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潜泵采油技术分析

电潜泵采油技术分析

74

目前常用的采油技术主要有自喷采油与人工举升采油两大类。人工举升采油是在地层能量无法满足自喷时,采用机械设备补充井筒能量,将井筒中原油举升至地面的采油方式。人工举升采油技术主要分为有杆泵采油、无杆泵采油以及气举采油三大类[1]。电潜泵采油技术是无杆泵采油技术的一种。本文对电潜泵采油技术进行分析。

1?电潜泵采油技术

1.1 电潜泵采油技术原理

电潜泵采油技术采用油管将离心泵下入井筒,地面电源通过专用电缆线连接潜油电机,进而带动离心泵旋转,将井筒中原油举升至地面。电潜泵采油具有设备简单、采油效率高、排量大、自动化控制程度高等优点。其主要应用高含水油井、高产井等液量较大的油井,海上油田由于平台面积限制,也常采用电潜泵进行采油[2]。

1.2 电潜泵采油技术常见问题

在电潜泵采油过程中,由于液量低、流体性质等影响常造成电潜泵异常。常见的有电潜泵不出液,电机烧坏以及机组过载等问题。造成电潜泵不出液的主要原因可分为泵轴断裂、叶轮磨损、泵发生气锁、管柱泄漏等;造成电潜泵电机损坏的主要原因可分为电机过载运行、液量低、电压过高等;造成泵机组过载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原油粘度大、电机不匹配、泵故障等[3]

1.3 电潜泵系统优化

高气液比对电潜泵的影响较大,造成电潜泵剧烈震动,严重时造成电潜泵欠载停泵,同时气蚀损害缩短电潜泵寿命。因此,需保证电潜泵有足够的沉没度,降低进泵气液比。但电潜泵绝缘设备对温度具有一定的要求,温度过高,会引起电潜泵设备损坏。因此,确定下泵处温度也是十分必要的。一般可以通过井筒温度场分析,求得井筒温度变化。

2?电潜泵采油技术进展

为了适应不同井况特征,满足复杂井况采油,电潜泵

技术不断丰富发展。例如高粘流体性质电潜泵、耐腐蚀性电潜泵、高效多级电潜泵等。高粘流体性质电潜泵,通过悬挂式泵级设计,降低原油与叶轮之间的摩擦力,大大降低高粘原油举升的动力需求,提高举升效率;耐腐蚀性电潜泵,针对储层中硫化氢腐蚀性气体,设计了密封腔式波纹管阻止硫化氢气体的渗透。该密封室内有一个吸收硫化氢气体的净化室。一旦硫化氢气体渗入到密封室波纹管内,它将被其中设置的净化器吸收,防止了硫化氢对电机的侵蚀。

3?电潜泵发展方向

近年来电潜泵采油技术的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定问题。电潜泵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①为降低电能消耗,发展变频电潜泵技术,降低开采成本;②为降低电潜泵的使用成本,需延长电潜泵的免修期、减少事故率;③提高电潜泵应用水平,完善选井、选泵优化设计、工况诊断技术。

4?结束语

1)在电潜泵采油过程中,常见的电潜泵异常问题有,电潜泵不出液、电机烧坏以及机组过载等问题。

2)高气液比对电潜泵的影响较大,为降低对电潜泵的影响,需对电潜泵的沉没度进行优化。

3)电潜泵未来发展将朝着节能化、低成本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景忠. 电潜泵采油技术及其生产系统优化设计[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3):11-12.

[2]刘竟成,李颖川,陈征,等. 电潜泵(ESP)采油技术新进展[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28;55.

[3]郑俊德,张仲宏. 国外电泵采油技术新进展[J]. 钻采工艺,2007(1):68-71;147.

电潜泵采油技术分析

罗鑫民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当地层能量充足的时候,油田可采用自喷方式采油,随着油田开采,地层能量的衰竭,需采用人工举升的方式,弥补地层能量的不足,采出地层中的原油。目前常用的人工举升方式有抽油机采油技术、螺杆泵采油技术以及电潜泵采油技术等。本文对电潜泵采油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人工举升 电潜泵 采油 发展趋势

Analysis?of?oil?production?technology?with?electric?submersible?pump

Luo?Xinmin

Xi ’an Shiyou University ,Xi'an 710065,China

Abstract:When the energy of the formation is sufficient,the self-jetting method can be used to produce oil in oilfields. With the constant oilfield exploit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depletion of the formation energy,the artificial lifting method should be used to make up the energy lack of formation and exploit the crude oil in the formation. At present,the commonly used manual lifting methods include pumping technology,screw pump technology and electric submersible pump technolog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oil recovery technology with electric submersible pump.

Keywords:artificial lifting; electric submersible pump; oil production; development trend

油田开发生产动态分析的内容

油田开发生产动态分析的内容 A、注水状况分析 1)分析注水量、吸水能力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形势的影响,提出改善注水状况的有效措施。 2)分析分层配注的合理性,不断提高分层注水合格率。 3)搞清见水层位、来水方向。分析注水见效情况,不断改善注水效果。 B、油层压力状况分析 1)分析油层压力、流动压力、总压降变化趋势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2)分析油层压力与注水量、注采比的关系,不断调整注水量,使油层压力维持在较高水平上。 3)搞清各类油层压力水平,减小层间压力差异,使各类油层充分发挥作用。 C、含水率变化分析 1)分析综合含水、产水量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提高控制含水上升的有效措施。 2)分析含水上升与注采比、采油速度、总压降等关系、确定其合理界限。 3)分析注入水单层突进、平面舌进、边水指进、底水锥进对含水上升的影响、提出解决办法。 D、油田生产能力变化分析 1)分析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变化及其变化原因。 2)分析油井利用率、生产时率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能力的影响。 3)分析自然递减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能力的影响。 4)分析增产措施效果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能力的影响。 5)分析新投产区块及调整区块效果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能力的影响。 油藏工程名词解释 地质储量 original oil in place 在地层原始状态下,油(气)藏中油(气)的总储藏量。地质储量按开采价值划分为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表内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并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表外储量是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但当原油(气)价格提高、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表外储量可以转为表内储量。 探明储量 proved reserve 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地质储量,在现代技术 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探明储量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进行油(气)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和油(气)田开发分析的依据。 动用储量 draw up on reserves 已钻采油井投入开采的地质储量。 水驱储量 water flooding reserves 能受到天然边底水或人工注入水驱动效果的地质储量。 损失储量 loss reserves 在目前确定的注采系统条件下,只存在注水井或采油井暂未射孔的那部分地质储量。 单井控制储量 controllable reserves per well 采油井单井控制面积内的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 recoverable reserves 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气)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油(气)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 remaining recoverable reserves

电潜泵采油技术

电潜泵采油工艺 目录 第一节电潜泵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 (2) 第二节电潜泵管柱及测试 (21) 第三节电潜泵井工况分析及故障处理 (25) 第四节电潜泵采油的发展趋势 (38)

电潜泵采油是为适应经济有效地开采地下石油而逐渐发展起来日趋成熟的一种人工采油方式。它具有排量扬程范围大、功率大、生产压差大、适应性强、地面工艺流程简单、机组工作寿命长、管理方便、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自1928年第一台电潜泵投人使用以来,经过20世纪70年的发展,电潜泵采油在井下机组设计、制造及油井选择、机组选型成套、工况监测诊断及保护、分层开采和测试等配套工艺方面日臻完善,在制造适应高温、高粘度。高含砂、高含气、含H2S和CO2等恶劣环境的电潜泵机组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不仅用于油井采油,还用于气井排液采气和水井采水注水。 本章着重介绍电潜泵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地面控制及管柱结构、油井选井、机组配套、工况监测、工况分析、故障诊断、油井分层开采和测试等配套工艺技术。 第一节电潜泵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 一、电潜泵工作原理 电潜泵是由多级叶导轮串接起来的一种电动离心泵,除了其直径小长度长外,工作原理与普通离心泵没有多大差别,原理图如图3一1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当潜油电机带动泵轴上的叶导轮高速旋转时,处于叶轮内的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叶轮中心 沿叶片间的流道甩向叶轮的四周,由于液体受到叶 片的作用,其压力和速度同时增加,在导轮的进一 步作用下速度能又转变成压能,同时流向下一级叶 轮人口。如此逐次地通过多级叶导轮的作用,流体 压能逐次增高而在获得足以克服泵出口以后管路 阻力的能量时而流至地面,达到石油开采的目的。 表述电潜泵性能的主要参数有:额定排量Q、 额定扬程(压头)H。额定轴功率P、额定效率 、 额定转速n等参数。电潜泵的额定排量和效率取决 于泵型,额定扬程决定于泵型和级数,额定轴功率 由额定排量和扬程确定,额定转速取决于电机结 图3-1 电潜泵工作原理图 构。 二、电潜泵系统组成及作用 电潜泵采油系统由井下和地面两部分组成,如图3一2所示。 1.井下系统组成及作用 电潜泵井下系统主要由电机。潜油泵、保护器、分离器、测压装置(PSI/PHD)、动力电缆、单流阀、测压阀/泄油阀、扶正器等组成。 (1)电机 电潜泵电机又叫潜油电机,它是电潜泵机组的原动机,一般位于最下端。它是三相鼠笼异步电机,其工作原理与普通三相异步电机一样,把电能转变成机械能。 但是,它与普通电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机身细长,一般直径160mm以下,长度5~10m,有的更长,长径比达28.3~125.2;转轴为空心,便于循环冷却电机;启动转矩大,0.3s即可达到额定转速;转动惯量小,滑行时间一般不超过3s;绝缘等级高,绝缘材料耐高温、高压和油气水的综合作用;电机内腔充满电机油以隔绝井液和便于散热;有专门的井液与电机油的隔离密封装置一一保护器。 潜油电机结构如图3—3所示,它由定子、转子、止推轴承和机油循环冷却系统等部分组成。

第七章注采井组动态分析

第七章注采井组动态分析 注采井组动态分析是在单井动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单井动态分析基本上以生产动态分析为主。而井组动态分析则是生产动态分析和油藏动态分析并重的分析内容。注采井组的划分是以注水井为重心,平面上可划分为一个注采单元的一组油水井。井组分析的核心问题是在井组范围内找出注水井合理的分层配水强度。在一个井组中,注水井往往起主导作用,它是水驱油动力的源泉。从油井的不同的变化可以对比出注水的效果。因此,一般是先从注水井分析入手,最大限度地解决层间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调解平面矛盾,改善层内矛盾,也就是说井组分析以找出和解决三大矛盾为目标。来改善油井的生产状况,提高油田的注采管理水平。 本章所要讲的主要内容是:油田注水开发的“三大矛盾”,注水井的分析,井组动态分析的内容、方法、步骤、及井组动态分析的案例。 第一节注水开发的三大矛盾 当注水开发多油层非均质的油田时,由于油层渗透率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非均一性,注入水就沿着高渗透层或高渗透区窜流。而中低渗透层或中低渗透区却吸水很少,从而引起一系列矛盾,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矛盾。 一、注水开发的三大矛盾 1.层间矛盾 层间矛盾就是高渗透性油层与中、底渗透性油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油水前缘)推进速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是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矛盾,也是注水开发初期的根本问题。生产开发中,高渗透油层由于渗透率高,连通性好,注水效果明显,表现为产油能力高,担负全井产量的大部分。中、底渗透性油层则由于渗透率底,连通性差,表现为产油量底,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这样在油井中出现了层间压差。 图7-1层间矛盾示意 256

257 在注水井中,高渗透层吸水能力强,可占全井吸水量的30%~70%以上。水线前缘很快向生产井突进,形成单层突进,如图7-1所示。因此,渗透率高、连通好的油层,由于注得多,采的多,生产井很快见到注水效果,含水很快上升。高渗透油层见效及见水后,地层压力和流动压力明显上升,形成高压层,严重的干扰中、低渗透层的工作,致使这些层少出油或不出油,全井产量递减很快,含水上升。因而能否使层间矛盾获得较好的解决,使油井能否长期稳定生产,油田能否获得较高采收率的关键所在。 层间矛盾的表现:注水井转注后,高渗透层见效快,初期高产继而含水,并快速上升,直至水淹,从吸水剖面上看,表现为高渗透层大量吸水,吸水强度明显地比低渗透层大,从产出剖面上看,对应层的产液量,明显地高于其它层。随着注水时间的增长,水淹程度的提高,层间矛盾会越来越大,其原因,是高渗透层通过长期注水冲刷,其胶结物越来越少,渗透率也随之越来越高,甚致增加数10倍,如中原油田文25块的S=下42层的原始渗透率只有0.4μm 2左右,经过长期注水冲刷后,目前个别地方的渗透率可达2μm 2以上。 层间矛盾的形成主要是油层的厚度、沉积物、沉积环境,沉积的时间的不同,造成了各层的物性和渗透率的不同。而形成了层间矛盾。 表示层间矛盾的参数,用单层突进系数。即:多油层油井内渗透率最高的油层的渗透率与全井厚度权衡平均渗透率的比值。 率油井厚度权衡平均渗透 油井中单最高渗透率单层突进系数= n n n h h h k h k h k h +++++ 212211率= 油层厚度权衡平均渗透 式中:h 1、h 2……h n ——为各单层有效厚度; k 1、k 2……k n ——为各单层渗透率。 单层突进系数越高说明层间矛盾越严重。 2.平面矛盾 由于油层渗透率在平面上分布的不均一性,以及井网对油层各部分控制不同,使注入水在平面上推进不均匀,油水前缘沿高渗透区呈舌状窜入油井,形成“舌进”如图7-2所示。 图7-2 局部舌进示意

常规油田生产动态分析

1、动态分析模板共分单井动态分析、井组动态分析、区块(单元)动态分析等三个部分。 2、分析层次:动态分析人员日常工作主要侧重于单井动态分析、井组动态分析;阶段分析主要侧重于区块(单元)动态分析。 (图表模板参考《吐玉克油田2011年度调整方案》) 单井动态分析模板 一、收集资料 1、静态资料:主要包括油井所处区块、构造位置、开采层段(层位、层号)、射孔井段、射孔厚度、射孔弹型、注采对应状况以及连通状况、储层物性(电测解释成果: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砂层厚度及有效厚度等。 2、动态资料: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压力(静压、流压)、对应注水井注水量及注水压力、气油比等。 3、生产测试资料:饱和度测井结果(C/O、PND_S、硼中子、钆中子等)、产液剖面测试成果、对应注水井吸水剖面测试成果、注水井分层测试成果、示功图、动液面、地层测试资料、油气水性分析资料、流体高压物性资料(如密度、粘度、体积系数、饱和压力、原油组分分析等)、井况监测资料(井温曲线、电磁探伤、井下超声波成像、多臂井径、固井质量SBT等)。 4、工程资料:油井工作制度(泵径、冲程、冲次、泵深)、井下生产管

柱组合及井下工具、井身结构(井身轨迹)等。 二、分析内容 1、日产液量变化; 2、综合含水变化; 3、日产油量变化; 4、压力变化(静压、流压、生产压差)变化; 5、气油比变化; 6、对应注水井注水能力变化; 7、深井泵工作状况; 8、措施效果评价等。 ——单井生产曲线:日产液、日产油、含水、流压(动液面)、气油比、措施备注 采油井生产曲线 注水井生产曲线

三、分析步骤 1、概况 2、生产历史状况(简述) 3、主要动态变化 首先总体上阐述油井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气油比、压力等变化状况,其次依次分析以下内容。 日产液量变化 3.1.1变化态势:主要分析日产液量在分析对比阶段呈现的变化趋势(要求绘制运行曲线变化),主要有液量上升、液量平稳、液量下降三种态势。判定变化的标准(该标准可以根据本油田的具体情况自行确定)为:日产液量大于50t,波动幅度在±8%; 日产液量在30-50t之间,波动幅度在±12%; 日产液量在10-30t之间,波动幅度在±20%; 日产液量小于10t,波动幅度在±30%; 如果日产液量及变化处于上述区间的可以判定日产液量运行平稳;高于变化幅度可以判定产液量呈上升态势;如低于变化幅度则判定日产液量呈下降态势。 3.1.2日产液量变化原因分析 日产液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有: ①油井工作制度调整; ②对应油井注水见效;

浅谈电潜泵采油工艺及采油技术的发展

浅谈电潜泵采油工艺及采油技术的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电潜泵采油工艺和采油技术,并说明了国内外电潜泵的发展情况,明确了新型电潜泵的发展趋势,着重阐述了电潜泵采油工艺中所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关键词:电潜泵、石油、采油、新进展 石油是我国能源行业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深刻的认识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电潜泵采油工艺以其优越的性能、良好的效率及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一、电潜泵采油工艺和采油技术概况 电潜泵(ESP)的全称为电动潜油离心泵(Electrical submersible pump,简称为电潜泵)电潜泵是通过电动机以及多级的离心泵进入到采油井的石油液面下进行抽油的举升设备。 电动潜油离心泵作为石油工业中的一种举升设备,主要作用在于能够将电动机和多级离心泵置入油井中的液面下实施抽油工作。潜油泵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地面的电源在经过电压器的转换、控制屏,在通过电缆,为井下电机传输电能。井下电机再驱动多级离心泵的叶轮持续旋转,从而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即能够把井液抬升至地面。 由于电潜泵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如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较高,使用电潜泵的油井产液量超过传统杆式泵的2倍,且为全自动化装置,在非自喷高产井、高含水井和海上油田均有不同范围的应用,是时候开采中后期强采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保障油井产量的稳定、高效,并提高经济效益。 二、国内外电潜泵发展状况 电潜泵采油技术发展中,各国的发展水平都不一致,美国是电潜泵采油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而前苏联则是产量最大的国家,大约有56%的石油产量来自于电潜泵。国外的电潜泵呈现出大排量、大功率以及较高的可靠性和较高的耐高温和高压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向着自动化、智能化以及遥控检测的方向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了电潜泵的适用范围和适用的时间,从而有效降低了生产的成本。上世纪90年代,我国从美国引进了电潜泵整机以及散件等设备,并在各大油田实现了推广,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为各大油田的中期和后期的开采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某油田电潜泵采油井占据了机械采油井总数大约10%,而井液的产出量占据总体产液量的30%左右,成为了油田保证石油产量和石油质量的主要方式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也已经出现了十余家电潜泵的生产企业,电潜泵的产品批量出口到了俄罗斯。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电潜泵的采油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和发展。

油井动态分析

油气井动态分析 目录 第一节直井生产动态分析 (2) 第二节水平井生产动态分析 (24) 第三节气井生产动态分析 (34)

第一节 直井生产动态分析 在油井动态分析中,油井流入动态特征,是指原油从油层内向采油井底流动过程中,产量与流动压力之间的变化特征,它主要决定于油藏的驱动类型和采油井底各相流体的流动状态,这种变化特征是预测油井产能、确定采油井合理工作制度以及分析油井产能变化规律的主要依据。 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又称无阻流量,以Q AOF 表示,它是判断气井产能大小和进行气井之间产能对比的重要指标,也是确定气井合理产能的重要依据。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定义为:当气井生产时势井底流动压力降为一个绝对大气压(即无井底回压)时,气井的最大潜在理论产量。实际生产时,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是不可能达到的。它主要作为确定允许合理产量的基础。气井投产后的允许合理产量的,限定为绝对无阻流量的1/4和1/5,需要说明的是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定容封闭消耗气藏来说,它随气藏压力的降低而减小,有效的增产措施也会提高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因此,需要根据气井的生产动态和压力、产量变化情况,结合地层压力的测试,不失时机地进行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测试,以便调整气井的合理产量。 一、生产指数和IPR 1、生产指数:通常用生产指数J 表示油井的生产能力,生产指数J 定义为产量与生产压差之比。 P Q P P Q J o wf r o ?=-= 1 o Q ——原油产量,bbl/d ; J ——生产指数,bbl/(d.psi); r P ——油井泄油区的平均压力(静压) ;psi ; wf P ——井底流压,psi ;P ?——压差,psi 。

气井动态分析模板教学提纲

气井动态分析模板

气井动态分析 2009年动态分析模式 一、气井生产阶段的划分 1、生产阶段的时间划分 (1)从XXX到XXX是什么阶段。 (2)从XXX到XXX是什么阶段。 2、生产阶段划分描述 (1)XX阶段:XX参数变化;XX参数变化;XX参数变化。 (2)XX阶段:XX参数变化;XX参数变化;XX参数变化。 二、气井异常情况分析处理 1、异常类型判断 (1)从XX到XX是XX故障。 (2)从XX到XX是XX故障。 2、异常现象描述 (1)异常1:XXX,是由XX故障引起的。 (2)异常2:XXX,是由XX故障引起的。 3、建议处理措施 (1)异常1:XXX处理。 (2)异常2:XXX处理。 三、气井工艺选择 1、XXXX。 2、XXXX。

3、XXXX。 四、计算 解:依据公式:XXX。 带数据 结果。 答:XXXXXXXXXXX。 2012年动态分析模式 一、获取数据生产采气曲线(EXCEL表格内) 1、获取数据与原表保持一致。 2、采气曲线生产。 曲线个数和题目保持一致。 油套压在1个坐标系内。 二、气井异常情况分析处理 三、气井工艺选择 四、计算 生产阶段的划分 无水气井(纯气井):净化阶段,稳产阶段,递减阶段。 气水同产井:相对稳定阶段,递减阶段,低压生产阶段(间歇、增压、排水采气) 气井异常情况

一、井口装置 1、故障名称:井口装置堵 现象描述:套压略有升高;油压升高;产气量下降;产水量下降;氯离子含量不变。 处理措施:(1)没有堵死时:注醇解堵。 (2)堵死:站内放空,井口注醇解堵。 2、故障名称:井口装置刺漏 现象描述:套压略有下降;油压下降;产气量下降(刺漏点在流量计前);产水量增加;氯离子含量不变。 处理措施:(1)验漏,查找验漏点。 (2)维修或处理漏点。 3、故障名称:仪表仪器坏 现象描述:(1)一个参数变化,仪表故障; (2)两个参数变化,传输设备故障; 处理措施:(1)维修仪表。 (2)维修传输设备。 二、井筒 1、故障名称:(1)油管挂密封失效。 (2)油管柱在井口附近断裂。 现象描述:套压等于油压;产气量略有上升;产水量不变;氯离子含量不变。 处理措施:(1)检查处理油管挂密封装置。

井组动态分析

井组动态分析试题一 单位: 姓名: 成绩: 分 动用小层、厚度、渗透率、射孔情况 分析储层特征及射孔动用情况分析:(5分) 从储层动用的厚度、地层渗透性情况分析看:平面上厚度从南到北由厚变薄,渗透率呈高到低,纵向上层内差异大,Ⅰ6层的61大于62小层,Ⅰ7层的72大于71小层。62小层厚度较薄、渗透性差,油井全部射开动用,注水井未射孔注水,层内层间矛盾加剧。 二、开发生产情况 1、利用天然能量弹性水驱开采(2001年1月-2004年12月): 此阶段投入生产井6口,01年井口产油1.325万吨,原油输差3.5%;02年井口产油1.215万吨,原油输差4.5%;03年井口产油1.105万吨,原油输差5.5%;04年井口产油0.956万吨,原油输差5.8%。阶段末地层压力保持水平70%。 计算下列数据,每题3分: (1) 每采出1%地质储量的地层压力下降值: =地层总压降/(核实累计产油/地质储量*100%)=(14.5-14.5*0.7)/((1.325*0.965+1.215*0.955+1.105*0.945)/68*100%) =0.85Mpa (2) 弹性水驱产率(单位压降下的产油量): =核实累计产油/地层总压降= (1.325*0.965+1.215*0.955+1.105*0.945)/(14.5-14.5*0.7)=0.8007*104t/Mpa (3) 弹性水驱产油量比值: =累计产油量/(地质储量*综合压缩系数*总压降)= (1.325*0.965+1.215*0.955+1.105*0.945)/(68*0.0012*(14.5-14.5*0.7))=9.8129 天然能量开采阶段能量状况的评价(6分) 根据每采出1%地质储量压力下降0.85Mpa,水驱弹性产率0.8007*104t/Mpa ,弹性水驱产量比是1的9.81倍的情况看,天然能量较充足。 2、注水、采油状况分析:

电潜泵采油技术分析

74 目前常用的采油技术主要有自喷采油与人工举升采油两大类。人工举升采油是在地层能量无法满足自喷时,采用机械设备补充井筒能量,将井筒中原油举升至地面的采油方式。人工举升采油技术主要分为有杆泵采油、无杆泵采油以及气举采油三大类[1]。电潜泵采油技术是无杆泵采油技术的一种。本文对电潜泵采油技术进行分析。 1?电潜泵采油技术 1.1 电潜泵采油技术原理 电潜泵采油技术采用油管将离心泵下入井筒,地面电源通过专用电缆线连接潜油电机,进而带动离心泵旋转,将井筒中原油举升至地面。电潜泵采油具有设备简单、采油效率高、排量大、自动化控制程度高等优点。其主要应用高含水油井、高产井等液量较大的油井,海上油田由于平台面积限制,也常采用电潜泵进行采油[2]。 1.2 电潜泵采油技术常见问题 在电潜泵采油过程中,由于液量低、流体性质等影响常造成电潜泵异常。常见的有电潜泵不出液,电机烧坏以及机组过载等问题。造成电潜泵不出液的主要原因可分为泵轴断裂、叶轮磨损、泵发生气锁、管柱泄漏等;造成电潜泵电机损坏的主要原因可分为电机过载运行、液量低、电压过高等;造成泵机组过载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原油粘度大、电机不匹配、泵故障等[3] 。 1.3 电潜泵系统优化 高气液比对电潜泵的影响较大,造成电潜泵剧烈震动,严重时造成电潜泵欠载停泵,同时气蚀损害缩短电潜泵寿命。因此,需保证电潜泵有足够的沉没度,降低进泵气液比。但电潜泵绝缘设备对温度具有一定的要求,温度过高,会引起电潜泵设备损坏。因此,确定下泵处温度也是十分必要的。一般可以通过井筒温度场分析,求得井筒温度变化。 2?电潜泵采油技术进展 为了适应不同井况特征,满足复杂井况采油,电潜泵 技术不断丰富发展。例如高粘流体性质电潜泵、耐腐蚀性电潜泵、高效多级电潜泵等。高粘流体性质电潜泵,通过悬挂式泵级设计,降低原油与叶轮之间的摩擦力,大大降低高粘原油举升的动力需求,提高举升效率;耐腐蚀性电潜泵,针对储层中硫化氢腐蚀性气体,设计了密封腔式波纹管阻止硫化氢气体的渗透。该密封室内有一个吸收硫化氢气体的净化室。一旦硫化氢气体渗入到密封室波纹管内,它将被其中设置的净化器吸收,防止了硫化氢对电机的侵蚀。 3?电潜泵发展方向 近年来电潜泵采油技术的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定问题。电潜泵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①为降低电能消耗,发展变频电潜泵技术,降低开采成本;②为降低电潜泵的使用成本,需延长电潜泵的免修期、减少事故率;③提高电潜泵应用水平,完善选井、选泵优化设计、工况诊断技术。 4?结束语 1)在电潜泵采油过程中,常见的电潜泵异常问题有,电潜泵不出液、电机烧坏以及机组过载等问题。 2)高气液比对电潜泵的影响较大,为降低对电潜泵的影响,需对电潜泵的沉没度进行优化。 3)电潜泵未来发展将朝着节能化、低成本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景忠. 电潜泵采油技术及其生产系统优化设计[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3):11-12. [2]刘竟成,李颖川,陈征,等. 电潜泵(ESP)采油技术新进展[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28;55. [3]郑俊德,张仲宏. 国外电泵采油技术新进展[J]. 钻采工艺,2007(1):68-71;147. 电潜泵采油技术分析 罗鑫民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当地层能量充足的时候,油田可采用自喷方式采油,随着油田开采,地层能量的衰竭,需采用人工举升的方式,弥补地层能量的不足,采出地层中的原油。目前常用的人工举升方式有抽油机采油技术、螺杆泵采油技术以及电潜泵采油技术等。本文对电潜泵采油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人工举升 电潜泵 采油 发展趋势 Analysis?of?oil?production?technology?with?electric?submersible?pump Luo?Xinmin Xi ’an Shiyou University ,Xi'an 710065,China Abstract:When the energy of the formation is sufficient,the self-jetting method can be used to produce oil in oilfields. With the constant oilfield exploit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depletion of the formation energy,the artificial lifting method should be used to make up the energy lack of formation and exploit the crude oil in the formation. At present,the commonly used manual lifting methods include pumping technology,screw pump technology and electric submersible pump technolog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oil recovery technology with electric submersible pump. Keywords:artificial lifting; electric submersible pump; oil production; development trend

生产动态分析内容

2.1 生产动态分析内容 2.1.1 注水状况分析 2.1.1.1 分析注水量、分层注水量、吸水能力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形势的影响,提出改善注水状况的有效措施。 2.1.1.2 分析分层配水的合理性,不断提高分层注水合格率。 2.1.1.3 搞清油井见水层位、来水方向。分析注水见效情况,不断改善注水效果。 2.1.2 油层压力状况分析 2.1.2.1 分析油层压力(静液面)、流动压力(动液面)、压力变化趋势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2.1.2.2 分析油层压力与注水量、注采比的关系,不断调整注水量,使油层压力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2.1.2.3 搞清各类油层压力水平,减小层间压力差异,使各类油层充分发挥作用。 2.1.3 含水率变化分析 2.1. 3.1 分析综合含水、产水量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提出控制含水上升的有效措施。 2.1. 3.2 分析含水上升与注采比、采油速度、总压降等关系,确定其合理界限。 2.1. 3.3 分析注入水单层突进,平面舌进,边水指进,底水锥进对含水上升的影响,提出解决办法。 2.1.4 气油比变化分析 2.1.4.1 分析气油比变化及其对生产的影响,提出解决办法。 2.1.4.2 分析气油比与地饱压差、流饱压差的关系,确定其合理界限。 2.1.4.3 分析气顶气、夹层气气窜对气油比上升的影响,提出措施意见。 2.1.5 油田生产能力变化分析 2.1.5.1 分析采油指数(采油强度)、采液指数(采液强度)变化及其变化原因。 2.1.5.2 分析油井利用率、生产时率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能力的影响。 2.1.5.3 分析自然递减率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能力的影响。 2.1.5.4 分析油田增产措施效果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能力的影响。 2.1.5.5 分析新投产区块及调整区块效果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能力的影响。 2.2 油藏动态分析 2.2.1 油藏地质特点再认识 2.2.1.1 利用油田开发后钻井、测井、油田动态、开发地震等资料,对构造、断裂分布特征和油藏类型进行再认识。 2.2.1.2 应用开发井及检查井的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室内水驱油实验等资料,对储层的性质及分布规律进行再认识。 2.2.1.3 应用油田动态、不稳定试井、井间干扰实验等资料,对油藏水动力系统进行再认识。 2.2.1.4 应用钻井取心和电测资料对储层沉积相进行再认识。 2.2.1.5 应用动态资料对油藏地质储量参数进行再认识,按GBn 269规定核算地质储量。 2.2.2 层系、井网、注水方式适应性分析 2.2.2.1 利用油层对比、细分沉积相等新资料分析各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的合理性。 2.2.2.2 统计不同井网密度条件下各类油层的水驱控制程度、油砂体钻遇率等数据,分析井网的适应性。 2.2.2.3 依据油层水驱控制程度、油层动用程度、注入水纵向和平面波及系数等资料,分析井网密度与最终采收率的关系。 2.2.2.4 应用注水能力、扫油面积系数、水驱控制程度等资料,分析注水方式的适应性。2.2.3 油田稳产趋势分析 2.2. 3.1 应用分年度油田综合开发数据及其相应曲线,分析油田产液量、产油量、注水量、

第三篇 第六章 电潜泵井生产管理

第六章电潜泵井生产管理 目前,电潜泵采油在海洋油田开发中成为主要采油技术,掌握油井的地质动态资料,分析电潜泵的工作状况,及时发现其故障并提出处理措施,管理好电潜泵井的生产成为获得高采收率、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也是平台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本章主要介绍电潜泵井的工况分析方法、生产系统调整方法和故障分析处理理论。 第一节电潜泵工况分析 一、电潜泵工况分析方法 电潜泵工况分析就是对电潜泵的工作状况进行分析,它是电潜泵井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工况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泵是否在合理的工作区内工作、泵是否与油层供液能力相匹配、电机配备是否合理、油井含水、原油粘度和含气对泵效的影响程度,等等。 进行电潜泵工况分析必须录取油井的油气水产量、油气水性质参数、油压、套压、泵吸人排出口压力及温度、电机的工作电流、电压和功率因素等一系列数据参数,它是一项非常系统、复杂、繁琐、细致的工作。各油田管理者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分析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及管理应用。 1.定性分析 任何一台机组都有自己的特性曲线,它由H~Q、P~Q和p~Q三条曲线组成,分 别反映泵扬程、轴功率和泵效率与排量的变化关系,图6-l(a)是某种机组的特性曲线。该种方法通过特殊处理将H~Q曲线转变成图6—l (b)的图形,叫做泵况图。它实 际上就是泵H~Q曲线图,只不过被分成了八个区域。具体做法是: 图6-1 138

①将图6一1(a)上的H~Q曲线移植在图6一1(b)上; ②在图6—l (a)上找出最高泵效点,并读取泵效; ③将最高泵效分别乘以0.8和1.2倍,即泵合理工作区域的上下界限,并读取它们 对应的排量Q b和Q k; ④通过Q b和Q k在H~Q曲线上找到对应的扬程,即H b和H k; ⑤计算Q b·Hb和Q k·H k的乘积值Y1和Y2; ⑥分别以Q·H=Y1;和Q·H=Y2。在图6—1 (b)上作出两条抛物线(knh)和(lgde)分别与H~Q曲线交于k、h和l、e; ⑦从k、h分别作H轴的平行线交lgde于g和d,交Q轴于a和b; ⑧过k、g分别作Q轴的平行线交lgde于j,交H轴于f; ⑨至此,H~Q曲线分成了8个区域,即八个工况范围,如图6—l (b)所示的1、2、3、 4、5、6、7、8八个区,分别代表:l一经济高效区;2一合理工作区;3一选泵参数偏小,应缩小油嘴;4一泵无问题,供液能力尚可,主要是气体影响,应加深泵挂深度或放套管气;5一如果资料正确则泵无问题,泵处于憋压状态,应放油嘴或采取其它油管。油嘴解堵措施;6一泵无问题,沉没度偏低,应加深泵挂深度、换小泵或加强注水等措施;7一可能是管柱和(或)泵漏失严重,也可能是叶轮或泵吸口堵塞;8一资料有误。 如果将泵的耗能与匹配的电机相对比分析,可以分成电机匹配合理、大马拉小车和小马拉大车三种情况。结合泵的八个工作区域,整个井下机组的工况可以组合成24种情况,工况图如图6—2所示。工况图的 X坐标是排量,Y坐标是电流(对于同 一机组就相当于功率),Z坐标是扬 程。 在根据泵特性曲线将泵况图和 工况图作成以后,就可以根据油井的 生产数据,将油气水产量通过油气水 性质计算公式折合成泵吸人排出口 条件下的产量,并经混合液粘度修正 得到泵内的相当产量,以及通过泵吸 人口压力差和混合液密度折算出泵 的实际扬程.并计算出生产流体获得 的水马力和轴功率,最后将计算得到 图6-2 的排量、扬程数据在泵况图上标记出来,就获得了井下泵的泵况点,了解泵工作是否合理。在三维工况图上标记排量、扬程和轴功率,就可以得到机组的工况点,可以知道泵工作是否合理,电机配备是否合适,是否是“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从而为下步选泵和机组匹配提供依据。 2.定量分析 139

电潜泵采油技术

电潜泵采油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电潜泵采油工艺 目录 第一节电潜泵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 (2) 第二节电潜泵管柱及测试 (26) 第三节电潜泵井工况分析及故障处理 (31) 第四节电潜泵采油的发展趋势 (47)

电潜泵采油是为适应经济有效地开采地下石油而逐渐发展起来日趋成熟的一种人工采油方式。它具有排量扬程范围大、功率大、生产压差大、适应性强、地面工艺流程简单、机组工作寿命长、管理方便、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自1928年第一台电潜泵投人使用以来,经过20世纪70年的发展,电潜泵采油在井下机组设计、制造及油井选择、机组选型成套、工况监测诊断及保护、分层开采和测试等配套工艺方面日臻完善,在制造适应高温、高粘度。高含砂、高含气、含H2S和CO2等恶劣环境的电潜泵机组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不仅用于油井采油,还用于气井排液采气和水井采水注水。 本章着重介绍电潜泵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地面控制及管柱结构、油井选井、机组配套、工况监测、工况分析、故障诊断、油井分层开采和测试等配套工艺技术。 第一节电潜泵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 一、电潜泵工作原理 电潜泵是由多级叶导轮串接起来的一种电动离心泵,除了其直径小长度长外,工作原理与普通离心泵没有多大差别,原理图如 图3一1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当潜油电机 带动泵轴上的叶导轮高速旋转时,处于叶 轮内的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叶轮中 心沿叶片间的流道甩向叶轮的四周,由于 液体受到叶片的作用,其压力和速度同时 增加,在导轮的进一步作用下速度能又转 变成压能,同时流向下一级叶轮人口。如 此逐次地通过多级叶导轮的作用,流体压 能逐次增高而在获得足以克服泵出口以后 管路阻力的能量时而流至地面,达到石油 开采的目的。 图3-1 电潜泵工作原理图表述电潜泵性能的主要参数有:额定 排量Q、额定扬程(压头)H。额定轴功率 P、额定效率 、额定转速n等参数。电潜泵的额定排量和效率取决于泵型,额定扬程决定于泵型和级数,额定轴功率由额定排量和扬程确定,额定转速取决于电机结构。 二、电潜泵系统组成及作用 电潜泵采油系统由井下和地面两部分组成,如图3一2所示。 1.井下系统组成及作用 电潜泵井下系统主要由电机。潜油泵、保护器、分离器、测压装置(PSI/PHD)、动力电缆、单流阀、测压阀/泄油阀、扶正器等组成。 (1)电机 电潜泵电机又叫潜油电机,它是电潜泵机组的原动机,一般位于最下端。它是三相鼠笼异步电机,其工作原理与普通三相异步电机一样,把电能转变成机械能。 但是,它与普通电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机身细长,一般直径160mm以下,长度5~10m,有的更长,长径比达 28.3~125.2;转轴为空心,便于循环冷却电机;启动转矩大,

海上油田电潜泵工况分析

海上油田电潜泵工况分析 摘要以电潜泵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为基础,结合电潜泵特性曲线分析电潜泵的工况,对电潜泵工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一口井的电潜泵工况分析方法,应用到整个油田的电潜泵工况分析,判断油田的电潜泵是否处于合理的工作状况。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应用到油田电潜泵的管理及确定电潜泵的合理工况,延长电潜泵的寿命,提高原油的采收率、经济效益等。 关键词电潜泵;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工况分析 1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电潜泵是一种重要的机械采油设备,具有排量大、扬程高的优点。可广泛用于停喷后的高产油井、含水井、深井及海洋油田中,是油田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 由于电潜泵具有排量大,适用于斜井和水平井,地面配套设备比较简单,电驱动容易实现等显著优点,因此利用电潜泵采油成为海上采油的主要手段之一。电潜泵工况分析就是对电潜泵的工作状况进行分析,它是电潜泵井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工况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电潜泵是否在合理的工作区内工作、电潜泵是否与油层供液能力相匹配、电机配备是否合理、油井含水、原油粘度和含气对泵效的影响程度等等。因此建立电潜泵工况分析系统,对于海上油田电潜泵的分析及现场生产指导具有重大的意义。 1.2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根据海上油气田的概况及电潜泵采油在平台的应用程度,提出了对该油气田电潜泵的工况分析课题,以电潜泵的结构组成、电潜泵的工作原理为基础,结合电潜泵的特性曲线来介绍电潜泵的工况分析步骤,对电潜泵来进行工况分析,以此分析方法应用到油田的电潜泵工况分析,然后对于油田的电潜泵故障诊断与排除进行研究。以此课题研究更清晰认识和掌握电潜泵工况分析的技术知识,给予油田确定电潜泵合理工况制度以及电潜泵管理带来方便。 2电潜泵的工作原理及安装方式 2.1电潜泵的工作原理 电潜泵是由多级叶轮串接起来的一种电动离心泵,除了其直径小长度长外,工作原理与普通离心泵没有多大差别,其工作原理是:当潜油电机带动轴上的叶导轮高速旋转时,处于叶轮内的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叶轮中心沿叶片间的流道甩向叶轮的四周,由于液体受到叶片的作用,其压力和速度同时增加,在导

井组动态分析试题

井组动态分析模拟试题 单位: 姓名: 成绩: 分 动用小层、厚度、渗透率、射孔情况 分析储层特征及射孔动用情况分析(5分): 平面上厚度变化(1分): 平面上物性变化(1分): 纵向上层间物性(2分): 纵向油层动用和注采对应状况(1分): 二、开发生产情况 1、利用天然能量弹性水驱开采(2001年1月-2004年12月): 此阶段投入生产井6口,01年井口产油1.325万吨,原油输差3.5%;02年井口产油1.215万吨,原油输差4.5%;03年井口产油1.105万吨,原油输差5.5%;04年井口产油0.956万吨,原油输差5.8%。阶段末地层压力保持水平70%。 计算下列数据,每题3分: (1)阶段核实采油 (列出计算公式得1分,数据参数正确得1分,计算准确得1分)

(2)每采出1%地质储量的地层压力下降值: 2、注水、采油状况分析: 注水状况 注水状况评价(5分): (注水方式描述准确得1分,层间吸水差异变化描述准确得2分,合注层主吸水层描述准确得2分) 油井产状变化 主要问题分析(35分):

(每口井生产状况变化描述准确得3分,原因分析准确得6分) 三、下步调整及措施意见(54分) 井组动态分析模拟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分 1、井组基本概况 该区块为边水控制的断块油藏,东、南、西部受边水控制,北部受断层控制。含油面积0.15km2,地质储量44万吨,标定采收率43%。油层中部深度1020米,开采层位核三Ⅳ1、3、4小层,层间夹层3-5米,层内夹层0.3-2.5米。 附该区块井位示意图 储层特征表

A油井、B油井小层数据表 D油井、E油井小层数据表 注水井小层数据表

动态分析模板

关于规范油水井动态分析内容及格式的通知 1、动态分析模板共分单井动态分析、井组动态分析、区块(单元)动态分析等三个部分(分析内容及格式见附文)。 2、分析层次:油井承包人主要侧重于单井动态分析;班组长、生产骨干主要侧重于井组动态分析;基层队技术人员主要侧重于区块(单元)动态分析。 3、各基层队要每月定期按照分析模板规定的内容及格式组织全队范围的动态分析,分析材料做好保存,厂里将集中组织检查考核。 单井动态分析模板 一、收集资料 1、静态资料:主要包括油井所处区块、构造位置、开采层段(层位、层号)、射孔井段、射孔厚度、射孔弹型、注采对应状况以及连通状况、储层物性(电测解释成果: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砂层厚度及有效厚度等。 2、动态资料: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压力(静压、流压)、对应注水井注水量及注水压力、气油比等。 3、生产测试资料:饱和度测井结果(C/O、PND_S、硼中子、钆中子等)、产液剖面测试成果、对应注水井吸水剖面测试成果、注水井分层测试成果、示功图、动液面、地层测试资料、油气水性分析资料、流体高压物

性资料(如密度、粘度、体积系数、饱和压力、原油组分分析等)、井况监测资料(井温曲线、电磁探伤、井下超声波成像、多臂井径、固井质量SBT等)。 4、工程资料:油井工作制度(泵径、冲程、冲次、泵深)、井下生产管柱组合及井下工具、井身结构(井身轨迹)等。 二、分析内容 1、日产液量变化; 2、综合含水变化; 3、日产油量变化; 4、压力变化(静压、流压、生产压差)变化; 5、气油比变化; 6、对应注水井注水能力变化; 7、深井泵工作状况; 8、措施效果评价等。 三、分析步骤 1、概况 2、生产历史状况(简述) 3、主要动态变化 首先总体上阐述油井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气油比、压力等变化状况,其次依次分析以下内容。 3.1日产液量变化 3.1.1变化态势:主要分析日产液量在分析对比阶段呈现的变化趋势(要求绘制运行曲线变化),主要有液量上升、液量平稳、液量下降三种态势。判定变化的标准(推荐)为: 日产液量大于50t,波动幅度在±8%; 日产液量在30-50t之间,波动幅度在±12%; 日产液量在10-30t之间,波动幅度在±20%;

单井,井组动态分析

单井、井组动态分析 单井动态分析模板 一、收集资料 1、静态资料:主要包括油井所处区块、构造位置、开采层段(层位、层号)、射孔井段、射孔厚度、射孔弹型、注采对应状况以及连通状况、储层物性(电测解释成果: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砂层厚度及有效厚度等。 2、动态资料: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压力(静压、流压)、对应注水井注水量及注水压力、气油比等。 3、生产测试资料:饱和度测井结果(C/O、PND_S、硼中子、钆中子等)、产液剖面测试 成果、对应注水井吸水剖面测试成果、注水井分层测试成果、示功图、动液面、地层测试资料、油气水性分析资料、流体高压物性资料(如密度、粘度、体积系数、饱和压力、原油组分分析等)、井况监测资料(井温曲线、电磁探伤、井下超声波成像、多臂井径、固井质量SBT等)。 4、工程资料:油井工作制度(泵径、冲程、冲次、泵深)、井下生产管柱组合及井下工具、井身结构(井身轨迹)等。 二、分析内容 1、日产液量变化; 2、综合含水变化; 3、日产油量变化; 4、压力变化(静压、流压、生产压差)变化; 5、气油比变化; 6、对应注水井注水能力变化; 7、深井泵工作状况; 8、措施效果评价等。 三、分析步骤 1、概况 2、生产历史状况(简述) 3、主要动态变化 首先总体上阐述油井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气油比、压力等变化状况,其次依次分析以下内容。 3.1日产液量变化 3.1.1变化态势:主要分析日产液量在分析对比阶段呈现的变化趋势(要求绘制运行曲线变化),主要有液量上升、液量平稳、液量下降三种态势。判定变化的标准(推荐)为: 日产液量大于50t,波动幅度在±8%; 日产液量在30-50t之间,波动幅度在±12%; 日产液量在10-30t之间,波动幅度在±20%; 日产液量小于10t,波动幅度在±30%; 如果日产液量及变化处于上述区间的可以判定日产液量运行平稳;高于变化幅度可以判定产液量呈上升态势;如低于变化幅度则判定日产液量呈下降态势。 3.1.2日产液量变化原因分析 日产液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有: ①油井工作制度调整; ②对应油井注水见效; ③作业及技术措施的效果; ④井下封隔器失效及套管破漏; ⑤加药热洗的效果; ⑥地面计量器具及流程管线影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