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软件测试大纲

教学大纲-软件测试大纲
教学大纲-软件测试大纲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90613608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适合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总学时数:48 学分:3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软件质量的保证。该课程是培养训练学生软件质量保证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开设该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软件测试的理论和实践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软件测试和软件测试过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熟练掌握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的测试用例的设计,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复杂程序的编写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软件测试工作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一定的实验和习题。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讲授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设计能力,要求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技术,能够运用课程所介绍的原理和技术对大型项目软件进行测试组织、设计和实施,编写简单的测试驱动程序,并能自学掌握和运用市场上流行的自动化测试软件工具,达到灵活运用软件测试技术的要求。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设置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开发中,设计测试用例简单运用软化测试工具进行测试的能力,实验教学采用演练结合的实验方式;实验考核由三部分组成: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纪律。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软件缺陷的定义以及修复成本;了解软件测试的分类;掌握动态测试与静态测试的定义与区别;掌握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的定义;了解软件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的作用。

教学重点:修复软件缺陷的成本,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的区别

教学难点: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的侧重点

教学内容:软件缺陷;软件测试的分类;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软件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

第二章软件测试方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软件测试方法;掌握因果图法、判定表法;掌握基于逻辑覆盖的方法;

教学重点:基于输入域的方法、基于组合机器优化的方法、基于逻辑覆盖的方法

教学难点:等价类划分法、因果图法、判定表法、基于逻辑覆盖的方法

教学内容:基于直觉和经验的方法;基于输入域的方法;基于组合及其优化的方法;基于逻辑覆盖的方法;基于缺陷模式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测试

第三章软件测试流程和规范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传统的软件测试过程;了解敏捷测试过程;了解基于风险的测试策略;了解测试过程的改进;掌握软件测试规范

教学重点:测试过程改进的几个案例、软件测试规范的内容

教学难点:测试过程的改进

教学内容:传统的软件测试过程:W模型和TMap NEXT;敏捷测试过程的流程及其特征;讨论如何改进测试过程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TMMi、TPI NEXT、CTP、STEP;软件测试的规范的内容

第四章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单元测试的目标和任务;了解静态测试的标准及常用方法;掌握动态测试中的桩模块和驱动模块;掌握几种常用的单元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系统集成的模式与方法

教学重点:单元测试的目标与任务、桩模块与驱动模块的作用、几种常用单元测试工具的使用、系统集成测试的方法

教学难点:桩模块与驱动模块的作用、几种常用单元测试工具的使用

教学内容:为什么要进行单元测试,单元测试的目标、要求与任务;静态测试中测试代码应该符合的编码标准和规范以及代码评审的内容;动态测试中桩模块和驱动模块的作用;几种常见的代码评审案例分析;单元测试工具的使用:Junit、Ant、SourceMonitor;系统集成的模式与方法:自顶向下集成、自底向上集成、混合集成、持续集成

第五章系统测试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系统测试的任务;了解常用的web系统测试工具的使用;了解回归测试的阶段以及目的;了解性能测试的指标及内容;熟悉Jmeter及JProfiler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系统级功能测试的要求、性能测试的指标、系统负载、几种系统测试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系统负载、JMeter和JProfiler的简单应用

教学内容:系统级功能测试的要求;一套Web功能测试工具;回归测试的目的、策略及其方法;性能测试的指标、系统负载及其模式、结果分析;JMeter和JProfiler的简单应用;压力测试、容量测试、安全性测试、容错性测试、兼容性测试

第六章验收测试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验收测试的定义和内容;了解验收测试的策略;了解验收测试的过程教学重点:验收测试的过程与策略

教学难点:验收测试的策略

教学内容:验收测试的内容;验收测试的策略;验收测试的过程;执行验收测试;提交验收报告

第七章软件本地化测试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软件本地化的定义和内容;理解软件本地化和软件国际化的关系;理解软件本地化与软件翻译的联系;了解软件本地化测试应着重关注的方面

教学重点:软件本地化的定义与内容;软件本地化测试应着重哪些方面

教学难点:软件本地化测试着重关注的方面

教学内容:什么是软件本地化;翻译验证;本地化测试的技术问题

第八章测试自动化及其框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测试自动化的内涵;掌握测试自动化的实现原理;了解测试自动化工具的分类及应用;了解测试自动化框架

教学重点:测试自动化的优势;测试自动化的框架

教学难点:测试自动化的实现原理

教学内容:测试自动化的优势;测试自动化的实现原理;测试自动化的实施;功能和性能测试工具特性要求;测试自动化的框架

第九章测试需求分析与测试计划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软件测试的目标和准则;能够进行测试需求分析;了解测试项目的估算与进度安排;了解测试风险管理;能够编制测试计划

教学重点:测试需求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术;测试计划的编制

教学难点:测试风险和测试策略

教学内容:测试的目标和准则;测试需求分析;测试项目的估算与进度安排;测试风险和测试策略;测试计划的内容与编制

第十章设计和维护测试用例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测试用例的重要性;掌握测试用例的构成及其设计;掌握测试用例的组织和跟踪

教学重点:测试用例设计考虑的因素及基本原则、测试用例的组织和跟踪

教学难点:测试用例的组织和跟踪

教学内容:测试用例的重要性;测试用例设计书写标准;测试用例设计的基本原则;跟踪测试用例;维护测试用例

第十一章测试执行、缺陷报告与跟踪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测试执行过程的要点;了解测试项目进度的管理方法;掌握软件缺陷的描述方法;了解软件缺陷的跟踪和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测试项目进度的管理方法、软件缺陷的描述方法、软件缺陷的跟踪和分析方法教学难点:软件缺陷的跟踪和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软件测试执行与跟踪;软件缺陷的描述;软件缺陷相关的信息;软件缺陷跟踪和

分析

第十二章软件测试和质量分析报告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软件质量度量的方法;了解评估系统测试覆盖程度的方法;了解基于缺陷分析的产品质量评估方法;掌握测试报告的具体内容

教学重点:软件产品的质量度量的方法、基于需求和代码的测试覆盖评估、测试报告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基于需求和代码的测试覆盖评估

教学内容:软件产品的度量及其过程;质量度量的统计方法;基于需求和代码的测试覆盖评估;缺陷评测的基线和经典的种子公式;软件产品性能评估;测试报告的具体内容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成绩构成比例: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10%+作业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70%。

七、推荐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推荐使用教材:朱少民,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主要参考书:

[1] 陈明,软件测试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郑人杰、徐静、于波,软件测试,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3] 朱少民,全程软件测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八、课程有关说明

本课程以介绍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技术为基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意应用技术的介绍,力图让学生对软件系统测试方面有所启发。因此,应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综合分析与评价各种主要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

本大纲主撰人:杜浩翠

审稿人:孙滨

完成时间:2012年8月

关于加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关于加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和使用工作的规定 (2013-2014学年校政字1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落实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进一步规范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标准,加强课堂教学组织,改进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现行《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规范》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所有本科课程都应制定并使用教学大纲。各学院(系)、部(处)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组织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并根据教学需要定期组织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二章大纲制定及修订 第三条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自觉编制课程教学大纲,经所在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研究同意后,报学院(系)人才培养(教学)委员会讨论通过,由主管院长签字报教务处备案。

第四条同一门课程若开设多个课堂,原则上由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定内容基本统一的教学大纲。若确为教学需要,经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研究同意,在基本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不同课堂的任课教师可对大纲部分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第五条学院(系)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需要,每隔3-4个学年,应自觉组织研究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并要求对课程教学大纲作相应调整;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每学年均应对相关教师的全部教学大纲进行讨论完善。 第六条体育部和其他教学单位组织开设的相关课程,亦需制定和定期修订教学大纲,经相关领域专家审核通过、主管领导签字后报教务处备案。 第三章大纲基本内容 第七条课程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中英文名称、课程编号、学分、课程性质、授课对象、先修课程要求以及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简介和学习要求等。 (二)任课教师及助教(如有配备)基本信息:包括教师姓名、职称、办公时间及地点、办公电话、邮箱地址;助教姓名、联系方式、助教办公(答疑或辅导)时间。 (三)课程基本内容:包括课程章节名称、主要内容及掌握程度、教学进度、每节课研究性学习要求(包括课前预习、课程

软件测试大纲样本

中远程无人侦察机突防生存力评估系统 测试大纲

目录 1.测试目的 (3) 2.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3) 2. 1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3) 2. 2 使用要求 (3) 3.测试要求 (4) 4.测试仪器及辅助设备 (4) 4.1 测试设备 (4) 4.2 测试连接 (4) 5.测试方法和步骤 (4) 5.1 测试方法和步骤 (4) 5.2 测试用例说明 (5) 5.3 中远程无人侦察机突防生存力评估系统测试用例 (7)

为了确保中远程无人侦察机突防生存力评估系统的产品质量,使产品能够顺利交付验收,需要测试中远程无人侦察机突防生存力评估系统是否满足任务书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和使用要求。 2.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2. 1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该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可进行航路设定; ?可进行突防过程中威胁环境的设定; ?可显示突防过程中的地理环境; ?可动态显示无人机飞行航迹; ?具备无人机三维动态视景仿真功能; ?具备无人机突防生存力评估功能。 2.2使用要求 1.本系统独立运行,能为无人机生存力评估提供一个三维动态仿真平台,能形象、直观、逼真地演示无人机对防空系统雷达网突防的过程;在确定的飞机性能、自然地理环境下选择合理的飞行航路,使无人机受到敌方防空系统的探测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无人机的突防概率;方便地评估无人机的生存能力,还可用于任务规划人员的日常训练; 2.硬件环境:计算机CPU采用Inter酷睿i7 2.0GHz以上,内存不小于2GB,硬盘容量不小于256GB,具有标准网络接口,包含鼠标、键盘等通用外设; 3.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7/Windows XP。

软件测试大纲

软件测试大纲 版本修改记录 1 引言 1.1项目简介 1.2参考文档 《***方案》《***需求》 2 测试小组及其成员 3 测试日期安排 4 测试环境 对于CS或BS结构的软件分别说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软硬件环境 5 测试范围 根据需求及客户实际使用的情况,列出要测试的范围。 6 测试内容 6.1 功能测试 6.1.1 功能测试策略 列出主要采用什么测试方法,有没有使用测试工具,使用什么测试数据,什么情况下版本回退,什么情况下停止测试 6.1.2 功能测试主要内容 6.2 性能测试 6.2.1 性能测试策略 列出性能测试指标及采用的测试方法、测试工具。 6.2.2 性能测试主要内容 7 测试情况汇报

在此规定测试组通过什么形式将测试情况汇报给管理层项目部、应用开发组。和PM沟通后决定采用何种方式汇报测试情况。(常用的有日测试报告,周测试报告、buglist,或更新项目进展表等) 8 测试结果交付件 测试结束后,有测试组填写测试报告,并将测试报告及其它测试材料一并交给配置管理员。具体交付件,有项目经理和测试房双方协商确定,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测试大纲 测试大纲评审记录表 测试用例 列表 测试报告 9 测试风险或问题 在此记录任何与本测试项目相关的风险和问题。 [例如:一般风险和问题包括以下几条:

开发是否按时完成既定工作; 测试计划制定不够合理、规范。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发现其可操作性不强; 测试所需的资源是否到位。如:是否有足够测试人员,测试人员的培训是否到位及时进 行,并且测试人员的技能是否达到了要求。测试所需的软、硬件和操作系统是否准备完毕; 测试人员之间,以及测试组人员与用户之间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沟通; 项目参加人员是否对所使用的测试工具及其系统不熟悉,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偏差,影响测试效率。 ]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XMU Undergraduate Course Syllabus Course name Differential Geometry Course code Category code MATH Programme Semester Semester 1, Year 3 Course type □Basic Common Courses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Disciplinary General Courses Specialized Courses □Other Teaching Processes Course focus Lecture □Experiment □Skill-training □Practical Credit Others Practical Total hours Total learning 3 0 0 0 64 64 0 learning Lecture Tutorial Experiment Prerequisites Mathematical Analysis, Linear Algebra, Elementary Geometry,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1.Course description 2. Learning goals This course is one of geometry courses facing to undergraduate student in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subject for classical differential geometry is curves and surfaces in Euclidean 3- spaces and the research subject for modern differential geometry is general manifolds. This course will focus on the classical one. The content includes the local theory of curves and surfaces, frames and fundamental theorem for curves and surfaces, intrinsic geometry of surfaces. The method for this courses is based on calculus. 3.Teaching approaches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classical differential geometry, that i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methods in geometry of curves and surfaces in three-dimensional Euclidean space, and use this to solve some geometric problems. Train the students their capability of geometric and graphic imagination, from the concrete to the abstract. Meanwhile let the students feel the basic ideas and methods of modern 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modern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Lectures, Exercises,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exercising; Mainly blackboard-based teaching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as supplement. hours=L+T+E+P+O Tick a box Tick a box Filled out by department

软件测试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 学时:32学时 实验学时:8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先行课程:C语言,数据结构,面向对象开发工具,数据原理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 责任单位:计算机工程系 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学习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深刻理解和掌握软件测试和软件测试过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和掌握现代各种新的软件测试技术和主要发展方向。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软件测试工作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软件测试概述 1、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理解软件测试的背景,软件缺陷和故障的概念 2)理解软件测试的意义 3)理解软件开发过程与软件测试的关系 4)理解软件质量的概念及质量保证体系 5)了解软件测试职业与素质的要求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软件测试等相关概念。 (二)软件测试策略与过程 1、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理解软件测试的方法与策略 2)明确单元测试的主要任务和过程 3)理解软件测试的复杂性 4)明确集成测试的方法和确认测试的准则 5)明确系统测试的八个领域测试要点 6)明确验收测试的主要内容和相关配置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软件测试方法与策略 2)能力点: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及验收测试的方法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软件测试方法与策略 (三)黑盒测试及其用例的设计 1、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理解黑盒测试的基本概念 2)理解黑盒测试的两个典型问题 3)掌握黑盒测试的等价类划分法 4)掌握黑盒测试的边界分析法 5)掌握黑盒测试的因果图法和决策表法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黑盒测试方法 2)能力点:黑盒测试方法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黑盒测试方法 (三)白盒测试及其用例的设计 1、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西南石油大学本科专业课程项目教学大纲

西南石油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实验项目)教学大纲 编写规范 一、基本要求 1、教学大纲应有利于指导教师组织教学,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学习,能成为教材选用及编写、课堂教学、学生学业检查和成绩评定以及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2、教学大纲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实现课程教学目的为目标,以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体系、培养的能力、具备的素质为主线,科学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搭建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进度。避免局限于一本教材或参考书进行编写。其中,有国家指导意见的课程,应在国家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定位进行编写。 3、各教学单位应组织各教研室或课程教学团队认真学习学校有关教学大纲修订的要求及本审定意见,研讨课程教学内容,达成共识,并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编写。 4、教学大纲的语言应简明扼要,教学内容的层次及逻辑顺序清楚,重点明确,难点准确,学时分配合理;如对教学方式方法有建议,可进行总体阐述或在各部分中阐述。 5、课程教学大纲的格式符合统一规范。字体、字号规格统一。文本表述要简明扼要、科学规范、层次清楚,杜绝错别字。正式文稿应删除课程不需要的多余栏目(即该大纲未涉及或无内容的栏目)。 二、理论(含实验)课程、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 1、基本信息 应准确、完整的填写课程的各项信息,并符合学校的有关规定。 (1)中文名称、课程编码:必须与“教务系统”中培养方案所开课程匹配,且相互统一。 (2)英文名称:按照国际标准,科学、规范、准确翻译中文课程名。 (3)开课学院:教学单位全称。未纳入学院的教研室则填写教研室名。 (4)属性:选择填写“理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之一。以理论授课为主的课程为“理论”类课程,以实验授课为主的课程为“实验”类课程。

计算机三级考试软件测试技术考试大纲

计算机三级考试软件测试技术考试大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软件测试技术 考试大纲(2013年版) 基本要求 1.熟悉软件质量、软件测试及软件质量保证的基础知识。 2.掌握代码检查、走查与评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掌握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4.掌握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5.了解系统测试、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6.了解面向对象软件和WEB应用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7.掌握软件测试过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管理方法。 8.熟悉软件测试的标准和文档。 9.掌握QESuite软件测试过程管理平台和QESat/C++软件分析和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 考试内容 一、软件测试基本概念 1.软件质量的概念。 2.软件测试的目标和原则。 3.软件测试的心理学。 4.软件测试的经济学。

5.软件质量保证。 二、软件测试的类型及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地位 1.软件开发阶段。 2.规划阶段的测试。 3.设计阶段的测试。 4.编码阶段的测试。 5.验收和维护阶段的测试。 三、代码检查、走查与评审 1.桌面检查。 2.代码走查。 3.代码检查。 4.同行评审。 四、覆盖率(白盒)测试 1.覆盖率概念。 2.逻辑结构的覆盖测试。 3.路径覆盖测试。 4.数据流测试。 5.程序变异测试。 6.基于覆盖的测试用例选择。 五、功能(黑盒)测试 1.边界值测试。 2.等价类测试。

3.基于因果图的测试。 4.基于决策表的测试。 5.基于状态图的测试。 6.基于场景的测试。 7.比较测试。 六、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1.单元测试的目标和模型。 2.单元测试策略。 3.单元测试分析。 4.单元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原则。 5.集成测试基本概念。 6.集成测试策略。 7.集成测试分析。 8.集成测试用例设计原则。 七、系统测试 1.系统测试概念。 2.系统测试方法。 3.系统测试的实施。 八、软件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 1.软件性能的概念。 2.性能测试的执行。 3.软件可靠性的概念。

软件测试工程师考试历年试题及解答

软件评测师考试历年试题及解答 软件评测师考试大纲(2005年版) 一、考试说明 1. 考试要求 (1)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 (2)熟悉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知识; (3)熟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4)熟悉软件工程知识,理解软件开发方法及过程; (5)熟悉软件质量及软件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6)熟悉软件测试标准; (7)掌握软件测试技术及方法; (8)掌握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知识; (9)掌握C语言以及C++或Java语言程序设计技术; (10)了解信息化及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11)熟悉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 (12)正确阅读并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资料。 2.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在掌握软件工程与软件测试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软件测试管理办法、软件测试策略、软件测试技术,独立承担软件测试项目;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 本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 (1)软件工程与软件测试基础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 (2)软件测试应用技术,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问答题。 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软件工程与软件测试基础知识 1.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系统构成及硬件基础知识 ·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处理机 ·基本输入输出设备 ·存储系统 1.2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操作系统的中断控制、进程管理、线程管理 ·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 ·网络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操作系统的配置 1.3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基本原理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征 ·数据库语言与编程

1.4 中间件基础知识 1.5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分类、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常用网络设备 ·Internet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网络管理 1.6 程序设计语言知识 ·汇编、编译、解释系统的基础知识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数据、运算、控制和传输、过程(函数)调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C语言以及C++(或Java)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2.标准化基础知识 ·标准化的概念(标准化的意义、标准化的发展、标准化机构) ·标准的层次(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标准的类别及生命周期 3.信息安全知识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计算机病毒及防范 ·网络入侵手段及防范 ·加密与解密机制 4.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化相关概念 ·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 ·信息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信息资源系统基础知识 5.软件工程知识 5.1 软件工程基础 ·软件工程概念 ·需求分析 ·软件系统设计 ·软件组件设计 ·软件编码 ·软件测试 ·软件维护 5.2 软件开发方法及过程 ·结构化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瀑布模型 ·快速原型模型 ·螺旋模型 5.3 软件质量管理 ·软件质量及软件质量管理概念 ·软件质量管理体系 ·软件质量管理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技术 5.4 软件过程管理

软件测试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软件测试》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3010302课程时数48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及软件技术授课对象大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是计算机技术技术及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本课程将主要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学习软件测试理论知识和业界主流及通用技术,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测试技术和方法,熟悉几种自动化测试工具,从而从工程化角度提高和培养学生从事大型软件的测试技术和能力。 二、前期知识要求 前导课程:C#语言及windows应用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关系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软件测试概述 1. 软件测试背景 2. 软件测试的定义、目的和原则 3.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 质量保证与测试策略 5. 软件测试依据和规范 正确理解软件测试的背景,软件缺陷和故障的概念;正确理解软件测试的意义;理解软件测试的策略;熟悉软件工程与开发过程与软件测试的关系;正确理解软件质量的概念及质量的管理;了解ISO9000和CMM模型。 二、软件测试技术 1.单元测试 2.集成和系统测试 3.验收测试 4.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 5.基于应用服务器的测试 6.软件本地化测试 7.软件自动化测试

明确软件测试的复杂性;理解软件测试的方法和策略;理解单元测试的主要任务和过程;理解集成测试的方法和确认测试的准则;理解系统测试的基本测试方法;理解验收测试的主要内容和相关配置;理解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基本概念和策略。 掌握黑盒测试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以及因果图测试法;掌握白盒测试方法,包括逻辑覆盖测试方法盒路径测试方法;明确特定环境及应用的测试,理解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测试、GUI测试、实时系统的测试、嵌入式系统的软件测试。 理解软件本地化测试;理解软件自动化测试的概念,了解自动化测试工具与平台。 三、软件测试的管理 1.组织和管理测试团队 2.测试环境的建立 3.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 4.报告所发现的软件缺陷 5.软件测试和质量分析报告 6.软件测试项目管理 了解软件测试的管理组织模式与实施过程。能运用所学的软件测试技术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报告发现的缺陷,并给出测试结果及质量分析报告。 五、学时分配 六、考核方式和方法 考核成绩=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成绩,作业即每章学习完成后的主题小论文。 考试课程:采用半开卷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抗病性原理实验 Experiments of Principle in Resistance of Plant Disease 一、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课号: 适用专业:植保(植)、植保(农药) 理论课程总学时:40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6(4) 学分:0.5 开出实验个数:7(验证实验 5 个;综合实验 1 个;设计实验 1 个;创新性实验个)(选修4个) 应开实验学期:第7学期 二、实验课程简介 植物抗病性原理实验是以植物抗病性机制,植物病原物的寄生专化性及其变异,植物抗病性遗传和变异,植物抗病性鉴定为方要研究内容,通过实验的方法,了解植物体的各种抗病因子在抗病中所起的作用,结合理论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植物抗病性的原理。 实验课程的特点,发展现状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该项实验,使学生掌握重要植物本身结构与形态特征、植物本身含有的物理化学物质、病原菌的变异、品种间的不同抗病性等与抗病相关的因素在实际中是如何作用的,为将来如何控制病害,更好的进行病害防治与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植物病理知识、实验技能和植物抗病性的理论知识支持。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2000年后出版的书籍) (一)教科书 1.植物免疫学李振岐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 2.《植物抗病性原理实验指导》李永刚主编东北农业大学统编教材2004年(二)参考书 1、《植病研究方法》(第三版)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 五、考核办法 本实验采用百分制考核,其中实验操作中表现及出勤占总成绩的20%,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80%。 大纲主撰人:杨明秀 (一)实验项目1 木栓化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必修)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计划学时:4 每组人数:5~6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职业技能测试大纲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职业技能测试大纲 一、测试的性质与目的 2019年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城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职业技能测试,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选拔性测试,侧重考察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理科基础知识以及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测试形式及分值 1.测试形式:采用面试形式,每位考生面试时间为5分钟左右。 2. 测试分值:满分为300分。 三、测试内容 1.计算机基本知识 (1)计算机的大致组成; (2)计算机各部分的基本功能。 2.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常识 (1)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大致分类; (2)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3.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 (1)计算机软件的功能; (2)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流程; (3)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工具基本使用。 4.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 (1)计算机硬件的分类; (2)计算机硬件的作用。

5.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1)计算机网络的划分; (2)IP地址的基本概念。 四、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分以下5个方面: 1.精神面貌与心理素质:考生的仪表是否整洁;精神是否饱满,言谈举止是否适当。 2.语言表达能力:考生回答问题是否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清晰。 3.逻辑思维能力:考生回答问题的层次是否清晰;前后逻辑关系是否严密;思维是否敏捷;回答问题能否自圆其说。 4.理解沟通能力、应变组织协调能力:考生能否正确理解考官提问的内容;回答问题能否抓住关键点;处理问题是否有决断力。 5.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考生分析与解决问题有无创新意识;是否发展潜力。 五、题型举例 1.考生说出至少三种常用操作系统(包括微型计算机用操作系统和手机用操作系统)。 2.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什么是计算机硬件?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课程编号:*** 总学时:36 总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适用对象:软件工程专业 执笔人:*** 审核人:***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定位在软件测试基本原理和测试技术的学习,课程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如何保证软件质量,如何避免或减少软件测试风险。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和软件工程中的地位、作用,学习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技术方法、设计文档、实施步骤和常用的软件测试工具,掌握软件开发中的测试过程管理、测试用例的设计、软件系统测试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软件开发素质,为后续的专业综合实验和毕业设计等课程奠定良好的软件测试理论、技术。 教学目标: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是为软件工程专业开的一门必修课程,具体目标:知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测试方法、技术,理解。 能力:熟练掌握软件测试方法的不同分类及方法,能够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软件开发中的测试过程管理、测试用例的设计等基本能力,培养良好的软件开发素质。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和软件工程中的地位、作用,了解企业测试流程;理解测试中常用的术语及概念;掌握软件测试的不同分类和方法,掌握各种测试方法,能够独立应用这些方法进行具体的案例测试。 三、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1章引论2学时 教学重点:软件测试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软件测试的定义及观点,测试和质量保证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软件测试的必要性;掌握测试和质量保证之间的关系。 第2章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2学时 教学重点:软件缺陷及软件测试的分类。 教学难点:软件测试的级别。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软件缺陷的定义,产生和构成,了解软件测试的分类,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主动测试和被动测试等基本概念。 第3章软件测试方法5学时 教学重点:基于输入域的方法,基于组合及其优化的方法。

2019.1《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Analyt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A08153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化学专业)。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应用化学专业)。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 二、课程简介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师范学校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即是一门独 立的课程,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内容 为定量分析实验,重点学习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技能。 本课程需完成10个实验项目,大纲共安排实验项目12个:基本操作实验2个、验证实验8个、综合实验2个。12个实验中必做实验8个,选做实验4个,选做实验由学生任选其中2个实验合计组成10个实验。在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全部内容。合计42学时。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基本操作技能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树立“量”的概念,加深分析化学〈定量〉理论部分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为了完成本实验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各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内容,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掌握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培养学生清洁整齐、有条不紊的良好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30%)、加平时实验综合成绩(70%)为实验课程总成绩。 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 平时实验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纪律考勤等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实验报告40%:实验报告要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应包含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最终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正式版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正式 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名:Software Engineering 总学时:54学时 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全校本(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大学数学,离散数学,计算机算法设计。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工程性基础课程,在软件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软件开发是建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重要环节,人们通过软件工程学把软件开发纳入工程化的轨道,而软件工程学是用以指导软件人员进行软件的开发、维护和管理的科学。《软件工程》已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教学体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以IEEE最新发布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基础构建内容框架,注重贯穿软件开发整个过程的系统性认识和实践性应用,以当前流行的统一开发过程、面向对象技术和UML语言作为核心,密切结合软件开发的先进技术、最佳实践和企业案例,力求从“可实践” 软件工程的角度描述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以及软件开发管理,使学生在理解和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当前软件工程的方法、技术和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开发软件项目的工程化的方法和技术及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等;学生应能掌握开发高质量软件的方法,以及有效地策划和管理软件开发活动,为学生参加大型软件开发项目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述软件工程中的相关原理和概念,并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能力,让学生能切实体会到软件工程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并按软件工程的要求完成规范的各项软件开发文档。本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十三章。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THEOL网络教学综合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THEOL 网络教学综合 实验课名称:仪器分析实验 实验课英文名称:Instrumental Analysis Experiments 一、实验课程课号:20610038j 适用专业:动药、粮食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32(4) 学分:1 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1 个;综合实验6 个;设计实验1个)应开实验学期:与理论课同步开设 二、实验课程简介 仪器分析实验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实验课程。本课程的要紧内容包括: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光度计、原子吸取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红外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自动电位滴定仪等仪器。通过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可熟练把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仪器的简单结构;使学生初步具有按照分析的目的,结合学到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的能力。课程的改革以实验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与科学研究结合,研究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和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进展。改变过去实验教师与学生“牵着走”的关系,而改为“引着走”,和“自己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采纳素养、能力、过程、结果相统一的方法。注重过程,强调实验素养,注重动手能力及实验技能。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差不多要求 学习并把握化学实验中的差不多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以取得正确可靠的实验结果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观看现象、分析判定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及正确记录、处理数据和综合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要求学生严格遵照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来完成实验,实验前务必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以保证实验课的教学成效。

软件测试学习大纲

软件测试学习大纲 想来千锋教育却又不知道千锋教育好不好?看看我们的软件测试学习大纲吧! 头一阶段软件测试环境配置与管理 主流测试环境搭建配置管理,测试工程师的基本功之一 Windows测试环境配置管理 1、操作系统基础 2、网络体系结构 3、网络协议与配置 4、SVN配置管理 5、Windows Server环境搭建 Linux测试环境配置管理 1、Linux基础 2、Linux命令 3、Linux环境搭建

4、Linux网络配置 5、Vi编辑器 6、Linux软件包管理 7、Linux Shell 8、Linux内核配置 前导阶段课程,使学生获得软件测试基础环境搭建、配置、管理的能力 第二阶段数据库测试技术 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的主流数据库技术讲解,同时免费获得MS Sqlserver 数据库学习视频 Mysql数据库技术 1、MySQL数据库介绍 2、MySQL命令行客户端 3、MySQL图形化客户端 4、DDL 5、DML、DQL 5、多表联合查询与子查询 6、排序、聚合和分组 Oracle数据库技术 1、Oracle数据库介绍 2、服务器与客户端配置 3、PL/SQL应用 4、DML与DDL语句

5、索引和约束 6、事物和锁 经过学习获得在常见数据库中操作数据的能力,具备测试数据建造与数据库测试的必备能力 第三阶段应用程序测试技术 全栈软件测试技术学习阶段,掌握软件测试的流程、原则与方法论 应用程序通用测试技术 1、软件测试基本概念与意义 2、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3、常用软件测试方法 4、软件测试生命周期与流程 5、软件测试计划方案编写 6、软件测试需求分析与跟踪 7、软件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8、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9、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0、缺陷识别与缺陷跟踪系统 应用程序全栈测试技术 1、WEB测试方法 2、易用性测试方法 3、安全测试技术 4、金融行业软件测试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实验 Theory of Crop Principle 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课号:z(z) 适用专业:农学、农学(农产品)、农学(种子) 理论课程总学时数:40学时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6学时(4) 学分:0.5 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3个;综合实验1个;设计实验0个;创新实验0个) 应开实验学期:第五学期 二、实验课程简介 作物栽培学实验主要是以作物形态观察、产量构成、作物演化为主,实验操作与感官观察相结合,掌握作物产量构成因子分析以及种子检验的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讲授的有关知识。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实验教学目标 1、实验部分主要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讲授的有关知识,加强学生实验操作和生产实践技能。 2、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作物的分类和识别的方法。 3、掌握作物产量构成因子分析以及种子检验的手段和方法。 (二)基本要求 1、预习实验指导及有关教材,了解实验原理、内容和方法。 2、做实验时必须细心、严肃认真。 3、爱护实验仪器和用具,如有损坏必须及时登记。 4、按时完成实验操作,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对实验得到的结果要认真分析。 5、实验完毕后,应将用具洗净并放回原处。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赵宏伟主编,东北农业大学,2004 五、考核办法 实验报告、平时操作与口试相结合。 大纲主撰人:赵宏伟 (一)实验项目1 禾谷类作物形态观察及类型识别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4学时每组人数:3人首开日期:9月 2、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禾谷类作物的形态特点,正确识别常见各类作物。 4、实验内容提要 了解禾谷类作物的一般形态特征,麦类作物(第一禾谷类)和玉米等第二禾谷类作物的特点,常见禾谷类作物的识别。 5、实验操作要点

软件测试工程师技术水平考试大纲

软件测试工程师技术水平证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目的和要求: 1.考试性质和目的 本考试的目的在于使合格人员能在掌握软件工程与软件测试知识基础上,运用软件测试管理办法、软件测试策略、软件测试技术,独立承担软件测试项目;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考试的基本要求 (1)熟悉软件质量、软件测试及软件质量保证的基础知识; (2)掌握代码检查、走查与评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掌握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4)掌握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5)了解系统测试、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6)了解面向对象软件和WEB应用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7)掌握软件测试过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管理方法; (8)熟悉软件测试的标准和文档; 二、考试说明 1.考试形式:纸卷 2.考试分值比例: 软件测试工程师技术水平证书考试试卷由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两部分组成。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其中理论题占50分,实践题占50分。 3.考试时间:150分钟。 4.考核目标: 全面考察学生对于软件测试知识基础、测试管理办法、软件测试策略、软件测试技术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考试内容 一、软件测试基础 1.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2.软件测试的类型。 3.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4.软件质量保证。 二、软件测试标准 1.软件质量与评价 2.软件测试标准 3.软件测试标准行业应用 三、白盒测试技术 1.白盒测试概述 2.静态测试 3.动态测试技术 4.白盒测试综合策略 四、黑盒测试技术 1.黑盒测试概述 2.功能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3.黑盒测试用例组织和编写

软件测试(验收)大纲x

软件测试(验收)大纲 1.引言 (57) 1.1目的 (57) 1.2术语 (57) 1.3参照标准 (57) 2. 测试日期安排 (58) 3. 测试小组及成员 (58) 4. 测试具体内容 (58) 4.1合法性检查 (58) 4.2软件文档检查 (58) 4.2.1必须提供检查的文档 (58) 4.2.2其他可能需要检查的文档 (59) 4.2.3由业主确定必须检查的其他文档 (59) 4.2.4文档质量的度量准则 (59) 4.3软件代码测试 (59) 4.3.1源代码一般性检查 (59) 4.3.2软件一致性检查 (60) 4.4软件系统测试 (60) 4.4.1界面(外观)测试 (61) 4.4.2可用性测试 (61) 4.4.3功能测试 (61) 4.4.4稳定性(强度)测试 (61) 4.4.5性能测试 (61) 4.4.6强壮性(恢复)测试 (61) 4.4.7逻辑性测试 (61) 4.4.8破坏性测试 (61) 4.4.9安全性测试 (62) 5. 测试结果交付方式 (62) 1.引言 1.1目的 为了尽可能的找出软件的不足,提高软件的质量,促进软件的成功验收,专门制定了本大纲。其主要目的在于为所要进行的测试工作制定各种必要的准则和规范,以及在有关方面协议的基础上对测试工作进行合理组织与管理。 1.2术语 本大纲所提及的术语,其定义遵照GB/T11457标准。

1.3参照标准 ?GB/T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GB8566—1995;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 ?OGB8567—1988R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9385R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GB9386—1988R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指南 ?GB/T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OGB/T12505 —19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OGB/T14079 —1993 软件维护指南 ?OGB/T14394 —1993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GB/T16680 一1996 软件文档管理指南 ?开发者企业规范 软件开发者有关软件工程的规范 ?其它文件 说明:(1)应该遵循自顶而下、就严不就宽的原则,除非合冋书等法律文件中另有规定。 (2)标记(R)号的标准为推荐标准。 2. 测试日期安排 开发方如期交付软件的基础上,由业主审核确定具体日期安排。 3. 测试小组及成员 由业主聘请具有一定的分析、设计、编程和软件测试经验的测试组长和其他专业人员组成。测试组设组长一名(可设有副组长),负责整个测试的计划、组织工作。 或委托具有国家认可测试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测试。 4. 测试具体内容 测试内容应该包括:合法性检查、文档检查、软件一致性检查、软件系统测试与测试结

《软件质量保障与测试》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质量保障与测试》课程教学大纲 (Software Quality and Software Testing) 课程编号:10134505 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 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 后续课程: 总学分:2.5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5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面向软件质量管理人员,分别从理论、实践、管理的角度介绍软件测试与质量管理的精华与要点。在理论部分,介绍软件开发流程、软件错误的种类、测试配置、问题跟踪系统与软件测试流程。在实践部分,介绍测试用例设计与实际测试示范,并讲解如何撰写Test Plan、Test Case、FAQ、相容测试报告、性能使用报告和测试报告,提供各类文件的范本与示范程序,方便读者直接把握实践的要点。在管理部分,介绍项目管理的技巧、QA人员的角色与责任、衡量时间的技术与方法,以及其他管理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2.教学要求 学生必须具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或JA V A、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强调讲授与上机操作相结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上机条件。 二、课时安排 1.质量管理(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软件公司生存三要素,质量管理模式以及软件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理解:软件质量标准化。

(2)教学内容 ①软件公司生存三要素 ②质量管理简介与模式 ③被遗弃的软件质量管理 ④软件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⑤软件质量标准化 ⑥实施质量管理对软件公司所造成的影响 2.软件生命周期简介(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软件3 N 理解: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 现实环境的软件开发模型(2)教学内容 ①软件3 N ②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 ③现实环境的软件开发模型 3.软件质量管理(6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QC,QA 掌握:软件质量管理流程 (2)教学内容 ①质量控制(QC) ②质量保证(QA) ③软件质量管理流程 4.软件测试(6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测试形态 理解:测试技术 掌握:测试方法 (2)教学内容 ①测试形态(Testing Types) ②测试技术(Testing Techniques) ③测试方法(Approach) 5.配置测试环境(6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测试环境的快速变迁及配置测试环境的困难点 掌握:如何配置测试环境,设计测试环境配置需求 (2)教学内容 ①测试环境的快速变迁 ②配置测试环境的困难点 ③如何配置测试环境 ④测试环境配置需求清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