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课题方案的设计说明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课题方案的设计说明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课题方案的设计说明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课题方案的设计

一、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进程简介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延伸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主要手段是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

第二阶段: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主要手段是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等;

第三阶段: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主要手段是广播、电视等;

第四阶段: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初),将教育理论、传媒理论、学习理论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等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综合优化学习系统(电化教育);

第五阶段:现代教育技术(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现代”二字所体现的是在第四阶段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总是注入最新科技成果所引起的观念、系统、技术和手段上的元素,当今时期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以及产生的新的系统方法等。

现代教育技术呈现出来的是声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化,信号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储存的光盘化,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等趋势,使世界各地的受教育者能够随时进行自主学习,快速,便捷地获取世界最先进,最优秀的文化。它更注意探讨那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课题;

更注意充分利用众多的现代科技成果,作为传播教育信息的媒体,为教育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更注意吸收科学和系统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有时代特色,更科学化,系统化。换句话来说,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既带来了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使教育技术乃至教育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选择

1、什么是教育科研课题

(1)教育科研课题是研究者要研究的教育科研问题,它是针对教育科学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从某一研究方向所指向的教育科学问题中确立的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第一、课题就是问题,而且是教育问题。它有两个特点,即具有“普遍意义”,而且是“特定的”。

所谓普遍意义:即所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或广泛性,此问题的解决对其他学校、其他教师遇到的相似问题具有指导意义;或者说所研究的应该是带有规律性或普遍指导意义的问题。

所谓特定问题,即不是泛泛研究,而是研究其中某一特殊问题。

第二、课题从本质上说是一个研究项目。

总之,课题牵涉到三个概念:教育问题,教育科研问题,教育科研课题,它们涵盖的范围是逐渐缩小的。

(2)教育科研课题是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教育实践价值和教育科学理论价值)、可操作的教育问题,或者说是可操作的教育科研问题。

word格式可编辑

可见,选择的课题首先要具有价值(中小学研究更多的主要是有实践价值的问题),其次要具有可操作性(即能体现出明确、集中、具体的研究对象、范围、目的、任务,甚至研究方法,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问题),这是两个基本要领。众多的教育问题中,有价值的则可纳入教育科学问题序列,可操作的则可转为教育研究课题。

2、课题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1)问题必须具有价值。

广泛的教育问题中,有宏观的,有微小的,要选做课题,则要有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要考虑其实践价值。也就是说,如果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还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策略,那么开展研究就具有客观的现实性,则可立项。

(2)问题必须具有科学性。

所提出的问题,应该要有实践基础,应是客观存在的;应该要有理论基础,应以教育科学原理为基础以相应的理论作指导,否则做起来就会有偏差,就会走向歧途。也就是说,不能仅凭个人观点去研究。

(3)问题要有创新性。

创新就是要有新意,有创造性,有独创性,所选择的问题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当然,教育问题前人未曾解决的只是一部分,大多数是已解决但未完全解决或尚未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或策略的问题。

(4)问题要有可行性。

即必须考虑客观条件和研究者主观条件,若条件不具备,则研究无意义。

(5)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即问题一定要具体,不能笼统;问题要小,不要太大(不要以为小问题则价值低,要选好切入点,小中见大);问题界限一定要明确,不要模糊(研究对象是中小学,还是小学,是城区还是农村等等)。

3、课题的来源

(1)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是主要的来源,也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2)教师日常观察中所发现的问题。可从各类媒介中筛选出感兴趣、有价值的问题或信息,激发思维的火花。

(3)相关部门的课题指南。主要有课题规划管理部门和学术团体两个方面。

4、课题选择的步骤

(1)确定研究方向;(明确想干什么)

(2)进行文献检索并开展文献研究;(文献有书籍类——名著、专著、教科书、手册、教育辞典、百科全书;报刊类——教育类报纸、综合类报纸、杂志、学报、文摘、复印资料;教育档案类——教育年鉴、调查报告、学术资料汇编、学位论文。社会科学研究侧重信息搜集和加工,自然科学侧重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

(3)选定研究题目及内容; (可有多个备选方案)

word格式可编辑

(4)征求专家及同行意见;(征求意见要广泛,要重视不同意见特别是反对意见,要积极吸收意见

(5)最后确定题目及内容。

5、课题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1)课题应是范围小、界限清、具体明确的实践问题。

(2)应重视文献检索和文献研究。这是选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通过文献检索和文献研究,看看人家研究了什么,有什么成果,我们所发现的哪些问题急待研究,可以深入研究。检索充分,可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实事求是。另外,检索中,不仅要课题本身的核心词,还要检索相关的或相近的词,即要了解国内的研究现状,还要了解国外的研究现状。文献研究要注意搜集后的分类整理,形成有效参考。文献是重要的资源,重视文献检索和文献研究,既可提高研究水平,,也可减少重复劳动,要明白我们的课题研究并非从我们自己命题后才开始,我们也不是第一个研究者,许多同行也在开展相关的研究。

(3)应加强课题选择的论证。初定课题、基本定题都要征求意见,研究过程中还可局部调整课题,这是正常的。选题的论证过程就是课题研究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不断聚焦研究重点的过程、不断确定研究内容和突破难点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1、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是在研究设计基础上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是对研究的各项工作进行的具体部署的安排。

即方案是选题后对课题全面的设计、部署和安排,可理解为开展课题研究的蓝图。

2、课题研究方案内容的构成

(1)课题名称;(2)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3)课题研究的意义;(4)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5)主要研究方法;(6)课题研究的步骤;(7)课题组人员构成及分工;(8)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其它还可有经费预算及大致支出方向)

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形式并没有刻板的规定,但均应该回答几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么研究,条件怎样,预期有哪些收获。

3、如何设计研究方案

(1)课题名称:

简明(10——25个字为宜),具体(属实验研究还是调查研究或策略研究或方法研究),限定性(研究的范围),创新性(要反映课题创新上的价值,做完后有哪些新的突破)价值性。

(2)研究现状:

其一要对核心概念进行解释,应表明自己的观念倾向;

其二要对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应简单明了,用自己的语言,为确定研究内容打基础。

(3)研究的意义

word格式可编辑

一是实事求是,不要夸大;二是突出实践意义,体现应用型和实践性;三是创新程度要广泛检索,定位应有依据;四是理论意义应慎提,应谦虚一点,不给研究找麻烦。

(4)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方案的最核心部分,也是最难设计的部分,它要求搞清课题到底要研究什么,确定研究内容的依据是什么,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研究的重点、难点是什么,也包括一些重要观点的阐述(研究目的、内容组成、实践要领等)。如果一个课题研究什哪些么没有弄清或没有弄准确,那么这个课题的研究将举步艰难,甚至夭折。

(5)研究方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主要方法之一)等。

(6)研究步骤:准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

(7)课题组成员分工,应具体、明确

(8)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论文;案例;专著(也可编著);其它(教材、评价方案等)。

4、研究方案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1)方案要目标明确,论述精准,要求具体,步骤清晰;

(2)方案设计要精益求精,它不是摆设,也不是要上交的文件,是开展研究的蓝图。

(3)方案设计要集思广益,广泛听取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要会宽容不同意见。

(4)方案设计要循序渐进。一个好的方案,其设计不是一步完成的,需要较长的时间去不断完善、修改,才能与研究过程相适应。

系统设计方案模板

[文档副标题]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详细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 详细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概要设计方案做完善和细化。说明书编制的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考虑,为程序员编码提供依据。如果一个软件系统比较简单,层次很少,本文件可以不单独编写,和概要设计说明书中不重复部分合并编写。 方案重点是模块的执行流程和数据库系统详细设计的描述。 1.2 背景 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 待开发软件系统名称 B. 该系统基本概念,如该系统的类型、从属地位等 C. 开发项目组名称 D. 项目代号(项目规划所采用的代号); E. 说明遵从的IT标准和原则,符合公司的IT ABBs 1.3 参考资料 列出详细设计报告引用的文献或资料,资料的作者、标题、出版单位和出版日期等信息,必要时说明如何得到这些资料。

1.4 术语定义及说明 列出本文档中用到的可能会引起混淆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2 设计概述 2.1 任务和目标 说明详细设计的任务及详细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 2.1.1 需求概述 对所开发软件的概要描述, 包括主要的业务需求、输入、输出、主要功能、性能等,尤其需要描述系统性能需求。 2.1.2 运行环境概述 对本系统所依赖于运行的硬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接口软件、可能的性能监控与分析等软件环境的描述,及配置要求。 2.1.3 条件与限制 详细描述系统所受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说明。包括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条件与限制以及进度、管理等方面的限制。 2.1.4 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简要说明详细设计所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工具。如HIPO图方法、IDEF(I2DEF)方法、E-R 图,数据流程图、业务流程图、选用的CASE工具等,尽量采用标准

软件详细设计方案说明书

xxx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 (xxx模块) 拟制日期yyyy-mm-dd 评审人日期 批准日期 签发日期

文档修订记录 版本完成人修改内容审核批准时间V0.00 创建文档

目录 1. 简介5 1.1. 编写目的 (5) 1.2. 适用范围 (5) 1.2.1. 软件名称 (5) 1.2.2. 软件功能 (5) 1.2.3. 软件应用 (5) 1.3. 定义及关键词 (5) 1.4. 参考资料 (5) 2. 子模块1设计描述 (6) 2.1. 类xxx的设计 (6) 2.1.1. 简介 (6) 2.1.2. 类图 (6) 2.1.3. 状态设计(可选) (6) 2.1.4. 属性 (6) 2.1.5. 方法 (6) 3. 数据库详细设计(可选) (9) 3.1.存储过程#/触发器#的名称 (9) 4. 错误处理 (10) 4.1. 系统错误 (10) 4.2. 接口错误 (10) 4.3. 协议错误 (10)

表目录 表1.关键词 (5) 表2.类XXX的属性 (6) 表3.方法描述xxx-function (7) 图目录 图1类图xxx-class (6) 图2流程图xxx-function (7)

1. 简介 1.1. 编写目的 这部分要描述文档的目的,并指明文档的读者。 1.2. 适用范围 1.2.1. 软件名称 1.2.2. 软件功能 解释软件产品将完成或不完成的功能 1.2.3. 软件应用 描述软件的应用领域 1.3. 定义及关键词 表1.关键词 关键词英文全名中文解释 1.4. 参考资料 [1]

2. 子模块1设计描述 2.1. 类xxx的设计 2.1.1. 简介 如果在概要设计中未说明,则在此详细描述类的职责和功能,可使用顺序图、协作图、状态图来详细描述。必要时,可描述本类与相关类之间的静态动态关系。 2.1.2. 类图 图1类图xxx-class 2.1. 3. 状态设计(可选) 可以用状态图来描述类的状态信息。 2.1.4. 属性 可先定义相关的数据结构,再对属性进行描述。 也可以不使用表格、而使用伪代码格式。 表2.类XXX的属性 可见性属性名称类型说明(对属性的简短描述) Private Public Protected 2.1.5. 方法 1. 方法xxx 1) 方法描述 Java的函数头注释采用JavaDoc自动生成的格式: /** * @functions 增删改查XXX * @param String name 名字 * @return true 如果不为空则返回真,false 如果为空返回假 * @throws 无 */ C++使用以下格式:

详细设计方案说明书模版

密级:机密 文档编号:XXX_TS_TEMP_XXSJSMS 版本号:V2.0 【项目名称】 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编写人:XXX 批准人:XXX 生效日期:2017年1月6日 版权信息 本文件涉及之信息,属XXX所有。 未经XXX允许, 文件中的任何部分都不能以任何形式向第三方散发。

文档修订记录 版本号修订日期修订 人 修订说明 修订 状态 审核日期审核人批准人 V0.12016-12-1XXX创建A2016-12-1XXX XXX V1.02016-12-28XXX调整需求分析方法M2016-12-29XXX XXX V2.02017-1-4XXX更换使用模板M2017-1-6XXX XXX 修订状态:A--增加,M--修改,D--删除 日期格式:YYYY-MM-DD

目录 1 概述 (1) 1.1 编写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术语和缩写 (1) 1.4 参考资料 (1) 2 角色和职责 (1) 3 设计约定 (1) 4 实现架构及功能逻辑 (1) 4.1 功能逻辑描述 (1) 4.1.1功能模块结构图 (2) 4.1.2功能模块描述 (2) 4.2 软件体系架构 (3) 4.2.1设计思路 (3) 4.2.2包图及描述 (4) 4.2.3类图及描述 (5) 4.2.4主要程序描述 (6) 4.2.5组件图及描述 (6) 4.2.6源代码目录结构 (7) 4.2.7权限设计 (7) 4.3 总体界面设计 (8) 4.3.1设计原则 (8) 4.3.2设计思路 (8) 4.3.3界面风格 (8) 4.3.4界面层次图 (8) 4.3.5界面原型 (8) 5 详细设计 (8) 5.1 模块A (9) 5.1.1概要说明 (9) 5.2.2实现框架 (10) 5.3.3主要逻辑实现描述: (11) 5.3.4界面设计 (13) 5.3.5接口设计 (13) 5.3.6其它 (13) 5.2 模块B (14) 6 数据库设计 (14) 7 接口设计 (14) 8 附录: (14)

设计方案说明书

某XXX项目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方案综合说明书

基 坑 支 护 设第计一方部案分总 体 说 明 目录 1.工程概况 (2) 1.1工程概况 (2) 1.2建筑结构及基坑概况 (2) 1.3周边环境 (3) 2.设计依据 (5) 2.1相关设计资料 (5) 2.2 相关规范及规程 (5) 3.工程地质概况 (6) 3.1地质构造 (6) 3.2 地层岩性 (7) 3.3 气象水文条件 (8) 3.4 基坑支护设计参数 (9) 4.基坑支护设计方案选型 (10) 4.1本基坑工程的特点及难点 (10) 4.2支护方案选型 (10) 4.3方案选型小结 (13) 5 支护结构设计 (13) 5.1设计计算模型 (13) 5.2剖面设计 (13) 5.3 地下连续墙施工 (14) 5.4 地下连续墙施工精度要求 (16) 5.5 地下连续墙的检测要求 (16) 5.6 预应力锚索设计 (17) 5.7三轴搅拌桩设计 (18) 5.8高压旋喷桩设计 (19) 5.9土钉墙设计 (19) 5.10地下水处理设计 (20) 6.土方开挖要求 (20) 7.基坑监测与应急措施 (21) 7.1基坑开挖环境监测 (21) 7.2 应急抢救措施 (24)

第一部分: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总体说明书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1)建筑名称 xxxx (2)建筑地点 xxxx (3)主要用途 融酒店、办公、会务、观光旅游、商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 合性建筑 (4)业 主 xxxx (5)工程规模 地块总用地面积35250.02m 2,总建筑面积375760.19m 2。塔楼 建筑高度为 428m 。 图1 项目位置图 1.2建筑结构及基坑概况 (1)拟建工程占地面积约2.8万m2,主楼占地约5900m2,主楼地上86层,高度约428m (业主暂定);设有裙房地上4层,高度约26.6m 。 (2)整个场地设地下室4层,其中主楼底板埋深24.2m (含基础底板厚度),群房区域、地下车库底板埋深19.7-20.6m (含基础底板厚度)。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15.200m 。上部主体结构拟采用核心筒结构,下部基础拟采用桩筏基础。 (3)基坑规模:基坑开挖面积约3.4万m2,基坑周长约758m,基坑形状呈矩形。基坑支护设计重要性等级为一级。 (4)基坑开挖深度:本工程±0.000=+15..200m 。塔楼区域开挖深度为24.2m ,北侧非塔楼区域开挖深度19.8m ,东西侧开挖深度19.7m ,南侧开挖深度20.6m 。 基坑总平面图: 图2 基坑总平面图

医院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医院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医院项目设计方案 一、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招标文件及图纸 DBJ01-615-2003《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技术规范》 GB 50339-200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DB21/T1341-2004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实施细则》 GB/T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6510-8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J1200-88《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BG7401-87《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BJ79-85《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设计规范》 B11318.5-89 《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可靠性要求与试验方法》 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BJ232-82《电器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 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JGJ/T 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2.设计原则 本系统设计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与配置强调先进适用。在技术上保持先进性,具有适应技术发展趋势及产品更新的能力。 系统设计与配置综合平衡考虑,特别强调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在节能等方面的作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系统设计与配置在体现本工程整体特色的同时,注意工程投资的经济效益。除考虑建设时的一次性投资外,还考虑系统到的运行成本,并使之最小化。 整个系统在规划时结合建筑的各功能分区进行设计。 具体如下: 以人为本: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目标,建立良好的人机界面,中文显示、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管理轻松、方便。 标准化:各子系统设计及其实施将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标准进行,所选用的系统,设备,产品和软件符合工业标准或主流模式。 先进性:考虑到电子信息及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子系统所采用的设备产品和软件不仅成熟而且能代表当今世界的技术水平。 实用性:集成管理系统设计将以业主需求分析着手,并以得到业主认可的需求为目标来开展工作,保证满足目前存在的各种需要。 合理性和经济性:在保证先进性的同时,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和各种资源为目标进行工程设计,充分考虑系统的实用和效益,争取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 安全性和可靠性:安全和可靠是对智能建筑的基本要求,是弱电集成系统工程设计所追求的主要目之一。

仪器软件方案设计说明书

软件设计说明书日写:编期:日期:审核:日期:准:批 文档变更记录

一、引言........................................................................................................... - 1 - 1.1 编写目的............................................................................................. - 1 - 1.2 范围..................................................................................................... - 1 - 1.3 定义..................................................................................................... - 1 - 1.4 版本说明............................................................................................. - 1 - 1.5 参考资料............................................................................................. - 1 - 二、项目概述................................................................................................... - 2 - 2.1 产品描述............................................................................................. - 2 - 2.2 产品功能............................................................................................. - 2 - 2.3 用户特点............................................................................................. - 2 - 三、嵌入式软件整体方案设计....................................................................... - 3 - 3.1 子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 3 - 3.2 中控板GUI方案设计....................................................................... - 3 - 3.3 数据通信方案设计............................................................................. - 4 - 四、子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 5 - 4.1 液路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 5 - 4.2 样品采集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 7 - 4.3 二氧化碳恒温培养箱环境控制环境设计......................................... - 8 - 五、中控板GUI方案设计............................................................................. - 9 - 六、数据通信方案设计................................................................................. - 10 - 6.1 数据链路层通信方式....................................................................... - 10 - 6.2 PC与主控板通信流程设计.............................................................. - 10 - 一、引言

方案设计说明范本(2012试行版)

XXXX方案设计说明 1. 规划依据与参照 1.1设计依据 1.1.1重庆市规划局有关本项目的批复文件; 1.1.2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 1.1.3业主提供的本项目CAD图; 1.1.4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及技术规定; 1.1.5国家及地方现行的设计规范、规定及标准; 1.1.6业主与我司签订的设计合同。 1.2气象资料 重庆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夏热冬冷,春秋多雨。平均气温18.30C,极端最高气温42.20C,极端最低气温-3.80C,最热月平均温度28.60C,最冷月平均气温70C。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77%,最冷月平均81%。 主导风向及频率:5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4KN/m2,风向为东南风,全年C33N13,夏季C31N10,冬季C36N15,夏季年均风速1.6米/秒,冬季平均风速1.3米/秒,最大风速27米/分(1961.08.04)。 降雨量:年总量1051.5毫米,最大量192.9毫米,一小时最大量65.2毫米,年雷暴日数40.1日,最大积雪深度30毫米,无冻土,日照时间及百分率:年总量1257.6小时,28%,夏季197.4小时,44.7%;冬季45.3小时,14.3%。 2.规划背景 2.1项目位置 XXXX小区位于大学城内,场地北临规划中的城市道路,南靠沙璧路,西侧

为廊桥水乡三组团,东侧为重大西路。 2.2项目概况 本基地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部虎溪镇,重庆大学城西南角。基地东侧为通往重庆大学的重大西路,南、北、西三侧均为规划中市政道路。地块内部有一条虎溪河贯穿于基地之中。规划总用地面积141461m2,其中虎溪河西侧地块面积为112855㎡,东西长约380米,南北宽约410米;东侧地块面积28606㎡,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约375米。整个地块地势较为平缓,靠近河谷处地势低矮,其余局部高起,整体为西高东低走向,最大高差14m。 。 2.3基地自然条件 2.3.1 地形地貌 该规划区为地形较为平缓,北面城市道路为规划城市道路,相对地块标高较高,西面北高南低,南北总共四百多米,高差仅为7.4米。南面道路长513米,高差10米。一条虎溪河把该地块分成两部分,总体来说,场地内原始标高也没有太大的高差变化。 3设计内容和设计范围 3.1设计理念 以漂亮的虎溪河作为设计主线,串联起两岸的各个商业节点。西区主要以住宅和一些小商业为主;东区为综合商业和电影院,商业也以分零的小商业为主。滨河建筑以2层的小体量为主,犹如项链上点缀的颗颗璀璨珠宝。建筑风格现代简约,活泼精致,色彩丰富,局部点缀彩色玻璃和金属穿孔板,营造出丰富多姿的热闹商业气氛。 充分运用虎溪河的独特景观资源,将其打造成周边居民和学生使用的城市休闲客厅。在虎溪河岸布置木质甲板和休闲平台,吸引市民来此休闲运动、观景购物。虎溪河两岸分别设置亲水舞台和观演台阶,节假日里可举办露天演出和主题活动,进一步吸引周边人流。 利用虎溪河面同周边道路之间的高差,在B1层沿河布置亲水餐饮及精品零售,提供顾客独具匠心的滨水消费体验,同时也增加了地下车库使用的便捷性。 将水的元素引入河西侧的商业内街,在街道内部设置水池、瀑布、旱地喷泉

鼎汉综合智能电源屏(系统设计方案及说明)

系统设计方案及说明 一、设计指导思想及意图 北京鼎汉技术有限公司(原北方华为)依托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原华为电气)在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监控技术上的强大技术优势,成功研制的PZ系列铁路信号智能电源系统于2001年6月通过铁道部部级鉴定,目前已在全路各大铁路局、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累计销售1200余套,其中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累计销售190余套,产品的技术先进性、质量稳定性得到全路的普遍认可。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相继为上海地铁五号线、一号线、二号线、八号线及七号线停产场项目;为广州地铁一、二、三、 四、五号线项目;北京地铁四、十号线;南京地铁一号线;深圳地铁项目等提供信号电 源供应,相继配合的信号主设备供应商包括:阿尔卡特、西门子、USS、阿尔斯通等。 本次投标的综合智能电源屏是具有智能监控、高可靠、高安全、高效率、少维修、操作方便的铁路信号电源设备,主要功能是向上海地铁6号线的正线、控制中心车辆段、及试车线的所有的信号系统设备(含信号机、电动转辙机、DCS轨旁设备、计轴设备、设备室内的区域控制器、DCS设备、继电器、联锁设备等)提供稳定可靠的交、直流电源。 二、系统遵循的主要技术指标及规范 我公司提供的综合智能电源屏系统遵循的主要技术指标及规范如下: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基本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基本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基本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T 16435.1 远动设备及系统接口 ●GB/T13729 运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JJG01 电测量变送器 ●GB 2828 逐批检查技术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2829 周期检查技术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TB 1424 通信信号产品的温升 ●TB 1433 铁路信号产品正常工作环境条件 ●TB 1447 信号产品的绝缘电阻

软件开发具体实施计划方案说明

物资管理系统开发具体实施方案

目录 1软件开发实施方案 (3) 1.1开发流程总述 (3) 1.2软件需求分析 (5) 1.3结构设计 (8) 1.4详细设计 (10) 1.5编码 (12) 1.6模块集成测试 (14) 1.7系统测试 (16) 1.8验收 (17) 1.9维护 (19)

1组织实施步骤 系统开发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组织,系统的开发过程按照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要求、系统编码、系统测试几个过程有序推进。下表所示系统开发流程图,采用原型及迭代方式开发,根据用户需求持续改进,直到最终用户确认满意。 1.1实施开发流程总述 如下图示流程定义了我公司内部的软件开发过程,以指导和规范 软件项目中开发过程的定义和相应的实施。 该过程可划分为一系列子过程,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验收、维护,每个子过程又由一系列任务和活动组成,如设计过程又可分为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但是在实际开发项目中,情况仍然会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我们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执行一个僵化的工作流程,我们的原则是在一个规范流程的指导和约束下,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为每一个项目评估并制定真正能够最好的满足该项目要求的开发流程。

《结构设计说明书》(初稿) 《集成测试计划》《集成测试案例》 (初稿) 《用户手册》(初稿) 《追溯表一》 《结构设计说明书》 《集成测试计划》《集成测试案例》 《个人评审记录》 《评审报告》 N改进 软件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初稿) 《系统测试计划》《系统测试案例》 (初稿) 《用户手册》(概要) 《追溯表一》 ▼ 同行评审 丫 Y 通过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系统测试计划》《系统测试案例》 《个人评审记录》 《评审报告》 「 N改进 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说明书》(初稿) 《单元测试计划》《单元测试案例》 (初稿) 《用户手册》(修改稿) 《追溯表一》 评审通过 《详细设计说明书》 《单元测试计划》《单元测试案例》 《用户手册》(修改稿) 《个人评审记录》 《评审报告》— 源代码、源代码文件清单 《单元测试报告》(经过审批) --- ”《软件问题状态登记表》 《软件问题报告单》 《集成工作单》 《集成测试工作单》 《集成测试报告》(经过审批) 《软件问题状态登记表》 《软件问题报告单》 集成的软件系统 《系统测试报告》(经过审批) 《软件问题状态登记表》 《软件问题报告单》 《系统管理员使用说明书》(经过审批) _ 《安装手册》(经过审批) 《用户手册》(经过审批 软件系统(系统测试通过) 验收测试报告 《软件问题报告单》 《软件问题状态登记表》 验收报告 可交付产品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升级版) 《客户需求登记表》 《客户需求统计表》 《设计说明书》(升级版) 《软件问题报告单》 《软件问题状态登记表》 《软件维护实施计划》维 护后的软件系统 软件开发流程总图 结构设计 评审通过

包装方案设计说明书书(最新版)

Q/ZT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ZTZZ/GY01.03-2017 包装方案设计说明书 2017-03-16发布 2017-03-16实施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为了实现众泰汽车制造公司(ZOTYE)包装管理的标准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和生产效率,能更好地使零件“准时”供应到众泰汽车制造公司各收货点,特制定符合供货要求的通用包装规则。 本标准由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工艺技术部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工艺技术部 本标准起草人:郑浩 本标准审核人:应杰 本标准标准化人:王伟绩 本标准审定人:吕憬 本标准批准人:郑映波 本标准首次发布日期:2017年3月16日 文件/制定及修改情况记录 版号修订内容编写/修订审核标准化审定批准

目录 1、目的 2、原则 3、木托盘标准 3.1木托盘规格及技术要求 3.2塑料托盘规格及技术要求 3.3托盘的构成 3.4托盘堆码标识要求 4、塑料箱标准 4.1选择原则 4.2一般要求 4.3塑料箱尺寸及相关标准 4.4塑料箱堆码高度规则 4.5塑料箱堆码规则 4.6塑料箱内衬设计要求 4.6.1防尘盖设计盖要求 4.6.2内衬设计要求 4.6.3内衬材料选用 4.6.4塑料箱标识要求 5、通用铁箱标准 5.1选择原则 5.2一般要求 5.3材料要求

5.4底部结构 5.5众泰汽车制作公司推荐标准通用铁箱尺寸 5.6通用铁箱标识要求 6、专用器具标准 6.1选择原则 6.2一般要求 6.3材料要求 6.4专用器具推荐适用尺寸 6.5专用器具堆跺脚标准 6.6专用器具标识标准 6.7专用器具内部结构 7、牵引装置标准 7.1牵引杆 7.2挂钩 7.3牵引杆和挂钩安装位置 8、通用铁箱和专用器具制作工艺及油漆标准8.1焊接 8.2公差要求 8.3油漆要求 9、脚轮标准 9.1脚轮要求 9.2减震脚轮技术参数 9.3减震脚轮选用标准

方案设计说明书

方案设计说明书 第一部分概述 第一节规划范围及内容 该设计主要是针对汤阴县县城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规划其从2004年到2020年的道路与交通,通过对其道路、用地布局的规划来改善县城内部的交通,以方便人们快速、安全的出行。 该设计的内容主要有城市道路方案设计、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城市道路路段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及公共停车设计。 第二节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区位 汤阴县位于河南北部太行山麓与华北平原的交界地带。范围介于北纬35°45′至3601、东经11413至11442之间,东西最大范围约3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约20公里,总面积645.86平方公里。 2、自然地理条件 (1)地貌与地形 汤阴县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以京广线为界,大致可以分为西部太行山麓丘陵山区和东部山前洪积冲积的平原区两大部分。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海拔高程最低点54米,最高点186.4米,包括丘陵、平原和泊洼三种类型。 (2)地质与工程地质 汤阴县域范围处于华北的第二沉降带与第三沉降带之间,县境内分布着汤东断裂带与汤西断裂带。汤阴县城即位于这两条断裂带之间的汤阴地堑上。由于县城地质构造复杂,构造活动强烈,汤阴县及周边地区在历史上是一个地震多灾区。汤阴县城属于地震基本烈度8度地区,为河南省地震测报重点监控区之一。 3、气候 汤阴县处于暖温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地形条件的影响,汤阴县具有较明显的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地带的过渡性地方气候特征。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变化分明。 4、水文气象 汤阴县境内主要有汤河及其支流羑河和永通河三条河流,合称“三河”,属海河流域漳卫河水系。汤河上游建有总库容6200万立方米的汤河水库,控制面积162平方公里。 汤阴县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县域地下水赋存状况可分为平原区和丘陵区。丘陵区属于地下水量较少的平水区和贫水区,为第三纪风化岩石裂隙水。平原地区地下水量丰富,为第四纪散含水层,沿羑河、汤河两岸及淇河故道附近为富水区和极强富水区,其余平原及泊洼地基本上都属于一般富水层。目前,地下水是汤阴县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汤阴县多年平均的年降雨水量为582.3㎜,全县多年平均的年径流量为0.47亿立方米,加上县城范围内泊洼和坑塘总计0.1亿立方米的蓄水量,汤阴县全年地表径流量为0.57亿立方米。 第三节现状分析 1、现状优势

北辰核心区1号综合能源站自控系统设计方案及说明

北辰核心区1号综合能源站自控系统设计方案及施工说明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天津市亚控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日月132019年3 目录

一、项目概述 (3) 1. 工程概况: (3) 2、设计依据: (3) 3、控制内容: (3) 4、控制系统组成: (3) 5、控制对象: (4) 6、检测内容: (5) 7、连锁和保护: (5) 8、控制系统通讯协议: (6) 9、安防监控: (6) 10、设备安装说明: (6) 11、电缆选型及敷设说明: (6) 12、与第三方设备的接口说明: (7) 二、智能化能源管控方案简介 (7) 1.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7) 2.系统建设的目的 (7) 3.各子系统控制简介 (8)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4.管理系统功能及控制策略: (9) 5.供热运行调度管理系统: (10) 5.1、基础数据管理 (10) 5.2、能源管理与能耗分析 (11) 5.3、热网动态平衡分析与控制 (11) 5.4、生产运行综合调度管理 (12) 三.主要项目业绩及案例展示 (12) 1、综合能源站管控系统简介 (14) 1.1变电站自动化监控 (14) 1.2制冷设备自动监控 (15) 1.3能源计量管控 (17) 2、燃气锅炉房自控系统 (20) 2.1.电气工程 (20) 2.2.仪表自控工程: (21) 3.热网智能调度指挥管理系统 (23)

一、项目概述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北辰核心区1号综合能源站自控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包括:能动设备监控、能源计量管理、热网监控、燃气锅炉监控、安防监控、智能信息化管理。2、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201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其它有关的国家及地方现行规程、规范 3、控制内容: 冷水机组监控系统、地源热泵监控系统、燃气热水锅炉监控系统、热水机组监控系统、生活热水和换热监控系统、地热井泵房监控系统。 4、控制系统组成: a、系统采用能效监控平台系统,实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技术目标。系统由控制工作站(即上位机)、PLC控制器和末端采集和执行设备三部分组成。上位机以图形和菜单的形式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方便对系统进行管理,并承担控制模型中较为复杂的计算。以及系统运行数据的管理,显示系统运行控制状态、各设备启停状态、各电动阀门开启度及关闭状态、所有远传温度计及压力表参数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显示、各种运行数据的存储和显示等;下位机除提供底层输入输出操作外,还承担简单的闭环控制并预留10-15%的余量,下位机在脱离上位机时能维持设备的基本运行。 b、监控中心设于能源站控制室内,各监控子系统数据统一汇聚到控制室操作站。 5、控制对象: a、启停控制:地源热泵机组、冷水机组、热水机组、换热机组等的启停控制;各机组的负荷侧循环水泵、冷却侧循环水泵、热水机组循环水泵、冷却塔风机等的启停控制。 b、开关及开度控制:控制管路系统各部位电动阀的开关及电动阀开启度控制并在上位机人机界面显示。 c、量度负荷侧分集水器之间的压差,控制其旁通阀的开度,维持压差平衡。 e、量度锅炉热水系统分集水器之间的压差,控制其旁通阀的开度,维持压差平衡。 f、根据冷却水回水温度,控制冷却塔风机的运行台数,调节冷却泵的频率。 g、根据负荷需求,设置时间和冷热量控制的上下限范围,防止机组的频繁启停。 h、量度冷冻水供回水温度,计算空调实际冷负荷,根据冷负荷确定开启冷水机组台数和开启顺序,夏季冷机开启顺序为:优先开启地源热泵机组-再根据冷量需求开启水源热泵机组或单冷冷水机组。

软件设计说明书

软件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详细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 说明书编制的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考虑,为程序员编码提供依据。 如果一个软件系统比较简单,层次很少,本文件可以不单独编写,和概要设计说明书中不重复部分合并编写。 方案重点是模块的执行流程和数据库系统详细设计的描述。 1.2背景 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 待开发软件系统名称; B. 该系统基本概念,如该系统的类型、从属地位等; C. 开发项目组名称。 1.3参考资料 列出详细设计报告引用的文献或资料,资料的作者、标题、出版单位和出版日期等信息,必要时说明如何得到这些资料。 1.4术语定义及说明 列出本文档中用到的可能会引起混淆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2设计概述 2.1任务和目标 说明详细设计的任务及详细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 2.1.1需求概述 对所开发软件的概要描述, 包括主要的业务需求、输入、输出、主要功能、性能等,尤其需要描述系统性能需求。 2.1.2运行环境概述

对本系统所依赖于运行的硬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接口软件、可能的性能监控与分析等软件环境的描述,及配置要求。 2.1.3条件与限制 详细描述系统所受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说明。包括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条件与限制以及进度、管理等方面的限制。 2.1.4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简要说明详细设计所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工具。如HIPO图方法、IDEF(I2DEF)方法、E-R图,数据流程图、业务流程图、选用的CASE工具等,尽量采用标准规范和辅助工具。3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主要对系统级的需求进行分析。首先应对需求分析提出的企业需求进一步确认,并对由于情况变化而带来的需求变化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3.1详细需求分析 包括: ?详细功能需求分析 ?详细性能需求分析 ?详细资源需求分析 ?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 3.2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接口需求分析 包括: ?系统接口需求分析 ?现有硬、软件资源接口需求分析 ?引进硬、软件资源接口需求分析 4总体方案确认 着重解决系统总体结构确认及界面划分问题。 4.1系统总体结构确认 对系统组成、逻辑结构及层次进行确认,对应用系统、支撑系统及各自实现的功能进行确认,细化集成设计及系统工作流程,特别要注意因软件的引进造成的系统本身结构和公司其他系统的结构变化。包括:

第一章系统设计方案及说明.doc

第一章系统设计方案及说明4 第一章系统设计方案及说明 第一节设计指导思想及意图 1、工程概述 青草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位于长兴岛西北侧的中央沙、青草沙区域的沙体上,是上海市的水源地工程。水库工程主要建筑物有环库大堤、取水泵站、上游取水闸、下游水闸、输水泵闸和调度中心。 取水泵闸由取水泵站、上游取水闸组成,位于青草沙水库西北侧,临长江口的北港侧。下游水闸设在青草沙水库库尾。输水泵闸有岛屿输水闸和长兴输水支线的输水泵站组成,位于水库东南侧岸边,靠长兴岛侧。 取水泵闸采用35kV电源同时供电,互为备用。二回35kV电源采用电缆进线,配2台容量为20MVA主变。35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6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带分段开关。全站共设6台站用变压器。0.4kV站用电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取水泵站设6台同步电机。 输水泵闸采用两个10kV电源供电,同时运行,互为备用。二回10kV电源采用电缆进线,分别配2台容量为1600kVA的干式变压器,0.4kV采用单母线分段开关的电气接线。 下游水闸一回10kV电源引自输水泵闸10kV母线,设1台160kVA变压器。应急备用电源采用1套75kW EPS电源装臵。 电力监控系统为分层分布式结构,由设在中心的主站监控系统、各变电所内的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及数据传输通道三部分组成(以太网通道由通信专

业提供),形成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调度指挥监控系统,实施对全线变电所供电设备的监视控制、数据采集以及对接触网电动隔离开关运行状态的监控,完成对供电系统的调度管理、事故分析和维修管理。系统结构形式为1:N结构形式。系统的硬件、软件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性,具备故障诊断、在线修改功能,同时遵循模块化和冗余设计的原则。 2、工程范围及内容 2.1安装工程 本项工程招标包括上游取水泵闸变电所、下游水闸变电所、输水泵闸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等设备的安装、测试,变电所间及所内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的敷设、接头、试验,电缆桥架安装。 安装工程具体包括柜排列、设备平面布臵、设备预埋件工程、设备安装、设备接地、电缆敷设、二次控制保护及全线监控系统工程等内容。 2.2供货内容 我方采购设备材料为:35kV空气绝缘开关柜、35kVGIS气体绝缘开关柜、6kVGIS气 体绝缘开关柜、10kVGIS气体绝缘开关柜、35kV油浸式变压器(含有载分接开关)、35kV 干式变压器、低压配电屏、交直流屏、变电站自动化(及电力监控系统)设备、软启动柜、变频柜、电力电缆、控制电缆、所内电缆桥架、有机防火堵料等。 2.3工程服务 2.3.1我方将在工程全过程对甲供设备实施工程管理,包括协调、安排设计

软件设计方案需求说明书

xxxxxxx系统软件开发需求说明书 xxxxx科技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七月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范围 (1) 1.2.1软件名称 (1) 1.2.2建设目标 (1) 1.2.3应用说明 (2) 1.3定义 (2) 1.4参考资料 (3) 2产品描述 (6) 2.1建设背景 (7) 2.2开发意图 (8) 2.3应用目标 (9) 2.4作用范围 (10) 2.5产品功能 (11) 2.6系统角色 (11) 2.7用户对象 (11) 3功能需求 (12) 3.1平台首页 (13) 3.1.1信息查询 (13) 3.1.2阀门监控 (13) 3.1.3视频监控 (14) 3.1.4三维展示 (15) 3.1.5功能描述 (16) 3.1.6法律规范 (16) 3.1.7XXX水情 (17) 3.2数据库及数据要求 (18) 3.3外部接口需求 (20) 3.3.1用户接口 (20) 3.3.2硬件接口 (20) 3.3.3软件接口 (20) 3.3.4性能需求 (21) 3.4安全性需求 (22)

3.4.1环境安全 (22) 3.4.2数据安全 (22) 3.4.3系统运行安全 (22) 3.4.4网络安全 (23)

1引言 1.1编写目的 为明确软件需求,方便与用户统一思想,确定系统功能、数据范围,便于项目规划与进度安排、组织软件开发与测试等,特撰写本文档。 本文档的读者为业主、用户、数据库建设人员、系统设计人员、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 1.2范围 1.2.1软件名称 XXXXX动态监管系统软件即:XXXX一体化动态监管平台。 1.2.2建设目标 围绕XXXXX水库运行调度设计的要求,以水库运行调度设计为核心,运用先进、成熟技术,建设水库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XXXXX水库监控视频、水雨情监测、流量阀门控制、实地三维仿真等数据自动汇集和信息共享交换,为XXXXX管理部门及时掌握水库区域内的重要水情信息和控

方案设计说明

方案设计说明 一、概述 1.自然条件 泗阳县地处苏北腹地,介于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东界淮安市淮阴区,南濒洪泽湖,北临沭阳县,西与宿迁市宿城、宿豫区毗邻。县域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0.38%;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 700 地面积 二、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工业区规划设计规范》 4.《工业建筑设计规范》 5.《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6.《建筑设计规范》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8.关于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及地形图、红线图等 9.建设方关于该项目的设计要求 10.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程、规范等 三、规划设计原则 同时运用新技术利用太阳能、中水系统等达到节约开发成本、合理利用资源及节约资源的目的。 6.可持续发展———实现生产厂房的可持续发展 厂区应该是一个人和自然有机协和的统一体,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在更高的水平上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关系,把生态环境保护、 建筑持续发展作为必须具有意识和行为准则。 7.安全智能———实现厂区“安全性、智能化”的要求

合理的人车相对分流,避免造成时段性消极空间,确保车行系统与步行系统的利用率。针对 不同出行设置道路及出入口,避免交叉干扰。 用地沿徐淮路布置办公楼、展示厅、门卫处,内部合理布置了科技木工厂房、干燥整理房、多层板房、科技木精品房、蒸煮房、锅炉房、成品库、锯木房、刨切房、旋切房、保温房、五金 库、机修房、宿舍、餐厅、厕所等。 四、整体规划布局 景观绿化系统。 3.厂房布局 识别性与认同感———厂房布置上综合地形与南北向的因素,采取较为丰富的布局形态,使整个厂房的整体感更加明确。强调空间、体量、轮廓线的塑造,点与线的结合,既强化了厂区内部空间的丰富、动感与流畅,又丰富了社区空间的轮廓与城市肌理。 4.配套公建布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