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做好国际新闻报道(改1)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国际新闻报道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的生命,也是新闻报道的灵魂。新闻报道要把握好舆论导向,这已成为共识;但对国际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问题,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提高国际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能力、国际新闻编辑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国际新闻报道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正确把握国际新闻的舆论导向对于我们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媒体的职责

舆论导向指的是在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倾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先是由媒体的政治责任所决定的。在我国,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就决定了国际台的新闻宣传报道必须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在思想上,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政治上,必须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国际台的办台理念是“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胸怀”,其中“中国立场”这四个字就是对国际台新闻报道中所应坚持的视角和立场的最好概括。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也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所要求的。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对社会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是构成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于在1972年首次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即公众通过媒介来知晓事件或问题,并按照媒介对各种问题的重视程度来调整自己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看法,也就是说,媒介对某一事物的强调程度同公众对同一事物的重视程度构成正比关系。这一实证性结论为舆论导向理论提供了基础,因为媒介会影响人们的关注对象,也就是说媒介议程会影响公众议程,传媒的影响力由此而生。此外,议程设置理论还进一步指出公众的关注往往会引起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采取措施,即公众议程又会影响政府议程。可以说,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媒体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维护社会的稳定、推动社会的进步也需要媒体的支持与参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媒体都不能为了所谓的“眼球效应”、经济利益忽视甚至彻底放弃承担这种责任。

举例来说,日本《产经新闻》近期报道称,2月1日起,日本将派遣可搭载直升机的大型船舶常驻钓鱼岛,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常驻该岛,报道称这是日方将强化在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的警备体制。

由于中国是当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受害者,两国又是近邻,因此中国读者、观众对涉及中日间有争议领土的报道十分关注,他们也自然会以这个问题为参照,来看待中日关系。如果报道迟缓或者立场偏软,会让中国读者和观众产生屈辱和不满的情绪,甚至产生社会不

安定因素。

这就提醒我们新闻工作者,报道相关事件,不但要有全球眼光,还要有国内视角,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发展和稳定出发,客观、冷静的报道。

首先,有关报道要以我国外交部,中宣部的通告为准;其次,谨慎报道,不要在报道中带有强烈情绪,以免刺激国内不满情绪;再次,就是不要转载、炒作日本的相关报道,同时要审慎关注、处理国内的保钓言论,避免刺激日方,以免使我方的工作造成被动。

再比如,国内媒体对去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就体现了正确引导舆论、尊重新闻规律与满足群众需求的有机结合。新闻媒体及时公布了灾情信息和抢救工作的进展;大量报道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各界人士对灾区的支援;热情宣传了抗震救灾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积极弘扬了抗震救灾中众志成城、互相支援的伟大精神,这些做法不但适时稳定了灾区群众的情绪,有效地引导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很好地发挥了媒体的社会教育功能,起到了明显的启迪和宣传作用,不仅感动了国人,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

这说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客观反映事实、遵循新闻规律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新闻媒体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客观报道和公正评述,达到正确舆论导向的效果,这也正是新闻规律的要求,不仅适用于国内新闻报道,而且同样适用于国际新闻报道。

二、认清问题,提高国际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能力

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高度发达的现代传媒又能迅速地进行全球化信息传播,国与国之间的利害关系趋于紧密,国际问题对中国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出现了一种国际新闻国内化的趋势。近年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上方方面面的东西都可能在中国国内引起反响,东南亚海啸、美联储减息、国际金融危机、索马里海盗猖獗都可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这就使得中国老百姓了解国际大事的愿望与日俱增,国际新闻报道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不少媒体的看点与卖点所在。在国际问题日趋国内化的今天,如果国际新闻报道舆论失控,其危害是隐蔽的、深刻的,可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

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为例,此次护航任务是重大涉外军事行动,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都很强,国内外高度关注。如何报道护航行动,不是简单的媒体行为,而是事关国家利益、军队形象的重大政治问题

因此在报道上,新闻单位必须认真贯彻中央精神,适时适度,重点在宣传护航行动对维护我国海上经济利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意义,宣传我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

促进世界经济平稳发展的坚强决心,宣传护航行动对巩固和发展我国与非洲国家的传统友谊作出的重要贡献和产生的积极影响。少用“远洋作战”、“中国海军崛起”、“剿匪”等提法,淡化火药味,强化维护和平的意图,防止把我国护航行动渲染成国际舆论焦点。

国际新闻报道作为向中国读者介绍国外尤其是西方世界的窗口,一方面要尽力满足读者、观众对国际时事的强烈需求,把一切能体现人类共同文明成果,有益于中国三个文明建设的国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情况提供给读者,丰富国人的文化生活,扩大国人的知识面,提高国人的思想水平;另一方面,在信息传播全球化、中国网民数量不断翻番、获取外来新闻的渠道越来越多的背景下,要牢牢把握国际新闻报道的主导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给西方的文化侵略提供一点可乘之机,切实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总体来说,当前国际新闻报道舆论导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一些国际新闻报道政治敏感性不够强,时有站在西方立场说话的现象,客观上成了西方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传声筒。

国际新闻舆论导向一旦失控,其危害具有隐蔽性和深刻性。一是由于国际时事是发生在其他国家、地区的人和事,容易给人一种事不关己的假象。二是与国内新闻相比,对国际新闻报道的限制相对较少;报道涉及面更广,有不少报道潜藏着价值观、意识形态等事关国家文化安全的根本问题。

2、从报道所涉及的地区来看,美、欧、日等大国的比重过大,对拉美、非洲等第三世界的报道过小。

有道是“大国小事即新闻”,“小国大事才是新闻”。美、欧、日等大国实力雄厚,掌握着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的主要资源,其内政外交对国际局势影响巨大,其“出镜率”远高于第三世界国家符合新闻规律。但对第三世界报道的比例过低,客观上会使第三世界尤其是非洲、拉美国家渐渐淡出公众视野,日益被边缘化,不利于构建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的发展。与此同时,对欧、美、日诸强报道量过大,也会为强化当今诸强掌控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这一旧格局提供舆论支持。中国作为最大、综合国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理应承担起积极为第三世界鼓与呼、为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尽力的责任。

三、如何把握国际新闻的舆论导向

首先,国际新闻编辑必须要对我国的各项国策有基本的了解,对外交政策要有较深入的了解。也就是说,国际新闻报道要以配合我国的总体外交战略目标,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服务为宗旨;要遵循我国一贯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要贯彻我国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的原则;要强调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原则和立场,正确反映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只有这样,国际新闻报道才能在全球风云变幻的复杂情况下,对突发事件妥善把握,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

在国际报道中,国际新闻编辑不能被西方舆论牵着鼻子转,西热我热,西云亦云,跟在西方媒体屁股后面,炒“灾难”、炒“丑闻”、炒“民主”、炒“制裁”。

其次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必须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判断、取舍,作出迅速和准确的处理,只有对党和政府的内外政策了然于胸,处理新闻稿和编排国际新闻时才能得心应手,不脱离党的宣传方针。

第三要熟悉世界历史和当代国际关系,对各国各地区的历史、地理、民族、经济、社会宗教、文化等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对各大国之间关系的基本状况把握准确,对各类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有清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国际时事的是非曲直、轻重缓急。

第四要博览群书,尽量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掌握娴熟运用中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尽力避免因知识欠缺、误解词义等原因造成技术性的舆论导向失误。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以备查找资料等不时之需。

第五,搞好国际报道要让国际报道与国内报道接轨.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搞国际报道的同志不能只埋头研究国际问题,忽视舆论导向不正确的国际报道对政策所产生的消极作用。

国际新闻报道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加强国际新闻报道。

参考书目:

《传媒天地》2006年第4期《试论国际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