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涅耳公式折反射定律

菲涅耳公式折反射定律
菲涅耳公式折反射定律

Chapter 1 理论基础

1.1 介质中的Maxwell’s equations 及物质方程

微分形式=t =J+t ==0B E D H D B ρ????-?

??????????????r v r r r r

g r g (1-1)

传导电流密度J 的单位为安培/米2(A/m 2),自由电荷密度ρ的单位为库仑/米2(C/m 2)。同时有电磁场对材料介质作用的关系式,即物质方程(或称本构方程)

00==()

J=D E E P

B H H M E εεμμσ?=+??=+????r r

v v r

r r r r v (1-2)

麦克斯韦方程组及物质方程描写了整个电磁场空间及全时间过程中电磁场的分布及变化情况。因此,所有关于电磁波的产生及传播问题,均可归结到在给定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问题,这也正是用以解决光波在各种介质、各种边界条件下传播问题的关键及核心。

1.2 积分形式及边界条件

由于两介质分界面上在某些情况下场矢量E v 、D v 、B v 、H v

发生跃变,因此这些量的导数

往往不连续。这时不能在界面上直接应用微分形式的Maxwell’s equations ,而必须由其积分形式出发导出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积分形式0L S L S S S d E dl B d S dt d H dl I D d S dt D d S Q B d S ?=-???=+??

?

=??=????????????r

u r v v g g r u r r v v g g u r v g u r u r g ??òò (1-3)

得边界条件为21212121()0

()()()0n E E n H H n D D n

B B α

σ

??-=??-=???-=???-=?v v

v u r v v

v v v

v r v v (1-4)

式(1-4)的具体解释依次如下(具体过程详见《光学电磁理论》P20):

(1)电场强度矢量E v 的切向分量连续,n v

为界面的法向分量。

(2)αu r 为界面上的面传导电流的线密度。当界面上无传导电流时,αu r =0,此时H v

的切向

分量连续。比如在绝缘介质表面无自由电荷和传导电流。 (3)σ为界面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

(4)磁感应强度矢量B r

的法向分量在界面上连续。

Chapter 2 电磁波在分层介质中的传播

2.1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光由一种介质入射到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上将产生反射和折射。现假设二介质为均匀、透明、各向同性介质,分界面为无穷大的平面,入社、反射和折射光均为平面光波,其电场表达式为

入射波0exp[()]i i i i E E i t k r ω=-r r

v r g 反射波0exp[()]r r r r E E i t k r ω=-r r r

r g

折射波0exp[()]t t t t E E i t k r ω=-r r r

r g

界面两侧的总电场为:

10020exp[()]exp[()]

exp[()]

i r i i i r r r t t t t E E E E i t k r E i t k r E E E i t k r ωωω?=+=-?+-???==-???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由电场的边界条件21()0n E E ?-=r

r r ,有

000exp[()]exp[()]exp[()]

i i i r r r t t t n E i t k r n E i t k r n E i t k r ωωω?-?+?-?=?-?r r r r r r

r r r r r r 欲使上式对任意的时间t 和界面上r r

均成立,则必然有:

i r t ωωωω=== (1-5)

i r t k r k r k r ?=?=?r r r r r r

(1-6)

可见,时间频率ω是入射电磁波或光波的固有特性,它不因媒质而异,也不会因折射或反射而变化。

()0

()0

r i t i k k r k k r ?-?=??-?=??r r r r r r

(1-7) 由于r r

可以在界面选取不同方向,上式实际上意味着矢量()r i k k -r r 和 ()t i k k -r r 均与界面

的法线n r

平行,由此可以推知,i k r 、r k r 、t k r 与n r 共面,该平面称为入射面。由此可得出结

论:反射波和折射波均在入射面。

上式是矢量形式的折、反射定律。将上式写成标量形式,并约掉共同的位置量,可得

cos(

)cos(

)cos(

)2

2

2

i i r r t t k k k π

π

π

θθθ-=-=- (1-8)

又由于1/i k n c ω=,1/r k n c ω=,2/t k n c ω=,得

12()

sin sin i r i t n n θθθθ

=??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定律) (1-9) 2.2 菲涅耳公式

折、反射定律给出了反射波、折射波和入射波传播方向之间的关系。而反射波、折射波和入

射波在振幅和位相之间的定量关系由Fresnel 公式来描述。

电场E r

是矢量,可将其分解为一对正交的电场分量,一个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称为‘s ’

分量,另外一个振动方向在(或者说平行于)入射面,称为‘p ’分量。

首先研究入射波仅含‘s ’分量和仅含‘p ’分量这两种特殊情况。当两种分量同时存在时,则只要分别先计算由单个分量成分的折射、反射电场;然后根据矢量叠加原理进行矢量相加即可得到结果。

(1)单独存在s 分量的情形

首先规定:电场和磁场的s 分量垂直于纸面, 向外为正,向为负。

在界面上电场切向分量连续:

21()0n E E ?-=r

r r

另外由式(1-5)、(1-6),可得

000is rs ts E E E += (2-1)

在界面上磁场的切向分量连续:

21()0n H H ?-=r r r

注意1H k E μω

=?r r r ,如图所示。所以同理有

000cos cos cos ip i rp r tp t H H H θθθ-+=- (2-2)

非磁性各向同性介质中E r 、H r

的数值之间的关系:

00B n H E c E H

μμ?==???⊥?r r 那么式(2-1)整理为

101020cos cos cos is i rs r ts t n E n E n E θθθ-+=- (2-3)

联立式(2-1)(2-3)可得

012012cos cos cos cos rs i t s is i t

E n n r E n n θθθθ-==

+

010122cos cos cos ts i

s is i t

E n t E n n θθθ=

=

+

(2)单独存在p 分量的情形

首先规定:p 分量按照其在界面上的投影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根据E r 、H r

的边界条件得: 000is rs ts H H H +=

000cos cos cos ip i rp r tp t E E E θθθ+=

再利用E r 、H r

的数值关系以及正交性,得到

021021cos cos cos cos rp i t p ip i t E n n r E n n θθθθ-==+

010212cos cos cos tp i

p ip

i t

E n t E n n θθθ=

=

+ 综上所述,S 波及P 波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的表达式为:

0120120210210101201021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2cos cos cos 2cos cos cos rs i t s is i t

rp i t p ip i t

ts i

s is i t tp i p ip i t E n n r E n n E n n r E n n E n t E n n E n t E n n θθθθ

θθθθθθθθθθ-?==?+?

?

-=

=?+??

?==

?+?

?==

?+?

sin()sin()tan()tan()2cos sin sin()2cos sin sin()cos()i t s

i t i t p i t i t s i t i t

p i t i t r r t t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

-?

=?+??

?=?+?

?=?+-?

上面左边的式子就是著名的Fresnel 公式。利用折射定律,Fresnel 公式还可以写成右边的形

式。

2.3 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性质

2.3.1 n1

(1)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

①两个透射系数t s 和t p 都随着入射角i θ增大而单调降低,即入射波越倾斜,透射波越弱,并且在正向规定下,t s 和t p 都大于零,即折射光不发生相位突变。

② r s 始终小于零,其绝对值随着入射角单调增大。根据正方向规定可知,在界面上反射波电场的s 分量振动方向始终与入射波s 分量相反,既存在π相位突变(又称半波损失)。

③对于r p,它的代数值随着入射角

i

θ单调减小,但是经历了一个由正到负的变化。由公式tan()

tan()

i t

p

i t

r

θθ

θθ

-

=

+

,当0

p

r=时有90

i t

θθ

+=o,即sin cos

i t

θθ

=,又由折射定律

12

sin sin

i t

n n

θθ

=,联立可得此时入射角为布儒斯特角12

1

B

n

tg

n

θ-

=。布儒斯特定律容:

如果平面波以布儒斯特角入射,则不论入射波的电场振动如何,反射波不再含有p分量,只有s分量;反射角与折射角互为余角。

(2)反射率和透射率

上图中

i

A

r

A

t

A为波的横截面面积,

A为波投射在界面上的面积。若入射光波的强度为is

I,则每秒入射到界面上

A面积的能量为

cos

is is i is i

W I A I Aθ

==

又由光强表达式2

||

2

n

I E

c

μ

=,上式可写成

2

1

00

||cos

2

is is i

n

W E A

c

θ

μ

=

类似地,反射光和折射光的能量表达式为

2

1

00

||cos

2

rs rs i

n

W E A

c

θ

μ

=

2

2

00

||cos

2

ts ts t

n

W E A

c

θ

μ

=

于是反射率和折射率分别为

2

2

2

1

||

cos cos

||

cos cos

rs rs

s s

is is

ts t ts t

s s

is i is i

W I

R r

W I

W I n

T t

W I n

θθ

θθ

?

===

?

?

?

?==?=?

??

类似地,当入射波只含有p 分量的时,可以求出p 分量的反射率R p 和透射率T p :

2

221||cos cos ||cos cos rp rp p p ip ip tp tp t t p p ip i ip i W I R r W I W I n T t W I n θθθθ?===??

?

?==?=???

s R 与s T 之间、p R 与p T 之间均存在‘互补’关系,即:

1

1

s s p p R T R T +=??

+=?

这表明,在界面处,入射波的能量全部转换为反射波和折射波的能量(条件:界面处没有散射、吸收等能量损失)。

当入射波同时含有s 分量和p 分量时,由于两个分量的方向互相垂直,所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都有:

2

22||||||i is ip E E E =+r

从而有:

i is ip i is ip I I I W W W =+?=+

类似还有r

rs rp W W W =+,t ts tp W W W =+

可以定义反射率R 和透射率T 为:

r i

W R W =

,t i

W T W =

注意:入射光波的s 分量(p 分量)只对折射率、反射率的s 分量(p 分量)有贡献。 如果入射波中s 和p 分量的强度比为α,i

is ip W W W α=+,则有:

1[]1s p R R R αα=

++和1[]1s p T T T αα

=++ 即R 和T 分别是s R 、p R 和s T 、p T 的加权平均。 但是仍然有:1R T

+=

正入射时,s 分量和p 分量的差异消失。若用R 0和T 0表示此时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则有:

2

2

1200

12

()n n R r n n -==+以及22

22120021124()n n n T t n n n ==

+

利用这两个等式可以估算非正入射但是入射角很小(30i

θ

2.3.2 n1>n2的情况

这种情形即由光密媒质入射到光疏媒质的情形。 由折射定律可知,

t i θθ<

把90t

θ=o 所对应的入射角称为全反射临界角,用c θ表示。即2

1sin c n n θ=。

因此分

i c θθ≤和i c θθ>两种情况来讨论。 (1)当

i c θθ≤时

此时90t θ≤o

,可以直接用Fresnel 公式来讨论反射波和折射波的性质,分析方法和n 1

的情形完全相同。

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消光度,吸光系数

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 (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消光度,吸光系数) ( 关键词:比色分析,吸光光度法,光电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消光度,吸光系数) 比色分析是基于溶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又称吸光光度法。 有色物质溶液的颜色与其浓度有关。溶液的浓度越大,颜色越深。利用光学比较溶液颜色的深度,可以测定溶液的浓度。 根据吸收光的波长范围不同以及所使用的仪器精密程度,可分为光电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等。 比色分析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通常中测定含量在10-1~10-4mg·L-1的痕量组分。比色分析如同其他仪器分析一样,也具有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1%~5%)的缺点。但对于微量组分测定来说,由于绝对误差很小,测定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在现代仪器分析中,有60%左右采用或部分采用了这种分析方法。在医学学科中,比色分析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卫生分析、生化分析等方面。 一、物质的颜色和光的关系 光是一种电磁波。自然是由不同波长(400~700nm)的电磁波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光,通过棱镜可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相连续的可见光谱。如把

两种光以适当比例混合而产生白光感觉时,则这两种光的颜色互为补色。图8-1中处于同一直线关系的两种色光(如绿与紫、黄与蓝)互为补色。 当白光通过溶液时,如果溶液对各种波长的光都不吸收,溶液就没有颜色。如果溶液吸收了其中一部分波长的光,则溶液就蜈现透过溶液后剩余部分光的颜色。例如,我们看到KMnO4溶液在白光下呈紫红色,就是因为白光透过溶液时,绿色光大部分被吸收,而其他各色都能透过。在透过的光中除紫红色外都能两两互补成白色,所以KMnO4溶液呈现紫红色。 同理,CuSO4溶液能吸收黄色光,所以溶液呈蓝色。由此可见,有色溶液的颜色是被吸收光颜色的补色。吸收越多,则补色的颜色越深。比较溶液颜色的深度,实质上就是比较溶液对它所吸收光的吸收程度。表8-1列出了溶液的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关系。 表8-1 溶液的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关系 二、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只有一种波长的光)照射有色溶液时,光的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透过溶液(图8-2)。

物理化学热力学第一定律总结

热一定律总结 一、 通用公式 ΔU = Q + W 绝热: Q = 0,ΔU = W 恒容(W ’=0):W = 0,ΔU = Q V 恒压(W ’=0):W =-p ΔV =-Δ(pV ),ΔU = Q -Δ(pV ) → ΔH = Q p 恒容+绝热(W ’=0) :ΔU = 0 恒压+绝热(W ’=0) :ΔH = 0 焓的定义式:H = U + pV → ΔH = ΔU + Δ(pV ) 典型例题:3.11思考题第3题,第4题。 二、 理想气体的单纯pVT 变化 恒温:ΔU = ΔH = 0 变温: 或 或 如恒容,ΔU = Q ,否则不一定相等。如恒压,ΔH = Q ,否则不一定相等。 C p , m – C V , m = R 双原子理想气体:C p , m = 7R /2, C V , m = 5R /2 单原子理想气体:C p , m = 5R /2, C V , m = 3R /2 典型例题:3.18思考题第2,3,4题 书2.18、2.19 三、 凝聚态物质的ΔU 和ΔH 只和温度有关 或 典型例题:书2.15 ΔU = n C V , m d T T 2 T 1 ∫ ΔH = n C p, m d T T 2 T 1 ∫ ΔU = nC V , m (T 2-T 1) ΔH = nC p, m (T 2-T 1) ΔU ≈ ΔH = n C p, m d T T 2 T 1 ∫ ΔU ≈ ΔH = nC p, m (T 2-T 1)

四、可逆相变(一定温度T 和对应的p 下的相变,是恒压过程) ΔU ≈ ΔH –ΔnRT (Δn :气体摩尔数的变化量。如凝聚态物质之间相变,如熔化、凝固、转晶等,则Δn = 0,ΔU ≈ ΔH 。 101.325 kPa 及其对应温度下的相变可以查表。 其它温度下的相变要设计状态函数 不管是理想气体或凝聚态物质,ΔH 1和ΔH 3均仅为温度的函数,可以直接用C p,m 计算。 或 典型例题:3.18作业题第3题 五、化学反应焓的计算 其他温度:状态函数法 Δ H m (T ) = ΔH 1 +Δ H m (T 0) + ΔH 3 α β β α Δ H m (T ) α β ΔH 1 ΔH 3 Δ H m (T 0) α β 可逆相变 298.15 K: ΔH = Q p = n Δ H m α β Δr H m ? =Δf H ?(生) – Δf H ?(反) = y Δf H m ?(Y) + z Δf H m ?(Z) – a Δf H m ?(A) – b Δf H m ?(B) Δr H m ? =Δc H ?(反) – Δc H ?(生) = a Δc H m ?(A) + b Δc H m ?(B) –y Δc H m ?(Y) – z Δc H m ?(Z) ΔH = nC p, m (T 2-T 1) ΔH = n C p, m d T T 2 T 1 ∫

中考物理考点总结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 1、焦耳定律反映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电能和内能转化中的体现。由公式Q=I2Rt可知,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和电流强度I,电阻R及通电时间t 有关,又因为产生的热量跟导体中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电流强度大小的变化对产生热量多少影响更大。 2、运用公式Q=I2Rt解决问题时,电流强度I的单位是安,电阻R的单位是欧,时间t 的单位是秒,热量Q的单位才是焦耳,即各物理量代入公式前应该先统一单位。用电功公式和欧姆定律推导焦耳定律公式的前提是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因为电能还可能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所以只有电流所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才有或成立。 3、电热器的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它表现的是电流通过导体都要发热的现象,在这一现象中产生热量的多少可运用焦耳定律计算。发热体是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将电能转变为内能供人类使用。 常见考法 本知识点主要考查焦耳定律的应用,考察的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 误区提醒 1、凡是有电流通过导体时,都可以用它来计算所产生的热量; 2、公式Q=UI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这时电流所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用它计算出来的结果才是导体产生的热量。 【典型例题】 例析: 在电源电压不变时,为了使电炉在相等的时间内发热多些,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增大电热丝的电阻 B. 减小电热丝的电阻 C. 在电热丝上并联电阻 D. 在电热丝上串联电阻 解析: 有同学认为应选(A),根据焦耳定律 Q=I2Rt,导体上放出的热量与电阻成正比,所以要增加热量,可增大电阻。这是由于对焦耳定律理解不全面的缘故。焦耳定律所阐述的导体

焦耳定律经典练习题答案详细讲解

电功率和热功率 1.一台电动机,额定电压为100 V,电阻为1 Q .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为5 A,则电动 机因发热损失的功率为() A. 500W B. 25W C . 1 000 W D . 475 W 答案B 解析电动机的热功率P= I2r = 52X 1 W = 25 W , B正确,A、C、D错误. 电功和电热 I 2 ?通过电阻R的电流为I时,在t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Q,若电阻为2R,电流为,则在时间t内产 生的热量为() Q Q A. 4Q B. 2Q C. D.- 2 4 答案C 2 1 解析根据Q = I2Rt得,电阻变为原来的2倍,电流变为原来的-,时间不变,则热量变为 1 原来的^.C正确. 非纯电阻电路的特点及有关计算

图263 3 ?如图263所示是一直流电动机工作时的电路图?电动机内阻阻R = r = 0.8 Q,电路中另一电10 Q,直流电压U = 160 V,电压表示数U V = 110 V .试求: (1) 通过电动机的电流; (2) 输入电动机的电功率; (3) 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 答案(1)5 A (2)550 W (3)530 W 解析⑴由电路中的电压关系可得电阻R的分压U R = U —U V = (160 —110) V = 50 V U R 50 通过电阻R的电流I R = = ~~ A = 5 A R 10 即通过电动机的电流I M = I R= 5 A. ⑵电动机的分压U M = U V = 110 V 输入电动机的功率P入=I M? U M = 550 W. ⑶电动机的发热功率P热=i M r = 20 W 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P出=P入一P热=530 W (时间:60分钟) 题组一电功和电功率 1 .关于电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电功的实质是静电力所做的功 B. 电功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量度

人教版中考物理试题汇编考点焦耳定律及其应用内容完整

精品内容 请下载使用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考点23: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5四川乐山,第13题)如图所示,将三个相同的空烧瓶口分别用完全相同的气球密封,用三段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1<R2<R3)分别给三个烧瓶中的空气加热,通电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化最大的气球是( )

A.a B.b C.c D.三个相同 2.(2015四川自贡,第15题)将规格都是“220V 100W”的一台电风扇、一台电视机和一把电烙铁分别接入同一家庭电路中,通电时间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用电器产生的热量相同 B、电风扇产生的热量最多 C、电烙铁产生的热量最多 D、电视机产生的热量最多 3.(2015湖北武汉,第19题)下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装置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B.将左边容器中的电阻丝换成10 的电阻丝后,就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C.通电一段时间后,左侧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比右侧的大 D.该实验装置是利用U形管中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反映电阻丝放出热量的多少 4.(2015山东潍坊,第2题)下列图所示的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 5.(2015江苏盐城,第2题)下列家用电器,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收音机 B.电视机 C.电风扇 D.电饭锅 6.(2015湖南株洲,第1题)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发明蓝色二极管的三位科学家,

他们的这项发明实现了利用二极管呈现白光,且发光效率高。LED灯(即发光二极管)不具有的特点是( ) A.亮度高B.能耗低C.寿命长D.发热多 7.(2015吉林长春,第2题)以下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电饭锅 B、洗衣机 C、电冰箱 D、电风扇 8.(2015福建厦门,第1题)如图1所示机器工作时应用电流热效应的是( ) 9.(2015湖南怀化,第9题)9.下面生活用具中,不是 ..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A.电饭锅B.电热水壶C.电风扇D.电烤火箱 二、填空题 1.(2015四川成都,第22题)如图12所示,是晨晨同学探究焦耳定律的部分实验装置。己知R甲=5Ω,R乙=10Ω,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时,应将两电阻丝联在电路。若电路中的电流为0.3A,则甲电阻丝在I min内产生的热量为 J。 【答案】串 27 2.(2015上海,第12题)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伏,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6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安,这段时间内电流做功为焦,该导体的电阻为欧。 答案:0.6 36 10 3.(2015湖北襄阳,第28题)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______工作的;在电饭锅、电熨斗、电风扇中,不属于电热器的是_______。 答案:热效应电风扇 4.(2015山东聊城,第19题)如图是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和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由现象可判断电阻产生的热量较多.在此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科学方法是(写出一种即可).

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第四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焦耳定律、会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成正比,成正比, 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3、焦耳定律的表达式是:。 课堂导学 一、认识电流的热效应、电热器 1、电流通过导体时将能转化为,这种现象叫做。 2、电热器:利用电器为电热器。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组成部分叫.它由的材料制成。 〔思考讨论〕:电炉丝工作时,电炉丝与它的连接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二、探究电热大小的影响因素 1、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可能与 有关; 2、大家猜想电热的多少跟几个因素有关,那么我们实验研究时就 要采取。 3、实验时怎样来反映电流产生的热的多少? 方法: 4、实验参考电路图。 5、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1)闭合开关后发现,甲瓶中的温 度计升温快些,而甲、乙两瓶 和相等,表明: 。 (2)观察同一个煤油瓶,通过改变通入的电 流,通电相同时间后,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升高情况。实验表明 。 (3)观察同一个煤油瓶,改变通电时间,发现电流和电阻相同时, 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 6、综合得到焦耳定律: (1) 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2)表达式为: 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符号 意义 单位 符号 意义 单位 Q ------ ----- R ------ ----- I ------ ----- t ------ ----- 理论推导焦耳定律表达式。 运用焦耳定律解释课前提问,并分析发热体为什么要用电阻率的的材料制成。 例题:一根60欧的电阻丝接在36V 的电源上,在5分钟内产生多少热量? 三、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1、学生列举生活中利用电热的例子 2、学生列举生活中我们是通过那些措施防止电热带来的危害的。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P 102 动手动脑学物理 1、 2 课后练习 1、标有“220V 40W ”电热器安装在220V 的电路中,工作100s 后,所消耗的电能是 J ,通过电热器的电流是 A ,产生的热量是 J 。 2、下列电器中,不属于电热器的是 ( ) A .电饭锅 B.电熨斗 C.电风扇 D.电烤炉 3、家庭电路使用的电炉,电炉丝与导线是串联的,当电炉丝发热 发红时,连接导线却不热,这是因为 ( ) A.通过电炉丝电流比通过连接导线的电流大 B.通过电炉丝电流比通过连接导线的电流小 C.电炉丝两端电压比连接导线两端电压小 D.电炉丝的电阻比两节导线的电阻大 4、下列情况中防止电热危害的是 ( ) A.电视机背后有散热窗 B.家电长时期不使 用,隔一段时间要通电一次 C.家庭电路一般安装的漏电保护器 D.大型爆破工程用电热引发炸药 5、某导体的电阻是2欧姆,通过2A 的电流时,1分钟产生多少焦耳的热量? 6、一只额定功率是450W 的电饭锅,在220V 的额定电压下使用,每分钟产生多少焦耳的热量?

焦耳定律的公式及其应用2

焦耳定律的公式及其应用2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18?高青县一模)把一个标有“10V 3W”的小灯泡和定值电阻R串联后接在电压为12V的电源上(如图所示),小灯泡恰能正常工作。该电路工作10s定值电阻产生的热量是() A.60J B.36J C.30J D.6J 2.(2017秋?福田区校级期末)有两根电热丝R1和R2,其大小关系是R1:R2=3:1,若单独用R1对一壶水加热,则所需时间为t0.若将这两根电热丝并联连入电路,则烧开同一壶水所需的时间为(不计热损失)() A.B.C.D.3.(2018?漳州一模)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20Ω.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到中点c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A;移动滑片P至最左端a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滑片P在最左端a时,通电4秒钟滑动变阻器产生的热量是() A.24J B.7.2J C.32J D.12.8J 4.(2018?朝阳区二模)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12V,小灯泡L1的规格为“6V 3W“,小灯泡L2的规格为“2.5V 0.3A”,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1.5A“字样。假设灯丝阻值不随温度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灯泡L1的电阻小于小灯泡L2的电阻 B.该电路只可以使小灯泡L2保持正常发光,而不能使小灯泡L1保持正常发光 C.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小灯泡L1做的功小于通过小灯泡L2做的功 D.当该电路中的电流为0.2A时,通电lmin,小灯泡L1灯丝产生的热量为0.48J 5.(2018?宜昌)两个定值电阻R1、R2并联在电路中,如图甲所示,它们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则R1,R2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A.2:1B.1:2C.4:1D.1:4 6.(2018?胶州市一模)甲、乙两电热丝电阻之比为3:4,通过的电流之比为3:1,则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A.27:4B.9:4C.4:9D.4:27 7.(2018春?天心区校级期末)一幢楼的用电器全部使用时,电路中消耗的电功率是P,串联在干路里的保险丝每分钟产生的热量是Q,若只用部分用电器时,电路中消耗的电功率变成,这时保险丝每分钟产生的热量是() A.B.C.Q D.2Q 8.(2018?无锡一模)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的纯水和煤油,通电一段

朗伯-比尔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朗伯-比尔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是透光度?什么是吸光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透光度为透射光与入射光强度之比T = I /I0;吸光度A = -lg T;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单一均匀的、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一个表示对光透过的程度,一个表示对光的吸收程度,关系为A = -lg T。 摩尔吸收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其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在分析化学中κ有何意义?答:κ(或ε)是吸光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中的特征常数,反映该吸光物质的灵敏度。其大小和产生吸收的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使用的溶剂,显色剂,温度及测定的波长等因素有关。κ值越大,表示该吸光物质对此波长光的吸收能力越强,显色反应越灵敏,在最大吸 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κmax表示; 什么是吸收光谱曲线?什么是标准曲线?它们有何实际意义?利用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时可否使用透光度T和浓度c为坐标? 答:以A(纵坐标)~λ(横坐标)作图为吸收光谱曲线,用途:①进行定性分析, ②为进行定量分析选择吸收波长, ④判断干扰情况; 以A(纵坐标)~c(横坐标)作图可得标准曲线, 用于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时不能使用T ~c为坐标 , 因为二者无线性关系. 分光光度计有哪些主要部件?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答:光源:所需波长范围的足够强的连续光谱;单色器:将光源发出的连续光谱分解为单色光;吸收池:盛放吸收试液,透过所需光谱范围的光;检测系统:进行光电转换,给出所需结果(A,T,c)。 吸光度的测量条件如何选择?为什么?普通光度法与示差法有何异同? 答:入射光波长一般选择最大吸收时的波长,参比以消除干扰为目的,即“吸收最大,干扰最小”原则;读数范围A在0.1-0.65之间误差较小,A为0.434时最小。普通光度法的参比溶液为空白溶液,而示差法的参比溶液为标准溶液;普通光度法用来测定低含量组分,示差法既可测高含量组分也可用来测定痕量组分,且误差比普通光度法小,但是示差法需要使用档次较高的分光光度计。 何谓原子吸收光谱法?它有什么特点? 答: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共振辐射光(共振线)的吸收进行分析的方法。它的特点是:(1)准确度高;(2)灵敏度高;(3)测定元素范围广;(4)可对微量试样进行测定;(5)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 何谓共振发射线?何谓共振吸收线?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哪一部分产生共振发射线?哪一部分产生共振吸收线? 答:电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为共振激发,产生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当电子从共振激发态跃迁回基态,称为共振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光源产生共振发射线、原子化器产生共振吸收线。 何谓积分吸收?何谓峰值吸收系数?为什么原子吸收光谱法常采用峰值吸收而不应用积分

高中物理 焦耳定律教案

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 —— 李政道 1 第二章、恒定电流 第五节、焦耳定律(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公式的物理意义。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2.了解电功和电热的关系。了解公式Q=I 2Rt (P=I 2R )、Q=U 2t/R (P=U 2/R )的适应条件。 3.知道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能与其他形式能转化关系,电功大于电热。 4.能运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解决简单的含电动机的非纯电阻电路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关实例,让学生理解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区别并掌握电功和电热的计算。 难点:主要在学生对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关系缺乏感性认识,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内容 要点: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和欧姆定律及综合运用 。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通过前面的学习,可知导体内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电场力对定向移动的电荷做功吗?(做功,而且做正功) 2.电场力做功将引起能量的转化,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举出一些大家熟悉的例子:电能→机械能,如电动机。电能→内能,如电热器。电能→化学能,如电解槽。 本节课将重点研究电路中的能量问题。 (二)新课讲解-----第五节、焦耳定律

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 —— 李政道 2 1.电功和电功率 (1).电功 定义:电路中电场力对定向移动的电荷所做的功,简称电功,通常也说成是电流的功。用W 表示。 实质: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体现。即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即有多少电能减少,就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增加。 【注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减少而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即电功等于电路中电能的减少,这是电路中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关键。 在第一章里我们学过电场力对电荷的功,若电荷q 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 搬至B ,AB 两点间电势差为U AB ,则电场力做功W=qU AB 。 对于一段导体而言,两端电势差为U ,把电荷q 从一端搬至另一端,电场力的功W=qU ,在导体中形成电流,且q=It ,(在时间间隔t 内搬运的电量为q ,则通过导体截面电量为q ,I=q/t ),所以W=qU=IUt 。这就是电路中电场力做功即电功的表达式。 表达式:W = Iut ① 【说明】:①表达式的物理意义:电流在一段电路上的功,跟这段电路两 端电压、电路中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②适用条件:I 、U 不随时间变化——恒定电流。 单位:焦耳(J )。1J=1V ·A ·s (2)电功率 ①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 ②表达式:P=W/t=UI (对任何电路都适用)② 上式表明:电流在一段电路上做功的功率P ,和等于电流I 跟这段电路两端电压U 的乘积。 ③单位:为瓦特(W )。1W=1J/s 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额定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所需电压叫额定电压,在这个电压下消耗的功率称额定功率。 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实际功率P 实=IU ,U 、I 分别为用电器两端实际电压和通过用电器的实际电流。 这里应强调说明:推导过程中没用到任何特殊电路或用电器的性质,电功和电功率的表达式对任何电压、电流不随时间变化的电路都适用。再

最新人教版《 焦耳定律及其应用》学案

制作人:冉光强参与人:教科室主任: 第四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焦耳定律、会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成正比,成正比,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3、焦耳定律的表达式是:。 二、课堂导学 (一)、认识电流的热效应、电热器 1、电流通过导体时将能转化为,这种现象叫做。 2、电热器:利用电器为电热器。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组成部分叫 .它由的材料制成。 〔思考讨论〕:电炉丝工作时,电炉丝与它的连接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二)、探究电热大小的影响因素 1、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与有关;

2、大家猜想电热的多少跟几个因素有关,那么我们实验研究时就要采 取。 3、实验时怎样来反映电流产生的热的多少? 方法: 4、实验参考电路图。 5、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1)闭合开关后发现,甲瓶中 的温度计升温快些,而甲、乙两瓶和相等, 表明:。 (2)观察同一个煤油瓶,通过改变通入的电流,通电相同 时间后,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升高情况。实验表明 。 (3)观察同一个煤油瓶,改变通电时间,发现电流和电阻相同时,通电时间越长, 电流产生的热。 6、综合得到焦耳定律: (1) 这个规律 叫做焦耳定律。 (2)表达式为: 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及单位符号

符号意义单位符号意义单位 Q ------ ----- R ------ ----- I ------ ----- t ------ ----- 例题:一根60欧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源上,在5分钟内产生多少热量? (三)、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1、学生列举生活中利用电热的例子 2、学生列举生活中我们是通过那些措施防止电热带来的危害的。 达标检测: 1、标有“220V 40W”电热器安装在220V的电路中,工作100s后,所消耗的 电能 J,通过电热器的电流是 A,产生的热量是 J。 2下列电器不属于电热器的是() A.电饭锅 B.电熨斗 C.电风扇 D.电烤炉 3、家庭电路使用的电炉,电炉丝与导线是串联的,当电炉丝发热发红时,连接 导线却不热,这是因为() A.通过电炉丝电流比通过连接导线的电流大 B.通过电炉丝电流比通过连接导线的电流小 C.电炉丝两端电压比连接导线两端电压小 D.电炉丝的电阻比两节导线的电阻大

验证朗伯比尔定律

验证朗伯比尔定律 德州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2012级应用物理学 Abstract The material in the solution is excited by the irradiation of the light. The absorption effect of the light is produced, and the absorption of the material to the light is selective. In spectrophotometric analysis, each a single color, respectively in turn through a solution. Determination of the absorbance of the solution to each kind of light, to absorbance was plotted against the wavelength lambda, we can obtain the substance absorption spectrum curve. A maximum absorption peak corresponding to a wavelength of a wavelength is used to have the best sensitivity of the incident light through the solution. 摘要 溶液中的物质在光的照射激发下,产生了对光的吸收效应,物质对光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将每一种单色光,分别依次地通过某一溶液,测定溶液对每一种光波的吸光度,以吸光度A对波长λ作图,就可以得到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对应于某一波长有一个最大的吸收峰,用这一波长的入射光通过该溶液就有最佳的灵敏度。 Keywords Longbow Bill's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monochromatic light 关键词朗伯比尔定律吸光系数单色光 1、实验目的 1.1 掌握并验证朗伯比尔定律 1.2 掌握吸光系数的测定 2、实验仪器及试剂

热力学第二定律 概念及公式总结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 自发反应-不可逆性(自发反应乃是热力学的不可逆过程) 一个自发反应发生之后,不可能使系统和环境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影响,也就是说自发反应是有方向性的,是不可逆的。 二、 热力学第二定律 1. 热力学的两种说法: Clausius: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Kelvin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热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发生其他的变化 2. 文字表述: 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单一热源吸热,并将所吸收的热完全转化为功) 功 热 【功完全转化为热,热不完全转化为功】 (无条件,无痕迹,不引起环境的改变) 可逆性:系统和环境同时复原 3. 自发过程:(无需依靠消耗环境的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特征:(1)自发过程单方面趋于平衡;(2)均不可逆性;(3)对环境做功,可从自发过程获得可用功 三、 卡诺定理(在相同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热机) ηη≤ηη (不可逆热机的效率小于可逆热机) 所有工作于同温热源与同温冷源之间的可逆机,其热机效率都相同,且与工作物质无关 四、 熵的概念 1. 在卡诺循环中,得到热效应与温度的商值加和等于零:ηηηη+η ηηη=η 任意可逆过程的热温商的值决定于始终状态,而与可逆途径无关 热温商具有状态函数的性质 :周而复始 数值还原 从物理学概念,对任意一个循环过程,若一个物理量的改变值的总和为0,则该物理量为状态函数 2. 热温商:热量与温度的商 3. 熵:热力学状态函数 熵的变化值可用可逆过程的热温商值来衡量 ηη :起始的商 ηη :终态的熵 ηη=(ηηη)η (数值上相等) 4. 熵的性质: (1)熵是状态函数,是体系自身的性质 是系统的状态函数,是容量性质 (2)熵是一个广度性质的函数,总的熵的变化量等于各部分熵的变化量之和 (3)只有可逆过程的热温商之和等于熵变 (4)可逆过程热温商不是熵,只是过程中熵函数变化值的度量 (5)可用克劳修斯不等式来判别过程的可逆性 (6)在绝热过程中,若过程是可逆的,则系统的熵不变 (7)在任何一个隔离系统中,若进行了不可逆过程,系统的熵就要增大,所以在隔离系统中,一切能自动进行的过程都引起熵的增大。若系统已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的任何过程一定是可逆的。 五、克劳修斯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 不可逆过程中,熵的变化量大于热温商 ηηη→η?(∑ηηηηηηη)η>0 1. 某一过程发生后,体系的热温商小于过程的熵变,过程有可能进行不可逆过程 2. 某一过程发生后,热温商等于熵变,则该过程是可逆过程

焦耳定律计算

1.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将阻值为R 的电阻丝接入电压为U 的电路中,通电10min ,电流产生的热量为Q 。 将阻值为2R 的电阻丝接入电压为2U 的电路中,通电5min ,电流产生的热量是 ( ) A .2Q B .Q C .2Q D .4 Q 【例2】(2010东城二模)小明利用标有“6V6W ”的灯L 1和“6V3W ”的灯L 2进行实验。图 中OA 和OB 分别通过灯L 1和L 2中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关系的曲线。现将两灯 串联到某电源上,其中一个灯恰好正常发光时,电路在5min ,内产生的热量是 _________J 。 【例3】如图所示电路,是小丽同学家的电饭锅电路原理图,S 是温控开关,R 1、R 2表示加 热板的电阻。开关S 的动作,可使电饭锅处于“加热”或“保温”状态。电饭锅加 热状态时的总功率为P ,保温状态时的总功率为P ′,若P 是P ′的n 倍, 则电阻R 1∶ R 2= 。 焦耳定律计算

【例4】某饮水机的工作原理可简化为图所示的电路,其中R1为加热电阻。当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时,水被迅速加热,达到预定温度时,开关S1、S2切换,使饮水机处于保 温状态,若饮水机加热时加热电阻的功率为550W,保温时加热电阻的功率为88W,则R2的阻值是________Ω。 【例5】(2010门头沟一模)如图是一台饮水机的工作原理电路图。S是一个温控开关,R1为电加热管,且R2=4R1 。当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时,红灯亮,水被迅速加热;达到 预定温度时,S自动切换到另一位置,并处于保温状态,绿灯亮。已知饮水机加热 时加热管的功率为900W,(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且不计红、绿指示灯的阻值),则饮水机保温时加热管的消耗的功率为( ) A.180W B.90W C.48.4 W D.36W 【例6】如图,电源两端电压U保持不变。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电流表的示数I1为1A,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P1为4W,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为P2。 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阻R2消耗的 电功率为P′2。 已知P2∶P′2=1∶4,U1∶U2=2∶1。求: ⑴电流表的示数I2为多少安? ⑵电源两端的电压U为多少伏? ⑶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通电5min,电阻R2产生的热量为多少焦?

朗伯-比尔定律

伯(Lambert)定律阐述为:光被透明介质吸收的比例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在光程上每等厚层介质吸收相同比例值的光。 目录 定义 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 展开 编辑本段定义 朗伯比尔定律 又称比尔定律、比耳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布格-朗伯-比尔定律 (Bouguer–Lambert–Beer law),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适用于所有的电磁辐射和所有的吸光物质,包括气体、固体、液体、分子、原子和离子。比尔-朗伯定律是吸光光度法、比色分析法和光电比色法的定量基础。光被吸收的量正比于光程中产生光吸收的分子数目。 公式及参数意义 log( Io/I)= εCl (1—4) 公式中Io和I分别为入射光及通过样品后的透射光强度;log(Io/I)称为吸光度(ab—sorbance)旧称光密度(optical density);C为样品浓度;l为光程;ε为光被吸收的比例系数。当浓度采用摩尔浓度时,ε为摩尔吸收系数。它与吸收物质的性质及入射光的波长λ有关。 当产生紫外吸收的物质为未知物时,其吸收强度可用表示:(1—5) 公式中C为lOOml溶液中溶质的克数;b为光程,以厘米为单位;A为该溶液产生的紫外吸收; 表示lcm光程且该物质浓度为lg/lOOmL时产生的吸收。 朗伯—比尔定律数学表达式 A=lg(1/T)=Kbc (A为吸光度,T为透射比,是透射光强度比上入射光强度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b 为吸收层厚度) 物理意义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与其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层厚度b成正比. 朗伯-比耳定律成立的前提 (1) 入射光为平行单色光且垂直照射. (2) 吸光物质为均匀非散射体系. (3) 吸光质点之间无相互作用. (4) 辐射与物质之间的作用仅限于光吸收,无荧光和光化学现象发生. 比尔-朗伯定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比尔-朗伯定律) 比尔-朗伯定律(Beer–Lambert law),又称比尔定律、比耳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布格-朗伯-比尔定律(Bouguer–Lambert–Beer law),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适用于所有的电磁辐射和所有的吸光物质,包括气体、固体、液体、分子、原子和离子。比尔-朗伯定律是吸光光度法、比色分析法和光电比色法的定量基础。 [编辑]概述 一束单色光照射于一吸收介质表面,在通过一定厚度的介质后,由于介质吸收了一部分光能,透射光的强度就要减弱。吸收介质的浓度愈大,介质的厚度愈大,则光强度的减弱愈显著,其关系为: 其中: ?:吸光度; ?:入射光的强度; ?:透射光的强度; ?:透射比,或称透光度; ?:系数,可以是吸收系数或摩尔吸收系数,见下文; ?:吸收介质的厚度,一般以cm为单位; ?:吸光物质的浓度,单位可以是g/L 或mol/L。 比尔-朗伯定律的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 光物质时,其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及吸收层厚度成正比。

菲涅耳公式 折反射定律

Chapter 1 理论基础 1.1 介质中的Maxwell ’s equations 与物质方程 微分形式 =t =J+t ==0B E D H D B ρ????-? ?? ??????? ??? ?? (1-1) 传导电流密度J 的单位为安培/米2(A/m 2),自由电荷密度ρ的单位为库仑/米2(C/m 2)。同时有电磁场对材料介质作用的关系式,即物质方程(或称本构方程) 00==()J=D E E P B H H M E εεμμσ?=+?? =+???? (1-2) 麦克斯韦方程组与物质方程描写了整个电磁场空间与全时间过程中电磁场的分布与变化情况。因此,所有关于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问题,均可归结到在给定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问题,这也正是用以解决光波在各种介质、各种边界条件下传播问题的关键与核心。

1.2 积分形式与边界条件 由于两介质分界面上在某些情况下场矢量E 、D 、B 、H 发生跃变,因此这些量的导数往往不连续。这时不能在界面上直接应用微分形式的Maxwell ’s equations ,而必须由其积分形式出发导出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积分形式 0L S L S S S d E dl B d S dt d H dl I D d S dt D d S Q B d S ? =-?? ?=+?? ? =?? =???????????? (1-3) 得边界条件为 (1-4) 式 (1-4)的具体解释依次如下(具体过程详见《光学电磁理论》P20): (1)电场强度矢量E 的切向分量连续,n 为界面的法向分量。 (2)α为界面上的面传导电流的线密度。当界面上无传导电流时,α=0,此时H 的切向分量连续。比如在绝缘介质表面无自由电荷和传导电流。 (3)σ为界面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 (4)磁感应强度矢量B 的法向分量在界面上连续。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1篇考点聚焦第21讲焦耳定律及其应用检测

第21讲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1.(2016,海南)一电热水壶的铭牌上标有“220 V 2 000 W”字样,在额定电压下用 它对质量为 2 kg的水加热,使水的温度升高50 ℃,用时 6 min。则水吸收的热量为__4.2×105__J,此过程中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为__0.2__kW·h。[c水=4.2×103 J/(kg·℃)] 2.(2016,钦州)R1、R2分别连接成如图所示甲、乙两种电路,R1=2R2,电源电压均为U,图甲电路中R1、R2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分别为Q甲1、Q甲2,则Q甲1∶Q甲2=__2∶1__。图乙电路中R1、R2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分别为Q乙1、Q乙2,则Q乙1∶Q乙2=__1∶2__。 第2题图

第3题图 3.(2016,遂宁)如图是小宇家的电子式电能表。有一天他洗澡,关闭了家里其他用电 器,只让家里标有“ 2 000 W”的电热淋浴器正常工作,发现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600 imp 时,淋浴器内满箱水温从23 ℃升高到43 ℃,则消耗的电能是__0.2__kW·h,通电时间是__6__min;如果水吸收的这些热量由完全燃烧0.021 m3的天然气提供(q天然气=4.0×107 J/m3,c水=4.2×103 J/(kg·℃),不计热量的损失),水箱内水的质量是__10__kg;水箱内水的内能的改变是通过__热传递__实现的;在用电吹风吹干头发时,发现吹热风比吹冷风更 容易让头发变干,这是由 于__热风温度比冷风温度高,使水蒸发的更快__。 4.(2016,衡阳)某型号电饭锅有高温挡和低温挡两个挡位,其原理如图所示,已知电 阻R0=44 Ω,R=2 156 Ω,当开关置于__2__(填“1”或“2”)位置时为高温挡,当电饭 锅以高温挡正常工作10 min消耗的电能为__6.6×105__J。 第4题图

热力学第一定律主要公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主要公式 1.?U 与?H 的计算 对封闭系统的任何过程 ?U=Q+W 2111()H U p V pV ?=?-- (1) 简单状态变化过程 1) 理想气体 等温过程 0T U ?= 0T H ?= 任意变温过程 ,21()V m U nC T T ?=- ,21()p m H nC T T ?=- 等容变温过程 H U V p ?=?+? (V U Q ?=) 等压变温过程 p U Q p V ?=-? ()p H Q ?= 绝热过程 ,21()V m U W nC T T ?==- ,21()p m H nC T T ?=- 2)实际气体van derWaals 气体等温过程 2 1 211U n a V V ?? ? ??? ?=- 2 22111 211()H U pV n a p V pV V V ?? ? ??? ?=?+?=-+- (2) 相变过程 等温等压相变过程 p tra H Q ?= (p Q 为相变潜热) p tra tra U Q p V ?=-? (3)无其她功的化学变化过程

绝热等容反应 0r U ?= 绝热等压反应 0r H ?= 等温等压反应 r p H Q ?= r r U H p V ?=?-? 等温等压凝聚相反应 r r U H ?≈? 等温等压理想气体相反应 ()r r U H n RT ?=?-? 或 r r B B H U RT ν?=?-∑ 由生成焓计算反应热效应 f ()(,)r m m B B H T H T B θθν?=?∑ 由燃烧焓计算反应热效应 c ()(,)r m m B B H T H T B θν?=-?∑ 由键焓估算反应热效应 ,,()(,(i m i i m i i i H T n H T n H ?=??∑∑反应物)-生成物) 式中:i n 为i 种键的个数;n i 为i 种键的键焓。 不同温度下反应热效应计算 2 1 21()()d T r m r m r p T H T H T C T ?=?+?? 2、体积功W 的计算 任意变化过程 W= d e p V -∑ 任意可逆过程 2 1 W= d V V p V -? 自由膨胀与恒容过程 W=0 恒外压过程 21()e W p V V =-- 等温等压→l g 相变过程(设蒸气为理想气体) 1()g g g W p V V pV n RT =--≈-=- 等温等压化学变化 ()W p V n RT =-?=? (理想气体反应) 0W ≈ (凝聚相反应) 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