专用计算机,从而使系统中每台计算机的可靠性也得到提高。

开放性

DCS采用开放式、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设计,系统中各台计算机采用局域网方式通信,实现信息传输,当需要改变或扩充系统功能时,可将新增计算机方便地连入系统通信网络或从网络中卸下,几乎不影响系统其他计算机的工作。

灵活性

通过组态软件根据不同的流程应用对象进行软硬件组态,即确定测量与控制信号及相互间连接关系、从控制算法库选择适用的控制规律以及从图形库调用基本图形组成所需的各种监控和报警画面,从而方便地构成所需的控制系统。

易于维护

功能单一的小型或微型专用计算机,具有维护简单、方便的特点,当某一局部或某个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可以在不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在线更换,迅速排除故障。

协调性

各工作站之间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各种数据,整个系统信息共享,协调工作,以完成控制系统的总体功能和优化处理。

控制功能齐全

控制算法丰富,集连续控制、顺序控制和批处理控制于一体,可实现串级、前馈、解耦、自适应和预测控制等先进控制,并可方便地加入所需的特殊控制算法。DCS的构成方式十分灵活,可由专用的管理计算机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记录站、现场控制站和数据采集站等组成,也可由通用的服务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可编程控制器构成。处于底层的过程控制级一般由分散的现场控制站、数据采集站等就地实现数据采集和控制,并通过数据通信网络传送到生产监控级计算机。生产监控级对来自过程控制级的数据进行集中操作管理,如各种优化计算、统计报表、故障诊断、显示报警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DCS可以按照需要与更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通过网络连接来实现更高级的集中管理功能,如计划调度、仓储管理、能源管理等。

结构

从结构上划分,DCS包括过程级、操作级和管理级。过程级主要由过程控制站、I/O单元和现场仪表组成,是系统控制功能的主要实施部分。操作级包括: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完成系统的操作和组态。管理级主要是指工厂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作为DCS更高层次的应用,目前国内纸行业应用到这一层的系统较少。

DCS的控制程序:DCS的控制决策是由过程控制站完成的,所以控制程序是由过程控制站执行的。

过程控制站的组成:

DCS的过程控制站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由电源、CPU(中央处理器)、网络接口和I/O组成

I/O:控制系统需要建立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通道,这就是I/O。DCS中的I/O一般是模块化的,一个I/O模块上有一个或多个I/O通道,用来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调节阀)。

I/O单元:通常,一个过程控制站是有几个机架组成,每个机架可以摆放一定数量的模块。

CPU所在的机架被称为CPU单元,同一个过程站中只能有一个CPU单元,其他只用来摆放I/O模块的机架就是I/O单元。

国内外应用

分散控制系统

1975 年美国最大的仪表控制公司Honeyw ell 首次向世界推出了它的综合分散控制系统TDC—2000 ( Toal Distributed Control-2000),这一系统的发表,立即引起美国工业控制界高度评价,称之为“最鼓舞人心的事件”。世界各国的各大公司也纷纷仿效,推出了一个又一个集散系统,从此过程控制进入了集散系统的新时期。

在此期间有日本横河公司推出的CEN TUM,美国泰勒仪表公司的MO SË,费雪尔公司的DCÉ —400,贝利公司的N —90,福克斯波罗公司的Cpect rum 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的Telepermm。

随着计算机特别是微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上各制造商的激烈竞争,使DCS 很快从70 年代的第一代发展到90 年代初的第三代DCS。尽管在这之前的集散系统的技术水平已经很高,但其中存在着一个最主要的弊病是:各大公司推出的几十种型号的系统,几乎都是该公司的专利产品,每个公司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采用的都是专利网络,这就为全厂、全企业的管理带来问题。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网络开发使各控制厂商更多地采用商业计算机的技术,80年代末许多公司推出新一代的集散系统,其主要特征是新系统的局部网络采用MA P 协议;引用智能变送器与现场总线结构;在控制软件上引入PLC 的顺序控制与批量控制,使DCS 也具有PLC 的功能。

至90 年代初各国知名的DCS 有:3000,Bailey 的IN F I—90,Ro semoun t 的RS—3,W est Hoo se 的WDPF,L eeds &Non th rup 的MAX—1000,Foxbo ro 的IöA S,日本横河的CEN TUM。这里所提到的均为大型的DCS,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各厂商也开发了不少中小型的DCS 系统如S—9000,MAX—2,LXL,A 2 PACS 等等。

流程工业CIMS

流程工业CIMS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处理的对象是整个企业的全部生产活动,DCS 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和实现手段,在流程工业CIMS中完成重要的基础控制和实时生产数据采集、动态监控等功能。与管理类计算机相比,DCS能够提供更加可靠的生产过程数据,使CIMS系统所作出的优化决策也更加可靠。

从功能上看,流程工业CIMS中的生产自动化系统、动态监控系统和在线质量控制都可以由DCS实现。从流程工业CIMS的层次结构看,DCS主要担负过程控制和过程优化任务,有些生产调度和生产管理工作也可在DCS上完成。

主要厂家

国内DCS主要厂家有:上海新华,南京科远自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优稳,浙大中控,和利时,浙江威盛,自仪股份、鲁能控制,国电智深,上海华文,上海乐华,浙江中自等。国外的有:西屋公司、艾默生、FOXBORO、ABB、西门子、霍尼韦尔、横河、罗克韦尔、山武-霍尼韦尔公司、FISHER-ROSEMOUNT公司等。

相关问答

1.什么是DCS?

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在国内自控行业又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

2.DCS有什么特点?

DCS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结合的产物。DCS通常采用若干个控制器(过程站)对一个生产过程中的众多控制点进行控制,各控制器间通过网络连接并可进行数据交

换。操作采用计算机操作站,通过网络与控制器连接,收集生产数据,传达操作指令。因此,DCS的主要特点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3.DCS的结构是怎样的?

从结构上划分,DCS包括过程级、操作级和管理级。过程级主要由过程控制站、I/O单元和现场仪表组成,是系统控制功能的主要实施部分。操作级包括: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完成系统的操作和组态。管理级主要是指工厂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作为DCS更高层次的应用,目前国内纸行业应用到这一层的系统较少。

4.DCS的控制程序是由谁执行的?

DCS的控制决策是由过程控制站完成的,所以控制程序是由过程控制站执行的。

5.过程控制站的组成如何?

DCS的过程控制站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由电源、CPU(中央处理器)、网络接口和I/O组成。

日常维护

1 过程通道故障:过程通道故障出现最多的是I/O卡故障。I/O卡故障一般的判断与处理:通过系统诊断,更换通道或通过更换备用件处理,至于其内部元件老化或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坏,一般控制人员不好判断。I/O卡的检修一般是由厂家处理,目前的热控检修人员的手段还不能达到像检修常规仪表那样检修。而且生产厂家的I/O卡件已制造成一体化的趋势,这样只能购买备件。好在这类故障只是在调试阶段出现较多,正常运行中出现几率很低。一次元件或控制设备出现故障有时不能直接被操作员发现,只有异常或报警后才通知热控人员处理。这样对检修人员和运行人员的素质要求就要提高,运行人员要详细介绍故障前后的状态便于热控检修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缺陷,减少故障的扩大化,另外许多DCS厂家在产品宣传上都支持卡件热拨,做为控制人员,在运行中更换卡件时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否则会引起系统变化或负荷变化,尤其数字量卡件。

2 对于操作员站死机无论国产与进口设备都有相关的报道,那么究其原因比较多,硬盘或卡件故障,冷却风扇负荷过重等等,有时会发生人为操作现象,一般在修改控制逻辑下装软件重启设备或强制设备保护信号时,最易发生操作事件,轻则设备异常,重则易造成设备停运后果非常严重;对死机后重启,不同厂家的启动时间不同,少则几十秒,多则几分钟,人为该操作发生的故障在热工专业中的不安全事件中占有很大比例,在操作中尤为引起高度重视,减少人为故障。

3球标操作不正常,一般是由于机械装置长期工作、老化、污染、点通断不可靠、电缆插件不牢等这样的就需要换检查即可。

4控制操作失灵:是由于球标的操作信号没有正常改变过程通道的状态,造成操作失效,这是2个方面造成的,一个方面是软件缺陷,另一方面是硬件本身故障的状态针对这样的缺陷通常做法检查过程通道功能正常后,再检查操作远必要时进行重起初始操作。

5 对于薄膜键盘主要是键盘接触不良信号电缆松动或主机误动键盘或启动不完整都可以导致其功能不正常应用针对不同情况处理。

6打印机不工作一般是由于配置的原因,这样的故障应检查打印机的设置及其硬件是否正常进行处理。报表软件功能不强主要表现在由于打印机打印报表和SOE等造成死机,或者打印机的SOE记录时问与实际情况不符;SOE打印浏览后不能返回历史曲线;SOE时间顺序不一致有时偏差很大,这会延误事故分析的进展时,有时还会误导分析方向,SOE问题既与系统设计不合理,SOE点没完全集中在一个DPU上的有关,也与系统硬件及软件设计考虑不周有关。这种故障的出现,通过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对电厂的总体方面考虑的不太完美,在小的方面还不够仔细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针对这种情况要认真对待,不放过蛛丝马迹,与厂家认真研究提出问题进一步完善,让该系统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7 电源故障:电源故障问题较多,保险配置不合理,备用电源不能自投,电源波动引起保护误动及接插头接触不良易造成无电源。针对电源故障处理相对比较容易。首先,认真核对保险的配置及容量,真正起到保险的作用;其次,UPS的配备很重要,它可以在电源波动时也能保证系统正常供电,而且要考虑冗余和备用问题。

8 干扰造成的故障:对于干扰主要是接地问题,备用电源的切换和大功率的无线通信设备如手机、对讲机等。另外还有DCS系统的干扰信号可能由本身造成的。那么对于DCS系统的接地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在电力行业,大功率电器设备的启动和停止都会干扰DCS的控制信号,造成不必要的故障。为了防止干扰信号串入系统,严格执行屏蔽和接地要求和方式,信号线远离干扰源,同时采取防电源波动措施。主/从过程处理机之间在机组运行时,除非万不得以,尽量不要人为切换,已防产生干扰,如必须切换,应采取措施,先将控制切手动,以免对机组运行工况产生影响。对电子设备问、工程师站等重点部位,应绝对禁止使用大功率无线电通信设备。[1]

相关控制系统

总述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结构的变革,一种世界上最新型的控制系统即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ieldbus Control System,FCS)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走向实用化,并正以迅猛的势头快速发展。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目前自动化技术中的一个热点,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自动化设备制造商与用户的关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出现,将给自动化领域在过程控制系统上带来又一次革命,其深度和广度将超过历史的任何一次,从而开创自动化的新纪元。

FCS可以说是第五代过程控制系统,是由PLC(Programmable Controller)或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发展而来的。FCS与PLC及DCS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存在着本质的差异。本文针对PLC、DCS、FCS三大控制系统的特点、性能和差异作一分析。

1 PLC、FCS三大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

目前,在连续型流程生产工业过程控制中,有三大控制系统,即PLC、DCS和FCS。它们各自的基本特点如下:

PLC

1.从开关量控制发展到顺序控制、运算处理,是从下往上的。

2.逻辑控制、定时控制、计数控制、步进(顺序)控制、连续PID控制、数据控制――PLC 具有数据处理能力、通信和联网等多功能。

3.可用一台PC机为主站,多台同型PLC为从站。

4.也可一台PLC为主站,多台同型PLC为从站,构成PLC网络。这比用PC机作主站方便之处是:有用户编程时,不必知道通信协议,只要按说明书格式写就行。

5.PLC网络既可作为独立DCS/TDCS,也可作为DCS/TDCS的子系统。

6.主要用于工业过程中的顺序控制,新型PLC也兼有闭环控制功能。

FCS

1.FCS是第五代过程控制系统,它是21世纪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方向。是3C技术(Communication,Computer,Control)的融合。基本任务是:本质(本征)安全、危险区域、易变过程、难于对付的非常环境。

(2)全数字化、智能、多功能取代模拟式单功能仪器、仪表、控制装置。

3.用两根线联接分散的现场仪表、控制装置,取代每台仪表的两根线。“现场控制”取代“分散控制”;数据的传输采用“总线”方式。

4.从控制室到现场设备的双向数字通信总线,是互联的、双向的、串行多节点、开放的数字通信系统取代单向的、单点、并行、封闭的模拟系统。

5.用分散的虚拟控制站取代集中的控制站。

6.把微机处理器转入现场自控设备,使设备具有数字计算和数字通信能力,信号传输精度高,远程传输。实现信号传输全数字化、控制功能分散、标准统一全开放。

7.可上局域网,再可与internet相通。既是通信网络,又是控制网络。

8.3类FCS的典型应用:1) 连续的工艺过程自动控制如石油化工,其中“本安防爆”技术是绝对重要的;2)分立的工艺动作自动控制如汽车制造机器人、汽车;3)多点控制如楼宇自动化。

这三大控制系统,尤其是DCS、PLC,都在电站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效果也非常好。

系统差异

差异

2.1.1 DCS或PLC

PLC系统与DCS系统的结构差异不大,只是在功能的着重点上的不同,DCS着重于闭环控制及数据处理。PLC着重于逻辑控制及开关量的控制,也可实现模拟量控制。

DCS或PLC系统的关键是通信。也可以说数据公路是分散控制系统DCS及PLC的脊柱。由于它的任务是为系统所有部件之间提供通信网络,因此,数据公路自身的设计就决定了总体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数据公路的媒体可以是:一对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电缆。

DCS的特点是:(1)控制功能强。可实现复杂的控制规律,如串级、前馈、解耦、自适应、最优和非线性控制等。也可实现顺序控制。(2)系统可靠性高。(3)采用CRT操作站有良好的人机界面。(4)软硬件采用模块化积木式结构。(5)系统容易开发。(6)用组态软件,编程简单,操作方便。(7)有良好的性价比。

通过数据公路的设计参数,基本上可以了解一个特定DCS或PLC系统的相对优点与弱点。1.系统能处理多少I/O信息。

2.系统能处理多少与控制有关的控制回路的信息。

3.能适应多少用户和装置(CRT、控制站等)。

4.传输数据的完整性是怎样彻底检查的。

5.数据公路的最大允许长度是多少。

6.数据公路能支持多少支路。

7.数据公路是否能支持由其它制造厂生产的硬件(可编程序控制器、计算机、数据记录装置等)。为保证通信的完整,大部分DCS或PLC厂家都能提供冗余数据公路。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使用了复杂的通信规约和检错技术。所谓通信规约就是一组规则,用以保证所传输的数据接收与发送。

目前在DCS和PLC系统中一般使用两类通信手段,即同步的和异步的,同步通信依靠一个时钟信号来调节数据的传输和接收,异步网络采用没有时钟的报告系统。

2.1.2 FCS

FCS具有

(1)很好的开放性、互操作性和互换性。

(2)全数字通信。

(3)智能化与功能自治性。

(4)高度分散性。

(5)很强的适用性。

FCS的关键要点有三点:

1.FCS系统的核心是总线协议,即总线标准。

采用双绞线、光缆或无线电方式传输数字信号,减少大量导线,提高了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FCS从传感器、变送器到调节器一直是数字信号,这就使我们很容易地处理更复杂、更精确

的信号,同时数字通信的差错功能可检出传输中的误码。

FCS可以将PID控制彻底分散到现场设备(Field Device)中。基于现场总线的FCS又是全分散、全数字化、全开放和可互操作的新一代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它将取代现场一对一的4~20mA模拟信号线,给传统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根据IEC61158的定义,现场总线是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现场总线使测控设备具备了数字计算和数字通信能力,提高了信号的测量、传输和控制精度,提高了系统与设备的功能、性能。IEC/TC65的SC65C/WG6工作组于1984年开始致力于推出世界上单一的现场总线标准工作,走过了16年的艰难历程,于1993年推出了IEC61158-2,之后的标准制定就陷于混乱。2000年初公布的IEC61158现场总线国际标准子集有八种,分别为:

①类型1 IEC技术报告(FFH1);②类型2 Control-NET(美国Rockwell公司支持);③类型3 Profibus(德国Siemens公司支持);④类型4 P-NET(丹麦Process Data公司支持);⑤类型5 FFHSE(原FFH2)高速以太网(美国Fisher Rosemount公司支持);⑥类型6 Swift-Net(美国波音公司支持);⑦类型7 WorldFIP(法国Alsto公司支持);⑧类型8 Interbus(美国Phoenix Contact公司支持)。

除了IEC61158的8种现场总线外,IEC TC17B通过了三种总线标准:SDS(Smart Distributed System);ASI(Actuator Sensor Interface);Device NET。另外,ISO公布了ISO 11898 CAN标准。其中Device NET于2002年10月8日被中国批准为国家标准,并于2003年4月1日开始实施。

所以,要实现这些总线类型的相互兼容和互操作,就目前状态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开放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互操作性,就一个特定类型的现场总线而言,只要遵循同一类型现场总线的总线协议,对其产品是开放的,并具有互操作性。换句话说,不论什么厂家的产品,也不一家是该现场总线公司的产品,只要遵循同一类型总线的总线协议,产品之间是开放的,并具有互操作性,就可以组成总线网络。

另外,FCS还可以通过网关和企业的上级管理网络相连,以便管理者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决策提供依据。所以现场总线具有开放性、互操作性、系统结构的高度分散性、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现场设备的高度智能化、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等诸多突出特点。

2.FCS系统的基础是数字智能现场装置

控制功能下放到现场仪表中,控制室内仪表装置主要完成数据处理、监督控制、优化控制、协调控制和管理自动化等功能。

数字智能现场装置是FCS系统的硬件支撑,是基础;道理很简单,FCS系统执行的是自动控制装置与现场装置之间的双向数字通信现场总线信号制。现场装置必须遵循统一的总线协议,即相关的通讯规约,具备数字通信功能,能实现双向数字通。再一点,现场总线的一大特点就是要增加现场一级控制功能。

3.FCS系统的本质是信息处理现场化

对于一个控制系统,无论是采用DCS还是采用现场总线,系统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至少是一样多的。实际上,采用现场总线后,可以从现场得到更多的信息。现场总线系统的信息量没有减少,甚至增加了,而传输信息的线缆却大大减少了。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大大提高线缆传输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让大量信息在现场就地完成处理,减少现场与控制机房之间的信息往返。可以说现场总线的本质就是信息处理的现场化。

由现场智能仪表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控制运算和数据输出等功能。现场仪表的数据(包括采集的数据和诊断数据)通过现场总线传送到控制室的控制设备上,控制室的控制设备用来监视各个现场仪表的运行状态,保存智能仪表上传的数据,同时完成少量现场仪表无法完成的高级控制功能。

2.2 典型系统比较

通过使用现场总线,用户可以大量减少现场接线,用单个现场仪表可实现多变量通信,不同制造厂生产的装置间可以完全互操作,增加现场一级的控制功能,系统集成大大简化,并且维护十分简便。

传统的过程控制仪表系统每个现场装置到控制室都需使用一对专用的电缆或双绞线,以传送4mA~20mA信号。现场总线系统中,每个现场装置到接线盒的双绞线仍然可以使用,但是从现场接线盒到中央控制室仅用一根双绞线完成数字通信。

通过采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到底能节省多少电缆,编者就不作详细的计算。

应用差异

上述的比较是偏重于纯技术性的比较,下面就DCS与FCS系统在具体应用方面进行比较。前题是DCS系统与典型的、理想的FCS系统进行比较。

具体比较:

1.DCS系统是个大系统,其控制器的功能强而且在系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数据公路更是系统的关键,所以,必须整体投资一步到位,事后的扩容难度较大。而FCS功能下放较彻底,信息处理现场化,数字智能现场装置的广泛采用,使得控制器功能与重要性相对减弱。因此,FCS系统投资起点低,可以边用、边扩、边投运。

2.DCS系统是封闭式系统,各公司产品基本不兼容。而FCS系统是开放式系统,不同厂商、不同品牌的各种产品基本能同时连入同一现场总线,达到最佳的系统集成。

3.DCS系统的信息全都是二进制或模拟信号形成的,必须通过D/A与A/D转换。而FCS系统将D/A与A/D转换在现场一次表完成,实现全数字化通信,使精度得到大的提高,可提高到0.1%。并且FCS系统可以将PID闭环控制功能装入现场设备中,缩短了控制周期,提高运算速度,从而改善调节性能。

4.DCS它可以控制和监视工艺全过程,对自身进行诊断、维护和组态。但是,由于自身的致命弱点,其I/O信号采用传统的模拟量信号,因此,它无法在DCS工程师站上对现场仪表(含变送器、执行器等)进行远方诊断、维护和组态。FCS采用全数字化技术,数字智能现场装置发送多变量信息,而不仅仅是单变量信息,并且还具备检测信息差错的功能。FCS采用的是双向数字通信现场总线信号制。因此,它可以对现场装置(含变送器、执行机构等)进行远方诊断、维护和组态。

5.FCS由于信息处理现场化,与DCS相比可以省去相当数量的隔离器、端子柜、I/O终端、I/O卡件、I/O文件及I/O柜,同时也节省了I/O装置及装置室的空间与占地面积。同时,FCS 可以减少大量电缆与敷设电缆用的桥架等,同时也节省了设计、安装和维护费用。6.FCS相对于DCS组态简单,由于结构、性能标准化,便于安装、运行、维护。

发展前景

大家都知道FCS是由PLC或DCS发展而来,现在FCS系统被广泛的应用,那么,PLC与DCS 前景又将如何。

PLC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美国首先出现,目的是用来取代继电器,执行逻辑、计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功能,建立柔性程序控制系统。1976年正式命名,并给予定义: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一种数字控制专用电子计算机,它使用了可编程序存储器储存指令,执行诸如逻辑、顺序、计时、计数与演算等功能,并通过模拟和数字输入、输出等组件,控制各种机械或工作程序。经过30多年的发展,PLC已十分成熟与完善,并具有强大的运算、处理和数据传输功能。并定义为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 PLC)。PLC在FCS系统中的地位似乎已被确定并无多少争论。PLC作为一个站挂在高速总线

上。充分发挥PLC在处理开关量方面的优势。另外,电厂辅助车间,例如水处理车间、循环水车间、除灰除渣车间、输煤车间等,这些车间的工艺过程多以顺序控制为主。PLC对于顺序控制有其独特的优势。辅助车间的控制系统应以遵循现场总线通讯协议的PLC或能与FCS 进行通讯交换信息的PLC为优选对象。

现场总线的应用是工业过程控制发展的主流之一。可以说FCS的发展应用是自动化领域一场革命。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构造低成本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促进现场仪表的智能化、控制功能分散化、控制系统开放化,符合工业控制系统技术发展趋势。总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在经历了基地式气动仪表控制系统、电动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控制系统、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以及集散控制系统(DCS)后,将朝着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方向发展。虽然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FCS发展很快,但FCS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统一标准、仪表智能化等。另外,传统控制系统的维护和改造还需要DCS,因此FCS完全取代传统的DCS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DCS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可以肯定的是,结合DCS、工业以太网、先进控制等新技术的FCS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工业以太网以及现场总线技术作为一种灵活、方便、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在工业现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将在控制领域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结论

在未来,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数字技术向智能化、开放性、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同时,工业控制软件也将向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开放性发展。因此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的出现,数字式分散控制DCS及PLC并不会消亡,DCS及PLC系统会更加向智能化、开放性、网络化、信息化发展。或只是将过去处于控制系统中心地位的DCS移到现场总线的一个站点上去。这样说,DCS或PLC处于控制系统中心地位的局面从此将被打破。今后的控制系统将会是:FCS处于控制系统中心地位,兼有DCS、PLC系统一种新型标准化、智能化、开放性、网络化、信息化控制系统。

记录仪(超小型DCS)

DCS的价格一般比较昂贵,一套最小的DCS系统都要求10万元左右,一般适合点数较多的场合。但是点数比较小的情况下,记录仪就显示比较经济实惠了。100点以下的点数价格估计只有DCS的一半左右。所以选择DCS也应该根据现场的需求来进行选择。[2]

2数据通信子系统编辑

DCS是Data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数据通信子系统)的简称。

以轨道交通行业为例,DCS是一个纯透明的非安全性系统,他是控制中心和列车之间发送报文的载体。

3脊柱刺激器编辑

DCS第二层涵义:Dorsal Column Stimulator 脊柱刺激器[医]

4数字蜂窝系统编辑

DCS(Digital Cellular System )数字蜂窝系统简称DCS ,常见于手机频率。如DCS1800

这种表达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还包括CDMA800、GSM900、DCS1800、3G等多套系统。

5下坡缓速控制编辑

DCS英文全称是Descent Control System,车辆驶在倾斜度较大的下坡路上行进时,DCS自动进行制动,让车辆维持在5——7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进,司机无须踩刹车踏板,而且确保车轮不发生抱死,轻松驾驭方向。如欧宝安德拉、雪佛兰科帕奇车型就标配了此系统。

参考资料

中国DCS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

中国DCS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 2012-2-3 11:21:00 中华工控网报道 1 历史追溯: 上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装置迅速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尤其是石油炼制、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这些行业生产装置的大型化能够带来明显的好处,如生产效率提高、原料消耗减少、劳动力成本降低等。生产设施的大型化要求设备之间具有更好的协调性,而且停机将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用户迫切希望能够有一种产品或者系统能够解决生产设施大型化和连续化所面临的控制问题。与此同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规模集成电路取得突破性的发展,8位微处理器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使自动化仪表工业发生巨大的变化,现代意义上的DCS也应运而生,1975年Honeywell推出了第一个DCS产品。 中国使用DCS始于1981年,当时吉化公司化肥厂在合成氨装置中引进了Yokogawa的产品,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性能和可靠性。随后中国引进的30套大化肥项目和大型炼油项目都采用了DCS控制系统,提高了生产设施的效率和产品质量的连续性,并且物耗和能耗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DCS产品在石油和化工行业的成功应用也促进了其他行业控制系统的发展,在随后的几年,冶金、建材、电力、轻工等行业的新建项目中也陆续使用了DCS产品,并成为这些行业的主流控制系统。 2 技术发展: 经过30年的发展,现代的DCS产品与最初的产品相比在速度、可靠性、功能、通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功能领域的扩展:从功能上现在的DCS已经不再局限于控制层,而是增加了更多的管理层功能,向上提供企业管理系统接口。与此同时,DCS向下不在局限于主工艺装置系统的控制,而是将更多的辅助系统纳入到整个控制系统。 ◆硬件技术的发展: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DCS系统的硬件可靠性进一步增加,在系统

国内外DCS在各个行业分布

国内外DCS不同行业的分布情况 一、石油化工: 1、Honeywell霍尼伟尔 2、横河yokogawa 3、Emerson爱默生 4、Foxboro福克斯波罗 5、ABB 6、Siemens西门子 7、杭州和利时HOLLYSYS,HOLLiAS-MACS-SM 8、浙江中控SUPCON(浙大中控),ECS-700 二、化工: 1、Honeywell霍尼伟尔 2、横河yokogawa 3、Emerson爱默生 4、Foxboro福克斯波罗 5、ABB 6、Siemens西门子 7、杭州和利时HOLLYSYS,HOLLiAS-MACS-SM 8、浙江中控SUPCON(浙大中控) 用于小化工的系统:浙大中自(sunyTDCS9200)、浙江威盛自动化(FB-300MCS) 特别说明一下, AB(罗克伟尔)严格意义来讲没有DCS,过去有个DCS叫ProcessingLogix,是跟Honeywell合作的。Honeywell叫PlantScape。现在AB自己不再推这套系统。 三、造纸: 1、ABB--DCS-800XA/QCS-AC450 2、Honeywell--DCS-PKS、TPS/QCS-达芬奇(号称全球最贵最好的QCS) 3、Mesto--DCS-MaxDNA/QCS-MaxQCS(美卓) 4、Siemens--DCS-PCS7,目前升级名称叫SiPaper/QCS(是OEM的)。 5、横河--DCS-CS3000/QCS 6、杭州和利时,HOLLiAS-MACS-FM 7、浙江中控(浙大中控) 8、四川高达:(西门子系统PCS7),传动、QCS、热泵

9、浙大双元:流浆箱控制,西门子 10、杭州华章(华章电气):传动控制,西门子。 四、电力: 600MW及以上大机组: 1、Emerson旗下WestingHouse--Ovation系统 2、ABB旗下贝利--Symphony系统 3、Invensys旗下Foxboro--I/A Serail系统 4、西门子旗下的Siemens PG集团--SPPA-T3000(PCS7的电力版本) 5、GE-Xinhua。--XDPS-400E(业绩下滑,大机组业绩几乎无业绩) 6、杭州和利时--HOLLiAS-MACS-SM系统 7、Metso--MaxDNA。(美卓与上自仪合作) 8、Honeywell--TPS 9、国电智深(EDPF-NT,600MW主要成套国外系统) 300MW机组: 1、杭州和利时-HOLLiAS-MACS-SM 2、GE-Xinhua 3、Foxboro 4、Westinghouse 5、ABB-Bailey 6、Siemens-PG等 7、国电智深(EDPF-NT) 热电: 1、杭州和利时HOLLiAS-MACS-FM 2、浙江中控JX-300XP低端,ECS-100中端(浙大中控) 3、.其他如新航智、南京科远、上海新华 五、建材: 水泥: 1、ABB--AC800F,以后AC800M配合800XA的会越来越多的。 ABB与天津院,南京院,合肥院都合作良好。剩下一个成都院,产值都比不过天津院的2个所。 2、西门子--PCS7,还有PCS7的水泥加强版-CEMAT都在用。 3、杭州和利时 4、浙江中控(浙大中控) 5、施耐德Quantum, 6、AB Logix5000 法资企业如拉法基稍微偏爱施耐德,而美资企业偏爱用AB。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工业控制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代工业控制总线的发展趋势 前言 随着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微电子等技术的发展,大量智能控制芯片和智能传感器的不断出现,以及在传感器、通信和计算机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人们对系统综合性能尤其是安全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希望能对系统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设备的智能维护。对企业自动化设备而言,对其工作状况进行远程监测和控制,不仅可方便设备管理者随时了解设备工作状态,设备出现异常时主动报警,便于及时维修,还可拓宽设备服务范围,提高工作性能,延长使用寿命。这一目标的实现对控制网络在开放性、互连性、分散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分散控制系统(DCS) 当前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仍以大系统、分散对象、连续生产过程(如冶金、石化、电力)为主,采用分布式系统结构的分散控制系统仍在发展。由于开放结构和集成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扩展了大型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 1. 应用现状 DCS自1975年问世以来,大约有3次比较大的变革,70年代操作站的硬件、操作系统、监视软件都是专用的,由各DCS厂家自己开发并没有动态流程图,通信网络基本上是轮询方式;80年代通信网络较多使用令牌方式;90年代操作站出现了通用系统,90年代末通信网络有的部分遵循TCP/IP协议,有的开始采用以太网。20多年来,DCS已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并趋于成熟,成为工业控制系统的主流。 虽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FCS发展很快,最终将取代传统DCS,但其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统一标准、仪表智能化等。而传统控制系统的维护和改造还需DCS,因此FCS完全取代传统DCS尚有较长过程。现DCS的新产品的特点为:系统开放、管控一体化及带有先进控制软件,DCS生产厂家也从事FCS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

(整理)论国产DCS及科远DCS系统发展状况

论国产DCS及科远DCS系统发展状况 发布日期:2013-01-25 浏览次数:6657 分享到:0 【摘要】:DCS系统自1975年问世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时间,发达国家普及率已经相当高。而中国的DCS市场目前正处于上升和发展时期,全球的DCS制造商都将目光转向中国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 一、国产DCS发展状况和市场分析 我国DCS发展较晚,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并逐渐普及。 发展初期,由于制造工艺落后,冗余等核心技术并未完全掌握,系统在应用中不稳定,实时性不够,硬件、软件性能与进口系统存在较大差距。 多年来,我国DCS系统市场的基本格局是国产DCS系统在中、小工程市场与国外DCS系统竞争,而重大工程项目市场被国外DCS系统垄断。近几年,在中小工程项目市场上,国产DCS 系统以更高的性能价格比和良好的服务逐渐占有优势。 随着国内DCS制造商不断对国外技术吸收,不断对系统软、硬件进行改进,同时计算机、通讯以及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国内DCS系统发展迅速逐步成熟和完善。已得到普遍应用,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产品。 国产DCS应用推广过程:从中、小型工程逐步向大型工程,从主应用领域石化、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逐步向市政、食品、建材、环保、交通等全工业范围拓展。在进行市场拓展和进入大型工程项目市场,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用户信任度 随着工程项目的大型化,控制系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控制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事实上,国产DCS系统与国外系统目前差距不是在技术上,主要是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和国外知名大公司相比,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还是不够的。只要去认真对待每一个应用,同样能使国产DCS系统在用户心目中逐步获得认可。 2、设计细节和应用方案 国产DCS系统进入大型工程项目市场后,价格的竞争因素将相对弱化。在各种系统的综合技术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用户将会通过系统的细节设计对系统作出评价。从用户的角度来看,DCS供应商提供不仅仅是个产品,应该是一个完整解决方案。因此用户在评价DCS系统时,不但要评价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而且非常重要的是还要评价系统的应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要。

一 DCS的发展历程汇总

一 DCS的发展历程 1975年前后,大规模集成电路由4位微处理器发展成8位,在形成单板机产品投入工业应用的同时,自动化仪表行业在原来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而形成的直接数字控制器(DDC)的自控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阴极射线管(CRT)、数据通信技术,开发出了以集中显示操作、分散控制为特征的集散系统,后来逐渐统一称为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在以后的20多年中,DCS产品虽然在原理上并没有多少突破,但由于技术的进步、外界环境变化和需求的改变,设计思想发展了,共出现了3代DCS产品。1975年至80年代前期为第一代产品,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前期为第二代产品,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为第三代产品。3代产品的区别,可从DCS的三大部分,即控制站、操作站和通信网络的发展来判断。当然,由于产品生命周期是个复杂的问题,加之各DCS生产厂家情况不同、产品换型年代不同及划分产品年代(三四代)的观点也不同,所以这有待进一步商榷。关于控制站、操作站、通信网络的情况,留待下述几节论述。现先就应用和市场情况作一分析。 70年代中期,过程工业发展很快,但由于设备大型化、工艺流程连续性要求高、要控制的工艺参数增多,而且条件苛刻,要求显示操作集中等,使已经普及的电动单元组合仪表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在此情况下,业内厂商经过市场调查,确定开发的DCS产品应以模拟量反馈控制为主,辅以开关量的顺序控制和模拟量开关量混合型的批量控制(针对精细化工等行业的批量生产方式),这们可以覆盖炼油、石化、化工、冶金、电力、轻工及市政工程等大部分行业。由于当时计算机并不普及,人们已习惯于常规自动化仪表的显示操作,所以开发DCS应强调用户可以不懂计算机就能使用DCS;同时,用户已习惯于在购置系统的同时配置自动化仪表,所以开发DCS还应强调向用户提供整个系统。此外,开发的DCS 应做到与中控室的常规仪表具有相同的技术条件,以保证可靠性、安全性。由此可见,当时DCS是与常规仪表中的二次仪表(控制室仪表)共同分享市场份额的。DCS先与成套设备配套,而后逐步扩大到工艺装置改造上,与此同时,也分成大型DCS和中小型DCS两类产品,使其性能价格比更具有竞争力。目前,世界上有数十家生产DCS的厂家,据ARC (Automation Research Corporation)1996年统计,下述排名前10家的公司占到80%以上的市场份额:Honeywell(21.6%)、Elsag Bailay (12.6%,包括H&B公司)、ABB(9.7%)、Yokogawa (9.6%)、Foxboro-Eckardt (9.3%)、Fisher- Rosemount(6.0%)、Yamatake Honeywell(4.6%)、Siemens (4.0%)、Cegelec/AEG Automation system(ATT)(3.2%)、Westinghouse(3.1%)。 ARC把世界市场分成四大区,即北美、EMA(欧洲、中东、非洲)、日本、亚洲(日本以外),其中亚洲(日本以外)的市场份额为:Honeywell(27.4%)、Yokogawa(12.6%)、Foxboro-Eckardt (11.4%)、ABB(8.1%)、Elsag Bailay (6.4%)、Cegelec/ATT(5.5%)、Fisher-Rosemount(4.8%)、Yamatake Honeywell (4.2%)、其他公司19.6%。世界市场的DCS分析如表所示。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网页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009-2010年中国网页设计市场现状分析与前景预测报告》是由中国市场监测中心与中国市场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家统计机构、市场监测数据库、行业协(学)会、进出口统计部门、科研院所等机构提供或发布的数据、信息,运用科学的统计手段与研究方法制作而成。是投资者、企业经营管理者了解网页设计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市场竞争状况、融资渠道、区域市场分布、行业重点企业分析等方面的市场信息,供其在投资和经营决策时参考。《2009-2010年中国网页设计市场现状分析与前景预测报告》版权归中国市场监测中心和中国市场研究中心所有,未经授权,任何机构不得转载或引用,违者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声明。【报告目录】第一章网页设计市场特征 (行业概念、产品分类及行业主要特征介绍) (一) 行业定义 (二) 行业市场现状 (三) 行业特征(行业特征包括行业自身特征和近期的市场运行特征,其中行业自身特征包括行业的市场消费特征、产品结构特征、原材料供给特征、产业集中度等,行业运行特征包括行业近期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特征、近期行业生产特征和近期原材料的供给走势特征等。) 1、行业消费特征 2、行业产品结构特征 3、行业原材料供给特征 4、行业产业集中度特征 5、行业产业链特征第二章网页设计行业经济运行环境分析(以宏观经济形势、政策、趋势、热点问题、环境变化及其对行业的影响等为主要研究内

容,其中包括近期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和宏观政策调控状况分析两部分。)第一节 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2009年我国投资增长状况 2、2009年我国物价运行状况 3、2009年我国工业增长状况 4、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5、2009年我国消费增长状况第二节 2009-2011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分析(宏观经济政策评述、专家对中国经济形势的观点比较和分析、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背景和方向等。) 1、2009-2011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2、2009-2011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分析第三节网页设计行业政策分析(行业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行业投资调控方向、行业调控政策等。)第三章 2009年网页设计行业发展动态(通过对行业的跟踪,分析行业内近期的发展动态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行动态,另外对行业内各主要细分市场的发展动态进行分析)第一节 2009年网页设计行业发展动态 1、国内市场发展动态 2、国际市场发展动态第二节 2009年网页设计行业细分市场发展动态第四章网页设计行业运行市场状况分析(国内外行业的经济运行现状解析)第一节世界网页设计产业发展现状第二节国内网页设计行业发展现状 1、2009年市场总量规模 2、2009年市场增长速度 3、2009年行业生产情况 4、2009年行业进出口情况 5、2009年行业主要产品及原料市场情况 6、2009年网页设计行业经济效益情况第五章 2009年网页设计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及关联产业)状况分析第一节上游产业发展状况分析第二节下游产业发展状况分析第三节关联产业发展状况分析第六章2009年全国网页设计行业财务状况分析(以数据的图、表的形式对

国外仪器仪表的发展趋势

国外仪器仪表的发展趋势 上海比特经济技术信息公司朱仁康李瑾朱伟民 综观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往往是由于新的观测手段的发明而开展起来的。以物理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为例,百分之五十的工作是得益于新的仪器或测试手段的发明创造。仪器仪表也是实现信息的获取、转换、存贮、处理和揭示物质运动的必备工具,仪器仪表装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水平。 一、仪器仪表发展概况 50年代初期,仪器仪表取得了重大突破,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各种数字仪器得以问世,把模拟仪器的精度、分辨力与测量速度提高了几个量级,为实现测试自动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0年代中期,测量技术又一次取得了进展,计算机的引入,使仪器的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个别电量的测量转变成测量整个系统的特征参数,从单纯的接收、显示转变为控制、分析、处理、计算与显示输出,从用单个仪器进行测量转变成用测量系统进行测量。 7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仪器仪表中的进一步渗透,使电子仪器在传统的时域与频域之外,又出现了数据域(Data domain)测试。 80年代,由于微处理器被用到仪器中,仪器前面板开始朝键盘化方向发展,过去直观的用于调节时基或幅度的旋转度盘,选择电压电流等量程或功能的滑动开关,通、断开关键已经消失。测量系统的主要模式,是采用机柜形式,全部通过IEEE-488总线送到一个控制器上。测试时,可用丰富的BASIC语言程序来高速测试。不同于传统独立仪器模式的个人仪器(Personal instrument)已经得到了发展。 90年代,仪器仪表与测量科学进一步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这个进展的主要标志是仪器仪表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将更深刻地影响仪器仪表的设计; 2. DSP芯片的大量问世,使仪器仪表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大大加强; 3.微型机的发展,使仪器仪表具有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4.图像处理功能的增加十分普遍; 5. VXI总线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国外仪器仪表发展特点 1.新技术的应用 目前普遍采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DSP(数字信号处理)、ASIC(专用集成电路)及SMT(表面贴装技术)等。2.产品结构变化 注重性能价格比。在重视高档仪器开发的同时,注重高新技术和量大面广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注重系统集成,不仅着眼于单机,更注重系统、产品软化,随着各类仪器装上了CPU,实现了数字化后,软件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今后的仪器归纳成一个简单的公式:仪器=AD/DA+CPU+软件,AD芯片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再经过软件处理变换后用DA输出。 3.产品开发准则发生了变化

国内外DCS的应用现状及特点解析

国内外DCS的应用现状及特点解析 经过近20年来的发展,国内在原来DDC直接数字控制技术自行研发和工控机应用的基础上,在对国外DCS的工程应用及技术引进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的DCS 产业,特别是在大型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国产DCS已取得了可喜的业绩,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与国外DCS相比,国内DCS产业具有如下特色和应用优势: ■反映水平的技术指标具体是指网络结构、硬件体系、软件体系及系统容量、系统实时性、系统人机界面、系统现场借口、系统控制功能、系统精确度、系统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系统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系统稳定性和系统安全性等。如何进一步科学地评比这些指标,是当今制造业的任务。 ■国产DCS的性价比高,适合在300MW以下机组中选用,在600MW以上机组可逐步扩大应用范围。 ■国内DCS企业对大型电厂的工程能力有待在实际工程锻炼中进一步提高。 ■国内DCS企业应加强研发力量,在DCS中尽快解决与FF、Profibus-PA等现场总线仪表连接的工程实践,EDDL设备描述语言技术,可互操作性技术的应用等专项技术。 ■加强管控一体化,电控、仪控一体化的应用技术的工程实践,特别是加强“资产管理”专项技术的实践。 ■加强功能安全技术的研究。 ■在引进国外特大型机组DCS应用工程中,把国内制造厂作为最终用户的伙伴,参加进去,从中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和工程管理经验,并为最终用户在该机组的运行、维护保驾护航。

国内三家典型DCS企业特点 国电智深——在多年DCS应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DPF-NT、EDPF-NT 和EDPF-BA的EDPF系列产品。其中EDPF-B A在传统的DCS框架下进一步融合PLC的特点。 和利时:自90年代以来,历经了HS-DCS-1000、HS-2000、MACS直至现今主推的HOLLIAS系统,在大型火电厂中主要使用HOLLIAS-MACS-S,有符合汽轮机控制要求的HOLLIASDEH(汽轮机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和ETS(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和H OLLIAS-MACS构成一体,满足大型电厂控制和安全保护的要求。管控一体化方面,HOL LIAS具有MES功能,在开放的实时/关系数据库基础上,有子系统模块,可以满足电站信息化的需求。 上自仪: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经历了100年的历史积淀和16年的创新发展,成为国内首家自动化仪表行业的上市公司,而且成为上海电气集团的一部分。与国家核电共同组建了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逐步做到具备核电工程仪控系统设计、控制系统集成、核电仪控设备成套供应等的能力,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较大规模批量化建设中国品牌核电站的能力。 国外三家典型DCS企业特点 ABB——在“IndustrialIT”的架构下,由ABB贝利Infi90Open形成的Symphony 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800系列的新产品,推出IndustrialITSymphony最新的DC S系统。其中,800XA系统通过了现场总线基金会的互可操作性测试(在扩大范围的程序下的HIST测试)。800XA已有用于大型电厂的业绩。在最新微电子技术基础上,开发了采用MCF5407CPU芯片的新一代在线控制与管理模件BRC300。ABB贝利在中国电力方面用户多达200多个,新系统和老系统兼容,这有利于以后的设备改造更新。 西门子——在全世界已有超过1500套控制系统装置,是成功的电力和I&C系统供应

国内外发展状况

3、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1)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于实践教学的评价是采用官方评估方式为主,考核点主要是依据“双师型”教师比例、教学仪器设备状况、校内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等硬件设施等方面,通常采用抽查学生实践成果来检测学生的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这种方式带来的后果是较注重结果,而忽略整个过程,这样的评价内容与方式导致各职业院校对于实践教学表面文章做得比较多甚至流于形式,而实质性改观和促进比较少,这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相悖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的要求的深化,实践教学重要性逐步被人们认识,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发展轨迹、培养模式、办学特色对实践教学进行不同方式的监控与评价的开展和探索。有的院校通过“预习抽查”、“实验验收”、“期中检查”、“期末考试”等环节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考核方法上采用抽查、值班巡视、实验结果验收,批改实验报告、阶段与期末实验现场考试等不同形式。有的院校对实验实训、实习等不同的实践形式制定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表,对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考核。还有的院校对部分实践教学环节的绩效评价进行试点,把原来与理论课程合并在一起的实践内容分列出来,单独计分,实验进行分组现场操作考核。 我国的实践教学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科学权威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现有的外部对实践教学的评价是包含在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的,这有助于在学校的总体教学工作中对实践教学进行整体把握和评价,但现存的问题是实践教学在评估中占的权重较轻。职业院校内部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也还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体系,表现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法简单,评价结果不受重视。 总的说来,我国的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还在起步阶段,各职业院校依据其对实践教学的不同认识,各自探索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但这些方法和手段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其适应性、权威性、科学性、公正性上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尚未形成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质量观,尚未形成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形成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全面系统、便于操作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对评价的工具和手段缺乏研究等等。这对我们研究成果的创新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我们要合理地吸收并加强对国外成熟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研究,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认真梳理、总结、概括和提炼现有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使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科学化、系统化,真正发挥其监控与评价的功能,为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职业教学发达国家对实践教学的监控与评价是很重视的。德国、英国等国对实践教学监控与评价共同的特点是:监控与评价方法、主体多元化;监控与评价手段科学化;监控与评价人员专业化;监控与评价过程动态化;监控与评价对象全面化;监控与评价程序系统化。使监控与评价体系完整、规范;评价结果公正、权威、可信。 德国监控与评价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主体是企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大多在企业进行,企业教师是学生的第一指导教师,学校教师是作为学生的第二指导教师。教师在学生的整个实践活动、毕业论文写作和在企业的工作期间大约只去企业指导学生一、两次。实践活动中,学生要完成一份详尽的来自企业的实训、实习报告,企业指导人员根据实践学生的表现及报告质量为学生出具一份实训、实习工作鉴定;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及成绩的评定由企业和学校联合组织进行。

国内工控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工控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 版块:选择版块现场总线传动论坛PLC&I/O PC-Based 自由论坛 1.总体市场规模 1983年工业操纵运算机被列入国家运算机系列型谱及进展规划。目前,我国工业操纵运算机(包括工业操纵运算机系统,分散型工业操纵运算机系统、工业操纵功能模块系列、自动测试系统和数控、程控装置五大系列)技术、产业和应用都有了专门大的进展,我国工控机行业差不多形成。 我国工控机系统的进展,大多是在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也相继引进了各种工控机系统,并开始自己设计操纵系统和装置,然后进行消化吸取,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也有的是引进技术与外商合作合资组装生产国外产品并逐步实现国产化。 目前我国工控机市场规模为95~127亿元人民币,其中工业PC 机及板卡25~30亿元;嵌入式运算机(含操纵器)15~20亿元;PLC规模是15~17亿元;DCS系统15~20亿元;数控系统15~20亿元;进口机电设备配套操纵设备约20亿元。 此次调查中,生产PLC的厂家占30.43%;生产工业PC机的占2 1.74%;生产DCS的占17.39%;FCS占8.7%;其它(自动化外表、模块)为21.74%。 2.可编程序操纵器(PLC)

目前,我国的PLC生产有一定的进展,小型PLC的有些品种已批量生产,中型PLC已有产品,大型PLC已开始研制,有的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而且还有出口。PLC要紧用在各种炉窑、机床、机械、冶金、各种生产线、铁路、水处理设备等等。 国内PLC形成产品化生产的企业约30多家,年产量超过1000 台的不到10家。要紧生产单位有:苏州机床电器厂、上海香岛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机械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江苏嘉华实业有限公司、苏州电子运算机厂、杭州机床电器厂、辽宁无线电二厂等。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不超过10%。 1996年销售约9万台套,其中进口8万台套(用汇1.2亿美元),总计约合人民币15亿元。 此次调查中,应用Siemens产品的用户占20.83%,Modicon、A -B、OMRON用户各占14.58%;三菱公司用户占8.33%;GE占6.25%;富士占4.17%;其它(日立、光洋、东芝、NEC、三星、B&R、利玛(机械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电子工厂)和嘉华各占2.08%。 从抽样调查结果看,用户选用PLC产品仍以国外产品为主,并以SIEMENS、MODICON、A-B公司、OMRON、GE公司和三菱等产品为多。 3.工业PC机 自1992年以来,我国工业PC机市场极为活跃,1993年成为中国的工业PC机年,国产工业PC机市场也保持着稳固进展的势头。

CFD 简介及国内外发展状况

1.1 计算流体力学的起源 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是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对包含有流体流动和热传导等相关物理现象的系统所做的分析。他作为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在20 世纪60年代左右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1】。总的来说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初始阶段(1965~1974),这期间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解决计算流体力学中的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如模型方程(湍流、流变、传热、辐射、气体-颗粒作用、化学反应、燃烧等)、数值方法(差分格式、代数方程求解等)、网格划分、程序编写与实现等,并就数值结果与大量传统的流体力学实验结果及精确解进行比较,以确定数值预测方法的可靠性、精确性及影响规律。同时为了解决工程上具有复杂几何区域内的流动问题,人们开始研究网格的变换问题,如Thompson, Thams和Mastin提出了采用微分方程来根据流动区域的形状生成适体坐标体系,从而使计算流体力学对不规则的几何流动区域有了较强的适应性,逐渐在CFD中形成了专门的研究领域:“网格形成技术”。 第二,工业应用阶段(1975~1984年),随着数值预测、原理、方法的不断完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得到工业界的认可,如何在工业设计中得到应用,因此,该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探讨CFD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可行性、可靠性及工业化推广应用。同时,CFD技术开始向各种以流动为基础的工程问题方向发展,如气固、液固多相流、非牛顿流、化学反应流、煤粉燃烧等。但是,这些研究都需要建立在具有非常专业的研究队伍的基础上,软件没有互换性,自己开发,自己使用,新使用的人通常需要花相当大的精力去阅读前人开发的程序,理解程序设计意图,改进和使用。1977年,Spalding等开发的用于预测二维边界层内的迁移现象的GENMIX程序公开,其后,他们首先意识到公开计算源程序很难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因此,在1981年,组建的CHAM公司将包装后的计算软件(PHONNICS-凤凰)正式投放市场,开创了CFD商业软件的先河,但是,在当时,该软件使用起来比较困难,软件的推广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国80年代初期,随着与国外交流的发展,科学院、部分高校开始兴起CFD的研究热潮。 第三,快速发展阶段(1984至今),CFD在工程设计的应用以及应用效果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术界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同时Spalding领导的CHAM 公司在发达国家的工业界进行了大量的推广工作, Patankar也在美国工程师协会的协助下,举行了大范围的培训,皆在推广应用CFD,然而,工业界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热情。1985年的第四界国际计算流体力学会议上,Spalding作了CFD

DCS现状与发展趋势

DCS现状与发展趋势 分散控制系统(DCS)今天已步入第三代。它的发展一方面受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及CRT 技术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要求的驱动。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处理器在控制装置、变送器上的广泛使用,现场仪表(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等)得以智能化。“现场总线标准”就是设计用来替代4~20 mA模拟信号标准的新工业标准。 现场总线(Fieldbus)国际标准的制定将对DCS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由于现场总线与传统的4~20 mA信号传递相比有很多优点,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自动化系统结构有望成为未来的分散控制系统。 1 DCS系统的发展 DCS将向信息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控制扩展,将过程控制和信息管理系统紧密结合起来,构成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CIPS)。CIPS除了要完成传统DCS 过程控制的功能外,还要实现运行支持和决策支持的功能,包括质量控制、过程管理、在线优化、经营管理、决策分析等。 网络是当今工厂自动化的核心,是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的基础,而工厂自动化的每一层都有适用于自己的网络。分散控制系统的典型网络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工厂级(上层、管理层)包括工厂信息管理和生产管理,负责与工厂管理计算机的连接,计算机间的管理数据交换通过工厂主干网实现。主干网采用ISO/OSI-MAP/TOP或TCP/IP-Ethernet网络协议标准。随着工厂自动化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级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它是DCS 向CIPS 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车间级(中层、监控层)包括过程控制和过程管理,用于控制室、现场控制设备和各现场控制装置间的连接。通信网采用中速、载带工业过程数据公路的形式(ProwayC或IEEE802.4)。这是DCS的实时工业控制网络,应具有高可靠性、高使用性、实时性强、有自诊断功能、有自组态功能、容易接入新站等。 现场级(低层)用于连接过程控制中的传感器、执行器、智能仪表等。现场以标准的现场总线为发展目标,现已有了两个国际组织的现场总线产品,现场总线将是DCS 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 现场总线 2.1 现场总线标准 现场总线标准的第一部分被命名为H1,定义了一个低速、带电链路的数字信号取代4~20 mA模拟量传输信号。当H1被采用后,智能传感器将能够与数字控制系统直接通信。第二部分H2,定义了一个高速、不带电的链路,使协议可应用于高级逻辑和控制。H2协议的通信速率为1 Mb,而H1通信速率为31.25 Kb。 由于是作为低级的网络应用,Fieldbus与OSI模型的第一、二和七层有关。OSI网络模型与三层Fieldbus体系结构的对照见图2。 Fieldbus中物理层确定通过物理媒介传送的数字信号的形式,包括电缆种类、硬件、传输方式、传输速率、电气及机械性能等。数据链路层负责现场与控制空间的信号双向传送,

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4年5月20日来源:【】【】 分享到: 中研网讯: 一、智能内涵及其战略意义 1、概念内涵 智能制造是将制造与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技术的集成应用于设计、生产、和的全生命周期,在制造过程中进行感知、分析、推理、决策与控制,实现产品需求的动态响应,新产品的迅速开发以及对生产和供应链网络实时优化的制造活动的总称,可分为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管理、智能制造服务四个关键环节。 相关研究报告 2014年5月 2014年5月 2014年5月 1 2 3 2、战略意义 智能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客观趋势,世界上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和应用。发展智能制造既符合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重塑我国制造业新优势,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应该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实现制造业升级的内在要求:一是实现我国制造业高端化的重要路径;二是加速智能制造技术进步的内在要求。

重塑制造业新优势的现实需要:一是应对“双重挤压”挑战的必须之选;二是加快我国智能制造技术产业化的客观需要;三是破解、资源和环境约束,实现目标的有力手段。 拓宽产业施政空间的重要抓手:分析我国已出台的促进智能制造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可以发现,目前还主要将重点放在智能制造技术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方面,而智能制造是将智能制造技术应贯穿于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制造活动全过程,不仅包括智能制造装备还包括智能制造服务。因此,要促进智能制造的发展,应从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制造服务等诸多领域加以规划和政策扶持。 二、全球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1、以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崭露头角 “数字化”制造技术有可能改变未来产品的设计、销售和交付用户的方式,使大规模定制和简单的设计成为可能,使制造业实现随时、随地、按不同需要进行生产,并彻底改变自“福特时代”以来的传统制造业形态。 3D打印技术呈现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打印速度和效率将不断提升;将开发出多样化的3D打印材料;3D 价格大幅下降。 2、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及应用贯穿制造业全过程 先进制造技术的加速融合使得制造业的设计、生产、管理、服务各个环节日趋智能化,智能制造正引领新一轮的制造业革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建模与仿真使产品设计日趋智能化;二是以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日趋广泛;三是全球供应链管理创新加速;四是智能服务业模式加速形成。 3、世界范围内智能制造国家战略空前高涨 世界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提早布局 自20世纪80年代末智能制造提出以来,世界各国都对智能制造系统进行了各种研究,首先是对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然后为了满足全球化和社会产品需求的变化,智能制造技术集成应用的环境——智能制造系统被提出。日本于1989年提出智能制造系统,且于1994年启动了先进制造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美国于1992年执行新技术政策,大力支持包括技术、新的和智能制造技术在内的关键重大技术。欧盟于1994年启动新的研发项目,选择了39项核心技术,其中信息技术、分子学和先进制造技术中均突出了智能制造技术的地位。近年来,各国除了对智能制造基础技术进行研究外,更多的是进行国际间的合作研究。 世界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将智能制造作为重振制造业战略的重要抓手 危机以来,在寻求危机解决方案的过程中,美、德、日等国政府和相关专业人士纷纷提出通过发展智能制造来重振制造业。2011年6月,美国正式启动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2012年2月

中国DCS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DCS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上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装置迅速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尤其是石油炼制、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这些行业生产装置的大型化能够带来明显的好处,如生产效率提高、原料消耗减少、劳动力成本降低等。生产设施的大型化要求设备之间具有更好的协调性,而且停机将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用户迫切希望能够有一种产品或者系统能够解决生产设施大型 化和连续化所面临的控制问题。与此同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规模集成电路取得突破性的发展,8位微处理器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使自动化仪表工业发生巨大的变化,现代意义上的DCS也应运而生,1975年Honeywell推出了第一个DCS产品。中国使用DCS始于1981年,当时吉化公司化肥厂在合成氨装置中引进了Yokogawa的产品,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性能和可靠性。随后中国引进的30套大化肥项目和大型炼油项目都采用了DCS 控制系统,提高了生产设施的效率和产品质量的连续性,并且物耗和能耗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DCS产品在石油和化工行业的成功应用也促进了其他行业控制系统的发展,在随后的几年,冶金、建材、电力、轻工等行业的新建项目中也陆续使用了DCS 产品,并成为这些行业的主流控制系统。 技术发展:经过30年的发展,现代的DCS产品与最初的产品相比在速度、可靠性、功能、通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功能领域的扩展:从功能上现在的DCS已经不再局限于控制层,而是增加了更多的管理层功能,向上提供企业管理系统接口。与此同时,DCS向下不在局限于主工艺装置系统的控制,而是将更多的辅助系统纳入到整个控制系统。 ◆硬件技术的发展: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DCS系统的硬件可靠性进一步增加,在系统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硬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也保持在100,000小时以上。现在的DCS 控制站普遍采用32位处理器及多处理器技术,在最新的产品上已经开始使用64位处理器,相比初期DCS控制站的8位处理器,运算速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先进通讯技术的应用:从通讯上看,目前现场总线已经普遍运用,在最近的几个大型石化项目中都使用了现场总线。 市场规模:中国庞大而成体系的流程工业形成了过程控制系统的市场基础,而其中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市政、冶金的大幅度投资与增长,更形成了每年超过50亿元(2004)的DCS 市场规模。同时,市场的行业分布也与这些主要行业的投资情况息息相关。譬如,近年的能源短缺和随之而来的电力投资热潮,使得电力行业的DCS需求达到18亿元,占据整个市场三分之一强的份额,超过了石化和化工这些传统的DCS应用的强势行业。市场增长:尽管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2004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限制中国过热的经济,但是,由于工程项目的周期一般都在2年以上,而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通常在工程的后期,因此

印刷设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印刷设备的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班级: 学号: 专业:

目录 【摘要】(关键词) (1) 1、印刷设备的国研究现状 (2) 1.1瓦楞纸印刷设备 (2) 1.2凹版印刷设备 (3) 1.3胶印印刷设备 (3) 1.4丝印印刷设备 (5) 1.5数码印刷设备 (7) 2、印刷设备的国外研究现状 (9) 2.1德国印刷设备研究现状 (9) 2.2美国印刷设备研究现状 (11) 2.2.1小型印刷企业占多数 (11) 2.2.2混合印刷有所增长 (11) 2.2.3数码印刷继续增长 (12) 2.3日本印刷设备研究现状 (13) 2.3.1向高精细印刷方向发展 (13) 2.3.2按需及个性化需求有增无减 (13) 2.3.3跨媒体时代到来 (14) 2.4澳大利亚印刷设备研究现状 (14) 2.4.1澳大利亚印刷业的基本情况 (14) 2.4.2澳大利亚数字印刷业的发展状况 (14) 3、展望未来 (15) 3.1绿色环保印刷将成为主流 (15) 3.2包装印刷设备复合化 (15) 3.3数字化工作流程将进入包装印刷领域 (15) 3.4无轴驱动技术广泛应用 (16) 参考文献 (16)

印刷设备的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在过去十年中,数字印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从传统的单纸印刷手中赢得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即便爆发了经济危机,数字印刷的增长趋势也依然非常明显。此外,印刷业的合并之风也将越演愈烈,这主要是受企业成本上涨、利润缩水和价格压力过大的影响。现代印刷设备已远不再是简单的“印刷”,伴随着工业科技革命的每一个进步,现代印刷技术反映在印刷设备的每一次技术革新上,而印刷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必然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欧洲仍然是印刷设备器材最大的市场,美国和亚太紧随其后。在未来5年中,亚太地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位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新加坡和泰国等印刷业的高速发展。功能丰富的印刷机是印刷设备器材行业最主要的一种产品。其中,胶印和柔印机的市场需求最大,单纸印刷机在2007~2015年之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更是位居各类印刷设备器材之首。 据了解,印刷设备器材市场上的主要供应商有:爱克发、博斯特、都福、马肯依玛士、高斯国际、GraphicsMicrosystems、海德堡、惠普、I l l i n o i s T o o l W o r ks、高宝、曼罗兰、MediaandPrecision技术公司、马天尼、利优比和施乐等。 印刷机械行业的特点会随着市场因素、竞争程度和客户的多样性而有所变化。不同印刷机械领域的增长和盈利潜力也有所不同,在过去几年中,数字计算机直接制版(C T P)技术的使用已经完全超过了传统模拟技术。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印刷厂开始使用数字印前工作流程,市场对印刷品需求的增加和印刷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将促使人们加大对印刷媒体行业的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