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记录表大全

野外地质记录表大全
野外地质记录表大全

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

起点坐标 X: Y: Z: 第页/总页

注:M= L×cosβ; h= L×sinβ ; D=L×(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用+号,反之用-号。

测手: 记录人: 计算人: 检查人: 组长: 年月日

野外地质记录表大全

音像记录表

项目(矿区)名称: 页 / 共页

记录人: 日期: 年月日注:记录形式指:摄像、照片、录音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详解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20m/d的砂土、粉土、含薄层粉砂的淤泥质(粉质)黏土等土层的基坑降水施工,适合降低水位深度为3~12米(单层降低水位3~6米,多层为6~12米)。 轻型井点降水系在基坑外围埋设井点管深入含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连接弯管与集水总管连接,集水总管再与真空泵和离心水泵相连,启动抽水设备,地下水便在真空泵吸力的作用下,经滤水管进入井点管和集水总管,排出空气后,由离心水泵的排水管排出,使地下水位降到基坑底以下。其优点是机具设备简单,使用灵活,装拆方便,降水效果好的特点。 图1.1 轻型井点降水示意图 2 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2.0.1《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2.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 3 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

3.1.1熟悉施工图纸、平面布置图、工程勘察资料、地质条件等,着重了解地下水位、土层渗透系数;根据建构筑物基坑形式、开挖支护设计、降水深度、降水范围、降水时间、工程环境(施工季节、江河水位、四周地表水等等)影响等进行井点降水设计。 3.1.2根据地基基础平面形状、技术要求和降水地质条件,通过对轻型井点的设计,预测计算降水水位和水量,并提出降水工程的辅助措施和补救措施。 3.1.3对工程环境问题应专门设计,对附近建构筑物是否沉降进行分析,必要时做好沉降观测记录;编制降水施工组织程序、施工安排和安全生产的要求。 3.1.4开工前,编制好降水工程量表、工期进度计划表,组织好人员和设备材料等。并综合考虑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条件,合理布置泥浆池或泥浆坑,做好排污、防污措施。 3.1.5绘制井点平面布置图、降水设施结构图、降水水位预测曲线平面与剖面图,以备与降水日观测水位比较,并布置排水设施的数量、位置。 3.2 机具设备 3.2.1 根据降水与排水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制定施工工艺, 并相 应选用适宜的施工机具。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机具应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降水施工机具设备按不同的降水类型及适用条件选用。 3.2.2 成孔设备:主要有长螺旋钻机、卷扬机、冲水管、高压水泵、套管或高压水枪等。 3.2.3降水设备:主要机具设备有井点管、连接管、集水总管、抽水设备等。

物探设计(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

第三节物探工作 一、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1、测地工作 包括控制网测量、基点放样、基线布设、测线和测点布置以及高程测量。2、激电中梯扫面 扫面面积:3.5km2,工作比例尺:1:0000,测网密度:100米×20米。基线方向:正东,测线方向:正北。测线测点布置见图: 3、大功率激电测深 在激电中梯扫面异常部位布置6-8条激电测深剖面,每条剖面长度300-600米,以剖面连线覆盖异常,端点向异常两侧延伸至背景区为宜。点距20米,异常部位加密至10米点距。 4、物性参数采集 采用标本测定法和露头小四极测定法。尽可能收集岩芯标本或在可以采集到规则标本的露头点采集合格标本回实验室测定物性参数,在无法采集标本的露头点采用小四极获取物性参数。尽量保证异常部位的每种岩性所采物性参数不少于30组。 二、技术依据 参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有关地质工作质量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本次激电测深野外施工执行下列标准: 1.《地质调查GPS测量规程》(DZ/T2002)。 2.《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 0072 - 1993); 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 0070 - 1993); 4.《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 0153 - 95); 三、仪器设备 1、测地工作仪器设备 包括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一套,GARMIN 60CSX 手持GPS六套、100 米测绳和50 米皮尺各两根。 其中,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主要用于控制测量、基点放样、基线布设和测线端点布设。其性能参数如下: A、信号跟踪 系统内核:v60采用国际一流的天宝PCC品牌多星多系统内核 BDS:B1、B2 GPS:L1C/A、L2E、L2C、L5 GLONASS:L1C/A、L1P、L2C/A(仅限于GLONASSM)和L2P GALILEO:升级预留 SBAS:WAAS,MSAS,ENGOS

野外记录本记录札记

野外记录本的使用及记录格式及三大岩类岩性的描述 野外记录本是地质工作者记录野外地质现象、数据,描述观测情况的技术资料专用本 ,要保管好,要注意安全保密,不能丢失。另外,野外记录本不是杂记本,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撕页,使用完后上交保管室作技术资料保存。 (一)记录格式 野外记录本由横格纸和方格纸两部分组成。横格纸是专供文字描述、记录用的 ,方格厘米纸是专绘素描图、信手剖面图和其他示意图用的,两者不能混用。 文字描述、记录 :横格纸的页头上有“日期”、“地点”两顶,每天出野外工作时都要填写。页头之下的第一行写“路线”及路线编号,例如:路线Ⅰ:学院——潘家——反虹管——刘家村——学院。另起一行顶头写“任务”;其后简述当天计划观察的主要内容。 空一行后开始记录第一个观测点。 点号:放在横格纸中位臵 ,写点号,如GOO1,G是观测点的号头(G是“观”字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一般的记录格式如下:

路线 :任务: G001位臵 :点性:描述: “位臵”之后用l-2行的文字和数据记录此观测点所处的具体位臵。“点性”即观测点的性质,要写明是什么目的而定这个点的。 “描述” :首先简要概括一下此观测点所观察到的主要地质现象概貌,然后再详细描述和记下所测得的各种数据。凡是岩层产状、矿脉产状、构造(节理、断层)产状要单独起行记录在横格中段,如:产状 :230 °∠25 ° 如果在观测点上需要绘素描图、信手剖面图时 ,就在左页(或附页)的方格厘米纸上作图。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描述 ,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岩性、构造(断裂、褶皱、接触关系)、地层时代、地貌、水文、矿产、岩层产状、标本及编号;必要的素描图、示意图、剖面图、照片等。总之,要看所观察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和取舍。 例: G —— 001

宁波市新农村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二期项目数据采集与处理

宁波市新农村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二期项目数据采集与处理招标需求

目录 一、项目建设意义 (1) 二、建设任务和主要内容 (2) (一)农业资源数据采集 (2) (二)数据库建设 (6) (三)资源数据信息化处理 (7) 三、主要需求 (8) (一)数据类型调研需求 (8) (二)数据入库需求 (8) (三)其它 (9) 1、项目实施流程及违约责任 (9) 2、知识产权和使用权 (9) 3、付款方式 (10) 4、其他 (10)

一、项目建设意义 信息技术是研究和掌握农业资源和综合决策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推动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的重大举措。为此,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05]5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通知”)要求有条件的县市要积极开展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2007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等技术。 宁波市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有海域、平原、丘陵和山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和作物类型多种多样,集约化程度高。宁波市独特的区域位置和资源环境特点形成了多元化和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农产品、畜禽和水产养殖业。宁波市发达的农业与农村经济,紧缺的农业自然资源现状,致使农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显得非常迫切。 农业资源的信息量非常庞大、繁杂,很大一部分为地理信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空间性和现势性,如果采用传统的技术方法管理显然有难度,效果不佳。为此,综合应用“3S”技术,充分利用现有国土、规划等部门的成果,集成农业资源信息,建立资源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有序、精细管理和方便共享,综合提高资源利用和管理水平,提升传统农业产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 第一章调查要点 1、不稳定斜坡 调查的内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及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山坡坡型、坡度、坡向和坡高;岩土体中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不稳定斜坡与建筑物的平面关系(如:房屋与高陡边坡的距离)。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范围。斜坡稳定性调查表中有关栏目填写要求如表1。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该斜坡具备失稳条件: (1)各种类型的危岩体; (2)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 (3)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 (4)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 (5)顺坡走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陡斜坡或凹腔深度大于裂隙带; (6)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 (7)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 (8)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 (9)其它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或用图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的斜坡。 表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填写说明

2、滑坡 (1)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包括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坡滑动会影响和危害的区域),滑坡体两侧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水边; (2)注意查明滑坡的发生与地层结构、岩性、断裂构造(岩体滑坡尤为重要)、地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 (3)调查滑坡体上各种裂缝的分布特征,发生的先后顺序、切割和组合关系,分清裂缝的力学属性,如拉张、剪切、鼓胀裂缝等,藉以作为滑坡体平面上分块、分条和纵剖面分段的依据,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 (4)通过裂缝的调查,藉以分析判断滑动面的深度和倾角大小。滑坡体上裂缝纵横,往往是滑动面埋藏不深的反映;裂缝单一或仅见边界裂缝,则滑动面埋深可能较大;如果基础埋深不大的挡土墙开裂,则滑动面往往不会很深;如果斜坡已有明显位移,而挡土墙等依然完好,则滑动面埋深较深;滑坡壁上的平缓擦痕的倾角,与该处滑动面倾角接近一致;滑坡体的差速裂缝两壁也会出现缓倾角擦痕,同样是下部滑动面倾角的反映; (5)对岩体滑坡应注意调查缓倾角的层理面、层间错动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断层面、节理面和片理面等,若这些结构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其倾角小于斜坡前缘临空面倾角,则很可能发展成为滑动面。对土体滑坡,则首先应注意土层与岩层的接触面构成的滑带形态特征及控制因素,其次应注意土体内部岩性差异界面; (6)调查滑动体上或其邻近的建、构筑物(包括支挡和排水构筑物)的裂缝,但应注意区分滑坡引起的裂缝与施工裂缝、填方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自重与非自重黄土湿陷裂缝、膨胀土裂缝、温度裂缝和冻胀裂缝的差异,避免误判; (7)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自然排泄沟渠的分布和断面,湿地的分布和变迁情况等; (8)围绕判断是首次滑动的新生滑坡还是再次滑动的古(老)滑坡进行调查。 表2 古(老)滑坡的识别标志

最新基坑降水井及降水工程施工方案

基坑降水井及降水工程 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施工准备工作 (2) 四降水井施工 (4) 4.1 降水施工工艺及流程 (4) 4.2 管井质量标准、施工记录及资料 (11) 五降水运行 (13) 5.1 试运行 (13) 5.2 正式降水运行 (14) 5.3 封井方案 (15) 5.4 降水井管保护措施 (18) 5.5 沉降观测 (19) 六降水常规管理要求 (19) 七降水井施工质量保证管理及技术措施 (21)

八安全文明施工施工管理及技术措施 (22) 8.1 安全管理措施 (22) 8.2 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24) 8.3 文明施工措施 (25) 九降水井应急预案 (26) 9.1 用电应急预案 (26) 9.2 配备降水备用物资 (27) 9.3 成立降水应急抢险队伍 (27)

一编制依据 1 招标文件及业主提供资料 ● **文化商务中心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市建筑设计院**文化商务中心降、排水系统平面图; 2 主要规程、规范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工程》(JGJ120-99)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9) 二工程概况 **文化商务中心工程位于**新区核心的中心商务区内,中央大道与津滨高速延长线交汇处,津滨轻轨市民广场站以南,紫云公园以北,现状**碱厂以东。本标段(施工三标段)处于该工程的东南角,包含会议中心、职工食堂及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87979㎡,建筑高度20.6m。 本标段范围共布置155口降水井及8口基坑外的观测井,降水设

降水井施工方案0060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 1.1 工程位置及内容 本项目为嘉和家园1#2#楼、地下车库及商业A、B工程,位于庆云县迎宾路以北,中心街以东,规划建设用地面积6520.19㎡,由1#~2#住宅楼及1#~2#配套商业公建和地下车库组成,地下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41771.6㎡。 1.2地质条件 本工程项目所在地区属于华北平原地区,地面标高24.5~27.2米。开挖范围内各各土层由上而下依次为: 1-1杂填土:上部多为沥青水泥路面,下部由碎石、灰渣和一般粘性土等混合构成,厚度0.5~2.3米。 1-2素填土:灰褐~黄褐色为主,稍湿-饱和、较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分布于场区部分地段,厚度1.0~4.9米。 2粉质粘土:黄褐~灰褐色,含氧化铁,夹灰色条纹,呈饱和、可塑状态,厚度3.3~~5.2米,层顶埋深1.0~5.7米。 3粘土:棕黄~黄褐色,局部为棕红色,饱和、硬塑~坚硬,含铁锰氧化物、高岭土,分布较均匀,厚度4.5~12.6米。 4粉质粘土:褐黄~黄色,可塑状态为主,饱和,含氧化铁及高岭土,砂性较重,分布于场地大部分地段。厚度1.0~21.4米。 5-1粘质粉砂:黄色、饱和、稍密~中密,含氧化铁及少量高岭土、云母片,厚度0.7~10.2米。 5-2粘质中砂:黄色、饱和、中密,含氧化铁及及云母片,厚度3.5~16.0米。 6-1角砾夹中粗砂:黄色、饱和、中密~密实,角砾或砾石粒径一般为0.3~3㎝,局部夹少量卵石,厚度1.0~7.0米。

7粘土:黄褐~灰褐色为主,呈饱和、可~硬塑状态,局部夹碎石及未完全风化之岩块,该层主要分布于K12~13及B5~K7地段,厚度4.7~15.0米,层顶埋深3.5~36.0米。 8灰岩:灰色,为较完整灰岩,主要分布于场区K13号孔地段。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层顶埋深14.5米。 1.2.2 水文地质 工程范围内的地下水主要表现为上层滞水、孔隙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存于人工填土中,水位不连续,无统一的自由水面,主要接受地表水与大气降水补给,水量一般较小。 弱承压水存于粘质粉砂、粘质中砂、含角砾中砂屋等砂层等砂类土及碎石类土层中,与长江有水力联系,水量可观。 基岩裂隙水主要存于强风化泥岩,石英砂岩中,除石英砂岩中基岩裂隙水具一定水量外,水量一般很少。 2 降水目的 根据本站基坑开挖及基础底板结构施工的设计要求,降水的目的为: (1)通过降水及时疏干开挖范围内土层的地下水,使其得以压缩固结,以提高土层的水平抗力,防止开挖面的土体隆起,改善土体开挖运输性能。 (2)在基坑开挖施工时做到及时降低基坑中的地下水位,保证基坑的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 (3)及时降低下部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水头,防止基坑底部发生涌水翻砂,以确保施工时基坑底板的稳定性。 3 降水设计 3.1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表3.1-1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取自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2015 年12 月 目录 0 前言 (3)

1 基本灾情 (3) 2 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3) 2.1 自然地理条件. (3) 2.2 水文气象条件. (3) 2.3 地形地貌 (4) 2.4 地层岩性 (4) 2.5 地质构造 (5) 2.6 工程地质条件. (5) 2.7 水文地质条件. (5) 2.8 区域地壳稳定性. (6) 3 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 (6) 3.1 灾害规模、特征. (6) 3.2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6) 4 地质灾害现状危害及发展趋势. (8) 5 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 (8) 5.1 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 (8) 5.2 防治效果及存在问题. (8) 6 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8) 7 应急调查准备和安全问题. (8)

0前言 1基本灾情 2014年9月2日13时19分,位于长江一级支流青干河支流锣鼓洞河左岸的杉树槽发生重大岩体滑坡。初步估算,滑坡体总面积3万m 2,估计总方量约80万m3。 滑坡地点位于秭归县沙镇溪镇三星店村2组、3组交界处,距离青干河河口约 5.15 km。滑坡导致G348国道约200m损毁中断,大岭电站3栋房屋被掩埋,损毁柑橘园约60亩,损毁镇村公路2条450m,16个村(居委会)133个供电台区全部停止供电,紧急转移撤离沙镇溪初级中学师生、当地村民、电站职工家属共计953人,估算直接经济损失3220万元。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2.9自然地理条件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地理坐标为 东经110°18'~111°0',北纬30°38'~31°11'。东与宜昌市夷陵区(原宜昌县)的 三斗坪、太平溪、邓村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临 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的峡口、高桥。县境东起茅坪新集 镇凤凰山(新县城所在地),西止磨坪乡凉风台,南起杨林桥镇向王山,北止水 田坝乡懒板凳垭。县境东西最大横距离66.1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离60.6 公里。秭归县版图面积2427 平方公里。据2010 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秭归县国土实际 总面积22.74万公顷。本次调查的杉树槽滑坡位于秭归中部的沙镇西镇流锣鼓洞 河左岸。 2.10水文气象条件 滑坡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 年平均气温17~19℃,多年平均降雨量 1 493.2 mm.降雨具时段和频度相对集中 的特点,雨季多暴雨,一日最大降雨量达358 mm.年降雨量由南向北、从低到

推荐-野外数字化测图的一种新方法 精品

野外数字化测图的一种新方法 孙海山孟爱国 摘要:数字化测图是现在地形图测绘广泛推广的一种测量新技术,其过程包括野外测量数据采集和内业计算机成图两部分。本文主要根据数字化测图的原理,就野外控制测量和碎步测量数据的采集的方法做了比较全面的说明,对数字化测图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数字化测图;控制测量;碎步测量 数字化测图与传统的白纸测图相比野外作业过程基本相同,都是先控制测量,后碎步测量,先整体后局部。碎步测量都是在图根点设站,地形、地物特征点都要跑点或立镜,但是由于数字化测图中,测绘仪器及内业处理手段先进,因此,在某些测量方法上有一些改进,以更大限度的发挥数字化测图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下面重点介绍一种数字化测 图中数 据采集 的特点及测量方法。 一、控制测量数据采集 [1、2] 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的控制与传统的白纸测量控制相比有其明显的不同: 1、打破了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一般一个测区一次性整体布网、整体平差,所需的少量已知控制点可以用GPS确定。这就保证了测区各控制点精度比较均匀。 尺数字测图系统相匹配的

都有一套地面控制数字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一体化系统,如武汉科技大学和武汉瑞得测绘自动化公司联合研制的(COSA)系统,EPSW 的控制测量数据采集系统(NASEW)等,从而使得地面控制测量的数据采集、预处理、平差、精度评定及分析、成果输出与管理等全部实现了一体化和自动化。控制网的网形可以是任意混合、如测边网、测角网、导线网、线形锁、多边形等。 3、测区控制点的密度与传统白纸测图相比可以大大减少,图根控制的加密可以与碎步测量同步进行,随时应用自由设站法或导线法(外业电子手簿包括图根控制加密程序)进行加密。 (一)自由设站法 自由设站是大比例尺地面测图常用的建立测站的一种方法,使用全站仪及具有设站程序功能的电子手簿,在一个未知坐标的测站上2~5个控制点进行方向和距离进行观测,便可自动计算出测站点的坐标,接着即进行地形点的测量工作。自由设站的优点在于:自由设站要求的控制点数目少,设站基本不受图形限制;自由设站的平面坐标按间接平差计算,具有较高的平面坐标精度,其高程可按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求得。 设在一个自由设站点p 上观测了N个控制点,(观测方向数受电子手簿提供的程序限制, 一般不超过5个方向)根据观测值(方向值及距离)和控制点坐标先计算出设站点P的近似坐标,然后列出方向和边长的误差方程式,再组成法方程结算法方程式,计算坐标。 进行自由设站时,根据连测控制点数目的不同,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控制点;二是用方向连测三个控制点;三是用多余观测进行自由设站(如图1)。只连测三个控制点的方向进行自由设站和通常的后方交会相同,没有多余观测和检查条件,一般不宜采用。 (二)一步测量法

_基于移动GIS的野外地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收稿日期:2003-12-17;修订日期:2004-04-16 作者简介:余丰华(1976-),男,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绘图. 文章编号:1001-9081(2004)06Z -0082-02 基于移动GIS 的野外地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余丰华,吴冲龙,刘 刚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探讨了使用ArcPad 作为二次开发平台,以ArcPad Application Builder (ArcPad Studio )作为 开发工具,对掌上机的GI S 进行系统定制及功能增强的可行性,使其成为野外地质数据采集的得力工具。 关键词:移动GI S ;掌上机;野外地质数据采集;多S 集成;ArcP AD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传统的野外地质数据的采集方式是使用野薄记录,由于 记录内容随意、记录格式不规范及野外的使用不方便等缺点,难以满足地学定量化和地矿信息化的要求。目前野外地质数据采集过程中引入了便携机,这对于传统意义上的野外数据采集方式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把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由室内转向野外,直接到野外采集数据,野外工作者可以直接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技术来多方位地描述野外地质点的信息。这些技术不仅简化了野外数据的采集方式,而且利用多种手段采集到的地质点信息,能够更加客观详实地反映其属性及空间信息,同时使数据录入标准化,减轻了室内的工作量。野外采集的地质数据经过很少修改就可以进入室内主数据库中。 然而,便携机使用受制于野外工作环境,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室外光线的影响显著,而且便携机耗电量大,不利于野外长期工作。这就为掌上机的应用提供了空间, 掌上图1 野外区域地质数据属性数据采集模型 机重量轻(0.2kg )、体积小(手掌大小)、能耗低、连续工作时间长(十个多小时)、机构紧凑,抗寒、抗震性能都显著地优于便携式机[1]。因此,要实现野外地质数据采集的全程计算机化,基于基于掌上机的移动GIS 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掌上机在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它更加适合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野外数据采集,为数据采集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随着掌上机性价比的提高,硬件上已经具备了在野外使用的条件。而开发一套基于掌上机的能兼顾室内外地质数据采集与处理的GIS 成为目前数字化填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掌上机的内部构造和台式机及便携机截然不同,它采用WinCE 嵌入式的操作系统[2],所有的文件被保存在内存(RAM )中,受存储大小的影响,采用更加精简的文件存储结构,运算形式也比较特殊,对程序的要求极为苛刻(面向硬件设备),在台式机上开发的软件移植到掌上机上一般无法运行。 基于掌上机的GIS 软件在地质数据采集领域的应用是新的尝试,在国内外都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 究目前尚处于起始阶段,能够在实际中应用的软件很少,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发的数字填图系统R GMap 是典型的代表。本系统将通过对ArcPad 的二次开发来实现。 ArcPad 是ESRI 公司开发的可运行于掌上机上的小型通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能够进行移动制图和简单的GIS 应用,它是一个野外数据采集前端,通过手持和移动设备为野外用户提供数据访问、制图及GIS 分析和GPS 集成功能。它支持符合业界标准的矢量地图和栅格影像(MrSID )的显示,能够同其他ER SI 桌面GIS 产品,如ArcGIS 实现数据的顺畅传输。ArcPad 提供了二次开发工具ArcPad Application Builder ,采用VB S 、XML 开发语言(扩展开发采用eMbedded Visual C ++),在ArcPad 的基础上进行。用户根据自己的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模型,对系统界面及功能进行定制开发。这种开发方式优点在于它充分利用了ArcPad 提供的现有功能及底层函数。通过对系统的重新定制,开发出适合自己的野外地质数据采集系统。 2 系统研究思路及开发目标 本系统是某课题的野外数据采集模块。按照地矿点源信息系统[8]的设计思想,该系统核心是点源主体数据库。系统要实现界面与数据库之间数据的交流,实现野外地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完整采集,通过定制特殊的数据采集界面,把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库的前端与后端分离[6],使地质点的属性信息、空间信息及其他相关描述信息能够以形文件、文本文件和DBF 数据库文件的形式保存到计算机的存储介质中,并 第24卷2004年6月   计算机应用Computer Applications   Vol .24June ,2004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总结

1:5万比例尺**省**市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总结 *********院 二〇一二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工作概况.....................................................................1第二章工作技术发方法、完成工作量及工作质量评述....1第一节工作技术手段..............................................................................1第二节完成的主要工作量......................................................................6第三节工作质量评述..............................................................................9第三章质量管理运行情况................................................... 11第四章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13第一节主要问题....................................................................................13第二节下一步工作建议 (14) 第一章工作概况 近年来,受极端气候影响,**省各类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呈现多发态势,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为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省计划用1年时间,对全省山地、丘陵地区的县(市、区)开展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区划工作。 **市位于**(交通位置),气候条件,人文地理。 更加详细的查明**市环境地质条件和主要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状况,对进一步促进国土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省、市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和要求,**市国土资源局委托**院对**市所属地区进行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本次**市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共涉及**个乡镇(街道),***个行政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

野外调查记录本记录要求

工程地质野外记录内容与格式 野外工程地质记录是工程地质勘测最基本的原始资料,它直接关系到测绘成果与勘测质量。为统一我院地质测绘标准,提高地质资料质量,特拟定野外工程地质记录内容与格式要求,供外业参考。野外工程记录分百米标记录和工点记录两种,分别列出格式,有关记录要求和应注意事项,统一作如下说明: 一、野外记录内容必须按工程地质勘测细则及有关规定进行。内容主要为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现象,既有建筑物状态及访问记录等。描述方法可参考铁路工程地质手册。 二、野外地质测绘的观测点数量,可参照勘测细则要求进行。观测点的编号、位置要标注在平面草图上,参见附图2、3。 三、百米标调查时,野外记录本的左页必须按里程顺序,由小到大,由下而上,按一定比列(一般为1:10000)绘制地质平面示意草图和代表性地质剖面示意图(纵向、横向或其他方向)及局部放大的平面或剖面图。必要时绘制地质素描图。记录本的右页由上而下进行文字记录。左页草图与右页记录原则上应对照一致不够记时,可按下右页,但不宜超出半页以上,否则该左页相应部分应空出。 四、左页带状平面草图中的地形、地物仅绘与地质直接有关的,如穿越或紧靠村庄、河谷、沟渠、井泉、断层露头、人工开挖坑穴、水坝建筑物、地形等高线等。为考虑日后钻机进出工点,必要的道路交通情况亦应绘于平面草图上。 五、左页平面草图中的图例符号应采用工程地质图例中的统一符号表示,如C(黏土)、L(老黄土)、S h(页岩)等。 六、初测导线或定测中线应注明里程,如每公里须注明公里标,每100米或500米须注明百米标。里程要衔接,记录要全线贯通,否则须注明上承下接页数,便于核查。 七、每一测绘单元终了应作一小结。综合说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稳定性的初步评价等。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卡片(齐全表格)

附件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表

附表1A 滑坡隐患点调查表 名称 地理 位置四川省县乡(镇)村社 野外 编号 滑 坡 类 型□崩塌□倾倒 □滑动□流动 □侧向扩离 □复合 坐 标 (m) X: Y: 海拔 (m) 冠 室内 编号 趾 统一编号经度:E °′″纬度: N °′″地名: 滑坡形成环境原始 斜坡 地貌 斜坡结构类型 土质斜坡 地质成因类型 坡度 (°) 坡高 (m) 坡向 (°) □碎屑岩斜坡□碳酸盐岩斜坡□结晶岩斜坡 □变质岩斜坡□平缓层状斜坡□顺向斜坡□斜向斜 坡□横向斜坡□反向斜坡□特殊结构斜坡 □冲积层□崩积 层□残坡积层□ 人工堆积层 坡形□凸形□凹形□平直□阶状 滑坡区及周边 土地植被建筑情况 斜坡 地质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旱地□水田□草地 □灌木□森林□裸露 □建筑 时代岩性产状构造部位地震烈度 ∠ 降雨 河流 影响 降水量(mm)影响滑坡前缘的河流水文 年均日最大时最大洪水位(m)枯水位(m)滑坡相对河流位置 □左□右□凹□凸 地下 水影 响 地下水类型□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水位埋深(m) 地下水露头□上升泉□下降泉□溢水点泉流量(L/s) 补给类型□降雨□地表水□人工□融雪 滑坡基本特征外形 特征 长度(m) 宽度(m) 厚度(m) 面积(m2) 危险区面积(m2) 体积(m3) 坡度(°) 坡向(°) 平面形态主轴方向剖面形态□半圆□矩形□舌形□不规则□凸形□凹形□直线□阶梯□复合 结 构 特 征 滑体特征滑床特征滑体性质滑体岩性结构 碎石体 积含量 (%) 块度 (cm) 岩性时代产状 □岩质□碎 块石□土质 □可辨层次 □零乱 ∠ 滑面及滑带特征 控滑结构面 埋深 (m) 倾向 (°) 倾角 (°) 厚度 (m) 滑带土 定名 滑带土 性状□层理面□片理或劈理面□节理裂隙面□ 覆盖层与基岩接触面□层内错动带 □构造错动带□断层□老滑面 降雨与滑坡变形的关系 变 形 迹 象 近期发生时间部位特征变形迹象 □拉张裂缝 □剪切裂缝 □地面隆起 □地面沉陷 □剥、坠落 □树木歪斜 □建筑变形 □渗冒浑水

大地电磁测深的野外工作方法简介

大地电磁测深的野外工作方法简介 大地电磁测深的野外工作,首先必须根据所要研究的地质、地球探测问题和任务进行施工设计;然后根据设计1,正确的进行观测布极,资料采集时要求观测资料要求观测资料必须包含有足够的频率成分,足够的记录长度并满足一定的质量指标。最后对观测资料进行自评。下面介绍野外工作中值得重视的几个环节。 一施工设计 在进行MT野外施工之前,应根据地质任务的要求进行施工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收集工区及邻区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初步建立起工区的地层-电性关系模式。根据地质任务的要求,结合已知的构造走向和地质露头情况,确定测线间距、测点距离、测线方位,并根据勘探目标的深度和地层电性特征,提出对观测数据最低频的要求。 (2)对工区进行现场实地踏勘,了解工区的地形、交通、地质露头情况及各种电干扰源(铁路、输电线、水电站和煤矿等)的分布情况。提出避开电干扰、确保野外观测质量的措施。 (3)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和实际情况,提出仪器一致性点和质量检查点的要求,提出对电极距的基本要求。 二、野外资料采集 1、选点MT法观测质量与测点所处环境关系很大,为了获得高质量的野外观测资料,测点选择的原理是: (1)根据地质任务及施工设计书,布置测线、测点,在施工中允许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但必须满足规范要求。若测区范围内发现有意义的异常,应及时申请加密测线、测点,以保证至少应有三个测点位于异常部位; (2)测点尽量不要选在狭窄的山顶或深沟底,应选开阔的平地布极,至少在两对电极的范围内地面相对高差与电极距之比小于10%; (3)布极应尽可能避开近地表局部电性不均匀体; (4)所选测点应远离电磁干扰源。在不能调整测点位置的情况下应采取其它措施减小电磁干扰。 1、观测装置的布设 每一测点上需要测量彼此正交的电磁场水平分量及垂直磁场分量,野外采集装置的布设示意如图 2 1)布极 (1)方位:如果已知测区的地质构造走向,最好取x,y分别与构造的走向和倾角平行,这样可直接测量入射场的TE极化波和TM极化波,若地质构造走向未知,则通常取正北为x轴,正东为y轴。全区的各测点x和y取向尽量保持一致,以便在确定测区介质电性主轴方位角时,能有统一的标准。 (2)方式:野外电极布置一般采用“+”字型布极方式,此种方法能较好的克服表层电流场不均匀的影响,若仪器安装在“+”字交汇点附近,还有助于消除共模干扰。特殊情况下,因地形等原因,也可采用T形或L形布极方式, (3)电极距:电极距的长度一般在50-300m之间。若地形条件允许,两端电极应尽量水平,如测点周围地表起伏不平,电极两端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则应按实测水平距计算电极距。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

附表 1-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 名称 省 县(市) 乡 村 社 野外 斜 □自然 地 坐标 X: 标高 坡顶 编号 坡 □人工 理 (m) Y: (m) 坡脚 位 室内 类 □岩质 置 经度: ° ′ ″ 纬度: ° ′ ″ 编号 型 □土质 周边交通情况 地质 环境 斜 坡 环 境 地理 环境 外形 特征 岩 地层岩性 时代 岩性 产状 降雨量( mm ) 最大降雨量 年均 日 时 坡高 (m) 坡长 (m) 结构类型 厚度 地质构造 微地貌 构造部位 地震烈度 □陡崖 □陡坡 □缓坡 □平台 水 文 丰水位 枯水位 斜坡与河流 (m) (m) 位 置 □左岸 □右岸 □凹岸 □凸岸 坡宽 (m) 坡度 (°) 坡向 (°) □凸 岩体结构 裂隙组数 块度 ( 长×宽×高 (m)) 地下水类型 □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土地利用 □耕地 □草地 □灌木 □森林 □裸露 □建筑 坡面形态 □凹 □直 □阶 斜坡结构类型 结 构 质 特 征 控制面结构 全风化带 卸荷裂缝 类 型 产 状 长度 (m) 间距 (m) 深度 (m) 深度 (m) 土的名称及特征 下伏基岩特征 斜 土 名称 密实度 稠度 时代 岩性 产状 埋深 (m) 坡 质 □密 □中 □稍 □松 基 本 埋深 (m) 露 头 补给类型 特 地下水 征 □上升泉 □下降泉 □湿地 □降雨 □地表水 □融雪 □人工 名 称 部 位 特 征 初现时间 现 □拉张裂缝 今 □剪切裂缝 变 □地面隆起 形 □地面沉降 破 坏 □剥、坠落 迹 □树木歪斜 象 □建筑变形 □冒渗混水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之欧阳歌谷创作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 欧阳歌谷(2021.02.01) 第一章调查要点 1、不稳定斜坡 调查的内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及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山坡坡型、坡度、坡向和坡高;岩土体中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不稳定斜坡与建筑物的平面关系(如:房屋与高陡边坡的距离)。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范围。斜坡稳定性调查表中有关栏目填写要求如表1。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该斜坡具备失稳条件: (1)各种类型的危岩体; (2)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 (3)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 (4)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 (5)顺坡走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陡斜坡或凹腔深度大于裂隙

带; (6)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 (7)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 (8)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 (9)其它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或用图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的斜坡。 表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填写说明

2、滑坡 (1)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包括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坡滑动会影响和危害的区域),滑坡体两侧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水边; (2)注意查明滑坡的发生与地层结构、岩性、断裂构造(岩体滑坡尤为重要)、地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 (3)调查滑坡体上各种裂缝的分布特征,发生的先后顺序、切割和组合关系,分清裂缝的力学属性,如拉张、剪切、鼓胀裂缝等,藉以作为滑坡体平面上分块、分条和纵剖面分段的依据,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 (4)通过裂缝的调查,藉以分析判断滑动面的深度和倾角大小。滑坡体上裂缝纵横,往往是滑动面埋藏不深的反映;裂缝单一或仅见边界裂缝,则滑动面埋深可能较大;如果基础埋深不大的挡土墙开裂,则滑动面往往不会很深;如果斜坡已有明显位移,而挡土墙等依然完好,则滑动面埋深较深;滑坡壁上的平缓擦痕的倾角,与该处滑动面倾角接近一致;滑坡体的差速裂缝两壁也会出现缓倾角擦痕,同样是下部滑动面倾角的反映; (5)对岩体滑坡应注意调查缓倾角的层理面、层间错动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断层面、节理面和片理面等,若这些结构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其倾角小于斜坡前缘临空面倾角,则很可能发展成为滑动面。对土体滑坡,则首先应注意土层与岩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