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电磁测深的野外工作方法简介

大地电磁测深的野外工作方法简介
大地电磁测深的野外工作方法简介

大地电磁测深的野外工作方法简介

大地电磁测深的野外工作,首先必须根据所要研究的地质、地球探测问题和任务进行施工设计;然后根据设计1,正确的进行观测布极,资料采集时要求观测资料要求观测资料必须包含有足够的频率成分,足够的记录长度并满足一定的质量指标。最后对观测资料进行自评。下面介绍野外工作中值得重视的几个环节。

一施工设计

在进行MT野外施工之前,应根据地质任务的要求进行施工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收集工区及邻区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初步建立起工区的地层-电性关系模式。根据地质任务的要求,结合已知的构造走向和地质露头情况,确定测线间距、测点距离、测线方位,并根据勘探目标的深度和地层电性特征,提出对观测数据最低频的要求。

(2)对工区进行现场实地踏勘,了解工区的地形、交通、地质露头情况及各种电干扰源(铁路、输电线、水电站和煤矿等)的分布情况。提出避开电干扰、确保野外观测质量的措施。

(3)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和实际情况,提出仪器一致性点和质量检查点的要求,提出对电极距的基本要求。

二、野外资料采集

1、选点MT法观测质量与测点所处环境关系很大,为了获得高质量的野外观测资料,测点选择的原理是:

(1)根据地质任务及施工设计书,布置测线、测点,在施工中允许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但必须满足规范要求。若测区范围内发现有意义的异常,应及时申请加密测线、测点,以保证至少应有三个测点位于异常部位;

(2)测点尽量不要选在狭窄的山顶或深沟底,应选开阔的平地布极,至少在两对电极的范围内地面相对高差与电极距之比小于10%;

(3)布极应尽可能避开近地表局部电性不均匀体;

(4)所选测点应远离电磁干扰源。在不能调整测点位置的情况下应采取其它措施减小电磁干扰。

1、观测装置的布设

每一测点上需要测量彼此正交的电磁场水平分量及垂直磁场分量,野外采集装置的布设示意如图

2

1)布极

(1)方位:如果已知测区的地质构造走向,最好取x,y分别与构造的走向和倾角平行,这样可直接测量入射场的TE极化波和TM极化波,若地质构造走向未知,则通常取正北为x轴,正东为y轴。全区的各测点x和y取向尽量保持一致,以便在确定测区介质电性主轴方位角时,能有统一的标准。

(2)方式:野外电极布置一般采用“+”字型布极方式,此种方法能较好的克服表层电流场不均匀的影响,若仪器安装在“+”字交汇点附近,还有助于消除共模干扰。特殊情况下,因地形等原因,也可采用T形或L形布极方式,

(3)电极距:电极距的长度一般在50-300m之间。若地形条件允许,两端电极应尽量水平,如测点周围地表起伏不平,电极两端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则应按实测水平距计算电极距。

2)磁棒d水平磁棒与垂直磁棒埋入土中应保持水平和垂直,水平磁棒入土深度不小于30m,垂直磁棒入土深度应为磁棒长度的2/3以上,露出地面部分,应用土埋实。磁棒至仪器的信号线不能悬空,不能并行靠近放置,每隔3-5cm需用土压实,防止晃动造成干扰。

2、提高资料观测质量的措施

影响资料质量的因素有许多,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正确认识这些干扰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有助于提高观测资料的质量。对于碳酸岩盐出露地区,虽然电法不受高阻层的屏蔽,但在高阻层中电磁干扰传播的距离很远,要想避开电磁干扰是很困难的。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资料,探索出以下野外施工经验:

(1)掌握天然场源信号的规律性,尽可能在天然场信号强的时段组织野外采集工作;(2)在人文干扰较严重的地区,充分利用干扰相对平静的夜间进行观测;

(3)延长观测时间,增强功率谱的迭加次数,提高信噪比;

(4)对电网干扰,可与在地方政府协商,采用临时关停电的措施;

(5)对铁路、城镇和矿区造成的干扰,可采用远参考道的方法减少干扰的影响,参考站要远离干扰源;

(6)定期对极罐进行检查清洗,用极差较小的电极配套成为测量电极对;

(7)接地电阻较高时,采用电极四周垫土,周围浇盐水或采取多电极并联,降低接地电阻。

您正在欣赏来自地信网论坛的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c76278848.html,/read.php?tid=24435.html

大地电磁测深法作业指导书

大地电磁测深法作业指导书 大地电磁测深法是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 1.目的 为了规范和提高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勘查工作及其质量,提出该项目的设计、勘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等方面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主要针对地热勘查工作中的适用于大地电磁测深法,其他地质勘查中的大地电磁测深法应遵照相应的规范要求执行。 3.总则 地热勘查工作中的大地电磁测深法工作,必需按本作业指导书和相应的规范要求执行。 设计编写 1.实施步骤 1.1 设计书编写的准备工作(综合研究) 1.1.1 项目实施单位根据有关部门下达的《任务书》,认真研究项目的目标任务,落实设计编写的具体方案,系统收集,分析与任务有关的资料。充分收集测区内所有前人工作成果

资料(包括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图像资料及各种科研成果),详细研究各种资料的可信度和存在问题,了解测区地质构造轮廓及地层、火成岩分布等性质。同时,应注意收集环境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管道设施及输变电网布局等资料。作到充分利用以往资料,不作重复工作,分析在以往工作成果基础上获得新成果的可能性和新成果的价值,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先进适用的方法技术,获得最大的地质找矿效果。 1.1.2必要时,应在设计前进行现场踏勘和方法有效性试验,其主要内容为: a.实地考察测区地形、地貌、交通及生活条件 b.核对已收集的地质、物化探及测绘资料 c.测定电性参数,并分析它们于勘

查对象的相关性 d.在某些典型地段进行方法有效性试验 1.1.3落实编写部门和任务。编写部门用两天时间起草编写的具体方案,报有关专业地质调查部门审核,经批准后着手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2技术设计 1.2.1 CSAMT 装置 AB 接地长导线为发射源,在r>3δ(趋肤深度)的扇形范围内布置测网,通过在接收点同时测量电场和磁场两个互相垂直的水平分量的振幅和相位,计算阻抗视电阻率P E/H 和相位差φ E-H 。装置图如下: A B O ≥3δHy Ex 1.2.2 CSAMT 装置的技术要求 1.2.2.1利用场强单分量视电阻率时,装置必须满足偶极子条件,而利用单一的比值视电阻率时可放宽。 1.2.2.2确定r距(发射源到测量点的距离)的原则是确保勘

AMT音频大地电磁法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习报告 实习类型生产实习 题目AMT生产实习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ZRY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习地点东苑及5417 实习成绩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AMT音频大地电磁法 摘要 学会使用V8仪器以及野外音频大地电磁法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进行数据资料的采集;此外也需要学会使用SSMT2000软件对所采集的电磁信号进行处理,最终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得到最终的成果,这是要求学会AMT数据资料的处理与解释。 关键字:V8;SMT;SSMT2000 第1章AMT数据资料的采集 1.1数据采集仪器 V8主机,AMTC-30磁棒,不极化电极,GPS,电线及屏蔽电缆,CF卡以及读卡器,蓄电池等,参数设计工具软件TBLEDIT.exe,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 其中V8多功能电法仪具备时间域的常规电剖面、电测深、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测量功能;具备频率域的MT(大地电磁法)AMT(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SIP(频谱激电)勘探测量功能. 1.2实习内容 1.学习使用V8仪器,会熟练操作V8仪器; 2.学会AMT数据资料采集的野外布线方式; 3.掌握音频大地电磁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方式。

1.3V8布线方式 1.3.1“十”字布极法 图 1“十”字布极法 工作特点:AMT/MT单点测;张量观测:五分量测量;为适应不同地形条件。 1.3.2“L”型布极法 图 2 “L”型布极法 工作特点:AMT/MT单点测;张量观测:五分量测量;为适应不同地形条件。

1.3.3“T”字型布极法 图 3 “T”字型布极法 工作特点:AMT/MT单点测;张量观测:五分量测量;为适应不同地形条件。 1.3.4 RXU-3ER连接方法 图 44 RXU-3ER连接方法 工作特点:AMT/MT单点测深;张量观测:2电道观测;也有三种布极方法;只测量两个电道与V8主机共用磁道;提高工作效率 本次实习采用的是“十”字布极法。

我国大地电磁测深新进展及瞻望

第17卷 第2期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V ol.17 N o.2 2002年6月(245~254) PROG RESS I N GE OPHY SICS June 2002我国大地电磁测深新进展及瞻望 魏文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摘 要] 简要回顾了上世纪60—80年代,我国大地电磁测深工作的起步和发展,较全面地介绍了90年代以来的新进展,并瞻望了新世纪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仪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反演;应用;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29032(2002)022******* 0 引 言 电法勘探是勘探地球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如果从1815年P.F ox在硫化矿体上观测到自然电场[1]算起,电法勘探已有近200年历史;但真正得到发展,则不到100年时间.20世纪初,世界各国的工业迅速发展,矿产原料需求量急剧增加,迫切需要先进的勘查技术;因而,促使电法勘探从科学研究进入实用阶段,并得以迅速发展.显然,电法勘探的发展是和工业生产水平、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密切相关的.发展到今天,电法勘探在勘探地球物理学各分支中,方法技术最多、应用面最广,其应用领域遍及固体矿产、油气和水资源勘查,工程勘查,环境监测,及地学基础理论研究等各方面.在所有的电法勘探方法中,发展最快的是大地电磁测深. 大地电磁测深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A.N.T ikhonov[2]和L.Cagnird[3]分别提出的天然电磁场方法.60年代以前,由于技术难度大,该方法的研究进展缓慢;但它具有探测深度大、不受高阻层屏蔽的影响、对低阻层反应灵敏等吸引人的优点,因而对该方法的研究始终为人们所关注.70年代以来,由于张量阻抗分析方法的提出,方法理论研究出现突破性进展,并随着电子、计算机、信号处理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地电磁测深无论在仪器研制,或是数据采集、处理技术与反演、解释方法等方面的研究,都融合了当代先进的科学理论和高新技术,这使大地电磁测深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成为电法勘探众多方法技术中最成熟的方法. 近年来,大地电磁测深方法不断得到完善,应用效果明显改善,成绩斐然,引人瞩目.在这新世纪开端,我们回顾它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总结近些年取得的进展,瞻望新世纪未来的方向,这将有益于大地电磁测深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1 回 顾 我国的大地电磁测深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今,经历了60年代的引进、探索时期,70—80年代的研究、试验时期和90年代的迅速发展、推广应用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顾功叙院士的大力倡导下,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 [收稿日期] 2001212226; [修回日期] 2002203225. [基金来源] 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重大项目(K29512A12401). [作者简介] 魏文博,男,1945年9月生,福建泉州人,1969年毕业于原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法勘探、海洋电磁探测及大陆动力学研究.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作业指导书

目录 章节号内容页码 1. 立项作业指导书 (2) 2. 设计编写作业指导书 (4) 3. 野外作业指导书 (11) 4. 资料整理作业指导书 (16) 5. 资料野外验收作业指导书 (20) 6. 成果报告编写作业指导书 (23) 7. 成果报告评审作业指导书 (26)

立项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立项是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工作质量的起点,其质量将直接影响成果质量和找矿效果。本规范对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立项工作所必须遵循的规则作了具体规定,以提高立项质量。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申请上级主管部门、社会企事业单位委托承包、招标承包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前期立项工作。 3.总则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立项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及 DZ/T地球物理勘查名词术语 GB/T14499-93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 GB/T0069-93地球物理勘查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4.实施步骤 4.1 综合研究 在确定任务时,应结合具体情况系统地收集和细致地研究目标区内前人工作成果资料(含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作到充分利用已有资料,不作重复工作,分析在以往工作成果基础上获得新成果的可能性和新成果的价值,研究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地球物理前提及方法的有效性。 4.2 项目规划 4.2.1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以下简称CSAMT)是利用人工源建立谐变电磁场,在固定发收距r的情况下人为的改变电磁场的频率f,以达到探测地下不同深度地层构造的目的。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能穿透高阻容屏蔽层,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可用于金属矿勘探、油气田勘探、深部地层构造勘探和解决水文工程地质等问题。 4.2.2 CSAMT应用条件 4.2.2.1勘查对象与周围地质体之间存在较明显的电阻率差异。 4.2.2.2勘查对象产生的电性异常能从干扰背景中分辨出来。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介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介绍 1.方法原理和仪器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ontrolled 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s, 简称CSAMT 卡尼亚电阻率测深曲线,因此又称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 该法最早是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D. W.Strangway教授和他的学生Myaron Goldtein于1971年提出。针对大地电磁测深法场源的随机性和信号微弱,以致观测十分困难这一状况,他们提出了一种改变方案——采用可以控制的人工场源。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奠定了CSAMT法的基础。 自70年代中期起CSAMT法得到了实际应用,一些公司相继生产用于CSAMT法测量的仪器和解释应用软件。主要仪器是美国Zonge公司生产的GDP-16和GDP-32两种多功能电磁仪。现以GDP-32为例说明仪器的技术指标:该仪器有八个接收通道,能够完成时域激发极化(TDIP)、频域激发极化(RPIP)、复电阻率(CR)、瞬变电磁法(TEM)、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测量。其性能指标为工作频率0.007Hz—8192Hz,工作温度-20℃--60℃,工作湿度5%--100%,时钟稳定度∠5×10ˉ10∕24h,输入阻抗10 Ω ∕D C ,动态范围190dB,最小检测信号电压0.03μv、相位±0.1mard(毫弧度),最大输入信号电压±32v,自动补赏电压±2.25v(自动),增益1/8-65536(自动)。 2.方法技术 80年代以来,方法理论和仪器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应用领域也扩展到了地质普查,勘探石油、天然气、地热、金属矿床,水文,环境等方面,从而成为受人重视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目前在我国已将本方法作为危机矿山深部资源勘探的重要手段,在许多矿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是以有限长地电偶极子为场源,在距偶极中心一定距离处同时观测电、磁场参数的一种电磁测深法。需要考虑的装置是: 测点距:20-100米 供电电极距:(AB):1000-3000米 接收电极距(MN):20-100米 可测扇区的夹角(?)≤15° 我们可以用图1来说明最常用的一种赤道偶极装置进行标 量CSAMT法的测量过程: 场源:用发送机通过接地电极A、B向地下供交变电流, 在地下形成交变电磁场。电流的频率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通 常从2-3~213Hz按2进制递变,在接地十分困难的地方可用不 接地回线作垂直磁偶极子来发送电磁场。 测量:在距离AB相当远的地方进行测量。所谓“相当远” 指的是在这些地方的电磁场已接近平面波,从而可使用卡尼亚

电磁勘探与大地电磁学-实验报告0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电磁勘探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年月二〇年月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 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 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 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大地电磁勘探方法技术实验 摘要 关键词:;;;

第1章大地电磁一维正演程序设计与模型试验1.1 实验目的 根据大地电磁测深原理,学会根据大地电磁理论计算公式,推导大地电磁一 维情况下视电阻率的计算方法,根据相应计算方法设计计算机程序,实现一维层 状地层的视电阻率计算,并掌握绘制成果图件的方法。 1.2 实验内容 (1)根据一维介质的理论公式,完成公式推导,并进行拆分与整理,根据各参数的计算先后顺序列出每一个步骤相关的一般公式或计算表达式,以及相关的参数,设计一维层状介质的理论曲线的计算方法,以便采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 (2)根据一维层状介质的理论曲线的计算方法,分析输入参数和中间变量,并规划每一个参数的数据类型、输入参数的获取与输出结果的保存等,详细给出计算机程序流程图,并完成程序流程的检查与调整。 (3)根据程序的流程图,选择使用任何一种编程语言实现上述计算流程,完成程序的调试。 (4)根据给定的模型参数与频率表,完成模型试验,根据计算输出的数据选用合适的绘图工具绘制成果图件,并编辑、完善图件的相关信息。 1.3 实验原理 根据大地电磁一维层状介质正演理论,计算一维层状理论模型的视电阻率随频率变化曲线。 计算频率表: 6400.00 5210.00 3840.00 3200.00 2560.00 2133.33 1920.00 1600.00 1280.00 1066.66 960.00 800.00 640.00 533.33 480.00 400.00 320.00 300.00 280.00 240.00 200.00 150.00 120.00 100.00 80.000 60.000 45.000 32.000 28.000 20.000 15.000 12.000 10.000 8.000 5.000 4.500

大地电磁测深一维正演——地电学实验报告.讲义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地电学 课题名称:大地电磁层状模型数值模拟实验专业:地球物理学 姓名:xx 班级:06xxxx 完成日期:2016 年11月26日

目录 一、实验名称 (3) 二、实验目的 (3) 三、实验要求 (3) 四、实验原理 (3) 五、实验题目 (4) 六、实验步骤 (4) 七、实验整体流程图 (8) 八、程序及运行结果 (9) 九、实验结果分析及体会 (14)

一、实验名称 大地电磁层状模型数值模拟实验 二、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Matlab编程,并设计大地电磁层状模型一层,二层,三层正演程序 (2)在设计正演程序的基础上实现编程模拟 (3)MATLAB软件基本操作和演示 . 三、实验要求 (1)利用MT一维测深法及其相关公式,计算地面上的pc视电阻率和ph相位,绘制视电阻率正演曲线和相位曲线并分析。 (2)利用Matlab软件作为来实现该实验。 四、实验原理 (一)、正演的概念: 正演是反演的前提。在实际地球物理勘探中,一些模型的参数是不容易确定的,如埋藏在地下的地质体模型的岩性、厚度、产状等参数,我们把这些描述未知模型的参数的集合定义为“模型空间”。为了获得这些模型参数,可以利用那些可以直接观测的量来推测,而这些能够直接观测的量的集合则被称作“数据空间”。如果把模型空间中的一个点定义为m,把数据空间中的一个点定义为d,按照物理定律,可以把两者的关系写成 式中,G为模型空间到数据空间的一个映射。我们把给定模型m求解数据d的过程称为正演问题。 (二)、MT一维正演模型简介 大地电磁法作为一种电磁类勘探方法,它的模型参数为一组能够表征地球物理勘探目标体的电性参数,即目标体电阻率和相应层的层厚度。所谓一维模型,即介质在三维空间中沿两个方向上模型参数是不变的,只在另一个方向上特征属

第三次国土调查流程

次全国国土 调查流程 目录 一、技术路线 (1) 二、前期准备 (2) 1、制定方案................................... - 2 - 2、人员培训................................... - 2 - 3、资料收集................................... - 2 - 4、资料分析................................... - 2 - 5、仪器和设备准备............................. - 3 - 三、内业数据处理 (3) 1、权属界线调查及上图......................... - 3 - 2、城镇村范围界限划定......................... - 3

- 3、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4 - 4、农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5 - 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5 - 6、属性完善................................... - 7 - 7、调查底图制作............................... - 8 - 8、数据检查................................... - 8 - 四、外业调查 (9) 1、实地举证................................... - 9 - 2、标注核实................................... - 9 - 3、地类核实.................................. -10 - 4、图斑边界核实.............................. -10 - 5、数据检查.................................. -10 - 五、专项用地调查 (10) 1、耕地细化调查.............................. -10 - 2、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 -10 - 3、永久基本农田调查.......................... -11 -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成果报告编写作业指导书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成果报告编写作业指导书1.目的 本规程对CSAMT成果报告编写所必须遵循的规则作了基本的规定,以保证报告的质量。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CSAMT成果报告的编写工作。 3.总则 CSAMT成果报告编写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 4.实施步骤 4.1分队在通过野外验收后一个月内拟定报告编写提纲报院物化探部审批。 4.2报告编写提纲已经审批,分队立即组织人员落实编写任务,报告编写时间规定为5个月。 4.3成果报告编写要求 4.3.1成果报告应实事求是,内容全面,突出,立论有据,文字简练,逻辑严密,所用名词、术语、符号、格式等必须统一。

4.3.2报告的附图,附件,附表应目的明确,配置得当,文字说明简练。 4.4成果报告的内容 4.4.1成果报告的正文应包括: a.承担地质任务及完成情况 b.测区地质、地球物理概况 c.野外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d.资料的处理解释 e.地质推断 f.结论与建议 4.4.2成果报告附图包括: a.交通位置图 b.实际材料图 c.曲线类型图 d.电性参数剖面等值线图 e.频率测深工作成果图 f.电性-地质剖面图

d.其他图件 4.4.3成果报告附件包括: a.岩石电性资料说明 b.正反演解释方法论述 c.静态位移校正方法说明 d.正反演解释结果数据表及软盘 e.资料质量统计表 f.其它 4.5报告编写其间,分队要不定期开展讨论会,以便了解进展情况,处理有关问题。对各章节,分队技术负责必须认真审阅修改,以达到各方面的统一,必要时责成编写人修改,补充。 4.6经技术负责统稿后的初稿,报送院有关部门初审,初审通过的报告复制(一式八份),同时向项目主管单位提交评审申请书。 4.7评审所需资料有:野外验收意见书和补充工作的报告,项目合同书,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文字报告及附

土地调查的内容

土地调查的内容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土地利用的含义 土地是自然资源,又是资产,土地可以作为生产资料,也可以作为消费资料。人类为社会和经济的目的,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生物、技术活动的经营管理和改造活动,称为土地利用。通过利用、改造,使人类获得更多的实惠.土地利用既要受自然条件制约,也受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影响。但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须适应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它既是一个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诸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土地利用的方式、程度、结构及地域分布和效益,既受自然条件(如光能、热量、水分、地形、土壤等)影响,更受各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如开发历史、生产方式、技术装备、投入水平、土地经营管理水平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等)影响,但在所有影响土地利用的各种因素中,社会生产方式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须适应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土地利用的广度、深度和合理利用程度,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建设规模、水平和特点的集中反映。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的日益增长,协调好人地关系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国土地资源调查。重点是按土地利用分类,以县为单位查清各类用地的数量分布,所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又称为土地数量调查。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 查清各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状况等,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服务。 了解目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地球物理仪器之大地电磁测深法

题目:大地电磁勘测法 学号: 201220120109 姓名:李星星 班级: 1221201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课程名称:地球物理仪器 课程老师:徐哈宁 二零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1引言............................................................. 1.1定性近似反演法 ............................................... 1.1.1博斯蒂克反演法.......................................... 1.1.2曲线对比法.............................................. 1.1.3拟地震解释方法.......................................... 1.2马奎特反演法................................................. 1.2.1广义反演法.............................................. 1.2.2奥克姆反演法............................................ 1.2.3快速松弛反演法.......................................... 1.2.4共轭梯度反演法.......................................... 1.2.5拟线性近似反演法......................................... 1.2.6聚焦反演法.............................................. 2.1全局搜索最优反演方法.......................................... 2.1.1二次函数逼近反演法....................................... 2.1.2多尺度反演法............................................ 2.1.3模拟退火反演法.......................................... 2.1.4量子路径积分反演算法..................................... 2.1.5遗传算法反演法.......................................... 2.1.6人工神经网络反演法....................................... 2.1.7贝叶斯统计反演.......................................... 2.1.8粒子群优化反演.......................................... 3大地电磁反演方法存在的问题.......................................... 4大地电磁反演技术发展方向............................................ 4.1复杂地电结构条件下电磁理论研究 ................................. 4.2提高反演方法速度的研究 ........................................ 4.3非线性反演理论研究............................................ 4.1混合反演方法的研究............................................ 4.2与其它资料的联合反演研究....................................... 5 学习总结 ........................................................

EH4野外工作原理与应用

EH4野外工作原理与应用EH4大地电磁系统是由美国GEOMETRICS和EMI公司联合生产的采用最新数字处理器的连续电导率成像系统, 该系统是采用天然场源与人工场源相结合大地电磁测量系统, 其有效勘探深度为几十米至一千米左右, 很适合于我国目前矿产勘探的现实需求, 与其他大地电磁系统如加拿大凤凰公司生产的V系统、美国EMI公司生产的MT系统等电磁仪一样, 其观测的基本参数为正交的电场分量, 和磁场分量, 。通过密点连续测量, 采用专业反演解释处理软件可以组成地下二维电阻率剖面, 甚至三维立体电阻率成像。 (1)EH4是全新概念的电导率张量测量仪 通常意义下的电探仪,指的是交、直流电阻率剖面仪。这两种方法都是有源测量方法,需要向地下直接供电,并且随着测量深度加大,电极布线和供电量都不断增加,野外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另一方面,尽管这两种方法都属于有源电探,但采集到的视电阻率值都属于标量范畴,对辨别地下二度体异常的走向无能为力。大地电磁同属于电探,但它是无源测量。利用天然电磁场,虽然避免了大电流供电,但天然电磁场不稳定,而且某些频段先天不足,干扰强,讯号弱。参看(图1)大地电磁场水平分量频谱展示图。它反映了天然电磁场与人文电磁场的分布情况。在1Hz左右,无论电场和磁场都是低谷;在1000Hz处磁场几近寂静,电场有一低谷。在几十赫兹到104Hz范围内,人文活动的电磁场干扰特别严重。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地电磁法只适合于采集较低频率。通常观测时间长,分辨率较低,适合解决深层宏观问题。 所以尽管电探方法起源最早,几十年来,由于以上的局限性,一直阻碍它的发展。几十年来,1000米以内,几百米上下,正是人类经济、文明活动在地壳上层最活跃的深度。其它物探方法,如地震勘探法,自40-50年代之后都开始大展身手,而浅、中深度范围的电探则相对寂寞冷落,处于陪衬地位。

大地电磁测深技术发展及在油气勘探的应用

万方数据

地质与勘探2003年 为提高构造勘探分辩率奠定了基础。EMAP资料采集以高效的多道排列式为单位进行,代替了传统的单点式或双点式资料采集。1995年在国内首次引进该方法后,在采集方法上进行了全张量方式的改进,并依据国内学者的建议,称之为连续电磁剖面法(continueE1ectricMagneticPr06le简称cEMP)。 2野外工作方法 作为以天然电磁场为场源的MT和cEMP,属被动源物探方法系列,野外资料采集工作主要在信号接受方面,主要接受水平正交的电磁场分量(Ex、Hy、Ey、Hx)和垂直磁场分量(Hz),其中接受电场信号的信号传感器为两对正交的不极化电极对,电极距一般为50~200m,接受磁场信号的信号传感器是高灵敏度的感应式线圈磁棒。 图1为MT野外工作站布置。一般在每个测点 E 图1常规MT十字型布站示意图 上为5分量采集(Ex、Hy、Ey、Hx、Hz),其中x布站方向为正南北方向,Y为正东西方向。点距根据勘探目的不同而异,一般进行盆地前期油气勘探采用 4 1~2km的点距,而进行大地构造研究和深部地壳结构调查则采用5~10km的点距。 图2为二维cEMP野外工作站布置。CEMP以排列为单位进行布站,资料采集都采用张量方式观测,即每道除记录测线方向(x布站方向)的电场分量外,还观测垂直测线方向(Y布站方向)的电场分量,并布置两水平磁场分量采集站,排列上各道共用水平磁场分量采集站的信息,水平磁分量采集磁棒对应采集电场分量的电偶极平行布置(图2)。为提高资料采集精度,压制相关干扰,在离工区50~100km的区域内设置4分量的远参考站,测区内各排列与远参考站依次同步采集,资料采集时间一般为8~15小时。排列内的道数可根据采集单元的多少确定,道间距为200m,参考站采集单元与排列内各道采集单元通过GPs同步控制采集。 图3为三维cEMP小面元网络式采集布置示意图。一个面元网络内的道数,可根据采集系统的多少和点距大小来确定,一般为9道,也可为16道、25道等,中心点以四分量(Ex、Ey、Hx、Hy)或五分量(Ex、Ey、Hx、Hy、Hz)采集为主,周围道则可用两分量(Ex、Ey)采集,共用中心点的磁场分量。面元内的各道与参考站之间利用Gps卫星同步控制开始采集。面元内各道距依设计测网点线距确定。 3资料采集系统及处理系统简介 从应用MT近20年的历程看,仪器制作技术及方法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使该方法野外资料采集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应用领域拓宽,勘探效果日益突出。20世纪80年代初,资料采集“靠天吃饭”,信号强时就可获得合格资料,信号弱时就停工休息,庞大的车装采集系统都没有实时处理能力,质量反馈 图2二维cEMP排列式采集示意图 万方数据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技术程序 一.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方法 土地资源调查方法主要包括一地形图、航片为地图的常规的野外测绘填图方法和遥感调查方法两类。根据调查的内容,所要求的精度、比例尺及技术要求等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二.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土地资源调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具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一般可以分为4个阶段: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 (一)准备工作 1.组织专业队伍土地资源调查时综合性特别强的科学工作。工作人 员必须具备土地管理、地学、土壤学、农学、测绘学等多门学科知 识。 2.制定工作计划首先应根据任务和调查的技术规程,初步拟定总的 工作计划。其内容一般包括:调查的项目、内容、精度要求、工作 阶段的划分和时间安排等。 3.资料准备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分析所需要的调查地区的各种 专业图件与数字、文件资料、工作地图(包括地形图、遥感图件等)。 4.用片准备常用的仪器准备有:罗盘、钢尺、比尺、测绳、平板仪、 立体镜、放大镜、测绘仪等。应准备的文具和生活用品有:透明方 格纸或聚酯薄膜、绘图笔、绘图墨水、透明胶带、野外记载本等。 (二)外业调绘 1.调绘前的准备工作阶段 ①.路线勘察邀请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当向导,利用地形图、遥感影 像等进行路线勘测。 ②.制定工作分类系统 ③.室内预判充分利用遥感影像所提供的大量信息,进行专业解 译,减少的室外工作量。 2.调回阶段外业调绘工作整个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核心,一定要根 据外业规程,边调绘变检查,不得遗漏,调绘工作底图可以利用航 片、卫片等。一般程序为: ①.掌握测绘地图的比例尺 ②.确定验证样区 ③.选好站立点 ④.确定调绘地图的方位 ⑤.调绘地类 ⑥.补测地物 ⑦.调绘整饰 ⑧.填写工作手册 ⑨.样区调绘验证

大地电磁设计方案-王

4.1.4.2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 方法 一、地质任务 1. 建立重点工作区的三维地质填图的电性分布基本数据体,给出盆地及其边缘的基本建造。 2.确定基岩面埋深、隐伏断裂、等深部地质构造问题。 二、数据采集的技术设计 1.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 (1)收集相关资料 a、地质资料 b、钻孔及测井资料 c、物探资料 d、岩石物性资料 e、测绘资料 (2)测区踏勘:了解施工条件(地形、交通、居民、气候等);调查对大地电磁信号有影响的干扰源及分布范围。 (3)进行正演计算:利用收集到的岩石电性资料,拟定测区地电模型,进行正演计算,研究所需要探测的主要电性标志层在大地电磁测深曲线显示特征,合理设计观测频段。 (4)分析测区的噪声水平,研究重复观测可能达到的精度,确定检查点误差。(5)考虑测区干扰情况,需采取提高观测质量的措施,必要时可设计一定数量的远参考道法测点。 (6)考虑深、浅点相间合理布设测点和频段(20kHz~0.001Hz)。 三、野外工作方法: 1.测线、测点布置 (1)测线与测点应按设计书规定进行布置,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少量在一定范围内调整,面积测量测线的移动,在相应比例尺的图上不超过0.5cm;路线测量测点挪动不超过二分之一点距。 (2)面积测量时,测区范围内发现有意义的异常应及时加密测线,至少应有三个测点(不同测线)在异常部位。 (3)如大地电磁测深曲线异常或失去连续性,必须加密测点。 (4)测点不能选在山顶或狭窄的沟底,应选周围开阔,至少是两对电极范围内比较平坦相对高差与极距之比小于10%的地方布点。 (5)选点应考虑布极范围内地表土质均匀,点位不能设置在明显的局部非均匀体旁。 (6)所选测点应远离干扰源,要求如下: a. 离开大的工厂、矿山、电气铁路、电站2km以上。 b. 离开广播电台、雷达离开广播电台、雷达站1km以上 c. 离开高压电力线500m以上

大地电磁场探测技术简介

大地电磁场探测技术简介 大地电场岩性探测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石油勘探与开发的新技 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立项的(85-101-05-08)重点攻关项目。现已广泛 的应用于陆地及海上油田的勘探及含油气构造评价。 由于该方法对地下薄层及条 带狀砂层油气、水的流体有独到之鉴别能力。而且垂直分辨率高,并且不受任何 地面条件的影响。很适合城市的民房密集区、野外复杂地形及海上的勘测。 1、原理浅谈 地层为水平N 层均匀介质,则介质分界面产生 反辐射脉冲电磁场(Hn 、En )的频率(f )与上覆 地层岩性的电阻率(p )和岩性分界面的埋深(及第 一层的厚度)有关。由于大地对电磁的传播同样具有 低频“窗口”特性。新产生的低频脉冲电磁 波(Hn 或En )在“窗口”范围内传播时几乎无衰减。白瑞 (Burrel )曾推出低频电磁波在均匀水平 N 层介质 中 传播时低频窗口截止频率fn 的计算公式: 2 fn =KP/h 式中:K=9.4X105 电阻率p —单位(Q .m ) 深度h —单位(m ) 频率fn —单位(Hz ) 式中可知,截止频率fn 与h 2成反比,即随着h 的增大fn 将明显降低,也就 是说深部地层岩性分界面脉冲电磁波的频率很低,而截止频率 fn 与电阻率(p ) 成正比。也就是地下岩性表现为高阻层时,其截止频率(fn )将升高。设地层深 度为h=2000m ,电阻率增量d p =0.1 Q .m 。 Dfn=Kd p /h 2。 可求得:dfn=0.0235Hz ,由此可知,只要能分辨出微小的频率变化,就能识 别出电阻率发生微量变化的深部地层。诠释地层各层间的产生的层间电磁场经叠 加后,按其频率特性,反射向地面形成一个具有不同深度对应的电磁场。 用CYT-V 型大地电场岩性探测仪,实现了对地下岩层反射到地面的电磁场中 的随深度微小频率变化的电磁场的综合能量值采集。 即:△ CYT=(CYT-KH ) 通过对该方法的研究,实现对地下储集层的流体性质进行解释与判别。 2、主要技术特点与用途 主要技术特点: 探测仪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能在陆上、水下复杂地形及恶劣的地理 环境工作,垂向采样间距为10、5、2、1、0.5m 可调,探测深度0?10000m 探测资料记录、处理、绘图计算机化,能够根据要求进行现场适时处理; 资料丰富、分辨率高,特殊岩性、流体性质(含剩余油)预测及裂隙判断方 面有点独到之处; 野外施工简便,无损农作物及作业环境,不需要钻地震井、放炮、打电极等 辅助劳动,生产井探测无需停产即可实现,省力节资,周期短,经济效益好。探 测费用仅是钻井成本的小数位,比三维地震和高分辨率地震廉价的多。 主要用途: 新探区、滚动扩边区、待钻井的储层、储层所含流体的预测和评价,特殊岩 性和破碎带的识别、采油井水淹层的探测和识别。 3、实例简介 N 层水平介质示意图

大地电磁测深

引言 大地电磁测深法(MT)已广泛应用于地球深部构造研究及矿产资源勘查中,而对数据反演方法的选择则直接影响到其应用效果.目前,大地电磁反演方法大都是基于均匀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假设条件和L2范数下提出来的,如博斯蒂克反演法(Bostick,1977)、大地电磁拟地震反演法(王家映,1985)、高斯 牛顿法、梯度法、马奎特法、奥克姆法(Constable,1987)、曲线对比法(徐世浙、刘斌,1995)、共轭梯度法(Mackie等,1989、1993、2001)、快速松弛反演法(Smith等,1991、2001)、拟线性近似反演法(Zhdanov,1996)、聚焦反演法(Portniaguine,Zhdanov,1999)等.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非线性反演理论和三维正反演技术的发展,一些非线性反演方法随之兴起,如模拟退火法(师学明等,1998)、多尺度反演法(徐义贤,1998)、多尺度逼近遗传算法(师学明等,2000)、共轭梯度极大似然反演法、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法(Rodi、Mackie,2001)、贝叶斯统计反演法(Spichak等,1995)、人工神经网络反演法(Spichak、Popova,2000)、量子路径积分算法(罗红明等,2007)、阻尼粒子群优化反演法(师学明等,2009)等.本文回顾了当前国内外主要的大地电磁反演方法并对其进行分类,并在目标函数构建、灵敏度矩阵计算、收敛速度等方面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对比与评述.最后,讨论了大地电磁反演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1大地电磁反演方法 大地电磁反演方法的研究始终围绕着如何构建目标函数(使用不同的稳定器,如模型参数的范数、最大平滑稳定泛函、最小支撑泛函、最小梯度支撑泛函等)和减少数据计算量(灵敏度矩阵计算等方面)来增强解的稳定性,以求得与实际情况最吻合的地电结构分布.回顾过去,大地电磁反演方法研究经历了从定性近似反演到数值反演、从一维、二维反演到三维反演及线性到非线性全局最优化反演方法的发展阶段.因此,可以将大地电磁反演方法分为三大类:定性近似反演方法、基于目标函数的线性或非线性迭代反演方法和全局搜索最优反演方法. 1.1定性近似反演法 1.1.1博斯蒂克反演法 博斯蒂克反演法(Bostick)是由F.X.Jr.Bostick[1]于1977年基于水平层状介质条件下提出来的一种一维近似反演方法.该方法以低频区视电阻率曲线尾支渐近线的特征为基础,利用渐近线的交点能反映交点以上底层平均电阻率而与底层电性无关的原理来做近似反演,又称为渐近线交点近似方法[2~4].实际反演时利用相位曲线进行反演的公式如下:其中ρ为反演后的电阻率值; 为测深曲线的相位值,ρa为测深曲线的幅振值,即视电阻率值;犎为深度值;ω为圆频率;μ为磁导率.Bostick反演法计算速度快、不需要初始模型,能够直接反映地电结构的特点;但是反演精度低,因为渐近线交点的确定受经验的影响较大,但仍不失为一种为其它反演方法提供初始模型的快捷方法. 1.1.2曲线对比法 大地电磁一维连续介质反演的曲线对比法是徐世浙和刘斌[5]针对Bostick反演法精度低、理论曲线和实测曲线拟合误差较大难以准确分辨地质体界面的缺点而提出来的.曲线对比法以低频电磁波在地下穿透深度大于高频电磁波的穿透深度为理论基础,通过连续的低频来确定深部电导率的分布状态.反演过程中,首先将Bostick反演(另外也可以用穿透深度法[5]或频率归一化阻抗因子方法[6])得到的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曲线作为初始模型,将视电阻率随周期变化的曲线转化为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曲线,通过迭代逐步改善初始模型的电阻率值,直至获得满意的结果.另外,张大海和徐世浙[7]把相位信息加入曲线对比法反演过程,使得反演结果更加清晰地反映模型的电性分布.反演得到的拟二维断面图可作为多维反演的初始模型.该反演方法原理简单,具有计算速度快且不用计算偏导数矩阵的优点.

(完整版)权属调查流程

权属调查流程 农村建设用地及宅基地使用权调查 权属调查的步骤是:调查的准备工作、实地调查(宗地权属状况调查、土地用途及土地座落的调查、界址调查)、绘制宗地草图、权属调查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 1、权属调查准备工作 确定调查范围、制作调查工作用图,调查范围内的调查工作用图现势性强且精度满足要求。 2划分街道、街坊及宗地 2.1划分街道、街坊 街道以乡镇行政区界线作为街道界线。将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乡镇界套合调查工作用图上,勾绘出划分街道的界线,街道编号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中乡镇编码一致。 街坊以行政村界线作为街坊界线。将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行政村界套合调查工作用图上,勾绘出划分街坊的界线,街坊划分后,应编街坊号,街坊号的编制,应考虑与土地利用数据库编码的一致性。 2.2划分宗地 宗地是被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宗地的划分应以方便地籍管理为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现将一般情况的宗地划分说明如下: ①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地,并且相互之间界线难以划清,应按共用宗地处理。当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幢建筑物时,可按各自使用的

建筑面积分摊宗地面积。宗地内,几个建筑物分别属于不同的使用者,除建筑占地外,其他用地难以划分的,应视为一宗地。这时应确定每个使用者独自使用的面积及每个使用者分摊的共用面积,共用面积一般按各自的建筑面积分摊,也可按建筑物占地面积分摊。 ②对只有一个法人代表的特大宗地,有明显不同的用途,且面积较大,应用地类界线(或线状地物)划分为若干宗地。 3 预编宗地号 权属调查时,专业调查人员实地调查,填写《地籍调查表》、《土地登记申请书》、收集权属来源证明材料及权利人的身份证明材料,按初始登记人员预编的文件顺序号,将每一宗地勾绘到工作用图上,并在图上用铅笔注明编号。当一个街坊全部勾绘结束后,对街坊从西到东、从北到南,统一预编宗地号,并将预编的宗地号标注到地籍调查表上及登记申请书上。按上述方法,预编的宗地号与调查结束后的正式宗地号一致。 4调查通知 为了保证土地使用者在权属调查时能按时到现场指界,在调查人员进入实地调查前,必须按照调查计划、工作进度,确定实地调查时间,通知土地使用者及相邻宗地土地使用者按时到现场指界。通知方式有:公告通知、电话通知、口头通知、送达“地籍调查通知书”等。对单位使用的土地,在通知土地使用者到现场指界的同时,还必须将“指界委托书”、“地籍调查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送至土地使用者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